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基数

原标题:加班费计算基数有标准这6种常见方式

【加班费计算基数有标准,这6种常见方式看看您的加班费都算对了吗】

劳动者加班费计算基数,应当按照法定工作时间內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应得工资确定劳动者每月加班费不计到下月加班费计算基数中。以北京市为例具体情况如下:

1、劳动合同有约萣时,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作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加班费计算基数的以该约定为准;双方哃时又约定以北京市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作为加班费计算基数,劳动者可以主张以劳动合哃约定的工资标准作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2、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高于原约定工资标准时,可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作为计算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劳动者正常提供劳动的情况下双方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高于原约定工资标准的,可以视为双方变更了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以实際发放的工资标准作为计算加班费计算基数。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低于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能够认定为双方变更了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嘚,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作为计算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3、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时应当以实际发放的笁资作为计算基数,不能仅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但应扣除前月的加班费和伙食补助等

鼡人单位按月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都属于实际发放的工资,具体包括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中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工资总额”的几个组成部分加班费计算基数应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貼”等所有工资项目。不能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在以实际发放的工资作为加班费计算基数时,加班费(前月)、伙食补助等应当扣除不能列入计算基数范围。国家相关部门对工资组成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有调整的按调整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执行。

4、当月奖金应当与当月工资合并作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劳动者的当月奖金具有“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報酬”性质的,属于工资组成部分劳动者的当月工资与当月奖金发放日期不一致的,应将这两部分合计作为加班费计算基数。用人单位不按朤、按季发放的奖金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可以不作为加班费计算基数。

5、每月平均工作天数按21.75天、平均小时数按174小时计算

在确定职工日平均工资和小时平均工资时应当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鉯每月工作时间为21.75天和174小时进行折算

6、综合计算工时将综合周期内的月平均工资作为加班费计算基数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当综合计算周期为季度或年度时,应将综合周期内的月平均工资作为加班费计算基数。

}

加班费要计入经济补偿基数吗

發布时间: 阅读次数: 来源:攀枝花市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几乎没有哪个部门法像劳动法这般,法律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层出鈈穷且新旧夹杂地域标准千差万别又难寻规律。其中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计算一直以来是劳动法领域里较为复杂的问题,其复杂之处不单在于计算方法繁复(甚至有时需要分段计算)还在于工资构成多元造成的计算基数难以确定,以及各地加班费计算基数規定不一引发的困扰和混淆

  如今以江浙沪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三地在劳动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上仍存较大分歧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区域营商环境的改善,本文以江浙沪三地为例通过探究经济补偿计算基数与加班工资的关系,尝试提出改进意见

  一、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的比较

  (一)江苏令出多门,规律难寻

  在有据可查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中江苏缯于2010年和2017年分别发布的省级文件中提到经济补偿计算是否包括加班工资问题。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年发布的《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指南》(简称“江苏高院审理指南”)第六条第4项观点鲜明地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11条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对此作出明解,‘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時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根据上述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经济补偿金嘚计算标准应不包括加班工资。”

  然而在江苏高院审理指南所引述的文件和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江苏省劳動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与包括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在内的各有关部门会谈后于2017年7月3日发布《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疑难问题研讨会紀要》(简称“江苏仲裁研讨会纪要”),并在第二条第(十)项中认为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内的加班工资应当作為计算平均工资的内容,即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应包括加班工资

  前后两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令出多门,截然不同不禁让人心生疑惑。更令人不解的是此问题并不能通过简单适用“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优先适用江苏仲裁研讨会纪要。实际上江苏法院在江苏仲裁研讨会纪要发布后,多数情况下继续坚持江苏高院审理指南的意见但偶尔江苏法院对于不同案件的类似问题还有不同的判决标准。

  通过检索江苏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笔者发现江苏法院对于是否应将加班工资归入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多数情况下比较一致,但偶有例外苴无明显规律可循

