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建立全民公共场所应急传话吗? 面对上海外滩踩踏的采踏事故等类似事故,外面 的人不知道里面有凶险,

重读历史:史上最全应对踩踏策略:潜在危机、诱发因素、治理策略、自救指南-踩踏事件 送水节 群体动力学 诱发因素 治理策略-历史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重读历史:史上最全应对踩踏策略:潜在危机、诱发因素、治理策略、自救指南
    图片说明:自救指南  踩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人为灾难。据统计,年见诸新闻的国内外拥挤踩踏事件75起,共造成3937死、7629伤。平均每起事故死亡52人,已达“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级别。而自20世纪以来,全球死亡500人以上的拥挤踩踏事故至少有6起。  血的代价能否换来血的教训?为什么一次次承受哀伤,我们需要怎样的警醒与行动?  一、多发区域:踩踏事故的“高风险地带”  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容易发生此类事故。前述的75起事故中,伤亡人数占前三位的场所分别是宗教场所(51.36%)、体育场所(18.18%)、公众集会场所(12.52%)。此外还有娱乐场所、抢购施舍处、公众集会地、交通工具等。1、宗教场所。特定仪式时信众大量聚集、忽视安全因素。1990年的麦加,朝觐者踩踏造成1426死,成目前世界上伤亡最大的踩踏事故。近年来印度多起踩踏事故也发生在寺庙等场所。2、体育场所。场内人群负荷过大,骤聚骤散,观众情绪波动大、过激行为概率大。3.公共集会场所。包括观光区、闹市区、各种文体娱乐场所、及展览展销,招聘会、庙会,灯会、游园会等群体性活动,人群具有密集度高、流动不可预测、分布不均等特征。4、校园。人口密度大,活动时间集中,未成年人多,秩序意识与自救能力差。近年来我国校园踩踏事故曾多次发生,严重的造成了数十人死亡。5、商场。促销、店庆、打折期间人群密集,秩序较为混乱,隐患突出。6、公共交通工具。高峰期人群密集,流动方向不一,遭遇恐慌时易发生踩踏。  此外,从时间点看,节日、盛会和重大活动期间往往是风险多发期。上海外滩12?31踩踏事故发生在新年前,2004年北京密云踩踏事故,发生于元宵佳节,2010年柬埔寨金边踩踏事故,发生于当地重要节日――送水节。宗教场所、体育场所的踩踏事故,也大都发生在重要宗教节日、重要体育赛事期间。  二、潜在危险:问题是如何“潜伏”的    图:《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分析》――任常兴、吴宗之、刘茂,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2  1、人流过于密集,产生滞留、拥挤。这是最主要、最直观原因。群体动力学研究表明:(1)人群密度越大,群体的行进速度越低;当人群密度达到一定极限时,就会由于拥挤过度而不能前进。(2)当密集的人群从宽敞的空间拥向较狭窄的出入口或楼梯口时,会形成“成拱现象”,所有人“拱”在一起无法通过,甚至产生无特别诱因的“幻觉惊恐”。(3)每个人的行进速度和承受拥挤的能力不同,走得慢的人容易被推倒或绊倒,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复旦大学博士后朱春霞曾提出,景点室内达到1O/人、室外达到0.75O/人,即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现场市民认为,在元旦前夜的上海外滩,1平米大约有6到7人,适合30万人的广场拥入大约100万人。1991年太原的灯展踩踏事故之前,适合3万人的公园拥入了约10万人。高密度人群是事故的主要隐患。  2、公众安全素质不足,心态利己而急躁。公众安全素质和心理状态决定了事态在短时间迅速升级:阶段一:秩序开始失控时,多数公众对周围环境情况不了解,只能自行评估、判断和决策,不安、绝望和本能的求生欲望驱使其急于迅速离开,导致拥挤加剧。阶段二:某些个体出现狂躁和冲动性行为,成为群体恐慌的导火索和爆发点。阶段三:少数人的恐慌心理迅速蔓延扩散为整个群体的恐慌,完全失去理智的人群会相互拥挤,群体中的弱者被挤倒,更多的人踩过倒地者的身体。很多事故幸存者在回忆事故情形时,都会为当时人群的疯狂感到恐惧,也会因曾踩过别人的身体而感到内疚。  从历史情况看,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大规模踩踏事故较为罕见。无论是9?11事件、日本3?14地震海啸,还是美国和加拿大大规模停电事件、英国伦敦地铁停电事件中,都没有因人员恐慌、拥挤践踏而造成额外的人员伤亡。相比之下,在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公众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演习,对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等知识匮乏,偶发事件更易引发群体性恐慌和拥挤。  3、重大活动应急管理措施不足。元旦前夜,上海1200多警力如何维持数十万人的秩序?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曾发布信息,称外滩已近饱和、建议市民择地庆祝跨年。但除了呼吁,有没有采取措施控制人流的继续涌入?2015元旦前夜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同样有不少人欢庆新年到来,与上海外滩人群“一锅粥”不同的是,纽约街道每隔一段就竖起隔离栏和防护带,并对人流流向实施明确规定,在网友拍摄的照片中,纽约时代广场人流众多,但仍井然有序。  4、公共场所性能不合理。路面不平、摩擦系数小或使用台阶、斜坡不仅会降低人群行进的速度,而且会因某个个体行进速度的被迫降低或摔倒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五晓认为,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是台阶式的,如人流拥挤,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同时,踩踏事故一般发生在出人口、狭窄的过道、看台、楼梯等处。这就要求在设计公共场所时要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特别要避免“瓶颈”。2004年北京密云挤踏事故、1991年山西太原踩踏事故,均始于密集人群通过一座狭窄桥梁时的拥挤。国内一些火灾事故的伤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逃生通道不畅、逃生通道指示不明引发的人员踩踏、滞留。  三、诱发因素:引发恐慌踩踏的现场导火索  让长期隐患变成瞬间“明火”的,往往还有特定的诱发因素。  1、突然有人摔倒。