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之父发展趋势与我们的关系

医患互动——医患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年01期
医患互动——医患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呈现紧张状态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医疗机构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正确认识现存医患关系的不足 ,建立新型的医患互动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人们尤其是医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197.32【正文快照】:
1 目前医疗纠纷增加、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医学不是一个完全独立分离的学科 ,其许多特征都深受社会各项因素的影响。而医患关系也不例外 ,出现紧张与不良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1 旧有生物医学模式的深刻影响 ,使得医务人员仍然过分单纯强调生物医学的成就与功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静,华林明,严蕊琳;[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1期
刘伟,陆荣柱;[J];中国全科医学;2002年10期
陈翠英;;[J];生物磁学;2005年04期
黄宇;秦国宾;;[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05期
和新颖,韩菊,胡书孝,陈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年05期
王建华;[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年03期
奚益群,朱抗美,许蓓华,樊民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年06期
林青,杨芒,徐丽娟;[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年06期
林青,张洪;[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年05期
张玲,衡新华,刘一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樱;王秋光;张梅;;[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弓宪文;[D];重庆大学;2004年
管燕;[D];苏州大学;2003年
谢慧娟;[D];中南大学;2006年
张洁;[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继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程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邹晓清,潘杰,李晓惠;[J];护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郭佳;霍则军;;[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6年01期
林村河;[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年02期
林闽钢;[J];江海学刊;2002年03期
李琼;[J];经济评论;2004年04期
蔡海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3期
王元娇;[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12期
张玉秀;;[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邹寿长;[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李豪杰;[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任弘;[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张勇安;[D];复旦大学;2005年
邵德兴;[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胡宜;[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周云;[D];武汉大学;2006年
张雪梅;[D];四川大学;2007年
史军;[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霁;[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杨洋;[D];四川大学;2003年
高占东;[D];吉林大学;2004年
佟强;[D];吉林大学;2004年
孙秀均;[D];武汉大学;2004年
刘雪芹;[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谢红;[D];四川大学;2004年
张春汉;[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赵仲华;[D];武汉大学;2005年
刘激扬;[D];中南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陶芝兰;王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刘继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吴恒煜;[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徐传谌,张万成;[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邱立平;[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9期
弓宪文,王勇,李廷玉;[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裴显俊,李瑛,李旭红,杨同君;[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7期
吴任慰;[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郑大喜;;[J];现代医院管理;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霁;[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白玥;[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晓;[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漆思剑;[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王涛;[D];重庆大学;2002年
管燕;[D];苏州大学;2003年
弓宪文;[D];重庆大学;2004年
胡妮娜;[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张春汉;[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赵莉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林伟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丁春辉;[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廖俊廉;[J];护理学杂志;2003年08期
陈建华,任光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年02期
刘伟,李君荣,唐艳林;[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12期
何坪,陈祖禹,江敏,周洪敏;[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03期
杨波;[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1期
王明香;[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5期
杨丽华,丁莲芝,丁秀华,高毅丽,史文昕,周薇丽;[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7期
陈自强,颜伟,孙梯业,陈燕凌,郭海涛;[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4期
刘伟;[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3期
贾明艳;蒋保季;;[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波;[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娟;[D];浙江大学;2007年
王茜;[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秦小康;[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景法;;[J];中国处方药;2008年11期
曹洪涛,胡志,徐晓超;[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03期
叶莉华;肖水源;陈锦江;;[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彭兴庭;;[J];检察风云;2010年01期
贾先果;;[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6期
荀铁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年01期
贺桔英;;[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6期
杨平;;[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李鎏勋;李斌;;[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11期
