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3 出售天空dnf剑圣做泰拉。泰拉。/绝对实惠...

。出售天空剑圣_地下城与勇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902,896贴子:
。出售天空剑圣
要的说话,,光强141全身加10,,神圣控魂,光羽套,凯恩,秘银,bm链子,三野猪,春节399宠物和称号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DNF出售浙江3的满级极品剑圣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多钱啊这个
你觉得多钱就多钱,起码2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dnf的相关知识
其他12条回答
400不能再多了
还是注意点的好
注意什么啊,我又不是为了骗钱
300吧,别人都是300的,想好了,加QQ,觉得高了可以商量
加了?你叫什么
我出500 只不过我在要 10见粉妆
你再要10件粉?OK,你给钱,我去买,耶!
w我不要了 这个网友有更好的
参考资料:
垃圾死了,我剑圣血3W2,蓝1W5,力量1300,物攻5400(拿光剑)。
垃圾死了,我剑圣血3W2,蓝1W5,力量1300,物攻5400(拿光剑)。
其实吧 你这个号不算很极品= = +11寒冰若爆了 +9冰强而已 又不是+12
既然有了65粉 你要冰强何用
现在第三季 光强才暴力 随随便便就感电
一百给我都不想要,垃圾号
我表示什么J8极品剑圣!我们浙江4+14的千年之光一套全打红字力量站街9085的高伤力量快破2000 你这J8垃圾号算什么极品
我的剑圣拿光剑站街5900- -!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评价电影《无人区》?
明日上映,先占位置。期待蛮高,不知道会不会被过度解读。
按投票排序
170 个回答
谢邀。前几天我正好写了一篇评论,直接转过来了。被偷走的那几年评价一部电影作品,或许就片论片是较好的状态:不为镜头之外的纷扰裹挟,不被煽情与炒作惑乱了心思。然而,面对《无人区》的遭遇,不论流逝的时光后,人们飞速变换的观影心态,还是涉及影片自身的局限和遗憾,想仅仅执着于文本自身,太难了。欣慰的是,观众们不用像《玩偶》里痴情的女郎,揣着期待和便当在周六复周六地等上几十年。过了风口浪尖也好,作了妥协退让也罢,终于,出来了。   显然,它不是部完美的作品,但它的快意与流畅,它的狡黠与浓烈,俯瞰这些年大陆类型片,罕有匹敌,就连宁浩自己的《黄金大劫案》也少了几分锐气和心气。我不知这是否是中国电影的悲哀,但绝对可算宁浩的骄傲。   (提示:下有海量剧透。)   影片从一开始便毫不避讳地向伟大作品致敬:配乐中的小号直往莫里康尼的调调上吹非把你往莱翁内的经典上拉,片头的画外音,刻意营造的粗颗粒质感,加上一路作死的节奏,无不引人联想到《老无所依》和《U形转弯》了——连主角的英文名还埋了个彩蛋:肖恩o潘。宁浩自石头走红起,“抄袭”的鼓噪就不绝于耳。且不说天下类型电影一大抄,宁浩抄成这么多年后,国内也没见几个能“抄”越他的。单就这部的文本来看,致敬和借鉴只是元素层面的,从风格的整一与构架的语境内严谨而言,他已算自成一家。再加上他对镜头叙事的感觉,道理通不通再说,先让你看得通透。   但《无人区》的体系问题仍然存在。比如说画外音这种技法,现在的电影十次用有八次流于表面,反成叙事障碍,显得你导演不会用画面讲故事。《老无所依》得益于台词自身的干脆冷硬和汤米o李o琼斯的演绎,使之较为得体地烘托起开头的氛围。而本作的画外音,虽然台词不失机巧,但放在本作的故事背景就轻飘了,在全片冷硬生活化的言语氛围这些画外音显得过于文艺腔,徐峥的音色再沉下来,还是幼齿。不仅片头,片中所有徐峥的画外音看似点明题旨,其实都有些冗余。你想表达什么,何必自己说出来,用那部苏联电影的片名来说——让观众《自己去看》。   全片风格大部分比较统一,除了结尾(这个后面说),最有断裂感的地方,就是徐峥策马扬GPS那段。诚然,拍西部片不来个这那还叫西部片?但那一段无论是在影片的情绪节点还是徐峥的角色情绪上,上写意戏都是不合适的。尽管单看确实赏心悦目,但贯通的情节还是被隔断了一下。或许真正享受这种驾驭快感的是宁浩自己吧,在监视器后享受约翰o福特、山姆o派金帕、赛尔乔o莱翁内曾有的快慰。赵葆华的自恋说,用在此处倒是有点合适。   宁浩的戏,剧本都很讲究:大框架上已经说了,语境内严谨,扯淡但不雷人(扯淡和雷人的区别请对比《黄金大劫案》和《厨子、戏子、痞子》);对白更是他的精华,无水词,不是推进便是包袱。这一部也是如此,因为不走喜剧路子,台词风格由幽默向黑色幽默偏转,更因大量西北背景的角色而强化了台词的凌厉感,比如多布杰演的老大,话不多,但步步逼人。   不过,《无人区》暴露了宁浩电影剧本的痛脚:因为之前两部都是闹剧,所以写单面而极致的角色,他很擅长;但转到这部戏中,表现复杂个性角色,特别是徐峥演的潘肖还是个发展型角色,他就力不从心了。开篇的贱精、不作死就不会死,人物偏喜剧中的反派。没有问题,美国电影中也常见这类对自己充满自信卖弄精英刻薄幽默感的律师,初期逗逗乐可以强化反差。可徐峥的表演风格也好,潘肖的角色塑造也好,在影片进入后半段时,仍然按捺不住扑面而来的喜感(不是黑色的),这就有问题了。如果一黑到底,那么徐峥的角色早该在崩溃中变得为了求生而疯狂。不过,宁浩选择了人性善(或者说是替他选择了?这个后面讲。),那么这就有个关键问题:潘肖从一个自私自利的黑心律师,变成可以为他人献出生命的英雄,这个转变是怎么形成的?潘肖和老大的对话中,潘肖一直强调自己和对方不一样,对方是动物,自己是人。然而从片中来看,他之前的行为动机基本都是为了自己,某种意义上潘肖和老大的区别只在于残忍程度以及潘肖对双方社会阶层与品位的认可而已,绝不是道德层面的两分。如果说他在老大面前替妓女说话,还有前面车中对话和黄渤手下逃生的同病相怜,那他舍生取义就拔高得过分了,上一秒还是杰弗里陛下,下一秒就成了小恶魔,这可能吗?   比潘肖问题更大的存在是妓女,我们不妨看一下《U型转弯》中詹妮弗o洛佩兹的角色,那个蛇蝎女郎可是片中几次重大转折的直接推动者。而妓女在本作里,从被黄渤俘获起,只是间或有微小的情节推进(打火机,而那段若是较真都可以算个小bug),角色属性弱到极致,完全随波逐流。这个角色本来可以作为和老大、黑店店主一样的极致型单面角色存在,但从收尾看,她又要往复杂性角色上推,结果极致不极致,复杂不复杂,一个惊艳的出场后,沦为活道具。   但这些真的只是人物的问题吗?《U型转弯》和《无人区》的一大区别就是,前者一黑到底,而《无人区》在暗无天日大半部后忽然玩起了人性救赎。撇开题外之意不提,这样一来,一个仍保留了作者趣味(《U型转弯》当年在北美的票房一塌糊涂),一个则满足于成为一部单纯的犯罪类型片。其实,就难度而言,前者的剧作难度比后者甚至还要小,因为后面只要不停按前面路数设置障碍逐渐加强,最后所有人都癫狂到极致同归于尽。这样处理,人物个性走势也好办多了,顺势而为即可。而后者还得给转变想辙,这个辙可不好想,因为前半部的全员恶人已经太深入人心了。所以,除了导演的初衷,后半部人为的峰回路转是否有其他缘由?再想想本片的遭遇吧。连现在这个都费尽周章,如果真的一黑到底,是不是要逼着期待观影的朋友再活五百年啊?想想这些,再来看现在这个明显多余而不搭调的从良结尾,也就明白多了,也能通融多了。   再转过头来一想,虽然《无人区》是对经典的借鉴,但它的自我定位并不是强调个性的作者电影,而只是试图在类型开拓的同时稍微保留一点性格,只是就这么点性格,还要进一退二才能实现。硬要拿它跟《老无所依》比,就好比我说广州恒大亚洲最强你讲它肯定踢不过拜仁巴萨一样。别说宁浩自己都不敢想,这十年来又有几部类型电影敢说自己比肩《老无所依》?不如拿它跟金知云那部《三个家伙》比比看,扳倒不了拜仁巴萨,踢踢蔚山现代、柏太阳神还是绰绰有余的。妄自尊大没资本,但也无须妄自菲薄,求全责备。   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宁浩,也是大陆最好的类型片。我从片中看到了他的野心、读出了他的希冀。如果说《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是他初登岩壁的一跃,那么《无人区》就是他试图超越向上临界点的振臂一攀,如果当初就越过这个高度,今天的宁浩可能已经在更高的平台上驰骋了。然而,往昔纵好,也成过眼云烟。好在宁浩仍然年轻,画面感和手艺活仍在,与其沉溺于对已故机遇的缅怀,不如保持着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作为一个不专业的观影者和专业的法律人士,我对前面五分钟庭审过程表示无语,有木有请教专业法律人士!!!!!公安,利害关系人作为公诉人!!!律师当庭掏出自己取证的证据!!?汽车做抵押?抵押签字就可以?开庭的几分钟我无论如何不能淡定!!!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中国庭审模式,法律概念全错。这就是差别!这就是和外国电影人最基本的差别!没有基本的电影人的认真,外国一个美剧对专业极高的领域绝不敢自己瞎编乱造。这样会传递给观影者错误的法律概念和印象。其他的逻辑更是乱的一塌糊涂,人性非黑即白!全是理想化的典型,各种造作了吧?真不明白豆瓣上的8分哪里来。
每篇影评都写那么长,其实需要写那么长么?不可否认宁浩确实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佼佼者之一,也必须肯定他做的努力,也对肿菊的暴行无比鄙视另外无人区在某些技术环节确实做了中国电影过去少见的大胆尝试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评判一部电影时,尽量从“电影”的艺术标准出发,而不是从“中国电影”的标准出发,因为那就必然多了不少“请多包涵”的意味。其实接触过国内影视审查的,看一部戴着枷锁跳舞的国产片,都多多少少看得出审查制度的具体影响在哪,但《无人区》里面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因为审查制度造成的,这个基本可以肯定。已经不去说什么人物扁平化这种艺术标准问题了,片中有多少个合理的角色?好像真的没几个。徐峥一个八面玲珑的律师,在一个明知道他的社会关系光环根本就不可能起作用的无人区,还敢那么嘚瑟……这个故事的冲突的立足点就是错的,只是套上了一个形式的壳就开始往下凑情节而已,至于其他,上面估计很多人都说了很多,我就不说了至于升华的主题,说实话对有一定鉴赏能力的文艺青年来说,被《无人区》感动还是不太容易的吧至于某些影视同行,评判一部国产片时,可以婉转一些,可以不那么尖锐,但一些自己听了都觉得恶心的违心恭维就算了吧,只要说一句“不容易”,就足表尊重,如果大伙儿都只顾着和稀泥,只会害了这个本来就不太健康的行业,这个行业的恶心事还不够多吗?打死都不信科班出身的影评人或者宣发人士看不出里面的问题,你们评外国电影可是够损的
-----------正文可以跳读,先来段废话--------------
我觉得这部片子从隐喻设置、情节推进以及画面感觉上来说都非常不错。看完排名靠前的几个答案,深深感到不能点支持,只能点感谢。不支持前几个答案的原因在于,大家普遍关注电影背后的故事,譬如如何评价宁浩这个人在电影上的成就,如何评价广电总局的行为。我想评价电影主要应该关注电影本身的内容,镜头里讲故事拍画面成艺术。走进电影院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只被电影本身震撼,绝不会因为“被封杀”这出戏就多一点情绪上的波动。
这是为什么?
