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游戏老出验证码消费验证发过去怎么不会莪验证码

您现在正在浏览:
新消费隐藏新陷阱
发布时间:
16:29:49 & 作者:记者 钱立富 杨鑫倢 章蔚玮 李栋 尤歆飞 & 来源:
摘要: 新的消费模式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商品,可惜的是,有时也少不了精心设计的新陷阱。
互联网时代,我们买iPhone,下载APP,甚至愿意为节能买单,但随之而来,却是始料不及的新陷阱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个属于消费者的节日。每年,我们都觉得维权的脚步快不过陷阱,因为消费形式变化得太快。过去,消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们担心手里的商品质量;后来,我们看着电脑屏幕下单,但却带来更多无法控制的风险;现在,我们为环保、APP和时髦的iPhone买单,我们甚至完全不熟悉这些商品中暗藏的全部。
  &新消费&新陷阱&是这期《IT时报》的主题,新的消费模式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商品,可惜的是,有时也少不了精心设计的新陷阱。我们专题报道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某家企业摊上事儿,只是想让企业和消费者能有更多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在难得的一天里,为消费者说说话。
&还我iPhone!& 苹果成了小偷&帮凶&
  心爱的iPhone被偷,无疑是让果粉痛苦的事。而更痛苦的事还在后面,千方百计通过技术手段,查询到自己的爱机居然出现在苹果的授权维修点中,自己却无法拿回。相比苹果维修费过高、保修范围过窄等霸王条款,近段时间,声讨苹果成为赃机漂白主要来源的声音则是越来越响。
  为何果粉丢失的iPhone会屡屡出现在异地的苹果维修点中?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偷瞧准了苹果有漏洞的维修更换系统。苹果&不见凭证即予换机&的做法,让小偷借机将脏机漂白成清清白白的iPhone,可以谋取更高的暴利。
少数幸运者:爱机失而复得
  去年9月,杭州的小千坐公交车时发现自己的iPhone 4S被偷,这让他心痛不已,不过懂技术的他希望能找回自己的爱机。
  找回iPhone办法主要有3种:软件定位法、ICCID查询法、IMEI维修点查询法。软件定位法需要机主丢失前已经做好相应的设置,通过GPS卫星定位来找寻,不过前提是手机得有信号。
  小千使用的是更有效的ICCID查询法,ICCID由一串20位数字组成,是手机卡的唯一认证码。查到ICCID后,再经过运营商或者警方的协助,就能知道被偷iPhone的下落,从而有可能拿回手机。
  原先在苹果的官方相关查询页面上,用户只要输入手机的序列号或者IMEI就可以查到ICCID号。(IMEI,俗称&串号&,每部手机都有属于自己的唯一串号)不过后来苹果将这项功能关闭了,小千认识苹果维修人员,通过对方的帮助查到了被偷iPhone的ICCID。
  找到了ICCID,接下来就是要知道对方的手机号,于是小千又托在通信运营商工作的朋友帮他查到对方的手机号。&对方是二手手机店的小老板,被偷的iPhone正好是他自己在使用,他说是买来的二手iPhone。幸运的是,&他和我在同一个城市&,小千表示,经过多次沟通,对方同意归还自己的机器。
  经过这件事后,小千自己建立了找回iPhone手机的网站,帮助其他丢失iPhone的果粉通过ICCID寻找手机,&我们有自己的渠道去帮助他们查询ICCID&。
更多人的苦:iPhone躺在正规维修店却拿不回
  像小千那样,能找回自己iPhone的只是少数,小千他们现在已经帮助2千多果粉找寻爱机,但是成功率并不高,&因为,即使知道了ICCID,如果没有警察帮助,或认识运营商的人,也不一定能知道对方的号码。&而且,现在很多小偷也在&学习进步&,他们用新办法刷机,让人查询不到ICCID号。
  这时,用户只能依靠IMEI查询方式去碰碰运气,一旦被偷的iPhone被送往苹果官方或授权维修点,根据原先的IMEI码,能查询到这家维修店的具体地址。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让很多果粉深深失望。
  武汉的郭小姐在今年2月4日丢失了手机,她试图通过ICCID查询,但是发现是张废卡激活的。而后她查询发现,机器出现在深圳南山区的苹果授权维修商百华悦邦的店内。于是郭小姐打电话给百华悦邦,但是对方称管不了这件事,不能判定送来的iPhone是不是赃物。&我心里就奇怪了,发票、保修卡都在我这儿,小偷是怎么去送修的,百华悦邦又怎么会接受呢?&郭小姐说。根据我国手机三包服务条款规定,维修服务是要验证发票和三包凭证的,&我打了苹果和百华悦邦的全国热线,对方也说送修需要出示发票、保修卡,但是深圳南山区百华悦邦那边支支吾吾的&。
  郭小姐又打电话给深圳南山区警方,对方表示,需要郭小姐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汉警方一起过去才能处理。最终,郭小姐只能自认倒霉,永失爱机。
  小杨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她的iPhone 4S于2月27日在上海被偷。3月4日她通过IMEI查询发现手机在百华悦邦扬州江都服务中心。&我也打电话过去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票和保修卡就能送修,对方说貌似送修人提供的资料是正规的,这让我很无语。&小杨说道。
而后她又打电话向当地警方报警,对方表示要上海警方这边出函。上海警方同意出函,但是小杨不知道还能不能拿回自己的手机。
和郭小姐、小杨有同样遭遇的不在少数,现在这些丢失爱机的果粉已经建立了多个QQ群,人数有数千人。
流程漏洞,维修点成&漂白池&
  那么,这些被窃的iPhone为什么会出现在苹果正规维修店里呢?
