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在南方的微信群有吗 别的群很多南方的 沟通起来比较费劲 谁...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禅城一幼儿园还在漏做作业,家长微信群晒照批评
来源:广州日报
  昨日,本报独家报道禅城一幼儿园孩子因为漏做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中“晒照”批评,引起家长不满的消息。记者了解到,如今很多学校幼儿园出于方便家校沟通考虑,都建立了各种微信群。因为各类微信群很多,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感觉“被绑架”。
  除了在群中公开批评家长或者学生,还有家长吐槽称,炫富显摆等微行为,其实都容易引起家长反感。
  一个家长18个群
  被微信群“绑架”的家长
  “现在的家长微信群,信息多到自己日夜刷屏都看不过来。”杨女士的孩子在禅城上学,她拿出手机给记者看,满屏都是微信群的信息提示。
  “小女儿幼儿园一个,篮球队一个,舞蹈班一个,画班一个,几个要好的家长一个,家委会一个,天啊,光是小女儿就有6个微信群,还有在读初中的大女儿更多,12个,加起来一共足足有18个微信群。”杨女士说,估计随着两个女儿的学段增加,自己手机群里的家长微信群还会“扩容”。
  “有时候在上班的时候也要分出心,看看群里老师有没有发什么重要的通知。”杨女士称,特别是刚入学的时候,生怕群里老师说了什么重要的话或者提示漏掉。“几个小时不看,信息就有几百条了。”杨女士吐槽说,还有的微信群从早上到晚上都有人在说话,如果不是设置了免打扰模式,深夜也会被吵醒。
  “特别是高年级的班群,群里各种讨论学校的优缺点,或者谁谁又去参加哪些面谈了。”杨女士说,原本打算让孩子上公办学校的她,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轰炸”下,心情变得异常烦躁。
  记者了解到,像杨女士这样手机同时有多个家长群的爸妈,并不在少数。
  全天候被@“求关注”
  被微信群累哭的老师
  “我们幼儿园有的年轻老师,被微信群烦到真的是哭了出来。”禅城一家民办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刚进入到幼儿园的年轻老师干劲很足,一带班就组织了一个微信群。建了微信群后,该女老师才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彻底被打乱了。
  “微信群不像原来的短信方式,交流都是及时的。”园方说,这意味着家长一遇到问题,在群里问了,会希望尽快得到老师的回答,老师能够“秒回”最好。于是群里直到晚上10时,还有家长在问孩子今日的手工作业应该怎么做,还有家长在群上发表自己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最后@一下老师,问:“老师,你觉得我这样说的对吗?”
  据了解,该年轻老师一开始对各种问题还能够耐心解答,但后来真的是“崩溃”了。“现在的家长自己也会看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有一天晚上,有个家长就教育问题缠着老师说到11时,一开始在群里聊,后来转到私聊。”该幼儿园园长表示,女老师后来哭着找园长说累。
  “其实我们并不建议老师开微信群。”该园长说,相比之下,家校通或者QQ群等方式,家长和老师沟通会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时段,下班后基本比较少需要花心思去管,但很多情况下班群也并非是老师主动建的,而是老师加了家长好友,几个家长建群后把老师拉进群中。“后来我们也建议该老师处理好微信群和家长的关系,慢慢把工作通知和其他重要的信息,转移到QQ班群里,才把她‘解脱’出来。”  红包“抢不抢”的尴尬
  除了海量的信息“轰炸”外,在别的群中常见的微信红包,在家长群中也变得有点敏感。南海一所高中的老师透露,之前他所处的班群中,遇到节日或者班上学生获奖的时候,总有家长起哄要“发红包”。该学校黎老师说,但每逢这种时候,他都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就是老师不能去参与。
  “有时候他们也会说老师你怎么不抢,我就自己发一个红包出来,然后自己抢回自己的,意思参与一下。”黎老师称,久而久之大家也默认了这种“规则”。
  “之前有听说在外地,有家长故意在群里发红包,当老师收了微信群里的红包之后,这位家长立马截图,上报有关部门的消息。”学校老师说,因此对于群里发红包这点事,老师们都特别的敏感。“在我们班群,是制定了群规的,就是群里不能发红包或者抢红包。”有老师告诉记者。
  这样做不受欢迎
  讨好刷屏型
  如果老师一发话,家长就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这样的行为,在家长群里其实并不那么受欢迎,还会被别的家长心里鄙视:“这马屁精。”
  有些时候老师在群中表扬家长:“孩子们最近表现很好,家长督促也辛苦啦。”这下子,家长们立刻排队,齐声回答:“我们不辛苦,老师辛苦啦!”并发出一串群内“官方指定致谢表情包”。
  不过对于这样的行为,也有当事家长表示“委屈”或者可以理解。“老师确实辛苦,难道表示下感谢不应该么?”家长辩称。
  炫富显摆型
  家长群还有另外一个强大的附属功能,就是各种“晒”。禅城的家长王先生说,在他加的家长群里,有家长喜欢晒自己家孩子拿到的各种奖状。还有家长喜欢在群里晒自己家娃做的各种好事,比如说自己家娃扶老婆婆下台阶的事情。
  晒成绩,晒技能还好,更令家长们受不了的是“丁点事儿都要晒”。“今天孩子的小手臂,被蚊子咬了一个大包,你们看……”
  各种晒中,最让家长不喜欢的当属是“炫富”。“一到寒暑假,家长群就成了旅游群,有晒去尼泊尔度假的,有晒美国自驾游一个月的,有晒大堡礁的……如果是带了孩子去了长隆的,都不好意思在群里说出来,只能是默默围观。”家长林小姐说,私人照片其实在朋友圈晒晒可以,发班级群搞不好会引起大家反感。
  拉票集赞型
  近期有一个评选活动,又在佛山各个家长群中掀起了一番“拉票”高潮。有的家长还会在群里说上几句拉票的话,还有的家长发完投票链接后,就直接接上一个“投票红包”,然后就是“你懂的”。
  除了这种投票外,各类集赞要帮忙的活动也常见在家长群中。
  直接开战型
  有不少家长会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但如果两种教育理念不同时,有的家长群还会直接争吵起来,相互不服气。
  据了解,有的时候,孩子可能在学校发生小争执,当事家长“护子心切”,甚至出现在群里开战。若不是老师及时出来当“和事佬”,双方还真的可能“伤了脸面”。
  除了家长之间,老师和家长在群中的交流也需注意。昨日报道提到的老师微信群中,就因为老师直接晒出孩子照片,引发家长不满,双方直接在群中吵了起来。
  支招:如何成为受欢迎的群员?
