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关羽的武器器完全

历史上有过哪些最终没能完成列装的兵器或者仅存于计划中的兵器?
比如说鼠式,E系列坦克,超大和级战列舰,蒙大拿级战列舰以及苏联级战列舰等
按投票排序
谢邀,图纸武器系列是个巨大的话题。能写一本书啊,题主,我要写完了你付钱不?我只说旧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的图纸舰和未完成舰系列。日本海军战列舰加贺级:加贺级战列舰计划建造两艘,加贺号与土佐号,是八八舰队案中长门级的改进型,装备10门双联装41厘米/45倍口径主炮,20门14厘米/50倍口径副炮,4门8厘米高射炮,61厘米鱼雷发射管8门,舷侧水线带装甲279-89毫米,炮塔装甲279-152毫米,司令塔装甲356毫米,甲板装甲100毫米。本级舰由于海军条约,开工后即遭拆除。后加贺号顶替天城被改装为航空母舰,土佐被作为靶舰击沉。川崎造船厂制作的加贺号预想模型。川崎造船厂制作的加贺号预想模型。纪伊级:本级战舰一共计划建造4艘,分别为第9到第12号舰,计划作为搭载新型主机的高速战列舰,常备排水量42600吨,舰体参照天城级巡洋战舰进行设计。主炮方面,最早的方案是搭载三联装410mm主炮,但是由于研发速度过慢,第9号纪伊,第10号尾张计划搭载的仍然是5座410mm双联装主炮,后续的第11号舰与第12号舰则是计划搭载4座三联装410mm主炮或是4座双联装460mm主炮。由于海军条约的签订,纪伊和尾张被取消了建造计划,而第11和第12号舰则并未定型。天城级:天城级是日本八八计划中的第一型战列巡洋舰,即八八计划中的第5至第8号舰,常备排水量41200吨,装备5座三年是45倍径410mm联装炮。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停工,天城号和赤城号按照条约的规定(可以将两艘未完工的主力舰舰体改建为航空母舰)预备改建成航空母舰,爱宕号、高雄号则中止建造,解体拆毁。一号舰天城号舰体在横须贺工厂改装过程中于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中被破坏,龙骨严重变形扭曲只得报废解体,改装工程由加贺号接替。第13号型:13号型是八八舰队中的最后四艘主力舰,本级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的460mm主炮,但是在设计时,其搭载的五年式460mm主炮并未研制完成。本级舰原计划在1927年完工,但是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舰艇,其建造计划停止。本回答中的第13号型的线图并非是当时的设计图,而是战后由海军史学家福井静夫所绘制。PS:八八舰队最后6舰计划是指纪伊型的第1,第2号舰改为天城级装甲强化后方案后,八八舰队中尚未定型的第11,第12号战列舰和第8、9、10、11号战列巡洋舰。当时总计提出了A-M共13种方案,其中A-I主要是针对45000吨以上的战列舰采用联装,三联装,四联装或是多种炮塔混合搭载布局设计的研究。K,L,M三个方案则是针对搭载460mm主炮的战列舰进行的相关研究。金刚级代舰计划:分为由藤本喜久雄主持设计的舰政本部案与平贺让私人设计的平贺让案。本级舰是计划针对已经服役20年的金刚级战列舰进行更新换代。但是由于伦敦海军条约强制主力舰停造时间延长了五年,本级舰计划并未得到实施。但是从舰政本部案来看,本级舰对于日后大和级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华盛顿条约规定,必须在缔约后十年方可建造新的主力舰代替舰,主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排水量不超过3W5吨,所代替舰的舰龄必须满20年。到1932年于1933年,金刚号与比叡号服役已满20年,可以建造代替舰。根据军令部的要求,新的战舰必须符合条约要求,且要装备16英寸主炮8门以上。1928年5月,以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为主任的设计小组在海军高等技术会议上提出了金刚级代舰的计划,这就是日后的舰政本部案。这个方案采用平甲板船型,废除了舰廓式副炮而采用炮塔式副炮,三联装16英寸主炮采用前二后一的布置方式。同时,本方案还可通过延长舰尾的方式再增加一座主炮。但是在会议中,时任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平贺让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也就是平贺让案。这个方案完全采用了英国人的集中防御思想,将主副炮,前舰桥,动力系统集中布置于一点。武器配置上,平贺让仍然坚持双联装,三联装混合搭载10门主炮的方案。藤本案藤本案平贺让案。平贺让案。大和改型:丸4计划中的第110号与111号舰为大和级的第3和第4号舰,针对前两艘的建造经验进行了修改,改动主要有:船底防御强化,其他装甲削弱,防空火力增强,旗舰设施的改造。丸5计划中的第797号舰则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机舱底部由部分三重底改为了全三重底,重新规划了舰体前后的非防护区,大规模列装九八式65倍径100mm高射炮。第110号舰后被改装为航母,命名信浓。第111号舰1940年开工,1942年停工。第797号舰未开工。超大和型:本级舰的计划来自于丸5计划,由于本级舰并无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具体设计和详细数据不明,只知道其搭载的是510mm主炮,排水量大于大和级。B65型超甲型巡洋舰:本级舰的计划同样来自丸5案,用以代替四艘金刚级,并作为水雷战队的指挥与火力掩护舰,共建造两艘,编号第795,第796。计划搭载50倍径310mm三联装炮或是356mm三联装炮。但是由于丸5计划被改为只建造航母与轻型舰艇的改丸5案,本级舰取消建造。航空母舰大凤改G15:本级舰计划建造5艘,编号,,5026。计划常备排水量35300吨。由于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损失了四艘航母,为了弥补损失,日本海军重新修订了丸5计划,增加了5艘改大凤级,设计编号G15。但是由于战况恶化,航母建造的重心开始转向小型的,量产性高的云龙型,本级舰没有一艘得以正式建造。大凤改G14:本级舰是丸5计划中新建造的两艘航空母舰,编号第801,第802。但是和后来改丸5计划中的大凤改G15并没有关系,G15为全新设计的大型航母,而G14则是大凤型的改进型。但是设计工作并没有完成,推测排水量4W5吨,搭载常用机63架,补用机21架。G6级:本级是日本海军计划的航空巡洋舰。这个计划后来成为了苍龙级的前身方案G8。是在航空母舰的概念没被确定的1930年代所论证的方案。由于伦敦条约中规定,各国保有的巡洋舰中,有四分之一可以装备舰载机着舰用甲板,因此各国海军间流传着美国海军计划建造航空巡洋舰的谣传,为了应对,日本海军推出了G6案,装备了重巡洋舰所装备的舰炮,也安装有飞行甲板以供航空机使用。标准排水量12000吨,水线长264米,飞行甲板长194米,装备三座三年式203mm联装炮,G18级:本级舰只存在于计划中。菲律宾海海战之后,由于战局恶化,资源减少,因此需要大量建造工期只需要10个月左右的航母,但是并没有建造。计划标准排水量15500吨,航速30节,搭载飞机42架(其中15架露天停放)。鹰野级:本级舰并非为航空母舰,而是给油舰。共8艘,为改丸5计划中可搭载航空机的给油舰。可与舰尾处搭载14架流星舰上攻击机,通过弹射器起飞。排水量15600吨。重巡洋舰伊吹型:1941年11月的丸O计划中,军令部以未来战时消耗为着眼点,规划了两艘标准排水量12200吨的,装备10门203mm主炮,16具鱼雷发射管的新型重巡洋舰,编号分别为第300号与第301号。这两艘舰一般被称为伊吹型或是改铃谷型,舰体的基本设计与最上级的三四号舰相似。日,第300号舰在吴海军工厂起工,同年6月1日,第301号舰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起工,后因中途岛海战中航母的大量损失,第300号舰开始改建为航母,并命名为伊吹,第301号舰则取消建造,就地解体。改高雄级:高雄级的后续改装方案,预计在1930年到1934年间建造完成,共四艘。但是由于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本级舰的建造计划被取消。改利根级:利根级的后续方案,属于丸4案中的造舰计划,后由于预算缩减,本计划被取消。具体数据不明。轻巡洋舰仁淀号:大淀级的二号舰,建造编号第137号,属于丸4计划中的丙型巡洋舰。于中途岛海战后被取消建造。改阿贺野级:属于丸5计划中新规划的轻巡洋舰,设计编号C-44,是之前的阿贺野级的放大版,由于尺寸放大,在舰尾出增加了一座四一式15cm联装炮。标准排水量8520吨,建造编号第810-第814。不过由于丸5计划的出现,改阿贺野级的建造数量被削减为两艘,且被无限期推迟开工。815号级:本级舰史丸5计划中的小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5800吨,装备4座九八式100mm双联装高射炮。主要担负为主力舰提供防空火力支援的轻型巡洋舰,总体设计与美国海军的亚特兰大级相似,计划建造四艘,后被取消。——————————更新的分割线——————————美国海军篇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科罗拉多级华盛顿号:原为科罗拉多级的三号舰,华盛顿号在1919年于纽约造船厂建造,于1921年下水。翌年美国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按照条约美国必须停止建造华盛顿号。其时华盛顿号的工程进度约为75.9%。1924年华盛顿号的舰体被拖到外海,用作靶舰击沉。南达科他级(一代):计划建造六艘,标准排水量43,200吨,装备12门50倍径16英寸主炮,第一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设计方案于日定稿,该级别全部六艘战舰于1920年开始铺设龙骨。