黑白Wi-wi fi怎么用有关ID如何填写谢谢了

有关Wi-Fi的江湖谣言 你信了几条?_手机助手-爱微帮
&& &&& 有关Wi-Fi的江湖谣言 你信了几条?
有关无线路由器,江湖传闻数不胜数。清新一点的,说芦荟或仙人掌能大大降低它的辐射;平淡一点的,说路由器的辐射容易让人头晕脑胀;绝对奇葩的说法,则是Wi-Fi会影响精子的活力,导致男人不育……这些都是真的吗?结合省质监的这次检测结果,记者请教了专家一一解惑。传言:无线路由害人于无形真相:1米外辐射几乎测不到由无线路由器发射的信号本来就是一张网,这张网覆盖在有效区域的任何一个角落。于是一个担心随之而来——只要打开了路由器,辐射人体的损伤就无法摆脱。事实上怎么样?还是让实验数据说话。实验过程:将电脑与无线路由器连接,并通过电脑下载文件(下载速度约200k/秒)。然后,利用专门仪器(综合场强仪)在贴近、0.5米外、1米外三个点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是,贴近状态下辐射值为0.2瓦/平方米;距离路由器0.5米远处的辐射值却迅速降至0.001瓦/平方米;1米远处的辐射值则只有0.0005瓦/平方米。也就是说,半米外的辐射值仅为发射点处的5‰;1米外辐射则仅为发射点处的2.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家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灿辉工程师说,无线路由器的辐射值与其工作状态关系密切,数据下载状态时可能会出现一个瞬间较高的辐射值,而辐射值会随着距离延长而迅速衰减。所以,只要你不是把无线路由器捧在怀里用,Wi-Fi伤身的说法毫无根据。传言:芦荟仙人掌是抗辐射利器真相:放了5株也没降低辐射在百度输入“芦荟抗辐射”,可找到相关信息257万条,诸如芦荟、仙人掌能大大降低辐射的说法深入人心。尽管没有针对性地拿出检测数据,但在国家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帮助下,我们还是做了个比较性的试验。开启路由器和电视机,并使两者逐渐接近形成信号干扰,直至电视机出现麻点和杂音。然后,在路由器和电视机中间放置一盆仙人掌,并没有发现电视画面有任何改善。之后逐渐增加仙人掌的数量至5株,电视机画面依然没有改观——如此看来,类似植物能大大降低辐射的说法并不靠谱。杭州市中医院某主任医师一方面肯定了芦荟有消炎、杀菌及镇静、镇痛的药效,但并不认同这些植物能直接起到阻断或降低辐射的看法。“芦荟对放射线引起的烧伤性皮肤溃疡应当有帮助,但前提是必须作用于身体,或者涂抹或者外敷。电脑边放几盆就能抗辐射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传言:路由器放卧室辐射会更大真相:墙面反射的确会增加辐射同一台路由器,它的辐射值是相对固定的,变换放置地点就会改变辐射的说法似乎很难成立。但是刘灿辉工程师说:
“这个其实还有一定道理的。”刘工说,相对而言客厅的空间比房间大,而辐射会随着距离快速降低。“每一面墙都会反射这些信号,空间越小、环境越封闭,那么总体上来说辐射就会大一点。”刘工说,影响辐射或者说影响信号强度的因素很多,尤其是金属,但同样条件下可以肯定的是,发射功率越大信号就越好,辐射也就越强。故而想要减少辐射,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选择天线数量少的产品,是个有效方法。传言:Wi-Fi会影响精子活力真相:完全没有科学根据“无线上网的电磁辐射正是杀精的元凶!男士们注意了,珍爱生命,远离Wi-Fi。”这条微博援引的是阿根廷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用Wi-Fi无线上网会影响精子的活力,进而影响男性生育能力。这样微博有板有眼,一定让很多人看了觉得可信,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浙江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程爱萍博士就否定了这种传闻。她说辐射医学救治领域受到社会关注,她也经常会接到很多类似咨询。她认为头痛、胸闷,或者身体机能降低的原因众多,把罪责推到辐射上没有根据。精子活力高低的影响因素也一样,比如食物、环境、生活习惯等。“临床中没有发现路由器辐射造成的类似病痛,医学上也没有哪个科学定论来支撑这种传闻。”她对这种辐射的建议是:不用担心。辐射导致不孕不育的说法没有根据,那么它对植物是否影响会更加直接呢?有一种说法——路由器辐射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芽。“这是不可能的。”科学松鼠会成员、一位姓史的植物学博士先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植物却需要它。“植物细胞学实验室,种植物的超净台、让植物发芽的培养房都有无线网覆盖,目前能证明的和植物不发芽有关的因素是种子品质、水分、阳光或温度。”传言:用无线网络更易泄密真相:这是真的如果说把上面的传言都称为“慢性中毒”,下面的这个传闻称得上“一剑封喉”——无线路由器更易被人破解、潜入,甚至泄密。游戏账号、支付密码,还有电脑、手机里的隐私文档都可能会被窃取。可惜这不是传言,而是真的。去年上半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就通报了某款路由器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该通报称,部分型号的路由器存在某个无须授权认证的特定功能页面,就像一个没有锁的后门,黑客可以轻松进入。“相对有线网络,Wi-Fi用户面临更高的泄密危险。”刘灿辉工程师说,“Wi-Fi是开放状态的,信号源周围的人都能轻易接触到这个信号,会给更多的人留下机会。”他说,抛开专门的破解软件不说,只要通过telnet命令并采用NETGEAR默认的telnet管理密码,来连接该无线路由器即可。“此时,黑客与用户就处在一个网络中,如果用户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等安全防护软件的话,对方就可以渗透、嗅探用户电脑。”保护自己不被侵犯,需要做到“三不两要”:不主动开启路由器的“远程管理”功能,不让未知设备直接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上,不要轻易使用公共场所的免费无密码Wi-Fi;要保管好无线连接密码并时常修改,要及时更新路由器系统软件。(来源:浙江在线)
点击展开全文
移动生活,手机天下!
