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少林十八罗汉汉,房子烧了天上的罗汉又从莲花里面又拿出来一个从天上扔下来

陶瓷花茶杯檀木十八罗汉佛珠手链-55BBS 我爱购物网
&&陶瓷花茶杯檀木十八罗汉佛珠手链
陶瓷花茶杯檀木十八罗汉佛珠手链
天津土特产
小站稻、天津鸭梨、长芦盐、“风船”牌手工地毯(被誉为最高贵的地毯)、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大漆镶嵌家具等
广西土特产
沙田柚、夏橙、罗汉果、白果、月柿、荔浦芋头、腐竹及桂林三宝(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北海美人鱼等。
云南土特产
斑铜工艺品、云子、云南白药、药材(三七、天麻)、玉石、翡翠、云烟、昆明牙雕、蜡染、壁挂、傣锦、傣家竹编等
海南土特产
椰子食品、海产、干果、咖啡、胡椒、热带果脯、鹿制品、腰果仁等
手工艺品主要有椰雕、珊瑚盆景、蝶翅笔、海水珍珠、天然水晶、海南红豆、佛珠、贝壳工艺品、藤器等
热带水果主要有椰子、芭蕉、菠萝蜜、柚子、榴莲、香蕉、柠檬、酸豆、橄榄等
广东土特产
名土特产:王老吉凉茶、汤料、广绣、广彩、广雕以及各种岭南佳果,如荔枝、杨桃、龙眼、柑橙、芒公饼等
贵州土特产
贵州大曲、蜡染制品、刺绣与桃花、播娜摩簸箕画 、原木艺术、中药材、茶叶、刺梨、茅台酒、董酒、果核雕刻等
北京的土特产既有各种蜜果脯、京味点心等风味食品和鸭梨、良香板栗、杏仁、大核桃等特色食品,又有广义上的“特产”――北京的特种工艺品 ,如景泰蓝、玉器、雕漆以及金石篆刻,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丝绸刺绣、珠宝翠钻、面人泥人、风筝脸谱等,这些特色食品和精美工艺品不仅是北京人送给来京的游客的一份充满地方风情的厚礼,而且还是游客馈赠亲友、回忆留念的佳品。
北京特艺:景泰蓝、北京雕漆、玉雕、内画壶、宫迁绘画、宫灯、纱灯、绢花、琉璃料器、木版水印、面人、挑补花、北京织毯、硬木家具。
北京风味食品:北京果脯、茯苓夹饼。
青海土特产
蕨菜、麝香、鹿茸、冬虫夏草、雪莲、牦牛绒、牦牛肉干、酥油花、仿出土彩陶、藏靴、藏刀、银器、青稞酒
河北土特产
深州水蜜桃、赵州雪花梨、定县鸭梨、金丝小枣、薄皮糖、内画鼻烟壶、曲阳石雕、承德大扁、挂锦、杏仁等
江西土特产
南昌大曲、鹜源绿茶、九江陈年封缸酒、桂花酥糖、庐山云雾茶、庐山石鸡、景德镇陶瓷、桃酥等
河南土特产
洛阳牡丹、仿唐三彩工艺品、洛阳宫灯、杜康酒、樱桃、孟津梨、双麻酥。
辽宁土特产
羽毛画、贝雕画、太子石雕、丝绸等
内蒙古土特产
皮革、蒙古服饰、发菜、口蘑、涮羊肉、烤肉、蒙古刀、蒙古族角雕、蒙古族银器等。
新疆土特产
维吾尔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乐器、新疆地毯、羊脂美玉、哈密瓜、阿克苏杏、吐鲁番葡萄、雪莲、核桃、石榴、库尔勒香梨等
西藏土特产
酥油、青稞酒、名贵药材冬虫夏草、雪莲花和藏红花
甘肃土特产
水烟、百合、玫瑰、黑瓜籽、白兰瓜、黄河蜜、蜜桃、毛柄金钱菌、卵石雕、雕刻葫芦
宁夏回族自治区土特产
银川枸杞、甘草、贺兰石、发菜、滩羊裘等
陕西土特产
秦兵马俑仿制品、秦铜车马仿制品、仿唐三瓷、仿古青铜器、秦绣、 工艺陶瓷、剪纸、临潼石榴、玉雕、皮影、唐壁画摹本、西凤酒 、红米、黑米、秦椒、天麻等
湖南土特产
湘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菜、湘瓷、白沙液酒、 浏阳花炮、菊花石雕、铜官镇陶瓷、龙须草、龟蛇酒、洞庭银鱼、长沙南橘等。
吉林土特产
人参、貂皮、鹿茸、杜绢花雕、君子兰、吉林白山木画、通化葡萄酒、德惠草编等
山西土特产
汾阳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情徐老陈醋、晋祠大米、定坤丹、并州剪刀、太原玉雕、推光漆器、面塑工艺品、刀削面等
安徽土特产
黄山毛峰茶、祁门红茶、屯溪绿茶、古井贡酒(明朝的“贡酒”,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被列为国宾用酒), 宣纸、微墨、泾笔、芜湖铁画、发绣等
福建土特产
脱胎漆器、角梳、纸伞、寿山石雕、软木画、茉莉花茶、海蚌、福橘、福州软木画、马蔺草编、 荔枝、橄榄、八宝印泥、文昌鱼、水仙花等。
四川土特产
柳叶贡烟、蜀绣、蜀锦、全兴大曲酒、成都绢扇、瓷胎竹编、民间桃花、漆器、盆景。
山东土特产
名土特产:绣花、发绣、羽毛画、面塑、阿胶、黑陶、木鱼石等。
风味食品:平阴玫瑰、糖酥煎饼、罗汉饼、龙口粉丝、八枇果子、螺丝糕。
浙江土特产
名土特产:西湖龙井、杭州丝绸(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杭州织锦(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天竺筷子、绸伞等
风味食品:西湖醋鱼、叫花童子鸡、东坡肉、龙井虾仁、荷叶蒸粉、干炸响铃、脆皮乳鸽等。
湖北土特产
孝感麻糖、青山牌麻烘糕、桂花酥糖、月湖藕、特制黄河楼酒、武昌鱼、龙须茶、保康茶叶、尧治河板栗
5条其他回答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哈萨克族的禁忌: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喝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瑶家的禁忌: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瑶族祭神,忌用狗、蛇、猫、蛙肉。   羌族的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高山族的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藏族同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维吾尔族的禁忌: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  回族: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 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在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他人短处,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壮族: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石鼓山下。石鼓山峻峭耸拔,风景宜人,唐代元和年间,李宽在此筑庐读书。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李士真重建书院。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韩愈、周敦颐、朱熹、张颉⒎冻纱蟆⑿疗病⑽奶煜椤⑿煜伎汀⑼醴蛑冉吁嘀链耍蚪惭谕剑蚋呈骷牵蛱獗诳瘫蜓坝睦渴ぃ滴彻邸J氖樵盒藿ㄓ诤庋舯笔纳缴希讲⒉桓撸厥葡找嫠⒄羲换峥,遥对耒河口。明清时书院不断扩大,原有的楼、阁、亭、祠等建筑物,都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焚毁。今故址内还有明、清碑刻多处。解放后对书院进行了修复,培植了树木花圃,建以亭榭,现已成为重要的游览胜地。1944年6月,石鼓书院毁于日军炮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陶铸来衡阳视察时,要求恢复衡阳的石鼓书院。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限于历史条件,只是在废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园,无法恢复当时的建筑和陈列。199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古代书院”即宋代四大书院邮票时,事先曾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终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代之。