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之后,功高震主被君主抓起来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条件是什...

查看: 4082|回复: 11
佣兵, 积分 5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564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跟着董胖子打天下,压功绩一直是军事重臣,到还剩下袁绍势力4座城的时候,突然升我当太守去了,一座城4个人,怎么打得过对面一个势力。。。。尝试过出兵,别的太守根本不鸟我。。。。。这他吗明升暗降夺我兵权啊
骑士, 积分 16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7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1623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elviskura 发表于
跟着董胖子打天下,压功绩一直是军事重臣,到还剩下袁绍势力4座城的时候,突然升我当太守去了,一座城4个人 ...
佣兵, 积分 5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564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格斗游戏饭 发表于
我种田两年,第三年升三品官的时候果断提议打袁绍,带了几个城的兵力乘机统一了
圣骑士, 积分 37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6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3704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elviskura 发表于
我种田两年,第三年升三品官的时候果断提议打袁绍,带了几个城的兵力乘机统一了 ...
我觉得这代特权设计不合理 本来就只是个提案 还要次数限制 还不能累积...
骑士, 积分 2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999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自己当一下君主你就知道太守比重臣值钱了
审判者, 积分 155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54 积分
精华2帖子威望4 点积分15546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你还算好的,我被指派过当都督,但只能指挥一个城,带4个将的
佣兵, 积分 5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564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wow3 发表于
自己当一下君主你就知道太守比重臣值钱了
当过啊,感觉就是重臣好凑,太守要找齐了在前中期真心不容易,就算你是名将,官衔不够照样做不了太守
佣兵, 积分 5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564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ricyouhaku 发表于
你还算好的,我被指派过当都督,但只能指挥一个城,带4个将的
你这是一人之下四人之上啊,果断下野吧
战士, 积分 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4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826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那么被董胖子搞去单带一个4围加起来不到60的废人的太守什么水平……你能体会我每次在街上遇到的永远是同一个糙汉子,季度评分每次都只有一个冠军的太守的心情吗= =
平民, 积分 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81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ricyouhaku 发表于
你还算好的,我被指派过当都督,但只能指挥一个城,带4个将的
我被指派当嘟嘟指挥了君主以外的所有城……累觉不爱我错了
Powered by
扫描二维码
下载 A9VG 客户端(iOS, Android)拒绝访问 | tc.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tc.)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cef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历史上军力最强王朝,拥有十大名将,个个功高震主,且大多得善终 知闻说事儿文章
历史上军力最强王朝,拥有十大名将,个个功高震主,且大多得善终
内容概要:
1. 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2. 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封英国公。
3. 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洛阳,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代国公。
中国历史上军事能力最强王朝,无疑是大唐王朝,唐军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上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而且大唐王朝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唐朝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尤其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唐朝将华夏武功发挥到了极至。我们熟知的大唐英雄太多了,但要选大唐最牛十大战神级名将的话,那么,一定是下面这十位。第一位是李靖。李靖排第一,几乎是没有任何异议的。纵观整个大唐史或者人类战争史,大唐李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出神入化的顶级战神。他是神一般的人物。李靖,原名李药师,他是韩擒虎的外甥。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著名的三大功劳:南平吴,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据说武德六年,李靖平定农民起义领袖辅公祏后,唐高祖李渊极口赞叹说:“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李靖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不过大多丢失了。第二位是郭子仪。中唐名将,郭子仪说第二,也只有李靖敢说第一,号称“再造大唐”。郭子仪一生战功赫赫,立下汗马功劳。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洛阳,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代国公。这时郭子仪入朝,肃宗命人在灞上迎接,并慰劳他道:“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公元763年,郭子仪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公元765年,郭子仪大破吐蕃,单骑劝退回纥,稳定关中形势。郭子仪死后,谥号“忠武”,史书称赞他“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第三位是薛仁贵。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一生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传奇故事。公元682年,永淳元年,阿史德元珍勾结突厥发动叛乱,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与云州。大唐名将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结果突厥人大惊失色,他们以为薛仁贵已经死了。不过当他们看到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时,突厥人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于是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这完全展示了大唐名将的风采。第四位是苏定方。苏定方,为大唐开拓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领地,居功至伟。苏定方骁悍多力,胆气绝伦,乱世中屡建战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去世,年七十六岁,追赠幽州都督,谥曰庄。后来毛主席说:“苏定方,名将亦大将,年七十六。”第五位是高仙芝。高仙芝,大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据说此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高仙芝一生为大唐开拓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地,功不可没。不过正当此人达到人生巅峰状态时,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被派往前线,最后遭到小人太监边令诚的挑拨离间,被唐玄宗一刀砍了。第六位是李光弼。