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关于农民民政大病救助申请书民政有关政策有哪些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河北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卫生计生委& 河北保监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0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省医疗救助工作水平,编密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坚持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制度;坚持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困难群众获得必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良性互动;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救,公开公正,高效便捷,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救急难作用。
  (二)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在全省建立起城乡统筹协调,资金来源稳定,相关政策配套,管理运行规范,救助程序便捷,信息资源共享,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服务的医疗救助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一)落实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要求。各地要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在2015年底前,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县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就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实现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待遇公平。全面落实《河北省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县级以上财政合并原来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依规做好基金筹集、核拨、支付工作。
  (二)明确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和条件。各地要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将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列为重点救助对象;根据困难群众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到2017年底前,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下统称低收入救助对象),以及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适当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积极探索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以下统称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在各类医疗救助对象中,重点加大对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县级民政部门要规范手续和程序,依规认定医疗救助对象。
  (三)适当加大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参合力度。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按不低于60%的比例给予资助,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可适度扩大参保参合资助范围,对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定额资助。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参保参合所需资金由县级财政予以安排,省、设区市财政对经济困难的地方予以补助。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基金筹集等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资助办法。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共同做好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参合工作。
  (四)积极稳妥规范门诊救助。对因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要给予门诊救助。对卫生计生部门已明确诊疗路径、能够通过门诊治疗的病种,可采取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开展门诊救助;对其中患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花费较大的,可在最高限额内适当提高门诊救助标准。县级政府要根据本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基金筹集等情况,研究确定门诊救助的最高限额,县级民政部门要本着方便城乡困难群众的原则,规定申请门诊救助的手续和程序。
  (五)进一步完善住院救助。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住院救助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政府根据本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基金筹集等情况研究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及时给予救治;医疗救助经办机构要及时确认救助对象,并可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额度的预付资金,方便救助对象看病就医。各地民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计生部门确定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定的范围内选择。
  三、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
  (一)推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开展。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要认真评估、总结试点经验,抓紧制定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部门,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确保自2016年1月起,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县级民政部门对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救助对象经各类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直接予以救助;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等其他救助对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先由其个人支付,对超过家庭负担能力的部分予以救助。合规医疗费用主要参照本地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也可参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
  (二)按病种加大救助力度。进一步明确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对参保参合的重点救助对象患者,在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的基础上,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和最高限额付费的病种,民政部门要给予医疗救助;对超过定额和最高付费标准的医疗费用,由救治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省卫生计生委要就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
  (三)制定合理的救助标准。重点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高于低收入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高于其他救助对象;同一类救助对象,个人自负费用数额越大,救助比例越高。县级政府要根据上述原则,综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和本地筹资情况等因素,分类分段设置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并公布实施。对重点救助对象要全面取消救助门槛;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可设置起付线,对起付线以上的自负费用给予救助。各地的救助标准要随着医疗救助筹资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四)明确就医用药报销范围。省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险监管等部门要根据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相关规定,就重特大疾病可以报销的用药范围和诊疗项目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省民政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到当地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对确需到上级医疗机构或跨县域异地医院就诊的医疗救助对象,要按规定履行转诊手续,并及时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对已明确临床诊疗路径的重特大疾病病种,可采取按病种付费等方式给予救助。
  (五)加强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各级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保险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推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各类医疗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县级民政部门要将救助关口前移,主动对符合条件的疾病应急救助对象进行救助。省民政厅要建立全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与有关部门信息系统进行必要的互联共享,进一步完善业务协作机制。
  四、健全医疗救助服务管理机制
  (一)健全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机制。县级民政部门要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和医药费用增长情况,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报销水平等,科学测算医疗救助资金需求,为本级财政安排医疗救助资金提供依据。各地要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救助资金与医疗救助资金统筹使用,提高医疗救助资金保障能力;动员和发动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地要根据年度筹资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县级民政部门要依托全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系统,加强与有关部门和机构的信息衔接,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为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提供保障。救助对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可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部分,救助对象只支付自负部分,最大限度缓解困难群众无力垫付医疗费用问题。各地要推进医保异地就医工作,积极探索重特大疾病异地就医管理机制。县级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医疗救助资金结算的具体规定。
  (三)健全医疗救助及时受理机制。推动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明确各业务环节经办责任,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县级民政部门要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窗口,建立城乡医疗救助申请登记制度,将受理登记的信息数据定期报送上级民政部门。各级民政部门及时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为本级医疗救助年度预算和资金分配提供依据。
