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方同人系列同人的问题

如何确定东方project 各作异变发生的真实年代?
RT,考据向。真实年代就是指的现世里的年代啦,这个无需赘言。&br&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前提的话,大概我能想到的就是有人提到的1884年(明治17年)这个年份是建立博丽大结界使幻想乡与现世隔离的起始吧。当然,我也听有的考据党说这个说法可信度存疑。&br&然后另一个开玩笑(从某个不正经的东方灌水群【并不是知乎这个,我还没加】听说的)的说法是,正作异变就是2002年开始的……所以ZUN发表作品的日子就是发生异变的日子【从某些角度……细思之后居然感觉这说法其实挺在理的?【x&br&&b&注意:题目的主问题已得到解答。详情请见&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确定东方project各作异变发生的真实年代? - 赤霄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确定东方project各作异变发生的真实年代? - 夏游云的回答&/a&&br&新来答题的同学重点攻克下面的extra problems就行啦~【喂&/b&&br&&br&Extra Problems(当然,是建立在题目所说的真实年代可以与幻想乡的事件挂钩的前提下。允许提供二设参考和个人推理,当然一设考据优先):&br&&b&1、先代巫女是哪一年出生的?又是哪一年生下的幼灵梦?(如果是幼灵梦的信众不妨还可以回答先代巫女的死是哪一年【)&br&2、魔理沙是哪年出生的,又是哪一年结识的香霖?和灵梦结识又是什么时候呢?&br&3、早苗是哪一年进入的幻想乡?&br&4、咲夜是哪一年来到的红魔馆?(当然,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扩展版本:红魔馆成员加入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这在好一些的二次同人漫画里都有描述,所以想听听大家的看法)&br&5、第一次月面战争发生的时间是?&/b&&br&&br&以及,秘封厨们喜欢的问题:(由于题主这家伙并没有接触任何秘封相关的考据,所以提的问题很没水平还请见谅Orz)&br&&b&1、莲子和梅莉的出生年份是?&br&2、莲子是哪一年进入的京都大学?梅莉呢?&br&3、秘封组每一次的旅行(也就是秘封碟给的事件)是否与幻想乡所发生的异变时期平行?如果是,请给出这些旅行发生的年份。【当然不是的话也可以写年份的说w&/b&&br&&br&【先出这几道吧……其实主要是也想不到其他能够吸引大家回答的考据亮点了&br&&br&以上【祝各位答题愉♂快【逃
RT,考据向。真实年代就是指的现世里的年代啦,这个无需赘言。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前提的话,大概我能想到的就是有人提到的1884年(明治17年)这个年份是建立博丽大结界使幻想乡与现世隔离的起始吧。当然,我也听有的考据党说这个说法可信度存疑。然后另一个开玩笑(从某个不正经的东方灌水群【并不是知乎这个,我还没加】听说的)的说法是,正作异变就是2002年开始的……所以ZUN发表作品的日子就是发生异变的日子【从某些角度……细思之后居然感觉这说法其实挺在理的?【x注意:题目的主问题已得到解答。详情请见新来答题的同学重点攻克下面的extra problems就行啦~【喂Extra Problems(当然,是建立在题目所说的真实年代可以与幻想乡的事件挂钩的前提下。允许提供二设参考和个人推理,当然一设考据优先):1、先代巫女是哪一年出生的?又是哪一年生下的幼灵梦?(如果是幼灵梦的信众不妨还可以回答先代巫女的死是哪一年【)2、魔理沙是哪年出生的,又是哪一年结识的香霖?和灵梦结识又是什么时候呢?3、早苗是哪一年进入的幻想乡?4、咲夜是哪一年来到的红魔馆?(当然,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扩展版本:红魔馆成员加入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这在好一些的二次同人漫画里都有描述,所以想听听大家的看法)5、第一次月面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哭哭,没人邀请我
看来并没有什么可以回答的了(1、先代巫女是哪一年出生的?基于climber的回答补充一下吧,巫女基本上是选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过去巫女还是会死的,死了之后选新的理论上是由八云紫来培养,大概(这条是推测和灵梦结识又是什么时候呢?这个问的是魔理沙和灵梦结识的时间吧理论上应当是在灵梦成为巫女之后就结识了因为幻想乡内几乎是没有人不认识巫女的以魔理沙的性格,八成会主动勾搭
