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搬迁路线及职业发展路线

海南日报数字报刊
023版:海之南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杨氏迁琼多才俊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 耿
图\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杨氏迁琼始祖之一的杨时
  杨氏后人杨文林收藏的杨氏族谱。
  杨氏族谱
    据十年前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杨姓在李、王、张、刘、陈之后,为中国第六大姓,人口八千多万,估计现已过亿。历代杨氏迁琼后,瓜瓞蔓延,才俊辈出,明清两代就出了不少举人和进士,其中进士就有四人。杨氏过琼先祖至少有十三位之多,他们很有可能都是宋代理学大儒杨时的后裔。今天,杨时在海南的后裔超过十万之众。  11月初,海南日报记者到海口市灵山镇儒杨村采访时,年近七旬的村民杨文林展示了一部重修于1980年的“琼山新坡”《杨氏族谱》,堂号为“道南堂”。  谱序作者杨时是宋代上承二程(程颢、程颐兄弟),下启朱熹的理学大儒,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有一次他和同门的游酢去拜访老师程颐,不料程颐正在打盹,于是二人侍立屋外,待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之深。杨时尊师重道,恭敬受教的故事,留下千古佳话,成语“程门立雪”正是由此而来。  杨家四世三公&&“东京巨族”  杨时撰写谱序是在1130年,朝代已进入南宋,当时他随宋高宗赵构南下杭州,并在5年后逝去。无独有偶的是,在杨文林收藏的族谱中,还有一篇《杨氏宗谱引》,也简述了杨氏的家族渊源,作者正是那位跟杨时一起“程门立雪”的游酢,撰写时间是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  据该谱记载,中华杨氏原本姓“姬”,春秋战国时期,周武王姬发的一位后人被封在晋地(今山西洪洞县),采食于“杨国”,后代以国为姓,相传华夏第一个姓杨的人是“杨杼”。但由于兵荒马乱,宗族之间长期失去联络,家族谱系不能考查。西汉时,有位名叫杨得意的人为汉武帝掌管猎狗(即“狗监”),他还向武帝举荐了司马相如,是一位深受皇帝信任,在朝中极有话语权的人物。  从此,杨氏后人修谱时便以杨得意为杨姓始祖。但是,从汉代到宋代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家族谱牒散佚和失传的情况在所难免,就连杨时都在谱序中写到:自己是在当了“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之后,才有机会在“秘书馆”读到40余卷家谱,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杨得意的十世孙杨震,字伯起,在东汉安帝时担任太尉,是一位出了名的清官,他提拔了一位姓王的人为县令后,对方为了答谢,夜间备上十斤黄金拜会他,并说只有“你知我知”。不料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于是得了一个“四知先生”的美誉。如今,杨姓宗族有一堂号为“四知堂”,便是取意于此。  杨震学识渊博,弟子众多,又因他是陕西华阴人,所以时人称他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也称其为“关西夫子”。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也是太尉,整个家族“四世三公”,是当时的“东京巨族”,更被皇帝赐予“清白世家”之称。  杨得意的二十四世孙、即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唐代时,杨得意有一位名叫杨荣的后人,从江西到福建西镛州(后来的南剑州、今天的将乐县)出任司马,落籍闽地,血脉传至第五代杨时的时候,已是北宋年间。杨时生于1053年,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第,却不去当官,而是先后从学于程颢、程颐,被推为“程学正宗”。有一年,杨时归闽,程颢目送他时感叹道:“吾道南矣!”(我的道学思想南移了!)儒杨村族谱所用的“道南堂”,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宋代理学大儒后裔  在查找杨氏族谱资料过程中,记者有幸认识了几位江南、岭南和海南本地的杨时后人,得知杨氏过琼先祖至少有13位之多,他们很有可能都是宋代理学大儒杨时的后裔。  2008年,文昌市龟山福利会(“龟山”是杨时的号)成立,杨来清是福利会的会长。