李伟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宏;王宏志;彭文岗;;[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马建军;;[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潘贤英;;[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崔俭;;[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宋晓东;;[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孙樱;王秋光;张梅;;[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肖思洁;何进宇;杨和清;;[A];中国企业医院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慧媛;;[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李求石;白晓峰;;[A];全国第六届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杨国存;;[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耿纪浩 刘文清
李先强;[N];检察日报;2009年
魏守伦?王美华;[N];深圳商报;2007年
程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那叶舟;[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钱峰;[N];健康报;2005年
卢飒;[N];贵阳日报;2006年
郭松民;[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罗庆华;[N];市场报;2007年
蒋廷玉;[N];新华日报;2007年
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
郑毓武;[N];汕头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阳欣哲;[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张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陈正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刘国祥;[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王佳;[D];吉林大学;2013年
宋发彬;[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谢裕安;[D];中南大学;2008年
王艳冬;[D];天津大学;2008年
陈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陈再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尤清波;[D];郑州大学;2004年
弓宪文;[D];重庆大学;2004年
沈永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刘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刘明玉;[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邱欢;[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夏榕;[D];西南大学;2008年
秦小康;[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邹旋;[D];复旦大学;2008年
柯洋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我国现代预防医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0.50
&&¥3.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国现代预防医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百年科技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现代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对20世纪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一些规律作些探讨,同时,展望一下21世纪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20世纪人类的科学知识空前地积累,技术创新和生产力飞速地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值,奇迹般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面貌
&&& 2020212010020212020
&&& 191810002000202020
&&& 1903所有的远程客运和快运,快件运输,都依靠航空运输,中短程的航空客运量,也在大幅度上升。
&&& 190319261957196919711981 901026109101844和广度空间的发展,在金融商业教育,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等领域,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到200152.3300040010
&&& 20形式反映人体从健康到病变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显著提高了疾病和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水平。1953DNA
&&& 20100201940199762.319493571
&&& 100影响,我们下面想跟同志们,一起讨论2020100202020
&&& 2020应用。我们再看看,技术发展的动力何在。20
&&& 20以后,美苏两家称霸世界,开展具备竞赛过程中,所造成的技术发展后果。比如,社会选择,往往不都是单纯以技术先进性为导向,为取舍的,在多数场合,往往以经济性,适用性和市场竞争能力,作为对技术的主要选择标准。
&&& 有效。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往往使企业不能自觉成为RD
&&& 光是经济的,还包括环境的其他方面。要用全面综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不能只对技术,或工程技术先进性,或者是经济性,做各自单独的评价。它应该是综合的,技术评价应当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科学决策的天体和依据,包括企业的发展,包括产品的发展。
&&& 开发的重要性。应用基础研究对技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突破往往是原始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与根据。比如晶体管的发明,它是科学方面推动,跟需求拉动共同的结果。如果没有当时固体物理的半导体物理的成功,就不可能产生,飞机的发明,莱特兄弟之前,有很多人,企图要依靠自己的体力,或者是依靠人造的动力,把一个超越于空气比重以上的飞行体送上蓝天,但都没有成功,他们成功了,莱特兄弟不同于常人之处不同于前人之处的,是他们在试飞以前,对螺旋桨的拉力,对叶形的升力,对飞机的迎面阻力等,都做了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所以他的飞机发明成功,实际上也是原始性的发明,他建筑在基础,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之上的。
&&& 2121发展性,更加重视,技术与科学,科技与人文艺术的结合,更加重视技术伦理道德方面的研究。和对技术社会作用的法制,管理与监督,包括舆论方面监督。在武器系统方面更加重视,制空天能力,过去说,制海权,制空权,现在,要制天权,现在拓展到天降防卫进攻。
&&& 230空前发展,人类及重要物种的全基因图谱的测序完成。将为后基因组研究开辟道路。基因图谱当中的功能基因信息,进被全面解读,语法也可能被揭示随着基因组,蛋白质组结构与功能研究,和基因细胞组织工程,干细胞技术的进展,将为农业育种,基因治疗,器官再生和移植,生殖调控药物研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发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为农业,医疗健康与环境带来全新的面貌。
&&& 21技术得到新的发展。人们将进入有分子,原子调控,组装甚至自组装的时代。人类将会不断地创造与自备超纯超强度,智能化,具有自适应,自补偿,自自组装能力的材料和可再生循环。可自然降解的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友好的结构与功能材料。并将发展,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工程,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洁净的高效的安全的核反应堆。将开发实现商业化的聚变能源,发展并应用,高效经济的氢能,及相应电站,与新一代运载工具。材料,工艺,计算机及宽带网的进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1系统,新型的科学诊断,与治疗设备生化及生物工程仪器设备。甚至包括具有生命能力的组建的仪器跟工作机器。
&&& 21212121医学伦理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作&&&&者吴晓露王光荣谷道宗开&&&&本16开
医学伦理学来源于医疗工作中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质。病人求医时一般要依赖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常常不能判断医疗的质量;病人常要把自己的一些隐私告诉医务人员,这意味着病人要信任医务人员。这就给医务人员带来一种特殊的道德义务: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采取相应的行动使自己值得和保持住病人的信任。
所以,刻划医患关系基本性质的是信托模型:信托关系基于病人对医务人员的特殊信任,信任后者出于正义和良心会真诚地把前者利益放在首位。公元前四世纪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医学伦理学的最早文献,其要旨是医生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判断”采取有利于病人的措施,保持病人的秘密。
世界医学联合会通过的两个伦理学法典,即1948年的《》和1949年的《医学伦理学法典》,都发展了《誓言》的精神,明确指出病人的健康是医务人员要首先关心、具有头等重要地位的问题,医务人员应无例外地保守病人的秘密,对同事如兄弟,坚持医业的光荣而崇高的传统。
