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大作战图标点亮为什么登不上去?

小白大作战进不去,你跑到哪里去了呢~~?
广告载入中......
只看作者回帖
只看我的回帖
[回删锁滤] &2568字& 亮 0复印2
[回删锁滤] &1887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181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974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715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720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567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258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251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765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257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9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10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41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2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24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5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广告载入中......既不是汉服,也不是中山装,APEC全家福,领导人穿的是啥?本次服装设计师为你揭秘APEC“新中装”的文化内涵和背后故事——
10日下午6时左右,APEC领导人车队陆续抵达水立方,各经济体领导人携夫人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中,由红毯步入水立方。一直被保密到最后的特色服装,也初露真容。
历次APEC会议,领导人们穿何种非正式服装亮相拍“亚太全家福”,是会议的一大亮点。13年前,2001年于中国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上,领导人们就曾着中国传统服饰“唐装”拍合影。
今年APEC全家福,领导人们穿啥?据央视直播画面,欢迎晚宴开始前,习总携夫人举行握手礼,欢迎与会领导人及夫人们。习总身着紫红上衣,夫人则是一袭靛蓝旗袍,嘉宾们也穿着中国设计的服饰,在宴会厅拍下了“亚太全家福”。
既不是汉服,也不是中山装,他们身穿的是啥呢?本次服装设计师,揭秘领导人服装——“新中装”的文化内涵和背后故事。
此次的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特色中式服装,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
这套服装为「宋锦」材质,男性领导人的服装为立领、对开、连肩袖上装,提花万字纹设计。女性领导人则同样是立领、对开、连肩袖外套。而女性配偶则是开襟、连肩袖罩衫,内搭立领旗袍。三款服饰均装饰「海水江崖纹」,象征APEC 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
左为男性领导人的服装,右为女性领导人的服装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晚宴致辞时还特别介绍这套服装,形容这套新中装不但体现中国元素,让中国民众看了很开心,还给人「到邻居家串门子」的感觉,让人倍感亲切。
这次会议为与会领导人及配偶提供了多种款式和颜色供自由选择。其中,男领导人一款四式五种颜色,女领导人一款两色,女配偶外套及内搭各四款四色。此外,考虑到北京的天气情况,还统一制作了男款围巾、女款披肩,在室外活动时备用。
而习总及夫人,在服装上也有别出心裁的设计。主席选择的是暗紫红色新中装,但并未如赠送给与会元首的服装绣有海水江崖纹。国母则穿着深色及膝改良式旗袍,肩袖和裙摆均绣有中国式花朵图样,足踏黑色高跟鞋。
宋锦是中国汉族的传统丝制工艺品,质地柔软且色泽华丽,与云锦、蜀锦并成为“三大名锦”,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最开始男女嘉宾服装设计各20多种颜色,到最终确定的“深紫红”、“故宫红”、“靛蓝”、“金棕”、“黑棕”5种,楚艳从中国传统美学中寻找灵感,“体现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
此次元首服装既有中山装的立领、开襟元素,又有传统真丝、宋锦面料,楚艳称这套服装为“新中装”。
APEC开了20年,领导人都穿了啥?看下图——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举行欢迎晚宴。这是晚宴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各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集体合影。
为体现“和而不同”,此次为领导人及配偶提供多种款式和颜色供自由选择,其中,男领导人一款四式五种颜色,女领导人一款两色,女配偶外套及内搭各四款四色。
APEC的20年服装秀()
日,巴厘岛APEC峰会晚宴开始前,领导人和配偶身穿巴厘岛传统编织服饰“安代克”(endek)合影。印尼总统苏西洛(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左二,上图)身穿蓝色服装,旁边是夫人阿妮(Ani)。穿当地传统服饰拍全家福是历届APEC峰会的传统,但2010年日本横滨APEC时却打破了这一惯例,直 到13年巴厘岛会议才又回归传统。
2012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APEC峰会,领导人不穿俄罗斯的民族服装合影,而是穿西装,以突显本届峰会的务实色彩。
2011年美国檀香山的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也没有穿夏威夷当地的汗衫或草裙合影。
2010年日本横滨,APEC领导人拍摄全家福,图中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中)正在交谈。
按照惯例,参加峰会的领导人要身着会议主办方的民族服装在峰会结束时照一张合影。2010年在日本横滨举行的峰会首次打破了这一传统,领导人以正装合影。
日,新加坡,APEC领导人在峰会晚宴后拍摄全家福。领导人穿着具有东南亚峇峇文化特色的服装。男款服装为亚麻长袖立领上衣,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女款服装为丝质红色上衣,衣襟和袖口处缀有精致刺绣花边,并配有纯银和宝石制成的胸针。从左到右分别是文莱苏丹哈桑纳尔、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Najib Razak)、加拿大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菲律宾总统阿罗约(Gloria Macapagal Arroyo)、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美国总统奥巴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图)