自称其祖杨伯杰是杨时的十世孙,元代元贞二年(1296)入琼;另一位74岁的文昌老人杨昭发则称,他的迁琼始祖杨仲奎,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与弟弟杨仲智、杨仲贤一起入琼经商,至今已繁衍了32代。  杨冠雄,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原副厅长、旅游地理学专家,琼海人。他告诉记者:“元代至正十年(1350),我的祖先杨乃文是广州市舶司的提举使,5年后,不知出于何故,带着儿子杨跻来到海南,在今天的琼海博鳌上岸。此后隐名埋姓,自己当了10多年的乞丐,却让儿子到外地谋生。明代洪武二年(1369),杨跻回家探望父亲,53岁的杨乃文在草寮中已故多日,于是就地葬了父亲。”现在,博鳌镇附近还有一座“杨乃文墓”。  元代至正年间(),杨时的十四世孙杨观从福建来到海南,初任万安知军,继任琼郡安抚使,然后落户琼山,成为杨氏的又一位迁琼祖,海口新坡、灵山一带就有其后代。  此外,明清时期,也有杨氏宗亲从内地迁居万宁南门和三亚林旺一带,并有族谱记载家族繁衍信息。这么多的过琼始祖,他们之间到底有无关联?  杨昭发说:“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府城读书时,曾经在琼台书院前方的道前路,看到一座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的‘杨时公祠’,是当时在琼岛杨氏13个支派共同捐钱修建的。由此可见,杨氏过琼公至少有13人,而且他们的后代都自认为是杨时的血脉。”  已经退休的国家航天部高级工程师杨凯,江苏无锡人,现居海口。他称自己是杨时的二十八代孙,因为杨时曾在无锡任职,离开时次子杨迥留下,入籍江南,杨凯是杨迥后人。  杨允声,原籍广东高州,在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工作30余年,能讲一口流利的海南话。杨允声是杨时的二十九世孙,为杨时四子杨适所传,其三十六世祖杨云岫在唐代时曾任潮州太守,岭南杨氏多为其后。杨云岫卸任后定居梅州,三子杨思聪是状元出身,梅州至今尚有纪念他的“状元桥”。  原来,杨时生有五子,分别是杨迪、杨迥、杨遹、杨适和杨造。杨凯和杨允声觉得,由于谱牒不全,尤其是辈分不明,使得海南杨氏世系相对混乱,重修族谱就显得非常必要。  琼州才俊  据10年前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杨姓在李、王、张、刘、陈之后,为中国第六大姓,人口8000多万,估计现已过亿。历代杨氏迁琼后,瓜瓞蔓延,才俊辈出,明清两代就出了不少举人和进士,其中进士就有4人。  明代嘉靖二年(1523),海南琼山人杨恺考中进士,曾官至南京户部郎中主事,后无心官场,告老还乡,被尊为“乡贤”。杨恺于嘉靖十九年重修过族谱,并在序文中称自己是杨观的七世孙。  清代乾隆六年,万州后郎村(今万宁万城镇后郎村)年仅20岁的杨景山考取了举人,22年后又中了进士,被朝廷派到江西崇义县担任知县,任上重视教育和抚恤工作,故而深受士民爱戴。杨景山离任时,为他送行的人群长达30余里。杨景山平生不爱资财,不为子孙留产业,却曾捐资修葺县里的学宫,建造书院。他十分好学,到老手不释卷。  杨家冕,会同县太平都白银村(今属琼海市福田镇)人,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参加恩科会试,名登进士榜,被授以文林郎、内阁中书等职;他为官清廉,后改授广东惠州府教授,学问渊深,生员折服。杨家冕任满还乡后,于咸丰三年(1853)到琼台书院任教,可惜当年他便病故。乡人曾为他立了一座“进士第”牌坊,“文革”期间牌坊被推倒,刻有“进士第”的石匾仍为其后人收藏。据琼海福田的《杨氏宗谱》记载,杨家冕是杨乃文的十六世孙。  道光二十七年(1847),家住府城福地街的杨文熙也中了进士,曾在云南的呈贡和峨山等县当县令。  此外,民国时期的杨善集()是杨乃文的十九世孙,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任共青团广州地区书记,广东区委书记等职。1926年9月,他组织琼崖革命武装起义,在指挥椰子寨战斗中牺牲。杨善集是中共琼崖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缔造者。&    (本文写作参考了《杨时集》、福建《芷溪杨氏族谱》、《杨时故里考证》、《中华杨氏通谱》、《海南进士传略》、本岛《杨氏族谱》等多部)&
海南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 发行部:9 广告部:8 [] []霞侣祖破丽山风水的传说
&&&&& 明朝年间,丽山山脚下早已住着一陈姓的村庄,就是丽山村。霞侣祖率宗族及随从东莞迁徙到瑚琳,初居竹马垌村,但由于近邻丽山村,常受其欺负。老一辈的人传下的话说,当时在竹马垌村居住时,每当杨族“做众”,是不敢打锣领丁肉的,甚至杀猪“做众”连猪肠屎都还未列干净,就赶快分了,因为丽山村人要过来抢猪肉啊!
