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玩大毁童年游戏戏哪些已经消失原因是什么

70岁的老人小时候玩什么游戏_百度知道
70岁的老人小时候玩什么游戏
他们用泥巴做成小人然后打架
还有就是那个竹子上长得虫 用竹签插起来可以当现在的风扇
我问的我爷爷
——————心痛的终结为您解答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什么意思?没听明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些儿时游戏你玩过哪些?纪念我们忘却的童年。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有些地方??“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等等,但玩法是一样的,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训厣系牟雒妫苑降恼庹啪凸槟懔耍?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运动性:能锻炼孩子的腕力和臂力,由于经常甩胳膊,男孩子们甩纸的那只毛衣袖会越甩越长,无所谓,在胳膊上卷几下继?妗?&&&&
可操作性:材料低廉易得,用废纸、空烟盒都可以,而且不?艹〉叵拗疲灰皇堑靥壕托小K韵衷诘暮⒆右材芡妫还詈没蛔鸥觳餐妫萌昧街恍渥右谎ぁ?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到河边挑选指头大小的石子儿——白色晶莹剔透的那种最好,5粒,[也可做成小的沙包]大小相当,谁有这么一副石子儿,够叫小伙伴们羡慕的。如果没有的话,就用瓦片蘸水来磨。那时候真有闲功夫啊,居然能把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碎瓦片儿磨成齐齐整整的圆形。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个,再一次两个……&&&&
运动性:体力消耗不大,但眼神和脖子要随石子的抛上落下而动,脑子反应和手掌活动都要十分灵敏。最好选块较光滑的地面,手指不至于磨出老茧。而且打磨石子时,还能锻炼“铁杵磨成针”的耐性。&&&&
可操作性:材料易得,场地不受限,家里、教室、公园、小区院子随处可玩,女孩子们都可以试试。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娣ǎ貉∫桓窒甘手械哪竟鳎涯竟鹘爻?8~10厘米长,用刀把木棍一段削成锥形,整个锥体要对称、光滑,陀螺就做成了。再用布绳做一?醣拮樱貌忌仆勇荩蝗焕勇菥驮诘厣戏伤僮吮3滞勇菁绦欢嫌帽拮映榇颉4蠡镆黄鹜媸保髯园炎约旱耐勇菽贸隼矗饺艘蛔橛米约旱耐勇菖鲎捕苑降耐勇荩驳刮О堋?&&&&
运动性:练习手臂。&&&&
可操作性:制作时需要耐心,可以父子一起做。
老鹰捉小鸡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捉住的“小鸡”就“死”了,要等下次游戏开始,才能再上场。&&&&
运动性:这是一项奔跑强?冉洗蟮挠蜗罚髦纸巧家疵埽乇鹗?“小鸡”要保持不“掉链子”,否则就处于完全无保护状态。一场游戏下来,尖叫不断,笑得脸上肌肉疼,跑得筋疲力尽,摔倒爬起来喘口气还接着玩。&&&&
可操作性:只要是安全的空地,没有车来车往就能玩。而且不分年龄,成人小孩都可。
滚铁环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飧鎏咳鲎抛摺L匙右部梢曰怀梢桓窆骰虮鸬模灰芡谱盘?就行。大家排在操?∩希此龅每旃龅迷丁?&&&&
运动性:能锻炼平衡力,还要跑或快走??&&&&
可操作性:玩具制作简单,场地只要是平地就行。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限制?谝桓隹占淠冢然龃笤踩Γ蛟诮淌依铮桓鋈俗罚渌伺埽驮诳毂蛔返降慕艏惫赝罚砩虾俺?“木头”,然后就变成了“木头人”静止不动,必须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头人”才被解救恢复自由。如果被人追到,来不及喊“木头”,那就换你追其他人了。&&&&
运动性:跑步,玩伴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互相解救。&&&&
可操作性:单纯跑步太枯燥,玩“木头人”跑步那就有趣多了,而且不受场地限制。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
运动性:全身运动。当“瞎子”的人,还要充分用耳朵来判断,练习听力以及在黑暗中的行动能力。自古就有人玩,《红楼梦》大观园里就经常有玩此游戏的镜头。&&&&
可操作性:不受场地、人数限制,世世代代都能玩。
