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公共情人陈思思是否会夺取政权控制政府

从“参股”到“控股”:毛泽东如何“神算”夺取政权
罗平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之后,从实力对比看,是国(民党)强共(产党)弱,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基于国共人心的向背,明确提出蒋介石是能够战胜的,并多次对战胜蒋介石所需的时间作出预计。
&&& 一队国民党士兵正沿着铁路向上海开拔。(1948年11月,南京)
&&&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8期,原题为&夺取政权:中共的&神算&&  <font face="楷体_GB年,毛泽东曾预言:同蒋介石的这场战争,可能要打六十个月。这六十个月又可分为两个三十个月,前三十是我们&爬坡&到顶点,也就是打到我们占优势;后三十个月,叫做&传檄而定&,那时候,我们是&下坡&,有的时候不用打仗,喊一声,敌人就投降了&&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之后,从实力对比看,是国(民党)强共(产党)弱,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基于国共人心的向背,明确提出蒋介石是能够战胜的,并多次对战胜蒋介石所需的时间作出预计。  从&参股&到&控股&:&计划用五年解决&  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中共鉴于当时的形势与国共力量的对比,曾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这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其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应分两步:&第一个步骤,目前时期,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第二个步骤,将来时期,经过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显然,当时中共主张建立的联合政府,用毛泽东的话说,中共还只具有&参股&的性质,也就是使中共就全国性政权而言,从在野党(局部地区是执政党)转变为执政党之一。同时考虑到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的一贯立场,及其对联合政府的反对态度,中共还一度有过成立解放区联合委员会,自己另起炉灶成立政府的想法。  中共七大不久,抗战胜利,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放弃了成立解放区联合委员会的设想,致力于推动联合政府的成立,而这样的政府能否建立,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蒋介石及国民党的态度。当时,中共方面对于建立联合政府是抱有诚意的,毛泽东冒着极大的风险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积极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并在国共谈判中作出了许多重大让步。中共甚至计划将中央机关迁到江苏的淮阴,其中一个考虑是中共领导人参加联合政府后往来南京开会方便。但是,蒋介石最终以全面内战回应了中共的联合政府主张。  当时,虽然在实力对比上,国民党要比共产党强大得多,蒋介石对打败共产党似乎也很有信心,认为国民党有空军,有海军,有重武器和特种兵(这些共产党根本没有),因而可以速战速决,很快解决共产党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认为蒋介石集团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是完全可以打败的。日,即全面内战爆发后的第二个月,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全面内战爆发之初,毛泽东制定了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的战略方针,而国民党凭借其人力物力上的优势,一度占领了中共控制的部分解放区。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张家口,蒋介石为这一&胜利&冲昏头脑,悍然召开由国民党一党把持的所谓&国民大会&。这个&国民大会&的召开,等于彻底堵死了各党各派与国民党共建联合政府之路,不但为中共所坚决反对,也遭到了民盟等中间党派的拒绝。到这时,联合政府已彻底行不通,中共也就决心通过打倒国民党建立由自己领导的全国政权。当然,这个全国政权虽然是中共领导的,但并非为中共所独占,而是包括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  1947年7月,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为标志,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战争形势日渐朝着有利于中共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以其战略家的眼光开始预计战争进程,并首次作出了5年解决国共战争问题的估计。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的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分析形势时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5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看过去这一年的作战成绩是有可能的。说5年,用不着讲出来,还是讲准备长期奋斗,5年到10年甚至15年。不像蒋介石那样,先说几个月消灭我们,不能实现又说再过几个月,到了现在又说战争才开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这是中共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提出用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打倒蒋介石。  虽然毛泽东估计有可能5年打倒蒋介石,但他并不认为中共此时已具备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条件。1947年春夏之际,林彪曾打电报给毛泽东,建议考虑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毛泽东在7月25日复电称:&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时机尚未成熟,在第二年作战再歼敌一百个旅左右,攻占中长、北宁大部,平绥、同蒲全部,并向长江流域发展,全国人民更加同情我党之时,可以考虑此问题。&  基于形势的变化,也基于鼓舞全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信心,日,也就是南京政府的国庆日这一天,中共中央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且公开号召:&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是全面内战爆发之后,中共首次倡导成立排除国民党反动派在外的民主联合政府。  显然,中共于此时所提的联合政府中,将居于领导地位&&不再是&参股&,而是&控股&了。
(责任编辑:张淑燕)
【】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东粮店后街陆家胡同2号。当时父亲李世珍已68岁,而母亲王氏,是李家的第5房
【】二战期间,蒙哥马利元帅击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一举扭转北非战局。一次,他对丘吉尔说:&我不抽烟,也不喝酒,每天
&9&13事件&十大谜团&&& &&& 40年前的9月13日凌晨,林彪一家匆忙乘坐三叉戟飞机,自山海关机场起飞,最终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font color="#&13事件&震惊世界,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党章中被确立为接班人的林彪为何落得叛国出逃、折戟沉沙的下场?  40年前发生的一幕,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毛泽东南巡与&九&一三事件&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林立果策划的三个刺杀毛泽东的计划还没实施,就被毛一一粉碎?林彪专机是坠毁还是被导弹打下来?&&学者舒云根据大量目击者的回忆材料和最新访谈,试图拨开云雾,尽可能还原那一段历史的真相。
热点文章排行
记录了彭德怀光辉而坎坷的一生经历和发展过程,既反映了彭德怀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贡献,也没有回避他在一些问题上的错误。实事求是地写出了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彭德怀。
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时曾遭清廷驻英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的全力营救终于脱险获得释放,获释后他即写了一篇被难经历自述。
  本书独家揭秘在毛邓长达50年的交往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与那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  今天的美国政府正面临着艰难的战略选择  ——北约东部边界?还是第二岛链以西的西太平洋地区?    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4月7日访华前,在夏威夷、在东京散布了一系列涉华的强硬言论。有外电甚至对之评论道,“近一段时间来,在几乎所有与中国相关的热点问题上,美国都毫不掩饰地‘敲打’中国”(世界新闻报日 11:38)。  “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誓言,美国将履行其承诺协助日本抵御任何的军事侵略,美国会保护日本的安全”(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报道);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书面采访时表示,美国支持日本首相安倍为解禁集体自卫权而修改宪法解释,“我们欢迎日本要在美日联盟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包括重新检讨宪法中对集体自卫权的解释”;“哈格尔周四(4月3日)还在夏威夷举行的亚细安防长会议上指出,南海纷争日益引起关注。他在不公开点明哪国的情况下说,在这一区域的主权问题上绝不允许‘倚强凌弱’的情况出现”(中国新闻网 日 09:05)。  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美国人的这种做法不但令中国人顿生疑惑,也让全球的观察家们大为不解——美国人究竟想干什么?按照一般的行为规则,一个国家在同一个时期是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战略对手的,尤其在两个不同的战略方向上,希特勒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此,难道华盛顿不明白这一浅显的道理吗?  从深层次上去观察这些美国政要当前的所作所为,从约翰?