霞侣祖早就探知丽山东南面五里外叫瑚琳的地方是一块阳宅风水宝地(就是现在的瑚琳杨氏大宗),但恐防日后不能长久安居乐业,因丽山村得到丽山的灵气,迟早会出王。现在是上元二运虽未能出王,但到了下元八运其王必定出,那时瑚琳将会成为他们的猎场,欲求安居瑚琳就要破丽山风水。丽山风景秀丽,山上没有什么石头,只有一些植被,前面有一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山清水秀。如要破其风水即要在山背后挖断其龙脉,但这项工程不易做到,除非是丽山村人自己动手。于是霞侣祖想出了妙计,编了一句童谣:“丽山前塘后塘,必定出王!”仿佛无意(其实是故意的)唱给丽山村
杨氏徙居线路:
1.杨时的16世裔孙杨大章的后人从福建省漳州市的诏安县徙居广东省潮州市。
迁徙路线为: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漳州市平和县→诏安县→广东省潮州市;
各地始迁祖为:杨时→杨适→→杨岳→杨宰子→杨大章→杨大章裔孙;
2.杨时的3世裔孙杨岚的后人从福建省莆田市徙居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
迁徙路线为: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莆田市→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
各地始迁祖为;杨时→杨适→杨岚→杨岚裔孙;
3.&&杨时的16世裔孙杨大文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徙居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
迁徙路线为: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漳州市平和县→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
各地始迁祖为:杨时→杨适→杨岳→杨宰子→杨大文;
4.&&杨时的3世裔孙杨岚的后人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徙居汕头市和南澳县。
迁徙路线为;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莆田市→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汕头市潮阳区、南澳县;
各地始迁祖为&:杨时→杨适→杨岚→杨岚裔孙;
5.杨时的3世裔孙杨岚的后人从广东省的潮州市潮安县徙居揭阳市和揭西县、惠来县。
迁徙路线为;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莆田市→
&&&&&&&&&&&&&&&&&&&&&&&&&&&&&&&&&&&&&&&&
古韵飘香的杨氏大宗
&&&&&&&&&&&&&&&&&&&&&&&&&&&&&&&&&
粤西地区 杨姓关系 (部分)
[瑚琳杨 塘缀]
第1支,公元1537年,逃难入吴川的有来自福建的杨龟山后人杨道常、杨道福、杨道丑、杨道通的几个支系,但以杨道常的曾孙辈杨霞侣这支人发展最
快。472年过去了,吴川杨姓总人口约为8.5万人,其中属瑚琳杨霞侣后人的就占了六成。吴川的板桥、塘缀地区杨姓最多,有“塘缀三大姓、杨、林、李,板
桥三大姓,杨、龙、易”之说。由上述杨姓发展到吴川、化州、廉江、遂溪、雷州等地的村庄有190座,在吴川的杨姓村庄不下100座。瑚琳杨霞侣飨祠“杨氏
大宗”始建于明代,座落于吴、化之交的瑚岗。地理龙穴称“渴虎饮泉”,兆世代书香,文魁武尉。果然,明清时期产生了秀、廪、贡、举功名百人,武有两广军区