公元一世纪,古印度《吠陀》经和公元七世纪希伯来的《阿萨夫誓言》对医生也都提出类似的要求。公元七世纪中国在《大医精诚》一文中也写有医者行为的准则,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等等。
中世纪的西方天主教学者从基督教神学伦理学的观点探讨医学伦理学,提出了双重效应学说,即一个行动可以引起有意的、直接的效应和无意的、间接的效应;如果不是有意的话,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容忍一个行动带来的间接的坏效应。新教学者的观点非常接近天主教的观点,但他们强调应让病人知情,并就自己的医疗问题作出决定。
非宗教的医学伦理学是在洛克、杰弗逊和《人权法案》等的思想传统上发展起来的。1940年的《纽伦堡法典》是这种传统的体现,该法典放弃了受试者由研究人员保护的旧观念,代之以受试者具有自我决定权,从而要求做到知情同意的新观念。
但到了20世纪末,又有要求回到希波克拉底传统的趋向,认为病人的自主权不是绝对的,一切应以病人利益为转移。《后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包含了原来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所没有的尊重病人价值和权利等的内容。(1)情态伦理学派。主张伦理准则应视情态而定,强调伦理的灵活性,反对固定不变的伦理准则。
(2)传统伦理学派。主张坚持传统的医学伦理原则和宗教伦理原则。
(3)青年道德学派或分析学派。既反对情态伦理学派粗糙的功利主义,又反对传统伦理学派僵硬的神学道德主义,主张对伦理问题应进行细致的分析。所有过去的医学伦理学的文献一般都含有美德论和义务论两个内容。美德论讨论有道德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哪些美德、哪些品质。许多文献都认为医生应具有仁爱、、耐心、细心、谦虚、谨慎、无私、无畏、诚实、正派等美德。义务论讨论医务人员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现代医学伦理学则有两个新的方面:
其一,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已经从医生与病人间一对一的私人关系发展为以医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性事业。作为一种社会性事业,就要考虑收益和负担的分配以及分配是否公正的问题,尤其是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和尽可能利用这些资源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佳医疗服务等涉及卫生政策、体制和发展战略问题。这构成了医学伦理学一个新的内容,即公益论。
其二,以往的医学伦理学提出的医生的道德义务,或道德价值和信念都是绝对的,是一种“至上命令”,因为它们的权威被认为来自神圣的宗教经典,或来自不朽的医圣。因此,不管是以法典还是案例体现的这些规范或价值无条件地适用于一切情况。
但由于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医疗费用的飞涨,以及价值的多元化,现代医学伦理学更多地涉及病人、医务人员与社会价值的交叉或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伦理学难题。例如古代中、的传统都不允许术,但妇女要求在生育问题上行使自主权,以及人口爆增引起的节制生育的社会需要,对上述传统价值提出了挑战。在应孕妇要求实施时又要考虑手术对她健康的影响以及胎儿的地位。道义论认为行动的是非善恶决定于行为的性质,而不决定于其后果。如某些医生认为应把病情严重的真相告诉临终病人,而不管可能引起的后果,因为“隐瞒”、“说假话”或“欺骗”这种行动本身是不应该的。又如认为医疗卫生是福利事业,不应成为商品而进入市场机制,这也是一种道义论论证。
后果论则认为行动的是非善恶决定于行为的后果,并不决定于其性质。如有的医生认为不应把病情严重的真相告诉临终病人,因为这会引起消极的后果。后果论要求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作出选择,最大限度地增进病人的利益,把代价和危机减少到最小程度。道义论和后果论在医学伦理学中都十分重要,但同时又都不完善。在医学伦理学中有三个最基本的伦理学原则:病人利益第一、尊重病人、公正。
病人利益第一这个原则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在主观上、动机上,而且在客观上、行动效果上对病人确有助益,又不伤害病人,即有义务不去有意地或因疏忽大意而伤害病人。
但医疗行动难免会给病人或第三者带来有害的后果,对此可以援用双重效应原则作为这种医疗行动的依据。即这些有害的后果不是直接的有意的效应,而是间接的可预见的但无法避免的效应。如可抑制肿瘤(直接的有意的有利效应),但有副作用(间接的可预见的不利效应)。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起着家长一样的作用,这称为医学家长主义。坚持家长主义的理由是病人不懂医学,患病后身心处于软弱地位,不能作出合乎理性的决定,为了病人利益,应由医务人员代替病人作出决定。
为了病人自身的利益而对病人的行动加以干涉,这是家长主义的干涉。如果病人的行动危害他人或社会,医务人员更应加以干涉,这是非家长主义的干涉。
尊重病人首先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利(有权利就关于自己的医疗问题作出决定)。但有些病人由于年幼、无知、智力低下、精神不正常等,降低或缺乏了自主作出合理决定的能力,这是医务人员应加以干涉,以便保护病人不受他们自己行动造成的伤害,这种家长主义的干涉是正当的。
尊重病人或受试者的自主权利这一原则要求,医务人员或研究人员在试验或实验前取得前者的知情同意。受试者在作出接受实验的决定前,应知道实验的性质、持续时间和目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发生的不方便和危害,以及对他的健康和个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公正的形式原则指在形式上要求对在有关方面相同的人要同样对待,对在有关方面不同的人应该不同对待。这些有关方面可以是个人的需要、能力、已经取得的成就,或已经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对社会可能作出的潜在贡献等,公正原则在讨论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分配和微观分配时十分重要。医学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作用及发展规律;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医际关系);卫生部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①健康和疾病的概念。这在规定医疗范围和医务人员的义务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健康的概念比较宽,医疗保健的范围就会更大,医务人员的责任也就会更多。所下的健康定义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许多人认为这个定义过于宽泛,会使医疗卫生的范围过大,社会不胜负担。较窄的健康定义仅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良好,或仅限于身体上的良好。另一个健康定义把健康规定为没有疾病,据此医疗范围限于消除和控制疾病。关于疾病,有自然主义定义和规范主义定义之争。自然主义定义强调疾病是偏离物种组织结构中的自然功能,与价值无关。规范主义定义强调疾病是对社会规范的偏离,与价值有关。如手淫、同性恋等是否疾病,与社会规范和价值有关。
②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涉及医学伦理学许多基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病人的权利和医生的义务问题。提出过种种医患关系的伦理学模型。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强调医务人员所做的一切必须有利于病人,而不管病人的愿望如何,这是家长主义模型。后来在西方,随着民权运动的发展,更强调尊重病人的意见,这是自主模型。有人正在设法把二者统一起来。另外,仿照商品交换关系提出过的契约模型,把医患双方看作商品交换中的平等伙伴,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医患关系的信托性质超越了商品交换关系,不能为契约模型所包容,而且医患双方在拥有医学知识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对医务人员行为的道德评价有三条标准:是否违反法律和行政规定;是否符合公认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则;是否是一个高尚品德的人。病人则有获得基本医疗的权利、自我决定的权利、知情同意的权利以及隐私保密的权利。
③生殖技术。、、代理母亲等生殖技术给人类提供了非自然的生殖方式,引起一系列概念、伦理学和法律问题。生殖技术使人把恋爱、性交与生殖、生育分开,这是否会削弱家庭的神圣纽带?通过人工授精把有第三者参与的合子引入婚姻关系,是否会破坏家庭的基础?供体精子人工授精育成的孩子具有什么法律地位?供精是否应该检查、限制次数、保密和商业化?体外受精中胚胎的伦理学和法律地位是什么?对人类胚胎的研究应否控制?是否应该在法律上禁止代理母亲?在人工生殖技术中,一个孩子可能既有提供遗传物质和发育环境的父母,也有养育他的父母,那么谁是他在伦理学上和法律上拥有义务和权利的双亲?是否应该禁止在产前进行性别选择?这些问题的讨论往往要求在政策和法律上作出相应的决定。
④生育控制。、和绝育等也是使恋爱、性交与生殖生育分离的技术,因此遭到宗教或非宗教权威的反对。另一方面,对智力严重低下者以及严重的精神病人是否应该实行强制绝育,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果认为在伦理学上可以为生育控制技术辩护,则又有一个如何辩护的问题:是因为当事人拥有就生殖问题作出自我决定的权利,还是因为婚姻、生育是他人和社会无权干涉的隐私问题?对人工流产的讨论又引起另一个问题:胎儿是不是人,以及人是从何时开始的问题。人是从受精之时开始,从胎动开始,从出现脑电波开始,从可以在体外存活开始?只要具备23对染色体就是人,还是人必须是有自我意识并与他人发生一定社会关系?有些国家规定不准在胎儿进入可存活期后实行人工流产,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要求流产是否允许?在晚期人工流产问题上,胎儿、母亲、家庭、社会、医务人员的价值或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是一个至今使医务人员感到为难的问题。
⑤遗传和优生。产前诊断、遗传学检查,遗传学筛选、、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等技术有利于人们及早发现遗传性疾病,但这些技术引起了这种检查和筛选是否可以强制进行、是否应该限制严重遗传病患者的婚育、遗传信息是否应该保密、遗传咨询服务是否应该免费以及这些技术带来的利害得失如何权衡等伦理问题。应用遗传学技术减少遗传病患者的人数、改进人口质量,又如何在目的和方式上与纳粹德国提倡的所谓优生运动相区别?