  &一般来说,小偷偷了iPhone后有两种处理手段:刷机将机器原来的信息抹掉后重新销售,不过只能当做二手机销售,利润低;如果机器还在保修期内,这些人可能会通过私人关系或者以出现故障的名义,将iPhone送至苹果正规维修点,换取新机器后再出售&,小千说道。
与其他品牌手机维修时更换故障零部件的方式不同,iPhone手机维修采用的是整机维修、更换模式。iPhone手机被分为3个部分,后盖、中间模块和屏幕,除了后盖不能换以外,其他两组部件都可直接更换,这等于换了一部新机器。
  苹果手机这种&人性化&的整机维修模式,在一些被盗手机的失主看来,却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保修期内去官方售后以各种故障为由换取官方新机。通过这种&以旧换新&的模式,不法分子就可以得到一台全新的手机,这时候拿来出售,必将获利更多。而更重要的是,被盗的手机到总部&回炉&后,换出来的是台全新手机,这时原来的机主也无法通过手机串号来追踪手机,相当于把手机彻底&漂白&了。&如果是送到异地的苹果维修点,消费者短短几天内很难找回手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被盗的手机会出现在异地的苹果售后维修点了。&
维修无需出示发票和三包凭证
  当然,如果苹果在提供维修服务时,严格执行送修人必须携带发票和三包凭证的规定,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3月11日,《IT时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来到百邦和慕百霖这两家苹果授权售后服务商,这两家此前都曾先后被曝出发现失窃iPhone。
在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置地广场9楼的百邦维修点,记者一进门,刚说完iPhone哪里出现了问题可不可以换整机,工作人员不急着检查iPhone而先问:&你带发票和三包凭证了吗?&原来,就在近日这类事件被多次曝光后,百邦规范了工作流程,维修一定需要相关凭证,同时该人士也承认,&以前确实不需要发票等凭证就可以换整机&。
  在南京西路上的上海慕百霖通信有限公司浦西分公司,工作人员也有类似表述:&如果没有发票,那就提供保修卡,如果都没有,至少需要盒子,一定需要一样购买凭证&,并表示&这是苹果提出的新要求,以前不需要这些凭证&。3&15来临时,两家苹果特约维修店已经做出改进,而苹果自家零售店,消费者依旧不需要出示发票即能获得保修服务。《IT时报》记者从一位苹果内部人士了解到,苹果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如果一个苹果用户真的忘记带发票和三包来到苹果店提出保修服务,你说我们能拒绝他吗?这样的人性化规定很多时候在中国就会变味,被钻空子。&
神秘送修人黑色利益链蒙面纱
  是谁将这些被偷的iPhone送至苹果正规维修点维修呢?他们和维修点之间是否有勾结?答案很明确似乎又很模糊。
  今年1月18日,上海陈小姐的iPhone在小区内被偷,然后她立即就去了派出所报案。1月23日,陈小姐查询到手机被送至百华悦邦中山公园金牌服务中心维修,而这一天正好是她手机保修期的最后期限。
  1月24日,陈小姐和朋友随着两名警察来到这家维修点,店内负责人起初称并不知道手机是否在内。而后陈小姐称是通过IMEI码查询确定是在这家维修点,并且告知了自己手机摔过,有磕痕。但是店内负责人不同意交还手机,当陈小姐提出找送修人过来时,店内人员以保护送修人隐私为由拒绝了,而且也不提供送修人的联系方式。经过长达3小时的交涉,店方才给出送修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但是名字却是假的,之后警方找到了送修人的真实姓名,&第二次来到店内后,警察询问店内那名负责人是否知道此事后,对方承认知道假名的事。我不知 道这名店内人员为何要偏袒送修人?&陈小姐说道。
  第二天,警察联系送修人去派出所核实情况,&问其身份证,说没带,问住址,说背不出来。问手机来路,一会儿说是送修的,一会儿说是别人收来的。而在警察问是谁收来的,找那个人来时,他又说这件事他可以全权负责。&
  春节前,警察又找了一次送修人,对方答应过来,但最后没有来,甚至在警察打电话过去时,一直不接听电话。神秘的送修人,到底来自于何方,陈小姐至今也不清楚。