日,秘鲁利马,APEC领导人身穿秘鲁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传统披风“彭丘”(poncho)合影。
日,澳大利亚悉尼APEC峰会,泰国总理素拉育(Surayud Chulanont,中)、俄罗斯总理普京(左)、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 右)谈笑风生。身后是台湾代表施振荣(Stan Shih)、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Nguyen Minh Triet)。
日,越南河内,APEC领导人身穿越南传统长衫“奥黛”拍摄合影,女士的衣服看起来很像中国旗袍。
日,韩国釜山,韩国总统卢武铉(Roh Moo-hyun,中)和APEC领导人身穿韩式大褂“图鲁马吉”拍摄全家福。
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这次领导人在照相时,智利推出的民族服装是传统的套头披肩“查曼多”。据说,这种服装源自智利的“牛仔披风”,每件衣服需要巧妇连续工作四个月时间才能做成。
日,APEC领导人身穿泰丝服饰在泰国曼谷阿南达&萨玛孔王殿合影。
2003年APEC峰会在泰国举行。出席会议的各成员领导人身着泰国民族服装集体合影,每件服装的价格2700美元。而为各国首脑制作民族服装的面料为泰丝,由泰国的塔萨旺织工织出。这种织入金线的丝绸显示了泰国丝织行业最高超的技术,一直是皇室的专属服装,直到20世纪才允许平民穿着。
日,APEC领导人身穿“瓜亚贝拉”(guayabera)衬衫亮相墨西哥洛斯卡沃斯(Los Cabos)峰会。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左一)、美国总统布什(右二)和其他领导人亮相上海APEC峰会。唐装理所当然成为了此届峰会的领袖服装。
日,各领导人穿的是一种叫“MIB”的衬衫,因为它最具文莱特色。文莱斯里巴加湾(Bandar Seri Bagawan),美国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右二)和其他20位首脑出席APEC领导人声明的宣读仪式。(上图)
日,新西兰奥克兰,新西兰总理珍妮&希普利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APEC领导人离场时交谈。本届会议的“制服”由新西兰享誉全球的优质羊毛制成。这件“制服”包括了一件黑色帆船夹克、一件黑色长袖马球衬衣及一条黑裤。蓝黑色夹克左胸前绣着的白色羽毛是新西兰国树银蕨树叶的形状。
1998 年11月18日,APEC领导人身穿马来西亚蜡染衬衣亮相马来西亚赛柏再也(Cyberjaya)峰会闭幕式。从左至右依次为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 (Yevgeny Primakov)、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台湾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江丙坤、泰国总理川&立派(Chuan Leekpai)和美国副总统戈尔(Al Gore)。
1998年APEC吉隆坡会议,东道主马来西亚给每位客人送了一件马来衬衫,衬衫色彩艳丽,极富热带情调。图为文莱苏丹哈桑纳&波尔基亚(左)和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蒂尔&宾&穆罕默德。
日,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APEC领导人身穿夹克衫亮相。
日菲律宾峰会开幕前,APEC领导人身穿名为“巴隆他加禄”的白色无领带衬衣挥手合影。
1996年在菲律宾苏比克召开的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时任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曾送每位领导人一件“巴隆”,这些服装由菠萝纤维手工编织制成的。这是一种丝质紧身衬衣,长可及臀,领口如同一般可以扎领带的衬衫,长袖,袖口如同西服上装。前领口直到下襟两侧,都有抽丝镂空图案,花纹各异,颇为大方。上世纪50年代初,这种服装被正式推为菲律宾男子的国服,成为外交场合,庆祝活动和宴会的正式礼服。
日,APEC领导人在日本大阪峰会上合影。1993年美国华盛顿州布莱克岛主办了首届APEC峰会,会议要求领导人穿着便装不系领带,以轻松融洽的方式聚会。此后这一传统便延续下来,逐渐演变为由东道国提供统一样式的本地特色休闲服装。
日印度尼西亚峰会上,主办国总统苏哈托(Suharto,左三)和其他APEC领导人合影。
1994年APEC在印尼茂物举行。印尼总统苏哈托量体裁衣,为每位领导人送了一件BATTIK(一种蜡染印尼衬衣),花色各异。
日,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船上挥手致意,他们从西雅图36号码头出发前往APEC领导人峰会会场。
1993年,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一开始就决定以非正式的形式进行:不设主题,领导人不带助手,自由交谈。当时,克林顿总统就穿着牛仔裤,颇具特色。
2014 APEC CHINA
穿着「新中装」出席APEC晚宴的各国领导人,由左至右分别为加拿大总理夫人萝伦、加拿大总理哈珀、美国总统欧巴马、南韩总统朴槿惠。
智利女总统巴舍莱与习近平夫妇合影
&&& 「九龙寨城」,这段老一辈香港人不太愿意提起的历史,同处于亚洲的日本人却异常迷恋,不只在漫画与电玩里能看到它的踪影,日本当地的娱乐集团更是在前几年打造了出一栋「百分百模拟九龙寨城的室内游乐场」,所有的破旧不堪、杂乱脏污全都被复刻呈现。
&&& 但日本人不只是利用它的神秘感来赚钱,更是有一群人在认真的研究着,就在1993年的拆除前夕,一组来自日本,以历史学家兼文化人类学者可儿弘明为首的研究团队「九龙探险队」,并同时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城市规划学者等专业人士,彻底的纪录这个巨大寨城的每个角落,一直到拆除人员到来之前。
&&& 九龙寨城曾经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卖淫、赌博、毒品充斥在其中,无人管理也无法可管的巨大建筑群变成犯罪者的避风港,成为治安的黑洞( 参照维基百科 ),但其实这个区域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令人畏惧,而是在中国大批的难民涌入后才逐渐变成大家印象中的样貌。随着人口增加,房子也不断的增加,而当加盖的速度赶不上人口扩张的速度,于是隔间开始变得越来越小,有了大量的居民,自然也有了食衣住行育乐的经济活动,人们似乎很有秩序的生活在这个失去秩序的环境中。
&&& 文章前段所提到的日本研究团队将长期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花费五年的时间整理成书,并且绘制了一幅巨大的且细腻无比的寨城剖面图。里头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模式与寨城的建筑结构、家中摆饰等等,各种大小细节以象征的方式被绘制出来,让后世想要研究九龙寨城的学者能得到相当的帮助。而且就算不讨论它的研究精神与学术价值,单就绘画的角度来看,也是令人惊叹不已的罕见创作。
&&& 这本1997年出版的大型图鉴「大图解九龙城」因为日本网友的分享,又再次于网路上引发热烈讨论。只是这本大型图鉴集结了大队人马的心血结晶,并且加上市场的炒作,想把它带回家收藏可得付出不小的代价,网拍上的二手书籍都可以卖到25,000日圆以上的价格.
