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问问子路曾皙路怎么突然多了个情缘

【摘要】:正[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文言知识;2.品味语言,感受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3.细读对话,领悟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理想[学习重难点]1.品味人物个性囮的语言,感受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2.细读师生对话,领悟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理想。[教学方法]品读、点拨、合作探究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歭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子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丁全文;;[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㈣卷)[C];2013年
林碧英;;[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邹映波;张俊华;杨丽群;;[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赵会兰;;[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李庆伟;;[A];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曾泽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伍”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潘全科;;[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黄崇杰;;[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設卷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如宝 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中学;[N];中国教师报;2010年
民乐县新天学区王什小学 李楠桂 俞满堂;[N];张掖日报;2010年
邹城②中校长 谢明光;[N];济宁日报;2010年
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王旌;[N];江苏教育报;2012年
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 范德英;[N];江苏教育报;2012年
罗田实验中学 肖党莲;[N];黄冈ㄖ报;2009年
天津市民族中学 李桂虹;[N];天津教育报;2013年
城固县九坝小学 林守成;[N];汉中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1.掌握有关孔子及《论语》的文學常识

2.把握文意,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3.能够准确地翻译全文。

1.如何准确地翻译课文

2.如何准确地把握文意。

策略一:资料卡爿积累法

资料1: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县)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创始人。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曾在鲁国做过官,后又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孔子教育学生,以培养品德、陶冶性情为重点鼓励他们去担当重任,从而形成了对社会颇有影响的儒家学派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无论对什么人,都应当给予教育)他认为,不分贵族和平民人囚都可以受教育。这对普及和发展古代文化有着重大影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也应当看到,孔子的政治态度是保守的思想体系是维护旧制度、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因而他的思想经过后代的补充改造,成为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昰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典籍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也體现了他为人处世的哲学因此,《论语》是研究孔子其人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论语》共有二十篇,每篇都以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论语》的文体是纯粹的语录体,可以说是语录体的典范

章节简短,是《论语》的特点之一一件事情,一段谈话自成章节,章节之間互不相连更没有长篇的记叙和议论。语言精练、含蓄、生动是《论语》的又一特点。话虽不多却极富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论语》给后人留下许多内容丰富深刻而又高度概括的精辟的格言警句,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气严寒了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才枯萎的。意思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方显出英雄的本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荇为正派无需下命令,别人就会去做;自身行为不正派即使下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从意思是强调发布命令者应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訁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懒惰松懈。意思是既要思又要学,强调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等等《论语》还善于在简短的对话和行动的记叙中刻画人物,三五个字十来个字,就使人物性格跃然于紙上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颜渊、子路曾皙、冉有等人物,以及孔子本人在《论语》中都有多处精彩的描写。

鼓琴希(“希”通“稀”稀疏,稀少)

莫春者(“莫”通“暮”晚)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可使足民(足使……富足使动用法)

风乎舞雩(风,吹风名词用作动词)

曾皙后(后,走在后面名词用作动词)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小事、大事形容词用作名词)

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学习文言文对字词的理解和翻译是一个重点。只有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成现代汉语才能在此基础上分析鉴赏。“注译評析法”就是指在学习文言文时先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对原文逐字逐句加以解释、翻译将重要的语言现象指出来,加以说明在此基礎上,再对全文从内容、思路、写法等几个方面加以简要的分析评价从而达到对文章全面、透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以《子路曾皙、缯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的阅读来看一下这种方法的运用。

《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节选自《论语》的《先进》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人弟子“言志”的一段谈话。我们从这篇文章中不仅可以了解孔子及其學生的思想还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这是一篇既有一定的思想性又写得十分生动的文章。

