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认真看我的独白,我一个人入睡,,就喜欢跟朋友在一起…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刘若英新作 内心独白首披露
第1页 :基本信息
书名: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若英
内容简介:
《我敢 在你怀里孤独》是刘若英的最新文字作品,收录刘若英长文自白、与八位朋友对白,以及53张精选摄影图片,探讨自处与相处的关系。
刘若英长文自白:我还想要继续,这样矛盾的人生!
与八位朋友对白:卢广仲 五月天玛莎 陈绮贞 林奕华 宋冬野 王浩威 五月天石头 詹仁雄
“现在回想起来,在生产前,安排写作这本关于“自处”与“相处”题目的书,对我来说,也许就像切格瓦拉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般,在进入人生另一阶段前,透过与朋友的对谈,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试着寻找未来可能会走的路。”——刘若英
※朋友眼中的她──天生就擅于独处
她知道去哪里买一人份的香槟,因为她深信,“一个人生活不代表不能取悦自己”。
她知道失恋时要如何疗伤,“买一块电毯、点一盏夜灯”,度过一个人的寒冷冬夜。
她一个人吃饭、逛展、看电影、唱KTV……“这些事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话里没有半点逞强。
※你不知道的她──在各种状态下自处
深信独处里自由的美好滋味无可取代。
独处的基因,源自于两岁开始拥有自己的房间,与祖父母共居。
随时保持说走就走的状态,“能选择是最重要的!不管怎样,我保有人生的最终选择权”。
※角色转变的她──在自处与相处的矛盾中找答案
她说,其实三个人要比两个人,两个人要比一个人更勇敢。
为什么幸福人妻不能感叹秋天的萧瑟?夫妻一定得什么事都黏在一起,同进同出?
──关于自处──
不管你是享受独处,还是被迫独处,都不能失去拥抱独处的能力!
因为,生命本身的自言自语极其重要,毕竟,由他人拼凑起来的不会是同一个你,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状态
孤独感与生俱来,自生自灭,非他人所致。这不意味着痛苦,是一种跟自己相处的状态。
▲唯有孤独可以带来精彩与伟大
叔本华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独处不该是一种哲学,它就是一种生活样态
我不会告诉你“生命是孤独地存在”这种哲理的说法。它意味着自由,“不需从众,可以自我。”
──关于相处──
保留、或不保留地付出;在此时停留、或出走。选择权都操之在我。即便我现在决定为了你,学着适应相处,那也是我的选择。相处不是独处的相反。相处是独处的一部分。
▲在各种关系里失去一部分的自己
人的一生,不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就是在适应别人的空间。
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相处则是尽可能地缩小,去适应别人空出来的位置。
▲在一起时像粘土,分开时像磁铁
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在一起时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的最高境界
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这是两人相处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最高境界。
作者介绍:
唱过一些歌 有红的 有不红的 演过一些戏 有好的 有不好的
出过几本书 都是诚实面对自己的字句 感觉做过很多事情 却仍感觉不足够感恩生命
书摘正文:
自序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这几年对我来说,变化挺大。有新发现的人生,也有不适应的世界。有新学现卖的,也有我一辈子都不会懂的。
然而不管怎么变化,只要能安静坐下来写点心得,我都是沾沾自喜的。