苹果日前向媒体发出了邀请函,确定于 9 月 9 日召开新品发布会。至此,持续了大半年的苹果传闻散播节终于看到了休止符。
也许是苹果的保密工作不及从前,近年来公众对苹果发布会的感受,也逐渐从满怀期待转变成“一一验证”。
如果你希望对这次发布会保留足够的好奇和期待,那么请不要观看下面的内容。
尽管未得到苹果官方证实,但舆论几乎默认苹果此次将同时发布 4.7 英寸的 iPhone 6 和 5.5 英寸的 iPhone 6L(实际命名未知)。
而近日另有消息显示苹果智能手表“iWatch”也将亮相 9 月 9 日的发布会。
iPhone 6L 有望搭载蓝宝石玻璃屏幕,以提高耐磨耐刮性。不过 iPhone 6 则与此无缘。
分辨率方面,iPhone 的豪华改装商 Feld & Volk 称 iPhone 6 的屏幕分辨率为 1704 & 960,而 9to5Mac 则根据开发者文档推算 iPhone 6 的分辨率将是 1472 & 828。
iPhone 6 谍照
至于 iPhone 6L,“苹果报道专业户” John Gruber 推算该手机的分辨率为 2208 & 1242。
根据传闻,新 iPhone 将搭载 1300 万像素索尼 Exmor IMX220 图像传感器。其中,iPhone 6L 将会有光学防抖加持。凯基证券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池表示,iPhone 6 不会上马光学防抖。
iPhone 6 前置镜头的位置似乎也经过了调整,从屏幕上端调整到听筒左侧。
左:iPhone 5s 前面板、右:iPhone 6 前面板谍照
处理器、RAM、存储空间
启用 A8 处理器应该是板上钉钉,市场传闻称 iPhone 6 的主频将达到 2GHz,而 iPhone 6L 的主频则更高。A8 处理器将拥有特殊的安全技术来储存信用卡数据,这种安全技术现在被 A7 处理器用于储存指纹数据。
iPhone 6 零件谍照
早期传闻称 A8 处理器将配备 2GB RAM,但近期有谍照显示 iPhone 6 的 RAM 依然是 1GB 大小,iPhone 6L 则尚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两款新 iPhone 都会搭载代号为 Phosphorous 的协处理器,而 iPhone 5s 上的指纹识别功能预计会在新设备上得到延续。
iPhone 6 零件谍照
消息显示,新 iPhone 将提供 128GB 存储空间版本,以减轻一些用户对 iPhone 空间不够用的抱怨。
NFC、移动支付、无线充电
彭博社最新消息,Visa、万事达卡、以及美国运通目前已与苹果就新一代移动支付标准达成合作协议,也就是说未来消费者仅需要一部 iPhone,就能够在支持上述三家信用卡系统的实体零售店中快速完成无线支付。另外,著名科技网站 Recode 以及 The Information 也同样宣称从知情人士收到相同的消息,一定程度上证实传闻的真实性。
iPhone 6 谍照
并且为了具备取代传统支付手段的实力,报道称苹果还会陆续与银行和零售集团合作,扩大旗下移动支付系统的通用性。
两款新 iPhone 都有望搭载 NFC 芯片
稍早时候,PhoneArena 收到消息人士爆料,两款新 iPhone 将配有 NFC,这使得该设备能够通过触碰其他手机来完成移动支付或无线数据传输。预计苹果会同时推出自家的移动支付系统。而消息人士还声称,新 iPhone 支持网速达 300Mbps 的 Category 6 LTE 网络,并且还会支持无线充电。
iOS 8 将是新 iPhone 的一大亮点。该系统相较于旧版本有了诸多显著提升。iOS 8 的通知中心迎来了交互功能——你可以在通知中心中快速地回复短信或者是社交网络的通知信息。
另外,不同端的“连续性”也是 iOS 8 的亮点。比如你也可以将 iPhone 的邮件转换到 Mac 上继续撰写。而 iPhone 的通话服务同样可以在 Mac 上完成。将 iPhone 与 Mac 相连,后者就可以扮演 iPhone 的角色——你可以在 Mac 上接听电话。
此外,HealthKit 平台也是 iOS 8 备受关注的一点。该平台整合了健康、运动方面的数据,预计将与 “iWatch” 搭配使用。
外观设计无疑是每一代 iPhone 发布前最让人期待的方面。
iPhone 6 谍照
《日经新闻》得到的情报显示,目前流传的 iPhone 6 模具可能并非产品的最终形态——成品的外形和模具没有太大区别,但苹果会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调整,模具谍照中被玩家吐槽最严重的天线将是成品的主要变化之一。iPhone 5 奠定的三段式外形仍将在 iPhone 6 上得到保留。而模具机身背面类似 HTC M8 的横条将不会出现在正式版本中。
iPhone 6 谍照
根据 Feld & Volk 曝光的早期背壳谍照,iPhone 6 使用了嵌入式的苹果 logo 设计,iPad 的制造工艺似乎逐渐被引入到 iPhone 上来。嵌入式的 logo 设计或许是为了安放天线,以便保证 iPhone 6 的 Wi-Fi 和蜂窝连接。
iPhone 6 早期背壳谍照
从匿名情报来源获得疑似 iPhone 6 面板,其设计与之前的产品有很大不同,不仅整体更薄,而且边缘采用了弧面打磨工艺,因此正面看上去会出现一定的弧面效果,这种工艺与诺基亚的 2.5D 玻璃面板工艺非常相似。苹果此举应该是为了配合圆润的边缘设计来最大程度增强握持感。
疑似 iPhone 6 前置面板,边缘拥有一定弧度
而 iPhone 6L 的外观设计预计与 iPhone 6 相同,主要存在尺寸上的区别。
产能方面,郭台铭近期多次亲自监督富士康新 iPhone 生产线,力求首批 7000 万至 8000 万部产品顺利交货。而前不久有消息称,今年苹果新 iPhone 总产能将达到 1.2 亿部,创下历史之最。
目前 iPhone 5s 裸机售价为 650 美元起,分析师预测 iPhone 6 裸机价格将上涨至 700 美元起,而 iPhone 6L 的售价则可能为 800-850 美元起。
此次中国市场应该会和去年一样,成为新 iPhone 首批上市地之一。
iPhone 6 谍照(下方手机)
按照去年 iPhone 5s 的上市节奏,推测 iPhone 6 将在发布会召开的 10 天后,也就是 9 月 19 日正式发售。而近日国内也有消息称三大运营商将在 9 月 16 日到 19 日之间的某一天开始发售 iPhone 6。
不过,iPhone 6L 以及 “iWatch” 可能因良品率问题推迟上市。(Mefiras)
David Jablow, 无意间收到老友致赠的一本古董笔记本&Do it yourself. Doodler&,这本来自60年代末的产物,是一本38页的空白绘图本(doodle pad),而这本绘图本有趣的地方是每一页的正上方都有一张未完成的裸女图。David Jablow 拿到这本涂鸦本时,立马决定要将它变成为一个艺术project,他也真有本事,38页里的女主角,一下在Santa Monica当好莱坞女星,一下又在外太空当外星人,下一页翻转过来又在驾驶巨型机器人。
上天下海, 跋山涉水,必要时也可以飞越宇宙。 & 一直以来都对正义联盟类的美式漫画有种迷思,觉得那是英雄的世界。
不管是超人、蝙蝠侠、绿灯侠还是闪电侠都好,英雄可以高矮胖瘦,但女主角总是被单一化为一个样子,就是金发蓝眼嘴形永远呈现O字~高声呼救的那种嘴形。 & 直至40年代后期, 才出现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英“雌”角色,也就是Wonder Woman 神力女超人。
顾名思义, 她跟Wonder Girls 是全然不同的等级,毕竟要跟正义联盟的众汉子们平起平坐,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因为Wonder woman 拉开了极大尺度的关系,从此女性在卡通世界里上也有了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以上这两位笑尿了...