⑥和。由于生命维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务人员可以使不可逆昏迷的脑死亡病人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人继续维持其生物学生命,但他们永远失去了意识和运动能力。这使得人们感到有必要重新考虑死亡概念和重新给死亡下定义的问题。许多国家已在法律上认可脑死亡概念。但脑死亡概念是全脑死亡概念。热烈争论的问题是:大脑皮质业已死亡但脑干仍然活着的持续性植物性状态者是否已经死亡?另一方面,无脑儿是否能算是人?这里讲的死亡是人的死亡,所以死亡概念又与什么是人的概念密切联系。如果认为脑死亡者、植物人和无脑儿都已死亡,则不对他们进行治疗或采取措施结束其生命都不属于安乐死的范围。安乐死的伦理学问题是医学伦理学讨论得最活跃和争论得最激烈的一个问题。自愿的被动安乐死,即根据临终病人的要求不给他或撤除治疗,已为许多国家的法律所承认,无行为能力的病人也可由代理人作出决定。但在可以不给或撤除的治疗中是否包括人工给水和喂饲,仍有不同的意见。分歧较大的是主动安乐死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对结束病人生命的主动行动与不给、撤除治疗的被动行动之间是否有性质区别,尚有不同意见。在主动安乐死的情况下,死亡的原因是疾病,还是行动,以及采取行动的人是出乎善意,还是出乎恶意,这也难以断定。安乐死也涉及对严重残疾新生儿的处理,即应根据哪些标准作出决定以及应该由谁来作出决定等问题。反对安乐死既可从道义论观点出发,也可从后果论观点出发,如认为,安乐死是杀死无辜的人,安乐死可能对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感和医学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⑦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卫生政策。资源分配包括宏观资源分配和微观资源分配。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分配指在国家能得到的全部资源中应该把多少分配给卫生保健,分配给卫生保健的资源在医疗卫生各部门之间如何分配,如癌症研究应分多少,预防医学应分多少,高技术医学应分多少等。宏观分配还必须解决如下问题:政府是否应负责医疗卫生事业,还是把医疗事业留给市场,如果政府应负责,则应将多少预算用于医疗卫生。如何最有效地使用分配给医疗卫生事业的预算,如预算应集中于肾透析、、重症监护这些抢救方法,还是集中于疾病的预防;哪些疾病应优先得到资源的分配;以及为改变个人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如吸烟),政府应投入多少资源;等等。资源的微观分配指医务人员和医疗行政单位根据什么原则把卫生资源分配给病人,怎样分配才算公正合理。当涉及稀有资源时,哪些病人可优先获得资源(如有两个病人都需要肾移植,但只有一个肾可供移植时)。为了进行微观分配,首先需要规定一些规则和程序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得到这种资源,即根据适应症、年龄、治疗成功的可能和希望、预期寿命和生命质量等主要是医学的标准进行初筛;然后再规定一些规则和程序从这范围中最后决定哪些人得到这种资源。这组规则和程序的规定常常要参照社会标准:病人的地位和作用、过去的成就、潜在的贡献等。但对社会标准,争议较多。
卫生政策中最有争论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是否应该让医疗卫生社会化,如应实行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还是让医疗卫生商品化,还是采取某种混合折衷的方式(如医疗卫生的基本需要由国家负责,而高技术医学则由病人自己根据收入购买)。
医学伦理学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1]书 名: 医学伦理学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医学伦理学》是在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广泛汲取当代医学伦理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是集体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前言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概论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和原则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和范畴
第四章 医学关系伦理
第五章 一般临床工作中的伦理
第六章 特殊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伦理
第七章 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伦理
第八章 医学科研伦理
第九章 生命科学中的伦理
第十章 医学伦理实践
……书 名: 医学伦理学
出版时间:2003
市场价:18元加强卫生工作,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断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得要保障。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议》中提出的卫生工作任务,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关键是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大批能适应社会需求、德才兼备的专业队伍,是中国医药院校的光荣职责以及深入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部分医学院校于七十年代末期,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医学生抓起,正式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了教材建设,我们今天编写的《医学伦理学》就是采纳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由编写的《医德学概论》。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合适国高等学校编写的同类教材的好经验。本社编写教材时,力求做到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能有所提高,争取成为广大医科大学生欢迎的好教材。
为保持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及增强教材使用的适应性,本教材内容和文字总量上增加了一些,各校在使用本教材时可根据授课对象和学时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可有所侧重或取舍。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
第二节 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生命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祖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第三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和的属性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医学伦理学理论的作用
第四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第五章 医患关系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第二节 医患互动与医学道德
第三节 医患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 医患纠纷涉及的道德内涵
第六章 预防医学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预防医学工作中的道德特点
第二节 预防医学工作者的道德责任
第三节 预防医学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第四节 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的伦理问题
第七章 临床诊治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临床诊治工作的道德特点与道德原则
第二节 临床诊断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四节 医技工作中的道德
第八章 特定人群诊治工作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特定病种诊治工作中的道德规范
第二节 特定人群诊治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九章 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护理伦理道德与临床护理工作
第二节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三节 与家庭病床的护理道德
第四节 与整体护理道德
第五节 门、急诊护理与特殊护理道德
第六节 临终护理与尸体处置中的伦理道德
第十章 医学科研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第二节 医学工作的道德
第三节 尸体解剖工作中的道德
第十一章 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卫生工作改革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卫生政策中的道德导向
第三节 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
第四节 医院管理中的医德原则
第十二章 生育控制与临终关怀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生育生殖的伦理道德
第二节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伦理道德