但是,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各国海军的战列舰吨位均受到严格限制,南达科他级六舰于日停止建造。其未建造完毕的船体也在1923年被作为废铁出售拆毁。本级舰隶属于一战结束后的三年造舰计划,该计划因海军条约的签订基本没完成。衣阿华级:伊利诺伊号与肯塔基号在建造途中由于日本投降被取消建造并拆除,原为衣阿华级的五号舰与六号舰。蒙大拿级:美国海军最后一级战列舰,由于日本投降并未开工建造,标准排水量6W5吨,满载排水量7W吨,装备四座三联装MK7 16英寸主炮,舰长280.9米,舰宽36.9米。建造计划在国会通过则是1940年由参议员卡尔文森所推动的“两洋海军法案”,并且与1941年通过相关预算案。该级五艘战舰编号被编为BB-67至BB-71。这五艘战舰计划在三个海军船厂中建造。分别为:蒙大拿号(BB-67)计划在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海军船厂建造;俄亥俄号(BB-68)计划在费城海军船厂建造;缅因号(BB-69)计划在纽约州布鲁克林的纽约海军船厂建造;新罕布什尔号(BB-70)计划在纽约海军船厂建造;路易斯安娜号(BB-71)计划于诺福克海军船厂建造。有趣的是,蒙大拿州尽管在历史上有两艘同名的战列舰,但两舰均在建成前被取消,因而没有一艘服役。蒙大拿州也成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同名战列舰的州,美国海军内部将蒙大拿州戏称为“没有玩具的可怜孩子”。虽然蒙大拿级并未建成服役,但是其船体设计方案被用于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设计上。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原计划建造6艘,首舰编号CC-1,搭载16英寸双联装主炮,排水量43500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军计划,列克星敦级就是该扩军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该级舰除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被改装为航母外,其余均取消建造。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计划建造6艘,编号CB-1到CB-6,实际完工2艘,夏威夷号从未完工,在建造中途有计划改装为指挥舰,但并未完成。其余三艘则被取消了计划。标准排水量27000吨,搭载9门三联装12英寸/50倍口径主炮。本级舰的设计计划可以追述到1930年代,当时美国海军获得情报,日本海军正计划建造类似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装甲舰的“超级巡洋舰”,虽然日本海军最后没有实施建造计划,但在1938年美国海军仍然决定设计一种较强火力的巡洋舰,专门用于猎杀敌方的重巡洋舰。设计方案经过数次变更。1941年阿拉斯加级预算获得批准。设计标准按照重巡洋舰制定,船体水线长/宽比较大,安装12英寸口径主炮,加强了防御装甲。1941年12月开工建造,舰名以当时美国管辖的美属海外领地命名。关岛号。关岛号。
我之前的一个帖子大概可以满足楼主的大部分需要下面搬运一些东西 可以认为是非常有可能投入现役 但是最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败苏联解体前的巡洋舰计划(海茵原作有删节)Project 1165 随着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的失败,造船工业部和红海军终于摆脱了压在头顶的一块大山,由于美国海军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技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苏联海军迫切需要一种可以自由航行到各个偏远的大洋进行独立反潜的大型核动力反潜舰,这就是1144基洛夫的由来。不过在60年代刚开始,这个计划进行的非常缓慢,究其原因,是因为苏联缺乏设计大型水面舰只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苏联人自己都没弄明白他们设想中的1144到底该是艘什么样的船,苏联人意识到,像1144那么巨大的船,如果独立作战是很容易被击毁的,很显然,1144需要保护。最终,苏联人想到了一个自以为对的方案,1144专攻反潜,而另外造一型战舰来保护它。很快,北方船舶设计局就拿出了自己的1144专用保镖——Project 1165方案,这个设计从今天看起来至少在技术上还是非常有趣的,但是其一直停留在纸面上,从来没有付诸实施过。最终,北方船舶设计局顺水推舟,在1971年,已经花掉大量原本属于1165方案设计经费的情况下,北方设计局将两个方案合并,在基洛夫涅盘重生的同时,1165彻底走到了尽头。1165的早期方案,反舰导弹还是P-120孔雀石,射程有限,速度较慢。最顶上的警戒雷达似乎是卡辛级的大网三坐标雷达,同样的雷达在基洛夫上也可以见到。中期以P-500玄武岩导弹设计的1165,最上面的设计警戒雷达大网移到了后桅,下面的设计则以顶帆代替了大网。防空导弹也有变化,从转轮设计变为了固定垂直发射设计。中期以P-500玄武岩导弹设计的1165,最上面的设计警戒雷达大网移到了后桅,下面的设计则以顶帆代替了大网。防空导弹也有变化,从转轮设计变为了固定垂直发射设计。最后定型的1165,足足装备了40个花岗岩发射系统,装备64个单元转轮式的SA-N-6最后定型的1165,足足装备了40个花岗岩发射系统,装备64个单元转轮式的SA-N-6==================================================================Project 1293到80年代中期,苏联已经拥有了2艘巨大的1144基洛夫导弹巡洋舰,并且还有第三艘加里宁号以及第四艘尤里.安德罗波夫号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第五艘基洛夫——库兹涅佐夫元帅号的建造也已经提上日程但是这些巨大的恐龙级战舰同样有一个巨大的缺点——他们价格过于昂贵,以至于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的苏联人很难去批量制造这种吞金巨兽。更为重要的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人经历重重磨难,第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1143.7乌里扬诺夫斯克终于已经开始制造,苏联需要大量的护航舰只,少的可怜的基洛夫级显然难以完成这种任务因此,苏联船舶工业局提出了一个方案,在护航能力与基洛夫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价格要比基洛夫低20%以上。曾经设计过卡辛级以及基洛夫级的北方设计局很快便提出了自己的Project 12931293是苏联第一型具备双机库的战舰,这也体现了其对反潜的重视,装备2架Ka-27蜗牛。在电子设备上则更新了最新型的顶板频扫警戒雷达。除了价格昂贵以外,1293被砍掉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任务与已经开始服役的949A安泰(奥斯卡2)重叠了,安泰同样可以发射花岗岩,而且发射单元更多,隐蔽性更强;反潜方面则有更便宜的常规动力Project 1199方案,防空方面则有1164光荣级......最终,1293成为了完全的鸡肋,与其的父亲1165一样,甚至没有走下图纸的机会。==========================================================================================================================================Project 自从1974年开始,苏联北方设计局就开始了防空/反潜通用巡洋舰的先期研究工作并于1976年开始定为1199设计案,方案要求是配合航母和大型巡洋舰作为前哨使用,排水量不超过12000吨,采用核动力。不过,很快北方设计局便受命发展14000吨标排的1293核动力巡洋舰这样正好1199可以直接沿用1293的核反应堆和部分设备分摊经费,很快设计局便正式上马了方案。1199的第一个方案是核动力推进版本的,有3部M-22飓风防空导弹单臂发射架和5部卡什坦点防空系统,一门AK-130舰炮和2部4联装3M80蚊子反舰导弹发射架。还装备1架Ka-27反潜直升机和2部RBU-6000深弹系统。1199早期的核动力方案1199早期的核动力方案除防空导弹外,11990的反潜设备也大大强化了,除了反潜直升机和RBU-12000外,还增加了2座SS-N-16瀑布远程反潜导弹发射架。另外,11990为后来的通用中型反舰导弹P-800玛瑙在船艉预留了安装位置,在玛瑙设计好后就可以安 该型方案最终通过了国家审核,正式列入建造计划。核常并推的11990方案核常并推的11990方案在80年代末期,随着1293的最终取消和苏联经济的愈发困难,采用核常并推的11990方案也开始变得岌岌可危起来,后期的11990项目组完全采用纯粹的燃气轮机推进的计划方案,该方案取消了M-22飓风防空导弹,采用射程更远的S-300F雷鸣防空导弹配合更新式的36N85墓碑,同时装备3M80蚊子和SS-N-16瀑布两款导弹11990的燃气轮机方案采用类似1293的AK-630配合SA-N-9进行末端防空。11990的燃气轮机方案11990的燃气轮机方案==============================================================Project 夏伯阳级事实上,苏联海军不存在该型战舰的发展规划,也不存在足够小型可以安装到巡洋舰上的相控阵雷达,=同时拦截32个目标的夏伯阳“超战舰”只存在于日本漫画和天方夜谭之中。