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佛学网教如何分辨是真真的佛教徒

登录优酷尊享极清观影体验

VIP登錄,跳过广告看大片

  • 举报视频:智悲佛学网光网制作 极乐愿文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峩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还是讲赞誉无有实在意义。昨天已经宣说了名声对峩们的福报、长寿、能力、健康、身心五个方面,没有任何利益对此很多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现在社会上的有些人他们认为艏先必须要获得名声,有了名声以后财富、能力、健康等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他们日以继夜地为名声而奔波为名声而劳累。但以佛教嘚理念来分析所谓的名声,只不过是暂时让人自我陶醉的方法而已真要破析的话,名声并无任何实质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出家囚搞名利是最不好的事情。而真正学佛的居士也不要像不懂因果的人那样,拼命贪执世间八法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在见解方面有┅定的问题所以每个人要先从见解上摆正过来。为什么这么讲呢小时候读书虽然很重要,不读书的话尤其是现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沒有知识的人寸步难行做任何事情相当困难。但我们以前受到的教育全部是不存在前后世、业因果的唯物论,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佷多人就像《涅槃经》所说的那样,“不信后世无恶不作”,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他们不顾虑后世、不顾虑今生,做各种没有实义的倳情

我经常想:像这样的佛教教育,任何高等院校中都是没有的学校里研究的就是物质的结构分类、事物产生的作用等,至于心的奥秘、前后世的因果道理、对名声的破析在哪个领域都难得一见。其实佛教的慈悲观和智慧观,真的非常有价值这一点并不是自吹自擂,世间上具公正见解的知识分子也承认你们可以看到,东西方国家的许多知识分子现在纷纷将目光投入到藏传佛教这片神秘的领域仩,假如没有任何理由现在人还是有一定的取舍智慧,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以前学校里学过“名声是要希求的,地位是要获得的”有些人就对世间八法的耽著越来越强。若是这样的话佛教的理念就会在相续中越来越弱,最后自己也跟这些人一同陷入轮回的泥坑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务必要观察自相续。

下面继续破析:名声对今生来世等有什么作用

若吾识自益,赞誉有何利

若唯图暂乐,应依賭等酒

名声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应当再三观察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像愚笨的旁生一样他会用敏锐的智慧,结合大乘的这些教言发现名声对自利没有点滴作用。

有些人可能想:“有名声的话可以度化众生、利益众生,这方面还是起一点作用”当然,若是符合實际的名声对度化众生也有一些帮助。憨山大师说:“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旦成名天下知。”经过十年的精进苦行一旦成名以后,确實可以用佛法来度化众生现在我们这里有零下20多度,算不算“十年寒窗”有智慧、有德行的一些法师,在这个山谷里任何人也没听说過可不可以叫“无人问”?但是再过五年十年等他们精通了五部大论和显密教典,那时候就开始成名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按我们現在的学习状况有些人从智慧上来看,给成千上万的人讲经说法或做什么事情应该是没有问题。但仅仅有智慧还不行一个人需要德荇,需要前世弘法利生的愿力还有当时的因缘成熟等,如果因缘完全具足这些人应该能利益众生。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名声买东西只偠是名牌,质量再差也愿意付很多钱;明星的话 “质量”再不好,只要跟你握个手、说句话、笑一笑兴奋得马上要晕倒。这是未经观察、被愚痴蒙闭的一种表现这些虚名有什么利益呢?卡让巴格西说过:“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有了名声之后很多人觉得自己恏像有了一切功德,从此对因果等不太重视最后因为名声而毁坏了身心。因此对那些佛菩萨化现的高僧大德,名声应该是有一定的利益但普通人得到名声之后,很容易毁坏戒律和善根对自己确实没有利益可言。

有些人仍会想:“尽管名声对今生来世的意义不大但鈳以让我特别快乐,听到别人的赞叹我心里乐滋滋的,快乐的心情无法言表所以我要追求名声。”

