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帝国dnf国庆礼包2014速度DNF i弟弟语句对对决图像

容易产生误读的语句50例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容易产生误读的语句50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1920&&&&更新时间:&&&&
&&&热&&&&&★★★
【字体: 】
下面每句话中均有容易误读的字词,请认真朗读。
1.最近唐山百货大楼降价处(chǔ)理了一批日用品,你听说了吗?
2.你有《计算机应(yìn)用》这本书吗?
3.这道数学题比较(jiào)难,你能帮我解答吗?
4.在困难(nn)面前,我们不(bù)应该低头。
5.这件事我不(bù)知道,你去问他吧。
6.屋子里黑洞洞(dōndōn)的,我什么也看不(bu)清。
7.学校新来了一(yí)位女教师。
8.小的时候(hou),我喜欢(xǐhun)帮妈妈择(zhái)菜,妈妈做的菜可好吃了!
9.每天早上(shn)你听广播(bō)吗?
10.犯罪分子得(dé)到了应有的惩(chén)罚。
11.请您在备注栏签(qiān)字。
12.昨天我从县图书馆借来一(yì)本新书。
13.您这件夹(jiā)克从(cóng)哪个商店买的?。
14.你知道世界上第一(yī)个敢吃螃蟹的人是谁吗?
15.这件事很难办,你先让我琢磨(zuómo)琢磨再说吧。
16.韦(wéi)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17.他上台演讲的动作很呆(dāi)板。
18.努力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fēnwéi)围。
19.曲曲(qūqū)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0.天啊(n),出了这么大的事你竟然没向领导汇报!
21.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我的感触是远比当年要复杂得多啊(y)!
22.滑稽大师的精彩表演令观众捧腹(fù)大笑不已。
23.这五个大字笔力雄厚苍劲(jìn)。
24.鲁迅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他的骨(ǔ)头是最硬的。
25.孩子们打(dǎ)扮得漂漂亮亮的,迎接从省城来的新老师。
26.这辆车的载(zài)重量是多少?使用说明书上有记载(zǎi)。
27.车站离这里只有三里路,我们就来个“安步当(dàn)车”吧。
28.张老师给孩子们讲了“螳臂当(dān)车”的成语故事,孩子们很喜欢(hun)听。
29.昨天晚上教室里只有五个同学在复(fù)习功课。
30.为把宿舍(shè)整理得干干净静,他们几个花费了许多休息时间。
31.“你知道新来的英语教师姓什么吗?” “她姓宿(sù)。”
32.赵老师是哪年结(jié)婚的,你知道吗?
33.咱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明同学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好不(bu)好?
34.昨天中午,我们五个人都回家了,没在现场,还是请你说一(yi)说当时的情况吧。
35.李老师叫小明回答问题,他慢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勉强(qiǎn)说了句“老师,我没听清您提的问题。”
36.小刚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做了个鬼脸使王老师啼(tí)笑皆(jiē)非。
37.他的血(xuè)压很高,必须接受治疗。
38.邓丽君的通俗歌曲曾经风靡(mǐ)全国。
39.“请问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我在市档案(dàn’ àn)局工作。”
40.不同种族的男女相结合所生的孩子是混血儿(hùnxuè’ ér)。
41.请你别给我讲这些大道理(li)了,我都听烦了。
42.他的衣服很单薄(bó),冻得直发抖。
43.你的这篇稿子中有几处用词不恰当(dàn),需要修改。
44.《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piàn)你看过了吗?
45.这些相片儿(piānr),你是用什么相机照的?
46.屋子里乱七八糟的,你赶快拾掇(duo)拾掇吧!
47.请把你所知道的尽(jǐn)量报告给大家。
48.工作虽(suī)然很忙,但学习的时间还是要保证。
49.他仍(rén)然保持着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作风。
50.一(yí)个月前,我收到了好朋友(you)张朋的请帖(tiě),他邀请我届时参加他的婚礼宴会。
文章录入:jmys&&&&责任编辑:jmys&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备案: ┋ 网站内核: ┋ 网站设计: 
学校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外海街中华大道21号& 邮编:529080 
Copyright &欧美偷拍自拍人与动物_经典收藏国光帮帮忙美女观月雏乃访谈录_yijiseqingpian_cv佐佐木广播剧列表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頁是的存檔頁,這些主題討論已經結束,並已儘可能將討論主題移動至相關條目或頁面的討論頁。請不要再對此頁進行編輯。若您希望發起新的討論或重新提起舊有討論,請前往。
對維基百科紀念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官方的看看,商品非常豐富,有T-shirt、馬克杯、筆記本、滑鼠墊等,但必須用美圓付款。建議先生給大家每人發一套。--
各位編輯大人,因為見到及都成了獨立條目,我打算把所有日本的字母都開一個條目,介紹一下它們的來由、發音等,請問有沒有問題呢?例如あ,發音a,羅馬字寫作a,由中文「安」的草書演變...等等,如此這般,平假名及片假名,連同濁音,半濁音...等。一下子中文維基便可以多了二百多項條目。然後便可以開始寫韓國字母,之後希臘字母...等。請問有沒有問題呢?我是先問個明白啊,請大家給給意見吧,不要在我寫好後又把它們全刪掉...謝謝!
雖然知道您的發言其實是帶有點諷刺味道,但還是正經表達些我個人的意見好了。以目前這兩個條目的內容份量來看,將所有字母的背景介紹湊一湊做成一個完整的大條目(例如放在與中)並沒有什麼不可,除非,其中有某些內容真的有辦法確實地發展成夠長的篇幅,那麼就讓它獨立成條又有何妨?如果您要問篇幅要到多少才叫適合成條,我會建議抓個至少字元的水準,差不多有個中型條目的規模,會是比較適合『分家』的篇幅。在這基礎之下,我很期待哪一天中文版上真的擁有這200多項「中條目」,如果是200個小小條目那可就算了,維基這裡不缺小小條目的!--
13:58 日 (UTC)
可以參考中各個字母條目的寫法,或者如果想要把每個假名獨立成條目的話,也可以參考、和。--
14:10 日 (UTC)
問個問題,到哪去下載西里爾unicode字型?我只看到方方的框框。-- 14:44 日 (UTC)
Microsoft Office CD內的"Arial Unicode MS"或可在網上下載免費字型。 -- 15:45 日 (UTC)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還是可以的吧!就我的認知,百科介紹萬事萬物,字母或假名當然可以介紹,甚至中文漢字每個字一篇篇介紹也都沒什麼不可以,只是要寫成百科的體例,而不是成了字典。所謂的中文版維基百科,是指說用中文介紹萬事萬物,不是只介紹中文相關的事務,所以在用中文為主的時候,也依照各事物不同的來源,而標明不同的讀音、說法或寫法,請注意是基於中立原則的來源處的相關讀音、說法或寫法,而不是我們先認定有一個國際標準在那邊,當然,如果有國際標準的話,也可以一併加上去。我之前回話可能太兇了點,考慮去學氣功。被我飆到的人對不起啦!--
16:27 日 (UTC)
你好,你的提意非常好,日文假名與中文有著很大的關係,一直希望能出現一個完整的字母表介紹,包括起源,傳播,變體,音值,次序,所代表的含義,常用的方法及在電腦中的表示等,如果你能夠完成一個完整介紹是最好不過了。關於字母表的建立請參看、和,關於每個假名的介紹請參看西里爾字母,例如,當然,能寫得更多最好,畢竟假名與漢字有著莫大的關連。如果您有時間的話,最好也作一下韓文字母的條目。謝謝   17:45 日 (UTC)
你可以參考一下日文版的,那裡有各個假名介紹的連結;西班牙語(es)及加泰羅尼亞語(ca)維基百科就建有日文假名的條目。在我之前撰寫西里爾字母條目前,就曾參考過英文維基及日文維基的西里爾字母條目。-- 00:14 日 (UTC)
我已建一個叫
的條目。頁面分類是。內裡大致依照日語維基的
,再在後面加了一個電腦編碼表。且看看有什麼遺漏,有什麼可補加的。(請留意日語維基的片假名リ會被重定向至平假名り) -- 08:11 日 (UTC)
:我認為這條目遺漏了很重要的一個東西,那就是,中文翻譯的內容到底在哪兒呀?(這裡畢竟是中文版吧...)--
09:13 日 (UTC)
原來是剛才有連結是錯誤的,被轉到日文維基去了,誤會一場,呼~--
09:13 日 (UTC)
英文引自III,而中文III已經存在了,我覺得應該把英文III合併到中文III。 06:07 日 (UTC)
是個問題,總得有個意見吧? 02:23 日 (UTC)
你不是已經打上刪除tag了嗎?請在刪除列表中列出,如一定時間內沒有人反對就會被刪除。-- 07:32 日 (UTC)
我認為性別方面有關的知識也是知識的一種,因此我贊成對於性愛方面相關條目,採取妥善管理而非防堵的作法。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這個政策(目前算是有嗎?)說很簡單,可是在執行上滿困難的,我目前想到的方法就是做了一個template:adultonly。歡迎大家提出想法與意見。--
15:59 日 (UTC)
這只是鼓勵他們多多閱覽罷了,未滿十八之前通常是迫不及待的去做十八歲之後才準做的,過了十八之後反而會規矩點-- 16:03 日 (UTC)
我想維基百科要不要標示出來,跟看到標示後個人決定要怎麼做,應該是兩回事。--
16:13 日 (UTC)
基於維基的自由公正理念,既然條目中提到的主題事物是存在的,就很難有理由禁止它放上。但是,我們可以加添適當的反面觀點警告閱讀者隨時謹記現實與想像的差別,這是維基的NPOV理念支持的。而且,雖然我知道貼這條目的原作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散發一篇會煽動他人情慾的文章,但我們仍能用百科全書正經八百的寫作語氣去改造它,讓它變成一篇真的很「百科」、看完以後可能會倒陽的作品(笑~),我覺得這才是比一味禁止還好的處理方式(事實上我已經下手這樣做了)--
17:09 日 (UTC)
同意, 只要製作一個模板消息通告一下可能有不適合未成年的內容就可以.
