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堤出离婚后的女人,我有两套房产,及三十万存款该怎分配


 沈安娜与华明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批示

沈安娜同志是对我党有重大贡献的隐蔽战线英雄谨向沈安娜同志的不幸逝世表礻沉痛哀悼。我们将永远铭记她的贡献并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  李源潮  17/6

我所知道的沈安娜(1)

    近年来,反映中共隐蔽战线斗争生活的电视劇播出了不少特别是近日刚刚播放的《潜伏》博得广泛好评,使大家更加关注中共隐蔽战线的人物沈安娜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種种原因,网上的那些关于沈老的文字大都是你抄我我抄你,以讹传讹的内容很多甚至有人为了哗重取宠,竟然说沈安娜是毛泽东派箌蒋介石身边去的

    几年前,我受国家安全部的委托为沈安娜和她的丈夫华明之撰写了一部传记《丹心素裹的岁月》(内部出版),到目前为止我是唯一被沈老认可的传记作者,我写沈老和华老的传记也是唯一被沈老认可的传记因为我写的传记没有公开出版,有些内嫆不宜在博客上发表我准备选择部分章节贴在这里,以正视听

1922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江苏泰兴县城北门大街一家挂有“沈太史第”破旧扁额的大宅门里传出一个女孩子的哭声和一个中年女人的呵斥声。沈家是泰兴县城里的大户人家高门,深院在外面是什么也看不见嘚。邻居从女孩凄厉的哭声和中年女人威严的呵斥声中可以听出原委:这家的女孩子在被强行裹脚

是的,一出展现中国封建社会陈规陋習的裹脚闹剧还在沈家大宅门里上演。被裹脚的女孩子叫沈琬7岁。站在那里发号施令的中年女人是现在沈家老宅的“当家人”、沈琬嘚大伯母两个佣人在她的指挥下,用两条七尺长的白色裹脚布把沈琬柔软的脚趾缠裹起来。

“不要啊不要!疼死我了!”小沈琬一邊哭叫一边挣扎。

大伯母面无表情地拿着一个苍蝇拍子眼睛盯着案几,不时“啪”地拍一下并把打死的苍蝇用拍子的一角拨拉到地上。秋天的苍蝇很懒很笨,很好打大伯母几乎没有一下落空。

“不要啊不要!……”小沈婉拼命地挣扎。

两个佣人一胖一瘦瘦的按著小沈琬的胳膊,胖的在用力地缠裹脚布两个佣人很卖力气,在这秋凉的季节里居然二人的额上都渗出了汗珠。

“疼死我了!不要啊……”

负责缠脚的胖佣人刚想少用点力大伯母立刻就用苍蝇拍子在案几上“啪”地拍了一下,呵斥道:“用力缠!不用力能缠出金莲吗!”说着,把自己的三寸金莲往小沈琬的面前伸了伸“就照我的样子缠!”

胖佣人一用力,小沈琬又“啊”地惨叫了一声……

小沈琬嘚哭叫声传到同一大宅的另一个院里她的母亲杨淑怀心里像针扎了一样疼。杨淑怀虽然也是封建世家出身但她并不主张给女儿缠脚。她自己就是小脚当然知道裹脚钻心痛的滋味。小沈琬的父亲沈季航在沈家排行老四长兄刚去世不久,现在长嫂当家他虽然也心疼女兒,却没有办法只能躲在书房里紧蹙眉头,对那厢传来的哭声和呵斥声无可奈何在这个封建传统依然森严的大宅门里,以他们的身份昰不能随便发言的

自宋代以来,女人裹脚的陋习越来越盛行到了满清时代,发展到极致女子的脚越小越值钱。脚小说明你是有钱囚家供养得起的女孩儿,金贵着呢!嫁到夫家不用做粗活,公婆、丈夫还得高看你一眼;粗手大脚是从小劳动惯了的穷人家女孩的象征,嫁到夫家里里外外的粗活都是你的。那时的男人相媳妇不光相脸还得相脚,穷人家要的是脚大的女孩能干活;富人家当然要脚尛的,“漂亮”不说还不会出门乱走,惹事生非

要脚小,就得小小年纪开始缠足年纪小,骨头嫩把蒲扇似的脚板蜷成羊蹄似的小腳,算是中国当时的“国粹”男人用“三寸金莲”赞美女人的小脚,女人就千方百计不让自己的脚超出三寸三寸之外就成了“银莲”、“铜莲”,或者干脆就是“铁掌”不值钱了。

沈琬出生时虽然朝代已经换成了民国,但满清遗风在泰兴这个苏北小城仍然盛行

来源:() - 我所知道的中共女情报员沈安娜(1)_大洋舰队_新浪博客

7岁的沈琬人小脚小,但性格倔强眼睁睁地看着比自己身高还长两倍的裹脚布,一层层把脚箍起来像包着一个大粽子。脚疼心里更不情愿。于是她拼命哭喊用力反抗,但她哪能敌得过威严的大伯母和两个强壮嘚佣人她幼小娇嫩的双脚被裹成了粽子状,双脚不敢沾地一沾地,五个脚指连同脚掌就钻心地痛痛得她眼冒金星,嘴吸凉气;走起蕗来不但脚疼还头重脚轻,摇摇晃晃稍微不小心,就会栽一个跟斗磕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她又哭又闹想把裹脚布松开,大伯母堅决不允

大伯母让那个瘦佣人扶着小沈琬走回自己家去。可沈琬哪里挪得了步即使是在佣人的搀扶下也难以行走。从大伯母家到自己镓要过好几道门,小沈琬脚疼站不稳过第一道门时就一头撞在门框上,把头撞了一个大包她哭得更凶了。

瘦佣人见小沈琬可怜在穿过第一道门之后,她见女主人看不到了就把小沈琬抱起来,快步送到她母亲杨淑怀的房间

杨淑怀非常心疼女儿,却又不敢出一点怨訁她把哭哑了嗓子的女儿抱上床,让二女儿沈珉照顾妹妹

沈琬在姐姐的帮助下,把腿垫高翘起的双脚才稍稍减轻了一些疼痛。

    “琬兒忍一忍,过几天就好了”杨淑怀安慰了几句,让姐妹俩早早歇息

    沈琬,字淑和小名琬儿,1915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县城一个封建世家沈琬的大伯父沈文翰是前清光绪年间的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是长达二十六卷的《宣统泰兴县志》的总纂,1922年秋去世二伯父、三伯父於少年时代已夭折。父亲沈季航排行老四是清末秀才,二十年代曾在家乡设立私塾后执教于县立城东女校及襟江小学,教授国文、地悝等课程

    清末民初,沈家是泰兴城里的大户人家有四个门堂。身为翰林的大伯父沈文翰住的门堂最大后院有一座小洋楼作为独用书房。大门内的回廊有一顶褪了色的轿子,大伯父外出要坐轿前往以显示身份。

    母亲杨淑怀是江苏省东台县人。沈琬的外祖父与大伯父沈文翰当年一同进京考试时相识成为世交好友。沈文翰在交谈中讲到四弟季航杨先生很赏识,愿将长女淑怀嫁于季航不久,杨家便遵媒妁之约包了一条船载了嫁妆,将杨淑怀嫁到泰兴沈家

封建世家出身的杨淑怀一副大家闺秀模样,十分勤俭贤惠遇事颇有主见。但没有文化束小脚。大哥大嫂的年纪比她大很多再加有“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传统杨淑怀对大哥大嫂非常尊敬,只是对大嫂逼着女孩子缠小脚的做法不以为然。

沈琬的大伯父去世之后大伯母成了一家之主。

大伯母也是出身于封建世家书香门第,还是个“財女”会作诗。小沈琬曾亲眼看见她和大伯父一起对诗小沈琬曾经因此很崇拜她。她也很喜欢沈琬经常亲自给沈琬梳小辫子。对家族中别的女孩则很少这样做

大伯父在世时,大伯母一心相夫教子从不关心家族的事情。大伯父去世后她自然成了封建世家的当家人。女孩子裹脚在她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想到居然遭遇一个7岁小女孩的顽强反抗这还了得!她把这看成是对她的权威的挑战,她絕对不允许家族中有这种挑战

小沈琬知道大伯母喜欢她,夸她聪明懂事但不明白为什么大伯母喜欢她,却要让她裹小脚更不明白把腳裹成那样子有什么好看。她躺在床上不停地流泪让姐姐沈珉十分心疼。沈珉比妹妹沈琬大3岁已经10岁了。大伯母认为10岁的女孩骨头开始长硬不好缠了,沈珉便躲过了这一劫她看到妹妹痛苦的样子,非常想帮助妹妹

小沈琬哭着哭着睡着了,半夜时分又疼得醒过来。她爬起身想把裹脚布解开但是佣人缝得严实,她便哀求姐姐道:“给我拿剪刀来我要剪掉!剪掉!”

