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说英国是腐国贪腐者被组织提拔任用

| | | | | |
调查显示近6成贪腐高官被带病提拔 廉政t望第7期封面 《公务员
16:55:01 来源:豫青网
  另一份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更触目惊心:据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2012年作出的一份《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在2002年11月至2011年6月里,72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中,有近八成曾得到职务上的晋升。
  公众不禁好奇:这些&身染重病&的贪官,究竟是如何闯过层层关卡?是他们的演技太好,还是&体检仪器&本身存在缺陷?
  &蒙混过关&者少,&强行闯关&者多
  一名曾担任过县委书记以及地级市副市长、市委组织部长的官员向廉政t望记者介绍了官员提拔的大致程序&&当某一个主要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组织部门首先会对相关干部进行考察,并从中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人选初步确定后,组织部会向同级纪委发出公函,征求意见。纪委方面会召集相关处室负责人举行会议,研究该候选人的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回函组织部。最后,所有这些材料都会提交党委常委会讨论。常委会讨论确定后,还会依照相关程序对外公示。公示期顺利结束后,新官就能走马上任。
  从上述人士的介绍,大致可以梳理出,一名官员要获得提拔,起码要过四关:组织部的考察关、纪委的审查关、常委会上的讨论决策、公示期是否有人举报。与这四道关卡相配套的,还有一系列党纪法规:《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上述官员告诉记者,一个人如果真有问题,除非他太善于隐藏、伪装,否则很难一路过关斩将,连闯四道关卡。&况且,很多&带病提拔&者,关于他们的各种传闻早已是街谈巷议。只要认真查,不可能发现不了。&
  那么,&带病提拔&的现象却为何依旧屡禁不止?这名人士介绍说,四道关卡其实还有一个总开关,而总开关的按钮,就握在一个人手里&&一把手,他的态度,基本决定了各道关卡究竟是摆设,还是真能发挥作用。
主办:共青团河南省委 主管:河南青少年新媒体传播中心 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3跑官要官、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组织部门是咋样审核和考察的,就不言而喻了,这是中国当今的官场特色,长此以往,就会亡党亡国,国将不国。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图文编辑模式
08:26:42&)
2315字(2632/52)
( 21:00:00)
90字(16/0)
( 17:25:04)
( 17:25:44)
21字(13/0)
( 17:23:00)
( 17:22:21)
( 17:24:04)
( 17:20:32)
( 17:19:46)
17字(10/0)
( 17:19:12)
( 17:18:27)
32字(18/0)
( 13:07:34)
12字(835/0)
( 14:38:22)
444字(8/0)
( 09:46:54)
( 17:17:54)
( 23:01:50)
181字(4/0)
( 20:47:00)
86字(63/0)
( 17:07:17)
160字(16/0)
( 16:11:26)
( 15:25:01)
( 14:28:15)
( 14:26:46)
( 14:26:18)
( 14:25:53)
( 13:30:10)
( 12:36:04)
18字(108/0)
( 11:46:18)
124字(21/0)
( 11:30:10)
( 11:24:20)
56字(139/0)
( 11:21:53)
70字(48/0)
( 11:20:01)
( 11:16:32)
( 11:14:56)
50字(154/0)
( 11:12:58)
137字(44/0)
( 11:09:28)
( 11:04:29)
( 10:54:18)
( 10:50:16)
81字(31/0)
( 10:43:52)
( 10:43:58)
( 10:30:16)
260字(90/0)
( 10:22:34)
( 10:35:20)
( 10:09:41)
( 10:04:42)
139字(20/0)
( 09:32:05)
101字(0/0)
( 09:21:26)
( 09:08:15)
( 09:06:34)
17字(202/0)
( 08:56:47)
( 08:36:00)
14字(39/0)
( 08:28:03)
56字(44/0)
( 08:26:42)
54字(143/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调查显示近6成贪腐高官被带病提拔|带病提拔|干部选任_新浪新闻
&&&&&&&&&正文
调查显示近6成贪腐高官被带病提拔
廉政t望第7期封面
  干部人事新局
  策划人:周丽萍
  要在中国至少700多万官员中,将优胜者层层选拔出来,不仅需要一台复杂的机器,还需要一套复杂的操作系统。这套系统不仅需要详细标明选官的标准、原则、程序、路径等等,还需要时时更新,不断升级。
  十八大后,在领导人讲话、会议以及文件、条例中,这套操作系统逐步更新,有了新版本。比如标准有了“好干部”,原则增加了“以德为先”,程序上必须先“动议”……
  这是一个关乎庙堂的事,因为它不仅涉及如此一大群人的升迁进退,也涉及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运转。这个精密的系统,终将是推动中国向前走的代码。
  县里一个重要岗位空缺,组织部门还在考察干部时,外面就盛传谁会接任。到最后,组织部考察的干部在常委会上没有通过,“盛传人选”真的胜出。正儿八经的组织部长竟然不如“地下组织部长”灵通。
  “带病提拔”,需要过几关?
