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普京传有感>第三部分1普京曾在哪一个城市长期工作

普京传 连载三 作者何亮亮
&第一节 克格勃官员面试1974年秋天,普京升入大学的最后一年级。这一年普京获得了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显示了在普遍高大的俄国男性当中,他能以技巧和力量的结合而成为佼佼者。在学业方面,论文的题目已经确定,只待在最后一年完成,并且争取较好的成绩毕业。&&& 普京自己2000年3 月接受莫斯科《生意人报》记者的采访时说,他小时候想当水手,后来又想做飞行员,对一个少年来说,这都是非常正常。少年普京最终打定注意,在16岁时决定要加入克格勃,原因是他看了许多有关情报官员和特工的书刊和电影如《剑与盾》。9 年级时,普京跑到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办事处要求加入,但是克格勃的一个官员告诉普京,他们只收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普京追问,收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那个官员告诉他,最好是法律系毕业生,于是普京决定投考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律系,以便今后加入克格勃。因此,当他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接到通知接受克格勃面谈的时候,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普京出身工人阶级家庭,品学兼优,将是可造之才。克格勃已经在注意他了,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在读中学的时候就想当克格勃了。当然,他们并不只是注视他一个人。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俄文的简称是克格勃,苏联最庞大也最神秘的官方机构,在各大学特别是著名大学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大学招募毕业生,并非绝密的事情,尽管也没有到处张扬。&&& 但是普京记住了克格勃不招自我推荐的人。因此,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在还没有克格勃官员找他的时候,他想到了未来或许也可以到特别检察局工作或者当律师。列宁格勒的克格勃每年都会在列宁格勒大学挑选合乎要求的潜在的对象。克格勃得到学校当局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先阅读学生的档案,再和可能的人选个别谈话,当面考查,再向上汇报,决定是否录用。克格勃招募情报官员的标准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机智勇敢,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25岁。主要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招募。被录用者还需要经过半年至5 年的专门训练和培养。这种招募和训练方式,使克格勃能够长期维持一支素质较高的职业情报人员队伍。&&& 开学后不久,学校忽然通知普京,有人将在一间教室见他。教室当时没有课,因此只有来人和普京两个人。据《莫斯科新闻》周报2000年1 月5 日的报道,这位客人是伊万。瓦西里耶维奇,但是也可能是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反正是最常见的俄罗斯人的名字,而且很可能并非真名。来人很有礼貌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列宁格勒克格勃的官员。他和普京交谈,简单介绍了克格勃的工作,向普京问了一些有关他家庭、学业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今后有什么打算。当然,来人已经通过档案以及学校当局,了解了普京的基本情况。当面交谈的结果,克格勃官员显然已经很满意普京的情况,他直截了当地问普京,毕业后愿不愿意到克格勃工作。&&& 普京后来回忆说:&我立刻就同意了。&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决定,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理想。普京的家庭出身和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苏联歌颂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使他对克格勃有好感。他在大学肯定也已经听说过克格勃招募高年级同学的事。《莫斯科新闻》称&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普遍的。