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农场官方吧的鞑靼牛肉是怎么做的

不能经常吃中餐的欧美华人,每天吃西餐是什么样的体验?
据我所知,在欧美工作餐要么是一个三明治打发,要么是一块牛排/猪排/鱼肉,配上薯条,很难在一顿饭中吃到多种蔬菜或肉类,也没有多样的调料,也没有多种不同的做法,长期如此,身心是怎样的体验?&br&&br&相关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国外上班族午餐是怎么解决的? - 吃货&/a&&br&&br&典型中餐:比如5个人,在北京人均30元,在公司或学校附近能找到的馆子里,可以点3~5个菜一起吃,每人都能吃到多个菜,以下图片是150元可能可以买到的一个组合,仅供参考&im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src=&/06cd5f6f406982efacb8d8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6cd5f6f406982efacb8d8a_r.jpg&&&br&&br&典型西餐:比如巴黎人均15欧,在公司或学校附近能找到的餐馆里,各点一份主食,各吃各的,每人只能吃到一样肉和几种常见蔬菜,以下两张图片都是巴黎15欧能买到的,仅供参考,我不知道拿北京30元对比巴黎15欧是否合理,欢迎指正&br&&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d71ca44ca6aef0622ea5bcb37dababb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d71ca44ca6aef0622ea5bcb37dababbf_r.jpg&&15欧的三文鱼配豌豆&br&&br&&img data-rawheight=&1872& data-rawwidth=&2013& src=&/f48dbeafdda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13& data-original=&/f48dbeafddaf_r.jpg&&&br&15欧的牛排配薯条生菜,不包含上面的沙拉&br&&br&&br&PS:&br&1.对西餐描述当然是片面的啦,要是了解全面也不会问这个问题了,这不是引导式提问&br&&br&2.不是不愿意尝试西餐,实际是天天尝试西餐但是好像每家店菜品都差不多&br&&br&3.不要揣测提问动机啦,动机就是短期旅游的人想了解长期居住的人的感受
据我所知,在欧美工作餐要么是一个三明治打发,要么是一块牛排/猪排/鱼肉,配上薯条,很难在一顿饭中吃到多种蔬菜或肉类,也没有多样的调料,也没有多种不同的做法,长期如此,身心是怎样的体验?相关问题:典型中餐:比如5个人,在北京人均30元,在公司或学校附近能找到的馆子里,可以点3~5个菜一起吃,每人都能吃到多个菜,以下图片是150元可能可以买到的一个组合,仅供参考…
207 个回答
我是食堂的老顾客,除非有事外出,不然周一到周五的午餐都在学校食堂解决,一是便宜,学生套餐只需2.3欧(包括汤、沙拉/蔬菜、主食、配菜、水果/酸奶/甜品),二是可以和同学聊天。下面就摘选一些日常的午餐照晒一下。看图就能猜到我的坐标,故省去国别。鱼块配宽面烤鸡配薯条烤鱼配炸土豆鱼排配土豆沙拉猪排配水煮土豆烤肉串配薯条猪排配炸土豆丸猪排配薯条牛肉卷配煎土豆烤肉配炸土豆丸牛排配炸土豆块烤鱼配土豆块偶尔也有意面圣诞节前的午餐特意改善了一回,鹿肉配俩包子,汤是榛子汤我们私下开玩笑说吃这些都是为了生存,就别谈什么体验了。好在食物也还干净、便宜,好在厨房的环境看上去是整洁的,厨具看上去是值得信赖的……
谢邀。呃,这个问题,有点像外国人提问:“在中国的外国人,满街都是中餐,你们怎么过日子呢?”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在上海和北京的老外,人家都要笑了……已经是2015年了,国际大融合时代了。吃饭的多样性还会成问题吗……?坐标巴黎。平时在家时(嗯我是自由撰稿人),可以自己做中餐。食材太容易买了。比如,片皮鸭。比如蚝油西兰花。比如鳗鱼饭和味增汤。比如豆腐。比如牛尾汤。出门吃。除了三明治外,还有其他选择。大城市,亚洲馆子铺天盖地。比如,前天吃的是三文鱼饭、御好烧、荞麦面。两个人,26欧。可以吃拉面。可以吃创意馆子菜。可以街边吃德国肠。传图太慢,不一一列了。简单说吧:在欧美,多亏了到处生根发芽的亚洲人,亚洲超市亚洲馆子简直铺天盖地。阿姆斯特丹水坝广场往东走附近,广东馆子比荷兰本地餐馆都快多了。巴黎这边,opera已经被日本餐馆占领,13区根本就是华人和越南两分天下,巴士底一带,湖南菜已经要击倒意大利菜了。大体上,亚洲饮食随地生根,实在不用担心海外华人吃什么。当然也有馆子稀少的地方,比如瑞典的隆德、葡萄牙的拉各斯这类地方,但一来各地都在国际化,没有亚洲馆子和亚洲超市的地方,真是比大熊猫还珍贵;二来每个国家当地饮食也蛮多样的。只要放下“中餐之外我啥都不吃”的成见,比如在瑞典习惯吃鲱鱼和黑面包、在葡萄牙习惯吃煎蛋和鳕鱼后,不会觉得单调才是。顺便,许多欧洲人只吃个沙拉当午饭,不是缺选择,而是为了保持身材,或是晚上大吃。
