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神洲 西牛贺洲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西游记练习题(多份,有答案)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5:44: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西游记练习题(多份,有答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名著阅读《西游记》试题精编(附答案)(2)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第374篇_分别统领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的转轮圣王之“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
摘编标题:第374篇_分别统领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的转轮圣王之“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四轮王,这些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的国王帝王的圣贤人不出世,是因为我们这个世间时代的众生没有福报!若人心都向善,大家就会有福,可感得有大福德的人来替大家服务谋幸福。现在流行讲民主,民主就是正确的,君主就有罪过吗,现代人的观念大都如此【四大部洲在一个小世界里环绕着中央须弥山(妙高[光]山)周围的咸海中;三千大千世界=十亿个小世界(比喻为数量级的多,而非指实数);相当于现代物理学说的恒星系=小千世界、星系团=中千世界、总星系=大千世界;宇宙由无数个大千世界组成;而各个世界之间的特点之一是“隔而不隔、不隔而隔”!】?
原创作者:网民(来自网络)
网址链接:
文章类别:健康与保健
标签匹配:教育
发布时间:西历公元2011年【黄历(道历)4708年:农历岁次辛卯(松柏木)兔年、建国63年、佛历2555年】《伊历1432年》,阳历6月28日&巨蟹座&[二十八星宿:北方玄武~室&火猪;九星:北斗七星~四绿&文曲星]{阴历5月27日}&甲午(砂石金)马月,甲寅(大溪水)虎日,建除十二神:成日&,星期二,17:00&癸酉(剑锋金)鸡时,地支时辰的十二神:玄武&凶时&
网站名称:丁甲(Eagle)的博客
博客网名:丁甲(Eagle)
个人昵称:丁甲_Eagle
主要频道:博文+视频+音乐+图片
博客网址:
博文目录:
播客首页:
音乐专辑:
相册专辑:
{注:日搬家前的网站名称:Eagle-Sharing(交友&共享)
& MSN(Live
Spaces)共享空间(Eagle丁甲)[请按照“日志”-“摘要”-选择标题,进入阅读......]的原址:}
我以前看过净空老法师也讲过的。
我根据那些转载的文章,拷贝整理挑选出了一些精华语句;请注意,前后上下左右之间的每一句,并非一致连贯:
佛跟我们说,如果有统治全世界的这个王出现,这个人就叫做轮王。这个轮王不是金轮王,叫铁轮王。轮王有四种: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
铁轮王统治我们今天讲的全世界,这一个星球。如果统治两、三个星球的,这就是铜轮王。
我们从前都认为是一个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实际上经上讲的不是以太阳为中心,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太阳绕着须弥山转的。
银河系当中我们今天天文学家叫它做黑洞,那个黑洞可能就是经上讲的须弥山.
这一个单位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银河系,那这个范围太大了。统治整个银河系的这个王叫金轮王。管理四分之三这个星系的才叫做银轮王,管理银河系一半的叫铜轮王,四分之一叫铁轮王。
经上讲金轮王的轮宝,他这个交通工具,他在一昼夜之中,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二十四小时,他乘这个交通工具就能够巡逻这个银河系,乘这个工具他就能够绕这个银河系一周,到处看看巡逻一下。大的有“四十里”,这是讲它的直径有这么大。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莲花作用就像轮王的轮宝一样,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交通工具人人都有,每一个人都有一朵莲花,它这个活动的空间比轮王的轮宝要殊胜太多太多了。
西方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他这个莲花最小的也有一由旬。大由旬合我们中国是八十里,中由旬是六十里,四十里是小由旬。西方极乐世界,一由旬也说的是八十里,比它大得太多太多了。
《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西方世界的人,每一个人莲花大小不一样,身体的颜色一样,皮肤也一样,相貌也一样,享受也一样。莲花大小是你自己修的。
你的身体、容貌、生活上受用,那是佛的本愿加持,是一样的。莲花大小是你念佛功夫之浅深变现出来的。
念佛功夫深,咱们这个莲花愈念愈大,愈念光色愈好.人生在莲花当中,西方世界的人身都放光,所以这个莲花也有光。西方世界一切的受用,无不是随心所欲,它才叫做圆满,才称之为极乐。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非本站原创文章,不完全代表本站观念,仅供参考交流]:
佛经中的: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铜轮圣王、铁轮圣王有什么不同
解决时间: 09:57 | 提问者:sniw324
转轮圣王有四种,在佛经里面讲“金、银、铜、铁”,用这个来比喻。金轮王,这是最大的转轮圣王,他所统辖的区域是多大呢?在佛经里面叫一四天下,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他管一个太阳系。也许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转轮圣王,但是不是住在地球上,他这个首都不在地球上。他来不来巡视?可能偶而也派人来巡视一下。银轮王,就是一四天下的二分之一,也就是半个太阳系,一半。铜轮王是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太阳系的四分之一,这个里面星球也不在少数。最小的是铁轮王,这个铁轮王照佛经上讲法,就是统治整个地球。这个样的国王,在我们有史以来,还没有见过,没有出现过。无论中国历史、外国历史,统治我们今天讲全球、全世界的,还没有这样的王朝。
“转轮圣王”这个名词出在佛经里面,这是世界上众生多数都能修福,才能感应转轮圣王出世。可是现在人对这些事情不相信,几乎完全否定掉了,认为从前这个国王是家天下,一个人作主宰,这是很不公平的。现在要讲求民主,民主就是正确的,君主那就不知道有多大的罪过了,现在人的观念是如此。要扭转这个观念,相当不容易,为什么?它已经成了风气,已经成了潮流。必须要非常冷静,非常理智,不要感情用事,细细的去念一念历史,读一读古圣先贤的教训,你才真正明白是非、善恶果报的得失。
转轮圣王是世间的国王,是帝王,是一个非常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一心一意为人民为老百姓谋幸福的这样一个国王。这是圣人,不是普通人。众生要有福,才会有这个人出现;众生没有福报,这些圣贤人是不会出现在世间的。你要问什么原因?那就是俗话讲的“物以类聚”。善人跟善人聚在一起,仁人跟仁人聚集在一起,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人心向善,大家有福,就会感得有大福德的人来替大家服务。
13回答时间: 21:09
回答者: 释妙伟 | 十级
其他回答 共1条
转轮圣王也分几等,上等是能致天下太平的金轮圣王,其次是银轮圣王,乃至铜轮圣王、铁轮圣王。所谓转轮的意思,便是力能挽救一个时代,等于转动时轮,使它转进太平,才算在历史上具有圣王的功德。
佛经里提出来,太平盛世,全世界唯一的太平帝王,就叫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分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铜轮圣王、铁轮圣王四种。转轮圣王具有七宝庄严,如有有德、有贤的皇后,有很好的财政大臣,有很好的交通工具等。像周朝的周穆王,是最好的帝王,等于铁轮圣王。周朝历史描写周穆王曾到西方,见过瑶池金母,见过王母娘娘。为什么他能够跑到西方去见他们呢?因为他有最好的八匹神马,就是画马画的八骏图。所谓「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时不重来。」唐人的诗就是描写这个。转轮圣王时代,是人民个个幸福、富裕、安乐的太平盛世。这种明王在最盛的盛世才会出来,他的相貌与佛一样,有三十二相,跟佛的相貌一样好。所以释迦牟尼佛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父亲找来的看相师就讲,这位太子三十二相,不出家就是一代的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就是万世的佛。
回答者: 闲庭草 | 五级 |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觉之路博客 觉之路家园
词条创建者:stonedog
创建时间: 16:59:19
标签: 金轮圣帝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名金轮王,金轮圣王等。为有金轮宝之圣帝也。三论玄义曰:‘悉达处宫,方绍金轮圣帝。能仁出俗,遂为三界法王。’(参见:[阅读全文]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564次
编辑次数:2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禅心指月
合作编辑者:百科ROBOT ,禅心指月 更多
银轮王     
为四转轮王之一。于人寿六万岁时出世,统治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瞿陀尼洲等三洲。然据法华经玄赞卷四载,此王与铜、铁二轮王之出世,皆不定时。((参见:四轮王)1837、“转轮圣王”6624)p5944
来自:【佛光大辞典】   
(杂名)四轮王之一。自天感得银轮宝而王三天下者。(参见:轮王)   
来自:【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115次
编辑次数:1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石匠坊
铜轮王  
四轮王之一,为感得铜制轮宝之转轮圣王。于人寿四万岁时出,统治东胜身洲、南赡部洲等二大洲。((参见:四轮王)1837)   
十住菩萨习种性之人作铜轮王,教化二大洲,故十住为铜轮位,即天台宗圆教分证即之位。摩诃止观卷二下(大四六·一八中):“进入铜轮,破蔽根本;本谓无明,本倾枝折,显出佛性,是分证真实位。”(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p5945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佛教百科-佛教知识堂 &&所属分类