记得去年听曹文轩老师讲《小说的艺术》这门课,他曾经一再强调做文学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研究文学作为历史和社会的一份子存在的意义,而内部研究仅仅关注小说的内容,修辞等等文字本身。想来小说和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体味一部电影的本身是体味这部电影的灵魂。经过一段岁月的洗礼,所有上映过程中的嬉笑怒骂都将成为烟云,唯独电影本身留在历史当中。不谈不合适啊。
我只看了一遍,只能根据粗略但是深刻的印象来解读理解的部分,我尝试将思路用最简单的方式组织。------------正文啦,剧透长文,慎入-----------------
只谈三个问题:1、无人区里没有人,都有什么。2、无人区里的人是为了什么出现。3、“猴子和人的区别,不是压抑自己的自私,而是会玩火。”这句话反复在电影中出现,是什么意思。
1、 无人区里没有人,都有什么。
无人区是横在大西北的一片荒芜之地,没有人定居在其中。如果导演以此为题仅仅是为了说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那就太荒诞了。他分明是要在“人”这个字上做文章。所以一开始,导演就借那个道貌岸然的律师之口说出:“我不喜欢动物。”——他用“动物”重新定义了“人”。
这种方式很巧妙。因为:1、旁敲侧击告诉我们电影要讲的东西和动物有关;2、“不喜欢动物”不意味“不是动物”,人和动物到底有什么区别?留作悬念贯穿整个故事。所以实际上,从电影一开始,三个字打出来,宁浩就想告诉你,无人区里尽是动物了,别指望看到人。人呢?在没有社会制度约束(法律象征这社会约束)或者社会制度存在权利滥用(酱油警察不用脑,只用嘴和手办公)的情况下,人不再为人,人的贪婪无度和动物的兽性无二。此时上演的将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这些主演各自扮演一个角色。(纯属猜测,经不起考据党推敲,看个乐子。待正版碟出来再仔细看看补充。)律师是猴子。带个假发就是人了(开个玩笑,徐大哥莫怪)。想想猴子怎么吃桃,不会一个桃啃到核儿,一定是左咬一口,右咬一口,浪费不止。峨眉山的猴子有多坏?夺人所爱。这些已经完全在律师威胁带刀男人的过程当中表现出来了。仗着自己对社会规则最了解,最能钻漏洞,反而是最贪婪冷漠的一个。带刀男人是狮子。心狠手辣。他有多狠?那双眼睛究竟见过多少杀戮?“你是个聪明人”=“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智商不错,不过智商救不了你。”不管他人怎么沐猴而冠,他就说一句话:“你是吃素的,我是吃肉的。”他和猴子的差别就在于他不屑于伪善,只想真恶。他想要的就是那只鹰隼,犹如雄狮捕猎,看准哪一只,只追那一只。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的黄渤是狼。跟着狮子有饭吃。只不过命比较惨。有点油水揩就揩了。收鹰的人是狮子王(好吧,卖个萌)。“我们国外几千万,也没弄人。”这句话和他脖子上的金项链一样熠熠生辉。狮子王和狮子有什么区别?万狮来朝啊!要把鹰卖个好价钱,必须经过我这里,我要维持狮子界的秩序,所以我就讨厌看到杀人这种事情,好残暴,有碍观瞻。人有了权力和金钱,不论真心还是假意,就会思考一些文明上的事情。在无人区也一样。夜巴黎的一群人是狐狸。老奸巨猾。笑眯眯的老头子和笑眯眯的老板娘,笑眯眯地把来客钱包掏空。狐狸怎么跑到大草原上来了?因为有利可图。老板娘最聪明,“再给我五十,我帮你保密。”威胁人是聪明人做的事情,这一点和猴子一样,区别是狐狸做事情做的更漂亮,送上美女和安全感。这种人让我觉得巨可怕,媚相在心中,不得了。姑娘是鹰隼。从头开始就受困,困在一个狐狸的老窝里。她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是,她不属于任何组织。她有丑陋说谎的一面,但是鹰隼就是鹰隼,有自己的原则,基本的正义感在心中,也许是因为她会飞,看到的更多,心怀一种期望,知道在无人区之外有一个地方,在故乡旁边,收留一颗流浪的心。其实有翅膀的生物就是不一样,最后还是鹰隼飞到天上自由了。还有那个傻子,可能因为他本身就傻,我觉得他是被塑造得最像人的人。他明知要死了,看到带刀男人的车灯亮起,冲过来,他不跑,还举起了锤子。那是他唯一的武器(这个武器也缔造了整片当中最好笑的点!啊哈哈),他像一个人一样保住自己最后的尊严。
2、 无人区里的人是为了什么出现。律师为了名利,这是多少社会人的梦想。通往名利的那条路,宁浩在电影里,坐在那破烂沙发上,想象着自己成为昆汀,成为希区柯克,顺便就指出来了:蓬山此去无多路,唯有进入无人区。可惜没有青鸟帮忙探路,鸟被关笼子放后座了。律师的后果是,名利之路不好走,难免就要摔跟头。(最近押韵真是太厉害。)走在名利朝圣路上的人啊,当你们对自己丑陋的成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多牛逼,明天要上头条的时候,不要太嚣张。因为,你会玩的人类社会的把戏,在这无人区茹毛饮血的地段不适用了。姑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到底为什么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无人区来了?大概就是因为她是个有利可图的姑娘。这和鹰隼为什么被抓是一个道理,就是因为它本身是有利可图的。最后他对舞蹈老师说的一席和过去有关的话,我也没太懂。警察是为了执行公务进入无人区,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徘徊在无人区(他保护的地方)之外。既拥有权利,又无法逾越自己权利的弱小和无奈。这是羸弱的制度和人性交织起来的矛盾。其他人统统为了利而来。想一个看电影的时候,同学提出来的问题,这帮人在这个无人区,寸草不生,都市的繁华都没有,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让我们回到非洲大草原上,雄狮和羚羊都在土地上自由徜徉。什么时候有性命攸关的事情发生?雄狮饿了。饿了吃多少?一家狮一起吃一头羊,吃饱了就好。动物尚知道足够的意义。这些无人区里的人却已经不知道。也许导演是在说,人当起动物来,比动物还动物。颇有些就怕流氓有文化的意思。动物有了人的思维,进化最快的就是贪婪。带刀男人为了捉鹰隼,断了一条腿(被撞断了,说不定就是他为什么那么爱撞人的原因。)老婆被人一氧化碳(猜测参照律师被关车内一段)毒死。家破人亡还要捉。夜巴黎的人也是一样,冒着危险把油藏在草垛子里运进来,过着贫瘠的生活,就为了坑别人几千块钱。他们都忘记了为什么要在这么贫瘠的土地上追逐这代价高额的利益了,因为他们已经在这种追逐当中,失去了自我,追逐成为一种本能。
3、“猴子和人的区别,不是压抑自己的自私,而是会玩火。”这句话反复在电影中出现,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这句话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它讨论在一个社会当中,是人性中的善还是法律制度完善让人之所以为人。
首先,让我们在这里思考一下“火”。“火”是什么?人类对火的崇拜是一种历史传统。西方社会早期的原始宗教就可以追溯到拜火教,古代城邦当中,一团“火”代表着一个家族,不供奉一团火,不是一家人。古代中国人也拜灶神,同样也是对火的崇拜。依照“火”,人类建立了家族,发展成国家,衍生出秩序的社会。其实人对于“火”的敬畏,就是对这个社会的制度潜在的力量的敬畏。火和法律的制裁一样无情无义。
接下来可以看这句话了。
律师的老师说猴子和人的区别,是压抑自己的自私。这意味着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本身对文明的追求,从而把完全的自私放在第二位,遵守一份共同的社会契约。而律师一开始则认为“玩火”更能体现人性。这表明他放弃了对于社会制度的敬畏,期望凌驾于它之上,把这作为个人价值的实现。
最后律师从那些恶人严重看到了恶能有多恐怖并不能完全改变他,他装死从黄渤手下逃脱,起来面无表情地逃离。是在和姑娘的互动之中看到了善,让他恍然之间明白了人性最真实的美好。他在卡车冲向她的那一刹那,选择“玩火”,则是象征他对于他老师话的再理解。制度是很难完善到完美的程度:比如片头一场官司的偏袒;比如这个无人区里竟然没有充裕的加油站,才使得这些人横行霸道;又比如警察玩忽职守,才令杀人犯杀得不知停止。并不是臣服于法律带来的对自私的压抑能够补充法律的不完善。相反,是包容和帮助,是人的最本质的善来补充这一切。所以律师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姑娘。同时,律师领悟这句话的过程也是他从一只猴子变成真正的人的过程,只是过于惨烈。-------------吐槽啦,脑残粉慎入------------------
最后,想说这部电影有两个地方让它在我心中的印象从五星降到四星。
1、律师红车穿过沙漠镜头手法太像广告
如果一开始,耗费了那么多充满质感的细节镜头,营造了浓浓的西部风味。麻烦导演您不要让我突然以为电影中断:只见大手笔大场面,从沙漠的公路上,从戈壁的石山那边,以一种极为飘逸地姿势,飞过来一辆红色耀眼的汽车。这是打汽车广告的拍摄手法好吗?!(有朋友说这不是广告,我的原意是说这个镜头拍摄手法像广告,没有质感)之后我每次看到那辆车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到除了车标之外的地方。
剪了就干净了。
2、结尾真的毁了
从二道梁子出现开始毁。
我本来看到二道梁子那扇门,想起了《冰与火之歌》暴风诞生丹妮莉丝来到巫师之城的景象,盼望生出苍凉的霸气。
之前,很喜欢那个带刀大叔的,因为我喜欢冷酷的男人。但是最后两方开始抢钱,他的霸气一下侧漏了,只剩下残忍,少一股狠劲。残忍不忍直视,只会拿着武器四处杀人。可是这还没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一个狠到骨子里的男人,不会害怕成这个样子。更加不会害怕律师烧完钱,所以停手:一枪毙了律师钱就烧不着了。【经知友提醒,这个时候大叔已经木有子弹了!】
所以我想,如果按照导演前面的安排,要把他塑造成一个有个性的坏人,功亏一篑啊,又变成“高大全”的取反——完美坏人——了。
最后跳芭蕾那一段又太温情,跳跃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不是剪片的原因。也许导演是为了强调这个姑娘最后终于选择了“跟你说句实话”,承认自己没学过舞蹈,但是电影就不酷了啊!我想看一酷到底,不是酷了半天,最后喝碗心灵鸡汤。【经知友提醒,这是为了过审修改的结尾,我还是喜欢我想的那个结尾,hoho】 心灵鸡汤三千瓢,你又何苦凑热闹!(押韵还是很厉害!)让姑娘手里抓一把带火的钱,赤脚走在苍茫的荒漠公路上吧。那样我就不会今晚有点睡不好了!