  如何在群里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或者家长?佛山二中黎老师称,在群里最好遵循“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原则。学生的问题最好是私下交流,不要发在群里,更不能在群中公开批评家长或者学生。“群里应该尽量形成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校老师表示,老师在建群或者加入群后,可以先制定群规,约法三章。“比如说,超过某个时间段不要在群里说话,不要在群里发布和讨论和班上无关的信息等。”老师表示,只要提前约定好,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够遵守,而下班后的生活也不会被微信群所“绑架”。
  “其实背后更重要的是,不要寄望于一个微信群,就能够解决所有班上孩子的问题。”该老师称,比如家访、电话等多种方式,能当面解决的教育问题,就不要放在微信上说。
  “家长也不要太把这些微信群当回事,尤其是新生和毕业班的家长。”老师支招称,新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没建立有自己的考量标准,很容易受到班群中其他家长影响。
  此外,家长也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老师布置作业或发布通知时,如果之前已经约定好,不必每次都应答。不在群里讨论不适合的话题,误导其他家长。时间太晚尽量不在群里聊天。
  开学之初尤其新班级刚组建时,也不要马上向老师提要求,因为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让微信群真正成为家校即时互动的好平台。
  专家:
  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影响群“生态”
  佛山市12355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队长邓赞朋建议,面对这些情况,对于明显的炫富等不当行为,家委会、老师应该及时介入,晓之以理,请家长尽可能不发或者少发,还家长群以及学生一个良性的环境或者生态圈。其次,就是建议制定良性规则、群规,让家长们更好地执行。他还提及,如果有家长“故意为之”,有可能破坏微信群的“原生态”,挑拨了家长之间的面子斗争,如果不加以引导,不仅仅影响自己班级群,更多的还会扩散到学校,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恶性生态。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家校微信群令沟通“变味”?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陈若萱
微信的方便快捷造就现在沟通的高效,可如何适度地沟通、不要让家长群“变味”,老师家长们也需要拿捏好度。
  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他们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微信群的高效快捷地沟通已然变成家长和老师传递信息的途径,近日一家长就向记者反映,与家长建立的微信群严重“变味”,老师会在群里不断更新孩子们在园的动态,家长每天一打开手机就是上百条孩子班上表现的“大pk”,让家长“压力山大”。
  家里宝宝在汕头市区某幼儿园上课的家长黄女士向记者反映:“每天打开微信群就是上百条的孩子们的动态,各种上课的吃饭的课间活动的,然后群里的家长们就纷纷给老师点赞的表示感谢的提醒老师多加照看的”,黄女士有点无奈,作为家长她也挺希望看到孩子在园里的情况,并且也十分感谢老师,可是渐渐群的氛围“变味”,不少家长都会争先恐后发“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等的话回应老师,甚至还会在群里晒起娃平时的表现,“让我们作为家长的倍感压力,总是要想什么话来回复老师才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微信群里“争宠”、“晒娃”、“家长表现大pk”都是话题的重点,不少家长坦言压力大,生怕自己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差,也担心自己与老师沟通不够,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没多加“照顾”自己的小孩。“上次我家孩子的老师在群里晒出某位家长带上水果酸奶来园里送小朋友们,过后就相继有家长送上小零食、文具等等,我跟我老公绞尽脑汁也不知送什么好。”市民刘女士向记者吐苦水,她说,生怕自己看漏了哪条群里信息,表现不好‘害了’女儿。
  记者采访了汕头市区多所幼儿园老师以及一些早教机构,采访中老师们表示对此也很无奈。一所早教机构的陈老师告诉记者,群里有几个家长要求老师拍拍自家小孩在校的动态,其他的就争先恐后地要求老师发了,“后来数量一多,索性全班一起发,免得家长们以为老师‘偏心’。”“我们上班挺忙的,要照看那么多小孩,还得腾出手来给小孩们拍照,响应一些家长的‘要求’,其实有时候也会影响正常教学的进度。”市区某幼儿园的小涵老师说,家长急于知道自己小孩在校的情况,作为老师她都可以理解,可有时候忙上了就会忘了拍,群里又会一直有家长“求”照片“求”老师评价小孩今天表现如何,老师也是很纠结,每天放学后微信群也还是会一直响,工作8小时外还一直与家长沟通情况,“我们也很累。”她说。
  微信的方便快捷造就现在沟通的高效,可如何适度地沟通、不要让家长群“变味”,老师家长们也需要拿捏好度。“事实上,家长们争先恐后让老师多发孩子的情况,是源于对老师的不信任‘不放心’,生怕小孩在学校受到不公平待遇,家长应多给予老师的信任,对老师表达感谢适度即可,而老师也只需做好自己份内工作,有空之余再与家长沟通交流。”心理咨询师可可老师说。本报记者 陈若萱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沈丛升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微信“同学群”你怎么看?有人点赞有人吐槽
来源:潮州日报作者:龙兰 李艺莹 赵晓
近两年,随着微信的兴起,通过“人拉人”的方式,小学群、中学群、大学群纷纷冒了出来,有人兴奋不已,也有人吐槽抱怨,你怎么看?
