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就业网怎样?学生就业高薪吗?

那啥……准备考研3战中财……所以这算是提前认校友么?【泥垢】嗯……也算是我一直都想去的学校啦,然后最近也挺多这类的问题的,顺便来凑热闹好了~所以希望有在种菜上学和上过学的童鞋分享一下感受啦~【鞠躬】
看完楼上的回答感情用事的不在少数,作为一个从中财毕业后出国留学的一员,来说一点更现实更真相的东西。题外话:我觉得知乎这个平台不同于别的灌水贴吧论坛的很大一个优势在于它的“理性”,在于它的追求真相,所以我看到很多煽情的帖子得不到赞同的时候感觉这是这个平台守住了自己特色。首先,我觉得所有的中财的学生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所困扰。简单的说就好像根叔几年前在演讲中说过的一句话:“母校是什么?母校就是你每天都要骂8次,但是却不允许别人骂一次的学校!”如果说这句话用在我的高中身上,我觉得我的高中当之无愧;但是如果放在中财来说,我会觉得有失公允。很多人中财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先在感情上做了判断——中财是我的母校——母校就不允许你们说她的不好——所以母校就是好的,这就好像是学生写那种很水的论文:先感性定下来论文论题方向——货币超发导致了中国房价高——然后各种凑资料数据模型来证明这个是对的结论。我觉得如果看待事物和问题的角度还是处于这一种思维模式的人,你们还是不要往下看了,看了也没有意义。所以这么说来,很多不愿意自己的母校被人职责尤其是被自己的校友职责的人来说,他们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病情还是不轻的。1.学校校史与声誉官方正式的学校简介楼上有人写了不少,我就不再多加赘述了。但是我觉得很多人忽视了这光辉成功的校史的另一面:中国建国以来的政治经济发展大背景。百度百科上面可以看到的中财曾用名主要有这么几个: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这些校名贯穿的历史是年。试问,既然连校名都这么正大光明地写着干部学校,那你的毕业生毕业了不去央行、财政局、税务局当干部领导,可能吗?在中国这个讲关系讲圈子的环境下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财是隶属于财政部,这种简单的校友方面的代际传承是显而易见的,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就业的裙带关系。所以不要总是拿着校友或者现在的中财毕业生就业去处好来说事,大半个中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各级领导都是中财毕业的,无法充分地证明你们心中她的水平之高。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市场化以来,很多其他一流的大学更是在金融界叱咤风云,清北自然不用说,还有人大外经贸,上海交大复旦,西南财经厦大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你要知道的是中财当年建校可是“与北大、清华、辅仁、燕京四所大学经济系合并为中央财经学院”的啊,你把人家的系拆了合并成自己的学校,当年在中国金融财税的大市场中独领风骚独树一帜,但如今在市场经济这种竞争的环境下却没有继续保持你原有的“市场份额”,这只能是你自己的没落。既然是学过经济学,那就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些现象。我认识的全国各地考入中财的考生高考分数都不差,尤其是我认识个北京同学,他当年报考中财金融学专业的分数都是够上清华的,不低了吧。但是在政治经济学中有句话叫: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放到高考分数报志愿上来讲也是一回事:很多人对一个学校或者一个专业的认识是这样:某校某专业录取分数高——说明该专业水平高。我有一个在北航读书的朋友,我问他是不是航天器设计专业是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因为我看到基本上那个专业是各个地区录取分数最高的)他说本科里面还是软件等工科专业才是最好的,航天器设计什么的还是研究生专业才好的。