李光弼,契丹人,安史之乱主要平定者。尤其是取得太原之战的胜利,堪称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为后来收复两京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唐书》评价其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后来,李光弼遭到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人的陷害,抑郁而终,享年57岁。谥号“武穆”。第七位是徐世勣。徐世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封英国公。第八位是尉迟恭。尉迟恭,字敬德,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为其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此人死后成了门神。第九位是侯君集。侯君集以勇武自称,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逐渐被李世民赏识,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有功。随李靖讨平突厥,带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第十位是秦琼。秦琼,原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后投唐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此人死后也成了门神。不过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但具体杀过哪些敌将,史书却无详细记载。所以,有争议。当然,大唐的名将还有柴绍、薛万彻、李道宗、契苾何力、哥舒翰、王忠嗣、屈突通、程名振、刘仁轨、娄师德、阿史那·社尔等等。但与上面十位比起来,显然要逊色很多。
本文「历史上军力最强王朝,拥有十大名将,个个功高震主,且大多得善终」转载自网络,作者知闻说事儿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2高考历史识记顺口溜
2012高考历史识记顺口溜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03次
资料类型:说课稿
文档大小:387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
  同期的世界
  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
  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
  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雅典城邦文化
  --------------------------------------------------------------------------------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00)
  1、兴 盛
  禹建夏朝都阳城①,王位世袭启初行。
  “公天下”为“家天下”,国家机构初建成。
  奴隶社会初迈进,豫西晋南为中心。
  2、衰 亡
  夏桀暴虐比太阳,百姓受压民抗争。
  黄河下游商部落,伐桀获胜商朝兴。
  二、商朝的兴衰(约前1600--前1046)
  1、兴盛
  商汤灭夏亳②都城,盘庚迁殷③国稳定。
  殷商属国星捧月,世界大国非虚名。
  2、衰亡
  商朝晚期多矛盾,“人殉”“人祭”极残忍。
  酒池肉林纣残暴,炮烙之刑害臣民。
  三、西周的兴亡(前1046--前771)
  1、兴盛
  商朝末年局变更,渭水流域周初兴。
  ①姜尚改革 姜尚改革军渐强,经济发展局清明。
  ②牧野之战 武王伐讨战牧野④,阵前倒戈纣自焚。
  定都镐京⑤幅员广,国内各族交流频。
  2,衰 亡
  西周厉王多暴行,贪财好利压百姓。
  国人暴动逐厉王,重创西周盛衰分。
  诸候不朝周衰微,犬戎灭周杀帝君。
  四、重要制度
  1、井 田 制 商周统治举措新,井田制度初盛行。
  ①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归周王,分赐诸侯田似井。
  ②产品分配 土地世袭禁转让,交纳贡赋谢王恩。
  奴隶被迫集体耕,无偿劳作度残命。
  2、分 封 制 西周地广初分封,赐封对象三阶层。
  ①内 容 王族功臣与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
  地方诸候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②影 响 土地人民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
  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注释]
  ①阳城:在今河南登封。②亳:今河南郑州。③殷:今河南安阳。④牧野:在今河南淇县一带。⑤镐京:今陕西西安。
  [NextPage]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1、政 策
  三代①重农图国稳,甲骨卜辞为见证。
  2、农 业
  ①农 具 木石骨蚌作农具,青铜农具罕流行。
  ②水 利 大禹治水水利兴,三代水利渐兴盛。
  ③作 物 五谷②稻黍稷麦豆,商周种植见诗文。
  ④农 技 粪肥绿肥草木灰,商周施肥禾笑盈。
  3、畜 牧 业
  商朝饲养多家畜,食用祭祀拉车行。
  二、手工业
  1、冶 铸 业
  “青铜时代”夏商周,青铜冶炼夏初兴。
  商朝权贵用器皿,司母戊鼎四羊尊。
  西周青铜生活化,日用器具多铭文。
  2、纺 织 业
  夏商纺织多平织,西周发展两典型。
  斜纹提花织物美,刺绣出现惊世人。
  3、陶 瓷 业
  原始瓷器初发明,商周遗址有遗存。
  4、玉 漆 器
  商周玉器雕刻俊,妇好③墓存多精品。
  制车用漆装饰美,用漆工艺超前人。
  三、交通和商业城市
  1、交 通
  三代交通工具新,车船泥橇夏盛行。
  商周交通渐繁盛,沿途旅舍客盈门。
  邮驿传递初建立,西周大道任驰骋。
  2、商业城市
  商朝重商贝为币,商民善商称“商人”。
  “商邑翼翼④”远盛名,三代都城多商品。
  [注释]
  ①三代:指夏商西周三朝,又称赞“青铜时代”。②“五谷”: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农作物。③妇好:指河南安阳妇好墓。④翼翼:繁盛的意思。
  [NextPage]
  第三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春秋诸侯争霸(前770—前476)
  1、争霸原因
  平王东迁周衰微,诸侯势大显野心。
  争夺土地与人民,争霸战争频频兴。
  2、齐国称霸
  齐国首霸多原因,管仲为相举措新。
  (前7世纪前期) 改革政治与军事,鱼盐之利工商兴。
  “尊王攘夷”初结盟,夷戎楚蛮皆称臣。
  葵丘①会盟成霸王,中原霸主初确定。
  3、晋楚争霸
  齐国衰落晋楚争,争夺小国又交兵。
  (前7、6世纪之交) 城濮②之战晋败楚,文公称霸好艰辛。
  楚军败晋趋京郊,问鼎中原霸权兴。
  4、吴越称霸
  长江下游吴国兴,任贤用能军连胜。
  (前5世纪前期) 西入楚都南灭越,称霸南方二十春。
  钱江越王志复国,卧薪尝胆事竞成。
  灭吴北上战中原,末代霸主史有名。
  二、战国兼并战争(前475—前221)
  1、战国七雄
  西周分封拱王城,东周诸侯有变更。
  三家分晋韩赵魏,田氏代齐废姜姓。
  南楚西秦北为燕,战国七雄多战争。
  2、齐魏交战
  中原齐魏初强盛,双方交战齐连胜。
  (前4世纪中) 桂陵③马陵④败庞涓,孙膑用兵真如神。
  3、秦赵交战
  东方衰落秦强盛,秦赵交战在长平⑤。
  (前3世纪中) 坑杀赵军四十万,秦军东进似风云。
  三、东周的民族融合
  1、民 族
  东周华夏民族多,匈奴东胡戎狄越。
  2、影 响
  兼并战争多交流,华夏各族促融合。
  局部统一灭小国,秦国一统势逼人。
  [注释]
  ①葵丘:今河南兰考。②城濮:今山东鄄城。③桂陵:今河南长垣。④马陵:今河南范县,或山东郯城。⑤长平:今山西高平。
  [NextPage]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前221-220)
  同期的世界
  秦朝(前221---前207) 印度孔雀王朝
  西亚 安息
  秦汉时期(前221-220)
  --------------------------------------------------------------------------------
  欧洲 古罗马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前221-前207年)
  一、政治
  1、统一原因
  秦王一统多原因,经济发展用贤能。
  民族融合奠基础,民心思安反战争。
  远交近攻新策略,秦国变法渐强盛。
  2、统一概况
  东灭六国①十秋春,南服越族又北征。
  收复河套败匈奴,修筑长城帝国兴。
  疆域陇西东临海,南濒南海北长城②。
  3、意义 a政治
  统一国家多民族,结束割据意义深。
  经济发展民安定,各族人民喜盈盈。
  4、集权措施
  秦王嬴政都咸阳③,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政治方面
  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大权权至尊。
  a中央 中央三公④设诸卿,各司其职听帝君。
  b地方 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乡里亭辖行政。
  c秦律 颁行秦律为地主,历代律令有范本。
  ②经济方面 土地私有纳田税,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⑤筑长城。
  ③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为小篆,旋后隶书又流行。
  焚书坑儒控思想,严禁私学图愚民。
  以吏为师法为教,举措影响两分明。
  ④影 响 中央集权初形成,祖国疆域初奠定。
  巩固统一多民族,积极作用要肯定。