最新最in的精品手游、精准手机资讯、畅享时尚达人APP生活,尽在~~手机助手。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丑闻:康卡斯特的Xfinity Wi-Fi泄露客户姓名地址 - 推酷
丑闻:康卡斯特的Xfinity Wi-Fi泄露客户姓名地址
美国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表示,Xfinity无线网络连接覆盖了全国1100万热点的范围,包括住宅的具体地点。
康卡斯特公司透露Xfinity的Wi-Fi服务泄露了居民用户的姓名以及家庭住址,公司自己也说这是不该发生的。
这些信息的泄露使得攻击的对象变得唾手可得,这相当于任何人都可以恶意的来选择攻击自己的目标。
自从康卡斯特推出Xfinity Wi-Fi服务只有短短的两年多,该公司为现有的客户和公众创造了独立的家庭和企业的无线网络。
这个等同于“xfinitywifi”的无线网络的SSID本应该为提高客户的可用性而拓宽Wi-Fi接入,并且该网络的使用也同时作为一种安全保护措施,因为使用Xfinity Wi-Fi的功能的客户可以让外来访问者使用guest虚拟机网络,从而使主Wi-Fi密码保密。
当该服务启动之后,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物理安全和问责制。
物理安全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客户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出现在Xfinity无线网络的公共搜索结果中。康卡斯特公司对媒体和公众的进行了问题解答来告诉客户不需害怕,只有商业信息才会被共享出来——客户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将不会被公布。
但问题是,姓名和地址已被列出,而人为的Xfinity Wi-Fi热点搜索仍然可以使这些显示在搜索结果中。
下面的合成图像显示了使用Xfinity Wi-Fi的客户住宅。它们都在同一城镇,状态相同,并且根据公共记录搜索显示没有被登记为企业。请注意:此图片经过Salted哈希处理以消除其姓氏、地址和地图标记等可能确定位置的信息。
显然,这是康卡斯特公司的错误,当被问及信息泄露事件时,康卡斯特的客户代表通过电子邮件解释说:“我可以证实,我们只包括户外/公共/商圈热点地区小企业的Wi-Fi热点的位置和地址。”
同样地,客户信息也可以通过Xfinity无线网络连接的网站以及由康卡斯特公司提供的APP获取。姓名和地址的泄露的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这都是公共信息。然而,这是康卡斯特公司明确规定不应该被共享的数据。
手持比笔记本还小的装有Xfinity APP的设备就能实行犯罪,在几分钟之内就能有选择的获取目标的个人信息。一个人的全名和地址,以及城市和国家,可以用来获取按揭文件,也会暴露银行信息。有了这些信息的结合,犯罪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钓鱼来获利。更糟的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建立一个新的ID以受害者的名字贷款。使用Xfinity Wi-Fi服务上网的用户担心犯罪分子会利用其共享的无线接入犯罪。
该公司在一份对Salted哈希的声明中说,每个用户必须使用邮件地址登录,设备的MAC地址也会被记录。另外,还有Xfinity Wi-Fi使用的两个IP地址,一个是房主,一个是热点(guest帐户)。因此,公司能知道谁在做什么,客户可以放心,因为犯罪不能实现。
只是,这不完全正确。
康卡斯特公司表示,所有客户使用绑定到账户及他们的设备的MAC地址。对于那些使用Xfinity Wi-Fi的guest访问的非客户,则凭借他们的电子邮件帐户以及注册设备的MAC地址。
使用K Logix的布鲁克林高级安全架构师Ken Smith,发现该公司依靠设备的MAC地址作为认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同时挖到了一些其他内幕。
Smith说Wireshark捕获和无线日志显示了当设备第一次连接时,康卡斯特存储用户MAC地址的数据库。
一旦初始注册和登录完成,下一次用户就在附近的“xfinitywifi”热点,这会自动连接有口令的接入点,并检查确认在设备的MAC地址是否匹配先前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一项。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允许访问。 公司的文档与史密斯的调查结果一致。
自动连接通常是一种处理Wi-Fi接入的糟糕的方式,但它也是最为常用的形式。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安全专家已经警告不要相信自动连接热点了很多年。
2014年,Greg Foss在LogRhythm讨论了Xfinity Wi-Fi自动连接的问题(
),以及犯罪分子如何模仿 “xfinitywifi”SSID诱骗客户交出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拥有康卡斯特的合法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利用验证过程中Xfinity Wi-Fi热点,因为如果MAC地址不匹配,可以进行身份验证并用窃取的信息注册一个新的实施犯罪。Foss写了一些脚本,使用Hak5的WiFi Pineapple模拟康卡斯特的登录页面。这些脚本后来从官方站点删除了,但他们仍然免费提供给任何人。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验证过程扫描无线通信附近的一个Xfinity Wi-Fi热点,并记下所使用的网络的MAC地址。这样,罪犯可能伪造MAC地址并使用之前验证者过的自动连接。在某些情况下,罪犯可以通过假冒房主的MAC地址来实施钓鱼。
康卡斯特最近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Xfinity Wi-Fi服务,但他们的努力实际上已经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 苹果和Android用户可以下载Xfinity Wi-Fi新的安全APP(不适用于Windows用户)将创建安全的个人资料并保护他们的无线网络会话。
然而,研究人员Ken Smith发现了在设备上开发安全信息文件的过程会下载一个文件(XFINITY.mobileconfig)这包含Xfinity无线网络的登录名(通常是)和明文的密码。
康卡斯特公司鼓励客户启用Xfinity Wi-Fi热点服务。他们的支持页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我们鼓励你保持你的XFINITY的WiFi热点功能的启用,因为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XFINITY无线网络的好处,你将不再需要提供你的私人XFINITY无线家庭网络的密码给客人。”
再一次,他们暗示这项服务具有安全优势。这只不过是服务中客户暴露了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这是可以依靠技术控制用一点时间和少量的努力来消除造成的风险的。
网上有关于如何禁用Xfinity无线网络连接的指导(
本文由 360安全播报 翻译,转载请注明“转自360安全播报”,并附上链接。
已发表评论数()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没有分页内容
视频无法显示
图片无法显示热门排序 |