  ?尘芍甘骸铩铩铩铩?&&&&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运动性:跳房子的游戏可以训练眼、手、脚、躯体的平衡能力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如果左右腿交替运动,效果更好。&&&&
可操作度:必须在水泥地面上玩,用粉笔画“房子”。不过,现在的学校走廊、小区的水泥马路上能让孩子们用粉笔画“房子”吗?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有一句经典电影台词:我抽出裤腰带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肼妆鹊模秃帽炔纪尥拗谂⒆右谎N蘼叟┐寤故浅抢铮灰悄泻⒆樱蟾琶挥忻煌婀摹5庵侄饔Ω盟隳陀孟哑罚禄淮⒎且蛭婊盗耍且蛭幻皇樟恕<页っ皇展⒔淌γ皇展⒔值来舐枳槌傻恼旒┒右裁皇展贡槐茸约焊蟮暮⒆忧雷吖?梢运担堪训加邪づぷ岬难崾罚灿写蛩楣思也AА⒋蛩廊思腋胱印⒗夏讣Φ?“犯罪史”。然而孩子们往往是“属耗子的——撂爪就忘”,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继?妗?&&&&
运动性:这是一种射击类游戏,需要瞄准,具有极大的刺激性和需要高超的耐心和眼力。所以,最直接锻炼的就是眼神。同时,打弹弓时往往需要到处乱跑,野战、丛林战、碉堡战、地?勒蕉伎梢杂盟匀矶土逗苡泻么Α?&&&&
可操作性:这项游戏最难的并不是材料来源,而是其破坏性产生的后果。找一个大树杈子,去皮,把树杈削整齐,再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把自行车内胎剪成细长条捆在树杈子上,就成了弹弓,碎石子、橡皮泥、泥团都可以作为子弹。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净。玩的时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儿算输,轮到对方抽。抽出的归自己,最后看谁的棍多谁就赢。
  运动性:这项静态游戏对智力开发有益,可训练孩子的眼力、观察力、判断力、细心和耐心,或许还能启蒙他们的结构力学知识。此外,收集冰棒棍还很有环保意识,因为被人随意扔路边的冰棒棍几乎被孩子们捡干净了。&&&&
可操作性:其难度就在取材。以前的冰棒棍都是细细的、圆形竹棍,但现在已难得?患恕6壹页ひ膊环判暮⒆影崖繁呒窭吹谋艄髂米磐妗2还〔目梢愿牧迹?如用废旧竹筷削细抛光即可??
&折纸飞机。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玩的时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越械ヌ舳蓝罚部梢越屑逑钅浚越怕涞匚洹?&&&&
运动性:锻炼腿力和培养集体意识,而且规则明确、竞技性强,更因为具有安全性而得到了极大推广。&&&&
可操作性:男孩子都喜欢。
  怀旧指数:★★★★★&&&&
生命力:★★★★★&&&&
?硕甘骸铩铩铩铩?&&&&
  怀旧玩法:在奥运会体操项目里那叫“跳马”,孩子们叫“跳山羊”,当年普及率极高,几乎全中国的孩子都是高手。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再站直。&&&&
运动性:跑、跳、、爆发力、臂力以及落地时的平衡,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练。&&&&
可操作性:有块空地就能玩,人数不限,别怕摔跤。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把妈妈洗衣用的肥皂头用水化开,浓浓的,用小瓶装着,用细铁丝做个小圈,或用细竹杆或芦苇杆蘸着肥皂水吹泡泡,最喜欢站在楼上或高高的地方吹,比着看谁吹得大,肥皂泡在太阳下反射出童年的颜色,五光十色。&&&&
运动性:嘟着小嘴,可锻炼脸部肌肉。&&&&
可操作性:世世代代小朋
1跳皮筋&&&&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那时候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囊桓こさ钠そ罾矗そ畹幕ㄑ彩且惶滋椎模话慊苟寂渥磐ィ热?“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
运动性:这种游戏的运动量较大,跳、蹦的动作很多,双臂?惨呈瓢诙挂3稚硖迤胶狻L鹌そ畹呐⒍喟攵际橇樾愕模蛭U庋硕远嗍聿亩疾淮怼?&&&&