当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当某校某专业某一年的录取分数很高,后一年录取的时候考生报考的时候会认为只有高分才能报,久而久之年复一年的结果就是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被如此人为地炒作起来,甚至形成泡沫。放在中财和其他学校的经管类专业录取分数高这个现象上就好理解了:在中国最近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十年间,金融服务业成为发展中增势迅猛的行业之一,而且尤其是在银行证券等领域,而高薪正成为毕业生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由此使得百姓特别是考生家长对经管类专业青睐有加,而这两年不乏听到新闻说大半高考状元选择报考经管类专业,所以对财经、经管一类专业的炒作更是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层面上来看,财经经管类专业的录取分数不能体现该专业的真实价值。这一个现象并不是只在财经相关专业才有的特殊现象——更早的时候,生物科学就已经成为了破裂的第一个录取分数泡沫:有人大言不惭地在高考志愿参考书中宣扬,21世纪是的生物学的世纪。结果呢?各大院校争先恐后地开设生物学相关专业,那些年还都是高分专业,结果现在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列出的十大就业红牌警告专业里,生物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 和 生物工程,榜上有名。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当你的“价格”和“价值”不平衡的时候,市场的力量会帮你纠正。我一个在清华读生物化学的同学告诉我她打算在清华读到博士后然后出来做教职,否则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出来很难找工作。当然千禧年时的计算机专业也是极盛一时(上个世纪末九十年代最赚钱的就是这些会写代码编网站的人了,那个时候一个月拿几千块都是常事),但后来也躲不过泡沫破裂;不过好在这两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计算机行业才又开始吃香了。再看目前中国的大环境:金融相关与钱沾边的行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减速,房地产也好,信托也罢。而每年却反而有大批金融财会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毕业,其未来的前景,参考计算机专业与生物学相关专业,大家可以自己判断。前些年读计算机的人自嘲叫码农,码工,但是最近金融财会投行从业者自嘲叫金融民工(口中几千万上亿元的资金说出去八面威风,只可惜那钱不是你自己的罢了)。这种转变也可以管中窥豹出一斑。貌似扯得有点远,综上一句话,中财不要还躺在计划经济时留下的中财校友红利上睡大觉,还在因为现在的录取分数高就觉得自己办学水平高而沾沾自喜(这也就是楼上说的中才是一流的学生,二流的师资,毕业生质量高是因为本来起点就高,教地再不好也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2.办学“软件”之教学水平,国际化视野,社团活动氛围先说说中财的“软件”吧——教学水平。说到教学水平,就必须要来说说中财的师资。一位在本校博士毕业然后留校给我们代课的老师就说过:清华北大的教授都只聘请美国顶尖大学毕业的博士,本校读博毕业的几乎没有任何留校机会,这也是为什么中财的教授学历基本上都是清北毕业的博士和少数海龟博士,而中财毕业的博士也很难留校,很多去了水平再低一级的学校。这是常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以理解。但是侧面反映出来的就是中财师资的水平。当然,我不能绝对地说清北的博士一定不如欧美名校留学的海归博士。但是师资力量水平的构成就是这样,理性的拿来分析才会有价值。当然我也觉得我很有幸能在中财遇到为数不多的几位有大家风范与潜力的老师:张苏,经济学院副院长,人大博士毕业,教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我们当时上课都是提前一天去占座的!现在想想简直疯狂啊,某天下午甚至晚上的课都是前一天晚上去占前几排的座位,最后发展成有人打印出来纸条就贴在桌子上表示要占座的,那种场面,体验过也就无憾了。