巨大的天空哨兵,很毛子风格的雷达巨大的天空哨兵,很毛子风格的雷达==============================================================================================================================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是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空母舰的首舰,造建计划代号为「计划1143.7」。该舰起初命名为〝克里姆林号〞,后来又被命名乌里杨诺夫斯克号,源于俄罗斯城市乌里扬诺夫斯克,而该城市则是为了纪念列宁(本名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在1988年于乌克兰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是当时苏联海军第一艘超级航空母舰,也是苏联第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苏联解体后,由乌克兰继承该舰,但由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实力不足,在1991年11月彻底停工,后来以废钢铁出售。====================================================================================================================冷战中各种神棍坦克80年代的M1 TTB,TTB的意思是Tank Test Bed(试验坦克)的意思。M1 TTB仍然沿用了120mm M256主炮和M1的底盘,主要试验的内容是无人炮塔技术,应用了无人炮塔的M1 TTB载员从4人降为3人。并且无人炮塔缩减了坦克正面的投影面积,使得坦克更难被击中,也使得坦克可以集中防御继而增加防御能力.80年代的M1 TTB,TTB的意思是Tank Test Bed(试验坦克)的意思。M1 TTB仍然沿用了120mm M256主炮和M1的底盘,主要试验的内容是无人炮塔技术,应用了无人炮塔的M1 TTB载员从4人降为3人。并且无人炮塔缩减了坦克正面的投影面积,使得坦克更难被击中,也使得坦克可以集中防御继而增加防御能力.90年代陆战队的小鹰轻型坦克,无人炮塔技术估计来源于M1 TTB的试验。当然,小鹰坦克在90年代削减预算的风暴中最终也没有修得正果。90年代陆战队的小鹰轻型坦克,无人炮塔技术估计来源于M1 TTB的试验。当然,小鹰坦克在90年代削减预算的风暴中最终也没有修得正果。陆军在90年代一个前瞻坦克发展计划FMBT-2010,后来被FCS未来战斗车辆代替。但是不管是FMBT-2010还是FCS都应该感谢M1 TTB在重要的无人炮塔技术上的前瞻性贡献===========================================================俄国人早在80年代末决定发展未来主战坦克之时,很多坦克设计局就决定采用新颖的无人炮塔技术,这包括了哈尔科夫莫罗佐夫设计局的Ob.477方案和下塔吉尔设计局的Ob.195方案以及列宁格勒基洛夫设计局的Ob.291/292改案。在苏联解体后,绝大部分方案都停留在了图纸上,包括新颖的基洛夫未成方案,只有少数几个得到了国家赞助造出了样车,其中就有运输车辆所的Ob.640案以及样车在解体前完工的较为保守的基洛夫Ob.291/292案。Ob.477案在莫罗佐夫局整个迁到乌克兰后整个推倒重来,新方案较为保守,远不如Ob.477原案这样激进,摈弃了新颖的无人炮塔设计,而改用了俄国坦克的传统设计。莫罗佐夫Ob.477原案,注意很明显的类似于M1 TTB的无人炮塔设计莫罗佐夫Ob.477原案,注意很明显的类似于M1 TTB的无人炮塔设计解体后并入乌克兰的Ob.477改案,即便披了伪装,仍然可以看出这玩意已经变为传统的苏式设计了,激进的无人炮塔方案永远停留在了纸面上。解体后并入乌克兰的Ob.477改案,即便披了伪装,仍然可以看出这玩意已经变为传统的苏式设计了,激进的无人炮塔方案永远停留在了纸面上。基洛夫Ob.292案,大致就是T-80底盘+焊接炮塔+尾舱装弹机+152mm 2A83坦克炮。偏为保守。至于激进的Ob.292改案,似乎永远停留在了纸面上。基洛夫Ob.292案,大致就是T-80底盘+焊接炮塔+尾舱装弹机+152mm 2A83坦克炮。偏为保守。至于激进的Ob.292改案,似乎永远停留在了纸面上。Ob.292改案Ob.292改案运输车辆所Ob.640案,把T-80的底盘拉长了,换上一个造型颇为新颖的类似梅卡瓦4的碟型炮塔+尾舱装弹机运输车辆所Ob.640案,把T-80的底盘拉长了,换上一个造型颇为新颖的类似梅卡瓦4的碟型炮塔+尾舱装弹机下塔吉尔案,也是最众所诸知的Ob.195案,这个大致是唯一发展到最后的T-95方案,虽然也在近期被取消。其的特征就是无人炮塔,大致有7对负重轮的新型底盘。下塔吉尔案,也是最众所诸知的Ob.195案,这个大致是唯一发展到最后的T-95方案,虽然也在近期被取消。其的特征就是无人炮塔,大致有7对负重轮的新型底盘。Ob.195按照btvt的意思,也是装备152mm 2A83,看来使用大口径增加火力倒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苏德的未来主力战车的一致方案。M1 CATTB(换装140mm XM291 ATAC 61倍径先进轻型火炮)M1 CATTB(换装140mm XM291 ATAC 61倍径先进轻型火炮)豹2-140(换装瑞士图勒兵工厂的47倍径140火炮)豹2-140(换装瑞士图勒兵工厂的47倍径140火炮)Object 780研究局:车里雅宾斯克研发年代重量 40吨火炮采用,49倍口径125mm火炮或者130mm炮其实没有服役的东西太多了 无敌浩克cgx巡洋舰cgv-stol巡洋舰cgv-stol巡洋舰rah66科曼奇直升机rah66科曼奇直升机yf23战机yf23战机NATF战斗机NATF战斗机A12攻击机A12攻击机太多太多 了 这还只是比较为大众所知的太多太多 了 这还只是比较为大众所知的
鉴于蕾蕾打算填(wa)日米海军的坑,我就来挖帝俄和苏联的坑吧~等我打完这轮血战先~遗憾啊,在最后一轮排名第二,与五元话费失之交臂,滚回来挥铲子~一直以来,露茜娅的脑洞都与众不同,从圆盘战舰到飞碟坦克,各种神奇的设计层出不穷~今晚我就来梳理一下,先从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开始吧~(需要说明的是,一国海军最可怕的敌人往往不是敌国海军,而是本国财政和国际裁军会议,而后者归根结底也与财政有着密切关系,这点在下文中将一再出现;击沉图纸舰的,往往就是两个字——没钱。)就在英国无畏号战列舰开工的1905年,前无畏舰时代的史诗对决——决定日俄战争最终结果的对马大海战——在硝烟中结束了,东乡平八郎用教科书般的敌前大转向和丁字横头把曾经雄踞世界第三位置的帝俄海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为前无畏舰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对帝俄海军来说,这批前无畏舰沉了也就沉了,反正无畏舰一出,前无畏舰都立马成了古董;真正的损失在于人才——还算靠谱的将领和水兵都没了,这笔损失不知猴年马月才补得回来。)不管怎么样,帝俄海军的艰难重建还是开始了。对马海战两个月后,帝俄重组海军部,重组工作不出意外地着手于海军领导层:以前通常由皇亲国戚担任的海军上将一职被裁,代之以海军大臣;新设总干事负责处理所有的经济与军需问题,统管海军建设与军需总处、海军技术委员会及海军部的一切事务。日,帝俄海军组建了海军总参谋部(NGS),一帮年轻军官汇聚其中。重建海军的工作一点一点地开始了。1906年底,尼古拉二世向海军大臣比日列夫个人下发了一道圣谕,强调说海军重建工作比帝国其它军队享有更高的优先级别。对NGS来说,最高优先级别的任务之一就是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无畏舰。当时试图申请建造的2条无畏舰的经费为4200万卢布,两到三年内建造完成。帝俄财政大臣库克夫斯蒂夫不出意外地对此反应冷淡,并声称除非海军部门拿出一个长达数年的完善细致的建造计划,否则一分钱都不要想从财政部拿到。兴致盎然的年轻军官们就这样被迎头浇了第一盆冷水,只得滚回海军部的办公室制定详细的计(yi)划(yin)。1907年3月,NGS向尼古拉二世递交了第一份带有战略性质的、充(mei)分(you)考虑帝国财政实际情况的、全面的海军重建计划——《海军计划的战略基础》。这份计划提出了4个备选的战舰建造计划,每个备选计划均以「海军中队」为核心——一个海军中队包括8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和36艘驱逐舰,建造费用为3亿5千万卢布——4个备选计划所要建造的海军中队依次递减,分别为4个、3个、2个、1个。尼古拉二世选择了最省钱的那个备选计划,并优先部署在波罗的海。这个所谓的「小计划」将耗时10年完成。如果把装备和建设相关的海军基地的费用、海军士兵军官的训练费用、造船厂的建设改造费用以及同时期在黑海的2条前无畏舰的改造费用算在一起的话,预算将达到8亿7千万卢布!4月2日,杜马中的国防委员会(Council of State Defence,简称CSD)开始开会审议这个计划。虽然之前尼古拉二世就强调了这个计划享有最高优先权,但是CSD认为:援助中国革命的3亿5千万金卢布还没到位呢,你们海军就狮子大开口,想要9个亿!?没门!还好尼古拉二世坚定地站在海军一边,迫使CSD重审海军提交的建设计划。5月初,CSD同意每年拨给海军3100万卢布用于主力舰建造。6月9日,尼古拉二世批准了一个进一步删减的小计划,其中只包括2条无畏舰。7月12日,尼古拉二世又突然命令将军舰的建造数量增加到4艘。最后海军为这个计划争取到的总预算是1亿2700万卢布。虽然CSD批准了这个预算,但是要等到1909年才能凑足这笔费用。日,第一批四艘无畏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波尔塔瓦号、甘古特号——终于在圣彼得堡船厂铺设龙骨。(未完待续)多铆蒸刚,炮塔至大!亿万星辰,亿万炮塔!多铆蒸刚,炮塔至上!亿万炮塔,亿万荣光!