单身时,一直想写一本书叫《练习一个人》。那个时候,常有朋友问我,如何让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更有品质,过得有滋有味,甚至令人羡慕?(原来有人羡慕我!)确实,我对独处有点心得。但是,“懂得独处”和“能把孤独说得言之成理”,毕竟不是一回事。我始终没能好好跟他人分享我的心得。直到自己“脱单”,想再唠叨这事,却越想越怪了。
于是转个念,我就聊聊独处与相处的关系吧。这里指的相处,包含了一个人跟自己,也可以是两个人,或一个人和很多人。
第2页 :独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对谈宋冬野
我常常觉得,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必定孤独,或因为有人相伴,所以圆满。孤独感对我来说并不意味着痛苦,那只是一种自己跟自己相处的状态。我希望我身边的人明白,孤独感是自生自灭的,不是因为他人导致。我这么说,一方面希望解除他人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是我想保有孤独的自由。
我很珍惜这种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我将这本书称为“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因为保有你,我感觉幸福,同时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答应出版社要写书时,我还没有怀上孩子,到真正开始构思,我的身体已不是我一个人的,但我想完成这个计划的心情却愈发强烈。我开始邀朋友喝茶聊天,记录当时的对话与心境,直到收集成这本杂志书。我珍惜并感谢,这段时间,我能够同时创造新生命,并孕育出这一篇篇文字。这让我被友情围绕,同时感受自由。
谢谢陪我聊天的朋友,你们完全不过问我要做什么,约了时间就来。谢谢嵩龄、Ivy、如婷、亮亮,陪着我日趋涨大的身躯,满台北地跑。你们减轻我的负担与不适,同时“温柔地”提高我的效率。最后,谢谢一直纵容我的你、你,和你们……
我不确定这本怪书有什么价值,但 TA 一定很诚实。
独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对谈宋冬野
你应该也有这种经验,在某一段时间里,总是重复听着同一首歌。忘记听了几遍,听到觉得自己像消失了,钻进那歌里去了。那一阵子,我的主题曲是宋冬野的《鸽子》:“迷路的鸽子啊/我在双手合十的晚上/ 渴望一双翅膀/ 飞去南方南方……”就这么听久了,自己也想唱,于是问了他的联络方式便冒昧地写信过去,希望得到他的授权。尊重创作者是必须的。没想到很快得到他的飞鸽传书。就这样一来一回,纵使未曾谋面,也算有些小交情。
局里的局外人
同年秋天,宋来台北做演唱会。我让经纪人去买票,没想到,他们邀我做嘉宾。当时我的肚子已经七个多月,而且在那之前,怀孕的我从未现身于媒体之前,但还是一口答应了,因为我喜欢他的歌,那阵子,他的歌就是我。
演唱会当天下午的彩排,是我们第一次碰面。他看起来害羞又紧张,而许久没有演出的我,在握住麦克风的当下,竟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我想起前往彩排地点的路上,因适逢选举前的周末,闹区里正在游行,这是我熟悉的台北,塞在车阵里,然而车窗也隔绝不了那些高分贝的诺言与谎言,即便在台湾游行活动再平常不过,尤其这些年,但还是感觉很疏离,或许我对这事,注定无法习惯。
有时人生就是熟悉与陌生的交错。我跟宋说,办演唱会的这个地方,叫作“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因为陈升的演唱会,我在这里跨了十个年,从当助理到处找人上台,到自己在台上唱,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但没想到晃眼经年,想上个厕所竟然找不到位置,记忆中了如指掌的地方,变陌生了。当天晚上也是第51 届金马奖典礼,前一年因为当评审,还坐在颁奖典礼上,煞有介事地演了一晚上的优雅;今年,怀孕,当了演唱会的嘉宾,虽然有理由可以不去参加,却突然觉得自己是局内的局外人,又是一种熟悉的陌生。
陌生人的纯粹