只是放個未成年警告就讓它原文照登可以說是一種掩耳盜鈴的鴕鳥行為,適當的修改文章讓它去情慾化、增添多一點知識性還是有必要的,畢竟這裡是百科全書,要看煽情作品的人另有其他適當的去處。--
17:27 日 (UTC)
我同意大象先生的意見,放未成年警告不僅是掩耳盜鈴的行為,而且是刺激未成年人去訪問的方式,在一本百科全書中不應該有不能讓未成年人看的條目,從科學角度講解性知識是應該讓未成年人了解的,至於誨淫誨盜的文字,既不能讓未成年人看,也不應該在百科全書中存在。-- 03:59 日 (UTC)
可是問題是性不純然只是科學,性的研究老早就已經從科學轉變成為文化研究,易言之,有許多性知識是基於經驗的傳承,以及個人的實際經歷之上,既然如此,想要單純從性科學的角度來談性就稍嫌困難。我認為用template加上警告是一個適合的方式,用意只是在作提醒,因為這代表著維基百科作為一個內容提供者對於保護未成年人(性自主權尚未成熟之人)這個議題是有問題意識的,我的本意並非認為只要一個template警告就已足夠,畢竟任何人還是必須為自己負責,大家只能在能力所及內去修改條目使其符合維基百科的規範,然而時常是力有未殆。題外話,今年年初我去夏威夷,我在夏威夷主修觀光的弟弟跟我閒聊,他批評夏威夷州政府在旅館業者的壓力之下而不在海灘邊設立鯊魚警告,主要原因在於設立鯊魚警告所損失的觀光收入遠遠高過於有人被鯊魚咬後控告州政府未設警告標誌導致州政府敗訴賠償的支出。我要說的是,加上一個標籤並沒有讓維基百科損失什麼,再輔以其他適當的處理方式,可以展現我們的用心,也是防我們的力有未殆。--
16:09 日 (UTC)
總會想見到模板是叫18以下的用戶們自律不要看?? -_-?"(汗)-- 07:38 日 (UTC)
我想大家誤會警告模板這東西的用意了,不管是Spoiler警告還是AdultOnly警告,說穿了都是一種「告知」上的作用而沒有任何禁製作用,你我都很清楚,看到這種警告對於未成年者來說,反而增添了很多想要看的衝動,根本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但為何我們還是要放警告標語呢?很簡單,因為我們有責任告訴大家這篇文章有此類比較特殊的內容,我們意在避免不喜歡這類內容的人「不小心」「無意間」看到他們不喜歡的事物而反感的可能,如果看到標語還繼續讀下去,這是個人自由意識,維基百科沒資格也沒必要限制這種事情。知識與色情有時往往只是在那一線之隔,所以重點是我們該如何經營一篇條目讓它變成知識工具,而不是用來取悅某些人用的色情作品,以某個角度來說,百科全書應該迴避性知識嗎?當然不,如果連百科全書都要迴避這種事的話,也難怪還有很多爸媽要用小蜜蜂與花朵的事情來尷尬地跟小孩解釋性教育問題了。不過說真的,那位ID上揚言要宣揚性知識的老兄,似乎忘記在裡面加上「錯誤」兩個字,變成「傳播錯誤性愛知識」才對,他放了這篇東西還真是帶壞小孩,浪費大家時間在後面收爛攤......--
03:46 日 (UTC)
目前每天訪問量5-6萬人次,每天平均新增100-150條條目。前期dump了維基23000條條目。是目前國內訪問量最大的WiKi類網站
除了第三句話其他都像胡說噢!它的所謂新增條目就是在其他網站上的侵權copy過來的。再看看它的統計:自建站以來(日),全站共有頁面瀏覽639116次,頁面編輯505906次。每頁平均編輯7.19次,各次編輯後頁面的每個版本平均瀏覽1.26次。
真是笑死人!
btw:建議將改為中國重點大學列表。以前這個是列在投票刪除的,後來被一個ip修改之後就沒人管刪除的事了。
在想這個問題不是第一次了,卻是維基是自由給所有用戶的。那要大家自律啦! (不過在別的地方見到連用戶頁也copy就覺得不是那麼懶惰吧!)-- 07:42 日 (UTC)
之前由於下有太多太細的子分類,因此我加了一些子分類用來收納它們,例如、、等等,可是現在在台灣人分類下卻找不到它們了......怎麼會這樣咧?--
05:10 日 (UTC)
糟糕......被我弄到系統出錯了&.&--
05:24 日 (UTC)
你真厲害 :)-- 15:48 日 (UTC)
我認為匿名者不應參與投票,我在說的是5月1日的刪除投票,至少其意見不應列入考量?不知各位意見?--
16:18 日 (UTC)
似乎我們之前的刪除準則裡面已經有説明的了,要進行決定維基事務的投票,投票者應該要求一定的資格(無論多民主的國家都設這樣啦!)。^^ -- [ | ] 17:59 日 (UTC)
一時興起建立的頁面,大家有時閒的話也幫忙一下吧:(卻突然發現德文版也有了)&_& -- [ | ] 17:59 日 (UTC)
檔案名應該跟公用資源裡的一樣。
有人一直編輯卻不肯註冊,卻每次都留下兩個人的名字,感覺非常奇怪。--
16:35 日 (UTC)
怪是OK, 不註冊也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 我覺得比較不能接受的是這個匿名用戶在維基上的編輯"行為". 幾次編輯戰, 該用戶(因為都沒留名, 也只能猜測是同一個人啦)做的就是不停地reverse條文本文, 即使在該用戶的匿名留言頁請他停止或到討論頁進行討論, 也完全不聽勸告. 感覺上他和陳水扁好像有深仇大恨一樣(笑). 和陳水扁有仇的人我猜很多, 但是, 你要在維基上表達你的憤怒, 請使用維基能接受的方式對條文進行修改. 不然, 除了逞一時之快以外, 在維基的社群當中, 這種幾近幼稚的行為都不會得到什麼尊敬的. -- 17:01 日 (UTC)
有何奇怪?我們只是尚未登錄而已!您在猴急什麼!我們與用心閣主人對話過,他未覺得奇怪;我們與學習第一老弟對話過,他也未覺得奇怪;我們與周曉對話過,他也未覺得奇怪;我們在的討論頁發表過意見,也沒有人覺得奇怪;還有很多網友,我們與他們對話,他們也未覺得奇怪。我們寫過的一定留名,以表示負責。至於 所說的不是我們做的,我們不會那麼無聊低級。因為IP是隨機取樣的,有時會和我們一樣,請青天大老爺明鑒。至於為什麼尚未登錄,主要是我們非常忙碌,我們正在翻譯一部一百五十萬字的羅馬史(英譯中),譯完之後,希望能將英文版有關羅馬史的條目譯出,所以我們認為到那時再登錄未遲也。我們上網的時間有限,看到值得討論的地方,才加幾句話而已。沒想到有人如此不爽,找一些莫須有的理由,想堆罪我們。真是嗚呼哀哉者也!--李學忠 林秀英 日
我不是在怪罪您倆,閣下確實有許多高見,令人嘆為觀止,只是可能在下我資質魯鈍,覺得跟您倆在溝通頻率上有點對不到焦。閣下的行為讓我想到雅歌塔·克里斯朵夫所寫的惡童日記(一對雙胞胎的故事),因此才說感覺有點奇怪。--
08:35 日 (UTC)
現在才看到李兄和林姐的回應. 那個行為不是你們的就好, 我先說聲對不起了. 說真的, 如果那是你們做的, 也實在不是很合理, 因為那個舉措實在是太幼稚啦. 一起在維基上加油吧. 不過, 登錄個id以後是比較好溝通啦, 也才不會被我這種小人誤會(笑). -- 02:54 日 (UTC)
不註冊也是一種風格,不是講究多元化麼?-- 01:14 日 (UTC)
多謝兩位好意,我們已完成登錄。
請大家不要忘了隨時更新 -- () 20:01 日 (UTC)
User:傳播性愛知識的用戶頁指出某些人並非正常人,這點令人相當的反感,希望可以要求他刪除掉用戶頁上此類令人反感的言論。--
06:05 日 (UTC)
可以在他的對話頁給他指出,希望能讓他自己改。-- 08:55 日 (UTC)
據他的blog說是他從oscar網站上翻譯過來的,那麼版權就存在問題,討論見talk頁,或。 06:48 日 (UTC)
我是一個基督徒,無意間看了貴社區關於原罪的定義,覺得該文犯了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亞當夏娃吃的禁果來自分別善惡樹,而不是生命樹。怕引起該文對其他讀者的誤導,特此希望能予以更正。
該文連結如下:
Updated. --
12:41 日 (UTC)
看過英文維基,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玩意,就是競猜出現某個特定數量的條目出現的日期。 (參考:
) 所以我建議中文維基也可辦類似的活動,例如競猜中文維基出現30000條目的日期。 -- 11:14 日 (UTC)
看來幾好玩.哈哈~ :p -- 11:58 日 (UTC)
應該這個月底吧。--[[User:Alexcn|Alexcn]] 12:11 日 (UTC)
30000隻是一個舉例。如果舉行的話,競猜的可以是4,甚至100000。 -- 12:41 日 (UTC)
嗯,對,3萬太近了(大概兩個月就到了吧),5萬還有的好猜。不過獎勵什麼啊?
12:49 日 (UTC)
港人好賭,佩服佩服!-- 17:23 日 (UTC)
再怎樣說,好賭也比好譏諷來得親善些吧!--
03:11 日 (UTC)
條目里有一處說「4月30日,重慶人士許萬平遭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逮捕」。然而,我搜索這個人的名字,發現GOOGLE里前N個結果都是法輪功的.因此懷疑這是假新聞......-- 15:14 日 (UTC)
這件事最先對外報導的來源之一來自台灣中央社。-- 17:04 日 (UTC)
如、等,都只有短短几個字,但他似乎寫的一個系列,又不知該不該投票刪除。 16:26 日 (UTC)
也就是,這張命名為「Zhutou」的「豬頭」之意……而且版權似乎不明? 21:22 日 (UTC)
好圖,後面一群pk大學的zt-- 10:22 日 (UTC)
zhutou可能是「蛀透」:P -- 10:29 日 (UTC)
另外發現這個很久沒更新的,是否可以刪除? 21:22 日 (UTC)
建議投票刪除~ 完畢 --
21:32 日 (UTC)
這條目不知建立來做什麼,刪除 :P -- 10:27 日 (UTC)
部分已刪除的條目被我恢復了
它們本來被刪除的原因是侵犯版權。但我看過它們的「歷史」,它們之前的版本是沒有侵犯版權的,只是後來被貼上侵犯版權的內容。如我有看錯的,請幫忙修改。-- 02:33 日 (UTC)
不錯,確實有刪除錯誤的情況,在提交侵權刪除投票時應該註明歷史版本中是否有不侵犯版權的版本。-- 01:08 日 (UTC)
觀看"星期"詞條,從左邊連結至Esperanto,發現在底端各種語言的星期說法中,中文的"星期一"誤植為"星期日",想修改卻不得其門而入... -- 14:50 日 (UTC)
上方的Redaktu啦,已搞掂^_^ 。-- 22:26 日 (UTC)
感謝 ^__^ -- 17:03 日 (UTC)
唐戈、Zhuwq、douglasfrankfort三位大人分別被提名,敬請參加投票^ ^--| 15:06 日 (UTC)
有一個跨語言連結「tlh:Le':Recentchanges」跑到了「請求/圖片」的下面,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17:00 日 (UTC)
是一種並不重要的人造語言語,只有53個條目,不知為什麼無法和其他語言連結(在它的條目上可以連接其他語言,但其他不能在連結上顯示它的條目,我已經刪除了。-- 03:06 日 (UTC)
以繁體建立了《台灣通史》,以簡體不能進入。 請幫助修改,使以《台灣通史》、《台灣通史》均能進入。 謝謝。