第十三章 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高科技在医学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二节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中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中的伦理问题
第四节 克隆、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伦理问题
第五节 人类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十四章 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
第一节 医学道德评价
第二节 医学道德监督
第十五章 医学伦理道德的教育和修养
第一节 医学道德的教育
第二节 医学道德的修养
第三节 医学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关系
附录 有关国内外医学道德方面的若干资料
参考文献书 名: 医学伦理学
出版时间:日
开本:16开
定价: 24.00元本书是科学版2002《医学伦理学》的再版,是原书的继承和发展,本书力图体现医学伦理学的学科特色,既有哲学思辨性,又是医学科学的分支学科和两课教育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范畴,基本原则,规范等,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医德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医德的基本范畴
第五章 社会主义医德规范
第六章 医德行为的选择
第七章 医德评价
第八章 医德修养
第九章 医疗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
第十章 临床医学实践中的道德
第十一章 计划生育中的道德
第十二章 医学科研道德
第十三章 预防保健道德
第十四章 护理道德
第十五章 医技和药剂工作中的道德
第十六章 医学高新技术与医学道德
第十七章 医院管理伦理
第十八章 卫生经济伦理
第十九章 中西医学伦理学比较
后记书名: 医学伦理学——高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材
作者: 李本富 主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8
定价: 13.50《医学伦理学》是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医学的特点和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并吸取了国内外多种专著和同类教材的长处,为高等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专升本”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编写的一本教材。
该教材是在李本富、李传俊、丛亚丽编著的《医学伦理学》(1996版)基础上,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充实了生命伦理学的一些内容,同时还编写了《学习指导》配套教材。在对医学生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本书不仅适用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师生、医疗卫生工作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 “专升本”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道德与伦理学
第二节职业道德与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东方国家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阿拉伯地区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西方国家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美德论
第二节义务论
第三节效果论
第四章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第一节医学道德的原则
第二节医学道德的规范
第三节医学道德的范畴
第五章医务人员人际关系的医学道德
第一节医患关系的医学道德
第二节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医学道德
第三节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医学道德
第六章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
第一节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
第二节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
第三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
第七章卫生事业管理的医学道德
第一节卫生事业管理与医学道德的关系
第二节卫生事业管理的伦理原则
第三节卫生事业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医学道德规范
第四节建立和完善医院伦理委员会
第八章预防医学道德
第一节预防医学与医学道德
第二节预防医学的道德原则
第三节预防医学某些领域中的医德要求
第九章医学科研的医学
第一节医学科研中医学道德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节人体实验的医学道德
第三节尸体解剖中的医学道德
第十章医学道德的教育、修养和评价
第一节医学道德教育
第二节医学道德修养
第三节医学道德评价
第十一章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
第一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中国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
第四节人类无性生殖的伦理难题
第十二章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
第一节人体器官移植的含义与进展
第二节人体器官移植引发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
第十三章人类基因组与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的伦理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研究和应用的伦理
第二节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
第十四章人类行为控制的伦理
第一节人类行为控制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人类行为控制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第三节人类行为控制的伦理原则
第十五章临终关怀的伦理
第一节临终关怀的含义与发展
第二节临终关怀的特点和伦理意义
第三节临终关怀病人的特点和伦理要求
第十六章人体死亡的伦理
第一节死亡标准的演变及其伦理意义
第二节安乐死及其伦理争论
第三节积极开展死亡教育书名:医学伦理学
图书编号:837487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23.0
作者:张忠元
出版日期:
开本:大16开
本书注重吸收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了医学伦理学概论、历史演变、基本原则与范畴,及临床实践中的医学道德等。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概述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界定
什么是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的特点
医学伦理学的在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医学伦理学与法学的关系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研究的任务、意义及研究方法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医学伦理学的概况
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的概貌
中国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国外古代医学伦理道德的概况
国外近代医学伦理学的概貌
国外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社会主义医学道德规范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第四章医疗人际关系的道德
第一节 医患关系
第二节 医际关系
第五章临床实践中的医学道德
第一节 临床实践中的道德原则
第二节 疾病诊断中的道德原则
第三节 疾病治疗中的道德原则
第六章护理道德
第一节 护理工作的特征和护理道德的意义
第二节 护理道德规范
第三节 特殊护理道德
第七章医院药剂工作的道德
第一节 医院药剂工作的道德特征及规范
第二节 药剂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第八章生命与死亡道德
第一节 生命道德
第二节 死亡道德
第三节 临终关怀
第九章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道德
第一节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道德
第二节优生优育的道德
第十章性道德和性医学道德
第一节 性道德的形成、发展及时代特征
第二节 性科学中应坚持的原则
第三节 性病诊治中的医学道德规范
第十一章医学科学研究道德
第一节 医学科学研究道德的意义及规范
第二节 医学科研中的伦理准则中
第十二章康复与健康医学道德
第一节 康复医学及其道德意义
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健康医学及其道德意义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医德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医德的关系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医德观念