  文_本刊记者& 龙在宇
  通常某个高级别贪官“落马”后,公众会惊觉其被一路“带病提拔”。但在东窗事发前,即使通过各种途径举报、信访,都不能影响一部分贪官的“升官发财”之路――这种现象,在官场可谓屡见不鲜。
  统计数据佐证了这一直观印象:去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国良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103个副省部级(或享受副部级待遇)以上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例中,约有六成(63%)的案主,在作案之后仍然获得提拔。
  另一份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更触目惊心:据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2012年作出的一份《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在2002年11月至2011年6月里,72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中,有近八成曾得到职务上的晋升。
  公众不禁好奇:这些“身染重病”的贪官,究竟是如何闯过层层关卡?是他们的演技太好,还是“体检仪器”本身存在缺陷?
  “蒙混过关”者少,“强行闯关”者多
  一名曾担任过县委书记以及地级市副市长、市委组织部长的官员向廉政t望记者介绍了官员提拔的大致程序――当某一个主要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组织部门首先会对相关干部进行考察,并从中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人选初步确定后,组织部会向同级纪委发出公函,征求意见。纪委方面会召集相关处室负责人举行会议,研究该候选人的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回函组织部。最后,所有这些材料都会提交党委常委会讨论。常委会讨论确定后,还会依照相关程序对外公示。公示期顺利结束后,新官就能走马上任。
  从上述人士的介绍,大致可以梳理出,一名官员要获得提拔,起码要过四关:组织部的考察关、纪委的审查关、常委会上的讨论决策、公示期是否有人举报。与这四道关卡相配套的,还有一系列党纪法规:《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上述官员告诉记者,一个人如果真有问题,除非他太善于隐藏、伪装,否则很难一路过关斩将,连闯四道关卡。“况且,很多‘带病提拔’者,关于他们的各种传闻早已是街谈巷议。只要认真查,不可能发现不了。”
  那么,“带病提拔”的现象却为何依旧屡禁不止?这名人士介绍说,四道关卡其实还有一个总开关,而总开关的按钮,就握在一个人手里――一把手,他的态度,基本决定了各道关卡究竟是摆设,还是真能发挥作用。
  这名人士以自己多年的观察说:“那些‘带病提拔’者,没有几个是靠自己的伪装蒙混过关的,基本是有恃无恐的强行闯关。”
  比如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2006年年初,在发改委副部级干部考核工作中,刘铁男入围但考核结果却是“得分未过线”。也就是说,刘铁男并未顺利通过组织部门的考察关。但最后,他依旧被任命为发改委东北办副主任(副部长级)。还有原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原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早在市委书记任上,就有许多关于他们的举报,但依旧未能阻止他们平步青云。
  一把手的态度
  手里握有总开关按钮的,正是一把手。
  一名曾在不同县先后担任过组织部长与纪委书记的官员告诉记者,人们都痛恨“带病提拔”,甚至埋怨组织部与纪委不作为。组织部与纪委固然有责任,但很多时候,的确不是这两个部门就能决定的。