我们需要熟悉所带来的安全感,也需要陌生所给予的刺激感。熟悉与陌生,在一个人独处时常交替出现。我问宋,一个人听音乐的时候,会戴上耳机吗?他说,戴耳机听音乐是他的一种习惯,偏偏一个人的时候戴上耳机更没安全感,因为现在耳机的隔音效果都太好,反而会全神贯注地去听外面的声音,生怕耽误了什么事。
“所以在戴耳机前还得有个仪式:找个绝对安静的地方,把门都给锁了,确定屋内什么人都没有。”他说。
“你平常一个人的机会很多吗?”我接着问。
“多,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不想出门,懒。”
宋说,他最长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是两个月,“就在家啊,醉生梦死,”吃饭就叫小卖部老板送几个馒头上来,死都不肯下楼。奶奶去世、女朋友跑了,那段特别低潮的时间,就成天写歌,他说《安河桥北》这张专辑里,有五六首歌,都是那时候写的。
“低潮期,”我想每个创作人都有过这段过程,“通常都是这样。”而在低潮期和自己的对话,纵然孤独,却绝对是弥足珍贵的。
情感是创作的养分。自己的爱情,别人的爱情;自己的亲情,
别人的亲情。创作的时候,会把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上,写歌是这样,唱歌是这样,演戏更是这样。
“对,很多创作是聊出来的。”他说,有次他跟个小姑娘聊了一整晚,她很小就离开家,爱情、亲情都很坎坷,全中国走南闯北,却没有人可以听她讲这些心底事,当天晚上就一股脑地讲出来,“我特别喜欢听这样的故事,有些会写成歌,每回有人在放这歌的时候,我总会想,这就好像有好多好多人在看顾着这个小姑娘。”
我想到我第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我的三十元的秘密》,有回搭计程车从A地到B地,车费大约是七十块钱,在路程中,司机问了好些问题,我都一五一十地回答,我从没如此诚实地回答过一个人,毫不避讳隐私的问题。到了目的地,拿一百块给司机,跟他说不用找了。下了车,好像用这三十块钱守住了我的秘密,这车、这司机,就仿佛带着秘密离开了。
有时候,陌生人的关心与倾听是一种纯粹,也没有负担。
思想上的自由
大部分人的独处,意味着一种自由。不需从众,可以自我。
宋有很多事习惯在自己的家里做,用自己的方式在家里录音,趴在床上,胸前垫两颗枕头,拿铅笔写歌。
而我,在家里,动不动就想擦个地板,这里摸摸,那里弄弄,整理房间,把家都整理一遍,人也累了,只有个方法,结果把自己关在一个地方,像是饭店。我每次写书的过程都很拖,出版社一直催稿,总要等到某天想写了,发狠把自己关在一个地方,一口气花两个礼拜把过去一整年想的事都写出来。
但独处不只是个空间的命题,某个程度来说,纵使一个人走在人潮拥挤的大街上也是一种独处,这是精神上的。宋很在意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他说“真正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举了个例子,在电车上看到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流浪汉,很脏又很丑,这是表象,但你可以透过想象去理解这个人,他过得很苦,生活得很不堪,也可能亲人刚过世……“我可以在面对一个人的时候,脑子里疯狂地编写这个人的故事。”这与事实未必有关,却让想象的摆置得以伸展。
这很像我们演员演戏前的准备工作,先研究角色穿什么衣服、想什么、做什么。演戏说穿了就是玩扮家家酒,小时候拿起娃娃说自己是国王的时候,只要一变低声讲话,就真的觉得自己变成国王了。那个当下,我们好相信啊。
“如果可以在脑子里建构一些真实,应该就算是思想上的自由吧。”
离开是为了回来
“你的旅行都有伴吗?”
“大部分都没有,在网络上查特价机票,看到日期近、便宜的,就走了。”
“通常离开家多久会想要回家?”
“两个礼拜。”
好像多数人离开家到了一段时间就会想家,长时间奔波在外的我更认同“离开是为了回来”。流浪的结果终归一种极度想家的感觉,化解了离开前对身处世界不完美的怨怼,还是接受了、挂记了,是如此习惯的,原来的地方。我平常从来不会觉得台北有多美,但要是离开家的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其实我们台北市某些转角处的大树也挺美的。
“就像你一回北京,立马就想去吃个烤鸭或涮羊肉,我也一样,快来碗蚵仔面线!”