苹果不能曲解&三包&规定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表示,在《手机三包》中,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在三包有效期内,消费者修理、换货、退货应当凭发票和三包凭证办理。第二款意思是:如果丢了的话,不能以没有发票和三包凭证为由拒绝履行保修的义务。
  苹果和苹果特约维修点对第二款的理解实际上曲解了法律的规定,虽说不能因为消费者没有发票和三包凭证而拒绝其保修要求,但最起码苹果方面应该看一下其他的证明文件,应该登记送修者真实的身份信息。如果说连这些都没有的话,苹果方面在法律上存在比较明显的过错。
请别把傲慢当成耍酷
  中国果粉对苹果是厚爱的,正是因为他们,中国成为苹果产品的第二大市场,让这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继续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但是苹果是高傲的,此前的种种做法让中国果粉大感委屈。维修造成损坏自己不担责、外壳上有细微的划痕不予保修、逾期未取机等于用户放弃该产品&&这些匪夷所思的做法,苹果居然都将其变成现实。现在对于被偷的手机正大光明躺在自己的正规维修店内,消费者只能彷徨失措,苹果却似乎无动于衷,没有官方积极的回应。在美国,苹果已经和纽约市警察局直接合作,帮助用户找回自己被窃的iOS设备,在中国,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苹果就像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纨绔子弟,一个玩弄感情的高手,把傲慢和不拘小节当成了耍酷,如今时过境迁,现在的苹果也不应再像过去那般骄傲,因为有了三星、有了复苏的诺基亚,不买iPhone,可以选择Galaxy、Lumia。苹果,请不要再让中国果粉伤心了,这也是为了让自己不会伤心。
贪婪吸费的手机应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应用消费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苹果公司APP商店中注册的国内用户有近5000万,他们都是&APP消费者&;Google Play的应用程序总量则接近40万,增长速度可谓惊人,在收获高成长同时,手机应用也正成为扣费陷阱滋生的温床。
案例一:苹果用户信用卡莫名&被消费&
  日前,唐小姐向《IT时报》投诉:从去年的12月到今年1月,她的招商银行信用卡账户里连续两个月莫名多出一笔9.9美元的消费,让唐小姐疑惑的是,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笔美元究竟花在了哪?
  信用卡账单上第一次出现这笔扣费时,唐小姐并没有在意,直到1月,再次出现9.9美元时,唐小姐才开始警觉。在信用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提示下,唐小姐想起去年11月,自己的确在苹果商店下载过国外一款名为GoToMyPC的远程遥控类办公应用软件,&当时下载时明明写着免费的,而且这款应用我都已经删了,怎么还在扣费?&唐小姐查询了苹果商店的消费记录,发现就根本找不到这两笔美元消费,让她意外的是,账单中GoToMyPC的消费金额竟然是零。
  记者致电苹果客服,根据描述,他们认为这种账单意外扣费的确涉及&欺诈&。随后,记者又与苹果欺诈团队(负责处理账单纠纷等消费事宜)进行了沟通,他们再次确认此项消费并非在苹果商店进行,但同时也表示无法采取任何行动。建议消费者自己找应用供应商或银行沟通。
APP开发商绕开苹果擅自收费
  随后,记者通过邮件和电话的方式联系了这家国外的应用商,他们暗示,用户的信用卡账号是在注册时自己提供的,他们的收费也通过邮件提醒过用户。按对方提示,记者首先登录GoToMyPC官网,发现页面的确强制要求用户提供信用卡卡号,但唐小姐表示,到底有没有提供账号,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即便当时有提供信用卡账号,但没有她的许可,他们怎么就能不留痕迹地从信用卡内把钱取走了?