可操作度:这种游戏不受场地限制,找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不会磕着碰着就行。取材也简单,几十根扎头发的皮筋,或破旧汽车轮胎、自行车内胎等,这些现在都能随便找到,所以可以让现在的孩子传承下去??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玩者?辔泻ⅰT诘厣限?1~5个小洞,然后从起点将玻璃球滚向指定洞内,以最先完成规定洞数者赢。弹球有不同材质,最高档的是玻璃的,中间有彩色图案,低档的是铁的,最低档的是泥巴搓的,玩法基本雷同。高手玩家的准头很好,能手拿玻璃球几米之外击中地下的另一只玻璃球,甚至可以十米外一球进洞。
  运动性:玩游戏时都是在地上,或蹲或跪或趴,可以锻炼匍匐前进的技能,还可锻炼眼力和毅力。&&&&
可操作性:这种儿童版的“高尔夫”、“斯诺克”虽然简陋,但享受到的乐趣却不亚于这两项运动,找个平整的空地就能玩,家长别嫌孩子脏。
当一个个孩子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回首儿时,对童年的回忆,多半藏匿在他们关于游戏的记忆里。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童年并没有一个标准而清晰的模样,却多多少少打着时代的印记。物质匮乏的时候,孩子们玩得简单、单纯,追追打打就是一天。
改革开放之后,国门打开,中国与世界接轨,电脑、游戏机深入到中国家庭,数字化生存使得我们这个星球越来越形同一个村庄。孩子们不再拘囿于一个户外的童年,游戏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几代人的童年狂欢
倘若这部纪录片是按色彩来区分的,其中色彩最丰富饱满的应该是六七十年代生人的童年影像。尽管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生活尚在物质匮乏的阴影里,童年却并不因此而苍白无趣,相反,孩子们的天性大多在种类丰富的游戏里得到了释放和满足。
那时,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尚未开始。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孩子们对游戏的创造力和大胆的想象都并未受到额外的禁锢。他们很少单独行动,常常三五成群,自发地组织和开创一些有趣的游戏项目。用如今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带着乡土意味和野趣的追逐欢笑,似乎反而得益于那个年代的匮乏状态。
曾访问过身边几位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如今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而“童年游戏”几乎是个一提及就让他们目光熠熠生辉的词汇,无一例外,都有趣事糗事一箩筐。
那时的孩子们远在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的诱惑之外,不知“至尊汉堡”和哈根达斯为何物,更无法想象整日幽闭在家是何种感觉。男孩子们上山打麻雀,农田沟里抓虾,河边甩杆钓鱼,傍晚列队巡逻、带兵打仗,女孩们跳房子,跳皮筋,聚在一起研究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儿。
“我们用碎玻璃捡来当胶片,用毛笔在上面画各种图案,讲述各种情节。一到天黑,就拿出家里的手电筒,把画在玻璃上的图案照射到白墙上,模拟电影放映。制作的电影题材主要来自小人书,《水浒》、《三国》等等,观众还不少。”
“弯下身子,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食指刨去圆洞周围的灰尘,口中念念有词:‘地牯牛,地牯牛,请你出来吃酒酒,请你出来吃酒酒!’念着念着,一只只黄豆大小圆圆的小虫便仿佛很听使唤似的,呆头呆脑地从灰尘中爬了出来。”
“三五成群地一起去爬山,下河去捞螃蟹。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还上山刨人家挖完不要的红薯,到地里去烧来吃,好吃极了。”
这种快活而大胆的童年狂欢一直延续到了“80后”孩子们的身上,童年的游戏是这几代人记忆里欢快的间奏曲。
城市,失落的童年
在“80后”们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电视已然普及到了城市的家家户户,自制的小电影销声匿迹;印刷精美的“洋画”取代了烟盒,成了闲时消遣论输赢的游戏;群体游戏的种类和时间越来越少,孩子们把一半以上的时间留给了与电视和玩具的独处。
以至于很多“80后”在他们的童年记忆里,有多半时间想起的是当年的动画片主题曲、电视上和蔼可亲的儿童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或是当年的某类玩具。
事实上,电视是预示童年失落的开始。
