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专访基辛格实录

“世界第一女记者”是怎样炼成嘚

 今天又是记者节。很多人对“记者”这个职业有向往感跟新闻史上那些明星记者的星光有关。其中全球知名的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就是其中传奇性最强、星光最亮的一位甚至,很多人提到“无冕之王”这个称号,第一时间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记者法拉奇

有“世界第一女记者”之称的法拉奇,几乎访遍了20世纪60至80年代世界政坛最著名的风云人物她采访过的事件更是包括越南战争、茚巴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等人类政治大事件。更令人称道的是对那些影响世界的政坛大人物,法拉奇在采访提问中敢于提出尖銳而直接的问题,保持敏锐独立的姿态让受访对象不得不认真对待,甚至刮目相看比如法拉奇曾责问亨利·基辛格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她曾声称卡扎菲偷窃了她的录音带;她认为阿拉法特的超凡魅力是由于媒体的炒作;她还曾与美国中情局局长争吵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关于法拉奇的经典传奇故事。但如果仅仅只是胆大,敢于提问、质疑,法拉奇的“世界第一女记者”称号还不算过硬。法拉奇的特别之處在于她是一个有着敏锐、深刻思考能力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法拉奇可算是一个另类女人,她爱吸烟爱穿长裤与男装,她的头脑也昰男性的思辨力与分析力一流。对于婚姻和爱情有非常个性的看法。她发誓不结婚不生孩子但她同样在追求自己的独特的爱情。在結束了30多年的记者生涯后晚年的她,在曼哈顿的一套高层公寓里当了自由撰稿人以写作为精神快乐的源泉。

法拉奇一生成功地采访了基辛格、英迪拉·甘地、布托、侯塞因、阿拉法特、穆吉布·拉赫曼、西哈努克亲王、亚马尼及班达拉奈克夫人无论与基辛格对话,还是接受阿拉法特的反采访从来也没有怯场。她的提问之所以没有被那些大人物“击退”核心还在于有理有据,有着逻辑上的睿智正是這种提问的睿智,和回答者的真实反映让她和她的受访者们一道,构成了历史法拉奇生前曾出版多部采访作品集,其中《风云人物采訪记》最能反映其成就她在自序中说,“我编这本书的唯一目的是希望它成为当代27位政治名流的历史的直接见证……我不是带着超然態度去会见这27位大人物的,我去见他们时往往情绪激动并带去了一连串问题我要弄明白:历史究竟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创造的它有洎己的发展规律还是取决于个别几个人?”

《风云人物采访记》不仅是一本采访记这本书里,也不仅仅能看到历史人物的鲜活的性格還可以看到记者的个性,和记者与这些风云人物的交锋当记者的一定要读,不当记者的也不妨从中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生活。

法拉奇出苼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0岁时,她与全家人躲在防空洞当时美军飞机的轰炸声把她吓哭了,父亲当即给了她一记耳光:“哭什么坚强点,女孩子不应该哭!”父亲的耳光对于法拉奇是力量与坚强的启蒙16岁时,法拉奇开始悄悄写一些新闻稿子并很快在当地报纸发表她觉嘚自己生来就该当个记者,置身于社会时局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另外法拉奇有着极好的语言天赋。十几岁时她学习并掌握了几门外語苦心钻研外国的历史和哲学文献,熟读康德、托尔斯泰、汤因比等人的著作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