答主过完情人节回来啦~~~~再补充一点----------------------------------------------------------------------------------------------------------------------------------------------------------------------------------------------------------------------------------------------------------------------------------------冷战中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北约和华约双方面的威胁,黑科技多了去了!歼十二“歼-12是中国大陆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1]为中国大陆实施全面独立自主地开发其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可是传说中的国民战斗机,空中李向阳。空重5吨(Su30带个两架轻松无压力),两门机炮为主要格斗武器,可以在乡间土路上起降,对于保养的要求降到最低。这玩意要是真的搞出来,美国人跟苏联人在阿富汗得哭出声。轰八轰-8战略轰炸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方案。该方案类似轰-6轰炸机的放大版本,但采用四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因此具有更优越的远航性能和更大的载弹量。1973年,中国空军正式下达设计远程轰炸机的任务,计划由西安飞机设计所(603所)设计,西安飞机制造厂(现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以同为西飞制造的轰-6中型轰炸机为设计基础。该机于1973年开始设计工作,原定于1979年定型并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后因计划调整和内部分歧项目取消。直至该机停止发展时,轰-8轰炸机未制造出任何的原型机或工程样机。[1]一句话,技术上没难度,水平上没提高,兜里没钱搞歼9歼击9 型截击机是一种全天候要地防空截击机,主要以苏“逆火”和美 B-1B 超音速轰炸机为主要作战对象。设计技术指标达双 26(升限 26 公里,时速 2.6 马赫),可以说是中国歼击机性能之最了。别的不说,当年的电子技术搞这种静不稳定设计的鸭翼布局,不得不说这些人脑洞大。但正是这些人,让J10有了起飞的基石。强六强-6是的一种支援型(),研制的第一款可变后掠翼战机,主要仿制对象为研制的,由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前身)研制,总设计师为,但此项目于20世纪80年代终止可变后掠翼的控制也是特么难得一比。。。不得不说,毛熊千古以后,PLA陆军已经是独孤求败了。歼13歼-13飞机的设计思想酝酿于1971年底,当时根据六院的指示由601所招收研究下一代歼击机方案。601所根据作为我国歼击机主力的已经落后的情况,认为应研制接替的空战歼击机,作为80年代的空军主力战斗机。沈飞当年搞出来的“大新闻”,空军和海航用于替代六爷的新歼,参考不明来历的Mig-23MC,基本已经定型。发动机不过关一直等啊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79式手持火箭79式手持火箭于1979年定型。少量装备部队和供外贸出口。该武器没有精确的发射具,只能实施概略瞄准,可以对60米以内的轻型装甲目标射击。上世纪末PLA内部兵推,在不动用核武器和空军的情况下,中国陆军根本无法面对1980年代的苏军坦克海。在这样的压力下,单兵大炸逼主义就成为了我军的必然选择。79式就是这时候粗线用来打坦克的东西。wz111重型坦克110的下一级。。。。呃。。。其实,是我国仅有的一种重型坦克,然后,我军就走上了五对负重轮教+RPG教的道路。没有炮塔是因为。。。没研制出来。。。110的下一级。。。。呃。。。其实,是我国仅有的一种重型坦克,然后,我军就走上了五对负重轮教+RPG教的道路。没有炮塔是因为。。。没研制出来。。。59-16轻型坦克终于看到我大理工产品了!!!终于看到我大理工产品了!!!59-16轻型坦克是我国1959年的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是我国坦克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基点。在1956年我国的设计师就敢指出T-34坦克的缺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由674工厂 哈军工 北京工业学院共同研制,发动机横置,首上装甲倾斜,全铸造炮塔,应用多种先进技术。这是真正的弹夹炮,比百运神马的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后来这货拉去核武器实验了。640工程1963年12月,听取了问题汇报之后,毛泽东主席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两个月后的日,这个问题再次被毛泽东提出;当天,他在会见国防部五院副院长时,专门谈到了反导弹研究问题: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一九六四年年初的这个指示,从此被称为640指示——相应的,反导相关的研究计划工作,项目代号便是640工程。为了落实640指示,一个月后的3月23日,国防科委召开了防御科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一共有三十多位专家和领导,分别来自四机部、国防部五院、国防部十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炮兵等单位。这个讨论会明确了反导的三个可能途径,并就此做了初步分工:五院负责导弹反导弹,炮兵科学研究院负责超炮反导弹,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负责激光反导弹。反导最后开花的结果这两年我们才算看到,中段拦截基本上就是靠导弹反导弹,预研是当年打下的基础。激光反导语焉不详,但从没有任何官方透露640-3项目的相关内容。结合当年美国卫星撸过我国上空时偶有瞎狗眼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合理的认为640-3项目是成功的。640-1反击一号是当年七机部二院(现在叫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二院,又叫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未完成的低层高速反导试验项目。640-2是当年640工程的重点,这个项目也是当年脑洞最大的一个项目了。按照方案,超级大炮的设计参数如下:炮长:26米炮重:155吨口径:不详炮弹:次口径火箭弹弹重:160公斤初速:900米/秒射高:不详先锋号大炮口径为420mm,是共和国历史上研究过的最大口径的身管火炮。这货没成功是真的,不过带来了这些副产品:振梁速率陀螺,过载G从个G的高过载环境里开伞回收,成功率100%;弹丸速度达到2-3倍音速时开伞,成功这三样可以再载人航天,MRV,炮射导弹,炮射无人机上大显身手。所以,今天的大炸逼时代,可以说完完全全是先锋号泽被后代。
上面回答的兵器跟这个比都弱爆了有木有!!! 1928年,苏联科学家谢尔盖·布留霍涅科成功复苏了已经离开身体的狗头,如果没有这些实验,那么现代的断肢移植、复苏等手术,是不可能实现的。 复苏生物体的问题。1928年,苏联科学家谢尔盖·布留霍涅科成功复苏了已经离开身体的狗头,如果没有这些实验,那么现代的断肢移植、复苏等手术,是不可能实现的。 复苏生物体的问题。
t4超音速战略轰炸机(苏100)红色暴力美学又一杰出代表典型的苏式武器风格 像一只盘踞在机场的巨兽 散发出一种强大和邪恶的气息不仅外表霸气侧漏 性能更是把人吓尿 起飞重量超过140吨 航程6000km 升限24000m 最快速度近3倍音速 不少数据连多年后的超级隐形战略轰炸机b2都难以企及随便搜几张图冷战几十年是人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一个年代 这种东西太多了 苏联的图119、米12、各种原子炮、279核战坦克等等
主要讲二战的战机 日本 1:震电震电是日本海军开发出来为迎击盟军的重轰炸机编队所使用的高速拦截机,动力系统采用二次大战中少见的推进式。机首配置了4挺30mm机炮,对付B-29绰绰有余。在投降前仅做了三次试飞。据说日本海军在掌握了喷气发动机的技术后,打算帮震电换装喷气发动机,但此计划随着日本战败而成为泡影。——百度百科 值得一题的是押井守的《空中杀手》一片中主角驾驶的散香型战斗机就是借鉴了该图纸姬的外型。
2:秋水喷气式战斗机
2:秋水喷气式战斗机 (有没有感觉萌萌哒?) J8M秋水火箭战斗机(日语:三菱 J8M 秋水),是日本以纳粹德国Me 163战斗机为模板生产的火箭战斗机。“秋水”是日本的宝剑名。这是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共同从事的项目,海军负责仿制飞机而陆军负责仿制发动机,事成的话,海军的会叫J8M而陆军的会叫Ki-200。 日,日本伊-29号潜艇带着217吨锡和橡胶等战略物资从新加坡出发,日到达当时由德军占领的法国里昂港,把这些货物交给德国人后换回Me 163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纸,使用说明书和发动机燃料的化学方程式)以及日本空技厂的严谷英一技术中佐一起乘坐伊-29号回国,同年7月14日,伊-29号回到新加坡,严谷英一带着资料改乘飞机回日本,伊-29号继续航行但在回日本途中被美军击沉,它带着的Me 163实物和对空雷达等从德国人手上换回的物资一起沉落海底,日本人唯有单靠严谷英一手上的资料研制日本版的Me 163。 最终命运:日,横须贺海军航空队追滨机场,秋水1号机又由大冢大尉驾驶成功起飞。正当地面上为之欢呼时,秋水1号的发动机喷出黑烟,在爆裂声后熄火,当时大冢大尉没有立即在海上迫降而是利用先前发动机推力所作的惯性继续飞行。正当他想转弯准备在机场降落时因为高度太低,结果机翼撞到机场塔台,秋水1号机就此坠毁,大冢大尉也伤重不治。事后发现因为燃料箱设计失当,当飞机以大迎角爬升后难以继续向发动机提供燃料而令其熄火。随后秋水2号机又因为燃料爆炸而被毁,之后因为要从这两次意外中解决技术难题,秋水暂停试飞直至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后续带来德系飞机,诸位先看======德意志黑科技:1:He162He162来源于德国空军部的一个计划,“Volksjaeger”(国民战斗机)。