司令杨彪。现有硕士多名,有湖南郴州军区司令杨亚海、南宁军区参谋长杨观胜等数名将军,产生了2008年广东省高考状元杨开。这一支杨姓称“瑚琳杨”。
覃巴]第2支:杨龟山有后人散居到福建漳州,他的第18代孙杨永久2兄弟于公元1580年经商到了广东,知悉有宗亲在东莞居住,便寻到大岭山,在附近的一个岭上
落脚,把自己住的岭叫“杨公岭”。不久,这两
湖琳杨氏迁徙路线
&&& 杨、黄、刘、叶等这些家族多数是连续十几代的世交或姻亲。迁徙的主要路线如下:
&&& 宋朝中叶,黄姓及其外侄(妻子的侄子)刘姓、叶姓从闽南莆田到闽北将乐谋生,定居闽江边的上龟潭村。
我国的杨姓家族,无不以「弘农」为傲,以「四知」为荣。台湾所有的杨家子弟,也一向秉承了这项相沿柑袭了两千多个年头的传统。&   「弘农」,是杨姓家族的大郡望,具有双层深远的意义:在地缘方面,代表了当初培育他们成长的地方。那远在我国中原地区的河南、陕西一带,在血缘方面,则说明了他们是姬周王室的后裔,一脉相承自三千多年前的圣君周文王,当然更是民族共同始祖黄帝的嫡传子孙。&   所谓「弘农」,是汉代的一个郡名,范围包括现在河甫省洛阳、嵩、内乡等县以西,至陕西省商县以东之
瑚琳新村美景
一脉相承居瑚岗,二边分清三四房。
五帝恩泽俊杰多,六畜欢腾百业旺。
七星塘畔景色秀,八景霁月小溪旁。
九洲频传写佳绩,十分值得后辈狂。
注:瑚琳新村是瑚琳杨氏发源地之一,吾祖霞侣携家眷、亲戚、从人三百多人从东莞迁移瑚琳,初居竹马垌,后居旧村,三子、四子居新村,是旧村、新村得名之故。“高岗耸北,学舍环南 新村霁月,旧嶂明霞 河桥浴日,石笏朝天、朝浦仙骅、三松叠翠”是谓瑚琳八景,其中新村霁月正是瑚琳新村也。七星塘为环绕瑚琳新村的七丘鱼塘,像七星伴月。五帝指五帝庙,是为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之庙宇。
瑚琳楊氏上阁洞溯源序
&&&&&&&&&&
回溯楊氏发源远祖黄帝(姓姬又姓公孙)轩辕氏,平治蚩尤,即位称帝,有开物成务之道,以忠厚开国具备之思恩。到周成王诵元年(公元一一一年)丙戍以洛阳为东都,遂封叔虞于唐(太原北),旋迁晋水边改称晋侯,俟后子孙次遞受封疆土渐擴。故在山西省洪洞翼城一带均有楊姓子孙居住,故有楊国楊邑
楊城 楊家谷等村邑之称谓。在後子孙繁衍,帝王世袭,传统将相,散发全国各地为宦(一世到四十世俱居山西 江西
江苏河南各省)。到东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三二一年),四十三世祖楊章公授封于陕西华阴,父子任左右将军(古代卷六十四页载秦惠文王十三年受封。大事年表载公元前三二五年秦惠文王称王),直到汉朝五十三世祖楊震公仍居华阴。唐朝亚洲时报 - View Main
Tuesday, January 19, 2016
《2020年亚庇地方发展大蓝图》草案回响(20)
丹容海滨必须永远保留沙巴酒店协会及沙导游协会挺身而出 异口同声反对丹容亚路生态发展计划 
(本报讯)沙巴酒店协会及沙巴导游协会昨日也挺身而出,异口同声表示反对《二零二零年亚庇地方大蓝图》草案中的丹容亚路生态发展计划,乃至将丹容亚路海滨私有化。
沙巴酒店协会主席曾庆国表示,沙巴还有很多土地足于发展酒店,兴建酒店不足于构成推行该计划的借口,「丹容亚路必须被永远保留。」
他强调本身绝非为了反对而反对、亦不反对发展,但事情要从多个角度来看,「亚庇周边还有很多空地可以发展酒店业,丹容亚路海滩一定要保留给公眾和下一代。
他是在亚庇接受记者访问有关该会对丹容亚路生态发展计划的看法时如此表示。
曾庆国表示,政府领袖以沙巴酒店客房不足为发展丹容亚路海边的籍口,但事实上,酒店业是个有「有起有落」的行业,例如目前就是旅游淡季,平均每间酒店的客户减少二成,一些偏远的五星酒店,现今房价才收两百元。
