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要发展多久才能超越美国经济发展史

现在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俄罗斯了吗?何时才能超过美国?_百度知道
现在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俄罗斯了吗?何时才能超过美国?
提问者采纳
中国的军事实力还远不如俄国,虽俄国在吃苏联的老本,但其军事储备还十分雄厚!中国的军工发展是建立在苏联军工遗产之上的,中国采取的是在仿制的基础上独立创新!而且中国现有的一些武器装备的核心部件依然是靠俄国进口来满足国内军工需求的,所以说中国的实力还远不及俄国。但也不排除中国自主研发的一些技术要比俄国及美国先进,各有所长吧。不过整体实力不及俄国。想超越美国,从客观上讲前提是有一个和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段时间保守估计也是15年到25年发展为美国现有水平!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我国目前的常规军事实力与俄罗斯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说是持平了,但是战略核打击力量仍有差距,超过美国仍需10年时间
没超过,海军和空军还差一些,陆军基本持平,二炮实力远不如俄战略火箭军,想超美国?保守估计,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看军力发展速度,还得20年以上才能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美国也在发展,这样看来,估计得40年以上.........
都在做梦,勉强比印度强一点的实力,敢说超过俄罗斯,还超美国。。。知道现在军事实力怎么算吗??海军发展的能不能干的过日本还是个未知,空军能不能稳赢台湾也不敢肯定。自家大门都出不去,就这就敢叫嚣了?
美国增加手枪威力,屠杀老百姓,。
2050年以一定超过美国!
15到25年到美国现有水平,不可能吧
军事实力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按现在的趋势发展,要多久才能超越美国?
中国按现在的趋势发展,要多久才能超越美国? 5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超过说不准,不过日就扯平了。
有人预计过是三十年
这个用数学中的牛吃草问题和追及问题来算。
不是打击我们国人
就算经济真的发展了
以我们国人的素质以及领导的素质修为能让我们超越亚洲还是个问题
整体素质和民族团结意识是我们国人的主要问题所在
应该超不过
经济总量估计再过个20年就是老大了,但就是说科技实力难啊!这方面差距太大了没有50年拿不下来,现在美国债务缠身,即使最后美元退出世界货币流通,美国评实力完全可以东山再起。话语权,应该说我们现在很看中这个,因为我们在强大的过程中发现,待续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美国设立的规则中生存的,利益感觉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很明显国际社会对我们充满敌意,所以这方面会很困难。另外我想我们的国民素质还是会滞后于经济发展,但是我觉得这不是问题,人本来就是社会的主体有时的变化自己都没发现
与他们合作
美国也会发展、说不准,如果要比综合实力大概要十五至二十五年!比军事、就十至十五年!比经济、十至二十年!比人均纯收入、那就有很远的路要走拉!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做好自己的事就好拉!
你这问题很肤浅无法回家你
等待您来回答
社会话题领域专家中国综合实力能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不可能的话,原因是什么?如果可以的话会是什么时候?从人均_百度知道
中国综合实力能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不可能的话,原因是什么?如果可以的话会是什么时候?从人均
中国综合实力能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不可能的话,原因是什么?如果可以的话会是什么时候?从人均经济,科技水平,国民受教育程度,福利水平,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做出您的分析。
提问者采纳
人均经济:按现有数据计算结果是41年后,考虑到现有增长率不会固定不变,在没有重大事件的情况下应该在60-150年之间;科学水平:根据Merton,科学依赖于清教的发展,中国没有清教基础,因此永远不可能超过;技术水平:中国的技术仅能依靠经济的唯一一条促进作用,因此必然比上述第一条要慢,最早不可能短于150年;国民受教育程度:指标不具体;福利水平:由于中国政府的实力(相对国民)远远超出联邦政府,更有能力实施福利,因此应该短于人均经济,但考虑到规模,全面福利有困难,因此不会太短;国防实力:理由同上,应该短于福利水平的时间;国际影响力:由于经济军事等方面上面已经叙述过了,只分析文化影响力,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封闭性,并且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成功过的对外宣传只有一种途径——战争,因此要么永远不会超过,要么会很久很久(那个时候早就不知道美国为何物了)
您的观点大致跟我一样,至少比很多夜郎自大的国人逻辑思维要清晰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别的说多都扯淡 光说数据吧。美国人口3亿gdp 大约17万亿 我国人口14亿 GDP 大约9万亿 人均要能达到 第一就是减人口 第二增加总量如果以为14亿人口 达到美国的人均 GDP该有40万亿要不就是减人口 。减到1.5亿左右这两点 没有100年不可能完成。其实实际的社会发展程度 教育 军事 的差距可能比这100年的差距还要巨大。。经济结构也不一样。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 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品出口市场。简单点说 就是我国的经济全靠外边人来买我们造的赚钱。。光从经济发展来说 其实差距远比17比9大的多的多的多。。军事就更别说了 不论是常规战斗力 核武器能力 全球作战能力 不是一个当量级的光一个美国太平洋舰队就有远超出我国全部常规战斗能力的实力。更遑论他的全球战斗力其实拉出全球任何一个国家 对比美国都是这种结果。除非美国自身出现问题
。否则。200年都是乐观的 。。。。
你的意思是就算可以全面超越,在本世纪也是无望的?
