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州埃博拉中国人感染埃博拉现在在非州能回国吗

中国人去中东或是非洲工作是不是很容易啊
中国人去中东或是非洲工作是不是很容易啊
中国人去中东或是非洲工作是不是很容易啊,现在好像去那边的人很多啊,一般他们是通过哪种方式过去的,是跨国公司吗,或是在哪里应聘他们怎么知道要去那边呢?
去中东的打工的多,一般通过劳务中介过去。
去非洲的投资做生意的多,另外还有中国援建非洲的工程很多,有很多是跟建设的公司一起过去的。
其他回答 (2)
中国人去中东和非洲务工,多是通过建筑公司或者交通设施建设企业从事建建筑等行业,一般来说不涉及太复杂的手续,但在外时的人身自由受到很大很制。我们村就有些人到南非从事建筑工作,劳动合同规定期限,不到期是不能回国的。谢谢朋友的信任,具体的我也不大清楚,尽量帮助您。
好的,谢谢,我想问你们村那是通过劳务输出吗,那他们只是从事简单的劳动者吗,不是有学历的人? 现在好像很多有学历的去那边的也挺多,也多是建筑方面的吧,或是还有其他采购之类的,但好像去那边从事高管之类的就不多了,你们村去地边的工资怎么样呢,和其他国家的待遇一样吗?就是不知道我说的和你们村的是不是从事同一种工作,可能岗位不同。
纯粹的劳力输出,工资水晴肯定比国内高。
劳务输出 劳务输入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中东、北非产油国、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和南美洲。其中中东、西欧、北美洲吸收的劳务量约占世界总劳务量的80%。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已成为世界劳务洪流的主要指向。劳务输出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亚洲,输出的劳务量约占世界劳务输出总量的60%,主要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南朝鲜等。劳务输出人员中,工人(主要是技术工人)占70%,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占30%。中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国际劳务输出,但迄今输出量甚少,且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务(建房、筑路等)。国内劳务输出规模较大,种类多样,有工程性劳务(建筑等)、技术性劳务和城市服务性劳务(包括家庭服务、环境卫生、园林、搬运等),以工程性劳务居多。劳务输入地区主要是大规模开展基本建设的地区;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的工矿区;技术力量不足地区(广大乡村乡镇企业),以及结构性劳力不足的大城市。劳务输出的地区主要是广大乡村劳动力富余地区和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灾区)。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乡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满足劳动力不足地区的需要,加速基本建设的进程和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国内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已成为必然趋势。 编辑本段企业劳务派遣 人力资源派遣业务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开办的一种新的用人方式,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正规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机构,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 编辑本段劳动合同 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务协议》,双方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 编辑本段起源 这一用人方式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它的特点是劳务派遣企业 &招人不用人&,用人单位&不招人用人&,这种招聘和用人相分离的用人模式,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用工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新一代求职者就业观念的变化,劳务派遣开始在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得到发展。并顺应着这种国际化的趋势成为今后劳动力市场不断成熟完善的用工模式。 编辑本段尊重企业用人 在尊重企业用人自主权和个人择业自主权的基础上,由骏伯人力资源公司直接对企业及其人员提供人事管理和系列化服务。骏伯人力资源承担的人力资源派遣服务能够使企业从具体琐碎的人事管理业务中脱出身来,全身投入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也使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关注于人力资源乃至人力资本管理当中。 编辑本段流程与分类 劳务派遣业务流程 劳务派遣服务流程 劳务派遣服务内容 烽火猎聘高端招聘 编号 服务内容 1 员工招募(包括资源组织、初试筛选、复试、体检安排等) 2 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合同签订、鉴证、报到安排等) 3 员工培训(用工性质、用工单位介绍、厂纪厂规、 5S、安全教育等) 4 工资发放(考勤核对、工资单、工资卡发放等) 5 员工公积金转入、缴纳 6 员工离职手续办理 7 员工公积金转移、退出 8 客服专员配备(日常管理、员工关系等) 9 档案管理(合同、社保手册、个人资料等) 10 后勤管理(宿舍、管理员、保安、清洁员等) 11 意外情况协调处理(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
等待您来回答
职场就业领域专家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埃博拉输入中国风险加大 援非医护回国隔离观察21天