这也好像独处跟相处,如果总是一个人,就不会特别需要独处。大家都想要独处,又当不了离群索居的隐士,那是因为独处与相处原本就互为因果,共伴相生。
叛逆的平衡力量
亲情与爱情,向来是自处与相处上的重要课题。
宋有着很长时间的叛逆期,照他的说法,就是个“顽劣分子”,做过很多坏事,抽烟、喝酒、打老师、打群架,不爱学习,看到老师就烦,特别愤世嫉俗,觉得自己看清了老师之间的明争暗斗、收受贿赂,用叛逆来当作自己伸张正义的一种方式。
在这段过程中,那位住在安河桥北的奶奶,成为他人生中关键的平衡力量。
“我的父母就是严密封锁打压,不让弹琴得好好学习,所以我常离家出走,跑到安河桥奶奶家那边,就是要什么有什么的大少爷。”奶奶的溺爱,在反叛心理严重的时候,给了他很大的安慰,
让他不至于一直都扮演着“顽劣分子”的角色。“以前觉得青春期太漫长,现在又舍不得。当自己一个人弹琴写歌,所有人都不支持的时候,可能就是这点叛逆成了力量。”
人独处久了,在相处这件事上,会需要点磨合。
我跟宋现在都算是“有伴儿”的人,他有个交往快两年的女朋友,跟老朋友也是民谣歌手的尧十三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他说,两个人平常各干各的,虽然彼此才隔一道门,但常常一整天都
见不到面,碰巧两个人都觉得没劲的时候,就出来瞎聊一阵。这是一种很好的同居状态,越是亲密的关系,越需要生活上的缓冲空间。
而我家现在是这样的:一进门,我先生往右走,我往左,我们共同的空间是中间交会的厨房与餐厅,他在他的空间做事、说话,我是完全听不到的,反之亦然。你会说,这样跟一个人在家的状况一样吗?知道他在同一个家的另一个角落,其实心理上的感受还是不太一样。
宋说,他现在这么年轻,天天就想跟女朋友腻在一起,爱疯了,做不到像我这样。其实我先生一开始也是这样的,他希望有个大书桌,他的电脑在这头,我的在那头,书房一起用就好。
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样很像网咖……我刻意将两个人的书房安置在家里最远的对角线,一个人自己住二十几年,有很多事我都是自己慢慢完成,对我而言,拥有各自独处的空间,可以让相处走得更长久。事实证明,我们都对这样的安排感到非常舒服。
第3页 :石头的独处训练 X五月天石头 -对谈五月天石头
石头的独处训练 X五月天石头
对谈五月天石头
人生角色的掌握
“该怎样从读剧本中,分辨一个角色好不好发挥?”最近参与电影《百年告别》演出的石头,一见面就问我关于演戏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一言以蔽之,角色好不好发挥,有时候光从剧本是看不出来的。”我不太负责任地回答他。
人们常说,“剧本,一剧之本。”除了是一部戏剧的文字陈述, 是演员进入故事与进行表演的基础,也是导演与工作人员进行故事拍摄的拼图说明书。虽然剧本是我们一开始决定是否参与最重要与最初的依据,但很多时候,剧本跟最后拍出来的作品,根本不像同一个故事,所以想要光从剧本去判断角色容不容易发挥,并不是容易的事。更何况电影是群体创作,即便是独角戏,也非一人完成。就像是遵循着食谱步骤,每个人做出来的菜也有不同味道。
流泪并非悲伤唯一的表达方式
“这次电影中有一场戏,是要我看着婴儿床,表达悲伤的情绪。但当时我怎么样都没有掉眼泪的情绪,只是静静地凝视着那张床,接着导演就喊‘OK’了。然后,摄影师就问我:‘你刚刚怎么没哭?’但导演也说那样的表现没有问题,因为故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得继续,角色的情绪必须慢慢累积。如果在眼前这个时间点就崩溃大哭,整个故事到后面就不好看了。”石头分享他的 经验。
当然是这样。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悲伤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哭,并非唯一表现悲伤的方式。
拍《人间四月天》的时候,有场戏是剧中的三位女主角接连知道徐志摩将过世的消息,如果三个女生得知消息后都无差别地哭了,这部戏就不好看了。这个情节的戏是三个人分开来拍的,而我刚好是最后一个拍。于是,导演跟我说:“除了哭以外,你要怎么表演都可以。”
演戏有时候像是种传接球的练习。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接到其他演员或导演传过来的球,经过消化之后,再把球丢出去。很多状况无法预先做好准备,只能根据当下的状况,见招拆招;就算是演独角戏,也必须考虑整部戏的脉络跟情绪。
不能哭而必须传达悲伤的方式。我想了一下。最终,我决定让故事里的角色去照照镜子,稍微打理自己一下,然后以缓慢的速度,仔仔细细地折徐志摩的衣服,安静地为他做最后一件事,来表达角色听到丈夫将死的悲伤情绪。
事实上,人在最悲伤的时刻,经常是流不出泪来的。我看过一部日剧,女主角以为男主角的妈妈将要过世,于是贴心地安排许多让她可以安心走的举动。然而男主角却说,人在面对重要的人离开之时,不就应该一片空白、手足无措,茫然地迎接悲伤吗?
