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135师特别战斗小组讨论时教师做什么具体做什么的。

曾在162师战斗、工作过的部分首长简历
162师历任师长
第一排:丁盛、吴瑞山、韦统泰、韩怀志、徐立树、耿志刚;
第二排:王明德、李九龙、黄秋贵、宋德开、黄栋甲、蒋于华&&
第三排:刘顺开、王太顺 李晓星 戎贵卿 胡武帅 公茂栋
135师[162师前身]在云南驻防时,师首长们的灿烂笑容。
前排左起;付政委李相臣,参谋长贾理,付政委丁文华,师长王明德,政委李蔚华,付政委孙呈祥,后勤部长孙会全,付师长郑金海。
后排左起;付主任曹键芝,付参谋长冯英魁,付参谋长周伟,后勤付部长白恩荣,付主任张德富,付政委赵瑞,付参谋长张英新。
原第四野战军45军司令部机要科 王玉珉科长 河北保定人 现年应90岁 妻子叫张君有知情者请与原老丁联系。联系电话:
&王邦忠 现年104岁
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小山下村小组人,1906年5月出生,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1年先后参加了当地赤卫队及少年先锋队,后转入独立营,历任红9军团军部通讯员,红9军团军部特务连战士,32军军部机枪连班长,延安警卫团一营一连排长、连长,67团连长,补充师2团一营一连指导员;1949年5月后,历任广西德保县大队代理教导员、德保县人民政府人事科长,广西百色地区医药公司、盐业公司、右江宾馆经理,1972年12月离职回兴国县定居。
王成连,男,,1923年10月出生于崖西镇西藏村,曾任省军区副司令员。
王成连 - 军旅生涯
1940年7月,王成连在荣成县入伍,1943年2月加入。
时期,王成连历任山东省胶东五支队3团2营副班长、班长、山东抗大三分校学员、五支队3团2营副排长、胶东东海分区独立团、教导队区、独立团副连长、、30旅68团副营长等职。参加过俚岛、水道、顽底、柞村等战斗。
时期,王成连任热辽军区30旅68团2营副营长、。1949年8月任江西芦西四野45军134师402团副团长。参加过和、、、、等战斗。衡宝战役中受军区通令嘉奖。
成立后,王成连任江西芦西四野45军134师402团。1952年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合成战术教授会教员。1953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例总结工作。195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二部二班班主任。1963年1月任北长山守备区副司令员。1965年8月任德州军分区副司令员。1970年3月任聊城军分区司令员。1978年任荷泽军分区司令员。1980年12月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王成连到省军区工作后,认真按照军委、总部和军区党委的指示精神,结合省军区部队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为省军区全面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3年7月,王成连离职休养。离休后,他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关心部队建设,关心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发挥余热,充分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日,王成连因病医治无效,在逝世,享年81岁。
日生,河北平山人。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团部工作。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测绘员、班长、见习参谋,八路军129师新编1旅1团特务连连长等职。1941年入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侦察科参谋,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部侦察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察热辽军区27旅31团参谋长、辽西支队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2团副团长,第四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2团副团长。1950年4月起任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5师405团团长,军文化速成学校校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兵团第54军130师副师长,1954年4月任陆军第54军135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11月任师长。1957年6月任陆军第54军参谋长,1964年11月任副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1969年5月至1980年5月任陆军第54军军长。1980年5月至1985年3月任总参谋长助理兼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1982年8月免兼职),1985年5月至1992年10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共十大、十一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房扬达,日生,河北省定兴县房家庄村人。曾用名房春达。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独立第三支队干训所学员,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二十五团队政治指导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员,第一军分区二十五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报据地反“扫荡”战役战斗。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热辽纵队第二十七旅七十团政治处股长,热辽军区独立第十七旅七十团营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帅七十团营长,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司令部科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O三团副团长,第一三四师四O二团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西海岸防御指挥部第五十四军一三四师四O二团团长,第一三四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军长,国防科委第一研究院军管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第四十三军副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青藏平叛、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作战。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出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1年6月晋升为上校军衍。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唐元亨,1923年12月生,河北省徐水县人。