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超级英雄健次郎进入了一次又进入一次就退出了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为什么加拿大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加拿大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09-09-20 &匿名提问 发布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侵入波兰,由于英国,法国和波兰的联盟协议,英国和法国在同一天向德国宣战,这标志着二战的开始。三十年代的加拿大正经历着经济大萧条,军事力量几乎不存在,没有一架防空机枪,二十五架陈旧的飞机,没有生产来福枪,机枪和大炮的设备。尽管如此,加拿大在九月十日向德国宣战,仅仅因为加拿大和英国的血脉联系。 陆军方面,加拿大第一个灾难是香港防卫。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九日,伦敦向渥太华要求一到两个营的兵力提高香港的防御能力。十一月十六日,两个加拿大步兵营和一个指挥部抵达香港。这些士兵和军官没有经过很好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很好的装备。为了远东的战略资源,日本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开始进攻香港,仅仅在袭击珍珠港后的六小时。两个加拿大步兵营,四个英国和印度步兵营加上两千香港志愿者,没有见过战斗,没有必要的战斗和通讯装备,英国的海军和空军鞭长末及,更本不是经验丰富的,而且有着空中支援的日本兵的对手。香港在圣诞节的那一天沦陷。之后日本开始了屠杀,他们用刺刀,机枪杀死驻军伤员,强奸女性志愿者。活着的被迫做苦役。1973个加拿大官兵中的555个再也没有回来,活着的饱受折磨。 但最悲惨的还不是香港,是第厄普登陆。第厄普是法国西北的一个德军占领的港口。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一个大型的两栖登陆袭击横跨英吉历海峡直扑第厄普。这次军事行动最初是由蒙哥马利计划的,由于诸多不利因素和计划的明显缺陷,袭击被取消了。由于加拿大国内的舆论压力,想从香港的失败中找回点自信,加上驻守在英国的加拿大士兵的参战热情,袭击计划莫名奇妙的又被执行了。登陆行动中,盟军的战斗机,轰炸机和军舰配合极不到位,战斗机轰炸机晚了半个小时,军舰甚至不敢开到海峡里去。情报也不准,与其收集的恰恰相反,第厄普的驻守德军极其精锐,支援充足,又有空中支持。登陆的6000多人中大部分是加拿大的官兵,仅一个上午3300加拿大官兵战死,受伤或被俘。一个没有胜利可能性的计划就这样被执行了,而且以惨败告终。 也许最值得加拿大陆军骄傲的战斗算是意大利的阿托那了。阿托那是意大利的中部靠近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很小的城市。一个战略上不太重要的位置。意大利是可以说是守卫者的天堂,进攻者的噩梦。 一条山脉横贯意大利半岛,道路崎岖,村庄星罗棋布,极易防守。加拿大的一个步兵师从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开始攻占阿托那的战斗,历时七天。这是一次典型的登陆战加上巷战,一间房一间房的攻守,反坦克炮从一个窗户打向另一个窗户,整个城市几乎是被手工拆除的。但这次战斗的意义对于加拿大陆军是非同凡响,它为加拿大步兵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战和两栖登陆战的经验。但加拿大的损失也不小,2339个官兵伤亡。 再看看加拿大海军。盟军当时在大西洋的目标有三个,封锁欧洲轴心国,护卫盟军海上运输,和军事控制。然而,令盟军最头痛的就是德军的U型潜艇。法国沦陷后,德国潜艇编队依靠法国港口,纵深大西洋。德国海军的目的明确简单,攻击并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一九四一年五月,英国皇家海军要求加拿大皇家海军加入大西洋护航。当时加拿大海军的装备和人员不容乐观,一些小型的廉价的护卫舰,水手都是农场小伙子和银行职员,而舰长则是一些曾经驾驶过游艇的人。一九四三年三月以前,所有北大西洋的盟军护航舰队均被德国潜艇定位,一半被攻击,五分之一被击沉。仅一九四三年一月,80%被加拿大海军护航的船队遭到攻击。于是加拿大海军退出了远洋护航,只担负近海护航。之后盟军调整了战术,增加了空中力量和大型驱逐舰,并破获了德军的通讯密码,一九四三年上半年100艏U型潜艇被击沉,六月初,德国海军退出了大西洋。其后,加拿大海军逐步成长,人员素质提高,并装备了大型驱逐舰。 最后看看加拿大空军。可以说加拿大的空军对二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战争期间,加拿大负责对所有英联邦国家包括英国的空军培训。132000人员受训于加拿大,其中包括73000加拿大空军,涵盖战斗机,轰炸机驾驶员,领航员,无线电操作员,地勤人员。皇家加拿大空军共派出了48个编队和94000空军军官服役于世界各地。战斗机驾驶员战斗在英国本土,马尔他,西非沙漠,和欧洲西北。两个运输编队服务于缅甸。一个编队在锡兰。同时在加拿大东西两海岸执行防卫和大西洋的护航。最著名的要算加拿大皇家空军的轰炸机编队了,和英国皇家空军一起,对德国本土的纵深轰炸,包括对德国的飞机制造厂,潜艇制造厂,以及交通,能源,水力大坝的破坏,极大的削弱了德国的战备资源和后方经济。战争结束时,四个轰炸机组人员里有一个是加拿大人,加拿大空军在世界上排名第四。17101个加拿大空军军官牺牲于二战中,和陆军在欧洲战场的牺牲人数几乎一样。 由于英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虚弱,导致了加拿大自二战期间转而寻求新的军事和经济联盟—美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的中国北洋军阀袁世凯政府宣布保持中立。日,日本宣布对德宣战,派兵在山东龙口登陆。11月7日占领青岛。日德在山东的冲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唯一波及中国的战事。日,北洋军阀冯国璋政府宣布对德国和奥地利宣战。但是中国并没有向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欧洲派出军队,而是向法国和俄国派出大量民工执行战场勤务工作。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中国民工做出了重大牺牲。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于是也成为战胜国之一。日,在巴黎召开和会。巴黎和会竟然将德国在山东权益交给日本。中国人民掀起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运动的结果是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21年,在华盛顿举行了九国会议。会议决定日本将山东权益交还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目录 战争简介 战争的背景 战争的过程 战争的结果 战争的影响 编辑本段战争简介 日期: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 结果:协约国获胜 死亡(约数) 将士:900万 平民:700万 合计:1600万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意大利王国(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 ·希腊 ·美国 ·中国等 同盟国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Triple 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编辑本段战争的背景 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国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于1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大加扩充,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舰时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更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而在陆军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0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最后虽未达标,唯其陆军已有140万,乃全欧之冠,不过其质素甚为低下,无法和德法两国之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27万扩张至80万,意大利由20万扩张至35万,而奥意两国的陆军质素皆不及德法,最后美国也相应欧洲局势紧张将军队数由3万4千人扩张至16万。 争夺摩洛哥 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使其与欲在摩洛哥扩张的法国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日,欧洲列强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的独立,但是由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法国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及警察。