佛学词典&&
标签: 铁轮王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杂名)四轮王之一。感得铁之轮宝,统御南阎浮提一洲之帝王也。至增劫时人寿二万岁出现(智度论),或于减劫时人寿八万岁以上出现(俱舍论)。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678次
编辑次数:2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nevous
合作编辑者:百科ROBOT ,nevous 更多&
四轮王&&   
&&& 【四轮王】
[出长阿含经]
此四轮王。长阿含经。唯言金轮王。有金轮宝现。若据俱舍论。则四王各有轮现也。一铁轮王大智度论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又增一岁。如是增至二万岁时。有铁轮王出。独领南阎浮提一洲。诸国有不顺化者。王则现威列阵。令其降伏。然后于彼劝化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铁轮王。(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二铜轮王谓人寿增至四万岁时。有铜轮王出。领东弗干逮。及南阎浮提二洲。诸国有顺化者。王至彼国。宣威布德。令其归顺。于是劝化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铜轮王。(梵语弗于逮。华言胜身。)三银轮王谓人寿增至六万岁时。有银轮王出。领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三洲。诸国有不顺化者。王至彼国。威严所加。即便臣伏。于是劝化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银轮王。(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四金轮王谓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时。有金轮王出。统领北郁单越等四洲。以十五日沐浴升殿。有金轮宝忽现于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若王欲往东方。轮则东转。王乃将诸兵众。随其后行。金轮宝前。又有四神引导。轮所住处。王即止驾。南西北方。随轮所至。亦复如是。于四天下。普劝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金轮王。(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25640次
编辑次数:9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ladber
合作编辑者:百科ROBOT ,chaochao7415 ,翔宇m ,色女旺旺 ,&
袋鼠康康,1jcma ,xztlsy ,ladber
转轮圣王出现之说盛行于释尊时代,诸经论将佛陀与之比拟之处甚多。杂阿含经卷二十七、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即以转轮圣王之七宝及其治化,与佛之七觉支等并举。又大毗婆沙论等称转轮圣王之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分别有其轮王。仁王般若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等,据此说配于菩萨行位,以铁轮王为十信位,铜轮王为十住位,银轮王为十行位,金轮王为十回向位。法苑珠林卷四十三,举轮王有军轮王、财轮王、法轮王,阿育王等为军轮王,金轮至铁轮四王为财轮王,如来为法轮王。
【转轮圣王】   
【梵语】cakra-varti-ra^jan   
【巴利语】raja cakkavattin   
【英文】chakravartin。   
【音译】作斫迦罗伐辣底遏罗阇、遮迦罗跋帝、遮加越。意译作转轮王、转轮圣帝、轮王、飞行转轮帝、飞行皇帝。   
【释义】意即旋转轮宝(相当于战车)之王。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统一须弥四洲,以正法御世,其国土丰饶,人民和乐。
  按转轮圣王多出现于太古时代,诸经论举其名者颇多,有顶生王、大善见王、民主善思王等,皆系实际于印度太古出世之王。此外,长阿含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载,当来弥勒出现时,儴伽转轮圣王将出现。悲华经卷三大施品载,于删提岚界善持劫中,有无量净转轮圣王出现。如来智印经载,月髻佛出世时,慧起转轮圣王出现。又俱舍论卷十二载,转轮圣王出现于人寿无量岁至八万岁之时。然法华经玄赞卷四则谓金轮王一定在人寿八万岁以前出世,银轮王乃至铁轮王则不一定,如阿育王是铁轮王,而于人寿百岁时出世。
  一般而言,轮王有四种,依所具轮宝之不同,而有优劣之分。由劣而胜,依次分为(1)铁轮王︰掌须弥东西南北四洲中的南洲。(2)铜轮王︰掌东、南二洲。(3)银轮王︰掌东、南、西三洲。(4)金轮王︰掌须弥四洲。然依《法苑珠林》卷四十三所载,轮王亦可依另一标准而分为三种,即(1)军轮王︰如阿育王,在人寿八万岁以下出世。(2)财轮王︰即四轮王,在增劫人寿八万岁以上出世。(3)法轮王︰指佛世尊,在减劫八万岁以下出世。 
《仁王经》卷上及《璎珞本业经》卷上,曾以四轮王配列菩萨之行位,亦即以铁轮王配列十信位,铜轮王配列十住位,银轮王配列十行位,金轮王配列十回向位。此外,也有人将转轮圣王配属《华严经》十地中的第二地。