他讲课用的ppt是每个学生都打印出来很厚的一大本,每张ppt都做得很用心,尤其是那些曲线变动的动画效果,还有各种与时俱进的经济学研究前沿。)陈斌开,北大CCER博士毕业,师从林毅夫,宏观经济学。讲课很风趣,上课从来不会担心犯困,而且还能把把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和历史结合起来讲,很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带头组建中财的经济学领域的workshop,增加师生互动,这样的担当和作为实在令人敬佩。傅强,英国博士毕业,在摩托罗拉任职过多年还有发表专利,计量经济学。他的课完全不用ppt——全是自己用粉笔在黑板上推导证明计量经济学理论,称其为业界良心都不为过(我不少同学的其他任课老师都是只知道教他们上机用软件操作,很少讲理论的)。我只记得这门课我一个学期听下来抄满了60页笔记。上述三位老师各有特色与风格,尤其还是能与学生互动沟通地很平易近人。但是,四年中一个大学里能接触到的还能数得上的这样靠谱的老师也只是个位数了。既然提到教学水平那就顺带说说看学术研究方面的吧。学校本科生每年参加的学术研究项目或者是比赛的大头是两方面,科研立项和建模比赛(国赛与美赛)。前者分为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的,基本上可以说灌水的居多:到检查结项时间了就去百度点资料修修改改就过了,当然经费虽然不多但是可以分着点。其实中国大学的很多本科生的学术研究都一样水,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数学建模比赛这两年学校抓的还不错,给的奖金不少,这种比赛也比较容易出成果吧。毕竟是财经类院校,又不可能有很多图纸要画实验室要做实验什么的。但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师生之间沟通不畅,当然师生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但是更主要的因素是在于客观条件不允许——两地办学,这个放在硬件里面说好了。国际化视野。这一点对于中财考虑出国的学生而言简直就是鸡肋。这一点,每一个申请留学的学生都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很多现在申请越来越看中学生在本科期间有没有对外交流的经历)。因为中财在这方面的成绩寥寥无几。国际合作办学的项目都是和一些名字极少有人听过的大学合办的项目,史蒂文斯理工(SIT),美国综排90-100的学校,合作项目金融工程和项目管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连澳大利亚八大名校都排不进去,这两年还有些其他的交流交换项目都是些韩国俄罗斯台湾的不入流的大学。最近才发展起来的交换项目,各个学院自己选拔出来独立和伦敦政经帝国理工几个还不错的学校有交流,但是人数都是在3人左右。硕大一个几千人的学校,每年跟国外大学的交流就只有这么小的覆盖面。(不要跟我提这两年出国深造的比例,这些学生全是尽自己的努力,出钱出力考英语,在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跟中财本身的国际化没有一点关系)中财不是总爱跟对外经贸比较高考分和学校的综合排名么,那就比比看: 交流的项目都不是一个数量级,虽然顶尖大学几乎没有,但是至少也都有些美国主流的大学,还有不少法国德国的顶尖大学,可以说全球各地几乎都有建立联系。不过最近看到保险学院跟美国康州大学开展合作项目,还有校长带队去了加拿大跟滑铁卢U和BC开始洽谈交流项目我觉得也算是个积极地信号。但是无论怎么说,对外交流的项目数量与质量在这摆着,这是事实。另一方面,学校几乎没有在这里全职上课的外籍教授,连海龟博士也很少,另外一些挂着名的诺奖经济学得住就不要提了——多半就是学校送上荣誉教授的聘任书和奖状换来人家每年偶尔来一两次做个讲座什么的没有太多含金量与实际意义。当然,装装门面也还是极好的。社团活动氛围这方面跟中财自己同一梯队的对外经贸也是处于完全的下风,甚至说跟很多其他学校比起来都显得捉襟见肘,完全和中财要成为一流大学的雄心背向而驰。虚的不多说,就来举些事例吧:社团被封。09级是第一批入主沙河的学生,很多东西都是一穷二白,当时这个学姐要跟同学办一个中财的赛扶社团(没听过这个社团的请点这里:),结果校团委把这个社团给封杀了,说是因为这个社团要跟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有交流所以不安全,最后给定性成非法组织。