不请自来,虽然这个问题关注的人不多,不过确实是我很感兴趣的,所以决定今天贡献知乎首答了。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从事室内定位的研究也有两年多了,参加过国际会议与竞赛,也有trans和期刊论文在修,自己也开发了算法,并读了不少论文,对这一块的发展还是有一些了解的。&br&楼上 &a data-hash=&14aecdf71aad21b734a44& href=&///people/14aecdf71aad21b734a4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沈晓龙& data-tip=&p$b$14aecdf71aad21b734a44&&@沈晓龙&/a& 已经提到了一些技术,他说的ipin,ipsn水水的我也很同意,不过只是说这些会议的准入门槛不高,并不能说明里面没有好的文章。事实上我在里面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文章,不仅思维很严谨,而且提供了一些很有趣的角度。还有一个版块也是藏龙卧虎,能够看出业界的尖端水平的。&br&那就是,&b&室内定位竞赛&/b&。每年微软都有在ipsn上举办室内定位的竞赛,今年在西雅图的比赛我也有幸参加,有很多名校的参与啊,确实有很多亮眼的解决方案。(其实我想说别人怎么都那么多经费啊!!!)整个比赛分为两组,infrastructure-based 和infrastructure-free。也就是是否需要增加额外基础设施。Wifi的解决方案是属于后者。&br&比赛的赛制是这样的:第一天有五个小时的系统设置时间,时间到了以后是不允许再触碰任何设备的。当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开始进行分组比赛。比赛的地点是一个50m*50m的室内空间,有很多开会的人在周围走动,环境还是相当复杂的。最后的测试实在事先测定好坐标的20个点读取数据,错误低的获得胜利。&br&比赛的链接:&a href=&///?target=http%3A///en-us/events/indoorloccompetition201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crosoft Indoor Localization Competi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下面进入干货环节,我来给大家说说都有哪些靠(ang)谱(gui)和有意(keng)思(die)的方案。&br&首先是最终排名第一的方案。这个团队来自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er。 研究的是Nuclear Security。大概是想能在发生像福岛核电站那种事故的时候精确的找到室内的人或者物品吧。先上图&br&&img src=&/44f31f30ae0a00baa77f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44f31f30ae0a00baa77fd_r.jpg&&&br&32线的Lidar。嗯,对的,就是和谷歌无人车上那玩意一样的东西。价格大约是几万欧元到十几万不等。太贵了?我也觉得贵啊,可是人家有钱啊。题主问有没有精确到1cm成熟的解决方案,这个精度上算是基本达标了。他们实现的过程我都有仔细观察,实现起来非常迅速,需要一个激光测距仪做对室内扫描并进行3D建模,然后就可以定位了。这个方案不受路人的影响,其实周围有多少人在他们的app上都有清楚的显示,可以看到下图的红点。不过这玩意太大了,而且价格有点太离谱了,激光对眼睛不好呀!!所以这个方案利弊非常明显,只能在有限的地方使用。&br&&img src=&/6eaa267eda01eff971dae2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eaa267eda01eff971dae2d_r.jpg&&&img src=&/37b41e1b14a8bc9e22bba_b.pn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37b41e1b14a8bc9e22bba_r.png&&(此图来自于他们的ppt)&br&关键问题是,他们是属于infrastructure-free组的,这不是坑爹嘛,搞得这个组的所有人先自动下降一位。答主的方案也是这一类的,被坑了。比赛中他们的最终精度是20cm。和1cm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我们得知道,这些个测试的点的坐标,也是组织者用激光测距仪手动测出来的,不一定完全精确,并且最后人站立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误差。考虑到比赛完全是在陌生环境中,有理由相信在熟悉环境中是有可能达到1cm的精度的,当然我也没有试过,我也买不起呀。&br&--------------------------------------------------------------------------------------------------------------------------------------------&br&总成绩的第二名是来自CMU。他们说是他们的第五代产品了。而且在他们演讲的最后发现有博世和因特尔的赞助,感觉吊吊的。去年其实他们也参加了,不过好像成绩不太好。他们的方案是基于超声波测距的。用的是TDOA。在整个测试的地方用了十个左右的anchors,anchor长这样:&br&&img src=&/ec1dfd045f85_b.jpg& data-rawwidth=&2407& data-rawheight=&1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07& data-original=&/ec1dfd045f85_r.jpg&&&br&内部长这样子:&br&&img src=&/670f49a3ce4a2f699bc5d_b.png& data-rawwidth=&727&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7& data-original=&/670f49a3ce4a2f699bc5d_r.png&&&br&(此图来自于他们的ppt)&br&看起来还是挺成熟的。这个的精确度也是挺稳定的,最后的测试结果显示精确度在31cm。 是infrastructure-based组的第一名。这个方案精确度和成熟度也是不错了,问题在于超声波的接收器并没有和蓝牙,WiFi一样普及。而且超声波有没有危害也是一个问题。这个方案是会受到行人的影响的,当时他们组测试的时候正好赶上吃饭的时间,我们那层楼是用来给大家用餐的,测试的时候他们导师一看到人就可紧张了,看来压力不小啊。让我们看看有了这些厂商的支持这个方案最终能不能得到推广。&br&--------------------------------------------------------------------------------------------------------------------------------------------&br&总成绩的三四名都是用的ultra wide band方案,他们都是采用的deca wave的芯片。deca wave现在是uwb领域很出名的公司了。价格也不贵,而且精度很不错。排名总成绩第三的公司叫做time domain,从事uwb也挺久的了,挺出名的公司,有不少专利。第四名的是密歇根大学的方案。采用的Time of Flight 测距加上三角定位。板子如下:&img src=&/29f0ef6f8a6d811c0be5413_b.jpg& data-rawwidth=&1949& data-rawheight=&18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9& data-original=&/29f0ef6f8a6d811c0be5413_r.jpg&&应该是用了其他的rf信号来做时间同步。他们采用了多次测距取平均值的方法。获得了很高的精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试点中有一个点他们预测的很糟糕,不然他们就是冠军了。从下图还可以看出,他们还考虑了天线的影响。&br&&img src=&/4caab6ed0baded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UWB技术挺不错的,个人比较看好。虽然不一定能进入消费级市场,不过在专业的领域应该有不小的发展空间。&br&---------------------------------------------------当然还有很多逗逼的方案--------------------------------------&br&比如用灯的。这个不是通过led灯频率哦,他是通过图像识别灯的角度,来估计相对于灯的距离和&br&角度,图如下:&br&&img src=&/95eff89609dbbc3a10b9b15fe97cbd7b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95eff89609dbbc3a10b9b15fe97cbd7b_r.jpg&&&img src=&/ea141f2b8ca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a141f2b8ca_r.jpg&&&img src=&/3e1cac14ef301bff4a7bc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e1cac14ef301bff4a7bc_r.jpg&&每次定位必须躺在地上拍照,实用性不强,不过想法挺新颖的,实验室有钱了就能实现个人理想啊。