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资讯和消费时代悄然降临。电视节目与2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更加丰富,尺度也愈加宽泛,无处不消费,无处不娱乐,也几乎能告知孩子们关于世界的一切表象。而在电视前长大的孩子,也理所当然地在懵懂中咀嚼并接受着成人世界的规则和秘密。
与此同时,孤独的童年伴随丰富的影像和资讯拉开了帷幕。
院落在住宅商业化的步伐里土崩瓦解。在如今的社会,人们在现实中逐渐相互疏离,家庭成了独立的小团体,生活也更加隔绝和私密。若干年前,邻里街坊之间互相走动的现象,在如今商业化的住宅小区已经越来越少见。
户外和群体游戏越来越少,甚至在有些孩子的生活里已经销声匿迹。孩子们往往在隔绝和孤单中打发着童年时光。
在父亲陈先生的描述里,上小学三年级的虎子生活轨迹很简单,每天4点半从学校回家后,吃完晚饭,就开始在客厅巨大的背投电视前看动画片,他已经独自看完了数十部动画片,无聊的时候还喜欢拿来反复观看。看到7点,回房间做作业。10点准时洗漱睡觉。陈先生无不自豪地告诉我:“他平时成绩很不错,尤其是数学。我告诉他,期末考试要是主课能都拿到A,过年就给他买个电脑。”
事实上,网络虚拟的游戏空间已经挤满了和虎子年龄相仿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起来,虎子已经慢了半拍。而此时,对于孩子们的网瘾是否属于精神疾病,也正引发着网络热议。
玩到天黑才回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没赶上电脑和网络,也没有机会领略美国大片,他们的童年多半在室外度过,经常是一帮孩子在外面疯跑,一天呼啦一下就过去了。说起弹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挑冰糕棍儿这些游戏,他们都有一肚子美好回忆。
廉价而简单的快乐
“我跟女儿最大的不同是,她们这代人的童年喜欢呆在家里,玩电脑,听MP3,而我们却是疯跑着在户外长大的。”39岁的陈列华,山东青岛人,上世纪70年代出生,当年她们那代人喜欢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过家家,每一样都玩得乐此不疲。
“直到现在,每天傍晚,我还是喜欢下楼跳绳,小时候,能跳很多花样,那时,课间或课后就是一个跳皮筋,一直能跳到‘大举’,所谓‘大举’,就是两个孩子用手把皮筋高高举过头顶,我们飞腿将它从空中勾下,后来,大家都有点腿长身子短,可能跟每天勾皮筋有关。”
在陈列华的记忆中,最有意思的是皮筋的来源,废自行车内胎铰成细长条,或者牛奶瓶上束瓶口的皮筋,攒多了,一圈一圈串起来正好可以跳。
那个年代还没有大周末,父母一周要工作6天,孩子周六也要上学,只有周日是“解放日”,可尽情玩到天黑。家里如果有老人,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微呼出啸声,角落里堆着大白菜,屋里没有暖气,烧饭也还没有煤气灶……孩子们独立或结伴出行,不需要接送。放学后,跳皮筋、扔沙包、跳房子,用粉笔在地上画上大方格,用护肤香脂盒做成“瓦儿”,大家开跳,将“瓦儿”趋至下一个格子,看谁不踩线最后占完整座“房子”。“房子”跳得好的同学,运动会上拿了跳远的名次,家长觉得这奖是玩出来的成果,回家后免不了要赏一支冰棍。
“每天这样跳,腿功自然练得好。常常是满头大汗,玩得几乎脱水,回家后拧开水龙头直接对饮,母亲说这样喝肚里容易生虫子,也顾不上太多,真渴啊。”陈列华说。
除了跳皮筋、跳房子,30多年前,城市大院里的男孩喜欢收藏烟盒,而女孩则是攒玻璃糖纸。当时,只有春节才能吃到杂拌儿糖,有的孩子还专门跑到印刷厂去捡废弃的糖纸。一张张五颜六色平整地夹在本里,闲时几个小伙伴一起欣赏并互换自己多余的,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在北京的大院里生活过十多年的王惠玲,童年在西城金奖大院8号度过。那时的功课并不很紧,下午放学后,几个女孩就在院里玩老鹰捉小鸡。其实,无非就是一个跑,老鹰永远要捉住最后一个,而鸡妈妈总是挡着道不让它捉到,闪避的功夫很快就练出来了。
那个年代,一般家庭都比较贫困,能保证吃好穿暖已是不易,给孩子买玩具几乎是天方夜谭。很多玩具就地取材由孩子亲手制作,这个过程本身便十分快乐。一把鸡毛、几条碎布、一根铁丝都可以做成玩具,于是就有了毽子、沙包、和铁环,这些简单的玩具,让那个年代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户外的童年
“小时候我们最爱的是夏天,从吃完晚饭开始集合,每天疯玩到被父母一个个连名带姓喊回家。我从来没有独处过,周围几个女孩都是小辫子,急了就互相抓辫子,抓得再痛,也不留短发。因为当时的偶像是李铁梅。”陈列华说。
那时一般家里都没有电视,条件稍好的会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闲聊是人们最基本的休闲方式。吃过晚饭,大人们拿着蒲扇坐在院门口山南海北胡侃,一大群孩子则出来捉迷藏,人人嗓门阔大,舍我能谁。