不管时光荏苒,不管天涯海角,失散多年的同窗也能够在微信同学群里相聚重逢,再续往昔情缘。近两年,随着微信的兴起,通过“人拉人”的方式,小学群、中学群、大学群纷纷冒了出来,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在网络上再碰头。有人兴奋不已,追忆青春岁月纯真友情,甚至还组织线下聚会活动;但也有人吐槽抱怨,群里每日都充斥吃喝拉撒晒娃炫富等无聊信息,无奈之下只得设置“消息免打扰”,回归自个的现实生活。
微信上冒出了“同学群”
“终于找到 ‘组织’了!我来报到啦,大家这些年还好吗?”
“哈哈,‘小胖’归队啦,来来来,赶紧上张最近的靓照,看看还是不是如假包换的‘小胖’。”
“大家现在都在哪工作呀?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还留在潮州的呀?”
“小胖,看你朋友圈,原来咱俩离得不远!可惜了,这些年没联系上。”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网友“小胖”的同学群里“嘀嘀嘀”不消停地响着。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重拾同窗之情,保持联系,便利用微信,建立起同学群。发起人只要先把自己熟悉的小圈子的几个人先拉进来,再号召大家把各自联系着的同学拉进来,数十个人甚至上百人,都只需一两天工夫就凑齐了。不少网友都是同时拥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多个同学群。
网络上初次重逢,自然是欣喜万分。同学群刚建立时,大家总免不了追忆往昔,尤其是那些失联十来年的小伙伴们。大家唤起当年的大名、小名,数起历任的老师,谈起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在记忆的仓库里费力搜寻,找回那些久远的往事。在同学面前,很多人都褪去了如今职场上的恭维和谨慎,变得坦诚而率真,无所顾忌地谈天说地。聊到火热时,大家便觉得网上的“聚会”不过瘾,纷纷提议班干部组织线下聚会。于是,年少的同窗情谊在经历岁月洗礼之后的重逢,就如同一杯陈年佳酿,越发醇厚,悠远而绵长。今年40多岁的网友“追风”感慨地说,当我们步入社会,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会发觉同窗情谊最为纯洁、真挚,让人感受到一份浓浓的温暖。
不过,当“怀旧”的主题慢慢消退散去,取而代之的便是现实生活中的吃喝拉撒、鸡毛蒜皮、时事热点了。此时,同学群里又是另一番嘈杂的景象:吃个宵夜喝杯果汁都晒的,讨论面膜护肤心得技巧的,转载时事新闻心灵鸡汤的……久而久之,同学群中,潜水的占了八九成,每天定时冒泡互道早晚安的也就是那三五个。网友“老牛”说,学生时代的往事是维系同学群的纽带,但追忆过后,也就没有“然后”了。现实是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生活圈子,交集少得可怜。“上班工作忙得头顶冒烟,下班照顾老婆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每天在群里泡呢?”“老牛”把一个月前加入的小学同学群给屏蔽了。
聊天聚会增添生活乐趣
半年前,潘女士刚开始使用微信,便被同学拉入高中同学群。刚开始,群里才30多人,后来你拉一个、我拉一个,很快100多个同学便“齐聚一堂”了。
潘女士今年已经50岁了,平日除了做做家务,就只能看看电视剧,或者找邻居聊天打发时间,交友圈比较狭窄。但是,自从加入了微信的高中同学群,生活便开始发生了变化。
发黄的班级合照一发到群里,瞬间激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熟悉的场景、依稀可辨认的脸庞,大家纷纷找出当年的“某某某”,回忆起当年的美好时光。潘女士说,有的同学小时候穿着朴素,在照片里极为不起眼,但现在事业有成,打扮时尚,都快认不出了;还有一些变化不大的,眼睛鼻子都有以前的影子,大家一认就找出来了。
除了通过微信联系,潘女士居住在潮州的同学们,还会不定期举行聚会。每次聚会前,大家就先筹集资金,有的出500元,有的出100元,然后由几位同学管理,共同筹备。潘女士说,通常是在饭店订一个大包厢,大家高兴地围在一起,一边享受美食,一边闲话家常,分享这些年的经历和心情。饭后,大家还唱起经典老歌,如《甜蜜蜜》、《北国之春》、《小城故事》。
到现在为止,潘女士已经参加了五六次聚会,少则二三十人,多则近百人。 “这个同学群,不仅拉近了我和同学之间的距离,也让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了。”潘女士开心地告诉记者。
无聊信息不堪其扰
“入群不到两个小时,几百条信息居然把我的手机震没电了。”詹先生今年才被拉入大学的同学群,两个月前进群时有100多人了,现在群里已经有203人了。
詹先生向记者抱怨说,每天群里的信息很多,有时一打开就有上千条未读信息,而自己作为一名上班族,根本没有时间一条一条去刷这些信息。而且,群里其实也就是那几个人在闲聊吹水:自家的小孩会爬会叫又可爱,五星酒店的点心手艺好值得推荐,休假飞去国外晒太阳买包包,等等。群里还有一个“转载狂”, 转载的信息无非就是心灵鸡汤、幽默笑话、起火爆炸,等等。偶尔兴起,几个有钱的大老板还在群里狂发红包,让沉寂已久的一群“潜水员”骚动起来。除此以外,也并没有其他什么了。
詹先生说,群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自己基本都是默默“潜水”,不过,群里不断闪烁的聊天记录,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说句实话,关系好的人都在联系着,关系一般的人,有这个群也没有多大作用。”现在,詹先生基本不会花时间去刷这些微信同学群的信息。本来,他想直接退群,好让耳根清静,不过,这样子的话,在其他人的手机上,会显示“某人已退出该群”的提示。碍于同学情分,无奈之下,他只能设置屏蔽群信息。
别让微信群“绑架”自己的生活
微信同学群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但同时也必须忍受海量信息的轰炸;它能分享自己与他人的快乐,却也增添了过度曝光的烦恼。如何更好地对待微信同学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晓玲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信同学群也一样,要善于利用,同时以宽容心、平常心对待,才不会让微信同学群“绑架”了自己的生活。
刘晓玲说,很多人都觉得微信同学群里的海量信息不胜其扰,但换个角度想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生性活泼,有的喜欢打闹逗趣,在群里的各种发言与讨论,也只是他们真实性格的一种反映。如果觉得群里的讨论自己并不感兴趣,也无暇参与,那可以选择静观,不参与讨论,此时,也无需过于烦躁。