关于时间同步论,需要追加一条就是幻想乡内的时间,和作品发售时间,不一定同步换句话说,这两者之间不一定有关系取决于作品铃奈庵和茨歌仙和三月精,几乎就是同步的甚至还出现过,铃奈庵因为某些原因停刊一期需要专门发推去说明这一话铃奈庵是对应正确连载时间而写的剧本
而不是实际发布时间而对于新香霖堂这种半年一话还可能分上下话的作品来说,恐怕就根本无法同步了,连载时间和发布时间应当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游戏也同理小数点作的时间,要取决于设定上的实际时间,而不是固定的
大部分游戏发售时间和游戏内故事的时间,在年份和月份上可能都是一致的,一部分月份不一致日期是没有参考性的,需要取决于游戏内的时间比如永夜抄就是一个满月,这点就把日子也限定了
关于问题里问到的秘封组的时间:↑我这里有专门写过分析其他的可以看年表,有推测如果压缩,秘封组的故事可以压缩到2年内完成换句话说,秘封故事的时间,和发售日期理论上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秘封故事是一个 SF科幻小说,这是ZUN的原话
谢邀既然题主的主要问题已经由 给出了答复,那我就来以一设角度回答,或者说否定一些剩下的问题,但不包括关于秘封组的问题。1、先代巫女是哪一年出生的?不知道,一设中没有相关设定。又是哪一年生下的幼灵梦?一设中,关于灵梦的身世,只有魔理沙一句近似开玩笑的“那家伙曾是个弃儿啦。”(香霖堂/第2话),这个问题在一设角度上不成立。2、魔理沙是哪年出生的,又是哪一年结识的香霖?和灵梦结识又是什么时候呢?关于魔理沙出生的年份,她说过:“在我刚刚记事儿的时候,那家伙(香霖)就已经在现在的那块地方开店了(香霖堂/第6话)。”而香霖则是在1995年的数年前开办的香霖堂,这是根据他在2006年(香霖堂第19话连载)时说的:“11年前,从我开始在魔法森林的入口处开办香霖堂还没过几年”(香霖堂/第19话)所以,魔理沙出生年份的下限是,在”1995的数年前“一个还不会记事的的小孩”(大概小于三岁)的出生年份。上限是, 在霖之助就绯色金属和魔理沙的发生争论的年份,减去一个”年幼“的孩子的年龄,就能大致得到她的出生年份。魔理沙:我还在自己家里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件事情,那家伙罕见地来到我家,抱着堆碎铁块和父母争吵着什么。年幼的我拼命地去偷听,也最多只听到些什么“绯色金属或是“稀少的金属”这样的词。(香霖堂/第6话)上面对于魔理沙出生年份的推断,是基于幻想乡年表的,不过因为
对于时间同步论的补充,以上内容只在香霖堂出版时间与现实时间同步的前提下有效。关于魔理沙认识香霖的时间,虽然没有具体挑明,但应该是在魔理沙还很小的时候魔理沙:这先不提,那家伙从前一直就对我有所保留,就算我说过我再也不会回到那个家了他也还是一样。(香霖堂/第6话)可以看出,魔理沙在离开雾雨家之前就认识香霖了。香霖:魔理沙的性格我清楚,毕竟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啊(香霖堂/第7话)还有这张封面,基本指明了魔理沙那时的年龄,就是一个小孩子和灵梦的结识:和灵梦的结识:这个我不清楚。3、早苗是哪一年进入的幻想乡?这个就可以完全根据:幻想乡的时间和现实同步论,来回答了。2007年,风神录发售。2007年,早苗随着守矢神社,移动到了幻想乡。4、咲夜是哪一年来到的红魔馆?这个也没有确切时间。只能根据目前的资料进行推算,但是也比较困难。现在能知道的是:咲夜的出生地不在幻想乡(ZUN/邮件答复的备份)十六夜咲夜是蕾米莉亚给予的名字,原名是其他的名字。(ZUN/邮件答复的备份)当了女仆,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山中(幻想乡)就能吃穿住都不愁,很惬意。(永夜抄/角色设定)这句话,有“到了幻想乡之后,为了吃穿住才被蕾米莉亚雇佣”的感觉。而蕾米莉亚是在吸血鬼异变之前不久才到了幻想乡。但是我们不知道咲夜是不是和蕾米莉亚一起来到幻想乡的。所以只能猜想。5、第一次月面战争发生的时间是?年表中的介绍已经比较完善了。年表中的介绍已经比较完善了。谢谢囧仙给出的建议,已经作出了修改。其实主要是怕你忙,以后遇到合适的问题,会邀请你的(