答主在北京人均三十能吃到图上那些组合,请务必叫上我,我愿出32块5!西餐挺多的,平时是美式简餐。比如说BBQ chicken breastPrime rib鸡翅/蟹饼/凯撒沙拉鸡翅/蟹饼/凯撒沙拉这些都是超市deli就能买到的,味道不错,加点儿沙拉和面包就能平衡饮食营养:)同时你问我吃西餐什么感觉,我就明确告诉你,我反正吃这些比在国外吃中餐舒服。如果说出去吃饭的话一般我也会选择西餐啊,比如这几周出去吃都会体验一些不一样的西餐风味。三星法餐的烤鸽子葡萄牙的鸭肉饭(上面是烤过的鸭子,饭里面有香肠和与饭一起烩的鸭肉,比起北京烤鸭来说不值一提)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主菜是海鲜饭,但饭毕竟是夹生的非常野蛮)阿尔萨斯酸菜烩肉(也就是杀猪菜,只有酸菜和猪肉两种材料)阿尔萨斯酸菜烩肉(也就是杀猪菜,只有酸菜和猪肉两种材料)意大利菜的带骨肋眼(也就是一块儿牛排,不过之前有贝类和沙拉吃啊)意大利菜的带骨肋眼(也就是一块儿牛排,不过之前有贝类和沙拉吃啊)波士顿的美式海鲜杂烩(但其实海鲜都是同一种肉不是吗:))波士顿的美式海鲜杂烩(但其实海鲜都是同一种肉不是吗:))德式鞑靼牛肉(放的都是意大利菜的香料,洋葱黄瓜鸡蛋土豆就在旁边,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开胃菜)德式鞑靼牛肉(放的都是意大利菜的香料,洋葱黄瓜鸡蛋土豆就在旁边,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开胃菜)还有比较丧尸的,丹麦的open三明治(左到右依次是培根,鸡肉沙拉和炸鱼,旁边有没入镜的腌鲱鱼,上面有法香欧芹炸银鱼芥末籽鞑靼酱萝卜柠檬甜菜,但没办法因为是西餐题主你只能当作是一块肉排。)周末的早餐也挺有料的,比起大多数人喜欢的早茶,我作为杀马特,其实是个brunch派。周末的早餐也挺有料的,比起大多数人喜欢的早茶,我作为杀马特,其实是个brunch派。普罗旺斯烩菜可丽饼(羊酪黄瓜白菜洋葱三文鱼欧芹土豆生菜沙拉)法式吐司(相信大家都有吃炸馒头片的经历)法式吐司(相信大家都有吃炸馒头片的经历)当然了在brunch之上,如果周末十一点能吃到印度馕+咖喱鱼,最后配上一块印度杏仁软糕的话,才是完美的一餐。吃饭一时爽,健身火葬场。当然了在brunch之上,如果周末十一点能吃到印度馕+咖喱鱼,最后配上一块印度杏仁软糕的话,才是完美的一餐。吃饭一时爽,健身火葬场。即使是自己在家里也会做西餐啊,可能会研究点儿黑暗料理比如这个,古罗马烤饼。羊酪,胡椒,蜂蜜,pita你问我什么体验,好吃呗。你问我什么体验,好吃呗。反正出门如果不是跟朋友social,可以选自己爱吃的东西的话,我是一定不会选火锅川菜的,回北京我也是个西餐派呢,奇怪的口味导致我在姑娘面前常年抬不起头来。要说有骨气不要去吃中餐啊,我就明确告诉你,没有骨气。比如说上礼拜吧但因为人家来玩儿点名要吃肉夹馍嘛,人哪就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所以我就单拣了最右里面的羊头肉吃了,然后怒喝了一听soda。但因为人家来玩儿点名要吃肉夹馍嘛,人哪就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所以我就单拣了最右里面的羊头肉吃了,然后怒喝了一听soda。身心体验就是健身+减脂期间,西餐这一坨坨重量,材料明确可以算出热量和营养价值的东西让我很有安全感。并且作为一个不嗜辣不爱吃海鲜讨厌主食的人,火锅麻小烤串粤菜对我来说吸引力还不如一块牛排,每顿居酒屋都是靠炸鸡配沙拉度过,每餐日料和韩餐都是为social所煎熬,你要是在纽约某家韩国饭馆看见有从石锅拌饭里挑肉丝的人,请拿着这个答案来与我相认。总之能每天试到非主流的菜系,我觉得生活很精彩。题主你单问西餐我的理解是欧美各个菜系,所以土耳其菜/埃塞俄比亚菜/巴西菜什么的我就不贴了。中餐比较爱吃的是鲁菜苏锡菜潮汕菜,不过毕竟国内的环境和质量都比这边高很多啊,甜食也讲究多了。你看这边环境好点儿的中餐馆都是fusion或者美式,我情人节那天去过一家,qnmlgb半只烤鸭一共包了俩卷儿,十五刀给我一碗酸辣汤,what a happy night:)天天西餐也挺好的说。俩礼拜前我跟同学吃了顿川菜,三道菜,麻辣香锅辣子鸡水煮鱼,胃疼的24小时没能出家门。这两天间我想起了无数次当年第一次抽烟非要装逼说自己会的情景。噢那年轻的时代,它到哪儿去了?