后来学姐不安心,就跟其他的成员一起打算办个其他的社团,但是换汤不换药还做赛扶的活动,结果团委奴隶把那几个组织者放到黑名单里,只要他们在一起办社团就不给批。(上述全部来自那个学姐本人亲述)合唱团杂志被封。我很有幸认识了一个创办《合唱团》杂志的创始人,她给我讲述了他们各种被封杀的故事。其实我听完故事大概就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了,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因为那个杂志讲述了一些关于本校考研保研推免等事件背后的故事,涉及到一些买论文啊之类的潜规则,学校就不允许这种出版物出版,甚至是他们自己从校外找赞助出版都被禁。所以我这个同学也只能作罢,自己去Bain和埃森哲做实习去就好,校内的活动不再怎么积极参与了。社团活动取消赞助。这个事情大概发生在我是大二的时候,当时有个同学是一个社团的社长。有次开会回来见他各种不爽,后来才知道是新来的团委老师约法三章:不允许社团从社会上拉赞助办活动,所有活动经费自行解决。原话大概就是说“你们别弄啥幺蛾子,自己在学校里办办活动玩一下就完了”。然后办的活动质量可以想象,都是社团自己在玩,自己的会员凑个份子钱什么的。大的活动比赛之类的只能通过各个学院申请才能拿到赞助办的起来。这一事件我觉得简直就是打脸:自己办学就是各种跟“钱”打交道的专业,居然自己学生办活动起来不允许谈“钱”,怎么看都有种婊子还要立牌坊的意思。再看看“同级”的对外经贸,办活动是出了名的,学生参加校内校外活动极有氛围。这一点在北京读过书的大概都能略闻一二。我就不赘述了。我想说的是:中财这样“闭关锁国”式的办学理念和氛围已经与专业需求甚至于国际潮流严重不符。财经类专业本来就是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不像很多理科专业,可能给你书笔草稿纸你就能做出成果的。很多美国名校特别是商学院都很看重学生参加的社会性或者其他课外的活动,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不是简单地培养出一批能考试能考证(ACCA,CFA等等)的合格毕业生。而是认为学生要有为社会创造价值,不管是商业性质的还是志愿者义工服务,他们觉得做这些非课程考试类的活动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的重要体现。比如说有些学生爱参加组织活动,那么在他们参加活动中就懂得了如何协调组织人际关系,如何统筹规划项目管理,这些东西放在课本上肯定很虚,但是放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却是很实在的。你比如说一群极客想创业,他们就需要有人来当HR,有人来组织张罗打理人脉,这些东西不是考试考证能带来的。当然,制约中财校内活动萎靡不振的另外一条客观原因也是在于其分校地方实在偏远,这一点也放在后面的硬件条件里面再说。3.办学硬件条件之两地办学,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管理规则制度先来说客观事实:从09年开始本科生大一大二大三几乎所有专业都在沙河上学,大四时回本部。但是从2011级学生开始,有部分院系大四也留在沙河不回本部。从今年2014年开始,专硕研究生也要搬回沙河上课。而在沙河上课是个什么概念?那就是从本部如果坐校车去本部大概40多分钟(当然这是不堵车的情况),自己从沙河出发做地铁出发去本部是一个多小时(包括从学校步行至地铁站约10多分钟+等车若干分钟+昌平线坐到西二旗30分钟左右+西二旗转13号线到大钟寺或西直门若干分钟+下地铁后或步行或坐公交十余分钟)。我有时开玩笑说,中财学生自己都号称在帝都上学,可以从天津来北京市里坐城际才30分钟,中财人自己进趟城反而要一个多小时,真不知道谁在北京上学。那么如此一来带来的不便有哪些?硬件条件之两地办学:师生交流极为匮乏。老师下了课可能都来不及吃饭就要去排队赶校车,万一错过了就只能等下一班或者自己步行很远去搭地铁了,即便是部分老师买了车也不好使啊,毕竟北京限号啊。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学生自己有问题想找老师面谈几乎都找不到人,老师有自己的难言之苦,学生也就只能宅在大农村里不得已地安心“学术”了——考证刷题背英语。我相信总会有人认为这样才好啊!这样学生才好静下心学习读书啊!这样才不容易分心啊!如果我读的不是中财这所大学,而是某个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是某个高中,我认可你的说法。