还是谢谢宁大师带来这样一部好电影。值得人思考。一般电影懒得拖着个病腿从晚上写到大清早8点。
---------------------------------------买票太晚,只买到了1排1号最角落的位置,我在万达CBD9号厅看的,200多座的大厅,晚上7点20的黄金场,上座率100%。电影结束,响起了一片掌声,对于一场普通公开放映(不是首映,没有主创到场互动,不是资料馆经典片观摩)的国产电影来说,这样的情况属于极为罕见。片尾字幕全部结束,现场还有四五十人没有从座位上离开,我是其中之一。上面跟评价无关,只是部分观众对这部电影直接反馈的部分事实。对我个人而言,曾帮大学同学作为投资人参与这部电影的投资,后来因故此笔投资又撤出。那时电影还未开拍,看过几版剧本,基本跟现在公映版本大体差不多。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四年后,终于上映。当年初次看完剧本后,很惊讶,居然完全改变创作方向,各种惊喜。此后四年,我几乎从未有过提前内部看《无人区》的念头,尽管身边各种人各种方式看过不同版本,我还是忍着不去想这部电影,包括后来《黄金大劫案》时期,大量时间跟宁浩交流,我也从未跟他提过私下看一下《无人区》未删减版的要求。因为,在我心里,这电影是必须在大银幕上看的,不然,宁可不看。今天,终于看到了,没想到,等了四年。如果有平行世界,在一个2009年《无人区》得以顺利公映的平行世界里,我坚信这部黑色电影会引起电影行业的巨大反响,此后很多事都会不一样,昨天看南都方夷敏的报道,采访编剧黄海,他说:如果《无人区》2009年顺利公映,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黄金大劫案》。今天,看完《无人区》,我才更深切的理解和认同这句话的涵义。这部电影我没在看情节,因为之前烂熟于胸,而在看完成度和性价比,结果两者水平都很高。《无人区》在我看来最有价值的一点,是作为一部大陆国产片,其在形式内容(类型)和价值观传输两者的结合,距离好莱坞工业创作水准最接近的一次,即使四年后,在其类型领域,依然如此。这个很厉害。换句话说,这才是真正的一部可以在文化软实力“走出去”的国产电影。当然,用2013年功利的市场眼光,眼下正是服务于青少年一代的电影创作潮流,怀旧青春、都市爱情、公路喜剧都是正热的电影题材,这样来看《无人区》似乎有点OUT了,本来西部片就是国产电影濒危稀缺物种。也有人说,这部被耽搁了四年的作品已经被“神化”和“严重被高估”了,没错,是被高估了,但被高估的是广电审查系统的思想觉悟、政治高度和艺术感受力,被高估的是现在年轻观众对有智慧的娱乐电影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已开始被俊男靓女景片儿拼成的国产片惯坏了。我不认为这部电影经过修改后,对导演表达的损害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因为《无人区》本身的气质是无法被修改的,除非全部重拍。《无人区》应该可以说放到世界电影市场上,也是一部独立制作质感、品质过硬的黑色电影。而且因为其传递的价值观的普适性,它本身也是具有海外市场的。唯一的问题,四年之后,这部电影看上去有点“旧”,有点跟当下市场热点脱节。但正因如此,我认为《无人区》在2013年反倒会得到更多预期之外的东西,比如四年过去了,很多影片内在对人性的残酷表达,现在的观众比四年前更容易被点醒,更容易映照现实。因为2009年如果公映《无人区》,它会是一部创新的娱乐作品,是一部话题之作,但依然只会在电影层面;而2013年的今天来看《无人区》,你可以说它是一部纪实性作品,直指人心,它可以进入到社会现实层面。这电影骨子里用一种“不屑”的精气神儿,来阐释人性的救赎。2013年来看,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或许是某些人始料未及的。
二流电影宁浩在《黄金》上映后的一篇访谈中提到这是一个二流时代,当时深以为然。二流时代通常一个二流作品基本算是佳作了,《无人区》就是一部二流电影,看到众人欢呼雀跃,这情景宁浩本人应该都很无奈吧。—————————评论有剧透————————————————
电影的优点我就不赘述了,其他的评论里都快溢出来了,就差买个锦旗挂在宁浩办公室里了,锦旗上写着“中国电影的大救星”“国产片的希望之光”“反抗光腚的天才”。
电影的优点很多只能是算正常水准,远谈不上优秀,什么画面精致,风格老道,演员惊艳。还是那句话,基本都拿二流当一流在捧。
废话不说,转入正题,集中说一下电影的缺点。
1:价值观问题
宁浩本人对电影产业和社会有很多的思考,有些十分精彩。(中国电影导演都很能说,要是拍的和说的这么好,中国电影早就出息了。)无人区里的价值观,宁浩除了在电影外说,还在电影篇首说。没错,就是两只猴子的故事。说白了,就是讨论人的社会性问题,离开社会后人会不会变成野兽。
嗯,貌似一个很深刻的讨论。我于是开始期待编导怎么通过故事来刺激我的思考,但是通篇电影看完,我都没觉得电影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深入探讨。拜托,所有人不都是为了点钱在忙活吗?和社会性丧失、人的动物性有毛关系啊!