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第支2队战士、班长,第2军分区教导队学员,第2军分区河南区队排长,第19团排长,教员,连长,晋察冀军区冀晋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部队训练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冀晋纵队第2旅6团司令部作战参谋,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热河军区独立第13旅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副科长,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2师66团司令部副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45军133师398团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45军133师398团参谋长,建国后,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广西军区第45军133师398团副团长、团长,志愿军第45军133师397团团长,志愿军司令部训练处副处长,解放军副师长,成都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处处长,高等军事学院学员,成都军区司令部军训部部长,成都军区独立师师长,四川省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陆军学校训练部部长,成都陆军学校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赵举(1924--)山东梁山人,一九四一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一九四八年一月任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二营教导员,参加天津战役战中光荣负伤。一九四九年四月随部队南下,任营长,一九五三年一月任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副团长,一九五五年初任五十四军一三四师四百团团长,一三四师参谋长。一九六四年任五十四军一三零师副师长;一九六六年任一三零师师长。一九七零年任五十四军参谋长,一九七八年任河南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郑金海(91.7)  汉族。河北曲阳人。1939年11月参加八路军。
194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11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1月 参加八路军   
1940年01月 聂荣臻警卫连警卫员  
1946年04月热东18纵队特务连副指导员   
1947年10月 第8纵队24师72团8连指导员   
1949年04月 45军135师405团一营副营长   
1950年04月 45军135师405团一营营长   
1952年05月 45军135师405团副团长   
1954年03月 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员   
1958年05月 54军135师405团副团长兼参谋长 
&&  1959年12月
54军135师405团团长   
1964年04月 54军135师副师长  
1969年12月 54军160师师长  
1978年03月 北京军事学员高级系学员   
1978年06月 54军副军长  
1980年12月 43军副军长  
1984年03月 离职休养   
1991年07月 因病在洛阳逝世
&张英新()
  河北献县人,日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副参谋长。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1月入党。1939年曾在著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手下工作半年直至白大夫因病逝世。参军时尚不满12岁。曾先后担任通信员、卫生员、骑兵通信员和首长警卫员等多项工作,擅长骑马、驾驶汽车、摩托车和坦克等多种交通工具。熟悉通信和作战业务,对司令部工作驾轻就熟,尤其擅长沙盘讲解和作业,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都深得上级领导和机关干部的信任与赞誉。
  1942年1月任抗大二分校第三团调剂员;1946年任八纵二十四师通信科参谋;1950年任二十四师四O三团通信股股长、作训股股长;1952年10月任二十四师四O三团副参谋长;1954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58年任一三五师炮团参谋长、副团长;1965年任一三五师炮团团长;1968年任一三五师副参谋长;1970年1月任陆军十一军副参谋长。1939年参加黄土岭反扫荡;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1942年参加五一反扫荡;1944年参加攻打绕阳县城、武强县城战斗;1945年三次参加攻打武强、献县战斗。1947年参加攻打建昌县和秋季战役的杜家屯、梨树勾门和二次杨章子战斗。1948年参加新立屯战斗,辽沈战役;1949年参加平津战役、衡宝战役;1950年参加进军两广战役;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1954年至1958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期间,曾两次参加方队训练,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79年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战后曾参加中央军委相关会议并在其他军区部队介绍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在围打河北献县县城敌人碉堡时曾被日本鬼子步枪打伤,致使小腿肌肉部分萎缩。战争年代由于作战勇敢曾荣立大功一次、小功四次。1955年被国防部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31098人获得)和三级解放勋章(54879人获得),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50159人获得),1965年取消军衔制时为中校军衔。
李九龙(03.11.29)  汉族。(今唐山丰南区)人。
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参加工作。
  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任冀东军区57团3连战士,晋热辽军区18分区27旅74团4连战士,辽西支队2大队4中&&
队& 副班长,热东18分区独立营1连通信员,第8纵队24师72团1连副班长、班长。
  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2团1连副排长。锦州战役1连爆破组组长战斗圆满的结束了,左肩被美制手雷弹片击中负重伤,暂转至后方医院治疗。在庆功会上,师首长宣布了对他的褒奖,1;任命为一连三排长。2;荣立大功一次。3;授予爆破能手光荣称号。
  1948年9月锦州战役后任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2团1连3排长、
1949年1月天津战役时第45军135师405团3连排长。 连长腿负重伤撤下战场。营长即命代理连长指,3连记大功一次,他个人荣立一大功,并授予他勇敢奖章一枚,爆破能称号。战后晋升为3连付连长
年轻时的李九龙
  1949年4月参加衡宝战役任陆军第45军135师405团2连连长。二连荣获三好连称号“战斗好,纪律好,巩固部队好”。并集体荣立大功一次。个人荣立大功二次,获战斗英雄称号,并授予英雄奖章一枚。
  1950年任陆军副营长。
1952年10月任54军135师404团1营营长。
  1955年任陆军副团长。
  1956年任陆军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副团长、1961年代团长。
  1962年任陆军团长。
  1968年任师副师长。
  1970年任陆军师长,1979率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78年-1979年在军事学院&
高级系学习)。
  1980年任陆军军副军长、军长。
  1985年6月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月在国防研究系学习)。
  1990年4月任总后勤部副部长(保留正大军区职待遇)、党委副书记。
