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宠儿博客,你们在哪个区?

的情况,网1的雪原人最多,晚上高峰期至少保证4条线满员,其他都是飘红.电信的不是太了解.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剑荡区宠儿、无血(铁血、情人)彩云区冰洋是同一个人,骗子,有证_战神ol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43贴子:
剑荡区宠儿、无血(铁血、情人)彩云区冰洋是同一个人,骗子,有证
无血经常卖99女号早期叫阿罪(后来改过多次,不记得现在叫什么)此女号卖过又盗回,骗了99级蝶舞号(前段时间和我破日换菩提套阿罪和蝶舞号同时和我进行交换的)
日20时3分(...
给大家看几个图 而且我...
白公子480 熊猫270 袭光...
这两天跳舞后面貌似都是...
从成都南门南行千二百步...
唔。。宝贝 看到 好多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自从摆脱单身狗之后 楼...
蝶舞号被骗,阿罪号盗回,此俩号同时和我交易99破日套的部件,阿罪号属无血所有,无血号属宠儿所有
升上去,全服见证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前 言  公元1206年,蒙古英雄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即大汗位,尊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40余年时间,先后向西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征战,史称蒙古西征。  第一次西征,爆发于1219年,由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帝国大军长驱直入中亚,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随后,蒙军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于1223年大败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成吉思汗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兰丁,在印度河流域将其彻底击败。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结束了第一次西征。  第二次西征,发生在公元1235年~1242年,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任统帅,诸王王子贵由、蒙哥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也被称为“长子西征”。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公元1253年~1260年,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历史上也称作旭烈兀西征。这次西征是蒙古帝国的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也是蒙古帝国最后的一次西征。  “大汗经过的地方,除了风,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这是电影《止杀令》一片中,成吉思汗的近侍官刘仲禄对长春真人丘处机说的一番话,可以说形象的反映了蒙古西征的情形。蒙古西征就像一场暴风一样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只不过,这场风是一场带血的风,一场真正的血雨腥风,所过之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人畜绝迹、寸草不生。
楼主发言:1221次 发图: | 更多
  蒙古第一次西征  ---报仇雪恨,剿灭花剌子模  忽必烈:“爷爷,日落之城快到了吗?”  成吉思汗:“还很远呢?”  忽必烈:“等到了那里,我就长大了。”  成吉思汗:“蒙古人都是在路途中长大的,行走就是说你活着,一直到死。”  忽必烈:“什么叫死?”  成吉思汗:“死就是停止不动。”  忽必烈:“爷爷,我们为什么要一直向前?”  成吉思汗:“我们的敌人在那边,他们杀了我们的商队,长生天要我来惩罚他们。”  忽必烈:“我长大了,要替爷爷冲锋陷阵,去追赶你的敌人,推倒那些城墙,让地面长满青草,使你的马能自由的驰骋。”  这是影片《止杀令》中一对祖孙两人的对话,而对话的主人公分别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灭南宋、一统华夏、建立大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得到3方面的信息,一是这段对话发生在蒙古大军的行军途中,二是这次行军的领导是成吉思汗本人,三是行军的原因是因为有人杀了蒙古帝国的商队,作为帝国最高统帅、“长生天”的代表,成吉思汗必须要去惩罚那些坏人,好让他们知道得罪蒙古帝国的下场有多么的惨。  那么,到底是哪位不长眼的大仙惹毛了我们这位伟大的一代天骄呢?  答案就是,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在塞尔柱突厥人的语言里意思是“太阳的土地”,是一个古老的帝国,位于中亚“母亲河”阿姆河下游三角洲,也是中亚文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经有过十分辉煌的时期,其文化成就堪称中亚文明宝库中的奇葩。  花剌子模地区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和活动。距今3000多年前,这个地区新石器文化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准。到公元前2000年,花剌子模地区的居民开始用原始的方式灌溉耕地,学会了饲养家畜。这里还是中亚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考古发现了公元前7世纪---5世纪的铁制镰刀。  说了半天,可能读者还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那么,笔者说一个词大家就知道了。  什么词?“明教”。  对,大家没看错,就是明教,张无忌当一把手的明教,朱元璋当皇帝前造反起家的明教,那个曾让元朝统治者恨的直骂娘、一直想弄死丫的明教。  有人会问,瞎掰,明教和花剌子模有毛关系啊?其实呢,明教也叫拜火教,我国唐代称之为祆教,拜火教的总坛所在地---古国赫瓦里泽姆,指的就是花剌子模。  怎么样?花剌子模也和咱们有一点点关系吧!
  其实,早在我国汉代,花剌子模就有文字记载。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花剌子模被称为“欢潜”、“冞潜”,《魏书》称之为“呼似蜜”,《大唐西域记》称为“货利习弥迦”,《新唐书·西域传》称为“火寻”、“过利”,《新唐书·波斯传》称为“火辞弥”,《元史·西北地附录》则称之为“花剌子模”,又有“国”、“西域国”之称。  花剌子模可不是个一般的国家,在当时的中亚地区相当强大,国王阿拉丁·摩诃末,号称世界征服者,通过多年不断的对外战争,向西占领了伊朗和伊拉克东部;往东占领了今天的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交界;往南打到了的阿富汗,和印度接壤;往北打到了今天的俄罗斯南部。  可以说,最强盛时期的花剌子模领土面积十分辽阔,东北至锡尔河,东南至印度河,北至咸海、里海,西北至阿塞拜疆,西临巴格达,南滨印度洋,几乎占有中亚细亚的全部。如图1所示:  图1 花剌子模面积示意图
  在当时,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花剌子模。呵呵,没办法,在那个靠力气取胜的时代,谁兵多谁就牛X,可以随意欺负别的国家。打不过花剌子模,也只能在人家面前装孙子。  那么,一个中亚大国怎么会和一个游牧在东亚草原上的马背帝国发生交集,甚至最后闹的你死我活呢?  这就要从蒙古帝国自身的扩张说起了。  自公元1206年蒙古帝国建国后,在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成吉思汗先后发动了多次战争,扰西域、征金国、讨西夏、灭西辽,基本上占领了中国北部的广阔草原,成为当时的一方霸主,同时也将势力范围移到了花剌子模的眼皮子边上。  就这样,蒙古和花剌子模相遇了。  两只老虎走到了面对面,一只虽然有点老气横秋,但是咬死猎物仍然是轻而易举;另一只则是刚成年,对周边的猎物虎视眈眈,垂涎三尺。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酣睡”呢?两虎相遇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死一个方才罢休。  当然,人与老虎毕竟不同,不可能一见面就张个大嘴开咬,或者说像撕名牌一样相互撕扯。  此时的摩柯末与成吉思汗都互相听说过,知道对方的存在,不过彼此确都不了解,不知道对方的实力到底如何,谁都不敢、也不愿意先开第一枪。  但是,双方都想摸看一下对方的底牌。  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在伐金时曾于中都(今北京)附近停留,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派遣了以巴哈·阿丁·吉剌为首的使节拜见了成吉思汗,表面上说了一些这了那了好听的、赞美的词语,但是真正目的是先来摸个底,了解一下蒙古的真实情况。  成吉思汗当然不傻,心里跟明镜似的,只不过表面上佯装不知道,装作很好客的样子,盛情款待了使团成员。  来而不往非礼也。成吉思汗也派了3人拜访了花剌子模国王,表达了自己与邻居和平相处的愿望,并给国王摩诃末敬献了银子、麝香、玉器,还有名贵的蒙古特产---白毛毡袍。  成吉思汗还给摩柯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知道你实力强大,国土辽阔,我深深希望能够和您建立良好的关系。我爱你,就像爱我儿子一样。你可能也知道我已经征服了中国,以及北方广大少数民族。您也许知道我们国家的战士多得像地上的蚂蚁,地下的财宝多得像星星,用也用不完,我们实在没有必要眼红别人的领土。我所希望的,就是我们两个国家的老百姓能够相互通商,互通有无。”  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老人故意要开一个玩笑,恰恰是这封信,为花剌子模惹来了塌天大祸。  大家注意,信中提到了一句话,“我爱你,就像爱我儿子一样。”
有人会说,成吉思汗也太狂妄了,敢叫摩柯末儿子。  其实,这要从蒙古人的文化特征来说起。在蒙古人看来,世界上最爱的人是儿子特别是小儿子,所以要表达自己对另外一个人的热爱时,往往会说像爱儿子一样爱他,这不但不是侮辱对方,反而是对对方的亲密。  但是,花剌子模国王摩柯末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摆明了就是对一个帝国国君赤裸裸的侮辱和挑衅。  尼玛,叫谁儿子呢?还多的像蚂蚁、星星,竟敢在我面前吹牛逼。摩柯末读了信的内容后当时就怒了,火一下蹿三丈高。
  这下可把蒙古使者吓坏了。虽说我们汉人常念叨“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可是摩柯末不是汉人,哪管你这些繁文缛节,弄不好真的会掀桌子翻脸杀人。  蒙古使者赶紧的一通解释,好说歹说,才算暂时平息了这位国王陛下已经烧的老高老高的怒火。  但是,隐患也就此埋下了。  后来,有历史学家在分析战争起因的时候说,摩诃末之所以对成吉思汗有意见,并下令灭了成吉思汗450人的庞大采购团,和成吉思汗在信中把摩诃末称为自己的儿子有关。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人说,这并不是成吉思汗对摩诃末不尊重,而是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不同造成的“文明冲突”。
  但是,谁又能知道这是不是我们伟大的一代天骄故意这么说的呢?起到一个警示效应,我们人多、马多、钱多、兵多,你小子放规矩点,要不然老子可是会打儿子屁屁的哦。  这,只有问问那位躺在地底皇陵的可汗陛下才能知道了。  不过,笔者倒是认为,不论这件事怎么处理,最后的战争都不可避免。  为什么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文中开始的那对祖孙两人的对话,里面提到一个地方---“日落之城”。  什么是“日落之城”?