  他向记者讲了几次经历。第一次,自己这个正儿八经的组织部长,消息竟然不如“地下组织部长”灵通。当时县里一个重要局的局长岗位空缺,组织部门还在考察干部时,外面就盛传县委办的一名副主任会接任这一岗位。到最后,组织部考察的干部在常委会上没有通过,重新考察推荐后,那名外界盛传的“热门人选”胜出。
  还有一种情况,是组织部的考察结果与纪委反馈的廉政意见出现冲突。这时一把手的意见,就至为关键。他如果说,“廉政是条红线,既然纪委这边有意见,组织部就重新提出人选。”那么这名候选人基本就与升官无缘。但一把手偶尔也会有另一种说法,“绝不能搞‘带病提拔’,但也不能让那些冲在第一线,敢于触碰尖锐矛盾的干部吃亏。既然下面有反映,纪委是不是尽快去核查清楚?如果真有问题,该怎么查就怎么查;没有问题,也早日还干部清白,不能耽搁人家的前途。”有时一把手的态度会更明确,直接说:“看一个人要看主流,不能看枝节。”
  “这些说法都没错,但隐含的意思,下面的人不可能听不懂。”上述官员说道。
  一名已经离休的干部告诉记者,除了写在纸上的程序,还有一套不好明说,但大家私底下都懂的规则。这个规则,说白了就是看一把手的脸色。
  据媒体报道,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被开除党籍后回家乡常州定居,有友人在闲聊时问他:“你告诉我,在现有体制下,一个省委书记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副厅以上的领导干部,你个人能不能说了算?”
  程维高的回答是:“绝对没有问题!我要看中了谁,一般操作是这样的,把组织部长叫过来,说我上一次在某某地方见到那谁,感觉他思路不错。其他都不要说,这个话朝这个地方一落,马上组织部会按照干部任免的程序去考察,然后会拿到常委会上来讨论。”
  接受记者采访的某市组织部长也表示,组织部考察干部前,一般都会征求一把手的意见。“有些书记会直接点出他属意的名字,有些书记不会点名道姓,而是划几个圈,组织部则会根据这些意思,去相应的圈里考察干部。”
  至于组织部考察的干部最后在常委会上被否定,这名部长笑着说:“那就是组织部没有吃透一把手的意图。”“有些时候,组织部、纪委的人忙活大半天,真不如书记一句话。”这名组织部长无奈地说。
  有媒体报道,在考核中对刘铁男批评普遍集中于工作作风方面。但最后刘能顺利突围,就因为有领导发了话:“刘铁男已改正了那些缺点。”
  常委会的博弈
  经过了组织部与纪委,候选人名单上报常委会后,又是一道重要关口。一名曾担任市委常委,现在政协任职的官员告诉记者,常委会上的博弈,“有时已经不是就事论事。”
  该官员介绍,组织部长与纪委书记对干部情况较为熟悉,而其他常委则相对陌生。“比如建设局长这个职位,是城建口的。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与其工作接触多,组织部长与纪委书记掌握干部情况,也有所了解。但像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等人,可能与这个干部没有工作交集。这种时候就会‘随大流’。”
  这名官员还说,书记的风格,也会很大程度决定常委会讨论的结果。有些强势的书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其他常委就不得不在心里掂量一下,“我今天说这些话,书记是不是不高兴了”。
  还有些书记特别看好的干部,书记会提前与常委做沟通、打招呼。沟通时的语气也很重要。比方书记问“关于国土局局长的人选,你有什么看法?”这或许就是书记在征求意见。如果书记说“某某同志干工作不错,应该压更重的担子。你认为呢?”这时,常委就会明白书记的想法。
  这名官员向记者感叹:“一个老在常委会上和书记唱反调的常委,一般会被‘修理’。”
  当然,也有在常委会上被挡下来的干部。这种情况,要么是主要领导心中没有特别属意的人选,大家推出谁就是谁。要么就是一把手本身的权威受到挑战。数年前,西部某省一名市委书记力荐其秘书出任县长,前期还做了许多工作,结果常委投票时居然没有通过。此后不久,这名市委书记就被调回省里任职。