这个我不是神仙 。不能乱说。但按照现在来看。我和你的下一代活着的时候是肯定看不到的。其实说句实话 一些国人的自我感觉太好
媒体又没理由的大肆吹捧增强国民信心是好的 可要认清形势。我们国家现在最多 是和俄罗斯印度巴西这些国家一个档次的无非就是给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 廉价劳动力 石油 之类的经济结构。印度稍微好点。军事上没办法挑战 经济上靠人吃饭
外交上一片困顿。靠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吃饭 没有自己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老实说超越美国。。。真的是有点夜郎自大的感觉。
永远不能超越!为什么我国陪养的那些精英和**都爱去美国?体制问题,你懂的!
中国实力是快速发展趋势 不过段时间 这个时间预测不到的 是不可能超过美国的 美国建国已经一个世纪了美国的地位一直没有动乱 中国才短短几十年 差别很大 美国的军事投资也是最高的 就是创新科研 这些代价都是很高的 中国呢 就是永远不做老大 比如战斗机 你先研究 等你有了 有也就有了 这要省去多少人力物力 总的来说就是钱 现在美国发展趋势明显低于中国了 所以无论是菲律宾 越南 钓鱼岛 台湾 ~~问题 都是美国在后面撑腰 要不然像菲律宾这种小国怎么可能那么嚣张 美国已经深深感到不安 处处抑制中国 ~~要睡觉了 祝愿我们伟大的中国 越来越繁荣富强 走上强军 强国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短时间内不可能超过美国 至少我们这一辈是看不到了
是的,不过您说的美国建国时间有待验证……
你可以在网上搜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国兴衰交替,此消彼长。在历史上的很长时期,中国曾居于一流强国位置。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地位不断沦落,成为西方列强羞辱、欺凌的对象。为复兴中华,无数仁人志士虽肝脑涂地而奋不顾身。中国经济总量国际排名不断刷新(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重返一流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2011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规模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再次把这一话题引向高潮。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有多少版本?每种版本的公众认知状况如何?对未来持续高增长的信心指数有多高?该如何看待超越美国?围绕以上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约请专家进行了独到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2035年超美版本的信心值最高,达72.32;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信心指数为73.11,处于较强区间。以上数据表明,一方面,公众对超越美国有比较理性的认知,并不认为是越快越好;另一方面,对中国未来持续高增长预期良好,充满期待。何时超越美国,关键在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速。虽然公众对未来发展信心指数较高,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延续“中国奇迹”已面临诸多难题。30多年的动力已经惯性疲劳,“人口红利”也正在逐渐消退,环境及资源约束越来越明显,权力腐败、高房价及贫富分化等都可能让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持续高增长必须应对好以上挑战,寻找发展新动力。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N种版本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国际排名不断刷新,中国何时超过美国这一话题引起国内外热议,相继出现各种不同版本的预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版本: IMF版:2016年超美2011年4月,(IMF)在最新《展望》发表的报告中,认为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将超过美国。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IMF认为2016年中国GDP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美元升至19万亿美元,而2016年美国GDP将由2011年的15.2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届时美国经济规模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降至17.7%,而中国经济所占的比重将升至18%。社科院版:2020年超美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新兴经济体蓝皮书》。蓝皮书认为,如果按照中国年均7%—8%的经济增速和人民币年均升值5%的速度,美国则按照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即1.7%),再考虑到美元在未来将出现的长期贬值趋势,根据这些假设条件测算,中国名义GDP可在2015年内达到美国经济80%左右的规模,而到2020年则可能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经济体。林毅夫版:2030年超美日,副总裁兼首席林毅夫在香港出席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时表示,如果中国今后保持8%的年经济增长率,那么20年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彭博社援引林毅夫的话称,到2030年中国超越美国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两倍。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2008年7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表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称,按照更为常用的市场价值方法计算,中国将在2035年超过美国。到2050年中国GDP将是美国的两倍,届时中国的GDP将达到82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44万亿美元。该基金会经济学家凯德尔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内需的驱动而非出口,因此能够持续发展。他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其在过去几十年的成功发展不是由出口而是由内需拉动,因此在21世纪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不受世界市场的限制。”