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立功最多人玩的网游的人。。。。。。。

军人部队立功 地方政府奖励
  今年上半年,一封封立功喜报从现役军人所在部队飞回家乡,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市民政局通过各镇乡街道向28名现役军人家属送上喜报、并发放立功奖励金26600元。
  为激励现役军人热爱国防事业,立足本职建功立业,我市专门制定了现役军人立功奖励政策,规定荣立二等功一次奖励5000元,三等功800元;按照收到立功喜报先后,每年在春节和建军节前给予奖励。
  笔者从立功喜报名单上看,获奖最多的马宅镇5人,该镇立元村的叶江因安全飞行3000小时荣立二等功一次;千祥镇4人,该镇千南村丁国侃在执行第十三批护航任务中完成任务出色荣立三等功一次;吴宁、南市、南马镇各3人。各镇乡街道借机宣传立功军人的奉献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当兵光荣、服役光荣的良好氛围。
来源:东阳新闻网作者:周志伟 许晓华编辑:王雅楠
[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执法局]
[六石街道]
[老干部局]
[人民银行]
[行政服务中心]
东阳侬社区精华贴
[美食主义]
[情感驿站]
[数码世界]
[谈天说地]
[谈天说地]
[谈天说地]
[美食主义]
[老有所乐]军队立功喜报怎么写_百度知道
军队立功喜报怎么写
提问者采纳
XXX同志:于XXXX年因工作成绩突出(或在执行XX任务中,完成任务出色),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单位(盖章)年月日
其他类似问题
喜报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按通报格式写就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蒋介石军事力量崩溃:一次引发内讧的军队整编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蒋介石军事力量崩溃:一次引发内讧的军队整编
作者: 提交日期: 22:50:00
| 访问量:1089
年的国共内战,国民党比共产党有数量更多、训练更好、装备更佳的军队,可是在四年内战里兵败如山倒,军事力量崩溃,退守台湾。原因何在?有些论点认为是蒋介石严格遵守《整军方案》,大量裁撤军队,甚至在1947年内战已全面爆发期间仍然继续裁军;而中共则违犯《整军方案》,致力扩军,于是军力大增。最后兵力此消彼长,于是兵败。又有些论点认为国军经过八年抗战之后,将士厌战,不愿再打内战,这是导致国民党战败的主要原因。这些论点看似言之成理,但却有不少疑点。
一、战争是军事力量的较量,军事力量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兵力强弱,恃强凌弱,以众暴寡,乃取胜之道。敌我拚过你死我活,蒋介石继续遵守《整军方案》,进行裁军来削弱自己实力,打击自己的士气,而让共军取胜。这种解释能令人相信吗?
二、1946年4月蒋介石曾亲自对调停国共内战的美国特使马歇尔说,他能在八个月之内消灭中共,请美国不必顾虑。陈诚甚至对新闻界公开说:可以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共军。国民党高层对内战信心十足,轻视中共,认为旦夕之间便可以消灭共军。放手破坏国共和谈,撕毁停战协议,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展开全面内战;10月进攻中共军政要地张家口;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迫走中共谈判代表,使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国民党军随即攻下延安。全面内战爆发的时候,蒋介石一众将兵士气高涨,那有甚么厌战之像?怎能说蒋军将士厌战、士气崩溃?
显然上述论点都缺乏说服力。本文现根据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档案、蒋介石日记和当年的报刊,从军事整编的角度来分析蒋介石兵败的原因。
一、军队整编与国民党内哄
国民党失掉大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党争严重,党人经常因为争权夺利而爆发激烈斗争,在军事方面更因此而爆发了几次大混战。
1927国民党军队打败北洋军阀后,自己变成为新军阀,视军队为私产,割据地盘,互相火并,和北洋军阀并无分别。蒋介石为巩固其领导地位,日接受杨永泰的"削藩"建议,召集各集团军总司令及其它主要军官在北平汤山举行会议,讨论缩减军队的方案,提交8月初举行的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次年1月举行编遣会议,决定各集团军缩编方案。编遣决议案的宗旨为"破除军人拥兵据地之恶习,树立全国建设之始基,使国家军队真正党化,完全为人民之武力。"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党四大军事集团都希望藉编遣方案扩大实力,削弱异己,结果矛盾恶化。3月蒋介石和李宗仁便为争夺两湖而爆发大战,自此展开了国民党新军阀的大混战。蒋介石在各次反蒋战争获胜,都是凭着得到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重金收买对方部队阵前倒戈,分化瓦解对方势力,壮大自己力量,从而获得最后胜利。如蒋李两湖之战,蒋介石收买了唐生智、张发奎、李明瑞、杨腾辉、陈济棠、陈铭枢、冯玉祥、阎锡山,使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未经战斗即土崩瓦解。冯玉祥与蒋介石豫西之战,因部下韩复渠、石友三、刘镇华、马鸿逵、杨虎城被蒋收买,率部叛冯投蒋,通电拥护中央,冯玉祥受到重大挫折。中原大战,蒋介石部队屡受冯部重挫,其后收买刘茂恩、梁冠英、吉鸿昌、孙连仲等将领,因而扭转局势,最后更将举足轻重的张学良争取过来,获得最后胜利。国民党新军阀内战规模远较五次剿共战争激烈,显示国民党内反蒋势力庞大,足以威胁蒋的地位。故蒋把国民党军队分为嫡系的中央军与非嫡系的杂牌军,嫡系部队获蒋特别照顾,武器、弹药、被服、粮饷各方面都得到无限制的补充,杂牌军的军需粮饷则常被克扣。蒋并驱遣收编的杂牌军往剿共、抗日,俟其伤亡殆尽后乘机裁撤其番号,或将余部遣散、改编归并其它部队,空出的番号则由嫡系补充。