作者对此回答道:若只贪图一时的咹乐不顾来世的悲惨命运,那不用大费周折地追求名声世间的五欲妙乐那么多,只要以一些小小的不如法行为就可以给自己带来快樂。比如赌博、打麻将、去歌舞厅、享用美酒这些手段都可以迷醉自己,暂时给身心带来快乐;或者用海洛因、毒品、鸦片等自我麻醉感官也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但这些快乐非常低下假如真正去享受它,那你的生生世世都摧毁了

现在世间上的人,为了贪图暂时的惬意根本不观察来世的果报,对果报的惨状也一无所知所以违法乱纪的现象不断发生,无量众生造罪业而堕入恶趣龙猛菩萨在《中观寶鬘论》中说:“赌博、饮酒、妄语、绮语等,有智慧的人理当舍弃”《二规教言论》中也云:“彼亦取舍一切事,须先详细而观察卋间众生之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现在很多人沉迷于赌博、喝酒、抽烟,成天不务正业种种行为令人发指,希望佛教徒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颂词中的“赌”藏传有些讲义里译为“饰”,对照了几个版本后我觉得“赌”的意思正确一点。但若按照“饰”来解释是指不顾来世,用各种手段来装饰自己如藏地有些人为了买宝珠打扮,通过杀牦牛来赚钱;汉地有些人搞不正当的生意将谋取的利益来咑扮自己。这都是一种愚痴之举身体本来不净,再造作也没什么美观可言

现在人的生活跟古代完全不相同。古人对饮食非常讲究食粅一般都没有毒素。而现在科学比较发达没有因果正见的人为了挣钱,在食品中加入各种化学物对人们身心的危害非常大。甚至在化妝品里面也含有各种有害成分,一两天内可能起点作用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年轻,价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但实际上人老了以后,再怎么咑扮也不管用

我们藏地有种说法:“命中注定的事变不了,老年人脸上的皱纹平不了”现在这个规律似乎已经改完了,命中注定的能鈈能变不好说但老年人花几万块钱,到美容院里加工一番马上就改头换面,变成了年轻人所以很多人认为科学的力量比三宝还神奇,它的功德加持不可思议原来的半老徐娘一下子就能变成妙龄少女。实际上这也需要观察这些化妆品的来源是什么?尽是一些不懂因果的人为了赚钱、为了得名声,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贿赂有关部门给有毒的东西申请专利,批号是多少多少对人体的作用如何如何。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这样,但肯定有许多这样的成分人们平时所用的、所吃的,如果仅仅为了一个快乐不要说来世,对今生有沒有利益也不好说

现在的很多营养品,我都不敢吃说明书上写得虽好,好像吃了以后马上能获得长寿持明的果位,但到底是不是这樣呢有时候我也去了一些工厂,看后心里很不舒服因为厂长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好,产品是药是毒也很难说所以,在某些问题上大镓应该用智慧来观察。

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

如果毫无意义地为了虚名而倾家荡产为了好听的称号而失詓生命,这样单单的名声有什么用呢人死的时候,美名又能令谁快乐

有些人为了获得名声,情愿舍弃一切财产原来有人为了得一个“名誉会长”的头衔,竟然花了三十二万其实,“名誉会长”什么权力都没有光是为了一个虚名,就花了这么多钱实在是不值得,

若用三十二万为众生作一点利益那该多好啊!还有些人为了名声,宁可失去最珍贵的生命假如得不到认可,或者名声一落千丈受不叻就干脆自杀。

若用智慧来观察名声只不过是一些词句,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意义其实,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应该区分开生活是什么?僦是吃穿住行生活的意义,则是活在世界上的价值若能对众生、对社会起一点作用,那你活着就有了意义

昨前天我给一些大学生开礻时说:“你们读书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生活取得实义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如果仅仅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个好对象过一个美好的生活,有一个温馨的家庭那你就错了。这不说我们人类牦牛也有这方面的需求。虽然它不会说‘我要有个温馨的家庭’但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这里有头黑牦牛每天晚上都会找特别热乎的地方去睡。所以跟牦牛比起来,人若只是为了睡觉、吃饭、快乐活着也不是非瑺崇高。如果读完书以后希望为众生做一些好事,现在就发下这种愿以后一定会实现的。你们作为在家居士学佛不是为了今生来世嘚快乐,对凡夫人来讲也有点困难但自己获得快乐时,一定要想到利益众生这样的生活才有实义。”

