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部队队的人数到底有多少?

高清:直击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
图为在加奥街头,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警卫分队的士兵在执行任务。(张建波&摄)
来源:&&日10:58
马里北部在2012年初爆发危机,国家领土近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极端组织和分裂势力占领近10个月之久。为帮助马里早日走出危机,联合国安理会日一致通过2100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联马团),授权联马团尽其所能助力维护马里和平。同年7月1日,联马团正式接替“非洲领导的驻马里国际支持特派团”,其任务主要包括维护马里境内主要地区稳定、保护平民与联合国工作人员、向人道主义行动提供支持等。
7月12日,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正式成立,在经过近5个月的准备后陆续抵达任务区。中国维和部队由警卫分队、工兵分队与医疗分队三部分组成,其中警卫分队170人,工兵分队155人,医疗分队70人,395人中共包括12名女性。维和梦铸就强军梦。此次是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以来参与的第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是中国首次派出安全部队参与维和行动。中国作战部队首次登上国际维和舞台,“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我们要的是安全、发展和政教分离
加奥是座古城,也是座孤城。加纳帝国、马里帝国与桑海帝国在今日马里的大片土地上留下辉煌的印记,昔日桑海帝国的核心区域就在加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桑海帝国公元1137年将首都建在加奥,帝国在15和16世纪快速扩张,鼎盛时国土最西端到达大西洋沿岸,北端位于今日尼日尔境内,加奥追随着通布图,成为西非宗教与文化的重要中心。
千年历史绕过河流、沙漠,跨撒哈拉贸易的盛衰让马里北部一个个繁荣的城镇回归到静寂、沉默。2012年初,不断发酵、蔓延的马里北部危机打破静寂,2012年3月政变发生后,分裂势力、极端分子在短短10天内乘乱占领了基达尔地区、通布图地区和加奥地区的大片区域,“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信仰捍卫者”、“争取西非唯一性与圣战运动”等组织成为加奥、通布图、基达尔等重镇的主人,近1年的占领给当地人留下的只有痛苦的回忆。
从巴马科开车到加奥要行驶近1500公里,民航尚未恢复航线,联马团的飞机降在加奥机场的跑道后滑行了很长一段距离。走下飞机的大部分是联合国工作人员和联马团士兵,跑道边被荒弃的房子、法军不停旋转的雷达和停机坪上孤零零的一架直升机对他们早已不新鲜。机场候机楼几乎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行李传送带被一些人当成座椅,地上的灰尘装饰着破碎的玻璃和墙上的弹孔。“这里曾经非常繁华”,机场工作人员让告诉本报记者,“战争很残酷。”
从机场出来开车走上15分钟,就可到达加奥市中心,一路上不时可见到驴车、摩托车,很少见到不印联合国标志的汽车。这里已是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蜿蜒向南的尼日尔河给这个城市带来不少生机。加奥著名的大市场就在河边不远,市场一年多前曾被极端分子烧过,绕着卖香料、食盐、蔬菜与日用品的小摊走一圈,不少摊主会主动向你抱怨生意如何不好。“以前做生意每天可赚200万西非法郎,现在只能赚十分之一”,卖布料的法蒂姆告诉本报记者说,她的两个儿子辍学后只能跟着她练摊。“没有工作,没有选择,什么都没有。”
独立广场距离大市场步行只要5分钟,广场斜对面的法院墙上布满弹孔,法院旁的市政府、邮局、地区议会都大门紧闭。“极端分子当时就是在独立广场上按伊斯兰法对当地人执行鞭笞、砍手等刑罚的”,在法院门口卖汽油的马伊加向本报记者表示,“动乱时逃走的加奥人在陆续回来,但危机带来的影响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位于城市第二区的阿斯基亚王陵是加奥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495年的王陵见证着桑海帝国顶峰时期的繁荣,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后在2012年6月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王陵最外层院墙的一角写着“马里万岁”,城市里不少墙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标语。
“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危机中没受到冲击,地区政府行政人员都已回来,我们在四处修房子”,2011年即任加奥大区区长的马马杜将军在临时办公场所告诉本报记者说,加奥地区共有近23万人口,其中加奥就有12万居民。“加奥地区的安全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长期以来,马里在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得到中国无私的帮助,现在马里处于困难时期,中国在和平与安全领域对马里的帮助至关重要”,马马杜说,中国警卫分队、工兵分队、医疗分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非常了解中国人,他们在很多方面工作比马里人还用心”。