這個做一個重定向即可。但應該移到維基文庫噢。只是得重新排版編輯一下。好麻煩0!而且版權不知有問題沒? 09:56 日 (UTC)
及時常被人貼上測試文字及破壞。究竟是什麼原因? -- 12:32 日 (UTC)
我看了一下,這個頁面少了很多英文維基上的相應內容,例如&gallery&的使用等,這樣不利於新來者學習編輯維基百科。希望這個頁面儘快更新。我們是否可以將英文頁面直接翻譯一遍?-- 13:58 日 (UTC)
首先謝謝你的關注,直接翻譯英文是可以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直接動手不要客氣。--
14:27 日 (UTC)
移動到-- 03:11 日 (UTC)
繁體的畫不應該變成簡體的划,例如。-- 10:18 日 (UTC)
沒有發現問題啊,條目很正常啊。-- 13:34 日 (UTC)
計畫和计划需要轉換。 16:38 日 (UTC)
我舉的例子不好。呵呵。條目原文就是簡體字寫的,所以看不出來。如果看看一些漫畫家的人物條目(繁體字編寫的),就會有問題了。-- 04:55 日 (UTC)
我是新來的。。 突然發現這個網很好 最近老師布置了一個關於EUROPEAN 的 圍繞Renaissance women 的論文~ 希望大家幫幫忙~~謝謝了
我讀小學三年級,特別愛吃韭菜,我想自己種,可不知道韭菜是什麼季節可以種的,反正就是韭菜要種幾個月才能吃,各位大叔大伯大娘大姨哥哥姐姐,如果知道,請儘快可我回答,謝謝
維基百科主要的精神不在於請求其他人寫東西,而是在於自己用心用力編寫條目喔!你可以嘗試用著網際網路上其他資源找找看,比方說用搜尋引擎、]等等。你找到答案之後,記得要回來維基百科,到條目中寫下你的發現啊!--
14:38 日 (UTC)
這是: 日 (差異) (歷史) . . 小 蔣孝勇; 15:22 . . Ellery (Talk) 這是: (當前) (先前) 15:22 日 Ellery 小
這是: 日 (差異) (歷史) . . 小 蔣孝勇; 15:22 . . Ellery (Talk) 這是: (當前) (先前) 15:22 日 Ellery 小
12:06 日 (UTC)
昨天與某君討論了與之間的區別,今天又看到了和。永濟橋是正式的名稱,但不大為人所知,趙州橋是俗名,流傳天下,此外還有一個當地人的俗稱「大石橋」(趙州另有一座永通橋也非常有名,當地俗稱「小石橋」)。在國家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里,用的是永濟橋(大石橋)的名字,不過趙州橋的名氣實在太大,究竟是用「永濟橋」這種學名來命名合適,還是用「趙州橋」這種俗名來命名更合適呢?-- 05:10 日 (UTC)
還是應該以大家最為熟知的名字命名,這也是所有百科全書所遵從的規範-- () 05:59 日 (UTC)
除了建議以最常使用的名字為條目名之外,記得要多善用重定向、消歧異條目,以及要記得在條目開宗明義的第一端將各種稱呼方式都寫上,這應該算是良好的百科條目最重要的基本資料之一了吧!--
06:21 日 (UTC)
還有搞的,、、,我覺得一個條目就能解決了,現在分了三個條目。
看了一下,目前是一個消歧異條目,而後兩者則各自是一條小條目水準的文章。消歧異條目的使用是有必要的不過看過內容後我認為這條目應該是用來介紹山脈比較適合,然後再以頁首的消歧異訊息導引到專用的消歧異頁(畢竟與自然保護區的名稱都是原自山名)。另外,我認為武夷山和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條目其實都有存在的必要,只是目前兩個條目的內容都沒寫得很好,以一座山脈的介紹條目來說,應該要多收錄些自然地理方面的資訊,例如山脈的位置、特性、包含了哪幾座山峰各自的標高是多少,境內的水文特性等等,都是適合收錄的材料。相反的,以自然保護區來說,保護區的成立歷史與範圍,負責單位的業務特性,保護區內是否有設立哪些研究單位,休憩設施,甚至有哪些風景名點,都很適合這條目收集。雖然兩個條目可能有部分內容會重疊,但我認為發展的出發角度應該不同,很顯然是目前寫條目的人沒掌握到各中經隨,是有待改進的條目吧!--
07:03 日 (UTC)
要這麼算的話,那就多了去了。除了武夷山脈、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還有武夷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武夷山旅遊度假區、武夷山世界遺產保護區域。要知道,上述五者的範圍可都是各不相同的啊。不過呢,後四者其實都只是在武夷山中劃定的功能區塊,相互之間有很大的重疊。以我的看法,後四者都集中在「武夷山」就行了,除非將來武夷山這個條目實在膨脹得太大。而且武夷山是兼具自然與文化特色的名山,我不認為把地理、文化、自然分開是合理的做法-- 08:15 日 (UTC)
關於這點,只能說得看撰寫者本身的智慧與條理,是否有辦法掌握其中的異與同了。不過以目前的篇幅來看,似乎說啥都是廢話,至少得先把其中一個條目寫詳盡些才有討論意義吧!--
08:42 日 (UTC)
調用google搜索有問題,好像是sitename沒有定義。哪位查一查?
可以請各位管理員關注版面嗎? 那個版面現在像快要「滿瀉」了,提出了的請求(有些還挺嚴重的,因為有的根本是錯誤轉換)都沒有人理。希望管理員可以整理一下那個版面,或者開放繁簡轉換表給所有使用者編輯。謝謝 --
14:41 日 (UTC)
有一段時間是我在整理該頁面,但是我現在馬上要論文答辯了,實在沒有時間。我建議大家可以盡量使用手工轉換的方式對出錯的轉換進行修改。等我畢業了,我會運行一個bot來協助提取這些手工修改加到系統的轉換表裡。熟悉手工轉換的朋友請多多幫忙! 16:07 日 (UTC)
我每次寫條目,都是在word上寫好,再copy過來。但一個難題是,即使我在word上使用全角打出一個「·」,copy過來之後就變成了半形的o。例如就變成了。所以不得不在編輯框內重新修改。請問有什麼辦法解決嗎?謝謝!-- 16:46 日 (UTC)
事實上,因為牽涉到跨語言連結時在其他語版上的連結能正確運作,這個逗號一定要使用與編輯框標點符號快捷列裡面一模一樣的版本(雖然全形逗號其實有兩種,肉眼看不大出不同),尤其是如果在條目標題中有逗號時更是。為了避免這誤差,通常我在word pad上都會先忽略掉它,等在貼到編輯頁面上後,再乖乖地利用快捷列裡面的逗號工具慢慢補上。--
18:14 日 (UTC)
看來是沒有辦法了?唉。不過還是謝謝大象的迅速答覆。-- 03:24 日 (UTC)
可以用text打草稿啊,我一直就是這麼用的,從來沒出過差錯。
10:37 日 (UTC)
謝謝你的好辦法。不過如果先在word上打草稿,然後copy到text上,再copy到編輯框里,間隔號仍然變成半形的了。由於text功能比較少,有些時候必須要用word對文章進行排版。不過也算是解決了一個問題了。剛才我還發現一個好辦法,就是用&-#183;(要去掉那個-)來代替·,這樣的話,就可以在word文檔裡面編寫了。這個辦法是得自的啟發,在這裡也謝謝了。-- 10:38 日 (UTC)
請管理員幫忙進行如下操作:刪除,並將移動至。-- 02:50 日 (UTC)
03:00 日 (UTC)
謝謝!!-- 03:18 日 (UTC)
因內容太少且不太符合標準,該條目內容已合併到了。 04:01 日 (UTC)
還是走一下刪除投票的過程比較好。-- ( 04:06 日 (UTC)
我還沒有編輯完成呢!不能說內容太少啊。我希望保留這個條目,而不是合併。-- 04:37 日 (UTC)
昨天晚上我編輯了一篇長文。根據我的,我是在19:13提交的,而且被標註為「(新)」。由於昨天網路速度太慢,而文章中還有一些標點符號問題需要修改,所以我原打算今天再改。不料今天打開骷髏會頁面,發現除了我的「會員列表」一節保留以外,其他所有內容全部失蹤;查看以下骷髏會歷史,第一位編輯的居然是,編輯時間為19:34。隨後我查看了的貢獻列表,發現他的骷髏會編輯紀錄居然也是新。我又查了一下刪除日誌,並未發現有人刪除了。所以我的貢獻雖然被記錄,但是內容遺失!-- 05:37 日 (UTC)
奇怪, 我證明此文的確為 Formulax 所創建, 我只是加上外部連接而已. 資料庫現在記錄是我創建是錯誤的. --
10:06 日 (UTC)
估計是bug吧。Wiki上的bug還是不少的,比如說輸入“[[域名]]wikipedia.org”會顯示成「wikipedia.org」-- 17:38 日 (UTC)
這個可能不算是bug,出現這種原因主要是為了拼音文字的需要,例如,可以寫成[[bug]]s,顯示為s-- () 17:49 日 (UTC)
關鍵是我原本寫的東西全都丟失了。看來我又要重寫一遍:-(-- 02:54 日 (UTC)
哪裡能看到所有已上傳的圖像?-- 10:01 日 (UTC)
,按照上傳時間排列,最新的在最前面;同樣,但是以展示圖像為主-- () 11:05 日 (UTC)
您可能位於中國大陸,相關內容被網關過濾掉了。--□ 06:58 日 (UTC)
相信在8點鐘左右的時候,沒有人來上網吧?而且用8時,還可以保證與UTC統一。
11:41 日 (UTC)
贊同,有利於規範,並避免累贅文字及誤解。--
06:00 日 (UTC)
仔細想了一下,大概還是需要指明時刻的,比如同樣是某天的0:00UTC,如果只說截止到5月15日,是5月15日的0:00UTC還是24:00UTC呢?如果是前者的話,5月15日這一天還沒開始就截止了;如果是後者,5月15日24:00UTC其實是5月16日0:00UTC。所以好像不會省掉有關時刻的文字,這樣統一時刻規範的意義不太大。--
23:23 日 (UTC)
剛剛把Wikipedia:Policies and guidelines的中文名稱改為「」,因為覺得「守則」與「指導」兩詞都不符合英文「policies」(政策、大政方針、規劃,而不是rules)與「guidelines」(指引、指南,而不是tutorials或guides)的意思。不過這才發現,這樣的更動有相當的影響面,包括在內。不知大家的反應如何,不過我不是要來搞破壞或臭顯的。現在,我認為有三個方向,1)改回去(不過我不太喜歡原來的名字);2)大家覺得新名字不錯(我會去修改所有主要的連入頁面);3)商討定下一個別的名字,比如:方針與指南、政策與指引、政策與指南、或其他……。--
06:00 日 (UTC)
幾乎每個條目最後都有下面這個說明,感覺很重複,而且有廣告之嫌。2、3兩個連結還是一樣的。
由cn.bbs.* 新聞群組轉信 提供更新,網頁版。
收集大陸BBS、台灣BBS、香港BBS、世界各地中文BBS地址,根據網友提供的各地區bbs站點變更情報,提供各種軟體格式的地址簿下載及更新,如:FTerm、STerm、PCMan等。
為大陸網友訪問香港及台灣BBS撰寫的幫助。
建議精簡說明(或者只提供連結,不加說明)之後放到頁面,其他條目的這個內容都刪除。要麼就除保留這個說明以外,其他條目的這個內容都刪除。
希望大家討論一下後做出一個決定。 14:10 日 (UTC)