&据报道,和普京一起被吸收到克格勃的列大当年毕业生一共是三个,包括帕特鲁谢夫,他在普京担任总理后接替普京出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 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加入克格勃,一是可以提前确定今后的去向,二是立马就有好处。普京驾驶着一辆扎波罗热人牌小轿车进出校园,一些同学为之侧目。苏联当时的小轿车虽然并不稀奇,但是也不十分普及,大学生有自己的轿车更不多见。普京对同学解释说,小轿车是他抽奖得到的,可是同学都不太相信这种说法。当然,也没有人追究。普京很可能如实向父亲说明了将加入克格勃,老普京应该是支持儿子这一决定的。对一个工人的儿子来说,成为克格勃军官,决不是丢脸的事。就这样,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在他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就正式加入了克格勃。据报道,普京从事的是&比较重要的工作,而不仅是简单的&告密&&。现在无从知道普京作为一个大学生,能够在学校从事什么样重要的工作。普京应该是在这个时期加入苏共的,这是成为克格勃的必要条件。&&& 从契卡到克格勃&&& 普京从22岁开始进入克格勃成为职业情报军官。苏联的情报机关一直实行军衔制,现在的俄罗斯仍然如此&&直到1990年38岁退出现役,仍然是预备役中校,1998年又成为克格勃继承者的俄罗斯联邦安全总局局长。他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是为克格勃工作的。西方媒体甚至直称普京是&克格勃之子&。因此,必须了解克格勃,才能了解普京。&&& 克格勃是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俄文简称,成立于1954年,但是其历史应该追溯到1917年成立的契卡。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全俄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一个清查和镇压反革命的专门机构,12月20日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成立,其简称就是契卡。委员会主席是费里克斯。爱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877年出生在波兰贵族家庭的捷尔任斯基早年就参加社会民主工党,是地下活动的老手,1906年开始成为列宁的重要同志。他6 次被沙皇政府逮捕,3 次被流放。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捷尔任斯基从莫斯科的监狱获释,旋即成为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是彼得格勒斯莫尼宫起义指挥部的成员。捷尔任斯基对革命忠诚,又具有对付沙皇秘密警察的丰富经验,就成为契卡主席的最佳人选。&&& 十月革命胜利后,立宪民主党人、右翼社会党人和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联合反对苏维埃政权,西方的情报机构积极参与了反苏维埃活动,各种暴乱此起彼伏,契卡的成立正是为了肃清形形色色的反对势力和破坏活动。当年12月21日苏维埃政府就发布法令,授予契卡特别司法权和执法权。契卡内部设有情报局、组织局、行动局、机要处、特别局、经济局和红军登记处等机构,并在各州和自治共和国建立了分支机构。捷尔任斯基在建立情报网和侦察反布尔什维克活动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每天工作20小时。&&& 设立情报和反间谍机构是国家政权的必要之举。在革命胜利的初期,为了对付反革命武装暴乱,采取非常措施也是必要的。法国大革命胜利后革命党和反革命势力之间的殊死斗争就说明了这一点。苏维埃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遭到拼死反抗是必然的,契卡的设立也是必然的。契卡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种必要的&恶&。但是,特别司法权和执法权,也使契卡处于超越于法律和司法执法机构之上的地位,它只对布尔什维克中央负责。这就为后来的苏联安全情报系统的恶性膨胀和无法无天创造了条件。&&& 1922年2 月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捷尔任斯基这时已经是内务人民委员(相当于内务部长),兼任了该局局长。他在列宁去世后一年,在中央委员会的一次辩论中,因心脏病瘁发而不治。捷尔任斯基高大清瘦。滦钌窖蚝?B 身穿红军军装的形象,一直为苏联人民所熟悉,成为&契卡/克格勃之父&。他的名字被命名为后来克格勃所在地的广场,他的雕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前面,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被推翻。