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营地紧邻联马团东部战区司令部,位于加奥第八区布尔贡杰区。“危机之前,加奥不少中国人在修路、架桥、建医院,雇佣了许多当地人,为加奥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人一直和当地人在一起,动乱时中国人的东西也被抢走了,我们对极端分子恨之入骨”,布尔贡杰区现年87岁的区长杜尔告诉本报记者说,“中国维和部队抵达加奥后,区里男女老少心里都很踏实。有些极端分子混在平民当中,我们能认出哪些人是外来者。我们要的是安全、发展和政教分离,我们会一直和中国维和部队在一起。”
拥有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中国政府应联合国的请求决定向马里派遣维和部队,同年10月中旬,中国派驻马里的参谋军官到位后即开始工作。11月27日,负责接装备的15名中国维和士兵抵达加奥,首批官兵135人12月5日到达任务区,第二批245名官兵则于日抵达巴马科,中国赴马里首批维和部队395人全员到齐。
在“非洲领导的驻马里国际支持特派团”下11个国家军队直接转入联马团后,中国是非洲国家外首个在联马团框架下向马里派出维和部队的国家,而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是目前任务区内唯一人员、装备全部部署到位的部队。虽然根据计划联马团未来总兵力将达到12640人,但目前仍有数千名士兵尚未到位,许多国家之前作出的承诺未能兑现。
“新任务区有着众多的挑战,中国维和官兵自抵达加奥后就开始夜以继日的工作,我对他们很满意”,联马团东部战区司令桑贝向本报记者表示,在马里北部,东部战区可算是情况最复杂、条件最困难的,这里的恐怖分子同西部战区相比更活跃,战区内形势仍难以估计。“中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总是履行许下的诺言。我们看重中国的维和经验,中国三支分队装备精良,中国军人成为联马团的王牌。”
“任务区刚刚成立,有很多实际困难,建筑、安全防卫等方面物资缺乏,一般情况下维和部队在到达任务区半年后才可执行任务”,联马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官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士兵管理严格,执行任务能力强,可算是精兵中的精兵。”2月1日,也就是中国维和士兵抵马不足3个月,警卫分队与尼日尔部队在东部战区司令部进行防卫交接,开始执行到加奥后的首个正式任务,24小时为司令部提供警戒防卫。除保障司令部安全与维护自身营地安全外,警卫分队还在执行快反分队警戒巡逻任务,并自2月27日起出兵为荷兰工兵在加奥机场附近施工提供全域警戒防卫。工兵分队也在年后开始外出执行任务,相继完成战区司令部防御设施构筑等任务,帮助加奥市电力局发电厂修复受损设施。医疗分队则在抵达后第一时间搭建起医疗帐篷,进行门诊、防疫消毒等工作,并按计划开展建设二级医院的准备工作。
“马里危机结束后,国家百废待兴,帮助马里人民恢复国家安全与稳定是联马团最重要的任务”,联马团副特别代表格雷斯利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马里北部不少地区仍缺少有效运转的行政机构,很多地方还很难保障燃料的供给,马里国内外仍有近十余万民众依然背井离乡。“在这么一个困难的时期,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会有力加强联马团的行动能力。警卫分队与工兵分队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在一个缺医少药的环境中,医疗分队未来建起的二级医院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曾在苏丹工作过7年时间,那里中国维和士兵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士兵有很优秀的品质,希望在马里的中国维和士兵继续努力,展现良好风貌。”
联马团司令卡佐拉少将在视察中国维和部队时题词称,“你们是最好的部队,你们纪律严明、堪当重任,拥有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根据最新消息,由于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工作表现突出,联合国总部3月底特发褒奖通报给中国政府和军委总部,对中国维和士兵提出表扬。
享受战斗的过程
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中,警卫分队是以十六集团军老虎团(现为某机部旅)为主体组建的,通过优中选优遴选出的170人中包括特战精兵49人、荣立过三等功以上的40人、一专多能119人;工兵分队以十六集团军某工兵团(维和待命部队、国家级抗洪抢险专业应急力量)为主体,具备多个方向行动能力,155人中大部分熟练两个以上专业,分队中17人有维和经验;医疗分队以解放军211医院为主体,5人8次参加维和,70人中包括12名女兵。分队中有8名博士和7个硕士,共有普外科、创伤科、麻醉科、传染科、急诊内科等16个专业的医生,还有检验技师、药师、医疗器械工程师、护士、卫生员等。