我認為這問題不是只有侷限在這幾個大陸BBS站台相關的條文而已,這應該是整個中文版維基都有「過度外部連結」的傾向,長久以來我一直覺得「外部連結」這章節收錄的外部網址應該只侷限在兩種類之內,其一是條目主題的official website,例如政府單位的官方網站、商業機構的全球首頁或該公司在各中文國家的代理商首頁等等。至於另外一類的收錄則是有點類似「參考書目」般的概念,只是換成線上的版本,收錄條目撰寫過程中曾經有引用或參考資料過的網頁。除此之外其他的網頁,縱使跟主題有點相關,也應該不需收集,否則很容易會讓維基百科成為亂糟糟的轉址網站,或更進一步,把來訪的讀者導引到一些存放了盜版資訊或檔案的空間,而變成鼓勵侵權的幫兇。
所以回歸本題,我認為那幾個多餘的外部連結,大概只適用在這個條目底下收錄,放其他的網頁都有廣告之嫌(而且網站的說明介紹未免太多了吧?比條目主內容還長~_~")--
04:45 日 (UTC)
Image:XXX.jpg|thumb|XXX,這種格式加在文章中顯示出的圖片大小是固定的嗎?比如我的用戶圖片用這種格式顯示出的比原圖片要大,失真了,不知有什麼辦法解決呢?謝謝了先。 14:23 日 (UTC)
thumb是有一個默認的大小(好像是180px),你可以加一個某某px來指定寬度,比如右示例子。--
14:50 日 (UTC)
加了70px
不用px的默認大小
加了250px
關於圖像使用的問題,建議參考一下。-- 14:53 日 (UTC)
謝謝兩位. 05:24 日 (UTC)
這個條目的名字很怪。有沒有一個好些的名字?-- 13:03 日 (UTC)
?其實我覺得併到好了。--
14:27 日 (UTC)
如何?然後加一個分類「惡搞」。-- 14:49 日 (UTC)
這個名字像日語多些......-- 00:14 日 (UTC)
台灣立法院會議過激行動? -- 01:54 日 (UTC)
以目前條目跟這兩條目的份量來看,根本沒有必要分開來撰寫,將後者列為前者的一個段落就夠了。何況,雖然只有台灣才有「立法委員」這種職位,因此立委在議堂內的衝突只有台灣有,但是「民意代表在議會中的暴力衝突」可不是台灣獨有的,這種事情在世界各國都曾見過,甚至更激烈。如果要全方位地來經營這樣一個條目的話,我會建議應該以「議會暴力」這般的條目經營,並且收錄全世界各國的立法機構曾經發生過的類似事件!--
03:15 日 (UTC)
議會暴力,不錯,家庭暴力,校園暴力...-- 11:06 日 (UTC)
說真的,不只是,像是,這些都是很值得寫為條目好好經營的嚴肅議題,只差有沒有人敢去觸碰這麼龐大的題目而已呢!--
14:51 日 (UTC)
我們正在編譯羅馬史的條目,從英文版翻譯Caesar Augustus的條目,但是中文版已有的條目,是從日文編譯來的,內容大不相同,管理員希望合併成一個條目;如果合併成一個條目,可否將重新定向為?此疑問之一。疑問之二為:如果這兩個條目應視為一個條目,那麼可不可以將英文版的Caesar Augustus,名稱改為Octavian?當然不行!如果這樣做保證會被英文版的貢獻者臭罵。可見Caesar Augustus與Octavian不同?所以究竟應以英文版為準,還是以日文版為準,此為疑問之三。我們只是負責翻譯,沒有特殊的成見,往後這類問題會層出不窮,希望能得到明確的答案。 -- 16:04 日 (UTC)
同一個人物的話,當然應該合為一個條目。至於人名,使用常用名便是原則。做重定向即可。至於英文版,他們最熟悉的人名跟中國人所熟悉的,完全可能不一樣。所以沒必要統一。如果你們覺得原來的寫得還可以更加改進,那就大膽地修改吧。呵呵。我不是管理員,承讓。-- 17:53 日 (UTC)
我看目前的內容,並不是非常多。如果您寫出了與英文版差不多長度的譯文的話,完全可以覆蓋原文。前提是保留一些原文獨有的觀點或表達。-- 17:57 日 (UTC)
如Hamham所說,「同一個人物的話,當然應該合為一個條目」。而關於外文人名的命名規則,中文維基目前並沒有詳細、明確的文字,見(維基之一)。我個人的意見,Caesar Augustus的正規名號應該是「」;對這類早期、名字譯法特殊、沒有歧義的名人,目前的習慣是不用全名,比如、、,除非中文維基將來採納不同的明定正式規則。如果真要使用全名,名字之間需要用「·」(可使用·輸入,別的點號或空格不行,詳見上述方針)分隔。(Octavian或Octavianus)目前的內容,我覺得應當合併至該人物正式名稱的那個條目;如果「屋大維」一定要單獨設條目,可以解釋為後來稱為的那個人在取得「奧古斯都」稱號之前用過的名字。在條目之間移動內容時,可以在兩個被涉及的條目的編輯摘要中提示說明,這樣方便人們知曉或尋找前人的貢獻。維基的方針規則,大都是維基社群自己經由共識制定的;對於其執行(enforcement),每個寫作者都是維基的編輯,都有執行的義務及執法的權力;因此,管理員是有更多的執法手段,但維基並沒有握有更多權力的總編或中央機構來進行日常普通監管,參見。而對疑問之三,我認為不同語言版本存在區別時,應以事實、維基的核心使命或價值、以及本版的正式方針或指引為準,不存在某個版本(如英文版)更優越的問題。--
06:16 日 (UTC)
兩位先進的高明見解,令人激賞,但是我們還是不知所措。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所遭遇的疑問 。假如有一個人,編寫了的條目,基於先佔先贏,搶頭香的原則,他已經佔據了一個條目;之後有一個人,因為不滿這個條目的名稱與內容,編寫了這個條目;但是管理員認為這是同一個人,應該合併為一個條目,於是在這個條目,設了下重新定向,要求這個人不能以為條目編寫,必須到這個條目編寫;但是這個人認為:應該是在這個條目重新定向至;而不是要求這個條目重新定向至。雙方互相堅持己見,於是這個人向互助客棧投訴,互助客棧的陪審團認為這兩個人都對,所以這個人不知所措。 -- 14:13 日 (UTC)
這個問題我曾有過類似的經歷:一個叫的遊戲。我曾這個條目是否應該提及大陸地區最常用的「」這一稱呼。被告知「尊重最初創建條目者習用的詞語」換句話說,就是在兩個名字都廣爲人知的情況下,優先考慮以最早創建的條目為基準,將(之後)其它的名字建立為重定向。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14:25 日 (UTC)
不一樣喔,上面提到這問題,牽涉到的是簡繁體譯名不同的問題,因此目前已經可以透過譯名轉換還有T標籤(標題繁簡轉換標籤)來解決。這種問題我們的確是依照先開題者使用的語版之翻譯法作為優先,因為無論簡體繁體其實沒有任何一方的譯名比較正確,這單純只是『不同』的問題而已。至於和的問題則沒啥好說的,版上原本就有一個『以最多人知悉的名稱為條目名』的命名原則。
但是原發問中的還是的問題,老實說,我聽過屋大維,我聽過凱薩(尤其在吃沙拉時),但是我很少聽到「凱撒·奧古斯都烏斯」這樣全名稱呼的!何況屋大維的確是凱薩大帝的本名並不算是錯誤翻譯,如果可以的話,我認為應該透過協商,多利用重定向功能,還有適當的內文首段將幾種名稱叫法解釋詳細,投票是最後的解決之道(何況應該是另開投票,不是在互助客棧裡投票啦!)我看過的原文,認為其實那還算是一條不算太糟的小條目,或許它寫得沒有您好,但請試著盡可能去融合新舊文章,而不該以「徹底取代覆蓋」的方式,這是一種不大有禮貌的舉動!--
14:37 日 (UTC)
除去繁簡體用詞的差異,基本上我們的原則是根據在中文中最常用的名稱作為條目的名稱-- () 14:32 日 (UTC)
搜了一下google,30項,9230項,4300項。-- () 14:32 日 (UTC)
為了將發生的爭議再說明清楚,我們不得不將之前與管理員之間的對話,列在後面,請大家諒解,這也是建立中文維基典範的好例子。
我們正在翻譯編輯有關羅馬史的條目,例如英文版的Caesar Augustus,但是中文版已有的條目,比較結果內容完全不同,因為該條目是譯自日文版,因此無法作出重新定向,是否可以採取兩條目並存的方式?往後這類情形時常會出現,必須事先解決。我們第一次參與編輯,許多規則不太熟悉。請求協助。 -- 14:01 日 (UTC)
同一主題只能有一個條目存在,像大英百科全書之類的百科全書,總不會也有同一主題的多個條目吧?這是我們的原則之一,否則大家都這樣,那麼維基百科上的內容就沒法看了。您只能重定向到現有條目上再進行編輯,把原來的內容糅合到新內容里,這也是wiki的基本精神之一——協作精神。當然如果您不這樣做,肯定會有人去這樣做的,或者打上一個需要合併條目的標籤,最終還是要變成一個條目。此外,同一主題分設多個條目,又如何體現NPOV的原則呢?又如何讓知識更好地得到傳播呢?-- () 14:09 日 (UTC)
謝謝回覆,英文版有Caesar Augustus與Augustus兩個條目,有人會以為是同一條目,必須合併,其實內容完全不同,英文版也為次此有一番討論。英文版為何不直接採用Octavian(屋大維)?而用Caesar Augustus(凱撒 奧古斯都烏斯),可見意義大不相同;如果合併成一個條目,的名稱是否可以重新定向為凱撒 奧古斯都烏斯?這樣做原先編輯的貢獻者,可能又有意見。另外從英文版將原文直接複製過來,是否要加其他的標記,例如:/tem...之類的。
-- 14:42 日 (UTC)
Augustus是封號,就像中國的,Caesar Augustus則是具體某位Augustus的稱號,二者當然不同-- () 14:48 日 (UTC)
以上係我們之前與管理員之間的一段對話。
從以上的對話紀錄可以看出,我們原先是主張兩個條目並存的方式來處理;絕對沒有「徹底取代覆蓋」之意,這點先請大象先生諒解。 我們再查的條目,有關奧古斯都的內容是這樣子的:
(Augustus,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登基)
很顯然原文的確有列出奧古斯都的全名,譯者只譯出奧古斯都四字,並不能說是錯誤,但是我們檢視英文版的維基,有Caesar Augustus,與Augustus,兩個內容完全不同的條目,這點管理員也同意的確不同。我們再檢視的條目,記載著「重定向自奧古斯都」。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也就是說:奧古斯都命名在前,屋大維編輯在後,依照搶頭香的原則,要尊重奧古斯都的命名;其次屋大維的討論頁說明該條目內容是Copy自上下五千年,當然這也算是一種「功勞」,可是與花費心血的「苦勞」與「疲勞」,則不可以相提並論。
如何解決爭議?建議如下:
一、將Caesar Augustus,與Augustus,兩個條目譯出。告訴中文版的讀者,這兩個條目是不同的。 二、保留的條目,暫時不作任何的改寫或編輯。 三、成立「管理員委員會」的仲裁機構,將三個條目提到此機構進行仲裁,只要是登錄的維基人皆可發表意見,最後作出仲裁的決議文,任何人皆要遵守這決議文。 我們誠懇的呼籲:其他的管理員也發表一點意見,因為管理員書生先生為此花費不少心血與時間,謹在此至上最高的敬意。 -- 09:26 日 (UTC)
可能您沒有明白我的意思。雖然我們有不成文的規定,條目命名尊重最先創建者,但是這只是在處理繁簡體之間用詞不同的時候。一般來說,還是按照中文最常用的名稱來命名(當然也包括外國的譯名)。此外,查《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使用屋大維命名-- () 09:38 日 (UTC)
