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思想政治理论和革命年代区别

&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1)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1)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教育  收入杨元石、黄道炫编的《中日战争共同研究之三·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的破坏,据当时的统计,“七·七”事变之前,“中国计有专科以上学校108所”,“抗战爆发仅一年内,沦陷区的高等学校遭到破坏者91所,占当时全国高等学校108所的85%,当时全国的中等学校仅有57万1800人,受战争影响不能上学者达50%”;“战时全国各级学校与教育人员直接间接损失总额国币32亿元,合美金九亿六千六百零二万三千四百九十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01页。  。日本侵略使中国的教育的布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三个大的板块:“大后方教育”,其中高校内迁达52所陈立夫:《成败之鉴》,台北:正中书局1994年版,第248页。,沦陷区教育和根据地教育。本文所称的“根据地教育”特指抗战阶段中共在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内所推行的教育方针及其实践。根据地的教育,在教育资源、人才、规模等方面,最为落后和匮乏,但是也最具本土性和创造性,其间产生的有关教育的一系列概念和措施,对1949年后中国的教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塑造了1949年后中国教育的性质和面貌,并由此影响了几代人的思维、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有关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教育,学界已有若干研究杨东平主撰:《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周谷平、袁玉华:《借鉴、融合与创新——抗日根据地教育模式探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但仍有待深入,本文将对根据地教育的类型、价值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干部教育是根据地教育的重中之重  根据地教育是在抗日战争的环境下,在过去中共瑞金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发展的,它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教育立足于抗日和革命的政治鼓动,特别面向根据地的知识分子和基层民众;二是在政治动员的同时,强力推动社会改革措施,注重对底层民众进行生产技能和生活知识的灌输;三是展开对中国文化的试验性改造。这三个特点体现在根据地的几种教育类型中。  根据地有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三种教育类型,使其区别于那时的国内任何教育类型:1
 [←]快捷键快捷键[→]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宋代的繁荣与文明呢?
吾国吾民最缺者,乃是踏踏实实把现居之屋裱糊起来。
能打破僵局的就是危险,是危险让他复活。
1人推荐/分享
周点击排行
同类作品排行
最新图书榜
 初入宫廷,武则天并不受宠,甚至前景堪忧。但她当时并没有急功近利献身上位,也没有
 公元1927年,这是充满血腥的一年。曾经和共产党人携手合作的蒋介石,他要独霸天
 他,在噩兆中出生,在睡梦中被抱进皇宫继承大统,贵为一国之君却处处受制;他,在太
连载: sohubook@原创: yuanchuang@书友会: sohubook@听书: 010-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_战争_革命与1910年代的_思想战_
下载积分:1888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3:12: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_战争_革命与1910年代的_思想战_.PDF
官方公共微信& 抗战胜利前后孙科政治态度的转变(4)
抗战胜利前后孙科政治态度的转变(4)
  反共已成为过时的东西。孙科指出,“英美现在已没有反共的宣传”,“反共老祖宗的意大利,现在亦已放弃反共,且有共产党加入政府”,孙科:《世界潮流和我们的作风》,《三民主义新中国》,第61、62页。“可是我们现在还是反共”,孙科质问道:“我们还有没有保持‘反共’、‘防共’的那种作风的必要?”“一面容共,一面反共,这不是矛盾吗?”孙科要求国民党“扫除反共心理”,他指出,“我们不能脱离世界”,“‘反共’不但违背世界的潮流,而且没有认清自己的环境”。孙科:《世界潮流和我们的作风》,《三民主义新中国》,第76页。孙科批评“主张对中国共产党非用武力不可”的论调,孙科:《怎样应付当前的困难问题》,《三民主义新中国》,第67页。他一方面强调“军队必须统一在国家系统之下”,孙科:《怎样应付当前的困难问题》,《三民主义新中国》,第71页。同时又指出“政治解决”的先决条件在于国民党放弃反共政策。孙科认为,“对共产党问题”应“以理智的判断求其解决”,而问题的关键,“只看我们同志间能否改变心理与作风”。孙科:《世界潮流和我们的作风》,《三民主义新中国》,第76页。  孙科对国民党反共政策的上述批评,并非表明他赞成中共的立场,他是站在维护国民党利益的立场,看待与共产党的关系。孙科主张与共产党改善关系,是基于如下几个重要因素。  孙科认为,随着第三国际的解散,中共“进行共产革命”的“国际背景”已不复存在,对其已不必“害怕”。而苏联则因为要在“一、二十年里复兴,发展国内事业”,“希望中国对他谅解,维持友好关系,亲睦善邻”,因此,中共“要进行共产革命”,不仅“英美资本主义国家一定不赞同,就是苏联也不许可”。孙科:《怎样应付当前的困难问题》,《三民主义新中国》第70、71、67页。孙科认为,与此紧密联系的还有中共对遵守三民主义所作的承诺,即“1937年共产党已经改变立场,公开宣言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原则”。孙科:《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前途》,《三民主义新中国》,第25页。他说,这个承诺表明,中共“已经显明地认定,使中国仿效苏联式的苏维埃化是不适宜的,而且是不能实现的”,孙科:《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前途》,《三民主义新中国》,第25页。“这种信念是经过与国民政府悠久的九年战争,企图夺取政权终于失败后,才产生出来的”。孙科断言,这些情况使“中国共产党非走上三民主义的路”,“所以我们对于中国共产党不要害怕,共产党不能消灭国民党”。孙科:《怎样应付当前的困难问题》,《三民主义新中国》第70、71、67页。
 [←]快捷键快捷键[→]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宋代的繁荣与文明呢?
吾国吾民最缺者,乃是踏踏实实把现居之屋裱糊起来。
能打破僵局的就是危险,是危险让他复活。
1人推荐/分享
周点击排行
同类作品排行
最新图书榜
 初入宫廷,武则天并不受宠,甚至前景堪忧。但她当时并没有急功近利献身上位,也没有
 公元1927年,这是充满血腥的一年。曾经和共产党人携手合作的蒋介石,他要独霸天
 他,在噩兆中出生,在睡梦中被抱进皇宫继承大统,贵为一国之君却处处受制;他,在太
连载: sohubook@原创: yuanchuang@书友会: sohubook@听书: 010-柏克与梁启超_革命年代的智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0.50
&&¥2.0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柏克与梁启超_革命年代的智者
南​京​大​学​闾​小​波​老​师​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政治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