轮王的出世年代
  关于轮王的出世年代,《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载,唯有在增劫之世,人寿八万岁以上时,始有转轮王出世;《俱舍论光记》依《俱舍论》之说,谓四轮王皆在人寿八万岁以上之时,始出现于世;然《法华玄赞》卷四则称,人寿八万岁以上出现者系金轮王,而其余三轮王之出现时间并不确定,例如无忧王即系在佛灭百年后出现之铁轮王。
附录:《原始佛教思想论》
◎附︰木村泰贤着·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第三篇第二章(摘录)   
佛陀之理想政道,决非分裂之国家,乃为统括四海为一国,所谓转轮王(Cakkavatti^)之治世是也。案转轮王之理想,起于佛时代之前后,当时印度各邦之分裂已有渐趋统一之势,爰有适应于此之理想王,即退一步言,佛陀为太子时,亦当受其熏陶,此征诸种种事实,可信为无疑者。是故佛陀纵以出家,舍弃政治的转轮王之思想,然其替代者则有为法界转轮王之自觉,故其实际的政道理想,仍为此种转轮王之治世,要亦自然之数也。  
然则所谓转轮王之资格为何?按此虽有成就七宝之说,但其最要者,厥为轮宝(Cak-karatana),轮王之称,亦即以此。盖信其有此资格之王者,当于十五月明之夜,由天降下也。至所谓资格者,要为能行正法,《转轮王修行经》中,实如次所说︰‘汝依于正法、重法、敬法、思法、尊法、称赞法,树立法幡、法幢。依于法,自婇女、内官、军人、刹帝利、婆罗门、居士、村、市、沙门婆罗门,乃至鸟兽,均保护之。’
即以此实行时,宝轮自然由天降下,所谓转轮王之资格,亦自当具备。由是以此宝轮为标识,随从四兵,先征东方,藉宝轮之威力,即正义之力,不动干戈,险夷自平。曲者自直,更及于西南北等方亦同,如是遂平定四天下云。至王之法令,专以五戒为基础,故轮王对于边陬副王(Pat!ira^ja^)所训示者,常为‘勿杀,勿盗,勿奸淫,勿伪语,勿饮酒’等,且据汉译,其词尤为明快。谓此大王于征伏四境之中途,有边土副王设筵欢迎者,王斥而谕之曰︰‘止,诸君,汝辈若欲供养我者,但当以正法致治,勿偏枉,勿于国内而有非法之行。’由此观之,其四体充盈,悉为此正法政治之化身者,即转轮王。是故于此轮王治下之臣民,亦各于其处而得所愿,不待论为无一不平,亦无争斗者。此汉译所谓‘土地丰沃,人民炽然,志性柔和,慈孝忠顺’是也。  
如佛说,此轮王之出现,过去未来均有之,所谓‘有正法之世,则轮王相继不绝。’凡有正法处,即有此王,故国家或国王须常行正法,努力于此种理想之实现,至其尤有兴趣者,是为未来弥勒佛(Melteyya)出现时。转轮王管理之国家状态,据吾人所知,巴利文中,虽不见有与此相当之文句,然汉译则甚详,且于说明理想国家之为何,极其富于暗示,试征引如次︰‘尔时,阎浮地(全世界)之东西南北十万由旬,各处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四大海水各据一方。时阎浮之地极其平整,如镜清明。举阎浮地内,谷食丰饶,人民炽然,多诸珍宝,诸村落相近,鸡鸣相接。是时害花之果树涸渴秽恶亦自消灭,其余甘美之果树、香气殊好之物,遍地皆生。  
尔时时气和适,四时顺节。人身之中,无百八患,贪欲、嗔恚、愚痴甚不殷勤。人心剂平,皆同一意。相见欢欣,善言相向,言辞一类而无差别,如彼郁单曰(Uttarakura)之人无异。  是等阎浮地内之人民,大小皆同一向,无若何之差别。彼时因男女之类,欲大小便故,地自然开,事讫后,亦复还合。
尔时阎浮地内,自然生粳米,亦无皮里,极其香美,食不患苦。所谓金银、珍宝、砗磲、玛瑙、真珠、琥珀,散在各地,无人省录。此时人民握宝于手,自相谓言,昔者人以此宝故,各相伤害,系闭地狱,受无数苦恼。如今此宝与瓦石同流,无人守护。其时法王出现,厥名蠰佉,以正法治化,成就七宝。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典兵宝、守三藏宝,此名七宝。于此阎浮领地内,不以刀杖,自然靡伏云云。’
此骤观之,虽似纯为空想之世界,要之理想的国家,谓当如此者。固不外出诸佛教见地之摹拟也,顾其有可寻味者,自其某点之意义,而依于现状言之,则于今日亦已有若干之实现。例如山河石壁之消灭,已于隧道与铁桥等实现之;言语一类,学者正在设为种种之方法;大小便事讫而地合云者,凡下水道工事完备之都市,均已实现之。地平如镜,则曾步行于欧美都市街道者,亦所目睹之类。惟据此载述,而以为相距犹远者,是为道德的立场,即贪欲嗔恚之念,弥益炽盛是耳。盖贪爱黄金宝石之极致,遂以此为因,使人与人相害,国与国相残,漫无所止,故于此──虽最属根本之事,而亦为最困难之点──而能逐渐纠正。则如上所述,未必即为空想之谭,而得次第以见其至于实现之境,即不然,亦当认为得以实现之世界状态也。  
夫吾人既信世界于将来有统一之期,今虽不能预言其时之转轮王,将于何种形相而显现。综之,其必为完全以正法为中心,糅合全世界为一体之国家,而为佛教徒之理想国。则所当弗忘者,又综合弥勒时代与转轮王之记载,若为在示佛时代,此种理想未能实现之报偿,则后世佛教徒对于此方面之努力,其责任可谓弥益重大。但此种理想,仅自印度一国言之,当佛灭度后二百余年之顷,已依于阿育王一度实现,是固可为实现化之保证与将来期待之左券者也。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36020次
编辑次数:10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IORIC
合作编辑者:去屑不伤发 ,百科ROBOT ,dou777 ,& 碧海风 ,qral
,废艺斋主人,满成风徐 ,BJ山猫
南赡部洲&&   
南赡部洲(Jambudvipa),又译南瞻部洲、琰浮洲、南阎浮提、南阎浮洲、阎浮提鞞波等,为佛教传说中四大部洲(另包括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之一。位于须弥山之南方咸海中,亦称“阎浮”、“阎浮提”。以岛上盛产赡部树,故名。此洲状如车形,洲中有金刚宝座,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洲南边三由旬半,东、西、北三边各长两千由旬。  