我们只能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诠释与安置自己的身心,不管是在戏剧中,或是现实的生活里。
独处在交通移动中
在乐团中担任吉他手,在电影演出时当演员,很年轻就成了家,不管是工作或是私下的生活里,总是“团进团出”的石头,怎么样看待自处这件事?如何找出自处的时间与空间?我问他。
“我的自处经常发生在交通移动中。”石头说,“在场景转换的交通过程中,是少数可以拥有的独处时刻。离开一个地方,前往下一个地点的过程中,我会把属于前一个地点与角色所背负的东西丢弃,然后,准备面对下一个场景与角色该有的状态。
“比方说,拍这部戏的时候,我会在前往片场的路上,准备好自己的情绪。也许是在心里背记演出的对白,也许是想象即将面对的场景与事件。像在这部戏中,肖邦的音乐是故事进行的主轴,所以我就会在车上听他的音乐,让自己进入演出的状态。
“演完戏、录完音或演唱会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我会把自己工作上的一切暂时清空、遗忘。因为回到家之后,我的角色不再是乐手、演员,而是丈夫与爸爸,必须放下工作时的情绪,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在外面的情绪带回家里,对家人来说,是不公平也不需要的。有时在家时,老婆问起我工作的状况,我大多简要地三言两语带过。
“场景转换的交通时间,就是我处理自己情绪转换的独处时刻。”我只能说,石头,还好你住得很远,让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这些。
他的答案让我想到李安导演。他常常在纽约工作,每天回家都得搭近两个小时的火车。我曾经在纽约陪他从工作室走到中央车站去坐车,途中我问:你为什么不搬到近一点的地方住?他回答:“每天通勤的两三个小时,对我来说,是生活中极重要的片段。”
曾经有人说过:唯有在飞行中,可以找到自己。以前飞机上没有WiFi,上不了网络也无法与他人任意连结,很多事必须停下来, 也就可以真正的停下来思考,也就无法使用通讯软件,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独处的状态,才有思考的空间与可能。
“但现在就不一定了,我经常在飞机上完成很多事情,像最近刚剪完梁静茹的音乐。”石头说。
而我,无数的剧本、台词、短文也是在飞行中写作、阅读完成的。可以这么说吗?在一个被赋予的独处空间里,我们决定做什么,或许也接近我们面对自己时的态度。
不同年纪得处理不同的事
说到搭飞机,让我想起宣传电影《20,30,40》搭头等舱前往威尼斯与柏林影展时的事。
人到不同阶段,关心的事就完全不一样。就拿搭飞机的穿着来说,四十岁的张姐(张艾嘉)穿着轻松的运动服装就可以了,因为对她来说,没有比让自己舒服更重要的事;三十多岁的我,没时间多想这些,就是简单穿牛仔裤;二十多岁的李心洁,则穿了俏丽的迷你裙。
在飞机上的表现也完全不同,二十多岁的人,吃完牛排,就像已经换上睡衣般倒头就睡;三十多岁的人就战战兢兢拎着登机箱上飞机,然后拿出电脑开始工作,写演唱会的流程、剧本;四十多岁的人就是一边玩电动,一边担心飞机会坠毁。
“应该是说,你是工作狂吧!”石头笑笑。
其实并不是,而是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本来就得处理不同的事。登机前,李心洁曾问我:“你为什么要带那么大的登机箱上飞机?”她只背了一个小小的时尚皮包。我就说:因为我有很多工作得做。张姐的包包里则是放了毛毯之类的保暖物品。
上了飞机后,张姐裹着毛毯,让自己很温暖地躺在座椅里。飞机起飞后没多久,心洁就问:“请问你有卸妆油吗?有隐形眼镜用的生理盐水吗?”之类的。然后我就像哆啦A 梦一样,不断地从登机箱里拿出各种东西来满足她。
“这就是不一样年纪会做的不一样的事。”石头点点头。
不管你是什么状态上了飞机,自在?担心?忙碌?不管是什么,三个人还是平安愉快地完成了旅程。
独处者的伙伴
有时候我觉得,老天爷帮所有人都做好了配套措施。如果你是某种人,身边必然会安排另一种人来补齐你的不足。
“就是所谓‘互补’吗?”石头说。
很多年前我跟慧伦去看房子,当时我们都没有购屋的经验,于是,我们都带着各自的姐姐。到了购屋现场,我们就像是局外人般晾在旁边,都是两位姐姐在跟房屋中介问东问西,不断议价,讨论购屋的种种细节。
站一旁的我在想,是因为有这样的姐姐与家人,我们才不需要去了解这些事;还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些事,姐姐们才被逼着不得不去学习,来协助一无所知的妹妹呢?会不会是因为她们的帮忙, 我才有机会成全自己的独处呢?