人群稳定的同向流动相对安全,突然有人摔倒、某些人停下来弯腰拾物等“异质流动”,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1987年上海陆家嘴轮渡事件、2004年北京密云踩踏事故以及国内多起校园踩踏事故,都属于这一原因。  2、人群逆向流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导火索很可能是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挤成一团。华山多次发生的群体性挤踏事件,就是由于在狭窄的山路上,上下两个方向的人流发生异向群集现象造成的。2010年柬埔寨首府金边踩踏事故导致300多人死亡,也是因为当时钻石桥上双向通过的人流过大,造成民众相互推挤、跌倒,酿成惨剧。  3、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2005年,巴格达发生踩踏导致上千人死亡,源自将“遭到自杀袭击”的谣传。2006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个体育馆外发生踩踏事件造成60多人死亡,警方称有人大喊“有炸弹”是引发惨剧的主要原因。  4、人群因兴奋、愤怒等出现骚乱。主要发生于娱乐场所、体育场馆,炎热、等待、进球、饮酒等都会影响到人群的心理状态,使人群出现激动、焦虑、恐慌等,增加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5、前后人群“信息交流失效”。有国外学者认为这是重要诱因:后部或排队的人群不知道前面人群已经积累的压力,如果此时由于开门、栏杆倒塌等因素使前部的压力突然释放,后部的人们会得到一个错误的信息:前部已经开始运动,从而更加用力地向前挤。因此,前方人群大声呼喊、前后人群信息交流、组织人员通过应急广播等指挥非常重要。网上视频显示,上海外滩拥挤事件发生后,现场高处一些青年集体大喊“往后退!往后退!往后退”,产生了一定的疏导作用。但现场应急广播显然未发挥明显作用。  6、其他突发灾害事故。有学者认为,在相对较小的公共场所集中汇聚大量人群,一旦有事故出现,比如演唱会、体育比赛的看台倒塌,人员密集场突发火灾等,极易因恐慌造成连锁反应,造成比原发事故更为严重的后果,即为聚集人群的“扩大效应”。  四、治理策略: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  1、改进公共场所安全设施。公共场所性能优化设计要有利于人群的流动和疏散,降低和减少事故发生。同时,国内许多公共场所的消防通道、设施的占用、损坏非常严重,相关检查不能总是“突击式”,处罚责任也不能只是“挠痒痒”,应当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管理部门的责任,也强化涉事单位违规的后果。  2、提升大型活动“人群管理”的专业性。北京科技大学谢振华、孙超、杨琳等提出:大型活动人群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人群预测、人流引导、预警系统、应急疏散几个模块,通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统合协调,确保大型活动期间人群的合理流动,避免人群的局部密集。此外,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比如公共场所出入口可以采用安装人员数量监控装置。比如百度曾尝试对旅游景区、节假日交通等绘制流动图、密度图。下图是根据30日(左)和31日(右)外滩事发地点手机分布数据生成的同时刻人群密度对比热力图,红色表示人群密集,橙色次之,绿色表示人数较少。是否能尽快将大数据等技术引入安保?    3、完善应急制度和队伍建设。日,日本兵库县明石市发生了夏季烟火大会踩踏事故后,日本国会修改了《警备业法》和《国家公安委员会规则》,在警察业务中,除了常驻警备、交通诱导警备之外,新增了“杂踏警备”(踩踏警备),还新设了一支特殊的“心理诱导部队”,称为“DJ警察”,其职责是在人流众多嘈杂的地段,使用巧妙的语言,引导人们遵守交通指挥,避免出席拥挤和踩踏事件。我国尽管制订分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但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方面均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相关的设施、队伍、技术手段等仍很不专业,遇到类似突发状况时,经常手足无措,应当尽快打牢这一基础。  4、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行为培养。新华社记者了解到,我国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安全、自救的教育、宣传很不到位,公众普遍存在“和平麻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我们的教育大多是灾难推动型,即某处先发生灾难、造成伤亡后,才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应当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将安全教育和宣传作为常项工作,引导公众了解事故易发场所和原因,认识事故的严重性,知悉如何预防和自救。相关培训和演练也常态化,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同时,针对管理部门和公职人员,应当设置专门的培训课程和考核要求,增强国家机关“安全治理”的主动性和专业性。  五、自救指南:碰到踩踏事件怎么办?    1、进入人流密集场所时要观察紧密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有弯腰系鞋带及类似动作。  2、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或顺着人流走,不要慌乱、奔跑,避免摔倒,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4、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千万不要捡拾掉了的东西、鞋子。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5、在拥挤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6、逃生时不要紧贴栏杆、墙壁或墙壁的死角,以免被挤伤,不要从高处往下乱跳。  7、当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停住脚步或绕过,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8、万一不慎倒地,要尽快站起,无法站起时,要双膝尽量前屈,身体卷成球状,护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脏器。  祈愿惨剧不再发生,希望元旦不再悲伤!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重读历史:史上最全应对踩踏策略:潜在危机、诱发因素、治理策略、自救指南