罗伯特·福格尔版:2040年超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福格尔2010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文预测说,20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123万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全球经济产出的3倍。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8.5万美元,是对欧盟预测值的两倍多,远高于印度和日本。届时这一规模会占到全球GDP的40%,中国将远超过美国(14%),GDP规模占压倒性的全球第一位。福格尔所发表的123万亿美元是以购买力平价数据()为准得出的。第N个版本高盛曾在其2003年的研究报告中大胆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39年超过美国。在充分考虑了汇率、政府政策等变量的情况下,该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GDP年增长率将由目前的8%减缓至5%,到2040年减缓至约3.5%。即便如此,在2039年超过美国,到2041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近日,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作出预测,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在不到10年时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模式”还能支撑“奇迹”吗燕继荣在面对“中国何时超越美国”这个话题时,恰当的态度就应当是:少谈赶超,多谈问题,少一点骄傲自满,多一点,少一点畏葸不前固步自封,多一点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当前,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的事实,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式赶超”的奇特效应。在“中国崛起”似乎成为国际社会主流判断的情况下,何时超越美国成为国内外热议的焦点。那么,科学、理性看待“中国赶超”,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认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言下之意,“死”是注定的,只是死法不同。实际上,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人预测中国要“崩溃”。但是,30多年过去了,经历了“文革”后经济几近崩溃的灾难、80年代民主浪潮的冲击、90年代苏联东欧共产主义解体的打击,中国不但没“死”,反而它的“崛起”却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那些预测中国注定“崩溃”以及接受或认同这种预测的人来说,中国今天的状况,确实是个“奇迹”。的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相伴随,国际社会在不断校正对于中国的认识和评价:从最早的“黄祸论”,到“威胁论”,再到“机遇论”,又到金融危机后的“救世论”。这种认识和判断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国家实力的变化。一系列数据反映的事实也确实显示了中国奇特的发展速度和惊人的变化。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明显提升,对全球的贡献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反映人民生活总体水平的一些数据也保持了良好的记录。多年来,中国经济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领先的制造大国。这一个个头衔让许多国家大为惊叹。更加刺激世人眼球、甚至让人眼热的是,奥运会、世博会空前气派,磁悬浮、高铁、地铁等政府项目进展神速,政府海外采购出手不凡,企业海外并购胃口大开,中国商人海外投资遍地开花,中国游客走遍世界掀起购物风潮,中国富人榜上有名且节节攀升,中国人变成豪宅、豪车、国际名牌新的消费群。所有这些极具感官刺激的信息,都在激发和强化一个概念——“中国奇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各种解释人们试图解释这种变化,希望找到“奇迹”的原因。从中国领导人不同场合的讲话以及官方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大体归功于三个要素:前所未有的好领导(党的集体领导),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举国体制的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府主导,试验性的渐进改革,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被看作是中国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解释。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所提出的“北京共识”算的上是外国人对“中国奇迹”的代表性看法。在他看来,中国提供了不同于“共识”的另外一种发展经验。面对上述解释,中国学界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60年来中国走的是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制度优越。这种制度或许被解释为“中华政体”,具有民本主义理念、绩优选拔制度、先进、无私、团结的执政集团、“分工制衡”的纠错机制等优势;或者被概括为“平等与中性的政府”,具有“不与任何社会结盟且不被任何利益集团所俘获”、平等地对待不同社会集团的制度优势;或者被界定为“新共和制”,具有“把西方法治传统中的‘限任制’、西方古典共和传统中的‘集体领导’、现代政党的‘法人永久性’、苏联列宁式的‘先锋党’、以及中国传统的‘太上皇制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五位一体”的制度优势。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发展完全是摒弃传统社会主义“一大二公”模式、引入责任机制和市场化原则对既有体制创新性改造的结果,因此,它实质上是制度创新的产物。就其“不断扩大社会与个人自主和自由的空间”而言,它与“华盛顿共识”并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执政党和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主导作用。所谓的“中国奇迹”只是后发国家在经济起飞和国际竞争中的奇特现象,这种现象在80年代东亚国家“二元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阶段也曾经出现过。所以,“中国奇迹”不过是被指认为“政府主导”的“威权主义”模式的“东亚奇迹”的再现。