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特点的服饰,饮食,民居有什么特点

这篇作文怎么写?要求是:请你调查了解到的民族风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别少于400字、谢谢了_百度作业帮
这篇作文怎么写?要求是:请你调查了解到的民族风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别少于400字、谢谢了
要求是:请你调查了解到的民族风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别少于400字、谢谢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等,民间俗称“五月节”.因“端”与“初”同义,“五”与“午”同音,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五月初五日称“端午”.
端午节,这一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其起源说可谓众多.其一是恶月、恶日说.这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岁时禁忌习俗,早在战国时代,视五月及五月的五日为恶月、恶日的俗信就已经存在.其二是吴越民族图腾祭说.闻一多先生认为,古代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端午节时他们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故端午应称“龙子节”.其三是纪念贤臣、孝女说.如民间传说中的纪念介子推说、纪念伍子胥税、纪念屈原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除了这个深入人心的习俗外,还有以下五大习俗,根据地域不同略有差别,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悬“端午三友”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
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二、写符念咒
除了用“端午三友”驱鬼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较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类.上海人过去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于门口,正是这种辟邪风俗的继续与演变.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三、吃“五黄”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四、戴五色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南阳民间流传者制作和佩戴香布袋的风俗.香布袋一般是用彩布和花线绣扎,香布袋儿中心塞填天然香料,如雄黄、艾叶末、藿香、苍术等,这些香料混合后,不仅香味持久,消除汗味和体臭味,而且能驱走身边的害虫,消除疾病,清爽精神.
五、赛龙舟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的说法.这项活动在端午节前后举行,是一种声势浩大的自发的节日文化活动.龙船就是龙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龙形状,叫龙船或龙舟.荆州市五月端午竞渡的龙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临时扎上龙头、龙尾,也有特制的专用龙船.如今,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民族特色的龙舟竞渡活动.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百里不同凡,千里不同俗。请写一些你知道的节日习俗或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与大家分享_百度知道
百里不同凡,千里不同俗。请写一些你知道的节日习俗或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与大家分享
提问者采纳
根据不同的民族支系有不同的服饰苗族的服饰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短裙,代表了苗族的五次大迁徙。苗族服饰可以说是穿着身上的史书、羽衣,一般盛装长裙上的飘带有手工刺绣的五层图案,苗族女性的服装有长裙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据专家分析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一处在西藏的不发达地区,存在一夫多妻的情况两个习惯迥异的习俗一处在云南泸沽湖,有走婚的习俗
大理白族服饰中的女装帽子上的装饰体现了大理所特有的四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颇具名族特色,帽子上垂下的白色线条指风,因为风一吹,它就轻轻地飘动,金属质感的花指上关花,帽子上端竖立的白色线条指的是雪,而帽子弯曲的半月形指的就是月了。具体的可以找一张帽子的图片对照看一下就明白了,挺有意思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方式: |
| 民居服饰
旧时满族男子留发束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饰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 9:34:00
奕车人属哈尼族的一个分支,以其独特的服饰而闻名。奕车女的上衣服饰统称龟式服,共分三部分,即外衣、衬衣和内衣。外衣称“雀朗”,为靛青色对襟正摆短衣,圆口无领,袖长及肘部,因涂有一层清淡的牛皮胶水,坚挺而... 17:46:00