挑战有风险,提醒须谨慎
&&& 8个小时需要用来工作,4个小时需要来照顾宝宝,2个小时照顾家庭,2个小时在路上,2个小时用来吃饭……她仅剩6个小时去休息,如果她再希望有1个小时与自己独处,舒缓下压力,1个小时去学习,1个小时与孩他爹谈谈恋爱……
设计院工程师大量沦为技术蓝领,雪上加霜的是他们的角色将很快被计算机功能所替代,这个在过去三十年里迅速崛起的“苦B”人群将在未来几年内更加残酷的面临失去工作。
随着设计行业每三年一轮的提速,一批设计院的工程师们越来越频繁地昼夜加班画图,沦为低效率的画图机器。
南方都市报2012年报导,七夕夜后的早晨,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综合四所一位26岁的设计师连续多日加班工作后跃下高楼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也曾一度引起社会关注,“苦B”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这个行业到底有多累?下面这些口号式的语言可以描述出一个轮廓:“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百分之一的机会”,“24小时亮灯的办公室”,“这个长假不休息”,“5+2,白+黑”,…
我们问题是,本来被称为“白领”的设计师们为什么会沦为“蓝领”?下面这张图表可以大致揭示一些端倪。
建筑自古就有“七分主人三分匠”的说法,“主人”指的是“能够做主的人”,“匠”指的是古代的“能工巧匠”,也就是现代的“设计师”。
在这里策划=&主人,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匠。
假定蓝线表示“主人”的想法,它随着项目进程在进行小幅度的上下摇摆。
图表的红线表示方案设计师的工作,为了满足“主人”的诉求,他们自然而然地放大设计成果的包络范围,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主人”正常的诉求波动在这里被明显的放大了。
图表的绿线表示施工图设计师的工作,他们基于方案设计师的设计再一次放大设计成果的包络范围,而由于信息传递不畅,他们只好夜以继日地“改图”。
于是“技术蓝领”在这个本应优雅的职业里悲剧式地、壮烈产生了。
BIM如何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使用一个模型文件,把设计流程整合在一个“中心文件”内进行。
在BIM模式下,策划(“主人”)、方案设计师与施工图设计师(“匠人”)、施工人员(“工人”)基于一个可视化模型进行工作,而图纸作为工作的成果表现,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在这里,“技术蓝领”的工作被计算机系统以“零差错”水准所代替,图纸随时可以“输出”而无需绘制,“改图”工作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苦B”设计师们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可以了吗?且慢!
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整个行业可能只有不到20%的少数人被需要,随着当下建设项目的减少,这是否又意味着技术蓝领中的多数人将面临一个更加残酷的前景:失业。
[{&photoId&:,&categoryId&:647896,&authorId&:596402,&photoSize&:98,&bigPath&:&02/6_48upy2.jpg&,&createTime&:&07-10 23:46&,&notesNum&:0,&arrayId&:646478,&sortIndex&:1,&deleteFlag&:false,&commentFlag&:false,&anonyFlag&:false,&postFlag&:true,&propertys&:&{\&height\&:450,\&width\&:600}&,&dashboardFlag&:false,&rebolgFlag&:false,&rebolgLevel&:0,&ztFlag&:false,&blockFlag&:false,&hideHead&:true,&likeFlag&:false,&atList&:[],&parentStatus&:40,&sourceStatus&:40},{&photoId&:,&categoryId&:647896,&authorId&:596402,&photoSize&:83,&bigPath&:&01/8_q46vqt.jpg&,&createTime&:&07-10 23:46&,&notesNum&:0,&arrayId&:646478,&sortIndex&:2,&deleteFlag&:false,&commentFlag&:false,&anonyFlag&:false,&postFlag&:true,&propertys&:&{\&height\&:450,\&width\&:600}&,&dashboardFlag&:false,&rebolgFlag&:false,&rebolgLevel&:0,&ztFlag&:false,&blockFlag&:false,&hideHead&:true,&likeFlag&:false,&atList&:[],&parentStatus&:40,&sourceStatus&:40}]
其实/我是个演员/哈哈…
明明是空姐
“没女生,没帅哥,喻家山下住着一群只知道学习而且想变成人的猴子。这群猴子疯狂地上自习,为考研保研废寝忘食。这群猴子还享受着全湖北省最好吃的食堂。”
在华科求学数载,每个人都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考前突击的悲壮,表白被拒时的煎熬,社团里的奔放随意……希望我对华科的50个记忆,能给huster们带来一些共鸣和回忆。
那一年,我们一起来到华科
还记得初入学的自己吗?稚嫩的脸庞、满满的行囊、心怀梦想,带着好奇与惊异走进这里,看到亲切的学姐学长,遇见友好的室友同学,我们挥手向父母道别,从此踏上新的成长旅程…这样的迎新年复一年,虽物是人非,却都饱含着热情和希望。
军训打靶(杨元)
我们那年军训,据说是因为奥运会维稳,没有打靶,丧失了一次舞刀弄枪的机会。09级也没打靶,不过倒是在操场上过了下瘾。
西门堕落街,一个镌刻在记忆深处的符号
曾经,一千个huster心中就有一千条堕落街。是梅花糕?是烤土豆?还是小火锅?它很拥挤,以至于你只能接受身处其中的熙熙攘攘;它很破旧,以至不少人第一反应是逃避。但它却承载了许多关于年轻的故事。拆掉的堕落街,拆不掉的记忆~
原“新屋熊”站,2011年更名为“湖北省中医院站”(图 我们爱拍华科)
现在这只可爱的熊走了,但对很多校友来说,“新屋熊”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没有了“新屋熊站”,还能找到回母校的路吗?华科从此少了“国立新屋熊大学”这一别称。
原华中工学院电影场,2009年拆除
1956年建成的老电影场,是华工历史的见证者。你或许在这里参加过迎新晚会、同歌同行,亦或是与ta看过已经忘记名字的电影……如今,这里取而代之的是雄伟的机械大楼。在机械大楼内部重新仿建了一个电影场,只是,再也寻不见华工的沧桑和许多校友的青春记忆。
2012年5月,老图书馆书库被拆
由于图书馆扩建需要,老图书馆书库被拆。尽管相较于其他学校的图书馆,老图稍显破旧,但在这里一定发生了许多故事。很喜欢找一个空闲的下午,爬上旧旧的小楼梯,找个没人的窗口靠着,静静地寻找书中黄金屋。
西十二,为什么总是你?
