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没有玩过A车和S 车,你们这些玩器材的能借我玩一下,试…

【QQ飞车五一活动永久A车和S级车被送到的几率是多少】-突袭网
9:20:47【 转载互联网】 作者: &&|&责编:李强
&&&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QQ飞车五一活动永久A车和S级车被送到的几率是多少"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QQ飞车五一活动永久A车和S级车被送到的几率是多少"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RT,我想知道:QQ飞车五一活动永久A车和S级车被送到的几率是多少===========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没有机率,只有运气
================可能对您有帮助================
没有机率,只有运气===========================================送A车的时间没有更改 更改的是连续在线任务时间===========================================有。我同学中的永久A、。他们车队有人中永久天机线。 他们车队《大学。,一路有你》===========================================你还行要S车 太夸张了吧===========================================两点整和四点整在线就有几率获得,但是每个玩家获得的几率只有3%。但是就算得不到这还有几率得到音箱等等事物。。。===========================================嗯 没得到 就说服务满了 但我得了a车流火7天的===========================================知道了就不用说出来、给点面子给腾讯。===========================================不是的 紫钻没那特权 五一2点到4点在线就有30%的几率获得永久A,S车人人有机会。===========================================会送A车是真的,但送的A车也就那么十几天罢了,每年都这样。。=========================================== 是的===========================================
12345678910查看: 1662|回复: 0
新手上路,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用了差不多4个月,有一些感受,想到哪就写到哪吧。首先说一说为何BMW在中国市场不卖1系的coupe型号,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关系。当然这些都是我根据一些内部和外部的消息推断的,不一定准确。BMW对于1系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是经济型的家庭用车,也就是说起码要坐4个人那样子。现在卖的120和130正是很适合这种用途的设计,四个门可以坐5个人。但是双门coupe型号就不一样了,首先两个门的格局就导致后坐乘客的出入比较不方便;另外前座的人如果要坐得舒服,椅子要调到的位置会使得后坐的空间很小;小孩估计还可以挤进去,成人的话后座就比较不现实了。换句话说1coupe是适合两个人爽的车,而不是家庭用车。当然中国市场也有部分消费者想买coupe,但BMW估算大部分1系的消费者都不太能接受这个价位的车只能舒服地坐进2个人,所以对于中国市场就放弃1coupe了。接着写。两箱版的HatchbackE81和E87(也就是中国市场上卖的)是在2003年之前就设计好的;而两门coupe则是4年之后才完成设计(07年中开卖)。E82coupe跟这一代3系E92coupe共享了大部分的结构组件,也就是说虽然外形看上去1coupe比3coupe小,但是内骨架和底盘的零件很多都是用3系的,所以1coupe的结构强度应该跟3系的差不多。根据内线爆料,其实07年的时候准备要推出1系coupe的时候,BMW内部曾经考虑并且实践过同时推出1系的M型号(也就是1M),甚至当时的BMW广告部就已经计划好把现在的135i(当时还没有命名)当作是M型号来推出了。所以现在我们能大概明白为什么135i看上去有很多地方十分不像BMW普通型号的特征,比如说后差速器是世界上首个低温高效差速器;刹车部件选用名厂Brembo制造,前轮碟刹是6定点活塞卡钳(对比这一代M3用的仅仅是单点卡钳),后轮用双活塞卡钳;这么小的车却放进一个300多马力级别的发动机;到了2011款甚至还把普通变速器升级为M3上的双离合变速器(都是Getrag一模一样的部件,只是换档程序不同而已)。这里假如不清楚什么叫做“双离合”(DoubleClutchTransmission)的话google一下就有答案了。至于最终为什么135i没有被当成M来推出呢?确切原因我们作为消费者就很难知道了,只不过内线提到过因为BMW是个大公司,里面不同部门之间当然会有各类“斗争”,就算是明年终于有1M推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1M的性能和配置也是不同部门之间斗争的最终产物。车子照片就先贴一张背影吧,其余的等到写到相应介绍时再贴吧。