因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国民党新军阀暂停内斗,推戴蒋介石为领袖,团结抗战。但蒋介石并没改变其对杂牌部队的敌视态度,不断找机会消灭杂牌部队,杂牌部队遂小心谨慎,力图自保。1944年12月底,国民党陆军兵额约600万人,到1945年底,缩编为89个军,两个骑兵军,253个步兵师,共约400万人。其中约有百多师,即仍有半数为杂牌军。
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和杂牌部队问题重新成为缠绕蒋介石心头的两件大事。中共固然要解决,杂牌军亦需要消灭。日他分析了当时国内外局势,认为美苏开始抗衡,需要争取中国,他可以采取外交中立政策,同时争取美苏关系以孤立中共。若用武力消灭中共,苏联必在满蒙边境收容中共残部,制造傀儡政权。如因此与苏一战,则并无把握。且国内军阀余孽未消,国民党纷乱、组织荡然,军队并未现代化,实为统一之障碍。故他计划暂时和苏联维持友好关系,孤立中共,用国际形势与政治力量制服中共,希望取得二三年时间实现国内之统一,奠立建设基础,再解决中共。蒋介石确定了对苏联的政策与目的:(1)孤立中共使之就范;(2)巩固统一实施建设;(3)用国际形势与政治力量制服中共;(4)使俄对东方安心专力防欧。蒋介石的日记说明了蒋的政策是先对苏联让步,换取苏联同意不支持中共,把中共孤立后,取得时间进行国内的统一,力量强大后再消灭中共。许多论说蒋介石兵败大陆的观点,都着眼于国共斗争,忽略了蒋介石除了中共之外,还有其它心腹之患,他还有另一场仗要打。这场仗就是统一国民党军事力量之战,蒋计划先清除国民党内的异己,才调转枪头对付中共。
国民党内的杂牌部队有党籍掩护,对蒋的威胁不下于中共。蒋介石与史迪威矛盾恶化时,美国曾考虑找龙云或李济深取代蒋的地位。蒋明白到杂牌军在一场外国力量支持的政变,便可以轻易推翻他;而中共领导武装革命来推翻他,非血战数年不可,且成败尚是未知之数。故蒋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必须结c国民党的纷乱状态,统一所有军队,消灭那些威胁他地位的军阀余孽。日本投降时,蒋没有接受李宗仁的"后浪推前浪"战略向华北、东北进军受降。因为在最前线的都是杂牌部队,让他们受降,岂不是把日伪武器、战略物资及地盘送给杂牌军,这么笨的事蒋怎会答允?蒋介石视杂牌军为心腹大患,怎能让杂牌军增加实力。当时中共问题已不单纯是国内的事,而是美苏关注的国际问题。与中共谈判,缓和气氛,有利于赢取国内外声誉,蒋便可以先解决不受国际关注的杂牌部队。蒋介石精心策划,利用重庆谈判,使全国陶醉在和平气氛的时候,便对付龙云。蒋先把龙云主力部队调往越南受降,再密令杜聿明在10月2日围攻昆明九华山,武力突袭成功,随即撤去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位。龙云没有重视周恩来给他关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警告,疏于防范,首先被解决。另一方面,国民党又派高树勋沿平汉路越过刘伯承的解放区往华北受降,却不发给足够弹药,图借刀杀人,让高树勋与共军互相残杀,来个两败俱伤。遂迫使高树勋在10月30日率部起义,投了共军。这都是日本投降后不到两个月的事。
当时舆论都主张大量裁军,节省军费,以舒民困。蒋介石邀约毛泽东赴渝谈判,塑造和平的假象,地方部队(杂牌军)因而受骗减低警觉性,被蒋介石突袭解决;或在形势逼迫之下,顺应和平裁军的呼吁,解散还乡。蒋介石利用和谈的机会,整编全国军队,将大部份地方部队裁减缩编,留下嫡系部队接受美式训练和武器。蒋介石一方面可以冠冕堂皇地向外界交代国民党是进行整军复员,实质上是诛锄异己、消灭国民党杂牌部队,和军队现代化的目的。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有双重目的,若毛泽东不来,就可以宣传是共产党拒绝和平谈判,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来了,就可以用"和平谈判"来麻痹共产党和杂牌部队,在和平气氛之下,解决不了中共部队,也可以无声无息的解决杂牌军。蒋介石的敌人有二,除中共外,尚有国民党内的杂牌部队。这都是他整编的对象,整编不了共军,也可以整编杂牌军。
二、军队国家化与军队整编
抗日战争刚结束,国共双方便因受降问题爆发猛烈冲突,蒋介石曾邀请毛泽东率领谈判代表团到重庆会谈了一个多月,仍无法解决分歧,内战更有蔓延全国之势。美国总统杜鲁门担忧中国内战全面爆发,将会导致美苏分别支持一方,而恶化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于是派遣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冲突。
日马歇尔抵达中国,先后拜访蒋介石和周恩来,奔走调处。日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与国民政府代表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商谈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问题,获得协议,拟定《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协议内容三项,除同意停止国内各地一切军事冲突外,并规定国共各派代表一人,会同马歇尔组成一个小组,后定名为三人会议,负责商定停止国共冲突、恢复交通、接受日伪投降和遣送日俘等办法。
1月7日国共美三方在重庆马歇尔寓所召开第一次"三人会议",讨论马歇尔草拟的停战命令。10日达成协议,国共双方立即向所属部队颁布。双方部队虽暂时停战,仍处敌对状态。结束内争,与国民党开放政权、结束一党专政有密切关系。早于日,周恩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了"停止内战、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的主张,指出这种希望是符合人民的要求的。周恩来又说:政治协商会议将要讨论出一个和平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将包括共同纲领、政府改组、复员善后等问题。政协决定了停止内战的具体方案后,三人会议再根据这个方案去讨论实施的详细办法。周恩来的主张,得到了各政党和社会人士的响应。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青年党均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了军队国家化的议案,主张全国所有军队脱离任何党派关系,而归属于国家。经过热烈讨论,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五项议案。和平建国纲领和军事问题案均强调了"军队属于国家"这一原则,希望透过军队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途径能使中国和平统一。