我们会成为某一种人,也会成为别人需要的那一种人。
独处时并不会感到孤独
“独处,对我来说,是需要练习的。”石头很认真地说。因为是五月天的一员,演出时,经常团体行动;加上很年轻就结婚生子, 石头相当擅长团员与家人相处。对他来说,“自处”才是需要训练的课题。
“虽然一直处于周围有朋友亲人陪伴的状态下过生活,但我知道,身为人类的我,总有一天得面对与自己的相处。因此,我必须训练自己独立完成许多事,并且设定不同的目标,不断地强迫自己学习。
“就拿买房子来说,我会找很多的资料来研究,不管是地段的选择或是价格的合理性,我都想要把它弄清楚,不想让我太太为这件事烦心。
“我还会妥善管理自己的健康,不论是饮食控制或运动训练, 都会做完善的计划,然后认真地完成,不管是跑步或是骑单车,都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有时候,就算有朋友陪伴,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大家的体能不一样,总会有落单的状况,这时候,运动除了是体能训练外,也是我的独处训练。
“ 是的, 我必须训练自己独处。因为终究有一天, 我得面对这样的状况。” 这就是每个人得面对的不同课题。对我来说, 独处从来就不需要训练, 那是一种本能。我需要做的训练是 “相处”。
“与人相处需要训练?”石头脸上浮现不敢置信的表情。
当然。我毫不犹豫地点头。
我的训练课题是─得适应生活空间里面有其他人,并且在维持“自处”的状态底下,跟他们好好地相处。这其中包括了我的工作人员、家人、朋友,甚至是肚子里的新生命。
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害怕孤独,很怕这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于是,为了远离孤单的感觉,强迫自己与其他人相处,以为群聚可以带来安全感。其实并不是这样,当你发现独处的美好时,就会无法自拔地爱上它,能够品味独处的美好,在我看来,是人生中最好的一件事。
“所以说,你从没想过要远离孤独?”石头问。
从来没有。不只如此,我从不讳言,自己是个热爱“自处” 的人。
“孤独”是一种心理的感受,与周围有多少人或有没有人无关。事实上,一个人独处所感受到孤独感,经常比不上身置人群的“孤独”。“自处”则必然是一个人的状态,虽然,也有人会说, 他可以在人群中自顾自地“自处”,但对我来说,那是有点不一 样的。
习惯独处的人都知道─人独处时,并不会感到孤独,反而是一种享受。不过,有些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试着问石头,进行独处训练后,有什么样的心得吗?发现独处的美好了吗?
