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名字观罕人迹罕至是什么意思含义

傣族民歌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傣族民歌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傣族民歌以优美抒情见长它的特点是歌词长短不拘多至野外演唱旋律悠扬舒缓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演唱场合及应用范围也灵动和自如在歌舞活动中演唱的傣族民歌可以大家载歌载也可一人领唱多人舞蹈等在劳动之余的夜间歌唱多是表达爱情的它的曲调缠绵委婉轻声吟唱在各种传统习俗中或礼神佛活动中傣族人都离不开歌唱这种民歌多称调子同时也有歌唱与朗诵相结合的特点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民歌在形式上比较自由韵律不很严格曲调节奏也较灵活各地唱腔多有不同根据唱腔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城子山歌坝子山歌芒市山歌瑞丽山歌鹦鹉歌(以上德宏地区)以及情诗调甩索(以上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等多种形式德宏大部分地区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一带较多而瑞丽山歌则活泼爽朗各有特色但总的说来傣族民歌的风格都较为柔和优雅抒情色彩比较浓厚?
长篇叙事诗都有固定的唱腔在西双版纳一带被称为章哈调章哈调与其他地区傣族歌手演唱的唱腔有很多共同特点如旋律和语调密切联系朗诵性和歌唱性结合紧密它基本上以为基础经常使用和使唱腔柔和抒情西双版纳一带的歌手演唱时一般用傣族特有的(傣语叫毕)或近似二胡的玎伴奏孟连一带多用类似的玎列伴奏傣族唱词每句字数不固定衬词的使用频率高长诗的押韵方式大体与民歌相同其主要要求是韵母(包括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声调的高低则无严格规定
总之傣族民歌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应用广泛是傣族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傣族园旅游风景区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傣族园旅游风景区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傣族园旅游风景区是经云南省计委省旅游局批准建设的重点旅游精品建设项目是西双版纳旅游东环线上的重要景区之一
位于距景洪市27公里的勐罕镇园内有五个傣族自然村寨这里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充满着诗情画意一年四季青翠嫩绿竹林环绕果木成林古色古香的佛塔佛寺与旖旎风光相互掩映形成了具有独特佛教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和园林景观迎宾广场对游客进入傣族园进行傣家礼仪欢迎
曼松满古佛寺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主要向游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动,如赕佛颂经拜佛等活动
傣家村寨参观主要向旅客展示傣家民居庭院风光体验傣家生活习俗感受做一天傣家人的生 活乐趣 [1]
江边活动区村民大规模的节庆活动区用于放高升燃发孔明灯斗鸡等民俗活动 赶摆购物区卖傣家烧烤织绵民间工艺品傣包木雕艺术品等品茗版纳名茶的茶道欣赏品尝傣家特色的风味餐厅
泼水广场景区主要活动区每天举行上100人专业泼水队伍的大型露天剧场[1]
园内傣族自然村大型泼水活动让游客直接参与体验天天泼水节的乐趣感受傣家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露天剧场以歌舞的形式真实准确地反映傣族传统文化精粹再现傣王招亲的历史渊源反映傣家生活习俗100余名演员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1]傣菜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在滇菜派系中别具一格在云南省24个少数民族的菜肴中独享盛誉曼景兰食品街由原来的一家傣味餐厅迅速发展为十几家傣味餐厅变成一条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街椰林餐厅婉丽饭店醉君楼……使中外游客青睐在欧美各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已小有名气当你一睹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之后来到醉君楼歇歇脚的时候你会品尝到用香茅草捆绑着的烤鱼用竹筒煮出来的香喷喷的糯米饭用芭蕉叶包裹着的蒸肉蒸脑花芭蕉叶烤蝌蚪油炸芭蕉油炸青苔……等等这种既饱眼福又饱口福的旅游生活将使你其乐无穷终生难于忘怀 傣族的菜谱丰富多彩从制作方法来看可以分为烤蒸剁腌四大类共120多种从原料上来分又可分为肉菜类水产类禽蛋菜类山珍类野菜类和其他菜类六大类就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酸辣香 又称竹筒饭这种饭是在11月至来年2月香竹成材之季将糯米放在竹筒里烤制而成香竹成材之季将糯米放在竹筒里烤制而成香竹的竹节长而细内壁有一层香气扑鼻的竹膜故称为香竹傣家人称香竹&埋毫拉&意思是煮饭的竹先把香竹按节砍下每节留一竹节作为底然后把淘泡过的糯米放入竹筒用芭蕉叶塞住竹筒口将竹筒放进灰里捂或放烤箱里火炭上竹筒口冒出蒸气10分钟后即取出用木锤捶打使其变软食之香味更浓香竹饭软而细腻香气扑鼻一般用于招待客人作为主食
