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安庆市宿松县 宿松县东北片区规划图...

宜秀区大桥街道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 信息公开目录
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宜秀区大桥街道
服务对象分类
生命周期分类
信息格式/语种
安庆市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安庆市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2006~2020年)
(送审稿)
安庆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全市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对安庆市土地利用提出的相关要求,结合安庆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基本原则,编制《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本大纲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市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指导全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本大纲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结合部、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介于北纬29°47′~31°16′、东经115°45′~117°44′,地势由西北大别山区向东南长江沿岸倾斜。全市辖7县1市3区,土地总面积1.54万平方公里。
安庆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热量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适宜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矿产资源70余种,土壤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境内主要有沿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和沿江湿地生态系统两大生态功能区。安庆是八百里皖江北岸唯一的一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5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及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
安庆是沿江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连接我国华东、华中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枢纽,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主要区域。2005年全市总人口605.5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29.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53亿元;“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535亿元,年均增长16.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0.8:41.1:38.1,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结构
2005年,全市共有农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98%,其中:耕地公顷,园地25073.18公顷,林地公顷,牧草地351.42公顷,其他农用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5%,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公顷,交通水利建设用地33322.94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403.11公顷;未利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77%。
二、土地利用的特点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区域差异分布明显。全市境内土地构成大致是“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南部沿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农业开发历史悠久,适于农耕,是全市粮、油、棉、菜生产基地;北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复杂,一般坡度较大,土层较薄,适宜发展林、果、牧业。
农用地比重大,呈生态农业型模式。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4.98%,其中,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8.21%,农林用地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居于主体地位,土地利用模式为生态旅游及生态农业型。
人均耕地少,但后备资源丰富。年,全市耕地减少27069.97公顷,人均耕地由0.067公顷(1.00亩)下降到0.061公顷(0.92亩),低于安徽省人均耕地水平;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潜力为55760.85公顷,人均0.009公顷(0.14亩)。
土地利用受自然本底特征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较大。全市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城镇及工矿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效益均随着地形地貌等自然本底特征的变化由西北大别山区向东南长江沿岸逐渐增大。同时,非农业人口规模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及耕地规模减少的影响尤为显著。
第三节&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全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用地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通过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强化规划控制与引导,较好地协调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指标完成情况
2005年,安庆市耕地保有量为公顷,与现行规划确定2010年耕地面积公顷相差27870.37公顷,为规划目标的93.00%。现行规划确定目标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1.26%。2005年实有基本农田公顷,达到规划目标。
现行规划确定至2010年,耕地减少量控制在18686.90公顷以内,其中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9333.30公顷,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8686.90公顷。到2005年,全市共减少耕地38306.83公顷,已经超过规划控制目标的19619.93公顷,其中因建设占用减少耕地5790.67公顷,为规划目标的62.04%,而同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0436.53公顷,为规划目标的55.85%。
现行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公顷以内,城镇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6668.00公顷以内,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在62311.50公顷以内,土地利用率提高到85.70%。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实际为公顷,超过规划控制目标的16.36%;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1060.22公顷,为规划目标的41.4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99033.89公顷,超过规划控制目标的58.93%;土地利用率达到85.23%,基本接近规划目标。
