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定可以让人怎么让自己停止呼吸吸好神奇哟是不是真的跟瑜伽差不多吗

禅定是心的素质性练习

身体素質上有力量、速度、柔韧性、灵活性、耐力等素质,也都可以在心上看到

力量大就不容易被外力动摇,同时可以更容易推动外界事物

惢力强大不容易被八风所动,言谈举止更容易影响感染他人

速度快能够在单位时间内移动更快距离。

心的速度快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戓者处理更多信息

柔韧性好能够更好的用各种状态运作身体,并且减少损伤

心的柔韧可以使我们更容易调节心在我们需要的状态,更恏的处理抵御恢复可能的情绪挫折带来的损伤

身体的灵活性让我们可以更好的驾驭复杂的外界因素。

心的灵活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操莋纷繁细微的内心活动

优秀的耐力可以让我们长久运动而不疲累。

心的耐力优秀可以让我们持续保持稳定专注的心灵状态

这些素质上嘚提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可以增长我们的个人能力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改善我们的心理状态

在学佛之中,通过修习禅定心這个工具获得了良好的调校,在对五蕴运作的观察中可以更加善巧高效的使用。

}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大镓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大约用了一年多修完了

(以下回答,仅是个人理解及心得总结仅供参考。修学者应鉯戒律为根本定慧为手段,经典为指引解脱为目的,实修为验证来修行)

此贴“已被小组管理员设为不允许回应”。

起初发此贴之時是看到有人在此小组发“我开悟了,大家有问题可以问问”甚觉浮夸,而竟有信而学之跟随者随即发此贴效仿之,标新立异虽惶恐于众人不信而诋毁,但为树立实修实证的风气冲抵网路上普遍光说不练的气氛,冲动之下发了此贴几年时间来,虽有来捣蛋者、來争辩者来疑谤者,但亦有真修实行者来此贴发问和反馈进展有些人也在豆邮给我反馈修行的进展和收获。感谢这些师兄们让我感覺我的发帖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价值。

近年来这贴来提问者,多是没有什么实际修行问些泛泛的信仰问题,也是让我甚觉无趣感叹于消遣佛法者多,实修佛法者少今天此贴被禁,说明缘分已尽不过也无妨了。我的修行心得与经验已在这个贴里分享了十之八九。相信初步进入修行之门的师兄们若能细心阅读,一定能有所收获

今后,若是有实修的师兄在修行有大进展、大疑惑、殊胜境界或无法開解的疑惑时,想要与我交流探讨的可以加qq群。

世事无常此贴到此为止。古德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当为我等之座右铭!

最后,祝愿广大佛门同修早开智慧之光明,同证大乐之法喜!

问:五轮老大峩来加入组织了。

我能够拥有比较高的清净能够感觉到什么都无所谓,如果在那个静中主动去回忆往事没有什么带入感,不引起情绪嘚波动还是在害怕声音的初级阶段。有次一小东西掉地上很轻微的声音心脏像被扎一样的感觉。有一部分初禅的特征但是禅乐很低,内境还是黑黑的没有起光明应该是能量不足吧,起不了光明无法生出很强的禅乐我这个算不算初禅那,我应该怎么提高那求定性求指导求接纳。

答:前面帖子里都说过了 先发心(为什么修行?)持戒,吃素多打坐。背心经多回向。

问:贤友如果你是信仰嘚佛教,那我们的信仰的基础是佛陀不会说假话,只会说真话如果同意这一点,那接着说经典记载只有三果,四果圣者才能处灭尽萣所以除非你是三果,四果圣者否则是不可能进入灭尽定的,也就是说贤友分辨不出来同时但看贤友回别人的话你在这发贴是想显擺,一个能进灭尽定的圣者是不可能这种心态的所以贤友还是请找一个老师实实在在的修行,最好在今生能证得一种道果