日 11:00 来源:东方网
    图片说明:自救指南  踩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人为灾难。据统计,年见诸新闻的国内外拥挤踩踏事件75起,共造成3937死、7629伤。平均每起事故死亡52人,已达“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级别。而自20世纪以来,全球死亡500人以上的拥挤踩踏事故至少有6起。  血的代价能否换来血的教训?为什么一次次承受哀伤,我们需要怎样的警醒与行动?  一、多发区域:踩踏事故的“高风险地带”  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容易发生此类事故。前述的75起事故中,伤亡人数占前三位的场所分别是宗教场所(51.36%)、体育场所(18.18%)、公众集会场所(12.52%)。此外还有娱乐场所、抢购施舍处、公众集会地、交通工具等。1、宗教场所。特定仪式时信众大量聚集、忽视安全因素。1990年的麦加,朝觐者踩踏造成1426死,成目前世界上伤亡最大的踩踏事故。近年来印度多起踩踏事故也发生在寺庙等场所。2、体育场所。场内人群负荷过大,骤聚骤散,观众情绪波动大、过激行为概率大。3.公共集会场所。包括观光区、闹市区、各种文体娱乐场所、及展览展销,招聘会、庙会,灯会、游园会等群体性活动,人群具有密集度高、流动不可预测、分布不均等特征。4、校园。人口密度大,活动时间集中,未成年人多,秩序意识与自救能力差。近年来我国校园踩踏事故曾多次发生,严重的造成了数十人死亡。5、商场。促销、店庆、打折期间人群密集,秩序较为混乱,隐患突出。6、公共交通工具。高峰期人群密集,流动方向不一,遭遇恐慌时易发生踩踏。  此外,从时间点看,节日、盛会和重大活动期间往往是风险多发期。上海外滩12?31踩踏事故发生在新年前,2004年北京密云踩踏事故,发生于元宵佳节,2010年柬埔寨金边踩踏事故,发生于当地重要节日――送水节。宗教场所、体育场所的踩踏事故,也大都发生在重要宗教节日、重要体育赛事期间。  二、潜在危险:问题是如何“潜伏”的    图:《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分析》――任常兴、吴宗之、刘茂,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2  1、人流过于密集,产生滞留、拥挤。这是最主要、最直观原因。群体动力学研究表明:(1)人群密度越大,群体的行进速度越低;当人群密度达到一定极限时,就会由于拥挤过度而不能前进。(2)当密集的人群从宽敞的空间拥向较狭窄的出入口或楼梯口时,会形成“成拱现象”,所有人“拱”在一起无法通过,甚至产生无特别诱因的“幻觉惊恐”。(3)每个人的行进速度和承受拥挤的能力不同,走得慢的人容易被推倒或绊倒,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复旦大学博士后朱春霞曾提出,景点室内达到1O/人、室外达到0.75O/人,即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现场市民认为,在元旦前夜的上海外滩,1平米大约有6到7人,适合30万人的广场拥入大约100万人。1991年太原的灯展踩踏事故之前,适合3万人的公园拥入了约10万人。高密度人群是事故的主要隐患。  2、公众安全素质不足,心态利己而急躁。公众安全素质和心理状态决定了事态在短时间迅速升级:阶段一:秩序开始失控时,多数公众对周围环境情况不了解,只能自行评估、判断和决策,不安、绝望和本能的求生欲望驱使其急于迅速离开,导致拥挤加剧。阶段二:某些个体出现狂躁和冲动性行为,成为群体恐慌的导火索和爆发点。阶段三:少数人的恐慌心理迅速蔓延扩散为整个群体的恐慌,完全失去理智的人群会相互拥挤,群体中的弱者被挤倒,更多的人踩过倒地者的身体。很多事故幸存者在回忆事故情形时,都会为当时人群的疯狂感到恐惧,也会因曾踩过别人的身体而感到内疚。  从历史情况看,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大规模踩踏事故较为罕见。无论是9?11事件、日本3?14地震海啸,还是美国和加拿大大规模停电事件、英国伦敦地铁停电事件中,都没有因人员恐慌、拥挤践踏而造成额外的人员伤亡。相比之下,在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公众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演习,对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等知识匮乏,偶发事件更易引发群体性恐慌和拥挤。  3、重大活动应急管理措施不足。元旦前夜,上海1200多警力如何维持数十万人的秩序?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曾发布信息,称外滩已近饱和、建议市民择地庆祝跨年。但除了呼吁,有没有采取措施控制人流的继续涌入?2015元旦前夜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同样有不少人欢庆新年到来,与上海外滩人群“一锅粥”不同的是,纽约街道每隔一段就竖起隔离栏和防护带,并对人流流向实施明确规定,在网友拍摄的照片中,纽约时代广场人流众多,但仍井然有序。  4、公共场所性能不合理。路面不平、摩擦系数小或使用台阶、斜坡不仅会降低人群行进的速度,而且会因某个个体行进速度的被迫降低或摔倒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五晓认为,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是台阶式的,如人流拥挤,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同时,踩踏事故一般发生在出人口、狭窄的过道、看台、楼梯等处。这就要求在设计公共场所时要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特别要避免“瓶颈”。2004年北京密云挤踏事故、1991年山西太原踩踏事故,均始于密集人群通过一座狭窄桥梁时的拥挤。国内一些火灾事故的伤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逃生通道不畅、逃生通道指示不明引发的人员踩踏、滞留。  三、诱发因素:引发恐慌踩踏的现场导火索  让长期隐患变成瞬间“明火”的,往往还有特定的诱发因素。  1、突然有人摔倒。人群稳定的同向流动相对安全,突然有人摔倒、某些人停下来弯腰拾物等“异质流动”,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1987年上海陆家嘴轮渡事件、2004年北京密云踩踏事故以及国内多起校园踩踏事故,都属于这一原因。  2、人群逆向流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导火索很可能是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挤成一团。