当然,如果一个微信群想长期存在并获得大多数成员的认同与支持,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和凝聚力,那么,建议群主或者核心人员建立“群规”,比如禁止发布广告或垃圾信息,提倡聊聊有价值的话题,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同学群既有自由性,又有约束性。
刘晓玲说,微信同学群虽然只是一个网络社交工具,但它会渗透到真实的同学师生关系及社交活动中,与现实生活的社交活动形成互动,是真实的社交活动的延伸,并对真实同学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所以,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坦然对待,让微信同学群成为调剂自己生活的“工具”,而并不是被其所“绑架”。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廖奕文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微信群道歉信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微信群道歉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东北经济到底有多糟糕?能否华丽转身
东北经济到底有多糟糕?能否华丽转身
日08时09分来源:
2009年时,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时过境迁,工业时代大红大紫的城市,遭遇转型阵痛期,却“锈迹斑斑”。究竟东北糟成什么样?
等待经济反弹:东北工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作者|赫海威, OWEN GUO 上周,沈阳一名男子在人行道上等候工作机会。失业的工人用挂在电瓶车上的牌子宣传自己的技能。
中国沈阳——天刚刚破晓,张宇增(音)匆匆喝下一碗热粥,把儿子送到学校,而后就来到南运河附近的一个街角。在那里的杨树下,他开始在工具箱里翻找些什么。
钳子,有了。榔头,有了。香烟,有了。沈阳,失业男子聚集在一辆小货车周围,希望自己被雇佣。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每天早上,数以百计的失业工人会聚集在南运河河畔,试图找到工作。
张宇增在他的电瓶车上挂了一块牌子——“电工、木工、水暖工”——耳机里播放着舞曲大串烧。他开始等待。
“没有办法,”他说。“如果你不来这儿,你一分钱都挣不到。”
在中国东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沈阳,42岁的张宇增过去两年来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到鲁园劳务市场,展示他的工作技能,寻找工作机会。就在不久前,他的前景还是不错的:刷墙或修马桶的工钱,一天下来曾经达到50美元甚至更多。
然而随着经济放缓,东北的一些地区陷入衰退,沈阳的临时工机会日渐稀少。餐馆在裁人,建筑公司发不出工钱。所剩的那几个职位,日薪也降到了30美元以下。
鲁园市场的每一天是在些许希冀中开始的,数以百计的工人天还没亮就聚集在南运河边,抽烟磕瓜子,讲笑话。
沈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许多失业的工人会去该市的鲁园市场找工作。经济增速放缓已经让临时性工作岗位变得颇为稀缺。
这里面有厨师,曾经以制作丰盛的自助餐著称,如今要饿着肚子度过长夜;有白天给人整理衣橱,晚上睡在1.5美元一晚的肮脏房间里的保姆。工人们举着牌子,摆出他们的工具,一见到有车停下来就涌上去。
到了午后时分,环卫工人把地上的塑料包装纸清扫干净,建筑工地的面包车也都走了,工人们陆续开始回家。有的在街上游荡着,显得绝望而沮丧。
拥有逾800万人口的沈阳曾经是个快速增长的城市,直到2012年经济增速还达到10%。但是在房地产过量供应和制造业滑坡的冲击下,经济开始放缓;去年增速为3.5%。
张宇增在18岁那年从乡下来到了沈阳。靠着装修布线的手艺,他已经习惯了几乎每天都有活干的生活。
如今他有时会连续一周以上没有工作。他担心作服务员的妻子会离开他。他们有一个10岁的儿子和一个20岁的女儿,他们大约3000美元的积蓄正日渐减少。
“我挺难过的,”他说。“我是个男人,今年四十几了,却给不到家里人幸福。”
张宇增说话的时候,一个名叫王宝成的乞丐出现了。他每天都会背着一个黑色垃圾袋在鲁园市场里蹒跚走过,袋里除了衣服,还有一只他认为会给他好运的猴子雕像。
今天早上,他的前额有一块几乎已经是紫色的淤青。此前他试图说服一个隔热材料厂的经理给他一份工作。经理不太相信他,指责他有酗酒的习惯。
“如果你不要我的话,我就钻到车轱辘里去,”王宝成威胁道。
那人递给他一张50元人民币面额的钞票,约合8美元,王宝成接过钱,步履蹒跚地走开了。
在另外一个角落里,58岁的寡妇赵艳(音)难以获得乘小汽车从旁边经过的那些潜在雇主的注意。她想找一份刷油漆的工作,但她说上岁数的劳动者——其中很多都不识字——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她头戴一顶带有超人盾牌图案的蓝帽子,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和打仗似的,”她说。“老板都挑得很,他们都喜欢找年轻的,不喜欢找我们这样年纪的。”
赵艳说她手头经常连买食物的钱都凑不够,只好吃售价为几毛钱的小吃。“别人能吃上干饭,而我只能喝粥。”
在一个凉亭附近的人行道上,一群建筑工人正在剥茶叶蛋的壳。他们开玩笑说,他们住的是“蓝天旅馆”,意思是住在户外。
不过,一些人仍然相信经济终将反弹。
“不可能总这样吧,”58岁的电工黄伟(音)说。“这和股票一样,跌了就会升。不过也说不清楚要多久,我们老百姓很难估计,怎么着都是国家说了算。”
聚集在附近一个展厅里的数十名厨师,衬衣上别着能表明自身特长的卡片:烙饼,面条,饺子。他们衣着整洁,但又并非过于整洁,他们说这样一来老板就会知道他们有经验。他们还说,夸大厨艺的人常常被赶出厨房。
展厅外,一块公告板被用于推销政府部门天天念叨的热词——创业——并敦促居民自主创业。公告板上简明地列出了沃尔特·迪斯尼、发明家詹姆斯·瓦特、无线电先驱古列尔莫·马可尼等来自不同领域的榜样的履历,还阐述了玩具制造商美泰(Mattel)是如何把芭比娃娃变成昂贵藏品的。
其中一句口号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工人们不理会展板,而是聚在附近的面条摊旁边吸烟。
张宇增坐在一张凳子上,待在自己的角落里,靠听音乐和与朋友聊天打发时间。他擦亮了自己的工具,并将它们进行整理,用毛巾和塑料袋裹好。
