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体验雷锋的钉子精神神

关于《指南》的学习感想
本站访问人次:1290230
当前在线:468
关于《指南》的学习感想
发表时间: 12:27: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学习体会
江北中心幼儿园& 郭幸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颁布,在学前教育界又掀起了一阵学习的热潮,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才发现,指南不仅仅对我们教育者来说是一盏指路明灯,对于孩子、家长来说也是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必读品。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给老师们做了教育的指导,它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是一本强调自主的“经验集”。
&&&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能力、学习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指南》对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活动的实施有了量化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我想我应该不断用自身的行为去解读其中的每一条要求积极努力的投入到实践中,让《指南》真正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每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生命健康之本& 教师教育之责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有感
江北区中心幼儿园&& 杜漫丽
&&& 拿到《指南》后,我首先对健康的教育内容反复地研读了数遍,每一次研读都是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梳理。健康领域的内容是以总分的形式进行阐述的。总起部分是前言,共有三段,分别介绍了健康领域所包含的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及教育中的注意事项。细细读来,这就是我们开展健康领域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必须遵守的教育原则。
&&& 第二大块内容是详细介绍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主要内容有三大点,分别是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每一块内容都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还附加了教育建议,教育建议则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自学之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有了些许体会,具体如下:
&&& 一、以《指南》中的精确数据为依据设计体育活动
&&& 《指南》中对幼儿的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能力发展差异,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同一动作在各年龄段的不同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觉得单脚连续向前跳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因此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我发现有孩子单脚跳我会引导他们停下来,怕单脚承受太大的压力、怕身体的平衡感控制不好而摔倒,现在我才发现由于我对孩子发展情况的不了解而剥脱了孩子练习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机会,进入中班后,我不仅要了解孩子单脚跳的掌握情况,还要多为孩子提供单脚练习跳的机会,寻找一些提高这一技能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达到中班孩子单脚跳的发展水平。可见《指南》的学习对我这样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的老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使我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可以对照着中班孩子的目标对孩子进行观察比较,设计安排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
&&&&二、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 《指南》把健康领域放在了第一块内容,而在健康领域中,又把身心状况放在了第一,在身心状况中又把具有健康的体态放在了第一位。这放在第一位的是各年龄段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的指标,而且还区分了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指标。可见,“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平日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关注班上那些身高、体重没有达标的孩子,在生活上如进餐、午睡等环节要更加细心的照顾,尽量让他们吃得饱饱的,睡得香香的。身心状况中的第二小点是情绪安定愉快,可见《指南》真正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了首位。4―5岁孩子已经能够保持愉快的情绪,并能控制、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以往的健康领域教学中我更多关注体育活动和生活卫生习惯的引导,对孩子今天的心情、孩子的心理活动关注稍微薄弱了一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以《指南》中中班孩子情绪表达能力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第三小点是有关适应性方面的,这里有对适应新环境和适应各种天气的阐述,看了之后我觉得我该思考的是以后遇到过冷或过热的天气我该如何合理地安排孩子的晨间活动与户外活动,如何帮助孩子去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的生活环境。
&&& 《指南》是老师和孩子共同的“成长册”,简短的健康领域学习就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也让我找到了一些弥补不足的方法。我还将继续学习《指南》中其他领域的内容,让它成为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也希望我能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助推器。
我要飞得更高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有感
江北中心幼儿园& 吴增光
&&& 学前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学前教育总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各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指南》中把什么领域放在了第一章?我们发现《指南》中把健康领域放在了第一章。由此可见,教育部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幼儿身心健康是发展其他几方面的基础,所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作为长期奋斗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男老师,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我对学习指南健康领域的一些感想。
&&& 《指南》从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给我们提供了幼儿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给老师提供了详细的教育策略。《指南》的发布能够指导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去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相对于《纲要》的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比如:原先对幼儿力量和耐力这方面进行锻炼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到底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期望值,活动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幼儿的一种能力,而对于这种能力的所要达到的程度没有太多的关注,也并不了解。因此《指南》的发布,给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们能够有目的性地针对幼儿的年龄所需达到的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
&&& 今天我以《小猴摘果子》这个案例来诠释我在学习指南中动作发展这块内容的具体做法与思考:
&&& 在果园里的果树上有一些果子,但是想摘到这些果子可不容易,小猴子们需要越过前面小河、大山、垫子、陷阱,踏上一座独木桥跳起才能摘到。只见小猴子们急不可待地出发了,他们自己选择难度不一的“小路”,有的奋力跨过宽宽的小沟,跳过凹陷的陷阱,翻过高高的小山,有的摇摇晃晃走过独木桥,钻过低矮的山洞,“不好了,晨晨掉下独木桥了。”小朋友们连忙跑过来扶起晨晨重新走,好不容易到了最后摘果子环节,他畏缩了,因为他要面对的是踏上另一座独木桥,在桥上跳起才能摘得果子。“加油吧,晨晨!勇敢地跳起来,你将会飞的更高!”最后晨晨到底有没有跳起来,有没有摘到果子呢?欲知结局如何,等会儿告诉你们,针对这个教学活动,我是这样思考的。
&&&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要勇敢,不怕累。要想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 首先,我们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这是活动中用到的体育器械,有垫子、钻圈、独木桥、绳子等,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这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组织这个集体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不同颜色的呼啦圈放在地上,怎么过去呢?小朋友们自主商量后决定,用单脚跳跳过红色的圈,用双脚跳跳过黄色的圈,还可以寻找相同颜色的圈往前跳,以不同的方式,最快的速度赶到目的地去摘果子。
&&& 其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学习规律,游戏内容、游戏方法都要适合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本次活动以“小猴子摘果子”为游戏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幼儿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扮演角色,符合中班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活动的年龄特点。