华山多次发生的群体性挤踏事件,就是由于在狭窄的山路上,上下两个方向的人流发生异向群集现象造成的。2010年柬埔寨首府金边踩踏事故导致300多人死亡,也是因为当时钻石桥上双向通过的人流过大,造成民众相互推挤、跌倒,酿成惨剧。  3、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2005年,巴格达发生踩踏导致上千人死亡,源自将“遭到自杀袭击”的谣传。2006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个体育馆外发生踩踏事件造成60多人死亡,警方称有人大喊“有炸弹”是引发惨剧的主要原因。  4、人群因兴奋、愤怒等出现骚乱。主要发生于娱乐场所、体育场馆,炎热、等待、进球、饮酒等都会影响到人群的心理状态,使人群出现激动、焦虑、恐慌等,增加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5、前后人群“信息交流失效”。有国外学者认为这是重要诱因:后部或排队的人群不知道前面人群已经积累的压力,如果此时由于开门、栏杆倒塌等因素使前部的压力突然释放,后部的人们会得到一个错误的信息:前部已经开始运动,从而更加用力地向前挤。因此,前方人群大声呼喊、前后人群信息交流、组织人员通过应急广播等指挥非常重要。网上视频显示,上海外滩拥挤事件发生后,现场高处一些青年集体大喊“往后退!往后退!往后退”,产生了一定的疏导作用。但现场应急广播显然未发挥明显作用。  6、其他突发灾害事故。有学者认为,在相对较小的公共场所集中汇聚大量人群,一旦有事故出现,比如演唱会、体育比赛的看台倒塌,人员密集场突发火灾等,极易因恐慌造成连锁反应,造成比原发事故更为严重的后果,即为聚集人群的“扩大效应”。  四、治理策略: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  1、改进公共场所安全设施。公共场所性能优化设计要有利于人群的流动和疏散,降低和减少事故发生。同时,国内许多公共场所的消防通道、设施的占用、损坏非常严重,相关检查不能总是“突击式”,处罚责任也不能只是“挠痒痒”,应当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管理部门的责任,也强化涉事单位违规的后果。  2、提升大型活动“人群管理”的专业性。北京科技大学谢振华、孙超、杨琳等提出:大型活动人群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人群预测、人流引导、预警系统、应急疏散几个模块,通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统合协调,确保大型活动期间人群的合理流动,避免人群的局部密集。此外,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比如公共场所出入口可以采用安装人员数量监控装置。比如百度曾尝试对旅游景区、节假日交通等绘制流动图、密度图。下图是根据30日(左)和31日(右)外滩事发地点手机分布数据生成的同时刻人群密度对比热力图,红色表示人群密集,橙色次之,绿色表示人数较少。是否能尽快将大数据等技术引入安保?    3、完善应急制度和队伍建设。日,日本兵库县明石市发生了夏季烟火大会踩踏事故后,日本国会修改了《警备业法》和《国家公安委员会规则》,在警察业务中,除了常驻警备、交通诱导警备之外,新增了“杂踏警备”(踩踏警备),还新设了一支特殊的“心理诱导部队”,称为“DJ警察”,其职责是在人流众多嘈杂的地段,使用巧妙的语言,引导人们遵守交通指挥,避免出席拥挤和踩踏事件。我国尽管制订分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但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方面均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相关的设施、队伍、技术手段等仍很不专业,遇到类似突发状况时,经常手足无措,应当尽快打牢这一基础。  4、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行为培养。新华社记者了解到,我国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安全、自救的教育、宣传很不到位,公众普遍存在“和平麻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我们的教育大多是灾难推动型,即某处先发生灾难、造成伤亡后,才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应当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将安全教育和宣传作为常项工作,引导公众了解事故易发场所和原因,认识事故的严重性,知悉如何预防和自救。相关培训和演练也常态化,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同时,针对管理部门和公职人员,应当设置专门的培训课程和考核要求,增强国家机关“安全治理”的主动性和专业性。  五、自救指南:碰到踩踏事件怎么办?    1、进入人流密集场所时要观察紧密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有弯腰系鞋带及类似动作。  2、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或顺着人流走,不要慌乱、奔跑,避免摔倒,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4、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千万不要捡拾掉了的东西、鞋子。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5、在拥挤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6、逃生时不要紧贴栏杆、墙壁或墙壁的死角,以免被挤伤,不要从高处往下乱跳。  7、当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停住脚步或绕过,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8、万一不慎倒地,要尽快站起,无法站起时,要双膝尽量前屈,身体卷成球状,护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脏器。  祈愿惨剧不再发生,希望元旦不再悲伤!  发生踩踏事件时如何有效保护自己及他人?
看了外滩踩踏事件的新闻有感而问的,为了便于回答者回答此题,我先提供几个答题点:1 踩踏发生前,当人还站着时,拥挤环境中突然发生了剧烈的人群流动的时候,如何避免自己摔倒?2 踩踏事件已经发生了,而自己已经不幸摔倒了,后面的人滚滚的往自己身上涌来,如何避免自己不被踩伤?3 自己身边有小孩或女性时,如何保护她们?4 踩踏事件已经发生而自己尚未摔倒,发现前方有人摔倒时,如何在后方有滚滚人流推动时避免自己踩伤他人?