细数每年的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西十二俯拍图总是活跃在各大媒体上。真心想问下,西十二,频频上镜,你有什么感受呢?考试,是学生时代永恒的主题。学霸,学霸,我们去哪里呀,明天考试到底会考神马~学渣,学渣,你不要再看啦,看完也记不住呀~
“只有一个华中大”(图 杨元)
2011年7月,武昌分校1881名毕业生、文华学院超过700名毕业生拿到华中科技大学学位。从6月底开始,大量愤怒的贴子占据各大网络论坛,由此掀起了“学位门”事件。这不是“学位门”的第一次爆发。
7月2日下午,刚出差回校的根叔看了BBS上的言论后,决定与同学们交流。当晚9点,经济学院报告厅现场爆满,同学们汗流浃背,口号声此起彼伏,代表抗议的牌子被高高举过头顶。根叔被各种质疑声“围攻”。在各大高校都广泛存在“学位门”事件时,只有华科学子敢于披露和斗争,只有以根叔为代表的领导层愿意与学子交流对话,这是一个大学的真正意义所在。(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更名为“文华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正式脱钩。
再大的雨也挡不住华科学子回乡之路(图 李学峰)
日晚,十多年罕见的大暴雨持续泼向武汉,倾向校园。积水快速成河,涌向紫菘公寓、启明学院等地势较低的地段;紫菘学生公寓1-14栋一楼学生宿舍等地,积水一度深达40公分。
左图:武汉,夏,韵苑十五栋,六楼,早六点(李润宇)
华科学子耐热强,电风扇,绿豆汤。东九湖畔,无处觅清凉。纵使心静暑难降,寝室楼,桑拿房。辗转反侧梦难香,汗沾裳,床板烫,欲哭无泪,惟有汗千行。料得今年夏日时,装空调,李校长!!! ——《江城子&华科装空调》
这是2011年夏天人人上的一条热门状态。对生活在“火炉”武汉的华科学子而言,给宿舍安装空调是一代代华科人多年来的呼唤。目前华科所有本科生宿舍均已安装空调,研究生宿舍也已正在覆盖中,接下来还将逐渐覆盖热水器、无线网。只怪毕不逢时。
2012年六十年校庆(图 乔迁)
日,是原华中工学院在武汉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这一天就定为华中理工大学的校庆日。但是到了2003年,三校刚刚合并不久,校庆是个敏感问题。最后采取折中的方案,校庆照搞,但由教育部下一个文,认定“华中科技大学”的起始点为1952年院系调整日。(陈海春)
“教你如何追女孩”讲座
日晚,某机构在东九举行了一场“教你如何追女孩”的讲座。结果,连教室走道上都挤满了来“取经”的学生。一些晚到挤不进去的男生,干脆爬上窗台听了两个小时。有人这样说,如果男生是华科的树,那么女生就是华科的灯,一盏路灯照十棵树也不够……如今,华科的男女比例早已低于3:1了。可是,放眼望去,校园里,食堂中,课堂上……
首届同城双星龙舟赛
武大与华科之间的关系是两校学子津津乐道的话题,坊间常流传两校“民间”私下里的“一哥”之争。而近年来两校渐呈“联姻”之势,于2011年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武大校长李晓红提议,效仿牛津和剑桥江河赛艇的传统,邀华科举办赛龙舟活动,根叔欣然接受“约战”。首届龙舟赛两校最终打成平手:混合组(含女生)华科胜,男子组武大胜。有网友评论道:武大在证明男人比华科强,华科在宣示他们也是有女人的~!
开水房前的“瓶山瓶海”(杨元)
我本是一个热水瓶,朴朴素素的纯蓝色。每当中午或者下午的时候,我就会被带去开水房。那可热闹了,形形色色的同伴们站立着,黄的、红的、绿的,瓶山瓶海。在众多热水瓶中,主人一眼就能认出我,“*栋*寝室**同学”、“不要拿走我”,简洁明了,解决主人怕丢瓶的担忧……
现在每栋宿舍楼里都有电开水器供水,以前打水要跑到开水房,很远很痛苦,尤其是雨雪天。开水瓶被偷也是常事。
根叔离任(资料图)
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在华中科技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丁烈云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因年龄原因,李培根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职务。
主帅华科9年,不论功与过,您都是我们自己每天抱怨八遍,却不能让外人说一句的根叔。
考研学子东图寒夜扎帐篷排队(图 蒙茜)
2011年12月初,一段名为“华科东校区图书馆前通宵排队学子心声”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因为414自习室将于12月6日重新发号,12月5日晚8时起,为了抢占自习室,百名考研学子在东校区图书馆前准备通宵排队,他们带来小板凳、泡面和热水瓶,有的甚至扎起帐篷。教学楼平时很难找到全天自习的教室,图书馆便成为考研学子的主要阵地,而图书馆414室作为唯一一间相对固定的自习室,更是火爆。
“老子不进西十二”
2012年4月在西十二楼前竖起的老子圣像,成为HUST又一人文景点。因塑像背对西十二楼,被huster们戏称为“老子不进西十二”。更有huster调侃称“我毕业那一年,学校专门为老子立了个雕像”。
日,一个小伙为了一个姑娘用韵苑四栋宿舍的灯光打出了“我爱你”的字样。(杨元)
“我要嫁人”与“考研成功”
同样的雪景,不同的解读。上面的是武大,下面是华科的雪景。
东九涂鸦墙
【一场涂鸦“东九墙”的行动】2013年9月,华科“东九墙”成了网络热门话题,两堵充满学生各式创意涂鸦作品的水泥墙,在学生与保卫处的涂了又抹、抹了又涂之间不断“变身”。“东九墙”并非校方所建,“是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人为了对其土地进行封闭管理所为”,但其挡住了向南向北的所有视野,这两堵来历不明的墙引起huster们的不满。
李娜在名人园留影
北京时间日晚9点,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的争夺拉开帷幕,校友李娜赢得中国网球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创造亚洲历史。当晚,校长李培根就在白云黄鹤BBS上发帖祝贺:“那是中国亿万球迷的喜悦,那也是华中大的喜悦!”短短数分钟内,就有300多名网友回帖,大家共同分享李娜夺冠带来的喜悦。
华科到底有多少个食堂?
自西向东:百惠园、西一、西二、西园、百景园、枫林湾、百品屋、友谊餐厅、园中园、绿园、喻园、集锦园、百味、教工、集贤楼、紫荆园、东三、东四、学一、学二、韵苑、东园、东篱、百盛园、东教工……还有漏的么?