&&& 再次,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活动中我设置了有不同难度的各种小路,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差异选择活动的路线,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通过障碍,摘得果子。在案例最后晨晨到底有没有跳出去摘得果子呢?答案是没有,但是我在旁边临时加了一个低一点的果子,让他能够站在地上跳一跳也能摘到。在晨晨完成任务的同时,多种运动经验得到丰富,多种运动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心里上得到了满足。
&&& 指南里有很多数据,比如:4-5岁幼儿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能快跑20米左右等等。我相信老师们都知道,但我们需要明确它只是我们的一个参考值,我们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试去衡量所有幼儿,我们更应当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飞的更高更稳更远。
《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江北中心幼儿园& 姜媛
&&&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在促进幼儿发展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小班激发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关键的
&&& 科学活动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我先来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的兴趣,也就是要激发幼儿敢于尝试、善于发现、乐于合作、主动探索的科学兴趣,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只要以直观形象思维发展为主,应让幼儿多操作,而且玩具材料要丰富多样性,要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并进行探索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调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现象――产生疑问――经过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班科学活动“蝴蝶飞飞"在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上分别萌发幼儿对磁铁能把铁制品吸起来这一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喜欢参加蝴蝶飞飞游戏,对磁铁能隔着塑料板吸住蝴蝶并使蝴蝶飞起来非常感兴趣。最后,联系磁性这一科学原理及现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我们小班要求了解.有的铅笔盒盖上装有磁铁;妈妈用的包的扣子有的是用磁铁做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科学环境的创设上要为幼儿提供愉悦宽松的环节从而自主的游戏,教师在设计科学小实验活动的程序时考虑从孩子主动探索的角度出发,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地合作,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得到满足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
在数学认知方面,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比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上就是量的比较;在搭积木时,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幼儿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比如,幼儿要知道家里有几个人,就需进行计数,在拿取东西时,幼儿总希望拿“多多”、拿“大的”,这就需要判别多和少、大和小等数量关系。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都可以变成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灵活的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游戏法:如在户外游戏”老狼老娘几点啦,就可以融入认识时钟的活动。情景法:如:“菜市场”的情景,“文具店”的情景,都可利用作为数学活动的主题,在情境中幼儿达到了快乐主动学习的目的。操作法,在益智区开放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我们提供多种材料,以促进幼儿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活动中应增强材料的游戏性,吸引孩子参与的兴趣,选用直观的形象记录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发现。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主操作,关注观察力在思维能力发展中的发现。这样,孩子的维活动才会积极起来,
&&& 在组织小班科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在一日生活中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敏捷的觉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观察事物。引导幼儿去学习探究。
& 2013年9月
保护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
&&&&&&&&&&&&&&&&&&&&&&&&&&&&&&&&&&&&&&&&&&&&& 江北中心幼儿园& 吴燕萍
&&& 老师们,今天我想请大家来重温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好奇心”。好奇心是什么?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对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孩子就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大班孩子处于好奇心特别旺盛的时期,正如《指南》中所讲的那样:他们具备了探究周围世界的能力,而且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加以保护和引导,让他们在快乐的探索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
&&& 记得去年我带大班时,豆豆是我们班有名的“小问号”,对什么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他的小脑袋中永远都装着问不完的问题,是个名副其实的“十万个为什么”。在自由活动时间,他常围在我的身边问这问那,刚开始我对他的问题对答如流。慢慢的他的问题涉及的面越来越广了,有一次,他笑眯眯的向我走来,“吴老师,你知道吗,为什么极光集中在地球两级?为什么会有黑洞呢?”我一听这个问题就愣住了,天哪!我哪知道这些呀!于是,就搪塞地说:“等会再说吧。” 听了我的回答,孩子很失落地走开了……
&&& 今天,当我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看到“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是了解幼儿,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这句话时,给我了很大的触动。幼儿的学习就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是呀,好奇的探索正是他们最主要、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我怎么可以因为自己不懂宇宙,不懂黑洞而扼制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呢?学习是每个幼儿的权利,虽然,我们幼儿教师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的教科书,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支持孩子的探索。我在认真阅读了《指南》科学领域孩子们的发展特点后,获得了深刻的体会。
&&& 我的体会,提炼为以下三组关键词:真诚接纳、积极支持、有效鼓励”。
&&& 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们奇特的想法,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想法会超乎我成人的想象,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那么我们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去接纳孩子的奇思妙想,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其的肯定。比如说,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来耐心、细致地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或是蹲下来,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更能促进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周围奇妙的世界。
&&& 其次,支持孩子独特的探索方式。孩子的探索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方式。如:有的孩子喜欢与同伴一起在游戏中共同寻找秘密,有的孩子则是喜欢自己一个个人静静地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孩子们的探索方式在不断地丰富,如果没有我们教师的支持与引导,那他们将会显得无助、茫然,从而失去探索的兴趣。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支持孩子独特的探索方式,在探索中引导孩子找到更为便捷与有效的方法,促进他们探索的欲望。
&&& 最后,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怎么才是有效的鼓励呢?一是情感鼓励,尤其是对能力弱胆小的孩子,对于他们我们应该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和真诚的态度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或同伴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用鼓励式的语言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如:老师相信你能做的更好或是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等等。二是行动鼓励,与孩子融为一体,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身体力行的去感染他们。如和孩子一起操作科学小实验,同他们一起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感受发现的乐趣等等。