  大家知道,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特别是蒙古帝国建国后,作为一个新兴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君主国家,蒙古民族已不再只是一个纯朴的游牧民族了,他们拥有强烈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  另一方面,蒙古人信奉萨满教,认为“长生天”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凡人的一切都是由“长生天的意志”安排。成吉思汗被看作“长生天”的代表,他自己认为,统治和征服世界是合乎“长生天的意志”。  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蒙古帝国建国后,成吉思汗大宴群臣。席间,成吉思汗问了部下一个问题,“什么是世间最快乐的事?”  群臣有的回答骑马打猎、有的回答好酒好肉,等等,只有成吉思汗答道:“人生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  内心血淋淋几近变态的独白,令人不寒而栗。  对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而言,所有想要的一切只有靠战争、只有靠杀戮才能获得。杀戳就是他们前进的口号,他们滚烫的血液里天生流淌的就是战争因子,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城”,一直再到“最后的海洋”是他们一生唯一宏伟的夙愿,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征战的步伐,敢于阻挡者,人挡杀人、神挡诛神。  所以,蒙古与花剌子模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时间早与晚的问题。  抛开政治高层的意思暂且不说,蒙古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过着游牧生活,几乎没有其他行业,他们的绝大部分生活用品都要从其他地方交换或购买。  据说,草原民族的金钱意识不强,做买卖时豪爽大气,价格给的很高,那些同他们做生意的人好多都发了大财。于是,花剌子模的商人也经常与蒙古人做生意,两者倒也相安无事。  公元1218年的一天,阿合马、巴勒乞黑,还有一个据说是异密忽欣儿子的3个花剌子模人来到了蒙古帝国做生意。  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这3人因为高价卖货,居然阴差阳错的有机会见到了成吉思汗本人,还把东西高价卖给了他。不仅如此,成吉思汗还盛情款待了这3个家伙。  随后,成吉思汗组建了一个由450人、500匹骆驼组成的庞大采购团,跟随这3人回到了花剌子模,扬言要把花剌子模的好宝贝全都买回来。  成吉思汗还给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写了一封亲笔信:“你们国家的商人已经到了我们国家,现在我把他们送了回来。具体情况他们会向你汇报的。同时,我们也派来了一队商旅,随他们到你们国家,来采购珍宝。从今以后,随着我们关系和友谊的发展,那仇怨的脓疮可以挤除,骚乱反侧的毒计可以清除。”  450人的庞大采购团浩浩荡荡向西走去,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花剌子模国和蒙古接壤的大城市讹答剌。  就是在这个讹答剌,后来发生了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大事。
  讹答剌,又称奥特拉尔,位于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阿雷思河和锡尔河交汇处,距离中国的库车县大约250公里,是中世纪时代的一座中亚古城。  在我国唐宋时期,讹答剌被称为白水城。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做过如下记载:“呾逻私城周八九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气序大同素叶。南行十余里有小孤城。三百余户。本中国人也。昔为突厥所掠。后遂鸠集同国。共保此城。于中宅居衣服去就遂同突厥。言辞仪范犹存本国。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至‘白水城’。城周六七里。土地所产风气所宜逾胜呾逻私。”玄奘法师第一个到达的中亚城市,就是白水城,也就是讹答喇。  讹答剌城在当时是花剌子模的东方重镇,东面是新疆天山,北面是俄罗斯的钦察大草原,是东到中国、北到伏尔加河、西到东罗马帝国的必经之路。可以说,讹答剌城是一个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当时讹答剌城的最高地方长官叫亦纳勒术,也叫海尔汗,是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母亲也就是太后秃儿罕·可敦的侄子。这家伙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平日里横行霸道,勒索百姓,当地老百姓对他是恨之入骨。  当蒙古采购团来到讹答剌的时候,亦纳勒术得知这个采购团是奉成吉思汗的命令,带了大批金银珠宝来花剌子模采购。  据说,亦纳勒术当时看见队伍都吓了一大跳,我的乖乖啊,那500匹驼队上的箱子都远远的排成一条长龙了。“这得多少金银财宝啊?”亦纳勒术心里惊叹道。  不过,惊叹很快就变成了不爽,“要是这些财宝是我的该多好啊?”  怎么办?恶向胆边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这450人全宰了,金银财宝不就成自己的了吗?发个大财!哈哈,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可是成吉思汗的商队啊,人家都是老外,搞不好要闹出外交事件的。  那么,该找个什么理由呢?  思来想去,亦纳勒术终于想到了一个罪名。对,就说他们是奸细,是蒙古奸细,以经商为名来刺探花剌子模军情的奸细。  哈哈,反正我说你是奸细你就是,死无对证,能把我咋的?立马下令,把450人全扔监狱里。  当然,在这里还得夸一下亦纳勒术,这家伙临死前都不忘找个垫背的,只不过垫背的人有点特殊。  谁啊?他的顶头上司,国王摩柯末。  亦纳勒术按例向国王摩诃末请示汇报了一下,大意就是说抓到了蒙古奸细,请求按律处决。而此时的摩诃末正在和邻邦伊拉克打仗,还打了个大胜仗,心里正洋洋得意呢。
  当他接到亦纳勒术关于请求处决蒙古“间谍”的报告时,一下子想起成吉思汗上次派使者来的时候的情形,心情立刻晴转阴。你成吉思汗不是说我是你儿子吗?不是说两家要好好过日子吗?现在居然还敢派间谍来到我的领土上撒野,你丫说话全当放屁呢!看来不给你们点颜色瞧瞧,你们是不会知道我花剌子模帝国的厉害。  摩柯末大笔一挥,立马回复:“宰”。  就这样,449名蒙古人成了刀下之鬼,骆驼和财宝都被没收充公了。  咦?不是450人吗?怎么少一个人啊?  可能真的是“长生天”的安排吧,这花剌子模的看守也真是烂到家了,既然要杀人灭口就要做的滴水不漏、不留痕迹。他可倒好,关在监狱的450人中,居然让一个赶骆驼的人给跑了,而且这小子还不知道采用了什么高新技术,竟然还躲过了花剌子模军队的层层盘查,顺顺利利的回到了蒙古,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这个噩耗报告给了成吉思汗。
  听说自己的使团全部被杀,成吉思汗开始时几乎不敢相信,竟然一时还没转过弯来。当他听到死者家属绝望、哀伤的哭声时,这才缓过神来,心中冒出一句:“靠!你丫耍我呢”。  14世纪著名的波斯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在其巨著《史集》中这样记载到:“他(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忍耐和平静了。他愤怒地独自登上山头,将腰带搭在脖子上,光着头,将脸贴到地上。他祈祷、哭泣了三天三夜,对主说道:‘伟大的主啊!大食人(古代中国对阿拉伯人的称谓)和突厥人的创造者啊!我不是挑起这次战乱的肇祸者!请佑助我,赐我以复仇的力量吧!’然后他感到了吉祥的征兆,便精神抖擞、愉快地从那里走了下来,坚定地决定将作战所需的一切事情部署起来。”
  战争,毕竟是要玩命的,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弄不好会把自己搭进去。  被后世誉为兵法之神的春秋时期吴国军事家孙武,在其名著《孙子兵法·谋攻》中曾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不战而胜方为大胜,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什么意思啊?说白了,就是战争是要死人的,一旦打起来是两败俱伤,不到万不得已时,能够用外交手段吓死敌人哪怕是吓怕敌人而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进行战争了。  呵呵,这想法是不是和咱们现在的决策者有些类似啊?
  于是,成吉思汗立刻怒气冲冲的派人去花剌子模兴师问罪,要求彻查此事,交出凶手。伊犁史地学者赖洪波先生所著的《成吉思汗定策西征及其他》叙述道:“成吉思汗派使臣巴合剌并二名蒙古副使,见摩诃末,传语曰:‘君前与我约,保不虐杀此国任何商队。今遽违约,枉为一国之主。若讹答刺虐杀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则请以守将付我,听我惩罚;否则请备战。’昏庸的摩诃末竟又杀使臣巴合剌,还将二名蒙古副使的髭须用火烧光后逐还。这种极端愚蠢的挑衅行为,使战争不可避免。成吉思汗立即在蒙古大本营备战。”
  还有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找了一个名叫伊本哈副剌兹的花剌子模人和另外两个塔塔族人,作为蒙古帝国特使去和摩诃末交涉。成吉思汗的要求是交出肇事者,否则就开打。结果,伊本哈副剌兹被自己的国人砍了脑袋,另外两名使者则被剃光了胡子,踹回了蒙古。  当然,不管派谁去,也不管到底是烧了胡子还是剃了胡子,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彻底惹毛了我们伟大的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怒了,彻底怒了,而且是暴怒。  既然好话说尽,你还给脸不要脸,那对不起了,战场上见吧。  公元1219年春天,成吉思汗开始了出征的准备。 
  要打仗,得先要有兵。成吉思汗一方面召集本国将士,另一方面也派遣使者到别的部落去调兵。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纯粹的蒙古军队数量并不多。为此,成吉思汗命令已经归附蒙古的西夏、维吾尔、以及哈拉鲁、阿里麻里等派遣部队,随驾西征。  结果,除了不知道哪根筋搭错的西夏一家死活不愿意发兵外,其他人还是乖乖听话,一点不含糊,要人给人,要马给马,很快拼凑起了西征大军。也因为此,成吉思汗西征回来后又发兵灭了西夏。  当然,这是后话。