克里早些时候的东亚之行,到4月上旬哈格尔访华,以及奥巴马即将开始的亚洲四国之行,细细品味起来,其实应该存在一个内在的逻辑的。  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半岛之后,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事实上揭开了国际关系将发生根本变化的序幕,即在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对世界拥有了更大影响力和话语权之后,以美国为首,北约(在欧洲)和亚洲多个双边条约(美日美韩美澳)为基础的,主要由美利坚霸权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受到了第一次公开的挑战,并且在第一个回合中,以美欧的惨败而告终。因为,当前政治混乱、经济面临崩溃、正在走向分崩离析的乌克兰国家,可以说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基本社会特征。  当然,今天世界的老大及其国际政治的传统势力是绝不会认栽服输的。新的角逐早已在明里暗中展开了。我们现在基本上还看不出将于近期举行的欧俄美乌多边谈判机制,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能有什么样作为。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乌克兰方的“趋欧派”并不能代表乌克兰整个国家。把自己国家的命运交给外国人去主宰,这样的政治领袖能有前途吗?尤其是那位偏执、时常显得歇斯底里、疯狂追逐权力的女政客。我在曾在《亚努科维奇弃职后普京大帝面临的选择》中指出,“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今天的乌克兰,很有些类似二战前夕的波兰国家的情形;今天乌克兰那些炙手可手的各派政客,也颇具当年波兰约瑟夫?毕苏斯基政府的执政气息”。现在看来,这一局面仍然没有丝毫改变。  因此,如何处理以当前的“乌克兰危机”为标志的美俄冲突,是华盛顿在对外关系中最为紧要的头等大事。因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对华关系正常的基调应该是,以对华一定程度上的让步,至少也应有所“缓和”,作出一点实质性友好姿态,以换取中国在未来美俄战略冲突至少保持“中立”的政治态度,以便他们集中力量对付“北极熊”的再次复苏。  现在的表面事实却是,现在当权的美国政客,从国务院的首席执行官,到五角大楼的老板,甚至他们下属部门的二三级头目都在包括涉及到中国元首和中国政府反复对外强调的核心利益上不放厥词,并且越来越亢奋。这就不能不使人想到,他们是在想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他们是不是渴望在亚洲变本加利地“围堵”中国?在未来中国不可阻挡的发展和崛起面前,人们时常提到的“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悲剧是不是会再次不可避免地将成为21世纪上叶的现实!  我个人认为,其实不完全尽然。  美国本届政府正面临着十分艰难的战略再选择。  在他们再也无法承受“两个战争”的国力大背景下,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即北约的东部边界;还是在亚洲,即第二岛链以西的西太平洋地区;抑或是有所侧重的欧亚两个方向上的兼顾?我认为,这个选择将持续到下一届美国政府。从这个角度看,新一届的美国总统将较之奥巴马的“鹰派”色彩将要强得多。  (一)从本质上说,美国政府是不可能放弃在欧洲的主导权的。否则,其战后近60年间积累起来的“传统影响”将荡然无存,更会使冷战后出现的“新欧洲”对之产生新的失望,发生价值导向上的困惑及相关不良的连锁反应。与战略动机相对应,他们在当今的乌克兰危机中必须有所作为。而要有所作为,必然需要资源的支持。现在美军在欧洲的前进部署的实力(加上欧洲盟国的军力)尚不足以支撑这种战略期望。  因为,在欧洲大陆,这块完全不同于西太海洋的战略地缘地带,美军即使在航天因素支持下拥有制空权、制海权,但最终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强大的陆军。在这个方面,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并且日益机动化、精密化核武库的俄军,加上普京政权有关核武器使用的“新军事学说”更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难以小嘘的。没有战略实力方面大的调整,美国人将很难占据明显的优势。  其实,西方的优势更多体现在所谓的“软实力”上。如对敌国公民意识的诱导,消弱对手的民族精神,战略上的避实就虚,经济上的撒豆成兵等等。事实上,在二战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包括在非洲发生的代理人战争,美国佬并没有占到过什么便宜。  (二)在西太平洋地带“遏制”中国的发展,是以美英日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可变化的既定国家战略。国际关系所讲的国家之争,其本质就是这些大国之间有关国家利益的不断角逐。  我们没有少地见识过,显得那么善良,那么纯粹,那么诚恳的人道主义者谆谆告诉过我们中国人不少的新理念。他们说,美国是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度,他们不会侵占中国的国土,他们只是希望中国人能够享受到美国人式的民主和幸福生活。的确,我相信,美国人本身是不太会在位于西太平洋的中国建立他们联邦的第51个州的,当然首先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在保证他们现在在世界凭借航空母舰、美元、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和知识产权霸权所享有的利益特权,却一定是不会让地球上的其他民族分享染指的。“2010年,奥巴马在一次与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通电话时说:‘要是有一天中国、印度都过上和我们一样的好日子,那么地球就受不了了’”(世界新闻报日 11:38)。对之,我们不能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利益的角逐和再分配,归根结蒂是对国际资源的争夺和分配法则(即人们时常提到的“游戏”规则)的重新调整,这取决于国家实力及这种综合国力在新历史时期的变化。  原有的老大是不会心甘情愿让渡头把交椅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好处的。不管他们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对外是如何宣示的,但这一实质的内涵永远都不会改变。想一想,在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金融海啸感染全世界时,美国人仅通过美联储(FED)多印了一些钞票,就成功将金融灾难转嫁给其他国家,从中几乎无代价地脱身而退的事实吧!谁让美元是事实上的国际储备货币呢?  新兴国家依据自己国力的成长,要求承担与之国力进展相对应的“国际义务”,同时谋取与之贡献相对应的国际话语权,取得同国力增长相对称的影响力,这同样也是天经地义的。在今天这个国际“多极化”的世界里,这一变化将显得越来越明显。当然,影响力的扩大和增长更多的是靠自己用让世人理解能够明白的行动去争取,“天上掉馅饼”是不现实的,是从来未曾出现过的。  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将成为未来地球上最具生机的活力地带。相对于社会高福利而经济发展停滞的欧陆而言,亚洲太平洋地区更富于活力,带给人们更大的希望。同时美国在海军方面十分显著的优势,使其可以认为自己稳操胜券的可能性可能更大一点。  从这个角度讲,美国人“重返亚洲”的机率应该更大一些。  基于上述分析,我个人认为,当前美国人在以东亚地区为主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所作所为,首先是一种对华的战略试探行动。他们想在制造一些小动作之后,看看中国政府作何反应,从中摸清北京的底牌,以便于其下一步的决策。  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他们正在进行战略侦察,在争取调整部署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取得作出最终战略选择的依据。  对之,中国将作出怎样的应对呢?
楼主发言:22次 发图:0张
  顶  
  美国人心里没有底,既想白拿中国的便宜商品,又想中国老实听话。中国只要出现毛大爷式的人物,美国一样傻眼。如现在的俄罗斯,美国打骂都不是。中国的战略方针最好挑起美国俄罗斯打起来。怎么挑起要于无形中。。。。  
  称霸从来不长久,为何?攻而不取也。  
  曲高和寡!!!表示支持!
  我们没有少地见识过,显得那么善良,那么纯粹,那么诚恳的人道主义者曾经谆谆告诉过我们中国人的不少新理念。他们说,美国是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度,他们不会侵占中国的国土,他们只是希望中国人能够享受到美国人式的民主和幸福生活。的确,我相信,美国人本身是不太会在位于西太平洋的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建立他们联邦的第51个州的,当然首先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在保证他们现在在全世界凭借航空母舰、美元、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和知识产权霸权所享有的利益特权,却一定是不会让地球上的其他民族分享染指的。“2010年,奥巴马在一次与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通电话时说:‘要是有一天中国、印度都过上和我们一样的好日子,那么地球就受不了了’”(世界新闻报日 11:38)。不是吗?自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唯一的例外”(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就合并克里米亚的演说),高傲而尊贵的白种人领袖之间的对话,向我们中国人和其他东方民族(不包括早已“脱亚入欧”的日本)究竟说明了什么?对之,我们不能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春天的初蕾 6楼
10:42:34  我们没有少地见识过,显得那么善良,那么纯粹,那么诚恳的人道主义者曾经谆谆告诉过我们中国人的不少新理念。他们说,美国是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度,他们不会侵占中国的国土,他们只是希望中国人能够享受到美国人式的民主和幸福生活。的确,我相信,美国人本身是不太会在位于西太平洋的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建立他们联邦的第51个州的,当然首先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在保证他们现在在全世界凭借航空母舰、美元......  -----------------------------  这段要牢记,免得一厢情愿的幼稚。
  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  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将成为未来地球上最具生机的活力地带。  相对于奉行社会高福利政策,同时经济发展已经长期停滞的欧陆而言,亚洲太平洋地区更富于活力,带给新世纪的人们更大的希望和美的梦想。相对于在海空军方面十分显著的优势,多个长期的双边战略同盟关系,使美国人可以认为自己在这个地区稳操胜券的可能性可能更大一点。  从这个角度讲,美国人“重返亚洲”的机率应该更大一些。
  美欧现在头疼的是;失去工业品的世界垄断地位之后,资本会榨干他们的最后一滴血然后逃离。
  楼主写得不错,顶一个。  
  @春天的初蕾 顶!