武大:我们是百年名校,底蕴深厚。华科:饭菜便宜味道好。武大:我们有无数的牛人来校任教过。华科:饭菜便宜味道好。武大:我们自然风光美,适合恋爱。华科:饭菜便宜味道好。武大突然气血上涌晕倒。华科:一看就是饿晕的。
立方咖啡,低调的嚣张
有人放炮(左上角图)有人联谊有人对对子,一杯9.9元的果汁能舒服的享受一整天,wifi、中央空调、沙发,华科独此一家。据说一到周末全是EMBA,一到晚上全是对对,看书的,约会的,备考的,小憩的,蹭网的...在huster心中,这里低调,这里嚣张!
学二门口的“她”(图 胡秋扬)
记得在学二门口,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摆摊卖电话卡,风雨无阻。同学们从她身边经过,她总会轻轻地问上一句:“同学,你要买卡吗?”如今那儿已不见老奶奶的身影,心中却不免怅惋。有些人有些事,它平淡地来,走时却也有一丝平淡的怀念。老奶奶,您还好吗?
电信系87级校友、“微信之父”张小龙
“这年头,你要是不用微信刷个朋友圈,不用脸萌给自己做个头像,看个世界杯不用PPTV,买个东西不去米折网,考试周不用我要当学霸,平时娱乐不玩桌游助手,刷个微博不用Fuubo,谈恋爱不用恋爱笔记,《愿得一人心》不会唱,网球也不会打,每天不对着校门骂个八遍,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
【校园里,创业邦出没】史上最难就业季,偏居武汉的华科校园却是另一番景象。诞生过许多中国IT科技圈名人如微信之父张小龙、淘米CEO汪海兵的华科,正在成为许多投资人的关注点。米折网、我要当学霸、单词锁屏、脸萌、Fuubo、桌游助手、恋爱笔记、Padgram……一款款新潮应用从华科人手中诞生,校友抱团创业之风愈加浓厚,90后的声音愈加强大。
《断弦》剧照
【华科首部校园电影《断弦》】从2011年开始,每年一部华科学生自导自演的毕业电影开始成为校园毕业新风尚。《断弦》于2011年3月开始在全校招募演员,4月开拍,5月底杀青,6月17日在韵苑体育馆正式上映。影片以男女主角伍一楠与夏紫陌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大学生生活里的点滴故事,中间穿插了许多在华科生活学习的小细节,勾起了许多往事回忆。
三早(图 记者团)
“三早”大概是大一时最痛苦的记忆,即“早起床、早锻炼、早读书”。。。当然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三早:表白要趁早,占座要赶早,买票要尽早,哈哈~
紫菘公寓58岁楼管阿姨周凤琴成“人文讲座控”
“ ,第186场讲座,《陈独秀的研究》,主讲人:陈铁健……”摊开笔记,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讲座内容。她叫周凤琴,今年58岁,紫菘公寓13栋楼管,从05年到12年,她听过200多场人文讲座。在阿姨简陋的宿舍里,随处可见码放整齐的书籍,有自己买的,也有和同学交换来的。阿姨认识13栋所有同学,爱和建规的同学一起写生,也会闯进宿舍训斥熬夜玩游戏的同学。阿姨的事迹令我们感动!
萌妹纸“华小科”
“木有错,我就是‘华小科’!这里有HUST最好玩的新鲜事,还有萌妹纸每天的晚安问候噢!”“华小科”是谁?
悄悄告诉你吧,“华小科”是我的女盆友嗷!小科你怎么还不跟我说晚安呢?!
主校区地图截图
华中科技大学游览路线:东一、东二、东三、东四、东五、东六、东七、东八、东九、东十、东十一、东十二;西一、西二、西三、西四、西五、西六、西七、西八、西九、西十、西十一、西十二;南一、南二、南三、南四、南五.....笑死我了。。
一位huster吃的西瓜,刀法了得!(顾振翮)
《点说华科》截图
《单车上的华科》、《课桌上的华科》、《拖鞋上的华科》,点团队推出的《点说华科》系列充满理科男幽默与浪漫的视频,延续“最不正经高校宣传片”风,以小见大展现母校面貌——借单车来表现华科之大,借课桌烘托华科浓厚的学习氛围,借拖鞋衬托华科文化,穿插自我调侃的段子,让人捧腹。
华中工学院竹子大门(图via@焦特布尔)
@焦特布尔:翻看爷爷的老照片,居然还有很老式的华中工学院的大门背景,是竹子做的,好犀利!另据@树爸爸2012:一直到文革华工都没有校门,南一楼中间部分也没建起来,大约1967年文革中造反派掌权时,不知出于何原因用竹子搭起个临时校门,涂绿漆。
楼管阿姨萌萌哒
2012年2月微博上的热门照片@韵苑十栋,怀念住在寝室的日子~
校车(亓飞)
我科虽可称作“自行车王国”,可没掉几辆自行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华科的了。后来被偷怕了,就干脆不买车,只坐校车出行。在华科几年,校车几经换代,紫菘跟韵苑也有直达车,东西校区再也不是异地恋了。
多年后我也要牵着你的手,回华科在校园里走走(图 杨元)
照片中的爷爷是新闻学院首任院长汪新源汪老,奶奶是建规学院王慧敏教授。很多时候都沉醉于这样的画面!叫一声老婆很简单,叫一声老太婆却需要一生的守候!多年后我也要牵着你的手,回华科在校园里走走,从集贸走到大活,从韵苑走到东九,回忆我们年轻的时候。
同歌同行(图 记者团)
每年的毕业季,都会有压轴大戏同歌同行,精彩的文艺表演送别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那一晚,我们一直在说的“明天”,终于还是变成了“今天”;那一晚,无论在哭,还是在笑,都是最深刻的记忆;那一晚,我们同歌,今生,我们同行!
