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四采油厂用“两封法”处理污染事故靠谱吗

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用“两封法”处理污染事故
5月8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艾家湾作业区发生一起原油严重泄漏事故,厂方采用封路,封口的“两封法”处理,结果,事与愿违。
& && &&&今年3月份以来,短短的两个月内,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就发生三次管线破裂,原油泄漏事故。
& && &&&3月27日早7时许,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位于陕西省安塞县的化子坪作业区化一转站出现原油泄漏。据3月28日华商网报道:“27日上午11时许,华商报笔者在化子坪作业区化一转站看到,该站后沟有管线破裂导致原油泄漏,有20余名身穿中石油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清理现场。据了解,当天早上七点半,该站巡线员发现管线破裂。作业区确认后,于7点45分上报安塞县环保局。据现场观察,油污顺着山水渠流入了沟内的退耕还林地。污染面积长约80米,宽1米左右。据环保局工作人员测算,泄漏原油约2方。他说,清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环保部门将督促彻底清理,以防二次污染。化子坪作业区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笔者,管线正常使用年限是8至15年,而此次破裂的管线于2011年底才铺设使用。化子坪作业区商姓副经理表示,虽然该管线才用了三年多,但是该区域含水量和含盐量较大,管线就腐蚀快,‘不排除当时铺设的技手术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归于管材的质量’”。
& && &&&仅仅铺设三年的输油管道就发生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到底是什么原因?就此,本报笔者去了该厂化子坪作业区,想了解这一批次的管线采购、招标、铺设技手术等方面的疑虑进行调查采访,该作业区办公室人员告诉笔者,经理去银川采油厂了,书记去了延安,要笔者留下联系方式等书记回来后让他和笔者联系。下午,笔者接到自称是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宣传科杨科长的电话,他说:他们厂有规定,笔者采访必须持有报社的采访函,要笔者将采访函传真到银川四厂总部。当笔者按照杨科长的要求,把采访函传真过去后,杨科长说要来延安面见笔者。在延安宝塔宾馆,杨科长说:他也曾经是笔者,认为本报笔者选题有点大,管线生产厂是外省的,调查起来很不容易,可能不会有结果。后本报笔者多次要求他安排采访时,杨科长却一推再推。所以,使用三年的管线破裂原因依然不得而知,但是笔者绝对不相信化子坪的地下水会选择性地腐蚀新铺设的管道。个中缘由用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也是:“你懂得”。
& && &&&5月1日,化子坪作业区再次发生管线破裂,原油泄漏流入延河的事故,据西部网讯:“5月1日6时40分,长庆采油四厂化子坪作业区员工在联合站外例行巡查时,发现有油水混合物外泄,漏油地点为安塞县化子坪镇鲍家营村。由于漏油点离沿河仅有数百米的距离,泄漏物经路边排水渠进入延河,造成延河水污染”。
& && &&&5月8日,该厂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的艾家湾作业区大界村又发生了管线破裂,大量原油泄漏事故,此次原油泄漏地点位于延安市饮用水源地――王窑水库所在地杏子川上游,距水库仅仅十几公里,严重威胁着延安市区数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5月10日,笔者前往事发地点,靖边县大路沟乡大界村。通往事发处的路口,数辆宁A牌照越野和皮卡车横在路上,十几个身着红色服装的采油工和身着深蓝色服装的保卫科人员守在路口。他们封路了。此前许多去采访的纸媒和网络笔者已经在此等候。据了解,他们曾多次协商要求去事发现场均被阻挡,并且发生抢夺相机,推搡撕拉以致笔者受伤的事情。几位女工说她们领导在作业区等待,要笔者去作业区办公地点。在会议室,四厂宣传科杨科长和该作业区拓书记负责接待,拓书记说他们的工人素质差,要笔者们不要计较,并代表作业区向受伤的笔者表示道歉。问到事故原因时,拓书记说他也是刚刚回来,不知道具体情况,不置可否。杨科长则说,等一会给大家通稿,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拿出来。