里面所有人都围着钱在转,鹰贩子为了钱,加油站为了钱,保密为了钱,杀人还是为了钱。除了那个傻儿子出于本能敲死了黄渤,有那么点人性恶的意思外,我擦亮眼睛也没在电影里看见导演塞给我的价值观大讨论啊。
货币其实是社会文明的一种符号。我记得《黑暗骑士》中老管家和蝙蝠侠有一断精彩的对话,老管家回忆当年押送一批宝物去收买某部落首领,但中途被一群强盗劫持了,结果那些奇珍异宝根本没有换成钱,而是被盗贼丢弃,孩子们把珠宝当玩具玩耍。老管家说:这些人对有逻辑的东西不感兴趣,比如钱。意思很清楚,越是无人区,越是不在乎钱。你要这么多钱干嘛,荒无人烟的地方又没什么消费,难道攒够了去北京买个小产权房。
编导的思维始终没有离开城市模式,人物的出发点基本都是围绕在利益上,根本没有进入那种荒漠族群的价值体系里。人性的阴暗面在社会约束下一直潜伏着,一旦离开社会,就会出现各种可能性。
你看到哪个动物低头天天数钞票的。可能拿动物作比较有些偏激,但是,动物正是人类自身的一面镜子。当初黑猩猩研究中,学者就拍下了猩猩有残杀同类的习俗,场面十分血腥骇人。出于对人类脆弱心灵的保护,学者们都是拖后很长时间才逐步公开。
所以《无人区》的价值讨论很无聊,也很无趣。作为一个城市动物,我并没有得到什么启示,更没有对无人区发生的事情感到震惊。把整个故事搬到北京昌平区,一样成立,反而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更合理,因为离大都市文明更近,消费有了理由。真不明白干嘛跑到新疆去,除了摄影画面的追求,没看出什么必要来。
在这里赞一下《可可西里》的片头,当初看了十分震撼。夜晚,盗猎者绑了巡山员,先是给了烟抽,然后低声询问名字,一片祥和景象。紧接着,背后就是一枪毙了巡山员,猝不及防,马上我就感受到了无人区的血腥和残酷。
2:人物的塑造
宁浩导演善于营造故事的起承转合,但是人物一直是他的致命短板。前期的疯狂电影里,密集到恐怖的故事掩盖了这个问题,到了《无人区》和《黄金》的时候,故事开始放慢,人物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了。
宁浩电影里的人物塑造从来都是概念的(卡通化),虽然很多人很喜欢这样的人物设置,但是这种扁平化的人物一旦脱离密集叙事,马上就会变得很无聊。
《无人区》里的配角人物比主角更让人有好感就是人物塑造失败的例证。以那个黑店老板娘举例。出场几分钟时间,很多人对其留下深刻印象,保密费50元。嗯,多好玩的人物,贪财贪得这么可爱。好了,如果放大到两个小时里,老板娘成了主要角色,在所有场景里见人就变法要钱,你就恨不得要掐死这个人物了。
徐峥这个角色是编导用来代表文明城市人的,自私,贪婪,除了这些最普通的标签,就什么都没有了,全靠本能反应。要不是演员撑着,人物越往后越无聊。
徐峥有儿女吗,他记挂家人吗,老婆(女友)感情怎么样?角色有些什么小癖好?家里有宠物吗?你哪怕让他得个糖尿病也行啊,也算是人物的背景故事!越是无人区,越是要制造反差,徐峥的社会背景联系越多,我们就会越寄情人物,希望他能走出无人区。人类的丰富感情,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点。
……………………………………
写累了,还有些问题也不想说了。硬要称赞的话,《无人区》算是国产电影的诚意电影,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管你是禁了四年,还是四十年,最终还是要拿作品质量说话。
不约而同毁宁浩看着满屏的“神作”、“年度最佳”、“起立鼓掌”之类的字眼,我再也坐不住了,速度奔赴影院。嗯?一定是我打开方式不对,我看得和你们看得一部片子么?打个底一等的剧本刻画人物,以独特新鲜、丰满生动的人物性格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二等的剧本注重故事情节,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取胜。拿电视剧举例子,为什么赵薇演《还珠格格》、李幼斌演《亮剑》可以大红大紫,湖南台的狗血剧《百万新娘》、《加油妈妈》收视率压倒性第一,但大家依旧叫不出主演的名字。这是类型的原因,小燕子、李云龙、许三多是编剧和导演着力塑造的生动、独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他们的性格和外部的冲突推动着事件的变化和发展,换谁来演只要演得活这个人物都能一夜爆红;而像《百万新娘》、《千金归来》,剧情跌宕起伏,但里面的人物全部扁平化、脸谱化,好人都刘慧芳、坏人都陈世美,人物的性格和动作只是为故事推进而服务,没有现实依据和心理变化,演员就是个道具,换谁来演都一样。这个的结论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要从会选剧本开始。同样,有人问过:为什么艺术片那么晦涩,却是经典?因为我们看到的艺术片几乎全是描绘人物,各种各样的人物,从个体的外部动作和内心世界延展到对人性的思考。但因为太过注重内心的剖白和多样化人性探讨,故事情节的戏剧化就变弱,所以很多的艺术片不好看,没有娱乐性,但它是一等电影,它更重艺术性,像法国经典《红》、《白》、《蓝》。而商业电影因为更重视娱乐性和感官性,所以要堆砌情节故事,用悬疑探秘、跌宕起伏、大悲大喜或者特效、色彩来吸引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物的刻画就会弱掉,像《泰囧》。当然为什么会有经典商业电影,是因为它既能兼顾人物塑造又能有好故事,兼备艺术性和娱乐性,像《老无所依》。其实铺垫这么多,无非就是为了说这个:人物扁平化《无人区》里一切人物塑造都在为事件推进让路,典型的情节驱动人物动作变化,而不是人物变化驱动情节发展。人物的动作和动机随着事件转变而无理由的转变,这样就会形成人物性格前后矛盾、逻辑混乱。而最终为了推进情节使人物逻辑混乱也不会得到好故事。潘肖和余男,一个疾奔回城有着近在眼前的名利双收,一个靠卖肉两年才攒下两万块钱,准备逃出魔窟开始新生活的妓女,没有心理激荡过程和“激励事件”,突然转变。一个没有道德感的冷酷律师对一个满嘴谎言的妓女冷漠厌恶到突然互相为对方舍生取义,这种转变没有过程也没有任何依据,转变的动因逻辑不存在,所以这两个人物到后面就立不住了,人物性格和心理模糊不清,人物的后续动作就不会合理,一切看来就假了。其实转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导演让我转,我就转了。典型的人物塑造为了故事情节让路。鹰老大这个人物也是这样,一开始的鹰老大塑造的是阴狠毒辣,逻辑思维十分清晰,但是杀个人他还是怕的,所以他会请律师把他捞出来。但后面为了才一百万一只的鹰,搞得扫荡金三角一样大开杀戒。这种人物塑造逻辑矛盾,就是为了给故事铺路,一切为故事圆满服务。关于黄渤的角色,正如他对夜巴黎父子的台词“你还真是个傻子”,他才那个最傻的角色。一出场被撞飞,再出场还被撞飞,三出场彻底被爆头就此没下文。这个角色是个没有价值的角色,他的命运全部是被动的,连主动的机会都没有,剧作里这种角色就是龙套角色,两个货车司机演这种角色很合适。按黄渤四年前的咖位这种角色他不会接演,至于他为什么演了,我想原因有两个:一、人情;二、随便什么角色,最重要的是哥们一起去大西北撒个野。另外片中几路人马,无一不变着法的为了纠缠而纠缠,统一面目狰狞,满屏的黄沙飞扬、撞车、爆炸、刀刺、枪战,宁浩的劲全部使在了这,尽可能用黑色暴力的外衣来弥补人物和叙事上的不足,视觉感官十足,但人物成了事件中的道具,这些人物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他们已经符号化。另外,夜巴黎一家三口塑造的比几个主要人物成功的多,因为前后逻辑通畅、性格鲜明。高原节奏说节奏就要说电影的叙事结构,《无人区》虽然弱化了《疯狂的石头》典型的多线叙事结构,试图摆脱抄袭的影子,但模仿盖里奇的叙事结构痕迹依然明显。几股势力反复纠缠,你追我赶的情节反复堆砌,始终保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队形,整体的叙事节奏在激烈交火的纠缠中一直持于紧张高位,却没有拉开反差。什么是好的节奏?有松有紧有反差,《无人区》只有紧没有松自然也没有反差。编剧行话里有三翻五斗之说,说的俗一点一部电影或者一集电视剧,三分钟一小抖五分钟一大抖、情节翻转为的就是拉出节奏反差,用张弛有度来牵引观众。如果去拉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你会发现它的节奏是这样的:因为我画不出节奏曲线图,只能找形似的物体代表:小山包连着大山头、大山头再连着小山包、盆地、平原。就这样,自行想象。而《无人区》的节奏是这样的:高原、平的。高原、平的。是一会紧张一会感动的全程无尿点还是无聊的晃脚游离,观影感受骗不了人,这就是节奏。从BUG看导演的追求电影中有一些小bug,比如夜巴黎父子怎么能以惊人速度超过潘肖提前布好陷阱;潘肖腿部中枪后竟然还能健步如飞;潘肖神一样的到达二道梁子,而且不知从哪变出一件类似雨衣的衣服扮神秘人。这些小bug,很多影片中都会有,并不影响叙事结构。但这些逻辑问题是可以补得圆满的,放任这些小bug存在只会让影片变俗气,这是导演的审美问题和对观众真诚与否。《富春山居图》烂在没有逻辑,林志玲上天入地,想扮尼姑扮尼姑、想扮空姐扮空姐,一切只要导演想,人物就能做,故事就能走。所以它是烂片,这种“想当然”的逻辑bug《富春山居图》里平均3分钟一个,而《无人区》是平均30分钟一个,有也不妨碍,只是会有点低俗的味道,影片格调自然就不会高了。对《无人区》我听到的最高褒奖是“真正一部可以软实力走出的国产电影”。既然这么说,那就来说说好莱坞经典叙事。《无人区》是模仿美国犯罪片模仿地并不高明的作品,结构的架子模仿的还算有样,但细节填得并不高明。作为男主潘肖他的每一次死里逃生都是外因的救助,没有主动动作,这是最大的败笔,所以这个人物塑造是软弱无力、前后矛盾的。具体的细节我记不得了,回想每一次潘肖身陷绝境之时,救他出困局的一定不是他自己,要么是两个蠢司机撞上来了,要么是鹰老大撞上来了。但在好莱坞剧作法则里,作为影片的hero他必须要自救。《被解放的姜戈》里姜戈最后被装进笼子押解上路,这个hero怎么能脱身,也学《无人区》来个蠢货把他撞飞么?当然不是,姜戈利用押解人员的贪钱心理轻松骗取出笼,并解放了黑人兄弟,在一片崇拜目光中策马奔腾救他娘子去了。《超人》里超人被打的观众都觉得快疼死了吧,但就算你两半了也不会有人来救你,你必须自己挣扎着站起来把敌人干掉。这就是剧作法则,这才能体现一个人物的魅力,这才能大快人心。而《无人区》里是用几股势力的相互扯皮、精疲力尽,最后大义凌然、同归于尽来大快人心,还真有人大快人心的。国产电影走出国门,不能只看这些商业类型片是不是向好莱坞越靠越近,《无人区》无非就照抄了个美国犯罪片的外壳,做了个形似。作为不同的需求标准,商业片只是一个方向,好莱坞也只是一种风格,还有艺术电影、艺术片方向。国产艺术电影有很多水准之作,我们对于自身和世界的思考并不比欧洲人迟钝。而对于商业类型片,《无人区》确实是我们模仿好莱坞黑色犯罪题材最像的一次,但论到软实力和走出去,我想我们仅达到偶尔能讲清故事,但大多时候还是讲不清的阶段。很明显,《无人区》连故事都没讲好,叙事能力太弱,这方面《北京遇上西雅图》和《泰囧》做得比《无人区》好太多。所以要论软实力,怎么都轮不上《无人区》,我想宁浩自己心里特别清楚。但话又说回来,《北西》和《泰囧》为什么走不出去,《宿醉》又能比我们好多少?质量都差不多,都是照搬好莱坞经典叙事来的,标配水准。是因为它的主角是黑头发黄皮肤,是因为我们还不是主流经济体,就像花钱进电影院你会选择韩国电影都不会选择越南电影一样。看到大家不约而同的赞美,哦,原来你们故意捧他,让他不思进取!你们太坏了,这个世界不会好了。
宁浩一贯的问题,对情节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故事中人物的关注。在疯狂系列里尚能被喜剧掩盖,在这部片子里却被放大。全片从正面到反面,一个真正立得住的角色都没有,都是走过场,戴个脸谱演出戏。赚钱是肯定的,也该赚,只是让人略觉失望,毕竟希望他能更好。以上。前几个往天上捧的答案,服了。
刚写的影评,拿来献丑。======================================================================
《无人之意》
潘肖是明白人,但不算聪明。聪明人懂得审时度势,而他过于自信,所以他不懂。    何谓时势?在什么环境,该说什么话,应做什么事,心里要有谱。潘肖有没有谱?他有,但他所用的,是张现代文明勾心算计之谱;而无人区里的谱,是锤子敲到脑门上,“嘭”的一声,就这么简单。    冷血的隼贩子头头目光犀利,看出潘肖那与他极其相似的逐利本质,故而视之为一路人。潘肖拒绝这种观点,是因为他自认为对生命、尊严这些玩意儿还有最基本的畏惧。多可爱。    《无人区》的思维套路简单:不要跟道德品质极端恶劣的人谈人性,否则他们会把你拉低到与他们相同的高度,再用丰富的经验做掉你。荒沙戈壁的恶劣环境塑造了某些毫无人性的居民(仅就电影而言,切勿联系现实),当自以为是的现代文明代言人来到他们的腹地,你不仅放下了手中的枪炮(公安),还妄想与他们谈和平。这些遵从着最纯粹原始自然法则的生灵会感激上苍,继而榨取你、撕裂你。潘肖的成功,是处于他那如鱼得水的法庭与交际场;而他的失败,则在于其高估了理性与思维的力量。    托马斯.索维尔有云:“人类的内在缺陷是最基本的问题,文明仅仅是努力克服人性问题的不完善办法。”当你以玩弄的态度来对待文明,又以这种文明去对待一片毫无理性的荒漠,结局之肯定已无需赘述。    油、隼、女人,潘肖所触碰的,是这片无人区中对于暴利的赤裸欲望。他或许估算不起这些欲望的分量,但他可以见证由其引诱而来的疯狂。贫瘠土地上夜巴黎、大富豪的字眼,是荒谬戏谑,更是对于某种刻板印象的寻求认同感吧。    听闻未删改版的结局是:“舞女在漫天飞舞的钞票中,不知往哪里去。”电影院的版本则给出一个真善美的尾声。在我看来,二者都挺好。事实上,舞女所要背负的过去,并不应有对于潘肖的歉意;潘肖之死,也并不是因为对于对某些丑恶人性的绝望。他只是个假装不经意进入狼群的倒霉蛋,电话断续连接着一场异空间的记者招待会。他本应死于一氧化碳中毒,但活下来后,他意识到身上背负的是一条女人的性命。    用自己去拯救舞女,是潘肖心中的等价交换,是所谓文明还能发挥作用的余地。    人性本为何物?善,还是恶?我长期以来的观点是人性本兽,野兽之兽。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想要那些感知到的事物,此乃欲望、动机。如果我跳出那些坚持操守的观点来看待这场故事,目见之物,可能只剩下人类生活中的某个话题:碰撞——屈从还是征服?