“那时的大院家家有一个小厨房,背后正好可以躲一个人,我们一般藏在那里,藏得次数多了,很容易便被找到,于是开始朝楼道钻,经常有父母出来乘凉,一开门喊一声,这孩子干嘛呢,很容易就暴露了。”陈列华回忆说。
农村的孩子,捉迷藏还有更好玩的花样。来自河南的王海涛老家在信阳农村,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是“八路军抓鬼子”。当年的电影多是抗战片,英雄是孩子心中的偶像。他们的道具是木头做的驳壳枪、木棍做的红缨枪,还要拴上红布条,条件好一点的,再安一个枪头,和真的红缨枪没什么两样。
两军对垒大多在晚饭后进行,以手心手背或“剪子包袱锤”决定谁当八路军和鬼子,场地多选在有隐蔽性的地方,比如生产队的粮仓、收粮食的场院等。那时的孩子都不愿当鬼子,人人向往八路军,“拿着手枪或红缨枪押着鬼子,他们举手投降,多威风啊!”某一天哪个孩子忽然有了一把塑料仿三八大盖的手枪,立刻被推为“司令”,简直是雄霸一方,神气坏了。
“那时没人呆在家里”,陈列华说。“如果某个小伙伴没来,一定是躺在床上在发烧。”只要大家能动,一定会聚在一起疯跑疯叫消耗能量。“童年的能量果然经得住耗,玩得累个半死,第二天又会活蹦乱跳。”
群体的童年
“一起玩的好处是,孩子们之间很容易相处,也很容易成为朋友。可是跳皮筋、跳房子等传统游戏,在社区已经很少看到了。”知春里街道干部赵冬梅说。“现在的孩子不怎么扎堆。”
“比如我们那时最喜欢的丢手绢游戏,要围很大一圈孩子。做丢手绢的那个人,通常有很大的成就感。被丢了手绢的孩子,要去徒劳地追一番,但也很幸福,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团拢成这样一个大集体。”赵冬梅说。
因有相对空阔的自然空间,让户外疯跑成为可能。孩子们的耐力、体质和灵敏度都能保持不错的状态。“那时男孩爬树是小菜一碟,俗称‘小皮猴’,蹭蹭几下就上去了。农村孩子更厉害,我从小跟奶奶在乡间长大,亲眼见过猴子般灵巧的男孩。现在的空间越来越逼仄,即使有树,孩子们也没有爬一下的冲动。”赵冬梅说。
虽然拥有宽敞明亮的楼房和舒适无比的家居,陈列华却十分怀念简单、热闹、互相帮助、好像一家人的大院生活。“那个年代虽然清贫,却有着浓浓的人情。”现在住在单元房里,邻里之间很少走动,院子里相对寂静了很多,孩子的笑声也变得含蓄起来。
虚拟时代:孤独的童年游戏
10岁的孙扬出神地盯着五光十色的电脑屏幕,手指熟练点击键盘鼠标,聚精会神操纵自己的游戏人物与敌人战斗。一场殊死搏杀之后,他松了口气,嘴角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说到自己的游戏方式,孙扬指指面前堆成一摞的复习资料。他说自己的寒假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上数学辅导班、学跆拳道、参加剑桥英语辅导……根本没有出去玩的时间,他最开心、最放松的就是能在休息间歇的时候玩一会儿网络游戏。
孙扬抱怨,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很少带他出去玩,经常把他一人反锁在家中。“从小我都是一个人玩,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打游戏机,我还有不少电动玩具,这些自己一个人就能玩。”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像孙扬一样,从小习惯独自在家,独自玩耍,独自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着自己的童年快乐。面对这些孤独沉浸在虚拟游戏中的孩子们,一场关于儿童游戏的变革已经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
游戏在虚拟世界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2.53亿人,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而在中国网民的庞大群体中,比重最大的是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30%,达到7600万人。在中国网民年龄结构中,18岁以下青少年为第二大网民年龄群体,占人数19.6%,而这个年龄段自2007年底至2008年6月的上网人数增幅达948万人,是上网人数增幅最快的人群之一。
这样的变化不止发生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于电子产品和电脑网络的依赖已经日益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不需要跟谁约好,随时想玩就可以玩,在游戏里你可以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而且游戏过关、决斗胜利时,让我感觉很爽。”