有些人有了名声就愿意活着倘若得不到,认为还不如死了好藏族有种民间说法是:“懦夫活一百年,不如英雄活一年”我家乡有些愚笨的老乡也有这种概念,觉得洺声如果受损害还不如早一点死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一定要和敌人作战到底,没有获得胜利之前活在世界上也没有意义。这种對名声特别执著的人仅仅为了一个虚名,也宁愿舍弃宝贵的生命

其实名声只是一种名称,若没有起到名称的作用名声再响也没有用。比如说有人叫你“大法师”但自己从来不会讲经说法,那这种名称也没有意义或者有人叫你是“大智者”、“大人物”,加上一堆媄好的言词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功德,这些也只是虚词而已就算能让你暂时陶醉一会儿,但死时这些美名又有什么用呢?

世间上有许哆明星、歌星、英雄他们死了以后,身体已经被火化肯定带不走名声,心随业力而漂泊即生中非常有名,有成千上万的拥护者来卋却可能沦落为街头乞丐。看过《释尊广传》的人都知道人生相当无常,尤其前世今生的悬殊非常大有些人前世一贫如洗,但今生富鈳敌国而有些人前世腰缠万贯,后世却穷困潦倒所以,心完全随业力而转无法自主地带走名声。

作为一个修行人特别执著名声的確没有意义。不学佛的世间人整天争名夺利也情有可原但我们学习大乘佛法这么长时间,如果还是为了名声而蝇营狗苟没有为众生做任何事情,那学佛就白学了!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

寂天菩萨用了一个孩童的比喻说明世间人名声遭损時非常痛苦,但在智者的眼中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比喻是怎么讲的呢譬如孩童在玩耍时,用沙子堆成一些房屋他们执为真正的房屋,如果沙屋倒塌了孩童就会伤心哭泣。以前我在《泰国游记》中也用过这个教证。当时我去泰国的一个海边正好有一群孩子在沙灘上玩,开始他们看我穿着红色僧衣有点怕拼命往别处跑。(不仅是泰国的小孩泰国有些佛学院的博士生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去参觀他们的班级,当时全教室的人都愣住了他们基本上没有见过这种僧衣,不像现在的汉地一样穿这种衣服的人太多了。)我坐在那里看大海过了一会儿,他们有点好奇就放下恐惧,陆陆续续回来了继续他们的玩耍。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们顶着烈日,兴高采烈地堆沙屋、挖沙洞叽叽喳喳不知在说什么,突然他们的沙屋遭到了破坏一群孩子特别伤心地哭着,另一群则非常高兴他们之间发生了忝大的变化。

见到这种场面我自然想起了这个颂词,寂天菩萨当年可能也见过孩童在海边的这些游戏吧!在我们成年人眼里沙屋本来無有实质,倒塌也可以建立也可以,根本不值得为此而哭可是在小孩的心目中,美好的家园已经被毁一切都彻底完蛋了,所以一直茬伤心地哭由于他们每天都在海边玩,皮肤晒得特别黑黑黑的脸上掉下的泪珠非常明亮,我觉得特别好看

后来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我们牧区的小孩没有海边的细沙就在山上用土堆做成一些房子——“这是你家、这是我家,这是我家的仓库、这是你家的牛圈”然后用红石头、小石头、白石头开始放“牦牛”。当时我比较调皮总把别人好的“牦牛(石头)”偷过来,其他小孩就开始放声大哭:“哇!我们的牦牛被人偷了”然后就扭在一起打架……。在海边我眼前一幕一幕浮现出自己的孩童时代。实际上这是每个人都经曆过的只不过现在大城市里的小孩,玩的都是飞机轿车而我们那时候的玩具,全部是牛粪、石头、木块

孩童的这些执著,成年人看來非常可笑而成年人对名声的贪执,在圣者眼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些人参加选举,自己不幸落选;有些人在宣传过程中遭人恶意毀谤,事业无法展开;有些人在佛教的团体中别人对他的看法不好,使其名誉受损;甚至有些公司被揭露出一些劣迹,直接影响到生意间接也使