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法属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这次行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德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年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法属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1912年3月,法、摩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德国与英、法两国在这两次摩洛哥危机里结怨更深,而德皇更扬言不会再退让,这使战争危机益大。 欧洲火药库——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导火线。 波斯尼亚事件 日,奥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有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但奥匈帝国的出兵令其希望幻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黑山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奥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大败,日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日,塞尔维亚与希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顿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腊。这引来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因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获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奥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萨拉热窝事件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日上午9时正,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战事爆发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编辑本段战争的过程 【西面战线】 施里芬计划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德军进攻 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迫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战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美国参战 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最后进攻 1917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14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13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死心不惜,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东面战线】 俄国动员 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头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德俄交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持,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土耳其参战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俄军反击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进攻君士坦丁堡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奥斯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迫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十月革命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始。 盟国败阵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海上战争 虽然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而另一方面,在战争初期,德国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英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沈,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意欲,在齐默曼电报事件后,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结果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了最强大的敌人 - 美国的参战。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其他国家参战 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名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战争。 中国参战 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北洋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日,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之后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14日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德国革命 1918年8月—9月,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8月 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同盟国。 1917年4月 美国参战。 1918年3月 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年9月 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 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编辑本段战争的结果 统计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国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请注意战争里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甲型流感。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新西兰: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国:715,000 ·法国:1,24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 ·希腊:5,000 ·意大利:650,0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罗马尼亚:336,000 ·俄罗斯帝国:1,700,000 ·塞尔维亚:450,000 ·美国:50,6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 ·奥匈帝国: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意志帝国:1,770,000 ·奥斯曼帝国:325,000 平民被杀:6,493,000 ·奥匈帝国:300,000 ·比利时:30,000 ·英国:31,000 ·保加利亚:275,000 ·法国:40,000 ·德意志帝国:760,000 ·希腊:132,000 ·罗马尼亚:275,000 ·俄罗斯:3,100,000 ·塞尔维亚:650,000 ·奥斯曼帝国:1,000,000 巴黎和会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向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其它和约 战胜国与其它战败国亦分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和约,战胜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份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那依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 ,彻底瓜分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只剩下伊斯坦布尔、其附近小部份领土及小亚细亚的部份。 