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一颗要有敬畏之心心?

您当前的位置:&&&&&&
[一等奖]对工作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字号: |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 王振儒
  我是革命老区平山县人,庆三是我的老乡、朋友和兄弟,有人说庆三已化作故人、与世长辞,我都仍不甘相信,认为是在做梦,梦醒时分会证明这是假的,是虚梦一场。因为他行色匆匆的身影时常在我眼前徘徊,他依然骑着28式&飞鸽&自行车在匆匆赶路。但这的确是真的,他去了,离我们而去,一篇篇报道他的新闻稿件,一场场宣传他的报告会铺天而来。在生命终点爆闪之后,他&&齐庆三,一个新闻人,戏剧性的变成了新闻的主角,一个宣传者成为被宣传的对象。这个转身并不华丽,反而让人心酸悲痛。
  起初,我和庆三并不认识,由于在宣传部门工作,又都是平山老乡,一来二去,便成了朋友。庆三小我三岁,所以他叫我哥,我叫他兄弟。记得2013年一个早晨,我还在睡梦之中,突然家中门铃叮当作响,我隔门问道:&谁呀?!&&哥,我,庆三!&,我打开门,庆三手里拎着一个小编织袋,不好意思地说:&哥,没事,昨晚赶稿子,一早稿子送来了,顺便给你带了点老家的山药。&看着面前一脸疲惫的庆三,我心中顿生一丝淡淡的酸楚。没想到,这竟是我见到庆三的最后一面。
  庆三和我一样,来自农村,上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他为人诚实、善良,对朋友满腔热忱、对工作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将来会有一份美好前程。他喜欢文学艺术,喜欢读书、写作,喜欢思考研究问题。他常跟我说&人这一辈子啊,摊上自己喜欢干的工作,这是人生最大的乐事&,所以他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觉得自己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却很充实、很快乐。所以他拿工作当回事,虽然很琐碎,他却很严肃。庆三从不饮酒,有一次在几个朋友的力劝下,勉强喝了一小杯啤酒,他便微有醉意,煞有介事地说&对工作要有敬畏之心&。虽是酒话,但我相信绝对是酒后吐真言,因为他用一生为此背书、作出诠释。
  庆三走了,因为生命的音符在他44岁的节点戛然而止。庆三还活着,因为他用燃烧的岁月、绚丽的青春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启示。庆三这个典型不是伟岸得高不可攀,而是在平凡中见奇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民英雄&。只要大家像他一样用心去做,都会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人。在庆三同志身上应该学到的一种精神便是:对工作要怀有一种敬畏之心。
  敬畏工作,就要对业务精益求精。雷锋同志说过,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在庆三看来,既然我们选择了新闻宣传事业,那么就要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钻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份工作。有了这种精神,他才可能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三天三夜完成一篇修改8遍的1万字的文件;他才会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新闻可写情况下,敏锐地发现并撰写出《平山县工作报告会吹出&务实风&》这样优秀的稿件;他才会从&皱起眉头&反问:为什么《人民日报》看不上我们的稿子到最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先后刊发《平山老区奋斗3年换新颜》、《革命老区平山建成&太行明珠&》两篇重头稿件。别说是一个县级宣传部,就是市、省一级宣传部门能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稿件又谈何容易?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宣传工作者,通过自己对业务一点一滴的刻苦钻研,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敬畏工作,就要心中常怀善念。只有一颗悲悯之心,才会做到心中装有人民。庆三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对老百姓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念。&我是老区人民的儿子,就要为老区人民干成一些实事好事。&这是庆三入党时说过的一句话。就是这样朴实得带着土渣的一句话,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与遵循。由此,2012年,当他看到辛苦一年种了土豆却无人收购的山区农民,才会撰写《河北省平山县:三百万斤土豆滞销,急坏老区农民》,引起社会关注,使县里150万斤土豆得以售出,让农民损失降到最低。由此,2009年,当平山县突降大雪,菜农的蘑菇、蔬菜受灾严重,他才会用自己手中的笔,将灾情和群众需求传播出去,引来科技人员到现场指导抗灾。正是&农民挣个钱多不容易,咱们得想办法帮一下&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这种对老百姓的&善念&,才使他始终将群众挂在心间。正因为庆三将人民装在心里,百姓才会发自肺腑地叫他&好人庆三&!