  加强统治严酷刑,矛盾激化民抗争。
  5、秦末起义 ①原因 秦末残暴民难忍,农民起义多原因。
  a役繁 徭役繁重兴土木,田地荒芜民贫困。
  b刑酷 刑罚严酷兴连坐,农民亡逃多抗争。
  c税重 田租户赋多捐税,土地兼并民难忍。
  ②概 况 陈胜首义大泽乡⑥,“伐无道,诛暴秦”。
  a陈吴首义 张楚政权定于陈⑦,陈吴被害业未竞。
  b刘项反秦 刘项起兵反暴秦,项羽巨鹿败秦军。
  刘邦西行入咸阳,秦朝灭亡影响深。
  ③意义 a政治上 秦末起义诛暴秦,重创地主振人心。
  要求平等反王侯,“布衣将相”汉振兴。
  b经济上 秦朝暴政史为镜,休养生息汉施政。
  c精神上 陈吴揭杆反暴秦,首创精神励后人。
  二、经济
  户籍征税兵徭役,统一货币度量衡。
  开凿灵渠传铁器,土地私有按亩征。
  三、民族关系
  南征越族开灵渠,北收河套修长城。
  四、外交关系
  国人迁朝避暴秦,徐福东渡到东瀛⑧。
  五、文化
  雕塑珍品兵马俑⑨,秦砖汉瓦楚歌行。
  小篆隶书书同文,法家思想为至尊。
  [注释]
  ①六国:指战国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②长城: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③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咸阳:今陕西咸阳,秦朝都城。④灵渠:位于广西兴安,沟通湘江和漓江。⑤大泽乡:今安徽宿州。⑥陈:今河南淮阳。⑦东瀛:对日本的一种称呼。⑧兵马俑:即陕西临潼秦皇陵兵马俑。
  --------------------------------------------------------------------------------
  第二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一、刺史制度
  1、秦 朝 监察制度源先秦,秦朝御史传诏令。
  监察百官多进谏,“汉承秦制”有改进。
  2、西 汉 武帝划分监察区,刺史巡查州慎迎。
  3 东 汉 剌史监察辖军权,改称“州牧”权更盛。
  郡县转为州郡县,监察机构空虚名。
  二、郡国并存制
  1、汉 高 祖 汉初郡国两并行,高祖分封图永存。
  王国割据后反叛,侯国收税隶属郡。
  2、汉 武 帝 王国势大胁帝君,武帝颁行“推恩令”
  分割王国多列侯,归郡管辖权归君。
  “附益之法”又颁行,诸侯收税禁迎宾。
  禁止参政无权势,中央集权终又成。
  三、察举制
  1、西 汉 中央集权秦汉兴,选官制度汉革新。
  皇帝征召与察举,岁举人才重贤能。
  杰出人才遭重用,武帝繁盛有原因。
  2、东 汉 东汉察举重孝廉,选拔人才有变更。
  乡举里选重声望,门第望族多公卿。
  官僚集团多豪强,世家地主渐形成。
  四、编户齐民
  1、制 度 汉朝强盛人丁盛,管理百姓举措新。
  平民百姓入户籍,编户齐民有身份。
  2、负 担 承担义务据资产,兵役徭役赋税征。
  丁税更赋民沉重,田租较轻民贫困。
  官府巧立附加税,男女服役多艰辛。
  秦汉强盛国强盛,人民辛勤民贫困。
  五、两汉主要帝王的活动
  1、高祖措施 ①政治 刘邦起兵灭暴秦,约法三章民欢迎。
  汉王败楚都长安,前朝为鉴举措新。
  分封王国埋祸根,郡国并存最鲜明。
  ②经济 复员释奴还爵宅,十五税一抑商人,
  ③民族 北伐匈奴遭围困,国力弱小先和亲。
  2、武帝措施 ①政治 武帝雄才措施新,改革官制明治令。
  选举贤能察举制,王国“附益”“推恩令”。
  刺史监察独尊儒,中央集权又形成。
  ②经济 盐铁官营抑物价,铸钱五铢商税征。
  ③民族 北败匈奴通西域,“百越”“西南夷”设郡。
  ④外交 接待朝日两使节,交往频繁促强盛。
  ⑤文化 儒家思想成正统,设立太学读儒经。
  岁首正月“太初历”,重视文史多名人。
  3、光武帝 ①政治 刘秀起兵灭“新”朝,年号光武东汉兴。
  光武柔道治天下,优厚武将重文臣。
  剌史尚书台扩权,地方官衙减大臣。
  乡举里选重孝廉,豪强势大多公卿。
  ②经济 复员释奴民返乡,三十税一汉中兴。
  ③民族 光武遣使“西南夷”,西南回归喜盈盈。
  ④外交 三韩①遣使见光武,加强联系交流频。
  光武赐印②倭奴国,日本出土得印证。
  4、汉明帝 ①民族 东汉初年局不稳,西域匈奴又占领。
  明帝遣使为班超,经营西域三十春。
  ②文化 东汉使臣求佛法,明帝请来两高僧。
  兴建洛阳白马寺,利于统治又愚民。
  [注释]
  ①三韩:指秦汉时期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②赐印: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的真实性。
  --------------------------------------------------------------------------------
  第三节 两汉对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匈奴的兴衰
  1、战 国 匈奴崛起牧又耕,使用铁器渐强盛。
  冒顿统一占河套,南犯三国①踏长城。
  2、秦 朝 蒙恬率军收河套,修筑长城挡骑兵。
  中原农业有保障,长城利弊史作证。
  3 西 汉 汉初高祖曾遭困,国弱和亲边贸行。
  ①击败匈奴 武帝国强新策略,卫霍②率军三远征。
  首征收复河南地,二征河西③逐匈军。
  三征汉军至漠北,大破匈奴主力军。
  ②昭君出塞 汉末匈奴乱纷纷,呼部④归附又求婚。
  昭君出塞春意暖,双方互市乐盈盈。
  4 东 汉 匈奴分裂南称臣,北匈南犯又西征。
  窦固窦宪双出兵,大败北匈北疆靖。
  二、张骞通西域
  1、出使西域 武帝遣使图匈奴,张骞“凿空”初西行。
  西域诸国初了解,二次出使交流频。
  2、出使影响 葡萄石榴传内地,细君公主嫁乌孙。
  西域内地连一体,有利双方共奋进。
  世界文化汇聚焦,西域文化彩缤纷。
  3、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初设置,保护商旅辖军政。
  (前60年) 西域初始归中央,华夏国土一部分。
  4、东汉班超 东汉初年局不稳,西域匈奴势压顶。
  明帝遣使为班超,深入虎穴败敌人。
  西域班超为都护,投笔从戎三十春。
  三、西南夷
  1、秦 朝 云贵川湘多峻岭,民族众多路难行。
  秦汉统称“西南夷”,秦朝统一初设郡。
  2、西 汉 武帝遣使夜郎国,设郡封王赐王印。
  管辖贵州封滇王,“滇王之印”为见证。
  武帝西南设郡县,汉末西南离家庭。
  3 东 汉 光武中兴使西南,回归团圆喜盈盈。
  四、百越
  华东华南多越人,中华民族一部分。
  1、东 周 两广南越浙东越,越王称霸曾卧薪。
  2、秦 朝 秦朝征越开灵渠,运输军粮军连胜。
  南海象郡桂林郡,南方开发初跃进。
  3,西 汉 武帝南越设九郡,有效管辖到如今。
  [注释]
  ①三国:指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②卫霍:指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③河西:指河西走廊。④呼部:指匈奴呼韩邪单于一部。
  --------------------------------------------------------------------------------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中朝关系
  1、使节往来 隔江朝鲜为友邻,秦汉战乱多移民。
  三韩遣使见二武①,加强联系交流频。
  2、贸易往来 输华檀弓果下马,铁器漆器镜东行。
  3、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跨两岸,辰韩似秦俗相近。
  二、中日关系
  1、使节往来 隔海相望有东瀛,徐福东渡到日本。
  日本“使译通于汉”,汉武喜迎交流频。
  光武赐印②倭奴国,日本出土得印证。
  2、贸易往来 东传丝帛铁铜器,倭人生活初变更。
  三、丝绸之路
  1、陆上丝路 张骞“凿空”辟蹊径,丝路长安西远行。
  阳关西行越葱岭,安息中转到大秦。
  中西商旅携异珍,风餐露宿伴驼铃。
  2、海上丝路 广东扬帆去远航,途泊南洋又西行。
  穿过海峡到印度,中外交往影响深。
  3、中外交流 丝路开辟商旅行,中西南亚交流频。
  ①中越往来 象牙犀牛入中国,牛耕水利到越境。
  ②中西往来 铁器丝绸渐西传,佛教传入后兴盛。
  铸铁井渠造纸术,中华技术受欢迎。
  ③往来影响 东西两大外交圈,丝路沟通联系紧。
  扩展东亚文化圈,远及欧洲影响深。
  四、与西亚(安息)往来
  西亚大国为安息③,海陆丝路联系紧。
  丝绸之路中转站,转手贸易获利润。
  五、与欧洲(大秦)往来
  1、间接往来 欧洲大国有大秦④,安息阻隔难通行。
  欧中遣使图直通,加强往来贸易盛。
  2、直接往来 甘英西行波斯湾,出使大秦事未成。
  大秦使者到中华,《后汉书》中载分明。
  [注释]
  ①二武:指汉武帝和光武帝。②赐印: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的真实性。③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一带。④大秦:古罗马,今地中海地区的庞大帝国。
  --------------------------------------------------------------------------------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一、秦汉文化特征
  1、民 族 性 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 放 性 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 进 性 中华文化时先进,领先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 观 性 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二、自然科学
  1、历 法 秦汉科技立功勋,领先世界为特征。
  岁首正月“太初历”,完整历书初制订。
  2、天 文 太阳黑子汉记录,世界公认第一名。
  东汉才子数张衡,解释月食科学性。
  遥测地震地动仪,早于欧洲千七春。
  3、数 学 东汉算术有九章,算术命题时先进。
  应用数学新标志,完整体系已形成。
  4、医 学 《黄帝内经》汉编定,医学理论初奠定。
  ①医 著 东汉《神农本草经》,药学著作初诞生。
  ②名 医 东汉“神医”数华佗,擅长外科能回春。