但是请记住,这里是大学。每天上课下课写作业交作业偶尔外出运动蹦蹦跳跳的这叫大学?看看coursera,Udacity在国外迅猛发展就知道答案了:如果大学只是给你一个可以上课听课读书考试然后成绩认证的地方,互联网也可以成为大学——而且只会做的比你的学校更好,因为这些网络平台上汇聚了全球最顶尖大学教授讲课的真实视频,客户体验更好更方便,还没有点名差考勤。那么为什么大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大学可以聚集起来一部分有着相似追求爱好兴趣的人在一起组成一个圈子。大学的发源地在古希腊,那里开始形成大学的时候也只是一群人希望可以在一起讨论哲学数学天文学种种严肃的问题,那里有这样的圈子,有这样的氛围。所以那里才是大学。现在中财是把几千号学生关在远在农村的郊区,出门只得面朝田野春暖花开,这样的结果与学生在家上网校听课背书考试有几分区别?外出参加实习、课外活动及校内讲座极为困难距离远的问题我已经说明的很详细,补充一句,体力精神好的朋友可以试试看每天上下班在地铁和公交上坐车站着来回一共3个小时是什么滋味。我大四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过了正式的实习(当然公司离本部也有单程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也做过了兼职,还参加了志愿者活动。我只是想说,如果不是距离问题,我能做的还有很多,但是很遗憾,没有机会。课外活动基本是很多同学心里的苦衷,看到有些不错的讲座演讲想去听听,但是一想到这么远的距离,来回一天基本上就没有了,还不如宅在学校看会儿CFA多刷两道题吃个饭出去再跑个步洗个澡比较舒服。很多时候,人还是理性的。校外能请的来有名有姓的教授名人或者业界领袖就更难了,同样是去个学校参加个讲座,我如果能在四环内搞定凭什么跑到大老远的去,反正在演讲人眼里听众都是学生去哪里不是一样讲?去清华北大人大蹭讲座?差不多也只能是市里四环内的学生才有机会吧。多说一句,如果你来中财的目的没有这么多,只是想考个好分数多考几门注会CFA精算以后找个好工作即可,那我以上说的这些你全可以不用考虑。需求不同,区别对待。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先说沙河校区。图书馆至今仍在建设,估计15年竣工。运动场主席台也正在建设中估计这个会早日投入使用。但是网络方面极为糟糕,甚至有段时间大家上网刷百度来检验网速的好坏。这样的硬件和学校口口声声要做一个现代化的一流研究性大学意愿显得格格不入。(请不要有人来强词夺理说什么网速不好学生才好方便学习看书啊云云。这里是大学不是高中,想考试想做题背英语回家待着去就好。)有多少外文资料,视频等等信息资源都需要互联网啊?!这是21世纪,是信息全球自由流通的世纪,那些只爱一心读圣贤书的我还是劝你点击这个网页窗口的叉叉键拿上你的书本做题去吧。至于空调嘛,呵呵。反正我是知道清北都有,对外经贸也装了,中财你就看着办吧。此处估计又有一群脑子学坏了的孩子跑来说,没有空调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啊云云,什么上一辈的校友没有装空调业活过来了啊云云。那么我就在这里多说几句:如果你那么热爱吃苦耐劳体验人生之辛苦那么请你收起你的手机去写信吧,卖掉你的台灯去点蜡烛吧,不要睡床上去打地铺吧,计算器也改用算盘吧。我想说的是:人类自古以来发明创造都是为了更好更舒适地生活:生肉不好吃人类学会了使用火,马车跑的慢人类发明了汽车,食物难以长时间保存人类发明了方便面,晚上没有灯光照明人类发明了灯泡,天太热人类受不了所以发明了电风扇空调。所以废话了这么多,学校如果真是在为学生着想,空调不是奢侈品,毕竟全国那么多学校都装了,北京也有不少学校都装了。学校要是因为缺钱所以没法装,我觉得实在对不起校名里的“财经”两个字。至于食堂,出了那么多次的事物中毒事件最近终于没被校领导压下来见报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吧。通往二号楼的“保研路”的种种故事我也就不多讲了吧。再说说本部。整个校园只有一个教学楼,名曰:主教。整个大楼自从建校开始至今就没有新建过,只是后来深挖了地基加高了楼层罢了。桌椅板凳跟几十年前各位如今的各行行长书记们坐的都是一样。图书馆可能是我觉得全本部最先进的地方了吧,但是:二楼机房供上机查数据的电脑数量不超过20台(有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何自己有电脑不去用自己的电脑查数据?