按投票排序
日,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送水节活动发生严重踩踏事件。截至24日凌晨,已证实375人死亡,另有755人受伤。当时媒体刊登过「」,昨晚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发生后,腾讯出了个视频版:「」。以下图文部分转载和整理自「 」和「」---哪些场所易发踩踏?空间有限而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彩票销售点、超载的车辆、航行的船舱等都隐藏着危险。人群的情绪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变得过于激动,置身其中的人就可能受到伤害。在公共场所应如何预防踩踏?从身边做起,我们应当做到: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若自己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拥挤踩踏发生时怎样有效逃生?遭遇拥挤踩踏时,你如何有效逃生?有关专家提出四种有效应对措施。遇到人群时选择到人群边缘。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在拥挤的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不慎倒地时的自我保护动作)(不慎倒地时的自我保护动作)(拥挤人群中的自我保护动作)(拥挤人群中的自我保护动作)拥挤人群中的自我保护动作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开车时遇到拥挤人群怎么办?切忌驾车穿越人群,尤其是群众情绪愤怒、激动或满怀敌意时。因为如果人群发动袭击,打破窗门,翻转汽车,自己可能受重伤。倘若自己的汽车正与人群同一方向前进,不要停车观看,应马上转入小路、倒车或掉头,迅速驶离现场。倘若根本无法冲出重围,应将车停好,锁好车门,然后离开,躲入小巷、商店或民居。如果来不及找停车处,也要立刻停车,锁好车门,静静地留在车内,直至人群拥过。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互救? 以下呼吸受阻、腹部受伤和心肺复苏等急救项目,如非紧急情况,没有医护人员在场或来不得及拨打120急救,请勿轻易尝试。止血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导致 休克昏迷。具体方法:先转移到安全或安静的地方,检查伤势,判断清楚出血性质,如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可采取直接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或出 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对四肢受伤出血的,使用腰带、领带、证件带、粗布条、丝巾,也可将自己衣服撕成条状代替,在大臂上1/3处和大腿中间处进行绑 扎止血固定对骨折、关节受伤的进行固定,目的是避免骨折端对人体造成新的伤害,减轻疼痛和便于搬运抢救。具体方法:开放性 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垫高或抬高受伤部分,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 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应将踝、膝两个关节固定烧伤急救用大量洁净的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口不要刺破水泡轻轻除下戒指、手表、皮带或者紧身衣服用干净、无黏性的布盖住伤口。休克急救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若无骨折,伤者双脚抬高30厘米左右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者喂食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向救护人员报告呼吸受阻的急救如果您胸部受伤出现呼吸障碍,维护胸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够顺畅的关键。具体方法:可使用身份证或其他非 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也可以使用保鲜膜类的薄膜,撕下约20×20厘米大小,贴住伤口,用胶带固定住上、左、右三个边,留出下方,以便让伤口流 出的血水排出也可以张开手掌紧贴身体压住伤口腹部受伤的急救止血。如果是闭合性伤口,应及时压住伤口,进行止血;保 鲜。如果是开放性伤口,小肠外露时,应用水打湿上衣,包住小肠,不使其外露于空气中,避免细菌感染,失水干燥坏死。千万不要把沾染污物的内脏回填腹腔,这 样会使内脏在腹内相互感染,产生粘连,加速内脏坏死;等待救援。受伤后尽量不移动,采取卧或平躺姿势等待救援。心肺复苏一 拍、二按、三呼叫。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如没有反应,判定此人神志丧失;人工呼吸。抬下颌角使呼吸道畅 通无阻;如果受伤者仍不能呼吸,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如果上述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要检查嘴和咽喉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人 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卧压胸法或俯卧压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有效。口诀是:头部后仰向后推,紧托下颌 向上提。深吸口气嘴对嘴,有时需嘴对鼻。注意捏鼻把气吹,每分钟16~18次。心脏按摩。一旦发现病人心脏停跳,立即在患者心前区胸骨体上急速叩击 2~3次,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方法是:先让患者仰卧,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或者将患者连同床褥移到地上,操作者跪在患者身旁,用手掌根部放 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 (对于儿童患者所施力量要适当减少)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70~80次。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或部位不当,以免引起肋骨骨折。胸外 心脏按摩如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则要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负能量慎入发生踩踏之后什么自救手段都迟了,更不要说救人了,唯一自救的方法就是在发生前保持警惕。一个清醒的人是不会跟一群不清醒的人走在一路的,以上海新年踩踏为例,当你发现脚不沾地都能向前移动时,意味着危险已经来了,这个时候没有踩踏只能说明你运气好,而不是有自救的方法。当时恐怕大多数人认识到了危险,但是仍然有侥幸心理,远离危险的唯一法门就是比周围人清醒。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应该趁危险尚未发生马上远离危险区域,比如高喊一声“让开!有人吐了!“或者”有人拉裤了!“应该能让周围人让开一条出路,否则一旦踩踏发生喊什么都晚了。前面答案里很多图片很有参考价值,可是能不能用上呢?遇到踩踏第一时间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人踩踏发生前就应该离开。