&&&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是根据斯大林的提议设立的,直接向中央委员会负责。除了反间谍和肃反以外,还监视苏联公民的日常生活,审查新闻、电影和文化出版物。1924年该局成立了边防军。1930年苏联政府明确规定保卫总局有驱逐、强制劳动和判处死刑的权力。1933年又规定它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镇压一切破坏活动。&1934年苏联进入国际联盟,建立了内务人民委员部,总局改组为国家安全总局,属内务人民委员部管辖,开始从事国外的间谍活动。在大清洗时期,国家安全总局是主要的执行者,其内部也遭到清洗,有三千多人被处决。该局还在国外刺杀苏联的流亡者,其中最著名的是托洛斯基在墨西哥被谋杀案。1941年2月,国家安全总局从内务人民委员部划出,组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6 月德国入侵苏联,该部再被改为总局,仍从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1943年4 月,重新成为独立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战后,1946年3 月,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苏联政府各人民委员部统一称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遂改称国家安全部,加强了对国外的情报活动,重点是对美国的情报活动,且成效显著。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该部被撤销,业务归属内务部。&&& 1954年3 月13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决定将国家安全部门从内务部划出,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直属部长会议,一直到1978年,克格勃成为国家级机构,正式的名称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普京进入克格勃的时候,克格勃名义上还属于部长会议,实际是克格勃一直是直属苏共中央政治局和总书记的。&&& 庞大的克格勃&&& 英国的克格勃研究专家克里斯多弗。安德鲁和变节的克格勃伦敦站站长奥列格。格尔捷夫斯基在他们合著的《克格勃:内幕故事》(伦敦霍德。斯托顿出版公司1990年版)一书中,将斯大林以后的克格勃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冷战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缓和的衰落和失败以及戈尔巴乔夫时期。普京在克格勃经历了后两个时期,他加入克格勃的时候,东西方的缓和开始衰落,冷战方兴未艾。1984年至1990年普京在民主德国工作,这个时期是戈尔巴乔夫时期,他在德国和北约的情报机构斗了6 年,到头来却面临着亡党亡国和克格勃本身的终结。&&& 1978年克格勃升级为国家一级的机构后,性质不变,包括:1 ,在国内外展开情报搜集活动,渗入外国情报机构和外国的苏联流亡者组织,渗入外国政治、科学、技术机构和国际组织上层,搜集政治、军事战略计划、最新科技成就和间谍情报机构的情报;向外国提供假情报。2 ,负责苏联国内的反间谍活动,在国内重要部门和军队中采取反间谍措施,保护国家秘密和安全。3 ,同反苏分子和民族主义分子斗争,及时发现和制止反苏文件的出版和散发。4 ,打击各种教派的活动,防止天主教和梵蒂冈之间的联系。5 ,负责保卫苏共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6 ,监视通讯联络,组织和保障政府的通讯,负责无线电通讯中的反间谍活动,记录全国所有电台的工作情况。7 ,保卫苏联边界。8 ,执行苏共中央交给的其他任务。&&& 为了执行这些任务,克格勃享有如下权力:1 ,指挥特工窃听和秘密摄影。2 ,秘密控制国内。国际的邮政、电话和电报系统。3 ,检查各部门的保密情况。4 ,扣留和逮捕可疑分子,搜查嫌疑犯的住所,没收罪犯的财产。5 ,检查外国人和苏联人的文件,检查所有的苏联出版物。&&& 根据克格勃的最后一任主席巴卡京在回忆录《摆脱克格勃》(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中译本)的透露和上述《克格勃》一书,可以看出解体前的前的克格勃机构组成:&&& 第一总管理局:负责国外情报,实际从属于苏共中央国际部,在全世界广泛建立了情报网,展开各种活动。&&& 第二总管理局:负责反间谍。&&& 第三总管理局:负责军队的反间谍工作。&&& 第四总管理局:负责克格勃的交通运输。&&& 第五总管理局:负责监视反苏活动(指各种持不同政见者)并之斗争,在80年代末由于名声太臭而改为保卫宪法制度总管理局。&&& 第六总管理局:负责经济安全。&&& 第七总管理局:专门负责户外监视和跟踪。&&& 第八总管理局:负责通讯和密码。&&& 第九总管理局:负责苏共党政领导人的安全保卫,管理属于克里姆林宫的别墅、休养地和消遣场所。