售价方面BMW惯例是同一车型高性能版本跟经济性版本的价格会拉开很大距离。比如说最低档的116跟最高型号135的售价就相差一倍多。假如135i引进到中国市场,因为这个事情没有发生,所以价格是多少也很难说。但是这里可以做一个类比,拿一款中国市场有卖的同类型产品,然后比较一下这件产品和135i在北美的售价,我们大致可以对定价有个了解。买这个价位的车子的消费者,一般都不会买裸车。所以比如拿InfinitiG37的高配(加了导航,高档音响等等)跟135i的类似配置比较:G37这样配完之后的“厂方建议零售价”(MSRP)是$39561;而相对应135i的MSRP则是$45200。所以G37在中国市场行情价是多少,按照这个比例算一算就能大概知道135i假如有得卖会大概在什么价位。至于1M,有可能会在中国市场发售,预计在北美仅仅是裸车的售价就已经在$45000到$50000之间。虽然不关135i的事,但是既然说到了2012款1M,顺便贴几张图。
奔一个侧面照。我觉得1coupe还是车尾最好看。
接着说说135i的那个涡轮增压I6发动机。2010款以及之前的135i上面装的是N54TurboI6;北美这边用的是英制单位,所以扭矩的单位是磅/尺(lb-ft)。BMW标称这个N54的输出是300马力,300lb-ft的扭矩(转换为公制单位就是406Nm)。但有一点要注意,BMW有时候喜欢少标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厂商标的发动机输出,一般指的是在发动机飞轮上测得的功率。怎样去估算出自己车子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呢?当然不能把发动机整个拆出来测。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上dyno,测驱动轮上的输出。由于变速器等环节肯定有能量损耗,所以轮上的马力肯定小于发动机飞轮上的马力。由于一般传动系统的效率是大概知道的,所以可以由轮上马力反推出发动机飞轮的功率。后驱车传动系统的损耗一般在15%到20%之间。经过很多不同的dyno实测,大家普遍得到的N54发动机装在135i上之后,轮上马力在280左右,扭矩在400Nm左右,所以反推出来明显N54的输出肯定不止BMW官方所说的300马力,406Nm扭矩,而是大概有320-330马力,470Nm的扭矩。到了2011款,135i用上了更新的N55发动机,之前的N54是双涡轮单叶片;现在的N55是单涡轮双叶片,BMW官方宣称输出跟N54一样。由于这个发动机上市没多久,所以没有太多dyno实测,从仅有的一些来看存在数据有不少方差,有的测试测出光是轮上就可以达到294马力,轮上扭矩竟然有惊人的414Nm;这样算下来N55实际可以输出345马力和487Nm的扭矩!但是也有实测测得轮上最多只有266马力,轮上扭矩跟N54差不多的396Nm。总之从现在有的信息来看N55实际输出应该至少跟N54持平,并且很有可能扭矩会更大。CarandDriver前些天刚刚实测过装了N55的2011335i。跟之前测过的装N54的335i相比,0-60mph(0-96kmh)的成绩一样,1/4英里的成绩N55慢0.1秒,但是加速到140mph(225kmh)的时间,N55发动机的335i比N54335i整整快了1秒!说个题外话,比较车子加速能力(也就是说红绿灯前都起步看谁快),不应该看0-100kmh,最重要的还是看直线跑相同的距离谁要的时间更短(谁先到)。所以北美这边的习惯是看跑直线1/4英里所需要的时间。0-100时间短并不意味着1/4英里所需要的时间也短。完全存在A车和B车,A加速到100的时间比B短,但A跑完1/4英里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比B多。因为实际上北美的1系没有对等的竞争产品,但是测评也不能搞独角戏,所以有的杂志会拿370z来作为比较。350/370z作为它所属那档价位的产品是做得很不错的,很受欢迎。但是现实中起码在北美,同时考虑135和370z的消费者很少,因为它们分别属于两档不同的价位。去年370出来要淘汰350的时候,北美这边有不少人可以用$20000出头这个价格就能把350z新车开走,这个价位可是比V6的Camry还便宜的哦。