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信访条例全文有何规定?

悬赏5积分我来回答
问题分类:免费法律咨询 & 厦门法律咨询 &
厦门&民事类律师
提问者:&&A&|[厦门];& 20:26:00
全国最大免费法律咨询中心,等您法律在线咨询!
回答者专区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好评指数:0
回复时间: 21:49:00
有规定;详见信访条例。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好评指数:1
回复时间: 15:14:00
有相应规定。
系统自动回复
尊敬的用户您好,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律师回复,或者当前律师的回复还没有解决您的问题,建议您直接找或者电话咨询(请说明来自中顾法律网),快速解决您的问题。您也可以拨打全国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00-6111,进行电话咨询。
等待您来回答
专业济南律师推荐
专业民事类律师咨询
昨天,林培章诉莆田市三级政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
最近网上曝光了一则,团伙利
在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
中顾法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
E-mail推荐:&&
  本报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姜洁)7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就颁布实施《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强调,制定《解释》和《规定》是进一步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惩处违反信访工作纪律行为的重要举措;它们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实现信访秩序持续好转、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惠新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解释》和《规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和主要内容。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访工作。2008年初,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组成联合起草组,研究起草《解释》和《规定》。6月30日、7月4日,《规定》和《解释》分别印发。这是近年来第一次对某一领域违纪行为,同时发布党纪、政纪处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解释》和《规定》明确界定了信访工作的“领导责任”,归纳概括了16种信访工作中需要追究领导责任的违纪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量纪标准,增强了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  张惠新要求,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解释》和《规定》学习好、宣传好、执行好。要提高对《解释》和《规定》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责任主体意识,依纪依法规范信访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认真学习《解释》和《规定》,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党组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解释》和《规定》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各自在信访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要严格执行《解释》和《规定》,严厉查处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行为,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对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行为以及背后的腐败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在发布会上对如何贯彻实施好《规定》提出了要求。他指出,颁布实施《规定》是完善公务员纪律惩戒制度的重要步骤,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定》的学习培训,全面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努力提高依法执纪的能力和水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严肃查处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信访工作法律法规正确实施。要加强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注重发挥公务员各项管理措施的整体效力,对在信访工作领域因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行政机关公务员要及时作出处理。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在发布会上指出,《解释》和《规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就信访工作责任追究作出规定,对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原则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落实责任主体的责任,有利于促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水平。要充分运用《解释》和《规定》,更好地维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切实强化领导责任和有权处理信访问题责任部门的责任,预防和惩处信访工作中的违纪行为,全力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各级信访部门要认真学习《解释》和《规定》,努力提高广大信访干部贯彻执行能力,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抓好落实,奋力推动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吴玉良主持会议。         昨天,《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出台,归纳概括了16种信访工作中需要追究领导责任的违纪行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就信访工作究责作出规定,党纪、政纪处分规定同时发布。《解释》和《规定》分别适用于党员和公务员。根据这两个文件,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可被“双开”。【】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指出,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其中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指出,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其中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指出,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指出,拒不办理上级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或者编报虚假材料欺骗上级机关,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中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责任编辑:赵哲)
我要发表留言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频道精选
[网友互动] 
?&?主席总理"什锦八宝饭"粉丝 纪委书记网络反腐受追捧?"国家罗汉"叫嚣百万弄死你
&&&彩信?手机报《信访条例》问答
请输入关键字:
■ 《信访条例》问答
日 星期四 11:42:24
  1、问:为什么要对现行的《信访条例》进行修订?
  答: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群众信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制约信访工作的主要问题是:信访渠道不够畅通,对破坏信访秩序的行为,现行条例缺乏必要的规范。因此,根据信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对现行条例及时进行修订。
  2、问:《信访条例》中所称的“信访”包括哪些形式和活动?
  答:《信访条例》第2条规定:信访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3、问:哪些公民被称为“信访人”?
  答:根据《信访条例》第2条第2款的规定,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4、问:关于维护信访秩序,《信访条例》作了哪些规定?