  至于公示这一关,由于原则上只受理实名举报,因此许多人眼见大局已定,也犯不着再去干得罪人的事。
  一名离休干部告诉记者,真要是上面领导看好一个人,有时连公示关都能想办法“技术化处理”。
  比如一个副县长在当地口碑很差,提县长有困难。市委书记可以先调他来市委当个副秘书长,两年后再调去另一个县当县长甚至直接当县委书记。时间过了两年,而且是异地任职,公示时来反映问题的会少很多。
  有没有连一把手都挡不住“带病提拔”者的时候?一名担任过县委书记的官员表示,哪怕几个常委联合起来推举一个人,自己不点头,这个人还是过不了。但是,上面有更大的领导打招呼,自己也无能为力。
  如何破解“带病提拔”的难题。接受采访的官员认为,如果仅仅把眼睛盯在组织部与纪委,效果恐怕有限。
  有官员告诉记者,“带病提拔”的人看似要过很多关,其实只要过了一关,其它任何关都不在话下――那就是一把手这关。
  一把手可以透过自身影响力,让他的个人决策看上去完全符合组织程序。有官员介绍,常委会上的发言都是有会议记录的,但书记提前找常委来沟通、谈话时,是不会有什么记录的。最后慑于一把手的权威,常委们在会上表态赞成。以后“带病提拔”的干部出了事,要追究责任时,发现都是集体决策。“到头来,集体负责又变成没人负责。”
  由于一把手权力过大,给干部任用带来的问题,也就不止是“带病提拔”了,还有“程序失范”、“火箭提拔”等等。
  中央批评的人与事更加精细、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也就更强,避免了用宽泛的表述“大而化之”,导致最后“不了了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届中央领导班子的风格。
  这一年,中央批评过的人事
  文_本刊记者&& 徐浩程
  “带病提拔”的人看似要过很多关,其实只要过了一关,其它任何关都不在话下――那就是一把手这关。
  3月25日,第七巡视组进驻海南,中央第三轮巡视开始。有媒体分析称,“用人问题”或将成此轮巡视重点。
  在此之前10天,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总结此前两轮巡视时说,“有的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问题突出,一些党组织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认识不到位”,要求第三轮巡视“瞪大眼睛发现问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前两轮巡视确实发现了不少用人方面的问题。
  第七巡视组组长项宗西,是第二轮巡视中第四巡视组组长。今年全国“两会”时,他就介绍称第二轮10个巡视组全部查出用人的问题,“职数是多少?不能超职数、不能超编制、不能随便越级提拔。这些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我在巡视中发现,就是没有认真执行。”
  2月,中央纪委还罕见地公布了第一轮巡视10个巡视点的整改报告,6万多字的10份报告中,近四分之一的篇幅与选人用人问题纠正有关。
  “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其他形式腐败的催化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廉政t望记者表示,反腐之根在于用人制度,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干部任用制度的关键时期,这也是推进反腐的重要领域。
  用人需要思变。1月“仲祖文”在“人民日报”发文称“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实践探索,以更大决心研究破解组织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
  循此思路,这一年多以来,中央在人事上批评的人与事,值得梳理。
  批评了哪些问题?