就电影类型而言,无人区到底是西部片(western)还是黑色电影(film noir)?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西部片并不是一个单由拍摄地点决定的类型,经典的西部片(1950年之前)的中心主题包括了:一个能骑善射,正派,有强烈道德感的孤单英雄,他的中心矛盾是原始主义(primitivism)与文明(civilization),代表原始主义的是印第安部落,牧场,代表文明的是对生命强行施加“管理”的力量:城镇,军队,法律,婚姻还有孩子;原始主义和文明是主角面临的艰难抉择,他的心向往自由,而理智却站在文明一边;主角个人的矛盾最终将在仪式化的枪战与放牧中得到化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原始主义阵营,印第安人民纯朴善良,代表的是自由和善的一面,而文明代表着物欲和邪恶(粗鲁暴力)。回到[无人区],很容易看到没有人是绝对善良的,所有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包括片中的警察。当然影片最后我们也看到了徐峥和余男所扮演的角色知恩图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舍己为人,当然还有多宝扮演的角色为了替友人报仇不顾生死,展现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但从人物设置和主题来说,无人区很难被称为一部西部片。可能会有朋友指出,我是拿经典西部片的陈词滥调评判一部21世纪的电影。西部片在1950年之后确实有很多新的尝试,但核心价值观和人物结构设置得以保留。举个近一点的例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2008年的[老爷车]就可以看作一部发生在城市的“西部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西部片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这部片子:谁是孤胆英雄?哪些人“无知”而善良?哪些人“文明”而邪恶?故事的主角如何解决了这个矛盾?同样,[无人区]也不是一部“黑色电影”,它是一部很“黑暗”的电影,但它不是“黑色电影”。西部片也好,黑色电影也罢,都是“美国”电影发展史上“阶段性”的电影类型。他们都是“美国”社会,历史的阶段性文化产物,他们反映的是“美国民众”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集体潜意识。这些都和我们的[无人区]的创作背景没有半点关系,在2009年如此,在2013也是这样。中国电影需要向好莱坞学习的东西很多,叙事结构首当其冲。中国电影需要自己的电影类型,同时也需要借鉴适合自己的成熟类型,当然这种借鉴不能是盲目的,没有必要为了“走出去”,刻意去传递别人的价值观。宁浩为拓展中国电影类型片所作出的努力是非常令人钦佩的,但仅仅为他加油点赞是不够的,电影从业者和学者们应该引导观众甚至其他电影制作者正确地解读电影,而不是随意给它们扣类型的帽子。如果非要给[无人区]扣一顶类型的帽子,它更像一部惊悚电影(thriller)。惊悚电影不是鬼片,那种让人怕怕的电影类型是恐怖片(horror film)。惊悚片简单地说就是:普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了不普通的境地(不普通往往指有生命危险)。在[无人区]里,徐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猎鹰者的棋子,替其将非法捕猎的隼带出关卡,等待他的是黄勃扮演的杀手和死亡的命运。在观影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车有杀手(黄勃,而且徐峥对其身份一无所知,毫无戒备),后有追兵(货车司机,猎鹰者),沿路都是唯利是图的奸诈角色,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徐峥分分钟要跪的节奏,他能否死里逃生的悬念直到影片最后才揭晓。分分钟让观众担心主角会跪是惊悚片的最大特点。惊悚片按照主角是死是活可分为两类:主角活,普通惊悚片;主角死,姑且叫它“黑色”惊悚片吧。这里主要讨论后者,因为[无人区]里徐峥的角色死了。“黑色”惊悚片比普通惊悚片更加惊悚,主角在影片中成为潜在的受害者,分分钟要跪,最后居然没有死里逃生,真的跪了。这本身已经很惊悚了,但更加惊悚的是,个人力量(主角)即使在所谓正义的力量的帮助下(通常是fbi之类的)仍然不敌邪恶势力,而且邪恶势力在影片结束之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最适合处理“黑色”惊悚片的亚类型是“政治惊悚片”,在这里,邪恶力量本质上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以是,政治组织,宗教团体,特定的行业环境,甚至恐怖组织。举两个例子,一部好莱坞电影,一部韩国电影:1. 无懈可击(Arlington Road) 中的主角非但没有破坏国内恐怖分子的计划,反倒成为了对方恐怖袭击的最后拼图。这里的邪恶力量是国内恐怖主义(domestic terrorism);2. 恐怖直播 (2013)里的主角在影片最后亲手按下了引爆器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恐怖分子”。影片中让主角成为潜在受害者的除了“恐怖分子”外,还有影片中为了收视率而牺牲道德和人性的广播电视系统,以及傲慢懦弱的虚构韩国government。其中所谓的“恐怖分子”最终也成为了一个受害者,真正逼主角走投无路的是电视台和虚构韩国government。[恐怖直播]相比[无懈可击]而言和[无人区]更具可比性,[无懈可击]中的教授主角虽然偏激,但本质上是善良正义的,而[恐怖直播]的主播主角尹英华是个有受贿史的世故大叔,这点和徐峥扮演的无良律师潘肖很像。简而言之,潘肖和尹英华都不是好人,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奸诈的小人,观众之所以还关心他们的死活是因为反派如此邪恶,以至于稀释了他们的恶劣本质,主人公偶尔闪露出的人性光芒甚至让他们显得“很可怜”,让观众不由得为他们的死活捏一把汗。[无人区]中的邪恶势力比[恐怖直播]和[无懈可击]中模糊很多,可以理解成在一个充斥着“谎言”和“金钱交易”的“无法之地”(这点影片反复强调,从影片开始的法院判决戏开始),世界的法则是弱肉强食,是以暴制暴。在这样的世界中,善良是没有出路的,唯一的出路是同归于尽。但是一个猎鹰者倒下去了,在“无法之地”的土壤还会孕育千千万万的猎鹰者;余男扮演的妓女成功脱身,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但还有多少人性尚未泯灭的灵魂被困在荒无人烟的“无法之地”?[无懈可击][恐怖直播]如果来到中国,一样很难走上院线,邪恶势力在影片结束时仍旧大摇大摆地逃脱了道义和法律的制裁,实在能产生太多不和谐的解读了。“黑色”惊悚片在当下的环境下注定是“不合时宜”的。
今天上午看了,简单谈谈,轻微剧透:从之前放出的风声来看,无人区里没有好人是真的,警察很蠢的剧情估计删掉了,结尾蛮温情的,舞蹈,孩子,还有阳光,当时联想起了《天下无贼》,同样是没啥好人的电影,同样的自我救赎和还算给人希望的结局。不像疯狂系列,黑色幽默少了很多,一些笑点也属于演员本身带来的而不是剧情和台词,四年前的黄渤还不是腕儿,和其他演员一样,这是一部宁浩的电影,除了串联起故事主线的人物外,没有真正的主角,那是一组人物群像,从西南重庆,到厦门,再到西北,他们代表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小人物。不管是徐铮演绎的唯利是图的律师,还是阴险狠毒面露凶光的大反派,作为手下杀手留着光头黄渤,都演的很好,但并不出彩,感觉最出彩的是加油区“夜巴黎”的老板和他的傻子儿子,我看的西部片不算多,但感觉这样的人物设定有点儿像西部片里常见的“后有大BOSS追杀,前有当地某个有黑道背景的奸商搅局”的套路,当然,自然而完美的结合在中国的西部,宁浩又做到了。当然也很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水浒里孙二娘和张青开的人肉包子铺,加油站老板把奸诈演绎的分外露骨,而整部片子最让我感到温情和最震撼的桥段都属于老板的傻子儿子:先是余男饰演的舞女被追上后,由一匹马拖着车和傻子儿子一起往回返,余男说:“姐手被勒疼了。”他木然的看了一眼,但这个细节至少说明,在唯利是图的加油站老板和老板娘手下,至少他俩还可以在一起相依为命,多少让人感到温暖,而之后他们被盗猎集体老大追上后,在即将被那一瞬间,他举起了自己的锤子,表情依旧木然的迎接自己的命运,全剧所有的死亡,大多突然而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只有傻子,被撞死的时候举起锤子,并且给足了特写,螳臂当车的故事总是被文艺和文学赋予悲壮,可惜在大漠之中,这样的死亡大概只会被黄沙掩埋,也就在那一刻起,反派的面目显的分外可憎。一望千里的雅丹地貌拍摄出来非常壮观,整个影片也被西部大漠打上了粗粝的风格,国产电影有很多在西部取景,但大多数都是古装片,借助的是西部的景色,讲的是或者武侠或者神话的故事,能够把西北的人文和景色完美融合在一起,做成中国的西部片,在我看来,《无人区》是做的最好的,当然我没有看过高导的《西风烈》,所以不好比较。总的来说,值得进电影院一看,而且我认为甚至是今年上映的最好的国产电影,对于宁浩来说,我们应该对他的才华给以票房的鼓励,哪怕迟到了四年。PS:作为太原人表示,真正的笑场的地方是余男说“我以前是山西舞蹈艺术学校的”,宁浩这是多大仇哈哈哈