喵呜怒答一发!多图预警!!!天天吃西餐也可以过得不错,前提是要好吃的西餐。下馆子的终极目标是要学会这门手艺!!!在鸟不拉屎的田纳西住的第四个年头了,学校在茫茫大山中,校园内只有一个食堂,方圆五公里内只有几家南部乡村风格餐厅,没车连翔都吃不着。学校食堂每天做一些奇奇怪怪的食物,橘子炒青豆你下的去嘴吗。要不然就是任何调味料都不放的炒面,真的是毫无味道!如此环境中苟延残喘的活了好几年,感觉每天往嘴里塞的像是饲料,只为填满肚子图个生存…前两年我朝思暮想中国菜,日夜感怀自己的一颗中国胃,直到……去年夏天去了意大利待了一个半月上暑校!下馆子吃的是这样的!!我住的小镇佩鲁贾盛产黑松露,好吃到肚翻!!黑松露饺子!!火炉现烤香喷喷的Pizzaria!少油不少香,比美国的健康多了!五渔村的海鲜,汤汁浓郁,连壳都要嘬好几下才舍得放手!!(照片黑因为这是夜宵……)传说中的黑牙墨鱼面,虽然吃多了会腻,但初入口舌这个惊艳!!貌不惊人的面包蘸酱,尝起来超级好吃!是中部村庄农场自己酿的~威尼斯Lido岛的海鲜pasta在意大利吃过意大利面之后才知道以前的一切意面都是浮云海鲜pasta别看它平平淡淡的样子,吃起来真是好吃到想哭!米兰一家家庭小餐厅,小小的一盘凤尾鱼味儿意面好吃得我又哭又笑,走路回酒店的一路都在回味…没想到连沙拉都这么好吃,我把碗都啃掉了…米兰特色海鲜Risotto罗马一家米其林,我独自就餐,全程沉浸在美食的世界中……基本一天一只…吃过Gelato,ice cream根本吃不下去罗马家庭小餐馆其余时间自己下厨,一般到超市买意面和酱,一通乱炖早餐是这样的沙拉是这样的在意大利的一个半月彻底颠覆了我对西餐的看法,竟然没有一天想念过中餐…既有营养又好吃,居然还没怎么长胖!每天下课都会去街角一家pizzaria买一牙披萨,最爱的口味是面包批上只铺一层厚厚的番茄酱加一些类似孜然的调料。番茄酱是从番茄自己榨出来的,酸甜到恰到好处。农场自酿橄榄油纯粹到可以直接对口喝。令酒精过敏的我爱不释手的葡萄酒,在机场买到过一款粉红樱桃酒,好喝哭!其实馆子里不乏路边随机撞到的小小餐厅,当地物价来说并不贵,在意大利这种全民吃货的国家怎么吃都好吃…小馆子更好吃,尤其是埋藏在寻常巷陌的家庭餐馆!嗷呜!夜深人静总要怀念那口美味的意大利美酒佳肴!后来我又去伦敦交换了一个学期,期间我把每次下的馆子都记录在一个小本本上,谁再说大英帝国只有黑暗料理我就把小本本甩谁脸上!!soho一家罐头餐厅,开始觉得罐头还有脸拿到餐厅来卖,直到我尝了一口……噢麦嘎!!西班牙深海鱼做成罐头都能这么好吃!!立马打包好几罐回去沾面包吃只要不在旅游景点的国菜fish and chips还是不错的,鳕鱼滋味新鲜。soho一家新式意大利菜,工作日晚上九十点都要排队SOAS附近一家连锁意式简餐,出乎意料的好吃米其林不失水准伦敦的印度菜都相当好吃,咖喱配NaanKings Cross附近传说中欧洲首家日本素食餐厅,味道灰常讲究大阪烧也是有滴伦敦大街小巷美食数不尽,基本世界任何菜系都找得到。宿舍旁边有家爆好吃的泰国菜,还有家Pho最绝了的越南菜,没时间或懒得做饭就随处在便利店买盒寿司或三明治。其实超喜欢吃所谓的工作餐三明治!又有肉又有菜营养均衡,还好吃!健身的时候会买protein pot,居然也蛮好吃。我还买了一口铸铁锅,投身烹(bai)饪(pai)事业在伦敦的几个月中很少做中餐,铸铁锅做出来味儿也不对…完全靠西餐就可以满足味蕾。要是家附近有个猴父子or缺德舅,天天吃西餐其实生活照样挺美好的,整体确实比中餐健康。几周前的春假去了秘鲁,发现我的胃已完全适应异域料理。首都利马是海岸城市,海鲜美味又新鲜。名菜柠檬腌生鱼是真爱!烤牛心!嫩滑得恰到火候亚马逊雨林木屋度假村厨师特制,其貌不扬,味道绝对星级水平!亚马逊雨林木屋度假村厨师特制,其貌不扬,味道绝对星级水平!南美特产quino汤利马IK餐厅,此行吃的最满足的一顿,每一口都像是人间能有几回闻。最后。。。不要看了。。。纯属彩蛋。。。爆炒羊驼。。也就是草泥马肉还有。。。烤天竺鼠这俩真的不好吃………总结!长期在欧美生活不知不觉逐渐适应了这边的饮食习惯,几个月甚至几年吃不到正宗中餐也还好。现在喝水不加冰难受,练就沙拉生吃菜花西兰花蘑菇的本领。当然还是偶尔会思念中华美食,但是西餐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我的中国胃。如果在国内待时间长了还会想念香喷喷的披萨意面taco呢。可是呀,生病的时候改不了要喝粥加咸菜/腐乳。失意沮丧的时候只想刺溜刺溜大口吸一碗热汤面。午夜时分只想与狐朋狗友碰啤酒搓烤串儿,人生几何!哎,我始终有一颗热爱西餐热爱各国美食的,中国胃。
4/18 更新,不上图我说个##,先上点图,其他再找找看。6/22 更新, 我爸才去美国科研考察一转,给我说最大的感受就是“