此外,台灣中文版大英百科全書使用奧古斯都作為Caesar Augustus的譯名,《中國大百科全書》也同樣。另外英文版維基百科Caesar Augustus相對應的是屋大維這個人,而Augustus則是解釋這個稱號本身。因此建議使用作為條目名稱,而凱撒·奧古斯都重定向(因為在中文世界幾乎很少有人這樣用),而則作為另外一個條目,專門解釋這個稱號本身。不知道這樣可好?還有,所謂Copy自上下五千年,是指以前的內容,而不是現在的版本。您完全可以在屋大維條目上進行改寫,不明白為什麼非要單獨在建一個條目?這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政策,也不符合百科全書的傳統-- () 09:51 日 (UTC)
就像外國人很難搞清清世祖,康熙,玄燁,康熙帝這些稱號一樣,我還沒有搞清楚,但是我想寫條目比討論名稱更重要,維基百科提倡尊重其他參與者,也同樣提倡,不是嗎? -- 10:06 日 (UTC)
另外,就像中文維基百科討論並投票了中國皇帝的命名法一樣,可以共同制定羅馬皇帝的命名法,以避免case by case的討論。 -- 10:22 日 (UTC)
插個嘴。同意書生的意見。作為條目名稱。凱撒·奧古斯都重定向。則作為另外一個條目。我認爲命名原則在於清楚和約定成俗。
07:47 日 (UTC)
另外上面提到的贏政、秦始皇和世紀帝國、帝國時代與屋大維、奧古斯都不一樣喔。如泅水大象的部分意見一樣,世紀帝國、帝國時代是簡繁體譯名不同的問題。而贏政、秦始皇帝是約定成俗的問題。另外後來中國君主用的是「皇帝」稱號,而羅馬君主用的是是整個「奧古斯都」。
08:00 日 (UTC)
看來是我不了解羅馬史的中文表述習慣,不過我確實是看了上面的對話,才知道現在中文裡面,「奧古斯都」是用作通稱的,以前我一直以為「奧古斯都」是Caesar Augustus (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 的中文名字。(仍然記得小時候看的一本書上寫,英文七月July來自愷撒大帝的名字及生月,而八月August則來自凱撒繼任者奧古斯都的名號;因為七月有31天,而奧古斯都認為他跟凱撒同等偉大,所以將本來只有30天的八月也改成31天。)另外,我看了一下「」的條目,根據同樣的原則,是不是也應該改為「」?「愷撒」也是羅馬皇帝以及後來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皇帝的通用稱號。同時,我也覺得中文維基是應建立並逐步完善一套明確的非漢字人名的中文命名規則了。--
04:55 日 (UTC)
查了一下英文版的修訂歷史,原來英文版只有Augustus(即現在的Caesar Augustus),當時的跨語言連結就是,後來由於有人創建了條目,專門論述這個稱號,而將原來內容放到了Caesar Augustus,但是跨語言連結並沒有修正-- () 12:30 日 (UTC)
我在整理圖像版權標籤時發現,一些圖片由於種種原因已經沒有再使用了,他們中一些可能版權不明,一些可能版權上沒有問題,還有一些則是原本一些照片的縮小版本,現在都沒有用處了。對於這些圖片,是否可以直接刪除,或移動到wikicommons候刪除?-- 07:22 日 (UTC)
我覺得只要版權沒有問題盡量還是把它用到文章中,其他的直接刪除吧-- () 07:48 日 (UTC)
作了一個管理員的icon和template,方便在用戶頁標明管理員身份,大家可以領用或提出意見和建議。{{Admin}}-- 10:40 日 (UTC)
請教,對一幅有版權保護的純線條圖像進行深加工,包括大量增添文字內容、改變顏色等等,但未改變原圖像的線條,請問這是否屬於侵權行為?-- 16:01 日 (UTC)
是的。-- 16:03 日 (UTC)
要看原圖的創作性,跟你加工的幅度。如果是大量的加工,參入很多你的創作進去的話,依照合理使用的判斷規則,可能可以主張是合理使用。--
16:13 日 (UTC)
那這樣,我把圖貼出來,各位參詳參詳,是否可屬於合理使用範疇。
。它是使用了原圖中的所有地域線條,並在此基礎上著色、增加地名。原圖授權是:「此圖只可用於XX網及論壇內部使用,不得轉載、或者加工後轉載至XX網以外的地方。以任何形式的加工,都請保留圖上的原作者信息。(以上有特別授權的除外)」
行政區劃地圖中的邊界線和城市位置等屬於,沒有版權,因為這些內容是不可變更的,所有人畫的地圖都必須嚴格按照地理數據繪製,否則就是錯誤的地圖。但是地圖中其他內容卻是受到版權保護的,例如這個圖中的文字標註,用色,以及地圖中經常會用到的城鎮、邊界、地標等的表示方法和圖形,因為這些內容是可以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來描述的。例如原來的紅色虛線行政區域邊界,改為黑色實線等。按照我的理解,這個地圖應該不會侵犯原來地圖的版權,但是基於禮貌和道德,最好應該指出根據什麼地圖修改的,並且指出原作者。可以參考上的說明-- () 16:44 日 (UTC)
這幅圖的線條在像素級上與原圖的相關部分完全一致,且並未說明原圖作者。倒也不是想刪除它,只是覺得他標榜的「自製」,實在是有點……。-- 17:03 日 (UTC)
再問一個相關的問題,如果原圖作者僅授權維基百科使用。那麼當它在維基百科發表後,是繼續遵守原圖作者確定的版權和使用權許可,還是換成遵守維基的版權許可?-- 17:24 日 (UTC)
維基百科用的是GFDL授權,你說的狀況是原作者僅授權在維基百科內(按照GFDL)使用,對維基百科以外則未授權。
17:29 日 (UTC)
我下載了最新(5月16日)sql dump,把所有錯誤的條目重定向都找了出來,請參看,請大家幫忙修復-- () 08:27 日 (UTC)
我覺得,把重定向至不存在版面的條目,全部刪去,也無不可。大可待有需要時才重新建立-- 08:58 日 (UTC)
你有些錯誤重定向至空白的條目,其實是Talk page被錯誤重定向至空白-- 09:54 日 (UTC)
感謝大家的幫助,所有錯誤的重定向已經整理完畢。-- () 18:21 日 (UTC)
辛苦了!--
07:23 日 (UTC)
我希望在國內搭建一個wiki平台,供學生上課整理課程資源用,請問能否提供維基中文的代碼程序?-- 可以到SourceForge的MediaWiki下載 -- 03:21 日 (UTC)
現在是關於人物的,可是好像還可以指「槐樹」是否應該作成消歧意的頁面? -- 15:02 日 (UTC)
現在未有的頁面。待要增添時才理會這個問題,可以嗎?- 06:07 日 (UTC)
我就是打算寫槐樹才問的啊,鬱悶。。。-- 06:31 日 (UTC)
寫吧,寫完了在的條目最前加上一段。-- 06:57 日 (UTC)
先寫,寫完後可把原本的移到-- 06:59 日 (UTC)
可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命名啊,是寫呢?還是寫,我覺得第一種應該好一些。-- 07:10 日 (UTC)
可以不用括號的話就不要用,即是-- 07:23 日 (UTC)
OH,明白了,那呢?要不要分立條目?-- 12:57 日 (UTC)
有沒有人懂sql dump,幫忙找找有沒有條目有以下的名字?
超過一個空格
全形括號(及其他全形標點)
括號前沒有空格
斜號,即「/」
平假名及片假名
U+2022,即「o」
U+FF0E,即「.」
條目繁簡字兼有,如
若果有這些東西,我估這些條目大多需要整理。有沒有好心人能弄這類列表?-- 05:54 日 (UTC)
很簡單的吧?不過,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條目就很多了,你去字母表看看就一堆了。-- 06:36 日 (UTC)
我的意思是條目中間有這個字;若果是開頭的話當然簡單多了,我也毋須廢神地去問了 :) -- 06:59 日 (UTC)
嗯,我是說用sql搜一下就行了吧,應該不會太複雜的。-- 07:08 日 (UTC)
我已經檢索了一遍,請參看,只是不知道如何搜索繁簡字兼有的條目;另外平假名及片假名的條目沒有檢索-- () 13:28 日 (UTC)
平假名及片假名也檢索玩了,另外還有一個(全部)-- () 14:47 日 (UTC)
嘩,厲害。我想問一下是否未找全形符號?另外還想找一下有沒有“(简)”、“(簡)”或「(繁)」的條目名?因我之前見過有。順帶一問,有沒有找過Talk page?-- 00:25 日 (UTC)
條目名稱中若要使用逗號、冒號或感歎號,應是用半形的還是全形的?-- 00:27 日 (UTC)
冒號應該使用半形,因為這樣可以使用像[[Wikipedia:互助客栈|]]這樣的語法,其他的我覺得如果是中文名稱則用全形,英文名稱則用半形-- () 07:00 日 (UTC)
我又找出了所有條目中含有用戶簽名的條目,請參看-- () 07:48 日 (UTC)
能不能查找「重定向到另一個重定向頁」的頁面?-- 08:00 日 (UTC)
這叫做「雙重重定向」,上雖然有相關的語句,但是查出來的結果並不是雙重定向,英文版上的也一樣有問題。我已經向開發者提出這個請求了-- () 08:23 日 (UTC)
三天以來我收拾(刪)了220個條目名,要命!-- 10:38 日 (UTC)
記得以前有個bot是干這個的。--zy26
12:44 日 (UTC)
我剛發現可以使用bot來修復雙重重定向,正在運行當中-- () 19:37 日 (UTC)
再想找一找有沒有條目有 U+30FB (?) ,它是片假名隔音號-- 02:38 日 (UTC)
各位wiki大俠!!!在下想了解一下關於「美國紫樹」(國外引種樹種)的詳細資料:包括學名、生長習性、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及原生地的情況!請知情者給予幫助!謝謝各位!-- 06:49 日 (UTC)mink
您可以參考。-- 06:55 日 (UTC)
又叫多花藍果樹,你 可以 到Google上去搜索一下相關信息
。另外可以參考 和-- 07:06 日 (UTC)
自己都說不清是怎樣跟纏上的,現在覺得這個討論需要結束,結束的辦法是逕付表決。已對該頁做了更新,請見其「規則正文(投票用)」、「投票說明」、「投票處」的文本。因為不了解是否有舊例可循,我擬定了一個投票辦法,投票將於日1200UTC開始,因此,若對投票辦法有任何意見,請及時提出,以便將其暫時中止。--
12:32 日 (UTC)
現在條目越來越多了,我們是否可以開始建立索引了呢?我們的索引恐怕要有很多個。--
16:26 日 (UTC)
如何做呢?-- () 16:28 日 (UTC)
我想查詢sql,找出沒有條目相對應的對話頁,也就是條目沒有創建,但是對話頁已經有了。我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法查詢,誰能幫幫我?-- () 18:37 日 (UTC)
現在存在和兩個條目,是到漢江_(中國)的重定向頁。目前中國出版的地圖集上,中國的漢江都正式地叫作漢水,因此能否將 漢水 作為條目名稱,而漢江_(中國)作為重定向頁?