他说:「为甚麽要集中于亚庇区和丹容亚路兴建酒店?这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堵车、物流和环境问题……丹容亚路海边一带的空地都被前朝政府规划为旅游休闲地, 唯迄今未见有发展,却要被现今政府转变来兴建酒店和填海。
「每个人都知道丹容亚路海边是怎样的一番风貎,我们要保留它的原始自然风味,以免我们的下一代质问我们:『丹容亚路海边去了那里?』,我们就回答不出来……政府高官不能为所欲为,他们要做什麽,还要问过人民。」
曾庆国指出,新加坡、香港等都是很注重城市规划,亦也面对空间狭小的问题,「难道就把休闲地都全部转做酒店?丹容亚路海边一旦消失,亚庇人还有海边吗?游客来沙巴,难道不要看到风景优美的沙滩,而只要住在酒店吗?」
他说:「菲立甫公园周边一旦被填海,这个公园的风貎还存在吗?」
他说,旅游业是个讲究多方面的行业,要增加沙巴的游客人次,要增加班机、要有足够的导游、旅巴和景点区环保等,不是突然兴建一大堆酒店等著游客来那麽简单。
●沙巴导游协会主席梁玉婉表示,真正参与沙巴旅游业者都不会赞成丹容亚路海边的风貎被改头换面,因为丹容亚路填海计划只会让酒店集团得益。
她表示,若强行把丹容亚路发展而改变了她原有的风味,最终一般旅游业者不会从中获益,反而只有大集团得益。
她说:「我认为,丹容亚路海边是属于人民的,那里的树林有逾廿种鸟类,如果政府去大事改变那里的环境,这些鸟类栖息地将被破坏,这是不能被接受的。」
她表示,虽然当局如今口口声声表示,发展后公眾依然可自由进出海边,但公眾经有前车之鉴,往昔公眾可自由到海边小摊子购买花生、甘蔗水或散散步,现在一进去就要收泊车费,民眾投诉,当局充耳不闻。
王鸿俊:过于草率不透明抗议期应延长三个月 
(本报讯)沙巴民主行动党组织秘书兼里卡士区州议员王鸿俊昨日直斥《二零二零年亚庇地方发展大蓝图》草案过于草率,因此,他表示强烈反对该草案。
他疾呼州政府将该大蓝图抗议期延长多三个月,因为该草案许多细节都未被透露出来,亚庇市政厅不透明。
他说:「在我们研究之后,发现很多地区划都很笼统,例如丹容亚路第二及第三海边的填海区都被归纳为『酒店及度假村区』,但当中详细的用途规划如是否有海边或公共空地等,则不得而知。
市政厅做法不透明
「市政厅应该披露详细的规划情形,若说这个那个都不能透露,何必还要公眾谘询?徒然让人民感到混淆……亚庇市政厅的做法极不透明,人民对市政厅失去信心,丝绸港湾就是一个真实例子。」
王鸿俊是前往市政厅进一步查询该草案后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这麽表示。
他指出,市政厅年前公布该大蓝图第一版草案时,公眾抗议期就长达四个月,但如今第二版则缩短到十个工作天,委实难以令人接受。
他建议市政厅针对亚庇地方发展大蓝图召开座谈会,让公眾自由发问,若市政厅真的认为这是个好计划,就要勇于面对公眾的质疑并加以捍卫。
无论如何,王鸿俊强调,他本身并不是反对发展,事实上外国如澳洲墨尔本也有成功的人造沙滩,迄今是著名的国际旅游景点,他亦非环境专家,惟他坚持任何影响公眾的计划,公眾谘询是必要的。
他也指出,在新的草案中,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去年大选前亲自前来主持动土,位于斯里甘拜园八八市场附近的廉价屋计划的所在地点,还是被规划为「运动休闲地」,当局并未将之改为住宅地,这点当局要加以澄清。
马场成为「混合用途」
他说,至于沙巴皇家马会赛马场的空地,第一版草案中列为「公园」用途,之后变成机场的一部份,但最新的草案中却成为「混合用途」,即可能让某公司用来兴建四层楼大厦计划;由于该土地正好位于飞机起落路线,为了防范日后酿成意外,他会反对到底。
王鸿俊指出,在第一版草案中,里卡士区有几个「池塘区」,是用作防范水灾用途,但在最新的草案中,最少有五个「池塘区」不见纵影,都变成位宅区,这会导至里卡士区日后面对更严重的水灾问题。