运来了好几箱的灯~~~~~~&br&还有通过磁场的。使用下面的装置产生固定的磁场频率。然后通过磁场频率与强度来定位。也是一种方法就是了。坑爹的是楼主的方案使用了地磁来校准,有了这个东西,整层楼的磁场都出问题了,只好半夜里改方案,都是泪啊。&br&&img src=&/e97e85e7eea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97e85e7eea_r.jpg&&&br&--------------------------------------------------------IPIN------------------------------------------------------------&br&上个月去Banff参加了IPIN,竞赛环节亮点不太多,可能因为在加拿大吧,感觉有挺多犀利的实验室和公司并没有前来,不过恭喜中国的小伙伴获得了手机组的冠军。他的算法主要是使用手机上的惯性传感器,使用PDR算法来测算用户的行进距离和朝向,再结合Wi-Fi指纹来做修正。还有一组是脚上绑着传感器的方案,韩国童鞋拿了第一(不太服气啊,这个比赛都是韩国人资助的,听说这哥们在准备的时候各种让算法学习测试人员的走路方式,学习了好久,那自然是准的)。不酸了,第一还是说明挺有水平的。&br&IPIN有一些水文,也有不少好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我并没有把所有的论文都听了)一个是用UWB做的仓库定位。是来自日本的大学,导师是个中国人。他们自己设计的UWB芯片以及板子。在仓库中对工作人员的轨迹密度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物品摆放的效率,把轨迹密度过高的地方的货物移到密度较低的地方。挺实用的方案,而且UWB的精确度确实还不错。有兴趣的可以去IEEE上找一找他的文章。&br&-----------------------------------------------------------------------------------------------------------------------&br&就说这么多啦,方案很多,并没有统一的方案。不同的场景需求不一样,感觉是各个公司都能有一口饭吃,还没看到能一统天下的公司和方案。就算现在各种大公司都进来了,感觉也是每人分一杯羹,自家用自家的方案。我还没有工作,对各个公司商业化的方案了解不多,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UWB,Wi-Fi测距(Intel的芯片,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估计明年或者后年可能可以上市),Wi-Fi指纹加传感器(目前最可行便宜的方案),蓝牙(都怪苹果)。说的不足的地方,欢迎指正。
不请自来,虽然这个问题关注的人不多,不过确实是我很感兴趣的,所以决定今天贡献知乎首答了。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从事室内定位的研究也有两年多了,参加过国际会议与竞赛,也有trans和期刊论文在修,自己也开发了算法,并读了不少论文,对这一块的发展还是…
&ul&&li&话说答主关注室内定位也有很多年了,主要从事的是惯性定位,这个技术目前而言发展也比较快,和前面各位大牛关注的重点有所不一样,主要是紧急救援或者军事用途。看到这个话题就忍不住多说几句作为知乎首答吧。&br&&/li&&/ul&大概分为三类:&br&1、放在腰上的(PDR)加速度+磁力计+陀螺or(null)&br&2、放在脚上的(FPN)加速度+陀螺+磁力or(null)&br&3、基于外部临时性基站的,一般采用超宽带信号会有比较好的定位精度。&br&&ul&&li&&b&腰上的方案实用性更强,但是对于侧移、转弯、原地踏步这种就会产生明显的误差积累&/b&,我们产品的实验结果是通常自由行走能达到2~5%精度,走100米误差达到2~5m,曾经出现的honewell的DRM4000和Seer的NaviSeer都是这类产品,但精度差是其短板,没有获得大规模应用;&br&&/li&&li&&b&足部的方案精度高,相对稳定&/b&,我们算法也研究了很多年,包括卡尔曼滤波、马尔科夫模型、粒子滤波、决策树判决等等,可以玩的花样很多,我们有三个博士生的课题都是围绕这个进行的(中间碰巧得了一次全国研究生电子竞赛特等奖)。但是技术相对稳定,真正达到实用也是今年6月份左右,做到3‰的精度,这个精度基本能满足紧急救援的需求了,消防、反恐、救援任务在建筑物内通常不会走得太远,走1km误差累计3m,用户基本都可以接受了。可能一般人认为3‰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我们采用的是普通的低成本的MEMS方案,就是智能手机里那个G-Sensor,而且不依靠任何磁场、无线等辅助信息的条件下。这种MEMS通常的方向漂移误差是≥100°/h的,加速度误差也是大得不得了,如果没有算法辅助,基本上加速度积分带来的速度和位移误差是10%以上。目前,业内很多做消防系统的集成商都在使用我们的模块进行后端服务开发。&br&&/li&&li&无线超宽带信号目前主要是集中在Nanotron的2.4GHz和DecaWave的3.5~5.8GHz的两个方案,这两个方案测距精度都可以达到10cm以下的精度,&b&我们实测过基于这两个频段进行三边或质心定位可以达到5~10cm左右的精度&/b&,并且这个精度是可以长时间保持住,不存在漂移的。但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这个频段的超宽带信号穿一堵墙还可以,穿两堵墙就很困难了,实际应用时每次定位需要同时获取三个以上的基站信号,在一般的建筑物内使用起来别说覆盖大部分区域了,用起来的体验只能说不如靠眼睛和感觉定位了,因此这种系统只能应用在开阔环境中。听说LoRa在出测距模块,频段在1GHz以内,这个出来后应该穿透性会好很多。&br&&/li&&li&&b&我目前认为在紧急救援应用里面,惯性会是主流,然后用外部基站进行辅助&/b&,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偶尔获取的一个基站信号进行校准,被定位人员在建筑物内不同时间偶尔会有收到1个基站的测距信息,结合自身的惯导和不同时空的基站信息,就能获取一个稳定的高精度定位结果,并且在外场试验已经通过,目前也正在产品化。&br&&/li&&li&&b&在商业化领域室内定位最终会被wifi取代&/b&,wifi的密度相对增加,通过指纹算法和众包的思路,应该可以解决数据库维护的问题,设计一个带冗余的模型,我认为里面即使偶尔有少数wifi热点信息是错误的,&b&通过大量的使用者指纹库识别结果、行走习惯和惯性传感器融合,反向定位纠正错误热点信息,实现数据库的自稳定和自我修复&/b&。&br&&/li&&li&另外还有一个技术方向是采用GPS/北斗地面基站的方案,使用很方便,看起来就是GPS信号能够一直维持,而且定位算法十分成熟。但出于国家层面的战略考虑,这种GPS地面基站的方案应该不会大量推广,而北斗目前在智能终端应用又太少,这种技术短时间内不会有大应用推广。&br&&/li&&/ul&咳咳说了许多,第一次发长文,请各位评论指正。
话说答主关注室内定位也有很多年了,主要从事的是惯性定位,这个技术目前而言发展也比较快,和前面各位大牛关注的重点有所不一样,主要是紧急救援或者军事用途。看到这个话题就忍不住多说几句作为知乎首答吧。大概分为三类:1、放在腰上的(PDR)加速度+磁…
室内定位这个方向其实很早以前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进行,还包括诸如基于AGPS的室内位置增强,LED改进光定位,AP服务端的逆向三角定位,信号指纹及其延伸定位,UWB,信号干扰及干涉分析定位,RFID,ZigBee,这些是我或深或浅接触过或者自己尝试过的方法,自然还有题主说到的诸如超声波啊,红外啊之类的听说过但是完全没见过的~&br&&br&总的来说从研究角度来说其实好长时间都没有什么特别有突破性的进展了,最近(其实也不算近,离开学术圈好久了)看到的最有趣的也就是MIT under35的一个candidate做的基于对wifi信号的干扰和干涉来确定位置和用户在室内的姿态的研究,Demo还是非常的酷炫的。&br&&br&目前室内位置的研究总的感觉就是把之前的方法都用上,然后起一个因子图类似的概率网络,然后就是尽可能的向上加各色传感器,从IMU开始,磁场啊,图像啊,红外啊,Laser啊,Sonar啊之类的,然后提升对应的精度之类的,不过这些总感觉并不算是特别强烈的研究主流,所以厉害的组也就是偶尔发一发好会,垂直方向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会议...IPIN,IPSN什么的嘛,水过文就知道真是水水的。