1 没有好方法,体格越壮,下盘越稳,被挤倒的概率越低,不要硬抗人流,不要给人流加助力。2迅速抓住旁边人衣服起身,一定要第一时间起到至少高于人骨盆的位置。3 抱起孩子,孩子由于身高矮,被挤的位置占相对高,比大人更容易被挤倒,要重点保护。保护女性的话要并肩搂,贴在身边形成双人齐走模式。4 大喊,别踩人,尽量绕过倒地者。其实以上都不是好办法,好办法是1 培养个性,远离众性群体事件,2培养理性,远离从众群体事件,3培养体格,减少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在拥挤践踏事件中,不容易跌倒,在其它事件中,也容易找到掩体。
逃过本命年第一天第一劫,但愿今年平安。昨晚去了重庆解放碑跨年,现在在火车站等晚点的K910,总结一下亲身经历并给大家分享。下文略严肃,我只是在尽力还原当时的情况,并奉劝大家不要参加。首先,我赞同其他人的答案,就是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合——大家现在都能够意识到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避免摔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无论多么健壮多么能够领会到这个问题下的各答案要点,当人群拥挤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无能为力的蚂蚁,每个人又都变成了这场灾难的推力。其次,如果已经在人群中,一定要注意观察身边情况,比如人流走向、周围事物、以及是否有什么突发状况。人流走向可以让你避免逆人流走动,这样容易被冲击,如果没有站稳可能会摔倒。另外我们当时看见很多人从中心点往外走,当时才十一点,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笑嘻嘻地往里面挤,后面回想起来,那些人既然特意来跨年,时间未到就离场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当后来我们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时间未到就往外逃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人还在往里面涌,那是很可怕的。周围事物是为了让你熟悉环境,走动时避开阻碍物,避免通行不畅或者被绊倒。我是我们之中伤得最惨的,大腿肿得很厉害,全是乌青,差一点被挤到骨折,原因就是撤离的时候人群不断把我们往前推,而我前面是一个卧倒的大桶靠在花台边,导致我根本没办法往前走,重心不稳险些摔倒,而后面巨大的力量让我的上半身悬空,大腿却死死卡在大桶沿。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右边的大腿骨骨折过,我当时都已经绝望了,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今天要在重庆再断一次了。突发情况是为了让你及时做出判断,以免失去最佳时间。当人群开始有些小涌动的时候,广场上的所有人都依旧很开心,我们也并没有意识到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只是觉得有趣;但是等到后面推搡的幅度越来越大,我们觉得事态严重后开始撤离,并不断加快速度时,时间却来不及了。最糟糕的时候,我们同行的四个女生由于比较瘦小,根本没办法呼吸,只觉得体内的器官不断地被压缩,胸腔没有任何多余空间,也无法站稳,连呼救都没有力气喊出。其中最瘦小的女生已经脸色惨白。至于怎么保护,因为男生比女生更高大,也更稳一点,所以女生相对而言会劣势一点。我们同行的是四个女生,以及其中两个女生的男朋友。我们一直都是手拉手,两个男生分别在头尾开道,这样是为了避免被冲散,也为了万一发生任何突发状况时,两个男生可以保护弱小的女生。但是,如果大家已经站在一起了,而人群不断地被压缩,一定要把手缩回,可以垂直放下或者护在胸前,避免手臂被人群冲击生生往后折,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对胸腔及器官的积压。一定一定不要跌倒。我们在很多次人流涌动中都尽力站稳了,但最后一次,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实在是站不住了,慢慢地往前倾倒(到处都是人,不会给你空间直接倒下去的,但后面的人会一点一点往前压,让你根本没办法反抗)。当时我真的已经绝望了,在想所有人从我身上踩过去我却什么都不能做。万幸这个时候同行女生的男友拼死拉住了我和另外一个要倒下的女生,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尽量拉住身边的人的衣服。当我们逃出来后回忆当时的情况时,那个女生说她当时管不了那么多了,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身边陌生人的衣服,才没有完全倒下,也为救我们的男生减轻了负担。可以大喊让身边的人群控制住场面。我是六个里伤得最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前面好像有个女生好像已经出事了,同行的那个男生不断地大喊“不要挤,有个女孩子,不要踩!”一方面人群稍微侧避了一下,但是外围一圈更混乱了。我们同行的男生也一直在开道,不断大喊“不要挤,慢慢往外退!小心不要踩到别人!”讲一下逃过一劫之后的事情。算是给自己看的,看客可以选择忽略:1.同行六人都很后悔参加这次跨年,有一种生死一瞬间、万幸逃出来没有发生悲剧的感慨,并打算以后再也不参加类似人群拥挤的活动,一点也不后悔提前撤离没有听到钟声,活下来真是万幸,大家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特别是胸腔,估计积压导致,真正的2.看见密集的人群已经有心理阴影了,会忍不住联想;3.回来六个人都吓坏了,和朋友电话微信时都一个台词:“卧槽你知道吗,你差点就再也见不到我了!!”本来打算玩麻将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饿得不行,四个弱小的女生都一秒变大胃王,看得两个男生瞠目结舌。4.感激两个男生的拼死相护,一辈子记得。(待更)
《群体踩踏的避免方法》作者:继续者张付首先要尽量避免人员过于密集处。尤其是在看台,楼梯间,桥上这些易坍塌的场所,一旦人员密集,你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撤离,而不是拥上去,即使有再吸引你的噱头,生命健康更可贵。一般的庆典或其他群体聚集不会让你发财,看似美好的吸引眼球点更多是噱头。其次,发现躁动点,马上向相反方向撤离而不是向上拥。比如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据说是12月31号晚23:50,分,有人十八楼疑似抛洒类美元纸币,造成哄抢。以致形成多米诺骨牌式连锁踩踏。发现有人抛洒东西,同时见到很多人向那个方向拥,你的明智选择是向回撤。再次,受伤后及时就医,事后不要试图再返回现场寻找亲人,因为现场很可能已被封锁。你的个人行为可能干扰救援。具体应对方法:有十条,全文补齐(《飞碟说》长微博)
转自果壳转自果壳
非专业人士,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不去参加这种人过多过拥挤的活动,一旦发生了踩踏事件,例如这次,任何方法都很难保证不受伤甚至死亡,当时的情形一般人都无力改变。为了庆祝跨年,最终永远没夸过2014,也真是很可悲,何况大多数是在校学生,祖国的未来啊!