我个人觉得秘封组的时代1 在大概一两个世纪之后的未来2 在一个和现在差得不远的平行世界秘封组的时代有以下特点:有大量的信息有很高级的全息技术和很高级的高速火车技术有个很厉害的卫星(不一定有)普通人并不相信境界这种东西日本首都在京都而且东京并没被炸掉当然还有别的,我其实自己也不熟悉,就不说太多以免露怯了。要解释前面三条,也许未来说更方便一些。而日本首都这回事,根据囧仙的说法(加入了我个人的理解):日本不可能在东京还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迁都,所以秘封组的世界是一个在我们看来不可能的世界。简称,平行世界。而平行世界的话,在公元2005年造个厉害的火车就不是不可能的了。那么重要的是莲子和梅莉的身份,这里重点讲梅莉好了。梅莉和小泉八云的关系已经被拉出来谈了无数次,而这个角色没有官方拉丁字母写法也很肾疼。一般根据帕特里西奥·哈恩的身世,认为梅莉是一个希腊裔的爱尔兰人。(其实是我自己这么认为的)爱尔兰也有悠久的妖怪精灵传统,而希腊人的名字都比较反人类,所以这么说也许还挺合理的。根据上面的平行世界理论,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幻想乡所在的世界也是一个平行世界,分歧点在1885年之前某处,或者说从嫦娥的时候就开始分歧了。然后,旧作的世界如何强行塞进现在愈发完善的幻想乡世界观仍然是旧作厨界的一个难题。
这问题根本不用讨论,因为答案真的就像你在那个灌水群里听到的那样:幻想乡的时间和现实世界是同步的,异变发生的时间就是该作发售的时间。我给你上个证据:在东方花映冢里有提到,花映冢这次发生的异变是六十年一次,而上一次的异变给出了明确的时间——1945年。5也就是说,花映冢这次的异变是在游戏里的2005年发生的我们再来看一下东方花映冢发售的时期:体验版+: 日体验版: 日完整版: 日你看?_?
看到这个问题去THBWIKI搜发现有 整理过的幻想乡年表……之前还自己分析来着= =【】幻想乡年表具体请点击上边的链接,可以的话请复制粘贴,因为出现了中文,知乎这个自动识别网站功能……下边放上截图
4.我TMD居然也忘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从西方看“东方”:东方Project之父ZUN访谈录--百度百家
从西方看“东方”:东方Project之父ZUN访谈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东方Project曾是日本同人界最受欢迎的IP。而向不了解的人介绍东方,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这次整理了近年西方媒体对ZUN的采访,希望借助西方人的眼睛,更清楚地向你解释:什么是“东方Project”?
作者丨周思冲
触乐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ZUN是谁?东方Project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要回答起来可谓无边无际。要取巧的话,倒是有个简单的答案:直到2013年《舰队Collection》横空出世之前,东方Project都是日本同人界最受欢迎的IP。而ZUN就是东方Project的缔造者。
然而,假如你对ACG文化没有基本了解的话,上面这段回答仍然难以解决问题。
在新生代IP(舰娘、LL等)的冲击下,东方Project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前。然而,我觉得在这个时间点,反而很适合把ZUN和东方拿出来讲一讲。
我思考过很久:要如何向圈外人讲清楚,“东方Project”(下文的“东方”全部为东方Project的简称,例外将特殊注明)到底是什么?
直到几天前,我看到了一篇西方媒体对ZUN的访谈,这时我突然想到,也许西方人对ZUN的提问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即使西方宅圈存在一部分东方的死忠,但他们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同时,ZUN很少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因此东方在西方主流游戏媒体眼中始终是相当陌生的存在。正是这个前提,使得西方媒体对ZUN的采访基本上都很明了,很直接。我对近年来所有西方媒体对ZUN的采访进行了整理,选出了其中同ZUN和东方本身最相关的问题。借助西方人的眼睛,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清东方。
丨 前言:东方系列游戏和东方Project
本文的重点将放在ZUN的个人经历,观点和东方系列游戏的制作历程上。因此我想在开头解释一下关于东方的几个基本概念。
首先,东方是什么样的游戏?绝大多数东方系列游戏都是弹幕游戏。更通俗地说,就是《彩京》《雷电》那样的飞行射击游戏。
绝大多数东方系列游戏的画面看上去都是这样的。
(《东方永夜抄》游戏截图)
其次,东方Project高人气的表现在于大量的二次创作作品,东方的人气,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二次创作作品带来的。但是那是一个太过庞大的话题,本文只会从侧面谈到它。
丨 什么是东方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想做游戏的?