  此次出征的西征联军由蒙古(约9万人)、汉、维吾尔、契丹、女真、西辽、哈剌鲁等多民族组成,总数约15万人,在成吉思汗的亲率下,杀气腾腾的向西开去。  公元1219年6月,成吉思汗率领15万西征大军来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上游,在此举行了盛大的出征誓师。  成吉思汗的大臣耶律楚材记载了这样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车帐如云,将士如雨,牛马被野,兵甲辉天,远望烟火,连营万里。”   耶律楚材还写了一首诗来赞叹气势的雄伟,彰显蒙古武士不畏艰险、开疆拓土的激情:  “河源之边鸟鼠西,阴山千里号千溪。  倚云天险不易过,骕骦跼蹙追风蹄。  签记长安五陵子,马似游龙车如水。  天王赫怒山无神,一夜雄师飞过此。  盘云细路松成行,出天入井实异常。  王尊疾驱九折坂,此来一顾应哀惶。  峥嵘突出峰峭直,山顶连天才咫尺。  枫林霜叶声萧骚,一雁横空秋色寂。  西望月窟九译重,嗟呼自古无英雄。  出关未盈十万里,荒陬不得车书通。  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皇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堑山陵海匪难事,剪斯群丑何无功。  骚人羞对阴山月,壮岁星星发如雪。  穹庐展转清不眠,霜匣闲杀锟鋙铁。”  “他们都是神射手,发矢能击中太空之鹰,黑夜抛矛能抛出海底之鱼,  他们视战斗之日为新婚之夜,把枪刺看成是美丽女子的亲吻。”波斯诗人的赞美,也足以昭示蒙古民族的勇悍与力量,以及一个民族特有的阳刚之气。  
  可以说,得罪了蒙古帝国,从一开始就犯下了大错,注定了以后的悲剧。  出征花剌子模国,要翻越险峻的天山,经伊犁河谷进入中亚,15万西征大军面临的第一道关就是天山中的果子沟。  果子沟是伊犁地区的天然门户,它是一条穿越北天山的险峻峡谷和进出伊犁河谷的咽喉要道,素有“伊犁第一美景”的美誉。  不过,那个时候的果子沟除了风景美以外可不是一个什么好地方,当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被流放到这个地方的。  果子沟因地势险峻也被称为“铁关”。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在《伊犁游记》中曾对果子沟就有这样的描写:“青松叠荫,飞泉百道,削壁千寻,鸟不避人,鱼能瞰客,域中无比幽境也。”  全真七子之一的长春子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西域(就是电影《止杀令》里说的那些事)路经此地时,也曾赋诗赞之曰:“银山铁壁千马重,争头竞角夸清雄。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并有“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横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的描写,果子沟的险奇和秀美,可见一斑。
  史载,成吉思汗命次子察合台,率军凿石开道,砍木为桥48座,始成车道。  古代的开山凿路,都由人力一锹一铲来完成,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绝对不会弄出什么豆腐渣工程,这一点简直让后人汗颜。古人的劳动智慧和敬业精神真的是后辈应该好好学习的。  通过果子沟,渡过伊犁河,成吉思汗的大军继续向花剌子模挺进。  纸包不住火,知道捅了大篓子的花剌子模也没有闲着,国王摩诃末征集了40多万军队准备迎战,部队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还多出一倍。  但是,为了避免伤亡,摩诃末不愿来一场痛快的野外正面大决战。摩诃末的作战策略是:据城守卫,坚壁清野,你远来作战,打不破我的坚城,我在城里吃香喝辣,以逸待劳,让你蒙古几十万人马在野外瞎晃悠、喝西北风去吧。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是不是觉得摩柯末这一招很高明啊?坚壁清野,让你劳师远征,最后人困马乏,再狠狠收拾你,就像后来的俄罗斯整死拿破仑那样,真是一个军事高手啊!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这并不是摩柯末高明,也不是身边有高人支招,而是他怕了。  为什么害怕了?因为他曾被蒙古军队狠揍过一次,内心深处给打怕了。
  早在蒙古帝国灭西辽时,蒙古帝国大将速不台、脱忽察儿率领一支前锋部队,正在花剌子模国土边上追击蔑儿乞残部,已经获胜,正在返回与主力会和。  此时,花剌子模国王摩柯末以为有机可趁,头脑一热,立马挥军迅速靠拢,接近了以行动迅速,行军诡异著称于世的蒙古骑兵。  当时把速不台吓了一大跳,面对数倍于自己兵力的花剌子模军队,速不台不敢胡来,立马回信称,成吉思汗并没有命令他与花剌子模交战,他们是为别的任务而来,希望不要引起陛下的误会。  可是,摩柯末没跟他废话,直接开打。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率领的花剌子模精锐部队在遇到蒙古军前哨部队时,居然是被对方压住了狠狠打。
  一番厮杀后,速不台在庞大的战阵中迅速确认了摩柯末的中军位置,随即蒙古铁骑放任其余一切敌人,全力猛攻摩柯末本人,以死拼状态不顾一切的猛扑向花剌子模全军的核心。  狮子扑兔,讲究的就是一击必中。速不台这出够狠,却也是没法子的险招。  只要摩柯末稍微顶住,接着大军合围,速不台等蒙古军队必将崩溃,被淹没在无法抗衡的汪洋人海之中。  可惜,一切都只是假如。  摩柯末在蒙古军孤注一掷的狂攻面前竟然动摇了,他的中军,整个军团的核心所在,被饿狼般扑来的蒙古大军挥舞的战刀割得支离破碎。要不是他的长子札兰丁拼死护卫,他早上真主阿拉家做客去了。
  更为离谱的是,蒙古大军在打完仗后还耍了一个小聪明,用计蒙混过去,居然在花剌子模大军阵前逃脱了。等花剌子模大军明白过来时,蒙古人连影子都不见了。  战场上的一败涂地,被当猴一样戏耍,这位国王的心灵开始扭曲了。一支蒙古的前哨小部队就让他近距离体验到了死亡的滋味,那么后面的蒙古大军呢?成吉思汗本人呢?  这些问题一直纠缠着他,让他失魂落魄,他开始慌乱、忧愁,进而后悔。史书记载,摩柯末连正常的睡眠都做不到了。偏偏这个时候花剌子模的御用占星师也来凑热闹,火上浇油似的对他说,眼下凶星潜伺,你要慎重避免与敌人遭遇……。  摩柯末懵逼了,啥意思啊?
  花剌子模当时一共有三座较大的城市,分别是新首都撒马尔罕、旧首都玉龙杰赤,以及经济文化中心不花剌,是花剌子模最重要的城市了。其中,首都撒马尔罕在东边,旧都玉龙杰赤在西边,大城市不花剌在中间,这分布有点像我们的上海、西安和北京。  史载,摩诃末曾召开军事会,研究作战计划,会上众说纷纭,提出了4种方案:一是在锡尔河集结军队,拒蒙古军于国门;二是诱敌深入,将蒙古军引进河中,锡尔河、阿姆河之间,在此坚守,消灭敌人;三是放弃河中,退守阿姆河渡口;四是将军队集结在哥疾宁,今天的阿富汗加兹尼,随时可再向南退往印度。
  摩诃末采用了第二种策略,具体战略部署是:将军队主力配置在都城撒马尔罕和旧都玉龙杰赤两地;将战略预备队配置在两地中间的战略重镇不花剌城待命机动,随时增援。同时,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伺机消灭蒙古军队。  可惜啊,摩柯末的战略选择错了对象。  蒙古人从来就在草原上生活,到处游牧,根本就不要什么后勤供应,牛马吃的是草,人吃的是牛羊肉和奶。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有的是丰盛的大草原,正好把蒙古大军养的是人壮马膘牛壮啊。  更为要命的是,虽然摩柯末的军队在总数上占有优势,但因兵力分散,各处都不免兵力缺少,结果给蒙古军实行各个击破造成了有利条件。
  为了抵御蒙古军队,花剌子模加强了讹答剌城的防御能力,配备了两万精骑防守,粮储充足,而且在战争爆发前夕,大将哈剌扎又率领一万多名骑兵驰援讹答剌城。  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  花剌子模号称中亚的埃及,土木建筑非常有特色,由于木材很少,土石众多,他们的房屋宫殿城池相比于原先蒙古征服的部落或国家都要异常坚固,这些在当时确成了蒙古大军进攻的难题。  公元1219年9月,15万蒙古大军抵达讹答剌城下。   亦纳勒术登上城头,从那里举目向远处望去,一副可怕的景象使他吓的得直咬手背。只见郊外“已变成一片无数雄师劲旅的汹涌海洋,而甲马的嘶叫,披铠雄狮的怒吼,鼎沸嚷,充塞空间”。  亦纳勒术吓尿了。
  没法子,自己的屁股自己擦,硬着头皮拼了吧。  面对这座坚硬的城池,蒙古军队围攻了5个月之久,在付出重大代价后依然没有把讹答剌攻下来。  看来,花剌子模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蒙古人第一次遇到了劲敌。  一看不对劲,伟大的成吉思汗立即调整进攻部署,作出了兵分三路的决定。他派二儿子察合台和三儿子窝阔台在这里继续围困讹答剌;派大儿子术赤进攻毡的等周围小城市;自己和小儿子拖雷则取中路,渡锡尔河,向西南横渡红沙漠直逼花剌子模的中心城市不花剌。
  不花剌在新旧两个首都中间,攻下不花剌,就等于截断了新旧两个都城的联系。而且,同时围困和进攻花剌子模最重要的三座大城市,可以使它首尾不能相顾,左右无法互援,便于自己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成吉思汗的这一招各个击破的钳形战略,成为后世军人倍加推崇的经典战争策略。  蒙古军队的凌厉攻势,让本来就底气不足的讹答剌城人整体提心吊胆。  恰恰这个时候,一种更让讹答剌人胆战心惊的新式武器---火炮上场了。
  玩穿越呢!火炮那不是现代战争才有的吗?冷兵器时代的蒙古人不是骑马射箭的吗?怎么会有火炮呢?  其实,从蒙古建国以来,蒙古帝国同西夏和金国打了多年战争,俘获了大批的中原工匠,火药也就顺理成章的引入到了蒙古帝国军队手中,成为蒙古大军攻城拔寨的利器。  通过抛石器,蒙古人把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炮、雹天雷等众多花剌子模人做梦都没见过的火药武器抛上城墙,一时间浓烟四起,烈焰燃烧,响声震天,血肉横飞。  这种如同炸雷般声响的武器,带给讹答剌人的震惊和恐惧,简直是无法形容!
  玩穿越呢!火炮那不是现代战争才有的吗?冷兵器时代的蒙古人不是骑马射箭的吗?怎么会有火炮呢?  其实,从蒙古建国以来,蒙古帝国同西夏和金国打了多年战争,俘获了大批的中原工匠,火药也就顺理成章的引入到了蒙古帝国军队手中,成为蒙古大军攻城拔寨的利器。  通过抛石器,蒙古人把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炮、雹天雷等众多花剌子模人做梦都没见过的火药武器抛上城墙,一时间浓烟四起,烈焰燃烧,响声震天,血肉横飞。  这种如同炸雷般声响的武器,带给讹答剌人的震惊和恐惧,简直是无法形容!