& && &&&下午,大部分笔者陆续离去,本报笔者和几位同行拒绝了“信封”和“承诺”之后,再次来到被阻挡的路口,试着走过去,一是想证实拓书记的道歉是真是假,二是想看看第四采油厂工人素质到底什么样。当笔者绕过栏在路上的车辆进入路口时,几名工人和当场取下肩徽的“警察”走了过来,对笔者拉拉扯扯,推推搡搡,质问他们,这是一条当地政府修的通村路,并非采油厂的专线,为什么不能过去时,有的工人说:不要难为他们,领导要求这样的,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有的则态度蛮横,行为粗暴,笔者深深地感觉到“有理说不清”的暴力氛围,这也证明,素质差的恰恰是作业区及他们的上级领导,他们一边安排工人围追堵截,一边又侮辱工人素质差。那么,此次事故最终的责任人也会是“临时工”吗?同行的笔者有人绕过山头过去,结果还是被沿路站岗放哨的工人拦了下来。后来,他们又设法让当地村民开车带了进去,但是,该采油厂在路上,甚至人行小路上都设有“岗哨”,只能在远处观察了一下,还是不能进入中心地带。这位村民还告诉笔者,他第一时间拍摄了照片,采油厂的人要砸他的手机,但是,他是当地人,他们又不敢,后来给了他数万元他才把照片删除。
& && &&&天网恢恢,终于还是有陕西农村报笔者突破重围,辗转进入现场,虽然到不了核心地带,但是总算取得了一些证据。
& && &&&陕西农村报笔者报道:“……一位自称是该作业区负责宣传的杨姓主任在接待本报笔者时,其并不接受采访,而是分别给本报笔者一个装着现金的信封,被本报笔者委婉拒绝。
& && &&&尽管事发现场受事故方百般阻扰,但是,笔者还是通过多方渠道,从当地群众了解到,该原油泄露事故大约发生在5月8日早上十一左右,在发现时泄露面积已经很大,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污染。一位参与清理污油泥的村民告诉笔者,泄漏原油大约在50吨左右,编织袋装油泥约30000多袋,约计300多吨”。
& && &&&这种情形使人联想到“战争片”中的战地笔者。
& && &&&出现问题,应当直面,公开透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媒体和群众监督之下妥善处理,认真整改,而不是用“封路”和“封口”的方法以堵攸攸之口。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为什么讳莫如深,如临大敌,他们到底想隐瞒什么?接下来就要看靖边县环保局如何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如何处理这一严重污染事件了。
& && &&&让我们拭目以待!顶!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长庆四厂两封法真的可以凑效吗
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司马秦剑 于
16:28 编辑
来源:西部信息网
& && & 5月8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艾家湾作业区发生一起原油严重泄漏事故,厂方采用封路,封口的&两封法&处理,结果,事与愿违。
& && &今年3月份以来,短短的两个月内,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就发生三次管线破裂,原油泄漏事故。
& && &3月27日早7时许,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化子坪作业区化一转站出现原油泄漏。据3月28日华商网报道:&27日上午11时许,华商报记者在化子坪作业区化一转站看到,该站后沟有管线破裂导致原油泄漏,有20余名身穿中石油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清理现场。据悉,当天早上七点半,该站巡线员发现管线破裂。作业区确认后,于7点45分上报安塞县环保局。据现场观察,油污顺着山水渠流入了沟内的退耕还林地。污染面积长约80米,宽1米左右。据环保局工作人员测算,泄漏原油约2方。他说,清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环保部门将督促彻底清理,以防二次污染。化子坪作业区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管线正常使用年限是8至15年,而此次破裂的管线于2011年底才铺设使用。化子坪作业区商姓副经理表示,虽然该管线才用了三年多,但是该区域含水量和含盐量较大,管线就腐蚀快,&不排除当时铺设的技术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归于管材的质量&&。
& && &仅仅铺设三年的输油管道就发生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到底是什么原因?就此,本报记者去了该厂化子坪作业区,想了解这一批次的管线采购、招标、铺设技术等方面的疑虑进行调查采访,该作业区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经理去银川采油厂了,书记去了延安,要记者留下联系方式等书记回来后让他和记者联系。下午,记者接到自称是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宣传科杨科长的电话,他说:他们厂有规定,记者采访必须持有报社的采访函,要记者将采访函传真到银川四厂总部。当记者按照杨科长的要求,把采访函传真过去后,杨科长说要来延安面见记者。在延安宝塔宾馆,杨科长说:他也曾经是记者,认为本报记者选题有点大,管线生产厂是外省的,调查起来很不容易,可能不会有结果。后本报记者多次要求他安排采访时,杨科长却一推再推。所以,使用三年的管线破裂原因依然不得而知,但是记者绝对不相信化子坪的地下水会选择性地腐蚀新铺设的管道。个中缘由用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也是:&你懂得&。