以《凡尔赛和约》及其它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就是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编辑本段战争的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September 1, 1939, Germany invaded Poland, the UK, France and Poland, the alliance agreement, the United Kingdom and France declared war on the same day to Germany, which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World War II. Thirties Canada is experienc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military force is almost non-existent, there is no one anti-aircraft machine guns, 25 old aircraft, does not produce rifles, machine guns and artillery equipment. Nevertheless, Canada September 10 to declare war on Germany, just because Canad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blood contact.
Army context, Canada's first defense of Hong Kong a disaster. September 19, 1941, London to Ottawa, asked one or two battalions to improve our defense capabilities. November 16, two Canadian infantry battalions and a headquarters arrived in Hong Kong. The soldiers and officers have not been very good military training, nor did a very good equipment. Strategic resource for the Far East, Japan, on December 8, 1941 began an offensive against Hong Kong, just six hours after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Two Canadian infantry battalions, four British and Indian infantry battalions plus 2000 Hong Kong volunteers, have not seen combat, there is no need for fighting and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the British navy and air force chief whip at the end, and, more experienced this is not a , and the Japanese soldiers with air support rivals. Hong Kong in the fall of the Christmas day. Began in Japan after the massacre, they used bayonets, machine guns, killing the wounded troops, rape and female volunteers. Alive, forced to do hard labor. 1973 Canadian officers and men of the 555 never came back alive afflicted.
But the most tragic is not yet in Hong Kong, is the first E Pudeng land. Dieppe is a German occupation of France, north-west of the port. August 19, 1942, a large-scale amphibious assault across the English Channel directly toward Dieppe Kyrgyzstan calendar. This military operation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by Montgomery planned, due to a number of unfavorable factors and plans for the obvious flaws, attacks have been canceled. As the pressure of public opinion within Canada, the failure to recover from the Hong Kong point of self-confidence, coupled with the Canadian soldiers stationed in the United Kingdom's war enthusiasm, indeed baffling attack plan was again executed. Landing operation, the Allied fighter planes, bombers and warships to meet the very place, fighter bombers, half an hour late, warships, and even dare not go into the Strait. Intelligence are not allowed, and their collection on the contrary, Dieppe's most elite German troops stationed in support of adequate, another air support. Most landed in Canada more than 6,000 officers and men, only one morning of 3300 Canadian soldiers killed, wounded or captured.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of a victory plan that has been carried out, but failed so miserably.
Perhaps the most worthy of the Canadian Army be proud of the fighting in Italy and that the ATO. Atto That is the central part of Italy near the Adriatic Sea, a small city. A strategically less important position. Italy is said to be guarding a paradise, the attackers nightmare. A mountain range across the Italian peninsula, rugged roads, villages spread all over, easy to defend. Canada, December 20, 1943 under the tutelage of an infantry started to attack Atto that the battle lasted seven days. This is a typical landing with house-room room of th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nti-tank guns to fight from a window to another window, the entire city was virtually dismantled by hand.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battle is extraordinary for the Canadian Army, which has won the Canadian infantry had a very good reputation, has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urban warfare and amphibious landing experience. However, Canada has lost a lot, 2339 military casualties.