此次,中国执行维和任务的分队首次实现集中部署,在陌生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警卫、工兵、医疗3个分队相互独立又相互照应,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对外发出一个声音。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地两边靠近联马团东部战区司令部与马里政府军军营,另外两边一边临街,一边紧挨着一座简陋的足球场。初到任务区时,安家设营、构筑工事和强化警戒是3个分队的主要工作。
“2013年11月底接装备的15人刚来加奥时,现在营地所在的院子里堆着集装箱,浮沙没脚,土地高低不平,围墙那里沙子堆积有近2米高”,工兵分队三级军士长杨文强告诉本报记者说,大家当时晚上在尼日尔营健身房里打地铺,白天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切从零开始,没有梯子,就用铲车举着人从堆在高处的集装箱里取货物,用脸盆乘沙子填防爆沙箱。体力消耗大时一天一人要喝5到6大瓶矿泉水,沙尘暴来时满嘴都是沙子。”
“沙土地区路基不稳,这地面往下挖2米多还全是沙子。带来的挖车重达30吨,吊车也有25吨重,本来平整的土地重型车辆一过会留下较深印记”,工兵分队保障排战士张永银向本报记者表示,“这里温度高,要勤加机油、加水,车辆和器械必须时常保养。”“加奥到3月份后气候条件越发恶劣,要到8月份左右才能迎来雨季”,联马团雇员穆斯塔法是土生土长的加奥人,这个被中国官兵称为“小穆”的年轻人告诉本报记者说,天气炎热,风沙大,气候干燥,又要紧绷神经,加奥就是如此。上午11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段,空气在热浪下有形流动,执勤的中国官兵带着自制的冰围脖和冰矿泉水,坚守在岗位上。
目前加奥有一家大的医院,但硬件条件较差。手术对密封、空气净化等要求高,必须保证地面平整,二级医院的建设需要大量准备工作。“很多疾病在中国好救治的,到马里就不那么容易,在现有条件下开展好工作,大家在相互传递维和正能量”,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中年龄最大的医疗分队护士长陶红向本报记者表示,刚到加奥时12个女兵住在一个帐篷里,大家相互鼓励,享受战斗的过程,坚信一天比一天好。“从事精细操作的医生干起体力重活来毫不马虎”,眼科博士周润海则表示,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磨练,马里苦也快乐。
从昔日破旧、荒凉的院落到现在美丽、整洁的安全绿洲,中国维和部队营区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所有官兵都住进了集装箱板房,正规化管理与实战化战备高度结合。本报记者在加奥采访的几天时间里,亲眼目睹了警卫分队战士用不到一天时间在空地上平整好土地并架起可供整个分队官兵用餐的帐篷,看到工兵分队的战士忙碌架设板房直到夜里11点,见识到医疗分队博士、硕士、战士干活、站岗齐上阵。中国速度、中国军人的高素质成为联马团工作人员、友军及当地人经常谈论的话题。年三十接到命令,警卫分队在大年初二接过战区司令部的防卫工作,48小时内布置好2个控制口、4个制高点、8个重点防区和2千米防线,大年夜还打着探照灯突击奋战,构建起完备的防卫体系。
马里北部形势仍不乐观
“加奥是撒哈拉沙漠的大门,从这里向北可以去基达尔,向东南走400公里可到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加奥的安全对地区安全有重要影响”,尼日尔驻马里维和部队作战处处长塞迪纳告诉本报记者说,“之前活动范围主要在基达尔地区的恐怖势力在向南渗透,加奥有近500名恐怖分子混在平民当中,而随着难民的陆续回流,北部地区形势越发复杂。”他说,“恐怖分子有多种袭击方式,简易爆炸物袭击、自杀性炸弹袭击等只是比较常见的。马里北部政治和解任重道远。”
马里北部的极端分子在采用一些新策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日前在一篇文章中称,恐怖势力开始直接用火箭炮弹攻击马里北部城市,不法分子似乎在利用利比亚与马里北部间的通道将人员与武器不断输送过去。据马里媒体报道,联合国3月28日的一份报告总结了最近3个月的马里形势,国家北部安全形势在这一时期整体上有所恶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日前表示,马里北部对非法武装的解武与安置进展缓慢,他尤其对加奥地区不同民族团体间的冲突深表担忧。
在加奥市内及周边,极端分子的曲射武器与固定爆炸物袭击主要针对加奥机场和联马团部队,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部署到位以来,东部战区发生的火箭炮弹袭击已接近20起,今年3月份,任务区发生的汽车爆炸、地雷设伏等事件达到十余起。在马里北部和其它非洲国家地区,不法分子通过伪装发达袭击是常有的事。据统计,战区司令部周边每天来往人员、车辆有千余次,除军方与民事人员外,还有联马团雇员、访客和普通百姓,警卫分队士兵通过周密的工作,多次妥善处理可疑人员对我防区侦照等突发事件。
