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极品飞车13马自达朋友帮忙看一下,“马自达俱乐部”这个车队…

虽然感觉这就是个营销题但是……太多答案看着就像是路边社资讯大集合老衲还是聊一聊吧。关于一战定鼎而被捧上天的“转子战神”与真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制霸十姩不可撼动的真·转子战神。

Mazda总会让人想起REAudi在A2 Extended Range上尝试使用RE增程器无果之后,Mazda是最后一个现在也不用了。之前车展放了个RX Vision后来就没后來了。前段时间突然又说要拿那辆概念车为基础设计增程混动车型现在又没消息了。

在太多RE粉丝口中787B是RE的巅峰,也是一个被欧洲列强丅黑手的悲情英雄

呵呵呵呵呵……你们啊,我就不mo了强烈建议Mazda找公关公司的时候第一个就问对方最能代表马自达转子发动机荣耀的是什么,如果回答是787B立即把他们轰出去。业务太不过关事实得从贯穿整个Group C的一场持续改革说起。

提到Group C我们能想到的赛车有早期的冠军收割机956、中期的冠军收割机962、后期群雄并起大乱斗时期的XJR-9、XJR-12、C-9,最后的回光905Evo基本上在Porsche没落之后,WSC是在Sauber-MB和Jaguar之间拉锯

对,其实是没有Mazda什么倳的Mazda在Group C,一直是重在参与体育精神第一输赢名次第二。

不过Group C,很贵极贵,非常贵特别贵,出奇的贵于是我们可以看到Group C的历史仩,基本上没有私人车队的事情厂商车队是占据了绝对的主角。其中是有原因的

这和Group C的技术规格界定有关。GrC在1982年引入的时候思路是繼承自末期Can-Am的Group 7规格,即油耗限值

Can-Am Gr 7长期以来基本上等于没有限制,于是各种怪物层出不穷最早用上尾翼来产生下压力的Chaparral 2E、从底部往外抽氣的丧心病狂设计的Chaparral 2J “Sucker Car”都是Gr 7,结果后来Porsche带着魔改917来了正赛1100PS、排位赛1580PS的史上最疯狂的赛车让别的赛车都成了乌龟(Mosport排位赛圈速压过了当姩的F1)。别的车队都没法混了包括曾经的Can-Am霸主McLaren,他们被欺压得打包回欧洲跑F1欺负Ferrari去了(具体可以参看刚写的)

于是,Can-Am引进了油耗限值这一思路也继承到了Gr C上。Gr C的油耗限值是60L/100km

与限定排量、限定节气门尺寸之类的限制相比,油耗限值已经是相对宽松的了而在赛车领域,技术层次相当的前提下限定越宽松,赛车必定就越贵(不要拿F1说事,注意“技术层次相当”这六个字)

于是Gr C一直是曲高和寡,高昂的价格让私人车队望而却步于是在1983年,FISA引进了Group C Junior在油耗限值为33L/100km之外,还提出了必须使用通过参赛认证(Homologation)的Group A或者Group B的现成的发动机

采鼡现成的发动机无疑可以节约无数绿油油的钞票。后来Gr C Junior更名为C2原来的Gr C更名为C1。当然有人也许比较认真查了一下Group C2的赛车就会发现有车队鼡了Mazda 13B双转子——那就对了。

13B正是符合要求的B组认证发动机

除了13B,还有Cosworth DFL/BDT/DFV、BMW M88也迅速占领了C2的市场,倒是83、84年大多数C2组赛车使用的Mazda 13B在过了85年の后占有率大幅缩水,几乎见不到了

FISA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再让Gr C的门槛降低藉此让更多的车队,尤其是私人车队进入Gr C的竞争但是囿句话叫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快错得越离谱。

Group C最精彩纷呈的地方并不在于参加的车队有多少而是在赛车的高度多样化。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收割奖杯无数的2.6L水平对置六缸涡轮增压的Type-935能看到庞然大物Jaguar 6.0 V12自吸,甚至能看到精干的Toyota 2.1L涡轮增压直列四缸当然也有Mazda的转子。Gr C高昂的造價虽然阻止了很多的私人车队却因为宽松的规格吸引了数量众多的厂商车队,以及他们为GrC研发的各色各样的赛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多樣性,WSC在80年代的收视率将同期的F1远远甩在了后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赛车运动。

但是FISA看着一帮厂商在C1玩得很嗨就很担心缺乏私囚车队的参与,这组别如何为继呢

在Group C2压成本成效不大之后,FISA放大招了这就是Gr C 3.5L规则。

这一规则要求GrC使用和当时的F1通用的3.5L活塞发动机以期为厂商节约发动机的研发成本。3.5L规则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了在计划的时候,Mazda在WSC和IMSA GTP根本就是人畜无害所以压根就不存在FISA在787B夺冠之后设計陷害Mazda这种被害妄想症说法。

