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钱人的25种方法人

扫码直接下载
【原创】用事实告诉你:为什么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
我就职的这家公司2011年7月成立,我同年8月加入,到现在刚好两年,今年开始已顺利扭亏为盈,不得不说我们老板还是很有魄力的,也是一女强人的典范。我也期待着公司业绩越来越好,年底我才有可能收获相对丰厚的奖金呢!下班回来的路上,感慨颇多,当时就想着要写写身边两个成功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很真实地告诉我们:有钱人,一定是会越来越有钱的。为什么呢? 首先,他们已经有了初始资金的积累。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桶金,可供选择的创业机会就很多了。我姐当年南下广州,学历也不高,通过开士多店才积累了第一桶金。当时的几万块已经可以做很多事了,97年他们选择了在电脑城开档口,因勤奋踏实,生意越做越顺,2000年就买了房子,2003年又买了车。我们老板和她LG也是,刚开始只是在电脑城打份工而已(做管理层),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资金后就开始自己创业,做自己的品牌,现在他们的品牌价值也今非昔比了。 其次,有钱人大多有着富人的思维,呵呵,富人一般是让别人为自己挣钱,而不是努力工作为别人挣钱。所以身边那些有钱人,大多都是自己做生意的。当然,上着一份班却可以过得很滋润的其实也为数不少,但资产增值的速度一定要慢于做生意(开公司)的那部分人吧?毕竟他们有很多人为自己赚钱,而上班族一般只能依靠自己挣钱(有良好的投资渠道可以提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上班族不在此列)。 第三,有钱人拥有更多更优质的人脉资源,而好的人脉是能为自己带来更多投资机会的。要不是因为哥的人脉,姐现在也不敢投资到服装公司去,而且每年收益还相当稳定。我们老板,之前一直帮着她LG做电脑生意,近十年的时间,已经步入正轨,她就寻思着再做份自己的事业。经过和多方洽谈,找投资项目,最后找到我们现在做的电源品牌的供应商,合资注册一个新公司,由她全权负责销售事宜。而要不是因为她LG原有公司的品牌(或者说实业)做支撑,加之多方牵线搭桥,身家上亿的老板又怎么能看得上一个略显年轻且资历尚浅的女人呢?更何况她之前并没有这个行业的任何经验。 再说回我老姐和姐夫,他们五年前还必须要上班才能确保有稳定的收入,这两年却完全可以通过投资实现资产增值了。因为他们认识的有钱人越来越多,投资渠道也越来越多。这些有钱人中大抵有着自己的实业,但凡有需要融资的机会,他们都会和姐夫联系,而姐夫经过考察后,觉得可靠的话多少都会投入一些(也可以说是民间借贷性质),起码也能拿两分利,这种借贷期限不长,收益还很高,还有公司资产做抵押物,可以说是相当安全。他们前几年买的奥迪Q5,似乎也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变成了很好的社交工具。奥迪经常组织一些车主活动,免费游北京上海(目的当然是为了奥迪这个品牌作宣传),我姐夫今年都往北京上海跑了几趟了。这当中,又认识了不少有钱人,如此反复,机会能不越来越多么? 所以说,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手上有钱,是绝对不愁找不到投资机会的。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个标题:为什么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而对比之下,我之所以还做不了有钱人,是因为我没有富人的思维,否则好多年前的我就应该创业为自己积累第一桶金了。以后我的孩子,我希望能给TA不一样的视界,TA不一定要做很有钱的人,但起码可以很好地驾驭金钱,做金钱的主人。
推荐的小组
iOS • Android
& 2012- 京ICP证 B2-您的位置:
怎样做一个有钱人?