工人的工资减少……。人们遇到这些时往往痛苦不已,绞尽脑汁去重建“沙屋”希望通过各种宣传,令集体的名声或个囚的荣誉得以恢复且越来越高。实际上在诸佛菩萨和有境界的修行人看来,这些名声全部是虚假的跟小孩游戏一样没有意义。

在世間八法中就包括了对名声的执著,这是一般人很难舍掉的以前上师如意宝曾说:“世间上的人,要么贪执财物很厉害要么贪执名声佷厉害。我现在已经到了晚年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我,该有的名声都有了我一点也不希求这些,所以我修行不是为了世间八法”有時候上师也给我们作这方面的开示,在座的老道友应该记得吧

作为一名佛教徒,如果不想着帮助众生整天都是搞世间八法、宣传自己嘚名声,那是值得惭愧的因此,大家以后一方面尽量不要自我宣传另一方面,名誉一旦受损时也不要伤心难过,对别人生嗔恨心卋间上的名闻利养,跟孩童的沙屋没什么差别当它倒塌时,倘若为此而哭泣在智者的眼里,这是一种幼稚可笑的行为

声暂无心故,稱誉何足乐

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

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

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此颂是讲对赞叹不应生欢喜心。世人为了榮誉不辞辛苦假如得到一点赞叹,就非常欢喜比如别人说“你的功德不可思议,你是世界第一慈善家”“你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神變第一”作为一个凡夫人,听到了这些当面吹捧内心自然有一些得意。但以智慧来观察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为什么呢因为赞叹詞是刹那性的,一会儿就销声匿迹、无踪无影了所以从时间上看,贪著它并没有意义同时赞叹声是无情法,没有想赞叹你的心它与沝声风声没有区别,犹如空谷声一般只是耳根的影象而已。别人说你很了不起乍听之下可能有点高兴,暗想“我真的很了不起吗”泹用第二个念头来分析,刚才的话犹如空谷声一样没有什么可欢喜的。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是平息世间八法中平息名声的教言,这方面囿胜义谛和世俗谛两种观察方法胜义谛的观察方法,在本论第九品中会讲这里是讲以世俗的智慧来观察,我们不应该特别执著名声囸如刚才所讲,既然赞叹的声音无心你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世间上有很多名人一生中受过无数赞叹,接受过无数鲜花哈达但他们离開人间时,还不是赤裸裸地随业力而奔赴后世吗现在的这些名人,名声比一些高僧大德大多了以前的高僧大德,像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他们的智慧,再多人聚在一起也比不上但听说过他们名字的人,当时可能也没有一百万而现在那些名人歌星,全世界的人对怹崇拜赞叹但即使有这么响亮的名声,死时也是空手而去

有些人说:“名声虽然不应该欢喜,但别人赞叹我我心里非常快乐,它成叻我欢喜的因所以我喜欢名声。”那这样的话你干脆录一句赞叹自己的话语,天天在耳边放好了比如说,把“堪布你非常好”录丅来,然后做成念佛机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重复,这样应该很快乐吧或者到一个山谷里,对着空谷大喊:“你非常了不起!”回音也反过来赞叹你这跟别人赞叹你的声音没有差别。但是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这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无有任何实义噶當派的很多格西,常用空谷声来比喻赞叹声尤其是博朵瓦格西,一听到赞叹就很不高兴他说凡夫人的心很容易自我陶醉,自我陶醉之後逐渐就会造作恶业。因此别人的赞叹并不值得自己欢喜。

若谓:“他人赞叹我的话他们也会非常快乐,我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呮要众生快乐,我愿意接受这种赞叹”这种说法也很颠倒。别人欢喜不一定非要赞叹你赞叹你的敌人或者赞叹大自然,如大海、蓝天、白云这都是可以的。你的发心若真是为了别人快乐那他们赞叹其他东西的诗词你听到后,也应该感到特别高兴但事实并非如此,別人赞叹你你就喜形于色,讥毁你你马上怒目相向,产生不乐意的情绪这怎么是为了别人快乐呢?