一般来说,都会有“某一天我与一个梦幻游戏发生了命运的相遇,我指着那个游戏说,我要做出这样的游戏!”这样的剧情吧?在我身上并没有发生这样的剧情。
我小时候真的玩了很多游戏。游戏是我最主要的爱好,我对它非常痴迷。从那时开始,我就确定,我绝对不会从事游戏以外的职业。到东京上大学之后,我开始一个人住,终于有机会和时间能够开始做游戏了。当时我并没有很明确的“进入游戏业界”的想法,只是自然地开始做游戏。回想起来,我觉得对游戏制作的渴望,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存在于我体内了。
问:你的第一个东方系列游戏(译注:東方靈異伝 ? Highly Responsive to Prayers)大受欢迎,但是第二个游戏(译注:東方封魔録 ? the Story of Eastern Wonderland)的玩法马上就和前作完全不同了。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弹幕游戏”,但在当时,这种游戏类型还完全没有成型。1996年甚至更久以前,在我做第一个游戏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有一副画面。在那幅画面里的,就是我所追求的游戏。它同《东方封魔录》还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游戏的核心概念——满天飞舞的子弹——已经形成了。
(《东方灵异传》游戏截图。这个游戏和其他PC-98上的东方系列游戏一同被称为“黑历史”,因为极少有人真正玩过)
当时,我还没有想到用“弹幕”这个词来描述它。不过我需要证实它的可行性。我要逐步摸索出如何制作它。
所以,我的第一个东方游戏其实只是投石问路。我通过《东方灵异传》学习了很多游戏制作和引擎开发相关的知识。从《东方封魔录》开始,我才算是真正地开始做游戏。
问:东方系列有众多的角色。我听到的一个说法是角色数量已经超过了150个,这是真的吗?并且,似乎绝大多数角色都是可爱的女孩……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角色(笑)。我从来没数过。在这方面粉丝比我专业,我相信他们的统计。那么就150个吧。
要问为什么角色里多数角色都是女性……我想这当然是有意的设计(笑)。
我认为,弹幕游戏的玩法是有一定“女性性”的东西在里面的。不会有人让你秀肌肉。你不需要莫名其妙跑起来然后把敌人干倒。
在弹幕游戏里,我希望创造的是某种唯美的东西。子弹移动的方式、游戏的操作、视觉的表现形式,我觉得其中都有美学存在。当你将“美”看做理所应当的事,你自然会更多地考虑女性而不是男性,因此这是一种……美学。相对于动作性,我的游戏更关注于美学。
即使这些美学是用子弹表现出来的,它们也和枪无关。这就是从游戏本身出发的考虑。
当然,很必然的,漂亮女孩子更容易吸引男性玩家。我当然也有这么觉得。
(我也这么想)
问:意味深长的回答呢。
我确实认为,在东方里放男角色和女角色其实都可以。我最初的考虑是,放男角色在游戏里会让游戏显得更有侵略性。更像是在秀肌肉。我知道有很多人觉得,东方里的角色全部是美少女,因为我就是想讨好男性粉丝。其实真的不是这样。
问:东方的哪一作最畅销?
《东方红魔乡》是最畅销的。
问:那么,你觉得哪个游戏的口碑最好?
这个问题很难……我想是《东方妖妖梦》。《东方风神录》也很火。
问:我很喜欢东方系列的英文名。你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吗?
是的。通常它们会和标题里的汉字没有关系。我会审视一遍故事,然后选择出同故事最相关的单词。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东方当成一辈子的事业的?
大概是十年前吧。当时出现了YouTube,视频逐渐开始成为一种平台。我觉得,是时候出来展示自己了。于是我就开始抛头露面。我知道,公开活动有点覆水难收的感觉,因为一旦开始,你就停不下来了。那时我意识到,东方会变成我一辈子的工作。
上面是帅气的版本。说老实话,当时对于东方我并没有明确的计划,然后就辞职了。之后我顺理成章地开始全职做东方,慢慢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问:我们都知道东方有多成功。会不会经常有人问你成功秘诀之类的?
我必须澄清一下:游戏业的人其实并不问我这个问题。我想,他们可能觉得东方……很“特殊”。你知道,他们会想:“努力做游戏,然后游戏就成功了,怎么可能!”在他们眼里,东方就像是……邪教(所以他们不屑问我)。
(红白巫女博丽灵梦)
问:有什么角色对你来说很特别吗?
博丽灵梦。
丨 ZUN谈粉丝和二次创作
问:你会在制作东方游戏时特别考虑到海外玩家吗?你怎么和海外玩家交流?
说实话,我甚至都没怎么和日本玩家做交流,别说海外玩家了。9月的时候(2013年),我参加了亚特兰大的一个活动。美国居然有这么多东方粉丝!我真的惊呆了。难以置信。
“特别考虑到海外玩家”……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问:你和粉丝间的关系有没有失控过?