不妨想想看,《无人区》的矛盾汇聚大逆转是怎么完成的,徐峥是如何在三方会面时控制场面的?这个场景是否必须要徐峥来完成,还是换成任何一个灵机一动的路人甲也能做到?经常灵机一动是徐峥本来就有的性格吗?他在整部作品中都一以贯之的体现出这一点吗?徐峥这样一个鲁莽、做事不过脑子的人,为什么偏偏在那个时候就灵机一动了?电影有解释清楚原因吗?如果你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那么你应该能理解,《无人区》是一部理念先行的电影。文艺创作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预先设定某种概念、精神、质感、主张,然后思考如何体现这个最终目的,回过头去再构造情节、补充人物性格。即所谓理念先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另一种则是人物驱动的。即先不知道自己要弄一个什么主题,而是从细节的人物刻画开始。先想好人物是什么背景,有什么动机和特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然后把这些人物放到一起,摆弄摆弄,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开始交叉、互动、发生故事。至于这个故事最终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一开始并不那么清楚。这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这两种创作路径会导向不同的结果。理念先行的作品容易感动人、震撼人,因为它本来就是从主题出发的,设置一个感人的主题很容易。此外,这类作品的情节通常也很精美,因为情节先于人物,在设定情节时人物性格都还没有完全定型,不需要考虑人物的束缚,写起来随意度很高。如果需要出奇制胜的结局,只要构思一个脱离性格的情节就好了——比如《无人区》的大逆转。人物驱动的作品则反过来,它由一个个能说会动的人物发起的,细节真实、丰富、可信。但人物有了自己的性格以后,会自己走、自己说、自己做,不完全由作者摆布。人物可能最后走向他自己希望的方向,而不是主创希望他走的道路。如果人物到那个时候竟然没有按照主创的希望做某件事,情节怎么推进?情节不按步骤推进,就没有故事性,没有故事性怎么吸引观众?这样的作品故事性不好把握、节奏不好控制。《无人区》是比较典型的理念先行的作品。它的情节设定比较精巧、环环相扣,线索多头并进,最终汇聚到终点,结构很精致。但是人物性格则相当粗糙,甚至可以说全是漏洞。一个成功的律师首先应该是心思缜密、谨慎行事的。这样的人会不会酒后驾车、挑衅警察、与人争气斗勇?如果说徐峥与普通律师不一样,他就是一个冲动、莽撞的律师,那他应该是精神强健、勇往无前的,怎么会在遭受挫折的时候痛哭流涕、自怨自艾?如果他只是一个抗压能力不太强的普通人,遇到困难会精神崩溃、自怨自艾,最后又是什么动力支撑他,突然转变为自我救赎的精神英雄?他为什么,图什么?当然,你可以说是为了爱。但是徐峥的角色看上去像是那种为了爱(哪怕有一点点可能)奋不顾身的人吗?作品有塑造过他的这一面吗?徐峥既缜密又鲁莽,既软弱又勇敢,他为了利益泯灭良心但为了爱和正义也奋不顾身,其实做事不太过脑子但关键时刻还能智力迸发力挽狂澜。宁浩没能合理的解决这些矛盾,他为了推进情节,简单的命令徐峥是、突然是、必须是这样矛盾的人。最终主角的性格漏洞百出,故事发展完全脱离人物性格,总让人觉得情节牵强。一部有风格的片子,但败笔也很明显。好像答案上了知乎日报,很多人都提了反对意见。额外补充几句:任何角色都是有内部矛盾的,这是角色张力的体现,任何一个牛逼角色都是矛盾的。想想《教父》中的Micheal,其实也是很矛盾的。他早先不想成为教父,但是最终不断发掘自己的内心,成为一个冷血、残酷、为了家族利益不择手段的人,登上教父地位。Micheal既天真、又成熟,既自然、又生硬。为什么《无人区》的徐峥也很矛盾,但就让人觉得别扭?简单地说,因为Micheal身上的矛盾是有原因、是有机统一的、是导演精心设计反复铺垫的。观众看得见这些角色身上的性格从哪里来,为什么他会一步步成长到这样,他的性格有萌芽、有发展、有挫折和突破,最终成为教父就是顺其自然的结果。而徐峥这个角色的矛盾是割裂的、僵化的,不同的性格在徐铮身上来得突兀,走得随意,看不到这些特征变化、融合、发展的过程,看不出为什么这些毫不相关的性格特征最后能让徐峥成为智慧与勇敢并存、英雄与侠义的化身。矛盾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没能合理的解决这些矛盾”,所以才会“漏洞百出”。
我觉得看电影,与其来讨论些电影里要讲的道理,还不如来说说看完的感受比较有意义。所以我就随便说几点。1.关于宁浩。很多人都在讨论的是”盖里奇“,你们这样老和资本主义的比较,这样不好。而其实,盖里奇的电影是多支线,最后收成一条主线。而宁浩,是一个铺垫狂魔。这样导致了电影前半段节奏缓慢让人无法集中精神投入到剧情里,看的时候整个影院在前半段也是洋溢着安详的气氛,一片寂静。(完全靠零散的几个笑点来支撑剧情)到了后半段随着一个个被解开,影院也开始一阵阵的惊呼。(可无非是在喊“是那个女的,八个女的!”“你看吧,没死!”“那个司机,那个司机!”巴拉巴拉)当中节奏也是有点快得乱,有些没交待好。我觉得这是宁浩需要注意的一点,但这也可能是宁浩被审太久,剪毛了。宁浩的风格还是很鲜明的,只是我有个疑问,是不是每次拍这些所谓的黑色幽默,标配都是要些傻里傻气的角色。宁浩要拍出超越自己的作品,还是要跳出原来那个框框,或者把框框改成圈圈三角。像“夜巴黎”里老板的傻儿子算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被撞一段很棒,唏嘘不已)还是希望宁浩能拍出更好的作品。2.关于电影和定位。可能是期待太高的关系,以致于看完电影总还是感觉差了点什么的。电影本身还是在一贯水准的,当然也没那么好啦。虽然现在评价挺两极的,但我觉得宁浩这次大胆使用许多暴力镜头,算是自己和中国此类类型电影的一大进步,还是可圈可点的。(另外,我也很同意有知友评论说,如果倒着拍,好人慢慢变成坏人,会更有意思,更适合无人区的名字)但有关这种类型电影的定位还是有些说不清。像《无人区》为例,(后半段)就是可以当爆米花电影,也可以给文青在家好好欣赏。而现在这样则有些进退两难的感觉,黑色黄色幽默严肃全丢一块,尝不出什么具体的滋味。看完,我问和我同行的姑娘,好看吗?她说,一般吧。我问,为什么?她说,我奔着看喜剧来的,这不适合我。我觉得如果定位难以控制的话,还是先幽默,再黑色和其他比较好。毕竟把故事讲好了比什么都强。3.关于主演。黄渤的演技真是自成一派,从脸到脚都是他自己的气质。就是怕,这一派的风格会局限住他啊,容易都演一个系列的角色。他的演技要到巅峰还有一段段路而已。虽然,黄渤演主角还说不准如何,但只要演配角那整部电影都让人期待了。有时候一部电影配角选的好,比主角作用还大。徐峥,则是“囧”完之后,更加商业了。不过《无人区》拍的早,也还是那副在“呼叫转移”的感觉。不过,演技还是深得人心的。有可能是演过的福星太深入人心了。4.关于审查。我觉得吧,《无人区》迟迟不过审的主要原因,不是什么太暴力太黑暗什么的。还是最后那段烧钱。可以看到今年的中国电影行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正在逐渐放宽。而《毒战》年中就上映了,《无人区》年底才上映,可能就是因为前者是一张张烧的,后者是一捆一捆烧的。但这一烧其实还是等了4年才点了火,不管怎么说咱们社会主义一直都在进步的嘛!(我也是有铺垫呼应的嘛!)最后,衷心希望中国电影能真的崛起,不光是靠拍一些只能意会的历史来猛戳大家的G点。就单单只是拍出令人享受的电影,就好。
我的回答可能会稍稍有些跑题,但是看了上面的答案,我觉得我说点电影以外的一些东西吧。
其实一部电影一但被禁,然后解禁播出,一般会出现两波人,一波人跟风无脑的称赞,一波人特立独行的认为电影一定会过誉,无人区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我不敢下定论,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部有想法,有意义,有价值的好电影,这部电影其实被禁的原因众说纷纭,这里引用一下审片委员会赵葆华在网络上透露的《无人区》被毙原因:
赵葆华说,宁浩当下因自恋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无人区》里。在电影《无人区》里,宁浩将他的“疯狂”系列作品的“疯狂”艺术路线进行到极致。宁浩曾表示,他过往的那两部“疯狂”作品,过于关注人性猥琐。然而在《无人区》里,岂止是关注人性猥琐?“在宁浩营造的无人区里可以杀人越货,可以敲诈勒索,可以逍遥法外,可以为所欲为!活动在《无人区》里的人物,绝大多数是负面人物。徐峥饰演的律师黄海,被当做英雄来塑造,其实也根本不是英雄。作为国家公民安全的维护者——警察,在《无人区》里愚蠢而又无能。宁浩们认为既是无人区,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疯狂犯罪就有了艺术合理性。然而这是哪里的无人区?是公海么?不是。为了好看,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失误,最主要的失误是丢失了艺术家的一份社会责任……因娱乐而损公,乃症候所在也。”赵葆华说。针对赵葆华所说的症结,《无人区》修改难度相当大。” 赵葆华说:“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这个原因让我想起了王小波《黄金时代》里的后记的一段自述:
本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开,引起了很大轰动——他画的天空完全是红的。观众当然以为是画家存心要标新立异,然而当他们步出画廊,抬头看天时,发现因为污染的缘故,伦敦的天空的确是砖红色的。天空应当是蓝色的,但实际上是红色的;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本书中《黄金时代》第一辑,曾在台湾《联合报)连载。《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也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过。我曾经就这些作品请教过一些朋友的意见;除了肯定的意见之外,还有一种反对的意见是这样的:这些小说虽然好看,但是缺少了一个积极的主题,不能激励人们向上,等等。笔者虽是谦虚的人,却不能接受这些意见。积极向上虽然是为人的准则,也不该时时刻刻挂在嘴上。我以为自己的本人就是把小说写得尽量好看,而不应在作品里夹杂某些刻意说教。我的写作态度是写一些作品给读小说的人看,而不是去教诲不良的青年。我知道,有很多理智健全、能够辨别善恶的人需要读小说,本书就是为他们而写。至于浑浑噩噩、善恶不明的人需要读点什么,我还没有考虑过。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咱们国家里前一类读者够多了,可以有一种正经文学了;若说我们国家的全体成年人均处于天真未凿、善恶莫辨的状态,需要无时不刻的说教,这是我绝不敢相信的。自我懂事以来,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是评价过高,对我国人的智力、道德水平总是评价过低,我认为这是一种偏差。当然,假如这是出于策略的考虑,那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回归主题一部电影一个作品,自然会有面向对象,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看,去体验,而《无人区》这部电影宁浩把他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了,至于最后观影人从中获得了什么完全是观影人自己的事儿,我愿意相信心态正常的人从电影里得到的是深深的感触,和自己对“无人区”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如果真有人看了这电影,磨刀霍霍向西部,争做西部老大哥,那我觉得这电影也挺牛逼的了!