日 09:19:0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天,国新办就埃博拉疫情援助和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吹风会,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援外司司长王胜文,国家卫计委应急办副主任王文杰、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介绍埃博拉援助或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系列会议将召开。11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强调,要周密做好APEC会议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来自疫区国人员的管理。
  埃博拉病毒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生物安全威胁的病毒,感染后致死率极高。崔丽说,截至目前,中国境内无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报告,无中国公民境外感染报告。专家认为,疫情输入中国风险进一步加大。
  埃博拉疫情难以在短期内扑灭
  世界卫生组织10月31日发布了关于埃博拉疫情的最新报告:截至10月29日,各国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3567例,其中4951人死亡(西非三国疫区,即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占13540例,死亡4941人)。
  世卫组织的报告称,与上一次的数据相比,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数上升了31人,但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总数下降了136人,这主要是几内亚的一些疑似病例被最终排除。世卫组织同时表示,利比里亚新增死亡和入院病例数量都有所减少,新确诊病例数量也呈平稳趋势。
  联合国埃博拉病毒问题特使纳巴罗说,部分地区出现埃博拉疫情缓解的迹象,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得到了控制或是正在结束,决不能掉以轻心。
  崔丽说,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仍在西非三国蔓延。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先后出现确诊病例,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专家研判认为,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难以在短期内扑灭,疫情发展已对中国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疫情输入风险进一步加大。
  中国分四轮共援助7.5亿元
  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说,今年年初,部分西非国家暴发了埃博拉疫情。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反应迅速,在4月、8月、9月、10月分四轮提供了7.5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政府自今年4月至9月先后组织实施了3轮援助举措,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防护救治的物资、粮食食品及现汇援助,派遣了公共卫生专家组和医疗队,提供了生物安全的实验室,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捐款等。
  10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根据埃博拉疫情发展和疫区国家的需要,中国政府决定启动第4轮紧急援助,向非洲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总价值为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
  第4轮援助涉及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包括:向疫区三国增派公共卫生人员,继续提供病床、救护车、摩托车、个人防护设备、焚烧炉等急需物资。为利比里亚援建一所约100张床位的治疗中心,并且负责运营,6个月内,中国政府将派出3批共480名医护人员,每批160人。
  房爱卿说,中国企业在疫区国家积极参与抗疫援助活动,除捐款外,还随时出人出力出设备,不计任何报酬。援塞拉利昂生物安全实验室设备和物资需要绕行240里山路才能到达中塞友好医院,所有在塞中国企业,在中国驻塞使馆经商处的组织下,冒着大雨,奋战3昼夜共同完成了运输任务,&这在我们项目实施成本里没有计入一分钱。&房爱卿说。
  援非医疗队收治留观患者210名
  确诊病例108例
  房爱卿说,中国的援助迅速、务实、全面、多样,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受援国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积极评价。
  中国政府在有关西非国家刚出现疫情时就率先启动援助工作,并在5月中旬迅速将救援物资空运至疫区,是第一个将防护物资运抵疫区的国家。中国向西非有关国家提供约300吨防护物资在运抵后直接投入了疫区,为各国抗疫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中国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向疫区三国提供了600万美元所购置的大米、扁豆、混合粮食谷物等,可保障隔离区和治疗中心30万人一个月的用量。
  中国政府在提供防护物资、培训人员、派专家指导疫区国家抗击疫情,长期派遣援外医疗队坚守疫区的同时,还派出检测、留观、治疗医护人员直接参与一线救治。截至目前,累计收治留观患者210名,确诊病例108例。中国援塞拉利昂生物安全实验室日检测病例占塞全国日检测量1/4,累计收治留观患者210名,成为塞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方已向疫区派出医疗人员225名,预计派出人数将达到800人。
  中资企业8500名员工在疫区工作
  吹风会上,有记者提问:目前疫区中国企业是什么情况?是否有中国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撤离?援非的医生健康状况如何?