&&& 第十总管理局;管理档案。&&& 第十二总管理局:负责窃听。&&& 第十五总管理局:通讯检查和信号情报。&&& 第十六总管理局:负责政府机构保密。&&& 边防军总管理局,负责保卫苏联的陆地和海上边界线。这个部门由于包括边防军,人数最多。此外还有通讯总管理局和业务技术管理局。在巴卡京担任主席的时候,克格勃共有48万人(包括边防军)。&&& 克格勃高等学校。这是一个世界上罕见的学校系统,包括多所各种形式的学校,从学习期长达10年的间谍训练学校到为时半年的短训班都有,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其具体名称、地点、课程设置和学员分配去向等都还没有解密。克格勃认为,间谍是培养出来的,任何人都能经过教育而成为一个真正杰出的高级间谍。&&& 克格勃实际上成了国中之国。巴卡京指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一个渗透到一切中去的部门,能够控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克格勃成为这样一个不受监督和控制、只听命于最高领导层的超级机构,它的末日也就为期不远了。&&& 克格勃的间谍大师&&& 由于普京的政治和专业背景,他大学毕业后,正式加入克格勃。克格勃尽管名声不佳,但是国际情报界公认,20世纪最伟大的间谍几乎都出自克格勃。普京进入克格勃的时候,克格勃已经接近尾声,快要落幕了。但是他的前辈,例如左尔格和别洛夫/阿贝尔这两个间谍大师的事迹,在克格勃内部一直被作为最好的教材。理查德。佐尔格()是俄德混血儿,父亲是一个德国工程师,母亲是俄国人。他出生于俄国高加索地区,三岁随父母到德国定居,曾经在德军服役,先后在柏林。基尔和汉堡大学读书,获得博士学位。191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919年加入德共,是德共早期的党员之一。佐尔格的祖父曾经是马克思的私人秘书,或许佐尔格的共产主义信仰部分来自家庭影响。1925年佐尔格离开德国去苏联,随后加入苏共,获得苏联国籍,并被分配在共产国际的情报部门工作。&&& 佐尔格智商极高,精通德语、俄语、英语、法语,后来又学会了日语和中文。1927年至1929年他先后在英国和北欧工作。30年代初佐尔格被吸收到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先以德国记者的身份到上海,在上海建立了一个谍报网,其中最重要的成员是尾崎秀实(出身贵族家庭的日本左翼青年)。1933年佐尔格在德国待了一段时间,当时希特勒刚上台。佐尔格周旋于纳粹上层,深得纳粹宣传部部长戈培尔的信任,佐尔格以德国一家报纸记者的身份常驻日本,戈培尔还出席了饯别宴会。由于这层关系,佐尔格很快的东京站住脚,他的流利日语和对日本情况的迅速了解,使他成为东京德国大使馆的坐上宾,尾崎又帮助他在日本政界上层建立了情报网。佐尔格在东京成功地及时地为苏联政府搜集大量有关德国和日本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情报,特别是有关日本将开辟南太平洋战场的情报,使苏联得以放手在西部抗击德军,这为苏联后来争取战略转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佐尔格及时送往莫斯科的有关德国将进攻苏联的可靠情报,却被斯大林嗤之以鼻,以致于苏联在1941年6 月德国发动的大规模攻势面前遭受了巨大损失。这充分说明了即使是最机密的战略情报,如果决策者不能判断和采用的话,还是不能发挥作用。佐尔格的情报网在1941年被日本宪兵队破获,佐尔格和尾崎在1944年被处死刑。斯大林不喜欢人们多谈佐尔格。佐尔格的事迹在1964年才开始广为流传,那年苏联政府追授他&苏联英雄&称号,在莫斯科命名了佐尔格街,竖立佐尔格雕像。&&& 以阿贝尔上校闻名美国和西方情报界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别洛夫,1902年出生,有语言及艺术天赋,精通英、法、德、意、波语,有很高的美术和音乐和文学造诣。1927年加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改名约翰。利贝尔,以波兰德国人的身份,在1940年迁居德国,结识了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的上层,不仅在党卫军中物色和发展了情报来源,他自己也成为党卫军情报机构负责人舒伦堡的副官。1945年别洛夫返回祖国,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8年,别洛夫到加拿大,再移居美国,化名阿贝尔,在纽约开设画廊,建立了克格勃在美国的总部,为克格勃搜集了大量美国情报。1957年其助手被捕后出卖阿贝尔,但阿贝尔被捕后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份,被判处30年徒刑。1962年美国间谍飞机被苏联击落,美国方面以阿贝尔交换被苏联捕获的飞行员鲍尔斯,阿贝尔回国后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并晋升为上校。此后他一直在克格勃总部从事培养情报官员的工作,1971年病逝。别洛夫身经二战和冷战,分别在德国和美国以当地公民身份潜伏多年并建立起高效的情报网,在20世纪的国际情报战中,独一无二,无人可及。&&& 佐尔格和别洛夫都有坚定的信仰,此为最大的工作动力,金钱和地位对他们并非主要的刺激。同时他们又都有隐蔽自己和结交敌方高官的本领,有杰出的语言才能,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种类型的间谍大师,在20世纪后期已经凤毛麟角,东德国家安全部的马尔库斯。沃尔夫应该算一个。沃尔夫和普京有工作联系,但这是后话了。全 部