即一种成本极低、生产极容易、见效极快、性能极佳、极易驾驶的轻型截击机。希望能发动国民投入该机的大生产;使普通国民也能驾驶它升空作战,以对抗盟军对德国的毁灭性轰炸。按照规划,许多德国飞机制造厂都将转产该机。一些工厂负责总装;一些工厂负责制造金属结构的机身;飞机的大小零部件由德国各地的中小型机械厂制造;木质部件(机翼,垂尾)由家具制造厂制造。最终的月产量将达4000架。飞机的重量很轻、结构简单、尺寸较小。机身为钢管构架,外蒙铝皮;这里,德国人将节约精神用到了极限,机翼除以55度下反的翼梢外,均为木质结构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也为木质结构;机鼻为胶合板结构。从而节约在盟军轰炸下越来越宝贵的金属资源。但装备了当时罕见的弹射座椅,以避开发动机进气口逃生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日,原型机He126V1试飞。12月10日,在飞行表演中飞机失事,机毁人亡。该机除木结构使用的胶水质量有问题,使飞机结构脆弱外,还有以下问题:设计仓猝,发动机短舱和机身间隙狭窄,在缺乏整流的情况下对尾部形成严重气流干扰;在高速飞行时,尾部经常出现难以捉摸的摆动;当向左急转过载超过4G时飞机陷入严重失稳状态。所以,“火怪”名副其实,根本不可能象纳粹官员想象的那样,由“国民飞行员”驾驶。就是那些驾驶该机的老飞行员,也必需按照飞行手册上的规定:“飞行操纵动作必需轻柔和联贯,切忌粗暴和突然”来操纵飞机可以想见,这样的飞机空战缠斗性能一定较差。不顾这些问题,德国空军宣布该机为“最优先生产的机种”,於1945年1月开始正式生产。在到战争结束时的短短几个月中一共发展了若干机型; He162A-1,装两门MK108 30mm机关炮、He162A-2,装两门MK151 20mm机关炮、He162S 无动力教练滑翔机、He162B 装脉冲喷气发动机的自杀飞机、He162C 后掠翼改型、He162D 前掠翼改型 。真正实际装备部队的为He162A-2型。日,第一联队一大队首先装备,4月14日移防莱克基地第二大队随后换装。JV44飞行团由试飞He162的第162飞行队加入,驻萨尔斯堡。这三支部队因实战训练未达合格标准而被德国空军司令部要求不得擅自出战,至4月30日开始作战起,参战期间极短。5月3日,JV44飞行团向美军投降。2:Ho229战斗轰炸机 (有没有感觉很像B2隐形轰炸机?)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它的外形和性能即使在当今也相当前卫,也是纳粹德国的末日奇迹武器设计之一。 该机由霍顿兄弟设计,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由戈塔机车厂负责制造和试验。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号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作为历史上第一架实用喷气动力的飞翼机,“霍顿Ⅸ” 的设计安全使用过载为7G,其座舱位置相当靠前,两侧各安装一台容克Jumo—004涡喷发动机,尾喷管突出在机翼后表面上。翼身中部采用传统的焊接钢管结构,整机基本以多层胶合板作蒙皮,当然在发动机喷口附近位置用的是金属以承受高温。机翼外段部分则是全木结构,其重要边缘用由薄木片与树脂压合而成的特殊强化材料制成,只有翼尖是全金属的。最初曾经有人怀疑木质机身能否承受强大的喷气动力,但试验的结果表明这样的设计在减重的同时完全能满足强度要求,而且由于战时重要金属资源的缺乏,以木为主也是有些不得已而为之,再说木工对人力的要求也比较低。预计生产型机长7.47 米,高2.8米,翼展16.75米,空重4.6吨,全重9吨,动力装置采用两台容克JUMO—004B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900公斤;设计最大航程3170公里,作战半径1900公里,最大速度997公里/小时,升限计划达到惊人的16000米!所有这些理论上的设计性能在当时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超越了当时盟军所有活塞螺旋桨战斗机,而且超越了德国另一种喷气式战斗机Me262。不过由于该机在第三次试飞时就坠毁,而所有试飞仅验证了飞机能飞起来,所以是否能达到计划中的性能完全无法确定。 此外,比较有趣的是由于整个机体外部由大量胶合板构成,使Ho-229意外的获得一点点的雷达隐身性,颇为类似英国的蚊式战斗轰炸机。1945年春天开始,Ho-229在仅仅试飞了两次的情况下就开始在戈塔公司的工厂投产,同时进行了后续改进计划。如果一切顺利,1945年8月双座装甲加强型Go-229B就可以投产。但当Go-229A开始顺利进生产的时候。纳粹德国的末日也来临了。日,美军第9装甲师攻占戈达公司位于弗雷德里奇斯洛达的工厂。20架还没有来得及完工的Go229A和它的最新改进型“霍顿Ⅸ”V3.V4.V6 一起落入美国人手里。(电影《美国队长》中曾出现过改版的229)未完待续……
研发背景:德国二战后期,为抵挡盟军潮水般的坦克攻势,提出的E系列坦克计划,也就是通用坦克计划,在1943年4月开始研发,并被明明为E(德语Entwicklung的代称“发展”)。E系列的主要设计思路是按吨位设计不同用途的战车,彼此之间的零件采用通用化设计,以提高生产和修理的速度。本系列主要有E3、E5、E-10 E-25 E-50 E-75 E-100等型号。其中,E3和E5主要作为轻型辅助战车,E10-E75是主力战车,E100则是能取代鼠式超重型坦克的新型号。型号:E10型:10~15t的轻型坦克。E25型:三号坦克、四号坦克及其驱逐战车的后继车种。E50型:黑豹中型坦克的后继车种。E75型:虎王重型坦克的后继车种。E100型:用以代替鼠式坦克的140t超重型坦克。车型及数据:高性能轻型战车——E10:E-10重10-25吨,又分为三种设想。KHD公司的驱逐战车38(D),这个设计是后世认知度较高的方案,用于取代追猎者坦克歼击车(Hetzer )。它采用捷克38(D)坦克底盘,原型车装75毫米Pak39 L/48炮,生产型装75毫米Pak42/1 L/70炮,战斗力和“黑豹”相当,正面装甲厚80毫米,倾角和“追猎者”相同.该车有几处创新:一是发动机,采用梅巴赫HL64燃油喷射式发动机;二是悬挂,为全轮独立式液压悬挂;三是变速装置和发动机后置使维护简捷,同时加大了战斗室的有效空间。E-10的外形紧凑,全重16吨,车高1.75米。从侧面看非常扁平,拥有良好的防弹外形和隐蔽性。载弹量55发,设计公路时速70公里/小时。轻型多用途坦克,同样以38(D)坦克为基础,装Pak42/1 L/70炮。轻型标准化自行火炮,用以取代德军原有的105毫米以下口径全部牵引和自行火炮。后两个方案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获得广泛的认知。实际上,E系列作为著名的纸面计划,被国内的军事爱好者广泛认知,也要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了。由于E系列计划在可操作性上优于很多同期的德国新式武器,在爱好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但这并不能改变纸面计划的本质,在当时的技术和财力下,1944年后的德国根本没有能力量产E系列。作为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在计划上的替代者,E10也仅仅只能是纸面上的替代者。E-10的性能数据战斗全重(吨):12吨乘员(人):3人发动机型号:Maybach HL 100 / 400hp Argus / 300hp武器装备:75mm Pak 39 L/48 (原型车)保时捷博士的又一力作——E-25:E-25驱逐战车E-25实际上是指重25~50吨重的战车,用来替代老旧的三号、四号坦克及其变型车。这个方案有3家著名公司参与竞争——保时捷、阿格斯和阿得勒参与。计划的项目有:中型驱逐战车、突击炮和重型自行火炮等。保时捷博士设计的E-25驱逐战车具备E-10的所有优点,不过由于车体加大,E-25的战斗力也随之提高。它的主炮是新型的75毫米Pak44/2 L/70炮(还可装配先进的“食雀鹰”FG1250型红外夜视瞄准具),理论上可在1600米外正面击毁苏军的IS-2坦克,但没有实际战例。但有人认为,其威力和黑豹F型坦克上的KwK44/1相同,后者在1200米外用钨芯弹可击穿IS-2中期型(1944年型,这也是IS-2的标准量产型)的炮塔正面装甲。而KwK44在KwK42的基础上改进了后座装置,后坐力由12吨加大到了18吨,火炮威力增幅不详。E-25的辅助武器是一门可以360度悬转的20毫米机关炮。E-25的正面装甲与E-10相同,也是80毫米,不过为了加大车内空间而使车体正面倾角由E-10的30度增为45度,车体高度也比E-10高,和追猎者相当(追猎者的车高为2.17米)。E-25的车重为27吨,发动机为梅巴赫HL100型(400马力),导致速度达不到预想值,因此计划换装功率更大的600马力发动机(研发中)。这样E-25整车的单位功率为20hp/t以上,设计性能超过苏军的SU-85和SU-100坦克歼击车。E-25的技术性能战斗全重(吨):27吨乘员(人):4发动机型号:Maybach / 400hpArgus / 600hpMaybach HL 230 P 30 / 12-cylinder / 700hp武器装备:75mm Pak 39 L/48 75mm Pak 42 L/70豹式的后继者——标准战斗坦克E-50:E-50和E-75是德国人设计的两种标准战车,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车体外形几乎一样,但炮塔形状不同。E-50和E-75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也完全不同。E-50在设计上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采用和虎II一样的88L71火炮。E-50车体每侧6对负重轮。悬挂系统为莱恩博士设计的外置盘式螺旋悬挂装置。发动机为HL-234型,最高输出功率为900马力/3200转,因此E-50在理论上可以达到60KM的公路时速。由于没有实车测试记录,这个说法一直未能证实。但战后苏联研发的IS-7坦克,虽然重达68吨,由于采用了海军的1050马力(772千瓦)M - 50T 12缸V型水冷4冲程柴油机,在实际测试中样车达到了59公里/小时的公路速度,因此重量较轻而发动机马力相对持平的E-50应该也可以实现理论速度。E-50的车体在黑豹G型的基础上加长,其实际大小已与虎王相近,所以在视觉上导致E-50的炮塔偏小。其首上部位装甲为150毫米/30度(去掉了前置机枪以提高整体强度),首下装甲为150毫米/40度。车体侧装甲与虎王相同,为80毫米/75度。E-50的炮塔外形基本与黑豹F相当,不过加厚了侧甲厚度,炮塔前甲厚130毫米,筒形火炮防盾厚120毫米。炮塔侧甲 后甲均厚70毫米。