  支持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港媒称,在几周的时间里,两次非常不同的高层访问覆盖了中美外交关系的范畴。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0日报道称,从中国官方媒体的观点来看,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最近访问该国有助于“软化”关系,而美国防长哈格尔的访问则是用于“硬化”双边关系。  据报道,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与哈格尔的会谈中,称哈格尔在东盟国防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对日本政治家的讲话非常强硬,态度明确,包括他在内的中国人民对这些言论不满。范长龙所指的是哈格尔访华之前在东京的讲话,称华盛顿承诺保护日本和菲律宾。哈格尔还指责中国最近宣布在东海大片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  据报道,在与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交流时,哈格尔说:“我们与这些国家都有共同防卫协议,我们完全忠于协定义务。”报道称,作为回应,常万全表示,若与日本就钓鱼岛发生争端,中国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火上浇油的是,美国驻日本冲绳最高指挥官约翰?威斯勒4月11日表示,如果任务需要的话,美国军队有能力从中国手中“夺取”钓鱼岛。  据报道,美国国会于4月7日批准向台湾地区出售4艘导弹护卫舰。在军售之后,中国国家媒体一片反美之声,与米歇尔访华时的气氛大有不同。  法新社4月20日报道称,继去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功举行非正式峰会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几周前在海牙会面。报道称,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最近在中国受到热情欢迎。奥巴马本人将出席11月份在北京举行的APEC峰会。  报道认为,中美关系仍伴随着唇枪舌剑。美国防长哈格尔和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本月围绕日本和领土问题公开对抗就是个例子。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说,奥巴马将明确表示,解决地区领土争端“不能凭借胁迫,不能凭借威胁,只能凭借以法律(尤其是海洋法)为基础的和平外交手段”。  国务院高级官员丹尼?拉塞尔2月份说中国在本地区制造了“不确定、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局面。  华盛顿有人说,中国可能又一次对邻国做得太过分,从而再次形成了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中借以发动外交攻势的那种突破口。报道称,北京处理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扩充军力和划设防空识别区的手法可能会使奥巴马的听众更愿意接受他的观点。据报道,贸易争端也接连不断。此外,在中国涉嫌对美国军方和企业展开黑客行动的问题上,双方也争执不休。
  日 11:25 来源:新华网  据参考消息4月20日报道 【日本《朝日新闻》网站4月19日报道】俄罗斯宣布兼并克里米亚半岛,美国颓势渐显,世界秩序开始大动摇。而另一方面,日美却一直未能构建新的关系来加以应对。在4月23日至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来临之际,不妨来梳理一下如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中的日美关系。   3月24日,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这是首次将吞并克里米亚半岛的俄罗斯排除出八国集团之外的会议。而在此次峰会上讨论如何对抗俄罗斯时,另外一个国家也成了议论的对象,那就是中国。  面对圆桌上的其他六国首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若对俄罗斯置之不理,一旦中国和俄罗斯联合,将会给亚洲带来强震。”他所担忧的是与俄罗斯关系紧密且日益强大的中国。如果不继续将俄罗斯维系在八国集团中,因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报注)等问题对立的日中关系将更加紧张。自就任以来,安倍首相便抱着对抗中国的目的,有意识地接近俄罗斯。但由于北方领土(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的存在,日本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称不上“友好”。如果与中俄两国关系均恶化,陷入“腹背受敌”的状况,对日本外交来说将是噩梦。  作为美国强有力的同盟国,日本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当时对此态度暖昧,“我也考虑到了中国的因素”。奥巴马顾虑的是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就任以来仍未实现竞选时承诺的经济复苏,国内失业率至今还徘徊在7%左右居高不下。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进行笼络,在经济和安全保障上掌握亚洲的主导权——这才是奥巴马的基本战略。因此,奥巴马并无意刺激中国。  可是,日渐式微的美国真的能守护同盟国吗?这种担忧,从经历了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欧洲大陆开始,逐渐向亚洲蔓延。
  日 1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5日电 美国《华尔街日报》15日发表评论称,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总统奥巴马陷入矛盾状态,一方面不想改变对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又担心乌克兰危机对国际局势造成深远影响,目前不干涉的做法难以为继,遭受日益严厉的批评,继续回避的难度越来越大。   评论称,不光是美国民众,白宫西厢的一些助手们本来也没有把乌克兰危机太当回事,然而事态演变的速度却让白宫不得不高度重视起这个问题,因为它可能在本选举年让总统奥巴马落入陷阱。乌克兰危机给白宫的助手们出了一道难题。这些助手们希望奥巴马在公开场合多多关注经济和其他国内问题,而奥巴马本周却可能不得不面对他有意回避的问题,这一次是因为乌克兰东部的骚乱。  这需要奥巴马决定是否对俄罗斯重要的经济领域采取制裁行动。然而奥巴马之前警告过,制裁俄罗斯对美国同样有害。虽然奥巴马的助手们分析过什么样的制裁措施会对美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奥巴马并没有真正让国内民众做好准备去迎接美俄对抗升级。事实上,最近奥巴马还在竭尽全力地坚守他的立场,不想被乌克兰危机牵着鼻子走。  既不想改变对俄方针,又担心这场重大国际危机造成广泛的长远影响,白宫的这种矛盾心理在上周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宫新闻秘书卡尼在每日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一个又一个有关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的问题。但奥巴马却讨论了妇女薪资平等和民权问题。上周他没有公开对乌克兰问题表态。关于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的白宫声明是奥巴马仍在参与此事的最明显迹象。  高级行政官员召开发布会,向急于了解白宫对乌克兰危机处理方法的记者们介绍了奥巴马一周的工作安排。这些官员们在介绍中没有提供有关该问题的任何信息,回答问题时也基本是无话可说。  眼下白宫正在尽可能地让奥巴马传达的信息少受这场外交政策危机的左右。11日,白宫在宣布对乌克兰官员的新制裁措施时采用了非常低调的做法,从中或许最能体悟到白宫所处的两难局面。白宫没有就制裁发表自己的声明,也没有与高层官员举行电话会议,前两轮制裁出台时也莫不如此。  白宫很难再继续采取这种不干涉的做法。随着危机蔓延至乌克兰东部(尽管奥巴马警告普京,这类举措是触及了红线,将引发严厉制裁),人们对奥巴马领导能力的批评也愈演愈烈。  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13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面对国家》(Face the Nation)节目中说,“美国总统在哪儿?”麦凯恩常常批评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他说,“美国总统难道不应该发表强硬有力的讲话吗?总统难道没说过,如果他们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就会有进一步的制裁?可到目前为止,我们没听到任何制裁的消息。”  评论最后称,奥巴马面临着一场考验。他正在努力说服不情不愿的欧洲领导人支持更严厉的制裁措施(这些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要比美国密切得多),他在国内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用行动来证明他对普京的威胁不是说说而已。奥巴马曾在叙利亚问题上找到一种避免直接对抗的方法,那就是针对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划出一道不可过界的红线。在俄罗斯问题上是否可以套用这种外界策略依然有待观察,不过奥巴马本周若想继续回避这个话题肯定越来越难,未来也是如此。
  日03:10