Look at the Canadian Navy. Goal of the Allies in the Atlantic Ocean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three blocked European Axis countries, escort Allied maritime transport, and military control. However, to the Allies biggest headache was the German submarine U-. After the fall of France, the German submarine fleet to rely on the French port, in-depth Atlantic Ocean. Clear and simple purpose of the German navy to attack and cut off Britain's sea lanes. In May 1941, the British Royal Navy asked the Royal Canadian Navy to join the Atlantic escort. At that time the Canadian Navy's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can not be optimistic, a number of small, inexpensive frigates, sailors were farm boys and bank staff, and the captain i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driven yacht. In March 1943 before the Allied convoy were all of the North Atlantic German submarine position, half of the attack, one-fifth was sunk. Only in January 1943, 80% of the Canadian navy to escort the fleet is under attack. So the Canadian navy to escort out of the ocean, only responsible for coastal convoy. After the Allied tactical adjustments, an increase of air power and large destroyers, and cracked the German telecommunications password, in 1943 in the first half 100 bow U-submarine was sunk, early in June, the German navy withdrew from the Atlantic Ocean. Since then, the Canadian Navy and gradually grow, higher staffing levels, and equipped with large destroyers.
Finally take a look at the Canadian Air Force. Can be said that Canada's Air Force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Second World War. During the war, Canada is responsible for all Commonwealth countries, including Britain's air force training. 132000 officers trained in Canada, including 73,000 Canadian Air Force, covering the fighter, bomber pilots, navigators, radio operators, ground crew personnel. Royal Canadian Air Force sent out a total of 48 formations and 94000 Air Force officers serving around the world. Fighter pilots fighting in Britain, Malta, the West African desert, and the European north-west. Two transport fleet service in Burma. A formation in Ceylon. At the same time in Canada, the two sides of the Atlantic coas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fense and escort. The most famous must be the Royal Canadian Air Force's bomber fleet, and and the British Royal Air Force, together with the depth of the bombing of the German native, including Germany's aircraft factories, submarines factories, as well as transport, energy, hydro dam destruction, very weakening of large resources and the readiness of Germany behind the economy. When the war ended, there is a crew of four bombed the Canadians, the Canadian Air Force ranks fourth in the world. 17101 Canadian Air Force officer to sacrifice in World War II, and the Army in Europe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number of battlefield sacrifice.