因为wind-万德咨询是要收费才能自己查到数据的,尤其像是股票价格啊之类的数据只有通过校内的端口接入才可以查,而在中财就只有那么几台年久失修的台式机有设定好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登录的),而且死机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不过最近那边使用的自助借书机还是很先进的,但是我觉得还不如把这几个先进玩意儿的钱去把二楼的电脑给更新下。无线。这是个我觉得本来说出来都丢人的问题,这么大一学校居然没有个像样的稳定的无线网。图书馆里的无线三天两头客户端出问题登陆不了,宿舍里就更别提了。在一个21世纪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财人还是享受着20世纪时的原始大学体验。(听说最近正在解决这个问题,说有公司来提供无线客网络,我只能说,他们真是活雷锋。)硬件条件之管理规则制度:其实本来没想说这个话题,但是既然都写到这么晚了也就顺便写写好了。我知道学校的很多业务是外包给其他的公司做的,我也就先不提在沙河开面包店收费巨高但还难吃的那个店主是昌新物业领导的家属了,我也不提物业在沙河规定超市里卖饮料在水果店里就不能卖饮料了,我也不提沙河校区超市东西卖的那么贵了,我也不提物业经常随意关闭地下杂货商店的勾当了,我也不提学校花钱建设的篮球馆总是开放给女排打排球了,我也不提最近暑假留校生没法洗澡因为学校觉得给那么几十号学生供应热水太浪费钱了,我也不提假期时候食堂做饭的低劣程度了,我也不提沙河校医院医生的服务态度与备用药品的稀缺程度了,我也不提本部在考研期间都没有充足的教室供学生学习逼得学生只能年复一年地霸占肯德基麦当劳永和大王和宏状元了,我更不想提本部校园里的各种来路不明白天在女生宿舍楼下打灰机偷拿女生洗换衣物的校外色狼了。嗯,这样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吧。最后的最后,祝楼主有幸在中财学习生活工作顺利!
额,再开学就大三了,在中财住了两年的妹子来说一说吧1.生活目前大一到大三以及研一在沙河校区,其他在本部即南路校区沙河校区的宿舍楼都是新建的,基本生活设施比较完备,住起来还是不错了不过没有空调,晚上11点断电不断网,周末不断电由于地处偏僻,学校进驻的商家比较少,形成垄断导致价格逆天,不过校门口有各种小摊,俗称中财CBD,大家一般会到附近的比如生命科学院和昌平买东西由于学校的管理问题,中财没有夜生活,前段时间晚上因为世界杯没有门禁后热闹了一些学校的生活方面设施和服务都是由某物业把控,十分没有良心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唯利是图,差不多也就这样了,中财学生基本没有不吐槽某物业的不过还有有一点值得称赞的就是,无论是宿舍卫生还是教学楼卫生都超级棒,我去了很多学校,始终觉得我们学校最干净。。。。。其实我个人觉得还好,没有那么深恶痛绝11点熄灯,我会在之前都做好争取不熬夜,自己也没有夜生活的习惯校园安静适合我这种人的生活我若是想high的话,一般会跟同学出去玩,不过地处太偏远了,坐地铁要好久。。。有人说中财的gay比较多==这个其实不敢苟同。。。中财的女生质量很高,聪明,漂亮,上进,努力,善良,整日受着经济人的教育却不功利2.学习本部有图书馆,沙河校区的图书馆在建,现在已经有框架了==估计再有两年怎么也能投入使用了目测新建好的图书馆应该很棒我们是财经专科学校,书什么的大部分都是财经类或者人文社科类,建的这儿大还是比较期待了中财的学风其实很浓郁,大家都很努力有努力保研考研的,有努力出国的,有努力准备参加工作的,有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的我很佩服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家真的都很努力有说浮躁功利的,其实还是看怎么看待吧,我倒是觉得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奋斗学习环境也不错,七个学院楼各有特色,加上两个主教学楼你在这里待的越久会能发现她的美丽其实我个人觉得,中财可能最对不起学生的一点不在于生活而在于机会太少出国交流的机会少,项目质量也不是很高大上,保研外推的名额少,实习的机会少。。。。总之一切机会都很少有的时候看到别的学校那么多机会的时候还真是偶尔会羡慕一下==3.