当然,也应该看到,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既有“东亚模式”的一般特征,包括拥有以世界最大规模人口为基础的低成本劳动力充分供给,“人口红利”形成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重视基础教育和宏观经济稳定等,也有许多特有的条件和特征,如渐进改革和增量改革模式,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革命”,大规模工业化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城镇化带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积极有效地参与发展进程等。总之,过去30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起飞”;“中国奇迹”意味着在世界多样化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不留情面的意见直指“中国奇迹”的“软肋”和“痛处”,认为,“中国模式”其实就是经济(GDP)至上模式,即政府主导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其特点可以归结为“全球化”+“低人权优势”。所谓“中国奇迹”的主要奥秘就在于铁腕之下谁也不能讨价还价,从而减少了中国经济学家所谓的“交易成本”,避免了“民主分家麻烦大,福利国家包袱多,工会吓跑投资者,农会赶走征地客”这种“民主困境”。既然“中国奇迹”以低工资、低福利、低保障、低人权为代价,那么,与其说它是值得炫耀的“奇迹”,不如说它是特定条件下经济起飞的无奈结果。少谈赶超,多谈问题无视中国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不恰当的,但是,如果认为中国有一种别的国家根本不具备的神奇力量会推动它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恐怕又过分夸大了中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人们普遍承认存在一种“中国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了许多要素,如,市场经济,一党执政,贤人政治,政府主导,举国体制,运动式管理,GDP锦标主义,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等等。这些要素在许多人看来是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目前的问题是,“中国模式”面临挑战。我们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必须正视发展所造成的种种现实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成就是以低民权、低福利、低保障换来的:低民权、低福利、低保障降低了,促成了经济发展。后发国家的经验显示,以威权体制、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完成经济积累和起飞可能是有效的,但它作为一种非均衡发展模式,为经济成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民权、环境、腐败、协调发展、对外依赖性等)。随着民众对低民权、低福利、低保障状况忍受性的降低,这种模式下经济发展的难度会增加。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中国的发展带有明显的非均衡特征,极化效应、短期行为、贫富悬殊、公共服务滞后、社会保障不足等,可以说是这种发展的另一种效应,而且,目前这种发展也正面临多重困境(民生不昌、民力不强、内需不足、环境不支、创新乏力、司法不力、公权滥用等),其可持续性令人堪忧。目前,中国决策者已经充分认识到,要谋求经济的可持续性,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要转变,恐怕还必须要改变目前的“中国模式”。有人认为,“富强”和“文明”是两个概念。30年来中国的崛起仅仅意味着“富强崛起”,并不一定是“文明崛起”。也有人指出,“没有改革,政治制度就很难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并且最终导致激进的变革,包括革命。换句话说,防止革命的唯一路径就是改革”。如果这些观点是有道理的,那么,在面对“中国奇迹”这个话题时,恰当的态度就应当是:少谈奇迹,多谈问题,少一点骄傲自满,多一点忧患意识,少一点畏葸不前固步自封,多一点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导)美国国力真相与变化轨迹观察和描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变化,需要全面的数据支撑、长期的观察、广阔的视野。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纳入尚不能用数据说明的重要维度 判断美国的综合国力变化,还需要把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以比较。从与欧、日、中、俄、印的比较来看,在一些领域,确实存在力量此消彼长的现象,虽然从短期看许多方面还并不十分明显。美国综合实力之国际对比美国是一个极具自然资源禀赋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可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十二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五位,煤炭储量更是高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全球足迹网络2010年度报告》统计,美国整体的生态承载能力仅次于中国,远超过法、德、英、日、意任意一国,甚至超过这些国家的总和。但同时,美国的生态需求也超过这些国家的总和,生态承载能力与生态需求有较大的缺口。以人均资源进口为标准,美国和中国大体处在同一水平,对进口资源的依赖性相对较低。单就进口能源依赖度而言,美、日、欧等整体上不如俄、中、印等新兴经济体,但美国的情况好于欧盟和日本。从经济活动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时高居世界榜首。到2003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美国,美国退居次席,再后是日本、中国。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从2000年的30.7%下降到了2009年的24.3%。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23.6%下降到2010年的20.2%,预计到2015年还会进一步下降到18.4%。两组数据都揭示出这样一个趋势:尽管规模仍然在扩大,但它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正在缩小。美国人均从2000年的35327美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47484美元。在这一指标上,美国在2000年时小幅落后于日本,在当前则小幅领先于日本;它还一直领先于欧盟,且领先的优势仍在缓慢扩大。