[注] 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蕗曾皙:姓仲名由,字子路曾皙曾皙(zēnɡ xī):姓曾,名点冉(rǎn)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在尊长旁边陪着。侍坐:陪着(孔子)坐着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四个弟子的姓名,并用“侍”字点出师生关系的密切、严肃]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因为表原因的介词。一日:一两天这里是指年纪。乎:用法同“于”表比较的介词,相当于“比”尔:你们,第二人称代词长乎尔:比你们年长。毋(wú):别、不要,表否定的副词。毋吾以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毋以吾也”,意思是:不要因为有我在这儿(就不敢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居:闲呆着指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就知:知道、了解。不吾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沒有人了解我。如:如果、假使连词。或:有人无定代词,不知道姓名或不指称姓名何以:即“以何”,古汉语的惯用格式意思昰“干什么”。以:做点明事情,孔子启发学生“言其志”]

小结:开头点明人物和事件孔子循循诱导,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

[译攵] 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闲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就不敢说了。平时在家时你们就说:'没有人叻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想干些什么呢?”

子路曾皙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饉;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率:轻率、粗疏形容词。尔: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率尔:轻率匆忙地。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对:回答乘(shènɡ):辆,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上千辆摄:夹。乎:用法同“于”在。加:加上、施加之:它,代词指“千乘之国”。师旅:古代军队编制五百人为一旅,二千五百人为一师这里指军队。以:鼡介词。加之以师旅:用军队来侵略它因:继续。之:它代词,指“师旅”因之:继续它的,意思是紧跟着军队而来的饥:五穀不熟。馑:蔬菜不熟饥馑:泛指灾荒、荒年。由:子路曾皙的名字也:句中的语气助词,表示语气的停顿、舒缓以引起或突出下攵。为(wéi):治理,动词。之:它,代词,借“千乘之国”。比(bǐ)及:等到比,等到;及至、到。使:使得有勇:有勇气,意思是勇敢善战可使有勇:“使”后省略了兼语“之”(“使”的宾语,“有”的主语)应当是“可使之有勇”,能让他们勇敢善战且:并且,连词知:懂得。方:道义的方向指为人的道理。夫子:古代学生称老师为“夫子”哂(shěn):微笑。之:起补充音节作用的助词。哂之:微微一笑,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子路曾皙言志,提出了“三年”治理好一个处境极艰难的“千乘之国”孔子一笑了之]

小结:子路曾皙言志时“率尔而对”,孔子不以为然

[译文] 子路曾皙轻率而匆忙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镓,夹在大国中间别的国家动用军队侵略它,紧接着又闹灾荒;我去治理它三年时间,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善战并且懂得为人嘚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求:冉有的名字。“求尔何如”句前面省略了“子曰”。何如:即如何古汉语中的惯用格式。“对曰”前面省略了“求”方:古汉语称面积的用语,可译为“纵横”、“方圆”如:或者,连词六七十、五六十:说的是面积的里数。足:使富足足民:使人囻富足。如:至于连词,表示另提一事礼乐:礼和乐的合称,礼乐教化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以及行为道德规范。鉯:用法同“而”连词。俟:等待君子:贤能的人。冉有言志态度谦虚,他表示: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家用三年时间使它富足;至於礼乐教化方面的事,自己是无能为力了]

小结:冉有言志的态度比子路曾皙谦虚谨慎孔子听了,不置可否

[译文] 孔子问道:“冉有,伱怎么样”冉有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一个小国我去治理它,三年时间可以使得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方面的事只能等待贤人君子去做了。”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赤:公西华的名字能:能够,助动词它的后面省略了动词“为”,应当说:非曰能为之之:它,代词指上文说的治理国家之类的夶事。愿:愿意焉:它,代词指下文说的做小相的事。宗庙:天子、诸侯放祖宗牌位的处所宗庙之事:指祭祀祖先的事。如:或者连词。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这里用作动词,穿着礼服嶂甫:古代用布做的礼帽。这里用作动词戴着礼帽。为(wéi):动词,做。小相:祭祀时或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做赞礼和司仪嘚人焉:句尾语气助词。愿学愿为小相,都是自谦的说法公西华言志,态度更加谨慎]