  难道,真的是真主发怒了?围困日久,城内人心惶惶,军民士气低落,讹答剌人的处境变得绝望起来。  人心思变,讹答剌的大将哈剌扎首先扛不住了。这小子本来是国王陛下派来增援的,可倒好,他自己反而先怕了,想投降。  哈剌扎劝亦纳勒术投降,讲了一番大道理,怂恿他把城池献给蒙古人,让蒙古人饶了他们的性命。  亦纳勒术当然心里比谁都清楚,知道这灾祸是谁惹出来的,同样也知道就凭杀人劫财这一条,蒙古人是绝对不会放过自己的。与其如此,不如拼个鱼死网破。他对哈剌扎说:“如果我们不忠于我们的国王,我们如何为自己的变节辩解呢?我们又拿什么理由来回复穆斯林的谴责呢?”  你想做英雄那你就自己当吧,我可不想给你陪葬。当天夜里,哈剌扎就率领自己的人马打开城门准备冲出蒙古人的包围圈,找一条活路。  可惜,羊入虎口。
  蒙古士兵把哈剌扎带到了察合台和窝阔台面前,哈剌扎请求投降,察合台却说:“你不忠于自己的主人,我们又怎么能够指望你忠于我们呢?”于是把哈剌扎和所有被俘的士兵全砍了。  哎!这倒霉催的!  哈剌扎一逃,蒙古军队得以顺利地占领了讹答剌的外城,他们把城内的居民统统赶出城外,大肆掠夺财物。亦纳勒术则带着残兵败将逃进了内城。  投降是死,抵抗也是死,这反而激起了花剌子模人的抵抗意志。  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惨烈,双方又打了整整一个月,给蒙古人带来了极大伤亡。拼到最后,只剩下亦纳勒术和两个手下跑到房顶上还在继续抵抗。
  要说这亦纳勒术也算一条硬汉了,两个手下被射成刺猬后,他一个人还在屋顶上继续负隅顽抗。武器用完了,他就在屋顶上用石头在砸蒙古人。最终,连石头也没有了,蒙古兵冲上屋顶把他活捉住了,并用铁链捆成个粽子一样。  察合台把亦纳勒术送到了正在攻打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的成吉思汗那里,由他老人家亲自处置。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成吉思汗咬着牙说,你不是喜欢钱吗?好,我成全你。成吉思汗命人把银子烧化,然后把滚烫的银水灌进亦纳勒术的耳朵里,将其活活烧死。  真够狠的!不过,你亦纳勒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这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据说,成吉思汗率军沿着大道向不花剌前进时,首先就要经过一个小城市匝儿讷黑。这个小城在通往不花剌的必经之路上,绕不过去,只能先拿下它。  黎明时分,成吉思汗已经兵临匝儿讷黑城下。按照一贯的做法,成吉思汗派遣一个使者去城里劝降。  经过一番连哄带吓的劝说,匝儿讷黑答应投降。这样,蒙古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匝儿讷黑城。  成吉思汗下令把所有居民都赶到郊外,城堡夷为平地,把青壮年全部编入军队,为前去进攻不花剌服务,其他的人则全部放他们回家。  成吉思汗还把此城改名为“忽都鲁八里”,意即“幸福之城”。此后人们不再称匝儿讷黑城了,一律管它叫“幸福城”。
  当地有一名突厥人向导,非常熟悉路径,听说成吉思汗大军要去进攻不花剌,毛遂自荐带领蒙古大军走一条非常近但是很少有人走的小路,使蒙古军队很快抵达下一个攻击的目标——讷儿城。此后人们就把这条由“幸福城”通往讷儿城的近路,称为“幸福路”,或“汗之路”。  这一出,怎么感觉就像后来伊拉克、利比亚战争中,当地老百姓自愿给美军带路去打萨达姆和卡扎菲一样啊。萨达姆、卡扎菲再不好,美国人也是侵略者啊!带着不喜欢自己的外人打不喜欢的自己人,这算什么?  呵呵,看来这个汉奸现象自古以来哪朝哪代、哪国哪族都是避免不了的啊!
  当地有一名突厥人向导,非常熟悉路径,听说成吉思汗大军要去进攻不花剌,毛遂自荐带领蒙古大军走一条非常近但是很少有人走的小路,使蒙古军队很快抵达下一个攻击的目标——讷儿城。此后人们就把这条由“幸福城”通往讷儿城的近路,称为“幸福路”,或“汗之路”。  这一出,怎么感觉就像后来伊拉克、利比亚战争中,当地老百姓自愿给美军带路去打萨达姆和卡扎菲一样啊。萨达姆、卡扎菲再不好,美国人也是侵略者啊!带着不喜欢自己的外人打不喜欢的自己人,这算什么?  呵呵,看来这个汉奸现象自古以来哪朝哪代、哪国哪族都是避免不了的啊!
  讷儿城,现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省努拉塔城,位于文明地区和草原之间的边界上,也是进攻不花剌的必经之地。  蒙古军队快到讷儿城的时候,路过一处森林。他们一看林子里的木材不错,砍伐了不少做成了梯子作掩护。第二天,大队人马抬着梯子朝讷儿城行进,结果士兵们越近接城门心里越觉得奇怪,讷儿城的城门大大咧咧的敞开着,守军漫不经心地聊天闲谈着,好像把蒙古大军当作空气对待一样。  此时,蒙古士兵心里还美滋滋的,心想,一定是讷儿城守军已经下定决心要向我们投降了,所以才毫无戒备,大敞着城门。  眼瞅着蒙古大军就快到城门边上了,讷儿城守军突然像见了鬼似的,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地飞奔回讷儿城里去,紧闭大门。
  不对劲,有问题。蒙古大军不敢硬来,立马在城外驻扎下来。并派使者进城,劝告军民不要拿鸡蛋跟石头死磕。意思就一句话而已:投降,宽赦;抗拒,杀光!  要说这人就是不一样,有的人为了名、为了节、为了气,宁可玉碎不可瓦全;有的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保住命比啥都重要。  讷儿城城主龙可夫就是一个很会来事儿的人,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赶忙带着丰厚的礼物,亲自出城来觐见成吉思汗,恳请赦免全城人民的死罪。  蒙古人很高兴,算你小子识相。
  不过,蒙古人还是忍不住好奇的问:“起初,为什么你们的守军把我们蒙古大军当作空气看待?可是等到大军眼瞅着就快到城门了,你们又紧紧关闭了大门?这到底是在耍什么把戏?”  龙可夫的回答让人差点惊掉了下巴。只听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你们的士兵扛着梯子走,行军异常缓慢,开始我们还以为是来了一大群商队呢。后来等你们走得很近了,才蓦然察觉你们竟是蒙古大军,于是大家心惊胆颤撒腿就往城里跑,一通手忙脚乱之后才关上城门。”  我嘞个去!
  公元1220年3月,分兵后的成吉思汗率8万5千大军抵达不花剌城下。  不花刺,现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城,在当时是穆斯林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不花剌的意思是“学术中心”,是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宗教中心和经院学术中心。  不花刺的城池包括三部分:城堡,本城(即内城)和郊区(外城)。城池坚固高大,地扼中西要道咽喉,是花剌子模新首都撒马尔罕的西面屏障。成吉思汗攻打这里的意思就是要拦腰斩断花剌子模,首尾不能相顾。  在不花剌城内,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派将军库克汗,率部将哈迷的布尔、舍去治汗和怯失力汗等,统率骑兵2万余人防守。
  一个小小的讹答喇城都能让蒙古军队打了半年之久,面对这么一座防守严密、看上去几乎坚不可摧的大型城市,成吉思汗自己心里也没底。  于是,攻城之前,成吉思汗派已归顺的花剌子模人进城侦察,摸清了守军情况。根据刺探到的军情,成吉思汗决定采用当年蒙古攻打金国重镇怀来的策略。  我们先将时间往前挪7年。  公元1213年,蒙古大军大举进攻世仇金国。成吉思汗在攻克缙山要塞后,因为伤亡不小,没有立即进攻险要之地居庸关,而是将目标选中了怀来,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怀来县。
  怀来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是金国首都中都(现在的北京)的拱卫,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时金国的守将是名将术虎高琪,此人调任怀来以后,积极备战,兵力号称10万,力图凭借天险防守。  然而,要命的是,术虎高琪和当时的金国实力派人物完颜纲互相看不顺眼。完颜纲处处使坏,导致怀来粮草不济。一旦被围,吃饭就成为困扰术虎高琪最为头痛的问题。   包围怀来后,成吉思汗召开御前军事会议,商讨如何攻击怀来。参会者大都主张硬攻,但是谁都不敢夸海口说一定能打败术虎高琪。因为,这些人中很多都吃过术虎高琪的亏。  术虎高琪可是金国一员骁将,其防守技巧娴熟,布阵奇特,更有天险凭依,一旦强攻,蒙古军付出的代价肯定会非常大。再者说,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呢?   这个时候,一位汉人将军发话了。
  谁?郭宝玉。  郭宝玉,字玉臣,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金国大将独吉思忠部下。公元1211年,蒙古帝国大将木华黎率军南下伐金时,郭宝玉战败,投降蒙古。  郭宝玉问成吉思汗道:“不知大汗在围猎时如何对付一只受伤的猛兽?是四面包围,紧逼不舍,将其逼上绝路,然后与之硬拼好呢?还是故意网开一面,让其奔逃,再死死盯住,不断骚扰,使之血竭力尽而死?”   木华黎接过话头说道:“当然是放其奔逃,待其血竭力尽最好。将野性子激起来,那临死一击却也不易抵挡,难保不伤人。先生的意思是……”
  郭宝玉微笑着说道:“金军所赖,惟怀来城坚防固而已。只要我们三面强攻,有意放敌人逃奔居庸关,这样有一线希望,怀来城的军士就不会拼命。而且,上次我们歼灭完颜纲时,术虎高琪本应出来相救,却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可见术虎高琪意在保存实力,绝不会与城池一起毁为齑粉。因此,当他们看到形势危急时,他必定会想方设法保全自己,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薄弱环节突围。一旦出城,我们就再一次发挥我军的野战优势,在后面掩杀,保证能一举成功。”   众人恍然大悟。  于是,成吉思汗下令者勒篾从东面攻击,哲别从北面攻击,术赤台从西面攻击,唯独只留下南面,有意放敌人逃向居庸关。
  本来就底气不足的术虎高琪一看蒙军气势凌厉,心里直嘀咕:怀来乃弹丸之地,无法阻挡蒙古铁蹄的攻击,失掉怀来无所谓,关键是要保住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旦失去了这支队伍,自己就变得一文不值。趁蒙古人还没有合围,赶快从南面逃跑。一旦合围,长翅膀也没用了。  想到这儿,他立刻派出敢死队上城督促坚守的部队,不许后退一步,誓与怀来共存亡,然后自己却带着亲信和嫡系8万多人马从蒙军未攻击的城南打开城门,仓皇出逃。  当敌军差不多全部逃出,后面开始有老百姓跟着出城时,一阵狂飙之风袭来,蒙古军队在后面枪挑刀劈,箭射索套,金军顿时人仰马翻,互相踩踏,乱成一团。  蒙古大军一直追杀到居庸关北口,金国8万将士几乎被全歼,术虎高琪只带着少数残兵败将逃进了居庸关。
  此次怀来战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郭宝玉的“网开一面”策略。他采用围点打援、围攻诈敌的战略战术,使敌军放弃优势逃跑,然后蒙古军充分发挥善于野战的特点,以围猎战法,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从而获得全胜。   呵呵,还是咱们汉人的计谋厉害吧!不过可惜啊,帮的是对手。  目光再回到不花剌城下。  库克汗看到蒙古大军的阵势后,冷汗直流,未战先怯。心想,尼玛,这仗怎么打啊?这不明摆着送死吗?  库克汗立马决定,闪人!  只是,还没等他开溜呢,蒙古大军已经从东、北、南三面开始猛攻不花剌城,但是却故意绕开了守军后方的西面。
  蒙古军队的炮手不断地抛射石弹,砸毁了城垛,砸死砸伤城头上的守军无数;弩兵用床弩发射火箭和火药箭,烧毁城楼,同时发射粗如长枪的大箭,直接杀伤守军;突击队推着底座带有车轮和车厢的云梯,即士兵躲在车厢里推车,进抵城墙下,用绳索和转轴升起车顶的云梯,将折叠成两段的云梯打开,搭上城墙,一部分士兵在下面固定云梯底座,其他士兵则登上云梯,向城头攀登。  蒙古大军的这种打法把本来就没打算死守的库克汗吓个半死。这么猛啊,再不马上逃跑,真的是只能等死了。  他派人通知仍在城头上坚守的部队,不许后退一步,誓与不花剌城共存亡,然后自自己带着亲信和1 万多人从蒙军未攻击的城西出逃。  怎么感觉和术虎高琪一样啊!都要逃了还要装模作样的给部下做做思想工作。
  负责监视城西敌情的哲别和速不台见敌出逃,按兵不动。当花剌子模军队差不多全部逃出,后面开始有老百姓跟着出城时,哲别和速不台才下令追击。  一场蒙古骑兵得心应手的追杀开始了。  他们散开队形,分成多路纵队,一直追杀到阿姆河边,将从不花剌城逃出的花剌子模人几乎斩杀殆尽。  哎,都说“网开一面”是给条活路。现在看来,这个成语的意思还真要好好品味一下。有时候,网虽开了,留给对手的反而是一条死路。  呵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乃世之瑰宝。尤其是语言的魅力,真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啊。
  再说不花剌城,守军跑了,把老百姓扔下不管了,老百姓气的心里直骂娘,什么玩意。  第二天黎明,那些没跑,虽然愤怒但也是不得已的居民干脆放弃了抵抗,打开外城的城门,迎接成吉思汗进城。  数万蒙古骑兵从各个城门涌进外城,成吉思汗和小儿子拖雷也率军进入不花剌城。  当他们经过不花剌著名的星期五清真寺时,成吉思汗问道:“这是不是你们国王摩诃末的宫殿啊?”旁边陪同的不花剌人连忙答道:“不,这是真主的宅邸,是神的住所。”  成吉思汗听完后,鼻子中就发出一个音,哼!