  买官卖官虽然是干部人事上的“老问题”,但近年来依然有衡阳贿选这样的典型案件,被中央严厉批评。
  2013年底,湖南衡阳人大贿选案曝光,涉及56名湖南省人大代表、518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和68名大会工作人员,被称为建国以来最大、涉及党政官员和人大代表最多的一起选举弊案。
  如此严重的买官卖官引发中央高层的震怒。在中央纪委十八届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较大篇幅讲到该案,并将其与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联系起来,追问“衡阳的共产党员到哪儿去了?”。当时,他连声追问六个“到哪儿去了?”。
  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报告中也重申,代表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湖南省衡阳市发生的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案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给我们以深刻警示。
  这一年,中央批评的人事问题还有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
  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湖北时,就发现武汉市委宣传部原部长离任前违规突击提拔19名干部。此外,巡视组还点名批评重庆、江西、中国出版集团等5家单位存在一把手用人监管不严的问题。
  而第二轮巡视的三峡集团,被指裙带关系严重。此前,媒体报道称,部分有一定背景的集团亲友都参与到工程建设过程中来,即便不具备工程建设方面的亲友,也能凭借关系拿到项目,再分包出去。
  干部职数超编是另一个被重点提出批评的问题。
  中央各巡视组反馈显示,中储粮、江西、重庆、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均存在干部职数超编的问题。其中,内蒙古“全区12个盟、市设有30多个巡视员、63个副巡视员,区发改委班子成员多达17人,一些旗县设有不少处科级非领导职务的问题”。
  中组部的通报也尤为关注这方面问题,将山西中阳县职数配备干部案作为典型。2013年,中阳县公安局在已经超配1名副局长和1名副政委的情况下,又任命了6名副职。被查处后,8人全部被免职或被撤销任职决定。
  被舆论广为诟病的“一刀切”现象,也引起了中组部的重视。这首先是年龄的“一刀切”。
  干部年龄是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项重要参考标准,但巡视组却发现多地在领导干部任用过程中,对各年龄段干部使用存在误区,导致年轻干部任用不合理、超龄未退等问题纷纷暴露。
  这其中,又以重庆问题最为突出。根据中央第五巡视组的反馈报告,重庆曾规定干部的任职和提拔年龄界限,不仅存在干部使用过程中限龄“改非”一刀切,少数国企领导人员到龄未退休等情况,同时还陷入了“区县团委书记、副书记提名年限偏低,少数地方擅自设定提拔年龄上限”和“年轻干部选拔力度不够”两种现象同时叠加的怪圈之中。
  此外,还有选拔方式的“一刀切”,比如“凡提必竞”。
  竞争性选拔干部因变“伯乐选马”为“阳光赛马”,在各地大力推广使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扭转了用人制度的不正之风,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一把手在用人上的权力,放大了群众的“话语权”。
  但去年中央巡视组在首轮巡视中,却发现竞争性选拔干部在操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重庆市曾将“竞争上岗”作为内设机构选拔干部的唯一方式;湖北省多地也曾大规模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如黄冈市曾在2010年~2011年2年内,竞争性选拔了2000多名党政干部,选人用人上表现出“凡提必竞”的政策导向。
  “公选没有错,但‘凡提必竞’就走向了极端,中央批评的是走偏了的公选。”相关专家分析称。
  批评的后果,多地开始整改
  来自中央尤其是领导人的批评,给地方带来不小的压力,并纷纷出台相应措施。
  2014年的湖南省“两会”上,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期间主动报名来衡阳团参与审议。他旁听的两个半小时中,关于破坏选举案的话题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
  衡阳市委书记李亿龙于贿选案爆发之后的2013年3月,接替童名谦出任衡阳市委书记,可谓“救火队长”。“去年派我去衡阳前,(省委)书记嘱咐我,衡阳捅的娄子很大,你是临危受命,要把舆论控制好,把社会稳定好。”
  衡阳市委党校是贿选案调查办案点之一,该校一名教授告诉记者,截至3月底,调查仍在继续,众多涉案人员仍被集中在该校。
  湖南的压力不单单来自这方面。在中央巡视组发现的一系列用人问题上,有舆论称,“湖南省干部选拔任用问题更为突出”。
  2月24日上午,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陈际瓦在向湖南反馈意见时称,“对一些干部使用把关不严,干部任用工作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较为突出,机构改革滞后,干部超编超配问题严重”。
  在巡视组反馈上述意见的前一天,新华网发布消息称,湖南省直部门72名省管厅级领导干部长期调动工作不转工资关系得到清理纠正,清理规范厅级干部违规在社会组织兼职976人,清理机关违规长期借调人员1100多人。
  湖南的巡视整改报告还未出来,更多的变化还有待观察。但在第一轮巡视点的整改报告中可以看出,各地都在审慎应对。