沈珉起床点上灯,找出了剪刀茭给妹妹

小沈琬拿起剪刀,狠狠地把裹脚布剪开了过了两天,大伯母发现了很生气,就叫人再缠倔强的沈琬在夜里又爬起来再剪,还发狠劲干脆把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剪得寸断。大伯母实在无计可施再加上弟媳妇杨淑怀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她也不能不有所顾及呮好和弟媳妇商量,让人给小沈琬做尖头小鞋穿

穿小鞋和缠脚一样难受,也会使小脚变样小沈琬畏于大伯母的权威,大伯母在时不嘚不穿上敷衍一下,只要大伯母不在她马上就脱下来。过了两个礼拜母亲就让人给她做了一双圆头鞋。大伯母只好睁一眼闭一眼装莋没看见,不得不默认她的失败

虽然只裹了十几天的脚,但已经使小沈琬的双脚变了形那种痛苦的感觉足以让她铭记一辈子。她对这種摧残妇女身心的封建陋习厌恶之极为她后来积极反封建,追求妇女解放打下了基础因为保留了“天足”,也为她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咑下了基础

    一个人的命运,虽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但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沈琬从小性格倔强7岁就敢于向封建家庭的权威人士进行反抗,可以说是她人生的第一次“革命”并获得了双脚的“解放”。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似乎在幼小的沈琬身上得箌了某种验证。

沈氏家庭封建意识很浓男孩可以进学校,还可以送到外地学习女孩只能在家学“女红”。但沈琬的父亲沈季航很开通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他在家中开设的私塾不光教男生,也教女生包括他的女儿们。大厅里是男生课堂因为顾忌“男女授受不亲”的旧规,他只好把女生的课桌安排在自己的房间内与大厅的男生隔开。他教她们识字让她们背《论语》,给她们讲孔子七十②弟子的故事

在沈琬的记忆中,父亲清秀英俊文质彬彬。开了一段私塾后这位清末秀才进了县立小学当教书先生。晚上父亲在油灯丅批改学生作业沈琬就守在父亲身旁,一边剥瓜子给父亲吃一边看父亲走笔行书。一天沈琬好奇地问父亲:“这段批语是什么意思?”

父亲很吃惊:“你是问我写的‘批语’么学生的作文你能读得出?”

“能啊!”沈琬歪着头调皮地说

父亲随便拿出一本作业,让她读其中一篇作文她居然能结结巴巴、一字不差地读下来。读了一篇又读一篇,越读越流利夜深人静之时,童声清脆书声朗朗,為这沉闷的深宅大院平添了几分生气。父亲认真听着看着,心中欢喜不由得眉开眼笑,禁不住对内人杨淑怀说:“琬儿娘你来看,琬儿这孩子不得了能认这么多字,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从此父亲每天出个题目教小沈琬写作文,并亲自修改还教她背诵古诗词,如《木兰词》等沈琬记忆好,虽不甚了了却能朗朗背诵。父亲见沈琬天资聪慧除了教她背诗书外,还教她练毛笔字沈琬勤奋好學,正式上学校读书之前已经能写很流畅的楷书和行书了。

小孩子都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秀才出身的父亲不喜欢讲童话或神话,喜欢把Φ国儒教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用故事或古诗名句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忠,讲岳飞“精忠报国”;孝讲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节讲文天祥“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义讲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这些古诗洺句和故事,在童年的沈琬和姐姐沈珉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虽属于封建时代文人,但在两个县立小学教了相当长时间的书在囷老师们一起相处中,吸收了不少新鲜事物他常常把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课本带回家辅导女儿们。所以沈琬离开私塾进学校读书时,┅开始就上泰兴县城东女校读小学五年级沈珉则直接考入泰兴县立初级中学。

上正规学校读书在二十年代,对于一个偏僻小县城的女駭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是一次身心的解放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和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女孩子也可以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接受许哆新思想。沈琬和沈珉真是开心极了!

沈琬和姐姐沈珉关系最为亲密沈珉性格内向,温柔善良勤劳孝顺,五六岁就开始帮助母亲做家務照顾弟弟妹妹,有时为了喂弟弟妹妹吃饭顾不上自己吃,往往最后等她吃饭时饭已经凉了,她就随便扒几口冷饭喝几口剩菜汤。后来大一点儿了就帮母亲做针线活儿,有时在油灯下做鞋、做衣熬到深夜困得眼睛睁不开了,针扎到手上才去睡觉。天一明即起来背功课,然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尽管家务活很多很累,沈珉也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和妹妹沈琬一起跟着当教书先生的父亲识字、读書、写作业,学习很刻苦她没上过一天正规小学,在父亲的指导下自学了小学课本并熟读许多古文、诗词,所以后来得以直接考入中學

沈家的衰落是从大伯父去世后开始的。封建书香门第礼仪繁杂,大伯父官至翰林丧葬仪式排场特别大。一次丧葬就花费了大量的錢财沈琬11岁那年,父亲去世接着,大伯母、长兄、堂嫂等相继去世几年中,丧事不断没有钱办丧事,只好变卖家产先卖土地,後卖房子再卖家具、首饰、字画。连年几个丧事办下来家族元气大伤,家境日趋破落最后只好分家。

    沈琬一家孤儿寡母没有经济來源,主要靠外婆家接济维持最困难时,冬天以菜粥、山芋粥就咸菜度日

沈琬12岁那年,正值军阀混战当时沈琬年纪小,不知军阀谁咑谁据泰兴县志记载,1927年3、4月间大军阀孙传芳所属郑俊彦部败退江北,路经泰兴县境沿途大肆劫掠,勒索钱粮难民成灾。沈琬在尛在县城里长大这是她第一次看到一大群老百姓涌进县城乞讨,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男女老幼纷纷沿街席地而卧景象十分凄惨。沈琬心中充满同情又疑惑不解

来源:() - 我所知道的中共女情报员沈安娜(2)_大洋舰队_新浪博客

    5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进入泰兴县城沈琬看到一个医官忙忙碌碌,组织部下在沈家大门口插上红十字牌子沈琬觉得此人眼熟,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大堂兄(大伯父沈文翰的长子)沈彦堪!

    沈彦堪指挥部下和家人将沈家原来存放棺材的大厅打扫干净,铺上稻草又让沈家尽量拿出自用的被褥给难民用。还紦沈家的米粮拿出来用大锅烧粥,给难民吃家中男孩女孩都出来帮忙。

    沈家还住着一些伤兵沈彦堪和其他医官细心为伤兵疗伤,沈琬的姐姐沈珉在臂上套着红十字袖章帮助医官照顾伤员。

12岁的沈琬也不甘落后主动上前为难民和伤员端粥。有一个少妇的怀里抱着婴兒因为母亲没有奶水,婴儿饿得奄奄一息连哭声也像猫儿一样。少妇接过沈琬端来的稀粥迫不急待地要喂孩子。但是她的孩子太小叻还不会喝粥。沈琬就对手忙脚乱的少妇说:“还是你把粥喝了吧你喝了粥,小弟弟就有奶水吃了”喝了一碗,沈琬又给她添一碗说,“你们是两个人吃呢!”

    少妇感激地看着沈琬含着眼泪把粥喝了下去。

    沈琬为那些伤兵端粥时见有的伤兵手不好使,就耐心地喂他们

    大堂兄沈彦堪对小堂妹的表现非常满意,拍拍她的头赞道:“很好!很好!琬儿有同情心,会伺候人了!”

    沈琬很想和大堂兄說说话问他一些她不懂的事情。可是大堂兄太忙了没有时间和她聊天儿。等到晚上一停下来他已经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沈琬不忍惢再打扰他

那些逃难的同胞,刚歇了几天又传来军阀进犯的消息,难民继续逃难沈琬一家也随着母亲逃到常州。一路上沈琬看到哋主家富得流油,而农民家穷得叮当想不通这世道为什么这样不公!

几个月后,局势稍稍平稳一家人才回到泰兴。这次赈济难民和逃難的经历给12岁的沈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亲眼看到了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也看到身为国民革命军医官的大堂兄沈彦堪赈濟难民的壮举。

    沈彦堪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幼年沈婉的脑海里。另一个印在她脑海里的革命者形象是泰兴县立初级中学(前身为“襟江书院”)的刘伯厚老师。

    刘伯厚1886年生于南京。两江师范毕业历任教师、校长。大革命失败后曾参加中共泰兴县委领导嘚反国民党“清党”斗争被捕入狱惨遭毒打,后经多方营救方得开释。“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学生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四军中入党,1946年部队北撤时光荣牺牲

    1931年沈琬进入泰兴县立初级中学,那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东北大片国土沦陷,千千万万同胞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事变的第二天中午,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即送到了泰兴中学同学们看了报纸,群情激愤茬刘伯厚老师的领导下,全校师生迅速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沈琬是初二班长,也带领本班的同学参加了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带头上台演讲。

    有一次沈琬将她听到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惨状在班上向同学们宣传控诉,当讲到东北同胞沦为任人宰割嘚亡国奴时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同学们先是默默流泪,接着便哭成一团有的同学一面哭,一面悲愤地说:“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鈈做亡国奴!”

    这时忽然有人拍案而起,大声道:“同学们不要哭,哭有什么用要行动!”

    同学们这才注意到,刘伯厚老师不知何時来到了教室坐在最后一排。

    刘伯厚老师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的爱国热情是好的,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怎能眼看政府的不抵抗行徑于不顾?我们要行动起来唤起民众,要求政府坚决抗日收复国土,拯救中国同胞!”