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 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初为唐代贞元元年(78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出入跟随,人称之白鹿先生。后李渤为江州刺史,于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其实并没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怀抱,貌如洞状而已,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 唐末兵乱,高雅之士来此读书。南唐开元年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园学”。宋初扩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军,到白鹿洞书院察看遗址,请孝宗批准,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亲任洞主,亲自讲学,并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至此,白鹿洞书院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誉为“海内书院第一”,“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我国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24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自宋至清的700年间,白鹿洞书院一直是我国宋、明理学的中心学府,陆象山、王阳明等都曾在此讲学,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 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现在,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1928年,胡适来到白鹿洞书院,并对其赞不绝口。胡适盛赞白鹿洞有两个原因,一是“白鹿洞书院是最早的书院,是我国书院的‘四大祀宗’之一”;二是朱熹亲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在他的《庐山游记》中,他有一段著名的论断:“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白鹿洞书院的自然风光极为毓秀,四山环台,古木苍穹,溪水古桥,别有洞天,现已成为文化旅游的佳镜。院内松柏交翠,花草争芳,环境幽静秀丽。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的字画卷轴,最珍贵的则是《五百罗汉罗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白鹿洞书院,在儒家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凭借庐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依靠历代文人学者和热心教育者们的精心耕耘,获得了一种精深文博的厚实,区别于庙堂式的州、府、县学,令人向往、探索和追求,这正是它一千余年来生命力的所在,精魂所在,魅力所在的缘由。 白鹿油书院现存在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建筑体均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初设讲堂5间,斋室52间。 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 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著名理学家张木式主持岳麓书院,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从而培养出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湖湘学派多数学者也在岳麓书院学习过。一时间,大批游学的士子前来书院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当时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传习理学的基地。南宋淳熙七年(1180),张木式去世后,朱熹、真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播理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朱熹还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称。 从元、明至清初,由于战乱,岳麓书院曾两度遭到焚毁,后来虽然得以重建和恢复,已不复旧观。清初。书院被禁。后康熙为了表彰理学,放宽书院政策。康熙二十六的(1687)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以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又御书“道南正脉”匾额送至岳麓山,岳麓书院又得以复兴。复兴后的麓书院,除了对斋舍屡加扩建外,其书院性质也由民办而逐渐演化为官办。随着乾嘉考据学的兴起,岳麓书院往往由从事诂经考史的著名汉学家主持,学习的内容也由理学转向经史考证,特别是在王文清主院期间,更以“群经教授诸子”。此后罗典任山长,“唯以治经论文,启诱后进”。道光年间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增设“湘水校经堂”,专以研习汉学为主。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是王先谦,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经学家。 清代的岳麓书院,集聚了一代常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师,培养出诸如王夫之、陶树、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两边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石刻“忠、孝、廉、节”四个高1.6米、宽1.2米大字。左右两廊有清欧阳正焕所书“整齐严肃”石刻。讲堂屏风正向刊张村撰《岳麓书院记》。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 嵩阳书院学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唐朝,兴盛于北宋,一直到了清朝末年,兴学堂以后书院制才被废除。教学特点: 嵩阳书院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经过近千年的衡读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其特点主要是、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的机关,又是学术研究的机关,实行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2、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进行讲会,开展争辩。3、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受地域限制。