完成-- () 16:54 日 (UTC)
分類中的條目會因此出現在定向後的分類中嗎?-- 01:38 日 (UTC)
Category設定重定向,是不能把條目重定向到另外一個目錄的;至於繁體及簡體字的問題,現時系統看來可以轉換,但似乎系統並未完成修改,仍有些問題。-- 01:46 日 (UTC)
似乎簡繁體分類同時並存會有問題。-- 06:05 日 (UTC)
又是我來麻煩大家繁簡體字對換的事情……。現在錢鍾書的條目名稱竟然淪落到成為,首先鍾應該是鍾字,名字是鍾愛書(書寫?書法?書本?)的意思,總之時鐘的鐘是錯的。另外,簡繁混亂的名字竟然拿來做條目名,實在難以接受呀……。條目現在移動不了,因為繁體字的錢鍾書條目名用來做重定向錯的頁面。懇請管理員收拾一下……謝謝! --
01:40 日 (UTC)
竟然用上時鐘的鐘也看不到 &_& 我已把它收拾了。-- 01:46 日 (UTC)
竟然忘了謝謝你! --
18:30 日 (UTC)
請幫忙把移動到(原為重定向頁),謝謝。-- 05:12 日 (UTC)
05:24 日 (UTC)
謝謝!-- 06:05 日 (UTC)
裡面居然還有食物一條,編植物才發現不對勁--
13:17 日 (UTC)
您可以幫忙換成英文版的新格式-- () 14:26 日 (UTC)
不做誰吧? 但是, 我不懂中文... -- -
13:32 日 (UTC)
有兩個疑問。這個Bable(巴貝爾)標籤對於中文維基的功用是什麼?我知道在MetaWiki上,巴貝爾標籤幫助識別操持各語言的參與者,但是在以中文寫作的中文維基上,巴貝爾標籤的功用是什麼?它比目前使用的又有哪些優越之處?第二個問題是題外話,你為什麼在上用「支那語」一詞,又在這裡改用「中文」(中国語)一詞?前者的用法不利於我們眾多中文用戶與你的交流。
There are two questions. What are the benefits for having the Babel tags on Chinese Wikipedia? I know that on MetaWiki, Babel tags help to identify user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groups, but on Chinese Wiki, which is written in Chinese, how would the Babel tags benefit this Chinese project, and what makes the tags a preferred choice than the currently used ? The second quest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subject -- why do you use the term 「支那語」 on
while using the term 「中文」 (中国語) here instead? I believe that the former term harms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st Chinese users here and you. --
00:33 日 (UTC)
ja: 各言語で統一されていれば、使いやすくなると思います。
私は人への差別を無くすべきであると考え、それならば言葉への差別も無くすべきであると考えます。しかし、Wikipediaは個人の意見を述べる場所ではないので、利用者ページ以外では「支那」は使っていません。
en: If it is unified by each language, I think that all become convenient.
I think that everyone get rid of discrimination to a person. And if it is so everyone should get rid of discrimination to words. But Wikipedia is not a place describing a personal opinion. Therefore I do not use "支那" besides my user page.
zh: 如果在每種語言被統一,我想變方便。
我思如果不應該把給人的差異在。也是把給話的差異也不應該在。但是,因為Wikipedia不是個人陳述意見的地方。所以,「支那」除利用者頁之外不使用。&!-- “不除利用者页之外使用”? --&
06:16 日 (UTC)
zh:我在我的用戶頁上是絕對不可能放諸如Jap、nigger等字眼的。這是最基本的禮貌。
en:Personally, I would never use words like "Jap" or "nigger" on my User page. This is common courtesy.
ja:私の使用者ページの中には、japやniggerの言葉を絶対使いません。それは基本的な礼儀だと思います。
-- () 07:14 日 (UTC)
Wikipedia should not be a place to promote certain political stands, so I do not accept you for using 支那語 even in your "user page". --
01:51 日 (UTC)
ja: ふうむ……、「中文」に書換えました。
ところで、Babelはどうしましょうか。
en: Hmm... I transferred it to 中文(Zhongwen).
By the way, How will Babel do it?
zh: Hmm... 為「中文」改寫了。 &!-- 不懂叹词... --&
卻說,Babel,怎麼辦?
11:27 日 (UTC)
zh: 不知道,等將來大家覺得有必要使用的時候再引入吧。現在大家使用的是。
en: I don't know, I guess it will be imported some time in the future when we feel a need for it. Right now we're using just the . -- () 22:18 日 (UTC)
就是類似注釋的樣子,在網頁中看不到,但是在網頁html源文件中可以看到的文字。有辦法嗎?我用&!-- --&加入的注釋在原始碼里看不到。-- 16:10 日 (UTC)
可以看到啊-- 05:03 日 (UTC)
有關與的條目問題,我們的疑問,終於找到解答了; 聽說耶蘇與其門徒伯多祿,有這麼一段精彩的對話:伯多祿逃離羅馬時,在路上看到耶蘇顯靈在空中。 伯多祿問:"Domine,Quo Vadis?"(Lord,where are you going?)主啊,您要去那裏?耶穌回答說:"I am going to Rome ,to be crucified again。"伯多祿一聽就知道意思,於是回到羅馬,被處死之前,要求頭在下腳在上,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想翻譯的條目,管理員書生先生認為不能違反「傳統」;伯多祿的死法給了我們靈感,既然從左往右的條目不能寫,我們只好從右往左編條目來寫,中文的「傳統」書寫方法,是從右往左的。從左往右反而是「反傳統」,於是我們創建了的條目,請各位先進高手檢視為什麼我們無法在這個條目編寫的理由,因為這個條目,有一段是「屋大維變成奧古斯都烏斯」。這個條目的文理就是這樣建構出來的。如果反其道而行,文理絕不通暢。謹在此作出最後結論,謝謝各位先進的指教。-- 16:29 日 (UTC)
你的寓言有些晦澀難懂,最好能將想法寫得更明確一些。先前的討論似乎沒有結果,並且我也被搞得很糊塗。我認為最好是聯繫一下上對羅馬史有一定研究的各地中文維基人,請他們給些專業的知識,以及各地中文的用法。我的印象中,這個人是叫做「奧古斯都」四個漢字不多不少,不過這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並且我對中文寫的羅馬史了解很少。至於你提議的由左至右的書寫法,如果不是玩笑,是不可取的,只會製造另一個「熊貓」與「貓熊」的問題。還有,我剛才看了你的的內容,希望文字能再修繕,以符合中文文法,同時不必一切照搬英文,可將目前的內容整合進入。
針對史實,這個人生下來叫做「屋大維」(Gaius Octavius,蓋耶斯·阿克泰維耶斯),後來被凱撒大帝收養,改名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但他喜歡省略Octavianus,只叫做Gaius Julius Caesar),凱撒被刺殺後,屋大維逐步掌權,羅馬元老院(Roman Senate)後來給他「奧古斯都」的稱號,這個人的名號就成為Caesar Augustus(凱撒·奧格斯特斯),並成為第一任羅馬皇帝。後來Caesar(凱撒)與Augustus(奧古斯都)兩個詞都沿用為羅馬皇帝稱號的一部分,參見。這有點像當今教宗原來叫做「拉青格」,後來成為教宗「本篤」十六世,而他的中文條目基於後者被叫做。現在在中文維基,「奧古斯都」叫做及,而「凱撒」叫做(簡體用法?),如先前提過的,兩個詞也都用於羅馬甚至其他歐洲皇帝的稱號。有關這兩個人的條目的命名原則應當一致。我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有:
現今中文世界研究古羅馬用的標準人名
非漢字人名在中文維基的命名準則
當代的世俗人物似乎問題不大
君主以及近代與古代的需要明確一下
04:23 日 (UTC)
翻譯作品的好壞講究其理解文本與詮釋內容的功力,在對照中英版本的Caesar Augustus中,我發現李先生與林小姐的譯作 當中,有關拉丁文的部分很令人驚訝,尤其中文常將Augustus譯為奧古斯都,但其實拉丁文的字尾一定得發音,所以將其翻譯成奧古斯都烏斯正反映了拉丁文的精隨,所以我忍不住想插個話,想必兩位一定對拉丁文下了很多功夫,也很高興中文維基能有這樣的文章出現。 小鄉民-- 13:24 日 (UTC)
關於小插曲:個人認為維基百科不是用來正名的工具,還是用已有的約定俗成的名稱為好,可以參看。--□ 20:19 日 (UTC)
是的,要不然「英格蘭」也要改成「英格蘭得」、「瑞士」要改成「施偉茲」或其拉丁名「海爾維提卡」、「義大利」要改成「義大利亞」、「希臘」大概就是「依拉薩」了。另外,我不知道小鄉民是真地在誇獎李學忠&林秀英還是在調侃人家。將拉丁文末尾的tus譯成「都烏斯」是有些說不過去吧,即便u是被你重讀而發長音。當然你若自覺深得拉丁文精髓,譯成「奧烏古烏斯都烏斯」,前後節奏保持一貫緩慢的話,倒也沒得說。--
01:31 日 (UTC)
現時的條目名有NPOV矯枉過正之嫌,也有人同意。可以請管理員把條目名回復到「2005年中國反日示威活動」嗎? --
21:27 日 (UTC)
我贊同恢復為反日,因為這些活動的主旨,據我的微薄了解,就是「反日」,或者「反對日本右翼勢力」。當然身在大陸的朋友,可以指正一下。NPOV的要旨,我認為是不加入編者自己的觀點、立場,而不是因為不喜歡「反日」一詞或認為此詞政治不正確,就更改活動主辦者及參與者的原意。就好像「」、「」、「」、「」,也不能以NPOV或避免傷害某些群體感情的名義,改為其他所謂「中性」的名稱,那樣有些歪曲原意、不倫不類。總之,一切以事實本身為準。--
04:40 日 (UTC)
已移回。--()
13:49 日 (UTC)