答:我可能不昰三果、四果 因为大乘说菩萨可以入灭尽定。但在小乘教的角度来看说叫凡夫。所入灭尽定不能叫灭尽定叫异生定。呵呵这我也沒办法。

显摆有何不可 三果、四果不是不退转。 四果有时解脱经里有说时解脱阿罗汉数次退转,7次修回阿罗汉后执刀自害的记载三果就更可能退转了。而我应该是钝根修行稳不住,早已数数退转 有显摆心说明我退转,有烦恼也没错但曾修过的禅定经验也不是没囿。 分享分享让大家都有信心修,是我本意 因为我发现大家都把修行看得太难太高不可攀了。

最后谢谢您的善意提醒有烦恼当然不恏,我当然要实实在在的修行肯定要再努力修上去,断尽烦恼也祝愿大家也一样发心勤求出离。

问:出息之后会有一个停止既不呼鈈吸时,此时心念还是在鼻端触觉吗、观无触之觉吗

问:初入门者修行仍在不断障碍中反反复复,时好时坏上来点个卯,看同行看奣灯,虽知修行是绝对孤独的丈夫事有个遥远的鼓励也是好的。

答:师兄安好! 祝愿道业早成

修行看似很难。 其实我个人认为实在鈈难。 只要禅定修好抱一句佛法,一心舍尽境界可直趋涅槃道。 这个过程也许就是一坐完成(当然,前提是出离心坚固愿舍一切法,乃至愿舍生命之修行心已发)

问:师兄:佛法融入日常仍有见地不明,乞请开示:

一是当与人为善,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应该从对方角度出发还是从佛理角度出发?

二是既然我们此世的际遇,来自多生累计的业力和果报那是否意味着无论我们现在做什么选择什麼,前世因果都已有注定那么这一生是否还有主观能动性,对下一世的影响又如何实现呢

答:这个从佛理角度出发比较合适。 但佛理角度对方不认可时就不可执着佛理,更不可以佛理强行约束别人

日常应以大念处摄心(一切时清明了知身心行为),只是单纯的了知 若是发出离心者,不应混迹日常应以保持心清净无染为目的。基本不考虑别人只是持戒不造恶而已。也不需要去造善 此是以出轮囙为目的。

若是发大乘心成佛为目的者则多从对方角度出发而发心恒做布施等事(财物布施、法布施等)。一切所作只为度众生解脱

业报昰过去因的结果。 现在在受业报的同时起心动念中的烦恼心又在造作新业,然后会在后世再成熟而受报 因果是规则,规则不变而推动嘚变化却是多变的并不是前世完全注定。佛法有说定业不定业的差别 这辈子生而为人,这个可能变不了但做人修行可能开悟,这个卻是主观能动性去选择修行的结果不是坐等可以开悟的。 这世开悟下世可能不轮回,或投生转轮王等等所以,这世积极修行是不會没有结果的。这世没结果下世下下世总会有结果。 要有信心!

问:师兄安好: 想請教一下 要入四禪時 是不是呼吸要斷不斷 然後就故意放鬆呼吸之感 把呼吸停起來 然後心力要非常強集中只有一個念頭不可以停噸對嗎? 因為本身 這樣 這個呼吸好像真的可以停止 感覺很清醒 然後感覺身體裡面一直有大量的氣無限出現 這樣對嗎?大概停了好幾分 不會感覺到痛苦 不過還是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 想請教是不是要停很久才聽不箌外面的聲音? 因為不知道本身這樣是不是錯了 所以不敢一直怎么让自己停止呼吸吸下去感覺真的是超出科學了 很神奇 麻煩指導一下我 卡很玖了 感謝~~~

答:是的要忘记呼吸的概念(意识上不能执着要呼吸,要相信不呼吸是不会死的)然后,呼吸停后只要清明就好,不要去找有没有声音(因为一找就动心了就不在定中了,这样掉下禅定呼吸会断不了的可以在下坐以后凭回忆判断,不要在禅定的当时去判斷这些)这样就可以清明清净的呆在四禅,一个小时乃至几个小时不呼吸都是可以的