& && &5月1日,化子坪作业区再次发生管线破裂,原油泄漏流入延河的事故,据西部网讯:&5月1日6时40分,长庆采油四厂化子坪作业区员工在联合站外例行巡查时,发现有油水混合物外泄,漏油地点为安塞县化子坪镇鲍家营村。由于漏油点离沿河仅有数百米的距离,泄漏物经路边排水渠进入延河,造成延河水污染&。
& & 5月8日,该厂艾家湾作业区大界村又发生了管线破裂,大量原油泄漏事故,此次原油泄漏地点位于延安市饮用水源地――王窑水库所在地杏子川上游,距水库仅仅十几公里,严重威胁着延安市区数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5月10日,记者前往事发地点,靖边县大路沟乡大界村。通往事发处的路口,数辆宁A牌照越野和皮卡车横在路上,十几个身着红色服装的采油工和身着深蓝色服装的保卫科人员守在路口。他们封路了。此前许多去采访的纸媒和网络记者已经在此等候。据悉,他们曾多次协商要求去事发现场均被阻挡,并且发生抢夺相机,推搡撕拉以致记者受伤的事情。几位女工说她们领导在作业区等待,要记者去作业区办公地点。在会议室,四厂宣传科杨科长和该作业区拓书记负责接待,拓书记说他们的工人素质差,要记者们不要计较,并代表作业区向受伤的记者表示道歉。问到事故原因时,拓书记说他也是刚刚回来,不知道具体情况,不置可否。杨科长则说,等一会给大家通稿,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拿出来。
& & 下午,大部分记者陆续离去,本报记者和几位同行拒绝了&信封&和&承诺&之后,再次来到被阻挡的路口,试着走过去,一是想证实拓书记的道歉是真是假,二是想看看第四采油厂工人素质到底什么样。当记者绕过栏在路上的车辆进入路口时,几名工人和当场取下肩徽的&警察&走了过来,对记者拉拉扯扯,推推搡搡,质问他们,这是一条当地政府修的通村路,并非采油厂的专线,为什么不能过去时,有的工人说:不要难为他们,领导要求这样的,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有的则态度蛮横,行为粗暴,记者深深地感觉到&有理说不清&的暴力氛围,这也证明,素质差的恰恰是作业区及他们的上级领导,他们一边安排工人围追堵截,一边又侮辱工人素质差。那么,此次事故最终的责任人也会是&临时工&吗?同行的记者有人绕过山头过去,结果还是被沿路站岗放哨的工人拦了下来。后来,他们又设法让当地村民开车带了进去,但是,该采油厂在路上,甚至人行小路上都设有&岗哨&,只能在远处观察了一下,还是不能进入中心地带。这位村民还告诉记者,他第一时间拍摄了照片,采油厂的人要砸他的手机,但是,他是当地人,他们又不敢,后来给了他数万元(封口费)他才把照片删除。
& && & 天网恢恢,终于还是有陕西农村报记者突破重围,辗转进入现场,虽然到不了核心地带,但是总算取得了一些证据。
& && & 陕西农村报记者报道:&&&一位自称是该作业区负责宣传的杨姓主任在接待本报记者时,其并不接受采访,而是分别给本报记者一个装着现金的信封,被本报记者委婉拒绝。
& && & 尽管事发现场受事故方百般阻扰,但是,记者还是通过多方渠道,从当地群众了解到,该原油泄露事故大约发生在5月8日早上十一左右,在发现时泄露面积已经很大,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污染。一位参与清理污油泥的村民告诉记者,泄漏原油大约在50吨左右,编织袋装油泥约30000多袋,约计300多吨&。
& && & 这种情形使人联想到&战争片&中的战地记者。
& && & 出现问题,应当直面,公开透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媒体和群众监督之下妥善处理,认真整改,而不是用&封路&和&封口&的方法以堵攸攸之口。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为什么讳莫如深,如临大敌,他们到底想隐瞒什么?接下来就要看靖边县环保局如何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如何处理这一严重污染事件了。
& && & 让我们拭目以待!
& && && && && && && && && && &&记者:史鉴 && && && && && && &&&
(作者:佚名
编辑:sbzx)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查看: 9857|回复: 0
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用“两封法”处理污染事故靠谱吗?