  例如,对于“凡提必竞”。重庆市、湖北省以及水利部的整改报告都提到,干部选拔中,将不搞“凡提必竞”,不再硬性规定竞争性选拔比例,严格限制“考试专业户”和“火箭提拔”。选拔标准则杜绝“唯分取人”,强调干什么考什么,更注重考察德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对于如何监管一把手,根据巡视组的意见,湖北对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重庆目前也已研究制定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监督。
  各地方也开始行动起来,清理干部职数超编问题。初步统计,去年起甘肃、湖南、沈阳等地已启动超职数配备干部专项清理。湖南、甘肃分别制定了2014年底或2015年底清理完毕的时间表。
  “问题清单”更精细化、更具体
  不管是中组部通报的侧重点,还是中央巡视组发现的“问题清单”,这一年来,中央批评、关注的人事问题,更为精细化、更有针对性,其对所发现问题的表述也更为详尽。
  除了上述重点关注的数方面问题之外,中央第二轮巡视指出部分巡视点的“干部任用工作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一些领导干部以收受红包形式受贿”、“‘裸官’问题突出”等问题,均是“问题清单”趋于精细化的表现。
  竹立家指出,“问题清单”越精细,就越有利于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就越有利于人民群众对问题的理解和整改的监督。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届中央领导班子的风格。国家要出台一个措施,一定是具体化和精细化的,比如在作风整改过程中要求‘严禁公款买年历’,这些很具体的措施让巡视工作的可操作性更强,避免了用宽泛的表述‘大而化之’,导致规定最后‘不了了之’。”竹立家说。
  “这也许可以进一步解读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解决干部人事问题思路的转变――集中整治更具体、反映更为强烈的问题。就像中组部说的,‘对这些问题,要以钉钉子精神,以改革的办法,逐项研究、逐个破解’。”相关专家称,这有点类似“‘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反腐思路”。
  上述专家分析称,比如干部职数超编,此前虽然也有提及,但是认为不是大问题,或者不是问题的重点,但中央第二轮巡视中,这被作为一个重点问题被提出后,“今年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中组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称。
(编辑:SN089)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干部任用应杜绝 “近水楼台先得月”,以从源头实现反腐倡廉
&&建议细览
编号:建议39786号
建议主题:干部任用应杜绝 “近水楼台先得月”,以从源头实现反腐倡廉
建议类别:时政类
政治面貌:群众
提交时间: 10:16:21
内容: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吹响了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奋发实现中华复兴路的号角,勇于担当,强军治吏,整治“四风”惩腐败,拍苍蝇打老虎,以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的执政建设,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得人民拥护,更让人民看到了国家中兴的希望。历史上中国受列强欺负,中华民族数次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造成人亡政息根本原因都是官员腐败,政治腐败造成的,苏联解体也是这一原因。中国富强中兴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内部的腐化,这也是中国复兴的最大拦路虎,要实现中央提出的中国复兴梦就必须及时有效地惩治和防范腐败。可以说近些年腐败的滋生漫延,从源头上看都是用人制度的问题产生的,由于干部任用制度的不健全,一个个腐败分子被带病提拔到了领导岗位或实权要害部门,导致了腐败越反越多,且腐败从单一部门向多部门串联,并出现了“你懂得”这样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巨大恶性贪腐集团,给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我们组织部门任用提拔的干部都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那么腐败分子就不可能有那么多,试想如果周围的人都是清正廉洁的,贪腐的人一定不容易藏身,如同都是白米饭有一粒老鼠屎是很容易辨认的,如果周围都是腐败分子和现象,清廉的人也很难独善其身。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用人腐败是所有腐败的源头,要正本清源必须根治用人腐败。要根治用人腐败必须完善组织部门对干部的选拔,实行最严格的防范任人唯亲制度和必要的用人失察追责制度。领导干部必须从基层有实干能力实干精神实干作风的干部选拔任用,不能从官衙的小圈子里产生(“你懂得”等众多腐败串案带来的教训不得不令人深思),人事选拔任用必须执行严格的回避纪律,组织部门、领导干部身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班子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不得直接选拔任用为领导干部。树立并严格执行一条铁律——用人者不得提拔任用自己身边人。 当今普遍存在着“要做官先入组织部”的现象,一般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进了组织部门,基本都是进入领导干部序列(科级后备干部),事实确实普遍存在着进了组织部门的人(或领导干部身边的人)一段时间后或被直接任命,或不久就会被派到基层(或其他部门)担任领导(任命为科级或科级以上干部),基本在组织部门工作过的普通干部出了组织部门后就是副科级以上干部,或领导干部得到升迁后身边的秘书财务等工作人员也大多得到升迁。