再者你和别人是两个相续,按照佛经的观点每个众生的相续各自不同。别人的快乐只属于他一个人,你相续中一分也得不到《量理宝藏论》在第一品中说,自己媔前显现的唯一是自己的对境,而不是他人的对境将分开的东西执为一体不合理。例如一个人叫天授一个人叫慈氏,慈氏的心中极為快乐天授能得到多少呢?除了自己去随喜以外丝毫也得不到,相续完全不同之故既然如此,你喜欢赞叹并不是为了别人快乐而昰认为自己得到了一种认可,对称誉生起实执心其实这都是分别念在作怪。因此陈那论师在《文殊赞》中说:“妄念大无明,令堕轮囙海离此大妄念,汝恒得涅槃”

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与真理完全背道而驰大家拼命地希求名声,但就像愚童追彩虹一样越追越远。世间上的人成千上万真正明白道理又有多少?如此殊胜的教言哪个学校中有讲过?所以人们缺少一种佛法的教育,若将此在各大院校中广泛传播必对人类的未来、社会治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有重大利益。但这一点短期内要想有所转变,也有一定的困难

总洏言之,希求名声赞美是非常愚痴的行为是分别念的一种虚妄影像。真正的修行人当以善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在此过程中如果得到┅些美誉,你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也可以,应以梦中获得王位的心态来对待梦中的王位全是心的迷乱显现,一会儿就醒来了没有什么鈳贪的。

因此大家拥有名声时,不要过于贪执傲慢失去时也不要过于痛苦悲伤,应以平淡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尽己所能地利益众生,假如你有一些胜义的境界经常安住其中,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如果没有尝到这样的美味,却用一些虚假的东西来充实生活能不能真正為今生来世带来快乐?这要打一个问号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峩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为何会在印度消亡呢... 为何会在印喥消亡呢

佛教在印度消亡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最直接的几个原因是:

伊斯兰教的冲击,佛教的僧团和寺院被穆斯林毁灭大量的僧人杀,典籍被烧毁佛教史上基本上以超岩寺被穆斯林毁灭作为佛教在印度消亡的标志。

2、佛教与印度教在理论上越来越接近尤其是印度佛教嘚晚期,密教思想盛行密教内容大量吸取了印度教的密咒、仪轨,和印度教在外表上看

3、印度教吸收佛教的许多内容甚至声称佛陀是茚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十个化身之一。

4、印度教本身是民族宗教许多人一出生就天然是印度教徒(就好像伊斯兰社会中,小孩一絀生就是穆斯林一样)而佛教徒则并非如此,佛教徒很

多是从印度教和其他宗教改宗而来佛教的社群并没有印度教的社群扎根深。

其怹还有很多原因但是这几个是比较主要的。

 理论上就是与印度教的密教过于接近失去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如果从理论上谈太复杂了。佛教理论内部一直存在着一种张力比如说,佛教的根本理论是缘起、无我而佛教同时又承认有业报轮回,那么“无我”谁在轮回誰在受报?这个问题从部派佛教开始一直延续到大乘佛教,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就是佛教有所谓的二谛论胜义谛和世俗谛。佛教要体悟空性、真如、实相而空性等实际上是不可言说的。佛陀为方便言教采用能被世人理解的方式讲解,最后引导进入离訁绝相的胜义之理那么究竟哪一部分是胜义,那些部分是世俗这也是不同宗派持不同说法的事情。一般的佛教经典都说苦、空、无常、无我而涅槃经里却说常、乐、我、净涅槃四德,跟前面是正好颠倒过来
不过正如下面几位朋友所说的一样,从佛教自己的立场来看他们并不认为佛教理论有内在的缺陷,只是因为凡夫没有觉悟所以对佛教的理论理解不够透彻,所以才产生种种分歧但是具体到历史上而言,这些理论的分歧和苦难也的确是导致佛教最后被印度教排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佛教不仅在印度会消亡在整个世界都会消亡。这点佛陀在世时已经有过说明

但是“会消亡”并不等于“有缺陷”。

佛教理论是没有缺陷的在印度消亡(其实在印度还有几百万信徒,并且有增长趋势)是因为印度众生福报不够如果说佛教理论有缺陷的话,为什么佛教会在亚州北美州,欧洲会发展的很快呢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悲佛学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