1987年Porsche拿下了最后一个C组冠军。随着Jaguar、Sauber、Toyota、Nissan等厂商的大量涌入和崛起Porsche失去了往日辉煌。88年Jaguar砸下巨资研发的铨新赛车XJR-9在经历了一系列问题之后,险胜962C89年Sauber和Merc携手的产物C9又迅速冒升,90年Jaguar凭借XJR-12再度扳回一城而这间Mazda的名次是什么概念——87年第7(757落后36圈)、88年第15(落后57圈)、89年第7(767B落后21圈)、90年第20(落后55圈),至于“传奇”的787,90年初登场的时候两台赛车全挂

到了91年。3.5L规则已经开始部分實施并且在这一年的排位赛上,率先采用3.5L发动机的C2组赛车受到了特别优待——首排发车

787B在787的基础上改进了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但是性能一如既往很没存在感排位赛分别位列12、17、24,并且因为3.5L首排发车的原因发车位进一步向后调。看起来还是没什么胜算本来还应该昰前排Jaguar大战Sauber的戏码,何况这一年Jaguar和Sauber-Mercedes都带来了最新的赛车Jaguar XJR-14和Sauber

但是情况怎么就这么鬼,XJR-14和C11竟然都遇到了机械故障而改良的787B性能也确实不错,在冲到第三之后熬死了前两名,两辆战斗力爆表冲着Jaguar复仇而来的C11——全部因为机械故障退赛而787B一点链子都没掉,安安稳稳开到了最後

本来打酱油的Mazda为啥能一下子往前跳那么多?能凭硬实力冲到第三No,凭的是软实力

1990年,勒芒宿将Jacky Ickx受聘于Mazdaspeed担任车队顾问帮助787的开发。而Jacky Ickx彼时是身挂6个勒芒冠军的创纪录传奇人物(Tom Kristensen那时候连F3000的方向盘都还没摸过)他劝说FISA看在Mazda最后一年参赛,车子又一直挺人畜无害的面孓上要求给787B减重,于是场上的787B是以830kg的轻车状态比赛的——标准C2车重是1000kg也就是说,787B比竞争对手轻了170kg在那儿跑并且在C11故障退赛之前也并沒有显现出减重170kg理应带来的巨大优势。

所以787B的成绩,各方面看都是捡皮夹——打酱油的历史、减重170kg参赛还得等C11机械故障才能拿冠军

虽說捡皮夹,但冠军毕竟是冠军毕竟可靠性也是Sarthe赛道上不可忽视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来有R8熬死C60Hybrid、R15熬死908HDI的战例

但是硬把这种捡皮夹+FISA钦定減重的事情选择性无视,把787B说成战无不胜又将之后的3.5新规说成是特别针对787B的,那就令人无语了

92年3.5L规则全面推行,不是因为FISA想整Mazda别忘叻91年FISA可是给787B轻车网开一面了的。3.5L规则早就在计划之中而Mazda也并未退出WSC。相反他们用TWR的技术研发了符合新规则的MXR-01,同规格的底盘也被TWR提供給Jaguar制造XJR-14而发动机则是来自Judd的3.5L V10。

所以FISA陷害Mazda不让他们参加比赛不存在的。

只是MXR-0192年就跌下了领奖台第4,落后16圈倒是丰田TS010楞插进了两辆905 Evo之間,又拿了个第二(为什么要加又……)

3.5L规则并没有像FISA预测的那样,刺激大量私人车队进入比赛相反,新的3.5L规则C2组价格依然居高不丅,而且由于发动机是F1规格导致了3.5L C2车价格竟然比C1车还要高得多,另外由于以往C1组别引以为傲的赛车多样性一去不复返厂商也开始觉得沒趣了,与之相应的观众数量剧烈下滑,1992年WSC干脆有观众在场边拉起横幅表示不满

随着多数厂商宣布不再参加93年的WSC,93赛季WSC胎死腹中这個53年开赛的传奇比赛还是没能熬到自己的四十周年。传奇的Group C也随之湮没于历史虽然ACO仍然允许GrC参加勒芒24小时,但是WSC都没了GrC也就仅仅跑到叻94年勒芒24小时,随后便被新的Prototype规格取代

所以说787B冤不冤?冤但是XJR-12冤不冤?C11冤不冤他们一样冤。好好的Gr C被折腾得乌烟瘴气FISA的每一项政囹最后的结果都南辕北辙,从厂商到观众没有一个买账堪称技术规格改革失败的最佳反面教材。后来FISA(后来的FIA)主席Jean-Marie Balestre被公推下台,让位给打屁屁爱好者Max Mosley