第三节 医疗卫生改革中的道德
第十四章医德修养与攻在德评价
第一节 医德修养
第二节 医德评价
附录 若干医学伦理学资料书名:医学伦理学十五讲
图书编号:247572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25.0
作者:李本富
出版日期:
开本:32开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一讲 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 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二 功利主义的主要特征
三 功利主义的划分和功利主义的困难
四 行为义务论和准则义务论
五 康德的准则义务论
六 行动导向的伦理理论的困难
七 美德伦理理论
第二讲 医学伦理学概述
一 医学伦理学的传统
二 生命伦理学的兴起与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三 誓言与规范
四 生命的意义
五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六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讲 医患关系
一 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二 理想与现实
三 医患关系的模式
四 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五 医患纠纷的起因
六 医患纠纷的防患
第四讲 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
一 何谓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二 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模式
三 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历史回顾
四 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我们的回答
五 医生与护士
第五讲 医者与社会
一 医者的社会责任
二 技术使用的误区
三 家庭病床与健康教育
四 生命质量控制
第六讲 临床诊疗的道德规范
一 诊断与检查
二 用药与用刀
三 精神障碍患者的尊严
四 对女性患者的呵护与尊重
五 儿童的保护
第七讲 护理道德
一 护理与护理道德
二 护士的角色
三 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道德
四 门诊护理与急诊护理道德
第八讲 预防医学道德
第九讲 医学实验的道德规范
第十讲 医学道德的培育
第十一讲 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第十二讲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
第十三讲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生殖性人类克隆的伦理问题
第十四讲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十五讲 人体死亡的伦理问题
后记书名:医学伦理学
图书编号:84545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定价:22.3
作者:孙慕义
出版日期:
开本:大32开
本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理论生命伦理学和应用生命伦理学两部分,其中文化生命伦理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理性探索,不适于普遍教学,理论上也不够成熟,我们暂时未予编入。本书不仅适用于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教学,而且适合于伦理学和哲学专业以及生物、农学等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与各类医务人员、生命科学工作者学习中使用,对于其他有兴趣的读者也不失为一本编制细腻、体裁严谨、论说精当、内容丰实、饱含人文气质与当代精神的生命伦理学读本。
导论:生命伦理学,它的概念、方法与时代精神
第一章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生命伦理学基本理论
第二节 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
第二章 病人权利、医生义务与医患关系
第一节 权利与病人权利
第二节 医患关系
第三节 医际关系
第三章 临床与医务伦理
第一节 临床诊疗中的道德问题
第二节 特殊科室的伦理要求
第三节 辅助科室的伦理要求
第四章 护理伦理学
第一节 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和作用
第二节 护理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医疗工作中的几种护理道德要求
第五章 生命状态和生命技术伦理
第一节 关于生命
第二节 生殖伦理
第三节 基因伦理
第四节 遗传与优生的伦理
第五节 性伦理
第六节 美容伦理
第七节 行为控制与精神病人权利保护
第八节 器官移值的伦理
第九节 人体受试的伦理
第六章 “医学犯罪”与当代社会
第一节 自杀
第二节 吸毒
第三节 医学犯罪
第四节 医疗广告
第五节 医学贿赂
第七章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第一节 临终关怀伦理
第二节 死亡伦理
第三节 安乐死
第八章 卫生管理、卫生经济与医疗保健政策伦理
第一节 卫生事业管理与道德
第二节 卫生经济决策与卫生经济伦理学
第三节 卫生事业改革与医学道德
第九章 预防医学伦理
第一节 健康与健康筛分伦理
第二节 预防医学伦理
第十章 生态与环境伦理学
第一节 生态哲学
第二节 生态伦理学
第三节 环境危机与生态保护
第四节 动物的权利
第十一章 医德评价和修养
附录书名:医学伦理学(第2版)(附1光盘)
作者:丘祥兴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16开
简介:本书以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为依据,主要讲述了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发展、基本原则和基本范畴,以及有关医患关系、预防医学等。适合医学专业的学生阅读使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
第二节 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生命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祖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第三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属性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医学伦理学理论的作用
第四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第五章 医患关系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第二节 医患互动与医学道德
第三节 医患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 医患纠纷涉及的道德内涵
第六章 预防医学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预防医学工作中的道德特点
第二节 预防医学工作者的道德责任
第三节 预防医学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第四节 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的伦理问题
第七章 临床诊治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临床诊治工作的道德特点与道德原则
第二节 临床诊断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四节 医技工作中的道德
第八章 特定人群诊治工作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特定病种诊治工作中的道德规范
第二节 特定人群诊治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九章 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护理伦理道德与临床护理工作
第二节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三节 社区医疗保健与家庭病床的护理道德
第四节 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道德
第五节 门、急诊护理与特殊护理道德
第六节 临终护理与尸体处置中的伦理道德
第十章 医学科研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第二节 医学人体实验工作的道德
第三节 尸体解剖工作中的道德
第十一章 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卫生工作改革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卫生政策中的道德导向
第三节 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
第四节 医院管理中的医德原则
第十二章 生育控制与临终关怀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生育生殖的伦理道德
第二节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伦理道德
第十三章 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高科技在医学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二节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中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问题