当一辆黑色的宝马740Li在街道上停下来时,张宇增和几名电工冲向了乘客一侧的车窗。一名男子想找人帮忙装灯。经过几分钟的讨价还价后,那辆车疾驰而去。那名男子最多只愿出30美元,工人们则表示工作的地方太远,不划算。
在这样的日子里,沈阳可能看上去特别沉闷。河里水流缓慢。工作机会可能会引发争吵,有时甚至会演变成暴力冲突。人们说着通过跳河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话。不过通常,他们只是在开玩笑。
张宇增说,他常常会因为劳务市场的变幻无常而感到恼火。在山东的一个村子里长大的他,孩提时曾梦想着成为一名军人。但他家没有能让他参军的关系。他也没上过高中。
1991年去沈阳时,他有了新的抱负,成为了一名木匠,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当上老板。“我当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说。
现在,张宇增说,他除了每天早上回到鲁园劳务市场外别无选择,哪怕找到活儿干的希望渺茫。“我没有其他选择了,”他说。
一个朋友指向了那条河。“你可以跳河啊,”她说。
李晓鹏:东北能否华丽转身 美国德国有经验可循吗?(来自凤凰品城市)
“那里的人们挣钱越来越难,花钱也不像以前那么随便,空气也越来越差,城市也越来越没有生气......”《经济学人》2015年以“东北经济再度告急”为题,对这片曾经闪耀过无限光芒、如今却“锈迹斑斑”的土地进行报道,从而引发了全国对东北产业、经济、体制等问题讨论的热潮。
东北,曾经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区域,是助推大国崛起并腾飞的重工业之乡。而今的中国,正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阵痛,作为“鸡头”的东北首当其冲。
东北不是特例,因为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的东南沿海近年来也出现了“新铁锈地带”的苗头,不少省份都有跟不上时代节奏的铁锈地带。所以,必须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为“新东北问题”破局,方能应对中国产业转型发展的挑战,闯出一条地区振兴的道路。
工业时代大红大紫的城市,转型阵痛期却“锈迹斑斑”
东北发展现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去年东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排名都是倒数前几名。这个事情引起了很多关注,讨论的也很热闹。
现在有一种观点被广泛传播,就是东北的问题主要是计划经济的遗毒、体制僵化、国有企业吸血、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这样的原因造成的,而且把东北的衰落和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对照起来分析,以加强这种结论。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东北确实存在这些问题。
但是,如果认为东北衰落主要就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甚至认为东北只需要大搞市场化改革、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就能够起死回生、重新振作,恐怕也是有失偏颇的。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当然会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劳动力素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谁是主要因素谁是次要因素,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才好。
东北作为传统资源产业和重工业基地,受到本地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的影响,经济增长在过去一两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常见的,在国企比重很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少。
德国的鲁尔区和美国的五大湖“铁锈地带”都曾是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基地,但是也都随着国家的经济转型走向衰落,几十年了,还是没有恢复到当年的地位。
德国的鲁尔区,一度因为煤炭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而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结构性危机,使鲁尔区在德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现在其工业产值仅占全国不足1/6。
为了解决问题,鲁尔区开展了几十年的区域整治工作,德国政府也鼎力支持。四十年过去了,鲁尔区发展得怎样了呢?应该说城市还规划得比较漂亮、环境搞得还可以,但要说经济发展,整体而言并不尽如人意。
东北作为传统资源产业和重工业基地,受到本地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影响,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
德国鲁尔区改造后,埃森市矿业同盟工业景观
2011年,鲁尔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人均GDP只有40329.63欧元,低于德国的平均水平40521欧元。而且,这还是把比较落后的东部地区算进的平均值,如果去掉交通不便的东部地区,还要落后得更多。据日《欧洲时报》报道,据统计,德国鲁尔区十年来贫困率攀升了27%,已成为了德国最穷困的地区之一。
鲁尔区号称“欧洲的十字路口”,位于西欧中心地带,靠近法国、比利时、荷兰。鲁尔区莱茵河口上的7000吨级海轮,可直抵杜伊斯堡港,还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区内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