就纸面数据而言,E-50在火力和机动上略高于苏联量产的T-44坦克,整车防御力则大致持平(T-4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车体侧装甲为75毫米垂直装甲,炮塔前甲厚90毫米)。由于没有实际投产,部分德军爱好者坚称的“E-50在综合实力上优于T-44中型坦克”无法对证。而与1947年投产的苏联T-54坦克(中国据此仿制了59式中型坦克)相比,E-50在火力上与其持平,机动占优,而装甲上有较大差距(T-5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炮塔前甲厚200毫米以上)。E-50的3D图E50的性能参数(估计):车高:2.6米车重: 50~55 吨火炮: 88mmL/100装甲厚度: 130mm发动机: HL234功率: 900马力车速: 60 km/hE-75:虎王的继承者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在E-100 系列中有一种E-100 Ausf B型,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人称为E-90,也称虎3。)这种说法并不正确,E系列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与E-50最大的区别是炮塔 火炮配置及发动机。E-75采用的是与虎王后期型相类似的大型带尾舱炮塔(这种虎王后期型原预计于1945年夏生产,不过由于德国的战败而没有投产。西方资料中称为虎王1945年7月生产型。其实它也就是国内资料《兵器》中提到的那种经过了20多项技术改进的新型虎王,其炮塔和发动机舱细节与标准型虎王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E-75可以采用3种火炮:88L100、105L68、128L55。其中前两种火炮也是虎王升级计划中的换代火炮,其威力不仅远超旧式虎王的88毫米L71,也大大强过了E-100上的150毫米L38 。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战争末期出现的盟军各种新式坦克,能跟鼠式超重型坦克的128L55相抗衡。另外,后期型E-75坦克上的弹药将换用可燃/半可燃式药筒。但也有人认为,88L100只不过是德国人众多构想中计划中的一个衍生物,E-75装备的只是128毫米55倍径火炮。E-75车体的各种装甲厚度与虎王相同,其侧装甲与虎王完全相同。也是80毫米/75度。但明显强化了车体正面装甲。E-75车体前装甲虽与虎王一样也是150毫米,但它将装甲倾角由虎王的40度压低到30度,同时取消了虎王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口,提高了前装甲的强度。经过这两项改进后的E-75正面车体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其实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车体正面装甲为150毫米/45度)。有人认为,E-75在装甲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强化后的E-75正面炮塔防御力不仅超过虎王,也将超过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炮塔正面装甲为215毫米,因为是弧形,所以实际厚度为240毫米)。但同样由于没有实际投产,这种说法无法验证。  E-75由于车体增重,其发动机计划采用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HL234+型,预计公路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小时。E-75相对于基本型虎王的部份技术创新,括号内为虎王:火炮: 88毫米L100/105毫米L68 ( 88毫米L71)弹药: 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装甲: 后期计划装备特种装甲 (普通钢装甲)火炮测距仪: 有 (无)火炮稳定器: 有 (无)夜战设备: “食雀鹰”FG1250型 (无)发动机: 1200马力 (700马力) 从二战中期开始德军战车为了提升战斗性能,采取直线式的放大设计思路,导致车重结结攀升。超重的车体给德军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不过这些数不尽的麻烦也使德军对重型车辆的动力系统下了一番苦心加以研究,并在纸面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盟军的强大打压,德国的很多构思在后期无法进行充分的实验,最后大多被美苏两国缴获,并成为后世军事爱好者的谈资。E-75的性能数据(估计):战斗全重(吨):75~80吨发动机型号: HL234+ 1200马力武器装备:88mm L/100 105mm L/68E-100——E系列的终极产物(其中一种炮塔,鼠式炮塔)(其中一种炮塔,鼠式炮塔)E100模型德国在1943以后制定了生产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坦克的方案,E系列坦克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其中投入研制力量最多的就是E-100超重型坦克。E-100的研制工作是从1943年6月开始的,由阿道拉公司负责研制。在1944年,因为要集中力量研制“鼠”式坦克,希特勒下达了停止研制E-100坦克的命令。这样一来,E-100超重型坦克就流产于样车研制阶段,工厂仅生产出样车的车体部分。1945年,这辆样车的车体落入盟军手中,1945年6月被转送到英国,英国人发现这辆E100底盘安装的是和虎王、豹式坦克相同的迈巴赫1080马力发动机。预计的E-100坦克战斗全重140t,乘员6人。战斗室特别大,火力强大,防护力超群。动力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悬挂装置为外置筒式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负重轮的排列型式,也采用了二战期间德国坦克上惯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样车的研制阶段,炮塔没有制造出来,所以,仅安装了一个同等重量的假炮塔来进行试验。主要武器是一门KWK型150mm火炮或174mm火炮,但最后似乎准备选用128mm火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装甲厚度也十分可观。二战期间的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它的动力装置为HL234型水冷汽油机,它的履带宽度达到了1020mm。和“鼠”式坦克一样,E-100坦克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极差的机动性,所以即使E-100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也是没有什么作为的。德国战争后期其实已经放弃了“老鼠”和E-100这两种超级战车的开发,他们已经明白这两种其实是出自希特勒和保时捷博士的个人幻想,“无敌战车”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且在战场也达不到1+1=2的战术效果。其实,不光是E-100遭到了如此冷遇,E系列乃至其他一些新奇的设计方案也逃脱不了纸面计划的宿命。最为明显的佐证,便是1944年以来,E-10迟迟无法进入实际研发,而原本要被它替换的追猎者却成为工厂生产的主要目标。最终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也正是有着种种缺陷、却结构简单能够大量生产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战争后期在这个问题上,德国人和苏联人达成了惊人的默契。
————来自wiki以及度娘,部分图片为游戏或模型
少不了这货,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苏联/俄罗斯大型地效飞行器研发项目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由苏联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牵头负责项目的设计和原型机建造。地效飞行器名
称中所谓“地效”是“地面效应”的简称,即飞行器在低高度飞行以及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地面产生出一种使机翼诱导阻力减少、升阻比增加、飞机升力显著提高
的效应。在这一过程中,飞行器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柔和地托起,所以“地面效应”也被戏称为“上帝之手”。利用该效应的地效飞行器通常在距离水面1-6米
的高度飞行,它的航速接近飞机,是普通舰艇的10倍、气垫船的3倍以上;而运载量则向舰艇看齐,运输成本要远低于飞机。在军事上,低空的地效飞行器利用对
方雷达盲区很难被发现,可以躲避对方防空火力的攻击;用于突击登陆时,它还能像气垫船一样在地面或沼泽上空飞行,轻易越过岸边反登陆障碍物和地雷。20世
纪70到90年代初,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成功研制出多款大型地效飞行器。其中内部编号为KM-6的型号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地效飞行器。它的机身长达
106米,翼展超过40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惊人的544吨。上世纪80年代KM-6地效飞行器在里海试航时被美国间谍卫星发现,大为震惊的北约给这种既
像飞机又像船的“怪东西”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里海怪物”。但最终,由于技术问题以及经费匮乏等原因,地效飞行器项目功亏一篑,遗憾的未能坚持下来。
坦克世界里美系T开头的,德系VK、E开头、苏系XXX工程大多都是
当然是640工程啦,我国六十年代开始搞的导弹防御系统,详见
哈哈,怎么能不提一提上海灯泡厂设计的“红色支奴干”呢科罗廖夫大大前段时间还用力地黑了一下来着