  手术使用麻沸散,早于西方千六春。
  “医圣”《伤寒杂病论》,中医经典世永存。
  5、造纸术 四大发明纸先行,西汉首创有实证。
  绘图纸出放马滩,改进造纸有蔡伦。
  植物纤维“蔡侯纸”,造价低廉易推行。
  初传朝越与日本,唐传非欧促文明。
  三、社会科学
  1、哲 学 两汉哲学有精进,唯心唯物两分明。
  ①董 仲 舒 西汉儒生董仲舒,顺应统治学说新。
  “天人感应”有联系,天子替天统臣民。
  诸家学说皆禁止,独尊儒术统政令。
  建立太学育顺臣,教育内容为儒经。
  ②王 充 东汉王充唯物论,反对感应反鬼神。
  精神依存于形体,提倡薄葬利国人。
  物质元气构万物,批判神学著《论衡》。
  2、宗 教 汉朝宗教格局新,佛教传入后兴盛。
  儒家学说成正统,道教产生后变更。
  ①佛 教 西汉丝路交流频,佛教初传后兴盛。
  东汉使臣求佛法,明帝请来两高僧。
  兴建洛阳白马寺,利于统治又愚民。
  ②道 教 东汉道教《太平经》,方术道家联系紧。
  散财济穷民欢迎,道教派别两典型。
  宣传起义太平道,五斗米道源张陵。
  3、文 学 两汉文学有精进,汉赋乐府最典型。
  ①汉 赋 新体汉赋多特征,排比散文多韵文。
  辞藻华丽多堆砌,两汉赋文两分明。
  气势恢弘篇幅长,相如子虚赋上林。
  东汉班固《两都赋》,现实感强短而精。
  ②乐 府 诗 汉武乐府歌轻盈,乐府采诗民间行。
  形式朴实语通俗,乐府名篇印人心。
  十五从军《陌上桑》,《战城南》并《东门行》。
  4、艺 术 秦汉艺术多精品,历史资料为特征。
  ①雕 塑 秦始皇陵兵马俑,八大奇迹非虚名。
  成都洛阳艺术俑,造型生动乐盈盈。
  砖瓦瓦当建筑美,艺术实用到如今。
  ②绘 画 壁画帛画木刻画,艺术珍品多纷呈。
  马王堆墓帛画美,色彩绚丽为珍品。
  画像石与画像砖,解读历史汉风情。
  --------------------------------------------------------------------------------
  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同期的世界
  亚洲 1、波斯萨珊王朝 2、印度笈多王朝
  魏晋南北朝 3、朝鲜“三国”时代 4、日本大和国家建立
  欧洲 1、罗马帝国分裂 2、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 3、法兰西王国建立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1、概况 ①区域 六朝开发初跃进,江东①扬子②达粤闽。
  三吴地区最发达,两湖一盆③多粮囤。
  ②垦 荒 江南蛮荒多於地,南迁农民技先进。
  开垦荒地勤劳作,鱼米之乡渐有名。
  ③种 植 兴修水利多工程,作量种植量激增。
  北方作物南引种,产量提高民欢欣。
  2、原因 ①政策 六朝统治举措新,奖励耕织劝农耕。
  安抚农民兴水利,农业发展国安稳。
  ②劳力技术 汉末农民初南迁,两晋末年民南进。
  南方劳力达百万,技术先进勤耕耘。
  ③民族融合 南迁荆扬④达粤闽,各族交融似家庭。
  各族人民齐开发,南北经济趋平衡。
  二、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1、受挫原因 秦汉北方为中心,过度开垦源人增。
  水土流失劣环境,汉末魏晋战乱频。
  五胡⑤内迁多畜牧,中原农耕屡废兴。
  2、恢复发展 北方政权图振兴,重视农业渐复兴。
  ①工 具 水碓水磨谷加工,马钧翻车灌溉勤。
  深耕细作积肥粪,技传南方农兴盛。
  ②水 利 渠堰堤塘魏兴复,三国经济魏至尊。
  水田通渠勤浇灌,北魏孝文曾诏令。
  ③开发边疆 开发边疆图强盛,河西走廊亦牛耕。
  辽东各族勤耕作,中华各族立功勋。
  三、手工业的发展
  1、纺 织 业 丝织为主纺织业,三国发展最典型。
  曹魏织造设机构,襄邑洛阳为中心。
  吴国育培八辈蚕,缫丝质量超前人。
  蜀汉蜀锦美精致,行销吴魏受欢迎。
  2、矿 冶 业 冶炼技术又精进,百炼成钢技又进。
  灌钢合炼生熟铁,相州⑥军刀天下闻。
  酒泉龟兹见石油,蜀汉中原多气井。
  油气照明又治病,北周石油焚敌军。
  3、制 瓷 业 制瓷技高好前景,南方青瓷多器皿。
  形制美观技北进,北方白瓷初诞生。
  4、造 纸 业 两汉造纸初发明,六朝造纸量激增。
  取代简牍利书写,南北造纸四中心。
  洛阳长安纸白滑,建业扬州纸薄平。
  四、商业
  1、北 方 魏晋六朝多战争,南北商业两分明。
  商品经济发展慢,北魏洛阳初兴盛。
  2、南 方 南方安定商贸频,荆扬益州最典型。
  建康城内有四市,商旅秦淮笑盈盈。
  五、阶段特色
  1、商品经济 魏晋经济多特征,商品经济低水平。
  2、自然经济 庄园寺院两经济,地位显要特鲜明。
  3、区域经济 江南开发发展快,中原缓慢源战争。
  4、民族经济 各族经济多交流,取长互学多亲情。
  [注释]
  ①江东: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②扬子:指长江流域。③两湖一盆:指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四川盆地。④荆扬:指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和扬州(今江苏扬州)。⑤五胡:旧时指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五个民族。⑥相州: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自然科学
  1、数 学 刘徽精算圆周率,极限理论巧运行。
  南朝数学祖冲之,“祖率”《缀术》远扬名。
  2、农 学 北朝农学贾思勰,潜心研究成理论。
  《齐民要术》农牧副,现存农书最完整。
  3、地 理 学 裴秀《禹贡地域图》,绘图原则初诞生。
  《水经》作注郦道元,介绍地理文笔俊。
  4、化 学 东晋葛洪《抱朴子》,炼丹化学说养生。
  二、社会科学
  1、宗 教 魏晋六朝多战争,宗教盛行影响深。
  ①道 教 东晋葛洪多才能,宣扬炼丹图长生。
  道教儒家初结合,利于统治压人民。
  萧梁道教多经典,丰富教义陶弘景。
  吸取佛教等级观,神仙体系亦形成。
  ②佛 教 汉朝佛教初引进,东晋法显西取经。
  a法显取经 旅行著作《佛国记》,南亚历史资料存。
  b佛教危害 魏晋六朝佛盛行,佛教危害略说明。
  佛教忍耐说轮回,利于统治压人民。
  广修寺塔占民田,施舍钱财民赤贫。
  寺院经济大发展,苛捐杂税民更困。
  c反佛斗争 南朝范缜《神灭论》,反对佛教观念新。
  形神互存似刀刃,唯物主义最典型。
  魏太武帝周武帝,两次灭佛利弊明。
  2、文 学
  ①建安文学 建安诸杰多才情,“建安风骨”多特征。
  风格苍凉详写实,富有生气多作品。
  王粲悲吟《七哀诗》,曹操诗诉《蒿里行》。
  文姬归汉诗悲愤,承先启后多作品。
  ②田 园 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歌歌清新。
  朴实恬淡皆自然,《归园田居》乐农耕。
  《桃花园诗》说理想,反抗压迫求安宁。
  ③山 水 诗 六朝山水诗初兴,《登池上楼》谢灵运。
  鲍照感叹《行路难》,矫健之笔抒感愤。
  ④民 歌 南北民歌大盛行,南北风格两分明。
  南方代表《采桑度》,缠绵婉转颂爱情。
  北方恋歌牧战歌,慷慨激昂多神韵。
  《敕勒歌》与《木兰辞》,草原边塞话风情。
  3、艺 术
  ①书 法 东汉书法成艺术,学者蔡邕隶书俊。
  曹魏钟繇隶转楷,得其真传卫夫人。
  卫铄指点王羲之,“书圣”父子诸体精。
  《兰亭序》与《黄庭经》,书法珍品永扬名。
  北方书法雅端庄,“魏碑”龙门二十品。
  ②绘 画 六朝艺术新特征,宗教色彩特鲜明。
  吴国画家曹不兴,佛像画祖史有名。
  东晋“画祖”顾恺之,擅画人物多珍品。
  《洛神赋图》女史箴,画中人物栩如生。
  ③雕 塑 佛教盛行影响深,南北建筑两分明。
  北方修造石窟寺,云冈龙门史有名。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
  同期的世界
  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
  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
  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雅典城邦文化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00)
  1、兴 盛 禹建夏朝都阳城①,王位世袭启初行。
  “公天下”为“家天下”,国家机构初建成。
  奴隶社会初迈进,豫西晋南为中心。
  2、衰 亡 夏桀暴虐比太阳,百姓受压民抗争。
  黄河下游商部落,伐桀获胜商朝兴。
  二、商朝的兴衰(约前1600--前1046)
  1、兴 盛 商汤灭夏亳②都城,盘庚迁殷③国稳定。
  殷商属国星捧月,世界大国非虚名。
  2、衰 亡 商朝晚期多矛盾,“人殉”“人祭”极残忍。
  酒池肉林纣残暴,炮烙之刑害臣民。
  三、西周的兴亡(前1046--前771)
  1、兴 盛 商朝末年局变更,渭水流域周初兴。
  ①姜尚改革 姜尚改革军渐强,经济发展局清明。
  ②牧野之战 武王伐讨战牧野④,阵前倒戈纣自焚。
  定都镐京⑤幅员广,国内各族交流频。
  2、衰 亡 西周厉王多暴行,贪财好利压百姓。
  国人暴动逐厉王,重创西周盛衰分。
  诸候不朝周衰微,犬戎灭周杀帝君。
  四、重要制度
  1、井 田 制 商周统治举措新,井田制度初盛行。
  ①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归周王,分赐诸侯田似井。
  ②产品分配 土地世袭禁转让,交纳贡赋谢王恩。
  奴隶被迫集体耕,无偿劳作度残命。
  2、分 封 制 西周地广初分封,赐封对象三阶层。
  ①内 容 王族功臣与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
  地方诸候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②影 响 土地人民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
  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注释]
  ①阳城:在今河南登封。②亳:今河南郑州。③殷:今河南安阳。④牧野:在今河南淇县一带。⑤镐京:今陕西西安。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1、政 策 三代①重农图国稳,甲骨卜辞为见证。
