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光棍2000万光棍,怎么来的

[转载]中国农村2000万光棍怎么来的?
在农村,实际上已经存在至少2000万光棍。他们都是性别失衡和社会结构失衡的产物,反过来,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中国农村究竟有多少光棍?
一些人口学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性别比推算光棍的数量,悲观者认为有5000万光棍大军。
谨慎且权威的数据,是以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为课题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7年所披露的数字,他们根据出生人口性别比推算,认为到2020年,在理论上,20~45岁段人口中,男性人口会比女性人口多出约3000万。
保守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嬴通先生根据婚配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两个概念的考察,估算约有1800万光棍。
而根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刘燕舞统计过所调查的贵州、河南和湖南的3个光棍问题较严重村庄的情况,其光棍占这些村庄总人口约3.94%。以此推算,按8.5亿左右的农村户籍人口统计,农村光棍总数当在3300万以内。根据质性调查感受,普遍情况约为这3个较严重村庄的六成左右的水平,亦即,全国农村光棍的实际数量大约在2000万左右。城市呢?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统计。
即使以农村的2000万来说吧,它仍非小数目。以全国约68万个行政村计,平均每村有近30个光棍,平均每个村民小组有3个左右。
这一数据背后的可能面貌是,当你晚上在任一行政村散步时,都有可能有若干光棍尾随着你。
贫困才是光棍的主因
那么,光棍是怎么产生的呢?
因为身体或心理疾病或缺陷而导致的婚配无法成功,从而沦为光棍的,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原因造成的光棍在农村都有,但数量最大的还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满足婚姻交换所需要的经济条件而造成婚配难,从而沦为光棍的。
经济贫困型光棍则主要存在于19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显然,这两种类型是病态的,其背后一定有社会结构性的因素。
当下,经济贫困型光棍在所有光棍中的占比超过2/3。剩下的1/3属正常情况的光棍分布,只要是在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这种类型的光棍,历来如此。
经济贫困之所以导致光棍的产生,原因在于择偶者无法承担婚姻交换所需支付的经济成本。
一个历史线索似乎更能说明这一点。
在改革开放以前,婚姻交换的经济成本很低。1960年代末期,笔者的大伯母嫁给大伯父,经济成本仅是一只“旱鸭子”,其他诸如住房、彩礼等各方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980年代初的农村婚姻,所有开支加在一起大概是300元以内,而当时的劳动力价格大约每天1.3元,这意味着一个劳动力最多只需一年的收入即可娶上媳妇。
1990年代中期往后,婚姻交换所需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但仍有规则可言,如彩礼在3000元左右,其后逐w步上涨到6000元左右,讲究六六顺;到1990年代末期,彩礼开始追求八八发,随之也上升到8800元左右;但好景不长,2000年前后即已跃升“万里挑一”的11000元大关。
此后,彩礼为主体的婚姻交换的经济成本一路狂飙,附着的消费项目也越来越多,如婚纱拍摄,婚礼摄影,城镇买房或乡间建房,汽车,“三金”,“四金”,乃至“新三斤”(即人民币过秤称,一斤100元面额的,一斤50元面额的,一斤5元面额的)。再往后到最近,则是失去了规则,富则富办,穷则穷办,更有甚者,对富者而言,子女婚宴就是一场炫富宴。山西煤老板7000万嫁女,大家都还有印象吧?
