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么写呀

怎么写好经历_简历怎么写 - 乔布简历
怎么写好经历
通过了 筛选,后续的面试官会仔细阅读你的简历内容。他们在找什么呢?他们希望搞清楚你在某一段经历中具体干了什么,并且判断你的能力具体达到了什么水平。
面试官喜欢具体的经历
1.越具体,越充实
如果你的简历写得朦朦胧胧欲遮还羞,面试官可能会觉得你没什么干货,所以不敢写得详细。相反,把经历中重要的事情都写清楚,仅从字数上看都会显得充实。一段4行字的经历,感觉起来要比1行字的好很多。
2.越具体,越真实
如果我们要瞎编一段经历,当然是越简单越好,瞎编一大堆内容的难度太大了。在面试过程中,也比较容易求证具体的经历。
3.越具体,越准确
面试官看经历,是为了判断能力,因此经历越具体,判断就会越准确。
动作分解:按步骤描述经历
怎么能把一件小事情,写得很具体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动作分解。把一件事情,按照它发生的顺序拆解成多个步骤,一步一步的写下来,这就是动作分解。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举例,如何把“他走了”3个字,写成4句话?按照动作分解的方法,可以这么写:
他抬起头看了老师一眼,迟疑了一下,慢慢地站了起来
他来到中间过道上,弯下腰,悄悄地朝门口走去
他来到门前,手搭在把手上向左旋转,门应声而开
他走出去,把门带上,头也不回地跑了
深入细节:写做法、写结果、写背景
有一位求职者,在大学期间曾经组织过一次游园会。因为年纪轻,她在游园会中只是担任了一个小角色,她感觉基本上是被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呼来喊去地干杂活。这段经历,她就写了两句话:
看了这两句话,我们对这位同学的能力还是一无所知。也就是说,这两句话白写了,对于呈现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
该游园会是学校的传统活动,比一般的活动更有影响力。在活动中,虽然她只是打杂,却很积极很投入,比其他打杂的干事强很多。可是,如何把这些不同表达出来呢?
写背景:游园会是上海乔布堂大学最有影响的传统经典活动,包括文艺巡演、围湖诗会、思源灯谜等3大部分,从每年的4月份持续到5月份。
写做法:作为干事参与组织部、宣传部的工作。联系23个参演社团的工作人员,通知会议、做会议记录、协调排练场地。收集各社团的宣传海报,统一张贴。
写结果:本届活动有大约200多名工作人员,2000多人次参加,成为最成功的一届游园会。
社团:不写“官位”,写事情
不少同学把学生会、团委、社团等同为了官场,常常把在这些组织中担任的职务作为重点。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职务本身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是在里面做了什么事情。因此经历的标题,并非一定要写社团名字和职务,可以写在这个社团里做的某件事情。
比如上面提到的这段经历,标题写成“上海乔布堂大学传统经典活动:游园会 参与组织”,就比现在这个要好。标题的作用是概括表达本段文字。
数字:让经历看起来更具体
数字可能是一种新的迷信。有数字的经历看起来更真实,数字也让我们可以横向对比,更精确的感受程度和水平。比如上文提到的一段经历,如果把数字加进去,一切就变得更容易理解了。
联系23个参演社团的200多名工作人员,共通知了6次会议,记录会议摘要1万多字,协调排练场地34次。收集46张各社团的宣传海报,统一张贴在校内7个主要的海报栏。
文字简洁:舍弃一切无助于描述客观事实的文字
描述事情、表达能力的最小单元是一个动宾结构。就像我常常在课上讲的,“我”是代词,“自行车”是名词,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没有能力。我们加上不同的动词,就会出现不同的能力,比如“我骑自行车”、“我修自行车”、“我偷自行车”。我们进一步发现,“偷自行车”和“偷汽车”所需要的能力是很不一样的,前者只是毛贼,后者就是《速度与激情》了。因此动词加上宾语,一个动宾结构就可能完整而具体地表达一个能力。
上文我们提到“动作分解”,就是要把一件事情用多个“动宾结构”表达出来,各种各样的能力就自然表达出来了。
简历中常用的行为动词不到150个,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列表:。
排版简洁:每句话独立地表述一件事情,呈现一个能力
排版的目的是让阅读更简单。最简单的句子就是只表达一个意思的句子。我们比较以下两段经历就明白了。
a.上海图书馆志愿者活动 团体负责人
我在里面担任了志愿者的小组长,协助领导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能,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协调志愿者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的技巧。最后我们获得了“先进集体”的正好,我获得“个人优秀组织者”称号。
b.上海图书馆志愿者活动 团体负责人
宣传志愿活动、招募选拔组员并进行培训
处理突发事件、组织协调管理人事调动
与上图志愿者管理方协调解决志愿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任职期间,所带团队获上图志愿“先进集体”称号,个人获“优秀组织者”称号。