  房爱卿回答:据商务部统计,截至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刚果(金)这五个有疫情国家从事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共约200余家,企业人数总计约8500人。在疫区邻国,尼日利亚、加纳、几内亚比绍、贝宁、多哥、科特迪瓦等8国中国投资合资企业共约440余家,企业人数约23000多人。
  埃博拉疫情暴发后,绝大部分中方员工仍坚守在生产和施工的现场。截止到目前,未发生中国投资合作企业派出员工感染埃博拉病毒情况,在疫区的中国投资合作企业运营稳定,并无大规模撤离的情况发生。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说,为了保护援非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他们出发以前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回国以后,所有的医护人员接受为期21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在当地社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为期21天的体温监测,直到期满为止。如果这期间出现发热、乏力、咽痛、头痛、呕吐、腹泻、出血现象,将对发热病人立即送定点医院。与发热的医护人员相关的医护人员、所有密切接触者,无论有没有发烧或者其他症状,也要立即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排查。在实验室排查结束以后还要观察21天,直达21天期满为止。
  贺青华提醒公众,如果发现周边亲朋、同事有来自疫区国家,或者21天内去过疫情国家的,有义务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境外中国公民感染
  可转运回国救治
  有记者问:如果一个中国公民在非洲得了埃博拉,中国有什么安排措施?在当地治病还是回到中国来?如果回到中国是回到哪个地方?
  对此,国家卫计委应急办副主任王文杰说,已研究制定中国公民感染后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及预案,确保一旦出现感染病例能够及时得到妥善的救治。包括在必要的情况下,将中国公民转运回国救治方案,目前已经确定了境外中国公民转运回国救治的定点医院,并开展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物资、培训和演练。相关药品还处在研发的阶段。
  中国已成功研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核酸的PCR检测试剂,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网络实验室的认可。
  中国首套埃博拉病毒防护装备研制成功
  另据报道,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针对西非埃博拉疫情研制的正压防护头罩、正压防护服、负压隔离处置帐篷、负压隔离转运舱等装备,已运用于非洲塞拉利昂和马里疫区,为中国援塞医疗检测队和维和医疗分队筑起生命屏障。
  这填补了国内高等级生物防护装备空白,完全满足埃博拉疫情现场应急防控和防护要求,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中,正压防护头罩、正压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接触或可能接触病毒人员的头面部及全身高等级防护,负压隔离处置帐篷、负压隔离转运舱主要用于对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员实施紧急处置和隔离运送,能有效防范病毒扩散。
  2003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紧急领命,为抗击SARS疫情研制的生防装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报综合报道
挂号咨询:联系电话:按3
总监:曹漪洁联系电话:3
责编:尉洁婷联系电话:0
责编:王秀萍联系电话:8
记者:郑宁联系电话:7
记者:蒋春江联系电话:7
记者:左佰常联系电话:1
记者:郑名智联系电话:8
记者:包伊莉联系电话:9
记者:王婧联系电话:8
健康频道传真:4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埃博拉病毒现在在什么地方_百度知道
埃博拉病毒现在在什么地方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迄今已报告有759人确认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因埃博拉出血热死亡的人数增加到467人。其中,几内亚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共报告了413个病例,其中303人丧生。利比里亚报告107个病例,其中65人病死。塞拉利昂报告239个病例中,有99人病死。据悉,这已经创造了历次埃博拉疫情感染病例与病死人数的历史新高。  其他地区  ⑴流行区感染,异地发病。到目前为止,英国、瑞士报道过输入病例,均为流行区旅行,参与诊治病人或参与调查研究人员。没有流行。  ⑵实验室感染。至今报道明确的埃博拉实验室感染至少有2次,一次为1976年,英国Porton Down微生物研究所(RME),一工作人员实验室内转移埃博拉感染的豚鼠肝匀浆时针头刺入大拇指而感染。另一次为2004年5月俄罗斯维克托实验室,一女科学家意外被感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扎破手指,感染发病死亡。  此外,香港一女子疑感染传染性极强病毒&埃博拉病毒&  近日,有报道称,一名由非洲返回香港的女子,近期身体出现类似埃博拉病毒的症状,目前入住香港伊利莎伯医院的隔离病房。  医院表示,按惯常做法,假如病人确诊染病,就会通过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公布。