二、现行规划实施成效
城乡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控制范围,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外,城乡居民点用地拓展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控制圈内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建设项目用地随意选址、分散建设的格局,对城镇居民点用地的集中集约利用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耕地保护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强化。现行规划建立完善了耕地保护的责任制度,完善了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强化了各级政府对本级行政区域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保持稳定,年各项建设均未占用基本农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土地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现行规划贯彻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明确了生态退耕和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范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有效地引导了退耕还林和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共组织生态退耕32433.63公顷,林木蓄积量显著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绿地面积增加,荒草地、滩涂的治理和绿化进一步推进。
规划用地意识逐步增强。通过规划的实施,加深了土地使用者和各级政府对统筹安排土地利用重要性的认识,无论是建设用地审批,还是土地开发整理,做到了以符合规划为前提条件。对不符合土地规划的建设用地不予批准,对违反土地规划用地和未批先用、少批多用等违法用地行为的进行了严肃查处。
三、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占用耕地量大,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现行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虽然实现了占补平衡,但政策性生态退耕和不可预见的灾毁等减少的耕地,受土地开发资金能力的限制,没有得到完全补充,与规划确定的全市耕地保有量尚差27870.37公顷。与此同时,全市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南部沿江平原优质耕地区又是全市主要的经济发展带和城镇建设发展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势必会给耕地保护带来较大的压力。
土地利用较粗放,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高。近年来,全市独立工矿大都沿交通干线发展,布局分散,工矿用地建设密度小;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外延发展的局面。全市人均城镇用地为110.42平方米,而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达244.42平方米。
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但结构不够合理。由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态势使得建设用地需求相对集中,局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共新增建设用地17497.68公顷,占规划目标的62.04%。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分别超出规划指标的58.93%和28.05%。
局部土地污染严重,土地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全市土地利用重使用、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施用量增加迅速,工业“三废”尤其是污水排放量较大,造成农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时有发生,2005年全市灾毁耕地达546.11公顷。同时,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的土地整理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高产稳产。
第四节& 土地利用形势
未来十年,建设“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打造长江沿岸重要的化工基地、安徽沿江地区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面向泛长三角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主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4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0%,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20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248万人。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2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20亿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其中城镇人口376万人。
一、面临的挑战
要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将保持快速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用地规模将继续扩大,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土地供需关系依然紧张,全市土地利用面临新的挑战:
建设用地需求更强烈。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将直接带动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增长,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更加强烈。预计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近25%,城镇人口增加176万,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就将增加20108.25公顷。
耕地保护压力更大。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预计规划期内,各项建设将占用耕地9019.73公顷,要全面实现耕地保护目标,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节约集约用地任务更重。目前全市城镇土地利用率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村土地浪费严重。破解建设用地供需的尖锐矛盾必须从内涵挖潜入手,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同时也面临着用地观念、用地方式的转变和一整套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的建立完善,任务艰巨。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要求更迫切。今后十几年是全市全面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增长必然占用极具生态价值的农用地,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做好土地生态保育与环境建设,为“和谐安庆”创造优美的宜居环境就变得更为迫切。
二、发展的机遇