我没有和粉丝之间出过什么问题。说老实话,是存在一些非常专注,非常热爱东方的玩家。但要说东方系列的创作主导权的话,我完全不担心。
有些玩家很善于讨价还价。他们会和我说要这么做那么做,其实我觉得,都可以。但是,还有非常多的同人作品是完全取得过我同意的,而这些作品使用了我的角色,或是其他劳动成果。当然,这些事情并不会对我造成实际困扰。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哪天有哪个东方同人让我对游戏失去了热爱,那该有多可怕。所幸这件事从未发生。我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游戏,这就足够了。
问:这种态度太棒了。有的大公司可会给粉丝耳光吃。
好吧,这种问题是会存在的,我能理解大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但那不是我处理问题的方法。
问:我们都知道,很多同人作品是角色的色情内容有关。
我并不喜欢这样,有的时候他们做得过火了。他们这么做是他们的自由,但我确实不喜欢。
我还没有要往东方游戏里加入此类内容的计划(笑)。
(ZUN本人的画风是这样的。东方能衍生出海量的XX作品,堪称一个奇迹)
问:粉丝都会创作属于自己的东方剧情。你有在规定东方的正史吗?在做游戏的时候,你会事先写好剧情吗?还是说你并不需要一个确定的剧本?
从游戏开发的角度来说,每当我开始做新游戏,第一个任务就是确定剧情。我不会一边编程一边写故事,我会在动手写代码之前把一切都考虑好。
谈起粉丝的影响,其实我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我没有看过多少东方的同人作品,或是玩粉丝做的游戏,因此我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我只写我想写的东西。我不会从同人作品里吸取点子。我没有受到粉丝的影响。
问:外国玩家会制作东方的翻译补丁,你怎么看?
完全没问题。很明显,我说不了英语,也没法用英语做游戏。他们让更多人玩到了东方,我很开心。
问:众所周知,你对二次创作非常宽容,这也是东方Project能够红火这么久的原因之一。但是,二次创作常常会过火。你对二次创作的底限是什么?
首先,你不能大规模贩卖二次创作的产物。其次,不要使用我游戏里的原始数据,包括画和音乐。要使用曲子可以,但你必须自己mix过,或者做一些改动。总之别用原曲。这就是目前为止我全部的规则。
当然,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现在出现了智能手机和直播,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也是时候制定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规则了。
问:东方游戏有很多海外粉丝,你有预见过这一点吗?
绝对没有。你要知道,我的游戏里都是日语,但日本玩家也常常搞不懂剧情说的是什么。我搞不懂东方游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非日本粉丝。
问:你相信有粉丝能和他们的Waifu发生情感交流吗?
我不相信。
(“我也不相信”)
丨 ZUN谈游戏开发
问:你有在不同的游戏间复用游戏的代码和引擎吗?
在从PC-98转移到Windows平台时,所有的代码都必须要重写。那时就是从《东方怪绮谈》到《东方红魔乡》的过渡时期。这两个游戏的代码很接近,但画面经过了完全重制。从那时开始,游戏玩法和最核心的引擎就一直再没有变过。当然,我一直在修改和升级引擎,但某些代码我从2002年写出来开始就一直用到现在。
问:从你开始做游戏到现在,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对于游戏的理解,我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改变。唯一改变的,可能是我现在的工作环境比以前更好了。
问:你有没有放弃过某个东方游戏的开发?东方系列存在什么“幻之作品”吗?
我是这么看的:既然一个人做游戏,既然没有受到任何人控制,那么,我做的游戏必定是自己会喜欢的。有过很少数几次我对游戏不满意,那时我就会返工。我不记得我有放弃过什么项目。每个东方游戏都是有始有终的。
要具体到剧情的话,倒是有些不一样。写剧本的时候,我会常常直接扔掉不满意的部分。所以,从“系列”的角度来看东方的话,它的剧情其实并不完整。它当然有一条主线,但某些应该存在的故事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款游戏里。
(东方最新作截图)
问:有什么你尝试过,但是最终放弃的玩法吗?你能描述一下它们吗?
当然有。我曾经设想过一个模式叫“网络走廊”。网络走廊的意思,就是你在玩的时候连接着网络,这样别的玩家就能观看你的操作。这个系统里还带有基本的聊天功能,所以你能和观众说句“真可惜”之类的。当时大概是2005年左右。
现在有观战功能的游戏已经很多了,但在当时,这种概念还很新奇。我最终没有完成它,但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
问:我看到了类似NicoNico一样的东西……
还真是这样的。某一天,我一边想着这个功能一边上网,然后突然看见了NicoNico。“好吧,我不用做那个功能了”。为什么要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呢?