一年一度泼水节(图 杨元)
四年等一回,游行泼水可以说是最具华中大特色的活动。学校一直对泼水节也未多加阻止,只是会默默的加强安保措施,守护着情绪激动的毕业生们,但不会干涉毕业生们情绪的释放。这样的经历这辈子只有一次,仅仅一次,铭记终生,即使十几年之后想起来,我依然会被我们那些不一样的青春所感动。今夜,武汉晴,华科雨。
每年6月份的毕业典礼
同歌同行、泼水节、毕业典礼,是华科每年的毕业三步曲。4年前,根叔的毕业演讲《记忆》火遍大江南北。从此,“根叔”成为一个符号。你是哪一年毕业的?我是听根叔的《牵挂》毕业的……我是听根叔的《未来》毕业的……从2009年的《牵挂》,再到《记忆》、《未来》、《远方》,直到去年的《告别》,根叔的毕业演讲伴随着一届届华科人走出喻园。只是以后再也听不到根叔的毕业演讲了。
最后一个月(外星来的苹果)
2012届管理学院毕业衫
夏日的校园,阳光投下斑驳的影子,我们套上统一的毕业衫,对着镜头傻傻笑着。简单的T恤样式,白云的颜色,没有精致的裁剪,甚至它一点都不合身。但每一件都包裹着一颗年轻的心,这似乎是一种仪式,穿上就代表已经能够独自飞翔。
东校区俯拍(图 李润宇)
此图中从左至右,光谷体育馆,东十二,国家光电实验室,南大门“大学生活动中心”,光谷转盘,华美达,西边高压所大铁塔,南一楼,韵苑体育馆,东园,东九,韵苑宿舍,机械大楼,主图书馆,韵苑宿舍,最远能看到光谷金盾大酒店。高楼大厦中间五颜六色的大森林就是天堂一般的校园咯~
上学路上的四季(吴嘉仪)
东九“仙境”,雾霾时的华科(图 姜明冬)
韵苑路口,来往的校车(屈新宇)
东九&夜(图 我们爱拍华科)
喻园&晨(张道宝)
绝望坡(图 @我们爱拍华科)
这个据说是60周年官方明信片的一张,感动得我黯然泪下,这么多妹子孤独地骑着车,只有基友载着基友冲向了绝望坡。(张宇)
雨夜韵苑(图 张文泰)
除了闪电之外,左边地上厚厚的积水被风刮起浪花也是亮点(⊙o⊙)哦!
在华科,天塌下来至少还有树顶着(图 记者团摄影部)
华科校园占地7000余亩,自建校以来就特别爱惜树木,广泛种植树木达80多万棵。老院长朱九思看到学校里哪里的树木被损坏,马上就给学校绿化委员会打电话投诉,学校每砍一棵树都要校长亲自签字的传统从他当校长时就定下了。如今的华科爱树如命,从高空俯瞰校园俨然是一片森林。
四年一梦(尹焕楚)
想和你,一起去喻家山看日出;想和你,一起去韵苑风味过早;想和你,走过东九湖畔;想和你,一起去西十二上自习;想和你,在操场放天灯;想和你,吃遍所有食堂;想和你,再喝一杯立方咖啡;想和你,一起在风雨中等校车;想和你,一同爬过绝望坡;想和你,老了还能一起在图书馆前晒太阳,相互依偎。&HUST,再见不会是遥远!
这是莫言在1997年“教育大讨论”时发表的文章。那时候,他还没得诺贝尔文学奖,没那么有名,说话比较大胆、直白。作家的眼光还是蛮犀利的,十几年过去了,他说的这些问题还存在么?
虚伪的教育 莫言
不久前,由北京的几家报刊牵头,发起了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说“声讨”似乎激烈了点,那就改成“讨论”吧。这场讨论,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可以说是义愤填膺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而且,据说这些文章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化大革命”时,因为家庭出身中农,也由于我敢于跟那些当了红卫兵头子的老师对抗,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
后来到了部队,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后,才考进一所部队艺术院校学习。我没有进过一天中学课堂,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我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她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她可能以为当了作家的父亲解答几个中学语文方面的问题不成问题,但面对着她的问题,我从来没给过她一个肯定的回答。
我总是含含糊糊地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藏着自卑。但读了那些受过完整教育、甚至正在教语文的人写的文章,才知道他们的境遇与我差不多,心里多多少少地得了一点安慰。
认真地读了那些讨论文章,又粗粗地翻看了女儿的语文课本,我感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从教材的选定到教学的目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自满自足的体系,要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
有的文章,对我们几十年基本不变的教材提出批评,其实,教材仅仅是教育目的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材。“文化大革命”前,我 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文化大革命”后,随着政治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换了一些提法,但骨子里还是老一套。
而教育目的,不是几个编审教材的书生能够决定的。我看到了那个编教材的人吞吞吐吐地发言,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
正因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带有如此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也就只能编出这样的教材。
例如,文学界早就对统治了中国散文界几十年的那种类型化散文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这些虚假成性的文章早就没人要读,但我们的教材还把它们当成光辉的范文,硬逼着老师升虚火,强抒“无产阶级”之情,硬逼着90年代的学生,去摹仿他们那种假大空的文体。
也许,这些文章的作者,在写这些文章时,抒发的确是他们当时的真实感情, 但这些人现在活着的也不写这样的文章了,他们批评起XX党的错误来,比我们这些所谓的“有问题”的作家还要刻薄,他们自己也未必承认,那些被选进了教材, 教育了几代中国人的文章,就是他们最好的文章。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里,“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XX党进城以后,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
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鲁迅先生通过阿Q揭示了部分“国民性”,鲁迅先生还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文,揭示了中国人的虚伪。这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 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
更为可怕的是,长期的虚伪,形成了习惯,使我们把虚伪当成了诚实。我们明明满口谎言,却并不因为说谎而产生一点羞赧之心。
问题还是回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上来吧,我们的语文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能够用独具特色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允许摹仿着教材上的光辉样板抒发“无产阶级”感情);我们要培养的是思想“健康”的接班人,并不需要感情细腻的“小资产阶级”;我们恨不得让后代都像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乖孩子,决不希望培养出在思想上敢于标新立异的“异类”。
国家鼓励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标新立异、发明创造,但似乎并不鼓励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标新立异,更不希望你发明创造。尽管国家有宗教政策,允许人们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而相信基督教、伊斯兰教或是佛教,但在我们的学校里则决不允许有任何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存在。由此决定了我们的教材必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由此决定了我们要通过语文教育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
于是,语文就变成了政治的工具;于是,我们的孩子们的作文,也就必然地成为鹦鹉学舌,千篇一律,抒发着同样的“感情”,编造着同样的故事。
我读过我女儿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作文,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倒是她遵照她的中学老师的嘱咐写的那些对她的考试毫无用处的随笔和日记,才多少显示出了一些文学的才华与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真实感情。
可见孩子们也知道,写给党和国家看的文章,必须说假话,抒假情,否则你就别想上大学。如果我们的这种教育方法真能把我们的后代培养成除了相信马克思主义之外什么都不相信的“红色接班人”,那就这样搞下去吧!但事实恰恰相反,孩子们在上学期间就看出了教育的虚伪,就被训练出了不说“人话”的本领,更不必说离开学校进入复杂的社会之后。
仔细一想,我们的孩子用两种笔调写文章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是继承了传统。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那些学子们,用一种笔调写应试的八股文,用另一种笔调填词赋诗写小说。做八股文是正业,关系到个人前程;填词赋诗写小说是副业,是野狐禅。《儒林外史》中鲁编修家的小姐,发现自己的新婚夫婿只会写诗根本不会写八股文,气得当场昏厥,可见不会写八股文连漂亮的小姐也不爱。