钱江晚报   美国智库凯托学会资深研究员泰德?卡彭特日前在美国《国家利益》期刊上发表题为《华盛顿最大战略错误》的评论文章,认为华盛顿在外交政策问题上正处于犯下关键错误的边缘:同时“招怨”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  与中俄的双边关系  达“报警水平”  卡彭特认为,在过去大约一年时间内,华盛顿与莫斯科和北京的双边关系已经到达“报警水平”。这一动向可能给华盛顿制造出巨大的地缘政治麻烦,除非贝拉克?奥巴马政权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并确定更加连贯的优先权。  文章说,先前,美俄关系已经因叙利亚、伊朗等问题摩擦不断,今年的克里米亚危机更让美俄关系从冰冷走向冰冻。“从华盛顿和莫斯科传出话语之敌对,系冷战结束以来所未见。”不止是言语相对,美国还向北约的东欧成员国部署部队,试图压制“俄罗斯扩张主义动向”;美国外交政策制定团队中的鹰派甚至公开鼓吹要向乌克兰直接派驻军队并辅以军事援助。  在对华关系上,卡彭特认为,华盛顿与北京的关系已经明显变得更加容易起争议,这一点在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4月上旬访问中国时尤为突出。“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正越来越多地惹恼中国,特别是,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和东海的有争议问题,华盛顿的立场尤为招人不满。从北京的角度看,奥巴马政权展现的是美国对日本、菲律宾等国拙劣的支持。”  华盛顿的做法  或把中俄推得更近  卡彭特说,从美国国家利益看,美国与中俄关系的持续恶化远非“有一点令人不安”的程度。这种关系打破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冷战时期的重要告诫。基辛格在1979年出版的回忆录《白宫岁月》第一卷里强调了地缘政治基本原理:“我们与潜在对手们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给他们中每一个的选择权,始终要比他们相互之间的选择权更大。”  尼克松政府推动美国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正是基辛格这套理论的反映。卡彭特进一步解读说:“按基辛格的理论,美国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华盛顿与北京、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关系始终比他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在当时是一个好战略,现在也是一个好战略。”  但是,文章说,“奥巴马政权的笨拙外交政策却有可能催生一个不同的、一个更加不愉快的局面。华盛顿的做法也许只会把俄罗斯和中国推得更近,让他们放下分歧……共同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和担忧”。  至多只能选择  一个对手  卡彭特说,在一份涉及叙利亚问题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表决中,中俄投下反对票,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随后大谈“反胃”、“可耻”、“不可原谅”,“那样的态度招致莫斯科和北京的尖锐斥责丝毫不让人觉得惊讶”。  对于美国现行外交政策,卡彭特认为,最理想的选择,是修复与两国的关系。“奥巴马政权的官员们即便不能同时让双方都接受,也至多只能选择一个作为指定对手,而不是同时招怨两个政府。”  卡彭特说,美国政府应当明确政策的优先选项并作出选择。“这些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卡彭特说,“作出如此复杂的评估是制定任何有效外交政策前必须面对的挑战。回避这个问题而冒险地把莫斯科和北京都作为对手……不是明智选择。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只会遭遇挫折和潜在的灾难。”
  基辛格在1979年出版的回忆录《白宫岁月》第一卷里强调了地缘政治基本原理:“我们与潜在对手们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给他们中每一个的选择权,始终要比他们相互之间的选择权更大。”  尼克松政府推动美国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正是基辛格这套理论的反映。卡彭特进一步解读说:“按基辛格的理论,美国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华盛顿与北京、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关系始终比他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在当时是一个好战略,现在也是一个好战略。”-- 凯托学会资深研究员泰德?卡彭特:《华盛顿最大战略错误》【美国期刊《国家利益》】
  美国同时得罪两个大国 外交政策处严重错误边缘  日 08:08
环球时报   “别把中俄弄成反美联盟。”美国卡托研究所研究员德?卡朋特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撰文称,美国正处于外交政策严重错误边缘,那就是同时得罪两个大国。卡朋特建议美国改善与俄中关系,并认为,如奥巴马做不到,至少要明确只把一个作为最主要对手,而不要同时与两个大国都关系恶化,“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就是美国无意中协助修复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俄关系的裂痕”。  德国《杜塞尔多夫晚报》分析称,目前美国力邀中国总长访美,还参观美国航母,两大军事强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在乌克兰危机和中日岛屿争端的敏感时期,中俄之间合作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受关注,美国特别担心中国站在俄罗斯一边。俄罗斯《独立报》称,华盛顿企图以此向北京献媚来孤立莫斯科,企图通过深化中美军事合作阻挠中国和俄罗斯接近。
  美俄战略较劲拉中国 华被看作改变国际平衡砝码  日 07:52
环球时报   俄罗斯宣布总统普京20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将举行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年之内的第七次会晤。除了签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天然气合同”,外界推测俄罗斯还会在一向谨慎的军事技术合作上送上“大礼”。  由于目前正值俄罗斯受西方制裁和中国与周边岛屿争端的敏感时刻,中俄合作的一举一动格外抢眼。西方忧心地数着中俄走近的一个个“客观现实”,俄罗斯媒体则欢呼“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打开”。  俄罗斯和西方舆论大都认为,美国对普京的“孤立”和“重返亚太”战略把中俄“挤到一起”。有美国学者指责奥巴马“同时得罪了中俄,犯了最大战略错误”,无意中帮助修复了“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俄关系的裂痕”。  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撰文称,中国无疑是改变国际平衡的砝码,但中国不愿意选边站。中国学者周琪14日对《环球时报》说,无论美国和俄罗斯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出牌,中国都会淡定处理国际事务。
  俄媒欢呼中俄靠近: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打开  日05:02
环球时报 微博 我有话说(4,295人参与) 收藏本文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列宁格勒真理报》14日以“俄中关系将开始新阶段”为题报道称,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5月2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此次访问标志着俄中进入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和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当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打开了。”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评论普京此次访华,称俄罗斯总统此次将对外展示“转向亚太战略”。文章称,在当下的国际社会中,中俄两国立场相近、均受到西方国家的排挤和制衡,两国联手、深化合作是大势所趋,西方国家牵制中俄的动作最终会砸自己的脚。
  俄媒称美指望中国遏制俄罗斯不是糊涂 简直愚蠢  日 08:07
环球时报  “中美关系一遇冷,中俄关系就升温。”美国《赫芬顿邮报》分析称,美国希望打造反俄国际共识,甚至要把长期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支持俄罗斯的中国也拉进来,不过实现的可能性不高。“俄罗斯之声”引述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的话称,倘若美国指望中国在遏制俄罗斯中扮演某种角色的话,不是糊涂,简直是愚蠢。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拉林称,把赌注下在操纵中国上是石器时代的思维。  瑞士《20分钟报》13日评论称,一个危险的两极世界秩序会是这样:美国和西欧在一边,俄罗斯和中国在另一边。西方希望中国站在自己一边,至少希望中国不给普京支持票。中国正处于普京和西方之间,将笑到最后。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在《布拉格邮报》撰文称,中国是能改变平衡、决定冷战事态发展的国家。实践证明中国完全不愿选边,而是一边从俄罗斯采购能源,一边在西方企业对俄失望之际争取新商机,从而坐收渔利。中国获利的同时又不会惹恼其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美国布鲁金斯学会14日称,中国将在双方利益重叠处继续同俄合作,但所谓俄方把中国引上反西方阵营的说法是可笑的,中国真这么办将丧失太多利益。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乔纳森?霍尔斯拉格14日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感到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日趋对立对自己构成威胁,最终可能会减少北京战略回旋的余地。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现在在打神经战。俄美关系越紧张,中国就越难与两国同时保持良好关系。专家指出,美国正努力避免中国滑向俄罗斯。对美国最糟糕的局面就是俄中轴心加强,今后解决乌克兰、中东乃至非洲的问题会更难。(孙微 蓝雅歌 王刚 青木 柳直 陈一)