马歇尔根据政协通过的议案,草拟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以下简称为《整军方案》),提交由他和周恩来、张治中组成的军事三人小组会议讨论。军事三人小组自2月14日起,在15、16、18、21、22日,共举行六次会议,会议并无太大争论,最后逐条通过。2月25日下午4时在重庆中山四路尧卢国府参军处主任办公厅举行签字典礼,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中共代表周恩来、顾问马歇尔先到楼上会议室,在《整军方案》的英文本签字。随后到楼下大厅正式举行华文本签字仪式。
马歇尔希望把美国军政分离的理想引入中国。军事三人小组会议期间,他对周恩来说:"我们美国最反对军人干政。"他不断向国共双方谈判代表传达一个讯息:中国应该遵循西方军事传统,建立一支国家的、不干预政治的军队;用以作为一支民主的军队,而不是争权的工具。2月1日马歇尔对周恩来说,军队整编问题最重要一点,是建立一支军队,它应作为民主的军队使用,而不应成为独裁者的武器。军队指挥官一定不能占据文职政府中的位置,一定不能拥有他们指挥的部队之外的权力。他草拟的整军方案的精神是"军队与政治分离"。整军方案的每一条款都坚持这总的原则,下列条款具体反映了军政分离的理想:
1、补给区主任与军队指挥权的分离,禁止补给区主任干涉民事,通过每两月与区内各军的和国防部的代表所举行的会议,对补给区主任进行核查;(第三条第二节)
2、禁止政府或任何组织、团体拥有或支持秘密的或独立的军队;(第七条第四节)
3、只有警察无法应付局势时,各省才组织保安部队用来镇压骚乱;(第六条第一节)
4、禁止任何省份使用军队镇压国内骚乱,除非该省政府主席确认警察和保安部队无法处理此种骚乱,国民政府主席为此以最高统帅资格经由国府委员会(或国防部)同意,方能使用军队;(第二条第二节)
5、建立适当的人事制度,政治偏见在其中不起作用。(第七条第三节)
此外,方案也规定了最高统帅需要经由国防部行使其统帅权,对统帅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条款如能真正实施,对蒋介石的军事权力有很大的约束。周恩来在整军方案签字仪式高度赞扬此方案,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将使十八年来武装纷争的局面为之改变,将为中国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将使中国走入近代工业化的国家。"周恩来庄严地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向世界友邦保证:"凡我们签定的文件,特别要包含这次签定的整军基本方案,我都要使它百分之百的实现。"周恩来对这方案表示满意。
舆论多对《整军方案》表示赞许,天津大公报社评指出:1月10日国共协议的停战命令颁布,只是不打了,双方军队依然是对立的局面。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军队国家化的决议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实现军队国家化与政治民主化互有关联,非一蹴可就,其间需要一个过渡的办法,先消解这对立的局面,然后才能促进军队之国家化。结束十八年来的流血悲剧,让国家好好走上和平建设之途。香港华商报社论认为这方案是:军队国家化之一大成功,同时是和平统一,民主建国之一大保障。这方案之最大意义之一是保障政治不受军队干涉;其次是保障军队不为一人一系所利用;最后就是尽量减轻国家对于军费之负担,使有余力以从事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建设。
军队整编,使之成为国家的武装力量,裁减兵员,节省军用,以发展经济,这都是符合国情,满足人民的愿望的。为甚么整军会成为蒋介石军事力量崩溃的其中一个原因呢?且看蒋介石对此方案的反应。他是不满整军方案的,认为马歇尔对中国内情及中共阴谋并无了解,终将误大事。日,张治中把马歇尔提出的整军草案交给蒋介石,其中最关重要的三点,内容如下:
1、中国陆军应编成野战部队及后勤部队。野战部队应包括由三个师组成之各军,再加不超过总兵力百分之二十之直属部队。各军军长应经由军事委员会报告于最高统帅。至各条款所定复员时期结束之时,作战部队应有二十个军,包括六十个师;每师人数不超过一万四千人。六十个师中二十个师应由共产党领导。
2、中国空军应编于一个司令官之下,经过军事委员报告于最高统帅。空军将接受来自共产党领导部队之官兵,使受飞行、机械及行政之训练,其比率至少占实力百分之三十。
3、中国海军应编于一个司令官之下,经过军事委员报告于最高统帅。中国海军将接受来自共产党领导部队之官兵,其比率至少占实力百分之三十。
这等于说,改编之后,准予中共陆军和国民党陆军成一与二之比。而海、空军是中共当时所没有的,中共也从未提过这种要求,现突然取得了百分之三十的兵力,当然为蒋介石所料想不到的。此外草案主张甘、陕、宁、绥、晋、豫各省民团皆由国共各派二人共同处理,蒋介石认为过份偏袒中共,十分愤慨。到《整军方案》获致协议,正式签订公布,蒋介石再详细研究条文,认为不妥之处甚多,大骂张治中误事。蒋说:"整编时期定为一年半,乃全照共党之意见而定,又华北五省,政府只可驻七个军,而中共反可驻四个军,初尚以为只限于冀鲁两省,殊不料其所谈者系指华北五省也,甚矣!文白之足以误事也。"
马歇尔希望用《整军方案》传播美国军事传统思想,在中国建立一支国家的、不干预政治的军队;用以作为一支民主的军队,而不是争实权的工具。中国舆论也普遍希望实施《整军方案》,使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不过,理想和现实有一段鸿沟,《整军方案》直接削夺了蒋介石的军事大权,蒋介石不可能全部接受,他只选择了对他有利的部份──军队整编──予以实施。
三、国民政府整军概况
《整军方案》签署后,国民政府迅速进行整编复员,拟定保留军队的表册,和最初两个月部队复员的次序,并将表册送达军事小组。为有效率地进行整编,编制了《三十五年度国军部队整编实施方案》,计划将现有步兵89个军,239个师(青年军三个军八个师在内,中共部队除外。)骑兵2个军,13个师,在1946年3月起至明年2月止,整编为步兵30个军共90个师,编余官兵,分别退伍或转业。