  他大步踏上被伊斯兰教徒视为最神圣的祭坛,对那些目瞪口呆的贵族名流和乡绅们说:“野草已除,田野中已无足够之草料,把城里的仓库打开,把粮食全部搬出来喂马。”  蒙古军队把装《古兰经》箱子拉出来,把箱子中的《古兰经》扔到地上,然后把箱子当马槽喂马。  成吉思汗命令找来城里的歌姬慰劳他的军队,给蒙古军人唱歌跳舞。  据说,这些歌姬满眼是哀怨的神情,深邃、忧伤的眼神里透出一丝丝的绝望,木然而凄绝,手无缚鸡之力的她们,只能用歌声来怀念自己的祖国和故乡,控诉侵略者的残暴。
  “人世间有个美丽的地方花剌子模  她的伟大的苏丹是世界的征服者   正教徒每天五次向安拉做祈祷  过着那繁花似锦美好的生活  正教徒每天五次向安拉做祈祷  过着那繁花似锦美好的生活  从东方席地卷来一团野火  烧毁了多少田园 多少城廓  人们啊 妄想用泪水浇灭这场火  哦,大错而特错!大错而特错!  只有仇恨的刀剑才能斩杀火魔”  听着这哭丧似的歌曲,成吉思汗心里早就烦了,不高兴的说:“我想听蒙古歌曲”。
  今天先发到这里,明天继续,希望大家多多捧场啊
  大家大家多支持啊,别让沉了啊
  继续顶
  一个蒙古人唱到:  “我们怀念着故乡——蒙古大草原,  和那绿色的怯绿连、金色的斡难!  那里是我们大军出征的地方,  我们和敌人打了九十九次仗。  我们是成吉思汗之子,无可匹敌。  我们远征途中,穿越了四十座沙漠,  我们四处征战,用鲜血染红了大漠。  尽情屠杀吧,无论刀下是妇孺老幼!  手握套马杆,让天下成为蒙古人的!  红胡子巴特尔、神鞭成吉思汗,  在硝烟中曾多次向我们许诺:  ‘我会让你们锦衣加身!  我会给你们饕餮盛宴!  我会将全世界绑在我的鞍鞯上!  世间的一切都是我的,我一向无所畏惧!’  前进,前进,我们剽悍英勇的战马!  用你们的嘶鸣震慑异族的敌人。  我们永不会勒住手中的马缰,  直到用“最后的海洋”之水洗尘……”  成吉思汗听着歌曲,不由的摇晃着身子,用低沉而沙哑的嗓音跟着哼唱,想起年轻时的纵马驰骋,大滴的眼泪从眼中滚落下来。
  这一幕,与当年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大丞相高欢何其相似啊。  据说当年高欢因年老病重已卧床不起,在命人用鲜卑语唱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时,这位大英雄也是老泪纵横。  哎!就算是驰骋沙场、杀人不眨眼的英雄也怕老,更怕死啊!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成吉思汗要不远万里,派人去中原地区找长春真人丘处机,因为他听说汉人有长生之法。  是啊!不能长生,怎么能实现征服者的夙愿呢?怎么能达到最后的海洋呢?
  闲话少叙。  再回到席间,蒙古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歌唱,可劲的折腾。  只是苦了那些个倒霉的不花剌头面人物。那些伊斯兰教的教长、法师和司教等,被命令去伺候蒙古大军的马匹,替他们喂马、饮马。平时趾高气扬、号称“高贵的不花剌”,现在一个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宴饮一直持续了快两个时辰。蒙古兵折腾完后,一个个酒气醺天的跨上了早已被喂饱的战马准备回营了,聚集在此的不花剌人也开始离去,而散落一地的《古兰经》则任由沾满血泥的肮脏军靴和马蹄践来踏去。   “天啊,眼前的事,我是在梦里看见,还是在清醒时看见?”一位虔诚的教徒见此情景,对当时号称“世界最优秀学者”的鲁克那丁说道。  鲁克那丁能算哪颗葱?他也无可奈何的说:“别出声,这是真主吹动的万能之风,我们无权发言。”
  顶啊往上
  大意就是,你们的老大杀了我们的人,我们是来找你们老大算账的,而你们是你们老大的人,所以也应该跟着一块受到惩罚。我作为上帝的鞭子,专门来抽打你们这些罪人。  这里得提到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词,“上帝之鞭”。  其实,早在我国西汉时期,经过多番激战,匈奴人最终败于汉朝之手,不得不开始向西流亡迁徙。在以后的岁月里,以匈奴王阿提拉为代表的匈奴军队,对欧洲发动了多次战争,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震动了整个欧洲大陆。  基督教徒们认为,这是上帝对欧洲人的惩罚,在意大利南部甚至出现了一个“鞭笞派”,信徒都光着背、手拿长鞭在各地列队游行,沿途祈祷、忏悔、呼喊、歌唱,每走一步,后面的人就鞭打前面的人一鞭,直至流血倒地而死,他们希望能以此得到上帝的宽恕。所以,西方称匈奴人为“上帝之鞭”。  至于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欧洲人则大多称之为“黄祸”。
  面对凶神恶煞似的蒙古军队,哪个不要命的居民敢站出来说个不字啊?  随后,成吉思汗命人向不花剌人勒索金钱,但是没有屠杀居民,也没有对他们施以酷刑。  这,也算成吉思汗发了慈悲吧!  不过,外城虽然到手了,可是内城还在花剌子模军队手里。而且据说只有400人,领头的人叫怯失力汗。  仔细的读者会发现这个名字很耳熟。不错,就是和库克汗一块来守卫不花剌的那个将军。只是库克汗跑了,而怯失力汗却坚持了下来,誓与城池共存亡。  成吉思汗命人去招降时,怯失力汗一口回绝,说:“作为本城守军的统帅,在没有接到摩柯末陛下的命令之前,只有誓死守城的义务,没有开城投降的权力,请转告成吉思汗,如果我战败了,我和我的将士可以无怨无悔的付出生命,请不要殃及这些教长、学者和百姓。”  哎!同意做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别看内城里面只有区区400多人,却个个都是不怕死的硬骨头,因为胆小的先前全都跑了,也全都玩完了。  一怒之下,成吉思汗下令放火。在熊熊燃烧的一片火海中,除了用砖头和石头建造的清真寺和宫殿之外,不花剌已经变成了一片瓦砾场。但是达到这份上了,内城的守军还是拒不投降。  真是给脸不要脸,恼羞成怒的成吉思汗强迫已经投降的不花剌人攻打内城,让他们自己人杀自己人。  同时,蒙古军队还推来了许多架弩石机和火炮,对着不花剌的内城堡猛烈的轰击,弩石机将裹着麻硝、树脂的大型火箭以及装着可燃液体的陶罐射向内堡,城内立即是火光冲天,人肉横飞。
  这400人在战斗中特别勇敢,英勇赛过雄狮,每次攻击都杀死好多冲上来的蒙古人。  就这样,内城的人英勇顽强,城外的人数量众多,双方反复拉锯,居然打了12天。  城外的壕沟内尸体堆积如山,当然,死的都是不花剌的青壮年男子。成吉思汗才不会舍得让蒙古人去送死呢。  经过惨烈的厮杀,数万蒙古军队最终攻破城池,400人也全部战死。  这是一场不花剌人自相残杀的悲剧,攻城的不花剌青壮年男人几乎都死光了,剩下的只有女人和小孩,全部被作为奴隶。  当然,蒙古人也遭遇了较大伤亡。  暴怒之下,成吉思汗下令拆毁城墙和堡垒,把所有的城市居民赶到草原上,大肆抢掠财物。
  对于这场惨烈的战争,《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作了详尽的描写,“他(成吉思汗)在这个时刻下令把整个市区用火焚毁;因屋舍全用木头盖造,几天之内市区大部分被焚荡一空……双方战火炽热。堡外,射石机矗立,弓满引,箭石齐飞;堡内,发射弩炮和火油筒。这好像通红的炉子,从外往里添干柴,从炉膛往空射火花。……濠堑填塞着死人活人,堆积着丁壮和不花剌人。外垒被攻陷,火焰投入内堡;他们的汗、将领、名绅,这些都是当代的首领、算端的宠儿,得意时脚踏天顶,现在却变成贱俘,溺死在毁灭海洋中。比鞭梢高的康里男子,一个都没有剩下……”  “城镇和内堡的反抗被肃清,垣墙和外垒被荡为平川,城内居民都给赶到木撒剌平原。青年和成年人被强征入军。不花剌人像大小熊星一样四散,逃入乡村,城址变成平坦的原野”。   “他们到来,他们破坏,他们焚烧,他们杀戮,他们抢劫,然后他们离去。”   此时的不花剌,已经是一片废墟。
  随后,成吉思汗把民众中剩下的青壮年编成新军,充当炮灰,准备去进攻花剌子模国首都撒马尔罕。这种手段真是高明,让敌人自己人打自己人,互相残杀,而蒙古人则在后面督战,基本上没有什么伤亡。  呵呵,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区区十几万蒙古军队就能横扫欧亚大陆了吧?  后来的抗战时期,小日本也学会了这一招,在占领区召集大量伪军,然后去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让中国人自相残杀。真够毒的!  不花剌沦陷了,下一个倒霉的该谁了?