里。要搞产业转型升级,条件比东北要优越得多。既然鲁尔区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又如何能以东北一两年的困难就否定东北的整个经济体制,并认为从2003年到
2012年的振兴东北计划是失败的呢?
过去十年,鲁尔区贫困率增长了27%,位居德国前列;而东北的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2.3%,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即使把年的数据算进来,从2003年到2015年,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跟中国平均水平持平的。
可见,上一轮振兴东北的计划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的遗憾是没有实现一劳永逸的效果,繁荣十年以后又出问题了。
而世界上也许就没有能够在十年内一劳永逸地解决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振兴策略,只能是根据外部经济形势和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方略,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转型。
比德国的鲁尔区更糟糕的是美国的“铁锈地带”。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中西部的五大湖地区,因为水运便利、矿产丰富,因此成为了重工业中心。钢铁、化工、伐木、采矿等行业纷纷兴起。匹兹堡、扬斯敦、克利夫兰、芝加哥、哈里斯堡、伯利恒、布法罗、辛辛那提等工业城市也一度相当发达。
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些地区的重工业也就纷纷衰败了。很多工厂被废弃,而工厂里的机器渐渐布满了铁锈,因此被称为“铁锈地带”。这些地方直到今天还是很衰落。
位于这个“铁锈地带”的匹兹堡曾是美国最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是从这里发家的。20世纪初这里最繁华的时候有六十多万人。
但是从七十年代开始衰落,至今四十年过去了,人口只有三十多万人,减少了一半。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总人口只有一亿多人,现在三亿人,增长了两倍,而匹兹堡人口却降低了50%,可以看出它的相对衰落程度。
还有“汽车之城”底特律,也是重工业城市。因为汽车产业比较高端,比那些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城市维持了更长时间的繁荣。
但是08年经济危机以后,也彻底衰落了,中心城区变成了无人居住的“鬼城”。七八年过去了,至今还在衰落当中。
实际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和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成功道路。
他们的产业升级,往往都伴随着先进产业的空间转移,也就是传统产业发达地区衰落,新兴产业在新的地方成长起来。
偶尔有搞得还可以的,比如匹兹堡在少了三十万人之后,重新规划搞金融、互联网和医药产业,现在又有了重新振兴的势头,但所花的时间也远远不止十年。它从六十万人减少到三十万的那几十年,是非常痛苦的。
美国“铁锈地带”
攻击体制于事无补,国企和民企依旧是下一步需倚重的力量
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有很多的深层次原因,大部分原因跟经济体制关系并不大。
东北的地理位置在中国范围内来看是比较偏的,通过“鸡脖子”与华北相连,在中国算是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经济区。它的北方没有入海口,南方的大连港、旅顺港又离经济腹地比较遥远,而且辽东半岛多山,也没有大江大河把海港和内地中心城市连接起来,海港对内地的辐射能力有限。
内部虽然有大平原的优势,但河流冬天会冻住,对交通运输影响很大。现在虽然修了高铁,到了冬天还是要降速到200公里/小时运行才能保证安全,相当于南方地区的动车速度。为了防冻,建设运营成本也要高出许多。
按照东北的地理区位条件,它原本应该一直就是中国的落后地区才对。在中国古代,它也一直就是蛮荒之地。东北真正发展起来是近代,先是俄罗斯在这里修铁路,并获得了沿线地区的资源开采权;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利用东北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东北建成为它在东北亚的重工业基地,这才是东北大发展的时期。
这个时候东北的发展,是利用它靠近朝鲜的地理优势,通过朝鲜跟日本联通。
后来我们把日本人赶跑了,又借助于苏联帮我们搞建设。东北又因为靠近苏联而受益,成为了新中国的重工业中心。
所以,东北能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一个是靠近日本和苏联的地理位置,第二个就是它自身的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现在这两个核心原因都出了问题——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自顾不暇,东北靠近俄罗斯反而成了劣势;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图们江出海口又被清政府丢给了俄罗斯,东北通过朝鲜半岛跟太平洋、跟日本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了,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区。煤炭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也面临枯竭。
这种情况下,它要想不衰退,很难。
仅仅寄希望于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活力什么的,要想救得了东北,是一种比较幼稚的看法。
市场经济会产生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动力。东北没有了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后,很容易被逐利的资本抛弃。一个企业,明明可以到湖北、河南、安徽这些内地去投资,为什么要跑到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的东北去投资?