&&& 很多我们熟知的著名科学家也都具有一颗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从对一个苹果掉下来产生好奇开始,发现了万有引力;被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所吸引,最后改良了蒸;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
&&&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在指南的引领下,积极地支持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和鼓励幼儿的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和创造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保持一颗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并从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有像牛顿、瓦特、这样的科学家。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江北中心幼儿园罗碧莹
&&&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那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今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 读了《指南》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要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要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并且它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细致更全面。
&&& 《指南》中提到: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由于孩子的先天因素,家庭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孩子必定造就了孩子的个体差异。一些活泼聪明,遇事爱动脑,规则意识强,动手也特别棒,这些孩子往往常被挂在嘴边,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信心倍增,各方面的表现就更出色了。但是除了这些孩子,班中难免有几位特殊的幼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动手能力差,动作发展迟缓,对自己缺乏信心,这些孩子往往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还可能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常被老师批评指责,自信心也就更弱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的观察,理解每个幼儿的基本能力、情感、行为和不同的学习特点等,并发现每个幼儿的潜能和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明确了要在工作中力求“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因为只有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民主、科学和个性化的教育,也是成功的教育。
有效利用日常生活的独特价值,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江北中心幼儿园& 陈洁
&&&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野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能力呢?通过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谈谈自己的体会。
&&& 《指南》中指出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 首先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分享。在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中,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有好东西能够想到朋友,和朋友分享的孩子,也就是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常常说说自己喜欢谁谁谁,问其原因的时候可能是那个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的积木或是一起玩了橡皮泥,或是那个小朋友给了她一张小卡片,可见,孩子们对分享很在意,如果有人对她们以分享的方式示好,那个人将会受到欢迎,反之亦然。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分享,这将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充满自信。自信有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人际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自信从哪里来,其实自信从实践中来。教师应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
&&& 最后我们还应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们也一样。在交往中,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我们要告诉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
&&& 总之,我们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应当非常重视,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应当给孩子们最正确的引导和关注,我们应当对孩子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我们对他们的赋予,而最终变成为他自己的交际技巧。
打开情感的窗口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体会&&&&&&&&&&&&&&&&&&&&&&&&&&&
&江北中心幼儿园& 骆春梅
&&& 现代社会,我们的孩子也许并不缺知识,倒是情商,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了稀缺物,值得珍惜。孩提时候的每一刻情绪感受,每一次的情感体验,都能让孩子积累起温暖人心的回忆,点点滴滴,可供他们一辈子享用。
&&& 这段时间,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部分中的相关内容。发现《指南》中对于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到了“结合实际情景,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就让我记起前段时间玲玲妈妈告诉我的一件事情:我们班的李老师因为工作调动原因,没有继续留任我们班,但是李老师和孩子们还是很有感情的,平时只要一有空闲,她就会来看小朋友,和孩子们一一问好、拥抱,都很是热情,可是只有玲玲都不愿意理睬李老师,把头扭到一边,闷声不响,这让老师和玲玲妈妈都很疑惑。也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玲玲自己说起来:“我还没原谅她,不想和她打招呼,谁让她不教我们了,去教别的小朋友了,我就不喜欢她了。”玲玲的案例让我觉得孩子的情感真的是很纤细的,生活中的一点儿事,在她心力会漾起层层的涟漪,所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有积极正面的情绪情感,作为幼儿教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关注幼儿的情感教育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世界,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孩子从小学会打开情感的窗口。
&&& 年龄越小,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对于“爱”的需求就更加强烈,教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尊重幼儿,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对待幼儿要爱,但热爱不等于溺爱、迁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间的教育态度要保持一致,有松有紧,经常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当孩子发脾气时,帮助孩子正确疏导情绪,告诉孩子“一味的哭泣”、发脾气都不能解决问题。这样慢慢地才能培养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孩子的情感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尽管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这样可以增强幼儿战胜缺点的信心和勇气,给与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必要的。
&&& 我们的老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孩子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有了正面的情感体验,他们就会打开情感的“窗口”,感到幼儿园更多的温暖。
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 &&方旭霞
&&& 我对《3-6岁幼儿发展指南》数学认知这个内容进行了学习、思考,指南中数学领域的第一个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那么在之前的《纲要》中也是指出的:“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学习《指南》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目标一中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我的理解是可以分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一、从生活中来
&&& 幼儿园数学活动操作材料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 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在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电话、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在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可以用小镜子、小手帕、书本、积木、球、纸张、饮料罐、茶叶筒等让幼儿区分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在量的概念的教育中,可以用水、沙等学习量的守恒;可以选择皮球、小棍、饮料罐、茶叶盒、书本、筷子、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  