  撒马尔罕,意思就是“肥沃的土地”,是花剌子模土地最肥沃的地方,泉水清冽,绿树成荫,号称是“人间最美的天堂”。成吉思汗的大臣耶律楚材曾这样形容撒马尔罕:“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  撒马尔罕是当时花剌子模的首都,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关于她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  在我国史书中,张骞出使西域,玄奘法师西游时都曾到过撒马尔罕。《魏书》中称之为悉万斤,唐代时唐朝军队击败突厥人后,曾在此地设立康居都督府(一说河中府)。《隋书·西域记》、《往五天竺国传》、《经行记〉和《新唐书》则称之为康居国。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上中国和西亚、欧洲的中转交界处,撒马尔罕成为了亚欧商路货物的重要集散交流地,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
  成书于9世纪下半叶至10世纪上半叶的《道里邦国志》赞美撒马尔罕说:“世界上最圣洁美好的高地是粟特山中的撒马尔罕城——她像天空;她的宫殿如繁星;她的河流似银河;她的城垣若太阳。”  《世界征服者史》中这样记载撒马尔罕,“算端(即苏丹,伊斯兰世界国王的别称)诸州中最大的一个,论土地,它又是诸郡中最肥沃的一个。而且,众所公认,在四个伊甸园中,它是人世间最美的天堂。假如说这人间有一座乐园,那乐园就是撒马尔罕。……它的空气微近柔和,它的泉水受到北风的抚爱,它的土壤因为欢畅,如酒火之质。这国家,石头是珍珠,泥土是麝香,雨水是烈酒”。
  撒马尔罕当时是一座人口达30~50万的繁华大城,规模相对于咱们现在而言就是北京或者上海,可以说是一座特大型城市,也是当时中亚穆斯林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和战略意义。  面对成吉思汗的数万大军,花剌子模迅速召集了11万军队,其中,6万突厥人,5万大食人。  这是两个非常彪悍的民族,士兵都很有战斗力。可以看出,摩柯末把花剌子模的看家力量都派上了用场。  此外,为迎战蒙古军,撒马尔罕城四周还建筑了长达34公里的外垒防线,城墙又望高增加到了“如昂星一般高”,城壕也深挖到了干土之下的蓄水层并灌满了水,另外还有20头战象坚守撒马尔罕。  当然,思想工作是少不了的。摩柯末不忘向军民加强宣传力度,说自己的城池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即使面对再强大的军队也能抵抗3到4年时间。
  呵呵,这招还算不错,最起码面对强敌时能够在心理上先战胜一分。好比打猎,老虎还没出现,如果猎人先怂了,那结局自然可想而知了。  不过,搞笑的是,前脚刚刚做完守城军民的思想工作,后脚就害怕准备开溜了。  谁啊?当然是国王陛下摩柯末了呗!  摩柯末真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心里已经根深蒂固的怕了蒙古人。  摩柯末不敢呆在这个曾经吹的快上天的城市里,他把自己的舅舅塔海汗留下守城,自己却逃了。  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的国家领导人都是这个怂样啊,把自己的命看的最重要,而把首都里的老百姓扔下不管了。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逼近长安,唐玄宗李隆基逃到四川;100多年后,当黄巢的农民军兵临长安城时,唐僖宗又跑到了四川;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门口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日本鬼子进逼南京时,蒋介石也跑到四川重庆了。  哎!都不是什么好鸟,这种领导不倒台才怪呢!  公元1220年5月,蒙古大军抵达撒马尔罕,在离城十里的阔克萨莱驻停。  晚上,城外蒙古军队的营帐驻地燃起了篝火,数目之多,看上去好像天上数不清的繁星,照亮了撒马尔罕的夜空。  白天,为了迷惑城里敌人,成吉思汗聪明的实施了“借兵于敌”的策略,让各地的俘虏穿上蒙古人的服装,组成十人一队,打着一面蒙古人的旗帜,命令他们一队一队地从城下走过,故意向城上的守军示威。
  这一招还真灵验!城上的守军看到城外一队队的蒙古军队耀武扬威地从城下经过,只见那鲜艳的战旗铺天盖地,人马如潮似海,慌忙去向守将报告说:“蒙古的兵马真多啊,其人数超过沙粒和雨滴,他们把我们的撒马耳干团团包围,水泄不通啊!”   好一个先声夺人的威慑妙计,攻心为上,一代天骄就是不同凡响。  不过,成吉思汗可不心急。他率领手下将领用了2天时间实地勘察了城外地形。看到撒马尔罕坚固的城墙、牢固的筑城工事、深深的壕沟、铁制的城门,不禁赞叹它的名不虚传。
  说到这里,还得讲一个故事,就是《射雕英雄传》。在这本武侠小说里,曾提到“蒙古十余万人四下环攻,哪知撒麻尔罕城墙坚厚,守御严密,蒙古军连攻数日,伤了不少将士,始终不下。成吉思汗更遭折损爱孙之痛,一时箭如飞蝗,杀声震天,或叠土抢登,或竖立云梯,或抛掷钩索攀援,或拥推巨本冲门。但城中将士百计守御,攻到傍晚,蒙古军折了四千余人,撒麻尔罕城却仍是屹立如山。”  “成吉思汗自进军花剌子模以来,从无如此大败,当晚在帐中悲痛爱孙之亡,怒如雷霆。郭靖回帐翻阅《武穆遗书》,要想学一个攻城之法,但那撒麻尔罕的城防与中国大异,遗书所载的战法均无用处。就在郭靖毫无头绪之时,与黄蓉在雪峰之上相会,受指点以空降奇袭的方式攻进撒马尔罕,领得大功一件。”  这虽然是子虚乌有的小说,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撒马尔罕城的易守难攻。
  当然,伟大的成吉思汗从不信邪,说道:“城的强大,只有赖于防御者的勇敢才行!”。   成吉思汗一声令下,蒙古军队蜂拥而至,撒马尔罕城的西门守将阿勒巴儿汗(“一个勇敢的人”的意思),不顾主将塔海汗的劝阻,坚持带领一万人马出城。   双方兵马在西门外的平原摆开阵式,先是用弓箭对射,箭矢如雨似地落在对方士兵中间。两个强悍的民族谁也不服谁,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到天黑的时候,突厥人损失了一千多人,但是,他们也杀死了很多蒙古人,甚至俘虏了不少蒙古士兵。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说道,这突厥人真厉害啊!连蒙古人都干得过。
  这要说一下双方的比较。  突厥民族是一个非常好战的民族,号称苍狼后裔,实力强悍,历史上曾多次与汉族政权作对,汉、唐时期更是发生过多次大战,这与其天生的狼性文化密不可分。  从武器装备上来看,身披锁子甲、手持长矛和组合反曲弓的花剌子模突厥骑兵在当时的穆斯林世界非常有名,而且花剌子模士兵使用的环刀更是“轻便而犀利”,以至于蒙古军俘虏了花剌子模的工匠之后立即开始仿造这种环刀。  蒙古骑兵赖以横扫西夏、金的坐骑——蒙古马,在花剌子模骑兵的马匹面前实在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是最差劲的马,颜值差、身材矮小,跑速慢,唯一的优点就是忍耐力强,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低,堪称“最接近骆驼的马”。而花剌子模军中的战马,正是当年令一代雄主汉武大帝魂牵梦萦的大宛“汗血宝马”,身材高大、躯干强壮,负荷量大,在平原作战时,几乎完胜蒙古马。  两群属于不同种类的狼在草原上相遇了,惨烈的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还有的读者会问,为什么是西门的守将出站啊,其他东南北三个门的人死哪去了?  其实,这倒不是那些人见死不救,而是撒马尔罕城地理位置有些特殊,它是东南北三面靠山,只有西面是平坦的大草原,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这也是为什么小说里郭靖要弄个滑翔机从山上滑翔到城里来破城的原因。  经过这一天的激战,成吉思汗这才发觉不对劲。哦,合着突厥士兵这么猛啊!