  至于提醒邮件,唐小姐表示之前从未收到过,在对方客服的提醒下,她经过仔细寻找,才在垃圾邮件里发现了一个多月前来自GoToMyPC的邮件,提示她要开始收费。对此,唐小姐感到非常愤怒:&我没有认可&订阅&啊,他们怎么能就开始强制收费?而且,一订还是一年!&
  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事实上,苹果对苹果商店的应用供应商有过明确要求,所有虚拟服务都必须通过苹果平台进行收费,&这样,任何的消费记录都会有所保留,既能保障苹果公司从中获利,也更便于管理:只要通过苹果商店购买的应用,只要有不符合规范的付费,随时都可以通过App Store内的设置手动取消。&
  据了解,目前苹果商店内的应用基本采取三种收费模式:一种是下载收费,苹果与开发者3:7分成;第二种是免费下载后通过后续服务再收费,比如游戏应用中购买游戏币、游戏道具等;第三类是订阅式,用服务订阅模式进行定期收费。虽然目前GoToMyPC采用的是订阅式服务,但因为其绕开苹果进行私自收费,也就等于绕开了苹果的监管。用户无法在App Store上取消该项服务。
国内消费者易中招
  回顾整个事件,这样收费的陷阱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已经设下的,强制要求用户提供信用卡账户,试用期结束后,自动启动一整年的订阅服务。
  记者从招商银行信用卡服务中心获悉,由于信用卡有Visa和Master 两个通道,通过这两个通道扣费是不需要提供密码的,如果商家是银行的信用用户,甚至不需要信用卡背面的3位数字(交易安全码)。这点虽然算是信用卡使用常识之一,但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
  这样一来,消费者因为掉以轻心而提供或泄露了信用卡卡号,那么扣费对于App供应商来说,易如反掌。银行方面表示,已经接到不少类似因为苹果商店被强制续费而造成的投诉。
  对此,北京尚公(上海)律师事务所李立认为,GoToMyPC应该在下载安装软件时主动提示消费者,以合同形式告知消费者,同时,在填信用卡账户时,应明确提示试用多长时间以后会收费,以及清楚告知&如果你不拒绝我就要开始收费&,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这种行为是违反我们国家法律的。
问苹果:难道不关你的事吗?
  最后,经过多次沟通协调,GoToMyPC同意退款,但由此造成的麻烦却不是退款所能弥补的。事实上,类似苹果应用商店擅自扣费,以及自动续费的投诉本报已经报道过两次,但苹果方面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苹果到底有没有责任?在致电苹果的过程中,他们明确表示,苹果商店只是作为一个平台,并不负责监管,但如果苹果对供应商有收费分成的要求,那么苹果能够一边收着钱一边又推脱掉监管的职责?
  李立表示,App Store是由苹果公司控制的,对于这个平台,其有管理责任,但管理责任的边界具体在什么地方,这要根据App Store 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议来定。但至少,苹果公司要给消费者一个回应,消费者有知情权,&不能说不关我的事就结束了。&
  李立提醒,有不少手机软件供应商把提示放在角落,让消费者很容易忽视去看,&目前App吸费形式很多,有的是广告,或安装第三方软件,或过试用期后直接收费等等,动足脑筋想尽办法来收费,所以消费者更需要提高警惕。&
案例二:QQ游戏大厅暗藏扣费风险
  &在手机上的QQ游戏大厅中玩了几个小游戏,期间收到数十条短信,提醒我被扣费70多元。&黄先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安卓达人&,对刷机、应用颇有心得,本以为恶意扣费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春节期间遇到的这件事却让他闹心不已。