用糯米加工成的食品很多除香竹饭外还有黄米饭&毫诺索&年糕&毫吉&&毫松板&米干米线等40多种 竹鼠是西版纳特有的动物竹鼠生活在竹篷下面的洞穴里靠吃竹根为生一般都有四五十厘米长很像一只猫但比猫还肥一只竹鼠足有五六斤重其行动缓慢竹鼠洞穴有两三个洞口有时难以捕捉有经验的猎人采用烟熏和灌水的办法逼竹鼠外逃而后捕住
烤竹鼠肉一般是把头去掉洗净抹上食盐用竹板夹住放在火炭上烤至六成熟取下捣碎把葱蒜芫荽青辣椒等作料切细同竹鼠肉一起放进盆里揉拌均匀分成数块捏在肉饼用香茅草捆住再用竹片夹好放在火炭烘烤至熟沐上滚烫的猪油即可食用
烤竹鼠肉味道香甜肉质软嫩美味可口是西双版纳山珍名菜之一富有野味特点[2]
香茅草烤鸡香茅草烤鱼烤黄鳝烤竹笋等几十种其中又分为夹心和非夹心两种香茅草是一种用来提取香料的草本植物把香茅草放进食物腹中的称夹心反之为非夹心如烤鱼将作料放在腹内然后用香茅草捆起放在火炭上烤这样既可去腥又可调味将猪脑猪舌头刮洗干净把猪脑切为小块猪舌头剁碎与切细的葱姜大芜荽野花椒青辣椒蒜香茅草等作料及适量的盐拌均匀分成数份用芭蕉叶包好放进甑子里蒸熟即可味甜嫩质软呈乳白带点灰色据说有补脑安神的作用
用蒸的方法烹调菜肴的有叶包蒸猪肉蒸猪脑蒸笋肉蒸条肉和蒸青苔等几十种 [2]
用新鲜马鹿肉先切成片后剁细与切细的葱蒜芫荽大芫荽花椒辣椒面盐等作料拌拢搅匀再放入少量的柠檬水调匀然后将生猪皮刮洗干净放在火炭上烤待肉皮变成乳白色带点透明度即取出切成薄片和马鹿肉拌合即可食用
猪肉剁生牛肉剁生鱼肉剁生黄鳝剁生青蛙肉剁生……凡是肉食都可以做剁生其制作方法和马鹿肉剁生一样作料也大致相同因动物不同其味道也各异
&剁生&是傣家人的下酒名菜香甜清脆酸辣可口
把牛头或黄牛脚用滚开水烫泡刮毛后烧烤再用水泡并用小刀刮洗干净切成小块条状加水煮烂取出装入大盆用淘米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凉干把红辣子姜蒜舂细与花椒盐适量合在一起搅拌盛入瓦罐然后把瓦罐口封住半月后即可食用腌好的牛脚筋呈乳黄色质地软硬适度食而爽口味香甜中带酸别有风味是傣家人的下酒名菜 公交景洪翻胎厂客运站-勐罕客运站(28公里)车资9元/人时间30-40分钟到达
自驾参观路线傣族园大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曼春满古佛寺曼听白塔塔包树泼水狂欢(注有两场第一场1450第二场1630分黄金周会加演)傣族原生态歌舞表演(平常1520分黄金周会加演)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傣族章哈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傣族章哈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章哈又称&赞哈&是傣族传统的唱曲形式流传于省南部边陲的及市江城等地与傣族毗邻而居的中也有传唱章哈既是称谓也是作为表演形式的曲种名称在群众每逢民间的重大活动如贺新房升和尚赕佛结婚庆丰收小孩满月节庆等都要请章哈歌手演唱当然偶尔在劳动小憩时亦能听到章哈歌手的歌声唱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歌唱劳动生活爱情等有的是祝福有的是赞词有的是叙事曲调具有朗诵风格
&章哈&是傣语直译成意思就是&会唱&或者是&会唱歌的人&因此在西双版
纳地区称歌手为&章哈&关于歌手的称谓还有一种说法叫&娜婉&指唱歌唱得好的人较口语化由于分布广所以在马等地的还有不同的叫法 章哈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歌手演唱这样一种表演形式也就是现在被界定为中国之一的艺术品种
章哈作为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在傣族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每逢年节喜庆如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上新房婚嫁礼仪小孩满月升和尚等时刻人们都要备好礼物恭恭敬敬地去邀请几位有名气的章哈到摆满酒席的竹楼上或者喜庆场所来演唱章哈的形成目前还无法准确确定只能从傣文古籍和中有关章哈起源的资料里做出大概的判断和分析
傣文论著哇雷麻约甘哈傣即论诗歌说傣族祖先从吃果子时期走向吃和肉的时期&在手脚不停地拣果子吃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脚手被刺伤从树上掉下来或者从悬崖上滚下致死等情况受到这样的挫折和不幸时就会发出呻吟哀鸣和哭声……打死了老虎或马鹿大家就高高兴兴笑啊笑跳啊跳的不住地叫喊&真得的多啊够我们饱饱吃啾啾啾&天长日久这种悲哀或欢乐的情调自然地成了人们的口头流传语逐渐演变成了歌&&这个时期就是零星歌谣的时代&&还没有押韵没有格律纯属心喜则唱满意则歌音调像鸟啄木像滚坡像果子落在野藤上&这与傣族群众&有傣族就有傣歌有傣歌就有章哈&的说法基本相同但是这个时期的&章哈&与后来社会分工形成的半职业性的章哈明显是有差别的
当先民人采集狩猎的流动生活逐渐转为定居耕种时期滴水或歌调和章哈与嘎兰多鸟的传说说明章哈的产生与生产劳动居住环境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关于章哈产生的确切有许多种说法&距现在两千五百年前有个叫'玛哈戛宰雅纳听'的人就把编成了唱词&又传说&帕雅拉吾狩猎来到有一次打得一只鹿他把肉分给大家一起吃于是大家欢欣鼓舞舞得好的成了'章凡'唱得好的就成了'章哈
