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共圆的中国梦是什么意思内涵是什么?从上述领导人我的对话中可以感悟到,凝聚两岸人民实现这一梦想的精神

两岸共圆中国梦的阶段、挑战和路径,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梦的路径,情系两岸共圆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两岸共圆中国梦的阶段、挑战和路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两岸四地共圆中国梦-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Ctrl+Enter快捷提交
&& 往期回顾 & && &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盘点2014
两岸四地共圆中国梦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仪式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同时举行。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为香港资本市场“加温”。 新华社发
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页面
&&&&12月19日,澳门物流工人梁志华家里来了贵客——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他家,了解澳门普通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澳门回归祖国15年取得的成就,值得澳门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自豪和骄傲;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澳门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珍惜和铭记。”12月20日,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4年,党中央坚定不移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开展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与港澳台频繁互动、紧密合作,携手共圆中国梦。
中央“挺港”“惠港”措施成效显著
&&&&“‘免试政策’让我如愿以偿,来到理想中的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林淑怡对记者说。她自幼就有当中医的梦想,2012年教育部出台对香港地区免试招生政策,使她离梦想越来越近。
&&&&2012年,香港面临新旧学制下两届高中生同期毕业的难题,毕业生比往年多出3万多人。为了缓解香港特区政府的压力,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2011年8月访港期间宣布,自2012年起,试行对香港学生豁免内地联招考试,内地部分高校可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择优录取香港学生。如今,像林淑怡一样,受惠于“免试政策”来内地求学的香港学生已经超过2000人。
&&&&自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后,无论是面对亚洲金融风暴、SARS、互联网泡沫,还是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央政府持续主动采取一项项“挺港”“惠港”措施,不仅激励着特区政府和全体香港同胞战胜了种种困难,而且使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的同时,“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遇到了新情况。对此,中央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妥善应对非法“占中”行动,一如既往地与特区政府和广大香港同胞一道,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香港基本法,进一步推动香港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澳门发展彰显“一国两制”生命力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基本法,践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达到预期的目标。”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日前在澳门特区政府总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开启发展新纪元。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201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502.7亿澳门元增长至4134.7亿澳门元,年均增长16.2%;财政收入由169.4亿澳门元增至1759.5亿澳门元,年均增长18.2%;澳门人均GDP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增长4.8倍,据世界银行经济体排名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经济持续发展,为澳门居民生活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居民失业率由回归初的6.3%逐年下降至1.7%,连续7年低于4%,实现充分就业;居民人均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从回归初期的4920澳门元增至目前的1.5万澳门元。同时,澳门的社会福利体系日益健全,仅现金福利方面就包括现金分享、医疗券、豁免房屋税和部分印花税、减免职业税和额外退税等政策。
&&&&“回归15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澳门的发展成就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崔世安说。
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克难前行
&&&&2014年,大陆与台湾关系克难前行、稳中有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广泛接触台湾各界团体及代表,面向台湾民众阐述“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等新理念、新主张,丰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涵,表明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信心和决心,确保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引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2014年,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政治基础巩固,互信增强。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两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多次就两岸关系形势和相关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共识。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制度化协商有序推进。两会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谈,签署了气象合作协议和地震监测合作协议,稳步推动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及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议题协商,启动大陆居民经台湾中转及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议题商议。两岸协议执行成效扩大,在知识产权保护、医药卫生合作、食品安全沟通及法律实务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效果。
&&&&在两岸经济深化融合的基础上,两岸交流规模持续扩大,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丰富,面向台湾中南部、基层和青少年的交流更加深化。两岸空中、海上客货运航点、航班总量继续增加。截至11月,两岸人员往来85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预计全年达900万人次。两岸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法律等领域交流异彩纷呈,第六届海峡论坛贴近民生、深入民心。(本报记者&罗旭)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两岸同胞共圆的中国梦内涵是什么?从上述领导人我_内涵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752,789贴子:
两岸同胞共圆的中国梦内涵是什么?从上述领导人我
两岸同胞共圆的内涵是什么?从上述领导人我的对话中可以感悟到,凝聚两岸人民实现这一梦想的精神
量有哪些?