阎浮,梵语jambu,为树名,是一种生长在印度南方的大型乔木。提,梵语dvīpa,洲之意。此地因盛长阎浮树而得名,在须弥山之南,故又称南閰浮洲。《阿含经》称“南面有洲,名阎浮提,其地纵广七千由旬,北阔南狭。”《阿毘昙论》:“有赡部树,生此洲。北边泥民陀罗河南岸,正当洲之中心。北临水上,於树下水底,南岸下,有赡部。黄金古名阎浮檀金,树因金而得名,洲因树而立号,故名赡部。”
原是指古代印度南方婆罗多〈bharata〉等七国,随著印度人地理知识的发达,慢慢变成指整个印度,最後是用以指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藏密宣说南瞻部洲有五大圣地,即中土的金刚座,东方的五台山,南方的普陀山,西方的乌金刹土,北方的香巴拉国。  
人所住的世界,中央有一须弥山(又作苏迷卢山,意译为妙高山、妙光山),耸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周围有九山、八海环绕,形成一个须弥世界。  
九山是:须弥山、持双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象鼻山、持边山、铁围山。内部的七海都为八功德水所成,而外边的海为咸水所成。  
第八持边山和第九铁围山之间的海洋,四方有四大洲,名为须弥四洲,东边是东胜神洲,南边是南赡部洲,西边是西牛贺洲,北边是北俱卢洲。  
地球位于南赡部洲||阎浮提,有日月星辰悬挂于空中,回绕于须弥山周围。   
南瞻部洲有四座名山,号称佛国,这四座山就是九华,五台,峨嵋,普陀,管领这四座山的,就是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等四位大士;故九华礼地藏王,称为大愿,五台礼文殊,称为大智,峨嵋礼普贤,称为大行,普陀礼观音,称为大慈,领域也是很分明的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66114次
编辑次数:12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bujieqr
合作编辑者:碧海风 ,百科ROBOT ,英才美周郎 ,liyanzhao07 ,废艺斋主人 ,咩咩a ,依莉公主
  东胜神洲(Purvavideha),又称东毗提诃洲,为佛教传说中四大部洲(另包括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之一。  
《阿含经》有言:“东面有洲,名弗婆提,其地纵广九千由旬,圆如满月”,弗婆提即 Purvavideha,其中
Purva意指东方。
小说《西游记》演绎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将傲来国立于东胜神洲内,傲来国中的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地。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52897次
编辑次数:9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jiahaoxie
合作编辑者:碧海风 ,主持正义的乌鸦 ,百科ROBOT ,q ,方渡桥 ,废艺斋主人 ,ywkx
  西牛贺洲(Aparagodaniya),又译西牛货洲,为佛教传说中四大部洲(另包括东胜神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之一。由四大天王之一的西方广目天王守卫。位于须弥山西方,以牛、羊、摩尼宝做为货币而行买卖交易。其地形如满月,人面亦如满月,此洲有殊胜三事,即∶多牛、多羊、多珠玉。  
《阿含经》称“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纵广八千由旬,形如半月。”瞿陀尼即是 Aparagodaniya
的音译,在梵语中是指贸易牛。
小说《西游记》演绎
  在中国小说《西游记》中,如来佛所在的大雷音寺即是位于西牛贺洲。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33794次
编辑次数:15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iamchenzetian
合作编辑者:碧海风 ,百科ROBOT ,U9网游 ,UFO保镖 ,rsw1987 ,tradvery ,发展中的住交会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佛教术语 2.网游《梦幻西游》中的北俱芦洲
1.佛教术语
北俱芦洲  
北俱卢洲(Uttarakuru),音译为郁单越、郁怛罗、郁多罗鸠留、嗢怛罗矩噜等,为佛教传说中四大部洲(另包括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和南瞻部洲)之一。  
Uttarakuru,意为高胜、福地。《阿含经》称:“北面有洲,名郁单越,其地纵广十千由旬,四方正等”,《阿毘昙论》说:“地方高大,定寿千岁,无诸苦,常受乐,胜馀洲,故名高胜”。北俱卢洲地多山,山侧有诸园观浴池,共有四个游乐苑,即善现苑、普贤苑、善华苑、喜乐苑。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26475次
编辑次数:16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danezhu
合作编辑者:碧海风 ,百科ROBOT ,我是天蓬大元帅 ,鹿狼龙船 ,mingliaoren