  日08:55
  前日本外务省官员佐藤优在日本《体育报知》上撰文称,普京访问中国表面上是要谈能源出口,实际是在俄因乌克兰危机陷入更加孤立状况下,俄中强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姿态。美俄关系今后还会恶化,中国试图将俄罗斯纳入反日统一战线中。“美国能否停止俄罗斯的亚洲能源政策?”美国国家能源安全理事会高级顾问盖尔拉夫撰文建议,美国应该与亚太地区的政府(中日韩)合作,逐渐将天然气市场转变成气-气竞争,而非俄罗斯垄断。此外,华盛顿要努力把中国和印度纳入国际能源机构。而对美国的遏制政策,俄罗斯以强硬态度回击。俄副总理罗戈津13日表示,6月1日俄可能暂停在俄境内美国11个GPS地面站工作,之后全面停止。罗戈津还表示,可能停止向美出口火箭发动机,同时,2020年后不打算延长空间站寿命。  “别把中俄弄成反美联盟。”美国卡托研究所研究员德?卡朋特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撰文称,美国正处于外交政策严重错误边缘,那就是同时得罪两个大国。卡朋特建议美国改善与俄中关系,并认为,如奥巴马做不到,至少要明确只把一个作为最主要对手,而不要同时与两个大国都关系恶化,“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就是美国无意中协助修复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俄关系的裂痕”。  14日,五角大楼迎来中国总参谋长房峰辉。德国《杜塞尔多夫晚报》分析称,目前美国力邀中国总长访美,还参观美国航母,两大军事强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在乌克兰危机和中日岛屿争端的敏感时期,中俄之间合作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受关注,美国特别担心中国站在俄罗斯一边。俄罗斯《独立报》称,华盛顿企图以此向北京献媚来孤立莫斯科,企图通过深化中美军事合作阻挠中国和俄罗斯接近。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周琪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大国关系的角度来观察,美方的确产生了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安全担忧,感觉在一些问题上把中国“推远了”,让中俄在越来越多的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更多的“政策协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韩国《世界日报》14日评论称,虽然美中两国在南海问题上正在持续进行尖锐的外交攻防,但在军事领域两国间的对话却在加速进行,“对立、牵制中谋求均衡、合作”的美中关系架构正越来越具体呈现。目前美中两国虽然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相互批判,但有一点是双方都明确的,那就是避免中美直接军队对决。房峰辉访美正值中美最近外交攻防加剧的情况下,两国军方有可能持续展开“桌面下的对话”。  在亚历山大?尼尔看来,尽管美国防长不久前访问北京时与中国官员发生“激烈口角”,但这次房峰辉依然保持与美军对话与往来的行动“令人感到鼓舞”,因为这说明中美军事关系的理性和成熟。据他分析,房峰辉会向美方强调“不要插手南海问题”,并就乌克兰局势的前景与美方进行对话。预计美方会给中方施加压力,期望中国在乌克兰等地区安全局势问题上不要跟着俄罗斯的政策“走太远”。(盖尔拉夫)
  日 08:09
环球时报   俄罗斯宣布总统普京20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将举行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年之内的第七次会晤。除了签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天然气合同”,外界推测俄罗斯还会在一向谨慎的军事技术合作上送上“大礼”。由于目前正值俄罗斯受西方制裁和中国与周边岛屿争端的敏感时刻,中俄合作的一举一动格外抢眼。西方忧心地数着中俄走近的一个个“客观现实”,俄罗斯媒体则欢呼“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打开”。俄罗斯和西方舆论大都认为,美国对普京的“孤立”和“重返亚太”战略把中俄“挤到一起”。有美国学者指责奥巴马“同时得罪了中俄,犯了最大战略错误”,无意中帮助修复了“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俄关系的裂痕”。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撰文称,中国无疑是改变国际平衡的砝码,但中国不愿意选边站。中国学者周琪14日对《环球时报》说,无论美国和俄罗斯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出牌,中国都会淡定处理国际事务。  “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打开”  俄罗斯《列宁格勒真理报》14日以“俄中关系将开始新阶段”为题报道称,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5月2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访问期间,双方将签署一系列在经贸、能源和人文方面的合作文件。双方将讨论俄中两国在国际舞台合作的现状和前景。此次访问标志着俄中进入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和战略合作的新阶段。文章援引俄罗斯专家的话说,在欧盟威胁实施第三轮制裁的形势下,俄罗斯得到中国的支持极为重要,这也是普京访华的一项主要内容。法国《回声报》分析说,届时普京在亚信峰会上还会和其他国家与会者互动,努力在当前复杂局势下拓展外交空间。  外界认为,普京此行和中国首脑会谈的重点除了乌克兰危机,还有能源合同。俄国家石油公司总裁谢钦14日同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举行了会谈,讨论该公司同中石油和中石化项目落实进展问题。俄新社报道称,持续了十多年的俄中天然气合作谈判将结束,预计合同将在普京访华期间签署。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3月初曾宣布,计划5月与中方签署为期30年、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的合同。  “当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打开了。”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评论普京此次访华,称俄罗斯总统此次将对外展示“转向亚太战略”。文章称,在当下的国际社会中,中俄两国立场相近、均受到西方国家的排挤和制衡,两国联手、深化合作是大势所趋,西方国家牵制中俄的动作最终会砸自己的脚。因乌克兰危机西方国家对俄实施严厉制裁,俄罗斯转向发展与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国家的关系,这合乎逻辑,而中国似乎也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非常不满。为了改变国际力量的平衡,每个国家都在寻找最强大的盟友,而俄中两国正是彼此最理想的合作伙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以“虎与熊:被神秘气氛包裹的中俄同盟关系”为题称,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1992年一边抖掉柏林墙倒塌时落在肩膀上的灰尘,一边就飞到中国访问。他当时说:“对于苏联,中国是一个潜在的敌人。但今天,对于俄罗斯,中国不再是。”  德国《柏林日报》13日分析称,中俄加强关系并签订天然气协议,这要“归功于”西方。西方对俄罗斯的威胁制裁加强了中方在谈判中的地位。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称,不管普京作为国家领导人和政治家有多高的水平,他已经毁掉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只要普京继续在台上,俄罗斯和西方合作就没有可能。普京对西方采取更具对抗性的地缘政治立场,其代价就是要更多指望北京的善意。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亚太安全专家亚历山大?尼尔14日对《环球时报》说,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上任以后第一个外访的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在国际局势中,特别是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方面的外交立场与俄罗斯是“非常一致”的,这也使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信任关系。可以说,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美国已经感到“中俄”走得更加“紧密”的客观现实,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强。  普京20日访华当天,中俄将在东海海域和空域举行“海上协作-2014”联合军事演习,这是第三次俄中此类演习。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发言人罗曼?马尔托夫14日向俄新社透露,以“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为首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当日从符拉迪沃斯托克驶向上海。《列宁格勒真理报》称,这一演习地点离钓鱼岛不远。在乌克兰问题上,日本站在美国一边,俄罗斯希望以此表达对日不满。日本《外交学者》称,中国借此次军演向日本发出强烈信号:中国完全有能力保护领土。文章认为,美国决定加强与盟友的关系反而将中国与俄罗斯推得更近。