  (四)健全救助服务监管机制。各地要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县级民政部门要与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委托合作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费用结算和双方的责任义务,制定服务规范,并会同有关部门和机构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质量的监督管理,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及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对违反合作协议,不按规定提供医疗救助服务,造成医疗救助资金流失或浪费的,终止定点合作协议,取消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将医疗救助对象姓名、救助标准、救助金额等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政策公开、资金公开、保障对象公开。
  (五)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财税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规定,支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积极参与医疗救助特别是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形成对政府救助的有效补充。各级民政部门要成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为接收社会捐赠提供平台;要依托全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提供救助需求信息,为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要从困难群众医疗保障需求出发,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心理疏导和亲情陪护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帮扶。
  五、强化医疗救助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医疗救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进度安排,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推动医疗救助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县级财政要根据同级民政部门测算的资金需求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情况,合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省和设区市财政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困难地方的资金补助力度。县级要结合本地实际,统筹使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及救助补助资金。省级在分配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级筹资情况的考核力度。
  (三)加强基层经办能力建设。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履行好医疗救助申请受理、审核等职责。城乡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及驻村(社区)干部,要及时了解、掌握、核实城乡居民医疗救助需求,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及时协助落实。各级民政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基层经办能力,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加强部门协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与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和保险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医疗救助政策的落实,更好地发挥医疗救助救急难作用。对医疗救助政策难以解决的个案问题,要充分利用当地社会救助协调工作机制,专题研究解决。
  (五)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各地要利用新闻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医疗救助政策,加强政策解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增强全社会的扶贫济困意识,为医疗救助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出台背景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缓解因病陷入困境群众的“不能承受之重”,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救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有关会议讲话时要求:“要研究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列为今年的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也将“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列为今年重点工作目标。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保监会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印发后,我省迅速启动该项工作,成立专门起草小组,先后在石家庄、廊坊市召开专题座谈会;派出调研组,到邢台、邯郸市调研基层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情况,起草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经修改完善,日省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二、重大意义
  我省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起步于2004年,城市起步于2005年。近些年来,根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我省各级政府及民政等有关部门围绕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减轻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支出负担。我省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存在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标准偏低、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衔接不紧密、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问题,特别是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在一些地方尚未开展。因此,制定《实施意见》能够更好地保障因病陷入困境的群众,形成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医疗保障安全网,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形成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合力。
  (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大举措。《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现行医疗救助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特别是2012年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以来,对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化、固化,是医疗救助制度重要顶层设计,填补了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一个缺项和短板。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从&2009&年全面深化医改以来,逐步建立起了“四险+一助”的医疗保障体系,“四险”即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大病保险,“一助”就是医疗救助。“四险+一助”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保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意见》明确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有助于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之间的制度衔接,形成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合力。
  三、重点任务目标
  (一)推进医疗救助城乡统筹。2015&年底之前完成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政策目标、对象范围、救助程序以及救助标准等方面实行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在医疗救助方面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待遇公平。
  (二)救助对象范围逐步扩展。在以往政策覆盖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的基础上,到2017年底前,逐步将覆盖面扩展到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
  (三)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2012年我省部分试点县会同有关部门推行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在认真评估、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部门,2016年1月开始,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
  (四)提高救助水平。适当加大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参合力度,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给予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
  河北省民政厅
Copyright 2015 hebei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河北省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冀ICP备字号欢迎访问高唐县鱼丘湖街道办事处官方网站团结实干 && 开放包容 && 求是创新 && 跨越赶超
当前位置: &&
民政低保及大病救助相关政策(摘要)
发布日期: &&&&&& 浏览次数:2130 &&&&&&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民政低保及大病救助相关政策(摘要)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则:
应保尽保;公平公正;动态管理;统筹兼顾。
(二)、享受城乡低保的资格条件(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户籍状况: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居民。
2、家庭收入: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的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目前农村低保年人均收入低于260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收入低于380元)。
3、家庭财产: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低于一般水平;必须是近期没有盖房、买楼,买车或大件家具电器的;没有大的消费支出)。
(三)、哪些项目应当计入家庭收入?
各类工资、奖金、补贴等;各类经营、服务所得收入;退休金、各类保险金;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规划拆迁补偿、一次性安置费、土地流转收益;集体分红;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所得;接受赠予继承所得等等。
(四)、家庭各类收入,如何进行核算?