所以你看在北美,NissanZ这个产品就是这样的市场定位。但135就从来都没有好的打折,就算今年初有大改的11款出来之后,旧的10款也就是有一千多两千美元那样的额外折扣而已。BMW在北美是把135当豪华车卖的,提供了一些其实并不一定是运动型车子所必须的配置;一般买135的消费者,最后的配置是$4万多出门。GT-R在北美这边要$8万多才能出门,根本就不和135形成任何竞争关系。GT-R这个案例很有趣,因为它瞄准的是比较狭小的一个消费者群体,这些消费者同时有这些需求:首先是价位,买车预算上限真的就在8万左右,再贵就买不起了,对于这样的预算GT-R还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有点冒险的地方是假如对于预算上限比较弹性的顾客,比如说既然愿意出8万了,那就不太介意多出一两万买更好的(比如说CorvetteZR1)来讲,GT-R竞争力就没那么强了,毕竟10万左右的厉害跑车可选择的很多。第二是使用环境,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在北美,GT-R销量主要在几个大城市里面,因为路况的原因。比如说在美国中西部一些不太发达地区,就算是高速都是时不时有些小石头和坑洼之类的,很多时候还要横穿铁路铁轨,GT-R的groundclearance太低了,这些路它根本上不去,挂底;就算在一些著名的大城市,有一部分路况也不好,比如说一些plaza,从大路拐进去的那个斜坡又短又陡,底盘低的车不刮车头的话根本上不去。第三就是把运动性放在首位,舒适性其次;第四就是不介意名牌效应,因为Nissan怎么说也不是豪华品牌,在北美假如你对别人说你买了辆GTR,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太懂车,基本上第一个反应就是说:“你花了$8万才买了辆尼桑?”这点很要命,所以Nissan才在一些国家专门起了个豪华品牌Infiniti,但问题是GT-R并不在Infiniti名下。所以综合其各个因素,就能解释为何北美市场在8万这个价位的汽车产品里,GT-R只占了很小一个比例。但买车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是最佳的选择。没有说谁一定对谁一定错。每当要买新车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仔细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接下来说说变速器。有时让人觉得有点美中不足,BMW有设计车体框架,发动机的能力,但是它并不设计和制造变速器。它家产品上装的变速器,都是委托ZF、Getrag和GM设计和制造的。值得一提的是BMW是GM(没错,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长期的大客户,BMW很多中低端产品的变速器就是向GM买的。1系作为最便宜的产品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当前从116i到130i这些型号,它的自动档用的都是GM的6L45系列。实际上6L45这款变速器还用于BMW的其它一些型号,比如说3系(除了335i之外),X1,X3等等。2010款以及之前的135/335自动档用的是性能更佳的ZF设计和制造的变速器。直到去年为止,这个ZF的6速自动档代表了非DCT类自动变速器的最高水平。根据厂方的参数指标,ZF的6档变速中的一些性能(比如说某些档位之间的升和降所需的时间)甚至比VW/Audi的双离合DCT还要厉害,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根据CarandDriver最新的测试,335i的自动档比手动档加速还稍快一些。虽然ZF的变速器性能很好,但这也不表明那个向GM买来的变速器就很差。限于成本等因素,当然GM的产品会比ZF差一些;但根据我自己实际试开的感受,GM这款变速器的表现并没有GM整个公司给公众的形象那么差。GM造变速器的能力是比造整台车子要强的。或许是因为用GM变速器的车子一般都不是BMW大马力发动机的配置,所以我会觉得有时候需要急加速的时候车子使不上劲(也就是说在高转速的时候感觉力道发虚);有时候我需要强行降挡,这个变速器要等一阵子才能反应过来。最明显的一次是开着dealer借给我的i,在一条直路上被一开fordescape(我没留意是V6的还是I4的,假如是I4的我真的无语了)的sb老黑强行抢道插到我前面,害得我要急刹车。相当愤怒所以狂嘀他,他摇下车窗骂街。于是我就想在下一个红绿灯起步的时候烟掉他。结果最后我全过程都踩尽油门了,竟然连跟都跟不上那辆ford......明显觉得变速器不能很好地传递发动机的功率,换档时间太长。我的这些感受是基于开过135/335来讲的,所以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的感受。