  2、农 业
  ①农 具 木石骨蚌作农具,青铜农具罕流行。
  ②水 利 大禹治水水利兴,三代水利渐兴盛。
  ③作 物 五谷②稻黍稷麦豆,商周种植见诗文。
  ④农 技 粪肥绿肥草木灰,商周施肥禾笑盈。
  3、畜 牧 业 商朝饲养多家畜,食用祭祀拉车行。
  二、手工业
  1、冶 铸 业 “青铜时代”夏商周,青铜冶炼夏初兴。
  商朝权贵用器皿,司母戊鼎四羊尊。
  西周青铜生活化,日用器具多铭文。
  2、纺 织 业 夏商纺织多平织,西周发展两典型。
  斜纹提花织物美,刺绣出现惊世人。
  3、陶 瓷 业 原始瓷器初发明,商周遗址有遗存。
  4、玉 漆 器 商周玉器雕刻俊,妇好③墓存多精品。
  制车用漆装饰美,用漆工艺超前人。
  三、交通和商业城市
  1、交 通 三代交通工具新,车船泥橇夏盛行。
  商周交通渐繁盛,沿途旅舍客盈门。
  邮驿传递初建立,西周大道任驰骋。
  2、商业城市 商朝重商贝为币,商民善商称“商人”。
  “商邑翼翼④”远盛名,三代都城多商品。
  [注释]
  ①三代:指夏商西周三朝,又称赞“青铜时代”。②“五谷”: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农作物。③妇好:指河南安阳妇好墓。④翼翼:繁盛的意思。
  --------------------------------------------------------------------------------
  第三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春秋诸侯争霸(前770—前476)
  1、争霸原因 平王东迁周衰微,诸侯势大显野心。
  争夺土地与人民,争霸战争频频兴。
  2、齐国称霸 齐国首霸多原因,管仲为相举措新。
  (前7世纪前期) 改革政治与军事,鱼盐之利工商兴。
  “尊王攘夷”初结盟,夷戎楚蛮皆称臣。
  葵丘①会盟成霸王,中原霸主初确定。
  3、晋楚争霸 齐国衰落晋楚争,争夺小国又交兵。
  (前7、6世纪之交) 城濮②之战晋败楚,文公称霸好艰辛。
  楚军败晋趋京郊,问鼎中原霸权兴。
  4、吴越称霸 长江下游吴国兴,任贤用能军连胜。
  (前5世纪前期) 西入楚都南灭越,称霸南方二十春。
  钱江越王志复国,卧薪尝胆事竞成。
  灭吴北上战中原,末代霸主史有名。
  二、战国兼并战争(前475—前221)
  1、战国七雄 西周分封拱王城,东周诸侯有变更。
  三家分晋韩赵魏,田氏代齐废姜姓。
  南楚西秦北为燕,战国七雄多战争。
  2、齐魏交战 中原齐魏初强盛,双方交战齐连胜。
  (前4世纪中) 桂陵③马陵④败庞涓,孙膑用兵真如神。
  3、秦赵交战 东方衰落秦强盛,秦赵交战在长平⑤。
  (前3世纪中) 坑杀赵军四十万,秦军东进似风云。
  三、东周的民族融合
  1、民 族 东周华夏民族多,匈奴东胡戎狄越。
  2、影 响 兼并战争多交流,华夏各族促融合。
  局部统一灭小国,秦国一统势逼人。
  [注释]
  ①葵丘:今河南兰考。②城濮:今山东鄄城。③桂陵:今河南长垣。④马陵:今河南范县,或山东郯城。⑤长平:今山西高平。
  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东周的社会经济
  1、农 业
  ①农 具 西周晚期铁器兴,春秋农具大变更。
  东周耕犁高效率,铁器时代喜来临。
  标志提高生产力,农用动力新革命。
  ②水 利 东周水利亦精进,楚国芍陂利农耕。
  中原桔槔①灌农田,西门豹渠反迷信。
  沟通泾洛②郑国渠,都江堰边说李冰。
  2、手工业的发展
  ①冶 铸 业 东周冶铸多发明,铸铁柔化技先进。
  冶铁工艺先领跑,早于欧洲二千春。
  青铜工艺亦创新,莲鹤方壶为珍品。
  铜器图案金银错③,青铜器皿美绝伦。
  ②纺 织 业 纺织技高多细密,麻布残片楚墓存。
  漆器工艺亦创新,夹纻④漆器映丽人。
  ③盐 酒 业 煮盐酿酒多兴盛,国人生活联系紧。
  池海井盐全开发,用曲酿酒喜发明。
  ④《考工记》 手工发展有理论,《考工记》载齐官营。
  手工工艺详介绍,工程技术有盛名。
  3、商业和城市
  ①商 业 春秋战国商繁盛,土特产品交流频。
  鱼盐皮革马象牙,中原市场常见品。
  范蠡号称“陶朱公”,巨商吕氏⑤后相秦。
  ②城 市 东周城市多特征,政治中心商繁盛。
  都城临淄邯郸郢,人口众多商贸频。
  二、春秋社会变革
  1、田税改革 东周铁器与牛耕,效率提高地开垦。
  私田激增兴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施行“初税田”,按亩征税影响深。
  2、影 响 剥削方式大变更,农民地主新阶层。
  耕地国有转私有,封建地制初形成。
  三、战国七雄变法
  1、原 因 春秋田制初变更,土地私有渐流行。
  新兴地主势渐强,废除旧制变法兴。
  2、概 况 魏国李悝初变法,吴起变法后牺牲。
  商鞅变法为强秦,两次改革略说明。
  --------------------------------------------------------------------------------
  ①政 治 废除分封行具制,令民什伍连坐行。
  按功授爵奖军功,贵族无功成平民。
  ②经 济 废除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法确定。
  重农抑商奖耕织,秦国统一度量衡。
  ③文 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文化专制秦初行。
  3、影 响 商鞅变法新特征,封建制度终确定。
  ①政治上 中央集权初施行,地主执政贵族恨。
  以法治国建县制,影响中华兰如今。
  ②经济上 确立封建私有制,发展经济国强盛。
  秦国统一奠基础,消极影响亦鲜明。
  ③文化上 文化高压多峻法,秦朝立国难长存。
  [注释]
  ①桔槔:中原地区一种汲水农具。②泾洛:指黄河支流泾水和洛水。③金银错:在铜器表面用金银丝构成图案。④夹纻:用薄木卷曲贴以麻布再涂上漆。⑤吕氏:指吕不韦。
  一、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东周剧变百家鸣,思想流派多纷呈。
  ①老 子 老子著书《道德经》,春秋道家创始人。
  a哲学主张 万物本源“道”永存,唯心辩证两分明。
  万物变化互依存,祸福转化最典型。
  b政治主张 政治主张说“无为”,反对严刑影响深。
  ②孔 子 东周孔子称“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a思想方面 思想体系核心“仁”,人际关系重调整。
  贵贱有序护周礼,思想保守亦革新。
  “损益”旧法渐改良,社会发展渐演进。
  取信于民惜民力,以德治民反苛政。
  b教育方面 “有教无类”办私学,“学在官府”局变更。
  平民子弟受教育,发展教育功德深。
  c编订典籍 孔子晚年编“五经”①,春秋书易礼诗经。
  儒家思想成正统,传统文化为核心。
  2、百家争鸣 战国百家齐争鸣,儒墨道家各显能。
  ①墨子 战国墨子多才能,创立墨家为平民。
  主张“兼爱”求平等,反对战争图安定。
  反对王公世袭制,主张“尚贤”用贤能。
  ②孟子 战国孟子称“亚圣”,主张“仁政”反苛政。
  “民贵君轻”新思想,“政在得民”反暴政。
  予民土地国安稳,宽刑薄税影响深。
  ③荀子 荀子唯物最典型,自然现象多风云。
  制服“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为国人。
  ④庄子 庄子唯心较典型,世界为“我”而产生。
  鄙视富贵说诸侯,痛恨社会不公平。
  ⑤韩非子 韩非代表新阶层,法家思想集大成。
  历史发展今胜古,与时俱进求革新。
  “以法为本”来治国,打击贵族观念新。
  中央集权反割据,秦朝采用影响深。
  3、文 学 东周文学史标柄,诗歌散文最有名。
  ①《诗经》 《诗经》孔子曾编订,国风雅颂三部分。
  现实主义说人文,世界文学耀眼星。
  ②《离骚》 诗人屈原远驰名,“楚辞”诗篇体裁新。
  《离骚》爱国爱人民,雄奇瑰丽多字文②。
  ③《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多散文,文学名篇多特征。
  a老子 老子文章情深深,哲理抽象想象丰。
  b墨子 墨子推理又叙事,政论科技好说明。
  c孟子 孟子辩论人叹服,立论凝重多深沉。
  d庄子 庄文优美多想象,《秋水》逍遥远扬名。
  e韩非子 韩非《五蠹》论说文,善用寓言鞭寄生。
  4、艺 术 东周艺术超前人,绘画独立多精品。
  ①绘 画 妇女凤鸟③ 御龙图,古老帛画最有名。
  嵌错赏功宴乐壶④,青铜画面惊世人。
  ②音 乐 随州编钟⑤为青铜,古今乐曲击神韵。
  二、自然科学
  1、天 文 《春秋》记载哈雷星,早于欧洲六百春。
  《甘石星经》史最早,记载天文认识深。
  2、历 法 春秋历法成体系,十九七闰初确定。
  早于西方一百六,希腊默冬⑥曾制定。
  3、物 理 东周物理亦先进,《墨经》记载略说明。
  杠杆浮力多理论,小孔成像说光影。
  《墨经》光学有八条,理论实践超前人。
  4、医 学 东周医学说扁鹊,“脉学之宗”秦越人⑦。
  望闻问切四诊法,传统诊病到如今。
  [注释]
  ①“五经”:指《诗经》、《尚书》《易》《礼》《春秋》。②字文:指屈原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③妇女凤鸟:指《妇女凤鸟图》。④宴乐壶:指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⑤编钟:指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⑥默冬:古希腊学者,曾提出十九年七闰法。⑦秦越人:齐国人,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
  --------------------------------------------------------------------------------
  第一节 短暂的隋朝(581-618)
  一、政治
  1、统一原因 ①政治 隋朝一统多原因,长期战乱民难忍。
  ②经 济 南北经济齐发展,统一实力亦奠定。
  ③民 族 各族人民互融合,中华一统大家庭。
  ④军 事 北方练军陈腐败,策略正确渡江顺。
  2、集权措施 一统江山南灭陈,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初施行,分工合作效率增。
  ②科 举 制 废除九品中正制,考试选官隋初行。
  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初形成。
  ③府 兵 制 军人户籍入州县,兵农合一利农耕。