作者:@神圣午睡
  这是小秧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小秧第一次想当有钱人,是在我们第一次乘坐长途飞机之后。下飞机路过商务舱区域时,小秧发现商务舱的座位可以躺着睡觉。她立刻惊喜地说:“妈妈!这些座位可以躺着睡觉!下次我们坐这里吧!”我当时就笑了,说:“小秧呀,这些座位可贵啦。买一个这个座位的钱,够咱们整个这次旅行的钱啦!如果我们出来玩都买这个座位,咱们恐怕得两年才能出来玩一次。”
  小秧对我们坐经济舱旅行的行为表示了理解,也觉得还是多玩几次更重要。毕竟飞机上再受罪,也不过十几个小时而已。但同时她也明白了,原来我们家并不是有钱人。以及,有钱人的生活可以更舒适一些。从那以后,小秧就经常进行“如何当一个有钱人”的严肃思考。小秧的第一个人生物质目标,就是出国旅游时买得起能躺着睡觉的商务舱。
  最初,小秧把目光锁定在职业上。她觉得,是不是学了什么就可以有钱呢?基于这个思路,她观察了很多职业。我们在美国看牙医,看医生之后,小秧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发生了兴趣。大家都知道,美国医疗是全球最贵的。医生诊所的上下班时间还很固定,很多诊所休息时间很长。小秧感受几次之后,就热切地问我们怎样才可以当医生。我告诉她:“在美国,想做医生有两个条件。第一就是要学习好,考得上医学院才行。第二是爸爸妈妈得有能力供你读书,因为医学院要读很多年。如果你想做医生,爸爸妈妈供你是没问题的,能否考上,就得看你自己了。”
  但是很快,小秧又发现,她心目中的有钱人里并没有医生。我告诉她,医生这种职业,就像妈妈的建筑师职业一样,是入行高门槛收入稳定的职业,但不是一个发大财的职业。
  有天我们去沃尔玛,回家以后吃刚买的酸奶。正吃着,小秧突然无师自通地对我说:“妈妈,我猜沃尔玛的老板就一定特别有钱,因为他可以开这么大的一个超市,里面有这么多的东西。而且,到处都有沃尔玛。”我回答说:“你说的太对了,沃尔玛的老板超级有钱。”
  小秧问我:“那沃尔玛的老板,可以买飞机吗?”我说:“是的,他可以买飞机。”
  小秧说:“妈妈,那他怎么就这样有钱呢?他怎么就能开起这么大的超市呢?”
  我就给小秧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妈妈不认识沃尔玛的老板,但是妈妈认识很多有钱人。因为妈妈是做建筑师的,能开发大楼盘的老板们都是非常有钱的人。你记得前几年有一次妈妈出差去XX吗?那次的大老板,就是一个有钱人。
  这个有钱人小时候家里非常非常的穷。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从他那里走到有汽车的地方,都要好几个小时。妈妈小时候就算比较穷的,跟他一比,妈妈根本不算穷,至少妈妈生活在城市里,而且还可以上大学。他穷到没办法上学,初中毕业就要出去工作养活自己。可是他初中毕业,什么也不会。他们那里卡车司机多,有很多修车铺子。他就去一个修车铺子里当学徒。学徒就是一边学手艺一边干活,工资非常低,但是能吃饱。
  他当学徒非常认真,很快就成为了这个铺子里修车最好的人。于是很多客人就只找他修车。于是他很快就自己开了一个修车铺子。修车铺子客人多了生意就会好,就可以多赚钱。怎么才能客人多呢?他想了很多好办法。有个办法特别妙。他修的是大汽车,修一次要比较多的钱。但他见到骑车的女人,就会帮人家免费修自行车。自行车很好修,配件也便宜。你猜猜这是为什么呢?
  (小秧说,他很善良?他喜欢帮助别人?)
  这是因为,很多骑车的女人,老公都是卡车司机。他帮了这些女人,她们回去就跟老公说这个人的好话。这些卡车司机需要修车的时候,就会到他这里来修车。
  (小秧说:我明白了!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找他修车!)
  对,但他比这样做得还要好。一个修车铺子能赚几个钱呢?他又有了新办法。当他存了一些钱以后,他又开了一个生产汽车配件的小工厂。工厂和修车铺子可不一样,流水线一开,配件就一个个生产出来。这挣钱的速度可比修车快多了。你想想,他天天修车,所以他对配件就很了解,他知道怎样才是好的配件。这样他的小工厂做的配件就特别好,生意越来越好。然后他就开了一个更大的厂。
  接下来,当然也有很多艰苦的努力和付出啦,总之他就一直开工厂。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他的厂越开越大。现在,他的厂是世界上生产同类型产品中最大的厂。而且,他的厂只生产一种东西,就是大货车上用的一个钢圈。他现在超级有钱,除了他的钢圈厂以外,他还有很多大楼和小区。妈妈那次出差,就是帮他开发的小区设计一个养老院。
  这就是那个有钱人的故事,现在,你有没有发现他变有钱的奥秘呢?