  3月12日,黄先生向本报投诉,过节期间,他在手机的《QQ游戏大厅》上玩起了《水果武士&奇迹之旅》《时空猎人》《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随后便接到了不少短信,但由于平时手机经常会收到各种推广广告和垃圾短信,所以黄先生也没放在心上。但就在他几天后整理短信时,才注意到手机上有着几十条的扣费短信提醒,内容大多像&您已定制XX公司的XX业务,收费1元&和&您已成功定制腾讯游戏专区《水果武士&奇迹之旅》的关卡,资费4元/次。&
  黄先生颇感纳闷的是,自己玩游戏期间并没有购买任何道具,也没有看到游戏内容要收费的提醒,更没有收到运营商的二次短信确认,&只是点了个继续下一关,之后就收到了一堆提示短信,提醒我话费已被扣除。&在查询话费详单后,他发现一共有143次SP增值业务定制记录,多来自&英克必成&,&广东国汇&等服务提供商。&几乎是每秒发一条,提醒我已定制英克必成的某业务,总共扣了我70多元的话费。&
调查:责任三方推诿踢皮球
  黄先生将此事直接投诉到了腾讯客服,而对方则称在&百度了一下&后,发现《水果武士》等是来自4399的小游戏,建议黄先生直接与发行方的客服联系。而黄先生拨打了4399官网上公布的电话后,却只有语音提示,无法联系上客服。最后,他投诉到了运营商方,而运营商则建议他去腾讯投诉处理。
  &三方相互推诿责任,将皮球踢来踢去也不解决。&黄先生愤愤不平地抱怨道。
否认看到&扣费提示&
  3月13日,记者和腾讯方面取得了联系,其无线游戏运营团队负责人表示,《QQ游戏大厅》中的游戏均通过了腾讯和运营商严格的监管和测试流程,而在&用户购买关卡、道具、技能之前,游戏会有清晰的提醒和确认界面,告知用户即将消费的金额,在用户确认购买之后,才会进行扣费。如果是软件缺陷所引起的扣费,腾讯将会退款。&
  记者随后在手机上安装了《QQ游戏大厅》,对《水果武士&奇迹之旅》该游戏进行测试时,发现确实有&开通全部关卡要扣费4元,按确认键发送&的消费提示内容。
  但这一说法并不能让黄先生满意。黄先生表示,在发现第一部手机被扣款后,他在另一部手机上再次下载安装了《QQ游戏大厅》官方版本,再次进行实地测试。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需要付费的提醒,随后便收到了&您已成功定购腾讯游戏专区&&资费4元/次&的短信提醒。
扣款信息疑点重重
  &我在腾讯正规的游戏平台上玩,怎么会出现没有任何提示便被直接扣费的情况?&这次试验,让黄先生再次肯定自己遇到了&暗扣软件&。但他更纳闷的是,这次只检测出《水果武士&奇迹之旅》的扣费行为,但之前话费详单上显示的143条SP扣费记录从何而来?
  腾讯公司在给记者最新的回复中表示,&英克必成&是腾讯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SP渠道提供方之一,但这几款游戏则是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所提供,&我们目前正在根据用户反馈的意见对游戏的计费点流程进行核查,按照腾讯的相关管理制度,一旦确认游戏存在计费流程违规,我们将对游戏开发商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问腾讯:知名平台更应该严格监管
  游戏平台上出现第三方游戏无可厚非,但作为知名的平台,腾讯更应该严格审核与监管,对自己的品牌和用户负责,让用户能够明明白白消费,而不是出现像黄先生这样屡次莫名扣费的不合理情况。
  而且,消费者所反映的莫名其妙收到 &英克必成&的143条SP订制短信,既然该公司是腾讯的子公司和渠道商,那腾讯更应该给用户一个满意答复,切莫把普通消费者当皮球踢来踢去。
地方质检报告打架
问题家电置身惩处之外
  去年,本报曾多次刊发报道,揭露部分家电企业存在能效虚标,骗取国家补贴的情况,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查处力度。然而现在,却多次发生质监部门报告&打架&,执法工作&虎头蛇尾&的情况。日前,上海质监局抽检查出松下、LG等5批次洗衣机存在能效虚标问题,但企业生产地的质监部门均拿出合格报告。双方互不相让。记者分别向国家质检总局、上海市质监局和浙江省质监局发出采访提纲,希望还原事件真相,但截至发稿,仅有上海市质监局予以回复。其它两家政府部门的&失声&让这件&罗生门&事件依然无解。
质疑一:同一检测标准 两种结果?