TA的每日心情怒 08:24签到天数: 125 天[LV.7]常住居民III
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用“两封法”处理污染事故靠谱吗?来源:西部信息网   5月8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艾家湾作业区发生一起原油严重泄漏事故,厂方采用封路,封口的“两封法”处理,结果,事与愿违。& & 今年3月份以来,短短的两个月内,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就发生三次管线破裂,原油泄漏事故。& &3月27日早7时许,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化子坪作业区化一转站出现原油泄漏。据3月28日华商网报道:“27日上午11时许,华商报记者在化子坪作业区化一转站看到,该站后沟有管线破裂导致原油泄漏,有20余名身穿中石油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清理现场。据悉,当天早上七点半,该站巡线员发现管线破裂。作业区确认后,于7点45分上报安塞县环保局。据现场观察,油污顺着山水渠流入了沟内的退耕还林地。污染面积长约80米,宽1米左右。据环保局工作人员测算,泄漏原油约2方。他说,清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环保部门将督促彻底清理,以防二次污染。化子坪作业区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管线正常使用年限是8至15年,而此次破裂的管线于2011年底才铺设使用。化子坪作业区商姓副经理表示,虽然该管线才用了三年多,但是该区域含水量和含盐量较大,管线就腐蚀快,‘不排除当时铺设的技术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归于管材的质量’”。& & 仅仅铺设三年的输油管道就发生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到底是什么原因?就此,本报记者去了该厂化子坪作业区,想了解这一批次的管线采购、招标、铺设技术等方面的疑虑进行调查采访,该作业区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经理去银川采油厂了,书记去了延安,要记者留下联系方式等书记回来后让他和记者联系。下午,记者接到自称是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宣传科杨科长的电话,他说:他们厂有规定,记者采访必须持有报社的采访函,要记者将采访函传真到银川四厂总部。当记者按照杨科长的要求,把采访函传真过去后,杨科长说要来延安面见记者。在延安宝塔宾馆,杨科长说:他也曾经是记者,认为本报记者选题有点大,管线生产厂是外省的,调查起来很不容易,可能不会有结果。后本报记者多次要求他安排采访时,杨科长却一推再推。所以,使用三年的管线破裂原因依然不得而知,但是记者绝对不相信化子坪的地下水会选择性地腐蚀新铺设的管道。个中缘由用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也是:“你懂得”。& &5月1日,化子坪作业区再次发生管线破裂,原油泄漏流入延河的事故,据西部网讯:“5月1日6时40分,长庆采油四厂化子坪作业区员工在联合站外例行巡查时,发现有油水混合物外泄,漏油地点为安塞县化子坪镇鲍家营村。由于漏油点离沿河仅有数百米的距离,泄漏物经路边排水渠进入延河,造成延河水污染”。& & 5月8日,该厂艾家湾作业区大界村又发生了管线破裂,大量原油泄漏事故,此次原油泄漏地点位于延安市饮用水源地――王窑水库所在地杏子川上游,距水库仅仅十几公里,严重威胁着延安市区数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5月10日,记者前往事发地点,靖边县大路沟乡大界村。通往事发处的路口,数辆宁A牌照越野和皮卡车横在路上,十几个身着红色服装的采油工和身着深蓝色服装的保卫科人员守在路口。他们封路了。此前许多去采访的纸媒和网络记者已经在此等候。据悉,他们曾多次协商要求去事发现场均被阻挡,并且发生抢夺相机,推搡撕拉以致记者受伤的事情。几位女工说她们领导在作业区等待,要记者去作业区办公地点。在会议室,四厂宣传科杨科长和该作业区拓书记负责接待,拓书记说他们的工人素质差,要记者们不要计较,并代表作业区向受伤的记者表示道歉。问到事故原因时,拓书记说他也是刚刚回来,不知道具体情况,不置可否。杨科长则说,等一会给大家通稿,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拿出来。& & 下午,大部分记者陆续离去,本报记者和几位同行拒绝了“信封”和“承诺”之后,再次来到被阻挡的路口,试着走过去,一是想证实拓书记的道歉是真是假,二是想看看第四采油厂工人素质到底什么样。