  (小秧说,他很聪明。)
  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了最好。他当学徒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学徒。他做配件,就做最好的配件。学徒也是一种学生,做学生你是有经验的啦,班里那么多小孩,并不是每个人都认真听着老师讲的内容。总是有小孩走神发呆,或者就顾着自己玩。上完课什么都没学会,回家再傻玩,几年下来,什么长进也没有。做学徒也是这样。有的人就是不好好学,师傅教的时候不认真学,做事能糊弄就糊弄。这样的话,几年之后,照样挣不到什么钱。
  酸奶吃完了,故事也讲完了。这个看似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是真实的,不是我编的。这个有钱人是我的一个甲方,现在应该不会超过五十岁。他出身低微,相貌水平跟马云差不多,显然不可能靠老丈人上位。当然,做生意的过程中,我相信他也会用到很多社会关系。但毫无疑问,这些关系也都是他通过自己后天努力建立的。
  像这种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的合作方我还认识很多。在成为大款之前,他们有做工头的,有售楼的,做小贩的,总之都是门槛非常低的职业起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最初从事的事情多么看起来没前途,他们都极为敬业,做到了行业内的最好。
  如果你怀疑我在编故事,那么还有一些人尽皆知的例子。比如,有一个大妈,她很穷,她靠摆小吃摊糊口,但是她的辣酱做得特别好……对,我说的就是国民女神老干妈陶华碧。你总不能说她也是家里有背景吧。
  我给小秧讲过很多这样的现实故事。我觉得孩子注意到钱,注意到社会地位是好事,说明孩子在观察,在思考。我不回避事实,也乐于和小秧分享我的想法。
  在北京时,有次小秧表现出对楼下收垃圾车的嫌弃,说好臭,不想从那里路过,问我为什么这家人愿意做这样糟糕的工作。我告诉她:“是的,收垃圾不是一份愉快的工作,而且挣钱不会太多。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去收垃圾吗?”
  小秧说不知道。我说:“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他们会修东西,他们可以靠修东西挣钱。如果他们会做饭,他们可以去当厨师。但是收垃圾不需要会什么,只要能忍着脏和臭就能挣到钱,不需要先学习。不过,即便是收垃圾,他们做的也不够好。隔壁小区那一家人,车子就弄得整齐很多,还装了一个盖子,所以就没有这么臭。所以咱们小区很多邻居都不满意这一家,也许这份工作他们也不一定能保住。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做不好,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是这样不愉快。爸爸妈妈总是要求小孩学习好,这不是因为分数能换成钱,而是这样能训练小孩把事情做好,还能学到知识。”
  这也是真的,我曾经写过我们小区里收垃圾一家人的故事。他们以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方式,断送了大好的商机,而且还屡屡被业主投诉,眼下的饭碗能保住多久也不好说。他们的困境,固然与出身低微有关,但大部分责任在他们自己身上。
  很多朋友觉得小秧很自觉,其实小秧只是个普通的爱玩的孩子。关于努力,小秧有好多名言,我觉得特别传神。如:“努力真是挺累的,坚持几天,就觉得很难受。”“去上课总是出发之前不想去,等到真的去了,上课的时候其实还是挺高兴的。”“弹钢琴半小时都觉得练了很久,听评书听一天都还没听够。”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小秧完全是个平凡的小孩,绝非那种小小年纪就特别自觉自律,主动沉浸在学习乐趣中的小天才。她记性也很一般,至今为止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格外聪明的地方。但是因为她对人生有很多现实的思考,所以她心里知道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就是这一点点自觉性,让小秧在很多方面,确实做得还不错。她到美国六个月,从一个单词都不认识,到现在可以读简单的故事书,可以自己写英文作文,独立完成所有作业,进步还是挺快的。又比如,小秧从来没有对我说她要放弃弹钢琴,而且她经常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去练琴。
  普通人想做一个有钱人是白日做梦吗?从我的观察来说,我认为不是。只是你一定要非常努力才行。所以,当小秧在七岁时想当有钱人,我会与她认真地讨论这件事的可行性。结合现实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单纯地对孩子唠叨“你得考高分,好好听讲”或者“你看人家谁谁谁”之类效果要好。
  当然,小孩子的志愿总是会变的。也许小秧很快又有了新想法,又喜爱别的生活状态。但是无论小秧将来选择哪一种人生,她都要知道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你必须把事情做得比大部分人好,然后才谈得到人生的选择权。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你所不知道的香港高级白领和富豪_网易教育