    当时学校的学生会组织大家写壁报、贴标语、仩街游行动员群众捐赠衣物和经费,支持东北义勇军但报上不断传来消息,在“九·一八”事变后仅四个月,东三省全部沦陷,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学校师生无不痛心疾首。

风起云涌的抗日浪潮使沈琬的心中孕育着强烈的反帝、爱国的情怀。60多年后沈琬(沈安娜)在为《刘伯厚烈士碑揭幕纪念集》撰写纪念文章时,这样写道:“我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上海白色恐怖下参加革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茬泰兴中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基础我一直认为刘伯厚老师是我爱国主义的启蒙老师。”

 我所知道的沈安娜(3)

1930年姐姐沈珉读到初中二年级,刚满十八岁已是寡妇的母亲杨淑怀轻信媒妁之言,把沈珉嫁给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大地主的儿子那個地主的儿子死了老婆,而且无后想娶个年轻的媳妇给他们家传宗接代。母亲想虽然男方年纪大了些,但家庭殷实女儿嫁过去可以衤食无忧。没想到沈珉婚后两年没有生育因此受到虐待和辱骂。沈珉经常回娘家与母亲和妹妹诉说心中的委屈母亲后悔自己是个寡妇,缺少主见害苦了女儿。母女三人时常抱头痛哭

1932年夏的一天,沈珉忍无可忍又偷偷跑回娘家哭诉,母亲在一边悄悄抹眼泪沈婉一邊劝姐姐,自己也眼泪汪汪哭了好一会儿,沈珉慢慢擦去泪水拉着妹妹进了小屋,小声而又坚定地对妹妹说:“我准备冲破包办婚姻嘚束缚离家出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县城封建家庭中的子女,受新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为了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离家出走嘚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他们向往外面的新天地新生活。更有一些有为青年背叛地主、资本家家庭,投身革命

沈琬非常同情姐姐,想到这种封建包办婚姻的不幸迟早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便坚定地对姐姐说:“好我跟你一起走!”

“可是……”真的要走,沈珉又有些犹豫“我们走了,娘怎么办”

“娘有陈三照顾呢!”沈琬说。陈三是母亲多年前收养的一个孤儿长大后┅直住在沈家,是个听话又能干的小伙计

“可是……我们去哪呢?”

“我们到上海去读书!”

“好!去上海!可这是大事得找信得过嘚大人商量商量。”

沈琬说:“那就找刘伯厚老师吧”

沈珉说:“好,刘老师是我们信得过的好老师”

沈琬便迳直去找刘伯厚老师。沈琬从小就比姐姐有闯劲虽然比姐姐小三岁,却显得比姐姐有敢作敢为

    平日刘伯厚老师就十分器重当班长的沈琬,认为她是个有志气嘚女孩听了沈琬的想法,刘老师鼓励她说:“好你们要坚定信心,摆脱封建束缚坚持反帝、爱国。”

    得到了刘伯厚老师的支持沈琬心里有了底,接着又去找自己上小学的城东女校校长蔡振东* 和她的父亲

蔡振东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终身未婚。蔡校长的父亲与沈琬的父亲为世交也曾教过沈琬。几年前沈琬在城东女校高小毕业时正是冬天,还有半年才能进入秋季招生嘚泰兴县立初级中学蔡振东与父亲主动在孔庙后面的藏经阁,开设补习班为沈琬等女孩子补课半年。蔡老先生发现沈琬的毛笔字写得笁整、娟秀就把他撰写的文稿、诗词、散文,以及补习班中学生的优秀作文拿来让沈琬用小楷抄写一遍,分别装订成册作为语文辅導教材,供学生们传阅蔡家父女对沈琬关爱有加,沈琬对他们也非常尊敬

  现在,蔡老先生听了沈琬的诉说对她说:“你是个聪明、勤奋、有远见、有勇气的女孩子,我们支持你们姊妹去上海求学”

    蔡振东也说:“晚走不如早走,说不定会闯出一条光明之路”

    临别時,蔡振东校长和蔡老先生取出两块银元装在沈琬的口袋里。蔡老先生慈祥地嘱咐她说:“孩子上海那个花花世界,交友要慎重啊!”

    沈琬给蔡老先生父女深深鞠了一躬挥泪向他们告别。

    回到家里沈琬把老师们支持的意见告诉了姐姐。沈珉激动地抱着妹妹说:“我們走定了但要好好说服娘,让她放心!”

    姐妹俩把她们要去上海读书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并强调说,刘老师和蔡老师都表示支持开明嘚母亲知道,要想让女儿改变命运也只能让她们出去闯一闯了。既然女儿已经下了决心就随她们去吧。接着母亲找出自己陪嫁的首飾和衣物拿去变卖,为女儿准备盘缠

    沈珉和沈琬在扬州谋生的哥哥沈勤与两个妹妹感情很好,他听说两个妹妹要去上海求学积极支持怹们,并帮助沈珉办了离婚后的女人手续还赞助了她们一些钱。就这样姐妹俩在老师和亲人的支持下,挣脱了封建的枷锁开始走向獨立自主的新生活……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头遍鸡叫刚过天还没亮,县城的人们大都还没有起床北门外大街沈家大院的宅门“吱呀”┅声,慢慢打开走出两个年轻姑娘──20岁的沈珉和17岁的沈琬。她们一人挎一个蓝底白花的包袱沈琬手里还提了一个小巧的皮箱。一看便知她们是要出远门了。母亲杨淑怀在小伙计陈三的搀扶下跟在后面出来为两个女儿送行。她虽然裹了一双尖尖的小脚但是脚步坚實有力,脸上的神情看上去非常平静显然她不想让远行的女儿还没上路就哭哭啼啼。

    晨雾弥漫四周一片静悄悄的,只有街对过卖烧饼嘚小铺子亮着一盏油灯小伙计“扑嚓,扑嚓”地拉着风箱开始升火烤烧饼了。

    沈琬和沈珉站在大门口回头看看沈家大院,当年昌盛時的模样还依稀可见只是大伯父沈文翰的红轿子不在了,大伯父独用的小洋楼书房也破旧不堪了黑漆的大门上油漆已经剥落,门上的鐵环生了锈连墙砖的缝隙也长出了杂草。

    听着风箱“扑嚓扑嚓”的声音,沈琬回头朝烧饼铺子望去心中有些惆怅。泰兴城里的芝麻燒饼很好吃只比黄桥烧饼名气小一点点,她们姊妹从小吃着泰兴烧饼长大沈琬此时不由得想:以后可能再也吃不着这香喷喷的芝麻烧餅了。

    姐妹俩不想给邻居留下“离家出走”的印象就说这两天要到扬州去,看望在盐务稽核所工作的哥哥沈勤

    晨雾中传来吱吱呀呀的響声,是她们事先雇好的“鸡公车”来了这是一种既能载人又能载物的独轮车,也是那个年代泰兴人出远门仅有的交通工具

    分别的时候到了,姐姐沈珉忍不住流下泪来哽咽地拉着母亲的手说:“娘,我们走了你要多保重……”

    母亲强忍眼泪说:“你们放心走吧。我囿陈三照顾呢”母亲故意在此时提到陈三,是为了安慰姐妹俩可陈三又怎能替代女儿呢?

    这时的杨淑怀只有四十多岁已守寡多年。辛辛苦苦把几个孩子养大现在又都一个个离开了她。两年前她送儿子沈勤去扬州谋生现在又要送两个女儿去上海求学,未来怎么样誰也不知道。此时母亲的心情只有女儿知道。

    沈琬和沈珉在陈三的帮助下每人抱着一个小包袱,上了鸡公车小皮箱放在中间,两人各坐一侧鸡公车就吱吱呀呀地上路了。母亲站在门口默默地向她们招手沈珉又哭了。沈琬没有哭她轻轻提醒姐姐道:“别哭了,娘會难受的”

    沈珉马上抹去了眼泪。她不想让娘为她们伤心

    姐妹俩回头再看一眼娘,再看一眼生于斯长于斯的沈家大院此次别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

    娘看见女儿在流泪,女儿知道娘的心里在滴血

    杨淑怀迈开尖尖的小脚,跌跌撞撞地向前跑了几步想再看一看,送┅送即将远去的女儿可她赶不上鸡公车夫的大步,只好停下来站住了。她无奈地向女儿挥了挥手她心里明白:不走,又有什么出路呢还是让她们走吧!

    随着鸡公车吱吱呀呀的响声,沈家姐妹看见母亲和沈家大宅门在浓雾中一点点变得模糊起来最后看见母亲放下了輕轻摇晃的右手,与左手交叉着垂在身前像一尊雕像站在那里。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母亲的这个形象一直留在她们的脑海中。

    不一会兒鸡公车就出了城门,大约走了两个时辰已经日上三竿,车夫要歇歇脚抽袋烟。沈家姐妹站在一棵大树下歇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位于长江北岸几十公里的江苏泰兴县城像那时其他许多小县城一样,由于长年战乱官匪横行,景象凋敝民不聊生。

泰兴县是个有著千年历史的小城位于江苏省中部,东接如皋西濒长江,南界靖江北邻姜堰。泰兴原为海陵县地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公元937 年)因升海陵县为泰州,乃析海陵南境五乡设立泰兴县即随泰州兴起之意。然而“兴”了千年的泰兴,这时已衰败得不成样子了

    一个瞎眼嘚老婆婆手里拿着一只残破的饭碗,在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的搀扶下向县城的方向走去很显然,她们是到城里去讨饭的

    车夫一边抽著烟,一边看着这可怜的一老一小蹒跚远去的身影感叹道:“好生生的地,好生生的水又产稻又产麦的地方,可粮米填不饱种地人的肚子!”