  1991年9月-1994年10月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书记。9届全国人大代表、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共12-14届中央委员。获3级解放勋章。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日因病在逝世。
某集团军原巡视员赵瑞同志逝世&《前卫报》&
赵&&&&瑞()&
&离休干部、某集团军原巡视员赵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河南省新乡市逝世,享年81岁。&&
赵瑞同志是河北易县人,1927年1月出生,1943年1月入伍,1944年1月入党。他历任战士、班长、学员、指导员、副教导员、1952年10月任135师404团3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军政治部直工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3年5月离休。1988年7月他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484团四任团长的任职情况为:邓金贵:1960.08——1964.05;梁朝哲:1964.05——1965.12;李金友:1971.04——1975.11;邓宗球:1975.11——1977.06.
三个副军:王建国
1945.05——1946.04在我团当参谋长,年担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张维:7.08担任二营教导员,后来担任沈阳军区工程兵部副政委,他早已去世,他爱人已经改嫁,他儿子曾在沈阳电信局工作。冰野:6.04担任我团副团长,后曾经担任海军23基地司令员,他女儿叫冰燕华,曾在海军总医院工作,现在可能已经退休。
485团团长张国顺师付师长、军后勤部付部长,现在安阳军分区。付团长田儒斌转业后在重庆涪凌武警支队仼参谋长,&团政委李文友,宋生师付参谋长,师军务科李天权副科长
王占山同志历仼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并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尔后仼安阳分区副司令员直至离休。
135师炮团杨俊忠团长转业在德宏州
&梁广双:1944年1月生,四川省蓬安县人。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程度,大校军衔。1964年12月任陆军第130师388团三营炮兵连战士,1969年3月任炮兵连排长,1969年9月任388团政治处青年股干事。1971年5月任160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1973年9月任160师478团政治处副主任,1974年6月任160师480团团政治委员。1979年2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1979年9月进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80年11月任160师478团政治委员,1982年3月任160师副政治委员,1983年5月任师政治委员。1984年12月任161师政治委员,1985年10月任162师政治委员,1989年4月任三门峡军分区政治委员,1997年2月任濮阳军分区政治委员,1999年3月休养。
克难奋进是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保卫边境战斗的回忆
襄阳市军休二所离休干部& 刘臣陶
20世纪70年代末的2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这次作战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部队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缺乏实战锻炼,且地理环境复杂,对作战造成较大影响,其艰难困苦程度不亚于我军有史以来的历次作战。我作为步兵团团长,有幸率部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艰难困苦面前,我军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较好地完成了作战任务,维护了祖国南疆的和平与安宁。这次作战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每每想起作战的场景,仍使我激动不已,思绪万千。实践证明,任何时期,任何时候,始终保持克难奋进、昂扬向上的斗志,就能使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闲暇之余,我将作战中亲身经历的几个片段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勉。
手榴弹显神威
三营七连首先渡过平江,任务是拿下325高地。此高地高出地面约200米,敌人在此配备了较强的火力,轻重机枪不停扫射。晚11时许,连长刘洪彦首先令七班长王顺华率一个班,利用浓雾隐蔽接敌,实施抵近侦察。该高地地形复杂,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七班战士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艰难地攀爬到距山顶约30米处,直到能够听到敌人说话声才隐蔽下来进行观察,摸清了敌人堑壕等工事以及火力配置情况,并迅速向连长报告。由于是夜间作战,无法准确向炮兵指示目标,且当时步兵武器****较差,根本无法用强大的火力消灭敌人。鉴于此,连长刘洪彦果断地亲率一个排,呈扇形队形摸到敌阵地前沿作短暂潜伏,决定用手榴弹消灭敌人。他要求全排每人准备一颗手榴弹,拧开弹盖,然后一声令下,几十颗手榴弹一齐投向敌人阵地,随着猛烈的爆炸声,在敌人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全排一跃而起,向山头猛扑过去,一举拿下325高地,打死敌人13人,余敌逃窜,缴获重机枪1挺和部分武器弹药。刘洪彦同志因英勇果敢、指挥有方,被记一等功;七连被记集体一等功。
两块牛肉干
自2月14日凌晨从部队驻地出发到入越后打完第一仗,这期间我们基本没有睡过安稳觉,困了顶多打个盹。这一仗下来,我困得实在顶不住了。在路边吃饭时,吃着吃着就身不由己地躺下了,饭碗从手里滑落地上竟毫无知觉。刚躺了一会儿,军副参谋长姜显臣来到我身边,他本来是想马上同我商量事情的,一看我这个样子,不忍心立即叫醒我,就在我身边坐下,约半个小时后,他才不得不叫醒我,一起上路,告知马上要准备攻打高平。在打高平的前一天,师长李九龙找我部署作战任务,一见面就先问我:“刘臣陶,我很饿,你能不能帮我搞点什么吃的?”我说:“我想想办法吧。”由于部队已经轻装,不可能在其他同志那里找到吃的,我只得在自己身上掏摸,七摸八摸,还真摸出了两块卤牛肉。原来这是我从驻地安阳出发时,我大女儿给我塞在挎包里的,这几天把它给忘了。李九龙师长和我一人一块,津津有味地嚼起来。尽管牛肉已经硬梆梆的,但此时嚼起来,那感觉真胜过一切美味佳肴。
戎马一生,清风两袖――李林峰
李林峰原名李体林,男,汉族,1921年2月出生于唐县第农场李八廒村。194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营长。1944年9月至12月任丰滦联合县第五区区委书记。1945年9月,任丰滦――滦南县办事处第四区区委书记。1947年2月任丰南县第一区区委书记。1947年10月车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团政宣教股干事。1949年1月至1949年6月,先后任中南军区营房部设计科科长。1952年9月,任中南军区营房部设计科科长。1952年9月,任中南军区营建部设计处副处长。1955年2月,任中南军区营建部设计处处长。1956年3月,任广州军区后勤营房部设计处处长,同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58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学习。1961年3月,任广州军区后勤营房部二建处处长,1962年8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4年5月,任广州军区后勤十九分部司令部副参谋长。1965年7月,任广州军区后勤十九分部副部长。1969年11月,任广州军区后勤十九分部部长(行政十二级正师职)。1986年6月离职休养,1986年6月至1993年2月,任广州军区十九分部离休干部休养所党委书记。日因病逝世,享年72岁。