尽管这样假如日常使用,我觉得90%的情况下GM的变速器的表现还是可以的,对得起这个价钱。只要不要频繁踩放油门造成它需要频繁换档就可以了。说到变速器我再多说一些个人看法。说到底对于北美市场,大部分买135i的消费者选择的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是:加速能力、操控、价格。这个问题很现实,因为加速能力是最容易客观测量的,不会像操控这个概念那样带有个人主观因素,并且也最容易在日常使用中体现出优点出来(红绿灯起步当人家还在开过这个路口的时候你已经在下一个路口那里了,那感觉多好啊)。所以当去年年底Ford宣布2011款MustangGT5.0V8的马力是412的时候,曾经有一部分人同时考虑野马5.0和135的。因为单纯从马力来看,野马5.0是当前北美最便宜的400马力级别的车子(CamaroSS贵一点点),裸车两万多美元就能买到。想想看别人花这个钱买了辆200来马力V6的买菜车,你却用差不多同样价钱开上了400多马力的跑车,这么好的事情谁不眼红啊。当然了野马5.0裸车的做工和内饰远远比不上BMW,很粗糙;真要跟135扛的话价位大概是顶配的Mustang5.0=135i的裸车。尽管是这样400马力这个数字仍然很有杀伤了,所以我也跑去dealer那里试开过。我知道按传统精神这类肌肉车都要开手动档的,但考虑到这在大部分时候交通都是极其拥挤的使用环境下所要求的用户友好程度,我最后还是试开自动档的。事实证明一辆车子要直线加速快,发动机,变速箱,悬挂,车重这四个因素一个都不能少。野马5.0只有一个好的发动机,车重还算OK,但其余两点就实在是“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汤”。自动档的加速能力实在是比不上135i,甚至能不能赶得上335i都是个问题。很多杂志实测手动档Mustang5.0,相当熟练的测试员开出来的结果,平均成绩来看手动档的野马5.0直线加速能力最多就跟135i手动档一样。考虑到两者车重相差不太多,所以这个400马力级别的加速能力只达到别人300马力级别的水平的事情,就是“成本投入”和“设计技术水平”差异的典型例子了。事实上发动机马力差不多但重量比Mustang5.0重得多的CamaroSS,实测出来它的加速能力却反而比Mustang要快,这真是说明了Mustang目前这个平台的一些天生的硬伤。
下面就说一下实际驾驶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我个人的主观感觉而已,对这个车子的体验是因人而异的。首先说一下加速的感觉。估计这也是考虑这个车子的消费者想第一时间来体验的。由于N55发动机在1200转的时候就可以输出最大的扭矩,所以这车在城市交通的环境下显得十分适宜,基本上假如你不是想开得非常“与众不同”(也就是说红绿灯起步非要比别人的车领先一大截),只是想混在车流里按部就班的话,那发动机是从来都不需要超过2000转的,油门间歇性地轻踩就可以了。相反,中等程度地踩油门一段时间之后,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车子都消失了,只能在倒后镜里远远地看到它们(当然这个情况不适用于有别的车子就是踩尽油门想跟你一比高低)。由于用户手册里写着前1300英里之内是磨合期,发动机转速尽量不要超过4500转,所以那段时间内我开得很保守,很少让发动机超过4000转。尽管有这些要求,我发现就算要上高速、在高速上超车之类的,3000转以内完全就搞定了。由于扭矩大,所以大部分需要超车的时候DCT都没有降档,一直保持在7档就很轻松地完成任务了。事实上假如在高速上真有情况让DCT需要降到6档的加速的话,那被你所超过的那些车上的人都会被135发出的声浪和迅猛吓一跳。有几次在被我像秋风扫落叶般超过之后,后面的车子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还竟让用高灯来闪我。贴照片一张,DCT换档和iDrive的特写。135上装的DCT是跟M3上一模一样的型号(Getrag7DCI600),区别只是M3的控制电脑上多写了几套换档模式供用户选择,而135上的则是简化的软件版本,只提供D,S和M这三种选择。一般驾驶情况下我用“D”,“S”和“M”基本上没用过,因为从来没遇到D模式处理不了的情况。在DCT换档的后面还有一个“sport”按钮,这个是跟D、S、M模式独立的,也就是说在D模式下可以选择不启动“sport”按钮,但也可以按下那个sport按钮。那这个“sport”按钮是干啥用的呢?经过实践我发现:D档之所以适合日常开的时候用,那是因为DCT会在换档间隙的时候故意增加一个时间延迟,从而增加乘坐的舒适感,这样做的缺点是达不到最快的加速。所以假如你想更快地加速,可以按下那个sport按钮,DCT会在换档的时候缩小那个时间间隙,优点是加速快一些,但代价是在低档位之间换档的时候你会觉得更明显的“顿挫”感,不利于舒适性。所以三个模式加上“sport”按钮你一共有6种换档模式,有网友说换档速度最快的是S+sport按钮那个模式:1.D;2.D+sport按钮;3.S;4.S+sport按钮;5.M;6.M+sport按钮。iDrive就是BMW通用的那个iDrive,使用方法都是一样的。