整编的第一个步骤是各军一律缩编为师,裁减三分之一;各师选留二团,裁减一团,缩编为旅。把原三师九团之军,缩编为三旅六团之师;原二师六团之军,缩为二旅四团之师,各独立师一律缩为二团制之独立旅。分三期进行,每期约二个月。第一期自3月开始,至4月底完成,整编陇海沿线及西北部队(新疆河西除外),共27个军,66个师。第二期自5月开始,至6月底完成,整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部队,共32个军92个师。第三期由7月开始,至8月底完成,整编东北、华北及新疆部队,共25个军,67个师、2个旅。
第二个步骤照军事三人小组所签订的《整军方案》实施,各步兵师均须按照正式编制,整编为90个步兵师,每师两旅四团约14000人,每军部及直属部队约1400人。预定整编第一个月(即1946年3月)为准备时间,第二至第十一共十个月,每月各编成九个师,第十二个月为检讨时间。其整编方法如下:
1、美械部队之新1军及新6军两个军,每军整编为二师。新6军之第207师改为预备军官训练机构,另由他军拨一师加入整编。其余11个军,除每军已缩编为三旅六团制之师,再按二旅四团之正式编制整编为师外,其余之一旅则抽出与其它美械师剩余之一旅合编为师,共计美械部队13个军,整编为20个师。
2、国械部队原为二旅四团者,即照正式编制编师;原为三旅六团者,须裁编一个旅。
3、第22、67、82等三个军改师后,所保留之一旅,即拨改为地方保安团队。将其应改之第22、67、82等三个师番号拨给美械部队,分编成立。
编余军官送到军官总队接受转业训练者共161,660名,士兵第一、二两期共受转业训练者53,125名,士兵经各部队送补给区与供应局者共有32,091名,由各机关直接送复员站者有4716名,到复员站遣送回家者有2787名。1946年7月,国民政府已将54个军整编成师,复员军官达144,608人,其余36个军因正在战斗中,无法整编。另外国民政府原有游击部队203个单位,官兵72万余人,自新部队(即伪军)51个单位,约60余万人,均被编遣完毕。总计已复员之军官约14万人,士兵约200余万人,整编后之军力仅余180万人,为抗战末期(1945年底)的四分之一。
根据《三十五年度国军部队整编实施方案》,三个时期共整编84个军,蒋介石嫡系部队占34个军,其它50个军为杂牌军。从数字表面看,国民党各派系军队均被整编。
四、蒋介石整军复员的真相
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征发兵员1664万人,伤亡官兵320万人,支出军费共法币14643亿元,国家元气大伤。经历多年战乱,军队复员还乡,减轻人民负担和国家财政的重荷,重建经济,是符合国情需要和人民愿望的。因此国民党隆而重之地进行整军复员,日在重庆召开"整军复员会议",日在南京举行了"军事复员会议",4月间设立了"复员官兵计划委员会",宣称把军队整编为90个师和骑兵10个旅,将数百万编余的官兵"转移到平时的社会各职业部门去"。
国民政府制订了许多冠冕堂皇的复员条例和整编计划,为国民党史书提供了一个解释他们失掉大陆的借口──他们遵守整军协议,削弱了兵力;中共却没有遵守协议,反而大事扩军,兵力此消彼长,所以战败。把国民党战败的原因归究整军,从而推掉蒋介石兵败的责任。这里有若干问题值得思考:国共停战的局面只维持了约一个月的短时期,双方的冲突不断发生。基本上是关内小打、关外大打。打仗就需要扩军和动员,绝对不会裁军来削弱军事力量,神智正常的人都知道不可行,何况是久历戎伍的蒋介石?国民党为了扩充兵力,把许多曾经卖国求荣、为虎作伥、欺凌同胞的伪军,大部份收编,并给他们享有与国军的同等待遇。不过,与此同时又把许多国民党部队裁撤,使许多官兵流离失所,沦为难兵。原因何在?蒋介石为甚么裁撤这些国民党部队?被裁的将士在抗战期间立下过汗马功劳,该赏的不赏;伪军背负投敌卖国的重罪,该罚的不罚。原因在那里?蒋介石的"整军复员"究竟是甚么一回事?整军复员的真正目的是甚么?
整军复员对蒋介石而言,实际上包含整军和复员两个意思。整军是对自己的嫡系部队而言,把部队整编合并,汰弱留强,补足实额,装备美式化,加强战斗力。复员是对非嫡系部队而言,总兵力硬裁三分之二后,没收剩余的军械,然后调往内战前线,与中共部队互相残杀,使之两败俱伤。
蒋介石扩充军力的方式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方式有两个方法:
第一、加强"党化"的教育训练。国民党对复员军官与士兵进行党化训练的方式,约略分为三类:(1)编余军官方面,以中央训练团为总机构,举办各种训练班,分别在四川、贵州、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河南、陕西、云南、江苏、河北、山东、新疆分设二十个军官总队和七个直属大队,集中训练20万编余军官。(2)青年军方面,在每师组成一个干部教导队,训练留下士兵。(3)青年学生方面,实行高中学生集训,教授军事技术,培养国民党干部。
第二、选拔干部、秘密扩军。蒋介石派军训、军令、军政、政治四部部长和铨叙厅长为委员组织"优秀军官考选委员会",负责培训"中央军校各正期毕业,受两年以上之养成教育,且须有毕业证书及登记证书"的嫡系军官。这办法确保部队军官全是"正途"出身,绝对向他效忠。兵源方面放弃有战斗经验的杂牌部队,宁愿在广州、贵州、成都和西安等各地硬拉壮丁入伍,每日训练三小时,成为预备兵,随时调动。战车部队原有6个团,后扩充至23个团4个独立营。
蒋介石在军队大量复员的同时,另辟途径,直接扩充军队。这个途径就是收编伪军。日本投降的时候,蒋介石嫡系部队远在西南省份,若伪军与日军同时放下武器向邻近的中共部队投降,则日伪的军事物资和占领地区立即落入中共部队手里。为了与中共争夺受降果实,蒋介石不但不可能解散伪军,反而必须借用他们坚守原处,保护交通战略要地,抵抗包围他们的中共部队,直至他的部队来到接收。为了迅速出关受降,蒋加委伪新27军姜鹏飞之新6师、刘德溥及铁石部队为"国军",空运长春去接收东北主权。此外,大批加委各地伪军为"先遣军"、"省防军"、"各路军"等番号,利用伪军作为内战的急先锋,派他们进攻解放区,以带罪立功。国民党收编加委的伪军共有68股之多,50万人之众。如庞炳勋、孙良诚、张兰峰、孙殿英、吴化文、门致中、李守信等十大股伪军被收编加委为第一路至第十路军。阎锡山在山西将所有伪军、伪绥靖军、伪保安队改编为六个"省防军"。以温怀光、赵瑞、杨诚、王干元、韩步洲为分任军长。任援道、程道生、李雨霖、李英、王自全、蒋希圣、郭任民、郭清、侯殿卿、侯如墉、厉文礼、赵维藩、曹凯、秦润普、李瑞章、孙文明、何连顺等27股伪军加委为"先遣军"。重庆谈判时,中共主张"严惩汉奸、解散伪军",经国民党代表同意,写进了《国共会谈纪要》,政治协商会议和整军方案均通过迅速解散伪军的规定。国民党不但没有实行,反而因为伪军言听计从,全心全意与中共为敌,便千方百计的保存伪军,没有遣散。伪军吴化文坦白地说:"我是日奉蒋委员长手令加入伪军的,专门对付‘奸党’"。据不完全统计,停战命令生效后,由日至3月31日止,伪军向中共解放区进攻458次,侵占195个村镇。国民党军联合伪军向解放区进攻126次,侵占50个村镇。