  答:公民的申诉权受宪法保护,但宪法同时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建立并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是畅通信访渠道,保障信访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信访条例》针对当前在信访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规定了维护信访秩序的措施:
  一是,对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阻断交通,携带危险物品或者管制器具,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等六类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并与刑法和正在审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作了衔接,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20条、第47条)。
  二是,针对越级上访问题,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第16条)。
  三是,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的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第19条、第48条)。
  四是,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违反上述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第17条、第18条、第47条)。
  5、问: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哪些与信访相关的信息?
  答:《信访条例》第9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6、问: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何种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答:《信访条例》第14条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7、问: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哪些机关提出?并遵守哪些规定?
  答:《信访条例》第15条规定,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并遵守《信访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即:
  (1)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信访条例》第16条)
  (2)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有关机关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诉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信访条例》第17条)
  (3)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信访条例》第18条)
  (4)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信访条例》第19条)
  (5)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信访条例》第20条)
  8、问: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哪一级机关提出?
  答:《信访条例》第16条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
  9、问: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应如何处理?
  答:《信访条例》第16条规定,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10、问: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什么形式?载明哪些内容? 
  答:《信访条例》第17条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11、问: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什么场所提出?
  答:《信访条例》第18条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12、问: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推选代表人数有何限制?
  答:《信访条例》第18条规定,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13、问: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遵循什么要求?
  答:《信访条例》第19条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14、问: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循什么要求?
  答:《信访条例》第20条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
  15、问: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不得有哪些行为?
  答:《信访条例》第20条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16、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处理?
  答:《信访条例》第21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处理。
  17、问: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多长时间办结?
  答:《信访条例》第33条规定,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
  18、问:信访事项的办理期限能否延长?如果能够延长应当遵循什么规定?
  答:《信访条例》第33条规定,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9、问: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依据《信访条例》应当怎么办?