这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官僚用人潜规则成了带头破坏国家公平公正公开选用干部的最大硬伤,无意中成了社会风气恶化的源头推手,乃至腐败漫延的源头,(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形成了下级学上级、民间看官府的办事定律)“州官能放火,百姓也能点灯”,其他行业等也会“依葫芦画瓢”地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为自己谋利,也会以样学样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利,于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出现管人的卖官、执法的枉法、管钱的贪钱……从而滋生并漫延各种潜规则,并且使各种腐败行为和现象如癌细胞一样滋生且相互联结,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滋生漫延,产生如“你懂的”般的特大贪腐利益集团,进而操控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等,危及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用人机制得不到遏制或清除,将导致用人体制腐败的无限恶性循环,令国家可用之材无法选拔出来,更严重的是会让各种利益集团滋生坐大,导致政令不通,山头林立,理想信念丧失,各种腐败派生,最终恶果是严重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毁坏党的执政之基。组织人事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源头,组织部门和领导者必须作根除腐败源头的表率和楷模,应当带头破除“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恶习,组织干部要耐得处寂寞,必须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牺牲精神,树立一种要升官发财未进组织部门的传统和信念,必须制定一条铁的纪律规定决不允许组织部门及其干部为自己作嫁衣,组织部门干部一般不得提拔为领导干部,如果组织部门的干部(含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要提拔必须离开组织部门(领导干部)三年以后才能考虑作为预备干部进行培养,与其他部门干部平等竞争,违反这一规定提拔干部者必须一律以渎职罪追究刑事责任。打铁要本身硬,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的队伍本身要清正廉洁,自身就不能用职权为自己谋利益,要做甘守清贫、甘于寂寞、甘为他人作嫁衣的人,带头做不以权谋私的楷模,把杜绝“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用人制度作为铁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只有组织队伍和领导干部把杜绝“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用人制度作为一条铁的政治纪律和不得触碰的高压线的组织纪律来认真遵守并严格有效执行,才能有效地起到防止人事腐败,只要人事腐败得到有效防范,其他腐败也能得到有效防范并逐步得到根治。同时组织队伍和领导干部有效地执行了杜绝“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用人制度也能对其他行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其他部门行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等现象得到遏制,各种用人不良潜规则也会得到遏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政党,是人民信任和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实现中华复兴梦的执政党,应完全有能力推行杜绝“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用人制度,有杜绝“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用人制度保障,才能选拔出真正务实能干有群众基础并坚定维护中央权威的干部,才能有效防范任人唯亲的小圈子,不形成利益小圈子,才能防止裙带利益集团的出现,才能保障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执政者为民众和社会各界起到廉洁自律的示范带头作用,一定能遏制和治理住各种腐败产生的源头,从而有力推动中国复兴梦的早日实行。
建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政党,是人民信任和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实现中华复兴梦的执政党,应完全有能力推行杜绝“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用人制度,有杜绝“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用人制度保障,才能选拔出真正务实能干有群众基础并坚定维护中央权威的干部,才能有效防范任人唯亲的小圈子,不形成利益小圈子,才能防止裙带利益集团的出现,才能保障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执政者为民众和社会各界起到廉洁自律的示范带头作用,一定能遏制和治理住各种腐败产生的源头,从而有力推动中国复兴梦的早日实行。
谢谢,您是本文第 910 位阅读者,共 0 个跟贴
rmqgyh的更多建议:
最新联署签名建议
联署人数最多建议
跟帖最多建议
支持率最高建议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