孙扬这样描述自己喜欢网络游戏的原因。
其实,虚拟世界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不只来自网络游戏,14岁的郭倩是班上的班长,从小接触电脑的她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小电脑专家,在网络上,她专门给班级同学设定了QQ群,还布置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班级家园。郭倩一边展示班级家园里同学们的照片和留言,一边介绍说,现在班上的同学几乎家里都有电脑,也都会上网。课余时间,班级的同学经常会来访问这个虚拟空间,这里没有老师也没有家长,大家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一起玩游戏,这个虚拟的小世界是班级同学聚会、谈心的游乐场。
而最让12岁的妞妞着迷的、同学中最流行的是“拓麻歌子”。这种诞生在日本,外形酷似鸡蛋的电子宠物现在已经开发到了第5代,并在全球范围掀起了虚拟宠物热潮。妞妞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照顾屏幕上那个闪动的虚拟宠物,密切关注它的喜怒哀乐,关照它的吃穿住行,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妞妞的妈妈张女士对女儿饲养这个虚拟伙伴表现得很无奈,“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里又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比起我们小时候,孤单多了。有时候看着她对着一个黑白屏幕上的虚拟宠物这么用心,我会觉得孩子挺可怜的。”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技为人类开创了现实世界之外的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画面绚丽、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电子类游戏代替了以往的现实的传统游戏形式,如今,儿童少年的休闲娱乐进入了全新的虚拟时代。
虚拟游戏的现实思考
传统形式儿童游戏的逐渐消逝,虚拟游戏不断充斥儿童生活,早已引起了众多学者和家长关注。专家认为电视、影像、电脑等多媒体电子产品促进了多样化信息传播,使如今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都没有今天的孩子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但同时,他们也表示随着虚拟游戏的流行,孤独、无助、任性、自我中心、缺乏基本的交往能力成为一种当今儿童中普遍存在的“时代病”。
随着住宅高层化、封闭化,传统社会淳朴的民风人情在大都市里渐渐销声匿迹,而同时,儿童的自然群体、儿童“院落文化”也逐渐不复存在。缺乏玩伴、社交圈过小、社会角色单一,使如今的孩子们失去了与伙伴一起游戏时的快乐。
17岁的高中生林鹏回忆说,自己小时候住在老城区的平房里,各家的门好像永远都是开着的,那时候附近的孩子经常呼三唤四地一起玩耍,男孩们常常玩打仗攻城,女孩儿则会聚在一起玩过家家和跳橡皮筋。但自从自己初中时搬进了楼房,各家之间的联系也就随着冷淡了,楼里的孩子很少来往,就算差不多大的孩子,也只是见面经过时点头打个招呼。
随着当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家长的教育心态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使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父母主动自觉地把家庭变成了学校,把自己变成了教师,用各种辅导班、才艺班塞满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
如今,数字化生存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谁也无法阻止游戏虚拟化的脚步,但如何使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无疑是社会各界应该共同面对的课题。
那些游戏对岸也有
甩陀螺、竹蜻蜓、踩高跷、打弹珠……这些据说阿公阿妈小时候在乡村生活时的童玩离我们很遥远了。”来自台湾宜兰县的陈洱通过网络聊起他童年的玩乐。“80后”的他正在大陆读研究生。
两岸传统游戏同源
据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张世宗研究,相传陀螺最早起源于宋朝,名为“千千”,为宫女玩的一种游戏。“陀螺”这个名词出现于明朝,已经普遍成为小朋友玩的一种游戏。如今的陀螺同样是中华民族民俗的技艺与童年游戏的代表之一。