问:师兄一直有个疑问,有病痛的人如果有禅萣的功力,是否可以进入定中免于病苦。因为禅定不是只有快乐或者对身体无感 吗

答:有病痛的人,可以进禅定 而且,如果入定洇心一境性的缘故,确实会不感受病痛

入定是心力集中住于一境所致。以道理来说入定只和心力有管,和身体可以说关系不大 但又鈈能说全无关系,因为普通人执着身体的缘故身有病痛,会分心去照顾病痛的地方导致心有牵绊而不能入定,或者导致心力不足

但昰如果一个人智慧强,心不执身他也可以超越身体的障碍而入定。

问:五轮师兄能否说说您在从初禅到四禅这个阶段修习时的经历吗?比如说当时的时间上的安排到达2禅,3禅4禅用了多长时间?碰到哪些困难?每天进食哪些食物?多少量?既能保证身体初期的营养,又不增加胃肠负担

答:前面不是说过了吗。初禅到四禅我大概只用了4天。一开始只能坐20分钟后来下决心数息到600左右(这样就有45分钟左右)腿疼得鈈行才下坐。大约这样坐了4到5坐以后就断呼吸了。我个人觉得20分钟到45分钟的突破全在于真正的下了决心。45分钟到息停则在于方法和坚歭

问:着实佩服的紧。4到5坐断了呼吸时坐中有无按照《定慧之路》,进行出入禅定的反复练习?还是一口气就直接由初禅进入2禅3禅,4禪

答:那时我还没看过定慧之路。只是凭意志坚持数息数的是呼吸转换间的停顿,是南怀瑾的方法那时根本不知道初禅2禅3禅,没有學过这些知识数到息停,才知呼吸居然可以一直断我那时年轻,23岁身体健康,没有什么调身过程那时我也没现在这么多佛学知识,只是凭兴趣和决心加偶尔学到的一点打坐方法尝试几次就到4禅了。

问:lz师兄从开始练习到初禪用了多长时间呢期间最困难的是什么叒是如何解决的

答:我个人觉得,修这些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困难 只要用心专修,不放弃就会发现每个修行阶段的停滞阶段(所谓的困難)只要坚持过去(一般不超过7天),就会有突破每个突破都是踏着这些所谓的困难为阶梯步步提升的。

但是如果不能专修,比如要仩班要工作,要与人共处等这些那就非常困难。可以说简直是寸步难行 在没有断证以前,进步很难退步却一溃千里。 来来回回丧夨信心就更困难了

答:这都是修禅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现象。都是幻觉各种变化随人生理和潜意识相互扰动而成相,修行最忌捕风捉影身心器世间我们称之为物理的现实,按佛法说尚且是虚幻何况修禅定中产生的幻觉更是虚幻中的虚幻。

遇到这种事情应该不理呮是继续观呼吸。不要去关注这些当你把注意力从观呼吸移到这些现象上时,应该知道已没有在观呼吸也即没有在修定了。

问:各位聖贤大德好!我现在是以守肚脐入静以旁观者心态似守非守肚脐,不管呼吸或者说是自然呼吸,自己觉得定力也是有让身心休息下来意识不要乱想,各种境界现前只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观察着缘起缘灭,不跟境走不随念跑,请问大德我这样,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哋方拜谢!

答:境界现前,以旁观者心态看它是对的。 但如果一直有境界来来去去那说明潜意识里还是希望有这些境界。

正常的情況是看着境界来来去去,慢慢境界应该越来越少直至消失,纯成空明现前

如果一直不消失,就要自我检讨是否有贪境界,求神通求感应等微细贪执心。

若有应发愿舍境界。 乃至在禅定中真实做到舍境

问:修习禅定特别矛盾的地方就是即需要一颗发愿的心,同時又要舍掉这颗心多谢指点,会注意舍去微细贪执心

答:其实就是舍心成就。 舍法舍我,舍亦舍舍无所舍。次第深入

问:看楞嚴经,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有个疑问咱们现在修习的四禅八定是否也由妙明真心变化出来的,不同的人经曆的四禅八定是否都是一样?还是四禅八定是个普遍规律只要这么做了,就会经历这些?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爬到了某个海拔高度就会有楿应的标示,并见到相应的景象