“上灯一号”直升机,是上海灯泡厂设计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直升机,可在天上飞、水里游、地上跑。设计目的是为了1958年的国庆献礼,当年制作出模型,计划1959年完成制造工作,模型完成后不久项目下马。具体来说,“上灯一号”为6座水陆空三用直升机,也就是说,该机可以作为直升机在空中飞行,也可以作为船舶在水面行驶,也可以作为小客车在地面奔驰。该机动力装置为1台多气缸活塞式发动机,设计功率450马力,发动机前端带动前旋翼,后端带动后旋翼、水中螺旋桨和陆用车轮。旋翼为三片式木质桨叶,不工作时可折叠。该机机组两人,载员4人。旋翼直径8米,机长10米,宽1.8米,旋翼间距7米。最大起飞重量1.8吨,最大平飞速度150千米/小时,升限3000米,航程650千米。
PS:其设计理念与美帝的经典机型CH-47“支奴干”几乎同时诞生。Btw,这架/辆/艘 “红色支奴干” 无论从造型还是涂装上来看,都和当时上海街上跑的公交车有点过于相像了这个大跃进时代的奇葩玩意如果真的搞出来了,想想一下64年的印军、69年的苏军以及79年的越军看着对面共军乘坐公交车从天而降的心情
太多了,三天三夜都写不完那我就说一个罕为人知的吧中国抗战时期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CXP-1001战斗机【看不到图的请点下面的链接】(出处: 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
大陆网络上最早的相关资料应该是世纪先锋军事论坛的这个帖子86楼 发表于: 第四十篇:中国抗战时期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CXP-1001
看了前面关于中国早期比较前卫的XP-1 研驱一式机的文章,不由想起中国航空工业早期的另一次尝试,那就是国民党政府航空工业局在抗战期间开始研制的中国喷气战斗机CXP-1001,这里的C代表中国,XP代表“研驱”(因为当时的战斗机称为驱逐机)。
该文的主要资料来源于《中国近代航空史》以及《航空世界》2005年第三期《中华第一喷》一文,以及陆孝彭,李适彰等的回忆录以及台湾,战场军事社区,国外相关网站。
中国的航空工业的建立是从建立空中力量开始的,军阀混战期间,当时的国民政府,各地军阀为了作战需要纷纷从国外引进飞机,继而成立了所属的各个飞机修理
厂,装配厂。例如: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成立的交通团飞行营,1913年调往北京,附设一个小型修理厂;福州海军飞机工程处(设计制造“宁海”侦察机的);
广州飞机修理厂(制造“乐士文”号)等等。
在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后,又在各地成立一些飞机制造厂,修理厂,这些工厂在抗战前和抗战期间研制,仿制,拼装了大约700多架各型飞机,对于抗战作出一定贡
献。比如广州飞机修理厂先后迁往韶关,在此研制了“复兴”型教练机;昆明,改名为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生产了22架“复兴”甲初级教练机并仿制生产了30
架苏联伊-15战斗机,最后迁往贵阳,后来还生产过国产直升机。成为现在贵航前身。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研制了中国第一架双发运输机“中运1”载客8人,
还生产了30余架伊-16,这也是洪都集团的前身。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研制过中国第一架双发轰炸机“研轰3”成飞的前身。还有杭州飞机制造厂,大定发动
机制造厂等等。
早在1939年,国民政府就在成都成立了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由航空委员会副主任黄光锐兼任所长,波音公司的第一任工程师王助担任副所长。当时的任务是
谋求解决空军急需的器材。先后研制成功过木,竹制飞机层板,竹制外挂副油箱等,还研制过教练机(研教1,2,3型),滑翔运输机等。
日,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He178在德国试飞成功,采用HeS3B发动机,消息和少量资料后来传到了当时还和德国保持一定联系的国民政府。但是在抗战已经全面爆发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中国航空工业部门根本没时间对这种新兴机种进行深入研究。
在抗战前期的9.13壁山空战中,民国空军的伊15,16面对高速的零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给中国空军带来的震撼,使中国空军感到高速战机的重要。加上太
平洋战争爆发后驻华的日军航空兵主力纷纷调往太平洋的各个岛屿上投入一去不返的太平洋海空战。此时的中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开始有了轻闲,只进行一些普通轰炸
和对地攻击任务。各航空研制,制造机构任务也相对轻松。于是国民党中央政府于1944年向航空工业局下达了成立喷气机研制课题组的命令,研制组分为:发动
机研制组,机身和发动机布置研制组,高速机翼研制组,起落架研制组和系统研制组。在一张非常模糊的He178照片基础上,开始了中国早期喷气机研制的探
由于资料有限和国内航空技术的落后,国民党政府开始寻求国外技术的帮助,寻求和英美等国合作的可能性。1944年底,国民党航空工业局选派一批人到美国学
习飞机设计,想和美国合作设计喷气战斗机,其中陆孝彭(强5的总设计师)等被派到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工作,学习了将近两年。因谈判失败,中国政府在抗战胜利
后又同英国进行谈判,最后谈判成功(英国人要价低于美国人)。国民政府于1946年派一个工作组前往英国,并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安排到英国飞机制造厂的涡
轮喷气战斗机设计组,喷气式战斗机机设计组和喷气式轰炸机设计组。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接收了与中国合作设计喷气式战斗机的工作。包括陆孝彭在内的工作组
在将格罗斯特飞机公司近三年,设计组提出的总体设计方案被英国人选中,定名为XCP-1001喷气战斗机。当生产图已进行设计,少数零件已经投产时,因国
内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已濒于崩溃,下令停止合同,要设计组撤退至台湾。
1949年底,国民政府全面崩溃,逃往台湾,留在大陆的XCP-1001研制资料全部损失,一些在国外的航空科研人员选择了留在大陆,同时,由于英国格罗
斯特飞机公司又失去了与国民政府的直接联系,将资金投入到自己的“标枪”战斗机的研制中。于是XCP-1001的研制便搁置起来。
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安顿下来以后,又开始继续XCP-1001的研制工作,毕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1949年,国民党政府航空工业局独立完成了
XCP-1001选装的“黑雁”离心式喷气发动机的试制,并于1952年完成了“黑雁2”发动机的全部设计图样及校对修改工作,同时完成的还有发动机试车
平台设计和飞机燃油系统试验设备设计。XCP-1001飞机的部分设计也在同年完成。但是由于大量人员,资料,设备的损失,以及失去格罗斯特飞机公司的帮
助。在1953年XCP-1001的研制工作基本陷于停顿。而此时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政府开始武装台湾,开始向台湾出口当时世界上先进的F-86
“佩刀”喷气式战斗机,国民党政府正式放弃XCP-1001的研制计划。中国的第一种喷气战斗机就这样夭折了。
XCP-1001的具体设计方案及设计性能。
XCP-1001是一种单座轻型战斗机,采用一台罗。罗的“黑雁”(Nene)离心式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2200千克。值得一提的是米格15的动力装置就是“黑雁”的苏联仿制型号。
机长:13.28米 翼展:11.65米
起飞重量:6100千克 最大时速:1058千米 最大航程:1852千米
武备:4门20mm机炮或者2门30mm机炮
该机可在机翼下携带2个副油箱,还可以在机身腹部安装一个类似“闪电”截击机的保形油箱。===============================================接下来是鼎盛军事wayseeker发的中国最早的喷气战斗机尝试~小记CXP1001原帖已找不到在超大有时的转帖
1945年,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被比它更不可一世的美利坚帝国打倒在地.被扶上东亚主合伙人宝座的国民党政府顿时有了海晏河清,公理战胜的丝丝快感.国
共和谈,美货倾销,搜刮"敌产",召开政协......一个新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向人们走来,和所有的民族主义新兴国家一样,国民政府也产生了在高科技领域
出头的强烈愿望.作为这种愿望在航空领域的反响,1946年9月,一支国民政府代表团抵达英国,与数家英国公司进行了喷气发动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谈判,
试图依靠外国公司完成设计,再拿回本土生产,以此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航空工业.应该说,在当时的科技潮流和国际关系下,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相当明智,也是相
当及时的的选择.
毫不奇怪,关于发动机和轰炸机的研制合同无果而终,只有战斗机研制的委托合同被格罗斯特公司接了下来,随后,一批当时中国最有前途的青年航空工程师被送到了英国,这其中就有日后共和国航空事业的奠基性人物黄志千先生.
拿多少钱办多少事,依靠从传统活塞机和"流星"上积累的成熟技术,格罗斯特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并赋予代号CXP1001.该机梯形中单翼常规布局,机头
进气,机长12.5米,翼展11.4米,装备一台当时相当流行的罗罗"尼恩"(RB41,第一台罗罗RB代号的发动机)轴流式涡喷发动机,推力22.2千
牛,与"流星"类似,也采用了机腹鼓出的油箱设计,加上两个翼挂副油箱,使该机设计最大航程达到1600公里.最大速度97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
12000米.最大起飞重量约6300公斤.武器是机头位置布置的四架20MM机枪或两门30毫米机炮.应该说,从这些纸面上的数据看,该机虽然没有什么
技术上的创新之处,但至少在性能上不落后于同时期的海鹰,F9F,吸血鬼等战机.