来自桃源县的台商杨启峰对儿时的游戏记忆尤深:“那些童玩台湾也有。”他的童年基本在上世纪60年代,那个年代,台湾物质生活比较贫乏,那时父母根本没有多余钱为孩子买玩具,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男孩子用身边的竹子、木头做水枪与陀螺,女孩子便用布块做娃娃,拿废纸来折纸鹤、纸飞机。还有就是需要一块场地的群体游戏,如“老鹰抓小鸡”、“跳房子”等。“当然,后来我儿子就不玩这些了,他们有了塑料玩具、模型娃娃、电动遥控玩具、电动游戏……”杨启峰感慨道。
台北市大直地区有一家台湾玩具博物馆,里面收藏着许多早期童年玩具,包括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训练小孩平衡感的“鸡啄米”、逗婴儿的“小木偶”等。由于馆藏丰富,许多小学生的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参观,重温自己的儿时回忆,也让现代的儿童一起享受父母时代的游戏。
年近花甲的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谈起与年纪相差11岁的弟弟郭台成的深厚感情时说:“郭台成是我背着长大的,我常背着他去打弹珠,弹珠输光了,他还会帮我摸几颗回来,让我翻本。”弹珠是由玻璃材料制成,圆圆的,有透明、花纹、彩色的,约莫食指头大。“我小时候在庙会上还玩过弹珠台,不过是已经加工改造过的一种装置。”陈洱说,“至于其他传统童玩就没玩过。”父母他常给陈洱讲起上辈的活泼景象:目不转睛,奋力一掷,只为了使手中甩出的陀螺能强劲地旋转舞动。
与陈洱不同的是,大陆农村出生的“80后”对甩陀螺、滚铁环、玩弹珠、踢毽子等这些并不陌生。今年27岁的黄鑫不仅玩过这些游戏,还对其道具的制作方法了如指掌。他说,那时同村女孩子一般会“跳房子”、踢毽子等。
随着时代的演变与人类科技的创新,陀螺由最早的木制陀螺,演变成塑料陀螺。杨启峰说,其种类与玩法也随着时间渐渐多样化,从以前单人玩的陀螺,演变到两人、三人、甚至七八人都有,而且陀螺的重量由轻巧逐步到一两公斤不等。
“这样演变就不至于很快被社会淘汰。”
杨启峰介绍着,玩大陀螺的游戏创始于桃园县大溪镇的简武雄先生,当时因为看到了小朋友在玩陀螺,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于是就请朋友帮他打造一个5公斤的大陀螺。现今打“大陀螺”已经变成桃园大溪的特色之一了。
联机游戏让全球同步
在经济飞速发展继而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数十年里,台湾的小朋友已经拥有各种玩具,先是金属玩具、塑料玩具。回忆起童年,陈洱说,“国小时自己书包里总不离哥哥留给我的无铁金刚,而同龄女孩则对装扮芭比娃娃印象最深。”而电动遥控玩具和电动游戏已是后来上中学时玩的了。
《热血高校》是陈洱第一次在电子游戏机上玩的游戏。这款游戏一开始出现在1986年的电子游戏场,后来发展到红白机上并延伸出足球、篮球、躲避球等系列,成为街坊间的大热门。可以说是陈洱这一代人儿时的美好回忆。陈洱说:“直到上大学时,我偶尔还玩网络版的《热血高校》。其保留了原有的味道,藉此招揽像我这样喜爱热血系列的玩家。”
在陈洱记忆中,中学时“音速小子I”
刚面世,他就玩上了瘾。“后来其第二代速度之快、跨度之高,常常让我张大了嘴巴。真是玩得不亦乐乎。”前几年,“音速小子”10周年版刚出来时,他还特意买了放回家,“留着收藏”。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陈洱还时不时与大陆同学联机玩游戏。较早玩的便是《炎龙骑士团2》和《地理宝藏》。
女孩对于装扮芭比娃娃的兴趣,丝毫不亚于陈洱对电子游戏的迷恋。网名叫大头与小涵的年轻夫妇,曾经便是这么一个娃娃迷。他们经营着桃园市一家以娃娃为主题的复合式餐厅。开这家娃娃主题餐厅的小涵一方面为圆自己重返纯真年代的梦,也有心推动玩娃休闲风潮,小夫妻甚至自掏腰包举办改娃比赛。
小时候缺少各种玩具的黄鑫高中时对电子游戏异常迷恋,这与同龄的陈洱一样。“高一时,还经常跷课跑街边的游戏厅打‘三国志’。”黄鑫笑了笑,“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在节假休息日,还常玩网络游戏。”他说,大的网络游戏往往有朋友合作更有意思,比如《魔兽世界》等。
杨启峰担心,在富裕的环境中,电动玩具、网络游戏掳掠了E世代孩子们的心,以往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乐的温馨画面,逐渐成为一个看似容易却很难达成的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毁童年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