 “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 13:28:00
阿昌族妇女成婚与否,服饰明显有异。  已婚妇女以黑丝布包头,高达30厘米,上覆1米黑布长巾。穿袖长而窄的对襟衣和边绣红、绿、黄、白色花纹的遮膝筒裙,裹绑腿,腰扎银腰带。姑娘裹黑色包头,用红、绿、黄、白丝绒... 13:27:00
男女衣服多以青、蓝两色为主。男穿大襟长衫,青布包头。女子多蓝色大襟圆领半长衣,青布长裤,衣裤四周镶花边,系青色绿花围腰;节日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绾头上;盛大节日或宴会时,戴各式各样的耳环、项圈、手... 13:27:00
男子冬季出门穿棉布长衣,外套犴皮坎肩。做客穿长袍,外面围中间开衩的围裙(有的皮制),有装饰图案或饰边。围裙外穿短坎肩,坎肩有大襟、半偏襟、对襟。劳动时穿皮套裤。  妇女穿长而肥的袍子,不开衩。有时外面穿... 13:26:00
东乡族信奉伊斯兰教,在生活习俗上与西北回族相似,服饰上也带有回族的特点。  颜色素净,多青、蓝色或藏青色布制成。少女也有着红、绿色者。衣领圈及大襟均有绣花装饰。袖子宽大,滚一道花边。下穿套裤,裤管滚两... 13:26:00
普米族人自古以来就有以白色为善的习俗。其突出表现在祭祀之时采用的颜色,他们宰花牛和白羊罕大神,杀白鸡祭山神。在服饰上也不例外。  四川木里及云南宁浪、永胜一带的妇女包大头帕,穿大襟衣,着百褶长裙,腰系... 13:25:00
历史上毛南族多穿斜襟上衣,女装在袖口、裤脚上镶有红色或蓝、黑色的边条饰,不着裙。头上留辫梳髻。戴手镯、银牌。不论男女都穿青、蓝两色服装。除丧事外,忌穿白色衣服。妇女喜戴花竹帽。毛南锦 织锦工艺品。流传... 13:24:00
 珞巴族人的服饰简单朴素,但装饰品非常独特。  男穿羊毛织坎肩,宽肥及腹,背披野牛皮,以皮条系肩,戴熊皮或竹藤帽。  女穿圆领窄袖短衫,围羊毛花格及膝筒裙,小腿裹布,佩饰甚多。男戴竹管耳环、项链,腰挂... 13:24:00
在欧洲、日本,男士们平均每人会有3件以上的风衣,这种服装就像西装、衬衫一样,是男人离不开的装束,也是他们展现自己风格和品位的一种载体。对于风衣而言,是不是服装舞台上的宠儿并不重要。传统的观点认为风衣起源... 15:53:00
―由《金瓶梅》及相关史料看明代元宵节妇女服饰民俗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级博士刁统菊妇女的穿戴打扮,往往在节日里表现得最为突出,甚至具有明显的超乎节序的特色,形成节日民俗一大景观。明代市情小说《金瓶梅》... 14:14:00
水族人把勤劳、美丽而又忠贞的妇女称作“金凤凰”。她们的头帕裹缠得别致,就象那凤凰的美丽的头;为她们袖口、裤口上鲜艳的花边,就象凤凰那光艳夺目的羽毛;那围腰上的凤凰胸饰和系在腰际的两根飘带酷似凤凰的尾羽... 14:07:00
藏族主要居住在平均海拔四千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的气温反差大,日光足,紫外线强。因而藏族男女喜戴帽子,以遮挡阳光对头部的照射。牧区的妇女喜用酥油涂面,防止皮肤的干裂。  藏族妇女身... 13:57:00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 13:57:00
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据清代《百苗图》所载,凡八十三种。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1984年民族文化宫在举办全国苗族服饰展览时,首将将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 13:56:00
古时候,在贵州省三都县居住的水族妇女头上是不插木梳的,后来因为木梳救了她们,才把木梳插在头上。有一天,几个妇女背着娃崽上山去做活。半路上,忽然听到一阵嚎叫,抬头一望,只见一群豺狗守在垭口上,绿莹莹的眼... 13:16:00
“六洞”肇兴一带的侗家女,梳发打结时,都稍微偏向左方,这说起来还有一段风趣的故事。传说王勉定居匹林(现属广西黎平县)岩洞内后,有一年夏天农历五月初五,他闲着无聊,便沿洛香河而上,前往肇兴游玩。他走到归... 13:14:00
在陕西农村,小孩一生下来,讲究由母亲给娃做一件黑白相间的“娃娃袄”。这种娃娃袄制作奇特,式样是叉襟的,由黑白两色粗棉布做成,衣襟为半边白、半边黑,两个衣袖也是半截黑、半截白,俗称“丑娃袄”又叫“谋娃夹... 8:56:00
门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其南部与印度阿萨姆邦接壤,北部靠藏区,东南与洛渝地区毗连,西部与不丹为邻。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 9:34:00
很早很早以前,在乎尔扎草原上,居住着一个部落,部落酋长是个非常残暴的人。有一天,他失去了一匹马,这匹马是酋长最心爱的,也是他一千匹良马中最好的一匹。酋长给这匹马特意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虬龙,专门派了十二... 15:55:00
妇女擦香粉的来历,还得从唐明皇宠杨贵妃说起。唐朝开元年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四海无事,天下太平。唐明皇为了满足他的淫奢生活,命人在骊山修了一座“消遥亭”,并派出人马,四处挑选美女。当时山西永济有一女... 15:44:00
古时候,人们讲究“耳大如轮,眼大有神”,注重以貌取人,认为耳垂小了是没有福气的象征。但是人一出世,天生的小耳垂,又有啥办法弥补呢?传说,只有戴上耳坠。才能把耳轮拉长。因此,妇女都喜欢戴一副耳坠。问起这... 15:39:00
川西坝的农民,爱在头上盘扎一条丈多长的白帕子,传说是起源于为诸葛亮戴孝,所以叫“诸葛孝”,也叫“诸葛巾”。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在五丈原逝世了,葬身在定军山。蜀中老百姓非常悲痛,要求朝庭在成都给诸... 15:35:00
从前,黎家妇女的脸上,都刺有黑色的花纹,现在上了年纪的妇女脸上还可看到。脸上刺黑纹,不是为的美丽,这里深埋着黎家辛酸的眼泪和血的仇恨。在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五指山下冲山河边,有个番响寨,寨里有个姑娘,... 15:08:00