  敬畏工作,就要有一种&拼命三郎&的投入与执着。&工作就是我的命,工作就是我的天&,庆三虽然没有这样说,但是庆三却是这样做的。在妻子眼里的庆三&天底下数他忙&,1998年,平山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庆三冒着生命危险赴一线采访;2000年冬天,庆三在采访途中突然发病,被送往医院途中,症状减轻即继续前往采访;2012年,庆三住院,心脏放进三个支架,出院后他仍然像个&好人儿&活跃在各个工作场合,就是在他死后入殓之际,他妻子仍然将一支笔、一个本放入他的棺椁中,说&写作要了他的命,可没有纸和笔,他的魂也就散了&。知夫者莫如妻。一生为人民书写,虽然庆三没有这样说,但是确实是庆三兄弟一生的追求,至死不移。在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一个县委宣传部干部,他做到了这一点,你还认为他平凡吗?
  敬畏工作,就要在生活中活出一份清高。在庆三身上我体味到:既然选择了某个职业,那么就要忠于自己的选择,要心甘情愿地为她付出。宣传部门没钱、没权,是个清水衙门,工作大多是为别人做嫁衣。庆三确实很贫穷,大学毕业后虽然在县城工作,却一直在县城买不起房子,在岳父家借住,一住便是22年;老式电视机、生锈的老吊扇,以及小板凳、小马扎几乎成为他家客厅的全部摆设;他一生用三部手机,第一部用了6年,键盘标识被磨掉了,第二部是向同事借钱买的,第三部是妻子咬牙花1200元买的国产手机,可惜他用了不到20天便撒手人寰。庆三又确实很富有,17年在各类报刊发表1360篇新闻稿件,拥有成百上千个农民朋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可屈&,即使多年一直处于生活的困窘之中,但庆三依然秉持那份文化人所应有的清风傲骨,因为他知道,虽然清贫,但他的工作很有益,自己很幸福。
  敬畏工作,势必会对家人、对父母负有一份愧疚。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妻子眼中,庆三是世界上最忙的人,由于忙,从2004年到2011年,连续八年,在除夕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庆三都是在外采访;由于忙,母亲脑梗在床,他很少有时间在母亲膝前尽孝,就连全家想给母亲过一个全家团圆的生日也都没能如愿;由于忙,多年来很少陪妻子逛逛街,更别说到商场买买衣服。他很忙,忙的是大家却顾不上小家,忙的是别人却顾不上家人,忙的是自己心目中的宣传事业却顾不上自己的收入升迁。庆三的忙,是对家人与父母的疏忽与愧疚,更是对工作问心无愧的执着与追求。
  庆三和雷锋一样,是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在落实落小落细、忠于职守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像浩瀚银河中的一点星辰,在自己的角落熠熠生辉。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位党员干部都能像庆三同志这样对工作怀有一份神圣的敬畏之心,那么你就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一个心中装有人民的人,一个对革命和事业有益的,一个看似平凡却几近伟大的人,一个在&中国梦&赶考行&的道路上不掉队的人,一个值得所有人敬佩的人。学习齐庆三事迹,这是我的一点所得。
关键词:齐庆三
责任编辑:林旋党员要有一点敬畏之心
北京丰台区长辛店街道 陈民
发布时间:日 18:00 | 来源:共产党员网
敬畏,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敬者:尊重。畏者:惧也。常言道,人有所畏,业有所成。邓小平同志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的意思。
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有一点敬畏心。因为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靠每一位党员用自己的言行来体现。尽管你自己觉得只是基层党员也无职无权,似乎可以混同一般人,马马虎虎无所谓。但是在群众眼里,你就是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好,不能松懈。不然你就没法阻止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就这素质,还党员呢!&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是地下党,入党意味着被迫害,被追捕,甚至是被敌人砍头示众,家破人亡,这已被无数先烈的英雄事迹所证明。在这种高风险高淘汰率的革命进程中,党员的先进性无须过多的渲染,人民群众是高度认可的。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党取得了执政地位,党员数量也从&一大&召开时区区53人,发展壮大到八千多万。在某种程度上,党员的身份往往意味着提拔、升迁、评优获奖的机会大一些,多一些。在某些地方某些岗位,党员身份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要件,这时,人民群众就要看看党员的表现,我们党员就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举一动,不给党旗抹黑,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言,认真负责的做好工作,处处带头。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做到自警自省,不愧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
如果说普通党员要有敬畏心是一种倡导,一种要求,那么,领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就应该是一种必须坚持的政治人格和操守。
在现有政治体制下,无论一个单位大与小,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往往有较大的权力,在一般群众眼里有着生杀予夺的影响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领导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夙夜在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笔者以为习主席意在警示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自身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而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靠&三拍&决策(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大笔一挥,上千万、上亿的项目匆匆上马,强拆强建,行行色色的政绩工程如雨后春笋,只想个人政绩如何,盲目追求GDP,漠视民生,听不进不同意见,以大无畏的精神瞎指挥,造成诸多的烂尾工程,给国家做成巨大损失。这里说的是想干好事的干部,至于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权力寻租,干出各种龌龊肮脏的幕后交易,张开血盆大口,鲸吞公共财产的贪腐分子不计其内。因为这些贪官污吏已经丧失基本的党性、人格,他们需要的的不是敬畏之心,而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在不断健全制度监督、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等外在监督形式的同时,加强廉政教育,强化自我警示,常怀对党,对人民群众、对事业的敬畏之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就不会随着职位、权力的递增,自我过于膨胀,最终走上自绝人民的不归路。