&&&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我们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例如在进餐时分发餐具,可以学习对应比较,一个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个调羹,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两个包子;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可以利用座位认识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楼梯有几层台阶。还可以结合值日生进行随机教育,如“某某做值日生是哪天?明天该轮到谁了?”等,引导中班幼儿认识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星期等常见时间单位。
&&& 二、到生活中去
&&&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幼儿的生活,“还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比如学习了分类,在家庭生活中请幼儿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并能对家长表述自己是怎么整理的;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用的餐具归类。认识了数字,去电影院看电影或乘坐火车时,可以让幼儿根据票上的数字找到自己的位置;上街购物时,辨认自己要乘坐的几路公共汽车或根据车牌找到爸爸的车子等。总之我们要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 以上就是我学习《指南》――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我对数学方面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接下去我还会努力的不断学习《指南》,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趣味数学 从“细”做起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有感
江北中心幼儿园 沈新益
&&& 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科学领域中有关数学认知的部分资料,来谈一谈我学习后的感想。
&&& 在日常生活中,“数”是最为常见的一个概念。它几乎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人、任何事都离不开“数”,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与“数”打交道。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抽象、难学而且不易懂,尤其是对那些低年龄的孩子或不“入门”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但不会对数学感兴趣,反而会感到很枯燥,甚至感到很痛苦。如何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引导孩子自然而然地走向数学之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通过指南的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针对幼儿“数学认知”按照幼儿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建议。
&《指南》教育目标有三条
&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 在《指南》目标一中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部分中,建议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
我们大班的幼儿每天都在记录天气预报,但我发现我们班大多数幼儿都是比较机械化的记录,却老师告诉他们几度几度就写,他们每天将数记录上去,却没有理解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所以在记录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每天他们所问的问题都是老师我写的对么,他们的重点都放在自己的数字写的对不对上,而却不知道今天的天气有多冷,最高温度代表什么,最低温度又代表什么,以至于不会运用到生活当中,这也导致幼儿不能很好自主进行增添衣服,通过《指南》的学习,我发现材料中的建议可以让我得到些启发,对我以往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对数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单板记录,数字代表很多的含义,应该引导幼儿去了解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这才是关键,不然只会让他们感觉很枯燥乏味,变成写数字的练习,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按规律排列部分中建议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我们班幼儿在进行线描画装饰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线描装饰的很乱,所以整体看起来不美观,在这时教师往往会指导幼儿该怎么去装饰,有规律的进行装饰线条会比较美,往往语言上的指导幼儿在下次操作过程中又忘记了,单一的言语示范指导效果不是很明显,通过指南中建议在平时活动中可以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是幼儿通过环境身边事物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使幼儿感知规律排序的意识,激发幼儿寻找规律的积极性,创造新的排列顺序。
&&& 在《指南》指导下,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孩子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了解孩子的经验、兴趣、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孩子去操作、去体验、去创造。
我与孩子共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体会
江北中心幼儿园 王文婕
&&& 本学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工作,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
&&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比一双会画画的手更重要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有感
江北中心幼儿园&&&&& 嵇澄
&&& 在指南艺术领域的开篇就写道:“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回顾纲要也是把感受美、发现美放在了前面,而把表现美和创造美放在了后面。
&&& 为什么是这样的排列顺序?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便会茅塞顿开。在座的老师基本都接受过从幼儿园和九年义务教育,从3岁开始就上过美术课和音乐课,现在大家也都没有成为美术家或音乐家,想想我们周围又有几个认识的人成为了艺术家?答案应该是了了吧。作为芸芸众生,作为涉世未深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到美带来的愉悦,有一双会收集美的眼睛,才能在胸腔中填塞满美的事物时把它激情澎湃的表现出来,甚至形而上学的创造出美的艺术。显然表现美、创造美比感受美、发现美要具有更高的层次。指南和纲要是为所有3――6岁儿童服务的,因此这样的排列顺序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是科学、健康的。通过阅读指南,我感受到了作为学前教育的领头学者对教育普及性的正确定位,这种文字化的指引提醒着我们去时刻审视着自己平日里教育。
&&& 下面我从关于美术教育的两个片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 第一个片段:我告诉孩子们下节是美术活动,有孩子跑过来问我:“老师,今天画什么?”
&&& 在这个片段里,很多人都纳闷,有什么问题呢?但它确实有问题!美术活动除了包括绘画、手工等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形式,还应包括美术欣赏、参观游览等发现美、感受美的艺术形式。我第一次接触美术欣赏教育是在2000年在南京第三幼儿园实习的时候,当孩子们通过欣赏、观察、与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将自己对一幅幅名画甚至是抽象作品的感受、体验充分表达时,我仿佛看见了一群美术评论家,虽然都是些5、6岁的孩子说出的童言稚语,但看看真正美术评论家对作品的解析,也正中主题、不相上下。在我惊叹美术课可以这样上的同时,我更发现了那里的孩子都很会用画笔来表现心中的想法,都很有想象力。如今10多年过去了,看看我们身边的美术教育,在孩子眼里就是画画、做手工、玩橡皮泥,这难道没有问题吗?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
&&& 德国艺术教育运动先驱利希德沃克在《艺术品鉴赏练习》一书中写道:“儿童鉴赏艺术品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儿童对艺术品能发生持久的兴趣,使他们深入于作品之中,养成观察一种艺术品的习惯与感觉器官的敏锐性,而并不在于给他们更多的关于艺术品的知识。艺术教育的任务在于养成能够感受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大众。应该让儿童能毫无顾忌地去描绘他们自己观念世界的各种东西。”大多数孩子将来都和我们一样不会成为艺术家,但他们的生活如同我们的生活一样总会与艺术有关联,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接触和谈论艺术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艺术教育所指向的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应包括对理解和欣赏艺术能力的培养,让我们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会欣赏和发现美的人比培养一个画匠其实更有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指南学习的有心人,在美术教育中注意调整好活动的安排,多设置一些关于传统艺术,如国画、年画、皮影;现当代艺术,如波洛克、米罗、米勒、梵高等画家的作品赏析活动,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有机会走进索斯比拍卖行做一名艺术品的鉴赏家或是一位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快乐平凡一卒。
&&& 第二个片段:一位家长在拿到孩子作品后说道:“你上课没有认真听吧,你看你画的,一点都不像老师的范画。回家重新再画一幅。”孩子很委屈:“我不会画。”
&&& 曾经有一位家长很自豪地告诉我,他7岁的大女儿在少年宫学国画,画的很好,在欣赏了他女儿的大作后,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幅作品完全没有一丝孩童的特点,俨然是一幅老年大学里的标准件。我不禁扼腕,我们既然可以在退休后去老年大学学习这类国画,为什么还要浪费童年里宝贵的时光?我们在追求像不像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更加珍惜童年绘画里特有的童真和稚趣?连米罗这样的绘画大师都说:“我一生都在向孩子学习画画。”为什么我们的大人眼睛里就容不下孩子作品里大脑袋、细胳膊的蝌蚪人?