他说:「里卡士区现在面对的问题包括堵车、水供、排污和水灾,倘若当局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要再过度发展这个地方。」
杨德利:亚庇中央巴刹土地改为『商业用途』于墨斋须出来交待
(本报讯)沙巴进步党主席拿督杨德利昨日直指《二零二零年亚庇地方发展大蓝图》包括「土地大攫夺」问题,因此,州政府必须展延实施该大蓝图,以谘询公眾并纠正问题后方能定案。
他指出,该大蓝图影响的不只是目前公眾焦点所在的丹容亚路海滨,也牵涉到亚庇的其他地区的多项问题,「这个大蓝图影响太深远,不能明日结束抗议期。」
他说:「我们在详阅该大蓝图后,发现除了丹容亚路海边敏感地带外,还有很多公共土地如亚庇中央巴刹和下南南、孟加达一带的传统甘邦等之土地用途都被静悄悄更改,令人怀疑是否有隐藏的议程。
「自英殖民地时代以来亚庇中央巴刹土地用途均是『公共用途』,如今却在该大蓝图下改为『商业用途』,这是否意谓著巴刹要搬呢?
「我们于两年前就提出这个质询,当时的亚庇亚庇区州议员兼副首席部长拿督于墨斋曾说过不会搬迁亚庇中央巴刹,但现今改去『商业用途』,拿督于墨斋得出来交待。」
杨德利是在进步党秘书长拿督杨伟光等人陪同下,前往亚庇市政厅进一步查询该草案后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这麽表示。
他表示,下南南和孟加达的巴夭传统甘邦也受该大蓝图影响,包括在甘邦兰巴央,都由甘邦区变成商业区和商业住宅区,这会很直接的「土地攫夺」行动。
他也说,进步党领袖于去年九月就举行抗议活动反对将丹容亚路海滨私有化,因此于本月五日遭警方传召问话。
杨氏表示,州政府此次设公眾抗议期,因为这是沿袭英殖民时代留下的法律,任何的土地规划都要有公眾谘询,但他我希望州政府不要把这项谘询视为「做戏」,而是要真正地聆听民意,亚庇才能发展为好城市。
他表示,一九九七年他担任首长时,本来要在里卡士中华学校后面五英亩树林要开辟为青年之友球场,但在开工之前,发现那块树林是很多鸟类的栖息地,包括有鸟窝及鸟蛋等,当下决定把该计划取消。
他说:「我们当时就重新研究土地用途,以致创立了飞鸟保护公园,证明政府的发展计划是可以更改的。」
杨爱华:我们并无偷偷摸摸保证中央巴刹绝不搬迁
(本报讯)首席部长助理部长拿督杨爱华昨日指出,指在《二零二零年亚庇地方大蓝图》下将丹容亚路海滨私有化及进行填海计划乃言之过早,惟他保证亚庇中央巴刹绝不加以搬迁。
负责市政厅事务的他在强调州政府绝对透明化拟定该大蓝图时指出,所指的「发展丹容亚路海滨」乃属未知数,只是在大蓝图下,有关海滨被列为旅游区而已。他指出,即使日后或有关方面献议发展该处时,亚庇市政厅亦会向外公布并接受公眾谘询,况且任何的发展计划,至少都会被保留十巴仙作为露天用途。」
杨爱华也是丹容亚路区州议员,他是在市政厅举行的记者会上这麽表示。他指出,市政厅目前尚未接获任何一方提呈发展丹容亚路海滨的图仄。
无论如何,他说,基于公眾利益,政府可以阻止私人的商业发展,例如牛前的里卡士湾和丝绸港湾毗邻发展计划,都被州政府加以阻止。
他指出,落实任何一项发展计划都需通过系列程序,包括环境冲击评估报告后再经由沙巴城市策划局、中央局,再交由州政府批准。
杨爱华指出,目前有关计划只处于蓝图阶段,故市政厅在搜集意见后再向外公布,以寻求公眾的意见和反馈,「公眾无需感到担忧。」
他说:「我们绝无偷偷摸摸,自去年提出第一版草案出炉和搜集意见后,我们在综合有关的建设性意见后,这次第二度向公眾展示……这证明政府是以透明化程序行事,难道这还不算透明?」
因此,他呼吁反对党以上述计划做为政治宣传工具,「每个城市都有其特色,不要以为出国后就拿国外的城市来比较,因为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