  在松下洗衣机抽检事件中,最为蹊跷的莫过于两地质检报告打架。近日,上海质监局公布了家用洗衣机质量抽查结果,康佳、松下、LG等品牌产品登上黑榜。随后松下发表声明称,上海质监局把本次抽检结果转发至浙江质监局后,浙江质监局下达了工厂抽检的任务,从检测结果看,全部指标满足规格要求。上海、浙江两地均表示自己的检测结果是&标准答案&,但是一正一反的结果,却成了消费者心头最大的疑惑。
  《IT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上海抽检报告,还是浙江复检报告,都依据国家《GB4 电动洗衣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的标准,其中规定了能效等级判定方法、检测方法,对不同能效等级中的耗电量、用水量和洗净比都有明确数值标准。为什么两地结果会有这么大差异?
  对此,松下洗衣机的复检方,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办公室负责人说,同一型号产品在不同的实验室检测,可能出现数据差异的情况,这和产品当时所处的环境、使用状况、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有关。不过,这样的说法也难以令人信服,按理说,针对同一型号产品的检测,即便数值略有差异,合格不合格总能说得清楚。
  其实,报告打架的事情绝非孤例。2011年底,哈尔滨工商部门抽检时,查出苏泊尔锅具锰超标,苏泊尔方面拿出国家质检总局沈阳监测站的复检报告,称产品合格。同样是2011年,上海质监局针对四款电脑抽检出辐射超标等问题,但几天后,神舟电脑、清华同方、七彩虹三家企业拿出了复检合格报告;在松下的抽检&罗生门&中,方圆检测公司和上海质监局委托的上海质检院都具备国家资质,消费者究竟该听谁的?
质疑二:问题产品谁来查处?
  自2月27日上海市质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维持对松下这款洗衣机&质量不合格&的判决之后,记者再次走访上海多家家电卖场,发现该型号洗衣机仍在销售。既然已经下了&最终判决书&,为什么问题产品没有被查处?
  上海质监局在给记者发来的回复中写道,对发现能效问题项目不合格的产品生产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质监部门依法责令企业停产停销、限期整改,并对企业立案查处。上海质监局负责对所有的监督抽查结果进行公告,引导消费,并将有关抽查情况抄告国家家电下乡、节能惠民补贴等政策实施部门,为这些部门在确定补贴名单时提供重要参考。
  据介绍,目前对企业仍然以注册地监督为主。这些问题产品将会移送到企业所在地的质监部门处理。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浙江质监局复检认为该产品是&合格&的,那么&移交&的结果是否意味着&不处理&?对此,上海市质监局并没有回应。
质疑三:产品出厂不强制受检?
  除了抽检之后的查处迷局?源头的把控也成了消费者争议的焦点。毕竟,每年质监部门在市场上抽检的产品只是九牛一毛,更多的&不合格产品&可能一直蒙混过关。在产品出厂前,是否会由国家相关部门对产品进行把关呢?
  答案是否定的。上海质监局称,有能力的生产企业可以自己检验,没有能力的可以委托有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不存在政府强制企业产品出厂前必须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的情况。作为质监部门,将依据国家《产品质量法》对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委托质检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出具报告。
  &抽检时,主动权往往不在质监部门手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业内人士说,个别企业会在成品仓库或卖场柜台准备好供抽查的样品,以应付抽查,真正发货时,则是那些存在问题的产品。抽样人员难以察觉。
别让质检变成了&白检&
  截至记者发稿时,距离上海质监局发布会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没有任何进展。对于松下、LG这几款产品是否存在能效虚标问题,已经成了一桩&悬案&。记者在卖场发现,即便有少数消费者质疑某产品的能效虚标问题,也被营业员一通说辞忽悠了过去。一级和两级之间能效差距,普通人很难测量。
  &能效虚标不同于食品安全等问题,几乎不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因此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上海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富春对记者说。
  从产品整个生产、销售流程来看,在生产端,生产企业无须将产品送检,可以&自我检验&;在销售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多种手段应付抽检;即便产品被查出能效虚标,也能复检、复检、再复检,最后安然无事。在整个链条中,质监部门的模棱两可、一拖再拖,为企业的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也使质监部门的公信力一再缺失。
  相关政府部门不能成为企业的&保护伞&,这样损害的是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建议质监部门公开检测的标准、方法、流程、数据,让检测透明化,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此外,在地方质监部门出现矛盾结论时,国家质检局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产品是不是有质量问题?问题产品如何查处?应当给公众和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说法。遗憾的是,记者一周前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的采访问题,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答复。
你最喜欢哪个国产手机?
华为MATE 7
热点新闻排行榜
电话:86-021-
Copyright (C) 2007 www..cn All right reserved 
IT时报网 内容未经许可 不许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游戏老出验证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