&&& 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曾经有个孩子把人的脸画成了大红色,他的妈妈着急的循循善诱:“人类的皮肤只有三种颜色,黑人、白人、黄种人。没有大红色脸的人。”其实这位妈妈如果问问孩子,她就会知道因为孩子今天被同伴抢了玩具,他很生气,所以就画了一张生气的大红脸。可不是吗?当我们生气时,脸就是红的;生病时,脸就是绿的;悲伤时,脸就是蓝的;甚至高兴时,脸就会变成彩色的,这有什么不可以?她的孩子是多么的善于观察和表现啊!
&&& 也听到有人说,小小孩儿还是要训练他们一笔一划的从画线画圆开始学美术,想象力这种东西,只有你会画画了,才能表现出来,再怎么也要到了小学才会。我认为这不完全正确,想象力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家、艺术家,甚至是家庭主妇都需要。思维的训练应该从有思维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幼儿园的孩子处在思维的萌芽阶段,因此当孩子有能力拿起笔涂鸦时,他早已具有了想象力。在做3岁前孩子涂鸦阶段的课题研究时,我就发现很多托班的孩子在画了有控制的封闭圆或无控制的毛线团后都会喃喃自语;“球”“糖”“面包”“泡泡”等等。如果这时能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一日生活中、在绘本作品中、在参观游玩中注意让孩子积累各种美术形象,待孩子手指灵活后,他自然会拿起笔画出很多有内容、有个性、有想象力的作品,他会觉得我是在用笔表达,而不是在用笔学画画。这是一个孩子自我习得的绘画学习,学习的节奏是完全由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而控制的,而不是教师一笔一划的设计。不教孩子画圆,只要他有笔,他终究在5岁前也会画圆,看似学的比别人慢了,其实因为是自发,所以后劲实足,当跟着老师范画学画画的孩子东抄一个动物,西抄一个人物,北再抄一个背景的时候,自我涂鸦的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也许他画的不太像,但他从来不会说不会画、不爱画;当跟着老师范画学画画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多只在聊天时说道自己小时候学过画画,而自我涂鸦的孩子有可能就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画家,24岁才开始正式拜师学画画的齐白石就是其中的一位哦!
&&& 最后,我以指南里关于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作为结束语,与大家共勉:“让我们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感受和赏美。”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比一双会画画的手更重要!不要让孩子在我们刻板的教授下变成一个不会画画、不爱画画的人!
&&&&&&&&&&&&&&&&&&&&&&&&&&& 自由飞翔&&&&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艺术领域学习体会&&&&&&&&&&&&&&&&&&&&&江北中心幼儿园& 徐晓玲
&&& 暑假里,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通过学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刚刚毕业的年轻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能更明确了解,每个幼儿的每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教育行为。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提问,
&&& 或许在我们看来那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那是他们眼中的“美”,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教育,伤害到幼儿的想象和艺术萌芽。
&&& 在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往往会被忽略,《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能用简单的“好不好”,“美不美”来告诉幼儿,幼儿的内心的想象世界丰富多彩,不能用简单的美术作品来表达其想象。而我们不恰当的要求,其实影响了其对于美的理解。我们应最重他们的艺术表达,并结合技能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 。
&&& 在美术课上,我常常发现很多孩子会问我“这么画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的 ”这样的话,一开始我会让他们学习我的画法和方式,我怎么画,就让他们怎么画。
&&& 但当我学习了《指南》后,我开始解,我这么做是在遏制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我的反思:我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既学到技能,又能发挥他们特别的想象。
&&& 现在在美术课中,我经常让他们自己画,在他们画制的过程中,我适当的插入画法,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画上自己认为漂亮的事物。在中午的散步过程中,让他们多去后花园走走。他们再那里发现了很多奇妙的东西。
孩子们也会在这一次次的探索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创造和想象手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有独立的想象和创造力,能在艺术中自由飞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体会
&&&&&&&&&&&&&&&&&&&&&&&&&&&&&&&&&&&&&&&&&&& &&&&&江北中心幼儿园& 杨洁
& &&&细细看了这本书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重点和基本内容从两个部分进行指导: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通过8月份杭州幼儿师范学校老师对音乐专题的培训,让给我这位刚刚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新教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指南注重个体和集体的差异性,所以很多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存在着个体差异。
& &&&指南里要求孩子们感受音乐和内容,注重表现模仿性表现,即兴表情,内容是进入音乐的前提有旋律,力度,音色,风格,节奏,结构,速度。结合指南在工作中的体会小班的孩子对有明确节奏旋律的音乐比较感兴趣,会引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歌词内容丰富,贴近幼儿的生活,简单能够朗朗上口这样更容易让幼儿熟记于心。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幼儿对听到音乐后有些孩子会配合上肢体动作有强烈的韵律感。平时日常活动中老师用铃鼓以简单的节奏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听了老师的《魔法水》一课有了深刻的体会,原来音乐教育不仅仅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这位老师用了瓶盖上占上颜料的方法,结合神奇的摇晃使瓶盖上的颜料渗透到水里,让水变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颜色,引发了孩子们的强烈兴趣。他们好奇这些水为什么会变颜色?这个音乐活动不仅运用了音乐节奏的变化,音乐钟轻拍子的变化,还结合了科学小实验,引发了孩子们的强烈兴趣,音乐活动可以结合多种活动进行开展。