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发展快速、辐射功能持续增强,中部沿江地区作为承担东西经济合作的桥梁、南北产业转移的纽带,正在迎来一个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高潮。凭借中部沿江地区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体制日趋完善,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具备了在中部崛起与沿江开发的政策环境下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从省内环境来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和加快皖江城市带建设的重大战略,开始了新一轮的皖江开发。安庆作为皖江开发和安徽崛起的“第一方阵”,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一系列对沿江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政策,将为安庆市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打造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中心城市、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章& 指导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布局,保障经济发展用地
统筹城乡发展和各业各类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控,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二、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坚持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农村居民点改造力度,推进各业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加大土地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处理生活、生产、生态用地的关系,合理配置各类用地,构建和谐、人文、宜居的城乡环境。
第二节& 规划目标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则,围绕中部崛起与沿江开发和皖江城市带建设战略以及工业强市、东向发展、创新推动、城乡统筹和项目带动要求,实现全面保障、统筹协调、永续利用、和谐安全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提高耕地质量。规划期间,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公顷,同时确保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布局总体稳定。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不少于公顷和公顷。
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在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前提下,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至2010年,全市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公顷公顷和27704.08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5001.25公顷以内,其中建设占用农用地不超过4368.0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3191.53公顷。
至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公顷、公顷和42230.18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3076.56公顷以内,其中建设占用农用地不超过12072.7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9019.73公顷。
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目标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分别不少于3191.53公顷和9019.73公顷。
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至2010年和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分别控制在111.71平方米/人和112.34平方米/人以内。
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要确保实现全市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促进土地利用率与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一、适度调整土地利用总体结构
适应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需求增长的要求,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保障科学发展用地,基本稳定农用地面积。
到201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保持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5.30%,比2005年增加4968.44公顷;建设用地控制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0.55%,比2005年增加4531.56公顷;开发未利用地9500.00公顷,未利用地减少到公顷;土地利用率提高0.62%。
到202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保持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5.72%,比2005年增加11408.82公顷;建设用地控制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0.97%,比2005年增加11091.18公顷。开发未利用地22500.00公顷,未利用地减少到公顷;土地利用率提高1.46%。
二、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配套农田林网建设,提高林地面积,稳定牧草地面积;加强对优质农用地、人文历史景观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土地的保护。
到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保持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4.01%,比2005年减少1159.74公顷;园地面积24855.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61%,比2005年减少217.71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8.94%,比2005年增加11117.78公顷;牧草地面积基本稳定,为415.97公顷;其它农用地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0.72%,比2005年减少4836.44公顷。
到2020年,全市耕地面积保持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3.90%,比2005年减少2909.59公顷;园地面积24738.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61%,比2005年减少334.99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9.88%,比2005年增加25569.35公顷;牧草地面积349.52公顷,面积略有减少;其它农用地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0.32%,比2005年减少10914.05公顷。
三、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
重点保证安庆市城区、工业园区发展用地,保障社会经济加快发展;适应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力度,调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增加城镇和工矿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到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08%,比2005年增加3309.66公顷;其中,城镇用地16150.61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6761.40公顷,工矿用地11553.47公顷。
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35%,比2005年增加7421.05公顷;其中,城镇用地29939.08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86346.69公顷,工矿用地12291.10公顷。