第四节 克隆、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伦理问题
第五节 人类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十四章 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
第一节 医学道德评价
第二节 医学道德监督
第十五章 医学伦理道德的教育和修养
第一节 医学道德的教育
第二节 医学道德的修养
第三节 医学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关系
附录 有关国内外医学道德方面的若干资料
参考文献书名:医学伦理学
图书编号:2421219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18.0
作者:张树峰
出版日期:
开本:16开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属应用伦理学。医学伦理学为国家规定的医学生必选课程。
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用技能,以培养提高其道德品质和分析解决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伦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医学为“人学”,医乃“仁术”,这一传统而现实的重要医学理论和实践,是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永恒主题。但由于中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定历史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发展的现代医疗体系使医学科学人文性、人的完整性被淡化;生命原有的动态性、系统性、文化性更多地被静止性、局部性、生物性所掩盖;医学过程的情感性、意义性有时则明显表现为逻辑性和功利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医学本质的人与人的关系突出地表现为人(医务人员)与躯体(患者)、人与数据、人与设备等人与物的关系。疾病、健康在生物与心理、生物与伦理道德等社会文化层面上的相互转归、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演变为生理上的器质性病变与病理的抽象关系。医学科学研究与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利益与价值、权利与责任、技术与道德、手段与目的等矛盾日益突出。医患矛盾成为当今社会矛盾中的突出矛盾,“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六大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学习会上的讲话以及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任务、目标。
第1章 医学伦理学概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概念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2章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古代医学伦理学的形成
第二节 近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第3章 医学伦理学规范体系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基本规范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范畴
第4章 公共卫生道德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伦理原则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学伦理
第三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5章 医疗卫生与医院管理道德
第一节 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一般道德要求
第二节 医院管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设置与功能
第6章 医疗人际关系道德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含义与性质
第二节 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与道德调节
第四节 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调节
第7章 临床诊疗道德
第一节 临床诊疗道德的基本伦理原则
第二节 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
第8章 护理道德
第一节 护士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整体护理的道德要求
第9章 康复医学与健康道德
第一节 健康道德
第二节 康复医学道德
第10章 医学科研道德
第一节 医学科研的道德价值
第二节 医学科研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人体实验与尸体解剖道德
第11章 人口与生殖道德
第一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道德
第二节 优生技术与医学道德
第三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医学道德
第12章 当前医学伦理学面临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临终关怀与死亡
第二节 安乐死与医学道德
第三节 器官移植的医学价值与医学道德
第四节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克隆技术与医学道德
第五节 基因技术与医学道德
第13章 医学生道德修养与成才
第一节 医学生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医德评价
第三节 医学生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书名:医学伦理学
图书编号:1258221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定价:19.5
作者:李永生
出版日期:
开本:大16开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疗实践活动中的医学道德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以医务工作者的道德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各种医学现象以及道德问题上升到理论调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教材广泛吸取了国内外医学伦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力求创新,特别是在医学伦理研究中,由过去对义务论、美德论研究,扩展到对公益论、价值论等理论的研究,由过去对医患关系、医际痗研究发展到对医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医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使诸多的医德关系由“已然”向“应然”转变。在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阐释复杂多变的医德意识现象的基础上,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的医德原则和规范体系,充分发挥医学道德特有的约束、导善、启迪、惩恶、奖善的作用,使医学伦理的学习有助于医务人员树立明确的道德意识、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习惯,使医务人员的医德观由“忆然”向“应然”过渡。在篇章结构上,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分析道德现象、树立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的能力。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道德与伦理学
一、道德的本质及社会作用
二、伦理学的性质及其分类
三、道德与伦理学
第二节 医学道德与医学伦理学
一、职业道德
二、医学道德
三、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 学习、研究医学伦理学的任务、意义及方法
一、医学伦理学的任务
二、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
三、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祖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第三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
第一节 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医学道德规范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第四章 医疗人际关系
第一节 医患关系
第二节 医际关系
第五章 临床实践中的医学道德
第一节 临床实践中的道德原则
第二节 疾病诊断中的道德原则
第三节 疾病治疗中的道德原则
第六章 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
第一节 护理工作的特征和护理道德的意义
第二节 护理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第三节 基础护理、整体护理与心理护理道德
第四节 特殊护理道德
第七章 医院药剂工作的道德
第一节 医院药剂工作的道德特征及规范
第二节 药剂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第八章 生命与死亡道德
第九章 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道德
第十章 性道德和性医学道德
第十一章 医学科学研究道德
第十二章 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和环境保护道德