陕西长安流传着妇女穿裙子的故事。相传,唐代皇帝选宫妃彩女,除了面貌秀丽以外,身材体态则以胖为美,传说武则天就是相貌和身材都占上了,被选进宫里。后来武则天当上了女皇帝,她选用贤良,精心治国,国家慢慢强盛... 14:55:00
从前,妇女都喜欢穿裙子,传说最初还是西施首创的。战国时期,吴国强大,很快打败了越国,活捉了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便在吴国处处假装老实。有一次,吴王得了病,请来当朝有名的郎中也没有诊... 14:50:00
土家族人民,多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定居,除个别大山区有单家独户外,一般喜聚一村一寨。最先是同姓同宗为一寨,以姓氏作寨名。后来,有的山寨逐步有了亲友傍亲杂居,就以地名为寨名了。土家人,习惯于一家住一栋房子,... 14:47:00
&&&&洛阳附近的农村里,群众盖起新房和门楼,上边大都要插上两面小红旗。阳光下,鲜艳的红旗在瓦蓝色的房脊上随风飘动,给这座新的建筑物增添了不少生气。你知道房主人为什么要... 14:45:00
解放前由于生产水平极低,独龙族都使用原始工具,实行刀耕火种的轮作制,因而人们流动性较大,长时间没有形成固定的村寨,就是已经形成的村寨也很小,往往一个家族公社就是一个村寨,少则一户或两户,最多也只是十几... 14:44:00
傈僳族居住于高山、坡地或河谷地区,一般以数十家为一村寨。靠江边地区户数集中,山区分散,村寨之间也相距较远。傈僳族的房屋建筑比较简单,怒江地区的基本上是竹木结构的小楼。建筑时,光在地基上打入数十棵木桩为... 14:43:00
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凝聚着黎族人民的聪明与才智。黎族,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市、保亭、乐东、琼中、白沙、陵水、昌江等地。一般以同姓聚居,一个村庄的村民大多数都是同一姓氏。... 14:41:00
听老辈人说,水族早先的房子是用泥巴做墙,石板盖顶,很少用木头。为什么后来人们又都喜欢住木楼了呢?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在月亮山旁边,有一座比月亮山还高的巍峨大山,名叫太阳山。它高得不见顶,... 14:39:00
在河南农村里,无论你走到哪儿,都看不到房顶上有烟囱。为啥哩?有这么个传说:说是明朝以前,河南农村的房顶上,和山西、河北一样,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高高的烟囱。每当烧火做饭的时候,浓烟就从房顶上的烟囱里滚滚升... 14:06:00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的肃慎;隋唐两代的H;辽宋元明时期的女真都是满族的先人。16世纪中叶以后,建州左卫的首领努尔哈赤崛起,完成了女真... 16:34:00
拉祜族多数聚居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部分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于澜沧江以东各县。拉祜族渊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逐水草茂盛的草原,由北向南迁徙定居于澜... 13:27:00
  山西商人曾是最善理财并最富有的人。如今,昔日的富商消失了,他们的豪宅却留了下来。这些大宅除了建筑精美、华丽舒适之外,突出特点就是高墙深院,讲究防御性,如同一座座坚固的城堡,诉说着当年晋商发达昌盛的... 11:12:00
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有藏、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这些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的民族,游牧到哪里,就把住房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地搬家,住房就必须是能够随意移动的活动房,古代称这种住房为”穹庐”,”毡帐... 8:46:00
房屋装饰建筑装饰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富者雕梁画栋,贫者甚为简单。有条件的人家在柱梁斗拱上绘装饰图案,在内墙上方绘三色条纹花饰,下方涂乳黄或浅绿色颜料,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人们喜欢在室内悬挂诸如《... 8:43:00
藏族居住文化的历史十分久远。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 8:40:00
过去,哪家大门儿如果对着桥梁、路口,常要在门头里儿立一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的小石人儿或小石碑,用以驱妖避邪。这个习俗是怎么兴起来的呢?相传,唐王李世民手下曾有一个名叫“石敢”的卫士。这... 8:38:00
在河北农村的墙壁上,常常见到刻着“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碑额。老年人说这是镇宅石,有驱鬼避邪的功效。现在科学昌明,已没有多少人相信它了,可要说起它的根由来,倒有一段故事呢。很早以前,泰安府有个王员外,老两口... 8:38:00
谁家盖房子上梁,要是下点雨,就说这房子盖得好,将来走运。这个传说是从哪来的呢?有个庄的地主,有几百顷地,光场房就十几间,场有一百多亩地。场房找穷人看守,正好有娘俩要饭,要到这里,就让他娘俩看守,小孩就... 8:37:00
传说殷商时代,姜子牙奉师命下山后,没地方可去,他想起有一个叫宋异人的好朋友,就直奔宋异人住的村庄而来。姜子牙和宋异人俩人一见面都挺高兴。几天以后,姜了牙就娶了个媳妇马金花。姜子牙自个儿有点钱,觉得总吃... 8:36:00