你所不知道的香港高级白领和富豪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来拿着高薪的香港高级白领在住房面前,也许比我们还捉紧,所谓的“千尺豪宅”,原来也就是我们的“百平”。他们的年终奖也许还没我们的高噢。想要在香港开车,停车费一个月就令人乍舌。
在香港,一百平米的房子就是所谓的“千尺豪宅”
有钱的高级白领才能租得起,富豪才能买得到。旧时新闻说大美人李嘉欣当年曾抱怨房子太小放不下衣服,于是有富商以豪宅相送。我当时觉得她太“矫情”,到了香港才知道,按照这里的居住环境,我自己也放不下衣服。再加上气候潮湿不利于衣物存放,香港一些高级干洗店甚至还提供衣服寄存服务,供白领们把冬天的高档衣服存放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
我一位MBA女同学的老公是就职于国际大投行的法国人,于是有天我们到她家做客吃晚饭。她家的“千尺豪宅”—擎天半岛位于九龙的核心位置,月租金近四万港币,还有一名住家的菲佣帮忙打理家务。我见惯了香港大学山角下破烂的居民楼,来到这里才第一次知道高尚的中环外资公司经理的生活是怎样。
大部分的白领只能在九龙或港岛较远的地区租住六十多平米的公寓房子。我的一位同学刚刚在巴克莱银行得到了AVP(副总裁助理)的工作职位,于是打算自己在港岛西区租一套独立的公寓房子住,然而他看来看去还是觉得房子太贵,他说他的预算是每月一万三千港币左右,但四十多平米、条件适合的公寓房这个时节都要一万五千左右。
而真正的香港有钱人都是住在山上或是远离中心城区的海边。比如港岛南区数码港附近著名的贝沙湾豪宅,虽然月租三万多港币的公寓房这里也有,但由于这些真正有钱人住的地方大多交通不方便,因此如果没有富到拥有私家车和司机,有钱也不方便住在这里。有车开在香港也是富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因为香港的停车费极贵,如果开车到中环上班,一个月的停车费要八千港币,普通白领根本无法负担得起。
真正有钱人在香港的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记得一个香港朋友说,他有次和同事一起到老板家做客,去看过老板的别墅之后觉得这辈子怎么努力都过不上这样的日子了,除非去抢银行。
与香港逼仄的居住环境相对照的,是香港职场恶性的加班文化。有次一个香港同学约了我和两个在香港工作的白领一起吃饭,时间定在周五晚上七点半。我当时询问能不能早点开始,同学说七点半能来已经是不错了。实际上当晚八点大家才到齐,吃到九点多一点儿,两个上班的朋友就纷纷表示还要回办公室去加班或开电话会议。
2012年UBS曾出炉一份关于全球购买力的报告,其中包含关于各主要城市工作时长的统计,香港以每年2,296小时排名全球第五,日均工作9.2小时(北京上海日均7.9小时)。然而香港白领表示9.2小时还是远远被低估了,在香港晚上八点或九点下班属于正点,工作到十一、二点是经常的事。香港人拼命不是吹的,再加上家里居住条件局促,许多白领回家不过是为了睡个觉,因此,加班到九点十点,在酒吧聊聊天,十二点多回家睡觉是很正常的生活作息。
对于长期居住来说,香港远没有内地舒适。TVB电视剧里面的和谐气氛也不是真相,然而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海归不愿意到内地发展而执意到香港呢?我问过一个在日本读大学并工作了四、五年朋友,为什么不回内地而到香港工作。他说香港的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完全接轨,更容易找到工作。内地的金融市场不熟悉,回去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内地的工资水平也远远无法让海归们接受,月薪太低,个人所得税又太高,海归们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落差。说白了就是海归到香港工作可以做到自然的无缝衔接,而到中国内地工作却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适应、学习和转变。然而,他又目睹了内地朋友们有车有房的现实,不能不奇怪这些大陆人是怎么赚到钱的。我说:你得理解内地公司的薪酬体系,比如投行,固定的月工资与浮动的奖金之间的差距可能是天壤之别。很多内地的公司虽然不会在合同上写明奖金的数字,但年景好的时候发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奖金很正常,反观很多国际大公司看上去月薪很高,但奖金与业绩挂勾不明显,通常就是合同里写明的n个月的薪水。
此外,也可以用货币的购买力理论来衡量香港和内地人民的真正富裕程度。像本文上篇所提及的,与内地相比,香港的非必需品价格都相对便宜,比如那些奢侈品名牌的价格,比如星巴克咖啡的价格。而房子、交通及生活物资的价格都相对更贵,这就造成了香港人民的实际购买力不如内地人民。虽然有税率上的优惠,香港人的月工资也普遍高于内地人,但由于全球的精英都涌入香港,资源稀缺造成了香港人的实际购买能力和居住条件整体上不如地内地人。
很多对内地工作环境和薪酬体系缺乏了解的海归,醉心于工资表面上的货币数字而忽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因此造成了他们对回归内地工作“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有不少在内地工作过的人在海外求学后也都争相要在香港找一个好的职位。大家都体会过内地生活质量和工作节奏,但仍然想留在“水深火热”的香港,这又是为什么?有两位在外资银行工作的同学一致诉苦说:在内地的外资银行工作,如果没有海外或香港工作经验,升职非常慢,在香港工作一段,无非是为了日后的职场道路走得更顺利。