  于是,成吉思汗改变了策略,不放它出城,把它困在城内,慢慢消损它的战斗意志,然后再伺机歼灭。说白了,就是我硬打占不到便宜,就围住你、困死你,最后饿得半死不活时才弄死你。  蒙古军队主动开始进攻城池,以射石机、火焰喷射机、火箭投射器、弩炮等进行猛烈袭击,城上城下,矢石横飞,弓弩齐发,人喊马叫,炮声隆隆,震得山鸣谷应,百里之内鸟儿不敢停飞。  总之,就一个目的,不让你出来面对面的打。
  精明的花剌子模人也看出了端倪,知道一旦被困在城里就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西门守将阿勒巴儿汗一边指挥城上守军反击,一面伺机领兵出城,想把城外攻城的蒙古兵马杀退,进而冲开一条血路。  可是,蒙古兵马在城外顽强狙击,倒下一批后再接着来一批冲上去,宁愿战死也不肯退后一步,而且是箭如雨下,就是不让城里的人出来。  这就好比现在小孩子玩的那种打地鼠游戏,谁出头就先揍谁。  没办法,花剌子模人只好用必杀技了。
  大象战斗队上场了。  20余只全副武装的大象,像坦克一样从城门冲出,杀向成吉思汗的部队。那阵势,简直就是地动山摇、排山倒海。  其实,大象作为武器不是什么新鲜事,据说大约在公元前600年的时候,印度就开始用大象进行作战。古印度阿育王在发生战争时能征集步兵60万,骑兵3万和战象9000头的大军,正是依靠这支部队和神勇的象军,阿育王才能统一印度次大陆,建立了强盛一时的孔雀王朝。  每头战象的背上都披着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铁甲,作为开路的先锋,向蒙古骑兵冲击过来。   这些力大无比的大家伙,怒吼着向前冲去。它们又窜又跳,又粗又长的大鼻子,一会儿高高扬起,一会儿左右甩动。
  蒙古军队虽然马上功夫勇不可挡,但是绝大多数生活在草原上,根本没见过这种庞然大物,一个个都跟吓傻了似的。转眼之间就被大象的鼻子连甩带打,立马便溃乱不堪、一败涂地。   更要命的是,战象在前面又冲又撞,又踩又踏,后面是阿勒巴儿汗的骑兵队伍,他们举起战刀,左砍右劈,杀得蒙古骑兵东倒西歪。   要不说还是成吉思汗厉害呢,一代天骄的名号真不是盖的。他眼睛就瞟了一下,立马就想到破解方法了。  用火。  动物怕火,这是常识。
  短暂的慌乱之后,蒙古军队迎着那队狂奔着的战象,连续发射弩炮,并用火焰喷射机、火箭投射器等,向战象头上、身上连续打击。同时,用大雨一般的弓箭射击大象没有被保护的部位。  顿时,有的战象被射伤,有的被火烧伤。大象可没有一往无前的素质,一受伤,就立马本能的往回跑。  这下好,后面跟着的花剌子模士兵遭殃了。原来是靠大象掩护的,现在却被大象踩在脚底下,直接成泥了,步兵的阵型被打乱。再加上蒙古人的一顿追杀,花剌子模士兵彻底乱套了,哭爹喊娘似的往回跑。  看到大象都失灵了,撒马尔罕城中的花剌子模人心理崩溃了。  投降吧。
  由伊斯兰教长老、《古兰经》保管者、伊斯兰教法官等城里的头面人物出面,前去觐见成吉思汗,乞求投降。  成吉思汗当然乐的接受,这样可以少死很多士兵,于是同意了。  随后,这些昔日受尽国王摩诃末恩宠的达官显贵,竟然回到城里向市民宣传:“撒马尔罕原来是独立的喀拉汗国奥斯曼汗的领地,仅在7年前摩诃末用阴谋手段,将敬爱的领袖奥斯曼汗骗出城杀害的”。  偶的神啊,这也变的太快了吧,变色龙也比不上。  而那些伊斯兰教的首领与长老,则带着蒙古军从西门里顺利的进到城里。  得知教主与长老投降,蒙古兵马已经进城了,摩柯末的舅舅塔海汗就是骂娘也没用了,只得率手下的三万八千多兵马一起投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软骨头。就像以前的不花剌城一样,一部分花剌子模军队退守内城,继续抵抗。  蒙古军队继续猛攻,最终攻入内城,坚持到底的花剌子模守军除战死者外均在被俘后遇害。   这座号称“天堂之城”真正的劫难开始了。  那些曾带头投降成吉思汗的伊斯兰教首领、长老们,以及他们的家属共计5万人受到了庇护,但是也徼纳了高达20万第纳尔的赎金  其余的人,则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以100人为一队,由蒙古人监视着,一律赶到城外去,且“任何人不得携带财物外出,藏匿者格杀勿论,反抗命令者一律处死。”   之后,蒙古军队开始进行抢掠,未降者都被立即杀死。
  蒙古人从撒马尔罕的居民里挑出三万熟练的手工匠,将他们送回遥远的蒙古草原分配给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和亲属们做奴隶,制造白纸、锦缎、丝织品、马具、铜锅、银杯、剪刀、针、武器、弓弦、箭筒和其他种种贵重物品。  而那些幸免于背井离乡的年轻人的命运其实更加悲惨,他们被蒙古军拉去修工事、服劳役,最后被强迫冲在攻打同胞的第一线,充当炮灰。  《世界征服者史》以一首短诗作为描述撒马尔罕之战的挽歌:   “心儿哟,不要呻吟,   因为尘世仅仅是幻影;   灵魂哟,不要悲伤,   因为凡间仅仅是虚无!”  长春子丘处机也记载到,“城中常十余万户,国破以来,存者四之一”。  10万户,就算每户4口人,就是40万人,最后只剩下11万人,死亡人数高达30万。  丘处机当时是受成吉思汗之邀前往西亚讲长生不老之术的,当时正好赶山蒙古军队西征花剌子模,并在撒马尔罕呆过,他说的话估计不会有假。  可惜,真实的历史上,没有什么射雕大侠“郭靖”来阻止成吉思汗的暴行。  可叹,幸亏没有长生不老之术,要不然,地球人都会在蒙古人的战刀下死一遍。
  攻陷首都撒马尔罕之后,成吉思汗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花剌子模国的旧首都,玉龙杰赤。  玉龙杰赤,也被称为“花剌子模城”,又称作“五里犍”或“玉里犍”,即现在的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位于土库曼斯坦的西北部、阿姆河的南面,是花剌子模的老首都。  在西元10世纪时,玉龙杰赤逐步成为了花剌子模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丝路在中亚地区的重要交易都市之一。12世纪时,花剌子模帝国逐渐兴起,玉龙杰赤成为首都,但是到了国王阿拉丁·摩诃末在位时期,因为政治上的因素,而将帝国首都由玉龙杰赤迁到了撒马尔罕。当时,玉龙杰赤是摩诃末母亲秃儿罕哈敦(哈敦即王后的意思)的居住地。  玉龙赤杰位于咸海南面,横跨阿姆河而建,是一座美丽而富饶的大城。 《世界征服者史》中赞美玉龙杰赤到:“世界众算端的宝座所在,人类诸名人的驻地。”“时运变化前,它属于地域良善,主诚仁慈一类地方。它的四角供当代的伟人作歇肩之用,它的领域是容纳现代奇珍的府。”
  这时候,成吉思汗已经占领了花剌子模的大部分国土,玉龙杰赤就像一座孤岛,如同《世界征服者史》记载的那样,“象一个绳子被割掉以后塌下来的帐篷”,没有任何依靠和指望了。  这个最后的堡垒的进攻主帅起初分别是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与二儿子察合台,窝阔台为副帅。  由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因为传说中的血统问题没有被立为汗位的继承人,成吉思汗为了安慰他,许诺把玉龙杰赤作为封地赏赐给术赤。因此,术赤起初不想大动干戈,打算用劝降的方式来拿下玉龙杰赤,目的就是尽量减少伤亡和破坏。  毕竟,谁也不愿意拿一座到处是废墟、尸横遍野、苍蝇满天飞、晚上鬼都不敢出门的破城来当自己的封地。
  玉龙赤杰当时的主人是摩诃末的母亲秃儿罕哈敦。这时,城中已经集结了9万多康里族士兵组成的精锐部队,城墙高大坚固,钱粮也十分充足。可是这位哈敦在得知儿子摩诃末根本没有守卫撒麻尔罕,而是逃之夭夭的消息后,心情立马不淡定了。  你跑我也跑。  秃儿罕哈敦带领一帮嫔妃、公主、王子、宫女一溜烟似的闪了。当然,临走时也不忘记带着金银财宝。  领导人跑了,全城顿时群龙无首,一片混乱。  怎么办?听谁的啊?总得有人给拿个主意啊?
  本来,国王摩诃末之子,也就是花剌子模帝国的王子札兰丁此时已经率兵赶来增援,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非常非常搞笑的是,守城的诸将不但拥护札兰丁,反而还要密谋杀掉札兰丁。  逗比呢!  追根溯源,就在秃儿罕哈敦身上。  上面也曾说道,秃儿罕哈敦本身是康里人,而花剌子模建国依靠的主要就是康里部落的雇佣兵,因此各地的军政长官也大多是康里人。所以,花剌子模有一个康里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阶层,权倾一时,炙手可热。  秃儿罕哈敦与王子札兰丁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好,十分紧张,而摩柯末因为爱护长子札兰丁而常常遭到秃儿罕哈敦的冷眼相对,母子两有时争执不下,国家常常因为他们的明争暗斗而产生怨愤和不满。
  大家还记得讹答喇城吧?那个给花剌子模引来血光之灾的亦纳勒术就是秃儿罕哈敦的亲侄子。  据说,当时亦纳勒术知道自己惹祸了后,立马请自己的姑妈秃儿罕哈敦出面。  秃儿罕哈敦一口咬定是札兰丁从中捣鬼,故意陷害亦纳勒术,声称“一定是那个突厥女人生的儿子札兰丁”在搬弄是非,并大骂,“那是个和谗言一起降生的,与搬弄是非为双胞胎的孽种!他是由于惧怕蒙古人又仇恨我的钦察诸汗,才有意给伸张正义的亦纳勒术构置的罪名”  这还不算,问题的关键在于继承人。
  秃儿罕哈敦认为,“那个突厥女人生的儿子,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他低贱的血统不配做花剌子模的王储,只有钦察王妃生的儿子斡思剌黑才配当王储。”,“只有他(斡思剌黑)才是世界征服者的最合适的继承人。”  呵呵,这下大家明白为什么秃儿罕哈敦与札兰丁之间的仇怨是那么的深了吧?  国王摩柯末对此心知肚明,太后和康里军事贵族势力相结合,一直想操纵花剌子模的军政大权,暗地里与摩柯末围绕着国家最高权力展开反复争夺。
  在这种背景下,摩柯末最担心的是,花剌子模的40万大军一旦集结起来,很有可能会被太后和康里部落的军事将领利用,然后联合起来推翻自己。  所以,摩柯末放弃了集中兵力的战略,而选择了分兵把口。花剌子模境内城堡林立,尤其是北部的锡尔河沿线遍布要塞。在摩柯末看来,这里任何一座要塞,都至少可以独立坚守半年以上的时间。  最后,他下达了一道最终害了整个花剌子模的命令,要求各处守军负责本城堡的安全,即分兵据守,坚壁清野。  这样一来,导致了一个致命的后果,那就是各自为战,这反而给了蒙古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哎,难怪抗战时期老蒋一直嚷嚷“攘外必先安内”,真是血的教训啊!