&br&&br&感觉我跑题了,所以说回来,室内定位的研究方向非常多,是因为室内可以部署的信源和装置,本身的环境复杂程度都允许继续向上添加各种sensor以提高对环境的理解。 &b&那么综合多种方案在实验室的test-bed上实现1cm的精度可以说肯定是有的,&/b&你不看军用卫星的精度都那么那么高呢,就当把这些高功率宽谱高穿透性的信号搬到室内,精度肯定会好的。&br&&br&不过...&br&&br&大部分的方案在商用的路上都有着非常多的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可以继续研究是因为室内情况复杂,信号的传播中可以受到的干扰非常之多,多径啊,遮挡啊,同频干涉啊,信道问题啊之类的吧,同样的,一种方案想要很好的在所有地方解决这些问题基本也是不容易的。我的老师就曾经说过,一项技术,如果不能做到普适,那么其价值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也是为嘛GPS虽然很多地方不好用,但是大家就是愿意修修补补用的原因。&br&&br&那么商用角度,就必须做各种tradeoff,牺牲精度,牺牲使用场景,牺牲init setup的复杂度之类的,为了可以更好的适应更多的场景。&br&&br&其实说的并不是特别贴近题主的问题本身,只是说说个人理解吧。有很多技术我也就是读过文章跑过demo,出来搬弄下,有深切理解的各位也请多指教。如果题主还有问题,也请随时问俺。
室内定位这个方向其实很早以前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进行,还包括诸如基于AGPS的室内位置增强,LED改进光定位,AP服务端的逆向三角定位,信号指纹及其延伸定位,UWB,信号干扰及干涉分析定位,RFID,ZigBee,这些是我或深或浅接触过或者自己尝试过的方法,自然还…
终于来回答这个问题了。&b&FIRST OF ALL,回答略长废话很多,慎入!&/b&这里没说到的可以去看我另外一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基于Bluetooth beacon的技术,蓝牙4.0是否可以实现室内定位?精准度能达到多少?需要对定位环境布署外设吗? - 猴八斤的回答&/a&&br&题主问的是准确度,网络建设整体成本和上层应用开发容易程度。如果答主说的有错、有遗漏,欢迎留言指正。&br&&br&&b&&u&精度&/u&&/b&&br&首先我们弄清楚一点。2.4GHz因为是ISM band没有license,所以大家都喜欢用。Wi-Fi 802.11BGN、 蓝牙、Zigbee甚至Project Loon的通信链路都是它,看起来无所不能。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band就适合做所有的工作呢?答案是否定的,最起码对于室内定位这一项来说。&br&先来说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实吧,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甚至好奇为什么Wi-Fi信道的频率上限大概是&b&2.45 GHz&/b&。(见下图,来源wikipedia by Michael Gauthier)&br&&img src=&/0db47dcffca552b8ff79d7c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db47dcffca552b8ff79d7cc_r.jpg&&&br&恩...其实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微波炉的主要辐射的中心频率是&b&2.45 GHz&/b&。而即使有很好的电磁屏蔽,微波炉泄露的功率仍然可以大大影响Wi-Fi的信号。曾经去朋友家做客,在我说完上述这段话后他恍然大悟:“难怪我一微波网就断了!”那么,微波炉是靠什么加热的呢?让水分子振动,分子摩擦碰撞产生热能。这个过程是电磁波能量被吸收转化成热能的过程。&b&这个过程同样会发生在Wi-Fi和蓝牙的身上,换言之,人体会对信号产生极大的衰减!&/b&同事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和iBeacon之间站个特别大的胖子,定位误差一下子就上去了。很可悲的是,这是事实。之前某位仁兄说iBeacon的信号衰减很快速,线性区间很小。我假设X轴是距离,Y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或者路径衰减吧。Wi-Fi和蓝牙同样是2.4GHz,难道信道特性差了很多?怎么可能!答主好歹也是通信专业毕业的,距离和衰减之间的关系无论你是直接用线性拟合还是套用其他更复杂的公式,我就从来没有看到过说发射功率的不同会对衰减特性有影响!究其原因答主&b&揣测&/b&是那位仁兄没有剥离掉接收端放大器的作用, which can be really huge. 附上最简单的一幅图,&FSPL for common 802.11 frequency bands& by Sss41,来自wiki。&img src=&/46d65e8f81d68f31280beec2d4afb15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6d65e8f81d68f31280beec2d4afb159_r.jpg&&&br&感谢你读到了这里,我们转回精度的问题吧。&br&&b&Wi-Fi和iBeacon的&/b&&b&定位精确度谁好谁坏非常不好说&/b&&b&。It highly depends. &/b&影响因素主要是节点的密度、布设位置、环境的复杂程度以及ibeacon是否使用三边定位。&b&多数情况下,&/b&Wi-Fi节点密度太低,不能给出十分精确的定位结果。就像我在另外一个回答中提到的:我很难想象会有人为了更精准的定位而在现有的Wi-Fi系统中新加入路由器。Wi-Fi指纹采集会让精度有一个质的飞跃,只可惜指纹会随着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变动而变动。就答主本身的知识而言,每三个月或半年就需要重采一次以保证高精度。更复杂的指纹匹配算法能在保证精度的同时降低采集频率,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另外一个提高精度的方法就是和惯性导航结合起来,在瞄准的客户端都是智能手机的前提下这种方案几乎被所有的厂商采用,并且事实证明确实能提高精度(各家的算法在惯导上拼得跟绝对定位一样激烈)。&br&iBeacon系统因为属于新设系统,保证不串扰过度的情况下可以布得很密,当然这个要考虑成本。Proximity系统我们就不说了,根据POI的个数和位置可以自由调整所需节点的个数。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和Wi-Fi定位同样的,需要覆盖使用场景的三边定位。现在几乎所有的iBeacon节点都是用电池供电的,每个iBeacon节点的发射功率并不能调的过高否则后续维护频率会过高。这就意味着iBeacon节点不能太稀疏。以答主目前的经验来看,假定使用的是普通纽扣电池,电池使用寿命不少于6个月(如果可以容忍很慢的位置刷新频率的话,电池使用寿命可以更长),想实现三边定位的话节点的密度大概为三十平方米左右一个(办公区域)到七八十平方米一个(室内或室外开阔空间)的水平。使用以上的布置,答主的队伍做到了3米的精度(只靠BLE),并不像其他同学所说只能做到五米开外。&br&这里就有一个我很喜欢强调的观点:&b&定位精度、硬件成本以及算法复杂度之间肯定是要有互相妥协的,三个变量函数对应等号的另外一端是你要求达到的客户体验。&/b&个人观点:Wi-Fi的定位精度对于大多数室内应用来说应该是足够的,5m哪怕是10m以内,左右走两步看看就基本上可以找到你要找的东西。而且Wi-Fi暂时有一个iBeacon短期之内做不到或者很难做的优势:&b&可以反向定位。&/b&&br&&br&&b&&u&网络建设整体成本&/u&&/b&&br&首先,一个室内定位系统的成本一定会包含地图制作的成本,这个成本可大可小。有了室内建筑蓝图,还是可以很容易地制作出精度比较高的室内地图的。但是如果是像笔者知道的有的企业靠人工丈量...额..时间成本就不提了,精度有保证么?&br&就定位系统成本来说,如果不考虑新加节点的话,Wi-Fi三边定位可以认为是最小的。你需要的仅仅是软件层面的适配,不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定位。Wi-Fi指纹匹配系统的话,成本就要高很多,主要是收集和更新指纹的成本。&br&如上文所说,如果要实现三边定位的话iBeacon系统需要布设大量的蓝牙节点。对于大型应用场景来说节点的数量不容小觑。以一个三万平米的商场为例,平均五十平方米布置一个节点的话,覆盖全部范围需要600个节点。以大量生产每个三十RMB左右的成本计算,需要18K RMB。听起来还可以对吧?&b&但是!