恐怖袭击虽然发射位置、时间、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标大致一样,袭击也有一定的规律。加奥机场是袭击的靶心区域,而在靠近机场的沙漠腹地,荷兰工兵大队正在那里建设营区。为确保施工安全,荷兰工兵通过联马团程序,请求中国警卫分队为其提供防卫。这是我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多年以来,首次派出维和安全部队为外军提供全域安全防卫。由于施工区域没水没电也没有住处,仅有一栋废弃车间供士兵休息,警卫分队官兵每天天亮就从营地赶过去,天黑时才回来,水车每周都会送水浇地降温。执行任务前,警卫分队官兵曾多次考察任务区地形及安全环境,同荷兰工兵大队开展针对性协同演练。一次碰头会上,荷兰方面一位55岁的少校赠给中方人员一株从荷兰带来的郁金香,以表达感激之情。
警卫分队与工兵分队外出执行任务频繁,中国维和部队在全力加强安全形势研判、周密部署警戒防卫、完善应急处突预案,以做到预防在先、以变应变。恐怖分子躲在暗处,坚固的防御工事可抵御极端分子的汽车炸弹和人体炸弹,外出执行任务的维和士兵则要通过全方位观察查看是否有特殊情况,看似普通的树枝、石块不是可以随意被清扫的废弃物,也许就是诡雷。营区到机场有近10公里距离,有细心的中国士兵通过反复观看行车记录仪录像,把路上有多少个转盘路、多少个转弯点、多少个涵洞都记在心底,切实做到一有情况能尽早发现。
不少路边炸弹被放在涵洞内,一次护送中,警卫分队快反排士兵李庆昆预先勘察后发现途中会经过8个涵洞。在行至7号点位时,这位曾在全军砺刃2013特种兵比武中拿到3金、1银、1铜的年轻战士发现平日捡垃圾的孩子不见踪影,周边安静到可怕,于是果断下令停止前进。在观察到预设标识的变化后,车队立即变更路径。联马团当天下午在该点位发现300公斤炸药,启动装置是一部手机。
维和巩固中、马两国友谊
“马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国驻马里大使曹忠明向本报记者表示,“从1960年中、马两国建交至今,中马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各自国情如何变化,中马友谊历久弥坚,不断深化。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马里人民也怀有实现国家复兴的马里梦。可以说,中国梦和马里梦本质相连,两国命运相通,两国人民心心相印。”曹忠明说,中方派出维和部队,首先,这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其次,中国参加马里维和行动也是对非洲联盟、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解决非洲地区冲突的有力支持;再次,从双边关系的角度来说,中马在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但安全领域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次我国向马派出维和部队,特别是首次派出安保部队,具有重要意义,是对马维护北方和平稳定的大力支持,也是履行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在马里的具体体现。特别要说的是,在马里,不是所有政治力量都对联马团持欢迎态度,但对中国派遣维和部队,马各界普遍欢迎和衷心感谢。
在马里首都巴马科,本报记者专程拜访了曾在50年前率首个马里代表团访华的马里前计划、财政和经济协调部长库亚特,他向记者展示了记录中马友谊的一张张老照片。“中马老一代结下的友谊不断在向前发展,两个国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库亚特向记者表示,马里独立后建起的糖厂、药厂、纺织厂等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中国在马里有很好的形象,马里人民对中国人民很有感情,在马里中国所展示的一切都是积极的”。
“自1960年中国和马里两国建交以来,两国在多层面、多领域展开友好合作,在关系到两国切实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在经济上、外交上是马里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马里总统外事方面特别顾问科纳特告诉本报记者说,在马里随处可见中、马两国合作的成果,这种合作很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深深惠及两国人民。“中国是真正帮助马里的国家”,马里巴马科大学教授科内向本报记者表示,“两国间的友谊是从来不用计算的。”
2012年3月马里发生政变时,本报记者正在巴马科采访,西方人在危机之下纷纷撤离,许多中国企业和中国侨民则始终对马里不离不弃。“中国朋友一直在我们身边,马里将中国视为亲密的朋友”,马里官方报纸《发展报》社长苏莱曼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自1968年开始向马里派出医疗队,如今已是第二十三批,“在我还很小时,家旁勤劳的中国医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莱曼说,危机爆发后,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巴马科-塞古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是马里首个恢复施工的大型项目,“这条路是马里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