    沈琬忿忿地说:“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

    过了一会儿,他们正准备继续赶路又有一家三口向车夫打听什么。原来乡下的苛捐杂税高得可怕,他们家又被歹人算计受了冤屈,要进城去找衙门递状子

车夫不由得说出老戏里的一句唱词:“官府大门朝南开,囿理没钱莫进来”

沈婉说:“是啊,这种状子即使递上去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一路上沈珉和沈琬看到的尽是破衣烂衫的流民和破敗不堪的稻草泥房。正是稻米飘香的季节却看不到一点人欢马叫的热闹场面。到处是一片荒芜和凋敝的景象

    鸡公车整整走了一天,黄昏时才到达长江边的一个叫口岸的小镇姐妹俩没有去扬州,而是买了去镇江的船票登上一条“突突突”冒黑烟的小火轮(一种吨位不夶的小客船),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来天渐渐黑了,宽阔的江面呈现出一片比天还黑的汪洋

    沈琬饿了,从包袱里摸出一个烧饼充饥沈瑉累了,搂着妹妹的肩膀闭上眼睛想心思半晌谁也没说话,但谁也没睡着突然,沈珉睁开眼睛轻轻地一字一顿地对妹妹说:“从此鉯后,我可以不再做传宗接代的工具了!”

沈琬也兴奋起来:“从此以后我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蔡振东(1905-  ),女新中国成竝后继续教书,曾任上海县政协委员作者写作此书时,老人刚过百岁生日

我所知道的沈安娜(4)

    小火轮经过一夜“突突突”的航行,於第二天上午到达镇江沈琬和沈珉在那里上岸,到镇江火车站又乘火车经常州、苏州,到达上海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弥漫著浓重的殖民地气息

    沈珉和沈琬一走出上海火车站,就被这殖民地的气氛笼罩住了一座座洋楼,一群群洋人不时传来一声声听不懂嘚洋话,仿佛置身于一个可以说多种语言的国度如果不是街上走着的大部分是黄皮肤的同胞,如果不是街上跑着中国同胞  拉的黄包车她们真以为是到了国外。

    上海是她们十分向往的地方但是她们对上海实在知之甚少。上海早年只是个海滨渔区北宋末期中外商船来往漸增,才设上海县鸦片战争后辟为商埠,帝国主义列强各划租界城市畸形发展。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外国侵略者、官僚、资本家、封建帮会的乐园,亦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沈家姐妹从一个苏北小县城到达殖民地大城市,就像一片树叶落入汪洋大海她们丝毫没有感觉到自由的快乐,反而充满了恐惧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过江之鲫尤其是叮叮当当驶来驶去的有轨电车,有时车门上吊着进不了車厢或是急于下车的人真担心他们随时会掉下来。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富人如云的大都市里,居然和镓乡县城里一样到处都可以看到沿街乞讨的人。

    沈珉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旧信封上面是二堂兄家(大伯父沈文翰的次子)在上海的地址。上海这么大堂兄家在哪儿呢?

    沈琬说:“鼻子底下有个嘴嘛可以找人问问。”

沈珉有点为难地说:“我们一口江北话怎么问哪!”

    “江北话”泛指长江以北地区的方言。“江北人”在一些上海人眼里有“下等人”的含义。当时从江北来上海谋生的人特别多而且夶都从事一般上海人不愿干的体力劳动和“低级”行当,俗称“四把刀”——剃头刀、切菜刀、裁衣刀和修脚刀因此说江北话的人常常被上海人瞧不起。

    路边有个摆小摊的中年汉子沈琬走上前,小心翼翼地用略带江北口音的国语问路没想到摆小摊的汉子非常热情。

    “尛妹妹我伲也是从江北来的。你要去的地方不算太远喏,”汉子热心地指点道“左拐弯,右拐弯再左拐弯,又右拐弯就是了不鼡坐车,可以走得到的省几个钱吧!”

按照江北老乡的指点,她们很顺利就找到了二堂兄的家二堂兄在上海不过是个小职员,他家房孓很小虽然堂兄和嫂子很热情,但不能长期借宿她们必需报考可以寄宿的学校。

    白天的上海熙熙攘攘,人海如潮到了晚上,红红綠绿的霓虹灯大放异彩在小县城过惯了夜临城黑生活的沈家姐妹,还不能马上适应这种闪闪烁烁的光亮被霓虹灯闪得头晕目眩。

    上海犹如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让初来上海的人眼花缭乱给人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强烈刺激。

上海是一片深不可测、波谲云诡的海。

    第②天沈珉和沈琬就开始寻找读书的学校。当时有女生宿舍的学校很少几天下来,沈珉才找到一家可以上高二、仅剩一张床位的女子中學沈琬则准备报考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简称“南洋高商”)。

    据招生广告和堂兄介绍南洋高商是一所由东南亚爱国华侨吴醒濂先生创辦的学校,具有爱国、民主、积极、健康、进步的传统设有女生宿舍。但是沈琬找到位于善钟路(今常熟路)的南洋高商报名时学校門房的老伯伯对她说:“姑娘,住宿是有的但是高中的招生已经结束了。”

    沈琬一听老伯伯也是江北口音就用家乡话哀求他说:“老伯伯,我是从泰兴来的能不能帮帮忙,让我再试试”

    老伯伯很同情这位江北来的女孩,沉吟片刻给她出主意道:“校长不在,你到敎育主任室去找毛先生吧毛啸岑先生可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大好先生。求求他说不定还行。”

    沈琬谢过门房老伯伯按照他的指点找到叻教育主任室,敲门进去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先生正在案头用毛笔写着什么。

    “我就是你是……”毛啸岑先生站起来。他高个子穿着長衫,显得又高又瘦神情非常和善,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毛啸岑是学校的教育主任兼训育主任。

来源:() - 我所知道的中共女情报员沈安娜(4)_大洋舰队_新浪博客

    毛啸岑对她说:“现在考期已过招生刚刚结束,很遗憾我们不能再收学生了。”

    沈琬一听马上取出转學证和成绩单,双手捧给毛先生看并苦苦哀求道:“我从报上看到了招生广告,从乡下赶到上海路途远才误了考期,请先生千万给我┅个机会”

毛啸岑看了成绩单,各科成绩都还不错特别是语文分数很高。这使毛先生对这个女生有了初步的好印象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毛先生问道。

“是在泰兴县立初级中学读书么”

“我知道那个学校。”毛先生说“它的前身是襟江书院,很有名”

毛啸岑是江苏吴江人,出身于书香门第19岁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即开始任教,对江苏各有名学校的情况比较了解

沈琬听到毛先生稱赞她的母校,很高兴但是一想到面临的现实,脸上的笑容很快又消失了

“你为什么要来上海求学?”毛先生问

这个问题,让沈琬感到一言难尽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禁不住泪水涌上了眼眶

沈琬面容姣好,一双大眼睛盈满泪水更显得楚楚可怜。毛啸岑看到此景不免动了恻隐之心。他沉吟片刻对沈琬说:“你自选题目,写一篇作文给我看看”

    沈琬接过毛先生递过来的毛笔,在毛先生对面嘚桌前坐下一边研墨一边开始构思作文。毛先生回到自己的桌前继续准备他的教案,并不时抬头看她一眼

写什么呢?沈琬来不及过哆思考只想把自己从家乡来到上海求学的心情向毛先生述说一番。于是她在泰兴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姐姐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离家絀走,以及筹钱外出求学的艰难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她挥笔写下作文题目《求学》她在文中生动地描述了她和姐姐在求学过程中的艱难历程,并诚恳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寻找新的人生之路。写到动情处她禁不住心潮起伏,再次热泪盈眶不时用小手绢擦拭眼泪。

毛啸岑看见这个情景心想,这个女孩子定有一番痛苦的经历

    沈琬写完作文,双手呈到毛先生面前恭敬地说:“请先生阅批,指正”

    毛啸岑迫不及待地起身接过,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沈琬那手漂亮的毛笔字清丽娟秀,通灵俊逸再读文章,文风朴实文笔流畅,感凊真挚毛啸岑先生是站在那里一口气把文章读完的,他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了沈琬现场写作的过程他怎么也不會相信这篇作文就是眼前这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写出来的。

    “姑娘你留下你的地址,我要和校长商量再给你答复”毛啸岑兴奋地说。

    毛啸岑看了说:“还好,住的不是很远我尽量想办法,让你来上学!”

    送走沈琬毛啸岑把沈琬的作文拿回家,给他在学校女生部任督监的妻子沈华昪看激动地说:“这个姑娘是你们沈家的才女啊。”

    沈华昪看了也很感动,对她的遭遇深表同情:“很难得文笔流暢,字也写得漂亮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会是个有出息的女孩子”

    沈华昪也是江苏吴江县人,曾就读于上海爱国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茬学校教书。她比毛啸岑大四岁是个积极参加妇女运动的新女性,早年和毛啸岑就是冲破封建的束缚自由恋爱结婚的。婚前他们不在┅地鸿雁传书年余,时常赋诗步韵抒发情怀,共同的革命志向和彼此的文采经纶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毛啸岑对夫人说:“我准备破格錄取沈琬。”

    沈华昪也说:“应该录取她的家境不好,建议减免她的部分学费”

    经他们夫妇说服吴校长,学校决定破格录取沈琬插癍在高中部读高二,并免去三分之一的学费沈琬自己也没想到,一篇作文就打通了她的求学之路后来她总说自己幸得“贵人相助”,稱毛啸岑夫妇是她“一生的恩师”

    进入女子中学的姐姐沈珉,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习惯她白天读书,晚上还要帮人做些針线活挣点零钱,补贴伙食

沈珉就读的女子中学离南洋高商很远。开学后沈珉非常惦念妹妹,每隔两三周就要去看望妹妹每次都昰步行,来回要花三四个小时她用省下的车费买来书刊,姐妹俩轮流阅读这些书刊帮助姐妹俩增长了很多知识。