因此,年复一年地,有无数从海外名校毕业的中国内地出来的MBA、博士,前仆后继地来到香港,“占领中环”,忍受着工作过劳、狭窄的居住条件、恶劣的空气状况,还有本地人的歧视,恶性循环。
值得理解,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他们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绝大多数人改变不了环境,也放不下身段,香港作为中西方的交汇点,最大限度地容忍了所有诉求的存在。
双城记—上海与香港的距离
学者李欧梵在其文章《香港,作为上海的“她者”》中讲述了同为殖民地,当年香港是如何亦步亦趋地模仿西方、又复制上海,但却始终学不来上海的“涵养”。但在文章结尾,他提到:“七十年代香港开始经济起飞,而同时期的上海却因文革而瘫痪了,从而导致了一场非法的难民潮再次涌人香港。到八十年代早期,香港已成了英国的“皇冠”殖民地,代替印度成了东方的“宝石”。一系列主要的工程在开工……随着公交和住房问题的基本解决,八十年代这十年还经历了文化活动的兴盛……至此,香港不仅代替了上海而且超越了它。”
上海承载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已经很多年了。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次,上海能不能实现“反超越”香港呢?
上海自贸区的消息出来之后,有不少媒体说香港在退步,甚至没有任何优势—因为香港有的政策,上海也都能有。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上海可以做到完全复制香港的优势,但香港的有些优势是上海无法复制的。比如香港与英美两国完全一致的普通法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香港的语言环境。
很多外国人对于在香港工作感到非常适应和自如,但如果让这些国际人才到上海工作,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造成的生活不便利。而在香港,从出租车司机到快餐店店员,都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香港的大学全部用授课,这使得在香港受过高等的学生再深造或进入国际公司工作时,减少了大部分中国内地学生必经的语言关痛苦。
此外,香港采取了与世界上金融最发达的美国和英国完全一致的普通法法律体系,很多美国的律师到香港工作也能够迅速适应。而中国大陆则是清末时期学习德国、日本,引入大陆法系法律制度,形成了集中化、以立法权为中心的法制体系特点。普通法系的优势之一就是便利制度创新,这使得金融创新在英国、美国发展得特别快,创立了公司、信托等一系列影响深刻的法律概念,甚至发生了次贷危机。
因此,香港不可复制的优势说白了就是殖民地优势。香港在去殖民化的过程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英国殖民时期所有的制度不变。这一点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这种对维持原有制度不变的获解放的殖民地也仅香港一个。其他解放的殖民地大多是打碎旧有的一切,或者混装自己民族的特色。香港由此得以成为一个与另外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最合拍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
此外,香港的一些其他优势也不是上海能轻易复制过去的。比如成熟而完善的金融市场及金融制度框架,中国内地的金融体制改革也搞了很多年,但仍与国际市场仍相距甚远,很多金融改革和创新一直在论证,但推进的过程仍然非常谨慎。即使在上海试点制度创新,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消化和学习。甚至在保障电子化金融交易的安全及高效性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与香港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因此在可见的未来,上海对香港的超越较难实现。
言而总之,香港一直是一个被我们误读的城市。从殖民时代开始,香港就一直是被中国人和外国人借以互相远远观望的。外国人以香港来意淫中国,而中国人以香港来意淫西方。这种观望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相观望。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香港,香港也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我们与香港之间有时互相低估,有时又互相高估。我们离香港特别近,然而又特别远。即使“九七”之后我们与香港近得不能再近,隔阂反而因为误会加深。如果没有一个平和而包容的心态,即使是一脉相传的中华民族,有时也难以互相理解。但这种心态,正是当下压力倍增的中国内地人和香港人都特别缺少的。
本文来源:i黑马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812被浏览397705分享邀请回答527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4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识有钱人的25种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