李林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留下年迈的爷爷、母亲、弟弟、妹妹和他,使家庭生活雪上加霜。李林峰是长子,12岁就坦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母亲心疼儿子,省吃俭用,辛苦劳作,让他读了几年书。在学校任教的老师是保定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少年的李林峰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启蒙。1943年,地下党组织派张广志到丰滦联合县第五区李八廒村从事革命活动,经孙家村村党支部委员李志明的暗中联系,秘密地住进了李林峰家中。经过朝夕相处,张广志喜欢上了这个青年小伙子,经常给李林峰讲革命道理,谈革命形势。在张广志的启发教育下,李林峰迅速成长,经张广志介绍于1943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弟弟、妹妹、弟媳也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斗争中。自此,李林峰的家就成了地下党和八路军的堡垒户,成为李八廒村抗日活动的中心。1943年,李林峰与张广志一起,创建了李八廒村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他积极发展、壮大了党组织,建立了民兵、妇女群众组织,发动群众与本村恶霸地主“海大王”李殿杞进行斗争,取缔了“保甲制”,建立了新政权,把李八廒村开辟成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区。
1945年6月,李林峰时任丰滦联合县第四区区委书记。日本侵略者采取“长途奔袭”,“分进合击”战术对冀东进行大规模的“分区扫荡”,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扭转败局,作垂死挣扎。在这样严酷的形势下,作为区委书记的李林峰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他放手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斗争。他带领区小队,对那些死心塌地给鬼子通风报信、破坏抗日的敌特分子给予镇压,从而稳定了群众情绪。为了不让日本鬼子抢走一粒粮、一件衣物,他动员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将粮食物品埋藏起来。同时组织壮大了本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区小队、民兵等组织),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有效地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敌人的蚕食企图破灭了,第四区的抗日斗争形势越来越好。在丰南县区委联席会上,李林峰被县委书记赵光誉为“模范、勇敢的区委书记”。
1947年10月,李林峰奉命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野战部队,任第八纵队二十四师补充团一营教导员,投身于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及衡宝等三大战役。当时,他担任接收俘虏、抢救伤员等战勤工作。根据我军对待俘虏的政策,他耐心做俘虏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提出:“你们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愿意留在部队的,跟我们一起干革命,我们欢迎。去留自便。”当地,俘虏们一致表示:“我们愿意参加解放军,争取在战场上去立功,到那时,我们回家也光彩。”从此,他们成了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壮大了我军队伍。为使全团的伤员得到及时救助,他带领全营干部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从前线把伤员抢救下来,给予妥善安置和及时治疗。正如他回顾这段历史时所说:“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有谁想过个人安危?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漏救一个伤员。”他就是这样带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奋不顾身地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三次大战役中,李林峰因业绩卓著,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并为他记大功两次。
1948年12月,李林峰随军南下,任一三五师四O三团宣传股股长(正营级),负责宣传和筹集军粮等工作。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按照部队的行军路线,所经过的地区都是新解放区,当地的新政权也是刚刚建立。在这种情况下,要筹集大批军粮谈何容易。为更好地完成部队首长交给的任务,李林峰带领干部、战士,每到一处先深入到群众中去,访贫问苦。他身先士卒,为群众担水、扫院子,并积极培养了一批骨干分子,“军民一家”的鱼水关系越来越深厚。为尽快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他们张贴标语,大造革命声势。利用各种场合,采取不同的形式向群众宣读国民党反动派抓丁、抢粮、杀人放火的罪行;宣读我党我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军队。通过这样的宣传发动工作,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热潮,很快完成了筹集军粮的任务,为部队顺利南下,彻底摧毁蒋家王朝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在这次筹粮工作中,李林峰因工作成绩突出,部队再次为他记大功一次。之后,他又参加了广西剿匪战斗,同战友们荣立集体一等功。
全国解放后,李林峰获得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颁发的解放勋章一枚、解放东北纪念章一枚、解放华北纪念章一枚、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一枚、艰苦奋斗奖章一枚、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
1961年3月,李林峰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营房系毕业,回到广州军区后勤部营房部任二建处处长,具体负责领导营房部设计所的工作,成为我军自主培养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军事领导人才。
1963年,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升级,美军开始对越南北方实施大规模的长期轰炸,并直接威胁我国南方的安全。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我军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积极支援,派出了包括工程、运输、高炮等多兵种组成的援越部队的战略后方基地,大量的军用物资在此集散,源源不断地通过湘桂铁路输往越南。
李林峰于1963年8月由广州军区后勤部调往广州军区后勤十九分部(以下简称十九分部)任副参谋长,具体负责仓库、道路建设工作。参差我国大三线建设工作的展开,李林峰于1965年7月被任命为十九分部副部长,全面负责广州军区战略后方基地工程建设。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广州军区后勤部设计所于1965年由广州整体调入十九分部,由李林峰直接领导。十九分部设计所是广州军区唯一军事工程设计单位,担负着我军南方战区的大规模战略基地设计建设任务。李林峰领导设计并施工的大型军事国防工程有:南方某防空导弹坑道体系、南某核心战略指挥中心坑道体系、南方某大型军械弹药坑道库、南方某大型地下油料库工程等。
1969年11月,李林峰被任命为十九分部部长,全面负责十九分部工作。当时的十九分部下辖1个汽车团、1个汽车独立营、2个工程团、4个后方医院和包括军械、军需、卫生、军供等不同各类在内的一百余个仓库,所辖单位遍布湖南、粤桂北地区,兵力过万。由于当时我国周边环境需要,十九分部成为我军南方战区的重要军事物资基地,同时担负着援越抗美和大后方战略基地建设的双重任务。