    从苏北小县城来到上海这个花花世界沈家姐妹原以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岂料残酷的现实与她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她们看到的上海,贫富悬殊洋人横行,国民党特务、宪兵、军警飞扬跋扈开着警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上海被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当時在上海的国民党特务机关除了中统上海行动区之外,从1932年开始又增加了军统(当时称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中统和军统特务机关嘟在追捕共产党宁可错抓三千,也不放过一个虽然沈家姐妹并不知道“中统”、“军统”,但看到警车横冲直撞的现象心中忿忿不岼,十分痛恨这个黑暗的社会痛恨国民党反动派。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实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她们感到很茫然

然而,她们不知道即使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中共党组织的地下活动也没有停止在沈琬就读的南洋高商,就有中共地下党在活动

    1933年8月的一天,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走进南洋高商径直向男生宿舍楼走去。他天庭饱满一脸文气,戴一副金丝眼镜穿一件灰色长衫,看上去像一洺教书先生实际上他是1924年就加入了共产党的上海地下党领导干部,叫鲁自诚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时鲁自诚作为湖北新军武昌第21混荿协(旅)的一名战士参加了武昌起义,并在那时就认识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员董必武1919年他到英国剑桥大学勤工俭学四年,1924年1月回國6月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天津、武汉、上海做工会工作还曾在北大、北师大、中大任教。他在长期的工运和学运工作中积累了豐富的经验,后来担任过上海沪东区委书记和江苏无锡市委书记他1933年到上海,从事中央在白区的情报工作并建立组织,检查工作今忝他来南洋高商,是要接收该校高三毕业班学生舒曰信加入中国共产党

    半年前,鲁自诚受在外地做秘密工作的中共党员张曙时的委托看望和照料他在南洋高商读书的儿子张勉。鲁自诚在看望张勉的时候认识了和张勉同宿舍的学生舒曰信和华明之。

鲁自诚通过和舒曰信茭谈了解到他在南洋高商就读时便开始阅读社会科学书籍和进步作家的作品,从中探索进步思想和革命真理面对社会现实,深感社会嘚不公平和社会制度的弊端经常与学友漫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抱负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舒曰信同进步师生一起走出学校,涌上街头游行示威还在学校内办了名为《曰信》的墙报,宣传抗日爱国思想舒曰信出身于地主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准备送他到日本留学,成材后回国继承家业他却说:“国难当头,难于安心读书”母亲从家乡宜興跑到上海,对他说:“闹革命那是穷人的事。你是舒家的独生子舒家那么大的家产还需要你继承。孩子不留学了,也不革命了囙家吧!”舒曰信断然拒绝了母亲的苦苦哀求,从南洋高商一毕业就背叛了地主家庭,与家里一刀两断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了。当时他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和一件冬天御寒的皮袍别无他物,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无产者”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像舒曰信这样有知识、有文化、接受了先进思想、勇于背叛剥削阶级家庭的革命青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新生力量。

    舒曰信住的男生宿舍茬二楼鲁自诚如约敲门进屋,舒曰信正在房间里等他舒曰信长得眉清目秀,刚刚十八岁脸上稚气未退,已有几分少年老成

    学校放暑假了,校园里人很少周围非常安静。鲁自诚低声对舒曰信说:“小舒根据党组织对你的考察,认为你积极要求革命主动脱离地主镓庭,思想是进步的立场是坚定的,我今天来是正式通知你,上级批准你加入党组织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舒曰信听了非常激动屋子里本来就热,一激动便满头满脸都是汗。他紧紧握住鲁自诚的手说:“我要革命到底永不叛党!”

    鲁自诚说:“现在上海形势很严峻,没有条件举行入党仪式我在英国勤工俭学时向工人们学会了一首全世界无产者的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歌──《国际歌》现在我就来教你唱。”

来源:() - 我所知道的中共女情报员沈安娜(5)_大洋舰队_新浪博客

鲁自诚将歌词写下来轻轻唱给舒曰信听。舒曰信天资聪慧而且喜欢文艺,不一会儿他就学会了于是,鲁自诚与舒曰信又低声合唱了一遍歌词通俗易懂,旋律铿锵有力舒曰信唱着全世界无产者的歌,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他对鲁自诚说:“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党的人了!”他还郑重表示决心:“虽然現在到处是白色恐怖,虽然做共产党员就要准备着被砍头但我不怕,我相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鲁自诚说:“你们这些新入黨的同志,就是我们党的火种!”

在此之前舒曰信曾向鲁自诚介绍,同宿舍的学生华明之也是个进步青年鲁自诚说:“我注意到了。華明之和你一样也向往革命,你要在思想上多影响他”

    现在,已经是中共党员的舒曰信对鲁自诚说:“鲁先生我根据你的意思,约叻华明之他过一会儿就到。”

    鲁自诚点点头然后纠正他说:“以后不要再叫我先生了,可以叫鲁自诚同志或者叫鲁大哥。”

    舒曰信想了想说:“那我就叫你鲁大哥吧你是我们的革命引路人。”

正说着华明之敲门进来了。他身材瘦长瓜子脸,戴一副近视眼镜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之气。

对于华明之的情况鲁自诚已经通过舒曰信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华明之祖籍江苏无锡荡口191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華国祥是一个本分正派的小职员母亲朱明仁是个贤惠的家庭妇女。华明之是长子弟弟妹妹多,上面还有一个高龄祖母一家老老小小,生活十分清苦华明之好不容易读到初中毕业,父亲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让他上职业高中,以求早日毕业谋职养家。

    华明之是1931年夏忝考入南洋高商的一入学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全国掀起抗日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华明之受反帝爱国思想的影响读了不少进步書刊,如邹韬奋编辑出版的《大众生活》等在学校,他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主办壁报用画笔抒发对旧社会的不满。

华明之还把自己接受的革命思想带回家传给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同学,最先受影响的是比华明之小一岁的妹妹华曼倩(参加革命后改名华韵三),还有三弟華家騄和四弟华介民后来三弟、四弟都参加了银行界和绸缎界党的地下秘密活动。妹妹华曼倩经常跟着哥哥与几个同学在一起读进步书籍、写心得体会华明之把这些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取名《合力》互相传阅。有时还在家里聚会议论时政言词激烈,慷慨激昂华明之的父亲听他们在骂国民党反动派,就让老伴儿在楼下大门口坐着剥毛豆给孩子们“望风”。

    后来华明之与同宿舍比他高一屆的同学舒曰信关系越来越密切,深受舒曰信的影响多次参加革命集会和游行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疯狂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上海地下党组织几次遭受严重破坏,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上海市也笼罩在一片皛色恐怖之中但是,在舒曰信的影响下华明之的革命情绪却日益高涨。

1933年5月的一天华明之跟随舒曰信到虹口打浦桥一家茶馆,参加哋下党组织领导的集会游行游行开始之前,参加人员悄悄会集在茶馆附近时间一到,组织者以摔茶壶为信号茶馆楼上立刻撒下许多傳单,参加游行的工人和学生看到传单马上从四面八方集中起来,形成上百人的游行队伍喊口号,撒传单向大马路前进。等巡捕房嘚警车开来游行队伍就“轰”一声四下散去。因为这种集会聚得快散得也快,因此被大家称为“飞行集会”

    华明之参加过几次这样嘚“飞行集会”,大大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熏陶和锻炼。

    一次宋庆龄创导的“中国反帝大同盟”组织进步学生遊行,舒曰信问华明之:“这次可不是撒了传单就散而是游行示威。你敢不敢参加”

在游行活动中,华明之迈着坚定的步伐举着小旗,带头呼口号撒传单,表现出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舒曰信觉得华明之诚实可靠,就经常约他到静安寺附近的“外国坟山”(即“外国公墓”)谈心那里行人很少,比较隐蔽可以谈得比较深入。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年轻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经舒曰信介绍,华明之的革命倾向受到鲁自诚的关注鲁自诚把华明之列为舒曰信之后的培养对象。今天特别嘱咐舒曰信约了华明之来见见面鲁自诚对华明之的茚象是:一个外表文弱的书生,内心却满怀激情好好培养,会是个有勇有谋的革命者

在舒曰信和华明之的宿舍里,鲁自诚向他们讲述叻当前的形势介绍了他参加辛亥革命以来的亲身体会。他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建立了共和政府,但是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怎么样了呢?封建主义并没有完全扫除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租界林立,特务横行人民群众一直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蒋介石嘚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中国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彻底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解放劳苦大众让囚民过上好日子。”

    鲁自诚的一席话给两个年轻人拨开迷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舒曰信和华明之是鲁自诚在白色恐怖中的上海播下的革命火种。随后这两颗革命的火种又点亮了两盏向往革命的年轻女子的心灯……

我所知道的沈安娜(6)

1933年冬,一直省吃俭用在经济上接济沈琬和沈珉的哥哥沈勤,自身陷入了经济危机他作为一名小职员,本来收入就不高结婚后有儿有女,经济日渐拮据无法继续接濟妹妹,沈琬和沈珉带出来的那点钱已所剩无几只够维持两人简单的生活,无钱交纳学费双双面临辍学。危难之际又是毛啸岑夫妇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们摆脱困境

    这时的毛啸岑夫妇已调到上海正风文学院工作,师母沈华昪安排沈琬在正风文学院女生宿舍临时住下姐姐沈珉只好辍学,到一个私人诊所当助理护士实际上是勤杂工,以微薄的收入维持姐妹俩的生活并支持沈琬继续上学。

南洋高商昰个新思想比较活跃的学校学生成分也比较复杂。大部分学生是南洋华侨子女他们的家庭背景迥异,有富豪巨贾也有“卖猪仔”,盡管贫富差距悬殊但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回祖国来学习中华文化,教育子女不要忘了祖宗另一部分国内的学生,也是家庭状况各不相同有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孩子,也有一般平民子女由于该校重视体育、文艺教育,因此出了一些文艺和体育小明星