当记者绕过栏在路上的车辆进入路口时,几名工人和当场取下肩徽的“警察”走了过来,对记者拉拉扯扯,推推搡搡,质问他们,这是一条当地政府修的通村路,并非采油厂的专线,为什么不能过去时,有的工人说:不要难为他们,领导要求这样的,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有的则态度蛮横,行为粗暴,记者深深地感觉到“有理说不清”的暴力氛围,这也证明,素质差的恰恰是作业区及他们的上级领导,他们一边安排工人围追堵截,一边又侮辱工人素质差。那么,此次事故最终的责任人也会是“临时工”吗?同行的记者有人绕过山头过去,结果还是被沿路站岗放哨的工人拦了下来。后来,他们又设法让当地村民开车带了进去,但是,该采油厂在路上,甚至人行小路上都设有“岗哨”,只能在远处观察了一下,还是不能进入中心地带。这位村民还告诉记者,他第一时间拍摄了照片,采油厂的人要砸他的手机,但是,他是当地人,他们又不敢,后来给了他数万元(封口费)他才把照片删除。& & 天网恢恢,终于还是有陕西农村报记者突破重围,辗转进入现场,虽然到不了核心地带,但是总算取得了一些证据。& & 陕西农村报记者报道:“……一位自称是该作业区负责宣传的杨姓主任在接待本报记者时,其并不接受采访,而是分别给本报记者一个装着现金的信封,被本报记者委婉拒绝。& & 尽管事发现场受事故方百般阻扰,但是,记者还是通过多方渠道,从当地群众了解到,该原油泄露事故大约发生在5月8日早上十一左右,在发现时泄露面积已经很大,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污染。一位参与清理污油泥的村民告诉记者,泄漏原油大约在50吨左右,编织袋装油泥约30000多袋,约计300多吨”。 & & 这种情形使人联想到“战争片”中的战地记者。&&出现问题,应当直面,公开透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媒体和群众监督之下妥善处理,认真整改,而不是用“封路”和“封口”的方法以堵攸攸之口。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为什么讳莫如深,如临大敌,他们到底想隐瞒什么?接下来就要看靖边县环保局如何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如何处理这一严重污染事件了。& & 让我们拭目以待!&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者 史鉴)   图片新闻 Pictures
政法天地 News
关注三农 News
友情链接:
&|&&|&&|&&|&&|&
友情链接:您(@)目前可用积分:220719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用“两封法”处理污染事故
1990 次点击
7:53:21 发布在
&&&&5月8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艾家湾作业区发生一起原油严重泄漏事故,厂方采用封路,封口的“两封法”处理,结果,事与愿违。&&&&今年3月份以来,短短的两个月内,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就发生三次管线破裂,原油泄漏事故。&&&&3月27日早7时许,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位于陕西省安塞县的化子坪作业区化一转站出现原油泄漏。据3月28日华商网报道:“27日上午11时许,华商报记者在化子坪作业区化一转站看到,该站后沟有管线破裂导致原油泄漏,有20余名身穿中石油工作服的工人正在清理现场。据悉,当天早上七点半,该站巡线员发现管线破裂。作业区确认后,于7点45分上报安塞县环保局。据现场观察,油污顺着山水渠流入了沟内的退耕还林地。污染面积长约80米,宽1米左右。据环保局工作人员测算,泄漏原油约2方。他说,清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环保部门将督促彻底清理,以防二次污染。化子坪作业区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管线正常使用年限是8至15年,而此次破裂的管线于2011年底才铺设使用。化子坪作业区商姓副经理表示,虽然该管线才用了三年多,但是该区域含水量和含盐量较大,管线就腐蚀快,‘不排除当时铺设的技术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归于管材的质量’”。&&&&仅仅铺设三年的输油管道就发生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到底是什么原因?就此,本报记者去了该厂化子坪作业区,想了解这一批次的管线采购、招标、铺设技术等方面的疑虑进行调查采访,该作业区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经理去银川采油厂了,书记去了延安,要记者留下联系方式等书记回来后让他和记者联系。下午,记者接到自称是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宣传科杨科长的电话,他说:他们厂有规定,记者采访必须持有报社的采访函,要记者将采访函传真到银川四厂总部。当记者按照杨科长的要求,把采访函传真过去后,杨科长说要来延安面见记者。