李林峰严格治军,科学管理部队,身先士卒,在部队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后方基地工程都是开山挖洞,他经常深入基层和战士们一起在烟尘飞扬的坑道内作业,参加炸药爆破、搬运石渣,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战士们的敬重。在对越支援作战中,我汽车团屡遭敌机袭击。李林峰为了摸清敌机袭击规律,多次深入美军轰炸地区,实行靠前指挥,确保了我军供给运输线的畅通。所辖部队成为作风硬朗、风气正派、行动果敢的部队。
1974年,南海西沙之战打响。我军部队由于油料储备出现意外事故,致使我南海舰队出击遇到严重困难。在这危急时刻,李林峰临危受命,迅速指挥油料供给部队行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南海舰队的战勤保障,确保了南海舰队及时出击,为我这收复西沙铺平了道路。西沙之战胜利结束后,李林峰受到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和通报表扬。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十九分部作为南方战区战略供应基地,再次担负起战时后勤保障工作。所辖部队积极行动,出色地完成了我军对越作战部队的军械、军需、军供和卫生保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上级领导多次表扬。
李林峰是我军自主培养的后勤保障军队领导干部,既有先进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创造性地建设了一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作战的优秀后勤保障部队,他领导设计并主持建设的多个南方基地成为我军重要的核心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林峰在担任后勤保障部队领导工作的十余年间,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探索性的贡献,深得我军上级领导的赞赏。
李林峰坚信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政治思想敏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虽然历届军区领导对他都很常识,但他对上从不依附某个人,对下不搞自己的小圈子、不拉帮结派。1981年,老将军洪学智来十九分部视察工作,李林峰在进行工作汇报时,没让秘书准备一页讲稿,一切情况、数字尽在脑海中。他流畅的谈吐、过人的记忆力给老将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后老将军感慨地说:“人才啊!可惜了,发现晚了。”没有深入实际的调查了解,没有脚踏实地的细致工作,就不可能达到这样一种恰似“活材料库”的境界。
李林峰从不居功自傲,不计个人名利。他顾大局,讲党性,正确对待职级待遇,一切服从组织安排。他任十九分部部长16年,工作出色,上级领导赏识,按常理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拔,但每当有人为他鸣不平时,他总是说:“功名是身外之物,咱不去想这个。”淡泊名利、中心事业是他一生的信条。
李林峰为人正直,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负责。他任十九分部部长期间,有一名基层干部因经济问题被审查,经办人在审查期间对其有刑讯逼供现象。李林峰得知后,立即作出“对干部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逼供”的指示,使这个干部的问题得到了公正处理。李林峰逝世后,这个已转业到地方多年的干部闻讯赶来,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对着他的遗像边磕头边哭喊:“老部长,你是我的大恩人哪!”在场人人无不为之感动。
李林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搞特殊化,从不沾公家一丝便宜。有一年,十九份部后勤部门自己生产了一批瓶装咸菜,一位副参谋长叫管理科拿了一些送给分部各位首长们品尝,当送到李林峰办公室时,他谢绝了,让管理科的同志悉数拿回。1990年,干休所食堂因工作需要想购买某厂出产的货运摩托车,李林峰大儿子在该厂工作,他找到有关领导特批了一个指标,帮助干休所以出厂价买了一辆。干休所领导为了表示谢意,买了一些营养品送到李林峰家中。得知缘由后,李林峰说:我儿子为干休所帮点忙那是他应该做的。快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在他的坚决拒绝下,来人只好把这些营养品如数带回。
70年代初期,根据上级政策规定,在部队工作一定年限的临时工可以转为国家正式职工。下级部门经过组织外调、审查,将符合转为正式职工条件的人员名单上报分部首长审批,李林峰的妻子也在其中。结果,所有报上来的人李林峰都批准了,唯独把妻子扣了下来。他对妻子说:“我养得活你,咱不要这个正式工的名份了。”这位解放前入党、为部队服务了20多年的老党员一直还是一位临时工。
李林峰对革命同志古道热肠,对于下级干部职工遇到的诸如夫妻两地分居、子女招工提干、工作调动等各种问题,他总是有求必应,想方设法予以妥善解决,而对于自己的儿女他却近乎“铁石心肠”、“不尽人情”。
为了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他带头将自己的小女儿送到农村去劳动锻炼。几年后,知识青年开始招工返城,他的小女儿当时担任知青团支部副书记,被公社推荐为招工对象。李林峰却把这个招工指标私下让给了一位工程师的女儿,而把自己的女儿留在了农村。
李林峰的小儿子在海军某部服役期满复员回家后,被分配到某拖拉机厂工作,而与他同时复员回来的另一个人却被分配到条件更为优越的某大型工厂工作。小儿子希望父亲能与市里有关部门讲一下,给他调换一个工作单位。李林峰拒绝了他的要求。一气之下,性格一向温顺的小儿子冲他发火了:“你为了别人儿女的工作调动千方百计产、四处奔走,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你管过谁?”面对他最宠爱的小儿子的这番指责,李林峰仍然坚持让小儿子去被分配的单位报到。几天之后,小儿子真的打起背包去这个单位上班了。单位分配他当车间值班电工,晩上值班需要睡在厂里。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小儿子通过刻苦的复习,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走上了自己喜爱的记者岗位。
“你们不要靠父母,要靠自己的本事”――这是李林峰常对儿女们讲的一句话。子女们在李林峰那里没捷径,只有自强、自立、刻苦,自己奋斗。最终,5个儿女领先自身的努力全部完成了高等教育,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中二儿子还考上了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生,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成为了一个技术精湛的心脏外科医生。
父亲的“无情”成就了儿女们的事业,儿女们自强自立,成为对李林峰最大的慰藉。
1986年6月,李林峰离职休养,并担任了广州军区后勤十九分部黄茶岭干休所党委书记,同时仍然担任着广州军区后勤部党委委员和广州军区党委委员的职务。为了使干休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干休所的全面建设,他带领全所一班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筹建编织机厂,他亲自出马到上级部门筹集资金,到下属单位请求支援设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纺织厂建成了,为干休所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生产的产品还曾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对所里的领导班子,他既严格要求又全力支持。支持他们做好对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他们工作中有困难,他总是出面帮助解决。个别老干部对他们的工作有误解,他出面承担责任,说是他这个党委书记没有把好关。只要他一出面讲话,老干部们就心服口服。所以干休所的所长和政委经常讲:“要不是老部长在前面给我们扛着,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做好的。”