谢邀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踩踏事件,屡有发生,死伤人数从几十人到上千人的都有。这时就没人说什么老外素质高,有秩序了,中国人素质低了,其实都是一样的,当触发事件造成人群整体失控,一切都白搭。拿机枪扫射都没有,人太多了!1:我认为强壮的身体只是相对会好一点,倒地后可以多抗一会,但面对数万,几十万的人群失控,巨大的力量我不信有人可以扛得住。2:想一想数万人的挤压,倒地可能蜷缩身体吗?有那个时间吗?你一旦倒地就像绊脚石一样,大家一涌而倒,都会压住你,骨断筋折加窒息在所难免。3:溜边,趴在马路台阶旁,会有一个小的斜角空间,保护自己。4:真要前方有人摔倒,为了保护他人,你只能自己越过去,不支持挤压,但无法阻止所有人停止向前。(这还是在你的前方空旷的情况下,可能性不大。)5:混乱的人群难以保证自己不摔倒,这有尽快找到有利位置,利用地形,保护自己,比如:爬上路灯,电线杆。6:要是人群密度那么大,不如跳起来在人群头顶爬,到我想要的位置,至少在上面不至于被踩死。(需要技术,有点幻想。)到时只能顾自己了。要我说,最好的防御,不是等事情发生,在想办法,而是根本就不要去隐患多的地方。我最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又吵又闹,危险多,不要去凑热闹,每天挤地铁就够受锻炼的了。
很多知友写了很详尽的自救措施,看后很受启发。不过转念一想,这次上海的踩踏悲剧让我知道了很多自救方法,但是由于信息量比较大,我不确定下次我遇到类似的突发情况时,还能不能记得这些很详细的方法;也不确定在那种混乱的情况下,还能不能实施这些方法。为此,我选取众多方法中的几点精华,总结了“不沾地”三个法则。不沾地法则一:“不”说“不”,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合,不要去围观凑热闹,发现人群过于拥挤不要犹豫马上离开,参加群体聚会时不论如何首先搞清地形确定出口方向。法则二:“沾”同“站”,保持站立不要摔倒,双手护胸保护心肺,跟随人流小心行走。姿势形同:法则三:“地”万一倒“地”,互相帮忙赶紧站起,不能站起匍匐爬行,不能爬行全身蜷缩,保护头部切勿仰俯。姿势形同:总结:“不”法则以预防为主;“沾”法则是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地”法则是遇到突发倒地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希望这简短的“不沾地”法则能让人牢牢记住踩踏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在灾难发生时给人更多生还的希望。你的赞同票将是我继续提供原创内容的动力。文章原发:合十……默哀……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去人群扎堆的地方是最好的措施
贝爷链接来了,踩踏从27分开始观看。PS:踩踏事件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远离人群才是王道。圣诞节的时候去韩国明洞,就见识到了人流的恐怖。本来人流就非常大,入口处居然还停了辆小巴,造成拥堵人群,而且没有警察出来维持,基本20米的路走了5分钟,但估计远没有外滩事件的恐怖。人群的盲目性事很恐怖的,后面的人一直在推我,我火了骂了一句,终于不推了,缓缓的往前走。逝者安息,生者珍重。
来自微博---@成都下水道 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如何自救
医生妈妈欧茜 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与派爸去花城广场散步。在入口处,派爸说今天人好像特别多,我们找个人少的地方走走。于是我们远离花城广场的核心区域,绕着写字楼走了一圈后就回家了。当时就想,广场这么多人,千万别发生踩踏事件。
睡不安稳,醒来看到这则新闻: 我一时怔住了。这事发生在新旧交替之际,发生在上海外滩,死亡35人!太悲剧了! 踩踏事故悲剧的发生,有复杂的管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与我们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自救措施和急救能力密切相关。我综合一些关于踩踏事故的安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慎倒地时的救命姿势 首先发一张不慎倒地时的救命姿势图:
1.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头部。 1.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头部。 2.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3.在拥挤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易发生踩踏事故的情形 1.人多是发生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故事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球场等人员聚集地方;发生的时间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等。 2.当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或只是蹲下来系鞋带),后面人群未留意,没有止步,发生踩踏。 3.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4.人群情绪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发生踩踏。 5.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发生踩踏事故的预防和自救方法
1.不在楼梯或狭窄通道嬉戏打闹;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1.不在楼梯或狭窄通道嬉戏打闹;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的方向走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不幸被人群挤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如图一)。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骚动时,注意脚下,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及时分流拥挤人流,组织有序疏散。 对他人的急救 1.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实施CPR(详见置顶微博)。 关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建议 1.安全教育永不停止,要结合时事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本次上海外滩事故后,及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2. 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跟孩子讲解踩踏事件可能发生的因素,让孩子从小形成危险意识,自觉远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踩踏发生的几率。 3. 教育孩子要熟悉所赴区域内所有的安全出口。 4.发生踩踏事故后,孩子大多会产生恐惧,没有安全感;少部分会产生自责和内疚。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身边,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5.倾听及理解孩子的感受,包括意识形态、情绪和行为等;让孩子确认自己目前安全,增加安全感。 6.教孩子勇敢面对,告诉孩子人生有很多事不可知,更不可控;鼓励孩子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宠物陪伴。 7.避免对孩子过多的干扰,包括采访探视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心理专家的参与下,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8.但不要百依百顺,以免产生继发性获益。 结语:踩踏事件,重在预防 世界各国均发生过严重的踩踏事故。最悲惨的踩踏事故发生在1990年的麦加,1426名朝觐者被踩死或窒息而死。 当有人跌倒的时候,周围看到的人们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如果知情人能迅速反应,有组织地维持现场秩序并告知他人,可能就不会造成严重的踩踏事故。 但人们绝大多数对于灾难的防患意识非常薄弱,而警觉性差的人一旦遇险,第一反应是大脑空白,什么都不会做,甚至由于惊慌做出更危险的举动。911时顺利逃生的人除幸运外很多都具有高于常人的危机意识。 所以,安全教育和急救技能,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医生妈妈欧茜 三岁女孩派派的妈妈,关注儿童保健、喜爱科普的儿内科医生。
不邀自来,不要继续活在键盘上了!如此大的人流量,不论你多有技巧,不论你的体格有多壮,没戏的,唯一的希望就是你倒下的时候身边并没有特别密集(人和人之间有一点空隙),并且你身后的那个人反应足够敏捷,身手足够矫健能够迅速停下来并控制住后面的人,这样的前置条件太多了!只要你倒下了,你身后的人被你绊倒了,人群足够大,你们俩死定了!顺便吐槽一句: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人对抗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的情况脑补一下吧,踩都踩死了!