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么大,交通、资源条件比东北好、地价和劳动力工资比东北便宜的地方多得是。东北的问题,当然需要放开搞活,但也绝不是只要靠放开搞活就能解决的。
实际上,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不仅没有祸害东北,反而帮助了东北。东北的区位条件接近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但发展水平却接近于东部地区。如果没有国家主导的大力投资和开发,东北地区一定是比今天更落后,而不是更发达。
大型国有企业少、民营经济占主体的浙江现在确实比东北发展得好。但在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中,地理的和产业结构的因素可能更重要。
浙江紧靠长江入海口,旁边就是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去日本都比东北方便,更不要说去欧洲、去美国了。
浙江经济比东北经济发达的时间少说也有两千年,明朝东北地区还被游牧民族占领的时候,浙江就是全球贸易中心了。现在浙江的情况比东北好一点,并不值得骄傲。而且,浙江的经济主要靠商贸,较少重工业。
中国这种大国的发展,当然需要商业来搞活,但重工业基础也很重要,二者缺了谁都不好。
商业转型升级比较灵活、速度比较快,而重工业的转型速度则要慢得多。一个钢铁厂几十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砸下去,遇到经济萧条的局面,短期内把这些资产盘活,转型升级,非常困难。
这是基于产业特点的基本规律,并不是体制能改变的。
东北经济体制确实出现了僵化保守的情况,也是它面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但匆忙地把它的问题定性为经济体制问题甚至意识形态问题,是非常不合适的。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东北经济下一步发展需要倚重的力量。民营企业活力足干劲旺、创新能力强,国有企业财政税收贡献大、社会责任承担多,双方可以在各尽所长、互相竞争、彼此促进,不是你死我活、你进我退的关系。重点还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重庆、成都的转型值得借鉴,多腿走路方能实现华丽转身
当前,在解决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效果比较好的地区,不在西方,而在中国,在中国的重庆和成都。重庆和成都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对当前的东北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庆和成都,都是中国传统的重化工业基地。它们的重化工业基础,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三线建设”期间打下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建设重点从内陆向沿海转移,这些地方的老工业也很快衰落了。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现在经济发展形势是比较好的。重庆去年经济增长率以11%的速度全国第一,成都的增长率也达到了7.9%,而整个四川的经济增长率为8.5%,都较大幅度地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区位条件方面,重庆和成都也都深处内陆。成都到上海的距离,是哈尔滨到大连距离的两倍还多;重庆还是山城,出门就得爬坡,连自行车都骑不成。
而且,重庆和成都的人均GDP都已经超过了东北。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速还能保持更高的水平,说明它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东北学习的。
结合重庆成都的经验和东北的实际情况,东北要走出困境应该做的事有以下这么几件。
首先,整顿干部队伍、改变官僚主义作风。
东北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严重的。
我一个在中央部委工作的朋友说,他们给全国的央企打电话发通知,其它地区都是第一时间接,电话名单上列的是谁接就是谁接,唯独打到东北的国企,往往要转几次
才能找到正确的人,还有电话没人接、停机等情况发生。连上报中央备案的电话号码都要出错,可见这些企业的作风和效率是个什么样子。
这次黑龙江省长公开说龙煤集团没有拖欠工资,结果被证明是假的。省长应该不会公开说谎,可能还是下面的官僚主义欺下瞒上的问题。
有很多东北人宁愿背井离乡,到南方工作闯荡,也跟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裙带关系问题突出有很大关系。因为有能力没背景不善于钻营的人才,在东北很难找到发展的机会。
我认识的几个做生意的东北人,都非常喜欢搞利益输送那一套,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天经地义的。
外地的企业想到东北投资,也因此有很深的顾虑,都怕被关门打狗,招商引资引进来之后,各个部门就来吃拿卡要。东北的民营经济起不来,与此有重要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靠放开搞活、加强民营经济比重远远不够。东北也不是没有民营经济,但有很大部分民营经济,其实还是依靠政府关系在发财致富。如果政府、国企的干部作风不改变,民营经济放开搞活了,只不过是多一些国家资源流失的渠道而已。
整风并不就是说需要多大规模地整人,主要还是换思想。
可以考虑进行政府和国企官员干部与南方地区大规模的对调,让东北的官员到南方沿海地区学习体验,让南方地区的干部引进一些新作风新思路到东北去。
这种做法以前有过,但考虑到东北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加大干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很有必要。
第二条,敢于舍弃一些看上去很美好的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好主导优势产业,不要摊大饼。
东北经济这两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是传统产业过剩和中国整体产业升级带来的问题。