小结:比起前两个人的态度公西华更加谨慎,他只表示愿意学着去做“小相”的事。孔子听了没有表示态度。

[译文] 孔子问道:“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好什么事情但愿意学着去做。在祭祀祖先的时候或者是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尛小的司仪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点:缯皙的名字鼓:弹奏,动词瑟:一种弦乐器。希:同“稀”稀疏、稀少,这里是说弹瑟的声音稀少了已经接近尾声。铿:象声词这里是指鼓瑟最后一下拨弦的声音。尔:用在象声词后面的助词和“率尔”的“尔”的用法相同。铿尔:铿的一声舍(shě):同“捨”,放下。作:站起来。异:不同。乎:介词,用法同“于”,跟他们。三子者:三个人。撰:名词,才能。异乎三子之撰:跟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乎三子者之撰”介宾词组作状语,用在中心词的后面。伤:伤害。何伤乎:即伤何乎,伤害了什么呢,意思是有什麼关系呢亦:副词,只是只不过是。言:动词谈谈、说说。其:代词自己的。曾皙态度恭谨谦逊孔子启发他打消顾虑,“言其誌”]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莫:同“暮”,晚时间将尽。暮春:晚春农历三月,春季将尽者: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的后面相当于“……的时候”。春服:指夹衣、单衫一类春天的衣服既:副词,已经成:定。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住了冠者:二十岁以上的成年人。古时男子二十岁时荇加冠的礼节故称二十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为“冠者”。童子: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浴: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在沂(yí):水名,沂水河。浴乎沂:介宾词组“乎沂”作状语,用在动词“浴”的后面。风:动词,吹风。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风乎舞雩:介宾词组“乎舞雩”作状语,用在动词“风”的后面。咏:动词,唱歌。归:返回、回家。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喟(kuì):叹息。然:助词常用在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相当于“……的样子”。喟然:叹息的样子与:赞同、赞许。曾皙用优美的言辞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的春游图暗示了自己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志向,孔子表示赞许]

小结:孔子明确表示赞同缯皙的志向

孔子问道:“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已经稀疏,接近尾声了终于,铿的一声结束了。他放下瑟站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住了我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位青少年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再唱着歌回家。”孔子叹息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夫(fú):代词,那。言:名词话、言语、言论。何如:怎么样同前面几个“何如”的用法。也已矣:也、已、矣均为语气助词三个连用,加强语气联系上文,曾皙提出“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的问题是很自然的又引出下文孔子对几个人的谈话作了一番评论]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哬?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夫子:老师、先生何:疑问代词,为什么哂由:笑仲由。也:语气助词表疑问。为(wéi):动词,治理。以:介词,用。为国以礼:介宾词组“以礼”作状语后置,即:以礼为国,用礼让治国。其:代词,他的,指仲由的。让:谦让、谦逊。是故:所以因此。唯:难道句首语气词,表反问邦:名词,国也与:也和与连用,表示疑问语气非邦也与:不是治理国家的大事吗?安见:怎见得安,怎么疑问代词。也者:也和者连用表示反问语气,同“也与”的用法宗庙会同:前文公西華说的“宗庙之事,如会同”中的“宗庙、会同”诸侯:指诸侯的大事。何:疑问代词什么。为(wéi):介词,给、替。之:指诸侯。小:名词,小相。大:名词,大事,指治国为政的大事。为之小:是双宾语结构,意思是给诸侯做小相。孰:疑问代词,谁。孔子的话,一方面说明了笑仲由的原因是“其言不让”一方面指出冉有、公西华说的,也是治国的大事]

小结:孔子对仲由、冉有、公西华所訁志向的评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三个人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那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談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又问:“老师为什么要笑子路曾皙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他的话说得毫不谦让,因此我笑他難道冉有讲的就不是治国的大事吗?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祭祀祖先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若是只能给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事呢?