  答:《信访条例》第34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20、问: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多长时间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
  答:《信访条例》第34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
  21、问: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多长时间内提出复查意见,如何答复?
  答:《信访条例》第34条规定,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22、问: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依据《信访条例》应当怎么办?
  答:《信访条例》第35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23、问: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
  答:《信访条例》第35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
  24、问: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多长时间内提出复核意见?
  答:《信访条例》第35条规定,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25、问:如果复核机关举行听证,听证所需时间是否记入信访事项办理期限。
  答:《信访条例》第31条第2款规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根据《信访条例》第35条的规定,复核机关可以按照《信访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行听证,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26、问: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答:《信访条例》第35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27、问:违反《信访条例》第18条、第20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如何处理?
  答:《信访条例》第18条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信访条例》第20条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信访条例》第47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18条、第20条上述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8、问: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如何处理?
  答:《信访条例》第48条规定,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9、问:《信访条例》自何时起实施?
  答:《信访条例》第51条规定,《信访条例》自日起施行。
  30、问:日国务院发布的《信访条例》在日之后的效力如何?
  答:《信访条例》第51条规定,《信访条例》自日起施行。日国务院发布的《信访条例》同时废止,即日之后,1995年发布的《信访条例》废止,但在这之前该条例仍然有效。邮件的自动回复:答复时限:《信访条例》第三十三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_回龙观社区网
《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等&&&&级:资深长老
经&验&值:6059
魅&力&值:583
龙&&&&币:10497
积&&&&分:5864.2
注册日期:
邮件的自动回复:答复时限:《信访条例》第三十三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第三十五条 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大海浩瀚 我似风掠过——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9次 &&
&相关文章:
-&(5742字节&阅读:15537次&跟贴:222
-&(131字节&阅读:763次& 11:22)
-&(阅读:263次& 14:36)
-&(阅读:178次& 15:13)
-&(阅读:521次& 16:52)
-&(阅读:328次& 19:03)
-&(阅读:245次& 09:02)
-&(阅读:192次& 09:42)
-&(阅读:256次& 09:58)
-&(阅读:392次& 22:27)
-&(阅读:218次& 18:48)
-&(阅读:229次& 11:27)
-&(53字节&阅读:332次& 11:37)
-&(阅读:219次& 11:44)
-&(阅读:405次& 12:06)
-&(阅读:340次& 12:17)
-&(阅读:232次& 13:00)
-&(阅读:360次& 12:15)
-&(阅读:207次& 11:52)
-&(阅读:343次& 11:59)
-&(54字节&阅读:401次& 12:03)
-&(阅读:333次& 12:09)
-&(阅读:464次& 12:34)
-&(阅读:219次& 13:02)
-&(阅读:217次& 13:56)
-&(阅读:298次& 19:48)
-&(111字节&阅读:288次& 14:30)
-&(阅读:197次& 12:00)
-&(33字节&阅读:701次& 12:09)
-&(阅读:904次& 12:13)
-&(阅读:213次& 12:26)
-&(阅读:216次& 13:04)
-&(阅读:322次& 12:29)
-&(阅读:555次& 12:36)
-&(阅读:239次& 12:37)
-&(阅读:321次& 12:37)
-&(阅读:194次& 12:39)
-&(341字节&阅读:1125次& 12:46)
-&(阅读:400次& 13:17)
-&(阅读:264次& 13:55)
-&(阅读:668次& 14:38)
-&(阅读:286次& 14:20)
-&(阅读:440次& 12:52)
-&(249字节&阅读:361次& 12:55)
-&(阅读:224次& 12:56)
-&(阅读:300次& 12:57)
-&(阅读:195次& 12:57)
-&(155字节&阅读:239次& 13:00)
-&(148字节&阅读:386次& 13:08)
-&(120字节&阅读:260次& 13:24)
-&(阅读:296次& 13:30)
-&(阅读:194次& 13:37)
-&(阅读:207次& 13:47)
-&(765字节&阅读:517次& 13:58)
-&(336字节&阅读:387次& 14:03)
-&(阅读:316次& 14:36)
-&(167字节&阅读:483次& 11:47)