  而对于札兰丁而言,当他来到玉龙杰赤时,兵权实际掌握在一直要和他争夺王储之位的弟弟斡思剌黑,及其舅舅不只别黑列汪等康里族将领手中。  札兰丁从大局出发,为了能够守住玉龙杰赤,打算乘机夺取兵权。而此时,秃儿罕哈敦派的王公贵族也坐力不安,他们都畏惧札兰丁的勇气和胆识,更重要的是,札兰丁是国王摩柯末的长子,群众威望极高。  怎么办?杀!  于是,康里族王公贵族一起秘谋,要将札兰丁杀死。  而札兰丁也不傻,得知消息后,不敢多呆,立马逃跑了。
  玉龙杰赤的守将帖木儿灭里对康里人的行为非常不满,心想,卧槽,都尼玛什么时候了还搞窝里反,就这个鸟样还守城?白痴才愿意给你们卖命呢!  一怒之下,他带上自己的300名骑兵追随札兰丁去了。期间,横穿花剌子模、呼罗珊两地的沙漠,最后到达奈撒一地。  逃跑途中,一支700余人的蒙古军队前来追击,札兰丁和帖木儿灭里与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奋力将其杀退。  没办法,玉龙赤杰城中的将领、贵族们集体推举秃儿罕哈敦的亲戚忽马儿的斤为主帅,又称为“诺鲁思汗”,意思就是“一日之王”,希望他能带领大家渡过难关。  真够逗的,“一日之王”,这称号也太不吉利了吧!
  最先到达的蒙军先锋部队,采用了巧妙的策略,他们派出一小队骑兵到城下去抢掠,大军埋伏在城外数十里的一个庄园。  不知是计的玉龙赤杰守军出城攻击在城下抢劫的小队蒙军,结果被蒙军按计划引诱到的伏击圈中,死伤惨重。  随后数天,蒙古军队又试探性的发动了一些小规模进攻,直到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等3位王子率领的数万蒙古大军兵临城下。  《多桑蒙古史》中记载,术赤为了减少伤亡,“命人告城民,言其父已以花剌子模封彼,彼愿其都城完整无缺,已下令禁止损害。”  这时候,玉龙杰赤城内也是乱纷纷一片,投降的、主战的吵得不可开交。
  主降者拿出了国王摩诃末逃跑之前曾发来的手谕:“汝等应感余恩,一如感余父祖之恩。兹为爱汝等计,特致劝告之词,设力不能御敌,最良之策莫若乞降。”  不过,不管怎么争吵,军民最后还是达成一致,不向蒙古人投降,坚守到底。  于是,整个西征中最惨烈的玉龙赤杰攻防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由于玉龙杰赤城墙外的壕沟挖掘的很深,蒙古人便强迫俘虏运来沙土填沟,15天后护城河就被填平。  蒙古军队又制造了高高的云梯,从四面八方像蚂蚁一样爬墙而上,大炮、箭雨双管齐下,杀声震天。正如《世界征服者史》记载的那样,“一声雷霆闪电般的呐喊,他们把投掷器和箭矢象雹子一样倾泄出去。”  “一日之王”忽马儿的斤看到这种情景时,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  哎,大势已去。  不得已,他乔装打扮,躲进了居民中。也有史料记载,忽马儿的斤出城投降,结果被蒙古人打断脊梁,扔到山谷里喂狼了。
  蒙古大军很快就攻破城墙,杀进了城里。  城里的居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每一条巷子,每一处房子都是抵抗蒙古人的阵地。习惯于大规模骑兵冲击作战的蒙古人,第一次遭遇到了最使他们头痛的巷战。  白天,蒙古人去一座座摧毁房子,杀掉每一个抵抗的人。  晚上,他们不得不退回去休息,第二天再杀进来。  就这样,蒙古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虽然心里很窝火,但是实在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于是,蒙古军队开始使用火攻。他们使用火油喷筒焚烧城中的房屋,在弓弩和投石机的掩护下不断的向城中发起进攻。  城中的守军则一面全力同蒙军展开白刃战,一面从阿姆河中取水灭火。蒙军的进攻持续了数日,虽然使较外围的城区基本化为一片废墟,可也没能取得重大突破。  后来,蒙古人发现玉龙杰赤的生活用水完全靠阿姆河,于是派3000人去夺取横跨河流的桥梁,企图堵截水道,渴死全城军民。《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同意放弃火攻,而去阻止百姓使用乌浒河(阿姆河)的水”。  而玉龙杰赤的城民也深知桥与河水关系到自己的命运。为了生存,城中的居民和占桥的蒙古士兵进行了殊死的战争。最后,将3000蒙古士兵消灭得干干净净。  听到全歼蒙古军队3000人的消息,玉龙杰赤的居民斗志更高了,抵抗更激烈了。  七个月后,玉龙杰赤还在花剌子模人手里。
  主要原因在于,除了花剌子模的万众一心、殊死抵抗以外,更重要的是蒙古人的主帅不和。  谁呀?术赤和察合台。  其实,成吉思汗当初派自己的3个儿子去进攻玉龙杰赤,但是却没有说清楚谁才是最后拍板的人,这样埋下了隐患。  本来术赤和察合台两人就互看不顺眼,谁也不鸟谁,导致军令不畅,蒙古人伤亡惨重。《史集》中记载说:“蒙古人被杀死了许许多多,尸骨如山,至今还堆积在花剌子模旧城四郊”。  上面已经提到,术赤已经知道这座城市将来是他的地盘,所以他想努力想让这座城市完整保持下来,不然,一座一片焦土的城市对他来说意义不大,因此他不准烧房子。  而且,他还认为察合台放火烧城是故意搞破坏,目的就是让他难堪。  察合台对术赤的这种做法相当不满,他认为是术赤过于贪婪,为了财富和奴隶,宁愿造成蒙古士兵的巨大伤亡。
  当然,尽管术赤不准他的焦土政策,可察合台却满不在乎,继续命令手下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而另一位王子窝阔台则一句话不说,你们爱咋咋的,跟我有毛关系,反正你们是主帅,到时候拿不下城池,看你们怎么跟老爷子交代。  蒙古军队的进攻陷入一片混乱。  打到这个份上,两人最后也没辙了,只好派人去见成吉思汗,报告了玉龙赤杰的战况。  成吉思汗火冒三丈。
  在征战中亚的这些日子里,儿子们之间的争斗早已使他敏锐地意识到,他需要做很多很多工作才能在他去世之后仍可保存他的帝国。他的儿子们无法跟上帝国发展的要求。当他不断努力寻求统一草原部落以及消除周边威胁的时候,他从未留心过该怎样对待孩子们,而今他们都已人到中年,却又缺乏人生历炼。  为此,他试图指派术赤和察合台联合进攻玉龙杰赤城,以试图修补他们之间的关系,但现在看来,这并没有成功。  成吉思汗下令,改由窝阔台指挥全军,责令术赤和察合台都必须听从弟弟窝阔台的指挥。  窝阔台素以足智多谋、能干、有远见而著称,并且脾气比较温和,与诸兄弟都相处得来。  成吉思汗委派的使者来到玉龙杰赤城,向3位王子传达了大汗的敕命,窝阔台奉命就任统帅。他非常有分寸地调和诸位兄弟之间的矛盾,灵活地处理各项棘手的事情。  由于他的居中协调,3兄弟之间重新保持了和睦,齐心协力投入战斗,开始最后的进攻。  战斗又开始了,双方厮杀得非常激烈。
  被包围的市民,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知道自己不会得到蒙古人的怜悯和宽恕,反正横竖都是死,干脆干到底。  于是,守城的军民仍然不松懈的投入战斗,每幢房屋都变成了堡垒。  窝阔台下令统一行动,用火油筒把所有的房屋一律烧毁。  守城军民抵抗了整整7天,退到了还没被大火烧着的最后3 个居民区。  城市的完全陷落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最后,他们只好派一位名叫阿老丁哈牙锡的的教长往见术赤,恳求宽恕和怜悯。
  《多桑蒙古史》记载,代表对诸王子说:“吾属已受诸王等之严威,使吾属感王等之恻隐,此其时矣”。  因遭到重大伤亡的术赤暴跳如雷,他破口大骂:“彼等以抗拒而没我军之一部,则迄今受共严威者为吾曹,;乃反谓彼等受吾曹之严威,兹吾曹将使彼等一受之。”  术赤的意思是,不是你们领教了我们的厉害,而是我们领教了你们的厉害,现在,就让你们见识我们蒙古人的厉害吧。  于是,术赤不准玉龙杰赤人投降,蒙古军队继续进行猛烈的进攻。  到了快日落时,窝阔台一看收效不大,就劝术赤说,他们已经愿意投降,继续这样进攻他们一定拼死抵抗,我们还要损失人马,不如答应他们投降,然后再处置他们好了。  术赤一听也有道理,便答应了玉龙赤杰守城军民投降的要求。当晚,坚守了近八个月的玉龙赤杰终于完全陷落了。  毕竟,术赤是大哥,窝阔台是弟弟,大哥的话才是最有份量的话。即使不做老大已多年,话的份量还是一样。
  后来,有人把玉龙杰赤保卫战比作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因为玉龙杰赤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这座城市基本上每一座房屋都被摧毁了,全市成为一片焦土。  不过,结局不同的是,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最终坚持下来,取得了最后胜利,而玉龙杰赤可没有这么幸运,最终被蒙古人攻占下来了。  吃尽苦头、伤亡惨重的蒙古人决定报复,玉龙杰赤人民的悲惨命运开始了。  他们把城市全部毁掉,把所有的居民驱赶到草原上。
  首先,蒙古人要把工匠、技师挑出来。这部分人或者送回蒙古,或者随军服务,总之,可以免死。因为蒙古人并不知道哪些人是工匠,所以下令让会手艺的工匠自己站出来。  但是,有些工匠不想被遣送到遥远的蒙古去,以为普通的居民不会遭到屠戮,所以就混入居民当中,没有站出来。  蒙古人把10万有技术的手工艺人分配到部队作为技术人才,或者送回蒙古。然后,把妇女和小孩挑出来作为奴婢。  最后,成吉思汗下令把剩下的居民分给军队,每个士兵屠杀24个人,5万蒙古军队屠杀了整整120万人!  《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提到此次战役和屠杀,尽管如谚语说:象往常那样干;但我听说死者是如此之多,以致我不敢相信传闻,因此没记下这一数目。”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被屠杀的百姓数目惊人。  这真是骇人听闻!
  玉龙杰赤成了一座没有人烟的废墟!  但是,不解气的蒙古人还是不肯罢休,为了不让有人能幸存下来,他们挖开阿姆河的河堤,引来河水灌城,把玉龙杰赤完全淹掉。  史学家伊本·阿昔儿曾在《全史》一书中记载这场惨剧,“其它一些城市被蒙古人攻占后,有些居民或者躲起来,或者逃走,或者装死藏在死人堆里,因而得以免死。唯有玉龙杰赤的居民,那些侥幸逃过蒙古人的弯刀的人,却全都淹死在阿姆河水中。”  打仗时尔虞我诈,互相攻讦,可是分东西时却非常积极。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3兄弟攻占玉龙杰赤之后,在瓜分该城人口的时候,没有想到给他们父亲留一份。  可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尚宠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