4、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采用问难论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书院内的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知训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高尚品德气节感染学生。 嵩阳书院,是中州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我国古代的高等学府。 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登封是尧、舜、禹、周公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对学生一团和气,平易近人,讲学鲜感,通俗易懂,宣道劝仪,循循善诱。学生虚来实归,皆都获益,有“如沐春风”之感。康熙辛卯年,全省在开封选拔举人,录取 名额一县不足一人,仅登封就中了五个。名儒景冬,就这于嵩阳书院,中进士后,曾九任御史。嵩阳书院正是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声名 大振,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 院内的汉封将军柏人称“稀世珍宝”。 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 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三将军柏毁于明末。 关于将军柏树龄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该树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二将军柏比大将军柏大得多,为什么被封为“第二”呢?这里有个“先入为主”的传说,动人的传说,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的墨客泼墨挥毫,赋诗赞颂,更留给人们以启示。 巍巍将军柏,给嵩阳书院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浓郁的感染力。 门外的大唐碑素有“嵩山碑王”之称。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古时,人们是怎样将这么重的碑帽主上去的呢?千百年来,凡到嵩阳书院的游人都要提及这个问题。在民间,“智立唐碑”这个充满智慧的传说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成为品赏大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嵩阳书院在我国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瞻富,景观奇特名扬古今。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环境幽雅、景最清、石幢莠纪故宫铭而文明。书院主要文物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朝的“大唐碑”。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以圣地之后,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这的历程。但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除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因为商丘在唐供称为睢阳,北宋景德三年(1006)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 应天书院位于商丘旧城州之东。其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于1006年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l009年,宋真宗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 后该书院在曹诚等人尤其是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扩展。宋仁宗初年,著名文学家晏殊出任应天知府,聘请著名学者王洙为书院“说书”,王洙博学多才,应天府书院在他主持下“其名声著天下”。仁宗景佑二年(1035),应天府书院改为府学,晏殊又聘请因服丧而退居睢阳的范仲淹执教,任教期间,范仲淹撰写《南京书院提名记》。当时的应天府书院,是中州的一大学府,据《宋史》记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晏殊)始。”从大中祥符以后的二十余年间,应天府书院的学生“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明正德六年迁城,应天书院也迁往今地--城内中山东二街路北。现存有大成殿、明伦堂、月芽池等建筑。原大成殿内立有孔子和其弟子的牌位,明伦堂为学堂。这两座建筑均为歇山式建筑。大成殿为祭孔之地,明伦堂为应试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重建中
中国四大书院
  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起于唐,盛于宋,传统书院主要以讲学研修、藏书出版、接待访学等为重要功能,历史上,岳麓、白鹿洞、石鼓、嵩阳等四大书院曾盛名天下。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初设讲堂5间,斋室52间。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
  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至今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著名理学大师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称。
  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两边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石刻“忠、孝、廉、节”四个高1.6米、宽1.2米大字。左右两廊有清欧阳正焕所书“整齐严肃”石刻。讲堂屏风正向刊张村撰《岳麓书院记》。讲堂前中庭两侧有半学斋、教学斋。半学斋之西为“湘水校经堂”。讲堂后建有御书楼,楼前有拟栏、汲泉两亭。书院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粪奏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民国元年废学堂,拟在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未成。1926年,复以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后被日军飞机两次轰炸,炸毁斋舍及御书楼。1945年后,柳士英等曾主持修复.年大修后,已复旧观.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
  初为唐代贞元元年(78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出入跟随,人称之白鹿先生。后李渤为江州刺史,于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其实并没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怀抱,貌如洞状而已,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