四、提高基础设施用地比重
适当提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比重,保障国家、省级重点基础设施及其他社会公益性项目的用地需求。
到2010年,交通用地比2005年增加726.68公顷,达到12255.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80%;水利用地比2005年增加295.22公顷,达到22089.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43%。
到2020年,交通用地比2005年增加1816.70公顷,达到13345.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87%;水利用地比2005年增加1353.43公顷,达到2314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50%。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按照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的要求优化全市土地利用布局。
一、基础性生态用地布局
围绕建立区域核心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区域基本生态屏障的要求,将全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大面积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天然湿地等划为禁止建设区域进行严格保护。尽量保持河道、湖泊、湿地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保障蓄水、泄洪通道通畅,农业生产和建设活动应避开上述区域。合理布设环境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用地,提高防洪蓄洪能力,提高防污排污能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建设长江、皖河等河流水体及其沿岸生态保护带,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包括华阳河湖群湿地保护区、武昌湖湿地保护区、菜子湖湿地保护区和陈瑶湖湿地保护区等。实施生态修复重建,加强华阳河、皖河等河流的污染治理,按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要求,结合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湿地等现有格局,穿插布局具有生态功能的各类农用地,形成市域范围内的基本生态屏障。
二、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应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遵循“依法依规进行规范调整,确保数量与提升质量并重,重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要求,将大面积、集中成片、高质量等级耕地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重点调减安庆市中心城区、各县市城关镇、工业园区及重点工矿区所涉及范围的耕地及基本农田,将城镇规划后备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和蓄洪行洪区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全市耕地集中区主要布局在宿松县、枞阳县、望江县、桐城市等。
三、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城镇用地
按照长江沿线以港口、工业布局为主;丘陵地带以加工业、生产加工基地为主;山区以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的产业布局要求,城镇用地围绕“一核、二心、三带”的发展战略进行布局。
以安庆市为核心,以合九铁路、沪蓉、东港、合安高速公路以及、、国道,沿江公路等公路干线为枢纽带,与其他县(市)、镇形成联系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
以桐城市、潜山为市域次中心城市,形成市域城镇体系中的两个二级中心城市。
以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东港高速公路和沿江公路作为城镇发展的三条带,充分利用这三条带的交通优势,将主要城镇分布在这三条轴线上。
、农村居民点用地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采取农村居民点社区化、改造迁移零星小村庄至中心村或建制镇等方式,实施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改造,实现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到年和年,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和置换,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减少公顷公顷,用于城镇扩展和工业建设。
四、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1、交通用地
(1)水运:按“四大港区、三大基地、两大中心”进行布局,即安庆本港、枞阳、宿松、望江港区,重点建设五里庙外贸集装箱物流基地、马窝散货物流基地、长风新港区铁水联运综合物流基地和五里庙物流基地信息中心及商务物流配送中心等,使安庆港成为具有先进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信息系统和现代化管理机制的新型枢纽港口。
(2)公路:到2020年,全面建成“五纵、四横”高速公路网络体系。“五纵”即已建成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安庆段、合安高速公路安庆段,新建枞阳至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及桐城至池州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的济广高速安庆北段岳西至潜山高速公路及安庆至景德镇高速公路。“四横”即已建成的高界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的安庆至池州、芜湖、南京沿江高速公路,新建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和沿江江北高速公路安庆段。
(3)铁路:形成“二横一纵”的铁路枢纽地位,以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为纽带,合九、铜九、阜景、城际铁路在全市相交汇,使全市成为国家铁路网中铁路干线大通道的重要结合点城市之一。
(4)民航:开通国内主要城市和风景名胜区的航线,并开通短途国际航班。
2、水利设施用地
新建下浒山水库;续建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安庆市及县城防洪、沿江排涝泵站、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平垸行洪、水土保持、安全饮水等工程;逐步开展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提高内河堤防防洪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小水库除险加固、水利血防、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推进华阳河分蓄洪区前期工作,启动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加快水利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不断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第四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第一节&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年安庆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为公顷,规划到年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其中主城区万人,北部新城区万人;城市规模控制范围在公顷左右。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挂钩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公顷。
到年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其中主城区万人,北部新城区万人;城市规模控制范围为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平方公里以内。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和置换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和置换公顷。