&在这背后,实质上是一条龙服务的婚姻消费市场的疯狂侵蚀。对此,强者一路高歌猛进,玩几年结,结几年离,结时出钱搞定,离时赔钱了事,老婆七八个,孩子一大堆;弱者则节节败退,穷困潦倒之辈,也只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
网友:因为穷才光棍多,因为不想穷才剩女多
此外,针对农村光棍多,城市剩女多的现象,也有网友分析说:那都是因为穷才光棍多,因为不想穷才剩女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相对贫穷的地方,找不到老婆的男人非常之多,甚至举村都是光棍的情况都有(著名的光棍村),但农村女性嫁不出去的情况寥寥可数;而城市情况刚好相反,剩女现象越来越严重,从网上就可以窥得一斑,条件一般的城市男性很少有找不到老婆的,条件稍好的(比如有房),更是选择空间很大。
而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取消,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男性普遍的择偶心理上对女子家世、经济情况基本无要求或很少要求,要求的是相貌、性格等方面,故而城市女性与农村女性在普遍男性择偶条件面前不但没有优势,甚至有劣势,因为男性娶妻多数希望对方思想保守,对男人依附,在这方面农村女性相对于一直接受开放、平等思想熏陶的城市女性来讲要占优,相当大一部分都市男性选择了农村女。
女性普遍的择偶心理上对男性家世、经济是否稳定等要求比重比较高,则城市女性绝对不会选择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农村男。如此一来,一部分农村女受城市男的青睐,农村男则高攀不上城市女,必然在农村男和城市女出现了婚恋缺口,农村剩男、城市剩女就此产生...引用某位板油的言论“城市里的小伙会心甘情愿的娶一个身无分文的农家妹,而城市里的姑娘打死也不会嫁一个生活发愁的泥腿子”。
所以,这是中国多数地方城乡贫富差距、户籍制度的逐步取消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男人女人的择偶心态造成的必然结果,而且这种现象在未来的若干年还要继续加剧。
本文摘编整合自刘燕舞 《几千万光棍的社会风险》及论坛网友讨论
推荐阅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农村2000万光棍怎么来的?
在农村,实际上已经存在至少2000万光棍。他们都是性别失衡和社会结构失衡的产物,反过来,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呢?
中国农村究竟有多少光棍?
一些人口学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性别比推算光棍的数量,悲观者认为有5000万光棍大军。
谨慎且权威的数据,是以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为课题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7年所披露的数字,他们根据出生人口性别比推算,认为到2020年,在理论上,20~45岁段人口中,男性人口会比女性人口多出约3000万。
保守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嬴通先生根据婚配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两个概念的考察,估算约有1800万光棍。
而根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刘燕舞统计过所调查的贵州、河南和湖南的3个光棍问题较严重村庄的情况,其光棍占这些村庄总人口约3.94%。以此推算,按8.5亿左右的农村户籍人口统计,农村光棍总数当在3300万以内。根据质性调查感受,普遍情况约为这3个较严重村庄的六成左右的水平,亦即,全国农村光棍的实际数量大约在2000万左右。城市呢?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统计。
即使以农村的2000万来说吧,它仍非小数目。以全国约68万个行政村计,平均每村有近30个光棍,平均每个村民小组有3个左右。
这一数据背后的可能面貌是,当你晚上在任一行政村散步时,都有可能有若干光棍尾随着你。
贫困才是光棍的主因
那么,光棍是怎么产生的呢?
因为身体或心理疾病或缺陷而导致的婚配无法成功,从而沦为光棍的,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原因造成的光棍在农村都有,但数量最大的还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满足婚姻交换所需要的经济条件而造成婚配难,从而沦为光棍的。
经济贫困型光棍则主要存在于19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显然,这两种类型是病态的,其背后一定有社会结构性的因素。
当下,经济贫困型光棍在所有光棍中的占比超过2/3。剩下的1/3属正常情况的光棍分布,只要是在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这种类型的光棍,历来如此。
经济贫困之所以导致光棍的产生,原因在于择偶者无法承担婚姻交换所需支付的经济成本。
一个历史线索似乎更能说明这一点。
在改革开放以前,婚姻交换的经济成本很低。1960年代末期,笔者的大伯母嫁给大伯父,经济成本仅是一只“旱鸭子”,其他诸如住房、彩礼等各方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980年代初的农村婚姻,所有开支加在一起大概是300元以内,而当时的劳动力价格大约每天1.3元,这意味着一个劳动力最多只需一年的收入即可娶上媳妇。
1990年代中期往后,婚姻交换所需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但仍有规则可言,如彩礼在3000元左右,其后逐w步上涨到6000元左右,讲究六六顺;到1990年代末期,彩礼开始追求八八发,随之也上升到8800元左右;但好景不长,2000年前后即已跃升“万里挑一”的11000元大关。
此后,彩礼为主体的婚姻交换的经济成本一路狂飙,附着的消费项目也越来越多,如婚纱拍摄,婚礼摄影,城镇买房或乡间建房,汽车,“三金”,“四金”,乃至“新三斤”(即人民币过秤称,一斤100元面额的,一斤50元面额的,一斤5元面额的)。再往后到最近,则是失去了规则,富则富办,穷则穷办,更有甚者,对富者而言,子女婚宴就是一场炫富宴。山西煤老板7000万嫁女,大家都还有印象吧?