  兵制田制相结合,府兵本人隶属军。
  ④赋 税 制 沿用北魏均田制,予民土地民欢欣。
  沿用北魏租调制,服役期短民负轻。
  免役为“庸”年五十,以庸代役初推行。
  ⑤经济建设 兴建两都设仓库,修筑驰道运河行。
  3、统一意义 隋朝一统影响深,结束分裂民安定。
  经济发展多举措,隋唐繁荣国强盛。
  4、隋朝灭亡 隋末起义源暴政,农民起义多原因。
  ①原因 a役繁 炀帝重役年复年,三征高丽土木兴。
  b刑酷 反抗皆斩定隋律,严刑酷法压人民。
  c税重 劳力赴役地荒芜,天灾征税民抗争。
  ②概 况 农民首义长白山,各地起义似春笋。
  翟让李密瓦岗军,重创隋朝立功勋。
  炀帝南巡丧江都,李渊起兵唐朝兴。
  二、经济
  1、农业 ①水利 开凿运河洛①中心,南达余杭北涿郡。
  永济通济邗江南②,灌溉农田又漕运。
  ②种 植 开荒圩田人口增,江淮江南稻喜人。
  兴建含嘉洛口仓,地主剥削民贫困。
  2、手 工 业 手工特征品种多,地广量大技艺精。
  3、商业 ①交通 水陆交通初跃进,京杭运河商旅行。
  北方修筑两大道,交通便捷利出巡。
  ②城 市 文帝令修大兴城③,炀帝营建洛阳城。
  两都壮丽又宏伟,世界都市非虚名。
  三、民族与外交
  1、民族关系 隋初突厥两裂分,修筑长城保农耕。
  西突势大控西域,隋末东突南犯境。
  2、外交关系 隋朝波斯互遣使,中日遣使来往频。
  炀帝遣使东南亚,双方来往喜相迎。
  四、文化
  1、建 筑 赵州石桥天下闻,宇文④修筑两京城。
  2、文 学 隋亦开凿莫高窟,雕版印刷隋初行。
  3、艺 术 展子虔绘《游春图》,九部乐舞尽欢腾。
  五、重要帝王
  1、隋文帝 ①政治 一统江山南灭陈,三省六部隋初行。
  府兵户籍入州县,选拔官吏科举兴。
  ②经济 兴建长安设仓库,租调较轻均田令。
  ③其它 突厥分裂遭重创,中外往来印刷兴
  2、隋炀帝 ①政治 率领军队南灭陈,中央集权举措新。
  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初形成。
  隋末暴政民抗争,命丧江都成教训。
  ②经济 开凿运河修驰道,营建东都洛阳城。
  ③外交 炀帝遣使东南亚,用兵高丽民抗争。
  [注释]
  ①洛:指洛阳。②邗江南:指邗沟和江南河。③大兴城:指长安城。④宇文:指宇文恺。
  --------------------------------------------------------------------------------
  第二节 唐朝的兴衰与主要帝王活动
  一、 唐朝的兴盛
  1、唐的建立 李渊起兵于晋阳,国号为唐称帝王。
  沿用隋制国初定,统一全国都长安①。
  2、集权措施 中央集权举措新,三省六部职责明。
  科举制度有改进,府兵募兵图强盛。
  不拘一格用贤能,大兴文治重儒经。
  二、主要帝王活动
  1、太宗措施 ①政治 贞观之治多原因,善于纳谏用贤能。
  三省分工互监督,官制完善影响深。
  以儒为师重教育,科举进士加明经。
  ②经济 轻徭薄赋劝农桑,戒奢从简节俭兴。
  租庸调制均田制,赋役减轻国安稳。
  ③民族 灭亡东突设都督,南疆安西都护兴。
  回纥瀚海都督府,吐蕃和亲嫁文成。
  ④外交 日本天竺频遣使,帝命玄奘译经文。
  2、高宗措施 ①内政 协理朝政用则天,灭亡西突唐军胜。
  ②外交 大食遣使高宗迎,药典《唐本草》颁行。
  3、武则天措施 ①政治 国号为周用贤能,选拔人才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②经济 重视农业国安稳。船行洛阳②商兴盛。
  ③民族 西北边疆设机构,北庭都护北疆兴。
  4、玄宗措施 ①政治 开元年间唐全盛,改革吏治选贤能。
  精简官吏常考核,任用“姚宋”唐全盛。
  高官主考成定制,考查诗赋诗兴盛。
  募兵初行置军镇,兵将合一军阀兴。
  ②经济 发展生产裁僧尼,广聚学者文治兴。
  ③民族 设置黑水都督府,册封粟末大祚荣。
  皮罗阁为云南王,骨力裴罗为怀仁③。
  [注释]
  ①长安:今陕西西安。②船行洛阳:指武则天在洛阳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③怀仁:指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
  第二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唐朝时期 辽河上游契丹兴,游牧渔猎后农耕。
  唐末汉人闯关东,带去农耕建筑兴。
  2、五代时期 ①建立政权 统一各部阿保机,太祖建国称帝君。
  (916) 国号契丹都上京,任用汉人汉化深。
  ②蕃汉分治 蕃汉分治制度新,中央南北官分明。
  南官契汉同担任,统治汉人渤海人。
  契丹主宰北面官,统治契丹北方人。
  ③经济方面 提倡农业重农耕,封建文化渐行进。
  ④文化方面 契丹文字新创制,中原文化影响深。
  河北蓟县独乐寺,应县木塔史有名。
  ⑤民族方面 耶律德光初南征,进攻后唐割幽云①。
  契丹为“辽”改国号,控制长城任南行。
  二、宋辽的和战
  1、高染河战役 太宗统一亲北征,夺取幽云目标明。
  幽州激战高梁河,宋军连败妥协兴。
  “守内虚外”转防御,防范人民渐弱贫。
  2、澶洲之盟(1005) 辽军南下攻澶州②,真宗亲征士气振。
  ①背 景 射杀敌酋挫税气,辽方求和双结盟。
  ②内 容 约为兄弟各守界,送辽“岁币”辽撤兵。
  ③影 响 宋辽结盟少战争,宋辽对峙初形成。
  百年和平北疆靖,使者来往榷场兴③。
  民族友好常交往,民族融合新促进。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1038) 羌族支脉党项族,中唐游牧陕甘宁。
  ①政治方面 元昊称帝都兴庆④,仿效唐宋官制新。
  设立中书枢密院,选拔官吏科举兴。
  官职羌汉两系统,各司其职利统领。
  部落兵制民皆兵,兵农一体渐强盛。
  ②文化方面 仿照汉文楷书体,西夏文字有创新。
  2、宋夏和战 元昊兴兵犯宋境,两败俱伤和议定。
  取消帝号称国主,北宋册封夏称臣。
  北宋每年送“岁币”,边境贸易渐繁盛。
  [注释]
  ①幽云:指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大同)等十六州。②澶州:今河南濮阳。③榷场:宋辽夏金在边境的贸易场所。④兴庆:今宁夏银川。
  --------------------------------------------------------------------------------
  第三节 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一、金的建立
  1、唐朝时期 唐朝靺鞨两部分,渤海汉化唐统领。
  黑水靺鞨居两江①,五代时期称女真。
  2、建立政权(1115) 女真崛起完颜部,统一各部政权兴。
  ①阿骨打活动 起兵抗辽阿骨打,建立金朝都会宁②。
  兴兵攻辽军连胜,猛安谋克促强盛。
  ②猛史谋克制 猛安谋克源部落,族内推行后变更。
  军事行政同组织,户丁出征又农耕。
  兵农合一利统治,金朝发展立功勋。
  二、辽和北宋的灭亡
  1、辽朝灭亡 金朝攻辽频频兴,辽朝衰败为内因。
  (1125年) 金宋联合夹攻辽,辽帝被俘金南进。
  2、“靖康之变” 金军南下攻宋京,李纲主战退金兵。
  (1127年) 北宋腐朽金俘帝,“靖康之变”汉耻恨。
  三、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1、南宋的建立 赵构称帝应天③府,年号建炎都临安④。
  (1127年) 中原金军役汉人,太行抗金八字军⑤。
  2、岳飞抗金 抗金中坚岳家军,严纪果敢远驰名。
  “连接河朔”各义军,郾城⑥大捷势喜人。
  郑州洛阳齐收复,进逼开封旧帝京。
  岳飞兵强势日盛,功高震主遭嫉恨。
  班师被害“莫须有”,抗金业绩史永存。
  3、宋金对峙 南宋腐朽害功臣,“绍兴和议”略说明。
  ①“绍兴和议” 淮水西至大散关,中原金朝全统领。
  (1141年) 对金称臣输“岁币”,割地赔款较典型。
  ②和议影响 绍兴⑦和议影响深,宋金对峙局初定。
  双方战争渐减省,力量均衡较稳定。
  金迁燕京称中都⑧,汉化加强封建性。
  [注释]
  ①两江:指松花江和黑龙江。②会宁:今黑龙江阿城。③应天: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④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⑤八字军: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赋”八字得名。⑥郾城:今河南郾城县。⑦绍兴:为宋高宗的年号。⑧中都:今北京,金迁都燕京(即北京),后改名中都。
  --------------------------------------------------------------------------------
  第五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东周剧变百家鸣,思想流派多纷呈。
  ①老 子 老子著书《道德经》,春秋道家创始人。
  a哲学主张 万物本源“道”永存,唯心辩证两分明。
  万物变化互依存,祸福转化最典型。
  b政治主张 政治主张说“无为”,反对严刑影响深。
  ②孔 子 东周孔子称“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a思想方面 思想体系核心“仁”,人际关系重调整。
  贵贱有序护周礼,思想保守亦革新。
  “损益”旧法渐改良,社会发展渐演进。
  取信于民惜民力,以德治民反苛政。
  b教育方面 “有教无类”办私学,“学在官府”局变更。
  平民子弟受教育,发展教育功德深。
  c编订典籍 孔子晚年编“五经”①,春秋书易礼诗经。
  儒家思想成正统,传统文化为核心。
  2、百家争鸣 战国百家齐争鸣,儒墨道家各显能。
  ①墨子 战国墨子多才能,创立墨家为平民。
  主张“兼爱”求平等,反对战争图安定。
  反对王公世袭制,主张“尚贤”用贤能。
  ②孟子 战国孟子称“亚圣”,主张“仁政”反苛政。
  “民贵君轻”新思想,“政在得民”反暴政。
  予民土地国安稳,宽刑薄税影响深。
  ③荀子 荀子唯物最典型,自然现象多风云。
  制服“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为国人。
  ④庄子 庄子唯心较典型,世界为“我”而产生。
  鄙视富贵说诸侯,痛恨社会不公平。
  ⑤韩非子 韩非代表新阶层,法家思想集大成。
  历史发展今胜古,与时俱进求革新。
  “以法为本”来治国,打击贵族观念新。
  中央集权反割据,秦朝采用影响深。
  3、文 学 东周文学史标柄,诗歌散文最有名。