  日 10:16 来源:环球网  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5月16日文章称,“海空一体战”只可应用于高端冲突,只有在中美两国爆发全面战争时,才能够被执行。换句话说,除非中国“入侵”台湾或日本部分领土,否则“海空一体战”概念并无多大作用。因此,文章指出,美国及其盟国在亚洲面临的核心军事挑战就是:以不牺牲阻止或击败高端挑战能力为前提,找到打败中国“切香肠”战术的办法。  在美国防务圈,围绕中国军力增长的讨论,一般集中在“海空一体战”作战概念上。该作战概念是针对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概念制定,将允许美军获得进入中国滨海水域的通道。本月在南海发生的冲突,进一步证明在东海、南海领土争端中,“海空一体战”正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甚至有可能是越来越危险,尽管并非以该概念多数反对者所设想的方式。  文章指出,“海空一体战”的问题在于,其只设计用于应对高端冲突,因此只有在中美两国爆发全面战争时,才能够被执行。换句话说,除非中国“入侵”台湾或日本部分领土,否则“海空一体战”概念并无多大作用。美国总统会因为最近中国在中越两国纠纷水域部署钻井平台而命令美军采取执行“海空一体战”作战概念所需挑衅性行动。  文章认为,这就是问题所在。因此,中国在南海与东海的军事战略是:利用“切香肠”战术逐渐改变既成事实。面对这种“切香肠”战术,“海空一体战”作战概念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而且,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切香肠”战术很明显很有效。中国已经控制了与菲律宾存在主权争端的黄岩岛,很明显打算仁爱礁采取同样的战术。随着北京最近在南海石油钻探活动的开始,中国对南沙群岛周边水域的主权主张进一步加强,而且其对钓鱼岛的例行巡逻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  文章称,只要“切香肠”战术继续发挥作用,看起来北京就不会采取促使美国作出“海空一体战”回应的举动。因此,要想让“海空一体战”重新获得与南海、东海纠纷问题的相关性,美国及其盟友必须首先回应北京“切香肠”战术。换句话说:在中国发现自己无法通过“切香肠”战术实现目标前,它不会打响“海空一体战”作战概念设计用于打退或击败的较高级别冲突。  对于美军及其盟友而言,这更像是一场直指采购与力量结构的核心的理论辩论。目前,所有迹象都表明,美军正牺牲数量换取质量。为了维持一支高能力部队——就训练、备战状态与现代化而言——美国正打造一支就兵力与武装平台而言规模较小的武装力量。  文章认为,这种做法对于一支用于执行“海空一体战”作战任务的武装部队而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将需要可在像战时中国沿海水域这样的激烈环境下作战的远程与高能力作战平台。不过,这种做法,也与打造反制中国“切香肠”战术所需部队恰恰相反。  文章指出,要反制中国的“切香肠”战术,就需要大量作战平台,以便在辽阔的南海东海水域保持更强大的军事存在。这些武器平台无需要特别高端,因为在执行“切香肠”战术时,中国严重依靠海岸警卫队和其他民用船只。不过,这些平台的确需要进入中国正在争夺的海域,最好提前阻止北京。  换句话说,要通过“海空一体战”作战概念攻克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就需要一支可反制中国“切香肠”战术的武装力量。美国的防务理论优先考虑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却无法应对“切香肠”战术。然而,除非中国无法利用“切香肠”战术实现自身目标,否则美国反制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能力,就无法发挥作用。  然而,一旦美国及其盟国找到反制中国用“切香肠”战术的方法,北京可能会选择采取最具挑衅性的行动——即美国“海空一体战”作战概念旨在阻止或打败的行动。因此,美国及其盟国在亚洲面临的核心军事挑战就是:以不牺牲阻止或击败高端挑战能力为前提,找到打败中国“切香肠”战术的办法。看起来,通过两种办法,美国及其盟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诚然,这肯定是个艰巨的任务。
  (2)第一种办法是更有效地分配美国及其盟国的资源并制定目标。特别是,美国的亚太盟国应专注于集体防御中国“切香肠”战术,而美军则应优先考虑通过“海空一体战”作战概念或其竞争理论阻止并打败高端挑衅。在两种办法中,这是更可取的一个,因为它有效地处理了中国军事崛起带来的双重挑战,但也因为这种做法限制了美中两个核国家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因此中国会更频繁的做出低级挑衅行动。  然而,执行这种战略,几乎肯定需要亚太地区出现更有组织性的集体防御机制——类似北约,或至少是海湾合作委员会——而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就亚洲的政治现实而言,这是不切实际的。文章表示,这种战略还需要美国停止鼓励地区盟国投资像F-35战机这种高端防务平台,并鼓励他们采购大量低端平台。美国可以通过向关键亚洲盟国赠送退役武器平台,来帮助预算不足的亚洲小国获得这种资产。  文章指出,如果美国不能更有效地管理其亚洲盟国的资源与目标,那么其将需要阻止或击败中国的低端与高端挑衅行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办法是部署规模大且能力强的武装部队。这样一来,华盛顿就需要找到办法,打造一支既有能力阻止并打败中国“切香肠”战术,又有能力阻止中国潜在高端挑衅行为的大规模部队。实现这一点的最佳(唯一?)合理办法就是打造一支规模庞大、能力较低的常规力量,用以应对中国的“切香肠”战术,同时利用其核武器阻止中国采取像入侵台湾或日本部分领土这样的更具挑衅性的行动。  这种战略非常没有吸引力,但并非没有前例。文章援引据美国学者弗朗西斯?加文的话称,在冷战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及其北约盟国都找不到只通过常规手段阻止苏联入侵西欧的合理办法。尽管冷战时期大多数总统上任时都决心降低军队对核武器的依赖,但现实是,为了防止欧洲发生全面战争,美国及其盟国不得不转向核武器。  不过,文章指出,不清楚在亚洲这种战略是否会发挥效用。而且,这种战略是否的确能有效地阻止苏联入侵西欧,或者是占领整个欧洲在苏联待办事项清单中所处位置并不高,这都不得而知。文章进一步指出,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欧洲与亚洲的不同环境。  具体来说,欧洲是一个陆地战场,冷战时期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苏联从陆上入侵西欧。相比之下,亚洲是一个海上战场,这有可能会复杂化美国会在全面战争中利用核武器的承诺。如果美国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缺乏可信度,那么亚太地区国家就有可能会寻求拥有独立核武库。对于像日本这种拥有极为先进的民用核项目的国家而言,尤是如此。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然而, 时间不会使它们变得更简单。因此,目前最危险的行动就是继续当前路线,假装中国的“切香肠”战术与美国的军事计划无关。
  美国“再平衡”的最佳路径应是与中国分享亚太权力  日 13:42 来源:中国海洋报    4月23日至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亚洲四国,极尽长袖善舞之能,积极兜售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计划,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访问过程中,经贸和安全议题如影相随,话题多与中国有关,奥巴马每到一个国家,总是不忘提及中国。奥巴马一个多星期的“精彩表演”再次表明了美国政策的虚伪,要知道,美国政府曾多次宣称“亚太再平衡”不针对中国,事实上,美国不仅在安全上继续炒作中国谋求主导地位,在地区经济安排上也加快了与中国竞争的步伐。看来,无论美国政客如何宣示,在东亚地区与中国竞争甚至对抗,无疑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但对美国而言,与崛起的中国在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死磕”注定得不偿失,还可能相当危险。  首先,美国的实力发展越来越与其亚太广泛的安全承诺不成正比。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军队投送能力特别是海空实力的孱弱,美国凭借其在西太强大的力量存在和盟友体系,在中国近海空间享有事实上的战略优势,并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都掌握着程度不一的权力和影响力。这显然是不太正常的,它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作为世界大国的尊严。随着中国海空军等部队的现代化,美国在东亚近海丧失这种权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中美实力差距,特别是中美两军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差距缩小已是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美国军方及智库的主流观点认为,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正在被打破,再过10年左右,日本等美国的盟友将再也无力“抵抗”中国,美国必须准备“挺身而出”。不过在如何应对这种力量对比变化的问题上,美国的政策却日渐自相矛盾和纠结。  