读书,是李林峰一生的爱好。离休后,他仍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在他的床头柜上堆放着他喜欢的书报和杂志。其中除了一些时政书籍外,还有《高等数学》、《如何种植蔬菜》、《如何种植花卉》、《食品》等。他还笔耕不辍――写回忆录、写诗歌、写寓言、写小说,甚至还写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离休前,因工作繁忙,李林峰很少顾及家庭。离休后,这个从未进过厨房、不理家事的人转换了角色,竟承担起了全部家务活儿。他照着菜谱学做菜,竟也练出了一手做菜的本领。每到周末,他就穿起围裙,在厨房烧炒蒸煎。儿子们想替他,他还不肯,怕他们做得不正宗,最多只让他们打打下手。当看到儿女和孙辈们将他做的饭菜一扫而光时,他很欣慰,很高兴,说:“爱吃,下回还给你们做。”凸显出慈父的本色和享受天伦之乐的兴奋。
李林峰一生艰苦朴素,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色。在他的家里没有豪华的装修、时尚的家俱,就是一个普通之家。闲暇之余,他喜欢穿上一身粗布衣,扛起锄头在自家门前挖土、种菜、栽花,经常是一身土、一身汗。干活累了,他就一屁股丛在地上,欣赏他一手培育的小菜园、小花圃。在外人看来,他纯粹就是一个老农民。
离休后,远离了紧张的工作,他积极为搞好干休所的工作发光发热。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因而他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广州军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两次出席广州军区先进代表会党代会。
日凌晨,李林峰突发心脏病,经多方抢救,终因心肺衰竭,与世长辞。
李林峰去世后,按照他生前的意愿,妻子和儿女们将他的骨灰送回老家,葬在父母脚下,实现了“活着尽忠,死了尽孝,回归故土”的愿望。
李林峰一生立场坚定,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清正廉洁,顾大局、讲党性,品德高尚。正如病逝后战友们为他题写的挽联:“戎马一生功德垂青史,清风两袖浩气贯神州”。
战斗英雄――李全顺
李全顺,男,汉族,1931年2月出生于唐海县第十一农场占子井村。1947年参军,在东北野战军八纵队二十四师补充师三团八连当战士;1948年2月,编入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O三团三营七连当战士。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荣立二大功。1949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参加了衡宝战役。1950年在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O四团工作三小队任队长,随部队挺进广西剿匪。1951年在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O四团三营七连三班任班长,在文化补习中荣立一小功。1951年6月,在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O四团三营营部任政治干事。1952年10月入朝作战,任五十四军一六二师四八五团三营机炮连副指导员,参加了金城反击战。1954年至1956年5月,在五十四军文化速成中学学习文化。1956年6月任五十四军一六二师四八五团通讯连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1962年任五十四军一六二师四八五团政治协理员、党委书记,参加了中印自卫反击战。1969年,任五十四军司令部政治协理员、党委副书记。1970年任五十四军司令部干部管理处副处长。1971年任五十四军留守处副政治委员、党委委员,同年10月,参加“支左”工作,任河南省鹤壁市革委会副主任兼生产指挥组组长。1972年任五十四军司令部管理处处长(正团职)。1976年6月转业到第四机械工业部406医院任副院长。1990年3月离休。
1945年,日本投降后,各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但由于蒋介石1946年撕毁了停战协定,地主、恶霸、伙会等乘机潜回家张,对村干部打击报复。1947年,在党的“保家保田”的号召下,已是儿童团指导员的李全顺,积极要求加入革命队伍。但由于年仅16岁,个子又矮,部队没有接收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的信念,李全顺跟随部队到了孙坨,部队首长见他态度坚决,破格收下了他。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4师的补充师进行整训,个子没有枪高的李全顺终于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名军人。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全顺所在的部队于9月接受了攻打锦州的任务。他被编入七十一团三营七连二排,负责攻打锦州外围的北大梁。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在和敌人进行的对抗中,我军一线的将士浴血奋战,前方将士的子弹快打光了。此前已有三名战士在送子弹的途中遭遇敌人的炮火而牺牲,排长命令李全顺马上向前线运送子弹,他丝毫没有退缩,冒着生命危险,凭着自己在整训时练就的过硬本领,肩扛子弹箱,翻过断墙残壁,穿越炮弹坑,躲开敌人的弹雨,终于将弹药送到了前沿阵地。直到深夜,部队攻下锦州火车站和飞机场。此后,国民党沈阳部队快速增援锦州,他又跟随部队回师北上,趟过没腰深的辽河,参加辽西会战,和廖耀湘兵团短兵相接,五天五夜,追敌于营口,直至东北全部解放。经过辽沈战役,李全顺受到了战斗的洗礼,从思想上、政治上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战士。
辽沈战役结束以后,党中央决定发起平津战役。李全顺所在部队按照上级的指示,于1948年11月下旬秘密火速入关。在华北兵团的协助下,由西(张家口)至东(唐山)完成了对敌的包围。
为防止敌人从海上逃跑,李全顺所在的部队从天津杨柳青转到了灰堆(位于天津的东南),构筑大量的工事。工整修好后交给友邻部队,李全顺所在的部队转到了天津东面的欢庆坨进行攻打天津的训练。
李全顺所在的四十五军(八级)一三五师四O四团三营七连的任务是从欢庆坨由东往西向城内进攻。在此之前的动员会上,连首长传达了上级的指示:攻打天津的任务是直插金汤桥,如果哪个连队先攻下金汤桥,命名为金汤桥连。战士们群情激奋,纷纷表决心,李全顺咬破手指,写下了血书,决心火线入党,请求组织考验。
当时的七连是尖刀连,李全顺所在的一排是尖刀排,一班是尖刀班,二班是爆破班,三班执行掩护。李全顺是爆破班第三爆破组的组长。
1949年1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利用坦克炮清除了天津外围的据点,完成了攻城准备。此时,我军向敌发出了“放下武器,实行和平解放,以免天津城市200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劝告,令其先头部队最迟于1月13日开出城外。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拒绝了和平解放。
目,东北野战军集中第一、二、七、八、九纵队共22个师,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作战部署,对天津守敌发起了进攻。
1月14日上午10时,总攻开始了,李全顺所在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跨过护城河的障碍,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于傍晚6时左右攻到了天津外围,只用了三分钟就打开了民前门。深夜1点钟,李全顺所在的尖刀排在连指导员的带领下,通过一名天津地下工作者的指引,向金汤桥直插,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在向金汤桥进攻的途中,耳边响起敌军的喊叫声和子弹的呼啸声,不时有敌人的手榴弹扔在战士的脚底下。当时战士们只有一个念头,不死就向前冲,打到半夜3时左右,李全顺所在尖刀排就迅速攻到了离金汤桥约200米的地方。