丹容亚路是旅游区
杨爱华也认为在现阶段,丹容亚路地区应发展成旅游区,「发展旅业是没有错的错,丹容亚路目前就已是一个旅游区。」
在回答一项问题时,杨爱华表示,亚庇中央巴刹地段仍属政府用途,「我们要将之维持原状。」
无论如何,他说,州政府已在和生园、达迈、丽都及甘拜园等都设有菜市场,就是为了方便人民,而不要将巴刹活动集中在亚庇市中心。
●在回答另一项问题时,杨爱华表示,市政厅无意展延今日(星期四)结束的该大蓝图抗议期。
无论如何,他表示,如果公眾真的提出建设性意见,纵然是逾期提出意见,市政厅还会加以接受,「毕竟接下来市政厅本身开会讨论及交予中央局处理还有一段时间」。
/《2020年亚庇地方发展大蓝图》草案回响(20)
Copyright & 亚洲时报 2016  说起湖南杨氏,你会想到谁?杨昌济、杨度,还是杨世焯?8月31日,湖南图书馆,一场汇集湖南杨氏家谱、信札、书画的综合文献展正式对外开放。透过其间展出的126部馆藏杨氏家谱能够发现,湖南杨氏之中,66%从江西迁入,而省内大部分杨氏分布在永州、邵阳、怀化和郴州。
  对于很多人而言,杨昌济是其最熟悉的湖南杨氏成员。这位近代著名教育家,不仅对毛泽东思想学识影响深远,还是革命烈士杨开慧的父亲。但你或许并不知道,杨昌济所在的杨氏分支,被称作&长沙蒲塘杨氏&。
  据本次综合文献展策展人刘微介绍,长沙蒲塘杨氏的始祖是文斌公,字应雷,明永乐初年由江西吉安随父诚泗公宦游来湘,开基于长沙县尊阳乡蒲塘。资料记载,文斌季子安全,递传至杨平祥,生杨昌运、杨昌济、杨昌恺。
  &由此可见,杨昌济是在杨应雷迁入长沙之后的第三代,后来成为湖南大学教授。&据刘微介绍,杨昌济的后人分布在蒲塘、涧山、拔茅田及平江西乡之小洞、华洋山等地。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7000余人。
  目前,湖南图书馆藏杨氏家谱多大126部。从这些谱牒资料和调查表格统计,湖南共有251支杨氏家族,其中来自江西有150支,占到了66%;在来自江西的150支中,吉安的有78支,宜春的有37支,这两个地区的占到了江西迁湘家族的77%,江西其他地方的仅有35支。
  &迁湘的原因,大致有避乱、宦游、奉令征剿、垦殖、经商、投靠亲友、人口过繁、谋生等多种原因。&刘微说,在说明了迁湘原因的65支杨氏家族中,因避乱来湘的有14支,宦游的25支,奉令征剿的5支,垦殖的5支,经商的3支,其余的或缘于谋生,或投亲或慕山水之秀,或人口过繁等原因。
  据统计,杨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3.19%,总人口约在4000万,杨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到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杨姓在湖南人口超过200万,在姓氏排名中位居第八位,人口主要分布在湖南西部、中部和北部,以永州、邵阳、怀化和郴州为最多。
关键字推荐
潇湘晨报APP
新闻 广告 发行
24小时热线 96360
ICP备案号:湘ICP备号-2
湖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湘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31号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97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发展路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