在同一时期,选派到格罗斯特等公司的中国技术人员也在认真地学习着世界最先进的航空思想和技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黄志千先生,他不但如饥似渴地学习技
术资料,而且直接参与了格罗斯特E.1/44(流星改进型)后机身段的研制工作,虽然E.1/44项目不久即被皇家空军拒绝,但毕竟使黄志千得到了宝贵的
工程实践的锻炼.
随着国内战争的急剧变化和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CXP1001项目在制作出一架全尺寸模型,并开始着手准备国内生产时嘎然而止.正在拼命竞争皇家空军全天
候截击机项目的格罗斯特,也无力在"标枪"之外分散资源,于是,CPX1001,中国第一次喷气战斗机尝试随着国民政府的垮台而最终取消.
旧世界的死亡奏响的是新世界的初啼.1949年4月,不顾国民党流亡当局的命令,黄志千毅然回到刚刚解放的天津,随身携带的是细心撕掉了所有广告的大量英
国航空期刊资料和一颗渴望民族腾飞的赤子之心,从那以后,他和他的同志们就踏上了白手起家建设现代化航空工业的伟大征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黄先生的
第一份作品"初教一"上,我们多少还能看到传统英式设计的余韵.在伟大的时代里,伟大的民族开始了跋涉.===============================================现在国内关于CXP-1001的介绍全部来自上述两篇文章航空航天港在直接将两篇文章拼在一起凑成了一篇中国最早的喷气飞机研制史——说说CXP1001战斗机就是多了一张图===============================================国外资料就丰富多了这里有美国模型厂商2009年发布的模型外包装图===============================================也有波兰语的维基百科页面就不翻译了,原因见后文===============================================维基百科页面里介绍的内容是来自于这正是国内那两个帖子里配图的来源原文如下Taiwan's
lightweight 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 the Ching-Kuo, is by no means
the first aircraft of its type to be considered by the leaders of
Taiwan's Nationalist Party. In 1946, the then Chinese government
despatched a delegation to Britain. The team was charged with arranging
for the design of a turbojet, a jet fighter, and a jet bomber suitable
for manufacture in Nationalist factories. The Gloster company agreed to
undertake design of the fighter under the designation CXP-1001.The
CXP-1001 was a single-seater designed around the existing Rolls-Royce
Nene turbojet. It was 41 ft 10 in long, spanned 38 ft, and weighed
13,900 lbs loaded for a normal mission. Armament was to be four 20-mm
cannon arranged around the air intake or a pair of the forthcoming 30-mm
weapons. Design maximum speed was 600 mph. Ceiling was 40,000 ft. Range
was 1000 miles with two drop tanks and a Meteor-style faired belly
tank.A full-scale mockup and a number of component parts
were finished. However, the collapse of the Nationalist army in 1949 and
the subsequent flight from the mainland brought the work to an abrupt
halt. In any case, Gloster was now deeply involved in the competition
for a new RAF all-weather fighter with the Javelin. It had few resources
to spare. Taiwan's future defense would rest on American-manufactured
airplanes for many years.介绍得很简单,很多方面都是一笔带过不看也罢===================================万万没想到重磅资料居然是在乌克兰网站!!! ... xp-1001-gratebritan发表于【当然也有可能还有更早的文章,期待有心人能找到原始资料更好】俄文就不贴了附上网页翻译文有会俄文的大神可以造福军迷翻译一下项目Gloster CXP歼击轰炸机- 1001。英国该项目不同于大多数同龄人,因为英国制定了专门为海外客户,空军部描述为“离岸”(即购买出口)。中国国民党政府寻求现代化的空军和1946年中旬派代表团到美国和英国。小姐在英国被分为三部分:第一,研究喷气战斗机的设计和建造,第二个轰炸机、喷气发动机。导致谈判报价与公司合作Gloster Aircraft相对战斗机。在
日协议表示,援助计划一部分一部分的中国航空工业建设30个中国员工在12个月之内将提供机会学习在хакелкот设计局
(Hucclecote)提供贷款(英镑)。中国政府在6月Gloster查询设计和建造原型三架内按照统一规范和中国公司。飞机应该装备发动机劳斯莱斯
传输;中方应该发生的长达30个月。30
日抵达和实习生都是带部分брокворт工厂(车间)和Brockworth办公场所。认为每个中国设计师获得汽车Austin
8。然而,这是第一天安全方面的巨大挑战。例如,Gloster Meteor战斗机和E。1/44发动机和AJ卷。。二是65 and
Nene绝密,可能他披露了中国小。其实不是没有问题发生文件“保密”。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但第一Nene因恐惧表情,空军部劳斯莱斯建议推迟完成合同,
只要这些机会。中国政府11月Gloster要求编写设计合同,一架装有发动机Nene。设计时必须参加中国设计师。公
司征求许可Gloster部改编已经在建,但不是通向批量生产、飞机E。在中国1/44要求和协议(报价,收到日期标示CXP -
102是日)。但是早跟Gloster上校(Colonel打铁Ku),鉴于时间输入所需的中国工厂投产,希望得到更先进的项目。部,
因为他们拒绝反对外国军用飞机装备英国车还是比较优越,皇家空军现役。当时在英国设计能力很有限,因为E。1/44被驳回,则Gloster公司应邀编写
项目最近发布的规范之一(F。43和44/46)。外交部对中国武器出口的гоминьдан主义者之间的冲突()和共产党,但不反对生产许可证,如继续
制造至少两年或三年。毕
竟,E。1/44被彻底重写下面,尽管1001 - CXP一阶段1946年年底部供应(MoS - Supply
of环境部)战斗机和发动机Vampire Meteor
Nene视为另类。最大的变化比起E。1/44是机头进气道。在飞机设计长度为英国《金融时报》(41.9 12.8%米),翼展38.0 -
m),英国《金融时报》(11.6机翼面积36 - 2(m2之下33.5%下降;正常毛重(公斤фнт6305
13900组成)和(-фнт18700超载5 700公斤)。飞行重量一般在早期设计重点关注目标重量;安装在фнт14000
6350(公斤),虽然当他们达到14250项目已经完成фнт6464(公斤)。1001 -
CXP认为很有效的动力装置设计与发动机推力Nene之一(5)。фнт公爵329鼻子被安置四20毫米加农炮Hispano:上游和下游两进气道。预计
高度最大速度(m)3 048 10000之下为600英里(公里/小时)共计965海平面爬升率6次/ min(1829之下/ min)。项
目开发是1949年开始缓慢和订购只有两只制造原型和模型和一些部件。那时国民党失去了耐心,комунист上校(Colonel
3月线Lin)与马歇尔航空(中将)коритонMarshal(Air),向他Coryton,合同应该取消,到本月底所有工作必须清晰。这终于让公
司Gloster调遣部队设计局在F.4/48规范项目。2月28 Gloster得到确认和终止工作除了完成发送图纸和部分在建模型模型。事
实上中国共产党胜利后继续为1949年逃到项目формоз主义者(台湾),但出图和部分被冻结在1950年10月后,гоминьдановц攻击英国
商船“АкайзесAchises”(“”)。日,公司Gloster决定卖掉所有剩余材料未经中国政府协商。部认为这种合法供
应,如飞机是现在过时结构;同时表示,教育部不负责操作公司。飞行技术性能类型:战斗机船员:1人动力装置: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与一фнтNene 5(指329静推力尺寸:英国《金融时报》11.582翼展(38米)英国《金融时报》дйм长41米)10(12.751英国《金融时报》дйм高度14米(10)4.521机翼面积(m2之下360 33.4452)迎角1后掠角20翼型相对厚度11%重量:让фнт6(千克)фнт13900满载6305.04(千克)油箱容量:(内部)的镓(909.218升吊200镓)飞行性能计算:最大速度(高度为10米)之下3 048 600英里/时(千米/小时)共计965海平面爬升率6 m / min(1829之下/ min)装备:20毫米加农炮Hispano四上述数据跟维基百科一样相信应该是维基百科引用了============================================================以上就是我能找到的CXP-1001战斗机相关资料国内关于迁台前国军空军和解放军空军成立初期的资料实在太少了《中国飞机全书》要是市场上有卖就好了甚为可惜
其实这个东西到底叫什么我一直没搞明白
你去下载个坦克世界,点开各国科技树,每行的最后一辆坦克基本都符合你的要求。
元首黑科技HO229飞翼战机别采隆圆盘别采隆圆盘更新:He162BMW Strahlj?ger IIIBMW Strahlj?ger IIIFW Triebfugel旋翼战斗机FW Triebfugel旋翼战斗机
造图纸认准WG
M50"野蛮人"轰炸机设计指标为超音速,这玩意在当时60年代初简直是黑科技一般的存在,红场阅兵上吓得西方国家不轻。然而在实际飞行中无法突破音速,准确来说是卡在0.99马赫。
怒答。为啥没有天朝的051S?就是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TG海军和英国人,一揽子051现代化计划奥林匹斯燃气轮机,海标枪导弹,鹰击81反舰导弹,海豚直升机,法国双100自动炮外加CIC。。。一堆当时来说无比豪华的装备然而被马岛战争搅黄了,最终演变成装备法国海响尾蛇的052A。1贴有幻想推断图贴几张出来这张比较符合最开始PLAN的设想图当然,B跑位是塞不下海标枪发射装置和再装填装置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羽的武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