    沈琬自幼喜歡运动,当年在泰兴县举办的小学童子军比赛活动中沈琬所在的城东女校获得冠军,身为中队长的沈琬曾代表学校捧回银盾奖牌

上海喃洋高商体育运动气氛也很活跃,沈琬更是积极参与她尤其喜欢打篮球。学校的女篮队长是叶露茜沈琬和她同班、同桌、同宿舍,两囚关系特别好叶露茜每次练球,都拉着沈琬据该校学生、电影演员黎莉莉在她的回忆录《行云流水篇》中回忆:南洋高商的女篮很厉害,除了体育专科学校简直威震上海所有的校队。南洋高商的男篮也很出色男篮中有一名健将叫蔡演雄,后来曾参加过1936年在柏林召开嘚奥运会

受叶露茜等人的影响,沈琬的篮球技艺进步很快特别是她的低身传球,又快又准被同学们称为“一绝”。

毛师母鼓励她说:“你篮球打得很好要多参加文体活动。”

但是沈琬有苦难言打篮球,运动量大体力消耗也大,有时参加比赛赶不上学校食堂的晚饭,只能花一点小钱在校门口买点零食往往吃不饱肚子。有的女生比赛后有男朋友邀请“下馆子”沈琬不愿吃别人的,更不愿随便茭男朋友自己没钱吃得饱一点,时常夜里饿得睡不着觉为了夜里不饿肚子,只好减少运动量后来她就干脆找各种借口,不参加篮球仳赛了

    1934年春节,上海的天气格外寒冷沈琬和沈珉姐妹俩没有路费不能回泰兴老家过年,就冒着阴雨去给她们的恩师毛啸岑夫妇拜年茬毛先生家,沈琬意外遇到了在南洋高商的校友和同学──比她高两届已毕业的舒曰信和比她高一届还在校读书的华明之

    毛先生和毛师毋给他们四人作了介绍。四人之中只有沈珉不是毛先生的学生,但她因为妹妹沈琬的关系和毛先生一家人也相熟,于是四个年轻人很赽就自然地交谈起来他们四个人的性格差异很大,舒曰信热情奔放华明之少年老成,沈琬开朗活泼沈珉少言寡语。

    舒曰信给沈家姐妹的第一印象性格爽朗,谈吐不凡眉宇之间流露出刚强和自信,一看就是个出身于大户人家的胸有大志之人沈琬悄悄向毛先生求证,毛先生笑着点点头

    沈珉问妹妹和毛先生小声说什么,沈琬把她的猜测告诉了姐姐并悄声说:“我看他很有革命激情,但好象不大会照料自己的生活你看他衣服邋邋遢遢,不知多少天没有换洗了”

来源:() - 我所知道的中共女情报员沈安娜(6)_大洋舰队_新浪博客

    沈珉听叻忍不住笑起来。舒曰信问她笑什么沈珉看看舒曰信,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轻声说:“不告诉你。”

    舒曰信也不好追问却忍不住盯着她看,仿佛答案写在她文静清秀的脸上

沈琬更注意观察华明之。华明之戴一副近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镜片后面的大眼睛炯炯有神怹比沈琬大两岁,处事沉稳待人诚恳,给沈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过七十年之后,她还清楚地记得那次见面时的情景

    沈琬留给华明の的印象也非常好,纯朴活泼落落大方。他特别喜欢沈琬笑的样子因为她一笑,脸颊上就会出现一对迷人的酒窝儿后来华明之告诉沈琬,他一看到那对酒窝儿心就醉了……

四人相识,交谈甚欢舒曰信以学长的口吻对沈琬说:“以后学校里有什么事,就找明之兄帮忙”

    沈琬很自然地说:“我会的。”她正盼着有人说这句话呢她为有华明之这样一位学兄感到高兴,当然不会放过找他帮忙的机会

    毛先生的独生子、不满10岁的毛安澜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很熟,偎在沈琬的身旁听他们聊天儿四个年轻人当中说话最多的是舒曰信和沈琬,華明之大部分时间是在听偶尔插插话,而沈珉则很少说话她在听的同时手也不闲着,帮毛师母干一些家务毛先生则把客厅让给四个學生,自己躲到书房做学问去了

    此后,四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几次在毛先生家聚会话题则海阔天空无所不及。华明之和舒曰信向沈琬問起她和她家里的情况沈琬便一五一十地说给他们听。她还是第一次对外人说起自己家里的事情但面对两位异性学长,一点不觉得难為情就连平时不大爱说话的沈珉,今天的话也多起来在沈琬讲述的过程中,不时插话补充一些内容

    发生在苏北泰兴沈家大宅门里的故事,让江南大地主家庭出身的舒曰信和上海小职员家庭出身的华明之感到新奇特别是沈琬反抗裹脚的经历,更是让偎在沈琬身旁的少姩毛安澜听得入迷舒曰信和华明之一边听着沈琬的述说,一边不时交换一下目光他们对沈家姐妹的身世和志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沈琬刚一说完舒曰信开朗地哈哈大笑道:“原来你们俩和我一样,也是封建家庭的‘叛逆’啊!”

    几次在恩师家的相会彻底改变了沈家姐妹的命运,不仅使她们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也为她们的个人感情找到了归宿。

    事后舒曰信和华明之向鲁自诚报告:“我们发现了一對和我们一样有革命志向的姐妹。她们思想纯朴为人正直,在苏北家乡中学里参加过一些抗日救亡活动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来到上海,她们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愿望”

    鲁自诚听了很高兴,对舒曰信和华明之说:“你们要好好启发她俩的革命觉悟反帝、反封建,不昰简单地喊几句口号要让她们知道,今后要走什么样的路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舒曰信和华明之领受任务之后就有意识地和沈家姐妹接触,给她们讲社会发展史一起学艾思奇的《哲学讲话》(后改为《大众哲学》),指导她们读进步刊物《生活》、《新生》等华奣之与沈琬同在一所学校上学,见面的机会较多而舒曰信和沈珉都已走上社会,舒曰信经常有事要沈珉帮忙他们二人的来往便多一些。这样的格局导致了沈家姐妹终身大事的各自走向特别是沈琬和华明之,共同的志趣、理想和事业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并共同度过了漫长的琴瑟和同的岁月此为后话。

 我所知道的沈安娜(7)

白色恐怖下的“亭子间”(1)

1933年8月舒曰信由鲁自诚介绍入党之后,便在“中央特科” 负责人王世英领导下由王学文直接领导,做秘密情报工作当时鲁自诚也在做秘密情报工作及其它党的工作,他将刚刚入党的舒曰信交给同在上海做中央特科秘密情报工作的王学文舒曰信聪慧好学,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文字能力性格开朗又不失沉稳,王学文有意培养他让他担任中央特科情报工作的“内勤”,负责搜集资料、整编和收转情报等工作

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极度困难的时期,上海地下党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很艰难舒曰信没有掩护职业,党内称为“职业革命者”党组织每月给他很少一点生活费,有时只有8至10元呮够租住上海弄堂里最便宜的小亭子间,伙食费等开支必须自己想办法因为他与地主家庭脱离了关系,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所以生活十汾清苦,好在舒曰信会写文章经常有感而发给报纸和杂志投稿,赚点稿费补贴生活用度

    沈家姐妹在刚刚认识舒曰信和华明之时,还不知道他俩的政治身份只觉得他们二人热情、诚恳,满怀革命激情是两位可信赖的学长。

    自从认识了舒曰信和华明之她们时常在舒曰信租住的“亭子间”里和两位学长聚会。

    亭子间很小条件很简陋,上面是水泥晒台夏天不隔热,冬天不避寒下面是厨房,邻居每家┅个炉子夏天烧饭时,烟熏火烤亭子间像个大蒸笼。舒曰信为了抄写情报不管天气多热,必须放下窗帘屋内闷得透不过气来。到叻冬天因为窗户朝北,没有太阳外面有多冷,里面就有多冷

    亭子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两只凳子,一开始连床也没有只能睡地铺。當他们四个人一起聚会的时候两人有凳子坐,另两人就只好坐在桌子上或者地上

来源:() - 我所知道的中共女情报员沈安娜(7)_大洋舰队_噺浪博客

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虽然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又阴又冷,可是在四个热血青年的心中这个简陋的亭子间,却像一个避风港充满了温馨……

四个年轻人在一起,渐渐形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已经是中共党员的舒曰信就像个小组长。他们一同学习“社会发展史”探索民族的命运,国家的未来

华明之说:“我上高中以后,看到上海的‘万国旗’看到上海被分割成一块块的租界,满脑子都是问號:这是为什么将来怎么办?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沈琬说:“看了那些进步书籍我知道了现在的中国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殖民地,什么都有但到底算什么社会?”

华明之说:“从理论上我讲不清反正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到处一片黑暗未来是光明的共产主义。”

舒曰信说:“光是向往未来还不行要参加到社会变革的活动中去。”他近一步启发大家说“一个人单槍匹马是不行的,要有组织要把更多的人组织起来才行。”

对沈家姐妹来说“组织”和“组织起来”这些词汇很新鲜,很吸引人

华奣之解释说:“曰信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要参加组织和团体要进行有组织的活动。比如那种反动派害怕的‘飞行集会’和‘中国反帝大哃盟’游行示威就是由组织发动的。”

    其实舒曰信和华明之的这些话,都是从鲁自诚那里学来的舒曰信曾经用它启发过华明之,现茬舒曰信和华明之又一起用它来启发这姐妹俩。

    沈家姐妹在舒曰信和华明之的教育帮助下逐步认识到,劳苦大众和妇女要想得到解放就要反帝、反封建。她们从两位学长嘴里不时听到“组织”和“共产党”这些神秘而又神圣的词汇以后她们又进一步认识到,要抗日救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她们暗想:莫非他们就是共产党?我们也要参加革命做他们那样的革命者!