如果旁边有类似电线杆这样的固定物体一定死死抱住。
贝爷的拥挤踩踏自救手册 壹读壹读微信号:yiduiread我们都去过人流拥挤的场所、夜店、电影院或演唱会,只有在事故发生时你才会注意到身边的那成百上千人。如果你与惊慌失措的人群一同冲向出口,就有被推倒、遭受踩踏的可能性。只要一个200磅(约90.71847Kg)重的人挤压到你,就足以使你的肋骨折断,导致肺穿孔。如果你身处惊慌拥挤的人群,你知道如何做才能安全脱身吗?如果你在人群中跌倒,尝试抓住任何东西站起来,包括抓住某个人的衣服。如果你身边有人跌倒,也尽快把他/她扶起来。人群可能已经惊慌失措且不知方向,他们完全忽略了摔倒的人。我们在站起来之前必须保护好头部。我们得移动,抓住任何人的衣服,尽快离开人群流。如果你身处在推挤的人群中间,尝试移到边上来,由两侧走到出口处。但是出口可能因为拥挤,完全无法出去。你的本能是觉得应该从进来的门逃出去,但大多数的悲剧酿成,正是因为人们全都试图从同一道门出去。我们得尽快找到另一个出口。但人群因太慌而变得暴力,他们可能不让我们过去。惊慌的人群让人害怕的原因是:不知所措往往会变成莫名的愤怒。你夹在又惊慌又愤怒的人群里,很容易发生暴力事故。无论你是去夜店,看球还是听音乐会。所以,要事先找到周围紧急出口的位置,想好逃生计划,以防万一。利用一切遮蔽物,比如固定的桌椅、墙面、扶手、吧台掩护、支撑自己,尽力避开与人流逆行,靠近出口。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危险情况之中,请记住以下要点:TOP.1 在任何公共场所都知道紧急出口在哪里,不要呆在太过拥挤的场所;TOP.2 如果深陷拥挤人群,要站稳以免被踩踏;TOP.3 如果钱包或鞋之类的东西掉了,不要冒险去捡;TOP.4 如果你跌倒了,尝试抓住别人的衣服站起来;TOP.5 如果你站不起来,保护好头部;TOP.6 如果你身处在推挤的人群中间,尝试移到边上来,有两侧走到房屋出口处。TOP.7 永远不要忘记打110或者119,别想当然认为已经有别人打了。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我国自1960年至2010年共发生66起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其中发生在体育场所的占1.51%,歌舞厅、音乐会等娱乐场所占1.51%,学校占66.67 %,公园、城市中心区等节庆活动场所占9.09%,慈善或商业促销活动场所占15.5%,其他场所占6.06%。从年代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发生7起,死亡488人;70年代发生6起,死亡172人;80年代发生20起,死亡1129人;90年代发生29起,死亡2910人;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共发生155起,死亡3773人。整理自 贝尔·格里尔斯《日常生存自救手册》 参考资料 《劳动保护》2011年02期《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对策》
不去人多的地方不行么?非要去凑热闹,殊不知当今中国的群体性事件风险太大,坐个公交车、火车站等车、菜市场买肉,被歹徒侵犯的可能性相当高,千万不要认为盛世太平,无论在何时何地一定要注意身边的情况,最好能做到:1、不主动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的地方;2、如果必须要去,提前做好准备,调查周围地形,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如踩踏、哄抢、砍人等;
贝爷不是做过一期节目么,哪位有链接发一下~
昨天我就是坐车去的外滩,不过我是去上晚班的,一路上都是人流车流赶去外滩跨年,公交车满员,路上堵车加上车祸好几个,,结果晚上就出事了,我觉得最主要就是别瞎凑热闹,这么多人这么冷的天,有没倒计时啥的,看人多就别挤过去了了,挤着也不好玩呀也看不到啥
1,千万跟着人群走不要走逆流,生存几率更高,自身矮小可以单独锁住某个高大的人强制挤带 2,没有好办法,不幸摔倒,为了自己老命就不要顾及太多侵犯他人的问题了,已摔倒尽量攻击他人膝盖后面或者在还未受伤时迅速把周围人一起跘倒或者迅速抓住他人衣服迅速让自己站立,虽然会受伤但是大面积的摔倒可以暂缓人流 3,首先要求你有保护他人的能力,否则先自己保命,如保护,除了太小的孩子外,有行动能力的孩子勿抱起,以免挡住自己视线摔跤且两人同时摔就会更惨,其他参照1、24,避免的话可以看看你体格可以强行挤边上人如若自己被挤到那人面前除非形式机会极好否则别去拉,不然人要是没拉起来还造成二次伤害,自己手也会受伤到此,都不是什么好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都是应急之时仅可做的事。 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
说那么多其实没啥用,你按照高票的几位说的做了,你活下来的概率也不会增加一成。你需要的是所有的人都有上面所说的那种觉悟,那样才有用。好像新浪微博里贴出来的视频,前面好多人在不断的喊:往后退。可是呢,后面的很多人压根就听不到。部分人的觉悟永远是苍白无力的。说白了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这个不是废话,是实话。还有楼上说的,杀出一条血路纯粹是扯淡。你如果还是个学生,你叫一两个班级一百多号人挤你,看你是怎么杀出来的。然后再把这个压力放大十倍百倍。看你成了分子还是原子。而且你所谓的 杀 出一条血路,必定造成你旁边的人跟着学。然后一直扩散下去,只会加剧死亡的速度和死亡的数量。也许想你说的,不要理别人,自己活下来才是最重要。枪打出头鸟,不信你可以试试。往往地震中跑的最快然后摔了一跤的基本死翘翘。想想公交失火案,为啥这么多人死亡。一辆公交车才多少人。这个跟你在人流中间有什么区别。你以为你想杀就能杀出来吗。公交就是没有失火的时候,按照正常的下车顺序,如果你在车门比较远的位置,你可以试试提前几个人下车,看你是怎么挤出来了,何况是失火的时候。再何况是处在人流的中间,后面还有一大波不断向前推的人。。。说到地震,其实这个和地震差不多。地震多了,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共识,不能挤,越拥挤反而跑得越慢。这个其实就是要有一个大家公共的认识。如果大家都不这么认为,你跑,我也跟着跑,势必会造成混乱,也许一次小小的地震,只是摇晃一下,死的都是混乱造成的。不得又提到前段时间的广州地铁一个普通的事件,具体忘了啥事情。有一个乘客跑了,大家跟着跑,结果被挤掉一地的包,衣服,高跟鞋。。说来其实就是一句话:面对群体事件的时候,只有大部分的人达成共识,才能产生题主说的有效的保护自己。这个需要政府同宣传地震,火灾那样,给予足够的重视,多加宣传,让国民的心里都有那么一个共识。现阶段的有效方法:你宅在家里就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评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