  ①《诗经》 《诗经》孔子曾编订,国风雅颂三部分。
  现实主义说人文,世界文学耀眼星。
  ②《离骚》 诗人屈原远驰名,“楚辞”诗篇体裁新。
  《离骚》爱国爱人民,雄奇瑰丽多字文②。
  ③《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多散文,文学名篇多特征。
  a老子 老子文章情深深,哲理抽象想象丰。
  b墨子 墨子推理又叙事,政论科技好说明。
  c孟子 孟子辩论人叹服,立论凝重多深沉。
  d庄子 庄文优美多想象,《秋水》逍遥远扬名。
  e韩非子 韩非《五蠹》论说文,善用寓言鞭寄生。
  4、艺 术 东周艺术超前人,绘画独立多精品。
  ①绘 画 妇女凤鸟③ 御龙图,古老帛画最有名。
  嵌错赏功宴乐壶④,青铜画面惊世人。
  ②音 乐 随州编钟⑤为青铜,古今乐曲击神韵。
  二、自然科学
  1、天 文 《春秋》记载哈雷星,早于欧洲六百春。
  《甘石星经》史最早,记载天文认识深。
  2、历 法 春秋历法成体系,十九七闰初确定。
  早于西方一百六,希腊默冬⑥曾制定。
  3、物 理 东周物理亦先进,《墨经》记载略说明。
  杠杆浮力多理论,小孔成像说光影。
  《墨经》光学有八条,理论实践超前人。
  4、医 学 东周医学说扁鹊,“脉学之宗”秦越人⑦。
  望闻问切四诊法,传统诊病到如今。
  [注释]
  ①“五经”:指《诗经》、《尚书》《易》《礼》《春秋》。②字文:指屈原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③妇女凤鸟:指《妇女凤鸟图》。④宴乐壶:指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⑤编钟:指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⑥默冬:古希腊学者,曾提出十九年七闰法。⑦秦越人:齐国人,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
  --------------------------------------------------------------------------------
  26 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
  同期的世界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14-17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清朝(17-19世纪初) 17-18世纪封建国家的改革
  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
  第六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自然科学
  1、三大发明 印刷火药指南针,有宋一代大跃进。
  ①活字印刷 隋唐印刷为雕版,发明活字为毕升。
  a发 明 西夏印刷术活字,辽印《契丹藏》佛经。
  活字印刷早发明,早于欧洲四百春。
  b外传影响 活字印刷渐外传,东传朝鲜与日本。
  西传埃及与欧洲,文化普及促文明。
  ②指 南 针 北宋航海有指针,“宣和图经”为见证。
  南宋对外交往频,指针西传立功勋。
  世界经济多交流,欧洲远航环球行。
  ③火 药 唐末火药用于军,发明火箭武器新。
  北宋火药设机构,火药火器大盛行。
  南宋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初发明。
  元朝火器随西征,传入欧洲促革命。
  金朝火器较发达,曾经击败蒙古军。
  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又前进,典型事例略说明。
  ①北 宋 《营造法式》李诫编,北宋技高书为证。
  ②辽 代 辽代修筑独乐寺,应县木塔远负名。
  ③金 代 金代建筑卢沟桥,“卢沟晓月”迷煞人。
  ④元 朝 俊雄伟岸元大都,排水系统较完整。
  3、天文历法 宋元科技多巨星,天文历法又跃进。
  ①“十二气历” 北宋沈括多才能,历日制度有创新。
  元旦立春按时令,节气月份联系紧。
  “十二气历”利农耕,元朝历法又前进。
  ②《授时历》 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历法举措新。
  天文测量先仪表,简仪高表多创新。
  主持编定《授时历》,早于欧洲三百春。
  4、《梦溪笔谈》 沈括晚年著梦溪,北宋科技详说明。
  中国科学里程碑,中外科技位至尊。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卓越人。
  二、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宋代理学①初形成,儒家佛道联系紧。
  朱熹理学集大成,四书集注主张新。
  宇宙万物“理”为本,万物材料“气”构成。
  罪恶根源为人欲,“天理”“人欲”似敌人。
  “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统治为核心。
  2、史 学 宋代史学亦精进,《资治通鉴》利国君。
  编年通史源战国,研究历史价值深。
  3、文学(宋词) 五代文学词初兴,南唐李煜最有名。
  a兴 起 亡国前后词风异,柔靡愁苦两分明。
  b兴盛原因 宋代词盛多原因,封建经济又前进。
  市民阶级抒感情,诗歌局限词流行。
  各种矛盾多激化,作家抒发爱国情。
  c苏 轼 北宋苏轼多才能,宋词革新多特征。
  豪迈奔放绘美景,影响深远多名品。
  赤壁怀古咏明月,豪放流派代表人。
  d柳 永 婉约代表数柳永,代表作品《雨霖铃》。
  街头巷尾流传广,市民生活全反映。
  e李清照 两宋之交李清照,南下前后词变更。
  风格委婉情真挚,南下怀念故土情。
  f辛弃疾 南宋稼轩②多作品,豪放风格又精进。
  悲诉国破《菩萨蛮》,北望中原抒豪情。
  g陆 游 陆游诗词说抗金,壮志难酬抒悲愤。
  婉丽飘逸《钗头凤》,临终《示儿》悲裂分。
  4、文学(活本) 宋代市民渐兴盛,市民文学多纷呈。
  宋词话本③多戏剧,市民生活喜盈盈。
  “瓦子”听书看表演,艺人口述后成文。
  情节完整又生动,小说戏剧影响深。
  5、文学(元曲) 元代富强文学兴,散曲北方歌流行。
  舞台艺术元杂剧,韵文散文成剧本。
  散曲杂剧成元曲,元曲代表关汉卿。
  惊天动地《窦娥冤》,同情人民鞭君臣。
  6、绘画艺术 北宋《清明上河图》④,东京繁华多美景。
  浓绘市民风俗画,华夏美术多珍品。
  [注释]
  ①理学:宋朝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②稼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③话本:指讲故事的底本。④《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907)
  同期的世界
  东罗马帝国
  亚欧非
  隋唐 阿拉伯帝国
  欧 洲 查理曼帝国
  --------------------------------------------------------------------------------
  第三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立后变更。
  ①内 容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
  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
  吏户礼部兵刑工,各司其责责职明。
  ②评 价 三省六部分工明,相互监督效率增。
  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心。
  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
  古代官制大变更,历代沿用影响深。
  2、科 举 制 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
  ①内 容 贞观进士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开元高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
  ②评 价 重创士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
  统治基础渐扩大,庶族地主得参政。
  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大提升。
  选拔人才君作主,中央集权局安稳。
  二、军事制度
  1、府 兵 制 西魏府兵初施行,鲜卑①从军汉②农耕。
  ①发 展 隋朝军籍入州县,军民同籍利农耕。
  兵源扩大增赋税,民族融合国强盛。
  ②健 全 太宗健全府兵制,驻守关中军府增。
  兵将分离利国君,出征自备民负增。
  ③衰 落 府兵衰落多原因,均田衰败地兼并。
  兵役繁重兵逃亡,府兵为奴耻为兵。
  2、募 兵 制 开元年间初募兵,国家供给民负轻。
  免征赋役利农耕,国家军队渐强盛。
  将帅拥兵变隶属,安史之乱犯京城。
  天宝③军阀自募兵,藩镇割据渐形成。
  三、经济制度
  1、均 田 制 北魏初行均田制,隋唐沿用民欢欣。
  国有土地按人分,孟子主张喜施行。
  2、租庸调制 北魏初行租调制,隋唐沿用有变更。
  ①内 容 以庸代役隋初行,年龄限制最鲜明。
  唐“庸”年龄无限定,赋税改革利繁盛。
  ②评 价 以庸代役分民田,生产时间有保证。
  赋役减轻地开垦,政府收入有保证。
  府兵巩固军费足,国富民安渐强盛。
  3、两 税 法 天宝年间地兼并,均田租庸④难执行。
  ①内 容 杨炎建议两税法,资产田亩户地税。
  取消租调杂税役,夏秋收税影响深。
  ②评 价 赋税统一财税增,权贵纳税民负轻。
  a积 极 废除丁税民欢迎,赋税制度大变更。
  人身控制渐放松,重大进步局限明。
  b局 限 土地兼并续盛行,权贵百计掠农民。
  两税之外多捐税,农民受压太艰辛。
  [注释]
  ①鲜卑:指鲜卑族。②汉:指汉族。③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④均田租庸:指均田制和租庸制。
  --------------------------------------------------------------------------------
  前面是中国古代史,但有不少审核中,稍等等,不全的补上后,发后面的近代史喽!