“嗯。独处的美好吗?应该有吧!”他像品尝红酒般,把话含在口中半晌后说。
感谢你泼我冷水
“有人说过你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吗?”我问石头。
“有。很多人都说我以前比较活泼。”石头无奈地笑了。
活泼?比较正确的形容应该是“放浪不羁”吧!我纠正他。
“ 如果要这样形容, 大概是吧! 以前的我做事比较凭直觉, 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现在的我,做任何事都会想比较多。”他解释。
这样的改变, 对一个人来说, 究竟算不算好呢? 我在心里嘟哝。
你会觉得越来越无趣吗?我接着问。
“有。我老婆就这样说过我。”石头拉高声调回答。
因为年纪越来越大,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就习惯性地把事情拆解,企图了解事物后面可能隐藏的道理与意涵。或是理性分析让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甚至是从别人的观点设身处地再去看一次这些事。一旦开始这样做之后,就会不自觉地失去天真的乐趣,而变得认真起来。
“有一次老婆跟我分享一则有趣的影片,影片中有一个农夫, 打了喷嚏后,所有的牙齿都掉了出来。她本来预期我会跟其他人一样,看了影片哈哈大笑出来。哪里知道,我正经八百地告诉她,这影片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某人或公司想要展现自己操作3D 动画的能力,制作出这样的一部短片。从运用的特效来看,这部影片的成本大约要多少钱,花这么多钱,背后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博君一笑这样单纯,肯定是为了招商之类的目的。”石头正经八百地说明, “老婆听完我的说明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皱着眉头说:‘你很无趣欸!’”
我跟我先生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他是学经济的,总是会理性地用数字去分析问题;而我,通常会比较讲究感觉,因为这样,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和深度经常不一致,除了可以产生互补效果外,在相处中还经常发生泼对方冷水的状况。
“那你们都怎么解决呢?”石头问。
解决?不太需要解决啊!你不觉得在生活中有个可以互泼冷水的人挺好的吗?这也是夫妻相处的乐趣之一,如果有一天,连泼对方冷水的动力都没有了,才比较容易出问题吧!
“但是我现在都不太敢泼我老婆冷水,我怕她会生气。”石头说。
假如不泼冷水,给她一个假装的附和反应,比方说“那个什么什么好棒喔!”之类的,再搭配适度的点头与笑容会怎样呢?我语气夸张地说。
“那我老婆一定会觉得我很假,因为很容易一眼看穿啊!”石头笑着说没错。话是这样说,但有时候想想,眼前的这个人愿意花时间跟精力附和我,哪怕带有敷衍的成分,至少证明他是在意我的,总比充耳不闻好太多了。
或许有天,我们会感激对方,至少他曾经“泼过我冷水”或“敷衍过我”之类。就像,有时候我演“认同”,试图敷衍我老公被他识破时,我就会开玩笑地说:“你知道我是艺人,就算现在不算是一线明星,也算是脱线明星,演一场戏很贵的!更别提,这场戏还专程演给你一个人看,而且我还素颜,你算是赚到了!”听完我的话,石头开心地笑了出来。
“幽默”对我来说,绝对是相处最重要的方式。
一个人的旅行
有些人喜欢独处,却因为生活改变的需要,必须学习与他人相处,比如我;有些人喜欢群聚,却因为偶然发现独处的美好,开始训练自处,比方石头。
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会想一个人去旅行。因为在一个人的旅程中,只身前往语言不通的异国,可以清楚地确认─自己在天地间独立且安静的存在;透过与自己的对话,得以重新认识自己;如果在旅程中遇见些困难或小意外就更好了,它会让你知道自己有能力独自处理某些事情。无论如何,独自旅行是学习享受独处重要的一课。
你想过自己一个人去旅行吗?我忽然想起问。
“嗯。”石头想了好几秒才吞吞吐吐地说,“如果我一个人去旅行的话,我的老婆、小孩要怎么办呢?老实说,现在的我,比起去思考一个人做什么事好不好之类的,我更容易考虑到,如果我一个人去做这些事,家人要怎么办呢?”
那你老婆会想要一个人去旅行吗?我接着问。
“她没有一个人去旅行过,她会跟她的朋友、妹妹一起去旅行, 把小孩留给我带。”这次他犹豫的时间比较短些。
这样啊!石头果然是一个需要练习独处的人,在他的目前人生经历中果然很缺少这一块……不过也许他根本不需要这一块。正当我这样想时,他突然说:“但是我有一个人留学过。”
当时五月天因为怪兽当兵暂停活动,石头利用这个空当到英国念录音工程。为了考验自己的生活能力,他选了个治安不是挺好的区域居住,把独自完成留学课程当成是人生的一大考验,每天战战兢兢上课学习,并练习一个人在异地生活。
“虽然,半年后,我就把现在的老婆带过去(当时还没结婚), 但当时还是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完成这件事。直到真正完成后,那种成就感真是难以言喻。因为我的工作总是团进团出,生活也总是有家人陪伴,很少有机会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完成在英国的课程,让我发现,啊!原来可以靠一己之力达成目标,那种感觉比大家一起做完一件事,有成就感多了!”