问:对想要做同人游戏或者独立游戏的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做游戏,那就去做。不要犹豫,Just do it。这就是我能给的所有建议。
问:在两个游戏之间,你会休息多久?
我会有一段正式的休假。制作一个游戏,我会通常花掉四个月的作业时间。这就意味着剩下的八个月……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休假,不过我的节奏就是这样,大概一年一个游戏。很明显,我有在利用时间,我并没有整天摸鱼。我要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做下款游戏的细节设计。这个过程是很耗费时间的。
丨 ZUN谈同人游戏和游戏业
问:你有在用什么PC游戏平台吗?GOG或者Steam之类的?
我绝对不玩FPS。除了打枪以外,其他任何游戏我都可以玩一玩。我一直在玩《模拟人生》和《文明》之类的游戏。
说到数字分发服务的话,我不看好这种东西。不过,我也有想过东方的将来。也许有一天,我会把东方放到那些平台上。
问:谈谈Comiket吧。
我选择Comiket的最初理由是,我的团队成员就只有我一个人。我没有别的什么途径可以发布游戏了,而Comiket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卖游戏的机会。
现在的开发者可以把游戏随便上传到什么平台上,无论体积多大都可以轻松下载。但在当时,没有人能从网上把这么大的东西弄下来。所以,我只能物理搬运数据了。
即使在现在看来,Comiket对我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在Comiket上,我才能卖掉带包装的物理拷贝(注:原文如此,不过据我了解日本还是存在不少能在线下买到正版东方游戏的途径的)。面对面地亲手把游戏交给玩家,这让我觉得很开心。即使我向数字发行了,我仍然会继续做盒装版东方。
问:对我来说,Comiket是一种很神秘的文化。它在这些年里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我认为Comiket的基础理念和设计并没有变化。它的规模越来越大了,无论从顾客数量还是摊主数量来看都是这样。另外,来参观的外国旅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认为Comiket越来越开放了。
回想1997年,Comiket还是一种地下文化现象。当时的同人作品,很类似一种打版权擦边球的灰色产物。因此,Comiket在过去是比较隐秘,低调的活动。现在当然完全不同了。
(正在接受访问的ZUN)
问:(现在Comiket的开放性)是因为违法内容被禁止了吗?
不,正是因为违法内容没有被禁止,所以让同人作者才不用再……(进行地下活动)。现在的同人游戏已经是一种游戏分类了,大多是原创内容,所以并不存在什么版权上的问题。不过,我觉得有些同人作者还是太大胆了……
嗯,怎么说呢。违法内容是不应该拿来卖的。于此同时,相对于同人纸质出版物,同人游戏还远远不够多。这是件很微妙的事。
问:移动游戏大潮有影响到你吗?你会出东方的手游吗?
这要看未来的发展了。我经常玩手游。在我看来,手游的最大问题是,手游通常不需要物理的控制器。因为手游其实是一种游戏时间特别长的门类,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好事。
我认为,东方绝对是那种需要控制器的游戏,它在触屏上很难实现。如果我想出了一种只有在手机上才能实现的游戏形式,也许我会把它做出来。
问:你觉得“同人游戏”和“独立游戏”之间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话题。现在西方的独立游戏风潮正在盛行。几年之前,我就听说过西方的独立游戏有多火。
我觉得同人游戏和独立游戏很类似,但是同人游戏会更边缘一些。例如,独立开发者肯定是渴望成功的,游戏开发是他们的梦想。但是同人游戏就不一样。要是一个同人游戏开发者的游戏没人买,他大概根本就不会关心。
问:要是你的下一个东方游戏完全没人买,你会继续做下去吗?
要是真的没人买东方,我会抑郁的……另外,我觉得东方是很好的游戏,所以肯定有人会买。其实,相对于同人游戏开发者,我更像个独立开发者。然而在内心深处,我终究还是Comiket上众多同人开发者中的一员。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发行过商业游戏,但对游戏成功与否并不关心。
问:你有PS3或者XBOX360吗?
我有Wii、WiiU、XBOX360和PS3。
问:你会买次时代主机吗?
很可能会。不过我不确定XBOX ONE会不会引进日本。它看上去并不太受欢迎。我肯定会买PS4。
问:你有没有想赶个时髦,搞搞众筹什么的?