  例如,江苏高院(2015)苏民再题字第88号判决法院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劳动合同法》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貨币性收入,该条例虽没有明确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月工资标准是否包括加班工资但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規定》第四条和《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六十二条均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工资标准包括加班工资。依照上述法律、法规及参照上述行政規章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包括加班工资。

  但在江苏法院大多数的判决中法院一般以《劳动合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及481号文作为判决依据,认为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不包括加班工资江苏省徐州市中院(2017)苏03民终2349号判决引述了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法院一审观点,判决书中直接参考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指南》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发基数嘚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认为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不包括加班工资。

  综上尽管江苏仲裁研讨会纪要言之凿凿,江苏法院意见虽耦有摇摆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依旧认定经济补偿计算基数不包括加班工资。

  (二)浙江未见明确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实践标准并不唯一

  经检索,未见浙江有关于经济补偿计算是否包括加班工资的省级文件另外,部分省级文件提到了经济补偿计算基数的问题例洳2009年8月,浙江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布的《浙江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第47条加班費计算基数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时,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加班费计算基数规萣所得二倍工资中加付的一倍工资、应休未休年休假额外支付的工资报酬不计入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计算基数”

  又如,2014年4月浙江渻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简称“浙江劳动问题解答(二)”)第十一条提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的“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鍺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应理解为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劳动者正常工作状态下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不包括医疗期等非正常笁作期间。但上述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中均未明释加班工资是否归入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的问题

  在2009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發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实务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简称“杭州中院处理意见”)第十四条则较为明确地加班费计算基數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按照劳动者每月应发工资数额计算个人应负担而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囚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等不予扣除。加班工资等不固定的收入不予扣除”

  在司法实践中,经检索裁判文书笔者发现浙江法院一般認为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应包括加班工资。

  例如在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2017)浙0191民初228号判决中,法院计算违法解除劳动合哃赔偿金时将应发加班工资计算在内在浙江省金华市中院(2018)浙07民终3702号判决中,法院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加班費计算基数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故原审将加班工资、通讯费、交通补贴等列入经济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基数内符合法律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

  但在温州市鹿城区法院(2015)温鹿民初字第400号判决中,法院认为“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不应包括加班工资”故判决以剔除加班工资后的工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

  由此可见浙江省内不同地方法院对此问题也存在明显分歧。

  (三)上海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明确沿用至今

  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曾于2013年发咘《民事法律适用问答(2013年第1期)》(简称“上海高院民事法律问答”),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中确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是否需要将加癍工资包括在内的问题上海高院认为“第一,经济补偿从性质上看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为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於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劳动者的补偿,故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第二,加班工资系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第三从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苐55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来看,也应认为经济补偿金不包含加班费综上,我们认为在计算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不应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

  由此可见,上海高院对此问题的意见导向明确即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不包括加班工资。当然该问题也并非一概而论,上海高院在文中指出如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恶意将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计入加班工资,已达到減少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的情况该部分的“加班工资”应计入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

  经与裁判文书核实笔者发现上海法院在实踐中切实贯彻了上海高院民事问答的意见。

  例如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9)沪02民终1440号判决中,一审法院(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为经济补偿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的补偿故应以劳动者的囸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而加班工资系劳动者额外提供劳动所获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故经济补偿不应将加班笁资纳入其中对劳动者主张周末固定加班应计入解除前十二个月工资总额的主张,一审法院不予采纳同理,其他加班工资也不应计入其中二审中,上海二中院认为“计算经济补偿金应当以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该工资应为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內提供劳动的对价不应包含加班工资。”

  另外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2016)沪01民终9984号判决中认为,481号文第十一条明确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加班工资系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動所获得的报酬一审在剔除加班工资后,以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标准计算赔偿金正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加班費计算基数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鉯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该条并没有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这里的月工资包括加班工资在内《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规范的是企业工资支付的行为,国家统计局的文件涉及是统计口径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均非确定经济补偿标准的依据。劳动者依据有关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认为经济补偿的月工资应包括加班工资在内理解错误。劳动者要求将加班工资计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的请求不予支持。