有钱在哪里生活都好,没钱在哪里生活都差”-------------------------------------------------------------------------------------------------------------------------看了第一名的答案我必须来说下,这位兄弟明显是钱包鼓有底气的,可以去各种高级餐馆开伙,但现实是在北美大部分留学生,华人上班族 在日常吃饭上预算不可能那么多,只能去学校或公司附近的餐馆,而这些餐馆的确实很一般。因为求学和工作,我在加州待了1年,科州2年半,vegas 1年, college station& dallas 1年,现在在 alberta 工作至今4个月。在北美这6年,到处旅游,自信还是对北美的饮食有点了解的。要了解北美华人吃饭,必须先来讲下北美餐厅。先说校园本科的时候曾在2所 学校的餐厅,同一餐饮集团下工作过 一共4个semester,所以对其基本的运作还是很清楚。一般公立学校餐厅提供一顿 meal plan 价位在9.5 ~15 美元(晚餐),以 buffet 的形式供应,每天的menu 都不一样。而私立学校价格能做到 15~25 左右,并不因为私立所以收费贵,而是实打实地做得更好,供应的菜品会更多,肉食比例更高,餐后甜点和各种调料也更丰富。(话说我去了趟 yale才感受到资本主义的罪恶,早餐夹 bagel 的 creamcheese 都有5,6种让你选,而且 都用的是顶级的,更不要说聆郎满目的各种餐后甜点了,逼死胖子的节奏。) 这里讲下,一般来讲,一所北美大学,campus 内所有你看到的餐厅,咖啡馆,starbuck,subway,甚至那些vending machine 都被学校全部外包给同一个餐饮集团的,而不是学校负责。(所以我期间在 starbuck 和 subway都工作过一段时间,具体有机会再讲讲)所以校园餐厅供应的食品质量完全取决于该餐饮公司,不少学校管理层为了提升学生满意度还会拨钱补助该餐饮公司来提高供应质量,这也是为何越有钱的学校吃的越好。(不说别的,我们学校组织去滑雪,去的是 科州最便宜的雪场,午餐每个人学生就一个汉堡一听汽水。而私立学校Denver university 直接开到 aspen ( 全美前3名滑雪场,富豪住宅聚集地,自己查)他们怎么吃? 直接请专业餐饮团队过来做 buffet,三文鱼,sushi,steak,什么都有。这个真的的不能比,越比越伤心)话说有时候有钱的公司还会在招聘季节讨好学生承包一两天学校餐厅,让学生免费进来吃饭起到宣传效果。我在科州和德州的学校每学期都会遇到 BP 美孚这样的石油巨头请客,但最壕的还是加拿大的husky,直接租下green center,办了50桌供应高级西餐给 进入第二轮面试的申请者和教授领导们,据说学校餐饮公司是收了10万 美元。说实话承包学校的餐饮企业真心赚不了多少钱一个汉堡卖5 美元,成本可能只有1.5美刀,感觉好像赚蛮多,但考虑到人工,各种设备 电费 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校内运作起来其实亏本的。我在学校餐厅工作的第一年, 餐厅管理层就对厨房下达 3 次整改,要求减低成本。( 具体就是减少每餐供应的量还有砍掉一些食物供应,例如本来一份 是1大块鸡胸肉,改为切成4条,一份3条,把每个周3周5的cheesecake 换成cupcake。。。真的是五花八门。。。甚至连每盘 french fires 量多少都有要求。。。话说我有一次在前台服务,给一个认识的华人学生多拿了3个鸡翅,被 superior 看到了,下来好好说了我,我想如果不是学生的身份估计会被狠狠臭骂一顿吧。)但即使这样苛刻管理,我走之前经理都给我说他们目前还是亏损状态。。你想想大部分校园餐厅在有学校补助的情况下都是如此,更不用说那些食物监管没那么严格,没有补助的私营餐馆了。学校外餐馆顶死就这个水平了。学校外餐馆顶死就这个水平了。郊区一般留学生读的大学都在郊外,所以周围小镇上的餐馆普遍来说,都是那种美国乡村风格的。。对,就是你想象中那种牛仔风~从门面装修到菜肴,都格外粗犷,虽然管饱,但味道真的呵呵哒,而且一般价格还比学校的贵。。在20美元以上还不包括小费。所以学生在学校吃腻了吃又只有有跑去吃快餐,比如 chipotle, jimmy jones, 麦当劳这些。想吃好点还得开个半个小时去其他地方,真的很苦逼。除了西餐外,当然还有做泰国菜,印度菜和西班牙菜的餐馆,但每餐价格普遍在25~35美元 还不算小费,质量仅仅比学校好吃一丢丢~~说实话就是吃个新奇,多去几次就不想吃了。城市我个人在Denver, LA,Chi‘town,NYC,Philadelphia,Autsin,Dallas 都曾住过一段时间,有些是自己的学校有些是朋友的学校,总的来讲就是学校周围的餐馆都很一般,要吃好的,有!但得去 uptown 或者富人区。随便举些例子,名字可能记不太清楚。LA 好吃的太多了,只说西餐的话,santa monica 那边一大堆在沙滩旁的小餐厅,海鲜都是当天渔船打上来供应的,一个生蚝就要9.5~19.5 美元(种类不同,我吃了6种但没吃出区别来。。。)配上特别的酱料或者不用,海鲜特有的甜味,确实好吃得不行,一顿下来每人100美元左右还不包括小费。还有家在 six flag 附近我一个混血朋友家里开的 sushi 店,高级料理,师傅就在你面前给你做寿司或者烤牛肉,很小一份份地上,边做边吃,本人语文水平有限,我只能说好吃的飞起,幸福感爆棚,人均消费大概 400 美元吧。。