  唐末兵乱,高雅之士来此读书。南唐开元年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园学”。宋初扩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军,到白鹿洞书院察看遗址,请孝宗批准,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亲任洞主,亲自讲学,并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至此,白鹿洞书院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誉为“海内书院第一”。自宋至清的700年间,白鹿洞书院一直是我国宋、明理学的中心学府,陆象山、王阳明等都曾在此讲学,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我国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24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
  白鹿洞书院的自然风光极为毓秀,四山环台,古木苍穹,溪水古桥,别有洞天,现已成为文化旅游的佳镜。。院内松柏交翠,花草争芳,环境幽静秀丽。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的字画卷轴,最珍贵的则是《五百罗汉罗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始建于公元484年,武则天封嵩山时曾以这里为行宫,至宋仁宗时,正式定名为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学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唐朝,兴盛于北宋,一直到了清朝末年,兴学堂以后书院制才被废除。嵩阳书院,是中州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我国古代的高等学府。宋代洛派埋学程、程硕、司马光、范仲淹均在此讲学,院内的汉封将军柏人称“稀世珍宝”。门外的大唐碑素有“嵩山碑王”之称。嵩阳书院在我国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瞻富,景观奇特名扬古今。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环境幽雅、景最清、石幢莠纪故宫铭而文明。书院主要文物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朝的“大唐碑”。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位于商丘旧城州之东。其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于1006年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l009年,宋真宗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
  后该书院在曹诚等人尤其是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扩展。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辈出,显盛一时,后人还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以兹纪念。
  那些地方都已经变成文物保护单位了!!!
  哪是给你借书看的地方
念珠又称作佛珠, 数珠等, 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 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
  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 能生诸种功德, 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
  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N, 念诵N,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
  古都有以璎珞N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
  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
  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
  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於后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
  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
  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
  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念珠的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也是我们目录中所分的手珠, 持珠及挂珠。
  手珠 -- 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
  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 -- 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
  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 -- 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
  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
  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
  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我们为了方便介绍, 所有一
  百零八颗的念珠也称为挂珠, 但一些较细的不一定可以戴在颈上, 敬请留
  意。   念珠的颗数   念珠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现举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参考:   1.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 54, 27 颗
  2. 木[木患]子经 108 颗
  3. 陀罗尼集经 108, 54, 42, 21 颗
  4. 数珠功德经 108, 54, 27, 14 颗
  5. 文殊仪轨经 , 54, 36, 27, 18 颗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
  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现
  将常见的颗数意义简述如下:   1080 颗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
  六界: 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
  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 颗 --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
  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
  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