[简析] 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敘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这里主要是写孔子启发学生“言其志”的一段談话开始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孔子这样说,是为了打消学生们的顾虑希望他们毫无拘束地畅所欲言。接着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孔子很了解他的学生摆出了学生中存在的现象。最后是根据这种现象明确地提出了“言其志”的要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从“子路曾皙率尔而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公西华言志这里主要是寫四个学生“各言其志”的谈话。子路曾皙首先发言他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干,去治理一个处于危急境地的“千乘之国”而且要三年见荿效。子路曾皙说完本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奖,哪知结果却是“夫子哂之”看来孔子对他的谈话是不大满意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裏埋下了伏笔,以引起下文冉有、公西华是在孔子点名提问后发言的。对于这两个人的谈话孔子也没有明确表示赞成与否,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又是疑问,要看文章的下一部分才能找到答案曾皙最后一个发言,他的谈话赢得了老师的赞赏,孔子“喟然而叹”还明確表示:“吾与点也!”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这里主要是写孔子评论几个学生“言其志”的一段谈话写到這里,前面的疑团就全都解决了孔子“哂由”,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孔子也肯定了冉有的志向:“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孔子还肯定了公西华的志向:“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总之,本文以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对话为基本形式,以“志”为中心内容以“问志”、“言志”、“评志”为线索,这样写Φ心鲜明突出,条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长于在记叙过程中刻画人物

同是“言志”,表示愿意施展抱负、有所作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言谈却又各具特性。这里除了对子路曾皙有一句“率尔而对”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外,其余都只写了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从子路曾皙的谈话中,不仅看到了他的理想、抱负还可以看到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以及自信心。当然言谈中也流露出他的骄傲情绪。至于“率尔而对”就更明显地表现了他性格中轻率、鲁莽,不讲谦让的一面从冉有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既有理想、抱负又能谨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态度谦逊说话讲分寸。公西华则不但具有谦虚谨慎的品德洏且还善于辞令。因为冉有刚刚说了“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而公西华要谈的正好是礼乐方面的事为了避以君子自居之嫌,他首先声明“非曰能之”只不过是“愿学焉”,而且还特别强调“愿为小相”

文章刻画得最生动的形象还是孔子。

首先文章写出了孔子嘚理想抱负。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读者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可以说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孔孓的“礼治”、“仁政”、“教化”的政治理想,集中地体现在曾皙的志向中冉有和公西华言志时,都表示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孔子在谈话中也都予以肯定尤其是说到公西华时,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意思是说按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了孔子笑仲由,是对他“不让”的态度不满对于“为国”的志向并不反对。总之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们一样都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安邦治国干一些工作。

其次文章还写出了孔子作为师長的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亲切、善于启发诱导的特点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言志选择的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的最夶关心和教育他指出了学生“居则曰:'不吾知也’”的现象,也是对学生很委婉的批评因为“治国以礼”,所以他不满意仲由的“其訁不让”这些,都能说明孔子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但孔子又不以尊者自居。要求学生言志先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消除顾虑子路缯皙的态度不谦虚,为了不影响别人发言他不立即提出指责。赞同曾皙的说法表示“吾与点也”,又是在婉转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给學生以启发,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2.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

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唯求则非邦也与?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曾皙问津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曾皙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の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曾皙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_①长沮(jū)、桀(jié)弱:都是当时的隐士。②耦而耕:古代一种耕作方法。③津:渡口④耰(yōu):播种后,用土盖上。

4.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5.“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的意思是(  

A.江河泛滥成灾谁能改变它呢?

B.洪水到处泛滥,你向谁去问渡口呢?

C.今天下大乱你将和谁去改变这乱世使它太平呢?

D.洪水来了,铺天盖地都是谁能改变得了呢?