&/b&在目前的BLE框架下实现全自动的电量监测汇报很困难。如果使用诸如CSR MESH之类的技术的话操作不当甚至会更快地耗尽电池,得不偿失。那么,商场或者需要派人经常性巡检,或者需要每年把全部节点的电池换一遍,还要担心在商场里随时会出现service outage(这不是开玩笑,蓝牙节点里总会有次品,会用数倍于其他节点的速度烧干电池!)。我想这对于商家来说是近乎不可接受的。&br&&br&&u&&b&上层应用开发&/b&&/u&&br&应用开发层面从上往下包含UI、地图、算法等几个部分。据答主所知,Wi-Fi和iBeacon在这几个方面的难易程度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除了一点,iOS系统在iOS5还是iOS6时代(具体我记不清了),下架了所有的Wi-Fi扫描类APP并且关闭了公用的API。后续的类似应用或者是基于Wi-Fi的定位APP几乎都是用私有API实现的,而且结果似乎都不理想。但是好像最近在iOS8上情况有了变化,请知道的同学不吝赐教,多谢。&br&&br&&b&总的来说答主的观点是:对于中小型应用场景,在布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iBeacon系统来做比较高精度的室内定位。而&/b&&b&对于大型应用场景,使用Wi-Fi和惯导覆盖大部分的区域,配合在关键路口、POI布设的iBeacon节点进行临近定位校准,方为上上之策。&/b&
终于来回答这个问题了。FIRST OF ALL,回答略长废话很多,慎入!这里没说到的可以去看我另外一个回答:题主问的是准确度,网络建设…
我是个大话唠,作为一个从业者,有很多问题我都愿意拆开了揉碎了说...你要是烦,就可以只看黑体结论喵~&br&以及题主的问题呢,都是互相勾连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成本,而App开发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度和建设方式.....我试着慢慢答....&br&1.准确度:&br&
本身,wifi的定位精度呈现&b&&u&出一个方差较大的高斯,均值在5m左右&/u&&/b&,而决定因素通常来说取决于建设成本。而这里面的建设成本又分为硬件成本和初始化成本。通常来说,&b&实验室环境我见过0.7m的,而通常工业应用大概在4~6m之间&/b&,而还有一些仁兄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做到了10m开外。具体什么什么,在下面的分析中再讲吧。&br&
对应的,beacon的定位精度呈现出&b&&u&一个方差较小的高斯,均值在3m左右&/u&&/b&,而决定因素通常来说不受太多东西的影响了,真的看过beacon的信号,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快速衰落到平稳后的样子,而几乎线性衰落的区间真的是很容易很短...所以这东西适合用来做什么呢,做近距离的近场确认。但是这东西就如同给了一个小范围的圈圈,那么理想情况下,是&b&可以做到2~3m的精度的&/b&。但是本身蓝牙没办法做很好的基于RSSI的方案来实现一个连续性很高的定位,所以如果要实现一个还不错的,连续性的,可定位的系统,对于安装布设的要求会很高。&br&&br&&br&2.建设成本:&br&按照刚才说的,&b&不同的精度对应了不同的建设成本&/b&。&br&wifi定位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总的来说分成我需要自己安装硬件的壕方案,和我就用现成信号的壕方案。&br&那么安装硬件的方案呢,我现在看过的除了一些创业者的工作,还是主要说cisco啊高通啊Aruba之类的做的吧,这些的部署成本&b&大概一个商场需200WRMB吧,定位精度呢,Average在7m左右&/b&。&br&那么用现成信号的方案呢,经典的做法大概没什么硬件成本(不排除有些大厂会带着自己的设备采集...不过会被保安大大打出去吧),但是时间成本比较高,大概一个商场按average 5 层算起来大概需要个15天能够完成初始化设置(采信号嘛)。。。而现在我看到的最快的方案同等量级也大概在2天左右吧。而且初始化的时候大概需要专业的工程师。(人员成本)。而某种程度上,这里付出的&b&时间成本会在很大程度上与精度相关联。&/b&而大部分我看到的方案,大概也能做到7m左右的精度。&br&&b&&u&我们就假设精度差不多的条件下,wifi就是硬件方案的成本为采购成本(200W RMB),而软件方案的成本为时间成本(ave 5days)和人员成本(工程师工资)。&/u&&/b&&br&&br&&br&那么beacon的建设成本就好估量很多了,如果按照精度保持2m的这个优势的状况的话,那么请以3平方米一个beacon的价格估算建设成本,再加上布设这些的人员成本..如果客官您说也要7m行不行,原来的我我只能说,臣妾做不到啊,这个要不然就超出了有效范围,要不就没法用RSSI对吧,可是如果,嗯,您愿意用大概5平米一个beacon的价格建设呢,我差不多做个7m的精度出来也是满满当当可以的。&br&&b&&u&所以精度差不多的情况下,beacon的建设成本约为5平米(有效面积,墙里面又不用做)加布设成本(人员工资)。&/u&&/b&&br&&br&3. 应用开发难度:&br&显然,&b&&u&对于wifi软件方案和beacon提供的定位,就是个sdk啊,api的调用&/u&&/b&,无论wifi还是beacon的方案。自然功能提供商可能要跟手机硬件厂商扯皮,不过这个也不是developer关心的了吧。&br&&br&不过这里面值得一提的便是,&b&&u&wifi硬件解决方案的话,需要连接他们的wifi来实现定位功&/u&&/b&能。而wifi的那种我反正不用连你们路由器,我就用你们信号的机(liu)智(mang)的实现方式就大概没这个问题了嗯嗯。&br&&br&剩下的,就是&b&&u&精度对于您app开发的难度的影响了&/u&&/b&,如果您足够机智,可以在拿到相关信息之后自己再写算法啊,优化啊,跟地图app拿到原始GPS吃了屎一样的结果之后做的大量算法优化一样,把结果搞的好看一点,那么,sorry了,这个难度貌似是不小...&br&&br&4. 成功应用案例:&br&各位大大啊,beacon不是设计来做定位的啊,你们实在是强求了啊...做个近场checkin,发发优惠券,传达传达必要信息就好了嘛...硬要拿它做定位,然后用定位的精度去要求也是不那么合理的...因为本身,你定位精度准了,不也就是用来实现一些功能么,那么实话就是,更精细的定位精度,beacon也做不了,在它精度范围内的功能,就是checkin能够做到的事情,那么,的话,你管它准不准呢,位置服务从来都是用来支持service不是么~&br&&br&利益相关:&br&wifi,beacon等多种无线信号定位算法从业人员...好多好朋友是创业做wifi定位啊,beacon啊的...他们也都很忧伤呢哈哈哈
我是个大话唠,作为一个从业者,有很多问题我都愿意拆开了揉碎了说...你要是烦,就可以只看黑体结论喵~以及题主的问题呢,都是互相勾连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成本,而App开发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度和建设方式.....我试着慢慢答....1.准确度: 本…
西单大悦城的体验不好,希望有改进。&br&天津国际车展的体验过,不能说是太好,差强人意吧,利用iBeacon集印花的互动创意不错,但是因为本身技术的要求,有很多人的手机还是不支持的,这也是一个没法避免的局限
西单大悦城的体验不好,希望有改进。天津国际车展的体验过,不能说是太好,差强人意吧,利用iBeacon集印花的互动创意不错,但是因为本身技术的要求,有很多人的手机还是不支持的,这也是一个没法避免的局限