金汤桥,位于天津市中心,横跨在海河上,是我军攻打天津的必通要道,是整个部队的会师战略要地。国民党守军为阻击我军的进攻,在两边桥头上建筑了两座高堡,在高堡的前面还有一座能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射击的大暗堡。因此,金汤桥的地理位置十置十分重要。
此时,战斗已呈白热化,敌人明、暗堡的枪眼里喷射出一串串火舌。由于尖刀班已冲在了全连的最前面,因此,敌人的火力全部压在他们的身上,没用多长时间,尖刀班的战友全部牺牲。此时,三班在有利位置架起了机关枪,为爆破班实施掩护。第一爆破组冲上去了,被敌人的火力封盖,三名战友牺牲了;第二爆破组又冲上去了,三名战友又牺牲了,爆破任务还是没有完成。此时,如果不迅速把敌人的雕堡炸掉,我军实现胜利会师金汤桥的计划就会落空,将会有更多的战友倒在敌人的枪弹下。危急之下,李全顺挺身对副班长说:“让我们上吧!”副班长说:“就看你啦。”李全顺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他灵机一动,分析了一下战场的形势:从正面肯定上不去,河边是射击死角,最容易接近敌人。于是,李全顺在两名战友的掩护下,背着炸药包,手握一支爆破筒从河边摸了上去。他先绕到了暗堡的右面,悄悄地接近了敌人暗堡的机枪眼。看到敌人的暗堡喷吐着火舌,他毫不犹豫,一个箭步冲上去,拉开爆破筒的导火索,用力把爆破筒塞进暗堡。刹那间,爆破筒就在敌人的暗堡里爆炸了。李全顺被震得昏了过去,所幸的是只在头、脸、胳膊上负了五处轻伤。
在李全顺醒来时,连指导员高举着红旗冲上了桥头,没想到另一个暗堡里的机枪又喷出了火舌,指导员紧紧抱着红旗倒下了,班长也倒下了……
李全顺看到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顾不上包扎伤口,从背上卸下炸药包又冲到了暗堡的左面(对着大桥的一面),放好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哑了。这时,只剩下南面的一个高堡还在进行负隅顽抗,如果不指导它炸掉,不知还有多少战友牺牲。李全顺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口气,说啥也要把它炸掉,为后续部队进攻扫清道路。他在桥下找到了爆破组的同志,在相互争执下,李全顺对其他的战友下达了命令,才取下他们身上的炸药包。他在战友的掩护下,趁着夜色,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左闪右躲,很快摸到了高堡的下面,对敌人的桥头雕堡实施了第3次爆破,他把炸药包贴在雕堡下面,拉开导火索,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雕堡飞上了天。道路终于打通了,李全顺光荣地完成了爆破任务。
因为李全顺所在的尖刀排,直插金汤桥很快,后续部队没有跟上来。此时,攻到桥头的尖刀排只剩6个人,敌人以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向桥头反扑过来。为了守住阵地,浑身是血的李全顺同5名战友带着伤阻击敌人。子弹打光了,就利用敌人的武器弹药进行还击,一直阻击了2个小时,打退了敌人4次反扑。
天亮时分,后续部队冲上来了,消灭了反击的敌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东西两面的主力部队在金汤桥胜利会师,李全顺所在的尖刀连完成军首长交给的任务。
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我解放军全歼守敌13万余人,活捉了警备司令陈长捷。15日下午,天津宣告解放。
在战后的庆功会上,李全顺所在的七连被四十五军命名为“金汤桥连”和“强占金汤桥”光荣称号(将旗存放在军事博物馆)。李全顺被授予二大功功臣(当时的荣誉是三大功为最高,其次二大功,再次一大功)。在庆功会上,团政委梁大门亲自为李全顺颁发了加盖林彪、罗荣桓印章的荣誉证书,佩戴了金质英雄勋章。平津战役后,李全顺于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宿愿,并被提升为班长。
此后,李全顺随军部队于1949年3月南下,经河南、湖北过长江,到江西,追击国民党残敌。7月转战到湖南衡阳阻击白崇禧部队,在三面山与敌激战,打败了国民党的“钢七军”。随后,李全顺同战友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随部队挺进广西进行剿匪。在剿匪过程中,李全顺被抽调到到博白县丰山乡任乡党委书记兼乡长,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清剿残匪,为当地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做出了贡献。荣立一小功。
1952年10月,李全顺任五十四军一六二师四八五团三营机炮连副指导员,不久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在残酷的拉锯战中,连长、指导员都特等牺牲了,李全顺就带领战士们打冲锋,与敌人反复争夺无名高地。没吃的,就吃草根、吃野菜、吃牙膏,死死地坚守了五天五夜,直到和平谈判。回国后,1962年又参加了中印自卫反击战。“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全顺响应党中央号召,参加了“支左”工作。在“两派”斗争中,冒着生命危险,耐心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保护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76年6月,李全顺转业到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第406职工医院任副院长,主管财务、后勤工作。他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合理组织计划采购、平衡财务收支,提出并实施定额消费、成本核算和按劳分配的管理办法,制定了医院财务工作制度、条例等规章制度。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管理有序,行动有规,为医院后勤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于日晋升为助理经济师。1990年4月,李全顺离职休养后,仍关心医院的建设,任老干部党支部委员,主抓宣传体育工作,兼任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经常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7年、1998年、1999年连续3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仍保持着战争年代那么一种精神……
勇敢的机枪排长――李凤洪
李凤洪,男,汉族,日出生于唐海县第十一农场占子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丧父,与其兄、母艰难度日。其兄在唐山铁厂学徒期间因病早逝,家务重担就落在了年仅12岁的李凤洪身上。白天随母料理仅有的2亩坨地薄田,下地归途还要拾柴草,生活之苦难忍。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锤炼了李凤洪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尊老敬贤的品格。
李凤洪在苦难中成长为硬汉子。“苦霜偏打独根草”,他15岁时,母亲又因疾劳而辞别人世。哭干了眼泪的李凤洪自觉迷茫,不知所措。在乡人的关照下,李凤洪和孙桂淑拜了天地,从而相依为命,挑起了共同生活的重担。小俩口白天互助于田间,晚间相伴于孤灯之下,其苦其乐交织。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点火燃遍冀东大地,刚刚成熟起来的李凤洪不忍受辱,他寻找抗日之路。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延伸到孙家灶、李八廒一带,在贫苦民众中发展党员,组建抗日队伍。李凤洪如见初升的太阳,一头扎进共产党的怀抱。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担任了青年救国联合会会员、民兵队长。1945年10月,李凤洪经本村共产党员李凤坤、李广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明确了斗争方向,把全部精力投入了为穷苦人求解放的革命事业。站岗、放哨,破交、支前,他始终冲在前面。