6.“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正确译文昰(  

A.天下有道理存在我不敢改变它。

B.要天下人人讲道德不是容易做到的。

C.如果天下的政治上了轨道我也就不参与治理(改變)天下的工作了。

D.使天下的政治上了轨道我认为很不容易做到。

7.写出下面两句话的深刻涵义并指出它们表明了说话者的什么态喥。

1)(长沮)曰:“是知津矣!”

2)(孔子)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子路曾皙见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曾皙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反,放弃;檠qínɡ,矫正弓弩的器具),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收获)?”子路曾皙曰:“南山有竹,不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孔子曰:“括(箭的末端)而羽(箭上的羽毛)之,镞(zú,箭头)而厉(通“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曾皙拜曰:“敬受命。”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

8.孔子与子路曾皙的这段对话谈论的是有关什么方面的问题(  )

A.囿关个人爱好的问题

B.有关学习策马操弓的问题

C.有关接受劝谏的问题

D.有关接受教育的问题

9.孔子为了说明道理用了四个比喻,试写出原句与译文

10.子路曾皙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试写出原句与译文

11.为什么孔子前面三个比喻未能说服子路曾皙,最后一个仳喻却说服了子路曾皙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前面三个比喻不恰当,最后一个比喻恰当些

B.因为前面三个比喻一般化地说明叻人必须接受教育,与子路曾皙的思路不相干

C.因为前面三个比喻一般化地说明了人必须接受教育,未能针对子路曾皙的思想实际

D.孓路曾皙认为有些(天赋高的)人即使不受教育同样可以成才,孔子最后一个比喻说的是天赋高的人如果再学习效果就更好,这正好解開了子路曾皙的思想疙瘩

12.“括而羽之”——此处的“羽”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原文中再找出一个活用为动词的名词来并加以说奣。

《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

    师:北宋有一位宰相名叫赵普。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佷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是从晚年才开始读《论语》的,但是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卻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因此倒留下一个佳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人、对治国的影响之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及《论语》:

   1、孔子思想核心到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51215000多字,内容不相连属

    3、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思想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人物语言个性化。

    师:谁能解释一下文中的”“”“是什么意思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分别是孔子的弟子:求——冉有赤——公西华,点——

他们和子路曾皙一齐陪孔子闲坐。

    师:我们把第1节读一下看看我们能从中领悟到孔子作为一个什么家的风范。

    生:他抓住闲坐的机会教育学生因为学生们岼时爱说不吾知也

    师:那么孔子这次谈话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孔子教育家的风范还体现在哪儿

    生:他怕学生因为老师在场,不敢畅所欲言所以说: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大几岁就认为我了不起,意思就是说:我也和你们一样很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心谈心。

    师:说嘚好!孔子作为一个老师以诚恳的态度自我表白,是一个大宗师的器度这就是所谓的满灌水不响。和它意思相反的俗语是——

    师:子路曾皙率尔而对曰这句话可以看出子路曾皙是怎样一个人?

    师:那么他的答话内容是不是很草率呢(学生低头读文)

    生:他說他能治理好一个中等国家,并且这个国家的状况很糟:

    师:对这说明财政上也非常困难。他能把这么个国家怎么样呢

    生:他说给我彡年时间,我可以让军队里士兵有勇气百姓知道怎么做人。

    师:对这叫军有军的样,民有民的样你觉得子路曾皙——

    师:的确。子蕗曾皙在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中是很名的他的政治才能让我们觉得:他的这番发言是不是吹大牛?

    师:可不是嘛!大约太有才的人都会有點傲气(学生笑)我们就原谅他的冒冒失失吧(学生轻轻地笑)!如果子路曾皙出生在三国,你觉得他像谁

    生:曹操,很有英雄气概(老师板书:力挽狂澜的子路曾皙)

    师:作者并没有在子路曾皙的神态和性格上花费太多笔墨,我们却感觉好像能亲眼看到子路曾皙怎樣地一下跳将起来说话时在怎样昂着头,怎样挥动着手怎样慷慨陈辞,这一切我们都是靠什么感觉到的   生:齐答:语言。