相关的贴子526014095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广东地市:
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2012 年11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总书记在全国人大会议闭幕讲话中九次提到“中国梦”,并呼吁两岸同胞携手支持、维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前程。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讲话,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富民强而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描绘出不远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宏伟蓝图,在两岸民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今年2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国梦提出了四点意见。—是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二是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三是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四是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媒体称之为“习四点”) 。一年前,同在2月份,习近平履新不久在北京会见连战一行时就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对比两次谈话,习近平的这次讲话篇幅更长,7次提及“和平发展”,4次说到“中国梦”,27次提到“同胞”,4次提及“一家”,15次讲到“共同”,浓浓的民族感情成为贯穿整个讲话的灵魂。表达了希望两岸双方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上,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两岸同胞相互扶持,无分党派、阶层、宗教、地域,都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共同的中国梦早日实现的期盼。
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感到,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需要包括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努力,进一步扩大人员往来,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政治互信,造福两岸人民福祉,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是共圆中国梦的经济基础。
自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两岸经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领域逐步拓宽,规模持续扩大,层次日益提高,形成了互补互利的格局。30多年来,两岸经济合作成为两岸关系中最活跃的部分。两岸经济合作持续发展,促进了两岸经济增长,带给两岸民众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且产生了推进两岸关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2008年5月两岸关系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以来,两岸实现了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并进行有关后续商谈,贸易、投资有了更便利的条件。目前,海协会和海基会已签署了19项协议,协商解决了通航、贸易、投资、金融以及诸多关系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对协议范围内的两岸交往作出了制度化的安排,促进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逐步提升,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截止去年10月,两岸贸易额累计达1.6万亿美元;大陆有关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9万多个,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累计超过588亿美元。大陆企业自2009年开始对台投资以来,截止2013年底赴台投资企业、项目累计193个,投资金额累计10.28亿美元。
去年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提升。一是两岸制度化协商迈入新阶段。6月21日,两会新领导人(海协会会长陈铭德和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举行首次会面,正式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并将以前用主谈人姓氏代称会谈正式更名为“两岸两会第9次高层会谈”,以明确会议的常态性与制度化。二是ECFA先期成果得以落实。1月1日,台湾输往大陆的31项产品降为零关税,自此,早收清单中806项产品均降为零关税,实现大陆就早收清单项目对台进行让利的承诺。2月1日,“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及“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相互完成生效通知后正式生效,为在陆台商以及赴台投资者的资本及人身安全设下保障,也为解决两岸贸易在货物通关方面的争议定下标准,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协议商谈取得进展。2013年两岸贸易额达19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三是两岸金融合作密切,两岸贷币实现双向流通。1月28日,台湾核准大陆中国银行台北分行为台湾地区人民币清算行;2月6日,岛内外汇指定银行(DBU)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4月1日,两岸银行业监管机构签署“备忘录”,次日,两岸贷币清算机制启动。两岸继“三通”之后,贷币互通也成为现实。
经济是民生的基础,也是一切整合的基础。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台湾经济发展尤其离不开祖国大陆。推动经济交流有助于打造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并且可以产生遏制“台独”的战略效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四个重要途径:“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尽管在过去六年取得了重要成就,两岸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增进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也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两岸经济合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尤其是在台湾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单边利益思维。两岸互信不足构成两岸经济合作的障碍,同时,两岸经济竞争性增加也增加了两岸经济合作的难度。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既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工作与内容,也是促进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唯有深化与两岸民生紧密相关的经济合作,才能增进双方的共同利益,才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前在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要进一步深化扩大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给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创新思维,拓展两岸经济合作的领域,开辟两岸经济合作的路径,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落实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争取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尽快生效,抓紧两岸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安排。二是继续推动两岸产业、包括两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加强两岸产业界对接,扩大双向投资,提升合作层次。推动两岸金融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开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三是继续大力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落实并推动出台更多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台资企业融资、研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帮扶机制。
二、强化国家认同,弘扬中华文化,是共圆中国梦的文化基础。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这个苦难民族的光明之梦、理想之梦,信仰之梦。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在梦想着复兴。自去年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多次提到这是“这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极大地振兴了民族精神,引发了两岸同胞的积极响应。但调查中却发现,“中国梦”的提出,在台湾的反响并不够我们想象的积极。根据艾普罗民调公司于2013年6月进行的“台湾民众民族认同调查”显示,台湾民众中对大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发展“很认同且觉得光荣”的,只有6.2%;反之,认为大陆的发展“是威胁,要小心面对”者却占24.1%,几乎是前者的4倍。虽然有90.4%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坚持非中华民族者只有6%;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有61%,觉得不是中国人者占35%。但为什么对大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发展却缺少认同呢?进一步了解原因,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者,主因是认为具有同样的血缘、文化或教育养成;觉得不是中国人者,主要认为台湾人就是台湾人,或是台湾两岸分隔已久,各方差异太大。还是维持现状较好,支持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去年9月初,台湾《联合报》进行的“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在军事、经贸和外交领域,民众的感受确实较前三年更趋于“友善或互利”;然而,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却有比前三年更多的民众认为两岸关系趋向于“紧张或竞争”。