& &&&通过培训我也发现了我的很多不足,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可以结合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引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也可以配合上肢体动作,更方便幼儿记忆音乐的片段,受益匪浅,以后可以在日常的活动中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学习体会
江北区中心幼儿园&&& 刘盛明
&&& 语言领域的开篇环节非常清楚地提出来语言的重要性、幼儿的语言环境及幼儿语言学习的适宜性。首先,“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是的,我再次感受到语言对孩子的不可估量的影响,语言不是鹦鹉学舌的话语,而是有思想的表达,它能影响到幼儿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教师、家长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个别语言表达缺失幼儿的重视,也许错过这个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后的语言历程会更加艰难。其次,“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的墙壁、角落应该是与幼儿能积极互动的,教师是尊重并积极支持幼儿表达的。当幼儿表达时,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的勇气,另外也可根据幼儿特点及活动的开展用适当的引导语拓展交流的空间,尤其是鼓励不善表达的幼儿参与。最后,“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环境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这在目前家庭和社会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点,三字经的诵读、识字教学还是很普遍,家长经常为孩子会认几百个字而骄傲,而这些孩子往往能流利地背诵一大段古诗却不能对一幅画进行畅想,得失偏颇,我们在做好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关注个别幼儿的这种倾向,并有意识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幼儿能健康地使用语言。
短短的开篇语后,指南又非常详细地从“听与说”和“阅读和书写准备”两个大环节阐述了目标和教育建议,有效地规范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结合指南,有以下体会:
1.享受倾听的乐趣。
&&&& “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这是中班幼儿听与说目标的第一条,可见
倾听在语言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要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要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更要为幼儿创设他们感兴趣的相关活动。比如,有效地利用晨间谈话、餐前活动,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心情分享交流、不仅听教师的故事还可以听幼儿讲的故事、录音故事等等,这些活动能逐渐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享受倾听的乐趣。
& &&2.分享讲述的快乐
&&& “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这条目标看起来非常普通,但对很多中班的幼儿来说,却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觉得成人的引导和示范要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对幼儿说话首先要规范,句子结构清晰,词语运用得当,并可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关系的句子;当幼儿说话逻辑不清时,教师可帮助幼儿慢慢理顺,先给幼儿填空补充,逐渐过渡到表达完整的话。
&& &3.养成语言的文明
&&&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这条目标在以往的相关资料中很少提及。其实这也是我们孩子目前非常缺失的一个习惯,尤其是 “根据场合调节音量”等,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在指南中能专门列出这条目标,这也是我工作中很久以来一直在做的但很难养成的习惯。这个习惯是文明礼仪之邦的重要元素,但很多国人已经丢失了,因此我们更应从孩子入园开始,便有意识地渗透,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坚持不懈是非常重要的!
4.体验阅读的深度
&&&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我们幼儿园为孩子创设了很丰富的阅读环境,大厅随时可翻阅的绘本、每个教室都有阅读区,中大班的幼儿每周都有阅读屋活动。但创设是外在因素,而幼儿是否真正爱阅读了吗?其实不尽然。但我相信会阅读的孩子一定爱阅读。所以,我们把孩子放在阅读区,只告诉他阅读区的规则―轻拿轻放、爱护书籍等就不够的,而是要教孩子阅读的方法,如了解书的结构、看懂图画上的符号、观察人物表情、场景变换、猜测故事的发展,甚至欣赏绘本的表现风格等,原来书里藏着这么多有趣的信息,哪个孩子会不爱阅读?不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每次阅读前,我们如果能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围绕其中的一小点进行讨论,坚持下去,孩子阅读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 &&&&&&&&&&&&&&&&&&&&&&&&&&&&&2013年9月
快乐阅读 共同成长
――学习《指南》语言领域有感
江北中心幼儿园 邵丛珏
&&& 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语言领域的部分资料,并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我学习后的感想。
&&&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有裨益的。
在“听与说”的部分中,《指南》建议成年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们常常注重的是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的能力,却时常忽略语言表述和阅读过程中的行为习惯。
&&& 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通过锻炼和培养,他们在倾听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上进步了很多,大部分孩子能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根据问题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在语言表达和阅读过程中的行为习惯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主要表现在在客人老师来访时,我们总是会提醒孩子要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制约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机械的提醒并非是孩子自己想到需要礼貌问好。虽然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常常提醒孩子注意一些必要的交往礼节,以为在教师的反复提醒中,帮助幼儿建立交流的意识,养成交流的好习惯,但这样的机械提醒方式并不能使他们意识到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通过《指南》的学习,我发现材料中的建议可以让我得到些启发,如果采用情境的方式来提醒孩子掌握交往技巧,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是不是更好呢?