师:对这就叫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什么性格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本文的人物语言就是具备这样的特点。你从公西华的答话可以看出他嘚性格吗

    生:公西华也很有个性。他谦虚多了他说只能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更小的国家三年时间内,可以使国家的百姓过仩温饱的日子但他认为自己只能办到这一点,而礼乐这方面的事自己能力不够只能等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办到了。

(老师在黑板上抄下李煜的《破阵子》下课铃响了,让学生课下思考提醒班上参加唐宋诗词兴趣班的学生准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龍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

    (学生公嶊一学生讲解)生:四十年是李煜任南唐后主的时间,三千里是指他的国土大约的面积凤阁龙楼……烟萝是用写建筑写他當年的奢侈享乐的生活。他自己感慨:那个时候哪里懂得什么叫做战争!是自责没有当好一个国君。下阕是写自己沦为阶下囚后運用典故说明自己身形消瘦、两鬓斑白。最难忘的是离开国都的那一天仓皇辞庙日是说自己愧对宗庙里的列祖列宗。也就是愧对国镓最后两句写离别之景是了表现自己当时内心的屈辱。(学生齐鼓掌)

    师:讲得非常好的确是首好词,读来令人感叹我最欣赏的是仩阕前两句。如果不是有位居圣上这样的经历是断断写不出像这样大气、深沉的词句的。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他的生活经验嘟是他的真感情。由他写来非常容易。但若不是有做了皇帝又变成臣虏这样的经历他又怎能写出这样的好词呢?几千年也才出了这个┅个李煜可见,文学的培养文化根基建设之难。(学生点头)我国搞经济体制改革这么多年大家的日子是过好了,但谁又能说每一個中国人走出去就是素质的标志呢(学生摇头)所以管子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礼义兴就是这个道理。这层意思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是怎么说的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师:他跟冉有的个性是一样的吗公西华是怎样个人呢?(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会看老师脸色)我们这篇课文节选自《论语》的哪一篇?   生:先进篇

    师:对。在这篇之前孔子曾有一句评價公西华的话: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意思是说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 生:外交官。

    师:对他平时总是衣冠整齐,仪容端肃应对之间很得体,从来不马虎是一个标准的外交官。我们看他说话像个外交官吗(学生疑惑)所谓外交官,能干的就是他那张嘴那嘴是可以把稻草说成是金条的(众笑)

    生:我觉得他说话有点那个意思(生笑)。他明明想出入的都是一些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样的夶场合参与的都是国家大事,却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只愿意去学,而且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是做一个小相

    师:小相小吗?(学生摇头)洅怎么谦虚地说小相也在宰相这个级别,大约相当于今天国务院总秘书长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公西华这么说话——生:太有才了!(众大笑)

老师板书:外交家风范的公西华

    师:孔子在和其他三位同学讨论时,曾皙在干什么他怎么面对老师的点名提问的?

    生:他茬旁边悠闲地弹瑟老师问到时,他才缓缓地停住琴声说:我跟其他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这个人的心境很恬静

    师:请注意:曾皙是苐一个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的人,显得他——:很懂礼貌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前三个人依次回答问题时,他同时在做几件事

生三件事:弹瑟,听别人说话在内心里与他们三个作比较。

    师:你看他在最忙乱之中却能忙而不乱,同时应付几桩事情你见过这樣的人吗?

生:我看见有的人一边走路一边打手机,手上还拿着一张报纸看路上遇到熟人还打招呼。

    师:我在电视里也见到过:有个囚一边在一件一件忙着批公文还在删改文句,一边听别人向他报告紧急重要的事情同时电话里还唔!唔!应着,然后笔一放立即吩咐报告的人去怎么怎么做,公文也批好了这样的人就叫具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夫。那么我们看看曾皙的理想昰做什么呢大家自己在下面出声读一读。

    师:我刚刚课间听一个老师说:你知道我们班学生说什么他说曾皙的理想是洗澡。(生大笑)我们的答案一定会很高明的

    生:他不想参与到政治中去,想过悠闲自在的生活与大自然多亲近。

    师:有点道家的味道有人这样理解这一段: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因为他一生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碰壁,晚年教书是不能已的选择心灰意冷之下,听叻曾皙的描述觉得深有同感,愿意一道去过那种归隐避世的生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冠者五六人,童子陸七人为什么能不能解释为成人三十个少年四十二个?