在延安宝塔宾馆,杨科长说:他也曾经是记者,认为本报记者选题有点大,管线生产厂是外省的,调查起来很不容易,可能不会有结果。后本报记者多次要求他安排采访时,杨科长却一推再推。所以,使用三年的管线破裂原因依然不得而知,但是记者绝对不相信化子坪的地下水会选择性地腐蚀新铺设的管道。个中缘由用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也是:“你懂得”。&&&&5月1日,化子坪作业区再次发生管线破裂,原油泄漏流入延河的事故,据西部网讯:“5月1日6时40分,长庆采油四厂化子坪作业区员工在联合站外例行巡查时,发现有油水混合物外泄,漏油地点为安塞县化子坪镇鲍家营村。由于漏油点离沿河仅有数百米的距离,泄漏物经路边排水渠进入延河,造成延河水污染”。&&&&5月8日,该厂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的艾家湾作业区大界村又发生了管线破裂,大量原油泄漏事故,此次原油泄漏地点位于延安市饮用水源地DD王窑水库所在地杏子川上游,距水库仅仅十几公里,严重威胁着延安市区数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5月10日,记者前往事发地点,靖边县大路沟乡大界村。通往事发处的路口,数辆宁A牌照越野和皮卡车横在路上,十几个身着红色服装的采油工和身着深蓝色服装的保卫科人员守在路口。他们封路了。此前许多去采访的纸媒和网络记者已经在此等候。据悉,他们曾多次协商要求去事发现场均被阻挡,并且发生抢夺相机,推搡撕拉以致记者受伤的事情。几位女工说她们领导在作业区等待,要记者去作业区办公地点。在会议室,四厂宣传科杨科长和该作业区拓书记负责接待,拓书记说他们的工人素质差,要记者们不要计较,并代表作业区向受伤的记者表示道歉。问到事故原因时,拓书记说他也是刚刚回来,不知道具体情况,不置可否。杨科长则说,等一会给大家通稿,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拿出来。&&&&下午,大部分记者陆续离去,本报记者和几位同行拒绝了“信封”和“承诺”之后,再次来到被阻挡的路口,试着走过去,一是想证实拓书记的道歉是真是假,二是想看看第四采油厂工人素质到底什么样。当记者绕过栏在路上的车辆进入路口时,几名工人和当场取下肩徽的“警察”走了过来,对记者拉拉扯扯,推推搡搡,质问他们,这是一条当地政府修的通村路,并非采油厂的专线,为什么不能过去时,有的工人说:不要难为他们,领导要求这样的,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有的则态度蛮横,行为粗暴,记者深深地感觉到“有理说不清”的暴力氛围,这也证明,素质差的恰恰是作业区及他们的上级领导,他们一边安排工人围追堵截,一边又侮辱工人素质差。那么,此次事故最终的责任人也会是“临时工”吗?同行的记者有人绕过山头过去,结果还是被沿路站岗放哨的工人拦了下来。后来,他们又设法让当地村民开车带了进去,但是,该采油厂在路上,甚至人行小路上都设有“岗哨”,只能在远处观察了一下,还是不能进入中心地带。这位村民还告诉记者,他第一时间拍摄了照片,采油厂的人要砸他的手机,但是,他是当地人,他们又不敢,后来给了他数万元(封口费)他才把照片删除。&&&&天网恢恢,终于还是有陕西农村报记者突破重围,辗转进入现场,虽然到不了核心地带,但是总算取得了一些证据。&&&&陕西农村报记者报道:“……一位自称是该作业区负责宣传的杨姓主任在接待本报记者时,其并不接受采访,而是分别给本报记者一个装着现金的信封,被本报记者委婉拒绝。&&&&尽管事发现场受事故方百般阻扰,但是,记者还是通过多方渠道,从当地群众了解到,该原油泄露事故大约发生在5月8日早上十一左右,在发现时泄露面积已经很大,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污染。一位参与清理污油泥的村民告诉记者,泄漏原油大约在50吨左右,编织袋装油泥约30000多袋,约计300多吨”。 &&&&这种情形使人联想到“战争片”中的战地记者。&&&&出现问题,应当直面,公开透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媒体和群众监督之下妥善处理,认真整改,而不是用“封路”和“封口”的方法以堵攸攸之口。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为什么讳莫如深,如临大敌,他们到底想隐瞒什么?接下来就要看靖边县环保局如何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如何处理这一严重污染事件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6:11 &&
本版块主题总数:2976877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4429 / 昨日发帖:3106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用“两封法”处理污染事故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