DCT+iDrive
不知道130的排气声音是否也是这样,135点火的瞬间会发出比较大的轰鸣声。几个月前车子运到dealer之后我去提车,车子放在大厅里面,由于在室内所以车子一打着“轰”的一声巨响把当时在场的人都吓了一大跳;即使是在怠速状态下车子也会发出很明显的低沉的轰轰声,特别引人注意,平时在路上有很高的回头率。平常状态下的加速坐在车里面的确能听见低沉的轰鸣,但由于是低频的声音所以不会影响到车里的音响效果,我实际聆听发现音乐照样听得很清楚,录音里细节的声音不会被排气的声音掩盖掉,我觉得这是这个车子设计中考虑得比较好的一个地方。说到声音,顺便说一下车子配的音响。从其它一些车友的帖子来看似乎BMW给1系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的型号也提供不同的音响。在北美市场的128和135的音响有两种选择:标配的和升级的。标配音响是没有A柱上的那两个高音单元的,实际聆听效果让我觉得BMW很狡猾,明显就是逼着人要买他的升级音响(标配的音效实在是对不起这个价位的车子)。以前升级音响称为“professional”,不过2011款的升级音响改为由HarmanKardon设计(请看贴图),据说是全车所有的扬声器单元都升级成是哈曼卡顿的产品,当然功放也是不同的。效果听上去还是不错的,但另一方面要知道听音乐还是回家用正经的音响听比较好,在车里听音响的话除了像劳斯莱斯那样子的车子之外,就不要太过于追究了。
HarmanKardon
补充说明一下音响。标配的音响就是最简单的那种,就像Corolla上面那样的,只不过多了2个低音扬声器而已。HarmanKardon的是原厂就装好的。假如还选了iDrive的话中控台上的那个就不是CD机了,升级为DVD光碟机;并且功放具有5.1环绕立体声解码功能,可以播DVD电影(导航屏幕还是16:9宽屏的;iDrive那个旋钮充当鼠标;假如车子在运动的时候图像被禁掉只保留声音,美国法律规定的),也可以听纯DVD-Audio的唱片(我是音响发烧友,SACD和DVDA当然是锦上添花了),效果很赞。
既然说开音响就接着说一下配置的连接性和扩展性。北美地区2011款开始所有1系都标配了可接收数字广播的功能;另外由于北美地区还有XMradio/Sirius卫星广播,所以假如多加320美元的话还可以配备这个功能(需要在后背箱里装配特制的卫星信号接收机等);不过假如选配了导航和iDrive的话,不管你有没有定制这个服务,卫星广播的接收机等硬件都已经是整合在iDrive里面了,只需要去dealer那里给电脑下载几个文件然后就可以激活服务了(假如你认识在dealer里干活的熟人的话可以请他帮帮忙,这样可以省下几百美元)。虽然理论上卫星广播可以传输高质量的音频信号,不过说老实话或许是为了节约成本,目前Sirius很多频道都是用很低码率的压缩格式来广播,音质听上去就像96kbps这种模样的mp3,甚至还比不上本地高质量FM广播的音质;再加上提车一年之后每个月都要交服务费才能维持服务,所以我最后没有选卫星广播这个功能。usb和ipod连接在2011款上是免费送的(并不是标配,而是真皮皮椅+usb是合在一个package里面,但这个package是免费的,我想没有人会这么傻不要吧)。usb接口有两个,一个在副驾前面的抽屉里,另一个在中控台扶手下面。你装一些音乐(常见的格式都兼容,mp3,aac,wav之类的)进U盘里直接插进车子的usb接口就可以播放了,很方便。不过BMW还是很狡猾的,他知道有一些用iphone/ipod的人不习惯另外带u盘,而是把音乐之类都装进iphone里;但这车配的iphone/ipod连接是这样的:接线的一头是标准的接到iphone/ipod的那个扁平接头;另一端接到车上的则分成了两个插头,一个是usb,另一个是随身听耳机那样的模拟音频插头。usb那部分只负责控制iphone/ipod的选曲等功能,而音乐则是由iphone/ipod解码之后输出的模拟信号传给车子功放来实现,所以这样子是得不到最佳音效的。那有人自然会问:有没有办法可以让iphone/ipod把数码信号直接传给车子的功放来解码以达到最佳音质呢?我上面说BMW狡猾就在这里。俗话说“有钱使得鬼推磨”,你多给钱就可以了。现货一般不会装的,但假如你订造一辆的时候,有一个选项可以选,多加135美元,叫做“智能手机整合”(smartphoneintegration),在扶手里面预留了插口;这还没完,你还要多花差不多两百美元再买一个对应你的手机的基座插进扶手里面,你的手机才能插进基座里使用。BMW目前只开发了很有限的几款智能手机的基座(iphone和黑莓),但假如你恰好有这些手机的话,这个smartphoneintegration的功能还是挺有吸引力的。首先当然就是你手机上的音乐就可以数码地传给车子来解码播放,最好的音质效果;其次便是可以自动地给手机充电,不用再怕长途旅行听音乐把手机电都给耗光了;最后一个功能比较有趣:当手机插进基座之后,手机会自动关掉自身的天线,改由车顶上的那个鲨鱼鳍天线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所以就不用疑神疑鬼手机贴身用会不会影响健康这类事情了,并且改用车顶天线之后信号收发能力都有明显加强。这里贴个照片,实物用起来就是这个样子。SmartphoneIntegration