1、有固定工资的按工资收入核算。
2、家庭收入不稳定的,家庭月收入按照其申请低保前6个月收入的平均值或前一年收入计算;
3、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或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计算收入;
4、打零工、做小生意、摆摊修理、人力搬运、家政服务等非固定从业收入,参照当地行业收入评估基本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实际收入高于评估标准或最低工资的,按照实际收入计算;
5、种植业、养殖业收入,按照实际收成和当地价格,扣除必要成本后计算收入;不能准确核定的,可以参照当地行业收入评估基本标准计算收入;
6、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非共同生活的,如果义务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含2倍)的,视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可以不计算赡养费、抚养费;如果义务人家庭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一般将其收入高出部分的50%,平均到其应当赡养、抚养、扶养的每个对象计算;
7、财产租赁、转让所得,按照租赁、转让协议(合同)计算。
(本条文摘自《聊城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手册》,具体解释以手册为准)
总之各村居申报报低保基本原则
1、上报户必须是村里相比较而言是最穷的户。
2、申报户必须是经村民代表评议群众认可的户。
3、村内如有符合低保条件的村民,不准出现因与干部有矛盾就漏报漏保的现象。
4、本人身体无大碍(癌症、白血病、尿毒症等大病患者除外),有儿有女,且子女身体健康的,原则上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低保。
二、大病救助
1、低保户大病救助: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只要有住院产生的结算单,均可以再次报销,报销比例在规定的最高限额内、统筹范围内的个人负担额按不低于70%的比例进行救助。
2、不享受城乡低保的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住院产生的结算单,在统筹范围内的个人负担额要达到3万元以上的困难家庭,才可填写申请表申请救助,报销比例按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救助。
3、五保户大病救助: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持住院结算单,均可报销。统筹范围内的个人负担部分全部报销。
三、农村申请低保需要提供的材料及程序
1、 农村低保申请审批表。(申请日期为公示照片日期7天以后,年人均收入在2600元以下,家庭成员及子女必须填全,包括结婚的子女,村居意见写:经村民代表评议及入户调查,情况属实,同意低保申请,盖支部章和社区章,支部书记和社区书记签字)。
2、农村低保申请书;(按实际情况详细填,包括贫困原因、子女情况等详细填写)
3、农村低保入户调查表(按实际情况填写详细,注意年人均收入在2600元以下)
4、收入证明;(年人均收入在2600元以下,加盖支部公章)
5、农村低保评议会议记录;(组长和成员分别本人签字,会议内容:经XX村低保民主评议会议研究,XX(申请人)因….情况,导致生活困难,XX村低保民主评议小组全体成员一致通过XX(申请人)确定为低保申请对象。
6、照片;(公示纸张为红纸黑字,照片五寸,日期与评议记录一致。公示内容按照评议记录写,后面写 特此公示& 鱼丘湖办事处XX村& 日期;入户照片;评议照片)。各三张照片。
7户主、家庭成员身份证及户口本(户主、本人页、索引页)复印件,(有病历的提供病历复印件及住院花费结算清单,残疾的提供残疾证复印件)
上述材料均一式三份,日期顺序为:申请—入户调查—收入证明—评议记录—公示--(七天后)审批表& 村级上报2016年河北省大病救助政策,河北省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标准
发表时间: 14:20:29 文章来源:
《2016年河北省大病救助政策,河北省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标准》是有华当教育网()为你整理收集,如有错误请及时反馈:
  城乡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是对患有重大疾病并造成医疗和家庭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给予限额资金救助,享受医疗优惠政策,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病救助资料,持续关注网站更新,更多新的有用的信息为您呈现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办理程序:  (一)申请。因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居民,申请医疗救助时,由救助对象本人持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社区居委会组织人员对其患病情况及家庭收入、生活状况进行核实后,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二)审核。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接到申请材料后,要及时对申请者家庭情况进行复查、审核,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三)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上报的申请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意见,并书面告之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四)发放。医疗救助资金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至少每半年发放一次。也可由县级民政部门直接发放,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社会化发放。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办理程序:  1.申请。由户主向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如下书面材料:(一)县民政局发放的低保金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及优抚对象证书。(二)县级或县级以上公办医院的正式医药费用发票及处方、疾病诊断书、必要的病历资料。(三)县医保局开具的医药费用核定单或个人负担部分医药费用证明。(四)户主和患者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2.评议。村(居)委会进行调查和初审,召开居(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并张榜公布3天,群众无异议的,填好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3.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接到《申请审批表》和其他相关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委托村(居)委会在公示栏张榜公布3天,群众无异议后在《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救助意见报县民政局;4.审批。县民政局对乡镇上报的材料要进行复核,对符合条件的,委托村(居)委会在公示栏公示3天,无异议后,在《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救助标准比例和最高限额,交县医保局核定;5.救助。县医保局根据医疗费用总额进行审查,对符合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费用总额按县民政局签署的意见办理,实行救助。救助金额超过1000元以上的必须转账支付,对1000元以下的可直接给付现金。  各市标准不同。石家庄市规定,对于特困职工生活救助方面,脱困无望的每户每年救助500元;助学救助方面,当年考入大学救助2500元,当年考入大专救助2000元,当年考入高中救助300元,当年考入研究生救助1000元,就读大中专救助500元;医疗救助方面,患规定范围内重大疾病自付10000元及以上的补助1000元-10000元,符合条件的家属补助不超过5000元。对于捐款职工及未就业配偶、未成年子女,捐款职工患规定范围内重大疾病、个人自付医疗费数额达到1万元及以上的给予1000元-8000元救助,患规定范围内重大疾病、符合条件的家属补助不超过4000元;捐款职工患其它重大疾病的给予1000元-3000元救助,患其它重大疾病、符合条件的家属补助不超过2000元;遭受意外灾害的给予1000元―3000元救助。
[04-07] [04-06] [04-06] [04-05] [04-05] [04-05] [04-05] [04-05] [04-05] [03-31] [03-31] [03-3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政大病救助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