相比于新兴经济体,美国依然有着明显的领先优势,但同十年前相比,优势在大幅缩小。例如,2000年度美国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印度的80倍、中国的40倍、俄罗斯的20倍,2010年时变成了相当于印度的40倍、中国的10倍、俄罗斯的5倍。从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看,大体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年间,美国的出口额累计增加了60%,达到1.6万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整个欧盟的出口量,也与中国的出口量大致相当。在如此高的出口总额下,美国的出口依存度并不高。十年间,美、日、欧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维持在一成左右,与俄、中、印“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看,美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年间,美国在任何单独年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都高于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及欧盟主要国家。外资规模除了反映一国的投资环境外,也能反映出国内投资水平。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私人储蓄开始小于私人投资,国内储蓄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总的投资需求。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美国需要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在反映一国凝聚力的民众满意度上,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2005年不足半数的美国受访者表示满意“国家的当前情况”。这一比例大致相当于同期英国、印度的民众满意度,虽高于法、德、俄、意等国的民众满意度(均不超30%),但显著低于中国的民众满意度(超过72%)。调查还显示,年间,美国民众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满意程度呈下降趋势,从41%一路降到23%,2009年民众满意度虽有所提高(36%),但2010年又出现了下跌的趋势(30%)。美国民众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满意度不仅远远低于中国(2006年以来一直在80%以上,2009年和2010年都达到87%)、印度(2007年以来也在40%以上,2009年达到53%)等新兴经济体,而且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偏低的。在就业问题上,尽管美国在年间从未超过6%,但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接近或超过9%,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当前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关系民生的物价水平上,美国和欧盟在十年间大致维持了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既没有俄罗斯、印度的压力,也没有日本的通货紧缩压力。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美国基尼系数为0.408,在所有发达经济体中属于很高的,贫富差距是美国一直没有能够解决的顽疾。年间,美国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5%左右,但2008年突破40%,2009年进一步突破50%,2010年更是超过了90%。至于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美国在2008年突破了通常所说的警戒线(3%),2009年更是达到或接近10%。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的赤字率在2010年虽有所回落但仍然接近7%,甚至到2011年也会超过5%。在国家财政状况方面,美、欧大致相当并优于日本,但逊于中俄。美国综合国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需要从比较长的时间来观察。观察和描述一个国家的“”变化,需要更全面的数据支撑、更长期的观察、更广阔的视野。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纳入尚不能用数据说明的重要维度,例如制度维度、文化维度和历史维度。在一些领域,其他国家难望其项背在科技和军事领域,目前尚无国家和地区对美国构成严重挑战。从军费开支看,2009年美国维持了6610亿美元的规模,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3%,相当于排名世界第二至第十五的14国军费开支的总和。美国军费占的比重也一直从2000年的2.96%提高到2009年的4.68%。相比较而言,主要大国中只有俄罗斯维持过高于或接近美国比例的军费支出。美国现有的核武器数量仍然庞大,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估计,2011年美国实际布置的战略核弹头为1968枚,发射装置为798个。常规力量方面,美国一直维持着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截至日,美国武装力量共计161万,其中海外驻军就接近30万,分散驻扎在数百个海外军事基地(高峰时达823个)。就太空探索能力而言,忧思科学家联盟的统计显示,年间全球范围内发射卫星总数为651颗。其中,美国单独发射了258颗卫星,超过俄、中、法、德、英、意、日、印单独发射卫星的总和。在科技发展方面,美国研发投入的总额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从版权与许可费的收入来看,美国高居世界第一;从发表的科技期刊文章的数量来看,十年间美国的科技论文数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亦显示,在创新能力、企业的研发费用、科研机构的质量、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超美”若干版本:中国公众信心指数调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此话题持关注态度的受调查者达67.2%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相继赶超英国、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之后,关于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超越美国的讨论更加激烈。