(只讲我了解的)&br&&b&基于地磁的方法:&/b&&br&芬兰测地所的Yuwei Chen研究得比较多;(这方面关注较少,其他的不是很清楚)&br&然后被百度收购的那家室内定位公司 IndoorAtlas 也是主要做地磁的。&br&&br&&b&多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方向传感器等)与WiFi相结合的方法:&/b&&br&&u&清华软院刘云浩下面的小组&/u&,主要有杨铮,吴陈沭,代表作有LiFS,WILL,还出了一本书《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入门推荐看一下,有英文版的,Springer上可以下载到;&br&&u&微软亚洲研究院:无线与网络组&/u&的Chunshui Zhao,Guobin Shen等,MobiCom,MobiSys上文章很多,就不列举了。&br&&u&Moustafa Youssef小组&/u&做了很多无线网络感知方面的工作,室内定位是主要的一个方面,经典之作有Horus系统和UnLoc系统,其中UnLoc系统的方法比较新,使用了移动众包的思想。&br&&br&另外还有利用声谱信息的,有基于视觉信息的,但都不算主流。(当然,这两类方法我看得比较少,讲起来也略虚)&br&建议题主找几篇综述和几篇经典论文看看应该就能大致摸清楚。:)&br&--------------------------------------------------------------------------------------------------------------------------&br&说好的完善但我懒癌晚期:)&br&嗯,今天刚开学(09.10)~心情小激动就来补充下~&br&&br&之前在题主的私信里已经贴了一些参考文献,这里再给下链接(私信给不了链接233...)&br&&br&入门的话首先是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的,所以推荐书或综述类文献。&br&首先是《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 &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直接看第9章,部分技术细节可以参考前面的内容。&br&Springer上出版的 “Location, Localization, and Localizability - Location-awareness Technology for Wireless Networks” :&a href=&///?target=http%3A///us/book/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s/book/97&/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综述类文献ETH的一篇博后论文对室内定位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a href=&///?target=http%3A//e-collection.library.ethz.ch/eserv/eth%3A5659/eth-5659-01.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collection.library.ethz.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erv/eth:5659/eth-5659-01.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另外一些则是根据某个类别的研究进行的总结,比如2015年见刊的这篇就是针对无须事先勘测的室内定位方法的:&a href=&///?target=http%3A///science/article/pii/S111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survey of calibration-free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s&i class=&icon-external&&&/i&&/a&。&br&同样的是清华的刘云浩小组写的一篇综述&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267643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bility Increases Localizability&i class=&icon-external&&&/i&&/a&,总结了移动性是怎么辅助定位的,介绍了智能手机中的惯性传感器,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移动信息,这些移动信息是怎么辅助定位的,怎么处理测量误差。值得一读。(或戳这里直接下载:&a href=&///?target=http%3A//tns.thss./%7Eyangzheng/Yang-Mobility-CSUR-pre.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ns.thss.&/span&&span class=&invisible&&/~yangzheng/Yang-Mobility-CSUR-pre.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接下来再贴一些针对原答案的补充链接。&br&&br&首先对于地磁的方法,说实在的我并不看好,所以关注不多,只是Yuwei Chen来我们实验室做过报告,我听了下,主要介绍了一些他们针对地磁和光照来进行室内定位的研究成果。感兴趣的可以去他的Profile上看下,文章我就不推荐了。&br&&br&刘云浩小组除了上面提到的综述文献,其他工作还包括以下这些:&br&LiFS系统:&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234857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ocating in fingerprint space&i class=&icon-external&&&/i&&/a& 或 &a href=&///?target=http%3A//www.cse.ust.hk/%7Eliu/LIFS.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se.ust.hk/~liu/LIFS.pd&/span&&span class=&invisible&&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12年的MobiCom。&br&WILL系统:&a href=&///?target=http%3A//ieeexplore.ieee.org/xpls/abs_all.jsp%3Farnumber%3D621636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eeexplore.ieee.org/xp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abs_all.jsp?arnumber=621636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cMu系统:&a href=&///?target=http%3A//tns.thss./%7Ecswu/files/INFOCOM15_AcMu_paper.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ns.thss.&/span&&span class=&invisible&&/~cswu/files/INFOCOM15_AcMu_paper.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今年的INFOCom。&br&还有&a href=&///?target=http%3A//ieeexplore.ieee.org/xpls/abs_all.jsp%3Farnumber%3D680564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eeexplore.ieee.org/xp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abs_all.jsp?arnumber=680564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讲的也是LiFS,但是是期刊,内容更加完善和详细。