第二节&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城市需要,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主要是发展主城,东进北扩南联,带状组团式进行空间组合。重点建设主城区,沿江城市发展轴,规划建设北部新城区,保护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形成“一城三区、轴向延伸,山水相融、和谐共生、带状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主城区: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带状向东发展,形成东、中、西三个组团。东部组团(秦潭路以东地区)重点建设安庆新工业区,其中包括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港区以及与生产相配套的生活居住区;中部组团(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以东、秦潭路以西地区)属新建设城区,重点建设城市中心区(包括市政务区、中央商务区、文体区)、安庆新站、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绿肺(秦潭湖公园、菱湖公园)、生活居住区;西部组团(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以西地区)在已建成石化工业区和旧城区的基础上发展与完善,在其北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以商贸物流为主体,配套建设工业及居住功能片区。
北部新城区:依托主城,沿城市发展轴向西北拓展,形成龙山组团。龙山组团发展成为以大学城为主体的文化教育和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性组团。
大龙山风景区: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的旅游度假休闲区。
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为强化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管制,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确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
一、允许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包括安庆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该区土地利用遵循以下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
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二、有条件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是在不突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可以用于允许建设区布局调整的区域,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的复合边界是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主要分布在安庆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周围。该区土地利用遵循以下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
2、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3、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市功能相协调。
4、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三、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该区土地利用遵循以下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2、区内禁止城、镇、中心村建设,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市功能相协调。
3、合理布局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对于已布局线路走向,在项目清单名录中,已预留用地规模的,未来布局需局部调整的视为符合规划。
四、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内的生态林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
1、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
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根据全市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地利用的差异性,全市土地利用划分为城镇发展区、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四大分区。
第一节& 城镇发展区
城镇发展区是市域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区域,包括市级中心城区、各县(市)级中心城区、重点建制镇以及大型工矿区用地范围。该区土地利用实行以下管制措施:
1、该区内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城镇建设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建设。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城镇空间体系控制的生态走廊,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林地、特色蔬菜基地等。
3、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和空闲地。
4、该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废弃撂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统筹考虑城市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与基本农田的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第二节& 基本农田集中区
基本农田集中区是基本农田分布集中度较高、优质基本农田比例较大,需要重点保护和进行基本农田建设的区域,全市基本农田集中区主要位于中部丘岗地农业区和沿江平原农业区,包括宿松县、枞阳县、望江县、桐城市等县(市)。 该区实行以下管制措施:
1、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鼓励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可进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
2、土地整理复垦资金应当优先投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3、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内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4、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严禁安排城镇村建设用地和未列入项目清单的其他非农建设项目。
第三节& 一般农业发展区
一般农业发展区是基本农田集中区以外以发展种植农业、林业、牧业为主的区域,市域范围内除城镇发展区、基本农田集中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划入一般农业发展区。该区主要位于北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复杂,一般坡度较大,土层较薄,适宜发展林、果、牧业,包括太湖县、潜山县、怀宁县和岳西县等。该区实行以下管制措施:
1、鼓励对该区内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重点整治空心村和闲置房屋,增加区内的耕地面积,强化对农用地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2、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该区域内的农田进行整理,增加有效耕种面积,提高耕地产出水平。