除了SmartphoneIntegration之外还有一些很有用的功能。比如说北美地区还提供BMWassist这个服务,只有配了导航才能选它。这项服务的内容很广泛,4年之内是免费的,过了4年之后就要交年费了。在天窗按钮旁边有一个“SOS”按钮,假如你主动需要服务的话就按它。会立刻有服务中心的人来应答,24小时运作。你可以跟服务中心提任何问题和要求任何合理的协助(当然你不能要求他们去帮你照顾小孩或者做饭之类),车上的电脑会实时提供所有参数给服务中心,包括你目前的方位;假如你不小心把钥匙锁在车里或者丢了,你可以打电话去服务中心核对身份之后对方就可以遥控帮你开门和启动发动机;假如你车子被偷了,服务中心跟警察局核实之后可以遥控把车子给减速停下来,盗贼只能弃车而逃。还有可以不需要服务中心参与的功能,比如说bmw跟google有合作,你在家里上网查到想去什么地方,不需要抄地址然后再到车上去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你只要在自家电脑上googlemap,上面有一个“发送”按钮,查好地址之后点那个按钮,填入你帐号email(提车的时候需要填一份表格注册),google就会直接把地址发送给车子。你进车启动之后,导航会提醒你收到一个新消息,打开之后选“开始导航”就成了。我很喜欢这个功能,很方便。BMWassist是通过无线移动网络来传送信息的(具体来讲是ATX提供的网络)。有人会问:假如开车去到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比如说荒漠、原始森林那些地方没信号怎么办?这点不需要担心,因为假如选配了BMWassist选项的话,车里会装上一个功率有3瓦的无线电收发机,即使在远离基站的地方都基本上不会有连接的困难。所有这些,都是靠车顶那个鲨鱼鳍天线来传送(贴个特写,它可是身兼多职啊)。
说回机械方面。很多车子的前保险杠左右两侧都会弄一些流线型风孔之类的形状,很多其实就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装雾灯。但我们发现很奇怪的是128上雾灯是标配的,但135上雾灯却被取消了,你想要都不可以。原因是因为发动机的特殊需要,装雾灯的地方有另外的用途。假如你在135上选配了运动套装(sportspackage),那么整个135的车头一共装了三个不同的散热器。第一个当然是凡是车都会有的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器(除了极少数的风冷式发动机除外),装在车头那个双肾性栅栏的后面;第二个是N55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中冷,散热片装在保险杠正中下方的那个像张大了口的栅栏后面;第三个是发动机机油的散热器,通风口就是占用了雾灯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135反而装不了雾灯的原因。请看我贴的前保险杠左下角的特写照片。那块“田”字形的黑色塑料并不是实心的,开了两个通风口,左上角的是给机油散热器的,右下角那个是为了在高速运动中冷却刹车的通风口。机油散热器并不是一个摆设,我试过很激烈地开过,从仪表盘上那个机油温度表能看出对于工作温度本来就高的涡轮发动机,尤其还是大马力的,给机油散热是很重要的。
接着奔个内饰。我觉得内饰用料还算是配得上135这个价位的(老实说砍完价之后这车还要四万多刀,对于1系原先的定位真的是过高了,除非真的很看重加速和操控,很多消费者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产品;在北美7系销量比1系还大)。中控全部都是软塑料,质地跟3系极其同级别竞争对手IS、A4、Cclass等手感几乎是一样的;车门里面接近车窗那个横条和底下放杂物的格子是软塑料之外,其余部分都是真皮缝纫包裹(我觉得凡是1系选了真皮的都会有这个待遇吧),效果真的很不错。颜色的话订车的时候在现场拿了几辆样车来看,我最后还是喜欢这样的颜色搭配。其实当时还考虑过皮椅颜色是柠檬白的那样,但lp说你这车外面是白色,里面也是白色,太无聊了,所以作罢。
另外一个角度的。