&br&&br&微软亚洲研究院的:&br&UbiComp'12:&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237028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reliable and accurate indoor localization method using phone inertial senso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NSDI'13:&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248263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alkie-Markie&i class=&icon-external&&&/i&&/a&&br&MobiCom’14:&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263912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ravi-Navi&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Moustafa Youssef小组:&br&&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106719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Horus WLAN location determination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230765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 need to war-drive&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242433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rowdInside&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几篇是我看过的,他还有很多别的相关文章,可以去他Google Scholar的个人主页上看:&a href=&///?target=https%3A///citations%3Fuser%3Dr6DUyxsAAAAJ%26hl%3Dzh-CN%26oi%3Dsr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cita&/span&&span class=&invisible&&tions?user=r6DUyxsAAAAJ&hl=zh-CN&oi=sr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献,也贴下链接:&br&INFOCOM'00:RADAR系统(&a href=&///?target=http%3A//ieeexplore.ieee.org/xpls/abs_all.jsp%3Farnumber%3D8322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EEE Xplore Abstract&i class=&icon-external&&&/i&&/a&),比较早的室内定位方法 (2000年)。&br&MobiCom'10:&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186001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door localization without the pain&i class=&icon-external&&&/i&&/a&,最早的无须人工勘测的室内定位方法,来自微软研究院。&br&MobiCom'12:&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234858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ee&i class=&icon-external&&&/i&&/a&,来自微软印度研究院。&br&INFOCOM‘13:FreeLoc(&a href=&///?target=http%3A//ieeexplore.ieee.org/xpls/abs_all.jsp%3Farnumber%3Dtag%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EEE Xplore Abstract&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当然最近也有很多新文章,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下。然后在看综述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看看。&br&&br&我自己也写了一篇综述是关于利用众包思想进行室内定位的,投出去没多久,希望能被接收吧=_=&br&&br&(第一次答题,并不完整,仅供参考,欢迎补充)
(只讲我了解的)基于地磁的方法:芬兰测地所的Yuwei Chen研究得比较多;(这方面关注较少,其他的不是很清楚)然后被百度收购的那家室内定位公司 IndoorAtlas 也是主要做地磁的。多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方向传感器等)与WiFi相结合的方法:清华软院…
&br&目前商用方案最成熟效果最好的WIFI定位+传感器方案。
WIFIPIX。 目前商用方案最成熟效果最好的WIFI定位+传感器方案。
这个话题涉及到运营商和企业网专业wifi解决方案,要写的话,是一个很长很专业的话题。只能就题主问的简单回答一下。&br&&br&AC - 无线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br&AC是用来管理、配置AP,并承担无线用户数据转发的设备。常见形态是盒式设备,也有极高端的插卡形态AC,插在机架式设备里。一台AC可以管理小到几台,多到几千上万台AP,识AC的型号而定。&br&&br&AP - 无线接入点, Access Point&br&AP是一种提供射频接口的装置。AP分两类:FAT AP(胖AP),和当前无线路由器差不多,通常单台组网使用,不仅提供无线接入,还提供DHCP,路由,PPPoE等各种功能;FIT AP(瘦AP),这种AP无法单独使用,它必须配合AC才能使用。而且一般不需要配置,会自动寻找AC然后从AC上下载设备固件,配置信息等。当有成百上千台AP时,这种机制尤为重要,极大的降低了运维难度。&br&&br&Portal认证(又名WEB认证)&br&一种应用于Wi-Fi的认证协议(也可用于有线网,是一种通用认证协议)。细节就不仔细说了,大致原理是:当无线用户访问第一个URL时,AC会拦截这个请求,并将用户的请求报文重定向到Portal服务器的认证页面上去认证。期间Portal服务器会通过AC,间接地与RADIUS服务器交互,对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认证成功后,AC就允许该无线用户访问网络,同时对无线用户进行流量或时长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给RADIUS服务器进行计费;如果认证失败,AC则拒绝无线用户访问网络。&br&&br&RADIUS&br&RADIUS是RFC2865标准,可理解为专门对用户进行认证、计费和授权的协议。而能提供RADIUS认证服务的服务器,称为RADIUS服务器。一般RADIUS服务器上都有用户的各种信息,例如用户名,密码等。AC通过这些信息,才能远程的对无线用户进行认证,保证合法用户访问网络。&br&&br&Wi-Fi定位&br&Wi-Fi定位方法有多种:&br&1)室内定位,利用至少3个AP,通过三角定位算法,计算出无线终端(手机等)的地理位置的一种技术;&br&2)室外定位,利用多个AP的信号到达无线终端的时间差,计算无线终端的地理位置的一种技术;&br&3)利用Wi-Fi基站信息,定位出手机当前所处的经纬度信息的技术。这种技术定位精度比较粗,其实定位的是Wi-Fi基站的位置信息。
这个话题涉及到运营商和企业网专业wifi解决方案,要写的话,是一个很长很专业的话题。只能就题主问的简单回答一下。AC - 无线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是用来管理、配置AP,并承担无线用户数据转发的设备。常见形态是盒式设备,也有极高端的插卡形态AC,…
简单说ac控制ap,你的无线终端连接到ap,一般的会有一个portal服务器充当你和后台认证计费服务器的界面,是的你看到的终端上弹出的输入帐号口令的页面就是它搞的,然后会有个语言用于交流来确保你在线和计费,这就是radius了。
简单说ac控制ap,你的无线终端连接到ap,一般的会有一个portal服务器充当你和后台认证计费服务器的界面,是的你看到的终端上弹出的输入帐号口令的页面就是它搞的,然后会有个语言用于交流来确保你在线和计费,这就是radius了。
补充应用场景:1.机场无线2.部分工行迎客wifi3运营商无线上网4商场的免费wifi
补充应用场景:1.机场无线2.部分工行迎客wifi3运营商无线上网4商场的免费wif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 wi fi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