&&&&看书时需要和同伴交换书籍,面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获到帮助时能说声谢谢等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这些情景。做为一名教师,一位引导者,我认为应该时时抓住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来引导孩子,多为他们提供与同伴或成人交流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 在“阅读和书写准备”部分中,《指南》强调了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他们的身份即将转变,家长面对升学的压力开始注重孩子的识字量,有些家长认为多认识些字,多会写一些字,在今后上小学后能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早地适应小学教育。其实机械、强化的训练识字只会使幼儿对学习文字的兴趣减低。大班的语言活动逐渐开始需要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初级的汉字,通过情景和故事的铺垫,灵活有趣地使幼儿掌握一些汉字。在之前的语言活动中,我也尝试过向孩子们出示汉字卡,以此来认识更多简单的字,但发现这种方法,孩子认字的持续性很短暂,常常是看过后就忘记,更别说能记住运用了。所以在学习儿歌《我们都是好孩子》的活动里,儿歌中有许多由“子”字产生的一些词语,例如:椅子、辫子、桌子、钉子等,我便向孩子们出示图文并茂的汉字卡,让孩子们借助汉字卡上的图片、文字来学念儿歌,之后又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动手边念儿歌边摆放汉字卡,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念儿歌的兴趣,也让他们认识到一些简单的汉字。这些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通过孩子的念、摆、认真真切切学习到的。除此之外,如果能在活动中加入肢体动作用来表现汉字或是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标识、阅读图书、新闻中认识简单的文字等方式,也可以提高孩子认字、阅读的兴趣。
&&&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中语言领域资料的一些感想,作为与孩子接触、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线教师,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将其做为努力的方向而非评价孩子的标尺。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孩子们各不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有感
江北中心幼儿园& 朱唯乐
&&& 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语言领域并且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有点滴感想,并且作为自己今后工作的标杆,努力让孩子们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生活。
&&& 一、利用现有资源,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
&&& 《纲要》说: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自从我们班一个小朋友拿来了《听海洋故事》这本书,自从我翻开第一页讲述有关鲨鱼宝宝的故事,孩子们就开始翻阅起来了。课间、午饭后、放学前很多孩子都一起看书中的画面,他们边指图中的画面变问许多的为什么?比如:为什么鲨鱼会吃人?为什么海牛喜欢饶痒痒?为什么海豚老跃出海面等等。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小组式探讨问题。我们幼儿园的阅览室深受孩子们的喜欢,绒绒的毛毯、可爱的拖鞋,优雅的环境设施,还能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有的几个男孩子凑在一起讲述着恐龙的故事,有的几个女孩儿围在一堆幻想着自己是芭比娃娃的情景,他们各抒己见,我悄悄地竖起耳朵,听到了很多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孩子也在津津有味地诉说着自己小想法。在班级图书角的创设中也有“看图书的约定”标志、纸偶,增加幼儿兴趣。
&&& 二、《指南》中提到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地回应。
这让我联想到“个别指导”。的确,我们班有个别的孩子讲话比较疙瘩,一个字要重复两遍,尤其在紧张和着急的时候,说话显得特别吃力。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常常耐心地告诉他们:“某某某请别着急,慢慢地告诉老师。”这时孩子就会有条不紊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之后我们会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一开始,说话疙瘩的孩子会受到嘲笑,甚至模仿,作为我们老师不仅仅要阻止这样的模仿行为,更要保护说话疙瘩的小朋友自尊心,鼓励他们慢慢说,不要着急,多交流,别害怕。使他们渐渐感受到自己和别人说话是一样,我和同伴们可以很开心地分享我的所见所闻。
&&& 三、我学习到:教师榜样,至关重要
&&& 《纲要》中指出:要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一句话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烙印,对于我们老师自身而言,要为幼儿做出表率,老师和老师之间应该多用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别客气、麻烦了、再见等,在孩子们休息的时候不大声说话,不随意打断孩子们说话,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并且提醒他们在家也应该和幼儿园一样使用礼貌用语,做个文明的好孩子。
&&& 四、&&& 语言领域、渗透各域
&&& 《指南》最前面说的: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语言的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激发孩子们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散经验,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
学习了《指南》我认识几点我的不足之处:
1.《指南》中提到“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自己有时候自控能力有所欠缺,喜欢大声嚷嚷,这样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急躁的情绪,所以我们班孩子虽然学习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对于新鲜事物也敢于好奇好问,但是自控能力一般,很容易兴奋,一部分孩子遇到困难显得有点烦躁,不能很好地用言语表达想法,请求帮助,在这点上面我还需要努力。
2.可以改变讲故事的方法,《指南》中提到“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取名字,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这样的方法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说一说故事大概内容,然后取个题目,说一说为什么,再一次巩固知识,让幼儿在回忆中梳理故事情节。
3.多多联系生活。会是个大讲堂,多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们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再如买来新东西时,可以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其的玩法。既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经验,又体会到文字的用途
4.语言水平差距大。我们班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能读简单的报纸、看的懂一些文字,语言活动中简单的故事只要说一遍就能大概地复述出来。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有时候我的故事讲了两遍他才能完整地回答1―2个问题,而且疙疙瘩瘩说不清。我想在今后是不是能够让能力弱的孩子坐前面些或者离我近一点,讲故事时多关注他们,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让他们意识到要认真听,多请这些孩子回答些基本的问题,能力强的孩子先把问题藏在心里,然后再帮助不会的孩子。再与语言较弱孩子的家长进行一定的沟通,多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慢慢地进入到看图说话,然后再一起讲故事。逐渐地培养他们想讲故事,喜欢讲故事的习惯。
&&& 这就是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语言领域的点滴感受。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乐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谈论有兴趣的话题!谢谢大家
&&&&&&&&&&&&&&&&&& &&&&&&&&&&&&&&&&&&&&&&&&&
学习3――6岁儿童指南心得
江北区中心幼儿园&& 张湾
&&&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 怎样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更好。通过学习《指南》而有所领悟。升为师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长。比如,现在的家长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唱多少的歌曲,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而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埋怨自己的孩子哪里不足。家长的攀比心理害的孩子有学不完的东西,孩子珍贵的儿童时期就这样在“学”中流失。
&&& 《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们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他们能力的范围。这样老师了解清楚后,不仅在学习和游戏中给予支持,在孩子的操作材料上也会体现出层次,使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方向。
&&& 《指南》也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我想在以后的教育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指南》,将里面的内容细化,更加深入来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要将里面有利于家长育儿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家长,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
&&& 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 这次学习不仅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模式,还审视了目前许多幼儿园的上课形式存在多大的缺陷和漏洞。虽说学习到了优秀的教学模式,但是想要靠近并运用起来真有点吃力,毕竟自身的一些能力不足,不能给孩子更好地引导。但是教授们所提供的方式和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值得学习和借鉴。