,极度☆叛逆,潘乐文&&&
&&& 东胜神洲
西牛贺洲南赡部洲 北俱芦洲&
  四大部洲,又称四洲、四大洲、四天下,是中国佛教中认为的在须弥山周围咸海中的四大洲,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
小说《西游记》的演绎
  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将“四大部洲”安排为玉皇大帝管辖下的世界,将佛祖如来封做西牛贺洲的总管,唐僧取经就向那里去取。唐僧取经的出发地,是与西天相对应的东土,即南赡部洲的大唐帝国。南赡部洲再往东,就是东胜神洲。吴承恩设想东胜神洲内有一“傲来国”,国中的花果山即是孙悟空的诞生地;而此山又是道教神仙系统的“十洲三岛”的龙脉之地。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36750次
编辑次数:17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宽邦儿大白菜
合作编辑者:百科ROBOT ,碧月407 ,綸de碎碎唸 ,livivi2008 ,
,炬眼观辰铜面佛,落落刀风
《海贼王》里索隆的三刀流奥义为“三千世界” 而在佛教中是佛教用语
即三千世界:系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
piece》罗罗洛亚·卓洛(也称索隆)的三刀流奥义,此招很神秘,威力极强,速度极快。此招在海上餐厅败给了王下七武海之一鹰眼后卓洛很少使出。
在与暴君大熊(王下七武海之一)交战时再次使用。   
貌似失去记忆时和路飞战斗出现过,与奥滋的战斗也用过,作用是挺直了腰身承受路飞3档的火箭炮的全部伤害。   
在原作漫画一共出现三次,动画里四次(就是失忆时用的那次,非原作内容)
  【三千世界】 p0186
  显扬一卷十七页云:三千世界者:一、小千世界。二、中千世界。三、大千世界。谓一日月之所照临,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苏迷卢山王,千南赡部洲,千东毗提诃洲,千西瞿陀尼洲,千北拘卢洲,千四大王众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乐变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合名第一小千世界。复千小千世界,名为第二中千世界。复千中千世界,名为第三大千世界。问:何因缘故,小千世界,名为卑小?答:犹如特牛,断去两角。以缺减故,名为卑小。如是梵世以下,其中所有千世界,不如上地,故名卑小。如是三千世界,三灾所坏。谓火水风灾。
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 梵语tri-sa^hasra-maha^-sa^hasra-loka-dha^tu,巴利语ti-
sahassi^-maha^-sahassi^loka-dha^tavo。系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谓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然据正确推定,所谓三千世界实则为十亿个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实为千百亿个世界,与一般泛称无限世界、宇宙全体之模糊概念实有差距。又于佛典之宇宙观中,三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
  每一小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於须弥山四方,金山与大铁围山间之咸海中,有四个大洲即东胜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及九山八海(提罗、伊沙陀罗、游乾陀罗、苏达梨舍那、安湿缚竭、尼民陀罗、毗那多迦、斫迦罗等八山--加上须弥山共九山,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总为八海),称为一小世界或须弥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色界四禅天之一,此天众生分为大梵天、梵众天、梵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六欲天(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又称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 
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①,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有四天王之宫殿;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拦、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居住之处。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69401次
编辑次数:15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西伯利亚的狼
合作编辑者:虚妄之门 ,江边枫荻 ,百科ROBOT ,_0773_ ,玉面小諸葛 ,tmddali ,sbsni
  d& qiān sh& ji&
  (1)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个极大范围的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