以上个人看法。——————————————————————————————————分割线 没想到,上班忙里偷闲的时间写的影评有人喜欢,这里根据 的意见修改了下文章格式,方便大家观看,另外在补充一点新了解的东西,上头提到的赵葆华同志在2010年就写了博客大批特批《无人区》内容太不正义,不能上映。之后这几天又出现他
这种言论,足可见此人嘴脸。电影审核一日不改,中国电影的春天早晚来不了。以上补充。
感觉TMD。。我写的无数个故事的创意都在《无人区》出现了(最令人沮丧的是《瞪羚战争》……)。。。要不是我先发出来半截我自己都无法洗白自己了。。。我来拆一下剧本,评价就不说了。这故事的核心灵感是“夜巴黎”,整个故事的拓展也是由此而来。第一步是创作出一个“夜巴黎”的结构,开黑店的大叔,靠差价出售秘密的老板娘(这是翻版封一么?),脑子直愣愣的傻子,有兄弟情谊的卡车司机——至此,这个故事的核心灵感建造完毕,所有的黑色幽默也由此而来。所以请注意,余男这个角色并不是灵感的起源——这个角色对剧本的作用,大概就是辅助一些不合理情节使其合理。所以,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夜巴黎”的中立英雄是如何被ORC剑圣一个一个杀掉的。下一步就是设计这个故事的起承线——人族的火法师进入战场,人族的火法师自焚杀掉兽族剑圣。既然BOSS由徐峥干掉,那么第一步应该是让徐峥进入无人区——为了使这个目的合理,所以设计了开头的剧情,开头剧情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与后面的故事基本分离,不在展现其作用。这就是剧情的主框架——“夜巴黎”是如何影响人族和兽族火并的。下面建立剧情就简单了,寻找杀掉每一个中立英雄所需要的伏笔——这一步的原理是人物性格:1.奸商被杀是因为鹰隼——贪婪2.老板娘被杀是因为泄密——小聪明3.卡车兄弟2被杀是因为报仇——狭隘4.卡车兄弟1被杀是因为解恨——狭隘5.傻子被杀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对方的残暴——无意的凶残和有意的凶残这个剧情再往下延伸一步就产生了剧情结:6.奸商的鹰隼从何而来7.老板娘泄露了什么样的秘密8.卡车兄弟1为何被杀9.卡车兄弟2如何报仇10.傻子的无知为何被人记恨再一步是埋伏剧情结的伏笔:11.奸商奸诈的伏笔12.老板娘泄密的伏笔13.卡车兄弟1被杀的伏笔14.卡车兄弟2报仇的伏笔15.傻子的无知的伏笔下面剧情排序:13+14(赛车事件),11,12(加油事件),15(车灯事件),8+4(余男出逃事件),7+2(灭口事件),10+6(鹰隼易手事件),5(傻子被杀事件),1(奸商被杀事件),9+2(二道口事件)然后再将徐峥和多不杰融入剧情,形成主线。黄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部分剧情的推动作用,而余男是为了使部分剧情合理——即使没有余男,徐峥也有办法和多不杰同归于尽。总的来说,这是一部4.5条支线的电影。徐峥,多不杰,卡车兄弟,奸商,都是独立支线,各自推动剧情。黄渤,余男,和其他人,构成半条支线——辅助剧情。
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电影就会让你感觉别其他电影更有念想一点点,而它带给你的愉悦或者说爽快度并不一定有其他不如它的电影带给你的多。但你就是觉得这个电影更棒一点,能在你脑海里来来回回个几次。而且那些不如它却带给你更爽观影过程的电影,字幕跑完,你撤出影院,上个厕所,转身与同行的小伙伴准备聊两句,却张口结舌,除了“擦,居然把白宫给炸了!真他妈爽”之外好像再也说不出别了。第二天,你就彻底忘了这部电影,除了白宫陷落的镜头。   差别在哪?   我个人以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差别就是,前一种电影,里面的角色/人物是立得住的,是能让你认可的。虽然你不一定赞同TA在影片中的种种选择,也不一定会喜欢TA这个人,甚至你可能会反感、讨厌、厌恶或害怕TA。   但看完整部电影,你如同经历了一场浮生游戏,去到一个你不曾想象过,更不会经历的一段旅程。而中间有这样一个或几个角色,你透过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你看着TA主动或被动的被卷入连串事件,做出种种选择,承担因此而来的后果,最后达到或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但对你而言,你能够明白,更能够体会TA是如何一步一步别无选择的走到最终这个地步的——是TA在面对各种两难境地时,面对生死关头,根据心中的信念,根据自己秉持的原则,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痛苦的,是在当时看来必须承担严重后果的,而我们的主角或英雄就是在明知道选择所需要付出沉痛代价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做出这个选择,而最后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通过对自己身心能力极限的压榨和超越最终达成目标的。当然,也有影片表现的是主角的彻底放弃,对选择的放弃,对自己的放弃,对目标的放弃,对生活的放弃,对世界的放弃。但这其实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最重要的是,TA是影片一切故事的推动者。也许在开场阶段,TA是无意识的卷入事件之中,但一旦卷入事件,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TA的性格使然,都是TA根据其心中的信念、秉持的原则而做出的选择使然。影片剧情的推进是因为TA要做什么或者说TA做了什么而带来的,而且每一次选择对TA而言都是别无选择。因为TA之所以是TA,就以为这些选择共同塑造了TA。   这样的电影,你看下来,和小伙伴才有的聊,因为TA是有血有肉,触手可及的,就像一个你的小伙伴。短短一两个小时,你了解TA,你熟悉了TA,你知道TA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知道面对同样选择,TA会和你做出一样或不一样的选择,因为你是………………,而TA是………………。   而那些无脑一波流的爽电影里面的TA是面目模糊的。影片剧情的推进和TA无关。只和编剧、导演或制片有关。“嗯……这里需要一场爆炸戏。于是TA去和反派打一场吧。”;“导演,制片捎话说的他小蜜戏份太少。哦,那安排男主和他来场激情戏吧。”。TA去到那里不重要,为什么选择这么做更不重要。重要只是TA选择带来的结果,这结果往往是更大更爽更嗨的视觉冲击、奇观冲击。   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回过头说《无人区》,很遗憾《无人区》就是一部典型的为了剧情而不惜牺牲人物性格的影片,里面的两个主要人物不过是导演或编剧的人肉触发器。这里需要一个情节冲突了,你来搞一下,哪里需要一个巧合了,他去拗一下。   比如徐峥扮演的主角潘肖(顺便插一句,《无人区》很多地方让我想起奥利佛·斯通的《不准掉头》,而《不准掉头》的主演名字叫肖恩·潘。不知道这有没有关系),一开场他的角色是一个要名要钱,而且超级自信,相信一切都在自己掌握的一个人。而且不管是在法庭上,还是在面对反派刀哥的时候,相当沉着冷静,一副认准目标、临危不乱的做派,而且知道自己要什么(当时是必须要收到尾款,而且不能拖10天),同时能屈能伸(可以从容威胁反角,最后关头,也可以喝酒求同)。然后一切在他上路之后就变了。莫名其妙的为了一口气给和大卡车置气,莫名其妙的为一个萍水相逢的妓女逆天反转——在被黄渤枪击之后,在一氧化碳中毒后,在遭遇360度翻转的严重车祸以后,骑着一匹马,毅然决然的比开车的人更快的到达一个他从未去过得靠GPS才行的地方。这真是太不靠谱了。当然这是主线,这两点不达成,整部戏就没了。但这就是为了剧情的发生而应把角色推到那个位置上去,丝毫不考虑角色的一致性和真实性的问题。角色完全是导演和编辑道具,除了推进剧情毫无价值。给他贴上几个标签就好了,不要考虑什么深度、什么内涵、什么水下的冰山之类的。我们除了知道徐峥是个城市人,来这里打这个官司是为了出名,才出了一本书,第二天有个新闻发布会以外,别的都不知道。人物扁平到吓人。如果真是无牵无挂,除了要名之外别无他求也不是问题,但这就维持到和大卡车置气,之后就崩掉了。对了,谁能告诉我,给了多次镜头特写的徐峥的公文包里到底装的是啥?(而且不论何种情况下,他都分外在乎这个公文包。他可以不捡眼镜也不会忘记捡公文包)我一直以为是情节逆转的关键呢。   而多布杰饰演的反派刀哥是个老大,一开场就撞死一个警察,然后就被抓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被抓,因为就我们所见,唯一暴露的线索就是那个一直没关的对讲机),之后就请徐峥来脱罪。可故事进一步发展之后,他突然变得杀人如麻。那一开始撞死一个警察算什么事?我就更好奇他一开始究竟是如何被抓到的呢?当他为了仅仅250元钱撞死那个100老板娘时,其行为的不合理到了一个巅峰——终于变成纯为了耍酷而酷,为了杀人而杀人。可是一向杀人果断毫不犹豫的他,面对徐峥时,手软了,选择一个费事又麻烦而且靠谱性极低的方式,最后果然玩脱了。同样的,谁能告诉我,给了数次镜头的他的左腿辅助行走装置到底有个啥用?编剧的第一要义不就是”你给观众看了一把枪,那在最后,这把枪就一定要被扣响“吗?   然后黄渤,关于他,我只有一句话:是个好哥们,拍这戏是因为和宁浩的私交吧。