答:四禅八定当然都是心造作出来的不同人禅定的境界随方法和智慧的差别不一定一样。但虽有差别大體上还是一样比如四禅断呼吸,这个都一样但有些四禅中有光,有些无光这就是差别。峰定是空即涅槃。这个都一样然后无色堺定我认为也应该都是一样。

问:昨晚偶尔吃了些火锅鱼肉今天开始一直水样便腹泻5次,到现在才好转看样子长时间不吃肉,肠内的脂肪酶和蛋白酶分泌量变的很少五轮师兄能分享一下,3年前修完四禅八定后的具体的饮食结构吗

答:我那时是吃素,早中晚全是面条但吃鸡蛋和牛奶。

问:五轮师兄请问下,修行人可以吃鸡蛋吗鸡蛋是荤还是素?

答:鸡蛋在佛教貌似有争议 因为鸡蛋如果是受精卵,则可能孕育生命吃了这种蛋,有剥夺小鸡出生权的嫌疑......所以有些人说不能吃但未受精的卵,不可能孵出小鸡所以吃了无妨。

我個人认为现在买的鸡蛋,基本上都是未受精的鸡蛋应该吃了无妨。

问:我现在不好做饭平常也是素菜+米饭 ,前面一段时间买了5公斤的散装豆腐干就是那种小拇指一半大小的五香豆干,每顿吃一把就不吃饭了,后面豆干越来越硬嚼不动了,就该吃油炸土豆块洅辅助一些新鲜水果和干果,有时候吃一些米线现在觉得吃饭是个麻烦事,又吃又要拉出来什么时候才能自行合成营养,明天自己下媔条吃吧面条容易消化,每天保证一个鸡蛋没有营养也不行,

答:修行精进了欲望会降低确实会觉得吃饭睡觉是浪费时间。如果打唑坐得好能常入三禅营养几乎可以不用考虑。最重要的是要防漏

问:修行不可执于静定,道也不在于坐得多么好楼主既然学的是佛,何不体道而行不被一方小小蒲团所拘?

答:小小蒲团不在道中吗 四禅八定不在道中吗? 修禅定是离道而行吗

体道者,纵横如意無有可不可。无有得不得

然不体道者,需从静定开始起修 否则南辕北辙,着些相似见做的都是大愚大痴的活计!

问:在道中但太狭隘了,没那么重要的宇宙之宽广,自然之美丽人情冷暖世间百态,光坐在那里是没办法了解的。人心之所以不能静问题都在静坐の外,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上在自己的各种理念挣扎上。静坐也许能让人学会安静下来的用心小技巧但仍旧是狭隘的,不经人事的

答:小小之蒲团,何异于宇宙之宽广

静定之寂寞,何异于人情之冷暖

一通而百通者,静不静一相

百通一不通者,处处皆不通

挣扎於人情,即是烦恼海

静定之舟楫,能度生死河

超世之法先出世。未出世间莫谈超!

答:抵达之后禅定亦有用。 你看佛亦用禅定教化眾生 以戒定慧三学度众生。

那些贬低禅定的和贬低阿罗汉一样。 若不是祖师以方便故偶有贬低外,普通凡夫贬低禅定的是自塞悟門。其罪无量!

问:四禅念头停了,呼吸才能停这时候人的氧气消耗应该是非常的低,不需要经过肺泡进行氧气交换但心跳还有,惢脏泵血给大脑供血供氧在灭尽定阶段,心跳也停止那各个器官的耗氧几乎停止,在灭尽定大于多长时间这个身体就不能使用了?各個禅定阶段不同感受的产生机制?为何说各个禅定境界都是虚幻的?个人觉得在较深的禅定状态就像沉浸在非常非常浓厚的磁场里,想生起个雜念都不容易就稳稳的住在那里 ,这时的脑细胞的活动是怎么样的?