那时的文人,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屡试不第,绝了科举的望,于是就通过文学的方式来抒发心中的愤懑,譬如蒲松龄。二是科场得意后,但官场上不得意,被贬到天涯海角,但饭还能吃饱,闲来无事,就写诗填词,发泄感情,打发岁月,如苏轼等人。当然流芳百世的是他们的诗词小说,而不是让他们金榜题 了名的八股文章。当然,考中了举人进士的人成千上万,但大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了名字,蒲松龄的名字却永垂不朽。
我们的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之后,大概再也不会用那种笔调写那种应试文章,就像用一块砖头敲门,门敲开了,砖头肯定要扔掉。90年代的语文教育,实在不应该为了帮学生雕琢一块砖头费这样大的力气。
这就让人想起了高考。
即便有朝一日高考与中考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语文教材也编订得让人满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必然地提高了文学素养、并由此进而提高了人的素质了呢? 我想也未必。这未必的原因就是虽然我们有了好的教材、有了好的考试方法,但我们未必有那么多好的、起码是合格的语文老师。
好的老师,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好的老师哪里来?当然主要是通过师范学校的培养。
城市的情况我不甚了解,仅就我所接触的农村而言,其实真正优秀的学 生是不报师范的。即便是师范毕业的优秀学生,也并不一定去当老师。
必须承认在我们的社会中,最上等的职业还是当官,当官的工资尽管不比教师高,但人们都知道,大多数当官的并不靠工资吃饭。他们合法地享受着最好的东西,他们即便不贪污不受贿也可以活得比老百姓好得多。无论什么人下了岗,当官的也不会下岗。
常常听说某地拖欠教师的工资,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地方拖欠了书记或是县长的工资。一个中学教师被任命为哪怕是穷乡的乡长,都要摆酒宴庆贺;但如果让一个乡长去当中学教师,他很可能要上吊。
当然,真正优秀的人也未必当得上官。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就很难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有了好的教材,没有好的老师,恐怕也无济于事。所以,我想我们的教育改革,实际上牵扯到方方面面。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别说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这点问题,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我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大量阅读非常重要。
我想,中学的语文课,起码应该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的,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不一定是真理,但肯定有道理。如果我们的中学生,在六年的时间里,能读一百部古今中外的名著,那写出来的文章将会有另外一番气象。即便他一辈子不写文章,这一百部经典,也必将使他终身受益。
在目前教育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让学校拿出大量的钱来购买图书很不现实,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文革”前那样,把语文教材分成《汉语》和《文学》两本教材呢?我幼时失学在家,反复阅读家兄用过的《文学》课本,感到受益很大。我最初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就是那几本《文学》课本培养起来的。
另外,我觉得,我们没必要让中学生掌握那么多语法和逻辑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完全可以放到大学中文系里学。
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而所谓的对语言的感觉,只能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至于语法逻辑之类,八十岁也可以学得会,而且很可能因为有了多年的使用语言的实践,学起来会事半功倍。让孩子们像嚼蜡一样去学那样枯燥的逻辑、语法,毫无疑问是一桩苦差事,我们完全可以把语文课教学搞得趣味盎然。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也用不到自己母语的语法,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正确地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既然我们提倡学以致用,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些对大多数人无用的东西呢?
如果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能进行这样的改革,我们的大学中文系也就多了一条存在的理由。大学中文系培养的就是精通汉语语法和逻辑的专门家,他们研究汉语的发展与历史,他们毕业后可以教中国人学汉语,也可以教外国人学汉语。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篇文章,小学生在学,中学生也学,大学生也在学。
我想,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架钢琴,那么,的确需要一些人学设计、学修理,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要学会演奏就行了。肖邦未必能修理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而写了很多语法书的吕叔湘,好像也没写出一部很好的小说。当然,如果钢琴出了毛病,肖邦肯定马上就会知道;如果一个句子不通顺,沈从文马上就会感觉到,并会凭着语感将它修改得很通顺;如果确实是一篇好文章,吕叔湘会比常人更加头头是道地说出它的好处。
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令学生们头痛、令作家们哭笑不得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章分析。这一招听说是从苏联学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
这种方式,违背一般人的阅读心理,或者说违背人们的审美习惯。从比较低级的意义上说,阅读就像吃饭:上来一道好菜,色、香、味俱佳,吃完了,心情很愉快,身体很受用,对大多数食客来说,这就是终极的目的;如果吃完后不让走,非要他说出这道菜是用什么原料构成,用什么方法制作,包含着什么样的营养价值,那就很可能让他把吃下去的呕出来。当然,厨师进修班的学员和营养学专家另当别论。
我想在日常的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是把阅读当成一种休闲,是为了在阅读中得到乐趣,谁也不会把在中学里学到的那一套,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运用。这种分析文章的方法,其实也不能提高写作水平。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很多都是没用的东西。如果说有用,那就是用之于高考,高考完毕,即弃之如敝履。用这么多的时间,花那样大的精力,去学一些一次性消费的东西,实在是很不划算。
我并不是绝对地反对作品分析,我反对的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所有的作品进行那种千篇一律的政治分析和阶级分析。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依我看就是一篇略微带着那么一点病态的惟美的休闲文章,读这样的文章只要能感受到那么一种情调也就够了。如果非要从这篇文章里读出朱自清的爱国激情,非要读出朱自清对敌人的仇恨,这就有点牵强附会了。朱自清如果在天有灵,会不会在云端里发出冷笑呢?
当然,你一个人愿意这样分析,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非要把你的观点当成标准,强迫学生接受,如果不接受,就判人家错误,这就有点霸道了。
数学可以有标准答案,物理可以有标准答案,语文中的许多问题,怎么可能有标准答案?诗无达诂,好的散文、小说,也不可能只有一种解释
一部《红楼梦》,毛泽东有毛泽东的读法,胡适之有胡适之的读法,我们也好像不能因为胡适之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而否定了他读《红楼梦》的心得。如果我们能够把曹雪芹从时光的隧道里拉回来,让他听听红学家们对他的《红楼梦》的分析,我想他很可能捂住耳朵落荒而逃。
因此我想,应该允许学生对一篇作品作出他自己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分析,只要是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算他对;甚至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与老师唱反调,与作家的创作意图不一样也没有关系。
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套东西实际上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就不可能用一个星期改革掉,那些正在被许多人口诛笔伐着的东西,也正在被许多人拼命维护着。但这众多的反叛之声,毕竟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光明。
来源:《莫言文集》第12卷 来源日期:2003年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白大作战图标点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