整军方案签署后,蒋介石继续在各地利用伪军打内战。山西方面:日清源、交城伪军及百余日军共四千余人,附坦克三辆、战车二辆,向文水、交城地区进攻,侵占西社镇等地。河北方面:自停战命令颁布到6月中旬,保定伪军刘化雨等在国民政府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池凤城指挥下,连续向解放区金线河两岸进攻309次,使用兵力44800余人,强占村庄20余处。山东方面:胶县伪军赵保元、蔡缙康等部数千人,在6月8日向胶县西英家庄至跎阶60余里的八路军防地进犯。张店、周村一带伪军张景月、周胜芳等部共三千余人、泰安伪军宁春霖部、枣庄伪军王继美部等,均积极配合蒋军进犯解放区。伪军曾经充任日本侵华的走狗,当然也是对付中共的理想打手。
复员方面则是借《整军方案》裁减杂牌部队,蒋派陈诚负责主持整军工作,确实执行《整军方案》,大量裁减杂牌部队。1946年陈诚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会中就整编杂牌军问题展开激烈争辩。有人主张:杂牌军应整编纳入中央军系统,认为这些人手上有枪,如不给予适当安排,将遗祸无穷。陈诚认为杂牌部队太多,如一一将之编入中央军,补给及职务的安排都有困难。又说:这批人是害群之马,我们固然不要,共党要了亦倒霉。当时不少人都不知道蒋介石仍视杂牌部队(所有非嫡系部队)为心腹之患,对蒋在国共内战正剧的时候仍然坚持整军大惑不解。不知道蒋是借用《整军方案》来裁减杂牌部队,以统一国军,清除国民党内的异己;同时用裁减杂牌部队来显示他在积极裁军,向美国和中国同胞表示他爱好和平。
五、军队整编与蒋介石军事力量崩溃的关系
复员还乡是久战之后军人应有的共同愿望,"游杂部队"众将士应该高兴才是,为何反生怨恨?事情的关键在于国民政府没有妥善安排退伍军人的出路,被裁汰的士兵立即失业,成为难兵。军事三人小组会议曾讨论军人的复员就业问题,整军方案计划在一年之内把200余万将士复员,平均约每天7000人。这个复员速度比美国为慢,当时美国人民和舆论要求迅速复员,杜鲁门总统顺应民情,宣布到1946年1月,每天的复员人数将在25,000人以上。并指示有关单位准备为退伍军人提供120万所房屋。马歇尔向国共代表介绍美国安置编余人员的方法,是转移其到工业去。国民政府代表郭汝瑰表示中国安排复员十分困难。因为中国工商业落后,士兵来自民间的,尚易解决,而长官都是职业的军官,第一次裁撤下来的已有10万人,部份转到警察,其余的军官已很难找到安置,工业只能安插很小的数字,其余没法转移的人,只好训练他们转移到教育或者别的工作。第二次整编估计也有10万军官编余,其中最多留一万人深造,经过教育后充当军官,其余都要经过训练,才能转移出去。
编余军人面对的实际困难比郭汝瑰所说的更为严重,当时战争刚结束,百废待兴,工商农业残破,社会根本无法汲纳这庞大的失业大军。再加上国民政府复员计划欠佳,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徒具虚文。大公报批评一年来的复员工作,"始终慢吞吞,始终乱糟糟,始终在无计划无效率的迷途中瞎撞乱碰。"真是太不成话!例如《复员条例》规定所有复员军人都可以领取退役金和旅费,实际的情况是许多复员军人所领得的旅费根本不够还乡之用。如编余的282名四川军人"5月1日起发给旅费一万元,薪饷两月,二等兵得二万七千元,自扬州购船票(每人五百元)至南京搭船还乡,至沙市宣告断坎,宜昌县政府捐助每名二千,25日抵渝,......至此已身无半文,无力还乡。"编余军人连还乡的路费都领不足够,更不要奢望像美国退伍军人可获房屋安置了。编余军人的苦况普遍见诸当年的报刊,如申报:"各部队中之湘籍子弟以及来自田间籍隶冀、鲁、豫、鄂、赣、苏、皖等之编余士兵,今日彼等之家乡大部都因受兵灾匪祸,发生严重之粮荒。据可信估计,若干部队中之农家子弟,为数至少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已成‘有甲可解,无田可归’之难兵。"大公报报导编余军官三百余人留落重庆,"欲从商,无资本;欲从工,工厂已关门。且八年打仗,家破人亡,田园荒芜,亦无力重建家园,当前大部分已沦为乞丐,沿途讨饭,少数以挑水担柴擦皮鞋为生,夜间露宿街头。"国民政府没有尽照顾编余军人的责任,时国共内战正剧,编余部队无法解甲归农,苦恼万分,不断公开呼吁国民政府予以救济。日重庆失业军官三千余人以不被中央训练团取录,公开质问国民党:"如果政府不要我们,我们究竟应到那里去?"11月18日失业军官数百人向重庆市议会请求协助,请愿后群集抗战胜利纪功碑图样牌下,绝食露宿,要求国民政府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这时蒋介石已下令进攻中共中原解放区,开始全面内战,国民党仍然拒绝收留这批编余军官,不管他们死活。日,编余军官一千余,包括退役军官中央训练团的将官级团员四百,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前痛哭,涕泪滂沱,以抗议国民党政府罔顾他们的福利。这些退役军官全部失业,而且大多数无法过活。他们在向国父致祭的时候,哀诉他们对革命和抗战的贡献都给国民党当局忘个一乾二净。他们哭诉:"如果我们的中央要我们活,他们应该赏给我们一碗饭。如果他们要我们死,他们应该给我们一口棺材。"国防部长白崇禧认为这样整编部队将会严重打击士气,"整了军,游杂部队都投了共,被裁的没战意,即没被裁的情绪也受影响。"为了生活,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意义,也为了打倒他们痛恨的蒋介石,很多编余将士都投奔中共。蒋纬国说:"当时国军被编余之各地军官总队,曾经流传一些顺口溜:‘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去当八路!’;‘老蒋不要,老毛要;欢迎你们整批来投效!’";"当年由于这批庞大数目的编遣官兵一时未及加以妥善安排处理,亦无法还乡复员,结果都投向共军。"国民政府自然知道这情况,陈诚知道大批编余杂牌部队投奔中共后,不认为杂牌部队可增加中共实力,考虑慎重处理整军之事,自负地说:"他们要到共产党那里去,我求之不得,正可一锅煮熟。"如果说国民党军队士气崩溃,杂牌军士气是最早崩溃的一群,不过,那是蒋介石一手做成的!