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说,中心会在接到医院通报传染病确诊病例后,开始隔离流行病学调查。该女子日返港后出现发烧、头晕及呕吐,类似埃博拉病毒的初期症状,目前在伊利沙伯医院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在新增的病例中,有一些是参与救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在塞拉利昂,一位负责救治埃博拉感染者的美国首席医生被发现了感染了该病毒。针对疫情的严重程度,美国的一个救援机构宣布从西非三国撤回志愿者。国际医疗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称,因为缺乏有效的“总体战略”,埃博拉疫情正日渐“失控”,面临前所未有的境地。  请采纳,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现在美国以提供疫苗,病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在主要在非洲流行,我们的国家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必担心在我们国家流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中国工人非洲打工记:收入是国内几倍 但像坐牢
在利比里亚,中国工人和当地工人在施工。罗三玲 供图
&上网不方便,打电话信号不好,和国内有7个小时的时差。即使打通了,每次也聊不上几分钟,基本就是报个平安,听孩子叫声&爸爸&。所以你问我,在卢班戈打工的两年半时间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就是想家,真想啊!&11月28日,来自湖北的农民工聂新民对《工人日报》记者说,&除了想家,还特别害怕染上疾病。&
卢班戈地处安哥拉西南部,这里空气干燥,雨水偏少,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由于安哥拉医疗设施及水平较差,一些传染性疾病如疟疾、霍乱、登革热等常年流行。
&一旦染上疾病,即使治好后也会经常复发。因此,大家都准备了很多防治感冒的药,可还是有不少人感染上了登格热。&
不过,聂新民庆幸的是,他没被传染过。
&惊人&的决定
去非洲打工
日,32岁的聂新民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家里人以为他说着玩,就半开玩笑地说,&你连省都没出过,还想出国?&
但聂新民已经下定决心,他要去的地方是安哥拉西南部城市卢班戈。
聂新民对这个遥远的国度一无所知,他只是听妹夫说,在那里干一个月能挣8000多元。这个薪水对于聂新民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他之前在武汉打工,&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能赚3000元&。
聂新民急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聂新民家住湖北省广水市马坪镇下面的一个小村子,家里共有六口人,上有父母,下有一双儿女。全家就靠他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2008年,我们家盖房子借了几万元,孩子又经常生病,可以说是村子里最穷的。&说这话时,聂新民叹了一口气,&哎,那时,真是&&&
他告诉记者,因为身上背负不少债务,明显感觉亲戚、朋友、邻居都在刻意疏远他。
这让自尊心很强的聂新民觉得难受。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他下定决心跟老乡一起。
2012年6月,聂新民通过在中国十五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妹夫的帮助,顺利办好签证,准备去安哥拉卢班戈工作。在那里,他将做一名砼搅拌机司机。
日,聂新民几乎一夜无眠。当天晚上,他一直待在孩子的房间里,等孩子睡着后,他又对妻子吩咐这吩咐那,直到凌晨3点才躺下。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从武汉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登上了去非洲的航班。经过15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机场。聂新民本以为到达目的地了,谁知,还要再乘坐70分钟的飞机才能到达卢班戈,然后再坐几个小时的大巴车,才能抵达最终的目的地。
路途之遥远,超出聂新民的预计。但这只是开始,后面的事情,更让他无法想象。聂新民说,每次出去,得一年之后才和家人团聚,这是最让他痛苦的事。因此,在非洲打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想回家,但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他决定再坚持两年。
心顿时凉了半截
刘健和聂新民是老乡,和聂新民一起去的卢班戈,不同的是,他是一名泥工。
在去非洲之前,刘健从来没有坐过飞机。当他第一次坐上飞机时异常兴奋,对飞机上的一切都无比好奇。
但当连续乘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后,刘健之前的兴奋劲早已荡然无存,只觉得浑身酸痛,双腿麻木。
&看来要在国外赚点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和聂新民说道。
刘健告诉记者,当他们辗转到达工地后,本以为有大房间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毕竟是出国,在村里人看来还是挺时髦的&。但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只有一片未开工建设的山地,十分荒凉。&顿时,心凉了半截。&刘健说。
接下来的日子,刘健更有些无法适应。