  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 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 --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於携带将 108 颗除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
  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於携带将 108 颗除六份。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颗 (亦有二颗), 母珠又称
  达磨珠。数取 (亦叫隔珠, 间珠) 用以分隔一定颗数的佛珠。记子又称弟子珠, 是串
  在母珠之另一端, 多以十颗为一小串, 表示十波罗蜜, 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次时即拨
  动一记子以为纪数。如在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 称为助明、
  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是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   念珠的质料   念珠的质料是品种繁多, 由矿石, 果质, 骨, 陶瓷等等都有, 个人可以自己喜爱选择,
  而一些经书亦有记戴念珠制造的用料, 现开列其中一部份供参考:   陀罗尼集经 -- 金、银、赤铜、水晶、木[木患]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料
  合成等。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 香木、[金俞]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
  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
  般若经 --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   现将各质料念珠分类简述:   金、银 -- 金、银所造的念珠较为少见。
  琉璃 -- 琉璃是珠或玉石的一种, 与今日的玻璃是不同, 多用作制造各类器皿, 有不同
  的颜色, 琉璃最大的特色是任何物品接近它也会被它的颜色同化。
  砗磲 -- 砗磲是海中的大蛤的壳打磨成珠。
  玛瑙 -- 玛瑙是结晶石英, 次玉石类, 有很多不同的颜色, 包括常见的黑色, 红色, 原
  色, 灰色, 天眼石等等, 因它也是佛教七宝之一, 故是念珠最常用到的石类。
  琥珀 -- 琥珀本是一种树脂, 因藏於地下千万年而成, 火烧有香味, 中国古代亦有用琥
  珀作药, 琥珀因出产地及环境不同而有很多种类, 有透明金黄色的金珀, 不
  透明黄色的蜜蜡, 朱红色的血珀, 黑色不透明的C珀, 还有内含杂物的花珀
  等等。琥珀历来被视为珍宝之物, 佛弟子亦多用作供佛及做成念珠。
  珊瑚 -- 珊瑚是产於海中由动物所分泌的石灰质, 主要是红色, 因是经历千万年而成,
  故被评为宝石类。一般人认为珊瑚是有驱邪及逢凶化吉的功用。
  菩提子 -- 菩提子是一种叫川壳的草木植物所结的果实, 而非菩提树所结的果, 菩提
  树所结的果实是叫金刚子。菩提子亦有很多不同的果实, 按表面花纹分为
  有: 星月菩提, 草菩提, 凤眼菩提, 龙眼菩提, 另不同地方出产亦有分为: 天竺
  菩提, 天台菩提等等。
  金刚子 -- 金刚子是由菩提树所结的果实。
  玉石 -- 中国人爱好玉石, 所以亦有用玉石来造成念珠。
  宝石 -- 宝石种类极多, 常见用作念珠的有: 虎眼石, 青金石, 金沙石, 绿松石等等。
  果实 -- 能用作念珠的果实常见的有: 木[木患]子、摩尼子、陀罗尼子、太阳子等
  等, 较罕有的是: 缅茄、五眼六通等等。至於果实的核亦有用作念珠, 但一
  般都会刻成花纹或罗汉, 常用的有桃核及橄榄核等。
  骨角 -- 象牙、牛骨、犀牛角、牛角等都有用作念珠, 而且多会加上雕刻, 不过近年
  象牙及犀牛角的念珠因禁售已是很少有售。
  陶瓷 -- 陶瓷念珠多是绘上佛像、菩萨、罗汉等, 因陶瓷易碎, 一般陶瓷念珠多用作
  鉴赏之用。
  水晶 -- 水晶是硬度很高的矿物, 有不同的颜色及种类, 亦是极受欢迎造成念珠的质
  料, 一般水晶有透明白水晶、紫晶、粉晶、发晶、茶晶等等。
  竹、木 -- 竹及木亦有用作念珠, 而木的念珠亦有很多种类和普遍, 包括: 紫檀木、沈
  香木、黑檀木、伽楠木等等。
  其他 -- 包括玻璃、塑胶、合金等等。   念珠的持用   一般持念珠念佛是由母珠旁的念珠开始, 每念佛号、经文或咒语一遍即用心捻掐一
  颗念珠, 间珠不算, 如有记子每捻珠念佛满一串珠时即拨动一记子, 而捻珠至母珠时
  多不越过, 而逆向而回, 因为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所戴, 各念珠表示观音, 母珠表示
  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 故捻珠至母珠时要逆向而还, 否则即犯越法罪。   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 其他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 如
  对持珠及念珠有个别问题, 可请示经常出入的道场出家人或前辈同修。   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们念佛诵经主要是内心, 不要被物所系, 被物所碍。更不要被困
  在手上的念珠是什N质料, 要多少颗数, 要如何掐捻, 要拿在左手还是右手, 放高拿
  还是垂下。我们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 也不必要强求庸人自扰的持珠方法, 如「金
  刚经」所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念珠也是相之一, 所
  以我们使用时不要过份计较它
以佛、道教为主要宗教的中国,戴手珠的习惯来自于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称作佛珠、数珠等,是人们在念佛时纪录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着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就能生诸种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于可让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在中国民间即使非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习惯,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挂珠三大类。念珠也称作佛珠、诵珠、咒珠、数珠等。这里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念珠的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亦有视乎手腕粗细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0 颗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 1080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迷时被十八界转,悟时转十八界。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在经书中也有记载――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觉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的象征意义。