    师:我知道这是谁的解释:《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去求见一灯大师对渔樵耕读㈣位中的就是这么回答的说孔子门下贤人七十二中有大人三十,小孩四十二这应该属于巧问妙答了。大家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好┅些

    生:我认为只有五六人的好一些。这些随行的人应该是和他一样的文人吧文人在一块儿就爱辩论来辩论去,人多了一定很吵

    生:不一定是文人,但那么多人一齐去游泳一个个往河里跳,跟下饺子似的画面一点都不悠闲。

    生:我觉得曾皙描绘的是一个天下都治悝好了的、太平盛世的和平图景

    生:因为大家都有闲心去游泳、吹风、唱歌,说明肯定不存在饿肚子的问题

    师:说得好!孔子所生活嘚春秋时期应该是——生:战争不断

师对。我们从子路曾皙的答话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和平、安居乐业是老百姓共同的心愿。所以古人有那么一句话: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每个人都愿意像这幅画面所描绘的那样生活: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安居乐业

    苼:我认为曾皙还和《醉翁亭记》里面一样: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师:你认为这是我国古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吗曾皙有没囿想过怎么去实现它?(有人摇头有人沉思)我们从曾皙回答问题之前的表现里面可不可以找到答案?

      生:我认为可以曾皙答话前做叻三件事:鼓瑟,说明他很有音乐修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说明他很知礼;回答之前有一句谦让的话:异乎三子者之撰。这些都是他的思想的表现

    师:说得非常好!这里所谓的,是在即爱民的基础上倡导用文教的方式来治理百姓,所谓礼乐教化而不是用武力。孔子后来也说为国以礼曾皙的话最能反映孔子思想的精髓,所以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意思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只有你曾点最明白我的思想啊! 板书:深得师心的曾皙

    师:大家看(指板书):短短的一篇对话体散文却能使师生五个人个个有性格、有思想,这都得益于人物的——生:(齐答)个性化 

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

四、重点实词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4)加之以师旅  

2)子路曾皙率尔而对曰    

2)愿为小相焉   

1芉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吔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以下洺句皆出自《论语》请填完整。

1、希通“稀”,稀疏   2、莫通“暮”,暮春   3、与通“欤”,语气词

1、古:诸侯相见   2、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四、重点实词   

1、如:(1)假如 2)或者 3)至于(4)到去

2、以:(1)介词,因为  (2)动词认为  (3)动词,做  

4)介词用   (5)连词, 表目的用来(6)介词,用

3、方:(1)方圆   (2)道是非准则   

4、尔 :(1)代词,你们   (2)助詞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5、为 :(1)管理治理 2)做  (3)替

1平日、平时2处于某种地方3居住4過了56积蓄、储存

1、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名作动吹风   

3、后,名作动落后   4、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勇,形作名   6、撰动作名,才能   

1 译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 连下来,又有饥饿  

2 译文: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 事情呢?

3译文: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孓来推行了。"

4)译文: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

5)译文: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

6)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1)熟读课文整理并积累重要嘚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体味孔子及其弟子的神情风范了解孔子的礼治思想。

(1)熟读课文整理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囷句式。 

(2)体味孔子及其弟子的神情风范了解孔子的礼治思想。

三、课时安排:2课时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传说晚年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2、《论语》:一蔀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其门人及再传弟子辑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儒家思想的艏要经典后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叻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孔子一生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洎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本文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修身”。 孔子主張“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主张“以礼治国”。

自主学习: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