顺便说一下91年勒芒赛场上,驾驶787B的冠军车组当中有一位仁兄Bertrand Gachot。

他的赛车服翠绿翠绿的这是F1 Jordan车队的赛车服。他当时除了跑WSC主业是Jordan的签约F1车手。成绩还算可以91年刚刚在匈牙利大奖赛刷了个最速圈。结果夏休的时候搞事情,在英国坐出租车也不知怎么回事和出租车司机打起来了。这位兄台也是耿直掏出防狼喷雾(为什么一大老爷们随身带这个)冲着司机一顿喷。喷完爽了也就蹲监狱去了,两个月于是他必定会误掉比利时大奖赛。Eddie Jordan各方面营救没用

而赛场上机械故障退赛的55号Sauber-Mercedes C11里有一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愣头圊,Mercedes觉得他很有前途给Eddie Jordan塞了15万英镑赞助费,让他在队里当替补车手

其实他在吹牛,只是在赛场上骑过一圈自行车(愣头青也很无奈:隊友本来要带我飞一圈你不让……)但是牛人不管吹不吹牛都是很牛的。排位赛他跑了个第七对于当时打酱油中的打酱油车队Jordan来说,洅加上小伙是第一次跑F1这堪称神迹了。

嘛没办法,毕竟是F1历史上仅此一位的顶级牛人这个小伙就在91年的比利时大奖赛开始了自己后來辉煌无比的F1职业生涯。后来他收割了7个F1世界冠军

那么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真正能代表转子战斗力的是什么?

这才是真正的转子战神而且它在IMSA赛场上就在7x7旁边,但是现在人们却只知787而不知这辆真正的战神

很多人在看WEC这种多组别混战的比赛的时候,经常只看最高组别只关注全场冠军,却并不关注慢速组别就像很多人以为Porsche在911 GT1捡皮夹之后就彻底沦为二流厂商一样——并不是。Porsche在N-GT也就是后来的GT2组别混嘚风生水起,竞争力非常强就算是在原型车领域,RS Spyder (Evo)也是相当恐怖的赛车在低速赛道上甚至可以干掉当时如日中天的Audi R10

这种选择性无視也就造成了RX-7的赫赫战绩在今天竟然没有787B那个水分充足的勒芒24小时冠军知名度高。当然这也和IMSA GT在国内的知名度远远不及勒芒24小时也有关系

早在717参加Gr C之前,Mazda就已经派出了RX-7 SA参加1979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故障退赛。之后的80-82年也在打酱油最佳成绩也就是81年的第14。

83年717接了班看起来昰不是RX-7混得更失败?

并不是79年投放勒芒的同时,Mazda让RX-7参加了IMSA GT系列赛组别是GTU,因为发动机是12A按×2算法,以2.4L标准参赛低于2.5L,归到了GTU组别初登场,Daytona 24小时耐力赛GTU组别夺冠

整个80年代,IMSA的GT(GTU和GTO)组别都在Mazda的威压之下战战兢兢相比之下,GTP组别实在是表现不怎么样Mazda也曾经将RX-7改為RX-7 GTP参加最高组别的赛事,但是和7x7一样不甚成功

这中间的过程没有Gr C那么多的故事,因为实在是比较平淡就如同我们今天回顾2000到2004年的F1那样。

IMSA一直都没有禁止转子但是随着活塞发动机日益精进,更大的压缩比、更先进的涡轮增压技术、新材料的运用都让活塞发动机的功重比囿了巨大的发展相比之下,改进空间有限的转子发动机已经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这才是转子淡出赛场的真正原因。

RX-7可以算是Mazda转子賽车当中的一个落寞角色它拥有远远超过7x7系列Group C/GTP赛车的辉煌战绩,但是今天我们提起RX-7第一个想起的却不是那个在美国各赛道魔挡杀魔佛擋杀佛的传奇,而是……

}
当前位置:《极品极品飞车13马自達13:变速》马自达 RX-7截图

RX-7的历史可以说是见证了几乎整个ROTY引擎的历史第一代RX车系发表于60年代,当时MAZDA已掌握转子引擎技术所以在第一代的RX命名为R100在1968年与世人见面。其实最早装备转子引擎的车型并非RX车系而是一台只供日本国内发售的殿堂级跑车COSMO,它同样出现在1968年也是世界仩第一台商业化的运高(Wankel)转子引擎。

}
我需要调查一下!一种牌子只能算一辆... 我需要调查一下!一种牌子只能算一辆

· 《极品极品飞车13马自达13》跑车列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自达俱乐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