吃完拿到账单我人都傻了,还好那次朋友大方请我们吃。dallas 的一个西班牙海鲜烩饭dallas 的一个西班牙海鲜烩饭在 denver downtown 吃过很多家装潢不错的餐厅(Broncos 主场附近) ,价格在40美元左右(主要还是看你点什么菜),中午去比较便宜只要15。还有好多在夜店 16th street 那边的餐厅,环境服务都好,菜肴精致好吃,价格也感人,都在150~250美元。特别提下ikea 旁边一家西餐厅 jackson&hudston 好像是这个名字,他们家的牛排真的不要太好吃,据说是空运的日本和牛,一顿下来人均300美元左右(不算小费,不点酒)。(我说实话 boston,SF 和 chicago 是我去过的美国城市里餐饮消费最贵的,尤其是boston。。。真的是贵得夸张)venetion 酒店 brunchvenetion 酒店 brunch更高级餐厅我曾在 vegas 当了一年职业牌手,那段时间真的是灯红酒绿,什么都玩,什么都吃,刚去的那2个月基本把整个vegas 好吃的餐厅都去了一次,我个人最爱的是 wynn , ballegio 还有 veer tower 楼下一家餐厅,每餐基本都维持在150 ~250 美元的水平(点酒的情况下)。而后期一直在 ceasar 赌钱,每晚都去吃他们家的的buffet,确实很棒,80美元每人,(有个unlv 的朋友是那的大堂经理,所以只要他在都可以不给钱,经常帮我免单,我只需要偶尔教他打牌就可以)比赛打得好的时候还去 2 楼的 米其林3星吃过很多次,价格为 499,799,1499
3种,区别是多少道菜(具体不是特别了解)。但我只吃过 799,和1499,服务一流,一道一道地上,感觉自己就像坐拥等待盛宴的君主,供应的甜点每次都让我觉得来到仙境,这算得上是北美最高水平吧。想知道更多我职业牌手的事儿,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大概介绍了北美餐馆价格,我想大家也懂了,像最高票答主那种有票子,可以经常上高级餐厅,还去过欧洲交换读书的当然“乐不思蜀”了。在外华人普遍都不容易,西餐吃久了都得照顾下自己的中国胃。西餐吃的习惯不,开心与否关键还在于钱包有底气不。一般的学生狗,吃腻了学校的食物肯定是抱怨连连,天天上课还有一大堆作业那么忙,不可能每次都开半小时去外面吃,就算有这精力钱包也遭不住,所以还是得自己开火做中餐。而刚入职场年薪在60k 左右的上班狗,其实 lunch break 也就最多一个小时,一般都是在公司楼下吃个15美元左右的工作餐,只有偶尔和同事一起出来才能去中餐馆吃多点几个菜(而且美国的中餐馆很多都是呵呵哒,除非你在华人多的区域才会有正宗点的中餐馆)要说到我们苦逼的石油行业,是的,我们年收入150k 以上,但是一周4天在都海上平台或者field,吃的都是食堂供应的工作餐,营养健康的确是,份量也足够,但味道真的太一般。(我曾向主管抱怨这事,boss知道我曾做过grill cook,
不在我work day 的时候还让我去厨房工试试次。。当时打工学到墨西哥菜收到大家一致好评,想想也是醉了,我那么拼到底为了谁?)。在野外工作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管你是一般员工还是项目头头,能吃到新鲜的三明治,多夹点ham就感恩得想哭了。当然也不是有钱就一定吃的好,很多有钱有事业的人,并没有那么重口舌之欲,就拿我弟和他那群在wall street 的朋友讲,中午就吃个沙拉或者三明治,讲究高效健康,能迅速补充能量,不会有饱胀感。同理,在国内其实也是如此,我几个在国内投行工作或者自己开公司的朋友,天天忙成狗,往往都是订外卖,只有任务结束补偿自己,或者在外应酬谈事才会去吃顿好的。当然还有很多朋友不屈服于外界条件,在学生时期就穿上围裙,手拿锅铲开始了自己的大厨之路了。我到现在还很回味我本科时候,一个朝鲜族朋友做的一道鱼,真是tm的好吃。所以说不管在世界哪里,要想吃的好,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颗热爱生活的心,即使钱包没别人鼓,但可以自己做啊~~--------------------------------------------------------------------------------------------------突然才看到题主发的图,我个人不太相信人均 30rmb可以吃到图片那样的菜。今年2月回国,在成都有次出去办事走到一个小巷里一个苍蝇馆子吃饭,随便点了3到烧菜,分量很少,都收了60块,难道我大成都餐饮物价超过北京了么。。。。话说全世界那么多地方吃过,最爱还是广州,虽然外界各种诋毁,但你不得不承认广东人是真的会吃,而且吃的好,所以题主真想比,还是和广州比吧。以上,想到什么再补充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
咱能问点高兴的么?