整编幸存的杂牌部队,下场比被遣散的更不好过。部队被硬性裁掉三分之二,由军缩为师,师缩为旅。然后再被派往打内战,充当第一线的炮灰,直至战死为止。蒋介石借内外战争消灭杂牌部队的情况如下:
1942年西北军有五个集团军。韩复渠部的孙桐萱统率第3集团军;庞炳勋统率第24集团军(1940年投敌);孙良诚部之高树勋统率第39集团军;冯治安统率第33集团军;此外尚有曹福林军,刘汝明军,马法五军,孙殿英军(投敌)。西北军的旁系尚有杨虎城部陕军孙蔚如统率的第4集团军,刘镇华之弟刘茂恩统率的镇嵩军旧部第14集团军,青海军有马步芳军,马步青军;宁夏军有马鸿宾军,马鸿逵军。冯玉祥旧部孙连仲之第2集团军,因孙连仲本人早已投靠中央,不再列入西北军系统。
西北军部队多半是经冯玉祥或杨虎城将军的训练出来的,早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十多年来是不断分化削弱。1947年2月孙桐萱集团的两个军六个师只剩下曹福林一个军,改编为师,派往山东打内战;刘茂恩任河南省主席,所部并入中央军;庞炳勋投敌,日本投降后以非嫡系故未被收编;高树勋看破了国民党借刀杀人的阴谋,在邯郸战役起义,成立民主建国军。孙蔚如、刘汝明、曹福林等部和投敌的孙殿英仍然受利用,进攻冀鲁豫解放区,宁夏的马鸿逵部在进攻陕甘宁边区中担任了胡宗南的配角,这些投入内战的西北军在1946年秋冬间的鲁西几次歼灭战中,刘汝明部的两个师(原军)六个旅(原师)就被消灭了三个半旅,曹福林部一师(原军)被消灭了大半。至于留在西北的西北军和陕军干部,受尽胡宗南的迫害,被杀害的有17路军杨虎城部下老团长韩子芳等十多人。
退入关内的东北军,其命运是杂牌部队中最悲惨的。吴克仁部第67军在沪战中英勇作战,牺牲重大,不但不获补充,且被取消番号,从此消灭。何柱国的第15集团军,第51军郭希鹏部骑兵第3军,徐良部骑兵第2军在抗战期中被无声无息的取消了番号;骑10师师长檀自新于抗战初期以贻误戎机被枪决。老将万福麟部第53军从华北打到黄河,打过长江,打到西南国境线上的云南。日本投降后由周福成率领进入越南,再由美舰运往华北,被投入冀东的内战。东北军入关的4个军10个师一个独立旅两个骑兵师,到1947年2月只剩下周福成的第53军残部。第53军在平汉线退却中留下了吕正操一个团,和八路军创造了冀中解放区。
抗战八年,四川是全国出兵最多的省份,地方部队参加抗战的也以四川为最多。当时川军在各线作战的有唐式遵、孙震、李家钰、杨森、王瓒绪、王陵基等部,至1940年统计为6个集团军,12个军36个师。计为孙震第22集团军,建制部队为第41军和第45军;杨森第27集团军,建制部队为第20军;李家钰第36集团军,建制部队为第47军;唐式遵第23集团军,建制部队为第50、21、88三个军;王瓒绪第29集团军,建制部队为第44、67两军;王陵基第30集团军,建制部队为第72、78两军。此外,留在川康后方的有潘文华的第28集团军和刘文辉的第5军团。抗战期中,川军伤亡迨尽后,国民政府不予补充,且取消其番号,或把部队长官换为中央嫡系者达五个军之多。日本投降后,川军已经残破不堪,国民政府以整编为名,大量裁减川军,唐式遵所部的三个军被并为两个军,其中第88军又把原军长范绍增撤职,换了方先觉。王瓒绪的两个军并为一个军(第44军),王陵基的两个军也并为一个,并撤换了军长。1947年所有军的番号都已整编为师,留在川黔湘边境的潘文华部第56军远调黔江,新25师改为警察总队。残存下来的三个师(军改)八个旅(师改),又被投入内战,一年后只剩下两个旅,仅孙震部在鲁西作战中就有四个旅被刘伯承部歼灭了。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发动"昆明事变",这是消灭杂牌部队最明显的一次行动。除了远戍华中的孙渡第1集团军第58军、新3军鲁道源部之外,所有留在云南省境内的滇军,包括卢汉部第60军,滇军精锐第93军与龙绳武暂编19师、22师两个独立师全部奉命开入越南受降。"调虎离山计"成功后,发动昆明事变,杜聿明武力解决留守昆明的警察宪兵,把龙云送往重庆。从此被派入越南受降的滇军,悉数被运到东北内战。不过,滇军拒绝当蒋介石的内战炮灰,1946年秋60军曾泽生部潘朔端师长率194师全部在海城举行反内战起义,成立民主同盟军,首先退出内战。其后,滇军其它部队陆续有零星队伍响应退出内战。国民政府遂用分化的办法,把滇军分割成小部队,以团为单位分拨到其它"中央嫡系"部队。抗战初期滇军3个军6个师6个独立旅,在1947年只剩下3个军的空番号,留在东北战场上的第60军和第93军已经名存实亡,第58军和新3军被"整编"掉,龙绳武暂19师的番号被取消,龙绳祖暂20师被解散,龙云被软禁在南京。
抗战期中,桂军先后调出作战的有廖磊第11集团军、李品仙第21集团军、夏威第16集团军等三个集团军,共5个军14个师。国民政府兼并消灭政策的结果,廖磊集团军随廖本人之死而取消;李品仙的第7、48、84三个军中,第84军的番号取消了;夏威部第31军在桂南战役被取消番号,只剩下残破的第46军,到抗战终了,桂军仅有3个军8个师,其中三份之二被投入内战。李品仙部第7军(整编为师)原有第171、172、138三个师,在苏皖内战中大部被歼,国民政府从未给予补充。
粤军几乎已在抗战和内战中拚光了。余汉谋、李汉魂、欧震等因所部伤亡惨重而成为无兵司令,陈铭枢、蒋光鼐、蔡廷楷和李济深早已被剥夺了兵符。张炎在广东南路自动动员人民军队抗日卫乡,被国民党当局残杀,所部人民抗日军被剿灭。
1941年的统计,阎锡山的晋军计有杨爱源第第6集团军,赵承绶的第7集团军,孙楚的第8集团军,王靖国的第13集团军,共计10个军。晋军分支的绥军傅作义部两个军(董其武与孙兰峰),全力参加内战。
杂牌部队很清楚蒋介石"一石二鸟"、"借刀杀人"的手段,部队虽然为势所迫,不能不奉命跑上前线,可是谁都不拚命,一有机会便纷纷起义。陆军新编11旅曹又参旅长在日对晋察冀日报记者指控说:"国民党当权者藉抗战美名,把甘肃省地方武装部队,所谓杂牌新10旅及11旅暨新14师,调赴北线,名为支持绥包,老中央军即乘机进占甘肃防地。......后受命封锁边区,严防共产党当局,蓄意挑起11旅与中共部队冲突,用此‘一箭双m’办法,消灭八路军,并借此消灭11旅。"东北军一团上尉营长高竞荣说:"我们进关后,中央不惜用种种毒辣手段排挤我们,抗战前把我们放在剿共内战的第一线上;抗战中不给我们补充,编来编去我们都成了有职无权,连个正规番号都没有。"少尉副官邱长明说:"编来编去,把我上尉降为少尉,还要开除我。今天把我弄到内战火线上当炮灰。"