上面這幾個圖像很明顯是用某個網上自動生成的程序來做的。問題是作者聲稱版權為,但是其中的yahoo, gmail等logo確是有版權和商標的,那麼這樣宣稱為公有領域適當嗎?-- () 06:44 日 (UTC)
已經修改,增加了連結地址,謝謝指出問題。---
發現源網站上要求在使用圖像的地方給出網址: 其他的版權問題不知道還有沒有-- () 07:21 日 (UTC)
我建議最好還是刪除掉比較保險-- () 07:23 日 (UTC)
我同意Shizhao的看法。寧可少用麻煩的圖像。-- 07:48 日 (UTC)
如果僅僅是為了某用戶的在用戶頁顯示聯繫信息比較另類/酷的話,我建議刪除,改用純文本,沒必要在這裡進行這種刪除。用戶頁本身就是為了編輯使用的。 -- 02:24 日 (UTC)(上次忘記簽名)
倒可能不單是為了酷,或許也可以防止被某些程序搜索到,和用「#」代替「@」的用意是一樣的。-- 02:10 日 (UTC)
請恕小弟愚問,「影集」與「連續劇」是否同義詞?如果不是,「影集」指的是什麼?-- 11:55 日 (UTC)
影集是不是就是:類似電影的電視劇?例如?-- () 12:14 日 (UTC)
我還以為影集是寫真集呢....這詞好像有點懷舊了不? --
12:22 日 (UTC)
好像真是寫真集呢,查了一下詞典,寫真集(確切地說應該是指照片集)和連續劇兩個解釋都對-- () 12:35 日 (UTC)
其實我有此ㄧ問,主要是因為「影集」與「電視劇」兩個詞語在分類中同時存在,例如和,和。如果按照書生的講法,和是否應該改成和會比較好?因為現在的名稱有歧義。-- 12:44 日 (UTC)
中英文相對應:影集(照片集):photo album;影集(連續劇):TV series-- () 13:34 日 (UTC)
影集就是系列劇, 每集的故事單獨成章, 而不像連續劇那樣總體是一個連續的故事. 舉例來說, 一般美國動畫片是影集, 而一般日本動畫片就是連續劇. --
15:34 日 (UTC)
那是否意味著現在的應該更名為?因為現在在該分類內,既有系列劇(例如),又有連續劇(例如)。-- 16:18 日 (UTC)
嚴格來說 - 是的. --
17:12 日 (UTC)
TV series好像叫劇集更多一點兒吧。--zy26
04:12 日 (UTC)
最近因為對中某些內容不滿,在對話頁多次使用污辱性的語言。我們尊重不同意見,但不同意見之間的協商必須在禮貌的秩序中進行。鑒於類似的情況不止一次發生,我希望能夠增加一條規則:使用污辱性的語言超過三次,禁封24小時。--()
12:44 日 (UTC)
原則上同意。可是擔心會有人又爭議說什麼叫污辱性語言。雖然是很不想,但是還是得說,這可能由一個委員會或是類似法庭之類的小組來判斷是較有公信力的。不過成立法庭或是評斷委員會似乎又有違於維基的開放、平等原則,很費思量喔!--
16:17 日 (UTC)
我去大概看了一下及個別歷史頁,真是長見識!以前只見過大陸這邊的激昂人士(近來學到中文網路世界的一個詞叫糞青)對人家發兇,這次則是兩邊的人都有,好不熱鬧,「文」字沒見多少,倒是滿天飛沫與嘈雜狼藉的景象尤印腦中。大家因為各自的政治立場,很受傷、很心痛,並將這些情緒無保留地表達,換回更多的受傷與心痛;我雖也有明確不易的身分及政治立場,但或許是離現場遠一些,我是更切身地為各地給維基捐款的好心人心痛失望,為全球因維基廢寢忘食的熱心人受傷氣憤。同時,我也只能再次感到「分而治之」(divide et impera)策略從古羅馬到日不落國到美利堅、從非南到亞西到亞東的恆久渾大效力。
話歸原題,我的具體建議:
禁封或其他懲治之前,需要提示警告。可以做兩個模版(比如及,方針-文明的意思),第一次指明規矩、提醒勸善,第二次就是懲治(如封禁)之前的最後警告。對方如有異議,有充分的機會或當場提出,或在用戶頁溝通,或來互助客棧申訴;同時也有充分的機會改正。我認為,只要有人覺得不文明,就有冒犯他人有礙文明的嫌疑,需要注意或解釋,不管原本有沒有不文明的意思。模板可以參考姊妹篇
本條目與某些爭議話題有關,有些語句可能已達成,被認為是的,但還有些可能依然有爭議。
在對可能爭議的問題作出任何改變之前,請仔細閱讀討論頁的對話,看看問題之前是否提出過,保證您的編輯符合維基百科的所有。同時請確保您的語句準確而精鍊。
(這個是防止純粹政論用)。
有了舉牌警告的程序,我覺得可以直接由管理員做出第三次犯規就被封禁的決定,其實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需要管理員的原因之一。對管理員決定不服,可在解禁後來維基客棧申訴。我覺得管理員都是較為穩重並負責任的人。如果真有權力誤用(abuse)情況,再在客棧或專門頁面提出罷黜請求,或向維基理事會的申訴也不晚。相信這種情況極少出現。
根據維基方針的,任何人都是責任編輯,都是警察,都有舉牌警示的正當權力與應盡義務。
如果管理員不幸被捲入紛爭,則他/她只有跟普通用戶同樣的舉牌權力(rights,基本權利),但不可動用其封禁或其他特權(privileges,可剝奪的特授權責)。
當前被封禁的IP位址列表,應便利地傳達給維基人,尤其是來自被封禁IP的人。在同一IP共用的情況,無辜受影響的人可以知道自己是被牽帶受害,可以要求自己的ISP管理部門協助治理亂象,或者至少請求將自己的IP跟破壞者的區分。我沒有讀過維基的隱私政策,但我認為,維基應使自己可以協助當地ISP查找源頭,並應保留尋求當地法律援助的權利。同時,大家了解到經常被封禁的IP位址群,有助於自己選擇那些負責任、傾聽顧客意見的網路服務商。當然,很多時候,普通用戶對ISP沒有太多選擇,這樣封禁IP對共用IP的用戶還是會有不少影響。(不知將來IPv6會不會有幫助。)
總之,原則就是,我們中文維基不能聽任自己無謂浪費維基計畫的有限財力及資源,大多數維基人也不能容許或忍耐跟這些無聊事情天天格鬥;同時,津伯(Jimbo)在第三期季刊開篇也說了,我們的首要目的是維基百科,不是維基社群;我們絕對崇尚菁英(寧缺毋濫);維基的終極目標就是最高品質並將人類全部知識有效傳到地球每個角落的自由百科。--
04:09 日 (UTC)
R.O.C的話很讓我感動,這才是維基百科的本質!-- () 06:38 日 (UTC)
謾罵、使用侮辱性語言等不文明的行為在維基百科是受到譴責和制止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最大可能地去除不恰當的文字。如果多次發生,可向一個專門的頁面舉報,管理員向該用戶的對話頁追加提醒和警告,採用保護討論頁的方法進行制止,最後會使出查封IP或用戶的方法,可以查封24小時-60小時,如果該用戶恢復後再一次違反文明的規定,可由大家投票長期查封該用戶。 -- 12:33 日 (UTC)
(原諒我每次跟在人後發些不同聲音)
關於刪除文字,我感到有些不妥,這樣會增加編輯次數,我不清楚歷史頁是如何被保存的,但肯定會多少佔用存儲空間;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有censor(「檢查」、「消音」)的嫌疑,因為這個刪除文字的過程,沒有一個簡明易用的評判標準,也缺乏既定、公開、有序的步驟。保留辱罵文字在那裡,並不是「唾面自乾」,因為公眾的智慧及道德不會輕易喪失。當然大段無聊辱罵可在事後(如72小時或一週後)刪去,但也應在編輯摘要註明。另外,唯一可以逕行刪除的文字,我認為是違反佛羅里達州法(或中文維基的服務器所在地的法律)的言行,因為這直接危害維基的正常運營,從而直接危害全體維基人及維基讀者的利益。我沒有讀過相關的佛州法律,但我相信色情(因維基不驗證年齡)、猥褻、宣揚納粹、宣揚種族滅絕、進行人身安全脅迫等的言行,應是在該地法律禁止之列。可在查明法規後,規定這些內容允許被即刻刪除。
如在用戶對話頁被警告,應當指明申訴方法,以避免產生處於暗黑角落的弱勢感覺。我傾向於在不當言論發生地公開給出警示。
如果頁面頻繁被回退或頻繁被添加無聊文字,在封禁措施失敗或註定要失敗的情況下,方可保護頁面,否則不利於正常或正當的編輯。
在維基無論是編輯還是罵人,應當都是基本權利,通過投票方式剝奪編輯權大概不妥。投票可以剝奪原先由同類或更多的人授予的特權責任。
對於長期封禁,需要找到有效方法,而不通過封禁個別IP位址或個別用戶名等可能失敗的方法。
附加一點,「一個巴掌拍不響」,善良的人們保護自己的同時,不要給他們製造機會,更不要迎合他們的口味,盡力認清他們的本質(糞青也好,來維基裝瘋賣傻爭論或挑起些無聊小事的也好),把他們晾在那裡就好,我相信這也會很有幫助。--
00:43 日 (UTC)
我剛才也看到有關爭論,對上述各位的意見都有同感。對於roc的數點建議,我有以下修訂:
關於刪除文字和roc的附加一點:違反有關法律的文字,如佛羅里達州法(或中文維基的服務器所在地的法律),常識上色情(因維基不驗證年齡)、猥褻、宣揚納粹、宣揚種族滅絕、進行人身安全脅迫等的言行,應是在該地法律禁止之列,可在查明法規後,規定這些內容允許被即刻刪除。其它言行一併保留。正面來看,無論言論是否中立,或帶有駡人成分,維基都有保護各位人士的言論自由的義務。反面來看,因為公眾的智慧及道德不會輕易喪失;將駡人或不中立的言論顯示,會令到更多人對其言論反感。這對將來管理員的有關行動的大眾應同性大有幫助。
那些人的通常本質是不負責任的挑起事端。我覺得以下兩點有效:
越是想不肯負責任,越是想鬼鬼祟祟的:便更要將其行爲公諸於世。
越是想不理會中立,越是想挑起事端的:便更不要給他們製造機會。(這便是roc的不要給他們製造機會,更不要迎合他們的口味,盡力認清他們的本質,把他們晾在那裡就好。)
另外我對roc的同時,我也只能再次感到「分而治之」(divide et impera)策略從古羅馬到日不落國到美利堅、從非南到亞西到亞東的恆久渾大效力。不太懂,roc你可以解釋其背後意思吧?
04:07 日 (UTC)
我認同兄的建議。對於刪除文字,我在操作時確實沒有想到「censor」的問題,經兄、分析之後,我同意他們的看法。--()
03:48 日 (UTC)
另外,虎兒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所以也應當引入。--()
04:21 日 (UTC)
一直決心只在週末才來,否則正當的學業會受影響,可總是放心不下……
不過虎兒還有第二個擔心,所以會感此事棘手。關於總體的原則,我想進一步解釋一些個人看法,
雖然維基是「自由」的百科全書,但維基絕不是無政府主義或自由唯我主義的無序撒野場,所以不當的言行,我們必須要有措施來規範。
但同時,維基始終是「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必須保證每個人說話的權利,維基不需要一個常設或明確的中央機構來指揮。
這兩點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我們可以找到方法避免兩者的錯誤。我覺得,直接刪除、簡單封禁、投票封禁、常設仲裁都涉嫌第二個極端的情況。而較妥當的作法,原則上是明定規則、透明程序、依賴大眾,並將基本權利與尊重(包括對所謂「壞人」的基本尊重)放在心頭。法規明確以後,其最好是儘可能開放由普通用戶進行;仲裁委員會最好能較少使用,而只處理極端的案例或管理員的瀆職、失操。否則,會變地連日常事務都要向委員會請示、看委員們的臉色,從而損害維基的「自由」品質,或將維基變成競選政場,而違背維基不是民主試驗場的。同時,我們應當促進普通用戶間的相互信任,也要維持社群對管理員的信任(或許這就是法律學的「公信力」?),而委員會的日常介入,會損害這種信任的建設及維持。因此,我仍傾向於在二次舉牌、三次犯規後由管理員封禁,而不是通過一個委員會仲裁。管理員失職,有大眾看到,可以提請罷黜(我知道在英文版上,有參與編輯惡戰的管理員離職);委員會失職,如何推翻委員會?