&每天除了牛羊肉外,很少有在国内经常吃的鲜猪肉、鲜鱼,而且基本都是冰冻的。烟、酒、饮料等副食也很贵,价格至少是国内的两倍。刚开始,我还比较喜欢牛羊肉,但天天如此,谁受得了?&
刘健告诉记者,大概两个月后,自己的肠胃就已经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了,但他当时想,既然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好不容易出来赚点钱,老婆和孩子还在家眼巴巴望着呢,就振作起来逐渐去适应工地的生活。
除此之外,刘健还担心那里的治安环境。因此在非洲打工期间,他没怎么离开工地。他对卢班戈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比较乱。
&在那边工作总担心安全。抢劫、打架等事常有,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的抢劫比较多。&勉强干满一年后,刘健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他心想,&如果再坚持下去,估计命都会丢在国外了。&
最终他决定打报告申请回国。&国外挣钱是多点,但如果没有好身体,建议不要轻易去国外,尤其是像非洲这样的国家&,回国后,刘健对想出国的人经常会这样说。
只能在厂区活动
感觉像坐牢
河北籍农民余亮是在2010年6月赴非洲打工的,他去的国家是利比里亚。作为一名钢筋工,他参与的工作是利比里亚邦矿铁矿项目建设。
余亮今年40岁,他去非洲是源于老乡的介绍,而他之所以选择,是因为&那里的收入是国内的两三倍,而且基本没别的开销,钱可以存起来&。但余亮对记者坦言,&非洲的钱并不好赚&。
余亮还清楚地记得,刚到利比里亚邦矿铁矿,还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要开工建设,首先就要砍伐树木。
&一人多高的灌木丛漫山遍野,里面不仅有野兽,更有毒蛇。刚开工的时候,我们工地的测量工在测量放线时,一条毒蛇离他只有几公分,要不是当地人眼疾手快,一刀砍掉蛇头,后果不堪设想。&余亮说,那名测量工每每讲起此事,都深感后怕。
由于工地所在地没有电网,项目部只能用从国内运来的发电机自行发电,以保障基本生活所需。当地经济条件落后,而且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两季,到了雨季的时候,蔬菜品种非常少,价格又贵,只能吃土豆、卷心菜之类。
这些其实不算什么,最令余亮郁闷的是,业余时间除了看电视和原来下载的电视剧外,就没有其它事可做了。
他告诉记者,公司为便于加强项目管理,所有人员基本都只能在厂区内活动。他所在的厂区算是一个&小社会&,有厨师、医生,也有澡堂、餐厅。此外,公司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一般情况下都不允许个人单独外出,除非三五个人经批准后可以在附近溜达一下。
&每天都是工地和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非常难受,感觉像坐牢似的。所以我一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围着村子转一圈,见个人就跟他聊上两句,那种感觉你体会不到。&余亮说。
今年,非洲遇上埃博拉疫情,余亮的家人都非常担心,多次打电话希望他能回国工作,一家人团聚。但为了在国外多赚点钱养家糊口,余亮还愿意再坚持几年。
高薪与&高辛&并存
赴非打工不易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增多,非洲成了中国工人打工的新去处。
据2012年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透露,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有100万。
记者了解到,这100万人中,有像聂新民这样的普通打工者,也有资金雄厚的企业家,还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的梦想不同,生活状态各异。但基于高薪或高回报的诱惑,他们都选择离开祖国,远赴非洲。
一个人在异国生活并不容易。在去非洲之前,他们也许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显然,实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真实的困难也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三名工人,尽管有人担心得疟疾,有人抱怨工作环境差,还有人感叹在非洲打工像坐牢,但仍有两个人选择继续坚守,因为&收入毕竟可以达到国内的两三倍&。
另外,记者在&非洲出国劳务&、&非洲建筑群&等QQ群以及&去非洲网&、&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等网站发现,咨询事项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12月1日,记者以建筑工人身份在&非洲出国劳务&QQ群联系上了一位出国劳务公司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增多,急缺瓦工(抹灰,砌筑,贴砖等)、木工、钢筋工、水电工等工人,&如果想去,赶快报名吧,3至6个月就能办下来签证&。
当记者问及去非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一般都要求身体健康,有上岗证,技能操作证书,当然,有的公司还要求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有的公司还要考试,不一定。&
而对于&企业为什么不在非洲招工人,而是招国内的人过去&的问题,该工作人员称,&非洲工人技能差,一般都是国内工人过去后逐渐带当地工人,当地工人技术熟练后,企业就会逐步减少国内工人的招聘,毕竟在国内招人成本还是很高的。&【本报记者杨召奎 本报通讯员 罗三玲】
主办: 海外文摘杂志社 Copyrigh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博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