&在这背后,实质上是一条龙服务的婚姻消费市场的疯狂侵蚀。对此,强者一路高歌猛进,玩几年结,结几年离,结时出钱搞定,离时赔钱了事,老婆七八个,孩子一大堆;弱者则节节败退,穷困潦倒之辈,也只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
网友:因为穷才光棍多,因为不想穷才剩女多
此外,针对农村光棍多,城市剩女多的现象,也有网友分析说:那都是因为穷才光棍多,因为不想穷才剩女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相对贫穷的地方,找不到老婆的男人非常之多,甚至举村都是光棍的情况都有(著名的光棍村),但农村女性嫁不出去的情况寥寥可数;而城市情况刚好相反,剩女现象越来越严重,从网上就可以窥得一斑,条件一般的城市男性很少有找不到老婆的,条件稍好的(比如有房),更是选择空间很大。
而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取消,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男性普遍的择偶心理上对女子家世、经济情况基本无要求或很少要求,要求的是相貌、性格等方面,故而城市女性与农村女性在普遍男性择偶条件面前不但没有优势,甚至有劣势,因为男性娶妻多数希望对方思想保守,对男人依附,在这方面农村女性相对于一直接受开放、平等思想熏陶的城市女性来讲要占优,相当大一部分都市男性选择了农村女。
女性普遍的择偶心理上对男性家世、经济是否稳定等要求比重比较高,则城市女性绝对不会选择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农村男。如此一来,一部分农村女受城市男的青睐,农村男则高攀不上城市女,必然在农村男和城市女出现了婚恋缺口,农村剩男、城市剩女就此产生...引用某位板油的言论“城市里的小伙会心甘情愿的娶一个身无分文的农家妹,而城市里的姑娘打死也不会嫁一个生活发愁的泥腿子”。
所以,这是中国多数地方城乡贫富差距、户籍制度的逐步取消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男人女人的择偶心态造成的必然结果,而且这种现象在未来的若干年还要继续加剧。
本文摘编整合自刘燕舞 《几千万光棍的社会风险》及论坛网友讨论
推荐阅读:
 评论数(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经网观点]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九个头条简介:九个头条网():有品味的头条资讯“轻门户”!旨在为全球读者提供更劲爆、最有料的头条资讯,打造更多个体发声之平台!我们坚信:你带走的,才是头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您现在的位置: &
& 轻松解决2000万光棍找媳妇难题?充气娃娃堪比真人
轻松解决2000万光棍找媳妇难题?充气娃娃堪比真人
来源:腾讯
&编辑:Lucy
发布时间:日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不代表火星时代同意其观点或描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自哥本哈根女摄影记者Benita Marcussen的这组作品引人深思,这组作品中的拍摄对象都是性爱玩偶及她们的拥有者,这些照片真实的反应了这些玩偶爱好者们的内心世界,这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和这些在常人看起来略显怪异的充气娃娃生活在一起,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的生活,我们无权去干涉。
花费了一年的时间,与这些玩偶拥有者建立了信任,并用自己女性的视角,平和真实的记录下这些人的真实生活,他们为了这些玩偶花费了很多金钱与精力。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的玩偶是他们唯一的伴侣,他们或有自己特殊的癖好,或承受着丧偶及离异的悲痛;另一些人则非常自然的让这些玩偶们融入他们的生活交际圈子,丝毫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图为三位玩偶爱好者与他们的玩偶在威尔士东南部拍摄照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11大光棍名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