一方面,美国认识到中美在东亚中国近海乃至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对中国越来越有利,而受制于地缘障碍、技术限制和预算紧缩,美国暂时找不到很好的反制办法;另一方面,美国尚不愿意放弃其在东亚的权势,正试图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威慑方式对中国进行战略预置,比如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美国不仅没有改弦更张的打算,反而试图采取更危险的威慑方式逼退中国。而与此同时,美国却频繁高调重申将介入钓鱼岛争端,并要求中国明确南海“九段线”概念,其逐渐放弃了原本在涉华海洋争端问题上相对“中立”和超脱的姿态,正加大赌注,承担着愈加繁重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在台湾问题与涉华海洋争端问题上,中美各自的利益性质有很大差异,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利益重要性及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程度,远非美国所能比,美国缺乏在这些区域对中国实施进攻性威慑的可信度。在中美西太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继续扩大这种安全承诺,采取进攻性的威慑策略,其结果将只能是逼迫中国不得不“奋起反抗”。  其次,美盟既是力量倍增器,同时也是战略包袱。强大的盟友体系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支柱,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借助盟国力量及资源增强自身权力本是国际政治中的惯用伎俩,美国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时候,盟国的支持就显得更加重要。奥巴马政府推动“亚太再平衡”的实质就是为了进一步在政治、经济及安全等方面捆绑盟国,并向盟国分摊责任,以维持并扩大自身战略主导优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日本、菲律宾等盟国积极响应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当然有所图,它们试图“拉虎皮作大旗”,利用美国的强大军事政治影响力“吓阻”中国的海上维权行动。钓鱼岛、南海这些争端并无关美国重大利益,长期以来,美国也坚持在这些问题上“不持立场”“不站边”。然而,近些年,涉华海洋争端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一大杠杆。为了拉拢盟友,美国似乎乐于给日本等盟友开“空头支票”,对中国频繁示强。鉴于涉华海洋争端的激烈程度,美国存在被盟友政策绑架,从而与中国爆发不愿意的冲突与战争的风险。  美国显然看到了这种风险,因此在对中国喊话的同时,也对其盟国施压,希望既取悦盟国,又不过于激怒中国。这种做法既不能令日本、菲律宾等国满意,也给了中国足够的敌意。除非美国真想与中国为敌,否则因这些问题与中国对抗实属不智。  其三,美国需要让出的只是东亚,收获的将是整个世界。中国追求的权力地位是相当有限的,它不是为了在全球与美国角逐霸权和争夺影响力,而只是为了谋求与其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权力地位,具体到东亚地区,中国所诉求的无非是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与中美双方在东亚相对激烈的权力竞争不同,中美在世界的广阔范围内,在防核扩散、维护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促进经济繁荣及反恐等全球性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与俄罗斯不同,中国是当今国际体系的受益者,是美国维护国际秩序的潜在战略伙伴伙伴。  中美间的主要矛盾均集中在中国周边地区,如果美国在该区域奉行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将会给自己制造一个可怕的世界对手;反之,如果在此给予中国足够的空间,分享部分权力,则会带给美国一个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帮手。美国让出的仅是亚太的部分权力,而收获的是整个世界,这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  因此,基于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全球责任共担的需要以及总体利益的权衡取舍,美国继续东亚谋求安全上的优势将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果美国坚持在东亚海域对崛起的中国进行全面制衡,这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美国应当接受中美在东亚海域实力对比变化的客观现实,并把握妥协退让的战略意义,同时清晰地表明美国在无损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将多大程度地尊重中国的合法利益。(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胡波)
  法新社4月20日文章,原题:奥巴马访亚洲,中国如影随形   奥巴马总统下周亚洲之行将不会访问中国,但在地区争端趋于复杂及对美国政策产生怀疑之际,奥巴马到哪里,中国庞大的影子就笼罩在哪里。  美国20年来的中国政策基于使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同时避免老牌大国与新兴大国发生地缘政治冲突的目标。中国的地区崛起已是现实,其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不断上升,促使不安的邻国盼望华盛顿发挥抗衡作用。  任职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前中情局中国问题分析家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表示,中国是“贯穿此行的基调”——“北京和我们当中密切注视的人将会关注……总统此行会经常提‘C字’——中国吗?”   当前,华盛顿忙于其他地方(包括乌克兰)的危机,奥巴马将利用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机,平息盟友对美国外交和军事向亚洲“再平衡”的犹疑。但他同时必须权衡措辞,不加剧北京对美国再平衡的真正目标是遏制中国的怀疑。  奥巴马此行是去年北京宣布设立防空识别区以来的第一次亚洲访问。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举动激化海上和领土争端。华盛顿称中国的举动“非法”,并派出飞机穿越、表明对中方防空识别区的忽视。  不过双方没有因此停止对话。美国第一夫人最近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美国总统也将参加11月在北京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但针锋相对的可能仍然存在,这从本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与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围绕日本和领土问题的对峙就可看出。  北京处理马航失踪事件,其军事扩充及设立防空识别区,可能使奥巴马特别受到地区欢迎。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道格拉斯?帕尔认为,美国人“想趁机利用现在中国在整个地区评价不高的事实。(斯蒂芬?柯林森)
  俄罗斯之声英文版网站4月19日报道,原题:奥巴马访东亚:中国崛起,美国不想“让贤”   俄罗斯之声就奥巴马访问的议程询问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研究主管麦克?欧汉伦。  俄罗斯之声:在您看来,美国解决东亚地区争端的障碍在哪?  欧汉伦:我认为中国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一切。中国的力量、资源、军事实力和外交自信使一切都不同了。我不想把这些都归咎于中国。当一个国家崛起,这些都是自然的。我认为我们将进入一段长时间的挑战期。(作者安吉拉?戴维斯,乔恒译)
  俄媒:美国外交战略脱离现实 导致其接连失败   日 10:04 来源:新华网  据参考消息6月9日报道,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6月4日刊登题为《未成真的美国梦副题:美国近期在国际舞台上接连失败的原因》的文章。  如今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和整个西方在世界上逐渐失去地缘政治优势是21世纪前14年的总趋势,为什么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而且是在没有遭遇到什么强烈抵抗的情况下,美国就开始让出阵地。为了搞清原因,必须看看历史,苏联解体后单极世界模式占了上风,剩下的唯一力量中心主导着军事、经济、甚至精神层面上的关系,美国的意识形态一家独大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1)精神基础开始崩塌  美国精英把苏联的崩溃视为自己的胜利。显然,美国的领袖们认为全球博弈已经结束,现在可以实施那些庞大的计划了。能够抗衡的力量不复存在,可以全然不顾世界各地区局势的特点,为所欲为了。   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政治中有着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世界从此大同,应当发展共同的经济体系,每个国家在所谓国际分工中有固定的作用,国家间边界是历史遗留的痕迹,不应当妨碍资本、商品和人力的自由流动。  第二个观点是:社会建设的自由模式是全世界唯一可行的方式,应当得到充分发展,不应当受传统文化的限制。  第三种观点肯定西方文明在世界上的绝对地位,美国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它起着全球智囊中心的作用,主要生产信息产品这一现时代的主要产品。而其他国家的作用是开采原料和生产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商品。  