从的传说及其它有关资料来考证傣族章哈大约产生于公元6世纪至8世纪之间第一阶段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社会分工的结果和群众的需要在群众中孕育和培养了章哈第二阶段是15世纪初群众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之前傣族民间已形成了章哈习俗第三阶段是15世纪上半叶以后从民间已有章哈的习俗向半歌手转化第四阶段是15世纪中期以后地方政权与神权结合全民信仰民间歌手被纳入领主法规管辖范围章哈上升为社会制度的一环第五阶段是20世纪50以后章哈和其他劳动者一道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成为新时代的歌者&章哈&直译成是&会唱&或者是&会的人&因此在地区称歌手为&章哈&关于傣族歌手的称谓还有一种说法叫&娜婉&指唱歌唱得好的人较口语化由于分布广所以在耿马等地的傣族还有不同的叫法
章哈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傣族歌手演唱这样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就是现在被界定为中国之一的品种
章哈作为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在傣族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每逢年节喜庆如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上新房婚嫁礼仪小孩满月升
和尚等时刻人们都要备好礼物恭恭敬敬地去邀请几位有名气的章哈到摆满酒席的竹楼上或者喜庆场所来演唱在听众&水--水--&的欢呼声中章哈手持遮脸等伴奏的傣吹响前奏后就亮开唱开来先称赞主人怎样和大方好客又唱听众怎样热情真诚在今天这样吉祥的日子来为主人祝福捧场然后才转入今天演唱的主题
如果是贺新房就唱傣家竹楼的来历从帕雅桑木底如何从狗坐凤凰展翅的启示中创造发明了干栏式的竹楼转而唱主人家如何勤劳能干砍来了最好的料子做柱子横梁椽子等草排编得如何好或者挂瓦烧得如何结实漂亮然后是村寨父老乡亲怎样齐心协力热情帮忙等等
如果是结婚拴线场合就唱今天日子怎样吉祥新娘如何漂亮善良新郎如何他们结合在一起是多么合适多么美满然后又教导新人你们能有今天是你们的父母含辛
茹苦换来的千万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当章哈唱到精彩动人之处听众就会不约而同地喝彩叫好如果有两位以上章哈气氛就会更加热烈活跃比头脑灵活比见多识广比演唱技能你来我往唱者歌兴大发听者如醉如痴有的从白天唱到晚上又从晚上唱到天亮有的竟连续唱上几天几夜这种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依然人们会把章哈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盐巴&和&芳香四溢的鲜花&等说明章哈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章哈演唱时的伴奏乐器主要用&筚&和&玎&&筚&是竹笛运用较广泛多在生活演唱中使用&玎&是竹制拉弦乐器多在舞台演唱中使用
传统章哈演唱有两种形式对唱包括赛唱
演唱时有两种伴奏形式一种是以近似于二胡的拉弦乐器&定&伴奏演唱内容多为是小伙子对姑娘倾诉衷肠的常用方式称作哈赛定
另一种是以形似的但装有单铜簧片吹&篦&伴奏的称作
&哈赛篦&有见什么就唱什么的即兴演唱有程式的祈祷歌还有固定唱本的叙事长歌等多在喜庆场合演唱章哈伴奏曲调的旋律与唱词语调高低联系密切朗诵性与歌唱性有机结合常用滑音颤音装饰音等富有柔美抒情的特色
傣歌正是按照水流声和嘎兰多鸟的叫声而成歌调的所以自古来傣歌总是清脆悦耳缠绵柔软婉转动听高低起伏波浪式的进行
章哈伴奏声部采用跟腔形式偶尔出现支声复调的因素故有相对的独立性章哈唱词句数字数不固定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有多种押韵方式平仄格律无严格要求但注意声调语调与旋律升降走向的大体一致具有浓郁的宣叙性特征章哈的前身是原始歌谣即傣族古歌谣歌词简单含蓄但寓意深刻如关门歌摘果歌闹火塘下雨歌睡觉歌等傣族谣唱的调式旋律也很简单和的发音音调差不多
由于章哈调具有与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其甩腔---基本曲调反复---曲尾衬腔的曲式结构几乎在传承过程中无太大变化但基本曲调也并非一成不变在表达不同的生活内容时章哈总是根据及要求予以灵活运用并作不同的处理和发展所以唱词的即兴性也决定了其旋律音调的即兴性
在地区章哈的价值非同小可他们既是和的创作者与传播者又是傣族文学的和发展者
据调查在州群众公认的章哈歌手有1000多人差不多每300人中就有一名章哈歌手章哈不仅在人民中流传广影响深在傣族地区亦是如此(德宏傣族称章哈歌手为&哈鸾哄&或&喊门当&)
同时在的地区也很盛行且相互影响地区村村寨寨有章哈歌手对于傣家人来说成了章哈歌手就被群众看成是有一定学问有一定地位的人了他们必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由于喜歌善歌所以歌咏活动十分普遍几乎每个傣族群众都会唱一些歌会的人不一定是章哈要得到章哈的头衔必须经过拜师学艺
据传学习演唱章哈调的程序是要事先准备蜡烛两支数丈香米白米数筒酒数杯摆在小蔑桌上点燃蜡烛对天向神仙求灵之后师傅才开始教师傅教的时候一般是先教一点如果满意就教下去如果不够条件(诸如天资方面的不足)就不再教了章哈曲目众多保存了诸多最原始古老的歌谣神话和传说它兴盛时期曾产生过等享誉全国的著名艺人
20世纪90以后章哈的发展趋向现代化和通俗化在泰缅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傣语流行歌曲流传开来使传统章哈面临严峻挑战创造性地继承源远流长的章哈的紧迫性日愈凸现