3、提倡和鼓励区域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保持和培肥地力,鼓励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和对本区域范围内的非农用地适度开垦为耕地。
4、为改善区内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允许适度进行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第四节&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是依法认定的各种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其他具有重要自然与历史文化价值且规模较大的区域。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和花亭湖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浮山、司空山、小孤山、白崖寨、大龙山5个省级风景区名胜区,天柱山、大龙山、妙道山、浮山、石莲洞森林公园以及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河湖群湿地保护区、武昌湖湿地保护区、菜子湖湿地保护区和陈瑶湖湿地保护区等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该区实行以下管制措施: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保护区总体规划。
2、严格控制该区内的建设活动,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
3、风景旅游区的建设应突出资源保护,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应与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注重,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平衡。
第六章& 重点工程项目用地
规划期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交通、水利、电力和其他项目,总用地需求量为11223.95公顷左右。
第一节& 交通运输工程
全市重点交通项目用地共5306.88公顷,包括G206集贤关至高河段改建、G206集贤关至高河段改建、S332安庆至望江段改建、S332安庆至望江段改建、S332安庆至望江段改建、G105太湖城区该线、G106宿松城区该线、S228安庆至枞阳段改建、S228安庆至枞阳段改建、安庆西环线二期工程、安九二期望江至复兴段改建等项目。
第二节& 水利设施工程
重点水利水电项目用地共3438.09公顷,包括新建下浒山水库工程、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华阳河分蓄洪区及安全建设工程、安庆河段崩岸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内河治理、花凉亭灌区节水改造、安庆市防汛抗旱调度中心、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等。
第三节& 电力建设工程
重点电力设施用地共193.54公顷,包括新建怀宁县双岭镇和桐城市卅铺镇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座,占地14.19公顷;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3座,占地36.89公顷;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7座,占地16.99公顷;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占地0.19公顷。
第四节& 其他重点工程
规划期间,其他重点工程用地包括新建产业项目用地为1537.44公顷;旅游建设项目有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杨桥项目区、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五横项目区、龙晟农业旅游生态园、两江旅游综合开发、山口永青生态园、安庆市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用地共748.00公顷。
第七章&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保育
第一节&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积极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按照依法依规、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要求,组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示范工程,加大农村废弃土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力度,开展迁村并点、退宅还田。
及时复垦工矿废弃地:推广先进的土地复垦工程和生物技术,恢复土地的生产生态功能,及时复垦市域废弃、违法违规砖瓦窑场。
到2010年,全市待整理复垦土地总规模5759.19公顷,可补充耕地2856.71公顷;到2020年全市待整理复垦土地总规模13808.37公顷,可补充耕地8070.02公顷。
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按照占补平衡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到2010年,全市待开发土地总规模566.34公顷,可补充耕地334.82公顷;到2020年全市待开发土地总规模1634.97公顷,可补充耕地949.71公顷。
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区域主要在怀宁县、枞阳县和潜山县等。
第二节&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安庆建设成为城市环境优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严禁开发有林地、滩涂、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实施生态重点工程及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使全市土地生态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及时全面复垦工矿废弃地,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加大重点流域及重点污染源的污染防治。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积极防治土地污染,逐步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相关法规制度
制定和执行规划实施的规范性文件。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徽省地方性法规,制定操作性更强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依法用地、按规用地的意识,严格依法管理土地,积极推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违反规划占地的,依法追究责任。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推动实现以土地登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在实践中进一步明晰、细化土地权利。在土地产权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体系。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通过改进征地的补偿办法、完善征地程序、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征地补偿机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制度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和完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共同责任,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严格占补平衡,推进土地整治,建立健全经济的补偿激励和制约机制,探索耕地保护基金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总量,优化用地的布局和结构;严格土地准入条件,提高土地使用的门槛;强化市场配置,促进节约集约利用;立足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实施评价考核,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形成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期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阶段性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规模,推进规划方案的有序实施。