“马里危机严重威胁平民的安全,马里仍未从多层面的危机中走出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马里历史上每次危机中国都挺身而出,各场合给予马里坚定的支持”,科纳特表示,中国关心世界和平,关心非洲国家安全与稳定,“2014年,马里的首要工作是在国家全境保障稳定。在马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在联马团框架下派出近400人的维和官兵,充分说明中国对马里的支持。中国梦和非洲梦共舞,中非之间加大安全领域的合作很有必要。”“马里对中马合作表示满意,我们希望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可以更深、更广。”
“中、马两国军事合作不是今天才有的,马里政府军有不少武器产自中国”,曾经以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国民议会议长身份多次访华的马里前过渡期总统特拉奥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非洲命运相连,中国朋友是马里忠诚的伙伴。“在一些国家抛弃马里的时候,中国人一直在那里,马里人民不会忘记,我非常感激中国人民对马里、对非洲的无私帮助。”特拉奥雷指出,中国维和部队在马里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人有勇气、守纪律、勤劳、勇敢,马里人的理解是,中国人无论做什么的时候,都会做很好,在马里维和方面也是如此。”
永远做红军精神的传人
“快反排到一线支援,一排掩护保卫大队部,二排到西南角防卫,三排到后方掩护区域人员疏散隐蔽”,1月18日清晨4点钟左右,对讲机中传来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张革强的声音,警卫分队全员到齐后第一天夜里即展开协同警戒演练。“恐怖分子在暗处,危险时刻在身旁。敌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再袭击,这里不是演习”,张革强向本报记者表示,初到陌生环境更要快速适应情况,随时做好战斗准备,车里油要随时加满,水随时备满,每个人都紧张起来。“尼日尔部队撤后,只剩下中国一支警卫部队,不可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大部队首批人员到加奥后当晚就组织了演练,所有人都很快进入状态”,2012年曾被选派到哥伦比亚国家训练中心标枪手特种作战学院培训3个半月的特种狙击手刘佳告诉本报记者说,“和平年代,能够随作战部队到海外维和是无上光荣,一定要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为祖国争光,为解放军争光。”“三个分队来到马里执行任务,这是使命的召唤,也是国家对我们的考核。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务必要团结协作”,工兵分队队长李凯华向本报记者表示,“要通过维和这个窗口展现中国大国形象,展现中国士兵不一般的风貌,带走友谊。”
医疗分队队长肖刚在经历过刚果(金)、黎巴嫩维和后,已是第三次执行维和任务,工兵分队副队长龚胜超也是第三次维和了,熟悉联合国维和部队程序。物资通过海运、陆运至加奥要耗时2个月,全程2万多公里,据工兵分队方面介绍,由于担心很多东西在马里花钱也买不到,此次来马里带了许多配件,而在装船前,雨刮器、电台、车灯、倒车镜等机器和设备中能拿下来的部件都拿了下来,在接到装备后重新安上,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因碰撞、偷盗带来的损失。
海外维和需要经验的传承,也需要通过实践寻找新思路,掌握法理武器,灵活运用联合国政策法规维护官兵自身安全。“联马团中要遵守有限使用武器的原则,在遇到情况时要完成用英法双语喊话、拉枪栓视觉警示、向天鸣枪警告、射击非致命部位这四步不断升级的安全防御动作,所有动作必须在3到5秒内完成”,张革强表示,复杂环境中,要遵守有限使用武器的原则,同时发扬中国士兵英勇善战的作风,就要去官兵必须有过硬的技术、素质和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中有不少90后的身影,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正在快速成长。“我以前从未见到沙漠,只是在地理课本上有所了解”,1992年出生的徐颖是医疗分队的护士告诉本报记者说,她的家乡伊春冬天最冷时零下30度,和平岁月也没有见到过此类恐怖爆炸和袭击,“但我不怕苦,已准备好随时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工兵分队战士赖明智1990年出生,他是全国道德模范、“板凳妈妈”许月华的儿子。赖明智在得知团里有维和任务后放弃提干的机会,主动要求参加维和。“我是党的儿子,母亲从小教育要我努力回报社会。母亲是我用一生去学习的榜样,而我更要为祖国母亲奉献一生。”
“每一名战士都有中国梦、强军梦、维和梦”,警卫分队副队长徐文联向本报记者表示,“分队每个人以后要有一本电子相册记录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人一本维和日记。我们还有维和龙虎榜,在任务中表现优异的官兵都会上榜,进一步激发官兵献身使命热情。”徐文联拿出一份自己作词的警卫分队队歌《和平砺剑》。“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是一支可以信赖的部队,不辜负血洒疆场的前人,不愧对继往开来的后人,永远做红军精神的传人。”
“和平的祈盼
使命的召唤
青春在这里点燃梦想的火焰
和平鸽引领着光荣的征途
橄榄枝描绘着靓丽华年
千里挥戈展示存在
强军之旅山海相联
自豪、自豪吧和平砺剑!