为什么两岸扩大交流,加上大陆释放善意,仍不能改变台湾社会“绿化”(即民众主张维持现状和‘台独’的倾向)的趋势。关键还在于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涉及到意识形态和价值认同,如果台湾民众认为与大陆民众同是中国人,那么对大陆引领的中国复兴自然会引以为荣;若台湾民众不认为自己也是中国人,则中国的复兴则事不关已,或者对台湾不利。《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指出了“认同”对人们心理、心态造成的强大效果。如果不能导正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那么不论大陆表现如何、两岸交流多热络,都很难改变他们对大陆的成见,也不可能真正扭转台湾社会的“绿化”倾向。只有从文化上重建两岸共同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才能促统,才能共同圆梦。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中华民族享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台湾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中华文化,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中华文化既是维系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也是影响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文化交流,以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达到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两岸日益扩大深化的交流交往,促进了两岸民众的相互联系,拉近了两岸民众之间的关系,由此带来了对话交流日渐频繁、相互了解不断加深,文化合作日益增多,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得以丰富和繁荣,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强调两岸交流交往,共同弘扬中华文化。1995年江泽民提出“江八点”,其中第六条就是:“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2005年4月,国共两党领导人胡锦涛和连战发表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也明确了“两党共同意识到两岸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弥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去年10月在广西召开的“第九届经贸文化论坛”上,也把“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共同建议”中。两岸在加大经贸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开展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了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了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共同的文化和国家认同,是凝聚共谋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只有增进两岸人民的互相认同,共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才能跨越党派的恩怨、海峡的隔阂,才能共同圆梦。
为进一步增进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尊重历史,尊重现实。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台湾民众的心理以及台湾的政治生态变化,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二是尊重差异,包容化解。台湾与大陆分离时间太长,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尊重差异实现和谐,通过包容化解敌意,最终实现统一。三是加强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是密切两岸同胞交往、扩大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才能增进感情融合、增进文化认同。
三、增进政治互信,维护一中框架,是共圆中国梦的政治基础。
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经过6年的和平发展,已经进入巩固深化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必须直面如何继续向前发展和深化的一系列“深水区”问题。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对台工作的六项重要主张,其中第一项就强调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坚持一个中国框架,增进政治互信,关系到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是国家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和平发展的基石,坚决不能动摇。
众所周知,两岸关系的政治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敏感度极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到解决。欲真正实现海内外炎黄子孙所共同憧憬的“中国梦”,海峡两岸就首先必须清醒正视现实中的问题和障碍,并且拿出勇气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超越障碍。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1992年双方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奠定了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2005年,国共两党就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确定了两党交往的共同基础。2008年5月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在这一共同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近期又增进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保持了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并沿着正确方向迈进。但目前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少有效的保障机制,前景依然存在着变数,一旦台湾政局剧变或者国际形势冲击,两岸关系极有可能发生倒退或者逆转,因此亟需建立制度化和可持续的对话、沟通和协商的规范及机制,即建立相对稳定的政治协商机制,这应当成为推动及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推进的先决条件及重要步骤之一。近些年来,两岸在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往迅猛发展,在政治上的半官方交往,政党交流及学术讨论也已经展开,但众所周知,正式的官方对话及往来还基本上是空白。另外,岛内也还有“台独”势力不时制造一些不和谐。但两岸不断整合发展应该是大势所趋。在此种大趋势下,一如连战所指出的那样:“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将是未来无可避免的课题”。今年2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举行了首次“张王会”,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不仅实现了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首次正式接触,而且进一步巩固深化了两岸政治互信,无疑是建立两岸关系制度化机制的开始,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政治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和产物,乃事在人为。只要能把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及福祉放在首位,把两岸共同的“中国梦”放在首位,并依此建立起在国家宪法基础上的广泛共识和纽带,并坚决维护和实行之,那么还有什么样的政治障碍及差异不可以被超越呢?正如今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所说: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我们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两岸双方要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正是基于浓浓的民族感情,习总书记在和平统一问题上提出了更明确、更坚定也更灵活务实的政策措施。两岸同圆中国梦不是“未来时”,而是正在“进行时”。“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这说明,习总书记已经把两岸目前的和平发展态势纳入“中国梦”总布局。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相信两岸中国人一定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
为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恪守“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坚决维护主权完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二是求同存异,弹性务实。在探讨协商过程中,两岸应本着弹性务实,求同存异的原则,平等协商,灵活处理,既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又顾及双方的利益和要求。三是内外有别。两岸双方应共守“内外有别”的默契,两岸政治关系的阶段性、过渡性安排,仅适用于两岸对话协商过程以及两岸各项交流事务,不适用于处理双方涉外事务,以避免在国际上造成混乱,引发两岸不必要的纷争。
去年由海峡两岸共同主办的“2013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公布:“进”字当选年度汉字。何为进?鸟飞行前进时的形态也。就是两岸关系的不断推进、不断精进、不断进展,“进”字表达出两岸各界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期望。携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两岸同胞应当共同努力,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携手推动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迈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更多相关内容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梦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