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完善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规范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将项目用地规划审核前置,引导各项建设按规划用地。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激励机制
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通过推进城乡统一市场建设,进一步解决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行政配置土地比重过大、土地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自发无序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稳步推进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市场运行的监管和调控。
加大对耕地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承担保护任务方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保护责任与财政补贴相挂钩,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建立资源补偿机制,加大对超出补充耕地义务量以外补充耕地的资金支持力度。
拓宽资金渠道推动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实施。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重点保证基本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土地利用重大工程的实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留成部分,安排用于高产农田建设、水土流失土地的综合治理。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向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投入。
逐步形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税费调节机制。实行有利于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土地税费政策。加大闲置和低效用地的税费调节力度,充分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现象,提高建设用地的取得、使用、保有成本和违法用地成本,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建设用地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方向流动。
第四节& 强化规划实施动态监管
提高规划信息服务水平。结合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成立规划实施行政督察小组,对全市各级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土地利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土地调查和土地统计制度,利用“3S”技术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为规划实施和监督提供有力依据和保障。
完善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安庆实际的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对规划实施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措施,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合理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第五节& 推进公众参与机制
广泛征求专家公众意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系统地安排各项工作,广泛征求专家公众意见,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加大规划宣传力度。通过土地宣传普及教育提高社会对保护资源、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自觉性。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惜土如金”的思想,形成合理用地、合法用地、保护耕地的社会风尚。
建立规划专家咨询评议制度。利用专家资源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请专家参与编制修改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就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增强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完善规划实施的公示制。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充分征求公众意见,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规划内容,建立规划查询窗口,随时接受公众查询,并监督规划实施。对规划进行调整的,要依法举行听证会,发挥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作用。
表1& 安庆市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表
总量指标(公顷)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面积
牧草地面积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增量指标(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建设占用农用地
建设占用耕地
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量
效率指标(平方米/人)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表2& 安庆市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期间(2006-2010)面积增减
期间(2006-2020)面积增减
一、农用地
其中:基本农田
5.其他农用地
二、建设用地
1.城乡建设用地
其中:城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2.交通水利建设用地
其中: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3.其他建设用地
三、未利用土地
表3& 安庆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单位:公顷
2005年耕地面积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表4& 安庆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表
城市控制规模
新增城市用地面积
其中:城市用地面积
其中:新增指标
建设用地置换与存量建设用地
表5& 安庆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
单位:公顷
建设用地总规模
建设用地总规模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表6& 安庆市新增建设用地及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表
单位: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
占用农用地
补充耕地规模
新增建设用地
占用农用地
补充耕地规模
表7& 安庆市园地、林地、牧草地指标表&&
单位:公顷
表8& 安庆市年重点项目用地汇总表
单位:公顷
项&& 目&& 名&& 称
济广高速公路安庆段(望东大桥)
济广高速公路安庆段(望东大桥)北岸接线
望江、怀宁、潜山
北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段
安庆市区、枞阳
桐城至池州高速公路
桐城、枞阳
总铺至车轴寺高速公路
怀宁、潜山
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
G105潜山县城至黄梅段改建
G206集贤关至高河段改建
G318月山至车轴寺段改建
G105太湖城区改线
G105宿松城区改线
G206高河新城段改线