&&& 作为新教师第一次接受培训,受益颇多,就像是一块未吸水的海绵,经过培训,吸收了很多“养分”,但是貌似养分太多,一下子接受不了,真正吸收的有点少,有些理论不是特别了解,还是有困惑。但是会努力跟随指南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上爬。
&&&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照着《指南》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学习指南数学领域有感
&&&&&&&&&&&&&&&&&&&&&&&& &江北中心幼儿园 徐雨露
&&&&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科学领域中数学领域的部分资料,并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我学习后的感想。
&&&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而如何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乐趣,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 在“数学认知”的部分中,指南建议“幼儿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平时和幼儿交谈过程中,我会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比如:在一次名胜古迹的交流时,我会问埃及尖塔为什么叫金字塔等。
&&& 除了用形状来描述事物之外,指南中还指出“让幼儿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而且我经常与家长交流引导家长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数学的信息,比如:坐公交车外出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记住数字的信息――公交车车号、车牌号、车站号等,培养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字,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点。
&&& 看了指南后我感觉到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影响着他们现有知识结构。那老师该如何解决孩子这一不足呢?如当幼儿仅靠自己的思考不全面时,我们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补充,从而加深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现在的数学新教材缺乏数学教学的顺序性,我想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对于教材的理解上也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我觉得更要深入挖掘教材,让孩子有合作的内容,创新的机会。
&&& 以下是我学习《指南》中在对于以后数学领域备课中的4大注意点: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2. 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3. 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 以上就是我学习《指南》中科学领域中数学领域的一些感想。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江北中心幼儿园 陈丹华
&&& 幼儿园组织我们全园教师一起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
&&& 通过学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环境、,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加强与的联系沟通,实现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江北中心幼儿园 刘睿
&&& 暑假里,江北区组织全区的幼儿教师们进行暑期培训,培训中,我们着重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和研读中,我对《指南》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幼教工作的方向。&&& 《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它既可以帮助儿童与他人交流沟通,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我对《指南》中新增的 “学习品质领域”深有感悟,《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掌握知识情况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各个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与孩子共成长
&&&&&&&&&&&&&&&&&&&&&&&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江北中心孩子园& 朱玲玲
&&&&学期初我参加了江北区幼儿园教师暑期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全体新入职教师一起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结束后,我又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与大家共享。&&& 一、合理期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 从《指南》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指南是对3-4岁、4-5岁、5-6岁这三个年龄段末期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只是发展的方向和常模发展水平,不排除个体的发展差异性。它充分的体现出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 而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自己和家长总会不自觉地对孩子的期待过高,一旦个别孩子表现的“不尽人意”时,我们总是忧心忡忡,甚至采取“利诱”的方法诱导孩子达到我们成人期待的标准,导致孩子的主动性减弱。通过对《指南》的学习,使我意识到:爱孩子就要耐心地陪伴他们成长,扮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的角色进行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同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要具有相应的合理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和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此外,还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也了解正确的教育观念,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了解,提出合理的期望。从而家园合力,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 二 、全面观察,了解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 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准备了一个教育观察记录本,还信誓旦旦地和家长承诺要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观察的无目的和无计划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现在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记录了部分行为比较典型的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大部分孩子则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了解。
&&&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意识到可以将《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导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个领域和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观看孩子活动或自由游戏时,能抓住他们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设计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面对30多个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随机观察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班级上一位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平时也不爱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应观察她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捕捉她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应注意对孩子做分析评价时,要全面整体地看待,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做出综合判断,并积极评价孩子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 三、注重一日生活,让教育无处不在。
&&& 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指南》强调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以及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契机孩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如每天的来园和离园环节,我们可以重点进行情绪安定愉快、体质锻炼等方面的健康领域教育、以及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礼貌用语等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教育等。总之,各个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应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让孩子们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
&&& “童年不是赛跑,而是一场旅行”。我们成人应该正确理解孩子学习和发展规律及特点,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成长,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让我们与孩子共同茁壮成长!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版权所有 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幼儿园园址:江北区清湖路262号 电话:(9 电子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扬钉钉子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