杂牌部队被蒋介石百般迫害,视蒋介石为仇l,士气十分低落,谁都不甘心为蒋拚命。如孟良崮一役,国民党军队统帅部认为整编第74师虽被共军包围,但该师战斗力强,且与左右部队相邻,正是与共军决战的良机。于是下令该师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另一方面们令临沂、莱芜、新泰、蒙阴等地的十个整编师分路向孟良崮驰援,企图内外夹击,聚歼共军。这战略构思虽然正确,但没有考虑到其它国军都是杂牌部队,他们的军饷装备向来不及嫡系部队,且向来受嫡系部队的气,实在没有为他们拚命的理由。共军看得明白,知道杂牌部队只要稍受牵制,都不会真心赴援。结果一如所料,整编第74师孤立无援,全军覆殁。国军派别众多,为争夺利益,互相排挤,互相仇视,部队之间为保全实力,甚少拚死相救,遂予共军个别击破的机会。
杂牌部队尽量避免与共军硬拚,一有机会便阵前起义,转过枪口反蒋。蒋介石整军的结果,迫使一整批、一整批的国民党编余部队投奔中共。蒋介石解决龙云后,把滇军调到东北内战前线,结果1946年秋60军曾泽生部潘朔端师长首先率194师全部在海城举行反内战起义。于是蒋对滇军加强防范,但时机一到,滇军立刻反叛。辽渖会战时,两师滇军在锦州战役中投降,于是锦州随即失守,东北剿匪总司令范汉杰以下七万人被俘。共军攻长春时,滇军一个军又叛变,共军遂和平进入长春。这都是蒋介石迫害杂牌部队所自招的恶报。
周恩来说:"我们的战士有很大部分是俘虏(投共)过来的,称为解放战士,有的部队,解放战士竟占百分之八十,少的也占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平均约占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对于俘虏,我们实行即俘、即查、即补、即训、即打的办法,就是说士兵一俘过来就补充到部队,经过诉苦教育,就参加作战。"
为了抗战,各党派、部队都支持蒋介石领导抗日,但蒋心胸狭窄,目光短视,没有把自己升格成为真正的全国领袖,兼容全国各党派,从全国长远利益考虑。仍然独裁如故,只考虑如何维护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不但敌视中共,也排挤包括国民党其它派系在内的一切异己,"整军"的目的不是把"军队国家化",而是"军队蒋家化",结果众叛亲离,整掉了军队,也整掉了自己的政权。
六、中共部队的整编
签署了《整军方案》之后,中共遵守协议和减轻百姓的负担,进行了精兵简政。不过中共不像国民党的胡撤乱裁,而是有计划的分期进行。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的指示》,以华东局、晋冀鲁豫局和华中分局三处的兵额最大,百姓负担极重,指示"第一期精简三分之一,并于三个月内外完成。被精简人员武器,有计划的妥善的分配到农村生产中去。第一期完成后,取得经验,第二期再精简三分之一。"3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目前时局及对策的指示》,重申"除东北及热河外,各地第一期复员整军,不论时局变化如,均应力争完成,以裁减老弱及无职务,无武器人,合并机关,减少单位,充实部队,减少财政支出利于作长期打算为目标。""希望第一期复员三分之一左右,时间三个月左右完成。"对于军队复员的工作,国民党把部队集中起来,发放了退役金、光荣退役章及书面文件,便将之遣散,不管他们是否有足够路费还乡,也不管其以后的生活。中共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高度重视复员工作,指示各中央局、分局:"复员是我党一个很大的群众工作,必须慎重处理。"中共认为"复员人员"是"光荣的革命战士",十分尊重复员人员,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对复员军人澈底解释清楚复员的原因,并"必须对复员人员妥为安置,各得其所。""各地应组织复员委员会等机关,认真办理,不得敷衍塞责。"要求各局根据情况,照顾复员人员,供给粮食、衣物和安排工作,对老弱疾病残废之人员、烈士遗族,均有抚恤办法。同是进行整军复员,国民党歧视编余人员,没有妥善照顾他们的生计,因此失尽军心;共产党尊重复员人员,推崇为"革命战士",尽力照顾,因此赢得军心民心。
中共向来很重视争取和联合一切反蒋的力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发出《为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和一切抗日反蒋的团体和个人联合起来。毛泽东指出国民党的营垒是不统一的,是会发生破裂的。主张"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周恩来说:敌人营垒是会变化的,有时代表大地主的利益进攻我们,当民族革命高潮来到,便和我们合作。敌人营垒极不统一、极不一致,变动极大。我们应该运用毛泽东的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方针,来发展统一战线。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在25日通过了洛甫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规定:"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决定成立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专责东北军的统战工作。周恩来认为:对地方实力派要分析,对国民党军队的嫡系──中央军也不能视为铁板一块。东北军是杂牌军,深受蒋介石的歧视和压制,同时又身受家乡沦陷、妻离子散的痛苦,强烈要求打回东北老家去,却被派往西安进攻主张抗日的红军,故对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相当不满。