近年来老一辈章哈歌手逐渐老去相继离世加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外来的和娱乐形式涌入傣族地区傣族民间听章哈的风习已远不及以往今已无知名章哈歌手一些长篇的演唱内容也逐渐失传章哈的生存面临危机亟待加以有效保护西双版钠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章哈保护工作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
为加强对级非物质项目的保护2006年章哈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实施好西双版钠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族章哈的保护州文化馆为加强对年青一代傣族章哈的培养对老章哈和传统的章哈演唱内容实行保护在建立了章哈传习所并分别在举办了章哈培训班培训学员102人并为章哈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为章哈学徒41人举行拜师仪式并对省级命名的章哈艺人给予奖励在州的努力下西双版钠傣族自治州的傣族章哈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云南省文化厅检查组一行5人来到州文化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章哈的保护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对章哈保护工作中要求建立的管理档案音像资料和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了仔细的查收验收中对实施保护工作中 章哈拜师协议书的制定章哈演唱学习手册的编写非物质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肯定认为我州的保护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但工作扎实而且有创新验收会上省文化厅领导还对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新的指示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县是云南省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澜沧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截止到2006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下辖3个镇17个乡[1]2013年澜沧县常住人口达49.6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49.48万人占总人口的79.46%[2]2013年澜沧县实现生产总值478511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1.8:39.5:28.7[2]澜沧县主要旅游景点有哀牢山千年万亩古茶园糯福乡基督教堂等景点行政区类别自治县所属地区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地区勐朗镇、上允镇、富邦乡政府驻地县人民政府驻勐朗镇电话区号0879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南部面&&&&积8807平方公里人&&&&口49.48万人(2013年)气候条件山地季风气候车牌代码云J行政代码530828
澜沧县因县有澜沧江而得名
秦朝属西南夷地
西汉为哀牢地东汉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
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
唐南诏国属永昌节度地
宋大理国属永昌府银沙罗甸
至元二十六年1289属木连路后改属银沙罗甸宣慰司
明永乐四年1406年属孟连长官司宣抚司辖地  清属迤西道顺宁府光绪十四年18885月析缅宁厅猛猛土巡司之上改心孟连宣抚司之下改心于顺宁府圈糯置镇边直隶厅属迤南道此为澜沧设治之始镇边之名即镇摄边境之意光绪十七年1891析耿马宣抚司属之猛角猛董地方入镇边直隶厅同年厅治迁勐朗坝光绪二十年1894猛连宣抚司划入镇边直隶厅光绪二十九年1903厅治复迁回圈糯[4]
民国二年19134月迤南道更名为滇南道镇边直隶厅改为镇边县隶滇南道民国三年19141月因与贵州省镇边同名乃以其地滨于澜沧江而易名为澜沧县民国三年6月滇南道更名为普洱道澜沧县属普洱道民国十七年1928析澜沧县属上改心县佐与缅宁县属四排山县佐所辖区域合合并设立双江县民国十八年192911月废普洱道设立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澜沧县属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4月澜沧县属第12政务视察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4月澜沧县属第16政务视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8月澜沧县属第6政务视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9月澜沧县勐角勐董大蛮