其实,传统文化中,关于官员自我约束、敬天畏人的论述不绝如缕。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意为人要敬畏上天,顺应天命,同时也要有敬畏的人,可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使自己能够选择良善正确的方向而行。在封建时代,&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对于保持社会公序良俗的运行,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至于君子须有所畏的&大人&,既是指品德端重,能用直言指出自己错误的长辈或朋友,也是面对执掌生杀予夺之权的君主时,敢于犯颜极谏的直臣。
从古为今用的角度看,&君子三畏&并不过时,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解读:&畏天命&, 就是对待党和国家的事业,对待手中的权力要敬畏;&畏大人&,既是面对上级领导,同时也是面对手下的广大群众要敬畏。古语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就是这个意思;&畏圣人之言&则应是面对党纪国法,面对生前身后的名声要敬畏。
历史上关于官员慎独束己,敬天畏人的故事层出不穷,这种正气清风也是推动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在被讥为&帝王家谱&的史书典籍中闪烁着动人的光辉。
东汉的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将白银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古今中外,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杨震为官,从不谋取私利。在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县)太守期间,从不吃请受贿,也不因私事求人、请人、托人,请客送礼。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蔬食步行,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他们为'清白吏'子孙,这样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
如果说,世代传承的廿四史中&酷吏列传&、&循吏传&、&佞臣传&能警示封建时代的官员要爱惜羽毛,珍视官声,那么假如有一位新时代的&太史公&续写史家绝唱而秉笔直书,相信谁也不愿名列&贪官列传&而贻羞子孙。
这样说来,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在领导岗位的干部,时刻警示自己敬畏历史,敬畏法度,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道德良知,心中常怀一点对事业对人民的敬畏之心,不仅是个人之幸、家人后代之幸,而且是事业之幸,国家之幸。
责任编辑:燕妮冯骥才:官员对文化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
&&&&官员对文化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不久前,包括河北邯郸在内的8个历史文化名城因保护不力,致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名城历史文化价值受损,吃了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黄牌警告。
&&& 近日在“两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听闻这一事件后拍手称好:“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有退出机制。”
&&& “过去没有退出机制,没有警告处罚,文化遗产被破坏的问题才会层出不穷。”冯骥才认为,政府是文化遗产的第一保护人。文化遗产是民族财富,既然交给政府了,政府就有保护责任,不能任人破坏,“10年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1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有8566项。文化遗产评得多、评得快,但我们对这将近1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有什么变化并不清楚,保护力度并没跟上。”
&&& 冯骥才说起他的中国梦,也跟“传统”有关。近年来忙于挽救传统村落的他,描绘了梦中的古老村落:湖水舀起来就可以喝;牛羊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
&&& “但是如果政府只为政绩做事,这些美丽的梦就实现不了了。”
&&& 说到政绩,他想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把文化改革发展列入政绩考核体系”。冯骥才认为,这一条“很难操作”,“官员的政绩考核需要一个标准,但文化是无形的。文化影响人,会影响一个人的气质,总不能用公民的气质来作为官员的考核标准吧。”
&&& 针对有人提议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作为考量标准,冯骥才说:“这可坏了。”他认为,“所有的文化都会因此产业化。我觉得,对于文化,官员有一颗敬畏之心就可以了。”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a class="i"
<a class="i"
<a class="i"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8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制作单位:农民日报社新媒体发展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心存敬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