有很多分析东北产业的文章,给东北提的建议很多,比较侧重于赶潮流,想要做好的产业很多,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跨境电商、移动互联、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等。如果这样摊开了搞,东北的经济振he兴恐怕会遇到比较大的挫折。
发展不同的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金融支持等各种资源和配套,真正具体到落实的层面,都有很大差别。
地方的资金有限、土地也有限,招商引资的人力也有限,什么产业都来一点,最后也形不成产业集群,也没有完善的配套,乱七八糟的,产业的层级上不去、核
心竞争力出不来,孤零零的那么几家企业,很容易就被别的地区组团给挤垮了。
这是很多地方做产业规划的过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产业聚集的能量很大。重庆市长黄奇帆去年讲过一个故事,过去两年全国工业利润率是下滑的,但重庆的电子产业利润居然增长57%,什么原因?就是集中力量把产业集群打造出来了。
代工企业是总装,此外还扶持组建了860个零部件企业,基本上把台式电脑、显示器、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各种服务器、通信设备部件都留在重庆,这样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就比较好,物流成本特别低。
发展地方经济和做企业有类似的地方,在战略上要专注。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对一个地区的主要责任,是专心把主导的、骨架的产业支撑起来。
至于说非主导产业,能发展的,市场自己会发展起来。发展得好了,观察观察它是怎么跟本地区优势结合的,想清楚了,再去扶持不迟。
没想清楚,就不要乱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制造业升级能不能升上去是关键。
德国鲁尔区以前搞过很多新产业,效果只能说一般,最近开始推工业4.0,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它调整转型了四十年,各种方法都试过了,终究还是要回归制造业升级这条老路上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等新概念都可以往上加,但制造升级的主轴不能偏。
第三条,适度放弃一些衰败的矿业城市,集中力量发展特大中心城市。
东北地区有很多因矿而兴的城市,这种城市往往地理位置很偏,人口也不多,其实不具备形成城市的条件。
一旦矿产资源枯竭了,大部分是没什么好办法转型升级的。像七台河这种,就是围绕着一个大煤矿建立起来的,又不在交通要道上,全市人民都指着煤矿吃喝,除了煤,别的产业就没办法发展。
所谓创业,不过你卖给我一根油条,我卖给你一杯豆浆这样,支撑不了城市发展。这种中小型矿业城市该放弃的就要放弃。
先进制造业的升级,一定要有高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优质的生活配套做支撑。而现代服务业和高端生活配套,又一定要有城镇化做支撑。只有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才能把高端的服务业聚集起来,比如国际一流的医院、重点中小学,还有像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全世界的各种美食等等。
这些东西中小城市无法提供。城镇化不到位,中高端人才就不愿意来。留不住中高端人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要尽可能地想办法把矿业城市的富余人口,往哈大线这条主轴上的中心城市迁移。鼓励下岗工人再就业,也应该在中心城市创业,哪怕卖油条也容易赚钱得多。
有想法有才干的人也更容易搜寻到更好的创业机会。这种办法一次性花出去的钱比较多,但能够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搬迁过来的人口可以参与社会财富创造而不是坐吃山空。
只要有新的商品和服务被创造出来,就可以通过各种政策、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东北地区的城镇体系需要压缩集中,学会“抱团取暖”,以大型中心城市来支撑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黑龙江省长也说了,政府财政光给龙煤集团发工资都没有那个能力,长期养着一串资源枯竭的偏远城市,当然就更不会有那个能力了。
第四条,建立比较好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带动民间投资跟进。
这里强调国有,不是不欢迎民营参与。在大的产业方向上,还是要政府领投,才能带动民间资本跟进。
重庆的“八大投”全国都在学习,现在又建了产业投资基金,然后又搞了几千亿的PPP,在政府金融创新方面,重庆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
重庆招来富士康、京东方液晶面板、还有德国日本的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都有国有金融力量在后面投资支持。国有投融资对民企、国企、外企都能起到拉动作用。
东北的城镇化也好、产业升级也好,大量的投资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要鼓励民间资本来投资,国有企业和政府当然也要投入。
学习重庆建立一套有效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对启动东北的产业升级也非常重要。
具体的做法还有很多。但总的来说,东北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它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经济下滑,一哄而上攻击它的体制是不理性的。
产业结构的问题归产业、空间结构的问题归空间,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才是正道。
作者简介:李晓鹏,中兴大城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人在南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