海岩帅四土司地改设沧源设治局民国二十七年19389月澜沧县属第9政务视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第二殖办督办公署裁撤民国三十年19416月15日澜沧县属云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三十一年19427月澜沧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 三十五年194610月澜沧县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缅宁县  1949年2月澜沧解放4月建立澜沧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澜沧东朗上允孟连溯涛即宁江县5县12月撤销专员公署宁江县划出另四县复并为澜沧县1950年6 月成立了澜沧县人民政府属宁洱专区日政务院批准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澜沧县属之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澜沧县属之  日撤销澜沧县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隶属专区 日内务部批准撤销宁江县新营盘区雅口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日政务院批准设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以澜沧县的孟连区南卡区为其行政区域6月16日正式成立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专区澜沧县的建制将其原辖的西盟山区暂时委托拉祜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1956年10月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西盟县以澜沧县西盟区为其行政区域[3]
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澜沧县属思茅地区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澜沧县属地级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澜沧县属地级普洱市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雅口乡更名为糯扎渡乡  200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撤销勐郎镇东郎哈尼族乡和谦迈乡设立新的勐朗镇撤销糯扎渡乡设立糯扎渡镇撤销新城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谦六彝族乡截止到2006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下辖3个镇17个乡镇勐朗镇和乡和[1]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澜沧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1]澜沧县地处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较大的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其中上允坝面积达6.36万亩[1]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澜沧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1]截止到2007年澜沧县有耕地面积318.2万亩其中水田39.58万亩雷响田4.55万亩旱地273.9万亩菜地0.11万亩旱地中轮歇地占50%有荒草地130.15万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49.1%[5]截止到2007年澜沧县年降水总量135亿立方米地表水总径流量
6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19.7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人均为1.77万立方米2003年减为1.75万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有水2500立方米2003年达6650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不含澜沧江干流2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8.4万千瓦已开发1.48万千瓦国家正在兴建的585万千瓦的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就在澜沧县与翠云区交界处有温泉40多处一般水温40~50℃最高99℃只有县城附近的两处被开发利用[5]截止到2007年澜沧县有林业用地面积780万亩森林覆盖率53.9%活立木总蓄积量2784.4万立方米截止到2007年澜沧县林木类主要有思茅松水冬瓜木荷和各种栎类竹类以思茅松和栎类为多珍贵树种有铁力木紫柚木红椿樟树等野生动物有野牛马鹿熊豹野猪懒猴岩羊水獭穿山甲猫头鹰孔雀鹦鹉白鹇蟒蛇等[5]截止到2007年澜沧县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铅锌银铜锡锰金煤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等以铁铅锌褐煤为富其中澜沧县铁矿储量达21.8亿吨仅惠明铁矿储量就达11.27亿吨占云南省铁矿储量的50%以上位居第一铅锌仅老厂铅锌矿储量就超过30万吨褐煤