  --------------------------------------------------------------------------------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
  3、王安石变法(1069)
  ①理财措施 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
  a青苗法 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 ⑤。
  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
  b募役法 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
  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
  c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
  d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
  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
  e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
  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
  ②军事措施 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
  a保甲法 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
  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
  b将兵法 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
  ③教育措施 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
  a科举改革 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
  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
  b整顿太学 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
  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
  ④评 价 a积极方面 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
  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
  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
  b失败因素 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
  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
  [注释]
  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 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
  (19世纪60年代初-1901)
  --------------------------------------------------------------------------------
  第四节 戊戌变法(1898年)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甲午战后遭瓜分,民族危亡终来临。
  民族危机 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去抗争。
  2、经济因素 戊戌变法多原因,民资发展为根本。
  ①民资发展 民资壮大初登台,阶级基础已奠定。
  ②发展因素 民资发展两原因,列强侵略双面刃。
  自然经济又分解,民族危机达峰顶。
  清朝政策亦变更,民间设厂财税增。
  3、理论因素— 维新思想早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
  早期维新思想 发展工商又商战,倡导西学学校兴。
  君主立宪废旧制,民资利益全反映。
  4、思想宣传 康梁宣传方式频,万木草堂说维新。
  ①著书办学 东西思想巧结合①,著书“二考” ②新理论。
  封建理论遭冲击,维新思想入人心。
  《变法通议》梁启超,宣传变法为生存。
  ②上书办报 “公车上书”反日本③,爱国救亡运动兴。
  《中外纪闻》强学会,报馆学会似春笋。
  ③两派论战 封建势力反维新,两派论战大辩论。
  君主立宪要变法,倡导西学利维新。
  西方思想广传播,思想解放民觉醒。
  5、组织因素 《应诏统筹全局折》,变法施政有纲领。
  ①保国会 领导机构保国会,百日维新用新人。
  ②变法结构 总理衙门上行走,南海④参政拟法令。
  大学译书⑤梁担任。起草诏书四章京⑥。
  皇帝重用维新派,光绪下诏⑦举措新。
  二、概况(-9、21)
  1、举措 ①政治 官民上书机构精,旗人寄生特权禁。
  ②工 商 保护工商⑧奖发明,改革财政设邮政。
  ③军 事 精练陆军裁绿营,实行征兵添海军。
  ④文 化 新式学堂⑨废八股⑩,译书报馆留学生。
  2、评价 ①进步性 百日维新影响深,维新志士得参政。
  民资发展倡西学,封建官僚一度惊。
  ②局限性 政治主张⑾未施行,策略妥协未可论。
  3、失败原因①主观方面 变法失败多原因,民资局限为根本。
  脱离民众靠帝君,基础薄弱事难成。
  ②客观方面 人事任免由慈禧,直隶总督⑿控京津。
  各省官员⒀反变法,世凯出卖祸降临。
  太后政变害六君⒁,封建势大根基深。
  4、教 训 阶级时代局限性,改良之路难通行。
  三、影响
  1、性质 民资上层来领导,改革运动最典型。
  2、功绩①政治上 逐步改变封建制,君主立宪目标明。
  ②经济上 资本主义要发展,与时俱进要肯定。
  ③对外上 国难当头图存亡,激发国人爱国心。
  ④思想上 倡导西学兴民权,思想启蒙促觉醒。
  [注释]
  ①东西思想巧结合:指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和东方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②“二考”:指康有为代表作《新学内经考》、《孔子改制考》。③反日本:1895年“公车上书”,反对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改革迁都等主张。④南海: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百日维新期间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⑤大学译书:指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的事务。⑥四章京:指光绪帝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⑦下诏:指1898年6月,光绪帝颁有《定国是诏》。⑧保护工商:指百日维新期间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⑨新式学堂:指京师大学堂和各地中小学堂。⑩废八股: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内容为中国史事、清朝政治)。⑾政治主张:指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主张。⑿直隶总督:指慈禧亲信荣禄。⒀官员: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百日维新期间支持变法。⒁六君: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
  3、王安石变法(1069)
  ①理财措施 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
  a青苗法 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 ⑤。
  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
  b募役法 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
  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
  c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
  d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
  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
  e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
  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
  ②军事措施 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
  a保甲法 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
  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
  b将兵法 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
  ③教育措施 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
  a科举改革 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
  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
  b整顿太学 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
  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
  ④评 价 a积极方面 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
  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
  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
  b失败因素 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
  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
  [注释]
  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 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
  --------------------------------------------------------------------------------
  第五节 元朝的建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1、建立政权 蒙古高原多民族,兴衰迭起多风云。
  (1206年) 十二世纪蒙古兴,乱世英雄铁木真。
  草原一统立功勋,斡难河源政权兴。
  成吉思汗为尊称,蒙古汗国频远征。
  2、征伐战争 西征中亚俄罗斯,南攻印度及夏金。
  一二三四①初灭金,吐蕃大理皆称臣。
  二、元朝统一与中央集权
  1、元朝建立 蒙古大汗忽必烈,国号为元都燕京②。
  (1271年) 统治中心为大都,统一全国又南征。
  2、元朝统一 元军攻宋占临安,南宋灭亡续抗争。
  (1276年) 世杰秀夫③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都就义文天祥,崖山投海宋君臣。
  3、中央集权措施 元朝疆域超前人,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中央 中央机构四典型,执掌行政中书省。
  执掌军事枢密院,宗教宣政④来统领。
  监察百官御史台,各司其取权归君。
  ②控制地方 元朝地方设行省,中书直辖冀鲁晋。
  东北辽阳北岭北,省制影响到如今。
  管辖琉球⑤巡检司⑥,海峡两岸联系紧。
  管辖西藏宣政院,蒙藏关系超前人。
  册封国师八思巴,国师创制蒙古文。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疆域辽阔 元朝疆域超前人,西伯利亚亦统领。
  新藏台滇今犹在,南海诸岛属国人。
  2、民族关系 元朝一统疆域广,多族国家大促进。
  ①各族互迁 汉族离乡到边疆,开发边疆技术新。
  中原江南多民族,杂居融合似亲人。
  ②“汉 人” 契丹女真迁中原,民族融合成“汉人”。
  ③回族形成 波斯大食民迁华,定居通婚成回民。
  ④初辖藏台 藏台中原渊源远,吴国使台有卫温。
  千年交往本一家,元朝机构初施政。
  辖台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称宣政。
  [注释]
  ①一二三四:指1234年。②燕京:今北京,元定都后称大都。③世杰秀夫:指张世杰陆秀夫。④宣政:指宣政院。⑤琉球:今台湾,元朝称琉球,明朝称小琉球。⑥巡检司:指澎湖巡检司。
  --------------------------------------------------------------------------------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经济制度
  1、一条鞭法(1581) 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新。
  ①内 容 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
  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
  ②影 响 首辅①改革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
  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
  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
  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
  2、更 名 田(1669) 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
  康熙下诏“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
  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
  3、摊丁入亩 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
  ①内 容 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税不增。
  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②影 响 “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
  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1、推广新作物 明清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
  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
  2、经济作物扩种 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
  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
  农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
  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进步特征 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
  ①工具革新 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
  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
  ②技术提高 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
  ③分工细密 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
  松江织造③芜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
  ④产量大增 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
  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
  ⑤萌芽出现 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
  2、萌芽概况 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
  ①明 朝 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
  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
  ②清 朝 工场扩大分工细,部门增多地区增。
  3、萌芽受阻 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
  ①市场因素 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
  ②资本因素 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
  ③税收因素 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
  ④外贸因素 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
  ⑤根本因素 萌芽徘徊多原因,封建制度为根本。
  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
  1、商业繁荣 明清商业较兴盛,繁荣“四多”略说明。
  ①商 品 多 农工产品进市场,品种两百商贸频。
  ②商 贩 多 商人不畏旅途远,长途贩运高利润。
  ③商 城 多 商贸城市达数十,北京南京最繁盛。
  ④市 镇 多 商品经济到农村,江浙市镇工商兴。
  2、外贸概况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商贸频。
  ①明朝繁盛 丝瓷茶叶易珠宝,和平使者喜相迎。
  明末清朝局变更,殖民东来显野心。
  ②清朝衰微 闭关政策清施行,限制外贸影响深。
  广州一处可通商,统一管理称“公行”。
  中外商人往来少,外贸微弱重农耕。
  明清工商难发展,中外隔绝清弱贫。
  [注释]
  ①首辅: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另设殿阁大学士,后称内阁,内阁首辅职责逐渐等同于丞相。②固定丁数: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2462万)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③松江织造:指明清时期江苏省松江府为全国纺织中心。④芜湖染:明清时期安徽省芜湖为全国纺织品浆染中心。⑤新关系: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高震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