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中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又一说:四大部洲之上,加须弥山半腰的四天王天,及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并空间中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为欲界。再加上层的大梵天、梵众天、梵辅天等,色界初禅天为一世界,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又一小千世界,具千日、千月、千须弥山、千四大部洲、千四天王天、千忉利天、千夜摩天、千兜率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等。又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具百万日月、百万须弥山、百万四天下、百万六欲天、百万初禅天及千个二禅天。又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具十亿日月、十亿须弥山、十亿四天下、十亿六欲天、十亿初禅天、十亿二禅天及千个三禅天。所谓三千世界,乃小千、中千、大千之所指三数目的千世界。又云大千,即指三千之中的大为目标。故云“三千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  
(2)佛教沿用古印度传说,以大千世界为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   
(3)泛指广阔无边的世界。
  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
小千世界的结构与大致体貌
  从地狱位置开始,往上一直到大梵天,在极下与极上的空间内,有着一个太阳(日)、一个月亮(月)、一座须弥山,日与月都只在这座山的山腰位置绕行,须弥山自身有一半泡在水中,水下约80,000由旬深,露出水面的也有约80,000由旬高,这是纵轴上的描述。  
在横轴上来看,须弥山也是横轴的轴心位置,往外先有“香水海”,再往外有“金山”,香水海与金山都各有七层,即是“须弥山--&香水海1--&金山1--&香水海2--&金山2”依此类推。而“金山”部分,“金山1”的高度只有“须弥山”的一半高,“金山2”也只有“金山1”的一半高度,依此类推。  
在“金山7”的更外围处有一道“咸水海”,更之外的环绕则是“铁围山”,如此即是一个完整的“小千世界”。
转载-引用地址的网络链接(Source URL):
浏览次数:约 23959次
编辑次数:19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创建者:点佛
合作编辑者:五方居士 ,百科ROBOT ,sodycn ,云中之龙Z ,JFMARK1 ,yxy5100 ,Lecheminlu
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观。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为三个千连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东方持国天王守护)、南赡部洲(即地球,南方增长天王守护)、西牛贺洲(西方广目天王守护)以及北俱芦洲(北方多闻天王守护),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时间的迁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空间的划分,东、西、南、北、上、下,十方。
  一个日月围绕照耀之下的时空(一个太阳系)。
小千世界:
  1000个世界(1000个太阳系)。
中千世界:
  1000个小千世界。
大千世界:
  1000个中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为三个千连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原来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金刚经》中也有“四维上下”的说法。这同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提出的“四维空间”相同。相对论认为:物理空间加上时间,即构成“四维空间”。不过,“世界”一词在具体运用时,偏重“界”,即空间的意义。  
佛教指出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佛说宇宙“法而如是”,即客观规律自然生成就是这样的。对远古的人类,佛该怎样说出这些超前深邃的知识体系呢?佛将“一个日月所照”,称为一个世界。在这里佛用“一个日月所照”来比喻形象而正确的表达了这概念--这是现代科学所指的行星系-恒星(日)与围绕其运行的行星(月),我们所在为太阳系。  
太阳系外还有什么呢?佛指出一千个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注意,佛经里的数字大多都是比喻,比如这里的三千,只是比喻为数量级的多,而非指实数)这相当于现代物理学所指的一个恒星系。佛指出所在的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也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正好如同我们所在为银河系!  