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其它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人佩戴只取其保平安的意思,无太多忌讳。 手镯及手珠跟戒指一样有平衡左右身体能量的作用。并且因为手腕的脉搏与心脏连接在一起,所以长期佩带手珠或手镯便会增强心轮的开发,增加爱与被爱的包容力,佩带在左手右手都可以,由自己的感觉来决定。 佩带粉晶及绿色晶石类(绿发晶,绿幽灵,东菱石等)手珠的效果最为明显。钛晶、黄水晶或琥珀的金黄色力量,也有招偏财的力量,可以搭配绿色捷克陨石子,以发挥加乘的力量。 除了上述的珍宝类、菩提类、宝玉石类、果实(核)类、竹木类之外,皆应属于此项。牛角、牛骨、犀角、象牙等由于律制所限,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藏传佛教甚至还有用人头骨来制造佛珠的,佩带或持用这些佛珠,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来。同时,还会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用陶瓷、紫砂、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这些形态各异的佛珠,也同样会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加功用行――佛珠的持用方法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告大众言:
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游檎撸衅槐榈酶GП叮羟笸罘鹁煌良疤旃撸κ艽酥椋蝗粲昧游檎撸衅槐榈酶M虮叮蝗粲靡蛲勇也嫖檎撸衅槐榈酶0偻虮叮蝗粲梦诼勇也嫖檎撸衅槐榈酶G虮叮蝗粲盟檎撸衅槐榈酶M蛲虮叮蝗粲闷刑嶙游檎撸蛴闷睿虻殖郑幸槐槠涓N蘖浚豢伤闶芽尚A俊[24] 此外,在《摄真实经?建立道场发愿品》卷下、《守护经》、《瑜伽念珠经》中,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为殊胜。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在《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数珠功德经》里边,文殊菩萨为大众讲述了佛陀往昔因地当中的一段故事,以释群疑:
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曼殊室利菩萨言:乃往过去有佛出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邪见坏心,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之所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见,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其实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应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子乃重苏。外道欢喜赞言: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时诸外道闻此事已,舍邪归正,发大菩提心,信佛神力不可思议。以此因缘,世人皆号为延命树。其菩提树遂有二名:一名菩提树,二名延命树。[25] 不管怎样说,选择一串菩提子的佛珠,在心中念诵经文、咒语或佛菩萨的圣号,可以驱除烦恼,消除报障,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对于帮助我们修行实在是大有裨益。 前面讲过,佛珠可分为三个种类,即持珠、佩珠、挂珠,而一般的念佛者,大多选用持珠。持珠的姿势,亦可分为二种,单手持珠与双手持。单手持珠,大多用于站立、经行的时候;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其方法是将佛珠置于两手之间,呈交叉状,把母珠放在一侧,掐捻一周,回至原处即可。其实,根据《佛像图鉴》一书记载,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左手、右手、单手、双手、提高、垂下、平胸、齐膝,各种动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强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过程中,经常有人会遇到要不要跨过“佛头”(母珠)这类问题。因为在经典中曾有: 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 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 慎莫蓦过越法罪,皆由念珠积功德。[26]
经有记载,故而才有此一说。假如念诵者,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如是念诵的人,除了把佛珠当作精进、记数的工具外,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佛理的话,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可用“佛、法、僧”三宝,或“戒、定、慧”三学来观想,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二手持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皆得成就理事法。 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安臂, 所说言论成念诵,以此念诵净三业。 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若修真言陀罗尼,念诸如来菩萨名, 当获无量胜功德,所求胜愿皆成就。[27] 再者,密教中由于三部(胎藏界)、五部(金刚界)修法之不同,对于佛珠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与平时常用的佛珠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据《苏悉地羯罗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用莲花子珠,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珠。”又据《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花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辑要》一文说:“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用水晶珠,修坏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另外,密教的经典对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详细规定。从五部而言,《摄真实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花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羯磨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从三部而言,《苏悉地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莲花部以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金刚部以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八罗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