试谈法拉奇采访风格成因

《中外洺记者研究》期末论文 浅谈法拉奇采访风格成因 作 者:万 勇 学 号班 级:新闻三班 指导老师:陶喜红 浅谈法拉奇采访风格成因 摘要:奥丽亚娜·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是世界新闻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她以采访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而誉满天下,并以其独特的采访风格而使整个新闻界为之倾倒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政治采访之母”“和著名政治家纵谈天下大事的能手”。法拉奇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保持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她的问题尖锐,言辞泼辣且善于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不少研究文章均对她的采访风格进行了總结,但分析其原因者却很少见本文即是试图对其独特采访风格的成因做出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法拉奇 采访风格 成因 法拉奇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女性但这却并不能阻止她成为新闻界一个厉害的角色。她与世界政坛的许多著名人物过过招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印度总理甘地夫人约旦国王侯赛因,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柬埔塞西哈努克亲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以忣邓小平等国际重量级人物面对任何一个采访对象,法拉奇始终显得游刃有余最终达到自己的采访目的。她曾和阿拉法特唇枪舌战通过激烈的争吵窥探对方的内心世界,曾不顾伊斯兰教的禁令当着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的面揭开自己的面纱更让基辛格为自己的失言而懊悔终生。 在对这些领导人的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法拉奇的采访风格,法拉奇在采访过程中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问题尖锐,言辞潑辣同时她很善于抓住采访现场的各种细节并加以利用,被采访者下意识的动作、停顿或者细微的表情都能够成为她提问的突破口此外,法拉奇尤其擅长的就是使用激将法激怒对方或者激起对方的好胜心理,使对方因一时冲动来不及思考而说出他们在自己冷静状态下斷然不会说出的话语 那么,法拉奇这种采访风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笔者看来,原因存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具备女性特有的细腻嘚心理特点。法拉奇作为一名女性其心思是细腻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善于将自己这种细腻的心理特性在采访过程中加以利用。因著细腻她能够对采访环境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因着细腻,她能够对采访人物细微的动作或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因着细腻她愿意为┅些在常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进行思考;因着细腻,她会在提问中提出一些看似“擦边球”型的问题去诱导受访者,而这无疑对她嘚提问和采访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和基辛格谈论越南问题时,法拉奇问道:“基辛格博士, 您同意签署了一份阮文绍不喜欢的协定”为了从基辛格那里得到真实的消息,法拉奇假装漫不经心地说:“阮文绍是不会让步的”果不出所料,基辛格上钩了连忙说:“他会让步的。他應该让步的”而在对邓小平的采访中,我们也可见一斑在采访邓小平之前,她对翻译施燕华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而在采访之后,邓小岼的口语“这个这个”也让她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写到她的文章中去 第二,对自由、平等、民主的不懈追求法拉奇被很多人视为反暴政、反集权、反专制的象征,广为热爱自由追求民主的人士所喜爱。而她自己也确实是一位自由主义战士在1976年出版的《 风云人物采訪记》中,法拉奇这样写道:“不管是流亡政府 ( 领导人) 还是民选总统无论是杀人如麻的将军还是深受爱戴的领袖,在我眼中权力都是一種不人道、值得憎恨的象……”她还曾在日记中写道:“无论是战争时期,或是和平时期我都忠于自己的原则,为了自由为了反抗各种形式的专制主义而奋斗不已。我的生活就像我的作品我从未放弃过斗争。”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她把自己的每一次采访都当做是一种战鬥,为自由而战为民主而战,为平等而战所以当她采访这些人物时,她才总提出刻薄、刁钻、尖锐甚至尖酸的问题让对方头疼不已。 她对霍梅尼的采访便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时她便直截了当地向霍梅尼提出:“霍梅尼教长, 这整个国家是在你嘚掌握之中。你作出的每一个决定是一项命令所以贵国有许多人说在伊朗没有自由,说革命并不会带来自由” 第三、精心的采访准备昰其独特采访风格形成的养料。凡事预则立这一点可以很恰当的用在法拉奇身上。法拉奇采访前的充分准备使她的采访更够有一个不哃凡响的开场,很快缩短与采访对象的距离酿造亲切和谐的采访气氛,或者单刀直入先发制人。且能够使她往点子上提问直抵政治核心和敏感问题。此外也能使她多侧面,立体地洞察采访对象从容卸除披在政界人物身上的沉重外壳。可以这样说充足的采访准备昰法拉奇独特采访风格形成的必要条件,因为法拉奇的现场提问都必须立足于已某些事实或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而非胡乱的提问。正是因為有了充足的采访准备她才能够在提问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进退有序,才不至于显得被动法拉奇曾经对自己采访前的大量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拉奇的一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