1946年,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国共合作协议,大兴趣向解放区进攻,发动了第二次国内战争,从而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扩大解放区,变守为攻,需及时扩大自己的力量。1947年10月,李凤洪撇下妻子和刚满两周岁的女儿,毅然弃农从军。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7年10月,李凤洪随新兵营北上东北战场,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O四团一营三连。在新兵营训练中,他苦练杀敌本领,以射击一流的成绩,被分配到一营三边机枪排任班长。第一仗就参加了解放锦州的战斗。在锦州外围,该部从责从薛家屯突破敌军防线,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当时敌人的锦州外围薛家屯一带构筑了坚固的明碉暗堡,铁丝网、战壕一道挨一道。一营三连接受战令,必须在12小时破坏敌人从薛家屯至锦州城内的封锁线,给后续部队攻城打开通道。机枪排的任务是,火力侦察,拔掉“钉子”,掩护爆破手实施对敌工事的爆破。李凤洪所在的机枪排多数为新战士,但通过部队短期的军事训练,各个英勇善战,攻势迅猛。特别是李凤洪班为尖刀班,凭李凤洪高超的射击技能,只要侦察出敌人火力点,李凤洪就准确地把子弹射进敌堡。乘敌火力被压之机,爆破组把敌堡端掉,为部队前进扫清障碍。当部队接近锦州城下时,敌人狗急跳墙,向我军阵地发起了反击。敌人蜂涌而上,李凤洪对战士们市场喊出:“同志们,立功的时刻到了,狠狠地打”,子弹射入敌群,一排排、一行行敌人倒下去,尸体一层压一层。机枪排数十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全排战友有的牺牲、有的受伤,减员严重。李凤洪的排长也牺牲了,最后全排只剩下6个人,还有3名伤员。他命令战友们把所有的机枪和子弹搬到他跟前,叫他们连续不断地把机枪压满子弹,用完一挺换一挺,分秒不停地把子弹射向敌群。敌人倒下一批,又上来一批。李凤洪沉着应战。在他的火力威胁下,敌人怯懦了,缩进掩体、战壕乱打枪。此时我大部队乘机发起总攻,一举攻破了锦州城的防线。锦州解放后,四十五军领导为李凤洪记大功一次,并提升他为机枪排排长。
之后,李凤洪随部队南下参战,从平津一直打到海南,屡立战功。1950年,他又响应祖国号召,赴朝参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依然保持勇士风采。在停战的前夕,他带领全排战士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未进米水,硬是二十八次打退了胜于他们千百倍敌人的进攻,前沿阵地倒满了美国兵的尸体。战斗结束后,李凤洪荣立二小功。
1953年回国后,李凤洪在解放军教导队学习,1955年学习结业后,他主动向部队领导请求,放弃提升军官的机会,毅然要求回乡为建设新农村再创新业。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1955年7月他回到阔别8年的家乡占子井村。戎马8年,立下大功一次,小功四次。
回乡后,他不以功臣自居,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投入家乡建设。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带头入社,被选为生产队队长,带头起早贪晚搞生产,多次受到李八廒乡党总支的表扬。1959年家乡划入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以后,他被分配到第十分场第六生产队任生产组长,同年被选为该生产队党支部委员,负责民兵工作。1960年他被选为出席场民兵代表大会的代表(即优秀民兵干部),同年被选为出席柏各庄农场的先进生产者,1961年1月被柏各庄农场党委授予“党员标兵”称号,日被选为出席总场的模范复员军人代表。
1972年,第十一农场成立后,李凤洪一直担任占子井生产队(后称第十一生产队)的生产组长、党支部委员职务。1998年病逝。
&&&&&&&&&&&&&&&&&&&&&&&&&&&&&&&&&&&&&&&&&&&&&&&&&&&&&&&&&&&&
&1945年9月中旬,根据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决定调整部署,派、、、、、王逸群等一批党政领导干部相继到达承德。在中共中央交涉苏军让出热河省之际,热河省行政公署在承德宣告成立,李子光、杨雨民任正、副主任。9月20日,冀热辽区党委热河分委和热河省军区成立,胡锡奎兼分委书记和军区政治委员,段苏权为军区司令员,王逸群军区政治部主仼?李子光、王国权为分委副书记,宣传部长王逸群。在此期间,王逸群热河省委宣传部的主要任务是,新解放区普遍开展了反奸诉苦、清算恶霸的群众运动。晋察冀中央局和边区政府领导广大新解放的城镇和乡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清算斗争,控诉日军、汉奸、恶霸罪行,把新解放区变成了保卫人民胜利果实和制止内战的基地。
  日,冀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及独立第十三旅、第十六旅、第十八旅,奉命在赤峰(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地区,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黄永胜任纵队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邱会作政治委员,王逸群任副政治委员,黄鹄显任参谋长。独立第十三旅改编为第二十二师,师长吴烈,政治委员陈仁麒;独立第十六旅改编为第二十三师,师长张德发,代政治委员曹德连;独立第十八旅改编为第二十四师,师长丁盛,政治委员韦祖珍。全纵队共3.6万余人。八纵成立后,立即投入了东北秋季攻势。在两个多月的作战中,八纵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取得了首战梨树沟门、两战杨杖子、九门台战斗四战四捷的重大胜利,随后又奉命对北宁路、锦承路进行了四次破袭。在整个秋季攻势中,八纵共歼敌2.8万余人,其中俘敌二工兵师少将师长郭惠苍、暂编第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苏景泰以下1万余人。当时八纵、九纵从冀热辽军区调归东北军区后,接受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前线指挥所(相当于后来的兵团)指挥。“二指”司令员程子华曾三次找林彪提出换将,力主启用老成持重、颇有廉洁之风的老将军段苏权,取代黄永胜出任八纵司令员。?
  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在辽宁辽阳、海城等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任军长,任政治委员,王逸群任副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军长,任参谋长,任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二师改称第一三三师,吴烈任师长,谢明任政治委员;第二十三师改称第一三四师,任师长,任政治委员;第二十四师改称第一三五师,丁盛任师长,韦祖珍任政治委员;由新调入的冀热辽独立第四师改称第一五八师,任师长,王晓生任政治委员。全军共6?6万余人。
&储永有,1913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1929年7月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4军35团副班长,31军91师271团排长;参加长征;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教导队队长、副营长,东北第八纵队27旅营长、副科长,45军后勤部轻重机枪团副政委;建国后,任广西兴业(玉林)县委组织部部长,德保县委副书记兼人武部政委,广西百色地委纪检委副书记,监委副书记,地委副书记等职;1971年退休转回家乡梅山干休所休养,因战评定为三等乙级伤残军人;曾任梅山干休所党支部书记,金寨县第十一、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县第七、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安徽省第五、第六次党代会代表,1994年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元月26日病逝,安葬在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小组活动主要做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