我一直有在关注这些。但我和你讲实话,东方真的不需要众筹,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开发经费。我一个人做游戏,就一个人,根本就不需要多余的钱了。我看不到有什么理由要搞众筹。有件事我很疑惑。要是你拿了钱,然后游戏出问题做不出来了,怎么办?(译注:ZUN显然是多虑了……)
丨 ZUN和音乐
问:谈谈音乐吧。据说你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
我在上学的时候参加过交响乐部。其实,我做东方的终极原因就是:我想做游戏音乐。当时,相比起做游戏,我更想写歌。我写了一大堆曲子。我觉得它们非常棒,于是想随便找个谁的游戏然后把它们放进去,无奈我一个做游戏的人都不认识。因此,我决定为了这些曲子,自己做一个游戏。
问:这还真是前所未闻……东方是为了配合你事先写好的音乐才诞生的?
是的,刚开始时是这样的。1998年到2002年我没有任何作品,因为当时我刚进太东,新人嘛。反正我决定成立一个同人音乐社团,社团的名字是“上海爱丽丝幻乐团”或者“上海爱丽丝弦乐团”。
2001年的时候,我以音乐社团的名义参加Comiket,结果被拒了!所以我就想,干脆做一个游戏算了(笑)……即使到现在,我还是把编程看成自己的工作,而音乐绝对是爱好。
(上海爱丽丝幻乐团全体人员合照)
问:你受到什么音乐风格的影响?
这很难回答。我主要受到80年代和90年代游戏音乐的影响。那个时代的游戏基本上没有语音,所以游戏音乐格外重要。
丨 ZUN的历史——早年生活
问:你第一个玩的游戏是什么?
我们以前会在咖啡店里玩游戏,《太空侵略者》之类的。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个游戏了。那时候的咖啡厅会找一张专用的桌子,然后把游戏机放在上面。也许就是那一类的,但也可能是更古老的街机游戏。
问:你大学主修什么?
我主修数学。
问:你是自学的编程吗?
是的。比起编程,我对做游戏本身感兴趣得多。但是也没办法,毕竟要做游戏就必须会编程。于是我自学了。关于学习的途径……当时并不是什么互联网时代,但只要你肯花心思,总还是能在网上找到一些东西的。剩下的就是不断啃书、练习然后犯错。
问:你是从什么语言开始入门的?
问:在成名之前,你做过什么游戏?
在东方之前我做过屈指可数的几个游戏。我从来没有公开发售过它们,不过有拿给几个朋友看过。我的第一个游戏是抄的《噗呦噗呦》(笑)。
问:你是从PC-98上开始起步的。我们知道,Windows电脑从1996年开始在日本普及。为什么要从PC-98起步?
很简单:我当时不觉得Windows是可以玩游戏的平台。我做第一个东方游戏的时候,真的没有考虑Windows。那时候可没有什么DirectX,并且我喜欢的游戏全部在其他的平台。当时,有些人买下一台PC-98或者X68000,完全就是为了玩游戏。因此,我完全没有“在Windows上做游戏”这种概念。在PC-98上做游戏看上去合情合理,对我来说非常自然。
问:那么你的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是PC-88吗?
不,是PC-98。那是我的第一台电脑,也是我当时用来做东方的电脑。
(前Windows时代的著名个人电脑型号之一,PC-98)
问:那台电脑现在还在你手里吗?
问:还能用吗?
(笑)我不知道。我也不确定还能不能记得怎么用它。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问: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在Comiket上开张的吗?
第一次是1997年。我至今记得这个年份,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它对我意义非凡。
当时我很震惊。我带了30份东方第一作,50分东方第二作,总共80份拷贝。当时我根本就没准备把它们卖出去,我觉得肯定是无人问津的。
但是我把它们卖光了,非常快地卖光了。我很惊喜。这算是我关于Comiket印象最深的记忆。
问:我挺好奇的,谁还保存有这些古董……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买了它们的人,肯定会把它们保存到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我的朋友。也就是说一些古董流散到了我朋友家里。
真正喜欢同人游戏的,其实每年都是那批人。1997年买了东方的人,现在仍然会是东方的粉丝,只是他们有些变老了。做同人游戏的和玩同人游戏的,常常就是固定的一群人。我们就像一个社区。
问:“ZUN”的来历是什么?
出于文化的考虑,我不使用真名。在同人文化里,大部分开发者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我选择用化名的原因。至于“ZUN”嘛,我的真名是Junya(译注:ZUN原名太田顺也),“ZUN”听上去和很像“JUN”。
另一个理由是,老街机游戏里都会有积分排行榜,上面显示的玩家名字是用三个字母表示的。我觉得在那些街机老玩家长大以后,可能都记得小时候使用的三字母代号。
问:能回忆一下你找工作的过程吗?