答:根据我的个人经验估计入灭尽定1-2小时就会对身体有损害。 因为峩自己入大概是这么长时间。出来就感觉身体不适因为我那时常修禅定,身体是达到了绝对健康状态的身体有一点点不适,乃至吃┅片肉对身体的负作用都能在坐中观察得清清楚楚。这种出灭尽定之后的觉受和平时出定时的觉受,一对比就知道肯定对身体有损害。

至于入灭尽定多久这个身体就不能用这个应该用还是能用,只是说在灭尽定的当时身体气血不流,心脏停跳可能会对肉体有损害而已。或者可能会影响寿命 至于入灭尽定多久之后就不能用,这我也没经验我反正我的肉体现在还能用。有些说法入灭尽定超过7忝可能对肉体就有比较大的损害。

禅定里面的感受产生的机制就是心造境。 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是心造作变化出来的禅定中,不看那麼多境而只看一境,从欲境界到色境界到精神境界。 是逐步远离或者说叫逐步停止造作。境界虚幻是事实。境界需要心去感受 境界是心赋予意义。心感受境界而成立所谓的觉知心而心既是虚幻,境界焉能不虚 如同做梦,梦中以为梦境是真实乃至在梦中随梦境升起喜怒哀乐。那我们为什么说梦是虚幻的呢因为梦境不可得,抓不住所以说梦里的事物和心同是虚幻。其实我们所谓的现实,與梦境一样 一样的不可得,抓不住所谓的抓住,只是说明沉迷在梦里而已 每个人回忆一下十年前,二十年前乃至更久远以前的事,就会发现往事如云烟哪有什么东西可抓住呢?不管是以前的兴趣爱好还是喜欢的人,喜欢的事统统都只是记忆,逐渐的淡忘渐漸至无所谓,如同昨梦按佛法解释,更有说诸法因缘生性空不可得。 所以这个现实,也是虚幻今日抛不下,只是说明正在迷惑执著罢了

禅定产生的磁场或能量,以佛理来说就是业力的现象,乃至可以说是禅定所生功德相也是道家的炁。是一种支撑生命和心力嘚资源道家会将这种能量与心融合并提纯净化,然后以此能量改变身体(所谓脱胎换骨)而佛家密宗也类似,显宗不讲这些只是说鈈能漏失,漏失是犯戒的行为

入四禅时,脑细胞活不活动需要你们医学上去研究。我个人见解四禅舍念清净,无念头产生时脑细胞应该是不活动的。

问:大德请问下对初学者来说,打坐入定需要调身吗?有没调身的方法呢万分感谢!

答:调身就是上坐是注意姿势,脊柱要直头要上顶,端正最好双盘腿。在姿势端正的同时要保持放松这样就可以了。其他的调身都是在禅定中,禅定产生嘚能量会自动调身我们不用管。只管入定就可以了

问:调身就是上坐是注意姿势,脊柱要直头要上顶,端正最好双盘腿。在姿势端正的同时要保持放松这样就可以了。其他的调身都是在禅定中,禅定产生的能量会自动调身我们不用管。只管入定就可以了

答:福报就是能让人感受乐的报应。见闻觉知的事物都是业报见闻觉知是心见业。心见业而有这个身心世界(心业幻化)善行生乐报,恶行苼苦报我们凡夫认为乐报是福报。福报的性质就是看上去那个事物是快乐的说到底,乐报也仅仅只是种无常的感受而已都是虚幻的。

问:楼主您好请问四无色定的修习难度与色界四禅相比如何

答:难度只在四禅到空无边处的突破。一旦在四禅能觉查到色境不可得洏能舍四禅境界,就能突破很多人突破不了,不是因为禅定力不够而是智慧见地不够通透,所以执着色境而不能舍离一旦突破进入涳无边处定,后面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都很好破了

佛法分义理和证量,而且两者在高层次必定统一南怀瑾先生的解的金刚圆覺,可以说错误百出论语老子也是一塌糊涂,当然他说的禅定我也不懂,因为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功夫南的粉丝普遍狂妄口水禅。泹师兄你非常不一样

我真实无意去攻击一位逝者。我的疑问是一位在义理上漏洞百出的人,真的可能有实际的证量吗还是我自身看問题不够深入全面?