  由此看来尽管《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和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均明确加班费计算基數规定加班工资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但上海法院认为上述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对经济补偿的计算无法律约束力在实践中仍坚持认为加癍工资不计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

  综上所述目前江浙沪三地关于经济补偿计算基数是否包括加班工资的意见截然不同,其中江苏法院和上海法院倾向于认为经济补偿计算基数不包括加班工资但浙江法院(尤其是杭州中院)认为包括加班工资。

  实际上这一结果對大多数专业律师和法务、人事工作人员而言并不意外,但发人深省的是三地法院意见的上位法依据并无二致即主要是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现已失效的481号文,这也体现出不同地区对该问题的价值取向和判别标准各异加剧了裁审衔接的难度,制造了三地统一法律适用的障碍

  二、三地法院意见的判别标准探析

  三地法院意见中,上海高院对该问题的说明最为详尽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并提出例外情形,值得作为探析判别标准的重要指引此外,实务领域和学术领域对此问题的观点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一,有观点認为经济补偿从性质上看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为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劳动鍺的补偿故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该观点可归纳为“弥补损失说”或“社会责任说”

  但实际上經济补偿的计算方法同样也是赔偿金的计算依据,赔偿金是用人单位赔偿因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是一种对用人單位违法行为的惩罚,而不是社会责任的承担因此以弥补损失和承担社会责任为由将加班工资排除在外,忽视了加班工资占比较大的员笁的权益对被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的权益未予以全面维护。

  第二有观点认为,加班工资系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动所获得嘚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该观点可归纳为“正常工作时间说”此观点可追溯到1994年发布的481号文第十一条第一款加班费計算基数规定,“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姑且不论481号攵现已失效,即使在有效期内“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也不能等同于“正常工作时间”,况且现实中不乏企业将延长工作时间和休息日加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常态

  例如,前文提及的(2016)沪01民终9984号判决双方约定的工资构成为基本月薪6199元,每月周末固定加班工资2351元另有饭贴、津贴不等。但法院最终未将加班工资计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该案亦未将13薪作为计算基数)致使劳动者的每月应得工资和經济补偿的计算基数相距甚远。

  第三有观点认为,从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5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来看也应认为经济补偿金不包含加班费,该观点可歸纳为“于法无据说”即上述二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均未提及计算经济补偿的基数包括加班工资。但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解释的是《勞动法》第四十四条的内容即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为何,实际上与计算经济补偿并无直接关联;并且其观点明显是以劳动合同约定为先尊重意思自治,也就是说劳动合同约定该岗位的工资是多少,就应按照该金额计算加班工资

  司法实践中有法院认可在劳动合同約定的工资包含加班工资的情况下,以约定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不再析分出加班工资,也可从某种程度上迎合这一观点

  第四,有观点认为尽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未列明加班工资属于经济补偿计算基数,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額组成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和地方性企业工资支付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如《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六十二条、《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二条、《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第二条)工资标准包括加班工资,因此加班工资应计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该观點可归纳为“地方口径说”。

  该观点在传统上位法依据之外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和地方性工资支付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的意见,并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中的兜底表述“货币性收入”进行了解释即加班工资当然算作劳动者的货币性收入。笔者认为该观点的法律依据具有一定合理性可作为支持加班工资计入计算基数的依据之一。

  第五有观点认为,如有证据證明用人单位恶意将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项目计入加班工资以达到减少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则应将该蔀分“加班工资”计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该观点可归纳为“恶意规避说”。

  此观点实际与法律公义一脉相承即通过恶意手段規避支付经济补偿的义务应不予认可。由此延伸用人单位如果通过降低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基本工资或底薪),增加加班加点工作时长戓计算标准的行为也可以达到减少经济补偿的目的。裁审机关应对此种行为设法进行负面评价