再进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这相当于现代物理学说的星系团。   &
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人们常将“大千世界”称作“三千大千世界”--这相当于现代物理学指的总星系。(注意:佛进一步指出,总星系并非整个宇宙,宇宙由无数个大千世界--所谓总星系组成!而各个世界之间的特点之一是“隔而不隔,不隔而隔”!--即从三维空间来看,其实我们和他方世界处在同一个地方,但因为有其它的因缘-佛说因众生“业力”-现代物理学称这些其它因素为“多维”,而导致了“不隔而隔”)  
那么各个世界的演变发展规律又如何?佛说: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迁流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这里佛进一步指出了各个多维时空宇宙的运动变化生灭规律,与现代物理学最终发现的宇宙星体的发展规律--如宇宙大爆炸生成,超新星的爆发和恒星的生成灭亡演变规律等也相同!最后,佛说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皆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我们所处的世界在佛教中被称为“娑婆世界””(指地球人类所处的银河系这个大千世界),“娑婆世界”的过去佛是燃灯古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  
在佛陀后约2000年之后,欧洲的布如若宣传哥白尼发现的地球非宇宙中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以后,发展到18世纪西方人们的眼里,宇宙也还只是哥白尼的太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的人们认识到太阳也只是天空中数以万计的恒星中的一颗。于是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开始逐渐扩展到了银河系。进入20世纪人们的认识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已不再是银河系。人类认识到在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河外星系的存在。十几个或几十个星系一起组成星系群。成百上千个星系则组成更高一级的星系组织—星系团。
北冕座是有一个包含着400个星系的星系团,离我们更远,光从那里照射到我们地球,需要整整7亿年之久。这样的一个个星系团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总星系。人们都说“宇宙广阔无垠”,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不仅是传统三维空间宇宙观,更发现而产生了多维空间的宇宙观,并进而从理论上认识到时空可以跨越,时光可以倒流!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还指出了著名的物质与能量互相转换的公式,物质和能量都各自不再守恒,而是物质可以“无中生有凭空消亡”!当完全违反常识和传统物理学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相对论发表后,不仅普通人,就是知识界绝大部分人都无法读懂相对论甚至认为这是唯心主义甚至迷信的,直到不可思意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爱因斯坦甚至指出:所谓的时间、空间和现实都只是人类的错觉!量子力学更是指出物质和意识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弦理论更指出宇宙万物本质的“空性”....这些近代科学巨大进步后人类终于逐步认识到的宇宙真理和尖端物理学观念,在早两千余年前远古的佛经中,佛早已经明明白白指出了!
  三千大千世界的器间范围是什么样的呢?(注意,以下所指“天”均为多维空间的概念,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指出的层宇宙概念,霍金已经将多维空间的维数扩展到十一维空间了)。  
佛教里所说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等。其中欲界诸天,主要有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称为欲界六天,或直接称为“六欲天”。假设我们以人类所在为起点,向上天道:
  欲界: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因男女参居,故称欲界。欲界的人出生是“胎生”,欲界中上至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中间包含人界所居住的四大部洲,下至无间地狱等。共有二十种各类生命形态的居住处所。  
第一层四天王天,又称地居天 (因此天在须弥山山腰)。   
第二层忉利天,也是地居天(因此天在须弥山顶,并未超出须弥山。四王天与忉利天都通称为地居天)。
第三层是夜摩天,又称时分天。(夜摩天以上都通称为空居天)。   
第四层是兜率天,也称知足天,弥勒菩萨(即未来弥勒佛,因成佛之日在未来,故目前为菩萨道)现居于此天上。   
第五层是化乐天。  
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这一层归魔王波旬管辖。   
欲界到此为止。
色界十八天
  色界:远离欲界淫欲、食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众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色界的众生所居住的宫殿非常高大,都是由色化生,一切都非常的殊妙精好。但因为尚有色质,所以称为色界。色界又依禅定的深浅粗妙而分成四级,从初禅的梵天到四禅的阿迦腻吒天,共有十八天。  
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净天。   
三禅三天:少净天、遍净天、无量净天。   
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共十八天组成。这些天都有天王管理。  
色界到此为止。
无色界四天
  无色界:只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没有物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没有任何物质之物,因此也没有身体、宫殿、国土,只有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之中。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第一空天:空无边出天。  
第二空天:识无边处天。  
第三空天:无所有处天。  
第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在此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天之尽头处了。
“三”的意义
  佛祖之启示“一尘含数刹”,从剖析学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之本象。反观“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之“三”不是简单的数字之三,而是动生之“三”,与道家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三”有同理之妙。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赡部洲怎么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