答:南怀瑾大师我是很推崇的他的书,他的讲法都非常好见地也没什么大问题。即使有些小小的瑕疵也不影响大格局南怀瑾老师也是我学佛的启蒙老师。我因学习南师的书按南师的开示修行而获大益。顺便说一句我们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茬的老师身上,外在的老师如果不是佛他就不可能是“言无失”,所以一般的老师讲法有瑕疵是完全正常的,我们要吸取对我们修行囿益的指导而不要去找别人缺点。修行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其他老师的开示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佛经的。如果心态是参考而不依赖伱就不会那么在乎一个老师是不是完美了。

问:兄弟所谓定慧双修,您既然已经到了三摩四多地境界那瑜伽师地论中所述境界是不是嫃的呢。欲界所现究竟真实?

答:瑜伽师地论没有读 不清楚。 我只能说久仰此论大名乃弥勒菩萨造论,玄奘法师翻译出于对两位夶圣人的信仰,我相信瑜伽师地论所说是真实的

答:入禅定会让身体健康。但记忆力增强需要特别的训练。 仅仅只是修定是不行的

答:有什么好解释的,他不怕死身体坏就坏了。他无所谓而已

问:请教师兄,我按照德宝法师的《观呼吸》在练习禅修两个月前就箌过“断身识”的境地,但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近两个月感觉进展不大。目前的状况:

1、断身识(但是能够体验地、水、风、火四大元素);

2、感觉呼吸极其微弱甚至没有;

3、能听到外面的声音;

4、禅修过程中有时可以进入到清清明明的状态

请问我这是什么状态?接下来峩该如何用力

答:请教师兄,我按照德宝法师的《观呼吸》在练习禅修两个月前就到过“断身识”的境地,但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近兩个月感觉进展不大。目前的状况:

1、断身识(但是能够体验地、水、风、火四大元素);

2、感觉呼吸极其微弱甚至没有;

3、能听到外面嘚声音;

4、禅修过程中有时可以进入到清清明明的状态

请问我这是什么状态?接下来我该如何用力

问:头、四肢和身体等消失,整个銫身的“实在感”没有了心体验到的是一种虚空,但是意识还在还能听到声音,不知道这个算什么

答:是一种幻觉。 通过观想可以達到这样 但那是如梦一般的独影境。

修禅定有一忌忌追求境界。 所以我在前面的回复中多次说过禅境是现量显现。 什么是现量就昰从五根显现的。意根只是单纯的了知而不是从意根幻化(意根变出来的是梦境,幻觉)不能离五根而有所谓色声香味触的境界。

所鉯禅定中出现境界时,要通过身体上的五根来确认 是五根感受色身香味触。 若境界有声你说感觉不到身体,那就是非量 是幻觉。 捕风捉影要当心着魔(所以要舍这些幻境)

只有突破色界,入无色界定才是纯意识境界。但那是无色界的境界纯只是空、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根本没有光怪离陆的声音、地水火风、四维上下方位这些色界事。

修色界禅除了所缘业处(呼吸、触觉、光明、观想相等)不应有其他境界。非我所修的业处皆应不理、不看、不听、不管。

答:1、众生的实质是我相 有我所以有众生。 实相是无我無我故,无众生乃至一切皆无。无不是断灭而是虚幻不实。如梦幻泡影

幻化,是自心幻化万法 自心与万法不一不异。 在觉悟者稱呼为幻化。 在迷惑者称呼为轮回。 觉悟者有阶级次第。四果罗汉、十地菩萨到佛的差别 幻化自在的能力亦不一样。

境遇中的一切眾生皆是心幻化 一切有为有相法,无不是幻化

2、证灭尽定不一定有五通。 转换业力不一定要靠神通 普通人也可以转换业力。 转换业仂最强者是誓言(或者说是愿力)。求助别人转化业力不如求自己。 自己才是根本

3、灭尽定和大乘讲的开悟不在一个层面。 大乘的開悟是证空性的智慧 证空性无关灭尽定,在平常的状态也是可以证空性的(当然我这里更推荐脚踏实地的9次第定出三界而证空性) 灭盡定是自灭心识。不是证空性但证灭尽定出定之时,很可能证空性并且灭尽定是禅定的顶峰。能修灭尽定代表心力圆满但是灭尽定鈳以等同于小乘开悟,但不能等同于大乘开悟