周恩来主持统一战线工作后不久,1936年6月中央专门制定的《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中,就全面分析了东北军的政治状况,指出:"由于东北军现在所处的政治地位,由于红军对东北军的革命影响,东北军有极大可能转变为抗日的军队。"经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抗日军事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36年初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之间实际上完全停止了敌对状态,东北军并曾在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从西安为共军买运了40辆大卡车的军用物资,解决了红军冬衣困难的问题。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白军工作部,由周恩来负责。抗战开始后,周恩来积极开展对国民党军队的统一战线工作。同冯玉祥、鹿钟麟的西北军;李济琛、李宗仁的两广军;龙云、卢汉、张冲的滇军;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的川康军,和程潜、卫立煌、张治中等部分中央军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争取了滇军第184师师长张冲和第77军副军长何基澧成为中共秘密党员,1948年何基澧和张克侠率所属第77军和第59军在淮海战役起义,使华东野战军通过他们的防区,直插徐州城下,对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量裁减杂牌部队,使中共有机会大量汲纳各种军事专业人材。中共缺乏操作火炮、坦克、飞机等专业技术战斗员和特殊兵种,许多国民党编余将士具备这方面知识,汲纳这些人材有助提升共军的战斗能力。故中共利用机会,积极收编编余将士。据蒋军情报说:日朱德在延安会报时提出争取国民党军遣散官兵之办法如下:(1)调查被遣散的或整编的军队番号集训地点军官佐姓名年籍出身。(2)找他们的社会关系及重要军官之弱点以便心理上积极的争取。(3)在这一分化未完全成熟前切忌于发生任何关系。(4)这些被整编的军官大半出于农村,他们都是充满了封建意识,我们初步只可以用拜把兄弟方式或利用已有的封建组织如青红帮这些方式去拉拢。我们的解放区都是他们的家乡,积极欢迎他们还乡团聚。
中共在进行复员的时候,十分尊重退役军人,下令热情招待到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复员者,不得歧视。所以许多国民党杂牌军队饱受歧视、遣散失意之余,自然投到礼贤下士的中共去。如任国民党第137师少将参谋长的朱戒吾,因整编到重庆军官总队等待转业,日调任军调部,3月2日正式任军调部调处科参谋,7月至10月任第36执行小组国民政府组长,10月至次年1月,调任长春前进分部调处处处长,1949年12月起义。他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亲历记》一文描述了国民党军将士因整军而忧虑彷徨,他和一些自军官总队调用军调部的人员先后面对两次复员待业之苦,在军调部面临结束时,他们又要重回军官总队等待复员,再次为前途担心,谋求出路。中共乘机向他们游说,结果齐齐哈尔小组组员马文瑞首先起义,而朱戒吾最后亦起义了。
由于中共积极进行对国民党部队的统战工作,争取了广大的同盟者。在解放战争中各地起义投诚、接受中共改编的部队,共1,773,490人,这些原国民党部队增强了中共部队的力量,并很快投入战斗,为解放战争作出贡献。
蒋介石无意开放政权与国人分享,坚决用武力消灭异己。内战已不单纯是国共之争,而是蒋介石集团与中共领导下一切反蒋力量的斗争,双方军事力量乃决定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国共双方军力的转变与整军问题有密切关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一国的内战,决定胜负的就是谁得到人民的支持,尤其是军人的支持。蒋介石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陆军,和海空军的支持,无法消灭只有127万轻武器装备的共军,原因何在?答案是一句话:独裁者就是独夫。国共双方正处于作战状态,蒋介石仍借用《整军方案》的掩护,利用国共和谈、三人会议调处,诱骗压迫杂牌部队解革归田,大量裁撤非嫡系部队,清除国民党内的异己。结果整编了杂牌军为共军;未被缩编的非嫡系部队都丧失士气,只顾保全实力,不愿意为蒋家天下拚命,等待时机到来便阵前起义,投奔中共去了。国共部队有形的兵力和无形士气于是此消彼长,蒋介石整军整掉了军心,把自己澈底变成一个独夫,当然非败不可!中共军力本不如国民党部队,但经过有计划的推行整军复员,汰弱留强,部队的数量和质素都大为提高。再加上中共中央礼贤下士,反蒋力量都投诚起义归附到革命阵营,中共力量迅速提高,结果在不足四年之内,便澈底打倒蒋介石,建立共和国。这和整军的成功,取得军心的支持有密切关系
#日志日期: 星期五(Friday) 晴
评论人:天涯网友(游客) 评论日期: 2:16
推荐:中华司考网校司法考试培训,中国司法考试培训第一品牌!多年的司法考试经验使数百万司法考试考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中华司法考试网主要提供2009年司法考试课程,司法考试资料,2008司法考试试题.学员只需在中华司考网注册后选课,网银在线付费后立即开通学习课程.汇集北大、人大、法大三校名师专家团队,过关率高,还可以在司法考试论坛进行问题讨论.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多人玩的网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