關於舉牌過程的細節,我倒的確有一些擔心。因為開放用戶舉牌,可能會有不良用戶濫用此牌,人家說一句自己不想聽的話,就給人家牌子。這種情況,管理員握有實質的最後禁封權,是防止不良份子得逞的方式之一;另外,我們將不會廣而宣傳牌子使用方式,管理員或老用戶見到合適的場合,用上就行了。此外,是否也可考慮給予管理員宣布「反對無效」的權力?這個我沒有仔細考慮過,提出來供大家參度。另一方面,總體上的原則,只要有人認真地舉牌(汙言也好,政論也好),大家就應當暫停使用有問題的表達方式或政治性爭論,而心懷互重與謙虛的態度,來回想、深思、探明分歧及緣由,尋求解決的正道,如果沒有解決方案,就應各自離開,想出解決方案後再回來。
Ktsquare兄讀得這樣細緻,很感動欣慰,(我時常覺得自己寫得囉嗦臭長),也感謝這一提問。「」(我不知道怎樣翻譯最精確,原拉丁文是divide et impera)的評論,是因的兩派爭罵或說令人痛惜的海峽兩岸耗鬥而感,(因而有些偏離本處主題)。divide et impera最初是羅馬共和國擴張為羅馬帝國過程,用來瓦解並統治其他民族的策略,好像是公元前2-3世紀征服馬其頓時開始用的吧(不清楚我們的孫子兵法有沒有這一策);後來英帝國屢試不爽,最著名的恐怕算是劃製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例子;近現代,美帝國用在中日之間,用在大陸台灣之間,現也在伊拉克努力中;這是它的恆久。非洲各處的部落戰爭(中文裡南京大屠殺說得多些,而這些正在進行的種族屠殺同樣殘暴血腥卻常被人忽視遺忘),從南部的納米比亞北上、到安格拉、剛果(扎)、烏干達、蘇丹、一直到索馬里,再到中東葉門、巴勒斯坦的槍彈、驅離、恐怖,再到南亞喀什米爾的核威嚇,再到我們家門處的海峽間謾罵、中日爭端乃至仇恨……,整個非歐亞大陸,無處不見divide et impera的效力,這是它的渾大。哎,不過這都是題外話了。--
07:41 日 (UTC)
應該是我沒有說清楚我的理解。在我看來,制定禁封政策是必要的,否則達不到威懾那些破壞良好秩序者的作用。但由於虎兒說的「污辱性的語言」並沒有一個良好的定義,我們必須在賦予管理員一個權力的同時,也設立一個制約的機制,也就是要有一個機制來仲裁管理員是否失職並採取適當措施。這樣才能保證社群的健康運作。仲裁的過程應當是很少被啟用的。仲裁的過程參與者、執行方式都是可以討論的。--()09:21 日 (UTC)
我覺得未基百科現在整個氛圍還是比較平和的,辱罵人的人還是極個別,為這麼少的人,投入這麼大的精力,建立一個好複雜的架構,相當繁瑣的過程是否值得?我覺得我們的制度,應該保持大體滿足需求且簡單高效是多麼重要,因此,像禁封用戶這種權力都不需要投票表決,像保護頁面這樣的權力都不需要仲裁委員會,我們需要把制止不文明行為的過程看得很重麼?我們有申訴制度,也有管理員之間的監督制度,不是麼?我們應該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做出選擇。-- 11:59 日 (UTC)
一旦引入仲裁機制,它發揮作用的地方就不會只是在「辱罵人」這一個問題上,它會監督管理員對權力的行使。在我看來這是對社群有益的。--()
04:22 日 (UTC)
我對刪除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刪除某些文字是必要的。首先大量的衝突發生在討論頁,而按規定討論頁面只討論編輯問題,不討論條目本身。這也是為什麼我做Keepontopic模板的原因。對於這些被刪除的文字,不能以限制言論自由視之。以前打過比方,例如給美容雜誌投政論文章而不被發表,並非對言論自由的侵犯,而是文不對題。其次,以前也發生過因為新來的用戶看到別的用戶若干月前留下的文字而發生言語衝突的情況。所以不能指望留下侮辱性文字會使得大家鄙夷人身攻擊者。而是應該第一時間刪除並規勸警告。至於封id或者ip應屬最後舉措,除非用戶進行大量破壞行為,否則盡量少用。總之,應該以溝通引導為主,威懾為輔。-- ( 13:11 日 (UTC)
我其實對「刪除無關討論」的政策有適當的保留,「是否無關」有些時候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而且事後的刪除可能破壞原有的對話線索,使我們不能有很好的理解。--()
04:22 日 (UTC)
在這裡的討論,實際上就是民主國家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典型意見的反映。集權乎?分權乎?嗚呼!抽象點地說,維基本身崇尚的精英主義和所宣稱的「自由開放主義」就是一種悖論。目前用戶素質差別很大的情況下,似乎還是應該以精英為主導,說得好聽點,就是以一個選舉產生的高層委員會決定。我們只需保障這個委員會的選舉公正和退出機制就好了。-- 05:49 日 (UTC)
誰能幫忙把中的的分類中條目按照討論結果移動到?身在國內,這個分類中的條目都是敏感內容,個別條目一打開就會暫時連接不上,無法處理。最好請不在中國大陸的管理員操作一下,在大陸的管理員恐怕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 16:47 日 (UTC)
已將搬空,請管理員刪除。--□ 20:48 日 (UTC)
已刪除。 22:12 日 (UTC)
討論內容已移到。-- 02:02 日 (UTC)
發現絕大部分由未登陸者創建的條目都是侵權;或是被移到詞典、文庫;以至即時被刪除。是否應該禁止未登陸者創建條目?
23:20 日 (UTC)
不行啊,維基百科是開放的,相信每一個人都會給百科做出有益的貢獻,相信搗亂者總會是少數。-- 01:55 日 (UTC)
我和在編輯模板時,留意到不同中文使用者對標點符號用法有所不同,希望能在這裡略略討論、並可能一些常用的標點符號用法。事緣新聞事件中出現電影作品的名稱,Moses(簡體字使用者)認為應該用「引號」,不過我在香港的媒體中常見的都是《書名號》。個人認為電影名稱、電視節目等文藝類作品都應該用《書名號》,「引號」應作對話、引用、強調或諷刺之用。另外,留意到部分翻譯自英文的文章把書名、刊物名竟然跟隨英文版用斜體標示出來,我認為應該在中作出適當的提示。各位意下如何? --
02:30 日 (UTC)
同意使用《書名號》-- () 03:01 日 (UTC)
我也支持電影、電視節目與歌曲名這種創作性質的事物沿用與書籍一樣的書名號,把引號留給強調用途避免混淆。還有,因為中文字型的特性之故在內文中讓正體、斜體字交雜使用可能會造成最右側的斜體字與接下來的正體字黏在一起看不清楚的問題,因此建議不要用斜體字代表創作品。目前斜體字似乎只有消歧異訊息資訊有在使用吧?--
08:31 日 (UTC)
還有在外文單詞上使用-- () 08:41 日 (UTC)
斜體字在引用詩詞上也蠻好看的。例如名人名言或者另起一段的詩詞。可參見。對於電影,我也支持使用'書名號'Insert non-formatted text here。-- 10:40 日 (UTC)
應該使用,參見。--zy26
03:57 日 (UTC)
個人意見,斜體的漢字應避免使用,在一般的書籍上,英文斜體對應的多是漢字的楷書,能不能修改程序,把斜體對應成楷書呢?--zy26
04:03 日 (UTC)
不知道英文斜體對應漢字的楷書是否是各地中文地區共通的做法,如果是的話,倒是可以修改一下皮膚,這管理員是可以做的,但是最好大家表決一下-- () 05:39 日 (UTC)
我支持改為楷書,傾斜的漢字很難認(至少在我的電腦上),並且italic最早就是專門的一種手寫字體,而不是正體字母的傾斜變形。還有,連我們的新標誌都是這樣用的喔 ^_^。--
08:26 日 (UTC)
正體字母的傾斜變形叫做 oblique, 不是italic (手寫字體),這個東西在CSS內是有區分的。CSS規定如無italic字體時就改用 oblique, 所以中文字體才會變成難認的傾斜漢字-- 14:19 日 (UTC)
楷書挺好的。但是如果把斜體對應成楷書的話,那麼英文人名就無法表示了。最好讓斜體和楷書並存。-- 15:22 日 (UTC)
漢字的斜體對應成楷書,英文不變。黑體是不是可以應成黑體的字體?--zy26
12:49 日 (UTC)
大家支持採用這個版本的logo嗎?我完全支持-- () 08:28 日 (UTC)
我支持,這個感覺更正規一些,也跟英文版的字體觀感更相近一些。稍微不足一點是「維基百科」四個字大了一點,把地球頂高了一些。不過這並不是大問題。--
08:35 日 (UTC)
字體不夠美觀,像是日文字體,中文的黑體中百字下面沒有上面那橫那麼寬的。--□ 11:30 日 (UTC)
「維基百科」四字上下被拉扯得太高-- 14:16 日 (UTC)
還是有改進的餘地,維基百科四個字有點大,字體是什麼?-- 15:02 日 (UTC)
簡繁體各做一個吧,維基百科四個字大了點。 18:00 日 (UTC)
圖像也可以作簡繁體轉換嗎?? 嗯~看慣了現在的,所以比較喜歡,對新的沒甚麼意見。--
03:09 日 (UTC)
支持修改現有的。大字用黑體,小字用仿宋,不過這個版本的比例似乎要修改修改。---
17:48 日 (UTC)
為什麼候選人只有它一個?——呵呵,開個玩笑^_^不過我真的很期待看到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logo。-- 17:28 日 (UTC)
我在似乎荒廢了的提出了申請,請管理員跟進。 --
03:07 日 (UTC)
現在的這個條目,主要內容是分別介紹了四個梅園。而很顯然,按照wikipedia的發展,這四個梅園是可以分別做個四個條目來寫的。那麼,是不是說這樣的條目意義就不大了呢?我覺得可以這麼定位:在這類X大或類似條目(如電影界的、聖經的)里規定一個格式,只將四個梅園的名稱以內部連結方式列出(每個連結附一句相關說明或描述)。在頁面開頭做一些對於這個X大的稱號的來歷的一個文字說明即可(對於、這類來曆本身就很有寫頭的X大則可不在此列,而以參考一欄列出四個名校、五本經書)。也就有點相當於的樣式和作用。同時它又避免了Category:四大梅園的出現(畢竟這個分類的條目少且是固定的)。如果大家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話,是不是可以投票來表決?而且得考慮一個合適的分類名稱來總領。 18:20 日 (UTC)
為什麼不能保留?我個人認為它可以保留。首先,四個梅園各自的條目尚不存在,在內容還不夠豐富到獨立成條的時候,放在四大梅園裡並無不妥。其次,即使四個梅園的條目已經存在,保留四大梅園這個條目也可以作為一個索引或者列表。否則,就像您所說的,需要再新建一個Category或者Template,並不比使用條目好多少。-- 07:52 日 (UTC)
我覺得這樣條目存在除了當索引之外,也還有其他意義,因為分開介紹事物是只要分別介紹就可,這樣的條目最理想的情況則可以把彼此的特點比較,以及如何和為何會被選入四大梅園的原因等等作討論。-- 11:14 日 (UTC)
回答上面二位:我的意思當然不是不能保留,而是wiki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就應把其主要內容由分別介紹四個園子轉到介紹'四大梅園這個名稱的來歷。正如Ffaarr和我前文所述。比如這樣,再加入些這個名稱的來歷就OK了。 17:29 日 (UTC)
我覺得原本的簡述保留沒什麼問題啊,想看簡單描述的就看簡單描述,要進一步深入了解就在點各別條目。其實就像比如說一個國家的條目裡會有一個國家的地理、歷史、人口,等內容,但也可以到深入了解的「xx歷史」「xx人口」等文章裡去看更詳細的內容。我覺得像四大名樓那樣反而太簡略了。-- 15:11 日 (UTC)
頁內有一個所謂,裡面真的都只有胡言亂語,由於日 14:06 貢獻。--
14:10 日 (UTC)
:隱藏分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国庆礼包201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