前进吧!我们任重如山!
一样的蓝天
别样的平凡
青春在这里谱写卓越的诗篇
汗水中挥洒着勇气和智慧
血液里流淌着忠诚誓言
战旗似火奋进如歌
黄沙百战铿锵依然
自豪、自豪吧和平砺剑!
前进吧!我们拥抱明天!”
亲爱的祖国母亲:
顶蓝盔、挥金戈,黄沙百战;望皓月、染思愁,铿锵依然。
夜已深,我在哨位上静静地守望着一份安宁。偶尔,我会偷偷地凝望一眼高悬的明月,似乎能在这广寒深处倒影出您熟悉的身影,我的祖国。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您的怀抱,转眼已130余天。遥想当初,怀揣中国梦、强军梦、和平梦,395名官兵远跨重洋来到西非马里,我们迈出了强军之旅上里程碑的一步。首次集中部署、首批赴马维和、首派安全部队、首支非盟之外抵达……一个个第一次注定了这是一次非凡之旅。
同一个地球,不一样的世界。疾风劲,烈日炎,平沙莽莽黄入天。如此感受,是我一踏出舱门,这个新奇世界塞给我的。5小时候后,野战帐篷全部搭建完毕。3天后,一个具备阻绝、掩护、监控功能于一体的防卫工事在中国营区建成,被战区誉为楷模,这是我们树立的第一个中国标准。
春节一过,我们这3支分队就开始执行任务。警卫分队接防了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的防卫任务,高标准的防御设施、高素质的警戒哨兵、高质量的武器装备,令外军刮目相看,竖起大拇指是对我们特有的招呼方式。紧接着,2月底我们被联马团派遣,为荷兰工兵提供安全防卫。这是史无前例的行动,中国维和部队首次为外军提供全域安全防卫。新的维和任务区对工兵的需求是巨大而迫切的。装备一到位,工兵分队就马不停蹄地遂行任务,先后完成加奥海关大楼残骸清理、司令部场地硬化、尼日尔营防御设施援建、绿洲兵营建设、加奥中学道路修筑等等,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是首屈一指的。地幅受限、沙质松软,蓝盔天使们用握手术刀的妙手,搬起了粗重的水泥、砖石,争分夺秒建设二级医院。
祖国母亲啊,您是否满意蓝盔儿女们的表现?随着太阳北上,马里进入热季,白天最高气温已突破40度,地表直逼60度。更恶劣的是,地雷设伏、火箭炮袭击等恐怖事件多样频发,已造其他国家维和部队多人死伤,最近的一颗火箭炮就在我眼前200米处轰然炸响。曾经,身处和平环境,未曾感受它如此珍贵。而今,经历了荒凉、战乱和贫穷,我倍加怀念您的富饶与温暖;看惯了废墟、分离和死亡,我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更加懂得蓝盔行动的价值。因为,和平是天堂。
这或许是最艰难的岁月。请祖国母亲放心,我心中的梦想指引脚下的强军步伐,坚定执著。待金秋,旌旗高举、凯歌高奏,我再回到您的怀抱。
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 杨华文
日夜 于马里&
(责编:覃博雅、常红)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有部队人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