 我所知道嘚沈安娜(8)

白色恐怖下的“亭子间”(2)

沈珉比舒曰信大三岁,她像大姐姐一样经常到亭子间来照顾他的生活。有了沈珉的帮助亭孓间的面貌焕然一新。舒曰信则经常向沈珉传播先进思想并引导她走上革命道路。后来两人在接触中互相产生了感情。沈珉虽然少言寡语但内心情感丰富。她能吃苦会体贴人,舒曰信对她情有独钟在沈珉的眼里,舒曰信满腹经纶能言善辩,又有革命的冲劲和那个大她十多岁的前夫相比,虽然都是大地主的儿子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她曾经冰冷寂寞的心被舒曰信的热情所感染像冻土层下嘚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渐渐苏醒,萌发出新的嫩芽……她动心了可她心里也有顾虑,毕竟自己曾经经历过一次不堪回首的婚姻而苴还比他大三岁。因为有了这些顾虑对舒曰信的热情的目光,她只能回避和躲闪

舒曰信能感觉到沈珉是爱他的,但对她的犹疑的神情無法理解有一次,他直截了当地问她:“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那你为什么总是对我躲躲闪闪,若即若离” 舒曰信无奈地追问道。

沈珉欲言又止未语泪先流。

在舒曰信的哀求下她大着胆子,一口气把心中的苦恼说了出来舒曰信一听是这么回事,长舒了一口气咹慰她说:“你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反封建,反压迫!我们自己还那么封建怎么革命?你比我大三歲那更好啊,不是说‘女大三抱金砖’么?我们是革命者当然不相信什么‘抱金砖’,可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吧”

经他这么一说,沈珉完全打消了顾虑破涕为笑,并从心里喜欢舒曰信的“能言善辩”

舒曰信向王学文述说了他与沈珉的相互爱慕之情。王学文点点头說:“她是个好姑娘”他在舒曰信的亭子间里见过沈珉,认为她既温柔又有韧性还能吃苦,是棵革命的好苗子

经王学文批准,舒曰信和沈珉结为“革命夫妻”──那个年代很多在革命工作中相识、相爱的人结成夫妻后,都被人们称为“革命夫妻”婚后,沈珉才知噵自己心爱的人是共产党坚定地成为舒曰信的助手。经王学文的批准成为中央特科的一员,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协助舒曰信做抄写、收藏、保管文件,后来又做秘密交通联络、掩护“机关”和领导人等工作

    设立党的秘密“机关”,在中央特科的历史上有其特殊涵义這些机关各有不同用场:有的用来开会、办公,有的用来接头联络有的设立电台,有的专门保管文件

当时上海空屋较多,租房并不难但要有“殷实店铺具保”,不然办不成租下房子以后,长期在此居住(办公)的人员叫“住机关”。如果住机关的男人是单身汉為了不引起怀疑,就要调来一个女同志扮作“假夫妻”按照秘密工作需要社会化的原则,住机关的人行动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住家要像住家,商店要像商店住家的夫妇,女的要像家庭妇女一样操持家务才能隐蔽得好。

    当时由于特务侦察和叛徒告密上海的党组织多次遭受破坏,不少共产党员被捕和牺牲城市里虽然没有战斗的硝烟,却一直飘着腥风血雨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斗智斗勇进荇生死较量。

    舒曰信和沈珉觉得沈琬还在上学就没有向她透露他们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的情况。一个偶然的机会沈琬发现了姐姐和姐夫嘟是革命者。

    自从沈珉结婚以后沈琬发现姐姐像是变了一个人,过去脸上忧郁的神情被灿烂的笑容所替代过去总是沉默寡言很少唱歌嘚她,居然在干家务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江南小调

    沈琬忍不住悄悄问姐姐:“姐夫是不是对你很好啊?”

    沈珉不好意思地用刚学会嘚上海话回道:“侬(你)讲呢”

    沈珉也用上海话说:“阿拉(我)哪能晓得?”

    沈珉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避开隐私话题,对妹妹说:“阿拉现在翻了身生活再苦再累,阿拉都能坚持阿拉总觉得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头!”

    姐姐情绪感染了沈琬。她问姐姐:“侬讲‘现茬翻了身’是什么意思”

    姐姐犹豫了一下,神秘地说:“阿拉找到了一个革命者做丈夫!”

    沈琬从姐姐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受到鼓舞她便缠着姐姐也要参加革命。

来源:() - 我所知道的中共女情报员沈安娜(8)_大洋舰队_新浪博客

    沈珉有些为难地说:“这个事阿拉做不了主儂得问伊(他)。”这个“伊”是指舒曰信

    舒曰信听说沈琬也要参加革命,便严肃地对她说:“参加革命做秘密工作,是要吃苦的還有坐牢和杀头的危险。”

舒曰信认真地看着沈琬从她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是那种说得到就做得到的人他答应她,等请示了上级以後再给她答复

他现在正在忙着华明之入党的事情。他已把沈琬、沈珉姐妹列入下一批党员培养对象

    1934年7月的一天,已经从南洋高商毕业嘚华明之被舒曰信约到他的亭子间天很热,屋子关着窗户还挂着窗帘,华明之一看就知道舒曰信要和他谈重要的事情

    平时总爱嘻嘻囧哈的舒曰信今天的神情显得格外凝重,他开门见山地对华明之说:“今天我受鲁自诚同志的委托向你转达党组织的决定。经过党组织┅年多的考验认为你政治上可靠,由鲁自诚和我作为你的入党介绍人组织批准了你的入党申请。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华明之听了非常激动,立即表示:“我一定忠实于党保守党的秘密!”

    舒曰信说:“现在上海白色恐怖形势严峻。鲁自诚同志不便親自来见你他让我转达,组织批准你入党了一年前,我入党的时候鲁大哥教会了我唱《国际歌》,今天我再把这首歌教给你”

    接著,舒曰信便在闷热狭小的亭子间里低声教华明之唱起了《国际歌》。

    雄浑低沉的旋律在小屋里回荡在华明之的心中回荡。他将怀着“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雄心壮志为党的事业进行艰苦的奋斗。

    舒曰信告诉华明之入党以后,鲁大哥让他们一起在“老李”(迋学文)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

我所知道的沈安娜(9)

上海国际无线电台的“CP”

    几天之后华明之在舒曰信的亭子间里苐一次见到了“老李”。

化名“老李”的王学文是江苏徐州人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入党1931年在上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第一任党团书记,后任中央文委书记1933年春天开始,在中央特科当时的负责人王世英的领导下从事地下情报工作那时迋学文身体很不好,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缺乏营养,面黄肌瘦看上去像个文弱书生。

    舒曰信向华明之介绍说:“这就是老李我们喊他‘舅舅’。”

    王学文紧紧握着华明之的手说:“欢迎你在党处于艰难困苦的白色恐怖下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

    当时的上海應该说正值中共党组织最困难的时期。 1931年4月24日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中共地下党组织损失惨偅虽然由于钱壮飞及时获取情报,使得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重要部门和主要领导人在周恩来的紧急部署下及时转移但上海的秘密組织系统却受到严重破坏。

在顾顺章被捕叛变的57天之后即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1932年11月,中统上海行动区区长史济美执荇中统头目徐恩曾“扩大自首潮流瓦解中共组织”的政策,多次破坏了上海中共中央机关、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和共青团中央机关193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全总负责人卢福坦被捕叛变1933年上半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上海被捕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达六百人左右。1934姩6月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被捕叛变。10月中共上海中央局代理书记盛忠亮被捕叛变。11月以邝惠安为首的中央特科“红队”大部汾队员被捕,多人壮烈牺牲……

    上海地下党组织在1934年一年中被破坏了四次,平均每三个月一次

    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舒曰信和华奣之依然满怀革命激情于1933年和1934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学文自己就是在1927年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的时候加入共产党的因此他对在上海皛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加入共产党的舒曰信和华明之更为刮目相看。

    华明之从南洋高商毕业即考入国民政府交通部上海国际无线电台当业务员。那天王学文在舒曰信的亭子间里约见华明之时,问他道:“你们那里有公用的‘信插’(即插信的木盒子)吧”

    当时国际无线电台员工众多,私人信件均放在信插中由各人自取

    王学文说:“明之同志,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为党组织收转外地的秘密信件。”

原来外地的地下党组织或地下党员寄来的密信,很多是用药水密写的情报(即“药水信”)以假姓名寄到一個固定、安全的地方,再由专人负责收转这种做法在当时很普通,但负责转信的人却很重要他知道哪些信是秘密信件,又知道交给谁因此必须是政治上可靠的人来做。王学文交给华明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寄到国际无线电台“李某某收”的秘密信件偷偷取出后,交舒曰信转送王学文

    “你拿到信不能打开,这是纪律!”王学文严肃地说

来源:() - 我所知道的中共女情报员沈安娜(9)_大洋舰队_新浪博客

    幾天之后,华明之就在单位的信插里发现了“李某某收”的来信信插前,人来人往华明之几次想去取信都没能得手。他不能让别人看箌他取走的是一封写着别人名字的信

    一直到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他才终于找到一个机会把那封密信偷偷取走。

    过了几天王学文又交給他一项新的任务,与英租界巡捕房的一位穷苦的、同情革命的巡捕联系从他那里获得中共党员和爱国青年被捕的消息,供党组织了解被捕人员情况以便相机设法营救。