-&(阅读:578次& 14:04)
-&(阅读:411次& 17:10)
-&(阅读:2686次& 14:06)
-&(225字节&阅读:380次& 05:46)
-&(阅读:194次& 14:08)
-&(阅读:219次& 14:27)
-&(228字节&阅读:461次& 14:43)
-&(阅读:218次& 19:17)
-&(213字节&阅读:400次& 20:42)
-&(阅读:295次& 14:57)
-&(410字节&阅读:367次& 21:17)
-&(阅读:334次& 10:46)
-&(阅读:190次& 15:01)
-&(阅读:362次& 15:13)
-&(阅读:824次& 16:25)
-&(2122字节&阅读:497次& 17:20)
-&(573字节&阅读:5625次& 17:24)
-&(阅读:290次& 17:35)
-&(阅读:230次& 22:12)
-&(阅读:567次& 18:41)
-&(阅读:215次& 20:36)
-&(阅读:225次& 17:35)
-&(阅读:747次& 17:40)
-&(阅读:184次& 17:47)
-&(39字节&阅读:699次& 18:51)
-&(阅读:251次& 20:38)
-&(阅读:255次& 19:05)
-&(阅读:261次& 19:13)
-&(阅读:351次& 19:16)
-&(阅读:498次& 06:54)
-&(阅读:331次& 11:50)
-&(阅读:397次& 19:58)
-&(阅读:202次& 16:55)
-&(阅读:249次& 20:56)
-&(阅读:303次& 17:18)
-&(阅读:258次& 20:57)
-&(1530字节&阅读:446次& 21:21)
-&(阅读:236次& 10:29)
-&(1530字节&阅读:251次& 21:26)
-&(251字节&阅读:380次& 21:39)
-&(阅读:642次& 22:13)
-&(阅读:323次& 11:55)
-&(阅读:282次& 22:30)
-&(阅读:191次& 22:35)
-&(360字节&阅读:486次& 23:34)
-&(阅读:278次& 08:04)
-&(54字节&阅读:285次& 08:05)
-&(阅读:208次& 08:07)
-&(54字节&阅读:436次& 08:21)
-&(249字节&阅读:385次& 10:51)
-&(27字节&阅读:183次& 11:51)
-&(阅读:301次& 11:56)
-&(阅读:222次& 14:59)
-&(阅读:340次& 12:00)
-&(阅读:314次& 12:08)
-&(阅读:446次& 15:46)
-&(阅读:389次& 18:30)
-&(阅读:192次& 12:06)
-&(阅读:200次& 12:52)
-&(阅读:201次& 14:20)
-&(7809字节&阅读:454次& 18:26)
-&(阅读:457次& 18:46)
-&(阅读:542次& 18:55)
-&(阅读:317次& 13:39)
-&(阅读:331次& 13:43)
-&(阅读:213次& 16:23)
-&(阅读:285次& 16:24)
-&(阅读:268次& 08:40)
-&(1080字节&阅读:257次& 09:44)
-&(2268字节&阅读:311次& 09:47)
-&(阅读:287次& 10:23)
-&(阅读:415次& 14:23)
-&(阅读:307次& 14:40)
-&(阅读:313次& 15:00)
-&(阅读:183次& 17:31)
-&(阅读:387次& 19:34)
-&(阅读:255次& 20:45)
-&(阅读:225次& 20:52)
-&(296字节&阅读:774次& 21:16)
-&(阅读:267次& 22:13)
-&(阅读:215次& 22:30)
-&(阅读:286次& 22:47)
-&(阅读:407次& 07:08)
-&(202字节&阅读:407次& 07:37)
-&(阅读:313次& 16:18)
-&(阅读:1000次& 07:18)
-&(阅读:236次& 09:02)
-&(阅读:242次& 09:05)
-&(阅读:428次& 09:33)
-&(阅读:246次& 10:33)
-&(阅读:195次& 19:21)
-&(阅读:389次& 16:16)
-&(270字节&阅读:370次& 14:42)
-&(683字节&阅读:4545次& 15:46)
-&(阅读:177次& 19:41)
-&(阅读:204次& 20:35)
-&(阅读:190次& 22:17)
-&(阅读:222次& 09:59)
-&(69字节&阅读:234次& 12:44)
-&(阅读:276次& 16:16)
-&(阅读:289次& 16:53)
-&(54字节&阅读:287次& 17:16)
-&(1049字节&阅读:460次& 17:35)
-&(阅读:246次& 18:48)
-&(684字节&阅读:325次& 18:44)
-&(566字节&阅读:471次& 19:35)
-&(203字节&阅读:304次& 22:51)
-&(阅读:313次& 14:09)
-&(阅读:157次& 11:28)
-&(阅读:203次& 00:47)
-&(阅读:233次& 16:12)
-&(阅读:221次& 17:16)
-&(阅读:282次& 19:49)
-&(662字节&阅读:503次& 10:24)
-&(阅读:208次& 11:27)
-&(阅读:378次& 11:58)
-&(阅读:293次& 16:16)
-&(阅读:232次& 17:30)
-&(251字节&阅读:477次& 18:59)
-&(阅读:293次& 20:28)
-&(阅读:171次& 10:39)
-&(阅读:266次& 18:21)
-&(阅读:197次& 18:43)
-&(阅读:193次& 22:20)
-&(阅读:184次& 08:08)
-&(阅读:200次& 09:45)
-&(阅读:233次& 11:29)
-&(阅读:174次& 12:36)
-&(阅读:204次& 10:29)
-&(447字节&阅读:244次& 12:46)
-&(阅读:163次& 13:03)
-&(阅读:210次& 13:05)
-&(阅读:261次& 18:46)
-&(阅读:584次& 18:57)
-&(阅读:156次& 08:23)
-&(阅读:177次& 08:45)
-&(1236字节&阅读:328次& 19:44)
-&(阅读:251次& 10:17)
-&(阅读:191次& 18:22)
-&(10574字节&阅读:522次& 10:16)
-&(阅读:181次& 10:15)
-&(阅读:222次& 10:17)
-&(阅读:191次& 10:21)
-&(阅读:232次& 14:43)
-&(221字节&阅读:534次& 14:44)
-&(1115字节&阅读:886次& 15:11)
-&(阅读:217次& 22:41)
-&(831字节&阅读:418次& 15:50)
-&(阅读:258次& 16:40)
-&(阅读:457次& 17:10)
-&(阅读:222次& 18:17)
-&(阅读:423次& 22:01)
-&(阅读:168次& 22:08)
-&(阅读:308次& 17:13)
-&(阅读:198次& 17:20)
-&(阅读:234次& 17:25)
-&(阅读:357次& 10:44)
-&(阅读:293次& 11:28)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记住密码:
京ICP证040069号 昌公网安备号 法律顾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访条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