任何一段文字内容的安排顺序,如果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读起来就会很吃力。对于简历中的经历而言,常用的表达顺序是“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也可以叫做流程顺序
如果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可以把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依次写出来,交代清楚。如下面这段经历:
中国农业大学暑期实践团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员
目标:深入调查退耕还草时如何保证农民的收入不减少
针对农民设计简单易懂的问卷,并独立走访调查
与当地政府合作,综合分析相关会议记录和政策资料
完成长达20页的报告,荣获优秀社会实践报告
如果在一个组织中参与了多个项目,或者做了很多彼此关联度不大的事情,可以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表述。
华东师范大学“一诺”志愿者服务队 队长
组建华东师范大学“一诺”志愿者服务队,配备5支分队,与14个社区与单位达成共建协议,吸引注册志愿者共计400余人
开展“向日葵理财计划”系列金融理财知识普及活动,培训理财志愿者70名,主编《理财行动手册》,被评为校精品活动
因成功开展“关爱智障儿童”活动,与强生、微软共同被邀请至闵行区“爱心联盟”,2008年被评为闵行区优秀志愿服务队
本文为Rick Ma@乔布堂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参与讨论,纠错和补充内容
¥6000 - 15000/月
¥4 - 6/月
¥3000 - 5000/月
使用量14484
使用量6990
使用量6498
使用量4843
back to top
其他用户还浏览了怎么写呀 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中国文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 (殷商)(周) (秦)(汉)(魏晋)草书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怎么写呀???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挎包雇用扉页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张张张张张小臻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0条回答
斜挎雇佣扉页
挎包,扉页,雇佣
挎包雇佣扉页
你字写得好好啊
挎包,雇佣,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怎么写呀_百度知道
hiphotos://c.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4ebf86d246c39e9c9fb12/abb1347adab44aede0aa.jpg" esrc="http.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pic/item/abb1347adab44aede0aa://c.hiphotos./zhidao/wh%3D450%2C600/sign=3b5b47e0d52ae1d0418ad/abb1347adab44aede0aa.<a href="http.baidu://c&nbsp
我有更好的答案
100*64+3.14*32^2==64周长,周长=长方形周长+圆周长.14*32*2=528.96米面积,面积=长方形面积+圆面积运动场的宽为:(100+64)*2+3由图可以看出
解:周长:2*32*3.14/2+2*100+2*32*3.14/2=400.96(米)
面积:32*32*3.14/2+100*64+32*32*3.14/2=9615.36(平方米)答:这个运动场周长是400.96米,面积为9615.36平方米。解析:这是两个半圆和中间一个矩形组成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周长公式是:2*半径*圆周率,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矩形周长公式:(长+宽)*2,矩形面积公式:长*宽。
也就是一个长方形一个圆
周长200+64*2
面积200*64+3.14*32*32
得数自己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个怎么写呀!(>﹏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这个怎么写呀!(>﹏
这个怎么写呀!(>﹏
“小事了了,大未必佳”.改自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孔融的故事.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解读: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摘要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