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的科技水平有多大中美差距到底有多大

每日热词:庄呈展:中日科技水平有多大差距——写在诺贝尔奖揭晓之后
三泰虎博客 看自己觉得感兴趣文
> 庄呈展:中日科技水平有多大差距——写在诺贝尔奖揭晓之后
庄呈展:中日科技水平有多大差距——写在诺贝尔奖揭晓之后
今年,3名日本科学家因为“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而再摘诺贝尔物理学奖。至此已有19名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观察者网注:获奖时为日本国籍者17人,物理奖8人,化学奖7人,生理/医学奖2人;另有2人获物理奖时为美国国籍),2名摘得文学奖,1名获得和平奖。
随着这次日本科学家获奖,结合着“中国本土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之类的问题也又一次被广泛提及。当然这样的问题被广泛受到关注,也说明了社会大众对于中国科学事业发展是充满期许的。
本文的宗旨是通过几组数据的比较,能够让大家明白,中国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离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另外一点想说明 的是,还是要给予中国科学家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他们在未来一定能够摘获这些科学奖项中的皇冠,我们科学事业的发展要更加聚焦于广泛的提升,并不需要为了夺 标而夺标。
图1.1997年和2011年世界各国科研投入(占GDP的百分比)
图1比较了1997年和2011年世界各国科研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其中蓝色部分为1997年的指数,红色部分为2011年的指数。日本在 1997年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瑞典和以色列,达到了2.828%,成为科学支出占GDP支出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当时中国的位置则只在世界中下 游水平,GDP总量中仅0.645%用于科技开发。
这张图的妙处是蓝色列是由高到低排列的。红色列是依据97年的排列而先后排列的。而红线部分如果出现峰现象,则说明这个国家在从1997年至 2011年间科研投入比例有很大的进步。如果看2011年的中国的话,能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峰。这14年中,中国努力将0.645提升到了1.836,但 是这个比例离开日本在2011年的3.388的差距还是很大。
而这个指标的好处在于,它并不是单纯比较一个国家投资于科研创新金额的总量,还是依托于GDP这个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进行相对性的比较。
这个指数中蕴含着至少以下几层意思:
1.国家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未来收益未定的科研投入。
2.国家政治体制是否能够通过这样的高投入的议案。
3.社会是否能够容忍这样的高投入。即社会创新文化是否足够。社会是否有足够意志来支撑国家的科研投入。
图2.中日1963年至2012年间专利申请数量对比
图2表现的是中国和日本在1963年至2012年之间专利申请数量的对比。专利申请数量是科技转化成果量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准。换言之,理论上来说,专利申请数量愈多,那么从科技中转化出来的有价值可以应用的内容也愈多。
在这张图表中,首先能够观察到的一个特征是中国从1985年开始有相关的统计结果。而在1985年左右日本已经基本走完了60年代-70年代科技成 果猛涨阶段,已经进入了科技成果转化相对稳定的阶段。而专利申请的稳定增长,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国的研究队伍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产出是有效率而且稳定 的,且科研队伍有传承。同时说明这个国家的科研体制是相对来说比较适合该国科研队伍稳定产出的。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1
联系本站:(#替换成@)来源:凤凰博报
来源:博客中国
来源:共识网
来源:华声论坛
来源:知乎日报
来源:京华论坛
来源:中新网社区
来源:搜狐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西部差距有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