 二山文化(山东、山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地,如果说山东是儒家文化的鼻祖,那么山西则是把儒家文化变通运用在商业领域的典范,俗称“儒商、晋商”。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山西太原的平遥古城以及晋中一带十几个大院... 8:36:00
明代以前,河南卫辉府内作买卖的门都是红的,到后来却都改成了黑门,只有庙门才是红门。为什么他们都要将门改成黑的呢?这里边还有一个传说呢。传说,在卫辉府的南马市街有家酒店,每到天黑收市后,都要将酒菜预先准... 8:35:00
明朝时候,现在的河南省汲县叫卫辉府。在府南街上住着母子二人。老太太勤劳贤惠,待人亲热,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儿子会点木匠手艺,为人老诚,请他做活的人家很多,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小伙子长到二十岁,母亲择日给... 8:34:00
朝鲜族的住房是别具一格的。一般的乡村民房都以木杆搭架,上面用稻草、瓦片覆盖,屋顶为四斜面。城镇的民房大多是四斜面的青砖大瓦房。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青砖大瓦房的新村。室内用砖和薄石... 8:31:00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 8:31:00
浏览中国古代各种舆服志,可以看出腰带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饰物。腰带始名于秦,一般以韦(熟皮)、索(麻绳)、布帛丝绸、金、玉、银、翡翠、犀、皮革制作而成,束于腰间,悬挂各种佩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带,绅也... 8:29:00
一部人类服饰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 8:28:00
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三百九十二万人(一九七八年)。苗族分布很广,主要居住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云南(约占百分之十七)、湖南(约占百分之十六),其余分布在... 8:26:00
蒙古族的服装以皮衣为多,男女都穿袍子,喜用红、绿绸子扎在腰里。冬天多穿羊皮袄、皮裤、皮靴,里套毡袜子。夏天都穿布裤子、皮靴。蒙古族人民很爱美,即使皮袄挂不起面子也要用红、黑布或绒线在领,袖和衣边上绣花... 8:25:00
蒙古族腰带不离身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息环境,&逐水草而他迁徙&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苍劲雄健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服饰艺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四季都穿长袍内蒙古、新疆... 8:25:00
回族的服饰与其他民族之不同处,主要在于头部。回族聚居地区的男子多戴圆形无沿小白帽,回族学者金吉堂在《回教民族说》一文中说回族“常用缠头、软制白帽,故素有白帽回之称。”史载元、明时代回族因循伊斯兰教法,... 8:21:00
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连属两种基本的形制,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秦代男子穿袍式三重衣,腰束革带,带端缀有带钩,下穿裤或腿裹&行膝&q... 8:20:00
清朝末年,浙江宁波小江一带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父母早已过世,留下桂根、桂生兄弟俩。不久,兄弟俩先后成家。弟弟桂生生了两个儿子,非常开心,可不久自己却得病死了。哥哥桂根快近六十,还不得一子半女。桂根和娘子... 8:19:00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树林里,有一种奇怪的东西,人们称它为“猕猴”。猕猴样子非常丑陋,它很长的头发,从头上一直拖到脚底下,它头上还生了很多虱子。猕猴整天在树林寻找姑娘,如果树林里有姑娘来打柴... 8:19:00
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过运河习惯戴笠,现在青年男子戴鸭舌帽,中老年人戴毡帽。儿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 8:18:00
藏民族的服饰,各地方有各自的特点。一千三百年前,在吐著王朝的祖孙三法王时期,出现了国王和王后、大臣等等级次序分明的服饰,后来萨迦派朝政时期,八思巴创制了包括适合于十三科制的官帽、官服等服饰礼制。帕竹王... 8:16:00
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卫藏广大农区,包括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人们习惯经常梳理头发,发辫的繁多自然会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农区妇女一般只梳两根辫子,并在发辫中加杂五彩丝,劳动时可以将两根发辫盘在头顶... 8:15:00
男旗袍与对襟马褂[满族旗袍与马褂]说到旗袍,人们往往会把它与妇女联系在一起。其实,旗袍是满族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服装,它的穿着范围不只限于妇女。旗袍,因为它是“旗人”(满族人又称旗人)所穿的一种袍子,所以后... 8:13:00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 13:19: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族民居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