未来我报考前,咨询的一个学长曾经跟我说“每个人跟他的大学是有缘分的”我当时不懂,现在却开始有点懂了中财的学生在高考之前不少都是曾经以清北复交这类的学校为目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来到中财但是有些人来到中财后继续努力,继续实现自己的追求或目标有些人却一直自怨自艾,将自身现在的堕落归结于学校的问题确实,中财现在距离高水平大学还有距离,硬件设施不行,教师水平####,管理理念¥####但是这终究都是外部因素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的选择我很希望自己的学校能棒棒哒,但是这种希望要靠实际行动而不是抱怨食堂问题,物业问题,教学问题,都可以向校长反映哇虽然不能一下子解决,但是是会慢慢解决的有传言说是学校缺钱==(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4.一些个人感受我觉得我现在很开心,因为我在喜欢的学校读着喜欢的专业,并且为目标一直努力我也会吐槽食堂难吃油大,吐槽物价太黑,吐槽物业没人性,吐槽地处偏远但是我在中财也收获了很多一二良师,三两挚友,一群基友,以及自己要终生为之努力的专业,还有一些其他的或者更为物质或者实质的东西我一直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彼时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场合不太对吧~)希望楼主能实现梦想~
知乎处女答献给母校,我亲爱的中财。先报上来历,准大三,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国际金融专业,保证以下真实性。(强烈不爽骂了又匿的人,网名都不敢暴露何况真实身份,闷骚虚伪不负责任)---------------------------------------------------------------------------------------首先说为什么我来到中财。高考广西理科两百五十名,清北去不了,复旦交大只能被专业选;想学财经,锁定两财一贸。上财好专业只给两个注会(之前上财学姐说她们注会超好,的确;来中财发现中财注会专业连续多年被中注协评为第一,嘿嘿),录取波动比较大,搞不好要被录到剩下的工商管理法学之类的,第一个PASS。再从中财和外经贸里面挑,中财偏向政府和国企,“中央”这块招牌应该能全国通吃;外经贸偏向于外企,貌似挺小资的,在北京知名度很高,但出了北京我不敢做评论,毕竟我不是外经贸的人。当时我不确定今后是在北京工作还是回家乡(但家里人都倾向我回来),如果报外经贸的话估计是在北京的多(中西部省份哪来那么多外企?但北京的房价你懂的);报中财的话进可攻(北京的银行和政府部门)退可守(回广西中财这块招牌还是叫得出来的),所以两者中比较倾向中财。然后在搜了中财的优秀学子,有财政部长、央行行长、总行行长、证券公司总裁等等,个人认为“一将终成万骨枯”,有这些拔尖的校友,后面肯定会有一群司长、各地行长的做支撑,即使以后不是最顶端的那个,但也会有很大的机会小有成就。综合以上,选择中财(记得平行志愿后面跟着是外经贸、同济和中山)。-----------------------------------------------------------------------------------------个人认为,两财一贸都是一个档次上的学校,各有优势,不存在谁比谁好,选择谁就要看谁更符合自己未来的发展倾向。网上总有一群人要挣个你死我活,拿己之长比人之短,然后仰天大笑,好像通过这种比较得出了自己比其他学校的学生都牛逼的结论,进而安慰自己“当初报的志愿没有错”这一虚弱的阿Q心理。------------------------------------------------------------------------------------------在中财的生活目前在沙河就读,地理位置不再赘述;好处是旁边就是地铁站,出行还比较方便。校区的新建的,设施很新,下学期5块钱5G的校园无线网终于有了。全校空调覆盖,只差宿舍。看到很多人都在抱怨宿舍没空调,的确如此,也希望学校快快安空调吧,显得高大上一些。目前食堂有东西区两个,去了清华北航吃了他们的麻辣香锅,还是觉得我们东区的香锅最好吃。清真的菜便宜而且分量很足有木有?!西区的饺子和麻辣烫也很不错。但是一层的菜谱的确需要变一变了,已经厌烦。放假前的食品中毒事件夹杂着夏日的热浪、期末的紧张,闹得满校风雨。觉得这个也是偶然事件,夏天热了食物内部的微妙变化谁也说不准,也是我来中财两年吃了四个学期的饭才出现的第一次食品问题,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一个学校。