书 名
作 者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传记人物
&&&Part 1 重回权力巅峰:普京的又一个振兴梦(3)
Part 1 重回权力巅峰:普京的又一个振兴梦(3)
面对西方国家和国内民众的质疑,普京并未直接回应,仅是其发言人佩斯科夫向世界传达了普京的立场——杜马选举结果依然有效。大选的进程完全由普京掌控,尽管有媒体报道很多俄罗斯民众已经“厌倦”了普京,但这种说法缺乏事实上的依据。很多俄罗斯老百姓非常实际,只要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并不介意普京继续干下去,这一点在日的大选中表露无遗。
3月的莫斯科依然寒冷,虽然总统大选如期举行,但是毫无悬念的选举使得俄罗斯人对此事的关注度如气温一样低迷。普京如愿以偿地再度成为总统大选的最后赢家,开始了自己的第三个总统任期,而一些俄罗斯媒体也以调侃的语调评价普京的强势归来:“你还能把选票投给谁呢?”
神一样的普京:普京导演下的梅普权力轮回与默契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谁会参加俄罗斯2012年的总统选举呢?这是一个让全世界都猜了很久的政治谜团。
日,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一同出席统一俄罗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会上,梅德韦杰夫提议,由普京作为统一俄罗斯党候选人参加下一任总统大选。普京也正式表态说,如果他当选的话,梅德韦杰夫将出任总理。也就是说,“梅普”组合变成了“普梅”组合,借用国际象棋的招数来说,俄罗斯政坛将会出现“王车易位”,而按照中国东北的说法,这是一场完美的“二人转”。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12年3月结束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正如许多人事前猜测的那样,普京顺利当选,这意味着从2012年起的6年至12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俄罗斯仍然会是“普梅”组合执掌政局的时代,这对俄罗斯的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梅德韦杰夫又为何会让贤呢?答案其实并不难猜,普京导演下的这部“二人转”大戏,其实每个情节都早已安排好,一切皆是为了普京权力的延续。
普京重返总统宝座的局面,解开了俄罗斯政坛的一大政治疑团。在普京的导演下,“梅普”组合极有默契地实现了权力轮回,俄罗斯政坛将继续沿着普京早已规划好的路径前进。按照俄罗斯政治分析师维亚·切斯拉夫·尼克诺夫的说法:“我们已经看到了2036年前的俄罗斯政治格局。”对于这种可以预见的政治格局,俄罗斯社会各界反响不一。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部长克鲁克聂夫:“梅普分别出任总统、总理,能为俄罗斯稳定提供保障,而这是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须的。”
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普京再次参加总统大选的决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对于选举和政府工作有利。”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几个反对党表态则各不相同。
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梅普早就达成了协议,现在不过是落到了明处,这对刷新俄罗斯政治毫无益处,统一俄罗斯党必将最终失败。”
俄罗斯“亚博卢”党领导人亚夫林斯基:“‘梅普’希望将现状再维持12年。这是一种对俄罗斯民主政治的践踏。”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梅普’一直是一个团队,看不出有什么新的东西,也不会给俄罗斯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新的好处。”
此外,一些西方媒体认为,“梅普”互换位置的做法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京传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