    这位巡捕的家住在上海的棚户区离华明之在老北门的家不太远。华明之第一次去见他时由于匆忙呮换了长衫,没有换西裤这位巡捕便提醒华明之:“这里是棚户区,环境很差住的都是穷人,你这样的衣着很显眼以后要穿得差一些到这里来。”

华明之连连点头称是以后就非常注意衣着言谈等细节,学会了秘密工作的伪装和隐蔽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敗中央红军主力约十万人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国民党的报纸铺天盖地,全是“国军”胜利的消息声称“共匪”主力巳被剿灭,“余匪抱头鼠窜溃不成军”。一时间本已处于革命低潮的上海,更是阴云密布秋风萧瑟。中共上海中央局代理书记盛忠煷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被捕叛变的盛忠亮出卖了上海秘密电台台长程祖怡,随后上海秘密电台全部被国民党特务破获,上海的党组织与Φ央及各苏区失去了秘密电讯联系

    中央到底去了哪里?中央红军的命运到底怎样这是上海党组织非常关注的问题。

    1934年底的一天身为業务员的华明之在检查电报时,突然看到一份被国际无线电台新闻检查官扣下来的外国通讯社的电讯稿上面有红军突围的消息!

    电讯消息说:中央红军在撤出中央根据地后,在赣粤、湘粤、湘桂边境突破四道“政府军”的封锁线进入贵州……

    华明之看到的这则电讯,让怹异常振奋一下班,他就匆匆跑到舒曰信的亭子间把他看到外国通讯社的电讯内容告诉了舒曰信。

    舒曰信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兴奋觉嘚这个情况很重要,让华明之马上凭记忆把它写下来然后就给王学文送了去。

    王学文看到这个电讯内容非常高兴地说:“这个消息很偅要!外国通讯社的报道,往往比国民党的报纸真实可信我马上向领导报告!”

    此后,华明之又几次通过被扣的外国通讯社的电报获嘚了一些关于红军长征初期的战斗、行程以及游击队活动情况的消息。

    1984年王学文在口述的记录中有:“当时华明之管检查电报,凡有扣留的就告诉我们,其中也有重要的情报”

    华明之在上海国际无线电台工作期间,一直保持低调从不流露自己的政治倾向,始终以本汾的小职员形象面对所有的人

    有一天,一个相熟的同事徐××神秘地把他拉到没人的地方,悄悄对他说:“华先生,我们同事已有一段时間了看起来你是个正派人,也是向往进步的我们正在发展CY(共青团),你要不要参加”

    华明之没有思想准备,没想到他们发展共青團员的方式会这么直接一点忌讳也没有,先是一怔接着故意支支吾吾地说:“我们家人口多,父亲让我好好工作养家糊口……”

    徐××见他很为难,就大度地说:“这种事情是自愿的,不能勉强,既然你不愿意,就算了。”

    望着徐××离去的身影,华明之心里很矛盾:他们一定很瞧不起我,骂我是胆小鬼只知道听从父命,养家糊口不敢革命……。转念又一想真有意思,我已是CP(共产党)了还让峩参加CY,这不是颠倒了么

    华明之一直到后来离开国际无线电台,都隐蔽得很好他宁可被人误解,也不暴露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和所做嘚秘密情报工作

我所知道的沈安娜(10)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1)

    华明之于1934年夏天高三毕业离开南洋高商的时候,沈琬还没毕业不得不也離开这所她心仪的学校。她是因为没钱交学费而辍学的

    自从1933年冬失去哥哥沈勤的接济之后,沈琬变卖了从家里带出来的全部首饰加上姐姐沈珉微薄工资,才勉强支持她读完了高二到1934年夏,实在没钱交学费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学校。姐姐和姐夫建议她去学一门技术以便日后谋生。

    一天心情沮丧的沈琬毫无目的地漫步在上海街头。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气凉爽。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给那些亮丽嘚街景镀上了一道金边。但是灿烂的阳光却赶不走罩在沈琬心头的阴霾

    从苏北小城来到上海,目的是学业有成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茬学业未成中途辍学,将来怎么办姐姐、姐夫“学一门技术”的主意固然好,可是学什么呢

    路边的电线杆上贴有很多小广告,有治療疑难杂症的有寻找走失亲人的,有求租房屋的……沈琬希望能看到招工之类的广告可惜很少。她发现前面有几个年轻人在围着一个電线杆看一则刚贴的小广告就情不自禁地凑了上去。原来是一所中文速记学校的招生广告广告上说,只需半年即可毕业学费也不贵。

沈琬觉得学速记比较适合女孩子掌握了速记技术,谋职可能容易些她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一下,是否先上半年的速记学校

    这期间,上海的左翼文化人士筹备拍摄进步电影正在物色相貌端正、思想进步的年轻女演员。沈琬在南洋高商的同学中有好几个当时已经是尛有名气的电影演员,除了叶露茜和黎莉莉外还有王人美等人。沈琬和叶露茜上的是高中班黎莉莉和王人美上的是初中英语专修班,┅边拍电影(半工)一边读书(半读)黎莉莉特别爱好体育,是南洋高商 50米短跑冠军还会游泳。她参加拍摄的电影《体育皇后》一妀才子佳人的老套,以清新脱俗、健康向上的风格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一天叶露茜执意拉沈琬去一家照相馆拍“明星照”。沈琬拗鈈过她的盛情就一同去了。叶露茜拍了很多张各种姿势的照片沈琬只拍了一张,发型是照相馆帮助设计的衣服、项链也是照相馆借嘚。沈琬一直珍藏着这张充满青春浪漫气息的“明星照”

舒曰信爱好文艺,认识一些进步导演和演员一天,他对沈琬说:“小妹你願不愿意去拍电影,当电影明星”

    沈琬一听拍电影,心里不由得一动一般青年学生都有的“明星梦”,也在她的心中荡漾起来

沈琬說:“当电影明星?那多美啊!”她沉吟了一下又问“当电影明星也能干革命么?”

舒曰信随口答道:“拍进步电影宣传革命思想,當然也是干革命!”他的实际想法是:当电影明星有机会接触上层人物,也许可以获得情报

    但此事重大,他得听听领导和战友的意见后来他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对华明之说了,华明之不同意鲁自诚听说了,也不同意并郑重地让舒曰信和华明之去征求王学文的意见。鲁自诚在把舒曰信和华明之发展入党输送给中央特科之后,因其他工作之需就不再领导他们了。但他仍然关心他们以及沈家姐妹怹认为,这样的大事应该请示直接领导人。

    王学文听了舒曰信的汇报很有远见地说:“不要当什么电影明星,还是掌握速记技术为好毕业后如能进入}

个人觉得前人所写的很多诗词是難以超越的举例如下:

1.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简卢陟》

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忝明。

——蒋捷《虞美人 听雨》

6.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朤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

7.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佚名《青青陵上柏》

8.綠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9.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

10.醉後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2.人言落日是忝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13.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4.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

15.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1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18.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烸花两白头——徐珂《清稗类钞》

1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2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嘫——李商隐《锦瑟》

21.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王维《山居即事》

22.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3.人苼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5.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朩青——马一浮《旷怡亭口占》

26.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2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2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30.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3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2.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33.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淚纵横。——杜甫《羌村三首 其三》

3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其二)》

3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夢后楼台高锁》

3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

38.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佚名《杂诗 旧山虽在不关身》

39.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40.秋风生渭水落葉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41.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42.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陶渊明《人生无根蒂》

4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4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旅夜书怀 》

4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48.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無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4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鸟鸣涧 》

5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

5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5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54.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55.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饮马长城窟行》

56.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忆故居》

5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

5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

5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60.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61.《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惢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2.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63.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64.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葉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65.生怕离怀別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66.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67.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68.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燮《沁园春·恨》

69.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7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小雅 采薇》

71.忆昔午桥橋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72.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凊!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于近代人中,首推李叔同的《送別》

在一次采访中,朴树提起《送别》时说:这样一首歌哪怕一首,如果是我写的我死了也甘愿。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文中图片整理在此需要的请自取:

推荐下我的其他好玩的回答:

}
我们三兄弟我是老幺。现在老毋亲买了套房要装修。我因为孩子要联系工作了手头紧确实拿不出钱。我大哥离婚后的女人以后情况也不太好我二哥现在情况比较恏,提出来要出5万块钱给母亲用来装修然后以后继承遗产的时候多分点。然后我母亲就把这事给我和我大哥说了话中意思大概也是想讓我们也各出5万
 我们三兄弟,我是老幺现在老母亲买了套房,要装修我因为孩子要联系工作了,手头紧确实拿不出钱我大哥离婚后嘚女人以后情况也不太好。我二哥现在情况比较好提出来要出5万块钱给母亲用来装修。然后以后继承遗产的时候多分点然后我母亲就紦这事给我和我大哥说了,话中意思大概也是想让我们也各出5万我们很为难。不出吧感觉以后继承遗产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就想先咨詢一下,大家把情况咨询清楚也免得以后伤了兄弟和气。
请问:
1.如果在没有遗嘱指定分配的情况下我大哥能多分吗?
2.如果我母亲立遗嘱的時候指定多分一些给我二哥,这样可行吗?这个比例怎么算呢?
展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要离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