储量1.03亿吨[5]2013年澜沧县常住人口达49.68万人同比2012增长0.24%其中女性24.04万人占总人口的48.39%乡村人口37.8万人城镇人口11.8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6.09%和23.91%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9.48万人占总人口的79.46%自然增长率达5.85‰城镇化率达24.0%[2]2013年澜沧县实现生产总值47851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013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18914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51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8.3%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184032万元占澜沧县生产总值的38.5%同比2012年增长10.0%三次产业比重为31.8:39.5:28.7[2]2013年澜沧县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264353万元比2012年增长11.1%其中种植业产值146697万元增长10.0%林业产值29194万元 增长2.4%畜牧业产值 70024万元增长12.8%渔业产值14250万元增长4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88万元增长4.3%[2]
2013年澜沧县粮食总产量达24.2万吨比2012年增长8.2%农民人均有粮达392公斤2013年澜沧县大牲畜存栏150869头同比2012年增长9.7%其中黄牛106065头同比2012年下降10.8%生猪存栏头同比2012年增长%其中能繁母猪507686头同比增长32.5%羊存栏27065只同比2012年增长38.5%[2]2013年澜沧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28183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5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94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39.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2012年下降11.9%重工业增加值同比2012年增长43.9%[2]
2013年澜沧县内建筑企业 6 家从业人员1220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436 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3.7 %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3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下降35.4%房屋竣工面积10.19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下降35.6%[2]2013年澜沧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232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3.4%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4659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573万元分别占零售总额的 65.5%和34.5 %按经济类型分公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6548万元非公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22684万元分别占零售总额的5.6%和94.9%分行业看批零业完成零售额114584万元住餐业完成零售额14648万元分别占零售总额88.7 %和 11.3%
2013年澜沧县外贸进出口总额6540万美元同比2012年增长79.6 %其中进口 5768万美元增长84.9%出口772万美元增长47.6 %[2]
2013年澜沧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25万人次同比2012年增长7.8%其中接待海外游客0.83万人次增长7.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7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6倍