第十三章 医院管理工作的道德
第十四章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
参考文献书名:医学伦理学
作者:卢启华等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定价:22.3
出版日期:
开本:大32开
包装:平装
简介:本书写作过程中,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克服以往局域性、地方性编写此类教材的弊病,广泛吸收国内外教学研究成果,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术语进行了清整和统一,并且十分缜密地调整了学科体系。本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维均有创新,明显强化了对高新生命科学技术伦理和医疗保健政策伦理的解读。为医师执业考试的需要,本书全面覆盖了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内容,同时审慎地汲纳了国外原版教材的优秀成分,把最新生命伦理学研究成果和传统经典的医学伦理学内容予以结合,以完善本学科建构。本书分为理论医学伦理学和应用医学伦理学两大部分共十三章,几乎包容了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全部内容,对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原则与文化以及医务、生命技术与死亡、卫生保健政策与生态伦理进行了新的理论著述。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分为精讲、略讲以及阅读三部分。为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需要,本书同时按36学时提供了以教学精要、案例模版、样题示例等内容为主体的精致的教学光盘。本书除主要适用于基础、临床、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本科学生外,对其他层次、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广大在职医务人员、生命科学工作者也不失为一部编制细腻、体裁严谨、论说精当、内容丰实、饱含人文气质和当代精神的医学伦理学读本。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价值及结构
一、协调医疗关系,保障人民健康
二、当前研究医学伦理学的特殊意义
三、医学伦理学的结构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医德关系
二、医德关系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发展
一、祖国传统医学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二、祖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三、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德
第二节 国外医学道德的发展
一、国外医学道德发展的历史概况
二、近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三节 社会主义医德的历史形成
一、社会主义医德形成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医德形成的条件
第三章 医德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医学人道主义原则
一、医学人道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二、医学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服务是医业的根本属性
三、服务内容及其推论
第三节 公正公平原则
一、公正原则及其内容
二、正确对待平等
第四节 优化原则
一、整体优化
二、最大善果
三、最小恶果
第四章 基本范畴
第一节 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 功利与道义
一、历史上的义利之辩
二、辩证统一的义与利
第三节 理与欲
一、历史上的理欲之辩
二、辩证统一的理与欲
第四节 自律与他律
一、维持道德规范的两种力量
二、自律与良心
三、他律及其形式
第五节 胆识与审慎
三、辩证统一的胆识与审慎
第五章 社会主义医德规范
第一节 社会主义医德规范的概念和作用
一、医德规范的概念
二、医德规范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医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尊重病人,一视同仁
二、恪尽职守,极端负责
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四、廉洁正直,不谋私利
五、诚实可信,慎言守密
六、尊重同行,团结协作
第六章 医德行为的选择
第一节 客观制约与主观选择
一、医德选择的客观制约性
二、医德选择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自由度与道德责任
一、必然与自由
二、从历史必然到道德必然
三、自由度与道德责任
第三节 道德冲突
一、不可避免的特殊选择
二、道德冲突种类
三、冲突的解决
第七章 医德评价
第一节 医德评价的标准
一、医德的可评价性
二、医德评价的标准
第二节 医德评价的途径
一、社会舆论
二、内心信念
三、传统习俗
第三节 医德评价的依据
一、动机论与效果论
二、目的决定论与手段决定论
三、行为体系及其评价
第八章 医德修养
第一节 医德修养的目的与实质
一、医德修养的目的
二、医德修养的实质
第二节 医德修养的方法与慎独
一、医德修养的方法
第九章 医疗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
第一节 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模式
二、医患关系的特点及趋势
三、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
四、医患关系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医际关系
一、医际关系的基本类型
二、医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三、医际关系的道德要求
第十章 临床医学实践中的道德
第一节 临床诊断中的道德
一、询问病史的医德规范
二、体格检查的医德规范
三、辅助检查的医德规范
第二节 临床治疗中的道德
一、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二、手术治疗中的道德要求
三、危重病人抢救中的道德要求
四、心理治疗和辅助治疗中的道德要求
五、诊疗中的最优化原则
第三节 各类专科诊治中的道德
一、急救医疗的道德要求
二、妇产科的道德要求
三、儿科工作的道德要求
四、传染病防治的道德要求
五、精神病诊疗道德要求
六、医技科室的道德要求
第十一章 计划生育中的道德
第一节 控制人口数量中的道德
一、计划生育的道德依据
二、操作规程中的道德
第二节 提高人口质量中的道德
一、优生道德概述
二、消极优生中的道德
三、积极优生中的道德
第十二章 医学科研道德
第一节 医学科研道德的意义和道德原则
一、医学科研道德的意义
二、医学科研道德原则
第二节 人体实验道德
一、人体实验的道德评价
二、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
三、人体实验的国际法规与道德原则
第三节 尸体解剖中的道德问题
一、尸体解剖的意义
二、尸体解剖的道德要求
第十三章 预防促健道德
第一节 预防医学道德的意义和要求
一、预防医学的道德意义
二、预防医学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中的道德
一、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环境保护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健康保健道德
一、健康保健道德的意义
二、健康保健道德的要求
第十四章 护理道德
第一节 护理道德的实质和作用
一、护理道德的实质
二、护理道德的作用
第二节 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一、热爱护理专业,工作尽职尽责
二、维护病人的权力,竭诚服务患者
三、操作审慎无误,技术精益求精
四、气质温和文雅,讲究语言艺术
第三节 护理工作的道德要求
一、心理护理的道德要求
二、基础护理的道德要求
三、责任制护理的道德要求
四、整体护理的道德要求
五、各种特殊护理的道德要求
第十五章 医技工作道德
第一节 医技工作的特点和道德作用
一、医技工作的特点
二、医技工作道德的作用
第二节 药剂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一、药剂工作的任务和特点
二、药剂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检验工作及影像工作中的道德
一、检验工作中的道德
二、影像工作的特点和道德作用
第十六章 医学高新技术与医学道德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道德
一、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影响
二、道德对科学的作用
三、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规范科学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与伦理学
一、人工授精与道德
二、体外授精与道德
第三节 死亡控制中的道德
一、死亡标准及其伦理意义
二、安乐死的伦理分析
三、临终病人的医护道德
第四节 器官移植的道德
一、器官移植的概念
二、器官移植的伦理分析
三、器官移植行为的规范
第五节 医学生物工程与道德
一、基因工程与道德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道德
第十七章 中西医学伦理学比较
第一节 中西医学伦理学的共性
一、都强调道德,尤其是医德的重要作用
二、中西医都以医学人道主义贯穿始终
三、中西医德,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
四、中西医学伦理学都面临相似的问题
第二节 中西医学伦理学的区别
一、二者所处的经济与文化背景不同
二、就中西方医德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预防医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