您对“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这一话题的关注程度是?30.8%的受调查者选择“比较关注”,选择“非常关注”的为22.1%,选择“一般关注”的为14.3%,“不太关注”和“不关注”的比例分别占19.1%和13.7%。总体来看,对此话题持关注态度(一般关注程度以上)的受调查者达67.2%,持不关注态度的占32.8%。这一数据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前国人的心态。因为近现代积贫积弱的历史,建设一流强国不仅是仁人志士的追求,也是普通国人的梦想,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超英赶美”几乎成为普通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后,何时超越美国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我们调查,32.8%的受调查者对中国超越美国持不关注态度,大致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当前思想观念日趋多元,每个人的兴奋点各不相同,不少人更关注实际利益,而对国家、民族等宏观命题关注较少。二是当下中国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部分人未能充分公平地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所带来的更多好处,他们并没有感觉到生活质量的相应提升。有受调查者就表示,即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是件好事,但似乎跟自己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其三,还有不少受调查者认为,即使中国经济总量能够超越美国,但其他方面差距还很远,仅关注经济总量的超越,意义不大。一位受调查者尖锐地指出,对于普通中国百姓而言,在人均GDP不到美国十分之一时谈论赶超美国似乎有点遥远。每百万人口拥有的专利数量、产学结合能力等指标上,美国均名列世界前茅。公众对2035年超美的信心满满近年来,中国不断刷新世界GDP排名,有关中国GDP总量赶超美国的说法层出不穷。“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有许多不同版本,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您认为哪一个更靠谱?”。根据调查结果,公众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版(2016年超美)的信心值为43.16,对社科院版(202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48.67,对版(203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61.34,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的信心值为72.32,罗伯特·福格尔版(2040年超美)的信心值为67.34。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超美的各种不同版本,距今时间越长,公众对其信心度相对越高,到2035年左右达信心峰值。专家指出,这一趋势反映了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看好。上述版本中,IMF版(2016年超美)似乎最给力,但这一版本得分仅为43.16,公众对其信心度最低。受访专家强调,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外一些机构或人士会看重、甚至放大中国力量的崛起。因此,IMF版的预测不排除有“捧杀”中国的因素,其深层含义可能是要求中国以一个大国身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采访当中,持上述类似看法的受调查者多达半数。有受调查者指出,即便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赶上了美国,经济内容仍不能望其项背。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版(2035年超美)的得分为72.32,公众对其信心度最强。专家指出,这一结果表明了公众对超越美国的理智心态。长期以来,在超越美国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冒进”心态(如大跃进运动)。但在此次各种版本的预测中,得分最高的2035年是比较居后的,说明国民能够理性认识到差距,心态日趋成熟。不少受调查者指出,经济总量只是一个对比指标,GDP向人民幸福指数转换的程度也需要考量,经济总量背后的增长模式更值得思考。为了赶超而赶超,就会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针对以上各种版本的预测,有专家强调称,对世界上两个最为复杂大国的长期比较预测充满不确定性,并非完全可靠。但从趋势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超美是迟早的事,实际时间可能比预测时间提前到来,也可能晚于这一时间。如果中国经济开始放缓,赶超美国的时间就会推迟。无论超越与否,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抱有信心如何看待“经济总量超美”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总量超美”?36.4%的受调查者认为“经济总量超美说明不了问题,应看人均水平”;28.8%的受调查者认为“要高度警惕,保持清醒头脑”,分别列第一、第二位。这说明,大部分中国人已认识到了GDP标准的狭隘性,经济总量只是实力对比中的一个指标。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各阶层人士都能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个现实,也有人认为,经济总量第一并非是件好事。正如专家所说,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而价值链上研发以及服务、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仍掌握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手中。在指标上,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经济GDP总量的超越绝不等同于综合国力的超越,更不意味着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格局的终结。不少受访者指出,我们更应关注的是GDP超美之后的挑战。如老龄化、贫富差距、高失业率、潜在的房地产及证券市场泡沫等诸多问题。总之,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尚需时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应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2016超美猜想之审视即便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赶上了美国,经济内容仍不能望其项背。