As the British military and economic weakness has led Canada since World War II turned to a new military and economic union - the United States.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侵入波兰,由于英国,法国和波兰的联盟协议,英国和法国在同一天向德国宣战,这标志着二战的开始。三十年代的加拿大正经历着经济大萧条,军事力量几乎不存在,没有一架防空机枪,二十五架陈旧的飞机,没有生产来福枪,机枪和大炮的设备。尽管如此,加拿大在九月十日向德国宣战,仅仅因为加拿大和英国的血脉联系。 陆军方面,加拿大第一个灾难是香港防卫。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九日,伦敦向渥太华要求一到两个营的兵力提高香港的防御能力。十一月十六日,两个加拿大步兵营和一个指挥部抵达香港。这些士兵和军官没有经过很好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很好的装备。为了远东的战略资源,日本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开始进攻香港,仅仅在袭击珍珠港后的六小时。两个加拿大步兵营,四个英国和印度步兵营加上两千香港志愿者,没有见过战斗,没有必要的战斗和通讯装备,英国的海军和空军鞭长末及,更本不是经验丰富的,而且有着空中支援的日本兵的对手。香港在圣诞节的那一天沦陷。之后日本开始了屠杀,他们用刺刀,机枪杀死驻军伤员,强奸女性志愿者。活着的被迫做苦役。1973个加拿大官兵中的555个再也没有回来,活着的饱受折磨。 但最悲惨的还不是香港,是第厄普登陆。第厄普是法国西北的一个德军占领的港口。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一个大型的两栖登陆袭击横跨英吉历海峡直扑第厄普。这次军事行动最初是由蒙哥马利计划的,由于诸多不利因素和计划的明显缺陷,袭击被取消了。由于加拿大国内的舆论压力,想从香港的失败中找回点自信,加上驻守在英国的加拿大士兵的参战热情,袭击计划莫名奇妙的又被执行了。登陆行动中,盟军的战斗机,轰炸机和军舰配合极不到位,战斗机轰炸机晚了半个小时,军舰甚至不敢开到海峡里去。情报也不准,与其收集的恰恰相反,第厄普的驻守德军极其精锐,支援充足,又有空中支持。登陆的6000多人中大部分是加拿大的官兵,仅一个上午3300加拿大官兵战死,受伤或被俘。一个没有胜利可能性的计划就这样被执行了,而且以惨败告终。 也许最值得加拿大陆军骄傲的战斗算是意大利的阿托那了。阿托那是意大利的中部靠近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很小的城市。一个战略上不太重要的位置。意大利是可以说是守卫者的天堂,进攻者的噩梦。 一条山脉横贯意大利半岛,道路崎岖,村庄星罗棋布,极易防守。加拿大的一个步兵师从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开始攻占阿托那的战斗,历时七天。这是一次典型的登陆战加上巷战,一间房一间房的攻守,反坦克炮从一个窗户打向另一个窗户,整个城市几乎是被手工拆除的。但这次战斗的意义对于加拿大陆军是非同凡响,它为加拿大步兵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战和两栖登陆战的经验。但加拿大的损失也不小,2339个官兵伤亡。 再看看加拿大海军。盟军当时在大西洋的目标有三个,封锁欧洲轴心国,护卫盟军海上运输,和军事控制。然而,令盟军最头痛的就是德军的U型潜艇。法国沦陷后,德国潜艇编队依靠法国港口,纵深大西洋。德国海军的目的明确简单,攻击并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一九四一年五月,英国皇家海军要求加拿大皇家海军加入大西洋护航。当时加拿大海军的装备和人员不容乐观,一些小型的廉价的护卫舰,水手都是农场小伙子和银行职员,而舰长则是一些曾经驾驶过游艇的人。一九四三年三月以前,所有北大西洋的盟军护航舰队均被德国潜艇定位,一半被攻击,五分之一被击沉。仅一九四三年一月,80%被加拿大海军护航的船队遭到攻击。于是加拿大海军退出了远洋护航,只担负近海护航。之后盟军调整了战术,增加了空中力量和大型驱逐舰,并破获了德军的通讯密码,一九四三年上半年100艏U型潜艇被击沉,六月初,德国海军退出了大西洋。其后,加拿大海军逐步成长,人员素质提高,并装备了大型驱逐舰。 最后看看加拿大空军。可以说加拿大的空军对二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战争期间,加拿大负责对所有英联邦国家包括英国的空军培训。132000人员受训于加拿大,其中包括73000加拿大空军,涵盖战斗机,轰炸机驾驶员,领航员,无线电操作员,地勤人员。皇家加拿大空军共派出了48个编队和94000空军军官服役于世界各地。战斗机驾驶员战斗在英国本土,马尔他,西非沙漠,和欧洲西北。两个运输编队服务于缅甸。一个编队在锡兰。同时在加拿大东西两海岸执行防卫和大西洋的护航。最著名的要算加拿大皇家空军的轰炸机编队了,和英国皇家空军一起,对德国本土的纵深轰炸,包括对德国的飞机制造厂,潜艇制造厂,以及交通,能源,水力大坝的破坏,极大的削弱了德国的战备资源和后方经济。战争结束时,四个轰炸机组人员里有一个是加拿大人,加拿大空军在世界上排名第四。17101个加拿大空军军官牺牲于二战中,和陆军在欧洲战场的牺牲人数几乎一样。 由于英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虚弱,导致了加拿大自二战期间转而寻求新的军事和经济联盟—美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英雄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