从那之后, 石头就展开一连串的独处训练, 开始享受独立完成某件事的快感。也许就是从这里,他开始走向享受独处的人生。
但,如果可以,我真的挺想建议他,去展开一个人的一段旅行。因为,那真的可以让人对生活有不同的体验。(亲爱的狗狗, 不要骂我啊……)
适度的寿命与长寿的理由
还有什么是你想做的吗?我问石头。
其实,我想问的是,除了一个人旅行外,他还想做些什么独处尝试?没想到,他正经八百地告诉我:“活得久一点。”
石头是一个顾家的男人, 他想活久一点的理由很单纯, 就是想看到孩子平安长大成家立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求自己健康饮食,规律地运动维持体能,甚至开始研究《黄帝内经》(这点跟卢广仲一样,他们可以当好朋友了),努力让自己活久一点。
这一点就跟我完全不同,我希望自己不要太长寿。虽然我不是一个讲究养生的人,但起码生活作息很正常,也努力保持运动习惯,但我始终认为人不需要活得太长,适度就可以了。
“多少岁算适度呢?”石头问。
如果有人在一年前问我:“你想活多久?”我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他,到六十岁就可以了。
“那现在呢?”石头迫不及待地追问。
六十一岁。我以冷静的语气回复。
“为什么要多一年?”他不解。
我开玩笑地说, 因为我想照顾到小孩十八岁, 所以得活到六十一岁。哈哈。但生命长短这件事,并不是单靠小心饮食经常运动就可以保证长寿的,因为即便保持健康不生病,还是可能会发生意外。更何况,这年头早睡早起不烟不酒,也不保证不会得癌症, 搞不好多吃几滴地沟油,多闻到一点油烟或接触到致命的病毒,就可能一命呜呼。
“虽然这样,我还是得尽量努力。万一真不行,至少要活得比老婆久一点。”石头说。理由很单纯,因为不舍老婆面对失去自己的悲伤与处理后事的烦琐,所以希望老婆先离开。聊到这里,我耳畔不由自主地想起江蕙的名曲《家后》。
“但如非死不可,我希望自己可以爽快地死去,最好是心肌梗塞之类的,一口气喘不过来就挂掉,而不是得癌症或其他慢性病, 得拖累家人长时间照顾我……”石头启动脑中照顾家人的程序,深思熟虑地进行临终状态的沙盘推演。
一个人消磨时间的方式
请推荐最适合独处时的一本书、一首歌与一部电影。我出了个题目给石头。
“书的话,《庄子》;歌的话,还不知道,等我独处时写完再告诉你;电影的话,《魂断蓝桥》。”石头给了我三个很文青的答案。
“那你独处时会做什么呢?”石头反问我。
最近都在玩线上游戏,我理所当然地回答,他听得很意外。
有人问我,放假期间你最想做什么?我不必多想就可以告诉他:现在我最想跷个二郎腿,身旁只要音乐、泡面、可乐、手边几本不用动脑的书、一台iPad 就满足了。
说到这里,我发现,尽管自己是一个喜欢也擅长独处的人,但有另一个人纵容我的独处,这应该是一种幸福。
进行着相处训练的我,以及进行着独处训练的石头,像探索着对方的领域般,充满着好奇与新发现。下次再遇见时,我会不厌其烦地问着进行独处训练的他,愿意自己去旅行了吗?
我不怕末日,因为我们会在一起。
我不怕末日,因为我期待重生。
我不怕末日,因为我对于已经历过的,
感恩与满足。
再漫长的一天也有说晚安的时刻。
再丰富的人生也有说离别的时候。
我们曾在这个日子里期盼、狂欢、哭泣、拥抱……
随着岁月的洗礼,我更加珍惜节日的平静。
一个人,两个人……有没有人陪?
都记得摸摸自己的头,祝福自己“情人节快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一个人入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