我先去参加了太东的说明会。1998年是日本的就业冰河期。当时真的很艰难,你必须去参加任何一个能争取到的面试,全力以赴。从太东那里拿到Offer让我松了一口气,所以我直接就决定去太东了(笑)。太东的说明会上大概有一万个候选人,来自不同的大学,最后他们取了五个人。这很有太东的风格。
那是很艰难的岁月。
问:和中彩票差不多。
是的。我之所以能拿到职位,是因为在大学里我就已经会做游戏了。我向他们展示了几个自己做的游戏,马上就被录取了。
现在想想,我大学里做的那些东方游戏,唯一有用处的地方就在于帮我找到了工作(笑)。我不是为了找工作才做游戏的,不过它们确实成了敲门砖。
丨 ZUN的历史——太东十年
问:你在太东工作过一段时间?
是的,大概有十年。
问:整整十年?
是的,1998年到2007年或者2008年吧。
问:我几乎没在网上看到有人提过这件事。
在日本的网络上也一样(笑)。
问:白天你在太东上班,晚上就摇身一变成上海爱丽丝幻乐团了?
是这样的。
问:太东知道你在做同人游戏吗?
刚开始我是悄悄做的。后来我发现,周围也有几个做同人游戏的同事。太东的公司规章其实是不允许这种行为的,不过我觉得,会做的人自然会做。
然而这完全不是我离开太东的原因。我澄清一下,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太东并没有禁止我做东方。事实上,他们有问我是不是可以把东方做成太东旗下的街机品牌。我明明白白地拒绝了:“不可以!”(笑)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明确说过我不能做东方。
我说过,公司规章是不允许我们做私人项目的,不过公司里的人好像都没把它当回事……从太东的角度来说,做同人游戏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练习,能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所以也不是不能理解)。
问:要是太东做东方,他们肯定会把整个品牌买过去。
绝对的。我能感觉到,他们会完全控制东方,于是我会丢掉自治权。我不喜欢这样。假设那成真了,东方变成了太东的品牌,我做任何游戏都要经过他们的批准。那会是东方的末日。
我喜欢做我能够完全掌控的游戏。我不想被任何人控制。
丨 ZUN的历史——独立后
问:能说说你为什么离开太东吗?
首先,因为东方的成功,我并没有继续在太东工作的必要了。在几个项目之后,我下定决心离开太东。其中一个项目是PS3上的游戏,我在上面花了一年,然后它被直接取消了——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同样的事情又再次发生在WiiU上。我已经想要走人了,但是当时我有个大学校友在管理层,那个游戏是他第一次实际负责的项目。我想拉他一把,于是决定把那个游戏做完,再离开太东。
结果那个游戏还是被取消了……我觉得再也没有理由在大公司里待下去了。
问:所以离开了太东之后,你成立了Korindo?
是的,这是我的个人公司。
问:就好像上海爱丽丝幻乐团?
你必须成立一个公司,不然你没法在日本卖一些东西(笑)。所以我成立了Korindo。上海爱丽丝幻乐团更像是一品牌,而不是公司。
问:就是说你必须处理税务和公司杂务了?
我过去非常头疼税务。
问:现在东方是你的全职事业吗?
当然。东方是我一生的事业。这和我有没有做其他的工作关系不大。人们经常会觉得我在工作上的事都和东方有关。我自己有酿啤酒,粉丝们把它称作东方啤酒。我还会为杂志做啤酒的评论。我想我的粉丝即使不喝酒,也会为了帮我捧场去把杂志买回来……
问:除了东方以外,你有什么别的项目吗?
我有搞一些类似漫画的项目,不过它们都是和东方相关的。所以说,在东方以外我并没有实际的项目。
问:你有没有想过做别的类型的游戏,比如RPG?你已经在和其他的团队合作了。
你是在问我愿不愿意?当然愿意,我觉得人人都愿意做RPG。不过,老实说,我更想做弹幕游戏。这是我的真爱。我想做很多东西,但弹幕游戏是永恒的。
问:你是在2012年结婚了吗?
是的,我结婚了。
问:和另外一个程序员?
是的,她是一个游戏公司的程序员。
问:你们会在一起讨论程序问题吗?
我们基本上不谈论东方,不过我们确实会谈编程。她做的东西和我不搭界。她是做手游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1万
阅读:2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当前国内科技创业环境和创业趋势,正从缺乏理性的扎堆创业和创业泡...
星火记者联盟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同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