首先,我们每天吃西餐不是图里的那种,而是汉堡/各种三明治/沙拉。我基本上每天必有一到两顿汉堡/各种三明治/沙拉,话说圣诞节回国之前连续一个月一顿中餐没吃。什么体验?已经没感觉了,能吃就行。关注我的人可能知道我回答了一个问题, 里面说的是一个叫 Soylent 的东西,喝一杯就相当于吃饭了。我之所以对这种我国人民看来简直是异端的食物感兴趣,就是因为我真不在乎吃什么了...我是四年前出的国,当时到了一个只有一家中餐的小镇。我和基友对这家中餐的评价是「开到国内十天必黄」。但即使是这么难吃,也无法阻挡我隔三差五订个外卖。我当时住校,每天做的吃的绝对质量不算差,在加拿大本地人眼里其实还是很棒的(我有加拿大本地同学特意不回家吃饭,因为学校做的好)。菜单基本上披萨,炸鸡,各种意面,三明治加偶尔现场烤个汉堡等。但对于我来说,是真吃不下去啊。我一看到意面就头疼,总有股 Cheese 味在我脑中徘徊。当时真是感觉「我靠大哥能不能来顿不这么闹心的」。真就是每天不愿意三次走进食堂,进去就犯恶心。但是虽然这么说,饿了吃起来也不在乎。但吃完不会有满足感。偶尔去趟大城市(多伦多)吃顿地道点的中餐,都能感觉和过节一样。一点不夸张的说,和基友一起去吃中餐真是一个莫大的享受~堪比写个程序没有 Bug 一次通过。至于题主图上的西餐,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吃的,但只是偶尔调剂下口味才会去。我就这么吃了两年,之后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这次不是小镇了),边上有很多中餐。但是我惊奇的发现我吃中餐的次数远比我想的少多了。我更多情况下考虑的是有没有什么「买了就走赶快吃不耽误时间」的东西。于是就成了家旁边赛百味和披萨店的常客,有的时候为了图省事直接在买咖啡的时候买个凉三明治也无所谓。我最开始没注意自己口味的变化,直到有一天和在英国的基友打电话他和我抱怨饮食,我原本想说我这中餐多,然后就发现已经好久没吃了...自己就算做饭,也主要就是做做炒饭而已。我很好奇自己为什么变成了这样,思考的结果是我买吃的的时候对「口味」的要求已经不是那么高了——这不是说我对美食没兴趣,相反我回国或者在当地发现好餐厅时对美食的热情比以前更高了;但我真正改变的地方是我可以在不想在乎口味的时候随时不在乎口味,能吃就行。至于体验嘛,就是吃的时候感觉嘴里有东西,什么味道好多时候自己都不在乎。另外别的答主说的也挺对,基本上越南菜泰国菜日本菜也多的是,就算不吃中餐也并不需要执着于吃西餐。有一篇我自己两年前写的文章,节选一部分,大家感受下:我这个地方,用一句话概括主要问题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中餐饮食需求需要同不会做中餐的厨子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一条定律就是有需求必定就要带来市场。作为我这唯一的一家中餐馆,Main Garden 肩负了拯救我们中国胃的重任,祖国的霸王花就要靠这里的养料来滋润了。但资本主义社会另外一条定律就垄断的产业一般的都比较不思进取。还好 Main Garden 不属于这个「一般的」这个范畴,并没有不思进取—— 而是一直都奔跑在寻找下限的旅途中。我小时候姥爷在我桌子上留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私以为,这话要是用的 Main Garden 身上,那它遇到的一定是印度洋海啸。我们几个基友,都很同意「 Main Garden 果开到天朝,一定开不过十天」的这个看法。我拧着老干妈的瓶盖的时候,总感觉我需要写点什么关于 Main Garden 的文章。在即将离开这个居住了两年的地方之际,有些东西还是有必要纪念一下的。虽说没事情就愿意吐槽 Main Garden,但也不能天天晚上自己烧饭煮面吧?累的时候,还是要叫上一份外卖送过来的。但一道已经做好的菜,竟然很没节操的还需要我自己去找老干妈,辣菜,酱油以及一干调料来自己重新调味,的确很有必要吐槽一下。这道菜就是我刚才点的干煸四季豆。...我为人有个特点就是比较谨慎,点这道菜之前特意询问过基友对这道菜的看法,他用反射着 Dota 光芒的不屑的眼神瞟了我一眼,然后回了我一句:难吃得很。但我为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谨慎完了就开始鲁莽,所以问完了便心想点来试试,万一是个惊喜呢。我预测一向很准,还真是个惊喜,这个四季豆让我在没去M记点可乐的情况下,享受了一回干嚼吸管的快感。...非全文,但我相信大家能感受到我当时的心情。但即使是这么难吃的饭店,在我当时看来也比顿顿吃西餐好。现在回忆一下,再看看自己身边主动去买的三明治,真是唏嘘不已啊。
那些年,很多人是为了梦想去欧美的。每天吃三明治实在过于奢侈了——吃煮软的意面,吃干结的法棍,吃印度教徒发的免费杂烩。过路人啊,你问:“一直吃这些,身心是怎样的体验?”我们说:“体验是我学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以及,我要努力做得更好——就如我会努力地把它们统统咽下去——即使,咽了好久好久,都不觉得有一些饱。”过路人啊,请你珍惜这个回答,因为一些年后,你就再也找不到我们了——我们再也不吃了勉强煮软的意面,再也咬不动已经过期的法棍,再也不会去领印度教徒发的只有豆子的饲料。我们去了别的地方,高谈阔论——那些可以洒在意面上的芝士的无穷种名字,那些配着法棍的橄榄油背后的无穷种工艺,那些来自遥远的“东方”的无穷种香料还有他们背后的有趣的故事。过路人,不如来参加我们这月的活动吧?我们一起品尝美酒,让我们的——“杯子碰在一起。”