2013年澜沧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4430万元比2012年末增长15.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8692万元增长17.7%201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84098万元比2012年末增长17.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3993万元增长15.4 %中长期贷款余额210105万元增长18.0%其中个人消费贷款47672万元增长36.6 %[2]2013年澜沧县共有各类学校194所同比2012年增长7.2 %各类在校学生人数56270人同比2012年增长0.1 %其中澜沧县小学校155所同比2012年增长6.9 %在校小学生31042人同比2012年下降2.2%普通中学20所在校中学生15938人同比2012年下降3.4%其中完全中学4所在校生2693人同比2012年增长9.5%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1460人同比2012年增长44.8%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人数5137人小学入学率达117.79%初中入学率达 106.45%澜沧县职业中学专任教师68人同比2012年下降51.8%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76人同比2012年增长13.5%其中完全中学专任教师192人同比2012年增长7.9%小学专任教师1856人同比2012年下降 3.2%[2]2013年澜沧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14期6.9万人次送电影下乡1900场艺术演出112场观众达20万人次澜沧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3%和97%[2]2013年澜沧县拥有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 1100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4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4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11人[2]
2013年澜沧县新农参合人数 396092人参合率达96.83%全年共有73.17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额达11752.54万元全年传染病发病率达264.87/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3.52 %[2]千年万亩古茶园
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的惠民乡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境内距县城70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99°59′14″一100°33′55″北纬22°08′14″一22°13′32″之间古茶林山脉主要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古茶树分布范围包括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地总面积2.8万亩截止到2013年实有成林成片的采摘面积1万余亩年可产鲜叶200万公斤制干茶500吨[6]
糯福乡基督教堂
糯福乡基督教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美国基督教浸信会缅甸景栋教会派牧师到孟连东乃等地传教[7]民国5年1916年派撒腊比布到澜沧传教民国9年1920年美国牧师主持糯福教务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修建教堂糯福教堂为澜沧双江沧源耿马等地的基督教会总部为便于传教永伟业用拉丁字母为拉祜族创造了拉祜文字糯福教堂总面积506.6平方米融合西洋与当地民族建筑形式198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
三佛祖佛房遗址
三佛祖佛房遗址位于西盟县城勐坎水库南西700米佛殿山佛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属大乘佛教朝拜地亦是清代拉祜族头人和佤族头目誓盟处占地2500平方米佛房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草房正房为大殿面积240平方米殿后有佛塔用鹅卵状块石垒成三台成凸字形面积16平方米高5米殿前有四座花台用石头分二层砌成今遗址尚存佛塔花台及残留围墙三佛祖佛房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澜沧县内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口头流传的诗歌以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最著名舞蹈以芦笙舞和摆舞最具民族特色20世纪50年代曾拍摄过反映拉祜族生产生活婚恋习俗和英勇斗争的电影芦笙恋歌其主题曲婚誓在全国至今广为传唱斑坞拣谷子猎虎等拉祜族舞蹈曾先后获全国优秀节目奖县民族歌舞团曾被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式先进集体每年农历10月15~17日是拉祜族的特色节日阿朋阿龙尼葫芦节[5]有木耳笋丝菠萝蜜薏仁多依片魔芋片等土特产
有特产木耳竹笋干竹制品等
特产有核桃水酒等
特产有姬松茸甜麻竹
特产有茶叶为普洱茶产地之一[8]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义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