就这么几段戏,依然演出自己的味道,而且也许就是因为戏份少,所以性格的单一性反而得到持续,就像金巴黎那几个配角一样,比徐峥和多布杰让人印象深刻多了。我相信在看过《无人区》的观众里面,印象最深刻的除开黄渤十之八九就是那个100块老板娘了,特别是“你还差我50”,这塑造得太典型了。   然后片子本身依然没跳出宁浩的框架,不过是从多线程巧合-集中叙事变成了单线程的巧合-集中叙事,唯一的变化就是这个。之前的两部疯狂都是先各自叙述多方的计划、安排,然后通过巧合、误会将多方推到一块,然后来个集中解决,《无人区》就变成一根线上,几组人物,因为巧合不停的“螳螂片蝉黄雀在后”,几组人物就像系在绳子上的环,一会这两个被推来碰到一起,一会那几个被推来碰撞,最后各自都碰坏了,剩下一个妓女获得虚假的救赎。   还有个不同点就是,宁浩自己跑出来客串,还吐了一口唾沫。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缺点,但片子也有做的好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贯穿全片刻意营造的粗糙的质感做的很好。看的时候,随时感觉黄豆大的沙粒会噗噗噗直接拍你脸上一样,还有就是片子里的打光,比宁浩的两部疯狂电影考究了好多。那两部疯狂里面更多用的是快速剪辑和快速推拉移和大特写来控制、调节影片节奏。而《无人区》却很少用这样的快速剪辑来做节奏,而是用打光、站位、音乐和摄影来提升剧情张力。特别多布杰饰演的贩鹰男,几乎都是靠打光加阴影加酷酷的表情塑造出来的。然后其中那些幽默的调调还是很好玩的,特别是黄渤,复活回来,躺那里问徐峥那一段,真是太可乐了。   不过我上面巴拉巴拉说这些也许根本就不是宁浩关注的点,因为从我看过的三部作品来说,他关心就是故事,故事,还是故事,然后就是镜头技巧。人物什么的,去他妈的。也许他的理念就是角色为剧情服务。所以如果从这个层面说,《无人区》执行和完成度还是蛮高的,值得一看,不会浪费你100多分钟时间,你会被其中的小幽默给弄笑,你会被片子的整体风格打动,你会略微费点脑子去理一下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你看完也会记得几个有趣的小配角。那就够了,不是都一直说对国产电影要多点宽容,多点爱的吗?
片子本身就不多说了,大家买票去看电影才能感受到乐趣,网上影评和解读也是满天飞。说说我认为这部片子中表现出来值得关注的几点,首先是开头部分法庭上审判的环节,徐峥饰演的律师潘肖在庭审中与证人直接言语交锋,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巧妙驳回了公诉方证人也就是那个警察的证言。在逻辑上,警察的证言只能算间接证据,证明力不足,被律师抓住把柄很正常,但是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的刑事案件审理采取的是纠问式、职权主义的审理方式,公诉方在法庭上是传统强势方,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不可能这么叼,检察院敢于公诉的案件,嫌疑人能够被无罪释放的少之又少,律师的作用顶多是在量刑上争取斡旋,而不是秒杀公诉人和法官。电影情节为剧本服务,略微夸张可以理解,可估计这样的情节也是广电总局审查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和关照的地方。第二,影片中律师为了高额律师费为盗猎集团老大辩护,使之被无罪释放,从而引发了后面整部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悲剧故事。恐怕大部分进电影院的观众在看过电影之后都会对剧中徐峥饰演的律师抱以类似“自找、活该”的态度或是难以言说的厌恶。但这里,电影其实做了一种不太好的间接引导,从职业的角度看,潘肖律师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以一种非常专业的态度和素养。刑辩律师的重要性在于保证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限制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法情况,从而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审判。而在中国,刑辩律师处在一个非常弱势的地位,不仅体现在法律对其保障和支持不足,刑法中一个伪证罪就可以让刑辩律师很大一部分工作无法开展;还体现在公众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和素养,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刑辩律师,认为他们是在帮“坏人”说话,为了金钱泯灭了良知。在几年前的重庆打黑中,黑社会头目的辩护律师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受了人身攻击。而他们在如此大的压力下依然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无疑是法律人勇气和使命感的体现。影片中这样的情节安排对律师而言是不公平的,考虑到这部影片可能的流行程度,这种不公平和间接的引导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说,国外的电影和电视剧里类似的场景比比皆是。的确,在电影工业发达的美国,编剧们似乎总爱拿威风凛凛的警察开涮,律师好像全然不把警察放在眼里,我大爱的《Breaking Bad》就充斥了类似的桥段。但是一来西方发达国家公民对“权利”的认知根深蒂固,“天赋人权不可剥夺”的思想深入人心,二来西方国家电影发行有完善的分级制度,可以较好地避免三观没有完全发育完成的未成年人过早接触这些“社会阴暗面”。而宁浩+黄渤+徐峥的组合恐怕在不少人看来是喜剧拍档,家长认为是喜剧带着孩子去看《无人区》这样的情形可以想象并不少,看完略微复杂而又远离生活实际的剧情设定以后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然了,这部剧是我今年在电影院中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少有的在我怀有较高期待的前提下能够不让我失望反而让我惊喜和震撼的电影。突破了以往盖里奇式的叙事风格,加上精彩的剧本和鲜明的演员风格,宁浩让观众的心在整部电影的120分钟里都被紧紧抓住。最后,推荐知乎上的各位都抽时间去看看这部难产了4年几经波折才得以上映的电影。当我们脱下了文明的外衣,看到的才是暴虐冰冷的人性。
豆瓣上吹的神乎其神,于是特意找人一起去了电影院,可惜电影不让我严肃起来。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仅仅是不错罢了,情节太透,毫无张力,音乐合适,略显单调,结局扯淡,坏了气氛。广电审了四年,估计还是删了点,总体适合普通青年欣赏,放在国内还能看,给你70分,金鸡封顶。说是公路片,其实也就是掺了水的西部,似乎想学镖客,但是基本功不足,节奏感不够。
和国内的比比,明显逊于姜文,子弹节奏强(还混过了光电),鬼子就不谈了,太阳文艺范,阳光青春美,但是姜文电影都比较本土,像太阳和子弹,外国鸟啥都看不明白,所以只能拍出来自娱自乐。娄烨就不好评论了,一部颐和园几乎封神,苏州河也可圈可点,浮沉迷事确实是没看明白。他的片子也挺本土的,不知道点历史看起来也没意思。现在宁浩这部片子本来是很有希望杀出国门的,让广电一审,搞了个污七八糟的版本,没意思。
广电害人啊,张艺谋陈凯歌懂规矩,拍片一直拍到了现在,姜文娄烨被打了几次脸,现在也懂了,不知道宁浩有路么?
应该是被过誉了。
屡见不鲜的无人区:评《无人区》盗猎走私国家珍禽,利润超过千万,就凭影片中那几个土得掉渣的鹰隼贩子,怎么可能玩得转?怎么可能屡禁不止?这就好比山西煤炭养肥的难道真的只是一大帮煤老板吗?  影片中的鹰隼贩子杀人简直如同儿戏,但是,当撞死警察后居然主动报警,更加诡异的是,一个滑头律师只是靠一张饭店账单和一番逻辑漏洞明显的推理就轻而易举打赢了官司,警察真的就白死了,连赃物鹰隼都没有上缴。临死之前,警察不为贿赂所动,鹰隼贩子意味深长地说:你好人,但是,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影片刚开始,事情就已经很明朗了。  所以,潘肖早就安排好了庆功事宜;  所以,夜巴黎的老板可以明目张胆地对过往人员敲诈勒索;  所以,鹰隼贩子可以肆无忌惮地杀人、交易;  所以,警察明知二道梁子在进行非法交易也不闻不问;  所以,鹰隼贩子长期盗猎走私,涉案金额超过千万,还是土得掉渣,甚至连律师费都一下子拿不出来。  潘肖的死固然是因为良心发现,但是,最主要的是因为潘肖已经知道相关内幕,在帝豪大酒店,潘肖就是以此威胁鹰隼贩子,开走车子。潘肖低估了鹰隼贩子的谨慎,引来杀身之祸,这和夜巴黎的女老板揭穿鹰隼贩子的身份而被杀人灭口是一个道理。 
汶川地震,校舍倒塌,就怪地震太强;“菲特”台风,积水成灾,就怪台风太猛;当自然问责不了,那就拿道德说事,于是,恶少行凶,民怨沸腾,就怪父母溺爱,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问责。当道德也问责不了,就拿动物说事,于是,歹徒猖獗,命案频发,就怪人吃肉太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北五百公里无人区与中国任何一块土地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