楼上提到了很多美国美食,挺羡慕的,但寻访美味的前提是有闲有钱。说说没钱没闲的穷学生怎么过吧。我高二去波士顿上暑校,食堂饭成天就是烤土豆、scrambled egg, bacon, pancake 四样。中午晚上或有硬如磐石干涩塞牙食之无味的烤鸡胸。这玩意吃了一周,我决定不能这么过了。但一则已买了一天三顿的meal plan, 不舍得另花钱出去吃;二则每天6点起床读书才能将将看完reading, 没时间出去觅食;三则宿舍不能做饭。故而只能开发想象力,用食堂已有素材改善生活。一切一切的开始,是我在沙拉调料架的瓶瓶罐罐里发现了瓶日本酱油。 于是我后七周是这么吃的:食堂可以点煎鸡蛋。我就请师傅煎个半熟的流黄蛋,淋上酱油配米饭。拿几包咖啡糖,洒在西红柿上,做成凉拌西红柿。很快我又在沙拉酱料中发现瓶中国米醋。欣喜若狂。拿各种蔬菜,佐以米醋、酱油、橄榄油,拌凉菜。不料米醋没多久就用完了却没有补充。只得以外国醋替换,又难吃哭了。吃腻了就啃三个苹果顶一顿。那时最开心的事是周末有葡萄柚。最好吃的一道菜是一次主题晚宴上的菠萝蘸奶油。想想都不知道怎么活过来的。
一般人以为的三明治是这样的:(没什么好看,没什么好吃,还冷冰冰的)而事实上的三明治有这样的:(这个叫panini)(这个叫panini)也有这样的(这个里面是龙虾)还有这样的(里面是牛肉和厚厚的芝士,叫cheesesteak)吃这些三文治身心是什么样的体验呢?答:“爽啊,非常爽!5美金一个三文治,一口咬下去满满都是肉和肉汁,咀嚼的过程中还能充分的感受到芝士的香气,还有洋葱增加口感,整个又是热乎乎的,不是一般的爽,我现在每天都还会思念着它呢。”这些可都是“日常的午餐”,而不是出去旅游才能吃到的美味哦。--------------------------至于Pizza,喜爱讨论-实惠以及分量的题主,一个papajohns,extra large(18英寸,相当于45厘米大,国内这个大小比较少见,感谢
私信提醒)的Pizza,只要9.99-14.99美金,一个Pizza可以够你吃很多顿,上面还有各种肉,蔬菜和Cheese,5-7种不同的食材任你选择。送到你家门还是火热的,可以随便和朋友分着吃。那可不是国内那种什么鬼芝心Pizza卖差不多100块,培根是劣质培根,芝士是普通芝士,连面底都是软的那种丑货可以比的。--------------------------至于调料和搭配问题。。。我找了一个subway店的吧台给你看看里面的选项。从肉到芝士到蔬菜到酱汁到面包的选择,每样都有6种以上,6*6*6*6*6 出来的可是七千多种搭配呢。--------------------------当然,如果你坚持说,这些东西吃来吃去都是一个味道。还会有人抱怨,说下馆子随便吃,怎么吃都是辣的菜,要么是重油重盐,吃了身体负荷大的。再说了,30块钱一个人的馆子,万一用地沟油或者不干净咋办啊。虽然说,政治正确的角度回答,最高票的答案多半是“国外就是没啥好吃的”。不过坦白说,多了解一些真实情况,总归是没有坏处的。(部分图片来自 中, 和 的答案)-------------------------评论区噪音有点大,我还是关评论了~^_^
在纽约天天吃日本料理都是可行的,我就贴几个便宜的给你萌感受一下...平常吃饭拍照比较少对于sashimi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天堂!
大概就是……南方人在北方一直必须吃面,北方人在南方觉得菜味道很甜的感觉吧。还有回大陆吃饭对味精十分敏感。大概题主认为世界上的食物分布是这样的:但其实是这样的但其实是这样的google的图,侵权删google的图,侵权删-----------------------------------------------------以上为吐槽。其实各种死线来临的时候,吃什么不要紧。当真的开始认真考虑题主你的问题的时候,大概离回大陆也不远了:)能有什么样的感受,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在美国读完本科,大概做饭水平也就是能煮出很不错的方便面……还有特别厚颜无耻的去朋友家蹭饭的技能:) 所以以下内容全部为方法论,对地区没有限制,针对不煮饭,没时间,还对吃饭有一些追求的同学(缺一个吃饭都完全不会成为问题)核心技巧就是不断尝试!比如:1. 我曾经把学校里接近10个食堂都吃过,试过各种菜系,得出结论有一个食堂的泰国菜还可以,但是发挥水平不稳定,所以有提供的时候可以去,没有就pass2. 我曾经把超市里所有的微波炉食品的牌子以及那些牌子排名前5的单品都试过(问店员),得出结论lean cuisine不错,trader joe's的自己做的冷冻食品的亚洲线不错,遂囤货,作为天气不好和忙的时候的储备粮3. 我曾经试过学校所在城市90%以上的food carts (就是卖食品的那种车,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没有请默哀),得出Peruvian, Thai, Mediterranean的是健康味道又不错的,比美国中餐强一万倍。这个可以作为food cart营业季节的主食来源4. 学校离一条商业街(算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放中国也就城乡结合部吧的商业街吧- -),我把上面的餐馆都试过了,重点试东亚菜,还有Peruvian, Thai, Mediterranean。不忙的时候坐车1小时
(- -!)去一些遥远的地方吃pho啊什么的。这个可以作为不忙的时候的主食来源另一个核心技巧就是认识靠谱的人求推荐!请韩国人推荐韩国菜,日本人推荐日本菜 etc 不要信任你美国同学的口味,除非你真的确认他/她品味好 - -第一次试一家餐馆觉得不错,宜短期内频繁在店里不忙的时候造访尝试不同的食物,店员就会有印象。此处日本餐馆最占优势。请自由发挥,很大情况下可以开启隐秘菜单,还有免费甜品 :D 如果觉得厨师靠谱,还可以让厨师推荐他们喜欢的吃饭的地方。此处请咨询 姐姐试餐馆的时候建议一个人去,这样比较好控制吃饭的节奏,而且对食物的印象不会被对同吃的人相处的感受影响,和厨师店员聊天也方便
西餐也好吃得很,不要固步自封嘛
看过几张配图之后意识到题主是恶意提问(╯‵□′)╯︵┻━┻