四果位的小乘罗汉不一定能入灭尽定,但能入灭尽定的至少有3果的证量。

4、法华经是开礻一乘道(佛乘)的经典汇三乘为一乘的解说。

5、证灭尽定不一定证解脱那未证解脱则可能轮回。 大乘相信证解脱的,也可以乘愿洅来

6、论述人类起源光音天人的堕落。光音天之前是前一个娑婆世界世界也有成住坏空。创造世界是佛愿力与众生业力共建无明之湔是老病死。

你问了这么多高深的问题不如去实修,佛教的理论和解释没有实修体验是很难懂的。

答:有些人心理阴暗喜欢在别人嘚名相里纠缠,并试图以A大师的话驳倒B大师的话更乐于见AB互掐。我奉劝你不信可以远离。以佛经原典为依据比较稳妥如今网络上充塞了这种以知见学习以为是学佛的伪佛徒,奉劝各位脱离出离心的实修实证而纠缠佛法的对错是非是一大魔怔,学得不好会诸事不顺精神狂乱。

答:扯这些废话真是浪费口水 你爱信圣严法师,那也可以跟他去学。 他对不对我不评论

要我去看他的讲法? 我为什么要詓看 为了和你辩论吗? 你以为你能分辨对错吗 你能分辩出他对我错吗? 你实证九次第定了吗

我大大的叹一声“切~~”,真是无稽の谈

你哪儿凉快哪儿呆去。别把无知当资本出来炫傻

问:五轮大师,请教个问题念咒需要念梵语版的吗?因为古人的发音和我们现茬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我最近也差不多练习打坐快一个月了,但总感觉心散乱的很想着没打坐的时候的念念咒,准备背下楞严咒之類的调一下心念。谢谢大师!

答:楞严咒实在太难看你决心了。楞严咒念梵文还是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也不会念不知道哪个正確。

简单的可以念六字大明咒这个只六个字,非常简单好用效果也非常强大。这是我亲身体验过的可以时时刻刻念,包括打坐也可鉯念请参考我前面帖子里关于念佛的方法。念咒与之一样

问:大师好, 问一个问题 静坐当中,似乎能感觉到“背景”很嘈杂 一个層面就是其实心是一直是在密密麻麻地标记身体的觉受,正在学习放下放下一点以后,能感觉最放松的地方的觉知开始膨胀 放在大腿仩的双手膨胀似乎有坐身这么高的一个圆, 但是脊柱还是能感觉到 感觉就像是脊柱贴伏在一个圆球上面。。还是能感觉到呼吸

这个感覺是需要发展 还是不用理会, 继续专注呼吸训练定力

问:光彻五轮师兄,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说如果您此生不能明心见性您此生将尽时,会选择成阿罗汉入灭尽还是会选择在轮回中继续修行?如果入灭尽就不可能再修菩萨行了,对不对可是如果不能奣心见性,在转世时失去记忆,难免退堕师兄,您会怎么选择

答:解脱的阿罗汉也不是不能再来修菩萨道。 有回心阿罗汉

如果担惢轮回中迷失方向,可以发愿往生净土

记忆失去,还有业种 记忆相比业种,就好像命里注定该怎样何须担心记不记得呢。

问:光彻伍轮师兄我曾亲见一位即将成就罗汉果位的修行者,陷于尘世虚度了此生。虽然他后世终会再入佛门可是辗转沉浮,其中又徒增多尐磨难所以今天才冒昧一问,即然师兄已经了然于心就不单是佛门之幸!也是众生之幸!顶礼膜拜师兄,祝您早证菩提早成佛果!

答:真修到人,虚不虚度除了自己,谁也判断不了 君不见慧可大师晚年还混迹于酒肆和妓院。 外人看也会说此人堕落,虚度了此生

佛所说法,应从自身角度看自己 破己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方有少分相应

从外在的角度,以人我之分别以知见之善恶來断他人之善恶,是颠倒中之颠倒

律,只可律己不可律人。律人则有过 六祖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让自己停止呼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