而且事后处理很果断严肃,把铺面清空了(那个卖面的阿姐人挺好的啊,还有旁边的冒菜、三楼的大鸡排酸辣粉炒河粉土耳其烤肉饭也受波及被撤了,真伤心)。在这种处理下中毒事件应该不会再发生。都说图书馆是大学的招牌,中财现在只有个临时图书馆,比较小,但我想找的书里面都能找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想想图书馆今年年底就能竣工,看了内部设计图觉得真是多了个可以拿出手去装逼的好家伙。现在沙河校区只建了一半,还有好多要建的,但我只盼游泳馆快建好~中财好的专业招分很高,都是清北落榜生,进入财政、金融、会计学院,还有中金发、中经管、中公财等(三个中字头的是985创新平台,老师都是海归博士,专业课全英文授课,略爽;现在数学也开始英文了,感觉自己萌萌的~~中经管在邹恒甫手下,个人感觉师资很好,学术委员会各种高大上)。由于中财想把自己打造得更全面,产生了不少冷门专业,比如城管、心理学之类的,造成提档线就被拉低了不少。个人认为中财就应坚持走财经精英类的路线,设立偏离主线太远的专业进来也对不起学生,毕竟大家进来都想学金融会计之类的优势学科,转专业不是很容易,偏得太远也会让一部分同学很不爽。学校学霸很多,特别盛产女学霸(或许因为男女比例差造成的吧),学习氛围很好,说是个“大高中”也挺像。像我们专业课期末还要用英文写paper,加上复习累成狗了。。世界杯阶段学校开放食堂让大家看世界杯,想不到竟成为了刷夜自习圣地。下附食堂晚上十二点钟的自习场景,最疯狂时一二楼全满,想想还有些怀念。都说中财人实干,我觉得这句话不错,受就业单位欢迎也理所当然,谁也不会招只会指手画脚的小干部,毕竟能干事才是硬道理。-------------------------------------------------------------------------------------------看到上面一些朋友说“来中财是最后悔的决定”。据我的观察,一般都是混得不好的人才会说这种话。我认识一个已经挂了两科的人也很整天不爽中财的偏僻、设施不完善、社团活动少。既然你认为母校配不上你,你又有哪里配得上你的母校呢?个人认为,一个否定自己出身的人不值得尊重,正如列宁所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对于排名第一的答案,如果你认为高中的硬件已经是你怀念的人生巅峰的话,恭喜你,好一个人生赢家。我承认有些学生是推崇校园设施的,但中财的优势在于就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选择风光秀丽的大学?你当初的傻逼造就了现在的一身怨气。---------------------------------------------------------------------------------------------说说中财最大的优势,也是吸引无数学子来到中财的关键,就业。中财对口的就业是财经领域,就业率高,工作好。说实在的,选择中财的学生动机都不太单纯,相信大家幻想高富帅白富美的生活很久了吧。目前我尚未就业,对此也只是略有听闻,仅供参考。上学期某省校友会负责人来校座谈,说道最后两位该省的本科应届生起身询问回省财政部门工作,校友会有什么帮助。负责人答说,省财政厅厅长是校友,只要笔试通过,未来好商量。财政厅是什么地方工作好不好,自行百度。大一时听辅导员说本院(60人一届)有两三个本科生直接去了总行(别跟我说容易进),大二展示了就业数据也非常良好(具体数据一般不对外公布)。如果你是男生,本科回省级分行工作还是不难实现的。或许你家已经家产万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亲爹或干爹已经帮你安排好了出路,请选择校园风景好课余生活丰富的大学,花前月下歌舞升平,这样你的人生会更精彩。毕竟,人只能活一次,谁不想让自己更快活呢?但如果你出生普通家庭,家里不能帮你买房娶媳妇,选择中财还是很值得。中财没给我最舒适的大学生活,但是它赋予了我金融的知识,给了我进入金融领域的金字招牌,而这一领域的收入比我父母的收入高得多。还是那句话,选择大学最重要是切合自己的未来需求,在我心中,选择中财,就是选择毕业后未来。--------------------------------------------------------------------------------------先这样,有空再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财经大学就业情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