刚来的时候连续吃一个月沙拉,吃吐了。连续两个月三明治,吃吐了。连续两年自己做,吃腻了。别提麦当劳,只有早餐还值得一吃,肯德基在美国就是渣渣。现在偶尔自己做,偶尔意面,偶尔批萨,偶尔日料,偶尔三明治,大部分时间是麦片。人艰不拆。一个人吃的不是食物,是饲料。好饿,打算去点papa johns了,不过一个人吃不完啊。。。
我表示你理解的真的有偏差,沙拉很不错,欧洲有很棒的奶酪,品种多到数不过来,怕热量高请买低脂。………………………………自己做的Pizza的面团是自己和的,Mozarella 是低脂的,没有很高热量。Pizza的面团是自己和的,Mozarella 是低脂的,没有很高热量。对了,我不是个胖纸
题主的配图没一个对上号的。典型中餐其实是日餐,典型西餐是哪里的我不知道,反正肯定不是意餐。
也是逗得飞起,之前在普瓦捷上学,最近的最便宜的餐馆是联合国资助的专门做饭给穷人及无家可归的人吃的。提起来我们老师都要说吃烤爹都要比那里档次高得多,3欧一顿,比你图里的东西都要好得多……
不会天天吃西餐的,除非是太小的二三线城市或者是小镇。我一般午餐在学校解决,会是西餐但是较贵。从小不挑食的好美德让我对于三明治也是白吃不腻。金枪鱼蛋黄酱或者是鸡蛋沙拉简直不输煎饼果子加火腿好么!晚饭,便宜的可以吃各种印度咖喱,中东小吃,炸鸡烤鸡土豆泥,越南米线(人间美味!!)。钱多点呢就日料火锅韩国烤肉。目前这样过了几年了,无任何不适。写到咖喱的时候自己还饿了……总之,不要做个守旧的人。中餐固然耐吃,可是日料也不差啊!就是棒子菜被黑的体无完肤,但是辣白菜炒年糕和猪骨汤也的确很好吃啊!吃货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外面的美食辣么多,我想去尝尝。
作为一个高中两年大学两年都在美国穷山沟的怒答!!!我的高中是在波士顿旁边的一个穷山沟里的小镇。小镇也就千数人口,因为地方偏僻,整个小镇上就两家非常不正宗的中餐馆,除了我们学校,整个小镇几乎没有中国人!学校的伙食除了早餐,大部分时候都非常难吃!基本都是能看不能吃的!第一年来的时候同学都调侃说:我们学校每一次都把难吃做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每当我觉得这应该是学校做的最难吃的一次饭了时候,在下一次总能带给我们惊喜……=_=我是学校仅有的几个每天都会去吃早餐的人。每天早上6点半去吃早餐。美国的早餐就那几样大家都知道:炒鸡蛋(后来学校开始弄煮鸡蛋了)、香肠或者培根、薯饼等等。反正换汤不换药的吃。因为一上午都有课不吃早餐会非常饿,而且我是只要不是特别难吃的基本都会吃饱不挑食的好孩子,所以这样的早餐我吃了四年……QAQ(现在脱离穷山沟了所以不吃了为了能让早餐好吃一点,我们一般会在鸡蛋上撒番茄酱,其他的也都拌着番茄酱的话会变的好吃一点!午餐和晚餐简直是恶梦……因为实在吃不下去,所以我们经常是就喝一些饮料,吃一点水果和甜点之类的凑合一下……我最牛逼的一种吃法是把自助沙拉里面的凉鸡蛋和生洋葱撒上酱油吃!后来学校提供了米饭和汤以后,我就把米饭泡在汤里吃……总之努力吃点东西才有力气上课……高中唯一一次算吃上大餐就是在一次party后,学校买了波士顿的大龙虾,全校每人限量一只,但是你要是再去要也会给你。那次真是感动哭了……可惜龙虾太大太硬,要用钳子掰着吃,女生嫌麻烦很多都没怎么吃,当时有个男生一个人吃了六只!他说:我要把我的学费吃回来!后来我大学,学校依然是一个小镇。整个小镇没有中餐馆整个学校就俩中国人!另一个还是不住校的ABC!我特么的要哭了啊……而且学校要求:大一新生的meal plan必须是最大额度。学校有两个餐厅,一个刷次数进去的自助餐,一个是点餐付费的食堂。而大一新生的meal plan是一学期自助食堂次数115次,付费食堂额度是800。钱在卡里,不能取出不能转账不能体现!你吃完了不够可以加,但是吃不完这钱就归学校了!一学期115次加上800的额度我一个人真是吃到吐啊!!!然后我就真的每天早中晚三餐一次不落的使劲吃啊!!!我选了最早的8点的课,9点上完就出来吃早饭!然后中午再吃午饭!下午饿了就去吃晚餐!!顿顿不落下!!!努力了一学期后我的自助餐成功刷到了0然后卡里还剩下20多!!早饭和高中一毛一样!!全美早餐都长这样!!!不过多了一个做鸡蛋饼的,大叔人很好啊!后来熟了以后我都不说我要吃啥他就直接给我弄啊!!!然后呢吃的就是这些这样的早餐我吃了两年……午餐和晚饭,也就是美国人那几种,各种不同的pasta,各种口味的披萨、汉堡、三明治。有时候会直接买小卖部的沙拉淋上酱汁拌着生菜吃。我发现自从我来了美国我什么难吃的东西都吃得下了!只要你饿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泰国菜、墨西哥菜同学都吃不下我可以!!而且吃多了发现也不是那么难吃……学校的食堂也不是天天就那样,偶尔还是会开个小灶给你现做一些好吃的东西的!照片突然找不到了找到了来补图不过我们学校有些东西还算蛮好吃的。比如说有个叫Italian wedding soup很好喝,还有这个汉堡,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汉堡……可能卖相不太好但是味道真心不错,和快餐店的汉堡很不一样!因为学校附近没有中餐,所以我出去吃大部分还是吃西餐。没有车只能坐校车,然后去一些mall里吃学校没有的西餐……所以还是西餐啊!!!!(╯°□°)╯︵ ┻━┻比如说这个cheesecake factory 的还有另一家吃海鲜的虽然比不上中餐但是对我来说已经算改善伙食了……?_?经过四年这样几乎没有中餐的生活……我已经基本习惯了。不如说有时候中餐吃多了反而会想吃一些西餐。在假期回国的时候吃不到有些美国特有的西餐还会觉得非常想念………大概就是这样了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天农场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