GDP总量的超越绝不等同于综合国力的超越,更不意味着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格局的终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世界经济展望》发表的报告中,认为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做出的关于中国经济规模赶超美国的预测越来越提前,越来越乐观。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和冷静的思考。首先,的预测所采用的购买力平价方法作为多种汇率计算方法之一,它对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做出一定的调整,以反映不同国家间商品和服务的相对成本。到目前为止,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的购买力平价研究仍然被公认为只是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除了计算方法的问题之外,IMF的预测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之上的,即中国经济增长保持高速态势,且有相当长的持续性,人民币持续升值,同时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或者干脆停滞,等等。其次,对于中美经济的客观走势,既要考虑两国自身的内部条件,又要考虑世界经济外部环境的影响。今后,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年均9.2%的增长率不宜再被当作中国今后经济增速的永久尺度。我国短期内面临着控制通胀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双重压力;中期内面临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双重困难;长期则面临着资源、能源的严峻约束和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的实现的双重挑战。世界经济诸多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速产生影响。再次,中国的总量和人均GDP世界排名的差距仍然很大。在世界银行2009年公布的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中,中国排在第124位。我国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区还相当落后,仍有1.5亿人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下。世界银行和IMF仍将中国划分为中低收入国家。对于普通中国百姓而言,在人均GDP不到美国十分之一时谈论赶超美国似乎有点遥远。此外,GDP总量具有其天然的狭隘性,它只能作为衡量经济的指标之一。经济发展需要综合考察GDP、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及很多其他指标,而IMF报告中的预测是一种单方面的GDP比较,只能反映经济规模,太多联想意义不大。即便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赶上了美国,经济内容仍不能望其项背。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的中下游,而价值链上研发以及服务、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仍掌握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手中。在劳动生产率指标上,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GDP总量的超越绝不等同于综合国力的超越,更不意味着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格局的终结。总之,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仍处在的战略机遇期,需要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对于过去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对于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位置,也应当具有清醒的认识。中国超越美国的3大追问■林跃勤需要对“超越”验明正身,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不能只满足于GDP总量这一远非衡量和界定世界第一大国的真实含金量的标杆,这些是杜绝片面、曲解和投机取巧的前提 虽然不同预测版本确定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年间居多,个别预测提早到年,甚至2011年。国外还有舆论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对长周期未来预测从来都是一种主观臆想成分居多的冒险行为,更何况对世界上两个最为复杂大国的长期比较预测,应该说,更充满风险,不可过分相信。因为,细想之下,有一些疑问值得关注。直线式简单推理预测方法的说服力有多高直线式简单推理预测方法的说服力和实证性不高。片面地依据过去的增长轨迹套用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假定超越与被超越两者均大致沿用以往的等速行进是不准确的。而实际上,未来不等于现在,现在不等于过去。虽然,在发展环境和条件不发生突变情景下,发展趋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毕竟未来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未必会是过去的重复或翻版,所考察的两个经济体的基数、规模、水平和成熟度也迥异于过去,发展速度自然不可能简单重复过去的,尤其是追赶者与被追赶者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其经济增长驱动力差异甚大。按照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起飞阶段通常增长速度较快,进入成熟阶段后经济将明显下降。中国是一个发展起点低、基数小、非成熟经济体,且正处于起飞阶段。过去30年中国借助于改革开放和高储蓄、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等简单、粗放模式取得了高增长,但随着经济体扩大、资源剧减、环境压力加大以及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外部出口潜力与风险也相应加大。高储蓄、高投资、高污染、高出口等驱动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必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正如韩国等曾经崛起的东亚四小龙一样。所以,依据过去30年的高增长率来描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是有一定风险的。