接着说说油耗。可以说135相当耗油,甚至比一些V8发动机的车子还耗油。实际使用的结果:假如是跑高速,一路顺畅平均速度大概75mph(120公里/小时)的时候,油耗最好也只有25mpg(10.63km/L,或者说9.41L/100km),并且还是很柔和地开,不随便超车不跟别人斗快;如果不上高速,就在普通的路上开,不堵车,只是每个红绿灯前等1-2分钟的话,油耗就只有大概18mpg(7.65km/L,或者13.07L/100km),并且这个所谓的“不上高速”,尽管是普通的路,但因为我平常要去的地方都是那几条很直的大马路,所以车速也有100公里/小时那样子。假如是比较拥挤的交通情况下,需要低速并且走走停停那样,油耗会更吓人,估计只剩下12mpg(19.61L/100km)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能量守恒,马力是需要烧汽油来得到能量的。
北美或许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对于大马力、大排量、高污染的车型不额外收税或者不采取惩罚措施的地区(目前美国对于超级耗油的车型,只是在买车的时候象征性地收个一次性的很零碎的gasguzzlertax),所以这是世界上所有车厂去设计、制造、销售大马力车子的主要动力之一——因为有北美这块市场。但这个好景快要结束了。前2年国会通过了新的CAFE法案修正案(上一次修改已经是30年前),强制要求所有在北美做生意的车厂的所有产品的平均油耗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根据修正案,到2015年的时候,不管是什么牌子的厂家,所有车型的平均油耗(城市+高速)要达到35.7mpg(这是北美的度量单位(一加仑汽油能够跑多少英里),作为参考目前135i的官方平均油耗只有21mpg)。连以前纵容大马力大排量的北美现在都开始大幅度收紧了,所以现在已经可以逐渐看得出来很多车厂的新车型马力已经停止增长(按照以往惯例,新车型总要比旧车型马力要大),并且变速器的调教也开始倾向于省油。比如说旧535i跟新535i的发动机马力、扭矩一模一样,新535比旧535重200磅,但新535配了最新的8档变速作为弥补;尽管这样,实测结果却很让人吃惊地表明:新535i的加速能力比旧535i差多了,慢很多。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逐渐会被越来越严格的排放和油耗法规所淘汰:新M5(明年开卖):V8涡轮增压;旧M5:V10自然吸气新M3(后年开卖):I6涡轮增压;旧M3:V8自然吸气已经传出风声说新1系全部都是4缸发动机,高端型号(135,1M等)能否保留6缸发动机目前还是一个疑问。假如有人属于“缸数、排量是王道”这个派别的话,那现在就应该趁早行动,不要等10缸的5系、8缸的3系和6缸的1系停产之后再来后悔。
我的是2011款,美国地区分sportspackage和Msportspackage。1系上的Msports跟sportspackage这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261而后者是264的轮框;Msports的天花板内饰是黑色,而sportspackage的则是米黄色;Msports的门踏板上印着M字样,而sports的踏板印着BMW字样;另外Msports的footrest是金属中间镶橡胶的;而sportspackage则是普通的塑料橡胶footrest。总的来说两者的差别只是一些外观上的不同而已,硬件是一样的。1系的悬挂裸车默认就是sportstune的了,所以选不选sportspackage都是同样的悬挂,这点跟3/5/7系不同。我当初要的是Msportspackage,但当时BMW告诉我,假如要选Msports,只能限定车子要么是LeMansBlue的外漆,要么就是内饰是全黑的。但因为我那时在texas,气候极其炎热的地区。我很想车子的颜色是白色(颜色越深越吸热),而内饰则是beige这样的柔和的色调。所以没办法,只能选sportspackage。不过说实话当时我也不是特别坚定想要Msports,因为最大问题是始终不想把天花板搞成全黑的那样(夜晚黑乎乎的什么都摸不着),并且还要为此多掏$100。不过正好歪打正着,2012款开始BMW停止了sportspackage,只剩下Msports,天花板被强制弄成全黑了。我现在特别庆幸幸亏早出手一年,不然的话还弄不到米黄色的天花板内饰呢。
相关帖子:
宝马1系热门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写好了,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请遵守法律法规,禁止广告贴。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们这些玩器材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