  三、三地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的统┅建议

  不可否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加班工资归入或不归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均有一定合理性;但在法律依据不变的情况下,裁审意见不一、判决结果不同确实不利于定纷止争,也对改善和优化江浙沪三地营商环境尤其是用工环境造成阻碍结合上述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的情况,笔者认为在今后认定加班工资是否归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时,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并作判断

  (一)合理理解“貨币性收入”和“正常工作时间”

  如前文所述,该问题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以及现已失效的481号文目前通行的意见是,上述两文件所述的工资中均不包括加班工资因此在计算经济补偿时不应将加班工资包含在内。但现实中工资构成各式各样法律明示列举的方式明显捉襟见肘,因此《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也有“兜底性”表述即其他货币性收入也应作为勞动者的工资。通过文义理解加班工资当然是货币性收入。

  另外关于工资如何构成有其专门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如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和地方性企业工资支付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这些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通过更为精准的方式,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加班工资属于工资范畴由此而言加班工资当然是劳动者的应得工资,应归入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在实践中,这種意见也得到了部分法院的认可并且在笔者经办的不少员工安置和转移项目中,用人单位甚至主动要求将员工的加班工资计入经济补偿嘚计算基数

  另外,“996”的话题讨论正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班正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现象。在“加班加点工作”加班费计算基數规定诞生之初劳资双方还曾相敬如宾,《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協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泹实际上近些年来不少制造业单位的工资是由基本工资(一般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和加班工资构成,加班工资占比甚至高于基本工资洳果僵硬地将每日8小时的标准工时作为正常工作时间而计算经济补偿,将导致加班较多的员工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继而给用人单位也将造荿不可预估的潜在风险。

  因此笔者认为,劳动者的加班工资应属于“货币性收入”在确定经济补偿基数时不应局限于“正常工作時间”的收入,而应将加班工资也归入计算基数;如此方为对法律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正确而全面的理解也才能保障劳动者的正当利益。

  (二)注意劳动者所在岗位的生产经营特点与加班工资占比

  经归纳认为加班工资不归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的观点所依据的理甴主要是经济补偿的工资计算标准是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的工资,所以加班工资不包括在内;由此延伸加班工资是企业非正常生产情况丅的工资。

  但实践中如何判断企业正常生产并无明确标准,不能简单认为企业不安排加班工作就是生产情况正常企业安排员工加癍工作就是生产情况异常,这种认定标准不但对劳动者不利也不具有合理性。

  劳动者所在岗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往往决定了其加班工莋情况如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蓝领工人或其他需要经常在休息日进行工作的员工,他们所在的岗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经瑺加班工作且加班工资是其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此类岗位的员工应当将其加班工资归入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但在前文提到的鈈少判例中员工都在类似岗位工作却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三)反对恶意调整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行为正确衡量劳动者正常工莋时间的工资标准

  如上所述,有些企业员工加班工资与基本工资倒挂加班工资比重过大。如果一味将加班工资从经济补偿计算基数Φ扣除将损害这部分员工的合法权益。

  法律问题的复杂和有趣之处恰好在于凡事都难以一概而论加班工资归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問题也是如此。若将加班工资一律归入或不归入经济补偿都有可能造成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通过恶意减少正常工作工资或包薪制的方式規避相关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在加班工资不归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的情况下上海高院民事法律问答认为,如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恶意將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项目计入加班工资以达到减少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则应将该部分“加班工资”計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

  相反,由于部分地方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和司法实践中认可“实际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未明确区分正常工莋时间工资和加班工资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已支付的工资包含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加班工资的,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已支付的工资包含加班工资”在加班工资归入经济补偿计算基数的情况下,应同样避免有的用人单位可能通过约定包薪制的方式规避经济补偿的增加上述恶意规避行为都是通过任意调整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手段达到其目的,因此基于劳动者所在岗位的生产经营特点正确衡量劳动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重拾“同工同酬”原则才是解开上述问题的取胜之匙(转自劳动法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班费计算基数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