而美国作为成熟经济体和创新能力强劲经济体,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水平,在一些年份甚至不排斥相当高的增长率。因此,按照惯性思维将中美未来发展轨迹定格在过去的发展动态趋势上,未必妥当。各种预测的一个共同点是依据把两大经济体过往经济增长的线性轨迹套用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得出的简单感性判断,缺乏实证检验,人类历史上也没有类似的案例。超越的是GDP总量还是综合实力预测超越的内涵不清,将GDP总量当做整体经济实力或者说综合实力,就会以偏概全。这里,超越的概念本身有很大模糊性,是综合经济实力超越还是单一的经济总量超越。实际上,多种预测中所指的超越,仅仅指GDP总量而已,但给人的印象却是综合经济实力、甚至是指一国整体实力。从本质上讲,超越意味着整体实力或综合实力的胜出,一国综合实力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资源禀赋、人口、军事、外交以及文化影响力等多方面的内涵。仅从经济实力层面看,除了经济总量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经济效率、持续能力、收入分配、人均收入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卫生、寿命、可持续性、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等软实力元素。早在两个世纪前,清帝国GDP占世界1/3,远超任何一个欧洲列强,却败于经济总量小很多的英国、法国,后败于日本等。主要原因在于中国GDP是缺乏现代技术的农耕乡村经济,而英、法、日等国家则是基于先进技术进步的工业、城市经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软元素对于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竞争力等意义更为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美国正致力于打造基于创新的巧实力与竞争力经济,将使其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不可忽略。一些中国超越美国的预测往往片面强调GDP的作用,不无以偏概全之误。至少存在片面理解,将超越仅局限于GDP,即经济总量这一元素上。还应该看到的是,虽然美国增长率较低,但因为基数大,其一个百分点的绝对值相当于中国3个百分点的增长,加上美国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而非投资规模扩张,其可持续性要高出很多。此外,GDP总量也掩盖了居民福利水平这一关键性本质。不讲人均所得而奢谈大饼多大,有舍本逐末之嫌。做大蛋糕的根本目标在于使每个社会成员分得的份额相对均等地增多,否则,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没有同步提升,社会公平正义残缺,整体人力资本难以提升,富豪大量转移财富等。这些都会使这个国家的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动乱等灾难中,最终使其一度直线式飞跃的发展态势逆转。拉美一些国家就陷在“中等收入”泥潭数十年难以自拔,无法顺利前行。殷鉴不远,值得重视。此外还要考虑、经济增长动力、经济质量效益、可持续性、人均收入与财富水平等要素。如果经济总量实现了对第一大国的超越,但百姓还处于普遍贫穷的境地,或者与被超越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数倍,社会福利水平天壤之别,则无论如何有愧于“第一大国”的身份。这样的所谓超越绝对不是货真价实的超越。对未来的发展变数考虑如何各种预测没有或者较少考虑到未来赶超者与被赶超者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将其十年或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发展环境与条件假设为风平浪静。而这种假设往往难以得到现实的支撑。世界发展实践证明,各种大小危机层出不穷,这些对中国的经济顺利发展必然产生意料之外的冲击,类似于年全球的冲击。尽管这次危机对中国等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主要依靠强大的政府财政政策,过于宽松的,才化险为夷的,但较重的强刺激后遗症迄今还未痊愈。未来,面对类似甚至更为猛烈的外部冲击,中国还能如此轻松过关,率先复苏吗?此外,美国依据其美元霸权还可以通过增发国债、货币、美元贬值等方法吸纳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财富,不能低估美国等发动货币战争来削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保持美国财富增长的阴谋所造成的各自力量此消彼长的效果。如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张岸元主任将每年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测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汇率水平测算汇率成本得出的测算结果,年中国仅新增的外汇储备帐面汇率损失额就达到2711亿美元。美国实施的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给第一美元储备大国的中国造成何等损失尚需时间来估算。美国等面对中国的崛起强化封锁、围堵、打压和排挤的势头可能会愈演愈烈。如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大国责任、不再给予中国优惠地位和政府援助、要求增加中国会费等。一些预测很难说是严谨的、负责任的或者说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基于上述的分析,虽不能肯定所有预测都属于瞎子算命,但同样不必怀疑的是,一些预测很难说是严谨的、负责任的或者说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很多所谓预测甚至可能是一些所谓学者或机构的信口开河,或者只是制造数字游戏,哗众取宠,甚至也不排除一些境外学者和机构捧杀中国的企图。既然这样,就应该冷静看待各类预测,包括权威机构的所谓中国超美之类的预测,更不能以很中听、经不起推敲的数据当作充饥之饼,并将其作为自然而然的必然结果,飘飘然,进而押注于中国自动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坐等宏伟蓝图的自动变现。夺回200年前被美国摘走的世界大国皇冠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但梦想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达成。首先,需要对“超越”验明正身,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不能只满足于GDP总量这一远非衡量和界定世界第一大国的真实含金量的标杆,这些是杜绝片面、曲解和投机取巧的前提。追赶正在途中,超越远在山外。面对超越预测热,需要更多冷思考,尤其需要更多汗水与智慧!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经济发展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