不考虑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的荒唐之极的自由化政策,使自由主义思想名誉扫地。打着保卫民主力量的幌子为军事入侵辩解,公开支持新纳粹(如在乌克兰)或原教旨主义政治集团(在叙利亚和利比亚),使世界对西方模式失去了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美国对世界影响力的精神基础坍塌。  曾是美国绝对盟国的国家开始奉行摆脱美国控制的政策,随着苏联的陨落,这些国家不再需要美国的保护。美国对其经济的保护关系让它们感到不舒服。美国公开蔑视盟国的利益加剧了它们摆脱保护的愿望。  (2)软硬手段均不奏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精英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采取紧急措施来制止这种进程的发展。在所有的手段中,美国选择了花钱最多且最无效的手段———军事手段。  对21世纪初一些事件的分析就可以推测出美国这一时期战略的内容:以日的超级恐怖事件为借口,为大规模动武奠定道德心理基础,展开强力行动摧毁公开不屈从美国的国家,然后,以它为前沿阵地向中亚扩张,对俄罗斯和中国,对中东和北非国家施压。  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的打击行动取得胜利,在占领了这些国家的领土之后,它们在与起义者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中开始遭受重创。  2008年斗士小布什换成了和平主义者奥巴马,这一转变似乎意味着美国要洗心革面,要实施新战略。但目的仍与过去一样,改变的只是手段,软实力成为主要方法。  美国在中东和北非遭遇重挫。取代独裁政权的是极端的伊斯兰势力,它们不依附于西方,试图奉行独立政策。叙利亚几乎成功地反击了侵略,尽管代价惨重。在埃及,执政的那些力量开始转向其他的地缘政治中心,包括俄罗斯。  美国在中东和北非接连失败,于是传统的仆从国,如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决定在这一地区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美国的控制。  而且,美国实际上已丧失对南美国家的主导地位。最糟糕的是失去了对委内瑞拉———南美最大石油开采国———的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宣布似乎有助于西方实现能源独立的“页岩气革命”实际上等于承认美国恢复对世界能源储备控制的企图破产。  美国控制整个乌克兰为未来打击俄罗斯建立平台的企图也遭受失败。  (3)地缘政策脱离现实  美外交政策之所以无法令人信服,原因之一首先在于其目标定位不太具体。美国精英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极端主义。他们解决问题的手法不是使事情逐步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而是做一切都尽可能地快刀斩乱麻,基本上是彻底更换一个国家———侵略牺牲品———的政权。结果造成管理的脱节:局势从明显可控的顶层政变转为一场革命,而革命是很难控制的,多数情况下根本无法控制。这在“阿拉伯之春”的各个阶段以及乌克兰都有体现。  对美国及整个世界极其危险的是美国地缘政策所暴露出的根基的虚幻。使命感、天赋的全球统治意识以及对某个高级目标的热衷,这些不仅体现在一些统治阶层代表的讲话中,在美国正式文件中也有反映。这时常会使地缘政策脱离现实,从而催生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冲突。  美国的失利还有一个原因,即对对方明显估计不足。结果造成几乎所有行动都旷日持久,多数情况下达不到最终政治目标,无法实现最初的行动计划。  美国最近几年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陈规的热衷。不同国家发生的“阿拉伯之春”都是按相同的、一成不变的套路,简直像是全盘复制,没有考虑到民族和其他特点。  在危机及一些非典型的形势下,美国政策暴露出灵活应变能力的缺失。行动缺乏系统性,所选方式远非最为有效。西方一些头面人物现身基辅独立广场或对俄实施制裁就是例证。所采用的力量既不符合相应情势,也不符合所要解决的问题。  总体上可以说,美国政策收效不大的原因带有系统性,根源在于美国精英机构自身及其运作的机制。短期消除这些原因是不可能的。(作者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院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
  美媒:中国不会对美权力构成威胁的五个原因  来源:环球网责任编辑:王李宇薇 15:54  中国飞速的经济崛起和日益自负,令美国担忧其全球霸主地位面临新对手。但华盛顿的亚太转向未必预示新冷战。这是因为,尽管中国看似充满活力,却不太可能比日俄更能挤掉美国的霸主地位。部分原因在于美国自身的经济文化优势,也跟中国继续前行的能力局限有关。  一、地理条件限制。美国历史上多次开疆拓土。相比之下,中国扩展领土的潜力受到地理条件严重制约。其西面是贫瘠的青藏高原和戈壁滩;南面喜马拉雅山构成通往印度次大陆的巨大障碍;北面草原虽辽阔,但大都光秃秃,成为与俄罗斯的缓冲带。东面是最大的大洋。因此,中国缺少征伐周边的机会。与邻国围绕小岛和岩礁的争端,凸显北京无法像其他强国一样拓疆扩土。  二、人口趋势。由于计划生育,曾促成中国经济奇迹的庞大廉价劳动力已现萎缩,由此推高工资并令一些产业外迁。越来越多老年人将削弱刺激内需的努力,并造成更大的社会福利支出压力。  三、经济依赖。中国将贸易当成经济发展的跳板。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其GDP逾1/4。但即便廉价劳动力不衰减,对出口型经济的依赖也使中国的繁荣远比美国的脆弱。中国太过依赖海外资源、市场和投资者来维持增长,无法承受吓跑贸易伙伴的风险。  四、政治文化。中国进行根本性政治改革的机会微乎其微。官员利用手中权力涉足腐败。对国企和有关系企业家的偏袒导致效率低下。  五、军力不强。中国的隐形战机、反舰导弹等武器系统是存在的,但对美国的威胁却不清晰。比如北京没有跟踪和定位美军舰的侦察网络,即便有,也将面对全球最强大的防御体系。外界热衷谈论中国增加核武投入,但其战略核武库里的核弹头大多打不到美国本土,到现在仍没有一艘具备战斗力的航母……中国是个新兴的地区性国家,在军力主要指标上不太可能匹敌美国。  从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的一些长期趋势看,中国今后似乎没那么具有威胁,遑论在全球抗衡美国了。
  管我屁事,
  深度:亚太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 遭美前高官痛批  日 11:50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9日在华盛顿直截了当地批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称其军事色彩浓厚,并提出“为什么要在海洋和领土争议问题上含蓄地传递遏制中国的信息”的疑问。2013年,布热津斯基曾在《人民日报》写文解释美国重返亚洲,他称“奥巴马想表达的是,随着发展变化,亚洲正变得更加重要,美国应该更多地参与太平洋地区事务。”  布热津斯基在美国前总统卡特政府时期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曾亲自参与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卸任后是华盛顿著名的外交智囊之一。他当天(9日)在出席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讨会时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批评,称自己从这一概念提出之日起就对其持某种保留态度,现在依然如此。  布热津斯基将美国转向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放在中美关系背景下分析。他表示,自己在刚读到“转向亚洲”这一概念的时候,就在想中国人将会做何种解读。他连用四个“为什么”来表达对这一概念的疑虑,“为什么要在阿富汗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如此着重强调‘军事转向远东’的意义,为什么把重点放在这方面?为什么要在海洋和领土争议问题上含蓄地传递遏制中国的信息?为什么不直接说美国自1905年调停日俄战争以来就是远东的一部分,现在和将来也是远东的一部分?这么说既真实准确,又能达到目的。”  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没有必要总是强调航空母舰和军事人员等亚太地区新部署,这些都对外传递了“强硬信息”。  此前,观察者网就曾报道过,在5月中旬的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动荡中的地缘政治”研讨会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将美国的军事战略概括为应对“2-2-2-1”的威胁——分别代表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朝鲜和伊朗两个中等国家、“基地组织”和跨国犯罪两个网络和网络安全。这是美国首次明确将中、俄与“基地组织”、朝鲜、伊朗等一并提及,并称为美国的安全威胁。这或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变化。  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讲,谈及中国和地区秩序问题,表示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军事力量令邻国担忧,以及南海主权争议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布热津斯基认为,奥巴马的表述体现出美国对中国在世界上发挥角色的某种“矛盾心理”,美国在这方面的表态应该更加“仔细小心”。  在对美方战略表达疑虑的同时,布热津斯基注意到中国媒体对美国的负面报道在增加,常常看到一些报道批评美国自大放肆。对此,他表示担忧,认为这种做法加深了中美互疑和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翔前妻军方背景惊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