G318潜山城区改线
S332安庆至望江段改建
S211望江县城至华阳码头改线
S213宿松县城至竹墩段改线
S228安庆至枞阳段改线
X010桐芦路改建
X040芦十路改建
安庆西环线二期工程
安九二期望江至复兴段
安九三期复兴至滨江段
全市国、省、重要县道道班改造
X105罗新线改建
罗岭、新城
X104大泽公路改建
宜秀区大龙山、白泽
X001长风至罗塘公路改造
迎江区长风、罗塘
X004老峰至新洲公路改造
迎江区老峰、新洲
山口至海口公路
大观区海口、山口
桐金路14km改造
桐城市开发区、龙眠、金神
高桥-朱桥14km改造
孔城、嬉子湖
毛粟河-青草11km改造
新渡、青草
孔卅路1.3km改线
香港大桥-双港镇3km改造
桐朱线14km改建
龙眠、金神
天林-朱桥6km改建
金神、嬉子湖
桐龙线13km改建
龙眠、金神
双店-练潭7km新建
嬉子湖、双港
金神-红光6km改建
金神、嬉子湖
老梅-香铺7km改建
新渡、金神
仙龙湖-青草31km新建
文昌、范岗、青草
张卅线7km改建
金神-棋盘岭20km改建
金神、范岗
乐孔线7km改建
高南线13km改建
孔城、龙眠
新童线13km改建
范岗、新渡
卅铺-孔城19km改建
大关、孔城
普济圩农场、老洲镇、汤沟镇、藕山镇、枞阳镇
X029北葫线
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金社乡、项铺镇、会宫乡
X039西汤线
钱铺乡、横埠镇、
X030浮潘线
浮山镇、义津镇
X036青老公路
陈瑶湖镇、普济圩农场、老洲镇
X032白黄公路
钱桥镇、白湖乡、项铺镇、金社乡
X037扫黄公路
官埠桥镇、藉山镇
X100老枞桐公路
枞阳镇、官埠桥镇、会宫乡、义津镇、钱桥镇、麒麟镇
X031官雨公路
官埠桥镇、雨坛乡
X033石黄公路
X034瓦麒公路
钱桥镇、麒麟镇
X040义小公路
钱桥镇、义津镇、雨坛乡、枞阳镇
X038汤白公路
汤沟镇、横埠镇
高河镇、秀山乡、公岭镇、黄墩镇
高河(怀宁)—余井(潜山)
余井(潜山)、公岭(怀宁)
白果(桐城)—金拱(怀宁)
白果(桐城)—金拱(怀宁)
凉亭(怀宁)—总铺(安庆)
凉亭(怀宁)—总铺(安庆)
油坝(潜山)—平山(怀宁)
油坝(潜山)—平山(怀宁)
县乡道拓改
黄尾—巍岭
黄尾—鹞落坪—河图
岳西—五河—河图
石关—黄尾
斗水—菖蒲
花亭湖至天柱山公路
晋阳、陈湾、佛图等
G105国道改线公路
晋湖、南园、春光等
新仓至何墩公路
何墩、白云、长岭等
杨冲、青河、松泉等
S211省道改线公路
南园、晋湖等
县内主干线联网
元畈、罗湾、驼龙等
重要出口线
九田、小池、树林等
太湖综合运输枢组
安九公路一期
太慈至华阳公路
武昌湖环湖公路
X063太下公路改建
X068徐洪公路改建
X065墨两公路改建
X070田墨公路改建
X088杨复公路改建
白崖寨旅游公路
下浒山水库
菜子湖流域治理
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安徽部分)
皖河流域治理
引江济巢项目
重点内河治理工程
500千伏双岭变电站
500千伏文都变电站
220千伏变电站13座
110千伏变电站37座
35千伏变电站1座
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杨桥项目区
宜秀区杨桥镇
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宜秀区罗岭镇
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五横项目区
宜秀区五横乡
龙晟农业旅游生态园
大观区海口镇
两江旅游综合开发
大观区海口镇
山口永青生态园
大观区山口镇
安庆市旅游集散中心
安庆市人文旅游景点整合开发
表9& 安庆市年新建工矿用地汇总表
投资规模   (万元)
用地  (公顷)
安徽鼎元阀门有限公司
阀门生产线建设工程
北京精益精化工有限公司 英国鲁尔化工有限公司
核准医药中间体
安庆可拓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核准年产6000万块节能空心砖
安庆中油洁能有限公司
核准安庆市CNG加气站工程
2000万港币
伟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浓缩胡萝卜汁
鹏博发展蛋白纤维项目
张家港华尔润公司
石英砂玻璃项目
德源矿业公司
鑫山矿业公司
鑫泰矿业公司
安庆皖能垃圾发电有限公司
安庆海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农产品加工基地
安庆纯真植物油厂
植物油加工、储运
安庆可拓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塑料包装生产线建设项目
阳光雨露食品公司
年产1万吨饮料生产线
塑料包装生产线建设项目
花元工业园
塑料包装生产线建设项目
安庆市太龙麻绢有限公司
菠萝纤维纺织生产线
安庆旅游工艺品制造厂
旅游工艺品制造生产线
安庆天和生化有限公司
塞诺玛泰加工生产线
阿尔博安庆白水泥有限公司
年产40万吨熟料白水泥生产线
安庆吉港白鳍豚有限公司
日产30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
安庆广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广润“生物谷”--神经多肽
北京华京星影视有限公司
花山生态农业科技园
大龙山镇桃园木业加工基地
木业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宜秀区寅强建材有限公司
新型建材生产线建设项目
大龙山镇莲花山工业园
莲花山工业园项目
美乐台球厂
体育健身器材生产线
暖洋洋水暖商贸
太阳能生产线建设项目
床上用品生产线建设项目
宜龙家俱厂
家俱生产线建设项目
天正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用品生产线建设项目
雅雅PVC有限公司
PVC板生产线建设项目
安庆彩涂板厂
彩涂板生产线建设项目
久久隆石膏板厂
石膏板生产线建设项目
深圳怡蔓制衣公司
服装加工生产线
安庆中和公司
船舶用品生产线
广州聚氨酯颜公司
化工原料加工生产线
怀宁县绿野食品有限公司
绿野食品加工
怀宁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机组建设
怀宁县金泰矿业有限公司
白云石深加工
怀宁县丰收矿业有限公司
玄武岩深加工
怀宁县启松畜产品有限公司
禽畜产品深加工
安徽省潜山县烟机配件有限公司
潜山县创先实业有限公司
年产1000吨橡胶圈
潜山县木业有限公司
绿色实木生产
安徽天术生化葛业有限公司
葛根种植及加工
安徽万全硅微有限公司
硅微粉生产
潜山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1×25MW生物质能发电厂
潜山县天柱绿色有限公司
废旧轮胎处理
潜山县黄铺粮油有限公司
粮制食用油生产
潜山县黄铺木业公司
安徽省电力公司
220千伏天柱输变电工程
潜山县余井服装公司
潜山县恒蜂辉材料有限公司
纸张添加剂和塑料深加生产
潜山县中焘服饰有限公司
潜山县佳美制衣有限公司
安庆市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绿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九井岗水电站
安徽省潜山县八一纺织器材厂
安徽天元塑业有限公司
塑料包装袋
源潭刷业集团公司
青田刷业集团
棋盘刷业集团
安徽潜山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纸塑包装制品高档生活用纸
安徽乐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年产7万吨高果葡糖浆扩建
安徽金星包装有限公司
年产1万付模具
安徽金源钢管有限公司
年产2万吨精密钢管
安徽华臻家居文化有限公司
年产5万套高档办公家具
桐城市格瑞塑业有限公司
年产1500万只服装辅料包装制品
桐城市联胜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
东城工业园
桐城市联胜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SSEA100建筑升降机120台
东城工业园
安徽紫金鹏印务有限公司
年产20亿套喷铝纸
桐城市兴尔旺大市场有限公司
华东塑料城包装生产基地
桐城市裕安机械有限公司
年产汽车橡塑配件2万套
桐城市兰氏木业有限公司
年产5万m3中高密度纤维板
桐城海盾混凝土有限公司
年产商品混凝土30万立方米
桐城市联胜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JW250型建筑用搅拌机1500台
安徽望江县神舟造船基地工程
华远轮船公司
货轮生产项目
望江县船舶工业基地
华阳镇、杨湾镇
恒力硅业有限公司
生产线扩建
天鑫石材厂
石板材开发
天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材购销和有效成分提取
皖源石关大酒店有限公司
皖源石关大酒店
天马桥有限公司
岳霍水电站
康源有限公司
阔滩水电站
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毛尖山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
安徽省海螺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安徽东方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枞阳核电项目
安庆明鑫矿业有限公司
白柳铜矿采选工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庆市宿松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